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7:21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1

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市场仅仅就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支出这一块的产值将达到58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7%到15%之间。

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工业产品在物联网采用率方面领跑所有行业,采用率达到45%,另有22%计划在今后的12个月采用物联网。

预计2021年工业物联网(IIoT)市场的产值将达到12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3%,一直持续到2020年。

据凯捷声称,正是由于生产线改用完全基于物联网的工厂,哈雷戴维森公司将按订单生产周期缩短至原来的1/36,整体盈利能力提升了3%到4%。

想实现物联网降低成本、支持新商业模式的潜力,就需要从包括应用程序开发和集成的平台角度入手。物联网是全球研究最深入的新兴市场之一,尤其专注于云服务和应用编程接口(API)将如何促进应用程序和提供它们的市场更快速地发展起来。API可支持系统之间更多的实时集成点,因而让物联网项目能够更快地取得成功,并拥有更高的准确性。高速无线网络是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难怪三星、高通、LG、华为和英特尔都在竞相凭借专利确立产品领先地位。如今这五大专利持有者共同控制着13300多项物联网专利。下面这十张图让读者得以窥视物联网的爆炸式发展:

到2020年,预计离散型制造、运输及物流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在物联网平台、系统和服务上的投入各自将达到400亿美元。综观全球,预计B2C商务行业两年内会往物联网系统、软件和平台投入250亿美元。预计医疗保健行业和加工行业各自会往物联网投入150亿美元。下面这张图按全球垂直行业比较了2015年到2020年的预计增长情况。资料来源:Statista。

智慧城市(23%)、联网工业(17%)和联网建筑(12%)是当前如火如荼的三大物联网项目。IoT Analytics公司发现,将近一半的智慧城市项目(45%)在欧洲,美洲在联网健康这个领域一路领先,如今占全球项目总数的55%。美洲在联网汽车物联网项目中也领跑全球,占全球项目总数的54%。由于医疗服务机构和汽车制造商试图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市场确立专利和知识产权(IP)方面的领导地位,预计研发支出会加大。资料来源:IoT Analytics的《2018年十大物联网细分市场》(基于1600个实际的物联网项目)。

来源:IoT Analytics的《2018年十大物联网细分市场》(基于1600个实际的物联网项目)。

麦肯锡预测,物联网市场仅仅就基于ICT的支出这一块的产值将达到58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7%到15%之间。到2020年,软件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将占整个物联网支出的37%,解决方案服务紧随其后,将占全球支出总额的30%。这张幻灯片来自香港物联网大会上的一场精彩报告。资料来源:《物联网机会:你准备好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吗?》。

来源:《物联网机会:你准备好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吗?》

预计北美物联网消费级电子市场将从2017年的90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5%。预计与运输相关的物联网应用方面的物联网支出将从2017年的75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资料来源:Statista。

到2021年,工业物联网市场的产值预计将达到12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一直持续到2020年。埃森哲预测,到2030年,工业物联网可为全球经济增加多达14.2万亿美元的产值。资料来源:《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指南》。

来源:《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指南》

通用电气(GE)发现,64%的电力和能源(公用事业)企业依赖工业物联网在数字化转型项目方面取得成功。总体而言,接受采访的所有制造商中58%表示,工业物联网对于实现更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资料来源:《GE数字化工业发展指数摘要》,2017年10月。

来源:《GE数字化工业发展指数摘要》,2017年10月。

预计到2020年,128.6亿个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将用于消费者细分市场,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4.89%。针对特定垂直行业的传感器和设备预计将从2017年的16.4亿个增加到2020年的31.7亿个,短短三年内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57%。资料来源:Statista。

三星、高通、LG、华为和英特尔是如今物联网行业的五大专利持有者,共同控制着13300多项专利。截至下述分析日期,三星获得的专利数量最多(820项),其次是LG(524项)和华为(490项)。对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离散型制造、运输及物流以及公用事业是关注专利的三大主导行业。第二个图直观地显示了发明专利的一些公司,按它们角逐的市场、一些情况下领导的市场来划分。资料来源:《Relecura知识产权行情报告:物联网的技术格局和知识产权商业化趋势》。

来源:《Relecura知识产权行情报告:物联网的技术格局和知识产权商业化趋势》。

微软Azure IoT Suite是最受开发人员青睐的平台,用于支持软件项目中的联网设备。 29%的开发人员青睐微软的Azure IoT Suite,用作物联网项目的平台,而谷歌Cloud IoT名列第二(24%),亚马逊AWS IoT位居第三(19%)。AWS在来自小企业的调查对象当中更受欢迎(28%比9%)。谷歌的Cloud IoT更多地被大公司的员工所采用(37%比15%)。资料来源:Cowen软件开发者调查报告《一开始就投入:针对几大技术趋势调查软件开发者》,2017年9月18日。

来源:Cowen软件开发者调查报告《一开始就投入:针对几大技术趋势调查软件开发者》,2017年9月18日。

中国企业最常采用物联网来提升竞争力(23%),而美国公司专注于降低成本(19%)。 Ovum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在采用物联网让本国工业和企业提升竞争力方面堪称全球领头羊。马来西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改善业务流程(21%)。下图按国家和促进物联网采用的几大驱动因素对这些目标进行了分析。资料来源:《Ovum物联网调查报告信息图》。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2

记者:张立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和您的团队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推出了《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全面、细致、深入的数字报纸调查报告,对我国报业机构的数字报纸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我们想了解一下,第一个来做数字报纸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张立:为什么首选数字报纸进行测试,我想主要是因为数字化是新闻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统媒体向新兴数字媒体的转型。目前,学术期刊的转型已相当成功,图书向电子书的转型尽管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相当规模,报纸的转型情况不明。因此,我们决定首选数字报纸作为我们测试的第一个项目,主要想了解一下当前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另一个考虑是,我们目前对数字出版宏观的研究较多,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而实验室的工作更多是从操作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和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对整个产业有一个比较贴近实际、比较准确的描述,给业界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报告。这次主要是对多媒体数字报纸的使用功能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是评价多媒体数字报纸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记者:本刊刊登了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测试对象、指标、方法和基本结论等,我们想了解的是:作为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您认为数字报纸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对数字报纸的研究,您认为报业数字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绝大多数多媒体数字报纸缺少与读者的交互,很少使用语音和视频播报功能,检索功能和用户控制功能不完备等。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媒体大搬家”。几乎所有的多媒体数字报纸都是原版原式、原内容、原更新频率地放到互联网上,过多地展现了纸质报纸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忽略了互联网媒体的特性。什么是互联网的特性呢?就是基于数据库的强大的检索功能、新闻的即时更新、与读者的广泛交互,甚至是用户创作内容(UGC)等,而这些特性,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中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纸质报纸工作者还是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应用互联网媒体,以为“媒体大搬家”就叫网络出版,实际上这和网络出版差得很远。记者:目前,报业机构普遍都进行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如流程再造、商业模式转变等方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数字报业正在量变中谋求质变。您作为我国数字出版方面的专家,能否结合您在国内外的调研情况,给报业机构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张立:实际上,数字化不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简单地搬到互联网或手机上就行了,数字化的本质是流程再造。也就是说,数字化时代,我们传统的以平面媒体为主的工作流程面临着挑战,我们的流程本身需要数字化。传统出版的特点是把注意力放到介质上(如报纸本身),而数字出版要求我们把注意力从介质转移到内容上来,把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再通过数字化流程,把这些内容按读者的不同需求到不同的介质上(既包括纸质介质,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这就是跨媒体出版。未来既不可能是单一的纸质媒体一统天下,也不可能是新媒体一统天下,未来是跨媒体出版的时代。至于商业模式,我们现在经常把一些经营手段当成商业模式了。互联网出版有哪些经营手段呢?比如:旗帜广告、流量计费、包库、镜像站点、虚拟商品及虚拟货币、收费会员、无线增值业务等。这些经营手段都非常重要,有些网站正是靠这些经营手段实现了盈利。但经营手段不等于商业模式,同样的经营手段在有些网站上成功了,在另一些网站上则没有任何商业效果。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探讨新经济的模式,比如广告,既是互联网的重要经营手段,也是传统平面媒体的重要经营手段,它并没有体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使B2C模式、B2B模式,虽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也并非互联网所独有。互联网所独有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信息和经营活动的即时性及用户创作内容。长尾理论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能实现,因为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我们传统商业活动中无法克服的物理条件的限制,比如传统商店陈列商品的有限空间、用户浏览商品的有限时间等,在商品的上架和选购上,只能定期进行,不能实时进行。包括传统媒体为什么分为周报、日报,就是因为我们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报纸的实时更新,因为我们需要排版、需要编辑和印刷等,这些环节必须有一定时间量的消耗才能完成。这是物理条件的局限。这些局限使二八理论大行其道,在出版上过分追求精品图书、畅销读物;在传媒上,强调单向传播,缺少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

至于用户创作内容则是互联网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互联网使无限膨胀的并列对等结构部分代替了传统的层级命令式结构,使大众可以直接参与出版活动和信息。博客、播客、维基百科等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与此相适应,维基经济学、SNS等理论开始盛行。

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这些工作方法移植到互联网上来,甚至过分强调原版原式、与纸质报纸相同的更新频率、缺少读者的广泛参与,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呢?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播・报》算得上是原创数字报,其余的均是其纸质报纸的翻版或附属品。当然,如果将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的补充或附属,目前的结果还算满意,但如果把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方式,则明显有很大问题。与数字报纸一样,数字期刊也强调原版原式,为数字报纸提供技术平台的XPLUS同时也为数字期刊提供技术平台,可从实际情况看,数字期刊原创性远远高于数字报纸,像《开啦》等很多原创数字期刊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的建议是:只有打造一个即时更新、充分交互、便于检索的海量或专业的新闻平台,才谈得上商业模式,否则通过简单的旗帜广告、收费阅读等都可能难以实现数字报纸的真正盈利。

记者:下一步您还将进行哪些与数字报业相关的研究项目,继续为我国数字报业的发展提供科研支持呢?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多种渠道采集农业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定期各类分析报告。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FAO涉及农业信息采集和加工整理的机构主要是经济及社会发展部下属的统计司和贸易及市场司。统计司负责各国(地区)农业生产、消费、价格、贸易等数据的采集、年度供求平衡表的编辑、统计年鉴的编写和FAOSTAT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统计司现有工作人员50余人。下设若干组(Team),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贸易及市场司主要负责各国(地区)农产品市场动态数据的采集、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食物安全早期预警,以及《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的撰写。目前,贸易及市场司有工作人员37余人。2008年,贸易及市场司内部机构改革,撤销了原来的4个处,设立了9个组,分别负责早期预警、产品分析、贸易分析和农业展望等。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FA0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分析工作由贸易及市场司负责。近年来不断创新市场监测与预警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分工与协调,加强外部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的格局。

——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由统计司完成。统计司主要通过每年向各国发送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各国的统计年鉴和公开出版物及官方网站、联合国或者FAO其他部门统计的数据、一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和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同时,贸易及市场司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采集数据。一方面借助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集各国作物生长情况、作物产量、干旱、植被变化及其他农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农作物收获的关键季节,向世界各国派出调查组,通过走访当地统计、农业等部门和实地查看作物长势,获取各国人口、气候、作物产量、单产、价格以及政策等方面数据。贸易及市场司数据侧重于动态性和时效性。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目前,在短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方面,由贸易及市场司完成,其9个工作组之间互有分工又有广泛合作,编辑出版《食物展望》和《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两份报告。中长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上,FAO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合作,编写《OECD-FAO农业展望》,这是对未来10年的中期展望报告。其中,OECD负责用自己的AGLINK模型预测, FAO主要负责用自己的CONSIMO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预测,然后将二者的预测结合,得出对全球农业未来10年的预测结果。另一方面,在分析人员组成上,建立了产品分析与地区分析师相结合的分析师队伍。以《食物展望》为例,目前贸易及市场司中有25-30人在做这份报告,涉及产品有小麦、大米、粗粮、油籽和食用油、奶类、肉类、水产品等,人员包括负责研究产品的分析师和负责研究地区的分析师。产品分析师重点关注自己所负责产品的重点国家的供需变动情况。一般来说每种产品有2个人负责,其中1人侧重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核等。另一人侧重分产品报告的撰写和与地区分析师及其他专家交流讨论,相互校正双方数据。产品分析师是《食物展望》的核心工作队伍。

——信息。目前,FAO主要通过《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和《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展示其研究成果。《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每年出4期,内容包括全球谷物供给与需求、粮食作物生产、消费、贸易和库存变化与展望,食品价格变化,低收入国食品形势等。

《食品展望》侧重于短期预测,每年出2期,内容包括全球食品和饲料市场有重要影响的小麦、大米、油料、糖、肉类等产品。对其生产、消费、库存和价格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包括一些产品深度分析报告。《OECD-FAO农业展望》侧重于中期预测,预测周期为10年甚至更长,每年向前滚动1年并出版l期。内容包括专题分析(如农业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未来10年全球各地区及各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趋势预测等。此外,FAO在其网站上提供各种展望报告的免费下载链接。用户还可通过书信或电子邮件直接索取。FAO专家和官员也经常利用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宣传其研究成果和观点。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具有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体系。在机构设置上,专门成立了世界农业展望局,由该局牵头协调开展农业短期展望和中长期展望研究;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的跨部门整合研究的协调方式;在技术支撑上,拥有强大的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和高素质的分析人才。为国内外市场供求、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场主、经营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也影响世界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构。美国农业部由34个局(办公室)组成,共10.5万名员工。工作人员分布在农业部、各州办事处、试验站等,年度经费预算260亿美元。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展望工作,主要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综合协调。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与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直接相关,主要是世界农业展望局、经济研究局、国家农业统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海外农业服务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联合农业气象中心、预算与项目分析办公室、风险管理局、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和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在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和信息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原始数据采集工作由美国农业部内部的专业司局负责,数据信息均公布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可以免费查询下载;研究分析工作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共同负责,所有研究人员不必参与基础数据收集;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农业展望研究局牵头负责。

——基础数据采集。美国农业基础数据采集由国家农业统计局和海外农业服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其中,国家农业统计局主要负责农业普查、经常性调查等国内数据采集,海外农业服务局通过驻外使馆农业专员、贸易商和遥感系统等方式,收集全球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数据和进出口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评估出口前景。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美国对于农业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共同负责,实行跨部门整合研究。美国农业部参与农业展望研究的部门包括经济研究局、海外农业服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和世界农业展望局等。总的看,各部门任务分工有所不同,分别按计划完成各自承担的研究预测任务,由农业展望局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报告。

——信息。美国农业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世界农业展望研究局负责。美国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最终审核,并经农业部长签字后。在的众多信息中,每月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每年的《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及年度农业展望论坛最受世界关注。其中,《世界农业供需预测报告》(WASDE),经美国农业部长和世界农业展望局主席授权后,每月由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负责。该报告包括美国和世界主要谷物、大豆及其制品、棉花以及美国糖料和畜产品的供需平衡情况。《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一般为10年)由跨部门的商品预测委员会完成,于每年2月份对外,内容包括两年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10年的预测数据。

日本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统计和产量预测体系。现以水稻为例,简要介绍日本主要农产品监测预警机构设置、运作机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日本农产品监测统计采取的是分散性统计体系,各类农产品生产、 供求、价格等信息均由农林水产省和地方农林水产部门独立进行。农林水产省的生产调查和预测结果对国家负责,是中央政府农产品生产状况和产量预报的依据,各地方农业部门的生产调查和预测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农林水产省在各都、道、府、县依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直接设立农林水产事务所,全国共设立300个。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日本的农产品生产等信息的监测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负责,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农产品的生产、供求、价格等为主。数据采集主要通过3个渠道实现:一是通过各主管省厅的地方分支机构执行。通过各类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品种、数量和交易价格把握市场动态;二是通过批发市场实现价格监控。日本政府将设置在全国各地的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 564个地区批发市场,通过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负责统计当天交易金额,批发价格,收集交易信息等;三是发挥行业团体、协会的作用。多个行业组织承担本行业商品市场调查和监测工作。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的事务所将得到的资料数据通过专用的内部网络报送到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统计部门进行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预测和统计结果向外。预报结果由农林水产省向国会负责,各地农林水产部门所得资料及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当地,不影响农林水产省的预报结果。预报结果主要用于以下6个方面:供需计划基础资料、米价审定参考资料、稻作技术指导基础资料、农业公用事业基础资料、国民经济计划基础资料和其他政策改进基础资料。

——信息。日本农产品市场监测统计信息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 一是发表年度、月度、季度白皮书和《统计快报》、《统计确报》,对本部门所管商品的市场动态、价格起伏、企业经营状况等分别进行年度、季度总结;二是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包括农林水产省对农产品的长期和短期预测; 三是通过媒体和行业组织会刊。如:《日本经济新闻》每日刊登各地期货市场的价格情况。东京、大阪等主要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价格情况(包括牛肉、猪肉、水产品等)。上述信息还定期在《日本农业新闻》、《畜产情报》等主要媒体和行业协会会刊上。

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大国之一,非常重视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为国内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较为充分的信息服务。加拿大农业展望报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由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组织实施。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加拿大农业部展望报告有三类: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预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报告(10年内预测)。报告由3个不同的小组负责,每个小组约7个人,小组间合作密切。与美国一样,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市场展望报告的质量,对参与人员的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功底有严格要求,大部分人都拥有博士学位,并且是长期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专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加拿大农业数据比较详细,主要来自统计部门,可从网上直接获取或用电子邮件索取。市场预测组并不参与原始数据采集,而是直接利用公开数据,如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数据库。预测组在得到基础数据后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的加总与分割(分割成地区数据)。同时,还需对一些参数(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进行更新。最后是进行预测,除有基线预测(基于现实情况的预测外),还需进行模拟方案(如关税变动等)预测。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加拿大的市场展望研究模型采取引进和开发并举,主要用于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主要引进了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开发的AGLINK/CONSIMO模型。根据加拿大农业部与经合组织的协议,加拿大为AGLINK/CONSIMO模型提供,一些服务,作为回报加拿大可以使用经合组织AGLINK/CONSIMO的最新版本。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在使用AGLINK/CONSIMO模型,如欧盟委员会、英国、日本、新西兰和一些欧盟成员国农业部。

此外,加拿大农业部还自主开发了食品和农业区域模型(FARM)。该模型主要用于加拿大国内市场展望和分析。加拿大农业部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模型的弹性与市场结构和AGLINK/CUNSIMO非常相似。模型使用权为加拿大农业部专有。最后,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主要运用经济推导(如根据供给和代表性价格进行简单推算),并没有运用复杂的经济模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运用的模型类似于会计方法。

——信息。加拿大农业部的大麦、小麦、肥料、玉米等农产品的展望报告均可从其网站上免费下载,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索取。此外,加拿大农业部专家和官方还会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宣传其结果和观点,以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

欧盟

欧盟农业信息服务主体既有官方机构,又有非官方机构,但以官方机构为主。欧盟官方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有欧洲统计局、欧盟农业委员会、农场会计网委员会和农业理事会。欧洲统计局是欧盟的四大决策支持机构之一,欧盟农业委员会、农场会计网委员会和农业理事会均隶属于欧盟委员会。欧洲统计局(Eurostat)和农场会计网委员会(FADN)负责欧盟农业信息收集和标准化处理。农业委员会是欧盟农业信息分析和加工机构,其职能是密切监控农产品市场并从市场获取 实时信息,但农业委员会不对外公布这些信息,而是直接加工、分析信息,形成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并调控市场,以降低农产品价格风险和产量风险,维护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农业理事会是欧盟主要的信息机构,负责政策报告、新闻、农产品市场形势和预测、农产品市场价格公报、农业统计信息和研究报告等。比较特殊的是,由于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总部均在欧洲,欧盟农业理事会与它们进行密切合作,因此欧盟农业理事会的农业展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的农业展望。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4

说不清的物联网

以物联网为主题的ITU年度报告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功不可没。但作为国际权威组织的年度报告,ITU年度报告没有给出物联网的确切定义,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物联网是物品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简称。物联网发源于物流领域。物联网上被赋予惟一编码的物品,经过物联网的对象命名服务(ONS)解析后,就可以在确定的服务器上找到该物品的各种信息,从而实现动态可视化的物流管理。形象地说,物联网中的物品编码对应于互联网中的网页地址。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PCglobal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大量传感器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感知对象。WSN采用专用的无线网络协议,虽然可以通过网关与互联网相连,但通常是封闭的网络。WSN具有自治的特性,可以通过空投等方式快速大规模地部署,因此成了美国军方研究的重点。

信息物理系统(CPS)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CPS引入了控制功能,不仅要感知人和物,而且要进行数据传输。更重要的是,在数据处理后,网络能够自动地实施闭环控制。现在的WSN基本上是开环的,即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由人工实施控制。

再来看看百度百科上有关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如果说物联网最初来自物流领域的话,那么这个定义更像是来自安防领域。定义中罗列的传感器大都是安防领域常用的,而压力、加速度、磁、化学等众多种类的传感器才能扩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这个定义过度强调传感器层。众所周知,数据的获取和传输只是手段,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处理,特别是海量数据挖掘。我们不应拘泥于各种定义,毕竟物联网处在不断发展之中。

安全与隐私问题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物联网尚在萌芽期,真正大规模的应用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因此,人们很容易忽略物联网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

去年年初,美国政府在经济复苏计划中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并为4000多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从而降低能源传输损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今年9月披露的伊朗核电站遭受名为Stuxnet的病毒攻击的事件,将人们对坚强智能电网的注意力从智能转向坚强。该核电站采用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构成电站控制系统。PLC只是在程序调试时与计算机进行通信,而工作时两者是断开的。Stuxnet病毒在时空上呈现出以往病毒所不具有的复杂性。在空间上,Stuxnet跨越计算机和PLC两种平台;在时间上,Stuxnet采用蛙跳的方式跨越PLC调试与工作两种状态。病毒的危害扩大了。

由木马造成的隐私安全问题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而这一现象在物联网上会更加突出。人们可以通过智能家庭中的摄像头远距离地看到自己孩子的活动,黑客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窥视。带有RFID的物品的位移路径可以被跟踪,而携带这一物品的人的行踪也被记录……人们不必时刻与互联网相连,却一刻也躲不开物联网。因此,对于物联网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应该有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对违法违规行为应采取更严厉的惩治手段。

物联网在中国

我国在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与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各级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业对物联网十分重视。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物联网不仅得到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国家级计划的支持,也得到很多省市政府在资金、园区和政策配套等方面的支持。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已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预示着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高速发展。

我国各级政府不仅是物联网应用的支持者,而且是先行者。物联网涉及到水、电、气、通信、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这种改造除了前期投入巨大外,还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应用领域的协调问题。当前,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危险品监测等物联网应用已在积极规划和实施中。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5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有关网络受众的调查数据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规律性结论,网络受众呈现大众化(“平民”化)趋势;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Keywords:Internetcommunication,Internetaudience,quantitativeanalysis

Abstract:TheanthordeducesrulesaboutInternetaudiencebyanalyzingalotofdataaboutInternetaudience.Internetaudiencebecomingpopular,acquiringinformationistheirmainpurpose,emailandsearchengineistheirfavourite,Internetadvertisementbecomesmoreandmoreacceptable,theyseeknoveltyforyellowinformation,theattentionofInternetaudiencefocusesonfewwebstation.

在传播学的受众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播学史中著名的有关受众的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对大量一手数据的定量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在网络媒体日益兴盛的今天,对网络受众进行定量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以及在互联网上获得的其他调查数据,笔者对中国的网络受众的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中国网络受众以下的几大特征和趋势。

一.网络受众的大众化(“平民”化)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贵族”的“专利”。这里所说的“贵族”是指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年轻的单身男性“贵族”,这从历次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可以得出结论。一般的研究也认为,网络受众即“网民”群体的特征为:信息需求大、年龄小、教育程度高、收入多、以男性和白领为主。

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历次数据及国内外数据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网络受众已经开始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或称为“平民”化趋势)。

1.网络受众数量呈指数增长

CNNIC第一次公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在1997年,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是62万,此后每年统计和公布两次。1998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17.5万,这一年的12月31日就达到210万,几乎翻一番;1999年6月底400万,1999年12月底890万,每半年翻一番的趋势形成;进入2000年,伴随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高潮,中国上网用户人数继续迅猛增长,截止到6月31日达到1690万人,相比上一年同期翻两番有余。但是,2000年下半年就显示出增长趋缓的迹象,比上半年只增长了560万人。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2650万,比2001年1月的2250万增长了400万人。

目前中国网民的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美国有一亿多网民,中国有2500万网民。中国网络人口2001年底将达3500万,比2000年底止2250万人成长56%。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互联网用户将在2001年底突破或接近3000万,2002年底至少突破3500万。

以下是笔者在MICROSOFTOFFICEEXCEL下对中国网民增长数据的处理结果:

中国网民呈指数增长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同时上网费用的下降:中国的电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电信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改善,同时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支柱工业,为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教育事业在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在迅速普及。

然而,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相对数量(网民占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据信息研究机构JUPITERMMXI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报道,挪威的全国人口中每个月都上网的人数比例已达到63%,丹麦上网人数比例达36%,美国上网率超过50%,瑞典29%,英国25%,德国18%,法国14%,意大利13%,西班牙9%。整体而言,2000年全球约有4亿人每天在使用互联网,预料到2005年将超过10亿人。华盛顿的Strategis公司经过调查,在美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到一亿,现在美国有半数的成人在使用互联网。据日本2001年06月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截止2001年2月底,日本共有网民3263.6万人,比去年增加1937.9万人。白皮书预测,到今年年底,日本网民人数将增加到3628万。

按照传播学界的共识,当一种媒介的使用者人数超过总体的20%亦即1/5以上,它就跨越了“普及”的门槛。以美国为例,为达到这一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网络只用了5年。根据传播学中的“扩散S曲线理论”,当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在其潜在市场中占据10~25%份额之际,扩散率就将急剧上升。

此外,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促使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短短几年,在中国,手机的使用不仅已经大普及,而且手机的功能也大扩充,它已由最初单一的双向语音通信工具,变成媒体信息的接收端和个人信息的发送端。据日本2001年06月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在日本的3000多万网民中,就有652.5万人是利用手机同因特网联网的。使用手机联网的家庭已经超过利用电脑联网的家庭。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功能的增强及扩大,手机新品不断推出,将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它不仅是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工具,而且是新闻记者及时快速传递新闻信息的利器。由于中国移动用户已经居世界第一,能够上网手机的大量使用,将极大地促使中国网络的普及。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有所谓的“2000万现象”:彩电、冰箱、空调等均在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中国手机的普及更加印证了“2000万用户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的观点。中国网络自突破2000万用户后开始向低收入、女网民倾斜,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但是,从去年开始的全球新经济不景气反映到中国网络发展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一进程,使网络的大众化没能像手机、彩电那样直接带来用户数量的猛增。

2.网络受众的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尽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在网民中,男性远多于女性。但是,我们通过历次数据的对比及海外的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受众的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1997年10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用户中,男性占87.7%,女性占12.3%。但随后的调查显示性别比例逐步趋向平衡,到2001年7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61.3%,女性占38.7%。女性网民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来自香港的著名互联网统计机构iamasia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大中华区经常使用互联网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了1000万人。在发达国家,女性网民的数量已经与男性网民持平或超过了后者。据日本2001年06月30日发表的《2001年因特网白皮书》提供的统计,在日本网民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61.2%和38.8%。美国Nielsen//NetRatings公司2001年6月16日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美国互联网用户当中的女性人数最近日益增加。调查显示上个月女性已占美国网民人数中的51.7%;加拿大的女性互联网用户也超过了互联网用户的半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女性网民比例分别为48%、46%、45%、44%、42%、41%。

3.网络受众的年龄分布趋于平衡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的年龄集中在20—35岁之间。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受众的年龄分布正在趋于平衡。尤其是,2000年7月以来统计表明,18岁到24岁,25岁到3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上网人数比例在持续下降,18岁到24岁上网人数的比例2000年7月是46.77%,2001年1月减少到41.18%,而现在只占36.8%;25岁到30岁的上网人群2000年1月占33%,2001年1月底降低到19%,现在进一步降低到16.1%。网民年龄层次分别向两个方向延伸。今后互联网将不是年轻人的专有,只要有符合需求的信息及合理的收费,用户群体必将向各年龄段延伸。

国外的调查研究也显示了网络受众年龄分布的平衡化趋势。据互联网调查公司JupiterMediaMetrix2001年5月14日的研究报告,2000年一年全球网民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年龄段分别为18至24岁以及55岁以上的用户。在2000年4月到2001年4月期间,55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增加了33个百分点,18到24岁的网民人数也增加了32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各个年龄段的网民人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尽管25到34岁的网民占全球网民人数的最大部分,但18到24岁再加上55岁以上网民的人数总和截止2001年4月已超过25到34岁的网民数量550万人。

4.网络受众的婚姻状况——未婚者与已婚者的比例趋于平衡

以往,在网民中未婚者居多数,但是,从最新的调查结果来看,未婚者与已婚者的比例也在趋于平衡。例如,1999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的用户的婚姻状况:未婚占63%,已婚占37%;而2001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的用户的婚姻状况:未婚占58.5%,已婚占41.5%。未婚者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在缩小,未婚者与已婚者的比例在日趋接近。

[page_break]5.网络受众文化程度分布的变化

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与上网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有关,一般人们是在高校中才能学习到这些知识,尤其是在中国。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以及电脑的人性化操作趋势,上网变得越来越简便,使得网络受众的文化程度分布发生了变化。从CNNIC历次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网民的学历层次有所下降,说明网络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使用网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将越来越低;表明中国网民结构正趋于大众化。

6.网络受众的经济收入分布

毫无疑问,上网首先要购置电脑及相关设备,并且支付上网所需的通讯费用,这些需要经济基础。尤其是在网络应用的初期,上网需要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历次的CNNIC调查显示却显示,尽管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很小;但是,低收入者却占据网民的大多数。这和网民中学生和年轻人的比例较高有关。事实上,经济水准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网民上网积极性如何,更多地取决于其他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上网费用的下调,网络受众人均月收入分布会进一步平衡。

7.网络受众的地域分布趋向平衡

网民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北京是我国网民最多的地区,广东其次、上海紧随其后。北京和上海文化生活水平较高,成为网民数量最多的直辖市;而分省来看东、南部发达地区的网民数量最高,其中广东省的网民数量最多,其次是浙江和江苏两省;西北部地区的网民数量仍然偏低。

历次的CNNIC调查显示,网络受众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但是地区差在缩小。以网络受众所占比例最高的北京和比例最低的新疆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1997年10月CNNIC调查显示的北京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36%,新疆为0.1%;2001年1月北京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12.39%,新疆为1.51%;显示网络受众的地域分布趋向平衡。

8.网络受众的行业分布趋向平衡

历次的CNNIC调查显示,网络受众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和计算机行业。但是,通过对网络受众的行业分布比例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行业分布正在趋向平衡。例如,所占比例最高的科研教育和计算机行业的网络受众的比例在逐年下降。1997年10月CNNIC调查显示的网络受众显示,科研和教育(不包括学生)的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26.1%,计算机行业为15%;而2001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的网络受众显示,科研和教育的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10.0%,计算机行业为9.0%。

当然,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而言,“网民”中的强势职业为:学生、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与此相对照,弱势职业为:“退休人员”、“待业人员”、“打工者”。2001年7月CNNIC调查显示,用户中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最多,各占百分之二十几;用户的行业分布较广,网民分布在结构上更为广泛,在行业分布上以计算机业与IT行业、商业贸易以及科教行业居多。

总之,通过对用户的性别、年龄、收入、教育水平、地域和行业分布等数据变化情况的分析,笔者可以得出结论,网络受众呈现出明显的大众化趋势,网络受众原先的独有特征正在淡化。国外的调查研究也印证了笔者的结论。

美国一家网络市场研究公司InsightExpress公司2001年7月12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使用互联网的成年美国人的平均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所有成年美国人的平均特征。1996年,网民中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62%,女性占38%。今年,网民中的性别比例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男性占49%,女性占51%。这也是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工作中发现的全部男性与女性人口比率正在下降的一个侧面反应。同样,1996年,在线人口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为62,700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01年时为49,800美元。今年的这个收入数字与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计算的普通公民年家庭收入数字相比,还要低一些。该公司认为,“最普遍的评论意见,就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市场媒体正在接近每个消费者。我们国家的在线消费者的特征,现在已经很明显地表明,与美国人的平均特征相当接近。”

二.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历次的CNNIC调查结果都显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是: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工作需要,休闲娱乐;网络受众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电子邮箱和搜索引擎;用户在网上最主要获得哪方面信息是各类新闻。CNNIC2001年7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有2650万网民,而这些网民有近8成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电子邮件的快捷和便利已经被绝大多数网民所认可。历次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常用工具没有明显变化,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国外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001年6月1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Nielsen//NetRatings)的一份报告称,一些提供类似于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正在迅速增加,搜索引擎服务网站、门户网站和在线社区服务网站仍然在所有在线交易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

1997年7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受众经常点击,并且丛中获得很多有用信息的仅占6%;有时点击,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网站占19%;不常点击,除非有感兴趣的内容的占49%;不点击,但对网络广告并不讨厌的占20%;网上广告将延长下载网页的时间,对其痛恨至极的占6%。

而CNNIC2001年7月18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透露的调查数据显示,63.4%的用户“经常点击”或“有时点击”网络广告,69.9%的用户“经常浏览”或“有时浏览”网络广告;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有73.9%的人“经常浏览”或“有时浏览”电子商务网站,与以往相比,更多的网民开始接触并接受电子商务。在初步接受了电子商务的网民中有31.9%进行过实际的网络购物,而“节省时间”(46.7%)和“操作方便”(44.2%)是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价格相对较低的图书、音像制品、电脑软件、鲜花礼品、生活日用品以及票务服务等对网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近期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

尽管我国的网民目前对电子商务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否定和怀疑,但他们对在中国实现大规模电子商务依旧充满了信心,有79%的网民认为中国5年之内能实现大规模的网上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被网民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60.5%),“网上学校”(54.7%)、“网络通讯”(52.4%)以及“网上炒股”(50.9%)的前景也被看好。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民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和网民结构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接受网络广告其跨时空、跨地域、图文并茂双向传播信息的超凡魅力,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蕴涵着巨大商业潜力。

国外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据网络研究公司TaylorNelsonSofres2001年6月29日公布的一项电子商务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的网上购物网民比例去年同比增长了了50%。

四.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

多个海外的调查显示,网络受众普遍接触过黄色信息。据中国新闻网2001年07月03日的报导,台湾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有93.4%台湾网络族看过。其中,有4.16%的人集中在16到20岁之间,36.2%的受访者在11到15岁时就己经有观看的经验。据报道,这份调查是由台湾的《张老师》月刊于2日正式公布的。该月刊在5月中旬,针对青少年朋友们看待的态度,在网络上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意见调查。

根据调查指出,曾经看过的受访者有1377人,占所有受访者的93.4%,而在被问到第一次接触的年纪时,36.2%的受访者在11到15岁时就己经有观赏的经验。问卷中也问到了青少年的来源,结果显示出同学处是主要来源。

调查还发现,随着网络科技及复制技术的日益发达,有21.8%的青少年曾经自己到录像带或光盘出租店中租回家观赏,还有12%的青少年是在上透过网络的匿名性,交易获得各式种类多样的色情光盘。

2001年8月30日,韩国昨天在一政府网站传载色情罪犯的姓名,造成网络交通阻塞。韩国保护少年委员会当日传载169名色情罪犯的姓名、年龄、职业和地址,他们包括犯以及与未成年男女发生性关系的罪犯。此举也引起网民的广泛兴趣,导致该网站youth.go.kr陷入瘫痪。

此外,部分网络受众有在网上假扮相反的性别的“爱好”。香港明报2000年5月24日报导,美国与澳洲一项新研究,以角色扮演游戏及其他互动网上活动调查了四百名网民,便发现共四成参加者有在网上对掉性别的习惯。该项研究更指出,上网时间愈长的人,愈可能会尝试扮作相反的性别上网,以寻求新鲜感。

五.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调查显示,网络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知名网站,呈现出“马太效应”。

美国6月1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Nielsen//NetRatings)的一份报告称,就整体浏览量而言,排在前五位的还是人们熟悉的网站,分别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微软、雅虎、Lycos以及Excite。在美国,每三个美国人中平均就会有一人每天访问一家如美国在线或者是雅虎的门户网站。访问这些网站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92%。

美国JupiterMediaMetrix互联网调查公司2001年6月4日报告称,美国在线(AOL)、雅虎、微软以及Napster4个网站吸引网络美国用户驻足浏览的时间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的一半还多,即四家网站瓜分网民半数线上时间。该报告还发现,就在两年前,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一半的网站总数还是11个,现在已减少到仅为4个。另外,1999年3月份时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60%的网站数量还是110个,现在却猛减到了14个。

CNN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互联网界现在有四家大型门户网站(美国在线、雅虎、微软和Napster)已经控制了半数网民。显然,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CNNIC: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6

(一)转变观念,促使机电情报工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取得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988年省机械厅指定笔者担任省农用车联合公司筹备组成员,带队赴全省农用车厂进行深入细致的情报考察调研,拟定农用车联合公司章程初稿,组织福建省农用运输车联合公司筹备会,向厅领导提供全省农用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准确信息资料,根据国家技术政策,组织情报人员撰写了《我省农用运输车现状及发展设想》情报调研报告。省机械厅在%闽机技字第009号函指出,该调研报告“在我省首次开展农用运输车行业调研是适时的,对正确引导我省农用车行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和行业合理布局、健康发展起着有益的促进作用,对制订我省机械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决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科技进步作用较大。”情报工作促进了“福建省农用运输车工业联营公司”于89年正式成立。1993年农用车产量达5.55万辆,占全国产量的30%,成为我省工业的一项拳头产品。91~95年全省生产21万辆,产值达50.8亿元,实现利税3.18亿元,93~94年机械厅系统的农用车产值占全省机械工业百分之二十,为我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受省机械厅领导委托,以情报论证为依据,笔者带领工厂厂长、总工三次赴京向机械部何光远部长等领导请示汇报,解决了我省柴油机新产品立项难题,大力协助福建机器厂开发6170新型柴油机,填补了我国柴油机行业空白.目前福机厂已生产350台,创产值3500万元.该机型在全国“渔船用柴油机选型会”上,被推荐为全国优先选用的新型节能柴油机.这是情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典型范例.

3.省下达《中国红壤开发项目所需机电设备研究》与《进口物质设备经济性研究论证》二项情报调研为中国红壤项目节省开支4600万元,我所负责的论证方案被世界银行采纳,通过国际竞争招标验收后,由我国农牧渔业部组织实施,获国内外专家很高评价.红壤项目联合办公室把它誉为“为红壤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红壤项目作出巨大贡献”的一项出色的情报调研成果.

4.我所和省农机研究所负责国家经委、机电部下达《85系列水田犁》课题(笔者为课题组长)。87年通过部级鉴定以来,已在全国生产推广85系列水田犁7万台,创产值1750万元,利税200万元.本省推广2。。。多台,耕翻土地50万亩以上.机耕冬翻不仅病虫害减少,节省农药、化肥,同时提高地力,平均每亩可增产稻谷10公斤,共增产稻谷500。吨以上,价值达400万元。我所还同农业部门继续合作推广犁耕,为保护国土恢复地力作贡献。

5.我所受省机械厅委托,负责全国机械信息福建子系统工作.我们在认真抓好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同时,狠抓信息利用.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我省机械行业较好利用信息,五年来已在工厂创效益1632万元,199。年在全国机械工业情报工作大会上,受到机电部部长表扬。

6.机电部下达“中小型电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题形成的调研报告对福建省如何调整中小型电机产品结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根据这些有益的建议,工厂开发新产品新增产值3288万元,创利税49。万元。

7.机电部中小型电机情报网下达“中小型电机生产工艺调查与建议”被我省有关工厂采纳。由于采用新工艺创产值15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节支595万元。

8.我所木机情报人员编制国家级木工机床产品开发指南,提出14个木工机床新项目组织实施已创效益5763万元。

(二).加强情报基础建设,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观念。经过十年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建成我省机电信息系统“六库”,直接为全省机电行业提供有效服务.众所周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情报手段的出现,大大扩展了情报信息资源加工、利用的能力.当前,在机电产品激烈竟争和信息量激烈膨涨的新形势下,加强情报基础建设.用现代化设施逐步武装情报机构,使情报信息具有快速、高效的功能显得特别重要。

1.微机信息库:我所微机室在省科委支持下,已购置微机五台.目前已同机械部信息院2个中文库、2个西文库、中国科技信息所7个中文库、5个西文库和省海峡网(总容量20亿汉字,日增100万汉字)建立了联机检索业务,为全省机电工业开展检索与咨询服务。对我省机电行业新产品开发、查新、鉴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计算机、电子通讯技术在信息加工、利用中的快速功能。在联机检索业务开展的基础上,我所除已建立福建省机电产品数据库外,目前正在建台湾机电产品数据库。

2.标准资料库:标准化是国家重要技术政策,是机电工业上水平、提高质量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前提.机电产品必须采用国家标准,并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根据本省工厂的强烈要求,我所已分类整理收集国内外机电标准资料3万册。

3.声像资料库:根据机械部(86)机情函字912号“关于建立机械工业声像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机械厅党组的要求,我所组织拍摄了我省80多家工厂企业的厂史、厂容、产品录像片和研究院重要科技成果录像片,有的已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上播放。目前已拥有机电录像100余片,机电照片6。。。多张,成为我省保存机电声像资料最多的单位.声像作为形象化的情报手段,在机电产品宣传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我所组织摄录编辑的《福建机电产品誉满五洲》录像片,曾用中、英二种语言,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和福建机电产品展销会上播放,并送住墨西哥等国演播,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4.机电样本库:国际和国内先进机电产品样本,对我省机电科技的发展都能产生启迪、借鉴和开拓思维的作用。我所已收集整理国内外机电样本2万份,多次举办展览,省内外观众达5。。。余人,受到社会关注和科技人员的欢迎。

5.图书文献库:现有馆藏中文图书2万种3万册,外文图书900种2000册,各种技术资料21300册,每年免费接待读者6000人次.6.期刊资料库:库存期刊800种6000册.每年免费接待读者300。人次.

(三)抓机电情报调研,促海峡两岸合作.十年来,我们按机械部的要求,重点进行了台湾地区机电调研和促进海峡两岸机电合作,开展闽台科技交流活动。

1.抓住机遇,进行台湾机械工业调研1987年,将《台湾机械工业》调研列入部情报课题。仅用二年时间即完成40万字《台湾机械工业》调研报告,近几年,我们又完成了《在大陆的台资机电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台湾机电科技》、《台湾农业机械化调查及海峡两岸农机界的合作》、《台湾机械产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调研》、《台湾信息业现代化调研》、《台湾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闽台机械工业对比研究》等机械部情报调研课题,对祖国大陆机械行业了解台湾机械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峡两岸机械工业互补与合作的研究》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正式列入1995年机械工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笔者为课题组长)。这是我所成立10年来第一次承担机械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费用由机械部提供)。目前,该课题正抓紧实施,可按计划在今年底提交部级鉴定.

2.在情报调研基础上,加强与台湾同行的合作,促进闽台科技界双向交流.在开展对台情报调研课题期间,我们与台湾大学,台湾机械、农机同业公会、台湾农村社等组织和有关人士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1992年,我们邀请了台湾省农机和食品机械考察团访闽。我们向台湾代表团提供的“大陆各省对台经济合作联系表”已于92年7月份全文刊登在“台湾农村”杂志第十十六卷第二期上。省机械厅领导同我所负责人一道与台湾有关方面签订了“发展闽台农业机械化事业合作意向书”.有关合作内容正在组织实施.笔者于1993年8月2日到10日以共产党员和专家身份应邀赴台进行访问和考察,并在台湾大学作学术报告.这是福建省机械系统首次安排的赴台考察活动,对开展闽台两省机械工业和学术界双向交流起了促进作用。1995年,由我所牵线联系,经省主管部门同意,福建台湾机械(器)工业同业联谊协议书于2月25日正式生效。根据厅长办公会议决定,联谊办公室设在我所,活动经费由闽台共同承担。

3.成功举办了首届“闽台机械样本展。”根据95年闽台机械工业同业联谊计划.在省政府、省台办、省科委、省财政厅大力支持下,首届“闽台机械样本展暨技贸洽谈会”于1995年8月28日一22日在福州举办.本次样本展共展出闽台两省机械工业中最新工具机、钢铁加工机械、产业机械、电工电器和工程农机等机电产品样本150。多份,(部分厂商还提供录像带并演播)其湾机械工业直接参展企业8家,福建机械工业直接参展企业28家.会期5天,共接待全省各地市200多个单位,近千人参观展览(其中厂长、经理约有300人左右)台湾方面派来洽谈的人员有: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邱桂霖总千事等n人.我省前来洽谈的单位有:福建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8家单位。通过展出拾谈,达到了两岸机械工业相互了解、广交朋友、寻求合作、共创良机的初步效果。

4.安排筹建《台湾机械城》投资考察根据联谊会协议,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拟在闽筹建1500亩“台湾机械城”。95年8月23日至26日厅、所派员陪同以林林波为团长的台湾投资考察团6人对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四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四)办好刊物,搞好发行,参与情报网络行业活动,加强情报横向联系.我所受部、厅委托,主办《福建农机》、《木工机床》、《水轮泵》、《福建机械》四种刊物.其中《福建农机》发行量达1.2万份,《木工机床》和《水轮泵》是为全行业服务的期刊。通过刊物的交换,我所机电情报联系单位逐年增加,已达2653个,进一步扩大了信息源.十年来,我们先后参加了全国自动化情报网、华东地区电气自动化情报网、华东电缆情报网、全国农机情报总网、省情报网、全国农机期刊网、全国机械情报网等情报网络活动,并担任过全国农机科技刊物网付网长、十四省市(区)机械情报(所)协作网网长、付网长、负责全国木工机床行业信息网、水轮泵行业信息网、机械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福建子系统福建机械工程学会信息分会和省农机学会对外联络组工作,先后主办省科技日语培训班,省自动调速器培训班、预测和决策函授福建培训班、微机培训班等,并多次主持召开全国性、地区性的情报网络行业会议.通过这些网络活动,加强了横向联系,为机械工业开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和科研选题的素材,并同生产厂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二、创办经济实体,增强科技信息事业自我

发展能力,努力增收节支,搞活情报.情报事业的发展受到有限经费的制约.因此,在搞好情报本职工作、抓紧情报主业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力量、设备来开展与情报业务相关的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我们认为,国家在财力不富裕的情况下,十年拔给我所284万事业费已是很不容易了。在深化改革中,为了促进情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增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观念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情报后劲.

(一).情报办书店在机电部情报所支持下,我们作为情报办书店的试点,于1986年集资了3万元盖房,办起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福州机械书店”.国家出版局曾明确指出:“图书发行工作在2个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书店是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阵地,是输送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是我们党的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部所领导要求,开业前就多次教育职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积极发行好书,及时提供科技书刊,为科技人员、技术工人排优解难,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优质精神食粮.书店开业十年共销售码洋150万元,初步取得了经济效益.我们发挥了情报办书店的优势,艰苦创业,先后同全国十几个出版社合作,举办了五次书市展销,正在探讨把书店办成情报信息普及和技术开发阵地,成为我所情报源之一。

(二).创办轻印刷实体为进一步提高增收能力,节省自办期刊印刷费用,在拥有计算机激光照排设备基础上,1995年8月全所职工踊跃集资,克服各种困难购置了胶印机、切纸机、装订机、制版机筹建了轻印刷车间。依靠自己力量,仅用1个月就试运转成功,正式对外营业,到今年6月已胶印8开资料40万页。以优质价廉获用户好评。

(三)多种经营,努力增收科技情报有偿服务是科技情报人员创造的成果,用价值体现的一种形式.在深化改革中,我们还动员全所各个专业室组在搞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下达指令性情报任务前题下,发挥各自的专长,在录像、复印、照相、标准发行、技术咨询、广告、承接横向课题(包括硬件科研),微机服务,中介服务,开拓技术市场等领域实行有偿服务,努力节支增收,既有社会效益,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十年来共创收60万元,加上上级奖励事业“费和省科委拨设备专款总计约80万元。这批资金除少量用于职工福利外,大部分用于开展情报事业和购置计算机、录像设备、复印机、幻灯机、照相机、投影仪、调制解调器、稳压电源、绘图机、供干机等一批情报基础设施.这是改革前可望而不可及的.既为情报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手段,又进一步增强了创收能力,使情报工作充满了活力。

三、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加快机电信息产业发展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7

“智能农场”展示物联网在农业中带来的效益

记者就这一话题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获悉了一份行业最新研究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澳大利亚发展农业物联网的背景与原因、应用范围、试点成效和发展阻力。

报告指出,发展“智能农场”旨在为农民和相关农业公司提供一个实例,展示物联网在农业应用中带来的效益。另一目标则是让全澳学生能够在线关注“智能农场”的发展情况,全面了解现代农业正在发生的变革。

澳大利亚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大部分农场能够实现自产自销和出口。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该国农业部门对全澳经济增长(GDP)贡献约12%。

尽管工具创新和技术创新一直是澳大利亚农业的发展传统,其农业生产力水平在过去几十年却一直呈现静态,低于美国、加拿大等竞争对手。随着全球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澳大利亚农业现今面临着诸多挑战。

鉴于现状,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对农业部门设定了一项全国目标――到2030年,农业增产50%。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物联网的发展(即使用新一代宽带网络、智能数字化服务)最有可能帮助农业部门实现增产、应对可持续性挑战。

网络计算和传感技术在过去20年已经开始应用于澳大利亚农场。根据报告,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有部分农业部门就开始发展所谓的“精细农业”,其中之一的推动力就是卫星定位技术在农业种植设备上的应用;其二,卫星图像技术为在大面积观察土壤和植被生长情况提供了全面的认知;其三,地面传感系统为了解土壤、植被、水质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

物联网目前在澳大利亚主要应用于播种和灌溉业,其智能系统把握着施肥、播种、灌溉的最佳时机。已有案例显示,棉花种植者根据物联网技术,对水分缺失区域进行针对性灌溉,要比以前全面灌溉的棉花产量高出一倍,同时达到节水环保的效果。

政府投巨资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

然而,鉴于物联网在全澳农场应用不均、互联网技术还未普及到一些小型农企、物联网系统费用高昂、市场对智能农业投资匮乏等阻力,现代农业的潜力并未在澳大利亚完全挖掘。

联邦政府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于2011年实施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根据计划,政府将斥资360亿澳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建设国家宽带网,全面提升网速近5倍、提高偏远地区的上网条件等,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推动了农业物联网在澳的发展。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在全澳开展了一系列智能农业计划,以探索和评估农业物联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南部阿米德尔市的Kirby智能农场正是其中一个重要试点。

Kirby智能农场是一个2800公顷的商业农场,主营美利奴羊毛和菜牛生意,同时也生产牲畜饲料所用的各种谷物。

研究人员在Kirby智能农场部署了大量传感装置来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电导性(其中土壤中传感器达到100个)、空气温度、牲畜移动,以及农场安全,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信息流传送至“智能农场信息平台”。在该平台,每5分钟会形成一个实时的、类似于航拍的数字地图,为农场经营提供决策帮助和支持。

具体来讲,无线局域网络允许固定和移动传感器将收集来的数据流连续发送至一个基于网络计算和分析服务的云端,农场工作人员即可依据数字地图上数据的变化进行远程操作,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还能针对各类问题进行咨询,小到拖拉机“罢工”,大到商品价格的波动,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和专家在线交流与沟通。

除了各类传感器,Kirby智能农场还配有感应摄像头,方便观察机械故障、监视农场安全等。

在澳大利亚人的理念中,农作不仅仅是为了营生,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生活方式。因此,Kirby智能农场还有一间专门的智能农舍,农舍中配有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培训教育系统、娱乐社交系统,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各社区团体都能在这里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实时数据,参与到虚拟农作当中。

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物联网;RFID;传感器;教育应用;高职教育

从2009年以来,一场关于物联网的风暴席卷了全球。年初,美国奥巴马总统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U―Japan”战略;8月,总理视察无锡的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物联网”、“感知中国”概念在国内迅速升温。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热点。继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90年代因特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与智慧地球的发展动态,将会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它的广泛应用必将在以后成为推进全球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一、物联网的概述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从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也称“全联网”。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①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互联网在“物的世界”的延伸和扩展;②它的终端可以包括任何物体,目的是为了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由此可知,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联网的内涵

从中文字面上看,物联网强调物体的互联,被看作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使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互相连通而形成的网络,它使得所有物体都有数字化、网络化的标识,以方便识别、管理与共享。从英文字面上看,物联网被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具有更为深广的含义,它强调“any things connection”,而“things”不但包括现实世界的物体,也包括各种计算设备与虚拟空间的人工物体,还包括网络用户。可见,在广义上,物联网实际上是包含了物体与物体之间、人与物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物本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等各种“主体”之间的互联。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日益普及,人机交互、人与人之间交互、计算机与计算机交互都已经得以实现,因此在当前对物联网的研究与实践中,主要关注现实世界中物体的互联。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

如今,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周期,原因如下:①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然物联网已经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当中,则相关产业的发展无疑会得到更多政策的扶持和优惠。总体来看,物联网发展已成为国家层面技术及产业创新的方向之一;推进物联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已基本具备;推进物联网发展已经在全球形成共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物联网的发展可谓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加大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我国走上一条生产持续发展、技术先进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牢固。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研发水平位于世界的前列;2009年底,我国lPv4地址达到2.3亿,是全球第二大IPv4地址拥有国,仅次于美国。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专利拥有量高,是标准主导国之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支持物联网发展;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③我国物联网产业与先进国家所处的阶段相同。目前在欧美等国,物联网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已被认可的物联网标准。这对于中国而言,将争取到一次难得的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一项技术竞争中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基于上述特征的物联网有望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物联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必须是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这将是非常难的一步。每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才支撑,所以对物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要进一步引起重视。

三、物联网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挑战

1.产业发展,人才先行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应用的实践性技术领域,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行业应用将成为物联网产业未来几年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物联网的人才特色为高职教育提供了用武之地。

2.物联网的市场潜力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无穷机会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据专家调查: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共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环境保护、智能交通、电力安全、公共安全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交通、物流、环保、零售、金融、电力、安防、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3.高职院校应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类学科、测控计算类学科和计算机网络类学科等三大类职位将成为人才需求新热点,机会多多。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者,高职院校要迅速行动,为迎接信息技术领域第三次革命,抓住物联网的发展机遇,抢占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先机。

四、物联网在高职院校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在高职校园中的应用已经初见端倪。早在2008年,台湾就利用物联网技术支持学校安全管理,然而这只是初步的尝试。在国内高校中,使用RFID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学生的胸卡标签,饭卡等。事实上,目前在一些院校中,物联网的雏形已经出现,例如校园一卡通,手机一卡通等。但是,物联网在高校校园中的实际应用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应用上,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在教学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学校的大型会议设备、教学仪器、体育器材等普遍存在着分布散、管理难度大、无专人管理和保养等现象。通过给各类设备、仪器、器材粘贴RFID标签或传感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人员,还可以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能有效防止仪器、设备的丢失,实验室的灯、空调、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也可根据人员进入或离开自动控制电源开关,当仪器出现高温、断电、漏电,灰尘过多等问题时,传感器可以自动报警,通知专人处理。目前包括沙迦大学在内的众多阿联酋大学已经开始采用RFID技术来防止文凭的造假,它们在颁发的学位证书中粘贴RFID标签,以确保学位证书的有效性,还可以加快高校学生登记注册流程。

2.在校园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学校安全管理包括学校安全门禁、机动车管理、校园访客管理、校园火灾报警、学生体温异常管理等。

安全门禁包括短距离和远距离射频识别两种。短距离射频识别门禁系统应普遍适用于各高职院校,如设立宿舍门禁系统。该系统可与学生一卡通绑定,避免外来人员进出。

机动车管理,即安装RFID标签识别并控制机动车的进出,将停靠时间、位置等信息通过管理平台与个人手机绑定,让机动车“自己汇报”。

校园访客管理,如在教学区、学生宿舍等校园管制区域安置多个感应节点,当外来人员进入时会自动语音报警并通知保卫人员及时处理。来校洽谈公事的访客,通过保卫室换证取得RFID标签即可。

校园火灾报警,即将各传感器节点密集分布在火灾易发区域内,监测该区域周围温度和烟雾浓度等参数,还可通过多节点协作将各项采集来的数据(包括位置和火势等信息)传送到管理控制中心,以实现实时报警和准确定位。

学生体温异常管理,即通过腕带感温式的RFID标签即时侦测学生体温,并通过应用服务器自动监测体温的变化,当体温超过设定值范围将会提出警告给管理者,管理者可及时该班老师或校医室联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面对物联网产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应建立起适应物联网产业需求的高职层次的专业,并培养出适应物联网产业的新兴人才。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在积极开设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如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专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电子商务(物联网营销专业)。

其实物联网产业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原有产业的重新整合与调整,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来说,也应将原有的相关专业,按照物联网的概念进行设置、调整,而不是新建专业方向。

五、物联网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1.物联网产业不是完全新型的产业,因为高职院校已有的专业不少已经能够覆盖到物联网方向,因此基本不用增加新的物联网专业。

2.物联网产业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相关产业的重新组合,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上也同样是对原有专业进行重新组合,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上的调整。

3.对于感知层技术的应用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也比较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此,可开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相关专业,也可设定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

六、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它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去制定行业标准、开发产业技术,同时,为了产业更好更迅速地发展,也需要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参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应当有义务,有信心建立起具备高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产业输送有用人才,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1).

[2].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

[3]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04):86-97.

[4]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

[5]中商情报网.2010-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EB/OL].2010-6-10.

上一篇:应急管理综合知识范文 下一篇:未成年人法治启蒙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