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自动化范文

时间:2023-09-19 17:34:35

农田灌溉自动化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1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加强措施

作为农田灌溉方面的重要工作,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农田节水灌溉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节水灌溉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1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概述

实现科学、高效、安全、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不但符合当前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各项政策方针,而且其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形成合理配套的田间灌排体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既可以降低水资源浪费和水土资源流失危害,又可以有效节约农民进行灌溉农田费用,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可划分以下几种:首先,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工程,进行相关灌溉规划设计时,应在水利工程数量和布局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耕地集中连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其次,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应坚持继承性原则。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该地区前期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保证工程结构和布局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功能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

2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1 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喷、微灌技术。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地下滴灌技术,此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且适于农田作业管理,特别适合干旱、多风、高温地区推广应用。

2.2 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现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2.3 发展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因我国农田灌溉量大面广,急需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间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2.4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适合本地特点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搞好中低产田的节水灌溉问题,合理规划,统一布局,避免盲目引进,造成严重浪费。改良土地,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提高中低产田的作物产量。

3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存在着不足。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在工程勘察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依靠以往或已有的资料,如: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壤情况不进行精确分析、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水源水质状况不进行了解、项目区内的种植结构不认真分析等没有能够认真勘察工程实地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因素,没有在获取精确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人员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3.2 投入机制不完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不是很完善。虽然我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与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也较低,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大,国家对用于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运行维护费用不是很高,节水灌溉也难以快速发展。

3.3 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不健全。国家投入兴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极大推动全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于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再短时间内见到效益。但真正能够落实节水灌溉建设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现今节水灌溉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节水灌溉行业准入制度,也没有培养一批可承担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生产企业,因此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4 提升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4.1 严格设计工程主体、确保工程规划效果。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有明确的主体,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恰当的解决方法,同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把每一区域的农田灌溉分配给相应的负责人,一改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严格的评审程序加入节水灌溉工程的效果评价当中,作为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建设单位,应做到客观甄别施工、监理单位的水平与能力,对未能达到工程标准要求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倡导运用经济手段推进监理、施工单位高素质人才的投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节水灌溉系统的整体规划效果。

4.2 加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力度的具体措施,如下:完善投入机制;增加融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基金;贷款;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民众向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投入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监管力度,确保投入资金百分之百的用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上。

4.3 建立合理科学的节水灌溉体系。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人们的行为有了制度的约束就会更加规范和统一,一旦有违规操作止级部门就会依照规章制度对其予以惩罚,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形成自觉节水的习惯,在工程建设中就会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源的利用率,为目的而经行施工操作监管部门一定不能放松监管的力度,要将节水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并且要保障灌溉设计的有效执行,定期的进行节水理念的宣传活动,使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另外监管机制以及监管体系也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为日后建设工程中的节水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通过对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管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冯镜明.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22): 88-89.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前 言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推动。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重视起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切实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为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针对限制农田水利工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这样才会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现状分析

(一)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的资料和经验进行勘察,但是众多工作人员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工程现场勘察过程中过分依赖以往的资料,忽视了最新信息的采集,最终导致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出现许多漏洞。比如工作人员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中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对工程区域内的土壤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节水灌溉工程中水资源的水质也没有进行调查和了解,进而影响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工作。此外,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没有经过现场勘查,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设计,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导致工程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实际,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勘察,以获得准确的资料,才能够进行精准的设计,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日后的投入使用中正常发挥作用[1]。

(二)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种植结构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是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是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种植观念的思维方式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目前很多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作物种植结构依然是小麦玉米,尽管已经有一部分土地正在进行高效的生产种植,但是这种种植结构的面积并不大,依然无法实现节水灌溉工程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更无从谈起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范围内,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刷新广大农民群众的传统思维,积极引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致力于农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传播方式,才能够在节水灌溉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忽视了管理工作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工艺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众多需要使用灌溉工程工艺的阶段,都会引起上级领导和工程施工人员的重视。然而随着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完毕,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工程中的缺乏使用管理的现象,甚至有的节水灌溉工程在投入使用的当天全部人员就全部撤离,从此无人问津,更无从工程的维护,最终无法正常使用节水灌溉工程,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最初的节水灌溉工程的产权不够明确,不仅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工程的使用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适当投入资金,节水灌溉工程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分析

(一)水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由于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设计人员一定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水资源设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过程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农田水利的发展得以持续发展,以此为工程建设的基本路线,生产生活和水资源的使用加以统筹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都要加大力度,在分配水资源的问题上要对水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分配上也要做好管理工作,不同的灌溉区域有不同的用水量,所以要在高效用水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3]。

(二)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实现节水灌溉有着重要作用。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在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引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以利用,同时随时关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更新情况。最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建立在智能技术上的灌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机械自动化、生物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全程监控农作物的成长情况[4]。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示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与节水灌溉地区的特点相结合,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标准,在示范工程区域集中起来,对建设的地区进行严格选择,以确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而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实现最终效益为目的,所以为了已经完工的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首先就要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以确保工程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同时明确承包工程中各方的责任,制度由人建立,就要由人亲自执行,这样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5]。

结 论

综上所述,文章围绕着当前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节水灌溉工程正常投入使用,并发挥良好的作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强日常工程的管理质量,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2(09):36-37.

[2]翁爱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09):179-180.

[3]朱雷鸣.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4,06(03):55.

[4]苏荟.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积极强化水利灌溉管理,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施水利灌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田中通过水源供给,能够确保农业具有较高的产出。另外,管理的有效实施,使水利灌溉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能够将水土资源进行有效配置[1]。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区域水土资源,资源在配置以及协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实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可有效解决缺水问题,尤其是对水利纠纷等问题起到缓解性作用。

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没有进行有效升级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式方法较为落后,不能在真正意义上突显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作用。虽然一些组织及时优化调整了传统管理模式,但由于资本限制、管理理念等因素影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不能顺应时展步伐,不能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造成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十分不统一,同时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2.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工作缺乏严格分工,并存在漏洞等问题。管理部门不能进行科学管理,造成管理能力低下[1]。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现象十分普遍。除此之外,一些部门在制定水价时,没有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同时也没有从农民经济情况等方面考虑,不能在根本上认知到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导致管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造成不利影响愈发严重。

2.3农民不能深入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

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对于农民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少之又少,只能依赖传统经验从事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为目的,对先进生产技术缺乏了解[2]。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培训教育,缺乏引导,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4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经费有限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投入资金有限,导致不能大范围普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部分年份较长的设施没有进行定期维护,造成实际应用功能较低,同时利用效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外,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

3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

3.1以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为主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时展要求[3]。农田水利灌溉要真正得到有效发展,作为管理部门应对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选取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式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地区的不同,制定出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政策也应不同。如河套灌区渠系十分庞大,应将现代灌区管理模式利用其中,确保用水效率的提升。

3.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

积极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应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到实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农田水利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农田水利灌溉实施方案,进而给农村居民提供一定的便利,并为农户学习灌溉技术提供帮助[1]。另外,管理部门应对农民经济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给予农民一定的引导,使之拥有节水意识和水利灌溉管理意识。

3.3调动农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热情

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来讲,农民是主体。但受一些因素影响,大部分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式缺乏一定的了解。要提升农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参与度,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技术方法。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术讲座,确保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具有科学认识,同时还能对相关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讲,只有了解农业生产作用,增强管理意识,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除此之外,应给予农民一定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并积极融入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推进管理工作的发展。

3.4加大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投入

水利部门应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深化农田水利的重要作用,采取相关措施,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管理部门应了解水利灌溉设施发挥的作用,并给予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一定的维护。另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应与节水技术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例如基本设施资金和设备维修资金等。

3.5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发展

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能够推进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水平。作为相关部门,应将技术层面进行优化,并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应进行作物预测灌溉,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分析作物生长情况,还能分析当地气候水文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照作物生长趋势给予供水,促进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的发展。

4结束语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4

关键词:农田;灌溉用水;节水;措施

与其他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城镇节水工程、农业和工业改造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对农业综合水价制度进行稳固,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利用水资源(分质利用、一水多用等),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下,依赖天然水的农业,对用水具有很大的需求。据统计,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为71%左右。由此可见,农业灌溉用水量极大。水资源问题制约着农业发展,灌溉用水量低,节水潜力空间较大,所以,只有推行节水型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成功解决上述矛盾。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农田灌溉用水相关内容、某地农田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农田灌溉用水节水高产经济发展措施三个角度进行了述,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1农田灌溉用水相关内容分析

1.1影响灌溉用水的因素

现存的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灌溉和自然条件、农业机械、水资源禀赋、地区虚拟量等因素会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灌溉条件:当地水库储存水量大小,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自然条件:温度,湿度,年均降水量,光照等;水资源禀赋:水供应的地表水量,人均占水量等。除此之外,农户年龄、农户文化水平、农户农业收入等也会影响灌溉用水成效,为提高灌溉质量,既要依托技术,又要加强管理。

1.2灌溉用水指标

灌溉用水指标包括作物田间耗水量、净灌溉定额、毛灌溉定额、万元GDP耗水量、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等。其中,作物田间耗水量:农作物整个生育过程(从栽种到收获),计量单位为m3/亩或mm/亩;净灌溉定额: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给田地单位面积供水,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计量单位为m3/亩;毛灌溉定额:田地翻耕期间和作物整个生育期间,根据渠首总引水量来计算灌溉水量(单位面积)。

2某地农田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某地灌溉水为补给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点尤为突出。据调查和研究,某地3-5月期间水量占比率为7%,6-8月水量占比率为68.1%,9-11月水量占比率为18.4%,12-2月水量占比率为6.5%。由此可知,6-8月,即夏季水资源占据很大的比例。汛期最大的6-9月,其站水量高达79.8%,而其他八个月占水量仅为20.2%。冬季和春季两个枯水季节,某地灌溉占水量低于10%,却为大部分农田主要水源。

2.2水资源浪费严重

从灌区大小角度看,某地灌区面积大,有必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当前,某地灌溉管理依旧采用粗放模式,渠道渗透问题显著,所采、用灌溉方式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某地大多数区域灌溉时选用明渠,防渗渠道很短,加之未充分落实清淤、渠道管理工作,致使渠水利用率不尽人意,进而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另外,灌区并未采用先进灌溉技术,粗放型灌溉(有灌无排、大水漫灌等)随处可见。如果过度灌溉,则很有可能导致田间出现严重渗透,引发水土流失。同时,农药、肥料等残留物会污染农业,不利于安全生产粮食。

2.3土壤盐渍化

某地地理位置处于内陆,土壤中含有很多盐分。降水量不足和蒸发量强环境下,土壤会迅速积累盐,在过度灌溉和田间渗漏影响下,灌溉及排水会失去平衡,抬升地下水,土壤盐渍化加重。

2.4水资源利用率低

某地水利工程整体运行效果较好,但存在建筑物不配套问题,以致每年都要修复水毁工程。另外,并未修建引水渠。与此同时,尚未健全已修建的渠道。由于资金有限,水利工程供水成本价格低于用水价格,难以定期修理、更换相关配套设施。长此以往,水量调配和灌溉管理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达成计划用水目标。

2.5管理模式较为粗放

随着时光迁移,某地灌区灌溉面积增加400余万亩,但是灌溉用水并未发生变化。虽然灌区管理及灌溉模式已相当完善,但仍存在一系列不和谐现象,例如:跑漏水、漫灌等。受多种因素影响,灌溉管理仍旧表现出粗放的特点,极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3农田灌溉用水节水高产经济发展措施

3.1提早泡田

根据桃花汛出现时间,建议提前1周左右开展泡田作业。格田平整情况下,组好浅水层泡面,避免发生淹灌水层现象,从而实现浅晒浅灌目标。实践表明,秋季翻田和早泡田是耙平耙细土壤的基础条件。

3.2保证输水渠道通畅

农田灌溉过程中,如遇到渠道严重渗漏问题,应建设顺畅的输水渠道;如遇到渠道轻微渗漏问题,近期不建议采取措施防渗。

3.3创新所有节水型灌溉措施

对节水型灌溉措施进行不断改进,大力宣传、推广及使用,对扩大耕地面积颇有益处。所谓的人们接受且广泛应用的节水型灌溉方法指的是便于管理,适于普通应用品种,稳定粮食产量的灌溉方法。

3.4泡田到生育阶段整个过程采用节水型灌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节水型灌溉方法并非仅仅用于泡田时期,还应用于所有生育阶段。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节水型灌溉事例,如:依据情况提前泡田插秧时间,对积温和桃花汛进行最大程度利用¨一。此外,选用饱满的水稻籽粒;以农作物成长阶段为依据,适宜断水、退水及落干,换句话说,为机械收割提供便利;秋季翻地时,平整格田,耙平耙细土壤,切忌插6月秧;对于6月末至7月初的的水稻和其他时期的水稻,应开展湿润灌溉或烤田作业,对没有意义的分叶进行有效控制。

3.5严格依照人机料法灌溉

其一,政府对广大稻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高水平节水型灌溉人才,工作人员节水兴趣低迷。同时,政府没有设立有关部门和配置专业人员,无法广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法;其二,对节水灌溉环境进行侯建,强化人们节水意识;其三,节水属于生产过程范畴,有必要完善灌溉配水网和配置高质设备仪器,并置办配套农业机械器具,加强生产紧密性,防止拖拖拉拉,为农业作业时间和耕种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其四,保证粮食稳产及高产,因地制宜,选种适宜的水稻品种;其五,树立生育全过程节水灌溉理念,始终采用节水灌溉方法。

4结束语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有效措施

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不断发展,工程灌溉为我国节能灌溉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灌溉逐渐成为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中坚力量。

1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重要性

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经多年运行,年久失修,配套不齐全,数量不足,影响旱时灌溉需求。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设施保障和水利科技支撑,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实行节约用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2 当前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干部群众节水灌溉意识淡薄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相当多的干部群众缺乏节水灌溉意识。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本认识不到水资源缺乏的严重程度,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水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根本没必要进行节约。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意识,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地区存在着大水漫灌,白天灌溉晚上休息,灌溉过程中水流入沟渠也不管不问等现象。还有的地区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专人管理,灌溉呈现出完全的自由化状态,只要是河道、沟渠里面有水,就让水恣意流淌。

2.2 节水灌溉投入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还很不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资金相对较少,农户筹资能力相对有限,这样就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更不要说是投入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资金了。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就非常困难,不但在技术水平上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建设面积上也难以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

2.3 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困难

尽管当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是真正能够落实到节水灌溉建设中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地区能够真正落实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比较落后,另一方面是配套资金不到位,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短时间内见到效益。所有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实困难,使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3 灌溉的方法

3.1 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3.2 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水从首部枢纽(或渠首)进入灌区,通过各级(或渠道)的输运和分配,把水按时、按量分送到各个分灌区,以满足各种作物的需水要求。在这一系统别是系统,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在实行的几个节水灌溉工程中就有碰到例如堵塞、爆裂、淤积等破坏现象,直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实施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灌水技术要求对灌溉设备进行安装维护和检测,而且在力求节水灌溉设备及技术等硬件措施过关的情况下,还要重视一套完善的用水管理措施。

3.3 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要逐步利用经济杠杆来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必须把农业节水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多用水,多收费,超额用水加价收费的原则,促使农民自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

3.4 创新运行机制

节水灌溉系统工程面对的是广大农田,多种多样的作物,以及不同时间和不同水量的灌水要求。在我国农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行体制下,农田承包到户,因此农民的素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设备使用方法维修等基本不了解,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矛盾,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就显得尤为明显。我国多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直都是靠政府拔款和群众投劳,这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基本模式,与我国正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加之国家财力有限,推广节水灌溉已不能完全靠国家,要采取谁受益谁投资的运行机制进行管理。随着节水灌溉的发展,各地已出现了诸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业主承包农民土地入股、公司+农户等农业生产体系的变革,并由此带动了节水灌溉的产业化。

3.5 积极探索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

有必要吸收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可以在农村基层举办培训班、讲座,讲清节水又增产的道理,从而提高农民节水意识;还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到已建成的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去参观学习,逐步引导农民参与到科学灌溉中来,这是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已经实施的几个节水灌溉区中,有些农民开始对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不能够理解,采取观望的态度,后来看到“一个小小的喷头就能喷洒出均匀的水珠直接洗灌在作物的叶子上,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片田地灌水”,既省工又能减少虫害,农民也就逐渐接受,而且还向当地水利工作站技术人员请教节水知识,有的甚至要自己掏钱请技术人员当顾问,搞经济作物经营。因此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是可行的,而且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农民支付的灌溉水费也会降低,农业效益也将明显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为整个农业节约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4 结语

节水灌溉 事关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全局。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把解决节水问题作为灌溉工作的重中之重,万众一心,扎实推进,把防水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开创高效节水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彭春林.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J].吉林农业,2011(3).

[2] 蒙亚红.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9).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6

 

节水措施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提升。节水措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内容和环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因而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节水技术概述

 

节水技术主要包含水资源、水利工程以及农田水利等多个环节,能够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合理利用的综合性农田水利技术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农用水资源主要是由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以及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组成,那么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应当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实际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改造技术,来促进农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灌溉工程节水技术的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节水技术主要包含喷管技术、灌溉技术以及膜上灌等渠道防渗技术等,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节水措施的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中包含了经营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促进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管水组织的建立,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包括适时种植技术和栽培技术等多项内容,在选育抗旱节水作物品种及限量灌溉技术的应用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对水的自然落差进行合理的利用,或者对专业化的喷管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水送到灌溉地段,从而实现喷灌的均匀性和有效性。就当前喷灌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喷灌系统主要有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三种。水源固定以外动力机以及水泵等可以移动的都称作是移动是喷灌系统,而只有地面上的喷头和支管可以移动,其他部分不能移动的称作是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头以外其他部分都固定不动的,则称之为固定式喷灌系统。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结合灌溉的实际特点,对喷管技术的喷灌方式进行合理的选取,从而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质量和效果,进而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3 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良好的应用,但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对节水灌溉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从整体情况来看,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节水灌溉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范围存在局限。就当前我国喷灌技术以及滴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些节水灌溉技术仅仅是作为示范工程而应用的,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实际使用范围存在局限,在此种情况下,导致了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实际使用价值难以得到推广和有效的发挥。

 

3.2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管理效果并不明显,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导致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

 

3.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节水资金的投入有限,一定程度上导致节水灌溉的效益受到限制,节水灌溉的面积呈现逐年衰减的趋势,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配套资金的规划和配置存在缺陷,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实际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3.4 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部门相对独立,导致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十分充分,不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制定节水灌溉的技术使用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针对性差的相关问题,不能够正常地发挥节水工程经济效益。

 

3.5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上存在明显不足,有时会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相关的原因,这将会导致节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率高,如此会使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这样会进一步地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合理化措施

 

4.1 进一步地统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促进其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

 

在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中,人们一边打更多、更深的井,一边利用节水灌溉省下的水来扩大灌溉面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农业节水涉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及产业结构、还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种粮效益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要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完整的农业节水技术规程。

 

4.2 对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区域内拦蓄与区域外引水系统是灌区利用地面水的主要方式,蒸发、出流与开采是其消耗的主要方式。所以要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外引水源可靠性低,地下水位较高时,要以井补渠,发展井灌。

 

4.3 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力度,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提升

 

节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大部分农民还不富裕,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有很大难度。所以,农业节水工作应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充分显示出农业节水的重要性,让节水工程得以顺利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4 搞好中低产田竹水灌溉,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实际质量

 

在节水灌溉过程中,坚决不能盲目引进,切忌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发展规划,选择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力度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扩大中低产田的实际节水灌溉面积,切实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以农业节水为中心,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作物高产高效。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尤为重要和基础的自然资源,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节约用水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内粮食供给和对外出口创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节水灌溉对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某一地区采用哪种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关系该地区节水增产效益的取得,更关系已建节水灌溉工程能否得到巩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是建设的重中之重。有的乡镇本身属于水资源紧张地区,必须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以保证农业产量的实现。还有的乡镇虽具备一定的水资源基础,但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大,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显著增长,水资源利用紧张的问题备受关注。而农业生产用水虽然规模大,但仍存在节水空间。因此,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综合分析本地区自然、技术、社会等因素,选择适合地区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指导本地区节水型农业发展。

2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基础,对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土地作为保证,才能使节水灌溉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土地不合理,则会影响水资源的吸收,导致灌溉工作费时费力。所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乡镇应先实施田间改造,将长畦改为短畦,宽畦改为窄畦,以实现合理的畦沟尺寸。而且平整土地本身就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农民往往缺乏对土地整理的认识,忽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前的土地整理工作。今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的宣传,通过为农民提供指导,使其树立科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3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实质是对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可以利用的废水在内的农用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促进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节水灌溉工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一系节水灌溉技术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1 微灌技术

不少乡镇常采用温室、大棚开展农业种植,借助人为创造的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而温室、大棚也恰恰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理想区域,其中又以微灌技术的应用最为常见。微灌改变了原先大水漫灌的方式,通过应用脉冲灌溉、微喷灌、滴灌等技术,大大节省了水资源。根据所使用设备的不同,微灌可具体分为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根据灌溉设备的性能不同,微灌还可分为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微灌技术的结构主要包含灌溉输水管道、过滤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优势体现在对用水量的控制,原先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难以控制用水量,微灌则能以较小的流量,使水分直接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附近或土壤表层。

3.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因其对各种农作物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是目前应用尤为广泛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喷灌技术时需要搭配相应的设备,如压水泵和动力机,另外还可利用水下降产生的势能将水压缩到管道中,再由管道终端的喷嘴将水喷洒出来,对农作物进行大面积灌溉。喷灌技术的优势在于喷洒速度均匀,水量适中,可以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地板结,透气性好。

3.3 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原先对农作物灌溉时,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在渠道输送过程中会被大量吸收。因此,在一些灌溉水源较为紧缺的乡镇,可以采用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来减小渠床土壤的透水性。该技术按照防渗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浆砌块石衬砌等,其优势体现在对灌溉渠道进行有效的防渗控制,避免灌溉渠道对水分的吸收。由于不同地区农田地质、水土条件存在差异,农民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选择适合的防渗材料和断面形式,并掌握好施工技术。

3.4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主要是代替原先的明渠灌溉方式,将水分输送到农田,采用管道分水口进行分水,直接向畦、沟输水。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管道直接输水,还可与喷灌技术结合起来,为农田提供压力输水管道。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仍属地面灌溉的方式,由于管道水流量大,因而不会在灌溉过程中发生堵塞现象,同时有利于防止水分的蒸发和渗透,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目前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不少乡镇得到应用,其优势在于投资资金少,对农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技术应用不容易受地形影响,技术难度低,尤其适合文化水平一般的农民群众使用,在基层的推广性强。

3.5 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始得到应用。随着农业高科技的发展,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开始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都可以大幅提高灌溉效率。建立在生物技术基础上的调控灌溉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理特征进行灌溉调节,使农作物经受亏水锻炼,以改变农作物的品质,防止过度生长,进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标。除生物技术外,有的乡镇已开始引入GPS、GIS等技术,用于及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并对信息分析整理,然后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开展节水灌溉。另外智能技术还可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对农作物的生长加以实时监控,以便随时了解农作物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智能化灌溉。

3.6 其他节水灌溉技术

除以上节水灌溉技术外,还有一些技术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中经常使用,如对农用机械和喷灌机的应用,对污水的充分利用等。农民借助普遍使用的农用运输车或拖拉机,可以将节水灌溉机械放置在车上,从而在动力机械行走途中对农作物浇水,使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结合起来,并有效减少灌溉投资。在部分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使用专业的喷灌机实现机械化操作。喷灌机不仅能适应不同的地块,而且规格种类多,技术简便,可自动控制。另外部分乡镇工业化进程较快,能够对污水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轻度污染的水经过处理后可喷洒于农田。

参考文献

[1] 柴敬礼.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4).

[2] 杨飞.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1).

农田灌溉自动化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前言

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份成就是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的结果。在新时期,国家依然不遗余力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例如,农田水利工程,为的是让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便于农民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更好地摆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灌溉设计,这是水利工程的最下游环节,也是与农田直接产生联系,达成农田水利工程目的的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农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促进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这包括对农业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种植更加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而言,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可以规避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农田灌溉又是耗水大户,能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实现省水节水,循环用水,是农田水利工程又一重大作用。而农田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最下游项目,是衔接农田水利工程与农田之间使其有效结合的环节,为此,其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农田水利工程能否达到目标,实现利用价值。再者,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标准不够统一,有一些先进的思路需要及时地进行总结,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这需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才能让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3.1传统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对于农田灌溉主要依赖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小规模的改造,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确立,各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这使得农田水利现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2农田水利工程风格过于统一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盈利和公益性之间,一般都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但正因为政府组织实施,其设计和施工往往根据不同领域采取分散设计的方案,这使得总体设计完成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后,风格过于统一,缺少灵活性,这使得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完美,可能还存在着少量的二次改造,或者不便于使用的现象。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应该将政府组织逐渐转变为行政组织,整合及控制资源,包括从顶层整合设计,形成更有利于现场实际使用的设计方案。

3.3投入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劳动力的投入以农民半义务性质为主,而投资则属于国家和地方共担的方式。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传统模式已退出历史舞台,农民作为收益一方面、客户一方。农田水利灌溉也具有了营利性质,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工程单位、经济体投资参与,有助于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4工程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点面多,大多寿命不长,时常修缮,但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已经变为了更加的注重质量和规模,本着“开发一处,辐射一方”,且以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为主,即集合水力发电、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灌溉、生活水源引入等为一体。

4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设计,鉴于此,有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行有效地设计。

4.1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源特点,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生活水、灌溉水、生态保护甚至水力发电综合一体进行建设,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环境有选择地进行开发。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尽量减小对当地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的作用。

4.2设计要做好有效地防护功能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其基本功能不仅是实现有效地灌溉功能,更要兼具对农田的保护功能,不能让自然灾害,如洪涝、雨水等对农田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对其本身的防护要做好,防止轻易遭到破坏。

4.3要在审批的方案内做好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作,首先应该做好施工设计,做好施工规划,确定多方面的因素,如设计的灌溉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满足经济指标,设计的体量、规模完善可靠满足技术指标。

4.4减少对农田耕地的占用

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田,不可避免的会对耕地面积有所影响,但应该减少这样的影响,合理利用山地、河流、荒地等地形进行设计,避免对耕地的占用,更好地服务于农田。

5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5.1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的优先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首先从空间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其具有足以发挥施展的空间。而随着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增速,空间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土地性质被变更转化为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同样面临着土地扩张以及土地性质变更等情况,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是不断地在发展之中的,往往还未规划建设好,城市建设的大军已临近,为此,要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第一,城市建设规划时要首先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建设用地,限制城市建设范围,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占地,在这方面,要采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城市规划时注意审核把关;第二,在城市扩大规模、增建时要避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区,同样要做好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建设规划用地时的审核把关,对一些公共设施用地,或涉及重要公共用地,需经上一级审批适当变更用地;第三,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时,应该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范围提前规划,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其他用地,严禁占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用地。在上述措施的保证下,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先权,才能使得其规划设计趋于合理性和有效性。

5.2采用有效地分类管理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采取有效地分类管理措施,这是使其规划设计更加完整和科学的有效途径。而所谓的分类管理措施,就是在设计时要明确各板块的划分和功能特点,并采用有效地连接,形成整体。常见的有生态、隔离和应急三种功能板块。第一,生态功能的区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区域,即灌溉用地,通常规划有耕地、林地、绿化带、水系等,明确其功能区域,才好有效地进行规划设计;第二,隔离功能的区域是采取有效地措施,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包括人的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将公路与农田及水利工程采用绿化带分隔开,防止人为破坏和干扰,将山口下冲地形建立坝体与下游农田及水利工程分隔开,防止洪涝灾害的影响;第三,应急功能的区域则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必要时刻可以牺牲农田及灌溉体系的设施。例如,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不仅分片建设农村住宅以及农田,而有效利用地形建设将住宅和农田分开的分割区域,并于农田上游建立坝体,一旦发生难以想象的山洪时,为避免住宅区受到影响,可以打开农田上游坝体,形成有效地应急功能。在明确了上述功能区域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才能更加完成和科学。

5.3针对小型灌溉区域的设计要求

小型罐区的设计,往往是因为水源不足,或农田面积有限所采用的一种灌溉设计。其规划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总体设计要以农田规模为基础,以农田灌溉的充分实现和发展当地经济建设为主,综合考虑其他配套设施功能、节水环保以及其他水利功能等因素,采取科学有效地设计模式。采取该种方案,就要考虑灌溉用地和经济建设用地的合理性,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为主,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主,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第二,充分考虑农田等浇灌区域的规模,以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经济型及合理性,重点要对农田未来发展规模以及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不能目光短浅,导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过早的失去作用;第三,除对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外,还要充分考虑水体资源的控制指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达到节水、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4加强节水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必须依赖水资源,,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用水消耗巨大,为此,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加入有效地节水设计。第一,要明确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就要提高节水设计的优先性,这就要求加大节水技术应用的投入,这包括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定时定量控制浇灌,节约用水量;采取长距离引渠灌溉,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水体收集反向灌溉技术,实现循环用水。第二,农田水利灌溉要合理建造必然要深入每一块田地,但每块田地由于地势差别必然存在着对水体资源的消耗不同,每块田地的大小同样对水体资源的需求总量不同,并且每种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样存在差异,基于此,节水设施在深入农田的灌溉设施上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灌溉最小单元内对水体资源的消耗情况,采取在排水口上增加水量调节控制装置,这不仅起到了节水的有力措施,还对一些不耐水作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针对性灌溉措施的实施。

6结束语

上一篇:电力工程与技术范文 下一篇:生态和经济的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