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7 17:08:23

文物保护培训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1篇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工作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大力营造人人保护文物、人人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市文博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创造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促进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切实抓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1、完成“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为今后五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2、稳步推进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办好文物普查培训班,抓好普查工作简报、月报工作。在全省的三普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中,我市三普工作截止12月31日,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24处,其中新发现1966处,目前居全省9个地(州、市)第一位。

3、抓好文物安全工作,认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尽力排除隐患,切实保证文物安全。

4、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市文物收藏协会和市文物收藏协会开展互动,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三、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加强文物维修工程的管理工作,对文物工程项目经费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受灾和损坏的情况调查,做好抢救维修方案,积极抓好抗灾救灾工作。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

各博物馆、纪念馆要把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尽力办出陈列展览精品,使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心,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

认真贯彻、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加强安全措施,建立联动机制,做好已经免费开放的工作,逐步实现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的全面免费开放。遵义会议纪念馆、市博物馆、红军战斗遗址陈列室、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庶昌故居陈列室、市博物馆获得中央免费开放经费,已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五、抓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由于文物工作的业务特殊性,抓好业务学习与培训工作十分重要。我市拟聘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市博物馆举行专题讲座,对全市基层文物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便为下一步培训专业人员打好基础。

六、下半年文化遗产工作思路

1、继续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清理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3、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

4、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5、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工作。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文物 保护管理 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89-01

中华文明历史底蕴深厚,聪明的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历史辉煌。岁月更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颇具时代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这些文物都承载着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科技、文化、民俗、资源、生产力等各类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部门,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但是我国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还不到位,还存很多问题,因此,增强我国的基层文物管理工作,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是社会所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目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1.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

目前,从事基层文物工作的人员,结构成分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文物保护又是一个特殊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深的理论功底,许多人很难适应文物保护岗位素质要求,要想更好的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这就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更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加之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2.人们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观念

中国地域广泛,文物遗址分散,加上不同地区人文的差异和思想价值的异同,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对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在认识上不尽相同。另外,整个社会对文物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大,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强,导致社会上出现一些干扰、破坏文物保护工作的现象,甚至有的人铤而走险,不惜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另外,社会上许多人对文物的理论与知识的缺乏,尤其思想观念上漠视或淡化,这部分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商家企业,平民百姓,他们大多看中的是地方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区域发展,而对文物保护所产生的更深层次的隐形的价值熟视无睹,从而导致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3.不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国家为了对文物进行保护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法律法规不能对文物保护工作者起到约束的作用,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有的部门根本不依照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办事,这就使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导致我国的文物遭到破坏。

4.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失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农业生产建设以及旅游开发用地占地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视。一些地区古墓葬古遗址和田野不可移动文物,面临人为的破坏。当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出现矛盾时,人们往往追求的是如何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人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为开发和经济建设让道,文物法规难以有效实施,文物保护难以有效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失控。这就给我国文物保护带来了消极影响,给文物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损害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课题。

二、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搞好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应切实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专业培训。将从事文博管理的专职人员送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或大专院校进行定期培训或脱产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基层文博管理的骨干和专业人才。二加大基层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文物调查、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三是结合业务工作的需要培训。围绕文物普查,非遗保护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在加强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挖掘人才资源,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基层文物保护的领军人物。要积极组建文物保护队伍。文保部门、文保单位、文化市场、公安、消防等单位,齐抓共管,联合工作,形成文物保护有机整体。以此支持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众参与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基础?,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决定文化遗产保护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公众倾心地、持久地?自觉守护,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只有公众积更应该寻找二者协调的结合点,更多的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不让历史长河沉淀的宝贵财富付诸东海,要极投入维护历史文化的努力之中,让祖先遗留的文物光芒四射。同时,我们积极地在社会营造历史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严格立法,遵守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文物立法是文物保护、执法之本。文物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实施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工作者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力武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对于加强文物保护法制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推动作用。要严格的约束文物保护各部门的工作,严格的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以减少我国文物的破坏和丢失的数量,保证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好我国的现有文物。

4.整体协调,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促成二者之间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文物资源的利用必须是在保护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保护和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类瑰宝”文物遗产得到永恒的持久的传承,泽被今人,惠及后人。

总之,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文物相关社会现象的观察、完善文物保护法规和建立起优秀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是促使文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可靠途径造,是福子孙后代的益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2]聂一虹.浅谈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0).

[3]钱惠江.浅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机制[J].文学界(理论

版),2012(5)

[4]袁铭.论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J].大观周刊,2012,(20).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3篇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文物局领导班子对我省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现状的认识更加清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愿望的迫切性和自觉性更加强烈。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物保护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围绕上述目标,**省文物局在深入学习调研和查找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

一、整改落实项目

文物保护事业是一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文物资源大省,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面对科学发展观要求,仍然有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下决心予以解决。

(一)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

1、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物保护事业的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科学发展观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正确处理文物保护的各种关系,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必须以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2、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局机关全体人员定期集体学习制度的落实不太到位,对下组织学习培训充分,对内开展全员培训不足。学习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够。思想观念更多地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上。

3、局机关整体上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细致,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够,行政效能距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重审批、轻监管,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重经费分配、轻工作指导,重文件会议形式、轻深入基层一线,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缺乏科学有效评估机制。

(二)近期能够解决的:

1、局领导班子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班子成员配备不足,另一方面班子自身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团结协作精神、整体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强。

2、继续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

3、继续推进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4、继续推进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

(三)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

1、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改造、城镇化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区面临损毁、消失的危险。

2、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机制有待建立,文物保护经费政府投入不足、民间资本进入面临法律障碍的问题普遍存在。

3、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文物保护专业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不多,文物保护事业后继乏力。

4、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物保护的法治环境亟待强化。

二、整改落实措施

(一)活动期间及近期可以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创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局机关理论学习制度,确保每月局机关全体人员集体学习一次以上,结合“五五”普法宣传,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目的等方面提前做好安排。

2、切实落实“4·7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罗志军省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落实政务公开,减少发文和会议数量,尽量少开会、开短会,不发文、发短文,多深入基层一线,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3、认真落实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做好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对苏北、苏中地区的倾斜扶持,推动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整体发展。

4、加强文物保护人才培训工作,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适当增加每年各类培训班的数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面向基层组织的业务培训,适当安排局机关有关人员参加。确保培训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落实。

5、落实《**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各类保护规划的制定,对现有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6、抓紧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该工程自20xx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无锡阿炳故居等5个维修项目,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xx年确保完成常州管干贞故居、泰州梅兰芳纪念馆、高淳吴氏宗祠和东台鲍氏大楼4个维修项目,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7、推进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目前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已有82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省文物局正在对前一阶段免费开放工作进行调研总结,争取年底前全省文化(文物)系统符合免费开放条件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8、不折不扣地完成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第二阶段工作 自20xx年9月30日全面展开,并列入省政府20xx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目前进展并不平衡,少数市县滞后,数据质量不完全符合要求。省普查办将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大督查指导力度,确保年底前高标准提前完成野外实地调查任务和普查数据的采集登录工作。

9、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9月底完成全省范围内的文物行政执法大检查;10月底完成全省文物行政执法案卷评比;对常州等地文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经验及时总结,适时推广。

10、加大文物保护宣传。择机召开全省文物宣传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全省文博宣传通讯员网络,落实文物信息宣传考核评估制度。加强与各类媒体机构的密切联系,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重大文博节庆活动,营造文物保护浓烈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1、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完善专家论证制度,积极创新文物保护科学发展机制。

2、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同时探索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文物保护。

3、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全面、学科完备、较为稳定的文博队伍。

4、推进文物保护体制改革,整合文物资源,理清产权关系,加强行业管理。

三、整改落实责任(详见附表)

我局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的总要求,围绕影响和制约**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的基础上,建立起由副局长负总责、局机关各处处长各负其责、相关人员具体负责的责任制,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一)省文物局各处室整改落实责任项目(分管领导均为副局长刘谨胜):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局党支部/刘谨胜)。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综合处/苏同林)。

3、加强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与管理(局机关各处/各处处长)。

4、加强文博人才培训(局机关各处/各处处长)。

5、推进“全省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文保处/束有春)。

6、推进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博物馆处/李民昌)。

7、完成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任务(普查办/束有春)。

8、做好文物保护事业规划(局机关各处/各处处长)。

9、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法规处/张农)。

10、加强文博宣传工作(法规处、综合处/张农、苏同林)。

(二)涉及部门较多、时间较长的整改落实责任项目:

1、推动文物保护机制创新(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2、增加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3、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4、深化文物保护体制改革(文物局/刘谨胜,省有关部门)。

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1、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

2、加强组织建设,落实科学发展内在要求。进一步落实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坚持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能决定的提交全体党员会议讨论决定;提高分工负责的透明度,增强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思想交流,形成整体合力。

3、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一是提高把握方向的能力,确保文物保护事业正确发展方向。二是提高谋划发展的能力,使文物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勇于破解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4、加强作风建设,夯实科学发展基础。局领导、各处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调查研究,查找解决问题,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不断推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4篇

一、县文物工作基本情况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位于南部,总面积为2993平方公里。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县至今2200多年,东晋以来,县治州城,为历代郡府所在地,也是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设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人口64万。县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革命斗争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丰厚,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齐放,是“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

1、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较大

我县境内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474处,有各级已公布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4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大宝光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登记保护单位4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留下的革命旧址、旧居、故居24处。

2、馆藏珍贵文物种类繁多

馆藏文物有130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十件,二级文物20组件,三级文物261件,一般文物1024件,收集展览展示的客家文物达20000余件。

3、文物保护机构

县文广局为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有客家博物院和县博物馆两个文保单位。客家博物院是全面展示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化、陈列客家文物的博物馆;县博物馆是管理保护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文保单位。

二、全县文物保护工作主要成效

1、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为动员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文物保护活动,每年利用“4·18文物行政执法督查宣传月”和“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城乡主要道路悬挂宣传横幅,向行人发放有关文物保护资料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2、完善措施,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安全

(1)加强领导,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体系。成立县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组建文物保护自愿者队伍,在全县了形成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从未发生一起文物安全责任事故。

(2)划定保护范围。全县所有保护单位都划定了保护范围及确定了建设控制地带。

(3)落实文物安全责任。每年都与文物所在单位签订文物安全责状,明确各级职责,落实安全责任。

(4)开展安全巡查。组成专门人员,对全县的各级文物保护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文物保护安全巡查。

(5)建立文物保护档案。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四有”档案管理,内容涉及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保护现状,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3、争取资金,加大文物保护设计维修力度

(1)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设计方案。中央财政投入20万元,用于国保大宝光塔的维护设计;县级投入37万元用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设计方案;完成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规划设计方案。

(2)加快文物维修保护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文物单位的维修保护。其中省级保护单位白鹭恢烈公祠、夏府应元公祠、佩玉堂、王太夫人祠已完成维修保护工程,并对全县文保单位进行了安全性维护。

(3)加大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县调查24处革命历史旧址旧居,完善维修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经费加快苏区革命历史旧址旧居的保护利用。

4、开展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

(1)我县文物普查队员历时2年多,完成了全县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全县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74处;其中:石窟、石刻7处,古建筑35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7处,古墓葬21处,古遗址9处,其它1处。

(2)对已登记的所有不可移动文物点,建立了电子文档,并配以文字、图片、照片等内容说明,进一步理清了我县的历史文脉,全面掌握了全县范围内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情况等基础情况,还为更准确判断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3)加大普查成果的转化。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永固楼为国保,申报福神庙等4处为省保单位,公布县保单位22处。县投入经费对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进行编发手册及纸质文档。

5、加强文物执法,规范文物保护秩序

(1)加强了对危害文保单位的执法力度。对文化古村乱搭乱建、侵占文保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了专项执法。坚决落实《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条例》。

(2)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督检查。不定期地对文物、古玩市场进行检查,监督规范文物经营行为。

(3)加强文物执法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文物执法培训,提升执法水平。

6、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工作

(1)积极申报白鹭古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争取资金用于保护维修,申报湖江夏府古村为省历史文化名村,两个古村都修编并公布了保护规划。

(2)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申报,申报白鹭村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夏府古村、田村古村为预选村落。

三、存在的问题

1、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些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没有经费维修,面临倒塌灭失的境地。

2、文物专业队伍不健全。全县没有文博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只有9个,文物管理研究保护工作与文物大县有相当大的差距。

3、公民文物保护的意识较淡薄。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旧城改造中对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古道路、古池塘乱拆乱挖乱填现象严重,古树古塘古建筑损失不少。

4、文物执法力度不强。由于队伍不健全,文物市场经营不规范,破坏、贩卖文物的违法行为不在少数。

四、建议

1、切实加大对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省级财政要有计划、较全面地分配文物保护经费,既要对省级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也要对县级文物保护加大投入。

2、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及引进。要加大对文保单位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素质;要引进一批文博专业人员充实队伍。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5篇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工作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每年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大力营造人人保护文物、人人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市文博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创造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促进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切实抓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1、完成“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为今后五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2、稳步推进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办好文物普查培训班,抓好普查工作简报、月报工作。在全省的三普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中,我市三普工作截止月日,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24处,其中新发现1966处,目前居全省9个地(州、市)第一位。

3、抓好文物安全工作,认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尽力排除隐患,切实保证文物安全。

4、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市文物收藏协会和市文物收藏协会开展互动,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三、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1、做好湄潭大学旧址保护规划的论证、报批工作。争取实施杨粲墓、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2、继续抓好海龙屯飞虎关、正安市坪申佑祠、石笋峰寺、道真万天宫、桐梓周西成祠、务川龙潭古建筑群和罗峰书院等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扫尾工作。

3、县山盆李梓铁索桥、市太极楼的修缮工程即将完工,等待省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4、加强文物维修工程的管理工作,对文物工程项目经费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5、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受灾和损坏的情况调查,做好抢救维修方案,积极抓好抗灾救灾工作。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

各博物馆、纪念馆要把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尽力办出陈列展览精品,使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心,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

认真贯彻、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加强安全措施,建立联动机制,做好已经免费开放的工作,逐步实现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的全面免费开放。遵义会议纪念馆、市博物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室、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庶昌故居陈列室、市博物馆获得中央免费开放经费,已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五、抓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由于文物工作的业务特殊性,抓好业务学习与培训工作十分重要。我市拟聘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市博物馆举行专题讲座,对全市基层文物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便为下一步培训专业人员打好基础。

六、下半年文化遗产工作思路

1、继续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清理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3、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

4、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5、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工作。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6篇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工作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大力营造人人保护文物、人人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XX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市文博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创造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促进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切实抓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1、完成“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为今后五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2、稳步推进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办好文物普查培训班,抓好普查工作简报、月报工作。在全省的三普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中,我市三普工作截止12月31日,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24处,其中新发现1966处,目前居全省9个地(州、市)第一位。

3、抓好文物安全工作,认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尽力排除隐患,切实保证文物安全。

4、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XX市文物收藏协会和XX市文物收藏协会开展互动,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三、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1、做好湄潭XX大学旧址保护规划的论证、报批工作。争取实施杨粲墓、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2、继续抓好海龙屯飞虎关、正安市坪申佑祠、石笋峰寺、道真万天宫、桐梓周西成祠、务川龙潭古建筑群和罗峰书院等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扫尾工作。

3、XX县山盆李梓铁索桥、XX市太极楼的修缮工程即将完工,等待省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4、加强文物维修工程的管理工作,对文物工程项目经费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5、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受灾和损坏的情况调查,做好抢救维修方案,积极抓好抗灾救灾工作。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

各博物馆、纪念馆要把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尽力办出陈列展览精品,使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心,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认真贯彻、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加强安全措施,建立联动机制,做好已经免费开放的工作,逐步实现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的全面免费开放。遵义会议纪念馆、XX市博物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室、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庶昌故居陈列室、XX市博物馆获得中央免费开放经费,已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五、抓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由于文物工作的业务特殊性,抓好业务学习与培训工作十分重要。我市拟聘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市博物馆举行专题讲座,对全市基层文物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便为下一步培训专业人员打好基础。

六、下半年文化遗产工作思路

1、继续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清理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3、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

4、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5、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工作。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保护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66-01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留下众多璀璨的历史文物,它们承载着各类信息,如生产、资源、民俗、文化、科技等方面,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基于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但是,通过对近些年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文物保护工作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文物保护效果不佳,很可能造成文物损坏,使之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降低。针对此种情况,应当探究有效的路径来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良好的保护文物,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传承下去。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1.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

文物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有着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实物。自1992年以后,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就是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就是见证历史,并且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传承下去。基于此,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需要制定与时俱进的、切实可行的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按照文物保护的级别,良好的展开各项文物保护工作,避免我国珍贵文物受损[1]。

2.社会效益是文物利用的前提

透过文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家各方面发展历程,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等方面。这充分说明了,文物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将其予以科学的运用,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具体来说,将厚重的历史呈现在国民的面前,激起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够将具有浓厚底蕴的文化呈现在国民的面前,让国民深受熏陶和影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够将科学呈现在国民面前,让国民透过人类智慧结晶,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进而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所以,良好地进行文物保护,对文物进行科学的利用,可以创造较高的利益。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的确,博物馆做好文物保o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通过对近些年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文物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文物收藏和陈列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博物馆文物收藏陈列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大多数博物馆文物收藏陈列环境的设置标准都是参考国外的一些研究数据,如湿度标准、温度标准,很少有博物馆能够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对文物收藏陈列环境标准予以研究,提出适合的、合理的保护标准,致使博物馆文物收藏陈列环境并不是非常适合放置和存储文物,这会给文物保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粉尘、毒气等充斥在空气之中,即便博物馆文物保存在封闭的环境中也容易受到侵害,致使文物发生物理变质的可能性较大[2]。

2.文物保护专业队伍素质不高

博物馆肩负着文物保护和修缮的任务,需要一批优秀的、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来负责。而通过对国内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一些博物馆内并没有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专业队伍的构建,致使博物馆内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或专业的知识掌握不扎实、或专业素质较低、或修缮技术了解甚少等,致使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不能专业的、合理的、规范的进行文物保护和修缮,这同样不利于长久的保存文物。

三、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性路径思考

针对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不佳,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实际总结,提出的建议是: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要想真正改变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提高文物保护有效性,首先就要注意极大财政投资力度,只有保证资金充足,才能搭建良好的文物收藏陈列环境,从而保证良好的保护环境;只有保证资金充足,才能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修缮技术研究,提高修缮技术水平,科学的进行文物修缮,良好的保存文物[3]。

2.构建优秀的文物保护队伍

上文已经提及文物保护队伍不佳,将直接影响文物保护效果。基于此,为了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性,需要积极构件优秀的、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也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展开相关培训活动,包括文物保护认识及重要性方面的培训;修缮技术的培训;素质教育等,逐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整体水平,构件优秀的文物保护队伍,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的执行各项文物保护工作。

3.建立健全的文物安全保障体系

近些年,文物收藏热度较高的情况下,我国文物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国内外不法分子意图盗取文物,进行文物贩卖。为了良好的保护文物,避免文物受损或者被贩卖,博物馆还要建立健全的文物安全保障体系。也就是完善文物安全规章制度,对文物的陈列、展柜安全性能标准、展厅管理等方面予以严格的规定;制定员工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以便员工能够从责任出发,良好的执行工作;加强科技防范,也就是积极的引用先进的安保技术,不断强化博物馆安保,防范盗取现象的发生。

结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文物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有着重要的实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良好的保护文物很是必要。但是,近些年国内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文物保护效果不佳。对此,应当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构建优秀的文物保护队伍、建立健全的文物安全保障体系等路径来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向菲.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性路径的若干问题思考[J].华章,2014(17):338,348.

[2]侯文双.试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J].办公室业务,2014,23):145.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过去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表现,是沟通人类与历史的桥梁。上海市闵行区境现有147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34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千百年来这块土地的历史记忆,是一代又一代乡人的精神家园,它不仅是记忆城市足迹的珍贵遗存,是城市文脉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资源,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开发利用的,更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寻求心灵栖息和诗意存在的文化乡愁。为了确保区域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很好地保护与传承,并以此激发区域居民自豪感和自信息,助力今天的城市发展,闵行区近年来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收效明显。

一、加强机制体制建设,确保文物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1.签署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明确文物安全责任

闵行区的147处不可移动文物分散在本区9个镇、街道的各个行政村、居委及相关单位,为加强区域文物安全管理,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组织的文物安全责任,及时、准确掌握每一处文物的安全动态,完善文物安全制度,切实保护好闵行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2012年,闵行区人民政府、区文广局、文物分布点所在地镇政府、街道街道办事处及相应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四方共同签署了《上海市闵行区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本辖区文物安全负总责。要求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确保本辖区文物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在签署目标责任书的同时,制定《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了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范围、保护内容;明确了区文广局在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应起到业务培训、督查抽查和考核奖励的作用;明确了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所辖区域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负总责,负责落实所辖区域文物保护工作经费,负责组建本辖区文物工作信息员、文物安全巡查员队伍,负责所辖区域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信息汇总及上报工作,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负责所辖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整改。《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了文物工作信息员、文物安全巡查员的职责、巡查周期及信息上报周期等。

在区级层面签署《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管理办法》的同时,区文广局一方面争取到一定的文物保护工作奖励经费,另一方面,指导相应的镇、街道,与文物所在地的村委、居委签署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这样,闵行区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安全责任明确到最前沿。

安全责任书的签署、奖励经费的到位,促进了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规范化管理。

2.建立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能部门保护职责

区域文物安全工作不仅是文物行政部门、各级政府、组织的职责,也是区内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共同责任,为进一步加大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建立文物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避免部门之间因协同不够造成损伤文物事件的发生,经闵行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区级层面,建立了由区文广局、区规土局、区房管局、区公安分局等12家单位(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闵行区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全区文物安全工作;研究制定打击文物犯罪、遏制文物行政违法行为、加强文物安全措施;指导、督促、检查文物安全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文物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办理市、区两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区文广局为牵头单位,区人民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区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明确了法律赋予的各成员单位保障文物安全的法定职责;明确了区文广局可以根据文物安全的实际需要,组织由全体成员、部分成员并且邀请成员单位以外的其他部门参加的多种形式的联席会议,确保文物安全。

在区级层面建立灵活能动的文物安全信息沟通与协调工作的长效机制,是闵行区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体制建设的又一举措。这一举措,明显增强了职能部门的文物安全、文物保护和部门配合意识,形成了工程前、工程中始终与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的工作局面。

二、制定文物保护经费管理办法,形成奖励性工作机制

为切实落实《上海市闵行区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及《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区文广局在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督查抽查和考核奖励的作用,使文物保护工作奖励经费确实起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促进全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形成激励性工作机制,2013年,区文广局与区财政局联合制定《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暂行管理办法》。《文物保护经费暂行管理办法》将基层长效性机制体制建设;是否具有一支稳定的文物工作信息员、文物安全巡查员队伍;是否能够按照《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文物动态信息;文物突发事件上报的及时性;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纸质档案管理的完整性;文物隐患整改的及时性等列为考核量化指标,同时对于文物保护经费的实施主体、发放办法等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三、举办“两员”队伍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文物安全保护意识

为了加强闵行区区域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文物工作信息员、文物安全巡查员(简称“两员”)依法保护文物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使组建起来的“两员”队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能够按照《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相关规定,准确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切实做好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自“两员”队伍组建以来,闵行区每年定期举办“两员”培训,内容包括“两员”职责解读;《闵行区文物巡查信息表》、《闵行区文物巡查信息汇总表》填写方法的辅导;《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暂行管理办法》的详释;《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学习辅导;为了进一步提高“两员”对于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急迫性的认识,闵行区在自行组织“两员”培训的同时,还邀请上海市文保专家对“两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从业者文物安全保护意识。

四、采取多种宣传途径,提高区域居民文物保护的整体意识

为提高区域居民保护文物的整体意识,在闵行区域内形成文物保护全民参与的氛围,2013年起,闵行区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把需要广大居民了解、知晓的有关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制作成《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宣传册,利用本区13个街镇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向广大居民发放,普及并提高居民文物保护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为增强区域居民对区域历史、区域历史文化的认知,激发居民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邀请上海市考古专家,先后在闵行区春申文化广场、部分街镇文体中心、学校开展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的专题讲座。

五、挖掘文物包涵的历史故事,使人们在阅读故事中形成保护文物的自觉

闵行区的147处不可移动文物,每一处文物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包涵着一段独有的历史故事。147个珍贵的历史信息,147段独有的历史故事,形成了独具闵行特色的历史文化符号。为了使这些文化符号发挥其涵养历史、激发民众,使人们在阅读故事中形成保护文物的自觉,闵行区首批从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入手,对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隐含的历史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出版“《闵行往事》――上海闵行文物保护单位故事集”图书,讲述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涵的历史故事。该书将以13个街镇文体中心为平台,免费向区域居民发放。

保护与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提高区域综合实力一脉相承。近年来,闵行区的如何保护好区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保护传承好这些优秀的历史资源,使其真正发挥文化汇聚、精神凝聚的作用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作,需要不断地努力与探索。相信,随着全社会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全民保护意识的提高,不可移动文物这一特殊形式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会得到更好地保护。

参考文献: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9篇

和田古称于阗,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国,是古代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经和田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确认各类文物点649处,复查486处,新发现163处文物古迹。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民丰县尼雅遗址、安迪尔古城遗址、洛浦县热瓦克佛寺、山普拉古墓群、策勒县圆沙古城(尤木拉克库木)、丹丹乌依里克、墨玉县麻扎塔格戍堡遗址。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和田市加满清真寺、买里克阿瓦提古城遗址、于田县喀拉墩遗址和于田县大清真寺、策勒县阿西古城堡遗址和阿萨城堡遗址、洛浦县巴格达提麻扎古墓遗址和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和田县约特干遗址、依玛木•木沙卡孜木墓葬、墨玉县夏合勒克封建庄园、英麻扎墓葬、皮山县桑株岩画、额其买力克古城、吐尔地阿吉庄园和赛图拉哨卡。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有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类别具全,极为丰富。此外还有540册各种珍贵的古代书籍。和田地区文物遗址大部分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之中,只有极少数在绿洲和绿洲边缘地区,主要包括民丰安迪尔河流域、尼雅河流域、于田县克里雅河流域、策勒县达马沟以北沙漠深处、恰哈山区、和田县山区及周边沙漠、墨玉县与皮山县之间的皮亚曼戈壁沙漠深处、皮山县桑株-康克尔、阔什塔格山区及皮山县东北沙漠之中。

二、和田地区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田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了地区、县级文博机构,成立了地区文物局和洛浦民丰两个县级文物管理所。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以及大批文博工作者的努力下,和田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力地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地区、县文博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文博专业人才缺乏自治区各地、州、县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大多数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中地州级文物部门的人员在10~15人左右,县市级文物部门人员在2~5人左右。大部分地、州、县级的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是各级政府文化体育局下属的科级、股级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内设机构。个别地州成立了文物局或文物保护管理所,提为副县级单位,依照公务员管理。其管理人员大多从文化部门和其它行业注入,多数县级文物部门的人员的编制还在文化馆。各级文物队伍人员结构不同,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着差别,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个别工作人员根本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整个队伍的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难以适应目益发展的文物工作新形势。以和田地区为例,和田地区虽然于2004年12月成立了文物局,但与博物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顾此失彼,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现有人员15人,除业务、博物馆工作人员外,没有文物保护工作的专门人员,七县一市的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是各级政府文化体育局下属的科级、股级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内设机构。从事文物工作人员只有一到两个人,而且不是专业人才,文物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各县市的文物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情况更差,各县市的文物工作者队伍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存在着差别,这使得基层文物工作者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认识不足,除了地区文物局专业人员以外,整个地区的文管人员素质确实偏低,可以说各县市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者队伍。这极大地限制了文物的保护管理和保护工作。

(二)文物保护的经费严重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各级各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这种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在具体落实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地方政府领导受当地经济建设中诸多因素困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文物保护单位属哪个级别,保护工作应由哪级负总责,地方政府责任不大,因而管理支持力度也就不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甚至于文物保护所需经费根本没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地方财政很困难,拿不出钱来保护文物,地区财政局没有把文物局纳入财政预算,没有拨付任何经费,工作中困难相对较多。比如:和田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49处,列入部级7处、自治区级16处,应由地区相应承担保护经费以及保护人员的安排,而现有保护人员只有70多人,有些人只有每年100至300元的酬金。这些保护单位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另一方面,要避免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和不完备性等情形的发生,就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和知识的储备,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各县文管人员整体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应从大中专文物保护专业和相关学科引进一些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得不到培训,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这些人员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三)文物犯罪活动打击力度不大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要坚决地与文物犯罪活动做斗争,盗墓是对文物破坏最为严重的犯罪活动。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推进,在利益的驱使下,盗掘古墓的活动死灰复燃,而且在全国迅速蔓廷,和田的情况也不例外。当时在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比较集中的地区,社会上流传着“要想富,盗古墓”的说法。到了80年代中后期,这股盗墓歪风愈演愈烈,逐渐达到疯狂的地步。90年代后期,该地区的文物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个波峰。从2000年以来,在和田地区掀起了一股挖掘玉石热,出现“男女老少齐上阵,全家老少挖玉石”的局面,这一时期盗掘活动暂时停止。但如果玉石都挖完了,说不定他们中的好多人会把目标转向挖古墓,因为和田人买的装载机、挖掘机,比任何地方都多。他们会以挖玉石为借口,挖古墓,破坏文物遗址,这一现象给和田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打击文物犯罪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和支持,和田地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大多位于绿洲边缘,文物被盗的问题时有发生,但因人员、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文管人员不能对境内文物保护点实施有效检查,无法发现贼和抓获盗墓贼,县文物部门只能上报,无法阻止破坏的发生。目前,对于文物犯罪的应对模式还属于被动的事后打击性。群众路线缺失,社区参与度低。不可否认,与公安机关和文物保护部门对于严重的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着急上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文物犯罪重灾区的当地群众却表现出少有的冷漠。要充分相信群众,相信随着专门机关工作的普及和深入,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会不断提高,同文物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不断增强;要积极向群众宣传,使群众掌握法律,明辨是非,使群众正确认识个人眼前利益与民族和人类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要全力依靠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文物保护的基层基础工作。(四)文物行政执法不力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对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在城市化进程和旅游景点开发中,损毁文物、违法建设、建砖厂等破坏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拆除文物保护单位变更文物管理体制。文物行政执法不力的关键点在于缺乏一支有效的文物行政执法队伍。新《文物保护法》给了文物行政部门更多的行政执法权。从全国看,多数省文物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文化厅,文物局没有执法权。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省文物行政部门设立了文物行政执法队伍,有的省把文物行政执法与文化市场稽查合在一起。文物行政执法和文化市场稽查是两个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根本合不起来,文物行政执法是全方位执行文物保护法,包括馆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许多方面,决非只有文物市场。有些省文物行政执法机构与文物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无编制又无经费,实际上仍无执法队伍,和田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基本没有成立,文物行政执法责任制无从落实,文物行政执法程序难以操作。由于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文博单位职工长期看不到希望,人心涣散,抱着守摊子的思想混日子,使原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博单位变得冷冷清清、死气沉沉,严重阻碍了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和田地区文物保护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文物执法认真贯彻中央对文物工作实行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和田地区的文物规范化管理制度,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法规性比较强的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使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得到普及,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具体工作中,文物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四五”普法等重大时机,集中开展文物保护的意义、目的、要求及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同时,要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文物保护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文物、自觉遵守文物法规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抓紧每年的文物保护宣传周、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文物保护法以及文物保护的意识。同时要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还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文物破坏案件。按照和行办[1996]年20号文件精神,和田地区保护范围进行的文物遗址的考察、参观、旅游、影视摄制等活动实行审批制度,并启用“文物遗址参观许可证”。为了实现有效保护文物点的安全工作,凡对和田地区保护范围内的文物遗址进行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必须到文物管理部门办理许可证,其中对县级以上以及未开放的文物遗址进行参观,必须到地区文物局办理有关参观许可证,从而大大减少文物遗址破坏活动的发生。

(二)加强人才培养,壮大文博队伍目前,和田地区文物局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很少,文博队伍总共不足几十人,高素质的文博考古专业技术人才奇缺。许多文博工作者从调进文博单位至今,没参加过一次专业培训,只参加过几次田野调查和发掘,主要靠自学,工作效率低下。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理论知识缺乏,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至今没有在省级以上文物考古刊物上发表过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等原因,专业技术职称低且长期得不到晋升,工资待遇和其他行业差距很大,致使人心不稳、见异思迁,人才流失。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定的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州级以上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继续上岗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不参加培训或经过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不得聘任;二是严把进人关。文博机构缺乏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不是需要来养老拿工资的闲人。引进人才必须进行公开选拔,按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考核录用;三是实施竞争上岗制度,优胜劣汰。将思想品德好、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重要岗位工作;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素质不高和缺乏职业道德、没有竞争到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强化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经考核仍然达不到文博工作上岗要求、不适合继续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进行妥善安置。精减文物工作人数,提高专业人员的质量,逐步改善文博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基层文博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政府需高度重视,确保文物保护经费各级政府应该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保护经费纳入到地区财政预算,加强对文物点的调查,出现问题、遗址病害作出详细地记录,做好文物点四有档案、补充档案,同时为了做好今后的维修工程,要加强收集有关遗址资料。加快其它县(市)文物管理部门的成立,并指导他们的工作。建立健全古遗址文物保护站,建立起地、县、乡文物保护体系,同时配备人员。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人员工资等纳入到地、县各级财政预算,以解决人、财、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对特殊文物的抢救和重点文物的保护工作和田地区的文化遗产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有非常多的珍贵文物和重点文物,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许多重点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面对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破坏,许多珍贵文物一旦遭到破坏将永远也不会得到恢复。如:民丰县尼雅遗址、安迪尔古城遗址、洛浦县热瓦克佛寺、山普拉古墓群、策勒县圆沙古城(尤木拉克库木)、丹丹乌依里克、墨玉县麻扎塔格戍堡遗址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是地处沙漠中,多年来受到风雨的侵蚀,仅靠极少的农民护理人员来看护,有些精美的泥塑佛像、壁画遭到破坏,有些古文物遗址已消失,古城遗址的佛塔有倒塌的危险。以上遗址应该以特殊文物来对待,应该得到抢救和重点保护。为了实现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从2006年开始投入很多资金对大遗址进行保护。我们除积极配合并努力做好目前正在进行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外,还积极争取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部分急需进行抢救维护工程的立项工作。文物的保护管理和抢救应该在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按类别、按价值、按损坏程度、按年代界限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抢救保护规划,依轻重缓急程度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保护工作。该抢救的刻不容缓地抢救,该保护的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千万不能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笼统工程了。否则不少独一无二的历史佳作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消失。在保护经费上应该对重点工程实行倾斜政策,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绝代珍品”,否则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

文物保护培训范文第10篇

一、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年初,该局认真分析总结文物工作情况,确定传承保护为工作主线,深化属地管理机制,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制定保护、修缮以及“四有”工作等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文物保护工作赢得较大突破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些散落和遗忘在乡野的文物不断被发现,文物遗存总量大幅增加,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强,文管办积极探索,努力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举办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

3月11日,举行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所在地的业余文保员及乡镇文化员。文保员通过这次培训,更好地了解我县文物的分布情况,掌握文物保护的科学方法,充分认识保护文物工作的重要作用。培训后文管办还与业余文保员签订了责任书,扎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予公布

2009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文管办深挖我县的文物资源内涵,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将、、等3处拟审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时3年,国务院于今年3月5日给予了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务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遗产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县已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6处72点,基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处13点、省级文保单位6处8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51点。

(三)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修缮方案

4月份,协助省古建院测绘人员到月山村进行如龙桥维修方案编制测绘,整理历史信息资料,落实测绘人员食宿等后勤工作。

(四)被公布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

5月份,被公布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是香菇文化和廊桥文化的缩影,是境内雕刻工艺最细腻的古建筑,融合了浙南闽北两地传统建筑风格与手法,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经历700多年风雨侵袭,现存建筑建筑系晚清光绪元年修建。是三县自古以来幸存下来独一无二完整的“菇神庙”,是世界香菇鼻祖和“香菇之源”的典型历史实物例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是当地群众传承香菇文化的纽带,也是为中外游客讲述香菇文化的窗口。每年的香期和过桥节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到此求神祈福,这不仅满足了游客祈福平安的心愿,也广泛的传播了香菇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五)文物修缮

(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坑井吴氏宗祠进行修缮。坑井吴氏宗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化遗产,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破败不堪,墙体倒塌,屋面梁架破烂,柱子、椽子、檩条要更换三分之一,板壁、地伏腐烂严重,对此,为保护唯一一处明代宗祠建筑,局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决定给予修缮。修缮工期为3-6月份。

(2)国保单位后坑桥屋面反抢修翻漏。4月份,接文化站文保员汇报,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坑桥受台风侵袭,桥屋漏雨、瓦片脱落严重,我县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勘察,着手编制维修方案,落实施工人员,并向省局作了汇报。该工该程历时15天的时间完成了抢修工作,此项工作得到当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六)宋式墓葬调查

6月13日,接省文物局和省考古所4位领导和专家的任务(举报),我县进士村有一穴宋代壁画墓被盗掘,要我们进行寻找,接到任务时身感压力重大,立即与大济村书记进行联系,研究寻找方案,分析可能存在的山坡,最终雇用4位当地村民,兵分两路进行寻找,历时一周,走了不知多少路,找遍了大济的风水宝地,结果,还是没有找到,非常遗憾。此事,向省局汇报后结束了该工作。

(七)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济村保护工作

为了保护好大济村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半年来,文管办从基础性的保护工作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自2006年1月《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通过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先后对历史名村内的古建筑慎修堂、达得堂、怀德堂、光裕堂、一鉴园、聚德堂、庆德堂、树德堂吴氏宗祠等30余处文物点组织抢修。经过一系列抢修,大济村古民居的现状等到了很大的改善,较好的保护了历史原貌。目前还有一小部分建筑需要抢救维修,如担等文物点,上半年我县对其做了文物修缮预算编制。

(八)协助执法大队进行文物执法活动

上半年对省级文保单位和县级文保单位竹中窑址执法活动,调查取证,出具相关执法依据。

(九)文物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为贯彻落实《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系统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县文管办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和彻底整治文物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保护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文物安全与稳定。

半年来,县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不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组织人员到濛洲、松源、举水、、、隆宫、五大堡、荷地等各文保单位所在乡镇,开展拉网式安全巡查,重点检查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情况,对可能存在文物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做好记录,提出整改意见,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针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和部级历史名村大济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如龙桥、半路亭桥、咏归桥等单位进行检查,要求各乡镇街道切实保护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加强汛期文物安全排查工作。文物安全大检查不但检查文物本体,而且还检查了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情况。

三、密切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月份,根据土管局、镇政府和镇政府的要求,文管办工作人员对大比、约80亩地,地块约300亩的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进行文物调查,确保我县土地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协同发展。

四、扩大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2013年,文管办围绕《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县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今年“6.8”号文化遗产日活动,我们在大济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布置了图片展板,内容包含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和香菇文化、廊桥文化等乡土文化,展示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引来群众纷纷驻足观看;二是以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理念;三是通过现场知识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更加了解文化遗产知识。

上一篇:幼儿启蒙教学范文 下一篇:美育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