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正在发生

时间:2022-08-26 04:29:24

汉娜·阿伦特说,“革命带来的是对自由的一种体验。”一项教学改革就是在体验一种教学自由。以管建刚老师为代表的“习作讲评课”研究团队,正在探究着一项颇具革命意味的课题,阅读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我仿佛也分享到一份自由的快乐。

曾借助《江苏教育》等媒介,不止一次地对建刚以及他的习作教学改革,表达过我由衷的敬意与期待。我曾主观地写道:“历史总是要发展,也就总会有革命,总会有先锋,总会有响应……建刚当是这样的先锋,可是建刚并不孤单。”现在看来,建刚果然不孤单!他的习作教学改革已从“一名先锋”发展到了“一个团队”。这是令我格外欣喜的。建刚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习作教学改革之路上坚定地跋涉,而且已经走得挺远:他们正在汲取已有教育理论(如程序教学等)中的合理因素,因为这是教育旅程中无法逾越的思想驿站;他们懂得培育适应改革的土壤(如“记录学生的生活”“优化教师的语言”“转变阅读教学的思路”等),因为习作教学并非孤立的教学活动,而是嵌入在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生活中的;他们的研究触角越发敏锐细致,已经触及到“讲评课件的呈现方式”、“习作问题的细致划分”等问题……这些,对于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习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很喜欢李宁喊出的那句口号:“让改变发生。”我想说,在建刚他们那里,“改变正在发生”——透过他们的文字,我分明感受到一种由解构到建构的路径转换,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已经从习作教学“不应是什么”转变为“可能是什么”。此外,这种改变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从课程到教学。这里的课程特指静态的文本课程,好比是“跑道”。“习作讲评课”研究的老师们寻找诸多的策略,就是为了让“跑道”变成“奔跑的过程”,于是他们采用积极的教学行为来调整、改造静态课程。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其实“教学意识”(尤其是教学创新意识)当与之并行不悖。因为课程最终的实践形式离不开教学,而教学的追求就是夸美纽斯眼中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也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教学表达。建刚及其团队的“习作讲评课”特别注重“学生的习作”,既视其为文本课程的教学结果,也看做是习作讲评的教学凭借。他们从中发现亮点、总结问题,从而将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渗透其中。他们不再僵化地依照教材“画葫芦”,而是以教学智慧进行教材的活化,从静态的课程执行到动态的教学创生,从而让习作教材的文字生动地化为师生的真实经验。

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他们眼中的儿童是具体的“这一个”而非抽象的“每一个”。对“具体的儿童”的关注,是重视学生习作的必然结果。习作讲评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它是一种“反观型改进”而非教材例文的“前置性预想”,它所面对的是孩子具体的文字和生动的表达,一个个孩子面对相同命题时的互异情思,就在这种具体的关照中鲜活生动起来。而此时的教学,也就具有了雅斯贝尔斯所说的“灵魂的唤醒”色彩,学习也就成了“在探索中寻求自我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习作讲评课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仅仅是好的词语)、用一个问题的探讨去唤醒一类问题的解决,等等,就具有这种唤醒的气质。当学生的精神自我被唤醒,师生间的平等而有意义的对话与学习方式的真实转变才有现实的基础,而这些改变恰恰就是深层变革所需要的教学土壤。正是基于这样的唤醒意识,建刚眼中那个“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的孩子,才在我们的眼前愈发清晰起来。

三是从作文到语文。习作教学关注的一类问题可以看成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可能逃开,甚至必须关涉到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听、说、读、写、思”只是知识的划分而不是现实的状态。因此虽然是“习作讲评课”的研究,但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建刚他们对于阅读与习作、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等各个方面问题的综合思考。社会学家孙立平说,经济领域的改革必然引发社会总体变革甚至社会重建,其实习作讲评课的研究似乎也有一个改造“所有问题”的潜意识,它虽然不可能包揽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但却是将所有的问题放在语文课程的总体背景中加以考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而且也可以看成是总体变革的切入,从而进入到语文课程的广阔天地。

可见,建刚他们在教师观、学生观及课程与教学观上的改变,既表达了某种“野心”,也描绘出美妙的教育图景,他们的“习作讲评课”的研究价值,已经溢出了习作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边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响应者日渐递增了。建刚说这是一个“书写的时代”,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隐喻,那么似乎可以说,我们不仅要用一种阅读的姿态吸收前人给出的各种已有的思想,也要用一种表达的举止陈述经由我们思考的时代见解。所以我忍不住臆想:我们都应当成为如建刚一样的“书写时代的书写者”,唯此,才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一次闲谈中,建刚无意中流露出他的事业愿景,他打算今后在潜心实践的基础上每年推出一本物化成果。想到他已先后出版的《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等颇具影响的教育作品,不禁肃然起敬,我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纯粹、这样坚韧、这样深邃的教育者而深感自豪。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十年约定”:十年后我们共同策划一次能够影响后世的“管建刚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也借此真诚祝愿建刚,以及如建刚一样有理想的小学语文同行,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语文教育故事!

(本文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上一篇:浅谈数学中的简单逻辑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