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6:48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1

关键词:城市水源管理保护

On Strategies of Urban Water-SupplySource Field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 Jining City

GUO De-wei1WANG Wei-dong2TIAN Xiu-li3LI Meng1

(1.Jining city office of water resources,2. Jining city water conservancy machinery company,

3. Jining cit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company, Jining,Shandong 272019;)

Abstract:Water resource is lifeline of a city.due to rapid delevelopmengt of economy in recent years,urbanization level isenhancing,population is condensing,water demand is rapidly increasing,and thus the conflict between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s getting worse.Water crisis caused by shortage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trict condintion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o ease the water resource crisis depends on scientific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enhanced managemengt and regulation of urban water resource,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iority and guarantee of citizens’drinking water security,as well as foundation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y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Urba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gt; protection

一、全市水资源状况

1、全市水资源状况

全市河流众多,有流域面积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3条,其中大中型河道8条,除黄河、大汶河外均流入南四湖。东部山区有5座大中型水库和246座小型水库,总库容5.83亿立方米。南四湖多年平均径流量29.6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9.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3.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6.2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08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30亿立方米。

2、城区水资源状况

城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1.78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多年平均为1.26亿立方米。经调查核实市区(梁济运河、光府河之间,南外环以北,金宇路以南)共有自备井184眼,平均日开采量为4.3万立方米。城区公共供水日开采量为11万立方米,自备井取水量占市区总取水量的39%。

二、目前城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城区水资源管理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中心任务,结合民生水利,服务民生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加强了城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济宁市城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满足了城区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的要求。加强了城区水资源管理力度,统一了城区自备井管理,实施了取水许可登记、计划节约用水、计量征收水资源费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完善了城区水环境监测等保护措施。

1、完善了全市城区水环境监测,及时城区水资源质量状况信息

每年从市及县市区水资源费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水环境监测工作。从1998年开始完善了我市水环境监测网络,每年完成四个季度的水质监测及 “济宁市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通报”(47期)。其中城区水环境监测点地表水有30个,地下水监测点45个,水质监测点覆盖了济宁市城区和郊区。加大对城区地下水源地地下水水位观测信息化建设,城区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井60眼,对城区水位实行预警管理机制,为及时掌握水位动态提供一手资料。

2、积极开展关闭封停自备井工作,严格城区取水许可审批,规范城区水资源管理,保护地下水环境

针对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对城区无证取水和涉及生活用水水质不合格自备井的封填工作,封停违法自备水井290眼。经封停自备井后,取水量减少加之受连年丰水年的影响,近年城区地下水位出现回升趋势,据实测数据,2008年底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0.38m,比2003年底平均埋深26.08m上升了15.5m,缓解了城区地下水超采。

3、加强城区周边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防治水资源污染

加强城区周边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城区周边梁济运河和光府河分别属于省水功能区一级区划梁济运河济宁调水水源保护区和光府河泰安济宁开发利用区,城区南面是南四湖上级湖调水水源保护区。对水功能区的入河排污口严格按照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及《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进行监督管理,严格审批设置。加强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及水质评价。全市设立水功能区标志牌31个,向社会宣传水功能区,增强全民关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市城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是城市的生命线。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口集中,需水量增长较快,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我市城区水资源管理存在职能交叉、利益各异、各自为政等问题,水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科学开发,水污染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节水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就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些问题给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严重危害,影响我市供水安全。

1、城区用水集中,地下水资源问题日渐突出

城区地域狭窄,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加大。而我市城区用水依赖单一的地下水资源,造成我市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环境逐渐恶化,不但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而且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城市供水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我市城市供水管网老化、锈蚀,导致供水漏失率在30%以上,大大增加了供水成本,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快地表水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解决地下水资源的矛盾已成当务之急。

2、城区水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我市历史上城区工业以化工、造纸、酿酒、制药为主,都是高耗水、高排污的行业,工业结构性水污染问题突出,污水渗透严重,使地表水体的水质污染不断加重,而地下水的超采加剧了地表水污水的下渗。第四系孔隙潜水水质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深层承压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水质正逐年恶化。目前,城区潜水已不能作为饮用水使用。

3、当前城区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水资源现状不相适应

当前我市城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需要加强我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实施有效保护措施。目前我市水资源管理 “多龙管水,政出多门”。如管水资源,但不管饮用水规划;管饮用水水源地的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等问题比较多,难以对水资源的统一的科学规划和调度。

四、加强我市城区水资源管理下步打算

针对我市水资源管理当中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管理与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真正做到民生水利,服务民生。加强我市城区水资源管理的下步打算:

1、依法科学规划城区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

按照《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城区范围内实行最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取水井的档案管理,做到一井一档案,加强对水源井量与质的管理,逐步把城市水资源管理纳入专业化、法制化轨道。组织对城市水资源状况开展全面调查和评价,编制规划,出台城市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设立保护区,严格取水许可审批

积极开展济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划及应急供水预案研究工作,对市城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摸清我市城区水资源状况,预测城区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提出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中水联合调度,当地水、外来水、再生水资源多水源并举的供水方案,实现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该规划将对城区水资源的科学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完善地下水监测,定期济宁市地下水状况通报

为科学合理地掌握全市地下水水位动态,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已设全市水质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加密城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点数量,对不同地下水含水层的水质分别进行监测,将济宁市地下水状况纳入济宁市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通报,每季度向社会;每年年初对上年度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形成年度地下水评价报告,以便详细系统的掌握我市地下水环境动态变化规律,更有效地对地下水进行监控保护。

3、逐步封停城区自备井,合理布局水源井建设

规范自备井的管理,实施计划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一是城市公共供水与单位自备井供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两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应对供水突发事件,对社会民生是有利的;二是可以均衡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供水成本。对富余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避免长途输水造成的浪费;三是水源地建设应依法开展水源地勘探及论证工作,科学合理调度供水水源,防止局部开采强度过大,产生掉泵及越流补给造成浅层水对深层水的污染。严格城区自备井加强管理,逐步封停水质不达标和管理不善的自备井

4、加强对城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为合理开发利用城区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目前地下水资源作为城市单一水源现状,须尽早规划替代水源,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积极开展我市城区地表水源规划和中水利用规划。首先,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地表水资源,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引黄、引汶工程,建设地表水水厂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加快中水回用管网建设,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工程。

按照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做好分质供水。公共供水的水源来至于城区深层优质地下水,经消毒处理后通过管网远距离输送,应主要供居民生活用水。对景观、建筑、部分工业等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采用地表水、中水,或经批准可由自备井供水,避免了优质水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保护地下优质地下水资源,确保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源的安全。

5、加快我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全面理顺城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我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强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不仅包括持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也包括抵御突变破坏――防洪,还包括水环境与生态的维护。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三个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三个恢复机制:即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季松.为什么要以水务局管理城市水资源[J].江苏水利,2000,(4):4-6.

[2] 关于加强我市城区水资源管理的调研报告.新沂政协网.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2

城市水利是水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为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水法》、《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市水利工作是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已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年的43%。城市取水与排污相对集中,对防洪安全、供水保证率和水环境质量要求高,缺水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需要根据城市水问题的特点,结合具体城市的实际,切实加强城市水利工作,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城市水利问题。

(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显现的各种城市水利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水利工作。城市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661个建制市中缺水城市占2/3以上,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年全国污废水排放总量达717亿吨,其中2/3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90%的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防洪形势仍然严峻。在639个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的只有236个,还有63%的城市没有达标。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发展中的城市水问题认识滞后和重视不够,涉水规划与水利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综合功能提升滞后于规模发展,环境改善滞后于经济增长,出现了很多城市水利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水利工作。

(三)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是健全和完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完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建设各种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城市水问题,更好地发挥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带动效应。

(四)流域与区域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和城市水利工作实践为加强城市水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以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为重点的流域与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防洪保安和水源供给条件。近年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在城市水利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城市水利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水利工作

(一)城市水利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防治水污染与防治洪涝灾害并重,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重,水系整治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并重,水环境改善与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统筹城乡、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水利管理体系与城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城市水利工作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在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城市发展对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要使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定位、发展规模与防洪保安、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缺水城市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地下水超采城市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在城市规划与新城区建设中,要严格执行城市河道控制线和地面标高控制线,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防止以牺牲水环境和水面积为代价换取城市发展的短期利益。

(三)城市水利工作要坚持统筹协调。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城市防洪、城市供水、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建设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城市涉水专业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水功能区管理相协调;城市水利管理要与市政管理相协调;城市水文化要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相协调;城市水利设施要与流域和区域水利设施有机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要与城市总体风貌相协调。

(四)城市水利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城市水利在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等多种功能的建设,把确保城市水面积率、湿地面积率、透水面积率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控制指标,主动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建设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的需要。

(五)城市水利工作要坚持创新。通过体制创新,逐步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通过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城市水利投融资体系,建立城市水利建设、管理与维护的良性运行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城市水利的科技水平,实现城市水利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六)城市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到2010年,城市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在流域和区域的统一配置和调度前提下,通过供水工程建设与节水措施,基本满足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城市水体质量明显好转,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环境得以改善。到2020年,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水资源供给能力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水生态状况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人水和谐,环境优美。

三、编制城市涉水专业规划

(一)城市涉水专业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水系整治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水景观规划、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

(二)城市涉水专业规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的要求,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控制和节约保护,整治和建设城市水系;科学确定城市水利工程布局及规模;划定水功能区、水利工程规划保留区;提出各类水利工程设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流域、区域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城市水利的保障能力,使城市水利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三)城市防洪规划要按照《防洪法》的要求,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流域防洪规划、上一级人民政府区域防洪规划编制,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四)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以及防洪要求相适应。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五)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编制程序,相关专业规划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城市涉水专业规划是城市涉水工程建设的依据。城市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河道、湖泊的规划控制治导线,符合防洪规划确定的地面控制高程,不得随意侵占水域、阻断水系。城市新建小区防洪除涝标准应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四、加快城市水利工程建设

(一)城市水利工程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适度超前建设。当前,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城市水利建设步伐,以城市水利的率先发展更好地支撑和保障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时,优先考虑和安排城市生活用水,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城市供水要协调用水需求,适度超前建设,实现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先满足城镇饮用水源地的取水。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和完善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分质供水,建设战略储备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鼓励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切实保障居民生活饮水安全。

(三)加快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在继续实施既定流域、区域性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防洪标准和城市防洪规划,加快建设城市防洪除涝工程。

(四)整治和完善城市水系。要把城市水系纳入流域、区域水系中统筹规划,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城市河湖与流域、区域河湖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挡得住、排得出、引得进、调得活"的城市水系网络。城区河道要体现城市特点、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和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强化河湖岸线和堤防(包括海堤)的综合治理,推广堤路结合,堤林结合以及生态型自然护坡和工程性护坡相结合。

(五)加强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要结合城市水系整治,实施雨污分流,清淤保洁,岸线整治,景观营造,环境美化,真正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逐步建立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

五、加强城市水利管理

(一)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好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城市规划区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城市,严禁新建任何取用地下水的供水设施。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自备水源。严格执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制度,突出饮用水源地和重要引水调水河道的保护。以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服务业、节水型社区为载体,切实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40%的城市,不得新增工业用水量,并限制新建供水工程项目。深化水价改革,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城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城市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要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执行。公益性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营性水利工程按市场机制运行,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管理;准公益性工程,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类城市水利设施都要落实管理人员、职责、目标和经费。工程维修养护要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实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养护。

(三)建设城市水利预警与应急机制。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增强应对城市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突发性事件的防范与处置能力,要分别针对江河洪水、山地洪水、台风暴雨、风暴海啸、泥石流、干旱缺水、突发性水污染等灾害,建立预警预报与报告、应急响应制度,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形成完整的应急机制,保障城市安全。

六、建立和完善城市水利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城市水利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研究解决城市水规划、实施方案、资金筹措、价格政策等重大问题。要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制度协调、规划协调和政策协调,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城市水利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城市水利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促进城市水利健康发展。

(二)拓宽城市水利投入渠道。城市水利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维护费、土地出让金、防洪保安基金、水利建设基金等资金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城市水利建设。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城市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城市水利投资渠道,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城市水利运行机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在统一规划下,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投资进入城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促进城市水利建设。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城市水利投入。对城市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应根据资金来源、项目的性质和调控的需要,分别采用直接投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不同形式。

(四)建立城市水利的扶持激励机制。各地要加大对城市水利扶持力度,调动加快城市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支持与城市水利关系密切的区域水利治理项目及大中城市的重点防洪排涝和水环境整治骨干工程。各地要对城市水利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通过奖励性补助或其他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水利工作的开展。

(五)建立健全城市水利法规体系。根据《水法》、《防洪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计划地修订、完善城市防洪、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制度,加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城市水利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要加大城市水利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设障、非法侵占城市水域、破坏城市水利工程、污染城市水环境等违法行为。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3

【关键字】城市;污水处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水资源是有限资源。水资源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水质也在逐渐恶化,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受到污染。而被污染的水资源只有经过净化处理,才能再利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也在快速发展,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先进、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但是,污水处理依旧面临着技术落后、投资力度小等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污水处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工作,使得污水处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污水处理厂,但是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仍然具有跟多问题。

2.1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滞后

城市污水处理的基础是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也是保证污水处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我国在借鉴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条自己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是和国外的技术相比,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污水处理效率很低、并且影响污水处理的工作效率。

2.2城市污水处理厂过于集中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比较集中,因此,再生水的回收利用难度很大。并且,我国城市的那些老城区的排水系统大部分都是合流制系统。为了治理城市污水,就要将这些排水系统改造为分流制系统,或者建立一个污水截流系统,但是这在已经布满各种管道的城市道路上布置再生水管线,难度很大。

2.3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对于城市来说,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防止水污染以及提高城市水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受经济水平的影响,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投入往往比较少,用来治理水污染的资金也非常紧张。因此,就不能够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治理水污染。我国的污水处理设备也同样存在着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率实际上只有二分之一左右。现阶段,尽管我国政府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程逐渐重视起来,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

2.4管理水平低下

大部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复杂性相适应,这就会使得我国大多数已经建立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够进行正常工作,这样将会严重的影响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我国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能低于60%,鉴于这个要求,我国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就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管理方式,并对控制污水处理工作。

2.5设备磨损、老化

我国的污水处理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些设备在经过几年的运行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老化现象。尤其是在保修期后的维修以及正常的大修问题。

2.6人们接受时间

人们对再生水的回收利用还有一个接受过程。这就需要政府、媒体等的宣传。

3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建议及措施。

3.1变废水为资源

在以前,城市污水往往被当作“废水”,对这些“废水”的处理,往往只是利用简单的排放方式来处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水的循环原理,并能够合理的运用水资源,才能促进水资源的有效的利用。因此,人们要转变自身的用水观念和污水观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并提高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率。

3.2排水合理分区

对城市污水的排水范围的规划,不仅要考虑规模,还要考虑其对污水再生利用的方便程度。同时,还要分析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城市污水处理厂要适度集中,对排水分区进行合理划分。

3.3合理布局

对城市污水处理,要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合理布局,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地址与方案进行合理规划,以便促使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创新并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现阶段,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是利用一级处理方式,出水并没有进行消毒,这些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城市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所以,在城市的污水处理上,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分离技术、氧化技术以及消毒技术等的应用,以期改善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3.5资金筹措方式

根据我国的市场经济规律,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正确的利用。改革水资源的价格、调整水资源的市场价格,对那些超额利用水资源的用户,要进行适当的加价。那些排放污水也要缴纳相当的费用。这就为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3.6加强政府的监管与考核

政府的监管与考核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政府在监管力度和体系上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政府的监管手段还十分落后,监管工作一般都是采用临时抽查的模式,这样往往就会使得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政府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管体系,全方位地展开监管工作,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与监管素质,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全天的监管。同时,在监管过程中,要重视质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

4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剧,城市污水的量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引起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因此,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运作。充分了解城市污水的情况,并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城市污水难题。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保护水资源,并能够减少清洁水资源的利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J].给水排水,2010(3).

[2]李健.浅谈城市污水处理的措施与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2011(1).

[3]陶沂.关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分析和建议[J].环境科技,2009(1).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4

【关键词】城市水利;水利建设;水利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利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在护城河、美化环境和发展水运等方面已经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防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由于城市利用地下水来对城市工业和居民进行供水,城区给水排水的水量大,用水量的高峰期相对集中的局面,而且对防洪保安全的要求也高,过量的地下水开采从而就造成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对此广泛的关注。因此,城市水利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将会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与城市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城市水利综合利用以及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今后城市水利工程方面的一个发展方向。

1、城市水利发展研究现状

现代社会,城市是每一片区域的核心,代表着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正由于这个原因,城市成为众多人向往和追求的中心地带,从而造成了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相对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影响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

城市水利是在过去传统水利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新兴起来的领域,其内容包括城市的防洪、排涝、供水、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和回用以及地下水保护等多方面工作。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都得到了提高,但城市水利方面的设施与技术相对落后则显得比较明显,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收到城市水利发展的限制和影响。如我国城市中有600个不同程度的受到洪水的威胁;有70%的城市防洪能力低于国家标准;有10%的城市根本没有任何防洪保安措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有160 多个城市因供水紧张被迫实行定时限量供水;每天共缺水1600多万,其中生活缺水占一半左右,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等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影响了城市水利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城市水利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水利方面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城市水利综合利用研究

2.1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利用研究。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利用方面多是城市开发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城市水利规划对水系的损毁和城市工业建设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和城区有效的水源之间有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因此,必须统一协调城市可用水资源,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从根本上消除水污染形成的水质型缺水,并且采取技术手段控制,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

2.2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必须改革城市水利的管理方式,建立水务局,对防洪、排水、供水、节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体化的机制与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水利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城市中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并保护水生生态,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水污染问题、水资源调配问题,还要考虑环境用水、生态用水,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问题,只有这些流域问题解决了,城市水利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3、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战略,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水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完善的洪涝灾害防治体系保障城市的安全,必须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城市水环境保护以避免水生态失衡,必须有强有力的水管理措施保证城市水利的有序运行。

3.1优化城市水利结构。首先必须加大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天然河道以及湖泊的蓄水功能,以作为枯水期原水调节水库。调整水库功能时, 应注意各种兴利除害之间的相互关系, 避免出现在生态、农业、水利、航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要有合理比例,应优先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并努力提高城市用水重复利用率。

3.2实时监测水质并保护水源。实时监测水质并保护水源是将不同的水质指标依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并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减少污染,提高水质,有效的保护水源。根据监测其水质指标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可以从水体本身进行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保护水源,提高水体质量。

3.3完善城市用水管理体系。根据城市基本条件,建立适合本城市的管网连环的给水网络,保证城市用水的安全以及排水的及时。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或三级处理工艺才能满足出水标准。

3.4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生活污水、成产废水统一收集后在污水处理厂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达到生产用水的水质指标后,进入再利用循环,“变废为宝”。污水资源化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情况,对污水进行再利用,从而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城市水利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城市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流域水利综合整治基础之上。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要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移,推进城市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和相关专业的人才不懈的努力,才能保障城市水利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城市水利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林 辉.环境水利与水资源保护[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李继清,张玉山,王丽萍,纪昌明.城市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3期.

[3]许 康.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J].太原科技;2009年05期.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5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城市影响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水文特征及内容

城市水文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综合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水文的站网布设、检测手段、仪器设备和测验方法等关于研究城市水文各方面的需求。第二,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化的水文过程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水环境处于动态之中,故研究城市水文应着重考虑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城市水文的研究内容应当以城市水文气象、城市暴雨径流及防洪、排水,城市水资源及供需平衡,以及城市水质评价及水污染控制为主,着重探讨城市防洪、排水规划中的设计标准问题、城市流域暴雨径流模拟、城市供水及优化调度、城市污水排放及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2 城市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2.1 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系统的影响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气温比外界的气温高很多,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温度最高,气温逐渐向郊外递减,其中,郊外递减的速度最快。这就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热岛效应会导致对水气的大量蒸发,对空气流动产生很大影响。最近几年,城市建设的发展飞速,大规模的城市建筑阻碍了空气流动,这使得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城市降雨量的逐渐增多就是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一个方面。

城市化过程与发展改变了原来的自然地貌和天然排水系统,对径流过程产生较大影响。首先,大规模建造房屋、铺砌道路,使下垫面不透水层增加,下渗量和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径流总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并使洪峰流量加大。其次,城市排水系统管网化增加了城市排水能力,使暴雨径流很快排入管网,从而改变了城市原先集水区域形状,使城市径流的流态、洪水过程线形状及洪峰流量均发生变化,导致洪水汇流速度增加,洪量集中。另外,城市发展侵占天然河道洪水滩地,减少了洪水滩地储洪容量和泄洪能力,使城市遭遇大洪水时河道调蓄能力减弱。

2.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源,但是,城市的发展又在不断的污染着水源,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汽车尾气的任意排放到空气中凝结成的水珠;医院带菌污水的任意排放等等,导致地表水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水通过地表渗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地下水源的污染容易导致人类以及动物各种怪病以及癌症频发。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会导致地表渗水能力下降,城市水面积减少,导致地下水源补给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地下水资源补给不足,造成供水的水质与水量下降,加上城市化生活对水的需求量一直迅猛的增长,重复用水率不高,这就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3 对城市水文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3.1 开展城市水文研究,建立城市水文站

城市水文问题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为保障城市化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对城市水文问题的相关资料收集并进行研究分析,就必须设立城市水文站,城市水文站的设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水文问题。城市水文站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对降水量、水质以及地下水源进行观测与资料收集,通过观测的结果和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径流的相互作用、流域降雨损失量、降水径流关系等。这样可以为城市水务管理服务、水资源灾害来临之前提供准确的水文信息,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

3.2 污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城市的污水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我国目前的城市污水的处理不集中,重复利用率不高,这样不仅污染了城市的环境,还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相关部门应加大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将污水统一处理并重复利用,工厂的污水不能够直接排入管网污染地下水源,需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反复处理后,并保证没有污染后才可以排出。

3.3 研发设备、完善管网,实现污水感应式分类排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政配套设施的加强,应当在污水感应识别方面研发新的专门设备,使其能够通过初步识别按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如果污染程度轻,则输入一种管网,在输送过程中经过过滤、沉淀等简单处理即可再次利用;如果污染程度较重,则输入另一种管网,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另外,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建筑工程在地基开挖时经常会有基坑排水,大量的并未使用的水直接从基坑排入下水管网实在是可惜;还有近些年新兴的净水机,在制造“ 新鲜活水”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其实这些所谓的“废水”无毒无害,完全可以直接用来冲洗。故应当建设水资源集蓄管网,连同雨水一块收集利用,经过简单处理即可进行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 增加城市绿地和城市透水面积,改善水循环系统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区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为了及时的解决这一系列的水文问题,需要尽可能的多增加城区绿地面积,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尽可能多的铺设透水砖,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循环系统,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5 大力宣传节水意识,增加节水器具的使用

目前,水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峻,人类将面临着水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类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对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的宣传,让人们充分的认识到水资源危机的严重性,从而树立节水意识。节约用水还可以使用节水器具,它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节约用水的工具,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水资源从硬件上的节约,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促使广大人们能够在节水器具这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峻,人类将面临着水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类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对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的宣传,从而树立节水意识。节约用水还可以使用节水器具,它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节约用水的工具,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水资源从硬件上的节约,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促使广大人们能够在节水器具这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尹健梅,程伍群,严磊,等.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9,1.

[2] 张正萍,马勇,张正波.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原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6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0000

1 城市用水定价的博弈论分析

1.1 城市水务投资特点

在城市水务投资中,无论是建水厂、污水处理厂,还是建输排水管网工程,投资总量都相当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水务投资需求在10000亿元以上,其中国家(各级政府)能够投入的不会超过2 000-3 000亿元,因此将有7 000-8000亿元的投资需从市场上解决。

不可忽略的是,城市水务投资项目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两重属性。由此,水价也具有了市场价格和政府管制价格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政府代表广大社会公众,要对水价实行最高限价的控制;另一方面,资本的趋利性使得政府不得不放松对水价的管制,以吸引民间投资者对城市水务设施的投入,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如何来平衡矛盾的两个方面,博弈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

1.2 城市水务项目的博弈模型

为便于分析,先作以下假设:

(1)仅有两个参与者:水务企业和代表政府的管理者。

(2)社会公众对水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水价变化而需求量变化不大。

(3)投资者知道未来市场需求量可能出现的两种状况:低水平L和高水平H,也知道这两种状况出现的概率P和1-P,但无法准确地预知会出现哪种状况。设低水平为1-α,高水平为1,需求量的期望为1-αP,α为两种需求水平的差距。

(4)受益人仅为无差别的消费者和水务企业。

水务企业的效用仅来源于经营利润π,其等于销售收入与总成本之差。总成本包括可变成本(每产出单位为b)和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为r),则总成本为bQ+rK,其中Q为销售量,K为项目总投资。

在时间段t内,政府管理者的效用为U+θπ,在此U是消费者剩余,θ是与消费者剩余相关的企业利润的权重,0

对水务企业而言,它的行动可简单地假设为:按设计能力经营管理水务设施,或是为加强设施能力加投资,但不能转让已建成的设施。

博弈参与者采取行动的顺序如下:政府提供项目建议及相应的建设指导;水务投资者根据政府允许其在设施寿命期内所享受的补贴或利益及设施建成后的市场情况进行决策;当进行水务投资后,政府管理者和水务企业都知道了实际需求水平,政府管理者会宣布决定企业盈利水平或限定服务价格的政令水务企业会据此变更自己的经营策略。

假设水务企业和政府管理者都是风险中性,即P=0.5;水务企业单位可变成本b=1,资本成本率r=1,消费者最高心理价位为3。设α=0.25,即市场需求在H水平时为1,在L水平时为0.75。那么一次的水务企业和政府管理者的博弈就如下图:

如果政府管理者仅关心公众利益,选择价格等于水务企业可变成本P=1,θ=0,则在L需求水平时,水务企业的利润π=R-bQ-rK=1×0.75-(1×0.75)-1=-1;政府管理者的效用w=U+θπ=3×0.75- 0.75+0=1.5。在H需求水平时,水务企业的利润π=1-1-1=-1,政府管理者的效用W=3×1-1=2。如果政府管理者仅关心企业盈利,θ=1,选择价格等于消费者最高心理价位3,这时由于消费者剩余等于零,则在L需求水平时,水务企业的利润π=3×0.75-(1×0.75)-1=0.5;政府管理者的效用W=0.5。在H需求水平时,水务企业的利润π=3×1-(1×1)-1=1,政府管理者的效用W=1。效用采用行列式表示,括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水务企业的效用或利润,后面的数字是政府管理者的效用,其中ε是一个正数,代表着水务企业的盈余,这是保证水务设施能够得以投资建设的条件。

利用以上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结论:政府在确定城市水价时,既要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又要使私人资本的投入获得达到资源机会成本的回报。

2 可交易水权的经济分析

2.1 可交易水权的界定

在经济学界通说认为,可交易水权是产权的一种,是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条件。一般来说,水权的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权必须有明确的定义。虽然在理论分析上水权的定义是明确的,它是由一系列权利构成的,如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 配水量权、让渡权、交易权等,但是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第二,水权具有排他性。这里所说的排他性水权不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也不是指水资源的使用权,而是指水资源的配水量权。由于水资源具有各种不同 用价值,例如灌溉使用权和水力发电权使用之间相互并不排斥。所以排他性水权的建立只能从配水量权想办法。配水量权是指已经取得水资源使用权的经济主体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使用水资源数量的权利,显然,配水量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了。

第三,配水量权在法律上应该是可转让和可交易的。配水量权的建立和界定克服了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局限性,使水权具有了排他性和可分割性,为水资源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如果配水量权是不可转让和不可交易的,那么通过市场机制对水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仍然是无法实现的。

2.2 交易成本分析

一般来说,水资源的排他性成本较高,但是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增加,水的稀缺性和价值提高,从而极大提高了水权的收益并足以抵消配水量权的建立成本。当人们积极地运用水权时,会发生确定性成本。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市场进行水权交易时,会产生交易成本;另一个方面人们通过组织将他们的水权结合起来进行运用时,则产生组织运行的内部成本。而实施成本是针对用水户和企业而言的,当他们服从政府部门法律、政策时就发生这类成本。

3 政府行政管理与水市场制度的构建

前面两个部分分别从城市水资源的定价和水权的界定加以分析,进而从水价格和水权利两个方面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然而,完整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同农业灌溉用水在经济属性上不同,城市供水是俱乐部产品。因此,在用水户组织制度上侧重的是政府的管制。

在我国城市水市场上,国家、部门、单位和居民户是水市场的主体;交易对象是国有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交易的方式是国家作为水权的终极所有者,把一定数量的水权出让给用水户,用水户按照最大化原则对水权的使用作出决策,一是自留自用,二是把水权再次转让给他人。国家设立必要的行政部门对水权转让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水市场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城市污水处理和两个方面。下面将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分析。

3.1 城市水资源管理一体化进程

在武汉市水市场上虽然不乏各种组织机构和管理委员会,但是部门单列、地区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水资源这一统一的整体分开,使防洪减灾、防治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难以统一考虑,统筹兼顾。造成“多龙管水”,利益均沾,权责不分,责任推诿的现象;缺乏一个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职能部门真正对城市水问题负责,难以解决水权配置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问题。

3.2 城市污水处理

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就是水质性缺水。2003年对33个功能区其中21个功能区实施的水质监测显示:5个功能区现状水质优于水质管理目标,占监测功能区数的25%;8个功能区现状水质达水质管理目标,占监测功能区数的40%;7个功能区现状水质劣于水质管理目标,占监测功能区数的35%。如何加强截污工程和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将成为武汉市政府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4 政策及建议

(1)进一步理顺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针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城市水务局可以采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形式参与城市水务集团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对公司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拥有决策权和监督权,可以保证水务局对城市水资源的权属管理。这不仅可以节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运行费用,又使企业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有效的盘活水资源。

(2)水资源有偿使用,合理调整水价,实现城市水资源级差水价机制。

城市政府针对具体的存量水资源考虑到城市产业用水,生活用水不同,而分行业,分用途所制订的区别价格,对于那些用水量大、排污严重、单位GDP耗水量大的产业,要通过制定高价的策略来限制其对水资源的利用,促进其节水积极性的提高;对那些被鼓励发展的行业,则要以较低的水价来进行激励;至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也必须在保证其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对超额用水用限制高价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和管理,改革不合理水价,建立供水的全成本核算体系,把水资源费、取水费、上水处理费、输水费、排水费、污水处理费、供需制约关系等统筹考虑,做出合理科学量化,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需行为。

(3)采取措施,有条件的实现水权贸易,逐步建立水权市场体系。

水权贸易是指水资源使用权通过谈判、拍卖、协调等机制进行的转移行为。在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城乡配置不合理的前提下,通过进行水权贸易,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迅速增长。一个城市在获得水的使用权后,在水资源使用尚有剩余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水权市场进行水权贸易,这能够为其他缺水城市提供一定量的水资源,比如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上下游城市间,由于各自水权已得到界定,所以可通过水权贸易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宋建军,张庆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资源保障[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裴丽萍.可交易水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黄锡生.水权制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刘伟.中国水制度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魏来,郝欣.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M].北京: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5).

[6]蔡守秋.论水权转让的范围和条件[J].城市环境,2002,(1).

作者简介: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7

关键词:城市;水利;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130-02

收稿日期:2010-01-21

作者简介:苏强生(1973-),男,福建泉州人,经济师,工程师,从事经济管理、生产调度、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泉州市水利局研究。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随着泉州市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用水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水利工作重点必须从以服务农业灌溉的农村水利为主转向服务城市生产生活的城市水利为主。泉州市用全省水资源量不到1/10,养育着全省1/5的人口,支撑1/4的经济总量,并且我市是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城镇一体化程度较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城市水利的现状

城市水利是相对农村水利而言的,包括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规划、水管理等一系列关于城市与水的活动。经过长期努力,泉州城市水利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成功实现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了占全省23%的人口,支撑了占全省27%的地区生产总值。

1.城市水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先后兴建了石壁水库、山美水库、惠女水库、金鸡拦河闸及南北渠等工程,不仅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泉州及时调整水利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城区防洪工程体系,先后建设了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一期工程,使市区防洪标准达到一百年一遇。二是建设供水网络,建成了以金鸡拦河闸为中心,南北渠、晋江供水、石狮引水、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等组成的扇形供水网络,建设了福建省第一个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是成立福建省第一家水质监测中心“泉州市江河湖库水质监测中心”,对全市河流和重要江河湖库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四是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构筑配套的非工程措施,2001年建成了全国领先的泉州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和晋江洪水预警报系统,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2.城市水环境。“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泉州是国务院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然风貌突出表现为山、水、城相融于一体的形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映衬。在城市水景观建设方面,则从闽南的独特水文化出发,全面树立治水与治景治貌相结合的理念,推进河道清水工程、沿海大通道沿线的海堤景观和城市备用水源水面景观建设;全面疏浚和修复唐五代罗城城濠和宋元时代修建的八卦沟等古城水系;结合晋江流域整治和近海流域保护规划,在整治“生命堤”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时,依托临江丰富的水资源,建成总占地面积213 . 543公顷的六大主题景观公园等。

3.城市水管理。以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为目标,不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福建省第一家水质监测中心“泉州市江河湖库水质监测中心”,对全市河流和重要江河湖库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全面监测;成立“泉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全面扎实推进节水工作。在此基础上,借鉴深圳、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在洛江区成立农业水务局,我市城乡一体化水务管理新体制正在形成。

二、城市水利的资源危机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供水保证程度要求较高,对水的敏感性很强。随着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1.资源性缺水。泉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0亿立方米,实际可用水资源总量约50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 360立方米,低于全国(2 200立方米)和全省(3 4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区分布不均,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仅占30%,沿海突出部和岛屿更是严重缺水,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66立方米、429立方米、491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1 000立方米水资源安全下限,属严重缺水地区。

2.水质性缺水。由于部分企业和群众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城镇污水管网不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不够到位,出现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和大生活污直排的现象,导致部分江河水库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市晋江九十九溪部分河段、永春桃溪进入山美水库河段的水质时常在V类以上;德化溪城关河段和晋江流域部分河段水质在枯水季节也在V类以上。

3.工程性缺水。降雨时空分布极度不均,年降水量、年径流量约60%~80%集中在4―9月份,而泉州现有蓄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有限,特别是西溪流域没有控制性的骨干工程,同时原有水利工程存在标准不高、配套不齐等问题。从泉州市中长期供水要求分析情况看,在现有水利工程情况下,到2010年后整个地区若遇枯水年份,将缺水5亿立方米,2020年后将缺水10亿立方米。

4.管理性缺水。目前,泉州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水污染治理等分属不同部门,处于“多头管水”局面,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全市11个县(市、区),仅有洛江区实现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在节水管理上,农业灌溉技术落后,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普遍,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提升城市水利管理水平的对策

在水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解决泉州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要转变水利发展思路,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厉行节约现有水资源,全面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强化节水,以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加城市实际可用水量。以“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逐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工业节水是节约用水的重要环节,要逐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选择典型行业开展工业节水技术改造试点工作,促进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重点抓好火电、纺织、石化、造纸、冶金等行业的节水工作。到2011年,全市单位工业附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比目前用水量降低20%以上,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0%提高到75%。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80%,其中农业节水的重点是大中型灌区节水。着力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建成高标准的节水型灌区,抓紧实施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力争到2011年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55%以上。

2.转变观念,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增加实际可用水量。暴雨洪水既是自然灾害,又是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充分利用台风暴雨带来的洪水资源,切实挖掘水资源潜力,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1)科学调度水库。提高调度水平和洪水预见期,灵活机动地调度洪水,通过预蓄预泄,增加蓄洪水量,不失时机地抓好后汛期水量储备;(2)建设沿海城镇平原水库。充分引汛期晋江洪水储备,既可作为应急水源、补充枯水期水量,又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3)雨水收集利用,雨洪水集蓄后经简单处理后即可满足市政杂用水要求,如公园可设置人工湖(河)等贮存滞留雨水供浇洒草坪,居住小区可修建小型雨水集蓄工程供小区补充景观用水、市政杂用水等。

3.规划在先,实施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以应对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专项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在城市建设应急备用水源的需要,争取建设骨干水利工程或者中小型水库群,通过统一调度,优化配置,保证应急状态下的供水能力和供水总量。要统筹考虑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在沿海地下水普查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应急事件发生时,不同水源地的各类相应开采方案。

4.加强保护,以减少排污量来改善城市水环境。要加强对水源的水质保护。应对上下游有可能对饮用水造成污染的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健全水资源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全流域水污染控制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建立流域水质预警的机制,以水功能区、重要水源地、入河排污口为重点,固定监测、自动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制定晋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运用GIS平台进行数据处理预测预报,实行水资源水质水量同步动态监测,逐步对泉州市饮用水源地、县级饮用水源地、晋江流域重要水功能区分别实行水资源质量旬报、月报、季报制度。

5.优化配置,以科学规划来满足城市的水资源需求。通过开展中长期水资源规划、强化晋江流域水资源调度和配置,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1)因地制宜,新建和改造一批中型水库,加快现有蓄水工程加固工作,提高供水能力;(2)着手考虑西溪上游蓄水工程规划和建设,向人均水资源短缺的泉州市晋江下游供水区实施跨流域调水,加快龙门滩引水扩建工程(碧坑水库)的规划工作;(3)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的原则,组织沿海地区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有效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4)研究制定晋江流域及其授水区的水量分配方案,对全流域水资源质和量以及取用水量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调度。

6.创新体制,以统一管理来增加水资源的产出效益。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将分散的涉水管理职能由水务部门统一承担。根据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供需矛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从整体上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区域功能、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从而更充分、合理、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探索实施水权制度改革。在建立各县(市、区)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农业节水,通过水权的交易,探索适时适地采取买断农业用水,把更多的水资源引导到支撑二、三产业发展上来,提高水资源的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篇8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的。有专家预测,再过20年左右,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30%上升到50%,到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市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60%。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工业要保持6%~7%的平均增长速度,即使万元产值耗水量从现在的100~200m3降到20m3左右,工业耗水总量也将增长2~3倍。城市居民用水量、工业废水与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都将成倍增长。随着城市的扩张与资产密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趋势。

二、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

1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形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不同程度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座,全国城市每年缺水约60亿m3。2000年夏季,华北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影响了天津市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河北省沧州市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到地面以下200m。有专家估计石家庄市的地下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和开展地下水科学管理,在未来15年就会枯竭。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我国城市供水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

2缓解城市缺水的基本对策

(1)建设节水城市。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有效利用水资源;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制定合理水价,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污水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增设水资源监督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节水政策的实施;加大城市水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建设跨流域或跨区域调水工程。为了缓解华北地区、京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国家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希望南水北调工程尽快上马。山西、云南等省正在积极努力,实现省内跨区域调水,缓解城乡的用水问题。

(3)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将城市防洪工程与雨洪利用工程相结合,是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96·8”河北省大洪水,使地下水得到相应的补充,根据水位回升值估算,8月底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廊坊7市平原区比6月底共增加地下水754亿m3。

(4)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现在深圳和上海成立了水务局,将城市水资源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中,坚决避免多龙管水的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管理,特别要重视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5)建立并完善《城市水资源利用法》。从法律角度严格规定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对违法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依法进行严厉制裁。

以北京市为例简单介绍目前采取的节水措施。北京市从开源、节流、保护、利用四个方面确定了26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的对策措施,以实现今年年内节水15亿m3,到2002年节水36亿m3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

在开源方面,推广使用再生水工程,园林、绿地推广节水浇灌措施,实施水利富民“五小”工程、山区截流工程、河道蓄水回灌工程、紧急备用水源工程(机井)、雨洪利用工程、官厅水库清淤及水质改善工程。

在节流方面,实施农业节水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工业企业节水,实施京密引水渠技术改造工程,强化市政设施节水措施,加强对洗车业、洗浴中心的节水管理,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措施。

在保护方面,建设污水处理厂,控制点源、面源污染,采取城市水环境节水措施,实施清淤整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雨洪利用回灌工程。

在利用方面,农机机井安装水表,实施首钢、燕化等6家企业双水源供水联调措施,建设小城镇、中心集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统一征收水资源费措施。

三、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1我国城市防洪的基本形势

全国(未计港澳台地区)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42座,其中已有177座城市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占全部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28%;另有440座城市制定了防洪规划,占全部有防洪任务城市的69%。

全国还有465座城市低于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总数的72%。特别是非农业人口在150万人以上的16座大城市中,只有2座达标。在所有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的城市有134座,占城市总数的21%;防洪标准在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城市有172座,占27%;防洪标准在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城市239座,占37%;防洪标准在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城市有79座,占12%;防洪标准在100年一遇以上的城市有18座,仅占3%。

2城市防洪标准的确定

根据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城市的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标准要求过高,资金投入大,防洪利用率低,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防洪标准过低,洪灾频繁,经济损失严重,同样影响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城市防洪体系规划应与流域防洪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防洪建设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流域等级化防洪体系,避免防洪工程标准高,而实际防洪能力不足的现象,应考虑流域防洪中的“木桶理论”。

城市防洪与除涝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许多城市的防洪并不单纯是抵御河道洪水,涝灾是城市洪水灾害的重要形式,提高城市排涝能力是必要的。

采取多样化的城市防洪措施。很多发达国家利用城市地下室、池塘、草地、体育场等,以多种形式蓄滞雨水,延缓雨洪的汇流时间,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雨洪的利用率。

完善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不少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质量偏低,河道萎缩,行洪能力下降,影响了工程体系的整体防洪能力。

非工程措施建设是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重要方面。雨洪的检测预报、风险分析、洪水调度、会商决策等意义重大。

健全城市水利的综合管理体制。城市水问题是集防洪、水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于一体的,将城市防洪与城市水的综合治理规划相协调是城市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逐步开展和推进城市洪水保险制度,缓解政府的救灾压力,提高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

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城市洪水风险图,增强人们的洪水风险意识,对新兴城市和开发区应首先推行洪水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

四、城市水环境、水生态严重恶化

目前很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是以大量耗费原材料和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灾害。近年来,城市水环境和生态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很多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城市水环境破坏主要体现在:城市水系遭到严重污染,其中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雨污水、乱扔杂物,造成了城市水系的脏、乱、臭;填湖造地,扩大建筑面积,造成河湖萎缩;为了输水和市容的需要,对城市河湖进行不科学的衬砌,影响了河湖周围的地下水环境;河湖治理重视不够,投资不足,河湖岸边和水底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污水、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周围地区和水系下游地区严重水污染。

对于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和治理刻不容缓,生态系统破坏越严重,恢复越困难,治理代价越大,资金投入可能会成倍增长。加大污水处理投入,并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相结合,降低成本。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尽可能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五、城市人居环境重视不足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要求享受生活,体验高质量的人生,追求舒适、幸福的生存空间。

由于许多城市工业污染严重,水中鱼虾畅游的情景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污浊的湖水和河水,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严重破坏了人类追求舒适的生存环境。城市建设侵占河湖,河湖面积减少了,孩子们戏水的机会减少了,大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休息的环境失去了,老人锻炼、乘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消失了。河湖治理方案的不尽科学,有时虽然客观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但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破坏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居民向郊区或外地迁移,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城市由繁荣走向衰落。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

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人居环境要求与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治理和保护相结合,营造水流潺潺、鱼虾横游、草长莺飞的优美人居环境。当前迫切需要建设亲水广场、亲水水道、亲水绿道,将人类纳入到自然环境中,人类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创造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境界。

六、城市水资源管理分割

目前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的管理是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北京历史上曾出现过“九龙”管水的现象。现在多数城市的水仍然是分部门管理,水旱灾害由防汛抗旱部门负责,排涝由城建部门负责,环境由环保部门负责,供水由水管部门负责,绿化由园林部门负责,生态是相关部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市区水系建设与规划由城建部门负责,市区以外的水系由水利部门负责,农业用水由农业部门负责,地下水由地质或地矿部门负责。这种分项管理体制不利于城市水利综合规划、合理布局,不利于城市防洪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利于环保和生态系统建设。

上一篇: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