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1:24:01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医疗纠纷 现况 防范对策

1 医疗纠纷的现况、特点

1.1 患方投诉的具体原因:疗效不满51.12%,误诊、漏诊12.04%,告之不力8.41%,其它有观察不力,检查不当,违规操作,误诊误治,手术不当,病历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当,护理不当等。

1.2 医疗纠纷的闹访方式:辱骂、威胁医务人员,滞留医疗机构,冲击、打砸医疗机构,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殴打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设置灵堂,停尸不理,弃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携带危险品、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等。

1.3 原因:部分医护人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法制意识不强,服务沟通不到位,书写病史资料不规范,

1.4 医疗纠纷的特点:群体性、职业化(家属、亲戚等),暴力倾向严重(冲击打砸医疗机构),患方主动寻求媒体的关注,媒体舆论参与(媒体关注度增加,互联网传播),以上访的形式施压医疗机构,以投诉举报的形式要求查处的明显增多,诉求涉及赔偿、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增多。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医疗工作者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风险意识。

认真有效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置条例》、《医师法》、《侵权责任法》,明确医疗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强化医疗工作风险意识的教育,医疗安全贯彻一切医疗工作之中,用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把自我保护意识与社会维稳的大局意识,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医院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使每个医护工作者有一个正确的法制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行医,文明行医,廉洁行医,为减少医患纠纷奠定法律依据。

2.2 加强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针对当前新形势制定相应对策

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沟通,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寻求舆论导向的支持,各医疗机构成立纠纷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全体医务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发现隐患及时跟科领导汇报,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的期望值升高,医患矛盾日益增多,处理难度加大的现况,管理层要第一时间掌握真实的信息资料,切实贯彻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内容,医患纠纷核心是抓好医疗安全,切实提高医疗质量,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完善预防应急调解预案,向患者宣传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确实做好医疗纠纷诉讼前的调解工作,尽可能的把矛盾化解在科室、化解在医院,切实做到纠纷苗子不出病房,小事纠纷不出科室,大事纠纷不出医院,重大纠纷不出区县,领导要重视这项安全工作,切实查处查准隐患或问题,在制度上、操作规范上、流程上,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解决问题,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狠抓医疗质量,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准入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制度,重在预防,发生问题的处置,要早介入、早解决,及时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纠纷办沟通联系,切实提高处置医患纠纷的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处置纠纷的手段、资源,绝对不能发生群体性

事件、越级上访、不能激化矛盾,把医疗纠纷事件妥善处理好。

2.3 加强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晨会提问、业务学习、主任查房、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和考试,使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症病例的抢救、治疗、观察要点、护理要求及相应的处理对策,培养医护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信赖感、安全感,从而赢得他们对医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及诊疗水平,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技术支撑。

2.4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

对待医疗服务不能例行公事,而应该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知道,每一名患者的病情都关系到他的生命,关系到他的家庭的悲喜,牵动着社会对医者的信任。要让患者感受到医务工作者不是冷冰冰的执业者,在白色口罩的后面,还有对患者命运的关注,还有火热的心灵和生命的温度。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医护人员自觉规范其职业行为,增强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医护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预见性,具有良好的应急能力及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要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和护理,科主任还要根据科室存在的隐患,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平实要检查和督促医务人员相关制度的落实,要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从而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减少纠纷的发生。

2.5 加强沟通和告知制度的落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改善医患关系要从我们做起,不仅要讲求方法,要让我们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做到真诚善良,善良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以代替很多东西,能够跨越医患间的鸿沟。加强告知制度的落实,告知制度包括:手术告知(术前、中、后),特殊检查告知,治疗方案变更告知,病情变化告知,特殊药物医疗告知,用药医嘱告知等。在向家属介绍病情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严谨,医护人员口径要一致,对于不懂或不知道的问题不能随意发言,切忌使用“正常”、“没事”之类的语言,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充分认同患者和理解患者家属心情的素质,多深入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变化时及时与患者家属联系,使家属客观对待治疗结果,通过沟通建立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时刻注意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始终树立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各项服务都要以患者角度出发,把患者需要放在首位,用心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医务人员:端庄的仪表,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使医疗工作更加亲切,更加富有人性化,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保持面部表情平和,忙而不乱,语言亲切温柔,用词准确,语言的艺术性和不厌其烦的服务态度是减少医患纠纷的保证。

2.6 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强调医疗文件的时效性,重要性

病史资料、护理记录单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重要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确保医疗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准确。并保持原始记录的一致性。医护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医疗文件书写规范,加强检查和考评,加强病例保管,并及时完整、准确的做好各项医疗记录,绝不伪造、篡改医疗记录,保持病史资料的真实性,保证病历的管理安全。落实奖惩制度。急症患者抢救,医务人员执行口头医嘱,不能立即书写病理历时,也应在执行医嘱后,立即在抢救车内备的速记文件夹上简要记录,在抢救结束六小时内据实补记,并与医师病程记录吻合规范,如因笔误,则应保留原始记录,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规范化的护理文件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证据。

参 考 文 献

[1] 万欣.浅欣侵权责任法可能对医疗纠纷产生的影响.

[2]《医疗事故处置条例》.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疾病因素

1研究背景

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纠纷平均每年上升22.9%[1],某些地区高达40%[2],甚至出现多起恶性杀医事件[3]。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的门诊人次为7300万,其中约有7万人次以医疗纠纷告终,2017年医疗纠纷案件12734件,2018年这一数据略有下降为12249件,到2019年又上升为18112件,呈现明显的反弹趋势[4],上海的医疗纠纷量也以11%的速度在增长[5]。国内学者关于医患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不同学科视角的医患关系研究、对医患关系性质的研究、医患关系的调查研究、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研究四个方面;国外学者关于医患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医患关系的模式方面[6]。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医院管理为切入点,基于医方、患方及疾病视角,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八家医院(两家三甲医院、两家二甲医院、四家社区医院)近三年来发生的524例医疗纠纷对纠纷的高危因素进行解析,从服务差距模型的角度为医院防范医疗纠纷提供相应的依据。

2结果

在所有的医疗纠纷案例中,外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最多,其中骨科是占比最多的科室,占18.7%。这主要是因为骨科手术量大、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过程中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7]。医方原因主要包括沟通告知不足(28.82%)、技术水平不足(16.91%)、责任心缺失(8.86%)、病例记录有缺陷(6.92%)、手术不完善(6.44%)、经验不足(6.44%)、病情评估不足(5.80%)等。在引起医疗纠纷的医方原因中,沟通告知不足和技术水平不足占45.73%,是缓解医患矛盾首要解决的问题(表1)。患方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对医疗行为存在误解(43.48%)、对疾病预后期望高(25.00%)、态度恶劣(13.04%)。其中对医疗行为存在误解及对疾病预后期望高是发生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的主要原因,占患方原因的68.48%(表1)。疾病原因主要包括疾病的分类和治疗效果。根据病例分型的原理[8]将疾病分为四类,即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诊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从疾病分类来看,因单纯普通病例和复杂疑难病例引起的医疗纠纷共415例,占79.81%,是引起医疗纠纷的疾病的主要原因。从治疗的效果来看,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共151例占比例最高(33.51%),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3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该地区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医疗服务质量差距造成的(图1)。为了缩小服务质量差距,改善医患关系,降低纠纷发生率,医方应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缩小服务质量差距。(差距1—不了解患者的期望,差距2—没有选择正确的医疗服务设计和标准,差距3—未按临床标准提供医疗服务,差距4—服务绩效与服务承诺不匹配[9])。

3.1制定医疗服务标准

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临床业务水平欠缺以及医患沟通不足是该地区引起医疗纠纷的医方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标准和绩效差距,医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医院临床诊疗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标准化的临床路径管理,重点对低年资的医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医院管理者要认识到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制定各种沟通培训方案,确保医务人员改进沟通技能,促进医患沟通,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10];临床医务人员把沟通交流融入到医疗服务过程中,做到事事处处沟通、时时刻刻交流,并鼓励患者履行其在疾病诊疗中承担的角色,让其参与医疗活动,了解诊治动态和治疗效果。三是与患者协商,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寻找医疗服务过程中对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最为关键的环节,并加以医疗服务质量控制[11]。四是高度重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要建立快速、规范的转院机制,高度重视其抢救质量,及时告知患方疾病转归。

3.2管理患者期望

减少认知差距随着民众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者预后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患方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中,患者误解和预后期望高占比很高(68.48%),可见对患者的期望管理极其重要。期望值管理可提高人际交流的互信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方应了解患者的特点及其对疾病的认识,合理评估医疗风险,主动关注期望值的范围,包括治疗效果、痛苦程度、预后恢复等,关注患方的个体需求、就诊经历等差异性因素并对期望值进行阶段管理和过程管理,及时甄别出不合理的期望值并及早进行干预,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一旦发现患方的理解和医方的评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当启动期望值管理,通过沟通让患方理解风险、降低期望。

3.3规范医疗营销行为

减少传递差距一是定期召开协调会,保证科内、院内、院外对患者的服务承诺完全一致。采取内部营销的方法,医院市场部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市场开拓活动、共享患者信息;将医务人员作为内部营销对象,关心他们的需求和疾苦,提供生长发展环境,激励他们更主动、更富有创造性地为患者服务。二是采取差异化的沟通内容和方式,避免向患者做出医院无法实现或无法承担的过度承诺。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传授沟通技巧,做到坦诚沟通,将医务人员的承诺与其将要承担的责任相联系,尽可能使医疗服务信息的传递与外部信息相协调。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福建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联动机制;医疗责任保险

目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福建省自2009年开始实践“第三方调解”后,解决医疗纠纷成效显著。2016年5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自7月1日起实施(下文简称《办法》)。这是福建省第一部关于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省级政府规章,让医疗纠纷的解决在较高的法律法规层面可以“有法可依”。

一、福建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运行现状

(一)南平模式。2009年8月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正式成立,这是福建省第一家由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三方独立的医疗纠纷专业性调解机构。南平模式的特点是调解机制的各个环节配置较为完备。有稳定的领导机制,形成“县市、乡镇、村居”三级参与,“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即包括医院内部沟通调解、医患纠纷应急处置联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南平市实行点调制,医患双方出现矛盾可以在医调委的名单中选择调解员,更彰显客观公正,使双方信服。

(二)福州模式。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医调委承担的调解工作量是全省最为繁重的,但正是由于这种繁重,让医调委积累了更多经验,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及专业人员的配备等方面更加完备,最关键的是当地政府准备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第三方调解的运行。专家库比较完善,目前有514名专家在列,涵盖医学、药学、心理、保险、法律等专业。相关的鉴定程序也比较规范,分为简单案件由专家库判断和重大案件进入鉴定程序两个部分。鉴定任务主要还是由医患双方共同认定的社会鉴定机构来承担。

(三)福建省其他地区。泉州市的工作着重点在医疗责任保险的引入上。泉州市于2009年出台《泉州市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在机制运行前期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宁波模式,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招标,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出现赔付事件的由保险公司支付赔偿金,而且不但医疗事故要理赔,医疗差错和医疗意外保险公司也要理赔。宁德市于2014年9月出台《宁德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规定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医患纠纷投诉调解室。宁德很重视调解人员的队伍建设,并在索赔金额上做出具体的等级划分,由此来确定是进入诉讼、调解或是鉴定程序。

二、福建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纠纷仍然存在,没有呈明显下降趋势

首先要厘清医疗纠纷与医患纠纷的区别。福建省2016年的《办法》确定使用“医疗纠纷”一词。“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为诊疗活动而引发的争议。可以说医疗纠纷是一个“行为概念”,是由诊疗活动行为引起的,而“医患纠纷”是一种“主体概念”,主要明确医方和患方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相对医疗纠纷而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大。因此谈及医患矛盾危机和解决时运用“医疗纠纷”更为确切合适。目前医疗纠纷仍然频繁发生,原因在于:(1)人民大众越来重视身体健康,医患矛盾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普通的体检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2)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医疗新技术引发新矛盾。医疗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完善监管体制予以监督,[1]新技术产生的高额费用、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效果的不确定性都是引发医患新矛盾的原因。(3)人民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但又对相关法律一知半解,存在过度维权的现象。第三方调解机制已铺开,人民大众也逐渐熟知。这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也想通过法律和平解决医患矛盾,很小的纠纷也希望得到说法得到赔偿,这使得医疗纠纷表面上看是有增无减的。

(二)在联动机制上,最主要的还是公安部门的配合,其他部门形同虚设

福建省早在2011年就提出“五位一体“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即“医院内部沟通调解,应急处置联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救助”。但是到目前为止发挥作用的几乎只有应急联动机制中的公安部门。笔者走访福建省内较具代表性的医调委,例如南平和福州,工作人员普遍表示各职能部门对于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理解和配合是他们工作中最需要的部分。福建省2016年7月的《办法》对于相关部门也做了具体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作用是“指导”,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作用是“指导和监督”。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的作用是“指导和促进”。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作用是“维护,监督指导,依法查处犯罪行为”。其他部门如财政、民政、价格、的工作是“辅助”。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是配合做好监督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业务。新闻媒体的作用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另外社会医疗救助机制也要继续“建立和完善”。由此可见,第三方调解机制的运行不是独立发展就可以发挥作用的,必须要有各个方面的配合。各个部门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关于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预案,一旦有纠纷发生就可以立即应对,让纠纷的前期处置工作更为顺畅。

(三)没有上位法的指导上文提及

福建省已经有省级规章,其他个别省份地区也出台了省级规章,比如北京、上海、广东、山西等。国家卫计委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于2015年10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没有正式出台,但是这个《条例》作为当前第三方调解最高位阶的法律法规指导是必然的。《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四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医患和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有机结合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这里的“人民调解”就是指“第三方调解机制”,第三章专章阐述了“医疗纠纷调解”,立法工作不能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质量第一。可操作性很关键,立法时要尽量征求业内业外的意见,特别是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的双方认知。因此,法律法规上的迟滞确实有一定原因,能让医患双方都能认可遵守,医疗纠纷才能理想地减少。当然规章还是位阶比较低的法规,行政法规和法律层面的规范出台仍需努力。

(四)专家库不完善

虽然福建省的专家库建设还算完善,上文提及专家名单几乎也尽量涵盖了各个领域。但随着案件的复杂化,病理学、影像学、心理学、医学前沿技术等专家还是缺乏。目前专家库起的作用是咨询,当然在每个医调委也有一些常驻专家,人数有限。那么名单中的专家在事件发生时,是否带着积极的心态去给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专业意见,是否能让患者感觉到公正,这也是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福建省目前实行的是根据案件索赔金额,决定该案件是参考专家库的咨询意见,还是将案件提交有资质的鉴定机构。2016年的《办法》第41条规定“对于索赔金额10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应当先进行医疗损害鉴定或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0万元以下是采取咨询专家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患者对于本地专家的公正性有所怀疑。10万元的法定标准也比较笼统,理由也不充分,无法说明案件的严重程度。因此在专家库的完善、与鉴定制度的有效衔接等方面还是要继续努力。

(五)医疗责任保险参与度不够

福建省2016年的《办法》第4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医务人员参加执业责任保险,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该法规规定得比较全面,但都不是强制性规定。医院是否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仍然是自愿行为。但是因为保险公司对于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参与,目前还是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保险额度很小。毕竟这一机制的运行还是政策性的,没有盈利性,因此保险公司即使参与到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中去,积极性也不是很高。2015年10月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47条指出:“建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等保险。”在立法中用了“应当”一词,旨在强调医疗责任保险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而并不是强制推行。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司法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的意见》,再次强调医疗责任保险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福建省目前在这一部分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与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结合还不成熟。

三、完善福建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一)增强联动,加强多方配合

2016年7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监会等9部门决定自2016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1年的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可见涉医违法犯罪现象并不是一个公安部门与医院和调解机构的配合就可以控制的,需要政府、媒体、司法部门、保险部门等配合。《刑法修正案》(九)“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中“医疗”二字的增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当然不能将“医闹”与“医疗纠纷”完全等同。“医闹“是有组织有规模地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不正当经济赔偿的行为,严重扰乱正常医疗秩序,是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医疗纠纷应该说是“医闹”的起源。到了医闹的程度,事态就是比较严重了,如果出现伤亡后果,就不仅仅是一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可以定性的,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因此,司法部门的紧密配合是当务之急,预案的准备必不可少。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配合也很重要。笔者走访福建省多家医调委,他们普遍认为社会医疗救助机构的配合是第三方调解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助力。“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的医疗问题,通过拨款或者捐助等渠道,实施专门的帮助与支持。我国医疗过程中的“赖床”“赖院”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目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注重边缘群体的预先救助都是今后改进的方向。其他部门,如政府的支持、媒体的正面引导也需要继续配合。

(二)完善专家库

专家库所涵盖的领域扩大化、建立专家鉴定组是今后专家库发展的方向。专家库按照不同的学科分类,这个鉴定组人员是不断变化的,案件发生时,由医调委主持,由医患双方共同随机抽取,不能抽取与本案件专业无关的专家。另外请外地专家参加本地无医疗纠纷技术鉴定也应该制度化。一方面可以请到本地区没有纳入专家库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公正度、公信力大大提高。当然即使是专业人士对医方医疗过错的评价,也不能成为有效的依据,不能满足患方对于损害后果发生原因和知悉的权利。[5]还应当在调解程序前设置独立、科学的事实真相查明程序。

(三)增强医疗责任保险在调解机制中的作用

按照目前福建省的《办法》,医疗责任保险并未强制推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也不是各地医调委的工作重心,但是却是他们的瓶颈。笔者认为医疗责任保险在公立医院的强制推行势在必行,但是需要根据本省情况在各个地区逐渐推开。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医院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医疗责任保险中来,参与与第三方调解机制的配合中来。按照固有的思路,医院的规模、业务量决定了医疗纠纷的多少,从而决定保费的高低。现在要摒弃这种传统思路,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具备的防控风险能力才是拟定保费的重要依据。保费计算方法和续保方案,应当由医院和保险公司通力合作,认真分析各医院近几年发生赔偿额的年平均值为赔偿基数,下一年的续保根据上一年的赔偿额做出调整,计算出让医院和保险公司都认可的保费数。另外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中,联合共保也是重要途径,所谓“共同保险”就是投保人与保险人共同签订一个保险合同,由多个保险人共同承担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联合共保的公益性更强,也会减轻保险公司个别经营的负担。

政府应当在政策上倾斜,给予经济支持。医疗行业协会在这个方面应当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代表医疗机构或者个体医疗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保,并且起到监督和督促作用。同时行业协会可以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成为第三方调解机制运行的助力。山西省已经建立医调委和保险机构的定期联系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北京和上海也已经实行合署办案,一站式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服务。这些都可作为今后福建省调保合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亚慧.医疗新技术监管断环[J].中国医院院长,2011(2):28.

[2]胡晓翔.有效处理医疗纠纷,关键在健全法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27):47.

[3]雷林静.从“医闹”入刑谈化解医患纠纷的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32):169.

[4]王忠成.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经验及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6(7):47.

[5]项延永.“医闹”入刑后完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J].法律适用,2016(1):71.

[6]刘兰秋.韩国医疗纠纷调解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证据科学,2014(4):21.

[7]王伟.域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其借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3):30.

[8]张泽洪.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48.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4

(一)编制目的

为指导和规范我市各类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规范医疗纠纷处置程序,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指的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与患者或其家属之间,基于医疗关系而产生的各种争执。

本预案所指的由医疗纠纷引发的突发性事件是指由医疗纠纷引发的危害医疗机构财产和医务人员、其他患者人身安全及破坏医疗秩序等行为,包括由医疗纠纷引发的。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卫生部公安部通告》(卫通〔2001〕12号)、《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卫医发〔2001〕216号)、《六盘水市处置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应急预案》(市府办发〔2005〕116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制定。

(三)工作原则

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公正公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处置。由医疗纠纷所导致的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社会稳定事件结合《六盘水市处置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应急预案》(市府办发〔2005〕116号)处置。

二、处置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处置领导机构

市人民政府成立六盘水市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平安和谐医疗环境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主要职责是:贯彻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和决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负责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工作。协调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重大问题,监督各成员单位落实工作职责,向市人民政府建议进行责任追究。

协调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市人民政府联系卫生工作的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维稳办主任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维稳办、市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民族事务局(市宗教事务局)、市残联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市维稳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

各县、特区、区相应成立协调小组。

(二)处置机构成员职责

1.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医疗纠纷处置的受理和协调小组日常具体事务,制定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平安和谐医疗环境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市维稳办:指导有关单位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工作,搜集引发的医疗纠纷情报信息,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医疗机构内部及周边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妥善处置相关。

3.市卫生局:加强行业管理,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源性人身损害事件发生,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建立和完善医患双方合理的沟通渠道,避免和减少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发生后,负责向患方告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医疗事故赔偿民事责任争议解决途径和鉴定的程序;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书面申请及医疗事故调解申请,并及时协调医患双方委托有资质的尸检部门和法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部门进行尸检、鉴定。

4.市公安局:明确基层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和谐医疗环境中的工作职责,按照管辖权限,指导属地医疗机构开展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及时依法查处、打击严重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及其他就医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的各类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就医人员的合法权益。

5.市司法局: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引导医患双方调解处理纠纷,通过司法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矛盾激化。同时,做好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

6.市民政局:协助医疗纠纷的处置,会同有关部门对不按规定移放和处置的尸体依法进行处理,对涉及需要民政救助的医疗纠纷及时给予救助。

7.市局:在接待医疗纠纷引发的过程中,稳定、疏缓人的情绪,引导人通过合法渠道与理性方式反映和解决医疗纠纷。

8.市委宣传部:发挥宣传、舆论的主导作用,坚持正面引导,严肃新闻纪律,防止炒作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对不实新闻报道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9.市民族事务局(市宗教事务局):协助医疗纠纷的处置,对医疗纠纷中涉及的民族宗教等问题进行处理。

10.市残联:协助医疗纠纷的处置,对医疗纠纷中涉及的残疾人员等问题进行处理。

其他各成员单位依照自身职责和市协调小组的安排开展工作。

三、信息报告及

(一)报告程序

医疗机构在处置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的同时应立即按行政隶属关系和属地管理原则,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在迅速了解事件基本情况后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本级协调小组。

(二)报告内容

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的事件起因、具体经过、相关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事态评估、控制措施以及需要上级和其他部门支援的建议等。

(三)信息

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信息由协调小组办公室,或由协调小组授权的其他部门。

四、医疗纠纷的处置

(一)发生医疗纠纷(含患者死亡事件)后,医疗机构在1小时内书面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定专人负责,积极主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告知患方解决医疗纠纷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引导患方按法律程序解决医疗纠纷。同时要迅速对纠纷原因进行调查,对明确为医疗事故的,要主动与患方沟通,依法赔偿,并依法查处医疗机构及责任人。

(二)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有关病历文件、现场实物应当在医患双方均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或启封。患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告知患方有关尸检的必要性和拒绝尸检的后果,并作好相应记录。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当在患者死亡48小时内进行尸检。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等地方,医患双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移动尸体。

(三)发生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双方协商应当遵循依法、自愿、平等的原则,在医疗机构指定的地点进行;参加协商的双方人员各不超过3人,患方参加人员为直系亲属或特别授权委托人,医方参加人员为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特别授权委托人。

(四)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未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市医学会组织鉴定,认定责任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医疗机构应配合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民事诉讼的相关工作。

五、医疗纠纷引发的分级响应与处置

因医疗纠纷引发时,按行政隶属关系和属地管理原则,医疗机构应在30分钟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县(特区、区)协调小组办公室、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相关成员单位报告,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根据事件规模及程度,适时分级响应。

(一)一般事件(Ⅲ级)

事件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下。

响应部门为医疗机构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成员单位。由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任总指挥,辖区派出所负责人或指派人员任治安组组长,根据事件需要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处置。

(二)较大事件(Ⅱ级)

1.事件参与人数10--49人。

2.有损坏医疗机构财产或危及到人身安全的行为,且医疗机构不能控制局面。

响应部门为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成员单位。由县(特区、区)协调小组负责人或其指派人员任总指挥,公安部门分管领导或其指派人员任治安组组长,根据事件需要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处置。

(三)重大事件(Ⅰ级)

1.事件参与人数50人以上。

2.有严重损坏医疗机构财产且危及到人身安全的行为。

响应部门为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及其他相关成员单位。由县(特区、区)协调小组负责人或其指派人员任总指挥,公安部门分管领导或其指派人员任治安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需要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应急处置。事态严重的,由市协调小组组长(或由市人民政府确定人员)任总指挥,市公安局分管领导任治安组组长,根据事件需要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处置。

(四)响应终止

医疗纠纷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医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恢复后,响应结束。

(五)响应部门工作任务

1.公安部门

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30分钟内,根据事件规模组织出警,协助医疗机构告知患方合法维权途径,敦促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对医患双方参与纠纷谈判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防止无资格人员参与纠纷协商。对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依法、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保障其他患者合法就医权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对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对已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保全证据,依法予以查处。在有关部门强制移送尸体时要安排警力予以保障。定期会同医疗机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群体性医疗纠纷事件分析,将反复、多次参与群体性医疗纠纷事件的无关人员纳入治安危险分子进行严格管制。

2.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1小时内派人到现场参加处置和进行事件调查,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做好医疗机构和当事医疗卫生人员资质的调查取证,监督医患双方共同对病历等证据进行封存,同时1小时内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协调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协调公安、维稳、民政等部门参与医疗纠纷处置工作。

3.维稳部门

接到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后,1小时内派人到现场协调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稳定。

4.民政部门

接到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后,对不按规定移放和处置尸体的,及时派员会同公安部门依法进行移放和处理。对涉及医疗纠纷的无主患者或家庭经济困难患者,要按有关规定及时给予救助。

5.宣传部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预防和依法处置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中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医疗纠纷。对未经合法有权机构认定,私自对事件作定性报道的新闻媒体,责令其及时纠正。严禁恶意炒作,严防激化医患矛盾。必要时按有关规定召开新闻会。

6.民族宗教、残联等部门

要根据事件涉及的民族宗教、残疾人员等问题,积极配合维稳、公安、卫生等部门共同妥善处置,确保社会稳定。

7.部门

要做好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当事人上访时的劝解工作,引导上访人通过合法渠道与理性方式反映和解决医疗纠纷,指导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当事人所在地基层组织,做好当事人的稳控工作,避免出现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六、处置经费

处置医疗纠纷所产生的费用由责任方承担,难以明确责任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同级财政解决。

七、责任追究

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医疗机构以下行为属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失职行为:

(一)未建立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工作机制的。

(二)发生医疗纠纷后,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调处工作的,互相推诿导致医疗纠纷演变为的;在调处工作中态度生硬、作风漂浮、措施不力,导致医疗纠纷演变为的。

(三)发生突发性事件后,不及时处置,导致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受到严重干扰的。

(四)医疗机构及其周边区域内“职业医闹”人员和黑恶势力猖獗,长期未受到严厉打击的。

(五)本地新闻媒体对真相未明、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的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作严重失实报道,或在报道中煽动对立情绪,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六)不按规定时限采取处置措施或因处置措施不到位导致群体性医疗纠纷事件事态扩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对出现上述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责任。

八、附则

(一)本预案所指医疗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二)本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5

一、创立活动的首要目的

在镇党委县政府指导下,有关部分协分配合,卫生院积极参加,深化开展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经过采取响应办法,使医疗执业情况分明改善,卫生院及周边安全情况分明好转,医疗服务质量分明提高,卫生院内部医患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情和安全隐患分明削减,卫生院治安防控才能分明加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患纠纷调处机制逐渐完善,并努力构成安全病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发明安全有序的诊疗情况,促进卫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二、首要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社会治安综合管治,保证政流行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施行、促进和谐卫生建设的目的,着力处理新情势下执业情况面对的突出问题。

(一)明确镇党委县政府的责任,增强部分间的共同与协调,提高行政部分执行力,坚持县政府在朝为民、依法行政的优越形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不变。

(二)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着力施行医疗纠纷人民调停工作,保证医患两边正当权益。

(三)坚持健全医疗纠纷补偿风险分管机制,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加强医患两边抵挡医疗风险才能。

(四)完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医疗投诉治理组织,患者投诉有详细人员招待,医疗事情获得实时有用处置。

(五)坚持安全防备系统和治安捍卫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打击风险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富安全和毁坏医疗次序的行为,保证医疗机构周边情况优秀、医疗机构安全运转。

(六)进一步增强卫生院治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增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卫生院治安防备节制才能和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才能。

三、首要工作内容

(一)增强指导,明确责任,加大县政府和部分对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治理力度。

1、镇县政府及相关本能机能部分将安全病院建设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办法,作为正直政流行风的主要手段,把安全病院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目的治理,采取有用办法,切实增强指导。

2、综治办要将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作为本年工作的重点,坚持多渠道化解医疗纠纷工作场面。

3、明确部分工作职责,研讨制订创立安全病院工作的详细办法,坚持健全创立安全病院工作机制,施行部分联会准则、部分工作信息通气准则、督导检查和督办工作机制,增强部分间协分配合,构成创立工作的合力。

4、县政府和相关部分根据创立安全病院建设标准、审核评价指南等文件,对创立安全病院活动进行严格督导检查和评价,将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停机制,妥善处置医患矛盾。

1、坚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停工作机制,在司法部分指导下组建第三方调停工作机构—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该机构是自力于”行政、医、患”之外的中介服务机构,承当调停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工作职责。

2、坚持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各类工作准则和人员职责,完善招待注销、纠纷受理、调停指派、查询取证、调停结论等调停工作顺序,标准调停工作流程,提高调停程度。

3、设立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工作招待室,完善工作场合、设备等需要前提,组建调停工作专班,实行奉告职责。

4、增强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与卫生行政治理、司法诉讼、司法援助、劳动仲裁和保险等部分的工作联接,健全指导机制、服务保证机制、调停与理赔联调联念头制和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

5、坚持医疗责任风险社会分管机制,履行医疗责任保险,处理医疗责任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护风险的才能,维护医患两边正当权益。

6、医疗责任保险依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好处分管的准则进行,坚持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奖惩机制,指导保险两边有用协作。

(三)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才能,打击毁坏医疗次序、风险医患关系的违法犯罪过为。

1、卫生院将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才能摆在主要日程,成立创立工作专班,按期研讨工作,制订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人身财富安全、维护正常医疗工作的各项准则,认真组织施行。

2、根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捍卫工作条例》和公安部《机关、集团、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治理规则》以及内部安全治理准则、标准和标准,增强医疗机构治安综合管治和消防安全治理,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查准则。

3、坚持健全卫生院内部治安捍卫组织,增强夜间治安巡查,增强技防、消防设备建设,增强主要部位、重点科室和麻醉、、放射源的安全治理,实时排查和消除不安宁要素和安全隐患。提高安全认识和防控技艺,不断加强应对突发治安事情、火警等事故的才能。

4、充分发扬卫生院门卫值班、电子监控系统的效果,积极共同公安机关依法维护卫生院工作次序,保证医患两边正当权益,防止因医患纠纷激发治安事情。

(四)增强医疗机构治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治理司法、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标准、惯例,做到依法执业,标准执业。

2、健全卫生院规章准则和人员岗位责任准则,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准则。增强卫生院内在建设,狠抓中心准则落实,落实首诊负责制,施行单病种治理,开展临床途径工作,履行诚服气务。

3、增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练习。依照《护士条例》、《医师按期审核治理方法》要求,严格对医务人员施行审核。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执行卫生部《处方治理方法》,结实坚持“以病人中心”的服务理念,准确施行医治和护理。为患者供应完善生活护理服务,供应康复和健康指导。

4、增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就治和转诊治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成功率。增强卫生院传染治理工作,提高卫生院传染节制程度,有用预防和节制病院传染。

(五)制订和完善防灾祸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情练习训练,加强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才能。

1、坚持应对突发事情的应急组织机构,制订工作准则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完善应对突发事情长效机制,做到“事前防备”、“事中应对”、“过后总结”;制订和完善防灾祸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情应急预案,预案应与本单位营业范围和实践状况相结合,预案应具有应急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应对突发事情工作队伍,执行24小时价班,做好“四防”工作备勤和应急值守,实时精确上报相关信息。合时组织相关应对突发事情练习训练,提高应急处置才能。

(六)增强招待工作,完善化解医患矛盾和预防、排查医疗纠纷的工作机制,依法、公平、实时处置医疗纠纷。

1、坚持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和预案,完善患者投诉处置准则,坚持优越的医患沟通平台,有用开展沟通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做到关隘前移,重在预防。

2、培育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才能,对重点科室和部分负责人进行常识培训,使医疗服务和工作向重质量、重保证、重安全、重服务、重法治方向发展。将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轨道,运用综合手段,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避免医患纠纷的频发和群体性事情。

3、坚持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首访负责制,注重初信、初访工作,对医患纠纷隐患按期排查。坚持预防在先、发目前早、处置在小、妥善化解、决断处置的准则,降低化解矛盾的成本和精神。

4、对要求过高、无理取闹形成严格影响的上访当事人,要在把握现实证据的前提下,依托公安和司法部分采取实时、有用、决断的处购置法,依法维护正常的工作和医疗次序。

5、坚持“安全病院”的每月例会准则,对有关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排查、总结经历,实时化解各类矛盾。

四、职责分工

(一)“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由镇综治办牵头,卫生、宣传、公安、司法、民政、安全办、共青团、妇联、保险等部分参加,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二)镇综治办将创立“安全病院”作为本部分目的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共同司法、保险部分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增强监督治理,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努力把医患纠纷处理在萌芽形态,削减越级上访事情,防止因医患纠纷激发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情。

(三)镇派出所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捍卫条例》等规则,指导、监督并组织协调卫生院增强内部治安捍卫工作,严格打击损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富安全和建设扰乱侵犯医疗机构次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针对病院场合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合时开展治安专治行动,大力增强卫生院场合的治安治理,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次序。

(四)司法所协谐和坚持第三方调停机制,指导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依法调停医疗纠纷,开展对卫生院相关人员进行司法培训,为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供应司法支持。

(五)党政办采取多种有用方式,积极宣传党的卫生政策,深化宣传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严重意义和首要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指导患者充分了解和尊敬医务人员的劳动,指导医患两边理性、客观、公平地看待医疗服务能够呈现的风险。

(六)食品、药品安全办要贯彻执行药品、医疗道理监督治理的方针政策和司法法律;监督治理药品、医疗道理质量安全,监督治理放射性药品、品、进行有用监管。

(七)共青团针对青少年制定以推进“安全病院”建设工作为主题的宣传方案和方案,采取多种有用方式,在青少年中宣传推进创立“安全病院”的相关工作。

(八)妇联依法教育、指导广大女人医务人员发扬自我尊重、自傲、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综合本质,促进安全病院发展;增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络,协谐和推进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

(九)镇卫生院成立创立“安全病院”指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完善内部医疗质量保证系统、治安保证机制和工作机制,实时处理因医疗事故、医疗过失、医患矛盾等激发的医患纠纷,依法维护医患两边的正当权益,妥善处置大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五、工作安排

“安全病院”创立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常常性、艰难性的工作,必需常抓不懈。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2月~年3月):发动部署,制订方案

成立活动指导小组,落实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订下发镇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施行方案,明确创立活动总体目的、首要任务、办法及工作要求,并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年3月~6月):自查自改,建章立制

1、镇卫生院对照“安全病院”创立目的和要求以及“安全病院”建设标准,依照方案部署,增强宣传教育,查找单薄环节,制订整改办法,推进创立工作。

2、司法部分协调相关部分,积极做好医疗纠纷人民调停机构建设,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准确处置和化解医疗纠纷。

3、镇卫生院积极共同保险部分坚持合适本镇的医疗责任保险并组织施行。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增强医疗风险节制与医疗质量安全治理。

4、由综治办牵头,会同派出所、司法所等部分结合开展卫生院及周边治安情况整治专项行动,对卫生院内部治安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

第三阶段(2012年6月~7月):督查整改,完善准则

1、镇成立督查组,对卫生院开展创立“安全病院”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进一步查摆问题,完善准则,推进创立工作深化开展。

第四阶段(年8月~9月):严格审核,总结验收

1、由镇综治办牵头,成立创立“安全病院”工作审核评价组,对“安全病院”工作进行阶段性审核。

2、报请县创立“安全病院”指导小组验收。

3、坚持创立“安全病院”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研讨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是具体贯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学习科学发展观,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工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行动;是维护社会和谐不变,推进和谐、健康茅坪建设的有用办法;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打造安全病院的有用路子;是镇党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在朝为民最直接的表现。因而,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关于保证医疗机构安全和不变,准确处置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和谐,维护社会不变具有主要意义。

(二)增强组织指导。相关部分要把“安全病院”创立活动作为当前维护社会不变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要把“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纳入本部分、本单位治安综合管治的主要内容,构成指导注重、部分共同、社会参加、上下联动的活动气氛。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相关本能机能部分构成的创立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立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镇卫生院,张宏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增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要成立部分工作指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缜密安排、增强办法、注重结果、认真施行。

(三)明确创立职责。相关部分要准确处置抓发展与抓不变的关系,要依据创立“安全病院”的目的任务,切实承当指导责任,认真实行工作职责,要以创立“安全病院”活动为载体,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增强准则和机制建设,完善工作顺序,落实各项工作办法,坚持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查制,实时处理创立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将安全病院创立工作作为维护社会不变、认真处理民生问题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

(四)亲密部分共同。综治办、卫生院、宣传、公安派出所、司法、民政、食安办、经贸办、共青团、妇联、保险等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研讨制订各部分施行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详细办法,坚持各项协调工作机制,构成工作合力。各部分依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紧紧围绕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首要任务,增强协分配合,构成创立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式。一起推进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深化开展。

(五)增强卫生院治理。镇卫生院要结实坚持“以病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直办院方向,增强医疗质量和安全认识,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增强内在建设,认真执行各类医疗护理治理准则、操作惯例和技能标准,提高医疗质量和技能程度,标准医疗服务;要加大医疗安全治理力度,尊敬患者各项权益,积极实行奉告任务,增强医患沟通,认真处理患者投诉,不断标准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开展各项专治活动,果断打击违法行医行为,依法取缔无证行医和游医;要严格打击不合法采供血液,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维护供、受血者的正当权益,积极发明卫生院安全的各类前提,到达安全病院的目标。

(六)严格督导审核。各相关单位要将创立“安全病院”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目的审核内容,与年关目的任务挂钩,对创立工作不力或存在严格问题的单位执行一票否决。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创立“安全病院”建设标准、审核评价办法等文件,认真开展对创立工作的督导检查。要坚持创立工作奖惩机制,保证创立工作有序、平稳推进。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6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180例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24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常规护理组),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19~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9.7±6.5)小时;观察组90例(危机管理组),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19~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0.2±6.8)小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慢性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给予患者最快的有效救治(;2)加强巡视与监护,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立即抢救;(3)急诊区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护士,积极避免风险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危机管理:(1)加强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2)成立危机管理责任组,具体分工安排;(3)陪护责任到人,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指导和安慰,消除负面情绪;(4)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实施服务评比活动,了解患者满意度。(5)进行形象管理,在媒体和大众面前展现医院良好形象。

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急诊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等,并参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显效: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体征无明显大幅度波动;无效:病情未得到控制,体征恶化。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百分制评分,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由护士长统计护理纠纷案件发生率。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急诊效果对比。实施危机管理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9.1105,P<0.05)。

2.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危机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3.不良事件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11例(12.22%)、护理纠纷7例(7.78%),观察组不良事件3例(3.33%)、护理纠纷1例(1.11%),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9570、x2=4.70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危机通常是指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对社会基本价值准则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兼备时间紧急、不确定因素较多等条件限制,急需有效决策予以应对的突发性事件或情景。危机事件常伴有突发性、双重性和不确定性。危机管理则是在危机发生前进行危机预测、在危机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控制事态,对危机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一个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当前医患、护患关系日益复杂,医院纠纷较多,单纯技术层面的护理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的要求,需要与法律、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系统管理模式,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科学预测、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满足护理工作和患者的要求。

1.易引起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因素。急诊室是医院病人流动最大的科室,患者往往是因意外事故导致的危重疾病,家属情绪难免激动焦躁,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急诊科成为医院危机高发区。引发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患者与家属。人们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对治疗预后及医护服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是引发危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患者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普遍敏感、焦虑、情绪激动,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言语或行为都可能引发患者与家属的激烈反应,引发信任危机。

1.2护理质量。急诊抢救任务是异常紧张的,医护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技术业务不精,交接班不清楚或者违反规章行事,均可能引发患者与家属不满,引发冲突、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1.3环境因素。伴随媒体发展和信息透明,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个别负面新闻引起了大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在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成为家属宣泄不满的对象,急诊科医护工作者更是面临着高度职业风险和压力。

2.急诊护理中的危机管理对策。急诊护理随时面对着各种危险,为了及时发现、应对危机,提升护理质量,需要针对引发危机的因素开展危机管理。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了危机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2.1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及护士组成的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评估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危重患者,针对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制定具体的防范预案,降低风险发生率。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是突发的、不确定的,最基本的危机管理预案应兼备预防性和应急性。对于高危环节、重点人群及特殊病区,要配备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巡视检查。

2.2强化危机意识。医护工作者需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面对不同患者时,都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危机,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认识危机管理和预警预案的重要性,明确工作职责,做到防范未然、临危不乱,能够时刻保持清醒。此外,还应严格考核制度,定期组织比赛考核,采取奖惩措施,激励相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2.3加强心理护理。在整个急诊过程中,都要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其负面情绪;当出现护理危机时,要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告知风险及原因,以及接下来要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到公开透明,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此外,医务人员要主动问询病人需求,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获得患者的信任。

2.4形象管理。急诊科危险因素多而复杂,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小组应当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到口径一致,及时向媒体与公众告知事件真相,用公开、真诚的态度,行动与言语的一致,来面对危机带来的冲击力,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危机过后,应及时总结反思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等,对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员予以肯定和奖励,不断改进不足,提升护理质量。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 加强沟通;防范;医疗纠纷

当前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也愈来愈高。如果医护患三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有资料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占总量的2/3,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在受到伤害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让医方也受到了伤害[1]。如何正确处理医护患关系,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是我们当前工作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607~200907我科共收治急危重症患者352例,男211例,女141例,年龄5个月~93岁,30岁以下36例,31~50岁67例,51~70岁111例,71~93岁138例。本组病例中好转224例,死亡84例,病情无变化及放弃治疗44例。疾病种类涉及急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等。

1.2 方法

1.2.1 转变观念,实施全员微笑服务: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应始终是情绪饱满而稳健,遇事沉着,有条不紊,乐观自信。热情可以影响患者,促进医护患间良好的情绪交往,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对家属起到良好的安抚作用,从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而真诚的微笑正是最好的体现。转变观念,微笑服务是缓解医护患关系紧张,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因为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医患关系紧张,缺乏沟通,患者医护产生敌对情绪引起的,而非仅仅是医疗技术原因。一般说来,一个人身体有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如焦虑、烦躁、易怒等,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是要帮助患者从重病状态中走出来,而不是和他们计较。患者和家属看上去十分挑剔,其实那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心理紧张的表现。此时,我们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带着真诚的微笑多与他们沟通,就会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同时拉近医护与患者的距离,容易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与合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奠定了基础。

1.2.2 加强培训,重视沟通技巧:沟通是架起心灵与心灵连接之路的桥梁。在ICU我们每天一方面面对的是监护区内生命垂危的重病人,一方面面对的是监护区外焦急万分、渴望了解病情的家属。我们关心病人,同时也要关心家属,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所以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和耐心;两个多字——多听患者及家属说几句,多对患者及家属说几句;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留意其受教育程度及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情绪。

1.2.3 了解患者需求,最大化满足患者需求:ICU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无家属陪护,这就更要求我们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随时了解患者需求,对其所反映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及时对症处理,最大化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所以,尊重病人是沟通的基础[2]。我们从尊重患者及家属开始,尊重一切患者,不管是清醒还是昏迷,因为昏迷的病人同样有尊严,我们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医护工作的纲领和灵魂,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全面、主动、到位地服务患者,对患者以尊称,切切实实把患者看做是自己的亲人,诚心诚意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让患者真真切切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努力探寻患者的需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全方位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及家属对我们产生信任感、亲切感,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会符合他们对我们的期待,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4 加强医护沟通:医护工作分工不同,目标一致,加强医护间的相互沟通,有助于对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达成一致,减少和避免主观分析、判断的差异。护士主动、及时报告病情,医生及时准确定出针对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护士长参加查房,做好医护关系的协调。医护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共同为每一位危重患者和每一位家属提供服务,共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努力。家和万事兴,和谐美好的医护关系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保障,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1.2.5 加强医患沟通:医生与患者之间密不可分,没有患者,就没有医生;患者的康复依赖医生高超的医疗技术。辩证施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重视治疗效果的观察,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注重沟通技巧,态度和蔼,语气亲切;特别是对患者家属的支持和信任要表示感谢,每日为患者进行查房后,对家属进行“查房”,将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及时与家属沟通,如果遇到病情发生特殊变化,随时与家属进行沟通。

1.2.6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是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护士应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重视病人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应从生理、心理、社会上给病人以关心、指导、抚慰,同时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安全。只有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平等协调的护患关系,才能有效地防范护理纠纷[3]。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各项医疗护理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技术原则,并确保每一项护理工作的准确、及时;同时,加强培训,全面提高ICU专科护理技能,精湛的护理技术是维持护患关系的纽带,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来满足患者在疾病治疗及护理需要,则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再者,树立患者永远是正确的观念,因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动,重视了患者的要求,就会自觉主动、尽职尽责尽心地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自然就会和谐。

1.2.7 加强护士长与各方关系的沟通:护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人才。在医院管理中,护士长是护理业务的指挥者、组织者,又是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应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4]。同样,护士长与各方关系的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长在病房8h工作,24h负责[5],为每位患者及家属提供通讯联络电话,24h开机,随时为其解答疑惑,处理问题,同时协调沟通其他各方关系,把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目标是让患者及家属满意。护士长与医生多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检查结果、护理方案等,防止护士长与家属沟通时出现与医生不一致的情况;护士长与护士多沟通,对所有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是患者的代言人,要全方位尽力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洁净的治疗环境,要代表患者及家属反映其要求,与相关人员联络沟通,以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要求。

转贴于

1.2.8 实施感动服务,重视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医疗护理更是如此。文学上错一笔也许无伤大雅,而医学上错一笔却是人命关天。从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到预后判断;从病情观察到任何一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从床头交接到所有的治疗方案落实,均需踏踏实实做细,正是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实践证明,重视细节,把感动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是一种无言的交流,能使患者及家属对你所提供的服务感到放心、满意。此时,他们心怀感激,不可能去制造矛盾。比如,每天为患者梳头、洗脸、剃须、擦浴,每次用水之前要先试试水的温度,不能过热过凉,擦浴后要涂上护肤霜;比如,我们重视家属探视时的精品展示时间,更重视慎独工作精神。

1.2.9 换位思考,重视家属:护理人员要经常换位思考,理解尊重患者,态度和蔼,语气轻盈,耐心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绝不能语调生硬、搪塞以免误导患者[6]。同样,从细微处着手,多做换位思考,重视患者家属的心情状态和思想态度,及时的给与有益的疏导和安慰,在预防医患纠纷中也起重要作用。一个人有病,全家人受累,家中所有成员都同样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重症监护室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常常面临患者进入危急状态,面临生命的垂危。家属在此时刻往往面临许多心理的压力,常常无法接受患者即将死亡的讯息,需要医护人员应用哀伤的理论进行家属的安抚与支持[7]。经济问题也是家属所关心的,有些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医疗费对他们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对他们的心情我们要多理解和支持。为此,对患者的收费要做到透明、合理,及时发放每日清单,鼓励家属认真监督。对他们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于花费较多的治疗、检查项目,事先说明原委,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对误记的项目,要及时承认错误,及时纠正和道歉。同时,为家属提供休息室和接待室,尊重其风俗习惯及合理要求,重视其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医护工作,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满意。

2 结果

通过加强医护患沟通,有效地化解了许多矛盾,成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3年来,我科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提升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医护患沟通,建立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达到100%,实现了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的目标;通过加强医护患沟通,建立了和谐互助的科室环境,赢得了同行的喜爱和认可,实现了人人工作快乐,快乐工作的目标。

3 结论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诊疗过程及后果发生意见分歧,由于医疗纠纷涉及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医疗纠纷一旦出现,医院将投入大量的精力,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将受到影响,因此,早期预防医疗纠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8]。那么,有效地加强医护患三方沟通,就能够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发生,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枝.加强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5.

[2] 刘蔚萍.整体护理中与病人沟通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73.

[3] 段文瑜,赵玉英,张利霞.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1.

[4] 程倩.浅谈护士长的管理艺术[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47.

[5]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6] 孙红英,周加林.护患纠纷的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77.

[7]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8

1.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科室之间不配合

一般而言,无论年轻或老医生,只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但如果医生或科室之间不协调、不配合,面对患者互相推诿、消极收治,或者超越专科收治的范围,科室之间争抢收治患者等,就容易导致患者延误诊治,或因医生缺乏经验而产生医疗事故和差错。另外,临床上同行之间、上下级医生之间如果有章不循,自以为是或因自己的虚荣心,面对患者不请示不报告、不会诊,擅自做主,一味按自己的认识蛮干,就有可能增加事故差错的发生几率。

解决方案 ①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②既不可以因经济利益争抢患者,也不可以因个人私利相互推诿患者。③严禁个人英雄主义,杜绝诊疗随意性。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差错事故处理不及时

医疗事故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出现事故并不一定会导致纠纷,只要医院认真对待,处理及时,也可能不发生纠纷。医院应坚持积极、正确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处理,大多数患者家属是能够理解和谅解的。严格地说,许多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医院处理不及时或态度不积极有很大关系。

目前发生的医患纠纷并非医疗事故,常见的是一般差错,在医院看来是见怪不怪。由于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往往采取迁就、倾向医务人员的做法,而不给予严肃处理。患方由于没有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或者因遭受委屈而一定要讨个说法,因此产生了纠纷和冲突。

解决方案 医务处应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上报医院主管领导,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家属提出的各种质疑给予口头解释和答复,根据患者提出的诉求程度,寻求第三方调解机制,避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3.值班人员不在岗位

急诊室是医院的一线诊疗岗位,医务人员应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不能离岗。如果患者前来应诊,医务人员不在岗,未能及时给予诊治,无论病情延误多长时间,患者都是不能接受的。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节假日或者临近交班时间:上班人员提前离岗,接班者未能按时到岗,或者值班人员缺乏急诊和纠纷意识,值班时睡觉、起床动作迟缓等。

上一篇:用电节能降耗的合理化建议范文 下一篇:减少医疗纠纷的方法和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