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5:30:06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装配式建筑;对策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智能化、建筑节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各地政策推动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传统建筑建造方式受到冲击,粗放型建筑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建筑行业迫切需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物联网与装配式建筑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两者的融合发展能有效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的深度依然不足,仍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合力解决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1]

1相关政策

202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过程中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这明确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智能制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做了积极引导。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加速推进全面感知、泛在连接、安全可信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壮大产业生态,深化重点领域应用,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这将继续推动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

2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2.1应用原理

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来与建筑构件完成信息连接的。其中,感知层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等拥有数据采集功能的感知终端来获取建筑构件信息的。网络层又称为管理层,主要对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分析及管理。应用层是指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系统的门户网络或者App,项目各方可以通过应用层顺利开展监督、统计、管理等工作。[2]物联网以设计参数为基础,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将建筑构件信息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管理是指对建筑构件原材料加工生产、检测检验、运输、存储、安装与验收等全部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3];全面要素管理是指对建筑构件质量、成本、工期、安全等要素进行管理的过程;全方位管理是指对与项目有关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生产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前期、施工过程、建筑使用等所有阶段进行管理的过程。其中,从全要素管理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表现在质量溯源、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进度管理四个方面。

2.2具体应用

(1)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体系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体系是以装配式构件生产产业链为主线,使建筑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可以得到准确追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采集构件原材料入库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出库检验、运输过程检验、进场检验、装配过程检验、验收检验等数据,并且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互通,保证质量问题可追溯。(2)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在吊装作业、高空作业方面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装配式建筑的搬运、存储、吊装、安装等方面需要得到重点监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对人、物的实时监控,从而达到安全管理目的。(3)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成本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物流运输成本、仓库保管成本和现场安装施工成本。[4]装配式构配件生产单位、采购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通过物联网的云平台数据对构配件在储存、运输和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对构配件损伤部位进行实时查找与处理,从而降低构配件损耗以及物流运输成本、仓库保管成本、现场安装成本。(4)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相关部门应将物联网技术与BIM技术结合在一起,实行全方位的计划管理,将各流程连接起来,并通过云平台的协同管理、信息优化、预警机制等的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实时监控系统。这一系统可明显提高管理的精细度,加快资源调度、减少沟通时间,协调不同参与方协同作业,从而提高项目的进度管理能力。[5]

3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

3.1应用成本较高

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需要以大量装配式建筑项目为载体。目前,装配式建筑暂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建造成本较高,规模较小,集聚化程度低,因此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实际应用成本较高。[7]

3.2不被广泛认可

应用物联网技术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增加,加上部分建筑企业高度依赖原有传统管理方式,造成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的受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即使部分建筑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也只是采用传统管理手段嫁接物联网设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建筑企业往往采用传统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并用的方式,将物联网当作摆设,这就使得物联网技术难以发挥最佳效果。另外,同时使用两套管理系统,会造成信息沟通交流复杂化、重复化等问题,进一步导致建筑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缺乏信心。

3.3现有人才匹配度不高

(1)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筑业”“电子技术”等领域复合型人才。目前,相关人才主要来自建筑行业、计算机等行业,在知识结构上有所欠缺,这种情况造成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一些涉及多学科的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共同协作,这容易导致沟通交流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技术衔接困难等问题的发生。(2)高校针对装配式建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基础课和传统专业课为主,应用课程占比较小。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缺乏实训基地、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高校向装配式建筑行业输出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3)装配式建筑、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制度不健全。这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属于前沿技术,专家稀缺,行业培训机会较少。

3.4融合尚不完全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尚不完全,具体表现在融合深度不够、关键技术存在短板、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不足、装配式建筑机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等方面。例如,物联网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数据采集与存储方面,在数据处理、预警、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不足,且平台缺乏自我优化功能;高端传感器、芯片、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方面仍需要加大攻关力度;物联网与装配式建筑的上下游产业协作程度较低,缺乏物联网行业领军型企业;目前,物联网与装配式建筑融合的体系尚未形成,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缺乏统一的设计和应用规范。[8]

4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的优化对策

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建筑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针对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对策。

4.1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政府可针对推行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的建筑企业采取税收减免或差别税率、资金扶持、现金奖励等政策,引导建筑企业积极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的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对示范试点项目进行经济支持。同时,政府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孵化创新,对攻克物联网、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的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进行重点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对物联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进行支持。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与专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的规范标准,从而实现标准的规范化、系统化。

4.2多措并举,提升市场信心,提高市场认可度

政府投资项目(包括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应积极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并对相关经验进行推广。建筑业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积极建立物联网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其次要落实政策优惠,让勇于尝试新技术的建筑企业在经济上受益;最后要建立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的行业协会,定期举办融合发展效果评比,对优秀企业进行资金奖励。

4.3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供应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教育部门应加快培育具有示范试点的高校,创设跨建筑、信息通讯、电子科技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在专业设置上和培养目标上,教育部要协助大专、中职院校分层次培育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补足人才缺口。高校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行校企联合、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创设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实验室,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9]此外,教育部应与高校应联合开展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方面的资格考试,从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4.4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物联网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

建筑企业应创新生产及管理办法,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自我认识,组织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一些标杆企业在示范试点项目中,要及时推广新技术,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推动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从而形成合力,攻克关键技术。

5结语

综上所述,“十四五”时期是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的关键期,我国建筑行业应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应相互协同,攻克和物联网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相关的技术,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建立相关标准,推动建筑行业朝着绿色、智能、高质量方向发展。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2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立龙信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

龙信建设集团作为传统的建筑企业,抓住改制的机遇发展而壮大,在如今全球倡导绿色建筑的浪潮中,以建筑工业化为突破点,坚持转型升级不转行,坚持建筑为主业不动摇。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核心分为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和主体结构工业化。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分为模块化拼装式装修技术和CSI住宅技术,主体结构工业化则又分为住宅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公共建筑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龙信集团工业化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4年开始的住宅全装修的探索。在全装修住宅中推进模块化设计及拼装式施工。管理模式中推行 “研发、设计、施工、服务”一体化,实现建筑装修设计一体化、土建装修施工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同时主编了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二阶段:2008年开始进行研究与实践的CSI住宅。CSI住宅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住宅工业化技术。CSI直观理解为“中国的结构支撑体一填充体住宅体系”。CSI住宅外部结构支撑体采用高耐久性材料,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层高在现有室内净高的基础上增加200—300mm作为架空地板层,各种管线铺设在架空层内,相当于每户增加一个管道层,实现了同层排水;土建施工时厨房、卫生间、内隔墙不定位,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放。

CSI住宅内部的填充体具有可变性。这些部品可以通过标准化、系列化,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减少现场作业,确保产品质量。龙信集团参与了《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同时在自己开发的小区内进行了CSI构造房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10年开始与东南大学、日本鹿岛、中国建科院合作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及应用。建筑工业化目前不仅限于装配式混凝土(PC),也不等同于主体结构工业化,应该考虑整个建筑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要从建筑材料开始,包括材料、设备、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及运行等全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通盘考虑,内外装修一体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全面发展来认识建筑工业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统计表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比传统施工节能20%、节水63%、减少建筑垃圾91%、节约工期40%、减少用工35%,渗漏空鼓等质量通病减少9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标准化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化的单元。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模数化设计或标准图集,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尤其是BIM技术的应用,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

二是部品生产工厂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对于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很多人的认识都止步于建筑部品生产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主体结构的工厂化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同时还实现了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真正的工业化建筑,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变革,而不仅局限于预制率的多少。

三是建筑施工装配化。装配化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对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通过EPC模式,能真正把技术固化下来,进而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

四是结构装修一体化。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现在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五是过程管理信息化。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伊始就要建立信息模型,各专业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协同作业,图纸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在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同时,构件中装有芯片,利于质量跟踪。可以说,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加速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

案例1:老年公寓。一是采用BIM技术并创国内五个第一。建设成为国内第个建筑高度达到88米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CSI体系进行内装修的预制装配式公共建筑。卫生间、厨房采用整体安装;建设成为国内第个总体装配率(含内部装修装配率)达到了80%的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引入BIM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预制装配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如表1所示)

二是创立社区养老模式。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可以归纳成907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龙信集团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住宅开发、建设和服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下,思考如何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现实。龙信创立了国内先进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模式”,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候鸟式”、“一站式”的服务。

案例2: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实现工业化与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项目概况: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停车综合楼项目由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承接。项目总建筑面积48972.21m2,地上总建筑面积42085.27m2,地下总建筑面积6886.94m2,抗震7度,总高度为63.3米,共十六层。地下室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层结构及以上为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结构梁、板、柱至现场直接吊装施工,使传统建筑向工厂化、工业化发展。

项目科技创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屋顶太阳能、挂壁式光伏板与窗户一体化;内外填充墙采用成品隔墙板(ALC):装修与土建结构一体化设计、施工:雨水收集回收用于灌溉绿化;全过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

项目总体目标: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三星)、江苏省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项目总结:一是南通政务中心综合停车楼项目为南通首个工业化装配式公建项目,为江苏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此项目为绿色三星级建筑,体现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在工期缩短一半的同时,为政府公建项目开辟了新途径;三是此项目的承接,是龙信公司加速转型升级步伐的重要一步,公司借机整合内部资源,完成设计、研发、生产、总包、经营等各个环节,开辟龙信工业化模式,大幅提升龙信总包的竞争力;四是此项目以管理信息化为抓手,BIM技术、信息化全过程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建立龙信企业级BIM平台,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工业化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

经营模式——两面市场模型。第一步: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打造一个两面市场,形成独特的、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龙信公司自从93年进军上海开始至今23个春秋,对总承包经验的积累、总结,对开发商和小业主的需求非常明确。利用公司总承包和房地产这两块平台,由研发设计牵头,将建筑承包商、建筑材料商以及各分包商整合。特别对技术研发、深化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更好地为开发商和小业主服务。同时利用这块平台,联合银行和金融,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另外一面市场提供更好、更优惠的服务。

第二步;充分利用公司总承包经验,结合房地产开发和科技研发核心技术,以国家住宅工业化基地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联盟为基础,做强这块平台,做大两面市场,通过平台整合两面市场,为三方面创造新价值和新空间。

第三步:也是关键一步,龙信按上市规范和方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并且尽快上市,通过上市这一手段规范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引进先进理念和优秀人才。只有形成这一良性循环,这样前面两步才能实现。

通过这三步努力,龙信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见图1)。

龙信集团“三步走”战略。一是自我实践:探讨龙信工业化发展。自主开发老年公寓预制装配式项目,边学习边探索。二是走进南通,走向南京:总结龙信工业化承接模式。做好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项目,打响龙信工业化政府公建项目第一枪,树立龙信工业化的行业地位,以南通项目为基础、工业化联盟为推动,走向南京,建立龙信科技创业园基地。三是走出江苏,面向全国:龙信工业化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龙信的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将这种核心竞争力可复制,开创龙信产业的新天地。

未来发展方向。龙信集团实行以南通为本部、上海为管理中心、南京为工业化中心、沿“长江经济带”向武汉(荆州)以及成都、重庆方向延伸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布局,将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心,以“京津冀”和“珠三角”为两翼联动发展的局面,同时龙信集团移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开辟东南亚(马来西亚、缅甸)、中东(沙特)等海外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龙信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为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需要政府层面提供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度重视,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更加深入细化。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验收监管体系;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研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现有的质量监督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省政府2014(111)号文件和各地配套政策的实施力度:

三是编制完善工业化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后形成无序竞争

四是加大政府项目支持力度,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公建、市政基础设施等优先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

五是政府项目推行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EPC),完善招投标等相关管理制度;

六是大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七是培育龙头企业,建立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加强工业化联盟的领导力与推动力;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传统建筑具有耗能高、噪音大、污染性强、效率低等问题,已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是具有资源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扬尘低等特点的绿色建筑[1-3],因此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引进装配式建筑的时间较晚,在技术、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经验不够,导致装配式推广进程较为缓慢。其中制约装配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成本普遍高于传统建筑[4-5]。面对高额的成本,业界各企业望而却步。因此运用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对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实施动态化管理,控制成本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竞争力,对我国实现建筑业产业模式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

1.1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差异性。设计方面,传统建筑的设计经验丰富,施工过程中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工程变更的情况较少。而装配式建筑结构相对复杂,在设计要求上会更高,这需要多种专业之间及时协作设计。且需要考虑构件的需求和拆分,考虑构件的连接点的抗震,吊装构件之间的连接等问题,通常需要二次深化设计。因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费往往高于传统建筑。生产与运输方面,装配式建筑是需要在工厂预制构件,再通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但因现装配式市场不够成熟,预制构件往往信息失真或不标准化。传统建筑是现场浇筑,需要搭设脚手架,支模板等。相比之下虽然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搭设脚手架、支模板、砌体砂浆、人工等费用,但增加了运输费用、制作预制构件和大型吊装的费用。在施工方面,传统建筑施工工艺已相对完善,但装配式建筑的工艺还不够成熟。预制构件如何吊装、安装顺序、工艺处理等不能合理化,则会耽误工期增加成本。如何制定出优选方案,确定施工顺序至关重要。1.2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控制要点。通过上述对比,装配式成本增量主要是因设计经验不足、设计工程量大、设计困难,预制构件的信息失真、装配式构件市场的不规范,运输不合理,装配式施工技术不成熟所导致的。因此在控制装配式成本过程中,应着重从这些方面进行把控来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高于传统建筑的问题。

2BIM技术优势概述

BIM技术作为建筑产业信息化的先进成果体现,它能建立起项目的庞大信息网络,带来传统项目管理的革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它具有可视化和参数化特点,能建立三维模型,使项目更加立体直观,相关人员也能准确获得相关参数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它还能储存大量信息并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各部门人员的沟通交流,使之协同合作突出共享化。另外还具有模拟性特点,能模拟项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策略进行视线控制,更加智能化。BIM技术能全方位的提升建筑业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管理,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中具体应用

3.1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设计阶段是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合理的设计能减少返工次数,减少设计错误也能避免后期因设计变更而带来的工程费用增加。在BIM的平台下,能使建筑模型可视化、模数化、参数化,信息化。运用BIM进行建模分析,在三维视图下更方便设计人员处理节点问题、合理布置预埋件位置,细化拆分构件、在空间上对综合管线进行碰撞检查,找出设计中的失误以及时解决各构件之间的设计冲突。利用BIM平台达到信息共享,使各专业工程师能快速获得参数,及时沟通交流,打破孤岛效应,避免重复返工以提高效率。通过BIM建立构件标准化族库对构件的尺寸进行优化,能进一步使建筑标准化,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和数量,使构件成本最低化。运用BIM技术能动态的观察设计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及时调整结构方案控制成本。3.2生产运输阶段成本控制。装配式构件要求外形和尺寸都要足够的精准,这关系到后续的安装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利用BIM平台能将构件几何信息、专业属性提供给生产商,生产人员通过模型参数能提取有效准确的信能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生产。BIM的深化设计能更为准确的获得项目资源的需求量,可根据资源用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避免材料的铺张浪费。这些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设计、采购、加工的集成化管理。在运输中,运输距离、道路路线和场地布置都会影响运输的成本。通过BIM和RFID相结合,预先合理的规划好路线指定运输方案,动态监管运输过程中的构件,减少运输风险,结合吊装方案合理的安放构件,实现运输成本的可控。3.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BIM技术具有模拟性特点。在施工模拟下,通过对预制构件进行可视化安装,预先掌握安装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规避风险。通过不同方案对比,能改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制定合理安装顺序,提高施工效率。运用BIM对施工范围进行可视化管控,模拟行车路径、吊车安装范围、材料的存放位置等,来寻找安装构件最佳途径。再运用BIM中的算量功能加上动态进度跟踪形成5D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缩短施工周期,制定最优施工组织设计。在BIM动态监管下,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可将实际的进度、成本与模型中情况进行对比纠偏,在模型中根据目标及时调整偏差,优化施工顺序,调整进度,减少成本。结合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可实现装配式成本精细化管理达到效益最佳。

4结论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4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当下最新颖的建筑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材的损耗,还拥有非常多的优势是传统的建筑模式没办法代替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建筑中的应用,它取代了传统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浇筑、振动工序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的使用量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可以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实现环保。使用标准预制构件还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节能环保效果更好。除此之外,使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再加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本上来转变施工工艺,实现标准生产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预制建筑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有效保护,建筑中使用的部件均是按照工厂标准生产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准备的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搭配混乱以及构件不合理的堆放都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之前,相关企业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规划,并且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来应对紧急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另外,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质量的规划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2.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影响因素

经过大量的建筑探索发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但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管理技巧,对比于与同行业其他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水平以及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依然采用最传统的管理办法,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新颖的管理方案、掌握新型管理技术,否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此外外因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良好构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2.3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3简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改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要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根据时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模式管理中大部分施工企业通常没有做好组织工作,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也相对较弱。所以一定要及时转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理念,同时还要严格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3.2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传统的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体制缺失等情况,如果将其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符合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一套适合应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纳入其中;同时还应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出容易执行且可以发挥出管理作用的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化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管理工作;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达到管理的目的。

3.3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沿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来招投标,一方面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装配式工程管理总承包的管理和检验通过率。总承包企业要加强施工许可、发包承包、质量监督以及完工检验等核心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整体水平。

3.4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监督管理涉及到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环节,所以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实行追溯制度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节能产品的认定,要加强各方主体责任的管理,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厉查处。此外,建筑企业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防水防火以及防腐蚀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百姓的信任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5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然而事实上,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确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打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还可以依据现实状况选择相应的学校展开合作关系,有针对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4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水电监理;重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中,水电安装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没直接影响着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强化水电监理工作,提高水电监理水平,对于保证水电安装施工质量至关重要。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提高水电监理的实际作用,确保水电安装施工的各个环节与细节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满足实际需要。

1建筑工程项目水电监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水电安装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实际功能的发挥。因此,水电监理工作也非常重要[1]。水电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与业主加强联系,共同完成设计图纸的审核,还要对相关施工单位的水电安装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检查核对,对施工进度进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不合格或者出现的施工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规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与工程实际规定相符。在水电安装施工中,水电监理发挥着重要重要作用。①通过提高水电监理中得到管网布置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水电监理的实际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耐久性都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②强化水电监理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审核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产品的质量符合实际需要。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生产要素的正确配置,促进水电安装工程的有序施工。③提高水电监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水电监理工作的时效性,对于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大作用。

2具体分析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水电监理的重点

2.1管道安装方面的监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水电监理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①在管道安装方面,要对当地的地形等特点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地形、地域特点对排水管道进行合理设计,要对排水管道的设计情况和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监理,保证其安全性[2]。②对于土方开挖工程,要严格监理基坑的周边、建筑物以及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仔细检测,提高排水管道监理工作的时效性。③对水电安装施工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水电监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管道安装监理过程中,要注重抓住监理的重点:①要对管道支架安装质量进行检查。②对给排水管道及其相关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③对相关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检查。④对卫生器具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

2.2管道安装工作的检查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管道安装工作结束之后,水电监理要实施相应的检查,以保证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主要的检查内容有:①仔细检查承压管道、阀门和消火栓水压试验情况。②检查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情况。③检查雨水管道灌水、通水情况。④对相关卫生器具的满水和通水情况进行检查。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强化水电监理工作,能够更好的监测埋地排水和隐蔽排水管道的具体状况。在管道施工隐蔽之前,进行灌水试验,在满水状态的水面下降以后,再进行灌水,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水面不下降,那么可以判断出管道以及接口部位没有发生渗漏的情况,监理则合格,如果水面下降,那么说明存在一定的渗漏现象,监理不合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修处理。此外,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排水塑料管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进行设计与选择,还要进行伸缩节的设置,保证伸缩节的间距适当,其中明设管道中还要进行防火套管的设置,这也是水电监理的重要内容。

2.3电气安装监理

要想更好地对电气安装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事前监理和施工材料验收非常必要。①对于事前监理来说,相关监理人员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阅,对电气安装的专业设计图纸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体说明完整齐全。还要对设备开箱情况进行检查,具体的检查内容为:配电柜箱的检查、灯具型号检查、电气元件的检查,确保符合施工安全规定。②电气安装个过程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验收监理。相关监理人员要根据工程设计对施工材料进行试验,对零部件的设计和隐蔽工程的设计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设计的实际标准和要求。同时还要对电气器材进行验收,主要有:线管的安装、电线的安装、避雷针和电缆的安装等,也要检查各个电气器材的规格、型号、质量等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其性能是否正常。以保证电气安装监理工作的质量。

2.4电线线路配管方面的监理

电线线路配管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水电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①对于消防用来说,要使用耐火型电缆,而且要保证两路电源能够在终极配电箱中完成自动切换。②对于应急照明配电干线路来说,要使用耐火性电线。并且应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结合的配电方式。这些都是水电监理人员要高度注意的监理工作内容。要在实际的监理工作中,对电线线路配管进行抽样检测、实际调查,检查其是否符合施工规定和具体标准,电线线路配管的安全性是否合格,避免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提高电线线路配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强化水电监理工作水平,对于提高水电安装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是提高建筑工程项质量,保证其实际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勇 单位:景德镇市环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锦.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水电监理重点研究[J].江西建材,2015,13:281+285.

[2]王天有.水电工程施工监理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6

一、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

房地产建筑设计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项目装饰的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认识程度的提高,购买者对房地产装饰工程不仅要求好看,还更加重视其环保和节能。因此,在当今的房地产装饰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房地产装饰与小区环境、街区环境及区域文化相融合,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受这一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装饰材料市场绿色环保材料已经成为主流,绿色装饰施工技术更是得到了发展。在选择建筑装饰风格时,要尽量选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例如海藻泥、环保漆、人造板等,这些材料相比于传统的木材、墙漆等装饰材料,不仅视觉效果更好,环保性能好,而且受政策影响普遍价格较为亲民。另外,在选择装饰材料时,不仅要保证材料的环保、节能、经济,还要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装饰工程要求,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降低建筑使用的维修和养护成本。因而,在建筑装饰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时,要做好质量控制,以保证装饰施工材料使用符合设计标准,并能够满足国家相关的技术规定。建筑装饰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影响了建筑装饰工程的效果和施工质量。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质感、视觉效果及材料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在选择材料质感时,要保证材料的质感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并保证材料纹理的防污性能和材料的使用寿命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材料防污性能不佳,并且比较容易老化变质,无疑会导致建筑容易老化,装饰材料容易脱落,并导致地产项目交付业主后增加不必要的保养和维修成本。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装饰材料的产地,装饰材料的产地最好与项目区域属于同种气候,以避免由于装饰材料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缩短使用寿命。另外,装饰材料选择项目附近,还能够降低材料运输成本,从而缩减装饰材料的总成本,提高相关企业的在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建筑装饰材料选择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视觉效果和使用寿命,因此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综合多条件选择,以保证后期装饰工程能够如期开展。

二、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创意的应用与管理

房地产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必须对项目进行优化。这种优化不仅包含提高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还要求房地产项目能够和区域文化相融合,并实现装饰设计的艺术与文化创新。建筑装饰设计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是艺术与建筑结合的体现。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使装饰设计质量成为影响房地产项目收益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著名房地产开发企业,诸如万达、恒大、保利、万科,其项目成功的秘诀就是在项目设计时不仅重视装饰工程的实效性,同时还考虑到了建筑装饰设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并以为用户创造更加和谐、自然、方便的居住环境为宗旨。以上几家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功的案例,激发了我国房地产装饰设计领域的发展,各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时,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对装饰设计创意的应用,很多装饰工程的优质设计,都促进了楼盘受欢迎度和销量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普通了道路。笔者针对国内成功的房地产装饰工程设计展开资料分析,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优质的房地产项目,其装饰工程都兼具实用性、文化性和更优质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室内格局设计的整体性与方便性,还是内部空间资源的配置,以及室内外装饰工程的设计,都秉持了以人为本,以创建更加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本的宗旨。除此之外,针对不同人群的房地产项目,其装饰工程的风格更是有着较大的区别。针对人群定位的建筑装饰风格,符合了某一部分人群的审美需要。最后,装饰设计还要与企业文化独具匠心,从房地产项目开发和设计中体现企业的形象与品牌,从而获得更广阔的企业发展空间。

三、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与配饰的使用

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中的配饰使用,是体现地产项目文化性的有效措施。现如今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装饰设计中,对配饰的应用比较普遍。虽然装饰配饰能够提升项目的文化属性,并重点强调项目的主体风格,突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文化,但在应用中却有着配饰使用量过大的弊端,这种弊端在中小企业项目开发中尤其频繁。配饰的使用,能够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更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更加优质的装修效果,但过多的配饰,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风格,倒是装饰工程抗老化性能下降,影响了房地产项目的整体效果。因此,在使用配饰时,应该把握好少而精的原则,合理的使用配饰,在确保项目路视觉效果的同时,优化装饰工程质量并提高装饰工程使用寿命,降低面子配饰的使用量,实现配饰使用的华实兼具。由于房地产建筑装饰的配饰施工比较琐碎,因此在施工中监理单位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任务,保证配饰的使用符合规定和要求。房地产建筑装饰工程监理是对装饰工程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虽然我国装饰工程监理模式已经比较完善,但由于国内部分监理单位工作责任心不足,对装饰工程监理工作不重视,导致装饰工程监理工作质量难以达到要求。装饰工程的监理工作,担负着制定装饰工程材料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任务,而装饰材料质量控制流程,必须以工程项目为基础,并针对装饰工程设计、项目所在地气候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综合考虑并优化设计。装饰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装饰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力度,还担负着确保施工组织顺畅,提高施工配合度以及降低施工资金成本等目的。因此,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尤其注意这些工作内容,从而保证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全程控制,保证装饰设计与配饰的使用符合设计要求,并发挥配饰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效果的目的。

四、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与质量管理控制

房地产装饰设计过程中,对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要求极高。由于现代房地产项目大多比较庞大,因而在设计中需要多单位配合才能完成。可一旦不同单位沟通协调工作质量不足,很容易导致房地产设计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在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中,尤其要注重其质量控制。房地产建筑装饰的质量控制,能够让室内设计团队、建筑外层设计团队、园林设计团队等多团队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以共同的标准和设计要求,通力协作,保证设计和施工效果的统一性,实现对建筑装饰工程艺术的再创造。根据房地产项目装饰工程的工程项目和工种,具体可以将这些设计工作分为装饰土建、装饰饰面、装饰照明、装饰给排水、装饰弱电等几大工程。因此房地产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从以上几方面入手,不仅要求提高每个单项目的设计质量,还要求各项目设计风格和质量和谐统一,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

五、房地产建筑装饰施工专业之间的配合与管理

房地产建筑装饰耗时长,项目多,需要多工种配合才能完成。但多工种配合必然会涉及到多单位合作,如果在施工中各单位不重视沟通和协调,必然会导致施工出现混乱,导致装饰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甚至导致返工和窝工事件的发生,延误工期。因此,在房地产建筑装饰施工中,首先要做好施工图纸的分析,判断在装饰工程中会涉及到哪些专业和施工团队,并对不同专业配合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在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装饰施工各专业的配合与管理,做好包括土建施工队伍、墙面装饰队伍、电力施工团队、管道施工队伍等不同专业之间的施工沟通和协调,保证建筑装饰工程的天花、墙面、地面、绿化、照明、通风等具体项目的装饰施工,避免由于各专业配合不当导致出现后续工程污染已完成项目的问题,降低在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当导致的窝工和返工现象发生。

六、房地产建筑装饰施工计划与措施的管理与制定

房地产建筑装饰设计与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与措施,来保证建筑装饰设计的有效性。在制定建筑装饰施工计划与管理措施时,首先要按照建筑装饰工程的合同周期制定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对施工细节进行认真的考察与调研,最终形成详细的施工计划与措施,保证所有的工程细节都可控,并按时完工。其次,还需要对建筑的消防、排水、照明、通风等系统进行探讨,这些施工项目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并对建筑装饰工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计划与措施管理中,要根据装饰工程、建筑结构、小区布局及功能需要开展技术探讨,保证所有项目都能够和谐统一,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体验,创建方便、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综上所述,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推进,使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双重的行业竞争压力。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提高对建筑装饰设计与管理工作的重视,保证地产开发项目的装饰设计以人为本,实现建筑、美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做好包括装饰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装饰设计的创新、装饰设计中配饰的使用、装饰设计质量管理、施工专业配合管理、施工计划制定等工作,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设计质量,为人们创造环保、和谐、方便的居住环境,使地产项目能够收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脱颖而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7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整体

1.装配式结构体系

装配式结构( Prefabricated Concrete,简称PC) ,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结构体系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并得到很好的推广,而目前在国内,处于大力倡导和积极探索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住宅,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 见图1) 。但经过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并未得到规模性的推广。主要原因是理论实践受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约束,机具设备和运输工具落后,无法满足工艺的要求,加之推广力度不大等客观条件遏制了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现浇体系处于主导地位。这一体系在国内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但由于需要现场进行支模,钢筋绑扎连接,混凝土振捣养护等一系列手工操作,因此现浇体系存在诸多弊端: 工程施工工期长;工程成本不易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难以可靠保证;全面工业化生产难以实现。

图1 装配式结构建筑

2.装配式结构体系巨大的优势

1) 住宅建造由工地化向工厂化转变,使影响住宅质量和性能的不可控环节纳入到可控制的体系下; 2) 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及梁、柱,在工厂进行产业化生产,再运至现场直接装配连接,安全快捷,节能环保; 3) 各预制构件机械化程度高,提高构件尺寸的精确度,减少材料浪费; 4) 现场作业人员减少,劳动量降低,作业时间减少,提高效率; 5) 节水、节电、节材、保护环境,社会效益提高。因而,建筑业应打破目前的建筑体系格局,积极引入住宅产业化的先进技术,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装配式结构住宅。

3.装配式住宅现状

近年来,工业化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随着政策驱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入,工业化建筑产品也开始在地产开发、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指引,我国的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新曙光,而装配式住宅则是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装配式住宅,可以改善结构精度、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 提高隔声、保温、防火等性能, 便于系统维护、更新。装配式住宅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作用,提升了住宅品质和效能,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特点。可见,装配式住宅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中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我国目前装配式绿色住宅还存在发展瓶颈,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验收评定等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二是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比传统方式每平方米高500元左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原因是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无法体现;同时,工业化生产属生产企业,构件工业化生产产品要交纳的17%增值税,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是具备总承包资质的企业目前不具备专业化生产能力,尤其是装配式住宅生产、安装的能力不足,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无承包项目资格,造成专业化公司还要挂靠,增加管理成本。尽管装配式住宅尚存在发展瓶颈,但我国已有些城市和地区实现了突破。以深圳为例,深圳市的一些保障房住宅,目前实现了图纸标准化、施工工厂化、管理可视化、现场整洁化,达到绿色建筑二星以上的评价标准,同时建筑质量得到提升,施工周期得到缩短。作为钢材生产大国,钢结构住宅和钢木结构混合住宅也是未来装配式住宅的一大方向,而且其施工方式和建造成本更具优势。

4.新时期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1 号文)中第(八)项为推动建筑工业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2014 年1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绿色保障房工作,并同时了《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明确各地依此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导则》共有项,其中强调了绿色保障性住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和制定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和产业化等技术要点。此外, 《导则》还专项设置了产业化技术指标和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好的城市

沈阳:标准配套齐全,引进的技术论证严谨, 结构类型品种较多,构件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完成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等9 部省级和市级地方技术标准。

北京、上海:有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作保证,标准配套基本齐全,部分装配的剪力墙结构的技术成熟。北京出台了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11 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上海已出台5 项且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

深圳:工作开展的较早,装配式建筑面积较多,构件质量高,编制了产业化住宅模数协调等11 项标准和规范。

江苏:结构体系品种齐全,部品的工业化工作同时开展。

合肥:近年来政府推动力度较大。

总 结

综上所述,装配式住宅我是国建筑的发展趋势。从环境问题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虑,它也将成为房地产业的引领者,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潜力巨大,节能效果好,对减少PM2.5空气污染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我国还要建大的住宅,依靠大量劳动力已不再可行,建筑质量无法保证,成本也在上升,所以,我国现在发展装配式住宅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1]叶之皓.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3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特点;施工技术;应用

一.机电安装施工的特点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加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3、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涉及面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信、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4、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做好工程各项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诸如进度安排、工序衔接以及工作面交接等,使得各专业的管线综合布局符合机电安装工艺的基本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实现其相互间互创有力的施工条件,从而充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得投产使用后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其基本要求。

二、结合实例分析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应用

1、某高层金融中心概述。某高层金融中心大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492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钢骨混凝土及钢柱。是以办公为主,集商业、酒店、观光、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

2、10kV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目前高层建筑日趋增多,用电负荷越来越大,普通电缆、封闭母线槽作为垂直供电干线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需由新的供电干线替代,以达到占用空间小、安装维护简便、性能稳定的目的。在某高层金融中心的供电系统中,至90F副变电所的10kV供电干线电缆总长708m,垂直段长405m,总重14t,垂直段重8t,为最长最重的一根。该工程的单根电缆长度、垂直段长度、总重、垂直段质量、电缆截面创造了中外建筑史在高层建筑领域中的5个之最。如此大截面、超长、超重的电缆在摩天大楼的电气竖井中敷设,为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国内外没有经验可供借鉴。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如何设计电缆结构,使电缆不管有多长、多重,都能靠其自身支撑自重,并能够敷设到位; 如何选择吊装方法,克服高层建筑电气竖井中卷扬机容绳量不够的问题; 如何使吊装圆盘顺利穿越楼层井口,避免被井口卡住而损伤电缆; 如何减小电缆摆动,防止电缆刮伤。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产品特点制订施工工艺,确保10kV高压垂吊式电缆制造与敷设技术达到实际应用标准。(1)电缆制作。10kV高压垂吊式电缆由上水平敷设段、垂直敷设段、下水平敷设段组成。其结构为: 电缆在垂直敷设段带有3 根钢丝绳,并配吊装圆盘,钢丝绳用扇形塑料包覆,并与3 根电缆芯绞合,水平敷设段电缆不带钢丝绳。根据吊装电缆的特殊要求,为减少吊装时垂直部分来自钢丝绳的侧面压力,设计扁形塑料包覆柔性钢丝绳,填充在电缆的空隙,当电缆垂直吊装受到钢丝绳侧压力时,不会出现压力集中使电缆安全可靠,不至于受压损坏。(2)吊具设计。吊装圆盘为整个吊装电缆的核心部件,由吊环、吊具本体、连接螺栓( 钢丝绳拉索锚具) 和钢板卡具组成,安装于电缆垂直段的前端,其作用是在电缆敷设时承担吊具的功能并在电缆敷设到位后承载垂直段电缆的全部质量,电缆承重钢丝绳与吊具连接采用锌铜合金浇铸工艺。(3)电缆敷设。该种结构的电缆在国内为首次使用,与普通电缆的敷设工艺不同,虽然是利用常规设备卷扬机吊运电缆,但需打破传统的施工工艺,分别捆绑水平段电缆头和垂直段吊装圆盘,在辅助卷扬机提起整个水平段后,由主吊卷扬机通过吊装圆盘吊运垂直段的电缆,在吊装圆盘到达设备层的电气竖井口后,利用钢板卡具将吊装圆盘固定在槽钢台架上。在相互提升或分段提升时要充分考虑电缆防坠落措施,还要保证吊装圆盘顺利穿越楼层,减少电缆摆动,避免电缆卡位和拉伤。吊装过程中确保垂直段内钢丝绳受力均匀,对承载钢丝绳受力进行监控。同时专门设计了穿井梭头和防摆动定位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缆摆动,防止刮伤电缆。

3、预制立管安装。某高层金融中心从B3~78F的4个管井中,密集布置着各种介质的立管,包括冷冻水管、高低压蒸汽管、消防水管、非饮用给水管、透气管等,管径从DN80~DN600,压力从1.0~2.5MPa,一个管井中有10根立管之多。为高效、高质进行管井立管施工,经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研究讨论,提出了预制组合立管的系统理论,并经过详尽设计与计算,形成设计计算、制作装配、吊装组对成套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预制组合立管技术即在管道施工中把管井内立管分节,连同管道支架一起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整体安装。这种管道施工技术具有组合化施工、现场施工简便、质量可靠、安全可控、制作精度高、管井封堵安全防水等优点。(1)立管体系设计和理论计算。由于本施工工艺在国内首次采用,施工难度大,需对组合立管进行设计计算。主要包括预制组合立管与钢结构梁的配合、管道伸缩处理、配管荷载计算、管架体系计算等4 方面。(2)预制组合立管制作。预制组合立管施工其管道的制作、装配均为工厂化流水施工,只预留极少量的接口作现场连接用,现场焊接量少;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组制作精度的控制,管道制作精度大大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预制组合立管制作包括制作装配图、配管加工、管架制作、预制组合立管装配。(3)预制组合立管施工。该工程由于幕墙随结构同步施工,管井内管道无法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经过研究讨论,最后认为管井内管道随钢结构同步安装可以解决垂直运输问题。管组吊装力求尽量缩短塔式起重机的占有时间,采取设置可动支架进行临时固定,最终进行定位调整的方法。预制组合立管安装包括现场安装施工范围的划分与确认、吊装方式的选择、作业计划的编制、立管组吊装、立管组安装、管架的固定焊接、吊装施工顺序、可动支架的安装、管组就位。

结束语

当前高层建筑日趋增多,同时其工程质量也被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以满足用户安全、可靠、合理、适用为基本要求,因此加强对电气安装工程新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庆钢.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0,(8)

[2]赵世新,向军. 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 山西建筑,2008( 2)

上一篇: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