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31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1

【关键词】物联网 课程 教学实践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63-02

一、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外在使能”的各种资产、携带智能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控、定位溯源、报警联动、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任何智能物体间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鉴于此,2010年8月,教育部审批通过了35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新设专业将自2011年开始招生。在2011年,又有27所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笔者所在的大学还未申报物联网专业,但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支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如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及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基于此,笔者在2011年连续两个学期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导论的公选课,学生选课非常踊跃,170人的选课规模每次都爆满,从这可以看出当前本科生对物联网等新生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学习欲望。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1.合理选择教材

笔者结合选课学生的特点:不仅有理工科学生,还有社会科学类学生,选择了周洪波博士所编写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一书。此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学生了解物联网世界,且不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

2.严格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不仅是进行教学内容及进度的依据,也是考试考查的依据,更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一个好的教学大纲,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讲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让同学们明白物联网技术无论是在经济、生活以及国家战略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前景。让同学们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分别为RFID从业人员、传感网从业人员、M2M人群以及工业信息化人群;其次,着重讲述物联网产业链,即Device、Connect以及Manage(DCM)三层系统,或者也可称之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通讯与连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长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短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和长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在物联网应用方面,通过物联网在城市市政管理、农业园林、医疗保健、智能楼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通过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技术,让同学们对整个物联网系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方法和教学互动

物联网是个实用性很强、发展前景很广的技术。将来物联网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人类的科技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一个未知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意和学生互动,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去描绘50年,甚至100年后因物联网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既有讲述的环节,有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更有让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笔者希望此课程是个开放的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途径来呈现物联网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从而使课程生动形象,对错分明,环环相扣,印象深刻,气氛活跃。当然,这种讲课方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这种授课方式,就是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也即心灵交融,才能实现交往、沟通。

4.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强调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和发展前景设想,同时考查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考核的评价标准上学生的成绩由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讨论报告、出勤率和最终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讨论报告占20%,出勤率占20%,最终课程论文占60%。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

三、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技术,笔者依据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物联网专业设置的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摸清了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学过程,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的思维和协作能力,能够畅想未来,把握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本科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新挑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康晓慧、罗霄凤、张梅等.植物病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225~1227

3 张玉梅.物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学术研究,2011(10):82~83

4 袁静.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及网络融合趋势[J].电信技术,2010(1):10~12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概念;前景展望;建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26

1 物联网总体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互联网[1]。它结合多种信息技术,是当下的科技热点。物联网运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设备、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器等,通过互联网将一切物体连接起来,这个过程中需遵循相关协议。物体相连后可以交换信息,进而对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及管理等。物联网这一定义于1999年开始出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等,建立了一个能够用于交换和共享全球物品信息的“物体互联网”。

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看,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即这一质变的产生是由多种信息技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量变到达某一阶段产生的。物联网技术集合了多种信息技术,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物联网技术正是借助了其他信息技术的优势,这种集合不是简单累加,而是质的提升与飞跃,也正因为这样,物联网技术才能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2 物联网分层概念

根据应用场合和需求的不同,物联网技术具有多种形式,且相关技术比单一的某种信息技术更为复杂。根据相关技术的应用步骤,将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信息传输层、处理运算层和服务应用层[2]。

(1)感知识别层。传感器设备在物联网技术出现之前就在工业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除了能采集信息,传递信号,识别物体之外,还能够对信息进行简单计算。自动识别技术包括光符号识别、语音识别、条形码识别和射频识别等。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的功能原理和传统的一维码扫描类似,相关配套设备主要有RFID读写器RFID标签,RFID标签按构造不同又可分为有源和无源等,标签和读写器配套使用即可实现物体的识别与信息的传递。

(2)信息传输层。传感器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采集相关信息后,会将信息传输给专用的处理设备进行运算。信息传递的相关信息技术包括第6版互联网协议(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及蓝牙、WIFI、ZIGBEE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技术升级换代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型技术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使用更加方便和智能。

(3)处理运算层。处理运算层在感知识别层和信息传输层之上,服务应用层之下,是物联网的核心,可以类比做人类的大脑。处理运算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滥用等问题。

(4)服务应用层。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服务。物联网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等。例如在智能交通应用中,可以实现交通监测与管理,电子收费系统,智能停车管理以及辅助驾驶、智能行驶等。

3 物联网技术前景展望

总理在2009年8月7日视察位于无锡的中科院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3]。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上由总理提出的。要想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脚步,就要坚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中国的物联网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论是“感知中国”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因此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都将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4]。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当下的机遇,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建设添砖加瓦。

4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建议

快速健康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应当充分利用新一代的相关信息技术,并将之推广应用与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在物联网技术大潮来临之时不掉队。工业领域诸如电网、桥梁、铁路、物流,农业领域诸如植物生产监测、粮情分析,医疗领域诸如生命信号检测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大有可为之处。不断发展传感器、信息传输等相关技术,能够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一臂之力。

首先应加强物联网技术中的学科建设。物联网大科技中,每个相关学科都应均衡发展,全面解析和运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既不是炒作,更不会稍纵即逝,物联网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应注重培养物联网人才。物联网人才应兼具各类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不仅要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专业设立物联网方向,更应该设立专门的物联网专业甚至物联网学院。其他专业也应设置物联网相关课程,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物联网科学素养。各相关学科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革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应该从技术层面解决此类问题,研发相应的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对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从管理层面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既离不开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为了改变我国在此方面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局面,政府应与时俱进的施行对应政策,鼓励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国内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杨洋,张智辉. 物联网概念与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2):15+17.

[2]刘克一.物联网概念的基本定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4):221.

[3]谷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新通信,2016(02):32.

[4]郭凯婴,朱岩.制造业的物联网应用前景[J].物联网技术,2016(05):5-7.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消防监督检查;应用前景

前言

近年来,频繁地发生火灾事故,不仅给人们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消防监督检查作为保证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急需提升检查效果,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其产生的影响。在消防安全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但可以预见,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将消防安全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显著提升,还可提高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消防监督检查业务的新思路

1.1 建立完善的业务数据库

在大数据时代,消防安全工作融入的首要和基本性的工作即为建立完善的业务数据库,从而在开展消防检查工作时,将相关的数据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逐渐的发展成为大数据。通常,业务数据库中主要统计火灾数据,通过整理和分析之后,发现火灾发生的特点、原因等,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火灾的发生率[1]。现阶段,我国仍然未能详尽的统计火灾数据,而且在现有的数据中,存在失实的问题,由此,通过数据分析出来的预测结果准确性比较低,预防火灾的效果比较差,并不能良好的减少火灾的发生。消防安全部门应在消防年鉴中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完善,以便于保证火灾预测及预防工作有效的开展。

1.2 强化火灾风险管控与火灾保险运行

在管控火灾风险、防范火灾工作中,主要的手段为火灾保险。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时,消防与保险之间紧密联系,降低了火灾发生所带来的影响,不过我国目前的状况是消防与保险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差,二者之间并未发挥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厘定火灾保险费率时,基准并非是也定火灾风险,而且火灾保险的开展也未能发挥降低火灾、预防火灾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社会化,就需要建立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强化火灾保险的运行效果。

1.3 启用物联网监控系统

物联网一词在2005年11月被正式提出,提出之后,世界各国即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国际电信联盟认为,在物联网功能的作用下,以因特网为基础,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主动地交换信息。对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来说,需要检查的消防设施数量众多,当各个消防设施的功能正常时,可显著的提升消防安全,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率,实际上,消防设施即可看作物联网中的物体,设备运行信息通过互联网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可实现交换与传输,从而显著的减少消防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并提升了监督检查的效果[2]。

2 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的应用前景

2.1 从消防监督业务需求看

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业务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其中主要的检查项目为各个消防设备,而这也决定了物联网技术在此项工作的适用性。建筑内部中设置的消防设施比较多,如果将电子标签安装在每个设备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各个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即可完成自动读取,并显示在主控制器上,业务人员通过主控制器的显示器就可以有效了解,结合状态信息,制定定时检查方案或者不定时检查方案[3]。此外,在一些大型建筑中,消防控制室会设置在其内部,负责监控各个消防设备的状态,如果将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消防控制室中的控制设备上,同时,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消防中心的服务器,由此一来,通过消防中心的服务器,业务人员可以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完成对消防设备的检查。对于上述设想,需要通过特定智能传感器来实现,当前,这些传感器已经研制出来,理论上来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具备较大的可行性。

2.2 从网络层的角度看

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公安消防专用网络的铺设工作,在专用网络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处理日常数据,同时,利用云及时进行数据存储及数据计算,当监控数据的量非常大时,传输和处理功能也能够良好的胜任。此外,专用网络中的存储空间全部利用后,传输与处理海量数据时,还可以通过公共网络来进行[4]。从消防监督检查业务现有的网络层来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变为现实,应用后,业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此项技术完成检查工作,并提升检查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消防工作的安全性。

2.3 从应用层的角度看

应用层主要是指用户层,应用物联网技术后,用户所能使用的数据类型增多,而且用户还可以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分析和解读数据。近年来,随着消防监督检查业务的发展,逐渐的建立了消防一体化业务平台,而此平台中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应用层应用物联网技术后的数据,极大的便利了消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在大数据时代,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产生了新的思路,而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实际上,消防领域已经开始了物联网的应用,山西和新疆总队作为试点,在消防监管工作中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消防部门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火灾险情报警的正确性也明显提高,逐步的实现了实施监控火灾隐患。试点消防总队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成功为其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可以预见,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未来的发展中,物联网将会具备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全子厚.物联网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31305:111-113+116.

[2]王兆国,王辉,王坤.物联网技术在消防应急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应急救援,2015,5103:24-27.

[3]张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新思路[J].山西建筑,2015,4126:250-252.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4

国庆长假期间,西安游客秦月与同学相约自驾游,去登华山。由于高速公路堵车,当他们到达华山脚下时已是中午,华山景区游客已超过接待量,严重饱和,停车场已找不到车位,而且限量售票,不得已他们开始用手机上网查询其它景区。很快一个叫游酷的网站里少华山门票在线销售引起了秦月与同学们的注意,门票不仅可以在线购买,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打六折,这可以省不少钱呢!于是他们登陆了该网站,进行了简单的注册并顺利在网上购买到了少华山的六折门票。当他们到达少华山时,无需买票,拿出手机刷了一下就进入了景区。

在景区内,凭着在游酷网的手机导游词下载功能,他们的手机变成了自助导游机,一边游览,一边看手机里的讲解,而且图文并茂,活像一个真的导游那样贴心和善解人意。最让人称道的是,如果游客在途中找不到景点,或遭遇其他难题,可以用手机上网,随时下载旅游景点的酒店、餐饮、景区交通信息,让人们没有了在景区两眼一抹黑的无助感。

少华山景区游人如织,井井有条,相比华山景区人满为患,秦月这次的短途游满意而归!对少华山景区也留下了满意的印象!

这就是该景区与物联网企业西安万邦企业信息公司牵手打造的智慧旅游项目,当然这只是智慧旅游的一部分,随着项目的陆续完善,游客还会享受到更多的便利。所谓智慧旅游,就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终端,通过互联网,让各类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零距离互动,从而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

事实上,该景区刚刚开通智慧旅游项目,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可以登录游酷网了解少华山的旅游信息,该景点门票可在网上预订、支付,游客只需要动动鼠标大致了解景区情况,拿着手机就能游转该景区。

智慧旅游,大有可为

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并在江苏镇江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国内物联网企业正瞅准这一机会,与国内多个旅游景点联系,建设智慧旅游项目,推进景区管理的智能化。

事实上,智慧旅游不仅方便了游客,也方便了景区管理者。以前,景区统计游客的来源地比较困难,只能通过统计各地车牌,粗略分析客源构成。而现在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后,客情分析系统就能准确地为旅游管理、旅游促销提供准确的客源构成分析。例如,根据游酷网的大量购票会员信息就可以准确地分析客源地区分布、年龄、性别等信息,为景区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陕西省旅游局有关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宣传陕西旅游,扩大影响,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质量,从总体上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而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旅游项目,既方便了游客,也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快捷的运营平台,未来的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智慧旅游,见效快、投入小、示范性强,与民生关联密切,可以让老百姓迅速感受到物联网应用带来的便利,对于物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推广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因此加快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刻不容缓。

正是由于物联网技术带给景区升级换代的突破性机遇,智慧旅游获得了华县少华山、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等景区的高度重视。目前,这些景点以游酷网在线门票销售为起点,将会使陕西智慧旅游产业冰河解冻,大河初开,使陕西作为旅游大省,能够正在迈向旅游强省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5

1、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前景来看,联网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将来应用的面扩大之后必然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就业前景应该还是不错的 。

2、物联网培养具备物联网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从事物联网设计与开发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适应物联网设计、维护、营销、服务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

3、未来5年内物联网人才需求市场将会逐年增大,仅智能交通领域,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可能达到20万人,将有50万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人才缺口,物联网方面的人才需求在大量增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6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研究与应用

1物联网的提出和历史背景

1.1提出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1.2历史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这也是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2物联网的应用

2.1应用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3物联网高校的研究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研究的聚焦点是北京高校和南京高校。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高校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高校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南京高校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高校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等。

4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7

关键词:互联网第三方物流升级策略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到各个行业之中,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及推进,人们更加确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巨大利益的潜力,进而积极与互联网相融合,这其中就包括物流行业。就以第三方物流来说,在电商出现的这几年中第三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大大提升。当然,从目前来看第三方物流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这在一定程上阻碍了其发展步伐。此种情况下,应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升级第三方物流,以此来推动物流行业良好发展。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回顾整个物流发展历程,确定近二十余年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不容小觑,但也同样存在瑕疵。总体来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主要变现为:

其一,发展速度快且上升空间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升华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情况下,跨区域、跨空间、跨时间的商务交易频繁进行下,全国内需要运送的包裹数量不断增多,这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从当前人们网上购物的情况来看,网上购物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第三方物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二,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之所以这么说,在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调查中显示,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仅占11%,目前世界前十强的物流企业基本集中在欧美国家。对我国物流企业进行分析,确定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其内存的商机,进而积极筹集资金来创建物流企业,但因创业资金有限,只能先创建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的。因此,目前国内呈现出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特点。

二、当下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为了促进第三方物流良好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第三方物流现状,进而探究升级第三方物流的措施,促使第三方物流在互联网环境中良好运行和发展。就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运行情况来看,第三物流现状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问题的存在,即:

1.我国物流成本占比过高。依据《中国采购发展报告》,确定我国物流费用高、运行效率低。就以2013年来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7.9%,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约9.5个百分点。这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

2.物流企业的自身管理存在问题。除了成本问题需要正确面对之外,管理问题也需要加以关注。因为在近些年第三方物流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物流企业之中所实施的企业管理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即管理观念落后,一些物流企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状态上,且不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一些管理者过于把控管理权限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导致其管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管理理念落后,很多物流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并未在时展的同时优化企业管理,尤其是管理理念,致使企业管理缺乏与时俱进的方向,相应的所落实的企业管理工作不能贴合实际。

3.配送服务不高。我国物流企业还存在配送服务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技术含量等特点,不注重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致使很多客户难以查询到货物运输情况,为此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三、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升级策略

鉴于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不佳,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升级第三方物流。促进其在互联网环境中良好运作。

1.发展物流互联网推进物流技术升级,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互联网就是实体物理世界的物流系统与线上互联网世界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融合的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下为物流技术与设备发展寻找方向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升级第三方物流,在优化发展第三方物流之际,应当借助互联网来推进物流技术的升级,以此来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水平。对此,物流企业需要作出的努力是(1)将物联网技术作为物流互联网的基础。也即是结合第三方物流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引进RFID/EPC、条码和CPS/GIS等智能感知技术联网,以此来实现物流信息采集、定位、连接一体化,有效的控制物流整个过程,避免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2)智能物流技术装备的強化。也就是在当前我国物流仓储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引用智能物流技术装备,通过其来对物流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合理的通讯,以此来控制物流仓储量,进而降低物流成本,为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做铺垫。

2.转变管理方式,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应当与O2O模式相结合,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虚拟购物、快件自发自取等便民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说明了第三方物流需要改变物流模式,从传统的物流模式转变为O2O模式,创造运输、服务、便民于一体的物流状态。基于此,可以确定升级第三方物流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物流企业将目光放在企业管理上,基于时代特点及互联网特点,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结合物流企业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企业管理,使之能够贴合企业实际,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展开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内部运行良好。就以仓储管理来说,应当从传统仓储方式转变为“网仓”这一新的仓储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当前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创设物流仓储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货物协调、运输、配送等,如此可以实现互联互动,在有货物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此可以大大降低货物积压的情况发生。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新的仓储管理方式——网仓的实现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加强先进技术及技术人才的引进,以便更好的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网仓。

3.注意升级配送服务,节约资源。回顾物流发展历程,确定物流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即物流1.0时代,连接制造业和消费者的载体;物流2.0时代,对物流各个环节予以合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物流3.0时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共享;使物流业的快速反应和运行;物流4.0时代,互联网即将进入“物流互联网”。这就说明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的思维方式不断变化。基于此,应当注意升级企业的配送服务,改变企业运行模式,达到节约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自然是借助互联网的有时,也就是创建属于本企业的APP,将线上配送服务和线下配送联系在一起,即从客户下单进行货物运输开始,在APP上显示为配送准备,之后在配送人员配送的过程中实时上传送货地点及可视化地图呈现,如此可以使客户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快递所在的位置,方便签收货物。这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能够良好的规划物流运输计划,充分且有效的运用资源,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但从目前来看,第三方物流运行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问题、管理问题、配送服务问题等。对此,应当以互联网为背景,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为此需要作出的努力是实施发展物流互联网推进物流技术升级提升服务能力、转变仓储管理方式——网仓等措施,以此来促进第三方物流升级,为使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进军国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社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第三方物流营销策略[C].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营销论文集.2004:537-541. 

[2]邹美.信息系统和全球网络支持下的现代第三方物流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何芳,陈磊.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优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0):40-41. 

物联网技术的就业前景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理念 应用恶略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多种形态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属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产品,同时也是现代各种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结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生活,同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模式已经进入到社会各个层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中,各种可能将逐渐成为现实。从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发展后,物联网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同时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1 物联网概述

在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与红外感应器等信息设备与技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将已经约定的协议作为根据,在物品与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换的桥梁,这样就构建成定位、跟踪、调控、监控与识别的网络系统。通过简单的概述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在整个程序流通与系统构建过程,无需人为操作与干预,就能够自动识别对象,获取对象的属性信息,以达到目标对对象信息互联与共享[1]。从物联运行的全过程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运行通常包括这几个步骤:首先,标识。在物联网运行的过程中,采用传感设备就可以对编制物体对象的ID与属性,将静态的属性进行标准并存储在标签内,随后就可以应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探测与识别。其次,识别。在物联网运行的过程中采用设备识别技术就能够将对象的属性信息识别出,并且还将获取的识别信息转换成为可以传输的格式进行传输。最后,通信,在经过信息标识与识别后就可以读取对象信息的属性信息,同时还将其利用网络系统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这样物联网也就完成了通信与数据的处理。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从物联网结构体系中就可以了解到,其主要由网络层、业务应用层与感知延伸层。物联网的这几项结构体系都具有自己应有的功能,并在物联网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这么几项。首先,易购融合网络平台。通过物联网的联结功能,能够实现终端节点的连接。应用该种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基础性网络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同结构网络共性的融合与个性的协同。而共性的融合就是不同的易购网络融合公共通信平台的各种骨干传输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而构成一张大网[2]。其次,感知节点与终端。通过感知节点,不仅可以收集食物本身信息,还能够存促、融合与处理事务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样物联网就会了解更多事物信息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最后就是业务支撑与智能处理。业务支撑首先要做的就是探索物联网业务需求与应用场景。在研究分析业务场景与业务需求之前,就需要对业务的特点与性能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界定业务所具有的通用功能,随后就能够抽象画处理网络资源。另外,通过设计各类业务的结构、开发业务人物分布平台的方式,扩展接口,这样就能够制定与底层异构网络没有关系的业务分发机制。

3 物联网技术用策略

在后期的发展中,物联网将是发展的重点内容,并且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宽,同时会对人们的多方面产生影响,进而为人们提供便利。但是如何将其变成现实,仍需要经过策略。

3.1 树立融合、共享意识

在季候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一点就是树立融合、共享意识。融合,就是实现各个领域资源的共享,针对这项要求,在之前有很多技术就已经提到。融合的目的就是促使未来的网络能够相互融合,可以扩展各个领域范围的信息,进而实现物联网纵向与横向的共同发展。通过有效的融合能够带来维护简单、适应性强与应用费用低等特点。通过物联网能够促使各食物之间形成一条通道,将各个分散的事物联系起来,促使事物之间能够交流,而这样就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这必然是信息技术时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发展的主流。通过多项信息的相互融合与共享,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

3.2 加强产业与行业之间的合作

再次过程中需要加强行业之间发展的协调。物联网在各行业中应用得极为广泛,并且各行业之间必然会产生交叉。而这种交叉不利于物联网的管理与技术共享。这也就说明了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各行相互之间的积极配合与协作,唯有如此才可以促进物联网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物联网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物联网本来就属于一个繁杂的产业链,自动控制与射频识别在产业链上端获得极大的发展,借助于此,下端的销售与管理才能够获得提升,并且还能够加强产业之间的融合[3]。要想物联网发展更好,就需要加强产业之间的联合,唯有产业的每个环节能够有效的结合,才能够推动物联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物联网的出现并不仅仅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其更是技术改革的变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影响,并且物联技术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关乎行业发展。因此,致力于物联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洪敏.中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6.

[2] 杜天旭,谢林柏,徐颖秦 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J].微计算机信息,2011(5):68.

上一篇:情感心理咨询范文 下一篇:市场经济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