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6:56

农田水利规划

农田水利规划篇1

关键词:农田规划;水利工程;设计

农业工程建设是农村发展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农村工程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该种做法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方案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还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为真正意义上促进农田水利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按照相关标准与原则进行。农作物种植与生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都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农田水利灌溉也会因此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因此在实际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数量参考工作时不能将平时经验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具体的农作物、现有水利设施状况以及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对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与上述要求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对水利灌溉数量参考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要深远的影响,为实现农业水利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结合,然后进行充分考虑,真正意义上促进水利规划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意义。1.1农田水利抗旱天数。灌溉设施主要有塘坝以及小水库等,上述设施可满足农作物的需水天数就是指农田水利抗旱天数,其中将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在连续无雨或者降雨量较为稀少的情况下灌溉设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满足农作物基本的需水要求。例如某地区的灌溉设施可以保证在连续80天不下雨的情况下满足农作物需水,那么该项水利规划设计的抗旱天数就是80天。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对抗旱天数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对农田水利抗旱天数进行确定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对将实际情况与之充分的结合,对抗旱天数确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保障。1.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百分比例就是指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该项保证率对时间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指在长时间内。在实际进行农田水利设计工作之前必须对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不仅对相关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还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水源情况以及作物种类对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在水源较为充足且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的地区,设计保证率可维持在70%-95%之间,相反在水源较为缺乏且农作物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应将设计保证率维持在50%-80%之间。这对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2.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2.1.1确定农田水利各项规模。灌溉面积与经济发展水平哟不可分割的关系,最好为相互适应的状态。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基础部分。因此在实际进行农田水利规模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将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设计原则,最后将农业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条件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1.2确定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供求平衡状况。农田灌溉面积可作为一项标准用来衡量区域内水资源供应状况。为实现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科学合理的分析,可对可供灌溉的水资源进行分析,这对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的确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1.3分析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实际耕地面积以及自然情况对农田水利灌溉潜力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潜力计算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这不仅可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可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行保障。2.1.4预测灌溉面积。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预测出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灌溉面积。

2.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2.1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是确定取水方式的设计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灌溉水源可以分为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两类。文章重点介绍自流取水灌溉。所谓的自流取水灌溉就是以河流为主的水源。自流取水灌溉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两种类型。有坝取水是基于农田水利规划附近的水源水位比较低,不能自留到农田中,需要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将水源引导农田来保证正常的灌溉。无坝取水又可分为建闸与不建闸两类。如果没有建闸在防汛期很可能发生水流量无法控制,进而洪水冲毁河道,农田被淹的情况2.2.2灌溉渠的设计原则。灌溉渠的设计原则应该结合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水土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整合。首先,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各行各业所必须坚持的通用原则,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中,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应该尽量避开,还要尽量远离河流,以免发生山洪、泥石流冲毁渠道。此外还应该配有相关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其次,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应该充分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设计灌溉渠道。具体操作上,灌溉渠道应该设置在高处,排水沟道设置在低处,这样可以顺畅的灌溉和排水,分流出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这样更为科学合理。最后,综合利用。集中利用多个经营项目,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另外河水与井水相互灌溉,进而形成地下水与地表水综合运用的灌溉系统也是一个可利用的好方法,对重点的干支渠进行设计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分析当地的实际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在地形的考量上重点要对一下两种地形进行把握。一种是中积平原型灌区。这种地形,首先要了解其自然地理条件,灌排分开是一种模式。但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比较有优势的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先决条件,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另一种平原型灌区。这样的地势往往比较平坦并且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广。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洪涝灾害的发生率以及发展度来具体设计干支渠的位置。

农田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农田水利规划势在必行。在实际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时,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原则,实现对水利工程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不仅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促使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与意义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作者:史丽红 单位:呼兰区基层水利服务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颜璐璐.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9).

农田水利规划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设计要点

1.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场,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局,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有重要意义。

2.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受河流的径流量与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每年的来水与用水量都存在差距,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依照以往经验进行,而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以此为依据,确保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农田水利设计标准一般是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的。如果一开始的设计标准高,农田水利的保证程度就高,且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大小。从目前来看,水利部门主要从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两方面制定标准。

2.1 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雨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 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2.1 取水方式的设计。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3.2.2 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4.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农民以及农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应深入贯彻实行正确的管理规划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好、关好、保护好水利资源,规划出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对某一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利运行体制,对于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供给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水资源供求平衡,为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天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11(02).

农田水利规划篇3

作为直接影响到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相关单位、部门一定要严格做好本工程的设计工作,以此发展并壮大我国农业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以惠民利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进而规划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通过水利灌溉规划设计,选用科学的设计标准,并总结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正确布局,这对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准则

由于受到河流径流量以及农作物类别持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田水利灌溉亦伴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平均每年的水量和耗水量均具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切不可完全根据传统经验而工作,而是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准则,最终保证规划设计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都是水利设施、区域水源情况,以及农业发展条件等因素为基础,并在全面考量之后方可确定。一旦在初期出现涉及标准偏高的情况,那么保障农田水利的程度就要高一些,并且设计标准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状况。从当前形势来看,农业水利部门,多从灌溉设计保证率以及抗抗旱天数2各方面来制定准则。

2.1灌溉设计保证率

这一问题主要指的是在长时间使用条件下,水利灌溉工程用水应该充分达到年数和总年数的比值,这一比值也就是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按照区域内部的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实际水文条件进行拟定。

2.2抗旱天数

这主要是指以小水库、塘坝等灌溉设施供水情况为基础,在降水偏少好雨水连绵等状况下,能够符合农作物耗水所需天数为准则。比如,在灌溉设施当中,水源能够保证80d连续无雨的用水量,此水泥他规划设计的标准即为80d,上述抗旱天数的确定主要是利用规定时间内区域农作物需水时间为准则。此外,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按照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3.1针对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进行预测研究

当规划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先应该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实施预测研究,这一工作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泥灌溉面积的要求,全面考量农田水利在区域内部农业生产中的具置,以实现农民的创收和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并在发展规划区域农业的前提下,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对水利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具体规模大小。其次,研究可供灌溉使用水资源对灌溉规模的潜力,并以水源视角来论证农田水利灌溉规模的发展潜能,然后再以区域为单位来负荷水资源的实际承载力。按照水源规划确定的总耗水量利用状况以及控制准则等,深入分析、研究农业生产对于水源的具体需求量,从而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水资源供求实现平衡的根本目标。再次,针对地区土地资源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规模潜能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是按照区域土地资源对灌溉面积的素质和潜能实施研究。最后,针对农田水利灌溉规模的发展进行规模的预测,利用分析、研究农田水利省水改进以及水源供求关系,确定出农田水利灌溉规模以及实际灌溉面积。

3.2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1)设计取水方法。取水方法是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其设计方向应当按照不同区域灌溉水源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灌溉水源具体分成2类,其中一种是提水取水,而另一种则是自流取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取水方法一般是对以上两种水源来完成设计。自留取水主要是以河流水为主的灌溉方法,同时它也包括两种方式,首先是有坝取水,此种取水方式通常是在地下水位处于很低的情况,其水量虽然充沛,然而却不能自行流入到农田当中,为保证正常灌溉,一般都在河道上来修筑节制闸或者堤坝,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水源引入到农田当中;其次是无坝取水,此种取水方式的设计还可分成建闸以及不建闸,为避免由于没建闸而无法控制洪期的水量以及农田被淹、渠道被冲走等问题,最好在设计过程中实施建闸设计,从而确保水流的稳定性,降低水流对引水口的侵蚀。

(2)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所有工程中都应遵守的要求,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需要尽量防止出现深挖方、高填方和险段位置的施工。还应避免在沿河位置设置此工程,以防山洪将其冲垮、冲毁。②综合利用原则。灌溉工程需要集中落差,同时结合水利加工,开展多种经营,全面且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以及水资源。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点考虑结合河水与井水的灌溉,构建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系统。最终,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得以正常投入使用。

4结语

总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等诸多农业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相关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在此方面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切实利用并保护好农田水利资源,规划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工程。在对某流域水资源实施管理时应坚持统一性原则,确保水资源能够实现基本平衡,最终为农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农田水利规划篇4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113-01

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中也开始广泛的利用起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农田的灌溉方面,很多的先进技术都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起着非常的作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基于此,水利部门就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研究,规避不足,发挥水利灌溉工程的长处,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平稳高效的运营。

1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1.1 坚持安全第一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灌溉规划的整个设计核心就是对灌溉渠道的规划,那么渠道工程就要确保安全牢靠。在进行灌溉渠道的布置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地形,因地制宜,尽可能地避免在深挖方路段和高填方路段进行作业。在特殊的山丘路段,要充分考虑渠道建成后是否受山洪的影响,来对河流和小溪进行科学的渠道设计,即便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渠道布置时,也要尽量避免L化岩层和岩石破碎带。

因为地形的不同,那么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也会出现变化,因此,对渠道就要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农田的灌溉要求。那么在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就要成分的考虑地形对灌溉工程的影响,因地制宜的来设计布渠方案。也就是说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安全第一的原则。

1.2 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模进行预测

在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大中型灌溉区域的灌溉面积发展要求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粮食的生产目标。同时还要对该工程对当地的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对这个灌溉区域的节水的改造规模,同时还要确定灌溉区域灌溉面积的规模,通过以上种种对在该区域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在修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还应对该区域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耕地资源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就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分析灌溉区域面积在该地区的整体农业发展中具有的发展潜力。

1.3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修建完成后,对规划区内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带来十分显著的提升。在对规划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和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还对规划区的土壤进行了丰富,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水土流失方面取得的作用也非常的显著。最重要的是,通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降低了农民的耕种风险,同时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以上种种表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一项大有益处的工程。

1.4 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其管理也要不断的完善,原有的松散型的管理已经不适应现行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起不到监管的作用,对现今运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应该采取“用水者协会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合作的”的新型的紧密型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保障措施

2.1 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保障

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高效平稳运行的关键是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才能让管理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围绕水利工程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并不断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到执法必严。

在实施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要落实现行的管理制度,实行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与招投标制度。同时要严格把好工程的质量关,要确保工程的实施进度与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建造完成后,运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运作与管理,成立水户协会是必然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带来的社会效益,使该工程成为可持续运行发展的建设。

2.2 资金保障

应由中央、地方与收益人三方共同承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资金,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补助资金。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群众要自动自发的筹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由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承担。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的引进外资,并且对民间资本做到充分的利用,为项目做好规划并投入资金进行保障。

2.3 技术保障

应该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来应用新技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这就要求在开发新技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将当地的承受能力计算在里面,以此来确保在进行施工建设时不会出现问题。不仅如此,在进行新技术的使用时,还应确保新技术的使用要求简单,同时还要保证较高的价值,并且不能影响正常的运行,这就要求要有非常充分的技术保障。

2.4 基础设施保障

水利部门针对目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所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以及年久失修等问题应该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成立专项部门的方式来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如此,为了缓和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搞活市场经济,还可以通过企业唱戏、政府搭台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本的流入,这样对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地。

3 结论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农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社会和有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维护和管理,以此来让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建设。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站在农民和农业发展的角度和结合社会效益出发,选择一种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安全有效的灌溉技术。之所以规划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就是为了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这就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监督人员一定要对人与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分配,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要能够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黄万巧.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大科技,2015(34).

[2]周富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月刊,2012,12(3):156-157.

[3]宫玉焕.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6):137-139.

[4]贾文强,高向楠.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87.

[5]顾红.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5):60.

农田水利规划篇5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供需平衡;总体规划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山东省委把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构建现代水网作为目前最大目标,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作为构建现代水网的基础,摆在突出位置,这为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灌区现有灌溉格局及实际情况,把整个项目分为3个灌区:胜利渠灌区、运南灌区、南部井灌区[2]。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及问题

a.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思想比较严重,农田水利的投入体制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因素。b.小型水利工程多为农业基础设施,易发生抗旱防洪等水事纠纷,影响投资者的收入和农村稳定。工程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建后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资金保障,造成建后无人管理,无法发挥应有效益。c.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差,管理技术设备落后,离规范化的灌区管理相差甚远。有工程无人管,有人管无管理经费这是工程管理的最致命的弱点[3]。

2.2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2.2.1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通过对台儿庄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现状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60L/(人•d);牛马猪等大牲畜用水定额为40L/(头•d),鸡、狗等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只•d);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60m3/万元。农业实际灌溉面积21万亩,平均灌水2次,灌溉定额143.4m3/亩[4]。生态与环境用水主要是城镇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见表1。2.2.2农业灌溉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台儿庄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台儿庄区规划水平年分别在P=50%、P=75%、P=90%时的水资源可供水量预测见表2.2.2.3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预测根据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预测规划水平年灌溉保证率P=50%、P=75%、P=90%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见表3。

3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山东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本市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全市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枣庄市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37.04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7.05%。规划到2015年枣庄市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2020年年底全部完成。枣庄市“旱能浇、涝能排”面积规划汇总见表4。

3.2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3.2.1规划布局与建设内容根据胜利渠灌区(台儿庄区)布局实际情况,按照行政区划共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泥沟片区、马兰屯片区、邳庄片区和运办片区。灌溉形式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灌溉、机井低压管道灌溉和提水泵站低压管道灌溉三种形式。运南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两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灌溉形式根据当地的现状、水源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提水泵站低压管道两种方式灌溉。南部井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二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根据南部井灌区地形地貌、水源实际情况,灌溉方式全部采用机井低压管道灌溉的方式。各区建设内容见表5。3.2.2主要工程量根据各灌区的设计,估算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6.

4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将原有的地面沟畦粗放式灌溉改为较高标准、标准化畦田的节水灌溉形式,农田质量、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也将随之提高,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5],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项目效益主要体现在灌溉增产、节能、省工等方面,具体效益如下:a.增产效益:粮田渠道防渗每亩年均增产约100kg。b.节能效益:实施渠道防渗项目后,由于灌溉用水量减少,用电量相应降低,亩均节能10kW•h。c.省工效益: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用工量减少,农民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d.节水效益:项目全部实施渠道防渗节水灌溉后,与土渠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66,每亩节水约162m3。

5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旱作物节水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的零增长,节约水资源,对枣庄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保证。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且能为项目区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充分利用项目区的有限水资源增加灌溉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TD/T1033—2012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2]郭力方.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N].中国证券报,2011-11-09.

[3]李坤英.辽宁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1(12):36-37.

[4]DB44/T505—2008.农田林网建设技术规范[S].

[5]刘向阳.关于南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70-72.

[6]陈秋爽.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5):73-74.

农田水利规划篇6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北接松嫩平原,距哈尔滨115公里;东南靠张广才岭西麓与尚志市相邻,东北部与阿城市相邻,西部、西南部、南部与吉林省的榆树、舒兰、蛟河毗邻,是黑吉两省经济结合部。幅员面积7512平方公里,五常西北倾斜呈狭长形地域,全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农田水利设施过去在五常灌区都发生比较严重的损坏,洪水冲空了建筑基础,堰体发生不成程度的裂缝,甚至一些区域发生倒塌。堰坝发生漏水,淤塞、渗水、塌方等问题在引水渠道中比较常见,存在无法挡住水、放出水,农田都比较需要灌溉用水,因此灌田抢水等事件在村民中发生比较频繁。近年来,五常灌区堰坝进行了维修改造,使灌区灌溉水源问题得到明显解决。

2五常灌区做法

2.1组建灌区规划管理机构

针对灌区水利灌溉工程逐年发生老化,对灌区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际状况,各行政村组织召开村委会制定一些对策,由村民小组选出的新组长组成灌区管理机构。作为农民自发建立的一个自治组织,与目前倡导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相当。成立灌区管理机构后,制定了有关议事及用水管水制度。管理机构议事原则为,一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对一般性的灌区事务进行研究决定;二是灌区事务比较重要的,由管委会按照事先确定的原则进行研究;三是关系到用水户的利益,并且事务比较重要,可由管理机构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研究讨论最后进行决定。

2.2制定相关规划管理制度

五常灌区管理机构结合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实际情况,分类进行登记,向用水户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五常灌区水利设施图表》,其中包括《水系河道堰坝情况表》、《待建水渠项目情况表》及年度用水、维修及资金来源计划,并制定五常灌区工程管理、水费计收及奖惩制度。一是建立五常灌区用水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灌区遵循“上游照顾下游,局部服从全局”原则进行农田水利用水,避免发生漫灌情况,平时做好节约用水及蓄水保水等相关工作,采取轮灌制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并执行专人负责制的放水规定,在其余4位人员监督下由负责人具体实施。管理机构在每轮灌溉前结合农田用水实际情况制定涉及用水量及轮灌次序等相关内容的灌溉用水计划,依据时间计算灌溉用水量,由管理机构全体人员共同在现场进行见证,并做好相应记录以备后查,按照次序循环调度进行轮灌。二是建立五常灌区工程管理制度。由管理机构在灌溉前全面检查渠道,组织力量及时维修对通水产生不利影响的渠道及建筑物;放水后,带领用水户代表检查灌区内渠道,若发现存在任何问题可组织人员及时进行修复;灌区工程采用分级负责制进行管理,也就是管理机构负责干渠及主要建筑物,并制定规范的维修改造方案,由全体用水户根据受益面积对所需资金进行分摊;管理机构成员跟别负责支渠及一般建筑物,并制定相应的维修改造方案,由具体用水户根据受益面积对所需资金进行分摊。三是建立水费计收制度。按照确定的单价计收水费,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运行管理五常灌区工程的各项开支,每年年底收取一次;收取的费用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账,并保管妥善,不可进行挪用。维修改造灌区工程需要的经费可在水费计收时进行收取,由管理机构管进行统一保管,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列支,具体实施可采取代扣办法,也就是经费由全体用水户进行分摊,每年由管理机构扣留应分给村级集体的经济收益,应向灌区用水户定期公布管理机构的经费开支情况,实现财务公开,并接受村民的监督。建立五常灌区管理机构能够有力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建设,对农田灌溉及用水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五常的渠道维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农田灌溉呈现出水渠通畅,水源充足,村庄周边沟渠溪水清澈的良好风貌,在五常出现干旱的情况下,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并获得了丰收,由于水资源调配合理,从没有发生由于放水而导致的村民纠纷及械斗等不利于和谐的事件。

3农田水利规划管理的体会

近年来,五常灌区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及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都积极开展了小型农田灌溉规划建设并相应成立用水户协会,通过近几年的实际应用,在农田灌溉及抗旱等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规划及管理方式操作性比较强,具体在以下两方面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3.1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合理整治。

主要是在召集人的带领下,组织农民积极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利设施管理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的自治及管理能力。由灌区所在的各村委会根据农民意愿管理的组织,农村实施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很多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因不具有明确归属,都出现比较严重的老化失修情况,在无形中增大了农业灌溉的难度。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村壮劳力较多,缺少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的人员,农村中的一些地块已出现撂荒现象,对农业生产产生十分严重的损失。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将粮棉生产安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水利工程设施尤其是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改革。农民非常愿意维护灌区水利设施,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的强化离不开农民的广泛参与,尤其是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逐步增大,就要使农民自觉自治力不断提高,协助农民群众建立与农民意愿相符的用水管理组织。

3.2做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五常灌区管理机构成立以来,灌区规划建设变化日新月异,主要就在于农民参与管理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只是制定规范合理地全村水利规划,并在每年根据规划进行实施。因制定的规划较为全面,灌区建管工作成效明显,为促进五常农业生产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农田水利规划篇7

1织金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概况

1.1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及引、蓄、提灌溉工程设施的不配套.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农业生产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故修建及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织金县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程措施。只有通过小型水利工程措施把分散、零星的水资源利用起来,才能调节全县降雨量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保证农田、旱地作物的需水量,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人口基本口粮自给。

1.2规划目标

计划至2015年,新增灌溉面积1.93万hm(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2,恢复106.67hm,旱地新增3806.67hm,果林草地新增9366.67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26.67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旱地新增440hm),灌溉面积达2.89万hm2:计划至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3.33万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恢复2046.67hm2,旱地新增7600hm2,果林草地新增1.77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32Ohm(其中水田新增598@67hm2旱地新增1333.33hm。),灌溉面积达到4-3O万hm。

1.3规划任务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对其进行维修、改造、续建及配套。在一些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乡镇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以满足其需水要求。规划新建与改造水源工程10040处,改善全县水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的状况;新建、配套和改造渠系总长1588.46km,输水管道4174.5km。

2工程规划总体布局

织金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重水源轻引水,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少建或不建,渠系配套不完善,配套率低,渠道渗漏、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偏低。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根据织金县的实际情况,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工程总体布置。规划优先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农业节水,塘坝、堰坝(闸)维修,渠系配套改造,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其次是兴建水源工程。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和渠系配套并增设必要的量水设施。实现大、中、小、微结合,新建与挖潜改造结合,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形成由水库、塘坝、堰(闸)坝等组成的供水体系,实现农业的旱涝保收。项目实施后使得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人畜饮水用水有所保证,将有利于改善灌区内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灌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认真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环保对策措施基础上。从环境影响角度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该项目实施,拦蓄径流,灌溉了农田,涵养了水系,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环境条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对促进整个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未出现制约工程实施的重大环境因素。

3加强建设管理及建后管护措施

3.1加强建设管理

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通力协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见到实效。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资金按照“三专”管理办法使用;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管理;严把物资、材料采购关,严格按照技术质量标准验收入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如有变动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和偷工减料;技术人员在现场作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返工。返工的一切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21。杜绝“豆腐渣”工程。力求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3.2加强建后管理

工程实施后,在工程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实行分级分片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积极培育和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理,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4)19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水管单位性质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对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所在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授权项目所在地村委会、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用水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

4运行机制

4.1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水管单位要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机构,减少成员,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并按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单位内部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目标责任管理、经营承包等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以增强管理单位内部活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对于小、微型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单位与工程主管机关签订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合同,工程管理单位与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嘲。

4.2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

4.2.1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经费应以征收的水费为主,国家补贴为辅。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按照“回收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并征收,实现良性运行.保证工程的维护及养护资金。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按照《贵州1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199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和《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黔价工农f20001188号),逐步理顺水价,确保水价改革的顺利推进。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节水、统筹兼顾的原则由政府价格主管部l''''q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

4.2.2强化水费计收管理。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水费的收缴由原来的政府代收逐步改为供水主体自收,由管理机构或用水者协会向用水者直接收取,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缴率。提高灌区管理人员及用水户的认识,彻底改变灌区水费收取依靠政府代收、水费低、收取难的状况。积极探索推行灌溉用水水票制。用水户以用水者协会为单位,根据水管单位所配水量到水管单位购买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用水户根据供水量和供水情况,合理确定自己的水量分配,真正体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41。先购票、后供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有效维护用水市场,理顺用水制序,使用水户用水放心,缴费明白,并且有效地杜绝了乱摊派、乱收费、搭车收费现象,减轻了群众负担。水费是管理单位自收自支资金.不应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但不得用于运行管理以外的开支

4.3加强节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农业节水工程是一个从水源开发到田间作物用水的系统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系统之中,由于过去只重视工程节水,而轻视管理节水,重视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轻视田间节水管理,节水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使已建节水工程的节水效益大打折扣,灌溉用水浪费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只有在重视工程节水技术、耕作栽培节水技术的同时,用科学方法狠抓用水管理、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才能使节水农业健康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用水质量。节约使用水资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方式。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将节水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项工程,定期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举办不同层次的节水技术培训班,普及节水科技知识,加强节水宣传,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使其在节水灌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结语

农田水利规划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许多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的农民,受经济利益影响,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管理职责分配不清,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关系不明,监督管理激励机制匮乏,管理粗放、调度不够灵活等问题;相关部门并没有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是总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既造成了节水效果不理想,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致使很好的项目却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1.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农田灌溉的节水资金投入相对馈乏。由于节水灌溉的维护资金相对不足、或者说已建灌溉工程大多已经老化失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节水灌溉的效益及灌溉面积会逐年降低和衰减的趋势。由于在节水灌溉过程当中,相应的建设资金短缺使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尤其是配套资金往往安排不当或者安排不到位,使发展规模严重受限。

1.2.技术设备问题: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设备并不齐全,设备协调性差,致使出现了诸如标准化、系列化方面的发展遭到了制约。很多工程设备因这些问题,工程使用寿命缩短,损坏率升高,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灌溉工程投入资金与维护资金不足,造成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设备老化失修,进而灌溉效益与灌溉面积逐年递减,资金问题一直是其发展规模得不到解决的核心问题;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局限性,目前仅用于经济作物,而灌溉新技术以及新设备推广力度又小,仅为示范工程,有待被大规模推广。

1.3.在节水灌溉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范围相对比较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在目前相关地方的实践过程来看,这些技术措施只是作为示范工程,而没有进行相关大规模的技术措施,应大规模推广一些比较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范围。

1.4.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部门相对独立致使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十分充分,不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制定节水灌溉的技术使用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针对性差的相关问题,不能够正常地发挥节水工程经济效益。

1.5.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有时会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相关的原因,这将会导致节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率高,如此会使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这样会进一步地影响节。

1.6.目前相应的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使相关部门管理的职责不清,管理效果不明显,管理方法粗放、调度的使用也不十分灵活。

2.节水灌溉模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灌溉模式主要两个部分,其中一个体系是关于节水管理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农业节水技术的,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技术管理技术主要是为了让水资源的调度更加科学化、规划化,能够通过科学的分析来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更加充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征收水费更加合理化;农业节水体系主要是为了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现状,优化作物的品种,培养耐旱抗旱的技术、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限额灌溉与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等构成。

2.1渠道防渗技术

我国挖渠灌溉的传统久远,隋朝的大运河就是虽然当初是为了满足杨广难寻的愿望,但是大运河到后来对于灌溉来说还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也有着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由于渗水的缘故导致水资源的无故损失比较大,约占总水量的 50%~60%,所以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技术一直为渠道防渗。该措施技术的节水特点是:使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水量损失减少,提高渠道里面谁的利用率,增加了渠水的供给的稳定性以及耐久度。其通过防渗材料可将其分成三合土护面、土料压实、沥青护面防渗、混凝土衬砌以及塑料薄膜防渗等。

2.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全称为喷洒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是指利用水的自然落差从而把水送到灌溉地段;或是通过专门的设备(如管道、水泵等)将水加压把水送到灌溉地段;还可以利用喷头把水喷成水雾以达到喷洒比较均匀的目的,利用各种管道、喷头等协同控制,才组成了这个系统。

2.3滴灌技术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及低压管道系统,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间所需要水量的不同,将水以及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滴在作物的根系上的办法。这个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管道、滴头以及枢纽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就是完全自动化的管理方式,灌水时控制灌水时长,所以灌水量相对较少,灌水周期短;使灌水量控制较准确,避免造成水源浪费。与喷灌相比,其在浇水的时候还能为植物提供肥料是一个不错的效率的选择。系统的组成方式,主要是固定与半固定的系统组合,半固定适用于宽行的蔬菜和瓜果等作物,其主干管道以及相关的支管道是都是固定的,但是这也不妨碍其田间的浇灌,通过毛细管道就可以控制作物的浇灌,一条毛细管就可以轻松的负责多行作物,在浇完了一行的作物后便移到另一行灌溉,这样既减少了大量的毛细管道的资本投入,也大大提高了毛细管道的利用效率。固定的系统对果树、蔬菜等作物比较适合,其管网全部安装好后便不再移动。

3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的建议

3.1统筹规划节水问题

在农村很多地方的节水方式还是很落后,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和抗击旱灾,群众打更多、更深的水井,或是利用节水灌溉中节约的水资源进行扩大灌溉,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非常切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的总体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统筹节水是增加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后劲,稳固农业在我国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举措,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民生问题,同时也更是一个关系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展开多领域的、富有创见性的、科学性的广泛的合作,相关部门之间既要精诚合作,各个地方也要统筹本地区的农业节水工程的发展,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真正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大国而努力,逐步完善切实可行的可行性农业节水体系。

3.2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改造中低产田已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扩大中低产田实际效益,首先要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制定适合当地农业的发展规划,因地适宜的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改变盲目引进、盲目推广“样板工程”的弊病,贯彻落实先考察、后制定的原则。对待盐碱地的问题上,我们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通过水冲碱、深翻压减等方式来改良土壤,根据当地的具体的环境来巨鼎适合的冲洗定额以及相应的节水措施。

3.3合理规划灌溉水资源

通过分析包括区内拦蓄和区间饮水系统在内的灌区的地面水利用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们水资源的实际的使用情况。一般来讲,灌区的地下浅水层有调节水资源的作用,其补给量包括排水管、渠道渗漏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降水补给,人工回灌等等;消耗量包括蒸发、开采、渗透等等。统一调度两种水源可以按照地下水非稳定流或区域均衡法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3.4加大建设投资

节水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自古水利工程的兴建就是历朝历代的大事,就是因为水利工程耗资巨大,但却关系民生。农民筹资、集体集资和国家补助制度是目前我国针对农业高科技节水的主要的建设投资方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必要将农业节水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并建立资金补助或其他鼓励制度。有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和政府的支持,农民会更加重视农业节水建设,社会也会随之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风气。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在水资源稀缺的今天尤为重要。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中,节水灌溉技术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一直是实践研究的重点。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田节水灌溉,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葛颜祥,胡继连.不同水权制度下农户用水行为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02).

上一篇: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