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3:42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1

关键词:静宁县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静宁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静宁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21 43 4 1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静宁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静宁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 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 北片 南片

乡镇名称 原安 三合 灵芝 仁大 贾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说明:数据只是来源于个别村庄,不应定是每个乡镇的真实值,但也有很好的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5)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不是十分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没有给予他们特别的心理辅导,学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关心留守儿童,只有8.9%的学校举办过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活动。不过,在受访者中,他们有75.6%的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他们的学业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的相当,好、中、差的比重呈橄榄形,并没有表现出留守对学业成绩的明显影响。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参考文献:

【1】林宏 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低龄留守儿童;学校托管;家庭式服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村小的发展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而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虽然乡(镇)中心学校对各村小的监管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但各个村小的教学管理还是存在着严重的教学成本高、师资水平低、教学设施难以保障、学校监管难以到位等问题,村小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更是难以享受到乡镇所在地儿童的优质教育!“残留”在村里的低龄儿童如何得到中心学校儿童同样的教育?湖南省桑植县芭茅溪乡中心学校(以下简称“芭茅溪乡中心学校)2004年6月开创的学校托管模式给了我们答案。

一、撤点并校,创建学校托管新模式

芭茅溪乡中心学校原辖8所村小,均设有一、二年级的教学班级,较大的村小两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不超过20人,有的村小只有几个学生。如2004年下学期一年级入学儿童数:水田坝村小6人,黄莲台村小6人,桑植坪村小4人,楠木坪村小5人,辽竹湾村小3人,四门岩村小2人,杨家湾村小3人,取和坪村小5人。面对这些数字,时任芭茅溪乡中心学校校长杨长永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撤掉村小,把分散在各村小的儿童集中到中心学校来,由学校托管。

学校托管,是儿童家长将对自己子女一定时段的监管职责交由学校代为履行的一种委托管理,是学校关爱农村低龄留守儿童的一种新模式。儿童入托不同于儿童入学,托管生不同于寄宿生。儿童入学,即开始接受由学校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儿童入托则主要是接受学校代行家长校外监管职责的管理。托管生一般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二年级以下的儿童,寄宿生一般是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三年级以上的儿童。学校受委托方的主要职责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入托儿童在校期间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严格制度,家庭式服务夯实学校托管工作基础

在中心学校内办一个托管学校,无前车可鉴,制定一个科学的方案至关重要。对此,学校多方征集意见,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桑植县芭茅溪乡中心学校低龄留守儿童学校托管工作方案》。《方案》指出了托管班的目的: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核心,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独立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及相互合作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儿童抗挫折等心理能力;改善学习状况。《方案》列出了多维、多元、具体的管理目标,在生活行为习惯、学习状况改善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达标要求,如洗漱、穿衣、叠被、识字、伙伴亲和度等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又按照学前、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层次各有侧重,学前班以生活自理为重点,一、二年级则纳入了学习习惯、识字等学习状况改善的要求。《方案》确立了托管班的管理体制:托管班不同于学校教学班,是在学校教学管理之外的时间及空间内由学校组织专业人员对非寄宿儿童进行集中监管的一种管理,享有学校同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资源,学校对托管儿童与寄宿学生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方案》对各村小的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安排:部分教师补充到中心学校任教,部分教师安排到托管班担任生活辅助教师,部分教师补充到中心学校后勤岗位,以扩大学校蔬菜种植和养猪规模,做到学校食堂蔬菜、猪肉等供给基本自理。《方案》要求学校建设约300平米可供儿童快乐生活的独立空间,为托管班配置四名生活老师,充当儿童的“全职家长”,与托管生同吃、同住、同乐,履行儿童家长的全部职责。《方案》提出了托管班生活教师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一是托管班生活教师工作制度,如“八要”“十不准”,以规范生活教师的言语及行为;二是托管班生活教师与教学班级班主任、儿童监护人的交接制度,以确保儿童的安全状态;三是托管班生活教师工作职责。根据《方案》,学校即刻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到每个村小每个入学儿童家中,向家长讲清撤掉村小的原因,儿童入托的效益,力争得到儿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做到不让一个儿童不能入学,确保全乡儿童100%的入学率;二是开展对托管班生活教师的培训,制定托管班生活教师的行为准则,学习托管班管理制度和特殊的管理方法;三是高标准建设托管班的生活空间,做到男、女儿童分室分厕,一人一床位,一人一用品柜,学习室、娱乐室设备齐全,活动器材丰富,活动环境优美。

三、十年历程,家长好评凸显学校托管教育效益

芭茅溪乡中心学校托管班成立至今已十年。十年中,没有发生入托儿童厌托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入托儿童家长与学校的纠纷事件,不仅本乡的全部适龄儿童得以顺利地在中心学校入学,就是外乡的许多家长也纷纷要求把子女送到托管班中来。笔者曾经专程到芭茅溪乡中心学校托管班了解情况,恰逢托管班儿童两周一次返家团聚的时间,得以见到许多儿童家长,并同这些家长及儿童进行了一番畅快的交流。笔者:“你几岁了?”托管儿童:“我七岁”“我六岁”“我八岁”;笔者:“在这里生活好吗?想不想家?”托管儿童:“这儿吃得比家里好多了,有好多菜,天天都有肉吃”“我喜欢在这儿住,伙伴多,好玩,婆婆和阿姨都对我好,从来不骂我”“我刚来时,想爸爸和妈妈,他们在外面打工,后来不想了”……孩子们的“七嘴八舌”,感染了旁边的家长们,也你一言、我一语起来:“这个班办得太好了,让我的心轻松了许多,儿在学校我放心,能让我安心在外打工” “孩子回家后面对的就是些老人,没有共同语言”“我哪有学校老师会教育,你给他说,他就嫌弃我的嘴巴多,很反感我”……笔者看着一个个的托管儿童被家长从生活老师手里签名领走之后,对芭茅溪乡中心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这种方式的认同感油然而生。随即与学校的现任校长田元化及托管班的生活教师热聊了起来。田校长说:“从托管班送到寄宿班的儿童,一个显著的区别是托管班儿童的独立自理能力强多了,如洗漱、起床叠被基本上就不需要班主任和寝管老师的指导”;生活老师说:“这些孩子与我们的感情很好,我们就同他们的亲人一样,他们叫我婆婆叫得非常亲热,哪个孩子有点不舒服、不高兴了,我就多抱抱他,叫他同我睡在一起”。我们走进了托管班的宿舍,眼前的场景真有点令人难以相信:室内一尘不染,床上被褥折叠得整整齐齐,生活用品一字形摆放。不听介绍,难以相信这里竟然是二年级以下儿童的“寄宿生”宿舍。笔者更加肯定了芭茅溪乡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肯定这种方式的教育效益。

四、横向比较,学校托管更具优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全社会都在重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托管班或“托管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芭茅溪乡中心学校的托管班与众不同,更具教育效益。较之于社会托管班,芭茅溪乡中心学校的托管班在管理团队、管理方法、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管理团队方面:学校托管班的法人是中心学校的校长,生活老师来自于学校中的教师,他们都具有较为深厚的儿童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儿童的学习改善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在管理方式方面:学校托管班运用学校教学班级的管理思想,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相互协作、人际交往等能力。对此,生活老师开展的“星级”评价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活老师按照儿童能做的叠被、扫地、用品摆放、生活互助、讲故事、背诗词、棋艺活动等为项目制成一个“星级榜”,每天由儿童进行自我评价,再通过其他伙伴的认可后,生活老师以贴小红星的方式予以上榜,以激励儿童的良好行为。在教育资源方面:学校托管班可以利用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托管儿童可以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学校的设施开展任何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娱乐、节日庆祝等具有教育性意义的活动。托管班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学校获取人力、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在教育环境方面:学校托管班并没有与学校完全隔开,仍是中心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享有学校的全部教育资源。在经济效益方面:学校托管班不以赢利为目的,托管儿童每人每学期只收200元的管理费。田校长从中心学校的角度算了一笔账:自从学校撤掉村小办了这个托管班后,中心学校的管理成本降低了35%,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效益。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镇中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已显现。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很多,芭茅溪乡中心学校的托管模式已经经过十年的实践,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显著的教育效益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家长的一致认可,实现了乡镇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托起了山村留守儿童的优质教育梦。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3

【关 键 词】 乡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越来越多的西部青壮年农民涌入滚滚东流的外出务工大潮,西部乡村的留守儿童已经变成了一个愈来愈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逐渐成为农村家庭之大痛,社会之大痛。君不见,一位位年迈的老人和一个个稚嫩的孩子,构成了一幅幅何等心酸的画面!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告诫过国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由此可见,如今的留守儿童现象,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新农村的成功建设,关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

众所周知,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天职,我们西部乡村教师岂能漠视这些草根孩子。而著名的教育学者朱永新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穷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这样的教育理想也时刻鞭策着我们,我们西部乡村教师必须俯下身来关爱每一名留守儿童,使其体魄强健、心灵阳光。

一、俯下身来关爱留守儿童的生理,使其体魄如牛犊一样强健

留守儿童正处于至关重要的生理发育期,而西部乡村的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烫伤、骨折、车祸、中毒、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时有报道。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言,“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我们作为西部乡村教师,耳闻目睹这些草根孩子由于应有的监管不力,连最起码的健康生命权都被残酷地剥夺,能没有一种撕心裂肺的大痛吗?能不俯下身来,将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关爱他们的生理吗?

目前,西部乡村暂未大力发展寄宿制小学,这就更需要教师熟悉每一名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建立并完善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除了勤查留守儿童的衣着状况及身体状况,还要竭尽全力地为这些未成年人编织安全防护网,消除他们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给他们以精心的管理及适度的严格要求,确保他们远离那些不良嗜好。建立亲情联系卡,定期督促留守儿童监护人注重鸡、鸭、鱼等肉类与时令蔬菜、水果的科学营养搭配。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详细的留守儿童生理健康方案,长期开展诸如“小鬼当家”“自己的衣物自己洗”一类的生活技能活动,以利于积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持之以恒地开展科学健康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确保这些草根孩子充分享有健康生命权,确保他们的体魄如牛犊一样强健。

二、俯下身来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使其心灵的角角落落都铺满阳光

由于大批量的西部乡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状态,长期处于“心理营养”不良或缺失的状态,从而导致不少“留守儿童”缺乏爱心、情感观淡薄、上进心不强、逆反心理重、思想消极、抑郁自卑等。表现为寡言少语、抵触与他人交往、不能融入集体、离家出走等现象。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面对这些现象和数据,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身为西部乡村教师,不能简单依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或过度依赖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辅导,必须直面留守儿童的一系列心灵健康问题,必须真正俯下身来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灵。(下转78页)

(上接76页)

那么,如何俯下身来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灵呢? “心本教育”思想认为,“心”既是人认识外部世界的感应器,也是内部世界的调节器,人的“心性、心神、心态、心情、心怀”等心品状况,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心”回归常态,才能拥有乐观的情绪,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1]而要让留守儿童的“心”回归常态,就要我们西部乡村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降低我们所谓的“绝对权威”,认认真真地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心甘情愿地俯下身来,从留守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创设一些让他们发挥才能、展示自我别样风采的情境和机会,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的各种斑斓色彩和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地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和阳光心理品质,使其心灵的角角落落都铺满阳光。

君不闻,“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一位记者采访留守儿童,请他们对在外打工的父母说一句话,一个7岁的孩子说出了这样令人心碎的话!当大批量的留守儿童与应承担主要监管任务的父母长期天各一方,纵然父母想悉心教育,也难免有“鞭长莫及”的长叹,而隔代教育又往往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泥潭时,为了教育理想的实现,我们西部乡村老师必须俯下身来关爱留守儿童。

江西赣县沙地镇中心小学教师王金莲就是一名实现了教育理想的伟大的人民教师,她前后义务收留了200多名“留守孩”,对他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为他们驱散了心中孤寂的阴影,使他们感受到了温暖的母爱。我们必须拥有王金莲老师那样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广胸怀,必须拥有王金莲老师那样的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境界,承受起上千年的社会嘱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正做到让每一位背井离乡的家长放心,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生命都如花儿一样绽放!

【参考文献】

[1] 吴发科. 再谈学校要倡导“心本教育”[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3)

[2]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2004(10).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6-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盗吭龆啵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长。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缺乏,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桥板乡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南部,是区级贫困乡,乡政府所在地―― 桥板村,距离县城 60 公里。全乡下辖桥板、良老、阳山等 10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17929 人。桥板乡的良老、阳山等部分偏远山村的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主要特点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基数也较大。据 2015年统计的数据,全乡的贫困人口数是 6891 人,占全乡总人数的 38.40%。近年来,桥板乡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寨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发出调查表 100 份,收回有效表格 93 份。走访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 30 户家庭。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年老体弱又是文盲,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等,因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一)情感教育的缺失。从以上各表可见,有 71% 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由母亲和父亲照顾的只有 15%,其余的寄宿在亲友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亲友,这些监护人平时缺少和孩子的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的交流,这导致留守儿童变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甚至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反抗。

(二)学习教育的缺乏。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中等或偏后的位置。由于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年老多病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 40% 的儿童说临时监护人是通过责骂或打骂来进行教育的。由于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读书不如打工;随着网吧在乡镇及村日益普及,留守儿童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经常去网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学习热情。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良老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壮族村寨,受到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良老村民大部分不会讲普通话,他们大部分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据调查,良老小学共设有一年级至三年级 3 个班级,在职教师 5 人,其中大专毕业 1 人,中师 4 人。最年轻的老师年龄 34 岁,其他老师的年龄均在 49 岁以上。而在阳山小学,在职教师5人,大专毕业1人,中师4人,其中代课教师 2 人,年龄在 49 岁至 56 岁之间,共设有 1、2、3、4、6 年级 5 个班级,因生源不够,五年级无法开班。贫穷、落后以及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老师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负担过重,学校除语文课、数学课外,许多课程形同虚设。

从宏观看,当前很多制度制约了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难以满足所有留守学生寄宿求学的需要;二是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中的加班加点费用,学校没有财力进行奖赏和补偿,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这些因素对农村学生(包括留守儿童)的发展极其不利。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制度激励将教师个人化关爱行为变成自觉的集体行动。

三、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的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以择近在本地务工,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重点关爱“留守女童”和“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包括留守女童,双亲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外出家庭的留守儿童等,他们应当成为人们关爱和关注的重点。

1.建议实施“留守女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女童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留守女童家务负担普遍比较重的特点,实施全社会范围内的留守女童关爱活动。

2.建议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开展社会救助、学校关爱和结对帮扶制度。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活动。如开展“关爱留守孩,千里传佳音”活动;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利用寒、暑假组织需要探亲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探亲活动等。建立高校学生与地方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互动模式,以高校的院(系)为单位,每一个院系与一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镇乡结对。首先,由高校院系安排,每 20 人为一小组,每小组负责结对乡镇的一所村小。其次,根据农村小学的编班情况将这 20 人机动分组,如某村小一共有 10 个班,则将这 20 人分 5 组,每组负责 2 个班。最后,由这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负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此项活动主要以书信、电话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项活动可以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对村小成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这项活动长久地进行下去。

(三)努力发挥教育部门主渠道作用。建立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教师编制;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融安县在帮扶留守儿童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监护人培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安县桥板乡 2014 年春季开展“100 名教师帮扶 100 名留守子女”的关爱教育活动,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给予关爱帮扶,又对他们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生活,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新家。融安县桥板乡的主要做法是以创办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基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将学校营造成“温暖的家”。(1)聘请生活老师。为帮助寄宿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融安县教育局每年聘请生活老师,指导帮助住宿生铺床叠被、洗脸洗澡、洗衣服等,以提高学生自我生活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为合理安排寄宿制学校下午 4:30-9:30 之间的漫长时间,寄宿制学校普遍实施课外“四个一”活动,即“一小时文体活动”“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一小时观看电视节目”“一小时学习书本知识”。(3)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活动。

(五)加强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应重视家长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建议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突出父母亲情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并制定强制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作者简介】方家锋,男,壮族,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课程管理,政治历史教学。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5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市xx区xx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4月中旬,对全镇15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x镇有儿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儿童292人,在校留守儿童263人;贫困儿童46人,在校贫困儿童40人,其中小学在读21人,初中在读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贫困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 、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 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

2、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贫困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3、扎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各基层妇联要针对贫困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调研,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贫困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贫困儿童数据库,实现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调查结果撰写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6

【关键词】乡村儿童;美育;创新课程

一、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战略意义

党的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面临着资源流失、“空心化”的价值困境,乡村文化的“失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文化的渴望与需求。在此现实境遇之中,大力发展乡村儿童美育,促进乡村美育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一,促进乡村儿童本真发展。囿于传统价值理念的思维桎梏,我国中小学教育进程之中普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对美术、音乐这种所谓的副科则置之不理,这种情况在乡村学校尤甚。此种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本真发展。“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在反思传统“分数至上”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在乡村学校大力推进美育课程的创新实施,其在促进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目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具体来看,城市的学校美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资源等方面,均是乡村美育无法比拟的。由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开发的“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之名,以美术教育为载体,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建构课程体系,通过培养新乡村美术教师,提高乡村学生的美术素养。它的实施与推广,对于振兴乡村儿童美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困境

(一)应试主义理念盛行致使乡村美育缺失立足点

在传统功利主义、应试主义价值理念的影响与制约之下,学校举全校之力发展与“应试”相关的教学科目,是以将多数教学资源仍集中到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而忽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发展。此即造成美术课程被所谓的“主科”大量侵占甚至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学校也是对此种现象司空见惯、置之不理。此种重应试轻素养、重形式轻内容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造成乡村美育缺乏基本的立足之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职业地位致使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缺乏着力点

美术教师的稀缺是乡村学校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2016年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颁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6.5%,但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至11%。若要满足最低标准开课目标的需求,全国尚缺美育教师45566名,美育师资的绝对缺额主要分布在乡村学校,占了83.4%。之所以缺口如此巨大,究其原因,是因为乡村美育教师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乡村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

(三)办学条件致使乡村美育教学资源缺乏突破点

教育资源匮乏且不平衡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应试主义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盛行,致使多数学校将并不充裕的教学资源投入到所谓的主科课程之中。在此境遇之中,乡村学校很难再将教育资源投入到美术教育之中。此即造成乡村学校很难设置专门的美术教室。同时,教学教具和绘画材料时常面临短缺的困境。此种境况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乡村美育的长足发展。

三、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探索

“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是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组织专家研发而成的创意公益活动课程方案。“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的启蒙”儿童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6-15岁儿童,优先关注教育资源匮乏群体,尤其是乡村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美术模块课程。该课程由“我爱生命”“我爱家园”“我爱生活”“我爱梦想”四大主题共十六个单元构成,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课程阶段,对应和涵盖整个小学阶段(见图1)。该课程方案力求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手段,以主题式教学为特色,以美育工作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侧重儿童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心灵教育。培养具有积极情感、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接班人。为充分落实国家政策,促进乡村儿童美育发展,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积极探索落实国家美育战略的实施方案,策划与运营“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实践公益项目。具体来看,基金会积极为项目合作学校无偿提供创新活动方案,提升乡村美育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创新性。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接触艺术与学习艺术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的载体,促进乡村儿童美育的发展。例如,自2018年起,基金会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和体育局合作,在区内5所乡村小学引进“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活动,进行试点教学。同时,基金会还为这5所小学建设艺术教室、培训美术教师。通过双管齐下,提升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另外,基金会还配合乡村美育以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基金会为试点学校举办“艺术之旅”“艺术家进校园”等主题艺术活动,引领学生接触最经典的绘画、舞蹈、音乐、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截止目前,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在河北省保定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进行的乡村美育公益活动,累计受益学生人数已经达1,600人次,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积极探索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新模式,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开发出“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方案,并在乡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推广与运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为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进路。

参考文献

[1]王慧姝,张洪玮.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1-02.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7

__年11月16日,__区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社会反响强烈。留守儿童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应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__区作为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地,留守儿童较多,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新的挑战。__公安分局立足职能,以“守望乡村”工程为契机,联合教育等部门对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研,现分析研判如下。

一、__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__区辖21个乡镇办事处,全区总人口82.4万人,全区共有农村儿童102__人,其中,留守儿童 41798 人,占全区总儿童数的16.58%。__区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亲单独外出务工,母亲留守家中。全区留守儿童分布广泛,犹以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大山包、炎山、盘河、大寨子、苏甲、田坝、靖安、苏家院等八个山区乡居多,留守儿童在校生达45%。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

二、存在问题

__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但现实中依然存在较多隐患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缺失一突出”。

(一)家庭管理缺失。

一是监护高龄化。经调查,全区92.6%的留守儿童都由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 “四老”负责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二是亲情片面化。经调查,全区留守儿童中57.2%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时外出。由于父母忙于在外打工,只能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开导和鞭策。在最需要安全感的年纪,孩子们精神上得到的却是极度的孤独与无助,久而久之,他们对亲情、对社会的理解片面而消极。三是心理障碍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缺乏联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容易出现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封闭、冷漠、叛逆、行为孤僻等障碍性特征。经对我区部分乡镇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感觉生活幸福的留守儿童仅占5%;感觉还可以的占20%;感觉生活不幸福的占70%。5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最想父母为他们做的一件事是回家。当问及“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时,选择“孤单没人聊天”的占33.05%;选择“生活没人照顾”的占46.29%;选择“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占14.1%;选择“其他”的占的6.38%。当提及“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向谁求助”时,选择“给父母打电话”的占40.76%;选择“老师”的占17.90%;选择“亲戚”的占18.10%;选择“自己解决”的占23.24%;有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过度思念父母”、“生活缺乏照顾”、“遇到困难缺乏开导”等问题。

(二)学校管理缺失。

一是缺少专门呵护。我区留守儿童基本在本乡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由于学校学生多,学校不具备条件,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即使想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关爱,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缺少时间精力。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和时间来管理和特别地关爱留守儿童,加上很难有机会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也难以管理和帮助得很细。经调查,我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其中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2%;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很好的占10%;较好的25%;一般的42%;较差的18%;很差的5%。

(三)社会管理缺失。

一是政府管理缺失。虽然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关注重视,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和关爱,但全区没有开设一个真正为留守儿童服务的“留守儿童之家”。二是职能履行缺失。政府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书刊等文化传媒监督管理相对缺失,对一些娱乐场所管理不严,让一些缺少亲情关爱、本就精神空虚的留守少年深陷暴力、庸俗等腐朽文化之中,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经调查显示,全区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今年4月5日,分局特别行动队摧毁1犯罪团伙,破获抢劫、抢夺案20余起。4名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均为未成年人,有2名是留守儿童。4人的作案手段是从电视剧中模仿而来。

(四)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监护不力引发的伤害隐患。20__年至今,__区已有14名留守儿童因安全事故受到伤害,有10名儿童失去生命。在引发伤害的因素中,溺水是第一杀手,其他依次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施工事故、跌伤等。经统计,仅今年以来,__区共发生4起儿童溺水死亡事件,造成6名儿童死亡,其中5名为留守儿童。二是家庭空巢带来的治安隐患。由于农村青壮年

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部分村组出现老的老、小的小的家庭空巢化现象,留下人身财产、家庭生活困难等安全隐患。尤其是留守女孩极易成为犯对象。今年以来,__区共发生7起案,破获6起。7名受害人有6名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年仅13岁,最小的年仅3岁。未破的一起由于受害人年仅3岁,长期由祖父母照顾,发案几个月后,外出打工的父母才前来报案,导致有关证据灭失,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此外,留守儿童被拐骗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今年4月初,年仅13岁的女童袁某因家人监管不力被拐卖,案发近1月,在外打工的母亲才赶到苏甲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历经1个多月、辗转6千公里,在浙江嘉兴一工地成功解救被拐卖女童。三是教育不力潜在的发展隐患。由于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相对较大,且大部分生活在偏远地区,已达到实有儿童的75%以上,但缺乏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关爱,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不健康的成长状态中。

三、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可见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管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家庭的幸福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新农村未来人口与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作为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稳定主力军的__公安分局,面对日趋严峻的治安形势,警力严重不足、工作任务繁重,还要承担大量非警务工作,仅靠公安机关一家承揽留守儿童相关工作是不现实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心理等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管理好、发展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可以预见,在畸形环境成长的下一代将产生更多的马加爵,更多的挪威于特岛枪击案、更多仇视社会的连环杀手。

(一)调整思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调查显示,全区75%的留守儿童生活在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交通闭塞。他们的父母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丢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子女到外地打工谋生。较多的留守儿童父母称“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留守儿童现象,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当地党委和政府应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使更多的农民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实现就地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学校基础设施及资金投入的薄弱是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入力度,从三个方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工资的投入;大力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同时,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其监督机制,以保证这些资金的投入落到实处。

(二)改革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农村的儿童原本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留守下来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处境则更加艰难。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各级政府应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此外,还应鼓励城市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允许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在指定的公办中小学就读,并一律免收学杂费,有正式学籍,并在评优奖励,竞赛活动,升学等方面和城里学生享有统一的权力和标准,以消除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所遭受到的歧视,为他们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办事处政府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逐步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资源,努力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提供周到的服务。尤其应该发挥乡级政府的基础作用,可逐步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与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普查工作,督促村委会、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共同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二是设立专门管理留守儿童的管理机构和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缓解其生活压力,改善其身体状况,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整合力量,形成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切实保障农民子女的教育平等权益;民政部门应及时为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督促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结对帮扶、沟通交流、寄宿优先等制度,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部门应定期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与必要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条件; 司法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公、检、法、司等部门应各司其职,遵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体现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司法保护,侧重于教育, 着眼于感化, 立足于挽救,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羁押、预审、、审判、辩护、管教“一条龙”工作体系。文化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三室”(游戏室、台球室、录像放映室)、“两厅”(歌舞厅、卡拉OK厅)的整治和监管,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音像市场经营秩序;劳务输出部门和劳务培训机构应劳务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知晓自己对留守儿童抚养教育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妇联应组织兴办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共青团组织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村委会)应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随访工作,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与教育义务。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一是各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专门管理,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合力效应;同时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设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是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培训指导,让家长以更多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重视家庭教育,及时发现子女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子女养成良好习惯,能够明辨是非、善恶。三是农村社会要建立由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等组成的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齐抓共管,共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问题留守儿童”,应及时帮教,及时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促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六)发挥作用,使公安工作更利于千秋大计

乡村儿童教育现状篇8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缺少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群体不断增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将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问题。中国应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这涉及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以及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民族发展的大事,应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吸收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父母双方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去承担高消费生活的城市成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请老人或者亲戚加以照顾。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增多,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面临情感与学习两大问题。情感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与父母缺乏亲情的沟通。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见到外出打工的父母。父母打工路途较远,春节假期普遍不长,留守儿童来真正能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感情最开始是非常想念父母,这个状态一直的得不到,当知道知道无论怎么都没有结果,就会因为失望变成根本不想念父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是由家里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给予的关爱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几乎大部分老人都溺爱着孩子。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只会一味的顺从孩子。另外,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中老人已去世或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父母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留守儿童在亲戚家中的待遇一般不太好。若是是亲戚家中有同龄孩子,资源都是优先给自家的孩子,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的少之又少。学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存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委托的抚养人都很少受过教育,大多数是文盲。农村的传统思想,认为读书没有用,对女孩子更是歧视,也就别说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的意识了。而且农村的学校教学资源也极为稀缺,学习条件艰苦。硬件设施教室普遍年久失修。个别地区留守儿童在漏雨窗户没玻璃的教室上课。农村学校较少,路途远。很多留守儿童天没亮就要上学,每次去学校都要走上一到两个小时。学校的图书也极为稀缺,很多书本都是几年前的,书本都快翻烂了。新华字典都需是学生公用,轮流查阅。软件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奇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普遍条件艰苦、资源短缺、生活单调使得教师难以忍受不愿来此工作。有的农村学校只有两位教师,要负责百十位学生,教师每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教师资源的紧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关策略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个过程将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始终”。[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应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来解决。政府方面,政府首先要调查弄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对县乡村的留守儿童情况全面了解,为政策制定做准备。其次,政府应根据对县乡村的留守儿童了解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例如“西部支教”等政策,来吸收更多的教师去农村给留守儿童教授知识,来吸收更多的师范学生到农村支教,给农村学校添加新鲜的血液,给农村留守儿童送去更多的知识。再次,政府要适在财政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应当在财政经费上对农村学校给予倾斜。应当在政策上对农村学校更多的照顾,帮助农村学校健康的发展,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给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政府应号召社会慈善组织以及爱心集团来资助农村学校的发展建设。在政策上救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企业给予优惠,进而去刺激爱心企业更主动的去完成捐助,积极地去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鼓励爱心企业集团建立长远帮扶机制,让留守儿童进入企业实习,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做起。我们应该我做起,关爱留守儿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行动上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企业也该尽一份力。企业可以帮助农村学校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的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需求,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媒体也该尽一份力。媒体应持续的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的现状,并向大众传达,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让更多的大众了解真实的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报道他们面临的困难,引导大众了解他们,呼吁大众帮助他们。

结束语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渐严峻,农村学校教育的硬件的匮乏更是雪上加霜,中国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更加剧了了这种现象的发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所以,中国政府必须从各个方面重视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问题,社会应该共同去关注。这关乎到中国发展的大计,关乎到中国国力的强弱,关乎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不容马虎,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要长久的期坚持。中国的未来需要大家的努力。(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吕绍清.孩子在老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双熏冲突(下)[J]中国发展观察2005(9)

上一篇:工程项目设计管理范文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