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5 18:06:42

入学安全教育

入学安全教育篇1

摘 要 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生命教育理念,旨在教育学生学会尊重、认识、欣赏和珍惜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旨在教育学生掌握交通、饮食、人身、设施等方面的身心健康安全。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虽然内容有所差别,但两者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对学生完整人格和生命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教学经验,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织教学三个方面,浅谈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关键词 生命安全教育 中学体育 融入

一、理论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一般而言,中学体育理论课程,只占据整个体育课程的小部分比例。然而,有时因为场地和天气的原因,体育实践课程转而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因此,教师应利用宝贵的体育理论课时,重视设计、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向学生传授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以“演练”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防范意识与救助能力。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具备热情洋溢、思维敏捷的年龄特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中度过,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加之青春期的懵懂与冲动,学生普遍缺乏对危险的防范意识,以及自我救助的能力。笔者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而其教学方法可适当做出调整。既然学生不乐于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形式,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针对于危险状况的逃生技能课程学习,笔者向学生讲述了1996年在洪灾中,一名6岁女孩勇敢爬树自救的故事。由于以具体的案例讲述,故而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笔者因势利导,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授了诸多关于安全保护的知识和技巧。也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相互结合、印证、互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救助能力。

二、实践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中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如何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所谓:教无定法。不同的体育教师,面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可因地制宜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按照年级划分,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模式。对于低年级的中学生,教师可依据情感教学法,向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日常安全相关知识时,笔者搜集了若干纸板、图片,和学生动手制作了日常安全顺口溜:“穿马路时左右看,用家电时看插头,用火电时要小心,做工作时要认真,平平安安过一生。”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兴趣昂扬、跃跃欲试。笔者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诵顺口溜,达到烂熟于胸的地步,以此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类似关于生命安全的顺口溜、儿歌、名言等诸多,这里不再一一陈述。对于高年级的中学生,教师可实施情景教学法,“以情入景,以景入情”的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教学消防安全相关知识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其中一组的学生扮演“消防警察”;一组学生扮演“周围群众”;另一组学生扮演“被困群众”。由于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故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过程中,笔者认真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举止。活动结束后,笔者褒奖了认真演练的同学,并指出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举止不当之处。通过类似的演练,促使学生加深了对生命安全理论知识的印象与感知,教学效果良好。此外,也可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向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如,太极拳柔和多变、意蕴深远。通过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还能引导学生学会冷静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三、教学组织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如何通过教学组织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其一,规则意识。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社会属性,且遵循社会规则。倘若缺乏规则意识,则必然破坏或者侵害到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矛盾与伤害。中学生具有冲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深入。为此,作为体育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重视对学生进行规制教育。一言以蔽之,体育教师应肩负起“育人”的重大使命。笔者在教学中,均会向学生陈述需要遵守的规制。渗透规制意识,并不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反之,规制意识能有效帮助学生遵守纪律,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其二,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更加倾向于具备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而在生命安全教育中,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体育比赛。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小组,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必须全力以赴的对待体育比赛。小组合作中,各小组成员均要做到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教学实践表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学生各方面成长迅速。在合作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会了信息的分享;面对困难时,小组之间精诚团结努力克服,友谊也更加牢固。其三,进取意识。所谓的进取意识,即是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更加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和直面困难,从而刺激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感悟。如体育教学中的耐力跑,因其特殊的“极点”感受,可有效锻炼学生的进取精神。

四、结语

在中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组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支撑平台。作为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相互融合。要重视对学生安全防范和救助技能的传授,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与伟大,切实提高生命安全的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杰.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

入学安全教育篇2

作者简介:张娜 (1982-),女,河南濮阳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学

摘 要:介绍了生物安全教育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生物安全教育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相关性,首次提出在中医院校开设生物安全教育的初构想。

关键词:生物安全教育,医学微生物学,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培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由于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笔者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学时安排紧凑,实验课多是将实验材料提前准备好,由学生按照步骤开展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效果一般。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事件、禽流感事件、布氏杆菌病事件、流行性出血热事件等,使高校的生物安全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1,2],进入高等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由于其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关联性,笔者首次提出了将生物安全教育引入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构想。

1生物安全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处理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生物安全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生物安全教育是指通过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达到保护医疗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以及周围环境的目的[3]。医疗工作者、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容易接触一些生物样品,如血液、体液、组织、菌液、培养基等,这些都是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随意处置这些生物样品,将对接触人员以及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生物威胁。因此,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在本科生培养阶段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有助于进行医疗卫生和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

2生物安全教育与《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性

医学院校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医学微生物学》有重要的相关性,都是以微生物概论、微生物形态生理、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消毒与灭菌等,为基础内容,在《医学微生物学》现有课程基础上教师容易向学生引入生物安全的概念,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

3生物安全教育的初构想

3.1 教学准备

对许多医学院校而言,生物安全是一种新兴内容,又是备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内容,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可以被我们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要针对高等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有所取舍的借鉴其教学经验。为此,要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专家成员从新编排现有《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加入生物安全教育的章节,组织授课老师集体学习,安排试讲,加强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可以结合国内外突发的生物安全事件进行导入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教学内容

生物安全教育涉及内容较多,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内容上有所取舍,侧重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环境所造成的危害,重点阐述实验室中的个人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等级划分,实验室规范操作等内容,教材可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实验室生物安全》一书[4]。

⑴生物安全概论:介绍生物安全的概念、历史发生的由于实验室微生物感染引发的重大的生物安全事件,介绍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经验,以及我国颁发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

⑵实验室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实验室常见对人造成威胁的病原微生物,针对微生物危害的实验室安全等级的划分,介绍在相应级别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规范。

⑶人员自身防护:介绍进入实验室后人员的自身防护,应按照要求穿戴工作服、口罩等防护工具,当操作对象具有高度传染性时,应在生物安全柜、或隔离器等设备中进行。

⑷突况的应急预案:介绍在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露时,如何采取快速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恶化。

3.3考核形式

生物安全教育将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章节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专题论文两部分,请相关教师设计,安排,使考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主动查阅文献,获取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生物安全技能。

4结语

生物安全教育与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验、实习、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都密不可分,了解生物安全,避免由于无知造成的职业暴漏,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生物安全教育是使医学院学生受益终身的一门课程,需要引起社会和教育者的深刻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冰雪,王峰,吴丽圆,等.亟需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14-115.

[2] 董智强, 罗雷, 王玉林,等.广州市某高校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1):14-16.

[3] 易蜀蓉, 乔凤玲, 贾 希, 等.将生物安全教育融入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J].检验医学教育,2010, 17(2):16-17.

入学安全教育篇3

安全教育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目前,大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相应的安全教育,但往往只停留在一些小型的简单活动上,如介绍案例、开班会等。仍然有部分学校没发生事故就没有安全教育,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难以长久坚持,没有形成计划性和系统性,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校安全教育的机会

首先,我国目前的学校安全教育处于转型时期,各级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安全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06年以来,国家在法律、法规中都规定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其次,国内外也对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产生了很多具有独创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家长与社区共同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等。最后,近些年来频发的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教训,使人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总之,这些机会客观上都为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创造了条件。

学校安全教育的威胁

现代学校教育是开放式的,校园是一个多因素、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活动场所。学校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具体安全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的万能应对模式,要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灵活机智地处理。安全教育工作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校内师生员工,还包括校外的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等,从而导致安全教育难度进一步加大。

师生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不同途径、不同主体的影响,师生意识形态安全形势较以往更加严峻。此外,校区周边环境复杂,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严峻,道路交通安全违章、建筑违章比比皆是,摊点屡禁不止等,都在威胁着学生的安全,而社会管理部门的管理又跟不上,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意识教育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一直是各类单位对全员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安全教育同样也需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在师生员工中宣传“时时处处讲安全”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安全规程必须时时守”的安全准则,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根据目前师生平时上网时间较多以及心理问题较多的现实情况,应在安全教育中多利用网络平台,使“被要求安全”变为自觉地要求安全,从而使安全行为成为师生日常行动的一部分。学校面对现状,应制订相应的安全教育计划,联合学校的各部门及团体,从生活上和制度上保证安全教育无处不在,如通过安保、学生工作及各类社团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让师生充分体会到安全教育的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力度

学校要切实履行安全教育的职责,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落实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安全教育责任追究制,即每一层管理部门签订安全教育“目标责任状”,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从而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同时依据学校的具体实际,建立规范合理的师生安全教育的制度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制度规范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落实到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而达到及时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目的。

(三)学校安全教育要抓重点,同时注重教育效果

在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时,应该针对重点人、重点环境场所及重点时间段进行安全教育,以点带面,全面进行。首先,对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有心理潜在安全危险的师生,要进行重点教育。

通过对受教育对象的贴心访谈交往,使受教育者对安全观念入耳、入心、入脑。做好这项工作,要不拘泥于形式,要讲效果,要让受教育者做到内心接受。其次,对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爆、防火、防毒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师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另外,还要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如冬天是易发生违章电器使用导致的火灾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

(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普及率,使安全教育系统化

学校安全教育以往主要是通过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及安全知识讲座等渠道进行的。虽然这些教育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其深度和系统性也受到限制。

为使学校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轨道,需要编写集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安全教育教材,这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组织相关研究人员编写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标准及教材,使安全教育系统化,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与身心发展一致的安全教育。

入学安全教育篇4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摘 要:公安院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安院校特色决定了公安院校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六个模块”。 一条主线是指以“如何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为主线,六个模块是指警务化教育模块、安全教育模块、荣誉教育模块、激情教育模块、专题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

关键词 :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68-02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张显栋(1980- ),男,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

一、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公安院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安院校特色决定了公安院校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接受警察职业教育的开端,是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入学教育工作质量完成的高低,决定着新生能否适应公安院校学习和生活,能否树立牢固的警察意识。

二、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确定入学教育的内容和范围是我们探讨公安院校入学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总结以往入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六个模块”。 一条主线是指以“如何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为主线,六个模块是指警务化教育模块、安全教育模块、荣誉教育模块、激情教育模块、专题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每个教育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的活动项目,并安排专人负责教育工作。

(一)警务化教育模块

1.军训工作。军训是新生进入公安院校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堂课。军训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队列水平、纪律意识、思想素质、吃苦精神乃至于学校的教学和训练秩序。军训是公安院校入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学院的军训工作一般为开学后的第一个月,从部队聘请了解军训常识、精通队列知识的具备优良军事素质的人员来担当军训教官。通过军训一方面能打牢队列素质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养成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和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同时还能锻炼学生体质,磨练坚强意志。

2.在军训教官的指导下学习整理内务,掌握内务整理规范和标准。开展警务化管理知识讲座,学习《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章制度。

(二)安全教育模块

安全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灾难自救知识、财物安全等多个方面。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具有自我保护和维护正当权益的意识,避免意外伤害。学院的安全教育模块内容包括防火、防盗、防诈骗安全知识讲座、杜绝校园暴力安全讲座、网络安全教育讲座等,并适时组织模拟演练,运用身边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为新生敲响了警钟。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有关规定,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荣誉教育模块

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开展荣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意识,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学院的荣誉教育通过校领导作校史校情报告、警院文化与警院精神报告和参观校史展览馆和各学生大队荣誉室、开学典礼、杰出校友、公安英模事迹报告会等方式,新生授装入警宣誓仪式、阅警仪式、升旗仪式、表彰大会都是开展荣誉教育的好机会。让新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校史、校情,可以激励新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增强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和认可。总之,学院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打造开展荣誉教育的工作平台,进行环境育人,让学生清楚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办学目标,从而激发新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四)激情教育模块

激情教育模块包括教新生学唱《人民警察之歌》、院歌《盾牌的光荣》、《青春的名字叫中国刑警》、《人民在我心中》等警察题材歌曲,组织新生开展拉歌比赛,以此来激发新生的职业自豪感。

(五)专题教育模块

专题教育模块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讲座、警察礼仪教育讲座、走进警院的图书馆讲座、大学学习讲座、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活讲座等内容。通过不同内容的专题教育,使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的目的和定位,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学习特点,要善于利用图书馆和各种网络资源,学会自我学习,充实提高自己。

(六)专业教育模块

对新生实施专业教育,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下转172页)(上接168页)业的兴趣。专业教育模块主要由各教学专业系部开展包括本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成果、课程安排、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优秀校友等方面的介绍以及参观实验室等。专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新生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热爱本专业和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兴趣。

三、加强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一)要加强宣传鼓动工作。引领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斗志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整个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院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宣传鼓动工作。在入学教育期间,学院每年都会开展“军训·那一刻”摄影、微视频比赛、队列会操暨队列歌曲比赛、拉歌比赛、宣传板报比赛、警院第一课征文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学生大队结合本大队及专业特征,都会制作悬挂特色鲜明的宣传条幅。同时,学院还通过建立“从警起跑线”新生专题网站、编印军训工作简报,发动学生撰写入学教育体会和感悟并积极向专题网站和工作简报投稿。

(二)在入学教育的参与者上,可适当吸收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生管理干部参与。例如开展“破冰之旅”游戏,进行团体拓展训练等。另外,可以以老带新,选拔优秀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作为有效的新生辅导员助理。

(三)要通过辅导员博客、谈心谈话,建立区队、中队QQ群、微信群等方式,建立与新生畅通的沟通渠道,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困惑时,能够及时找到帮助和倾诉对象。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对新生入学教育报告开展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新形势下新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特点,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使入学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五)要在紧张的学习、训练之余,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主题活动。例如开展迎新生中秋晚会、篮球比赛、拉歌比赛、武装越野拉练、九·一八主题纪念活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主题活动等。既可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体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公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学生大学期间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入学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对这项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抓实抓好,为新生完成心理转型与重塑,树立牢固的警察意识,为培养更多的公安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入学安全教育篇5

非传统安全教育是非传统安全领域内的事件和相关理论为教育内容,教授受教育者学习非传统安全领域相关知识,认识非传统安全领域事件现象的本质,提高受教育者非传统安全意识,进而培养受教育者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的教育活动。现代国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和深化必然要求国防教育也随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国防教育的任务,才能建设更加适应现代国际安全形势的国防,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已成为我国国防活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领域的前提下,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

我国从1985年教育部还颁发《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先后经过四次修订(1986年,1994年,2001年和2006年),课程内容也逐渐形成五个方面内容,即“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方面的内容中,仅“国际战略环境”部分的“中国周边安全”章节涵盖“国家安全政策”或“国家安全观”等可以与非传统安全相关的内容,但始终未提及“非传统安全”,更未明确“非传统安全教育”。据笔者调研,目前我国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所使用教材在内容、结构上均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7年)高度一致,其中只有极少数教材在“国际战略格局”篇章中有关于“非传统安全”的阐述,但相关阐述也是只言片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严重缺乏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可以说,非传统安全教育目前还是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个重大缺失。

当前非传统安全事件频发,凸显出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非传统安全事件爆发的几率和频率都在明显增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逐步深入,国际非传统安全事件越发频繁地对我国产生影响。站在国家安全的视野下,加强我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2011年,中东政治风云激荡,使得我国的海外投资安全,海外务工人员安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等不断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从“福岛核泄露”与“抢盐风波”到“转基因大米”与生物入侵;从索马里护航到利比亚撤侨,非传统安全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些事件不但成为普通民众街头巷尾的话题,也成为大学生强烈关注的焦点。如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非传统安全事件,如何正确引导关于非传统安全事件的舆论宣传,是关系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大事。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各种社会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极易交织在一起呈现,如不能及时解决、适时引导,容易被小搓别有用心分子借题发挥、造谣生事,甚至发展为“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国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认识国内外非传统安全事件和“个案”事件,从而使大学生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对于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思考

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需从课程规划与建设的高度入手,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调整《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增加非传统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同时做好相应教材建设和军事课教师培训工作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增加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指导全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的修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认识,保证新教学内容的添加可以得到最快落实。教学大纲的调整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在不改动原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顺序的前提下,在原教学内容后直接添加3-6学时的非传统安全教育课程。这一方案的调整可以突出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学质量有保证,但是,这种增加教学学时的调整方式需要普通高校做响应的教学计划的调整,执行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二、在不增加总教学学时数的前提下,在原大纲的框架内将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编入“国际战略环境”或“中国国防”相应章节。这种调整方案对普通高校的教学安排影响较小,执行起来困难教小,但是需要对原大纲的教学内容重新取舍,学时安排需要重新分配,要做到科学、合理并形成统一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好相应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也是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步骤。大纲的调整与修订必然要求普通高校军事课教材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增加或删改相应内容。各地方普通高校可以按原有模式在全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依据新大纲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新教材。军事课教师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在原培训模式下进行,也可以以通过各地国防教育学会或国防大学组织各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师集体培训。

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在普通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非传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可以将系统的科学知识完整而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非传统安全教育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要让学生掌握非传统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非传统安全观念,需要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所以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同时,非传统安全教育和传统安全教育存在较大区别,有些内容可能是抽象的,或者课堂教学不易被学生理解或接受的,所以非传统安全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形式来开展,如专题报告会,辩论赛,课外教学等;且非传统安全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较多的联系,可以为开展其他形式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提供题材。

#p#分页标题#e# 以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非传统安全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课堂教学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面面俱到,必须抓住要害,把握重点。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非传统安全领域内最为重要的问题。在经济安全教育方面,要教育学生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要教育和提醒学生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注重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关注和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和民族品牌的树立等。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信息时代构建安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随着我国融入世界,众多的外来文化逐渐进入中国,当今的中国在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使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受到挑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第一,文化全球性互通互动所导致的文化趋同化威胁;第二,各种可能的滥用文化主导权所导致的文化霸权威胁;第三,冷战后意识形态混乱和极端主义思想传播的威胁;第四,跨国贸易、技术引进、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人员互派、道德交换、教育和社会评价方式趋同、商业文化逻辑盛行的威胁;第五,由“微媒体”和“自媒体”现象导致的个人自由参与社会传播活动之难以预测社会影响的威胁;第六,信息全球同步接收所导致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盛行的威胁;第七,人权观念普及所引导的团体和个体维权运动和过激行动的威胁等。[2]在大学生的非传统安全教育中要十分注重对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安全方面的教育,防范敌对势力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意识领域的渗透活动,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去教育、熏陶、感染学生;要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做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信息安全。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影响到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的领域,当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带来巨大变革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安全问题也相伴而生。“90后”大学生是网络一代,他们的生活、学习、感情等多与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通过网络获得知识,但有时又常常会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对于中国的信息网络安全往往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在大学生的非传统安全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杜绝和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危害国家安全和稳定信息的传播;要教育学生尽自己所能减少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等问题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的危害,遇到网络犯罪时有责任和义务向相关部门检举。

入学安全教育篇6

[关键词]安全教育;网络诈骗;综合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6.02.165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使用热得快导致火灾,四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暑假期间发生江苏女大学生返家途中被抢劫遇害、济南女大学生搭错车遭囚禁多日、湖北女生在回家途中蹊跷死亡、重庆女大学生坐黑车与司机发生争执遇害等多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案件;2013年,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接到自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的电话,说她涉嫌贩卖,须查清她的资金来源,被要求去银行办了“电子银行密码器”,并将三张银行卡绑在一起,最后被骗子划走近45万元,堪称学生被骗金额“史上最多”。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的《2014年中国网络诈骗研究报告》显示:因虚假兼职被骗的事主中,“90后”占54.2%。以上案件和数据充分显示,作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大学生们,虽然有着较高的智商,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面前非常脆弱,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给大学生上好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十分重要。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校园逐步从单一的、封闭的教学单位逐步转变为融合教学、生活、科研、生产、经营等设施和机构的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校园,甚至不法之徒亦会窜入学校进行盗窃、诈骗、行凶等犯罪活动,有的还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这一切对于初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依然陌生,甚至难以适应,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校园是一片净土,经常出现个人物品保管不善、贵重物品随处乱放、宿舍无人门窗不锁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社会交流时,缺少必要的警惕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陌生人的造访缺少必要的戒备心理,容易遭致犯罪分子的欺诈,更甚至于受到人身伤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案(事)件如火险、事故等,没有处置的经验与方法。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来讲,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服务于社会,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处置安全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地了解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更快地认清社会,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综合素质,平安健康地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

2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2.1高校重视不够,教育体制不健全

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轻安全稳定”的问题,忽视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主要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手册、设置安全提示牌、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亦没有组织专门的教师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建立起安全教育工作的体制。目前,亦仅有上海市教委制定并下发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辅导员在每学期首日教育和期末总结时给学生讲授,每次1小时,共16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

2.2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素材多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案例,采取的教育方法亦多是案例的讲解,没有一套相对成熟或全面的教材,仅靠保卫干部临时拼凑起来的几个案例是难以应对当前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是适应社会进步更好的教学方法。

2.3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形式大于内容

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生报到后上一堂全体新生“一个都不少”的集体式安全教育,殊不知下面的学生睡的睡,倒的倒;学校盗窃或诈骗案件频发,保卫部门就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在宿舍楼、教学楼进出口摆设警情提示,殊不知关注的学生能有几人;“迎评创建•临阵磨枪”,集中开展安全教育,频频报道安全教育成果,待检查过后便万事大吉。这些做法最终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收效甚微,并不能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

2.4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保卫干部,而大多数的保卫干部都来自其他部门转岗或专业来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更加没有教师资格证,以NY高校为例,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中仅有2人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他们仅能凭自己工作经验和平时收集的案例,自编教案,匆忙登上大学讲堂,此后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进一步深入安全教育工作研究,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捕捉新问题的意识,所以,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3.1纳入教学计划,使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

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要能够将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应该编制一套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组织相应的高校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依据大学生不同年纪的特点,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编写科学合理的教学教案,内容应该以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为基础,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医疗急救、应急处置能力为拓展,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从新生入校伊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如:针对新生要重点开展防盗、防诈骗、防火、应急演练等大学校园最常见、最多发、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的警示性教育,帮助其认识校园及周边环境,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针对二三年级大学生,要进行信息安全、交友安全等提升大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的安全教育;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则要重点开展就业安全、心理调适等教育。

3.2创新方式方法,使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视频案例、分析研讨等方式(而非灌输式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大学生主动思考发生于身边的案例,将课堂讲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提升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NY高校在2014—2015年先后开展了两届大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开展安全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书签制作、微电影、安全知识竞赛,开设以预防网络诈骗、女子防身术、校园多发案件预防等主题教育讲座,大学生安全协会自编自排的小品《骗子与傻子》在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决赛环节上演,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再现校园诈骗,深受师生好评。NY高校编制《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卷》,对师生认为较好的大学生教育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职教师开设安全教育课、班级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和开展微电影、小品等创作性校园活动三种教育形式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亦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微信、QQ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寓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将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开辟教育新思路。

3.3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健全安全教育网络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应依据学校的实际,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并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作用,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以服务代管理,以服务促安全。如NY高校组建四支以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普及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大学生自治组织,分别是以校园巡查不安全行为的大学生护校队、以加强校园非机动车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为主要工作的校园安全文明志愿者协会、以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开展丰富多样活动的大学生安全协会和以普及消防知识组织消防演练的消防志愿者协会。为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高校应建立起“上传下达•灵动有效”的安全教育网络,以学院为单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负责,学生辅导员为主要教育工作者,班级干部为基层教育工作联络员,将安全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3.4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者素质,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去落实,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保卫干部,都应不断提升自身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力,日积月累不断积累授课经验,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才能改进工作方法,要能够有灵敏的洞察力,敏锐地感知社会形势变化,把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分析和预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适应不断变化地社会新形势,能够结合社会新形势。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信息安全、社交行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深入透彻地把握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要能够不断地探索如何预防网络成痛、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翠萍,李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凌宏伟.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王正斌.试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4]黄胜泉.大学生安全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入学安全教育篇7

关键词 安全教育 教育问题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教育边缘化。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育部门把各类课程纳入到教学安排当中,努力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其他都是副科”的观念,在绝大多数学校当中普遍存在,并且根深蒂固,这就导致师资力量、设施条件、教学时间都向上述“主课”倾斜,从而导致安全教育这种实践性课程受到挤占,甚至被忽略。

(2)小学生被过度保护。6-13岁,是人生当中充满想象和活力的年龄,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但为了安全起见,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被过度地“保护”起来,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大受限,跑、跳等较为激烈的运动和稍带冒险刺激的项目,都被列入禁止事项,还有很多学校拆除了校园内的单双杠、篮球网,“学生安全和学校责任”像一把剑一样,悬在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头上,使得他们不得不“畏手畏脚”。这种降低标准为安全,限定范围求安全”的做法,看似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实际上却使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变得柔弱不堪,安全意识消耗殆尽,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能力接近于零。

(3)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尽管教育部对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已有明确要求,但现阶段多数小学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老师带着学生诵读安全手册、安全规则层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不相适应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注定了最终效果的微乎其微,因此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学生还是极易出现意外甚至酿成悲剧。

2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

(1)升学压力使然。尽管当前上下均提倡和呼吁素质教育,但受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和短缺矛盾制约,学校的围绕“升学率”开展中心工作,成为不争的事实。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班主任老师的口头强调和课间操时间校领导的简单教导上。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多数会在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等安全管理上找原因,而事实上因升学压力冲击导致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缺位才是症结所在。

(2)学校和家长侥幸心理使然。如前所述,现阶段大多数家长对子女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保护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对孩子保护的好,孩子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当孩子步入小学,他们把孩子的安全完全寄托于学校,认为学校要保证孩子的绝对安全,孩子有任何闪失,学校难逃其咎。而多数小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受伤害,对在校期间学生的活动严加控制,去除所有可能诱发意外的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学校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安全问题陷入了家长依赖学校,学校应付家长这样一个怪圈。家长和学校这种侥幸心理,导致小学生虽然身体受到过度保护,但危机意识的培养却渐渐步入真空。一旦出现危机,小学生的心理完全无法适应,更谈不上有效应对。

(3)教师安全教育不专业使然。现阶段,受“升学压倒一切”观念影响,有关部门对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的培训,多集中在教育管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对他们安全方面的培训,却显得十分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能够深入地学习安全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这就注定了学生无法掌握全面且实用的安全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安全教育专业培训。

(4)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欠缺使然。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校安全教育方面,做得最多的就是指导小学生阅读有关安全守则和相关读本,这些安全问题多集中在交通、防火、饮食等方面,自然灾害、网络信息安全和公共治安却相对缺乏,家庭暴力、自杀、等更是很少被涉及,同时,实际演练相对缺乏,学生难以在演习中掌握逃生、避险和自救等技能。

3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建议

(1)加大投入,完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软硬件。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把对学校的安全保障、学生的教育列入财政预算;教育部门要编订专门教材,并作为必修课加以推进;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填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2)警钟长鸣,提高安全教育意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管理者能力和水平重要尺度,增强学校管理者的危机处理能力,关键在于从思想的高度,树立危机意识。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忧患意识,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从根本上增强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风险意识,这对做好当前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3)对教师安全教育进行专业培训。小学生在校期间,与老师们接触的最多,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很深。因此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并结合易发安全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对广大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更新和补充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突发事件自救和互救措施,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努力打造健康、向上、安全的班集体。

(4)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多样化。在做好常规教育的同时,学校要积极探寻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赛、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开展安全活动周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教育氛围,让学生们广泛参与其中,乐于接受安全教育。

综上,小学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不断更新安全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安全教育途径,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让孩子们永远能够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学校管理,2012(1):7-9.

入学安全教育篇8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1 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营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变电培训范文 下一篇: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