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19:19:34

乡村科技论文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涂峄昊 毛力元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

农民进城务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体验更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生活,学习先进的技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其次,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的发展实现了共赢式的成长。

对农民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农业的主力军是妇女和老人,他们不容易接受新知识,很多人更愿意沿用自己从事农业劳动的经验,不相信农业科技能带给他们更高的产量和收入。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国农民比较淳朴,善于运用知识和智慧,思想积极性也比较容易调动,这就需要做好舆论向导工作,把务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农民多数以村落的形式聚集,可以逐存逐镇进行宣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如村委广播、宣传手册等做好宣传工作。对农业科技推广到各家各户的目的、意义、预期成果等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在思想上接受和认识新的农业科技,进而主动配合农业科技人员,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树立农业科技典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系统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面对理解接受能力较低、实践性较差、身体健康欠佳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和老人,工作实施难度更大,这就需要树立农业科技推广的典型来引导,村民之间的沟通与口口相传效果要明显好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苦口婆心的教导。树立科技推广典型实现以点带面以促进农业科技为所有农民接受,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付诸实践,提高现实生产力。

首先,树立农业科技典型需要选择典型示范户。典型示范户应选择文化水平较高(如受过初高中教育)、思想进步接受新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农户作为对象。部分农民不愿接受新知识担心要冒风险,即使广大农民愿意接受新技术但往往接受速度不快,理解上可能出现偏差,对新技术从认知到接受运用需要较长的时间。选择好科技典型示范户并示范和引导其他农户,可以使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难度降低很多,因而选好典型示范户至关重要。其次,实现典型示范的有效引导。对即将推广的农业科技新技术,应首先将新技术信息送达到典型示范户,农业物资补贴到位,在典型示范户中进行示范。在示范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和示范程序,示范过程中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新科技推广示范的成功,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推广记录,便于总结。第三,要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农业科技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切实指导农民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要做好与农民的沟通,理解农民的困难考察客观条件。农业科技人员还要不断学习,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实施指导,切实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自己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水平。第四,对农业科技示范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不可否认,农业科技推广示范能给广大农民对所推广的农业新科技新成果的应用以一种直观客观的效果,这是使示范典型从认知新技术到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有效手段。

科技示范的最重要目的是使农民接受并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结束后,还要就示范户对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跟踪,确保新技术为广大农民接受和应用。要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做好以后的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搞好农业发展做准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大量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农业科技的推广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实施将弥补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不足,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和贵州省地理学会承办。会议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热点、焦点和关键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会议设置了大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交流。佘之祥、蔡运龙、刘彦随、熊康宁等4位知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城市化与农村土地问题》、《农业与农村的多功能性》、《统筹城乡发展与土地整治方略》、《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集成》的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设立了两个分会场,共有近40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或分会场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采用了“报告+提问+辩论+评述”的方式进行学术报告,强化了学术交流的灵活性与互动性。

为了激励土地资源青年科技人才,本次大会设立了“全国土地资源研究优秀论文奖”。由河南大学乔家君提交的论文《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等20篇论文荣获一等奖,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婷婷提交的论文《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格局研究》等22篇论文荣获二等奖。

本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将于2012年8月由贵州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收录了经严格筛选的学术论文75篇,计120余万字,涉及农村土地整治理论与方法、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及案例、农村非农化及其土地流转、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及政策、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城乡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战略、喀斯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乡村发展等前沿领域,展示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与乡村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新进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为论文集出版作序。

2013年全国土地资源学术研讨会将由青海民族大学承办。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其文化品位;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采取“做减法”的

>> 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 我国西部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新时期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下)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上) 浅谈我国的乡村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 乡村书院――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新思路 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 浅谈我国科技自主发展的新思路 探析我国金融监管的新思路 探索我国幼儿教育的新思路 我国版权行政保护的新思路 《旅游法》下我国旅行社经营新思路 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 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其文化品位;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我国旅游者消费理念已相对成熟,预示了巨大商机,探索我国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关键词]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复合性开发;田园;和谐相融[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5―0040―05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聂秋生担任本次沙龙首席专家并主持学术交流。省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保生应邀作《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应关注的问题》专题报告。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高级工程师齐永胜作《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实现我省气象为农服务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发言。沙龙共收到应征论文49篇,37篇入选论文参加交流研讨。

据了解,近两年来,特别是2011年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在江西10个县(市)实施乡村气象服务专项以来,江西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政府领导、财政保障,部门合作、气象主办,大户辐射、农户参与”的体制机制,致力于建立直奔田间地头的“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模式,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王保生高工在专题报告中侧重从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安全和为新兴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等两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应关注的问题,提出各级气象部门应重点做好粮食生产布局服务、关键农事季节服务、防灾减灾服务、粮食作物产量预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应针对设施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做好设施农业生产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划服务、设施农业气象监测、设施农业气象预报和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设施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报、设施作物适宜种植期和上市期预报等工作;应重点围绕特色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开展农业气象信息、防灾减灾保障服务。

齐永胜高工在发言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提出和构想,江西实施财政部、中国气象局乡村气象服务专项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建议应本着“开放、合作、社会化,标准、规范、业务化”的原则,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开发建立乡村气象服务信息站工作平台、不断完善乡村气象服务建设规范标准、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技术研究、强化各地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研究等工作,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在本次沙龙上,与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气象为农服务”的主题,从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各地特色作物引种与气象条件分析、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乡村气象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并从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交流研讨和专家的评审,本次沙龙共评选出交流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省气象学会 编辑:陈焕标)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高校;旅游乡村;科技帮扶

[作者简介]文军,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广西大学环境景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李星群,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5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069―04

近10年来,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对广西的旅游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等现状情况目前还缺乏系统研究。与本论文相关的前期研究主要有:方锦明等(2004)对高校实施农村扶贫作了探析,认为高校扶贫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目前的扶贫工作存在一些误区,高校实施农村扶贫工作应把重点放在科技文化、思想精神等各方面;陈大柔等(2004)就高校教育扶贫的问题及对策作了分析;黄昌财等(2005)分析了高校与农村共建青年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浙江师大与井冈山拿山乡共建青年中心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乡校共建农村青年中心的新途径;辛艳伟等(2006)就农业高校参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与方式进行了探讨;裴春秀(2006)对地方高校立足于为建设新农村服务进行了重新定位。总之,通过从CNKI期刊检索的结果来看,目前国内对高校科技扶贫方面的研究很少,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欠缺,目前仅有40余篇相关论文,尚没有涉及高校与旅游乡村进行对口旅游扶贫方面的论文与实践报道,也没有关于广西“高校一旅游乡村”结对子旅游扶贫的前期研究。

一、研究意义

实践教学、专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旅游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或活动的作用和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的现象,旅游专业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加上一些实践教学、专业实践多采用“放羊式”管理,学生实践效果较差。此外,许多高校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摹本沿用了传统的运作模式,即一种“观光或度假式”的社会实践,并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的特点和科技优势,这对国家建设以及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不利。高校出现了诸如旅游专业的学生不懂旅游,农业专业大学生不懂种田,林业专业大学生不知道种树等许多“奇怪”的现象,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或社会的期望值存在明显差距,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广西旅游乡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来提高文化水平。通过“高校一旅游乡村”结对子是高校与旅游乡村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目前,对我国许多学校关于“校―企”结对子的科技扶贫多停留在形式上,尤其是高校与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乡村的合作有实质成效的不多见,对于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广西广大旅游乡村,“校―村”旅游科技帮扶显得意义非常重大,结合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校―村”结对子科技旅游扶贫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在“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和“新世纪广西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于2006年5月一2006年12月,分批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屯进行了调研。旨在系统研究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以期揭示乡村小型民营旅游经济发展机制等问题。调查范围涉及整个广西区域,主要调研的县市包括龙胜、阳朔、恭城、临桂、灵川、资源、桂林市近郊、乐业、田东、田阳、南宁市近郊、武鸣、靖西、东兴、北海市近郊等县市,调查村屯或乡村旅游景点共32个,调查对象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及对照样本(未进行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法与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问卷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调查完即回收问卷,未能完成调查的样本不列入统计分析中,共完成调查样本250份,其中有效样本213份;对照样本264份,其中有效样本232份。深度访谈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后整理,每次时间为2~3小时,共完成12份样本调查。本论文的内容取自调研中与其相关的经济实体及其对照的基本信息采集模块和一些实地调查内容的总结。虽然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样本与其对照样本数不一致,考虑到样本比较多分析的准确率会高一些,加上本论文的分析是用百分比来表示,因此,对照样本多出部分在分析中没有剔除。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受教育程度分析

从调查样本的年龄结构来看,在广西已开办乡村旅游的地方,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创办者主要集中在25―54岁这个年龄段。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中文盲比例为4.2%,其对照样本文盲比例高达17.2%,说明文盲在广西旅游乡村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对照的比例远高于经营实体的比例,但我们仍可看出,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水平还很低。在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者中,小学文化比例占25.4%,与未创办实体者的比例41.4%相比,未创办实体者小学文化比例明显高于创办经济实体者。综合文盲与小学文化这两项,实体创办者两者之和比例为29.6%,而未创办实体者两者之和的比例高达58.6%,相差近1倍,从这两项之和可知文化因素仍然是决定乡村旅游经济是否成功开办的主导因素。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初中及以上文化者所占比例为70.4%,而未创办旅游经济实体初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为41.4%,两者相差很大。尤其是在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4%,远远高于未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9.9%的比例。

另外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层次实体创办者在本次调查中共有8人,占总比率的3.8%,而其对照样本的比率为0。从整个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来看,在广西旅游乡村居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仍然偏低,文盲比例高达11%,高中比例仅占14.8%,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所占比率仅有1.8%,小学与初中文化占绝对优势,占总比率的

72.4%,说明广西的旅游乡村总体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总体来看,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文化水平较高的旅游乡村,文盲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乡村民营旅游经济实体的群体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这严重地阻碍了广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极大地影响其市场竞争力,这说明发展“高校―旅游乡村”校企结对子科技旅游扶贫非常重要,这从一个基本层面揭示了广西“高校一旅游乡村”科技对口帮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普通话水平分析

从普通话水平分析来看,开办乡村旅游实体者普通话“听和说”比例均为100%,而对应的未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听和说”的比例为90.1%和82.3%,说明广西旅游乡村在开办乡村旅游后,村民总体普通话“听和说”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其中开办实体者均能听和说普通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广西的旅游乡村开办有乡村旅游的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开办乡村旅游实体者中,能够“读和写”的比例分别为94.8%和93.4%,同时其对照样本为60.8%和54.7%。从普通话水平来看,说明乡村旅游开办者整体文化水平要高于未创办乡村旅游者,这从两者的学历层次上也得到了印证。但与受教育程度对比进行分析可知,开办实体者有4.2%是文盲,但这些文盲均具有“听和说”普通话的能力,未创办旅游经济实体的文盲比率为11%,与不能“听”普通话的对照约10%的比例基本一致,而有17.7%的对照不能“说”普通话,明显高于其文盲的比率,说明一部分小学文化的未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说不好普通话。在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中不能“读和写”的比率分别为5.2%和6.6%,略高于文盲的比例,说明少量的非文盲的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办者还不能正常“读和写”,这是一项摆在我们高校、研究者和乡村旅游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英文水平分析

从英文水平分析来看,开办乡村旅游实体者能“听”英语的比例为5.6%,而对应的未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听”英语的比例为4,3%,虽然两者比例相差不大,但总体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远高于广西其他未开办乡村旅游的村落。说明广西旅游乡村在开办乡村旅游后,村民总体英语“听”的比例有所提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开办乡村旅游后,广西旅游乡村居民的外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说”英语的比例实体与对照样本分别为4.2%和2.6%,两者总体所占比例不高,但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除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总体文化水平高于未开办者这个因素外,可能还存在乡村旅游开办的过程中,由于业务需要,一部分经营实体被迫去“说”英文,其英文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开办乡村旅游实体者中,英文能够“读和写”的比例分别为3.3%和2.8%,其对照样本的比例均为0.4%,这说明广西的旅游乡村实体经营者英语“读和写”的能力明显高于未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者,但从广西整个旅游乡村的层面上来看,能够“读和写”英文的乡村居民比例非常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主要集中在龙胜平安村与阳朔的乡村,这个区域村民的英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这可能与这两个区域接待的客源结构相关,龙胜与阳朔的客源结构中,外国游客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经营的需要,部分村民自觉地学习英语,这不仅提高了本村英语水平,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广西旅游乡村的英语水平。

(四)家庭收入水平分析

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在广西旅游乡村中开办旅游经济实体者处于“下等”的比例为3.29%,同比未开办实体者,其比例高达19.8%,相差非常大。开办实体者家庭收入处于中下层次的比例为14.1%,其对照样本比率为28%,两者相差也相当悬殊。综合家庭收入的“下等+中下”两项,实体与其对照的比例分别为17.4%和47.8%,两者相差很大,说明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中,家庭收入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其经营实体缺乏竞争力的缘故,主要是经营不成规模和软硬件设施差的原因,这些实体多数是季节性乡村旅游经营者,只有在旺季其他旅游经济实体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前提下,游客才会到他们处消费,加上条件差,收费低廉,经营效益不高,这些群体的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收益不足以改变其贫困状况。在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中,属于中等及以上的比例高达82.6%,而其对照仅有52.2%,尤其是收入处于上等的比例相差非常悬殊,开办实体者收入处于上等的比例为9.86%,而未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者比例仅有0.4%。此外,由于涉及收人这个敏感问题,多数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开办者回答比较保守,回答时普遍存在偏低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对照样本即未开办乡村旅游者又可能顾及面子,可能会夸大其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得出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对广西旅游乡村村民进行现状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一,广西目前的旅游乡村居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开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的文化水平明显高于未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者。其二,开办乡村旅游对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在开办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普通话水平和英文水平的提高,其他乡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三,村民的文化素质高低与其收入水平相关,总体呈现出高文化素质高收入的趋势。从广西旅游乡村单方面调查结果来看,广西旅游乡村亟需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因此,广西“校―村”科技帮扶显得意义非常重大而迫切。

四、“高校―旅游乡村”科技对口帮扶的展望

(一)加强“校―村”联系,探索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科技旅游扶贫新路子

“校―村”结对子旅游扶贫开发与实践,要充分利用广西乡村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高校的科技资源,走一条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科技旅游扶贫开发新路。“校―村”合作旨在深挖乡村旅游本身增效潜力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村经济的转型,促进农业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并实现农业经济较高层次上的良性循环。而且在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解决农民就业等问题上意义重大。这种旨在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校―村”结对子科技旅游扶贫开发,不仅可以开创一条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路子,提高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高校一乡村”科技旅游扶贫开发对广西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具有带头和示范效应,对高校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对我国其他区域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贫困乡村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创新也有较强的参考与示范作用,对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乡村旅游科技扶贫相结合的“校―村”对口帮扶体系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一)学历及任职年限

1.申报卫技副高级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受聘中级职务两年以上。

2.申报卫技正高级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副高级职务5年以上。

3.申报社区副高级卫技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中级卫技职务5年,或大学专科学历受聘中级卫技职务7年;申报社区正高级卫技资格的人员,须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受聘副高级卫技职务5年。

4.先工作后取得规定学历(专业对口)者,取得学历前后的任职时间可以相加计算;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年度,不能算作任职时间。

(二)论文要求

根据杭卫发〔2002〕264号和〔2008〕208号文件规定,对申报评审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论文要求如下:

1.申报卫技副高级资格。大学普通班和1982年以后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须提交已在一级或二级医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2篇。

2.申报卫技正高级资格。大学普通班和1982年以后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须提交二级以上论文3篇。在三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其中1篇论文必须发表在一级医学卫生刊物上。

3.申报社区(乡村)副高须提交三级以上论文2篇;申报社区(乡村)正高须提交三级以上论文3篇。

4.提交论文的名录按杭卫发〔2010〕127号中“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2010年修订稿”执行,其中,2010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可以按以往名录执行,其他要求不变。

(三)申报专业

1.申报对象应按从事专业选择相应专业申报评审,不得随意更改申报专业,其中部分专业应符合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及注册要求。申报临床类、中医类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限报妇产科学、妇产科学(中医类)专业。医类人员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类别应与执业医师资格类别相一致,不得跨执业类别申报。

2.社区(乡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按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人专〔2006〕1号)以及杭卫发〔2007〕163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破格条件

根据浙人专〔2003〕121号和杭卫发〔2008〕208号及浙职改〔1996〕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满4年不足5年)、但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破格申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对既不具备规定学历,又不符合任职年限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得提前推荐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1.破格申报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除规定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6项条件中的3项:

(1)3篇,且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其中1篇必须在一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另2篇可以在一级或二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

(2)掌握本学科(医、药、护、技)先进医疗技术和诊疗办法,在本专业范围内,组织或主持解决过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理论上或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在同行内有相当知名度;

(3)获得国家三等或省部级三等、地市(厅局)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项的主要贡献者;

(4)获得部级或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护士,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近5年内获得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不含协会、团体授予的称号);

(5)担任主管护师5年以上,并且近3年内在县级以上医院护理部担任正、副主任,实际工作业绩突出;

(6)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

2.破格申报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除规定条件外,须同时符合以下3项条件:

(1)3篇,其中2篇在一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且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另1篇可以在一级或二级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

(2)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全省同行中有相当的知名度;

(3)医德医风好,工作业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已成为本区域学科带头人。

3.破格申报社区高级卫技资格,除规定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4项条件中的2项:

(1)县及以上等级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市(厅)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工作的单项先进获得者;

(2)获得县(市级局)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贡献者;

(3)申报副高级卫技资格的2篇论文中,有1篇及以上应在二级及以上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申报正高级卫技资格的3篇论文中,有2篇及以上在二级及以上医学卫生刊物上发表;

(4)中专学历,申报副高级卫技资格,须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满25年,申报正高级卫技资格,须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满30年。

(五)其他条件

1.申报评审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按规定取得相应级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书。申报社区正(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可免予计算机和外语考试,其它免试条件参照有关文件执行。

2.根据有关规定,市级医院临床医师晋升前下农村(社区)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其中必须有一次连续1个月以上。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乡村;实际;核心;结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能否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重标志,就是看它能否切实提高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社会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乡村中学作文教学费劲大、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没有结合乡村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乡村差别很大,教材内容、教学目的要求一样,而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注重应试和升学。乡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要走出低谷,就必须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为现实服务。

一、作文目标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目的决定一切。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最能反映作文教学总体特征的就是作文教学目标。目标明确而恰当,教师才能选定合适的形式,决定训练的方法,取得理想效果。但由于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层次性,对作文的社会实用功能又有所忽视,加上实际教学往往以升学应试为目的,很少考虑学生毕业后具体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所以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与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生活的需要。

如今乡村商品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社会交往由过去的封闭型、单一化,变为开放型和多元化,导致了社会交往手段和方式的更新和多样化,这就给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从“应试教材”的羊肠小道转到为当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的轨道上来,既要突出基本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也要重视具体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目标。

二、作文内容要与乡村实际结合

乡村中学语文内容必须与乡村实际密切结合,要有“泥土味”“稻花香”,也要有“商品性”和“科技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为中心,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师喜爱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学生往往以这些来衡量自己的作文水平。至于生活中用的,学习研究中用的,工作中用的文体,不受重视。中学毕业了不会写公文,不会写商品说明,不会写实验报告等各种实用的东西,在毕业生中占的比例很多。

乡村需要论什么、说什么、记什么之类的文章,但更需要的是实用文。现代社会需要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尤其在乡村,每个受过教育的人,身带一支笔,主要写的还是各种实用文。因此,乡村中学作文教学应十分重视和大力加强实用文体的训练。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它摆到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有计划、有层次地学习常见应用文的基本写法,培训实用写作能力。

写一般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依据教材中的写作要求,也应力求与当地的农事、时令特点密切结合。如春季可以“春耕时节”“地膜育秧”“水牛精神”等为题,秋季可以“柑橘保鲜”“耕耘与收获”等为题作文。可写的素材,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为了给乡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还可把“爱农”教育作为一项内容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可让学生作一些调查,看到乡村欣欣向荣的现状和美好的前景,认识家乡变化的原因,或观察某些自然现象、农作物生长情况,思考某些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等。作文后,既要认真讲评作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又要对作文的观点、感情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树立建设农村、改造家乡的责任感、荣誉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实际的需要”,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

三、作文训练以实用为核心

乡村中学作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实用为核心,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多实践、快反馈”的原则加强训练。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协调行动所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它在所有的文体中和人们的关系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此外,各类文体的训练也应以实用为中心,不搞花架子和假大空,更不能把学生引向吟风弄月、感物伤怀、无病的歧途。

低起点,小步子,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总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期望达到最好的水平。如果教师期望适度,就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就会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为深入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用人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坚持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原则。

二、竞争职位

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15名,其中站长3名。

三、竞岗范围和条件。

1、竞岗范围。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

2、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作风正派。

3、岗位条件。(1)站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称职。(2)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四、竞聘方法

(一)专业技术人员竞聘方法

采取个人申报、资历评价、考试、民主评议的方式,择优聘任。总分为100分,其中资历评价30分,考试60分,乡镇测评10分。

1、资历评价。(1)职称。副高以上职称10分,中级以上职称5分,初级职称3分。(2)学历。全日制本科学历10分,成人本科及全日制大专学历5分,成人专科、全日制中专学历3分,成人中专1分。(3)行政奖励。市级以上行政奖励5分,县级行政奖励3分,系统行政奖励1分。行政奖励不重复计算分值,只计算最高级的行政奖励。(4)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省级科研成果,部级论文、论著5分;市级科研成果,省级论文、论著3分;县级科研成果,市级论文、论著1分。科研成果(论文)分值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高级别的科研成果(论文)分值。

2、考试。成立命题组进行封闭命题,考试的重点为农业技术基础知识。

3、乡镇考核。所在乡镇乡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分为优秀(10分)、称职(7分)、基本称职(5分)三个档次。参加测评的人数不能低于所在乡镇乡村干部的三分之二。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15名人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为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聘用期间聘用人员出现重大问题可随时解聘。各乡镇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落聘后,由乡镇政府负责重新安排工作,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

(二)站长竞聘方法

录用的15名人员符合站长竞岗条件的,采取个人申报、面试竞岗的方式产生,总分100分。拟竞聘人员竞聘专业人员时的综合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三)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方法

本着就近就便、高分优先择岗、组织调剂的原则进行分配。不服从分配的退回原乡镇,空缺岗位按照综合成绩递补。

五、时间步骤

竞聘上岗工作从2005年11月7日开始至2005年11月30日结束。

1、11月7日至11月8日,召开××县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公布竞聘岗位。

2、11月9日至11月11日,组织报名。报名由个人自愿填写报名申请表,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并需出具相关资历证书。

3、11月12日至11月14日,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按照条件和要求,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公示。

4、11月15日,邀请有关人员组成命题小组封闭命题。

5、11月16日,集中进行考试。

6、11月17日至20日,到所在乡镇进行考核。

7、11月21日,张榜公布综合成绩。

8、11月22日,领导小组审定聘用名单,并将聘用名单向社会公示3天。

9、11月25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发聘书。

10、11月26日,竞聘站长

11、11月27日至29日,张榜公布成绩,向社会进行公示。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 环境资源 资本化中国论文联盟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课题:“旅游环境法律保护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旅游业的发展为视角”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为200803lx168。

作者简介:罗亚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法学,讲师,华东政法大学2010-2011年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商法、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210-03

一、引言

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自然资源,如桂林山水就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城市人口,越来约追求精神享受,把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和少数民族风情,欣赏田园风光作为逃避城市紧张生活的替代。广西是农业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风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跨境旅游资源,以及历史遗迹,这些正符合了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因此,近些年广西的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最初的自发性的、小规模的经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广,使广西的旅游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乡村旅游主要依托农村的自然风光与农村人文活动等资源,以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购物等各种消费需求。该类旅游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尤为重要,由于无节制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严重,因此,环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农村的环保一向投入甚少,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投入。在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开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的情况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目前我国关于旅游环境的法律非常欠缺。当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是以“市场失灵”①作为理论基础的,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多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规制,以期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解决环境保护的“外部性”问题。但是,由于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私利,在保护与治理环境上总显得动力不足,特别是乡镇政府,有着更为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单纯发展农业在大多数农村都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如乡镇企业就成为乡镇政府的优先选择。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发生冲突时,政府肯定会牺牲环境而选择发展经济。尽管有人建议把环境保护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可是官员们除了有谋求政绩外,更有谋求经济利益的愿望。这就是所谓“政府失灵”。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展旅游与环境的矛盾冲突,需要寻找新的路径解决发展乡村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和谐问题。

二、广西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乡村旅游得到较好地发展,截止2009年底,广西建成常态性经营的乡村旅游点达300多个,“农家乐”500多家,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192个,分布在广西14个市80多个县(市、区),其中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4个,广西创建的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排全国第9位,西部省区第2位。广西旅游局与农业、建设等部门合力打造了15条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了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目前广西主要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1.农家乐(渔家乐等);2.现代农业新村;3.民俗(族)文化寨或古村落;4.集观光、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农园;5.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6.依托乡村名胜开展乡村旅游;7.乡村红色旅游。

虽然广西的乡村生态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缺乏整体科学规划,暴露出很多问题,制约了广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认识不足,不能够准确把握和认识自由资源,及资源的开发,也没有很好地针对目标客源进行开发。

2.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体现为分散、小规模无序经营。

3.基础设施较差,如交通不便,卫生条件较差等,影响乡村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4.旅游服务整体质量不高,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5.由于法律缺位,监管不力,规划欠缺,出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人文环境特色弱化甚至恶化等问题。

广西已提出将旅游也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打造旅游大省的口号,而乡村旅游又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当前已出现的问题,已对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造成阻碍作用,使乡村旅游处于较低层面的发展,而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要解决这样的矛盾,以及上文谈到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符合当今经济与环境关系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而且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2010-1-15.

[3]谢晓岗.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百色市为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张璐.生态经济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权利研究.法学评论(双月刊).2008(4).

[5]当乡村游碰撞农村环保.中国经济导报.2010-11-15.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 湖南新农村建设紧缺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人才培养机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思路探讨 论高职人才培养与新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体育旅游外语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谈农业类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对接探讨 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问题的具体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 培养乡土人才 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诉求和策略 服务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的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 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述评 新农村高职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9]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人事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06-07)[2004-06-02]. .

[20]刘曙光.湖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

[21]潘利兵.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6-24.

[22]陶凤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人力资源开发,2012(6):23-24.

[23]刘铁芳.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 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0 (6):13.

[24]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EB/OL].国家农业部官网.(2011-11-01)[2014-06-08]..

[25]丁太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模式系统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

[26]谌晶.新时期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3-18.

[27]柳晓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7-68

[28]耿卫新.河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2013(12).

[29]代丽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0]朱传书.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1-32.

[31]王素玲,等.新农村建设基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6-17.

[32]郑宁国.如何培养湖州新农村建设“专业农民”[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7.

[33]苟小红.加强重庆农村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J] 南方农业,2009年(11):8-9.

[34]韩兆柱.秦皇岛市海港区大学生村官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C].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37-239.

[35]王爱民.保定新农村建设中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农村经济,2010(5):259.

[36]鲁宽民,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探析――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9-10.

[37]徐辉.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团队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43-44.

[38]肖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上一篇:乡村医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