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动态,动态的竞争

时间:2022-05-05 07:31:31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

江水暖,草长莺飞。人类的小朋友们,也正经历着一年之中最快的生长阶段,一蹦一跳之间,展现着无限的生命活力……并不是本次改走赵忠祥老师的路线,而是因为孩子所在的有着优秀体育传统的幼儿园,近期启动了春季达标活动,号召家长们带孩子加强锻炼――可以理解,几乎所有的校园活动,都是给父母们布置的任铡

我喜欢这种体育氛围,这也是选中这家幼儿园的原因之一,有体育活动当然要积极支持。本次达标的有6个具体项目,幼儿园给开了动员会,让父母回家带孩子练习。为了提高优秀率,我们班老师想了个主意:请家长每晚把孩子的锻炼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依据视频数目,第二天给孩子们颁发大小不等的“运动之星”。此举一出,立刻激发了家长们的竞争欲,一过傍晚6点,班级群里就开始批量涌现各家宝贝的运动身姿,如果每位小朋友每晚平均练3个项目,30名小朋友就是90个视频――本来为了克服手机上瘾我尽量只用流量上网,现在为了给娃看同学们的英姿,必须天天连着WiFi了。漫游费要取消了,可流量费还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

面对同样的竞争,有些家长特别积极,每天N条视频发上去;有些则比较淡定,一天能有一条就不错了。据我观察,小孩子都喜欢获得亮闪闪的大号运动之星这种鲜明的奖励,所以如果这是一场竞争,就竞争目标来说,大家应当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家长的反响不一呢?是他们不在乎孩子的荣誉感吗?我想不是。发源自上世纪 80年代的动态竞争理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动态竞争,顾名思义讲的是竞争过程中攻击方、反击方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战略管理的研究中,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关心的终极问题都是企业绩效,或者说,如何才能获得高于竞争中的平均水平的绩效。动态竞争也不例外。这个领域的研究承袭了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1883-1950)对于企业家的观点,他在1912年的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谈到,任何经济体的常态都是“动态失衡”,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状态。在“失衡”过程中,发挥最核心作用的是企业家,他们的创意、他们的拼搏精神,让他们在竞争中能不断努力去打破常规,通过对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企业创新,创造性地破坏着市场均衡――这就是著名的创造性破坏理论(creative destruction),熊彼特大师最著名的观点之一,经过一个世纪以来不断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企业家理论和创业研究的基石。

创造性破坏这个概念,不仅首次强调了企业家的作用,还提出了新的竞争方向。不同于古典经济学家眼中的价格竞争,熊彼特看到的市场,不是仅仅由价格机制做主导,而是发源于企业家精神,开展创造性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来竞争的。市场不是供需曲线交汇的均衡点,而是由千千万万处在非均衡位置的、努力运用智慧和创意去改变、去创造的企业家构成。这是改变市场结构的竞争,它更基本,也更可能动摇市场根基。这个概念简明有力,一个世纪以来,驱动着无数创业者、企业家、学者,去探究改变市场的终极力量。

企业家实行的创造性破坏,就是在运用结构化的竞争手段,在价格战之外的战场,对行业动态和竞争对手作出响应。动态竞争强调的正是一个“动”字:来而不往非礼也,要是你给我一拳,我应该怎么反击呢?直接对打,还是曲线还击?单打独斗,还是拉帮结伙?再者,你要是不攻击我,那我是否应该主动出击?从什么地方下手、又该如何应对你的还击?两家企业间的对弈,会有多大的外延性?会不会发展成群殴?……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就必然聚焦到企业本身,甚至管理者的特性,具体到竞争行动的层次。

竞争行动千差万别,企业是怎么回应的?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陈明哲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银行业、航空业等典型竞争行业展开了分析。他们认为,竞争的本质是企业间一系列行动与响应的交换攻防过程,企业攻击行动的有效性,取决于竞争对手或者攻击对象(二者未必等同)的防守与还击程度。所有这些攻防行为,可以用AMC模型来分析(A=Awareness,M=Motivation,C=Capability),也就是觉察-动机-能力,三个环节整体考察,才能判断。企业具有不同水平的觉察,也就是能发现行业和竞争者的异动;觉察不敏感的,或竞争意识薄弱或感知迟钝,迟早要被其他人占得先机。觉察之后,还要看企业自身的动机,是否有足够强的意愿,去攻击对方直接、核心、强势的市场,还是迂回进攻非核心市场,更有甚者,战斗意识可以拓展到非核心的潜力市场。有了觉察和动机,还要看企业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一波攻击,承担必要的代价,例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价格战、广告战,是否有足够的管理体系来支持多部门协作,乃至构建外部联盟。

说到这里,动态竞争已经很有些中国象棋的味道了。确实,陈明哲教授生于台湾,青年时受教于爱新觉罗・毓]的奉元书院,修习儒家夏学多年,自从到美国求学后,三十余年以来孜孜以求,致力于推动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以哲学文化的角度将动态竞争的思想发扬光大。动态竞争不仅以理论和思想为基础,更以多年教学和咨询经验为支撑,让AMC的分析框架为研究者和管理者所共识、共用。

有幸近距离接触过陈老师和他的工作,听过他给博士生、EMBA上课,也听过他在大会的主题发言和讨论,也曾数次和他私下聊天,谈人生谈理想,谈各自的困境和挣扎。他把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融会在生活中,很乐于指点后进,提携年轻人。对我来说,陈老师更像是一位指引方向的父辈,而不仅仅是研究中必须要引用的经典。所以,遇到幼儿园的“竞争”这种问题,自然就想到了陈老师的AMC理论。孩子的性格各异,家长对于所谓“竞争”的觉察、动机和能力自然也不尽相同,那么就必然出现有人追求大星星,有人淡定如初的场面。竞争的态势和结果,要看各家自身的AMC水平,也要看互动影响之下的动态关系。动态的竞争,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上一篇:国产奶粉能否翻身? 下一篇:油茶制作方法及其配方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