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信息资源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6:25

广义的信息资源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1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测度 信息资源 媒介

[分类号]G203

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估信息化发展水平、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决策和学术研究的依据。社会信息化测度应该反映出信息社会的全貌。鉴于信息资源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在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中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指标集。

1 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的信息资源因素

1.1信息资源:信息化测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02年lO月,我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明确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的六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由此可见,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运载的实质内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它的开发利用逐步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日益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这种变化不仅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导致了社会经济投入产出比的迅速增长,加强了社会交往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制定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时,信息资源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指标体系。综观已有的信息测度方法和测度实例所用的测度体系,信息资源因素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可见测度体系的制订者早已意识到了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2信息化测度方法和实例中的信息资源相关指标

对于如何正确测度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这一问题,不少国际组织、国家及一些专家个人提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方案,其中均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指标。在翁佳、郑建明的“关于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资源相关指标的理论探讨”一文中,对信息化测度方法和实例中出现的信息资源相关指标做了一个总结。国内外有关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模型或方法中均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因素,有涉及文献信息资源(如报刊、图书)的,有涉及电子信息资源(如广播、电视)的,有的把网络信息资源(如数据库、web站点等)也纳入了测度体系。

2 信息资源指标集指标选取依据

2.1理论依据

2.1.1理论基础:信息资源体系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信息资源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是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本文所涉及的信息资源是狭义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不涉及广义信息资源中的设备、技术和人的因素。

以开发程度为依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与现实信息资源两大类型。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涉及的信息资源因素是现实的信息资源。孟广均、霍国庆等编著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一书中定义的信息资源体系(见表1)可以作为我们选取信息资源指标集指标的理论基础。

2.1.2逻辑依据:媒介演变信息资源体系如此庞大,而人们为什么往往选取其中几个信息资源因素作为信息化测度体系中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指标呢?笔者认为,逻辑上我们是依照媒介的演变来选取指标的。而媒介的演变恰恰经历了由印刷媒介(图书、报纸、期刊)到电子媒介(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的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传播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人首创活字印刷术,公元1920年美国人首开无线电广播,公元1936年英国人首播电视,1991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字、声音、图像三位一体的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时代。

然而,信息资源又是如何与媒介联系起来的呢?信息资源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或者说是信息的一个子集。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社会亘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它主要是通过符号系统,如语言、声音、文字、图像、手势、姿势等,经过搜索、整理、加工,最后借助于某种媒介传播出去,供他人分享和利用。媒介是信息交流的中介,是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载体。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一定要借助于载体,也就是要通过一定媒介。媒介是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发生关系的中介物,是联系两者的纽带。所以,媒介是信息亦即信息资源传播的工具,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资源体系和媒介体系是交叉重叠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信息资源和媒介,它们的发展演变历程也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从媒介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划分,选取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利用情况作为信息资源指标集的二级指标,并在构建社会信息化测度中信息资源指标集时,把它们都纳入其中是合理的。

2.2现实依据

2.2.1我国信息资源的生存现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网民人数达到了1.62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00万人,网站总数达到了131万个。

网络信息资源正在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迅速渗透,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它没有完全取代纸质信息资源而独立存在。据可查的资料表明,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数为2 231.67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24.45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2.02%。其中书籍用纸占10.71%,期刊用纸占5.61%,报纸用纸占72.28%。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222473种,其中新版图书128578种;全国出版期刊9468种;全国出版报纸1931种。由此可见,纸张的用量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图书、报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纸张不但生存下来,而且开辟出新的道路。它们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和互补功能已成为数字技术的资产。电子书籍大量搬用了传统书籍的特点。信息量巨大而复杂的网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它放弃了深奥的信息用语而采用了传统的文字语言。纸张不仅构造了信息,甚至也构造了社会。它们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肯定和互相补充的。

2.2.2 信息资源的共生和共同演进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也是一种媒介。早在1979年,尼古拉斯・尼格洛庞帝在巡回演讲中就开始宣讲媒介汇聚的概念,他们的思想如下图1所示,表明媒介之间正在逐渐融合相互渗透。

从图1可以看出,新媒介是从旧媒介中脱胎而来的。当新媒体产生时,旧媒介不会消失,而会继续改进,以适应新的环境而生存下来。于是就出现了新旧媒体共存和共同演进的局面,即媒体的汇聚,它们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大显身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报刊图书通常被认为处在死亡的边缘。由于它们历史性地依赖印刷机和纸张,许多人推测它们将不能同新形式的电子媒介相竞争,因而最终会逐渐消亡。可是,这种推测低估了纸质媒体的适应性及其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们远远不会灭亡,而有可能变成一个用途更广、更受欢迎的媒体。信息资源的共生和共同演进便是我们选取传统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共同作为信息资源指标的现实依据。

3 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

对社会信息化的测度,不只是对新生信息媒介的测度(有些测度体系只选用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指标),而是对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使用状况的测度。从指标的连续性角度考虑,如果只采用某一种信息资源来测度信息资源,就割裂了社会发展的历史,不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只有选取多样化的指标,才能保证社会信息化发展纵向(时间跨度)和横向(区域、国家)测度的客观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信息化测度体系中信息资源指标集应该由传统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共同作为二级指标来构建。学习和借鉴了诸多专家学者经验,本文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指标集,如表2所示。

尽管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人们可以更多地通过电子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等信息资源获取信息,但传统的信息资源如报纸、期刊和图书仍然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获取学术信息和系统知识的时候。受传统阅读习惯和使用条件限制,纸质信息资源的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所以,纸质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也将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媒介演进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更多的媒介和信息资源,这个信息资源指标集也将处于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

4 信息资源指标集的应用前景

本测度体系与现有的测度体系相比,囊括了整个信息资源发展历史中所出现的信息资源的全部,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可操作性,因而是更加科学合理的,其应用前景不言而喻。

4.1 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与测度的可靠性

完善的测度指标体系是综合测度的需要。本指标体系选取了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如何准确选取表征信息资源的特征指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尽管对特征指标的选取不是越多越好,但决不是越少越好。一般认为,较多的指标会降低测度的可操作性,导致难以实施,但同时较多的指标也给予测度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在测度的过程中通过降维等措施加以处理,以解决指标重复或代表性不强等问题。相对于较少指标可能带来的潜在的片面性,较多的测度指标更能客观地反映被测度的现实。本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合理,指标也相对完备,而且保持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其可靠性更强。

完善的测度指标体系可以避免指标腐败和对测度对象的片面反映。在构建信息资源指标集时,仅仅把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测度指标进行测度,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得到过分的重视,而忽略了其他传统信息资源的建设。这样的测度体系显然是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充分发展的。

4.2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与测度的准确性

传统特征指标和现代特征指标在测度体系中都存在着缺陷。以RITE法为例,从算法的角度来探讨它们在测度体系中的不同表现。我们把在我国仍然对社会信息化发展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传统信息社会指标视为传统特征指标。观察传统特征指标与现代特征指标的增长趋势和增长率变化曲线(如图2、3所示),不难发现:①传统特征指标的增长趋势是一致的。传统特征指标表现较为温和,增长趋势较为平稳,增长率变幅不大,有时出现负增长;②现代特征指标增长的表现也是一致的。现代特征指标表现活跃,呈跳跃性增长,增势强劲,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且增长率波动较大,在早期的表现尤为明显;③现代特征指标和传统特征指标的表现是不同的,由现代特征指标过渡到传统特征指标,指标的增长速度是一个由快浙慢、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增长趋势是由不一致到相对一致的。由此,从指数测度的角度,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就传统特征指标来说,较大的绝对量的快速增长,只能带来特征指标指数值的少量增加,其对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作用在测度中可能被弱化,②就现代特征指标来说,较小的绝对量的增长,带来特征指标值的快速增加,从而对测度的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其对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作用在测度中可能被过度凸显。

从信息资源角度来看,图书、报纸、期刊是传统信息资源,而广播、电视、互联网是现代信息资源,同样对应着传统和现代的信息资源指标。信息时代,现代指标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异常迅猛,在测度过程中被过分地显化和夸大了,这直接导致了测度结果的偏差和片面化,从而不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发展的真实状况,在新型信息资源出现的初期表现尤为明显。另外,新型信息资源的增长率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大到甚至可以影响横向的排序。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较多的传统指标可以弱化这种强烈波动对分析结论的不良影响。因而在构建信息资源指标集时,把传统的信息资源纳入测度体系是很必要的,使它们和网络信息资源指标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测度体系来进行测度,这样测度结果才能更为客观,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发展水平。

4.3信息资源指标集的构建与测度的目的性与导向性

对于时序测度(纵向比较)来说,本体系可以避免“指标腐败”,以囊括所有传统信息资源指标和现代信息资源指标的测度体系进行测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情况。对于横断测度(横向比较)来说,本体系避免了在不同测度对象之间依然起重要(主要)作用的传统指标所固有的差异(有时差异很大)被屏蔽的现象,是不同测度对象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因而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2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

因特网的出现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信息空间。它的无国界性和使用的便利性,使它迅速地集聚了亿万以上的各种各样的用户。人们利用它发邮件、聊天、消息和广告、文件传输(FTP)、发表文章和各种作品、远程登录(Telnet)、购物、交流思想等,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1995年4月―1997年8月,因特网上的信息量增长了100倍。以后每100天翻一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广域网。因特网对已有的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将无比丰富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带给人类。如何让海量、无序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人类服务,这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1 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1.1 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下面简称网络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管理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人员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网络信息内容。本文所论述的网络信息资源仅指狭义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指经数字格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加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放置在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集合。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许多新的类型和特点,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复杂等。这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下面从5个方面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1.2.1 内容丰富,数量大

网络住处资源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上至宇宙,下至地理,只要你想得到的内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中大多数是免费提供的。每天网络上的各种语言的信息不计其数,没有人可以全部浏览。

1.2.2 多媒体、多类型、多语种,传播范围广泛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文本、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应有尽有。宽带技术广泛使用后,从网络中下载音乐、找网络游戏、下载电影都轻而易举,人们能通过不同类型的载体来认识这个世界。此外,各种语种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一条信息到网上只需数分钟便可以传到地球的其他地方,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1.2.3 信息构成复杂,缺乏管理

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信息的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信息格式不统一,质量上良莠不齐,没有“把关人”,缺乏必要的管理。网络上不仅有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有许多垃圾信息、违法信息,缺乏必要的管理,对未成年人十分不利。所以,需要过滤、甄别、筛选,对未成人上网给予积极的引导。

1.2.4 交互性强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交互性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媒介的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却是双向的、互动的。人们有了查询的意愿后,可以主动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向网络输送信息或通过网络与别人合作一项工作。网络信息资源使不同国家的人真正凝聚在一起。

1.2.5 分散性和动态性

信息分散存放,纷繁无序,可随时修改,动态性和时效性强,尤其是新闻类的信息,可能过了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这条信息就经过时了,网络中信息更新或淘汰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赖于存在的因特网是一个松散、没有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的网络,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连接, 自由信息, 自由扩展, 自由增加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是自由发展造就了因特网, 从而也最终形成了网络信息资源, 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问题(有关内容已被广为讨论, 在此不再赘述)。为解决这些问题, 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导向更合理的未来, 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控制并辅于相关的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2.1 网络法规的建立

利用法律的力量解决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已成为全球呼声。信息法律通过规范网络活动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解决矛盾, 达到疏通信息渠道、保护信息产权、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极大的自由度, 给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网络信息的正常交流。因此, 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各国关注。美国在《N II:行动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十分强调网上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 英国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委员会知识产权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以及台湾资策会制定的《多媒体节目著作权法修法建议》都是有代表性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产权保护的范围及信息利用者的义务和规范, 促进了网络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建立健康的网络伦理

网络伦理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伦理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一些专门的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并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有的机构或组织还制定了约束网络行为的“网络守则”。健康的网络伦理有助于人们正确回答诸如“应在网上何种信息”、“如何复制网上信息才是正当的”、“可否在网上窥探他人的隐私”等类的问题, 从而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健康发展。

2.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使用是控制网络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如开发特殊的网络软件用于过滤或删除含有黄色、暴力、种族歧视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 利用防火墙、电子密钥等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等。因特网在技术方面存有的缺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安全、利用及其它方面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它本身是现代高技术的产物, 许多问题还得靠技术的手段加于解决。

3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需求,合理组织、协调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由具体的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机构、公益性机构或企业等组织负责实施。

3.1 基层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整体上的混乱与无序并不说明它缺乏任何形式的组织, 而是说它已有的组织程度对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ternet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许多信息查询工具(或服务功能) , 它们对网络信息资源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手段。如A rch ie 可自动地查询FTP 服务器, 将其中的文件索引创建到单一的、可搜索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就是A rch ie所能查到的所有服务器中文件目录数据的索引。用户只要给出希望查找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名,A rch ie 服务器就会指出在那些FTP 服务器上存放着这样的文件。然而最神奇的还是WWW 系统, 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 能够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 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 上查找已经建立的WWW 服务器站点(Site)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WWW 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 天衣无缝地集成起来, 并提供图形界面下的快速查找, 使用同样的图形用户界面可与Internet上的其它服务器对接。但是, 上述工具所提供的主要是方便地浏览网上信息的手段, 并不能提供从茫茫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特定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信息查询工具, 它对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二次组织的作用。

3.2 搜索引擎的二次组织作用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是一种在互联网产生后伴随着网上用户快速查询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的系统, 即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以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收集Internet 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一条检索途径。概言之就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做一完整的集合、整理、分类, 从而便于用户能轻易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有不同的检索界面, 不同的侧重内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庞大的索引数据库。这个索引库是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的依据, 其中收集了因特网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主页信息(网站和网页信息) , 包括该主页的主题、地址、包含于其中的被链文档的主题, 以及每个文档中出现的单词的频率、位置等等。为了获得这些索引信息, 每个检索工具都配备有自动检索程序(Robo ts 或Sp iders) , 随时都会顺着超文本之间的链接跟踪网上新加入的主页、节点, 为其建立索引, 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可见, 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作用十分明显,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网上信息的控制, 在逻辑上序化和优化了网络信息资源,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

3.3 更高级的组织形式

目前的搜索引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建立资源索引时针对性不强, 面向大众的资源覆盖面广, 而面向科学技术的则相对非常少; 另外, 检索结果中包含大量相关性很小的内容, 用户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剔除, 检准率很低。搜索引擎所能达到的组织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针对学术性资源的专业性较强的深度信息需求。而且, 网络中的各种检索系统虽然功能十分强大而易于使用, 但它们对资源不具有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高级别的组织仍然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美国图书馆界的许多单位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典型的做法是用机读编目格(MARC Fo rmat) 来组织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

在我国, 一些图书馆和情报单位利用搜索引擎筛选网上信息资源, 在交通、军事、医学等领域建立了专业性的网络信息资源主题指南。

因此, 根据条件和需要, 对因特网上某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 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 是提高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树金,罗春荣.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海波,汤珊红.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

作者单位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资源整合;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为了满足终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不仅是实现广播电视高效性和即时性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提升广播电视系统时代性的根本保障[1]。

因此,明确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和作用对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1.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和意义

1.1 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

所谓广播电视信息化是指在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融入网络本身所具备的自选和交互功能模块,促使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从而满足终端用户的差异性需求,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拓展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2]。

1.2 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基于网络服务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对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信息的正向流动;

其次,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操守和专业素质,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

再次,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渠道的安全机能提供保障;

最后,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广播电视行业吸引更多投资商和赞助商,从而增强双方的长期合作与交流。

2.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时代的迈进,广播电视系统从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传收到节目监管,再到节目信息反馈的闭环回路系统中加大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传输覆盖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

2.2 地方性广播电视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广播电视台纷纷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广播电视制作系统,该系统不仅涵盖了节目制作、储存等子系统,而且还包括了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以及网络自动化管理等相关子系统[3]。新时期环境下,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推广加速了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3 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广播电视系统要不断完善地方性电视台的网络改造建设,另一方面还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建设,并依此建立多级化广播电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广播电视与网络技术的近距离接触和融合统一。

3.新时期下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模块整合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模块整合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广播电视系统是一个信息传输系统,因此声频、视频信息的传输是广播电视网络资源整合的重点,要加强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系统的调试、发射和接收系统的检测以及监测保障系统的管理,注意文字载体的传播信息整合[4];第二,广播电视节目成功制作的标准不仅要看节目的预期收益,还应该注重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对经典节目进行信息重组和整合,从而推出更具感染力的新品牌也是加强广播电视信息资源模块整合的重要步骤。

3.2 建立广播电视受众数据库

构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是受众的偏好,为了缩短受众信息反馈的获取时间,建立广播电视受众数据库能够起到良好的信息资源调整效果。广播电视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能够根据用户的收视喜好进行节目调整,从而为节目品牌的创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广播电视行业快速获取商机创造条件。另外,对于关键性的广播电视模块,要建立面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重视广播电视部门与观众的直线沟通,从而为优化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可靠性依据。

3.3 重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和信息反馈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广播电视系统的子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节目播出系统、节目传收系统、节目监管系统和节目信息反馈系统。

各个子系统在广播电视节目运营的过程中各司其职,构成了有条不紊的封闭性运作流程。节目制作系统的职能是在应用网络信号模块、文稿采集制作模块的基础上编辑、创作节目;节目播出系统的职能是在音频视频数据库系统、信号发射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节目的应用展示;节目传收系统的职能是在信号传输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的基础上传送和接收节目发出的信号波;节目监管系统的职能是监督信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节目信息反馈系统的职能是快速获取用户反馈信息,从而便于调整节目结构。这五大子系统的协调运转增强了广播电视系统的一致性。

3.4 积极在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网络模块

加强广播电视与网络的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在电视上自主浏览网络新闻、进行网上购物,而且还能够实现数字化的电视与网络结合的双重体验,从而代替电脑的部分使用职能,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网络模块的引入要依据模块功能的差异性进行多级管理,对于各个不同的广播电视制作子系统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网络单元,并建立全面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便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4.结束语

广播电视是媒体传播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模块,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的时代性建设,加强网络传媒与广播电视传媒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传媒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为了稳定广播电视行业的霸主地位,构建系统性强、可靠性高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是促进广播电视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任国良,杨国平,沈张倩.德清县农村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J].2013,4(9):59.

[2]薛建华.谈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0,9(5):119.

[3]俞蓉.浅议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科技资讯,2011,6(11):264.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4

信息、能源和物质并称为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方文献是人类社会文献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方文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信息资源,并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资源。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2、地方文献的涵义和特点

2.1 地方文献的涵义

目前我国学术界就地方文献的概念的认识还未达到一致的见解。杜定友先生早在1941年抗战期间就提出了被称为“广义”的地方文献的定义。即“地方文献是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等。”也有学者认为“地方文献是一个小区域内,从过去到现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现象的文字、口述、器物等有关资料”,还有学者认为“地方文献反映一地方自然和社会各方面情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字和非文字记载”。骆伟教授从分析地方文献的特点入手,揭示了地方文献的本质属性,认为: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是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一定价值的文献信息载体,均属地方文献。

2.2 地方文献的特点

2.2.1 地域性

地方文献是特定地区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结合,它全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我们可以认为地方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差异性、特殊性。地方文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自然资源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有关措施提供重要的情报资源。地域性是地方文献最显着的特点,是其它的文献所不具有的。在结合地区特殊情况上,地方文献有着其它文献所不具有的优势。

2.2.2 真实性

我们认为地方文献具有真实性或者说是客观性,是相对于一般“国史”、“正史”而言的。从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地方文献对各类地方现象、地方历史事件和地方历史人物的记载和描述比国史和正史要真实丰富。这是由于绝大部分地方文献属于当时当地人对当时当地的事情所作的直接描述。正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我们以宗谱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宗谱是一种专门记述宗祖世系的书籍。一般是同族人“自己写自己”,要通过同族众人的审查和认可,所以,它能真实地记录一地一族的世系情况。地方文献的这种相对真实性使人们在利用其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容易接近该地区的实际,能够减少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地方文献还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功能上的参考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建立在地域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的。

3 地方文献的信息资源属性

3.1 信息资源的内涵

信息资源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奥罗尔科在他的论文《加拿大的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Canada)中提出的。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国内外有不少的信息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的概念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了信息文献说、信息活动说、内容加技术说、创造财富说等多种说法。同样,国内对信息资源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邱均平教授总结了国内有关信息资源的定义,认为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的含义的理解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抑或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的本身。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括了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本文采用狭义的理解。笔者在此采用代跟兴和周晓燕在《信息资源概念研究》中提出的信息资源的定义,即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选取、组织、序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由此可见信息资源的内涵是:(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集体;(2)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选择、获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3)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组织序化的信息的集合。

3.2 地方文献是信息的集合

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自然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还是信息资源都是具有一定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孤木难成林”,一条信息或几条信息构不成信息资源。只有当信息资源达到一定的丰富度和凝聚度时,才能成为信息资源。

(1)内容广泛。地方文献的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遗留等各个方面。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地方文献都无所不包。(2)数据众多。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历史可以推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和东周。作为地方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地方志的编纂和修订历来都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地方志7,413种,其中宋代的有28种,元代的有11种,明代的有860种,清代的有6,514。可见我国地方文献的数量之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省都积极修订新的地方文献,又出版不少的地方文献。

3.3地方文献是经过人类选择、获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有用性是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地方文献一般是出自当地名人手笔,是经过调查、采访或统计整理、有分析有选择的实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地方文献是一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地方文献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其经济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学术价值上。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5

关键词:图像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检索;Tag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信息资源的数量也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图像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让人们在浩如烟海的图像信息中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图像资源。传统的图像标引检索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而一些互联网站所使用的Tag图像管理技术却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推广,给图像资源管理开拓了新的天地。

一、图像资源管理中应用Tag的必要性

图像信息资源在科技信息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科技图像信息管理已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需要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源搜索方式来检索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包括图像信息。信息标引是指在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用某种检索语言把文献主题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特征标识出来作为文献存储与检索依据的一种文献处理过程。常见的图像资源检索方式有基于文本的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检索方式,这两种检索技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的管理方式就是使用人工给图像信息标注关键词,或者进行文本标题的描述,有时候还需要附加一些补充信息,方便对图像的搜索,之后再将图像的存储路径与图像的关键词或者是文本的标题建立起相应的关系,在需要检索的时候直接输入关键词或是标题就可以了,比较容易操作,对相关技术的要求程度也不高,很容易实现图像的系统化管理。

但是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是因为科技图像本身的特质不是一些关键词或者标题就可以描述得非常准确的,所以很多情况下的搜索效果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预期目的和要求。在运用语言进行信息的传达过程中,人们对语言或者文字具有统一的认识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语言信息在头脑中的涵义基本是明确的、清晰的、固定不变的,但是图像信息的传递最直接准确的方式莫过于依靠视觉的传递,如果通过命名或是标注就会造成多义,即便是同一名称的图像也会有不同的图像内容,所以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就会经常出现一些文不对题或词不达意的弊端,同时,每个人对图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转化成的文字信息就缺乏统一性,也不利于集中的管理。图像资源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表述的复杂性的特点,例如有限的关键词不能够充分揭示出图像所展示的全部意义和潜藏的意义,在图像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也会不断地挖掘出图片的纵深信息,有些信息虽然与图片本身的关系不存在对应的特征,但这恰恰是读图时代的特征,即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图有不同的理解。在思维层面上来说,图像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意义层面就逐渐地被丰富起来,传统的文本检索技术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对图像实行人工标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用户所使用的词语和系统控制表的匹配程度比较低,这就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检索的效果,另外,图像资源数来那个的迅猛增长,使得用户根本不可能对所有的图像资源都进行关键词或者是标题的概述,所以传统的文本标注检索方法急需完善和改革。

基于图像内容的检索技术是一种带有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的集成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对图像资源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对主要特征进行提取,包括图像的颜色、形状、纹理、空间位置等信息,从而建立起一种图像特征检索机制,同时储存在特征库中,随时被调取查阅。在这一过程中,用来检索的是相应的图像内容信息,这种基于内容的检索方式的优点在于比文本的检索方法更为全面一些。广义上的图像特征包括两类,一是文本类型的,诸如关键字、注解、标注等,二是图像视觉类型的,诸如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现阶段基于图像内容的检索一般都集中在图像视觉类型的特征研究上,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时对图像的检索方面就会带来些许误差。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图像信息管理知识,受到很多的限制。可见,要想提高科技图像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图像资源的检索技术。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才可以将图像信息资源的功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Tag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图像资源的管理性能。很多网站都使用了这种添加方式作为图像的标引,使得广大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词语作为所传图像的标引,完全不会受到原来图片分类体系和原则的限制。

Tag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有利于图像查找的标记关键词的方式,但是也不同于文本范围内的关键词,用Tag标记的关键词可以是文章中没有提到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用户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在检索方面,每一图像的标签都具有聚合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用户输入某一关键词的时候后,系统会将所有运用该关键词来存储的所有图片都集中展示在用户的眼前供选择,这就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搜索的次数越多,字体的颜色就越醒目,有利于给用户提供热门图片搜索的空间,另外,该技术还有用户评论功能,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对图片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有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

由此可见,传统的图像管理和搜索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而Tag方式的管理和搜索方式则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二、图像信息资源管理中应用Tag技术的主要优势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6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一种商业贸易活动,主要是以电子信息、设施为载体来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其内容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目前,世界各国将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能力作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任务,电子商务代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更能增强数字图书馆在网上信息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使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符合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及其模式

电子商务(E一ColnlnerCe,简称EC)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技术,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其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它是以电子信息及其设施为载体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其内容包括支付、服务及其广告等领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的选择、支付、交付以及服务等环节不仅能够在网上一次性完成,而且可以网上交易与物流配送相结合。

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电子商务是指一切采用电子技术手段或在电子平台进行的商贸行为。而狭义上的电子商务是特指Internet为媒介的一切商贸活动。总之,电子商务是依靠电子技术或网络技术运行的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它突破了时间、时空的限制,不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它正以其成本低廉、方便快捷、跨越空间等突出的优势风靡全球。

电子商务的模式主要是由其市场业务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电子商务的模式主要是由其交易主体的不同而分类的。

B To B模式,即商家——商家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也称企业间模式,主要指企业既可以是买家也可以是卖家,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电子网络互相联系,并获取和提供货物、资源、服务等生产资料。B To B是电子商务模式中最有效降低成本,发展最具潜力的一种,日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和追捧。

B To C模式,即商家——消费者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也称企业商家模式,主要指企业利用Web技术在网上创建自己的商务网站,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网上商店,其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业务,这不仅省去的诸多中间环节,而且提高了交易效率,方便快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C to C模式,即消费者——消费者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是指消费者互相之间通过电子互联网来进行交易的模式,它是广义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它类似于民间的"以物易物"方式的商品交换,实践中最典型的业务就是网上个人拍卖。

G to B和G to C模式,即公共服务模式((Government to Business或Government to Customer)模式,其强调政府对电子商务的介入,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电子互联网方式实施管理、不条理、手续报批、发放许可证、办理缴税交税、报关以及商检等。这可以有效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廉洁。

二、数字图书馆的涵义及其特征

数字图书馆(Dibtal Libraty,简称DL)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事物,随着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因此,在学术界,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比较流行观点认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是指对传统的图书馆的数字化;广义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内涵较丰富,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教育平台、数字新闻平台、数字情报平台、数字娱乐平台和数字商务平台等。可见,广义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多样,更具现当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意义。

无论哪个层次和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其都离不开电子互联网技术、数码存储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只有依靠和运用这些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的。从现有的数字图书馆的模式和功能来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有:

存储功能量强大,多媒体模式多样化。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纸质文献,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除了纸质文献以外,还要收藏声音、图像以及数字文本等模式的资料信息,而且媒体多样化是数字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一大特征。数字图书馆所存储的大量资料信息是以图片、多媒体的形式保存的,其所占的容量远远大于纯文本形式的资料。

检索功能智能化,服务模式多样化。传统图书馆通常的检索手段是逻辑和加权检索等方式,这已经不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的查检要求。由于数字图书馆资料信息海量,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检索。目前,数字图书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更具个性化和快捷的满足了读者和消费者的需求。

网络环境应用和管理相对优化。数字图书馆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受空间束缚,拉近了馆与馆、馆与读者以及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料信息共享,而这一切主要依赖于良好的网络环境来实现的。随着电子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环境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电子业务商务化。

信息传播强大,服务模式多样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收藏、服务、组织为一体的集成平台,包括了信息的生成、传播和应用等各环节,同时拥有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功能,服务模式广泛,服务内容多样,而且具备了部分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与模式。数字图书馆能够对信息进行智能优化管理,能够及时更新和挖掘信息,创造更快捷、多样化的电子网络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实际上,在数字图书馆平台下,用户拥有了更加丰富的交互手段,其不仅成为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也是信息的提供和创造者,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应用的必要性

作为现当代电子与网络技术的集大成者,数字图书馆也是一种商业信息产品,它完全可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互进,共同发展,可以达到多赢格局。在电子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电子商务的实施和信息服务提供交易平台,而电子商务也可以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领域。可见,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的相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互赢的局面,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两者的结合并进一步发展深化不仅具有现实迫切的必要性,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密切读者间距离,提供零距离服务。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转播方式通常是相对简易并且是单向性服务模式。但数字图书馆存储的海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电子网络为用户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服务。而数字图书馆应用电子商务,使其传播的信息资料更具有了多样性、丰富性、快捷性和共享性特征,使数字图书馆在更大的时空、空间上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不受任何地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再不用费大量的精力,可以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料。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优势是时互动式沟通,信息需求者或服务享用者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提供和服务质量的评价。

(二)实现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应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实现电子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而且可以实现数字图书馆自身的再发展。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馆藏文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存储海量而具有较高价值有序的数据库,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挖掘和更新,通过直观、快捷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数字图书馆引入电子商务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电子文献的馆际互动与信息传递,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高质量服务,而且使有形物理馆藏与无形虚拟馆藏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互补,共存、共荣的格局。

(三)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最核心的经营理念就是为需求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这可以弥补数字图书馆的不足之处。个性化服务是指针对用户所需求的独特信息资源进行独特的专门性的针对服务,更准确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不同层面的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浩瀚的、无序的信息要尽快予以整合,使之进入有序状态,要求数字图书馆建立相关专题数据库,提供个性化服务[1]。从个体视角而言,用户需求可能是特定的领域,不一定是大而全面的服务,而是特定的、针对性的领域。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以用户为中心,依据每一用户不同的需求,并通过向用户、传播和提供各类数据和产品信息等手段,为用户提供多样而个性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流通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知识性、共享性的特点,为数字图书馆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满足用户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资源的需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2]

(四)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电子商务便可通过网络采购,采购时间较短、采购过程简单。网上读者也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便可很快获得所需信息。另外,数字图书馆正利用电子商务手段组织和开发信息,使原有信息不断地增值,用户只需通过电子钱包或电子转账等网上支付方式支付少量费用,便可立即拥有信息,真是"价廉物美"。

数字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其免费的那部分信息资料服务之外,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动使得这一工作变得更加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3]

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商务都是电子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两者有着共同的地方,其结合可以实现互赢、共赢的局面。数字图书馆应用电子商务模式不仅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而且可以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满足用户需求。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应用电子商务模式更为广泛密切,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服务和适应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浩.浅谈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化[J].中国信息导报,2006, (7).

[2]丁夷.构建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7

关键词:信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other resources of human,financial and material are all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a company.The explor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core of company’s informationalization,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force to the company development.Only does the compan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or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it will have a place in the intense market competing.

Keywords:InformationInformation resourcesInformation resource explor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using

信息资源是企业继材料、能源之后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目前少数企业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视不够,信息资源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意识不强。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等方面探讨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特性

1.1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观念。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因为信息资源与自然产生的资源不同,它是人工生成的资源,没有信息的生产者就没有信息,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要依赖信息技术,信息只是信息资源的一个要素,所以,准确地说,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三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要素不可能单独存在和发挥作用,必须按一定的原则加以配置,只有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其价值并被加以利用。

1.2信息资源的特性。信息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来说,主要有以下特性。

1.2.1无穷尽性。信息资源是人的智慧的产物,它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作用于未来的社会实践,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的来源是永不枯竭的。

1.2.2可共享性。信息对物质载体有相对独立性,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表现为占有和消耗,而信息资源可以多次反复地被不同使用者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信息量不仅不会消耗掉,反而会得到不断扩充和升华。在理想条件下,信息资源可以反复交换,多次分配,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

1.2.3对象的选择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利用者的知识积累状况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使用对象有一定的选择性,同一内容的信息对于不同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将会不大相同。例如:一个有关超导材料新成分的配方,对于研究超导材料的科学家来说将会很有用处,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

1.2.4时效性。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濒临倒闭的企业扭亏为盈,成为行业巨头;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分文不值,甚至使企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1.2.5驾驭性。信息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人类社会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具有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源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支持。闲置的资本投入信息后可能变成有利的投资;荒芜的沙漠加入信息后可能变成良田。一般而言,人类利用信息资源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受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影响。

2.信息资源是企业重要的因素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现代企业中,信息资源与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同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信息资源是人们借以对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当今世界已被视为信息世界,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甚至把信息视作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生命线。忽视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也就谈不上是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不仅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手段,而且作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应努力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企业的生产、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从而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可靠的基础,这是极其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既是智力资源,又是经济财富。从理论上说,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如果说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的是材料;能源资源向人类提供的是动力;那么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的则是宝贵的知识和智慧。有了信息资源的穿针引线,看不见的抽象智力资源与人们实践的结合便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企业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基本单位。今天,市场的国际化造就了竞争的国际化。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客观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取决于它对外界大环境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是不断地发掘信息及其他相关要素的经济功能,将它们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并努力开拓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用途。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信息资源利用部门根据信息资源开发部门所开发的信息资源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分配与使用方案,使现实的信息资源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过程。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开发是利用的前提,而利用则是开发的最终目的。开发和利用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行为。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根本目的就是要发挥这些优越的经济功能,为推动企业稳定发展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实际上产生于其业务流程中,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市场需求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外部环境情况,这些都需要企业去了解。单是拥有物质资源,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没有能力及时、准确地处理大量信息,难以对重要的情况做出正确的、迅速的响应,任何企业都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信息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状态,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很重要的是要增强企业的信息竞争力。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这是与集团抓住发展机遇以及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海尔在成功的道路上,信息是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海尔集团发展成中国家电第一名牌的成功关键。

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合理利用,企业只有重视信息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才能获得成功。

4.企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核心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原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赵小凡副司长在“2000年中国企业IT应用论坛”上的讲话中,给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从这个定义中,“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已明确肯定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核心地位。企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应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4.1领导重视。目前我国信息化已有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我国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都非常好。但少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得利用、珍惜这种“环境”。这种“环境”是社会政治环境造就的,邓小平1984年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早在1991年就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并在2000年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吴邦国强调“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应该在大环境下,发展企业小环境,来一场环境革命,打一场信息化“全民战争”,使人人重视企业信息化,个个为企业信息化出力。环境是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条件的前提,是转变企业信息化观念的强心剂。海尔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他们对信息工作的前瞻性以及对信息工作的全力支持、参与、推广为海尔集团信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4.2人才是关键。当代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是立业之本。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专业化产业,培养、凝聚一批信息专业人才是搞好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信息专家、IT专家、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通力合作;特别需要信息化专家(CIO),因为,“开发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信息化管理人才,就没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也就没有资源共享;没有信息化管理人才,特别是首席信息主管(CIO),就没有信息化。只有对信息专家、IT专家、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进行专门互补性培训,彼此取长补短,才能造就真正的高级信息化专家(CIO),但这只是近期战略;鉴于“开发信息资源”在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期性,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才是信息化的主体工作,应采取长期的信息化人才战略。在信息人才培养上,要引进与培训并重,大胆引进通讯网络、计算机方面专业的人才,对他们进行信息专业知识培训,使其熟悉业务;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满足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国企业唯有立足培养人才,多途径解决人才问题,创造条件培养优秀企业家,有了优秀企业家就能创造出名牌企业,名牌企业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团队是分不开的。我国海尔、沈飞、五粮液集团他们就是重视人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企业。

4.3树立信息意识、更新信息观念。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例如沈飞集团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报》题写“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资源的角度确定了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从目的的角度明确了信息的服务对象。在这一题词的指导下,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沈飞集团及早地转变了观念,于1985年率先组建了经济技术信息中心,使企业耳聪目明,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应变力。

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目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困难,但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和理论知识的缺乏是最主要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首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这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它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其次,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知识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信息管理水平。信息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而且还要进一步掌握信息源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情况。再次,以往信息管理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是我们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能上台阶的症结所在。我们企业应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

企业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摆在面前的任务是,首先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企业面临的是市场经济,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决定于对内外环境的掌握,只有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这一环境里游刃有余,因此,我国企业一定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要重视人、财、物资源,还要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和管理行为上,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力度,来提高我们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4.4建立信息机构。信息机构是实施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等有关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形式。建立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是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任务的关键。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5健全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开展好信息工作的保证。企业要发展信息工作,必须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制订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建立各种类型的工作程序等。

总之,信息资源是企业科技、经济发展的基础,开发利用的水平将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推进,在信息技术先进和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树立信息意识,更新信息观念,运用信息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并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的发展肯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栋编著.信息管理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2]谭祥金、党跃武编.信息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3]谢元泰.略论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战略,2003.5

[4]黄梯云主编.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5]石玫、韩喜运.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正确认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2002 .12

广义的信息资源篇8

1主题门户的定义

许多早期的门户起源于搜索引擎和有助于用户获取因特网内容的软件程序。今天,搜索引擎仍是门户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全部门户策略的一部分。搜索引擎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检索获得信息。为了减少搜索时间和帮助那些没有经验的用户,一些搜索引擎加入了类目,通过预先设置的主题进行网址和文件的过滤,例如体育、气象、旅游、财经、新闻、文化等。在结合了虚拟交流、实时聊天的功能,以及设置个性化搜索引擎界面、获得专门和商业化内容的性能后,这个新概念被称作门户。目前,门户可分为水平门户和垂直门户。水平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虽然覆盖面很广,但大多是罗列传统媒体信息,附带介绍大众关心的消息。用户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水平门户上希望获得少而精的“所见即所得”信息,但用户一一点击浏览后,却没有发现符合其需求的信息。水平门户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Yahoo——来源极其广泛,但内容却很浅。随着网民的多极化群体出现,人们寻求的信息更多地趋向专业化和个性化。网络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批能够满足特定领域人群、特定需求的专业化用户,垂直门户就是基于此目的而产生的。大学或图书馆更可能建设垂直门户,集中于特定的用户群,提供更专门的服务,这就是主题门户,或称学科信息门户。

不同的机构、学者对主题门户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澳大利亚主题门户论坛对主题门户定义是:“基于网络获取高质量及评价过的资源的一套机制,用来支持特定主题的研究。”主题门户是通过某个人口获得的服务,通过开放的标准协议(例如,LDAP,Z39.50,HarvestBroker)来实现无缝链接。终端用户看到的是基于网络的简单的界面,而实际上其组织的结构化程度比看到的更高[1]。

IMesh是英国的一个为期3年的研究项目,始于1999年,目标是支持主题门户提供者和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主题门户的发展提供一个交换想法和技术的开放论坛。IMeshToolkit项目给出了下面的定义:“主题门户是围绕特定主题对在线资源提供搜索和游览入口的网站。主题门户的资源描述通常是手工创建的,而不是通过自动的程序产生。因为资源的款目由手工产生,通常优于那些从传统的网络搜索引擎获得的款目。”[2]

DESIRE是于1998年到2000年在欧洲执行的一个项目,包括4个国家10个参与者,解决主题门户开发和利用的不同方面问题。它的主要的并且目前仍很实用的一个产品是建设门户服务的详细手册。DESIRE项目提出主题门户的定义是:“因特网上的选择性主题门户的特点是质量控制。资源选择和描述的核心工作依赖于熟练的人工输入(由图书馆员、学者和专家),不是自动化的。”[3]

TraugottKoch认为:主题门户是支持系统性资源发现的因特网服务。它们提供对那些主要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的资源(文件、集合、网址或服务)的链接[4]。主题门户的服务是基于资源描述的。通过主题结构来浏览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IMeshToolkit项目的定义虽然强调了人工的资源描述,却没有明确资源是否经过筛选,其质量是否受到控制。DESIRE给出的定义忽略了对象资源,没有明确主题门户所提供的是何种资源。TraugottKoch给出的定义有几点值得推敲:未说明主题门户的质量控制特征,这就容易与一般的网络服务,如因特网资源目录混淆;没有明确主题门户的人工资源描述过程。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论坛定义虽然简洁,却隐含了人工资源描述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准确。

TraugottKoch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门户的定义,将它分为一般的主题门户和质量控制主题门户:描述较少、主题结构肤浅的链接列表,叫做主题门户(比较上述);质量控制水平较高,描述和结构丰富的主题服务,叫做质量控制主题门户[5]。

质量控制门户是使用一整套质量控制机制来支持系统资源发现的因特网服务。使用相当多的人工来确保所选资源满足质量标准,并利用标准元数据对这些资源进行详细描述,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来确保较好的资源集合管理。主要的目标是通过使用可控词对资源进行索引,以及对高级搜索和浏览提供深度的分类结构,来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主题入口。Kirriemuir的调查研究中使用了两个规则来选择质量控制主题门户:门户的内容至少有一部分是英文的,门户服务应提供相当数量的资源——至少是几百个。

Wheatley认为,主题门户在近期发展中,让人失望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广泛使用可控词汇提供资源的入口[6]。因此,TraugottKoch提出的质量控制主题门户应该是目前门户发展的方向。

了解主题门户的定义,有助于人们辨析几个相似的概念:

“基于主题(学科)的信息门户”(SBIG),是由欧盟资助的DESIRE项目提出,基本上与主题门户同义。

“资源发现系统”,其代表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许多其他的发现工具,例如网络索引、搜索服务、地方的数据库或图书馆的OPACs。

“主题服务”,当一项服务将许多其他的不属于门户的特点和服务加到主题门户上时,可以使用“主题服务”来代替主题门户[7]。

“因特网资源目录”(IRC),是通过结构化的网络服务获取的因特网资源描述的数据库。它只是门户提供的一项服务[8]。

那些纯粹是当地的资源目录或索引不能叫做门户,包括或多或少因特网资源的图书馆目录,尽管质量控制水平较高,但叫“主题门户”也不恰当,因为它们主要列出的是当地的或物理的资源,而不是因特网上的分布式资源。

2主题门户的特点

(1)信息资源选择。主题门户信息资源是由专家根据明确的甚至是严格的选择标准精心挑选的。一般根据信息资源的质量、权威性、可获得性、时效性和主题相关性来选择,其他的标准也可能包括语言或地域范围。例如:MedHist()。PINAKES提供了吸引眼球的主题门户列表,但对各个主题门户的评价信息很少。

(2)Clearinghouse(),这是一个“通往门户的门户”。资源指南按照下列标准对各个门户进行描述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分”:资源描述;资源评价;指南设计;组织方案和指南的元信息。

(3)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目前已经建成了6个主题门户(物理、数学、化学、生命科学、资源和环境科学、图书情报),是国内权威、可靠的主题门户体系。

5结束语

主题门户是图书馆和信息专业人员对资源发现问题的一个特别贡献。但从目前情况看,主题门户的利用范围较小,还未被网络用户真正重视起来。通过主题门户促进网络资源的利用,既是事关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未来信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澳大利亚主题门户论坛.

2Imesh门户.

3DESIRE项目网站.see

4,5,7TraugottKoch.Quality-controlledsubjectgateways:definitions,typologies,empiricaloverview,ManuscriptofthearticlepublishedintheSubjectgatewaysspecialissueof"OnlineInformationReview"Vol.24:1,Feb2000.Copyright:MCBUniv.Press

6Wheatley,A.(2000).SubjecttreesontheInternet:Anewroleforbibliographicalclassification.InA.R.Thomas,&J.R.Shearer(Eds.),Internetsearchingandindexing:Thesubjectapproach(pp.115-141).NewYork:HaworthPres

8英国的资源发现网.rdn.ac.uk/publications/terminology/

9SOSIG.社会科学信息门户.sosing.ac.uk/

10EEVL.爱丁堡工程虚拟图书馆.EEVLallowsyoutosearchforresourcesofaparticulartypee.g.mailinglist.eevl.ac.uk/search,html

11Biz/ed.学生、教师和讲师的商业经济信息门户.bized.ac.uk/

12OMNI.医学网络信息.omni.ac.uk/

上一篇:数控编程实战培训范文 下一篇:城镇开发边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