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10 19:24:52

经营管理常识

经营管理常识篇1

关键词:新常态;民营企业;市场监管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新常态

现阶段,“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在这一阶段性的代名词。“新”是崭新,与旧的、过去的相反,“常态”是指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民营企业必须以这个新的阶段性特征为立足点,适应新常态,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2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民营”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民营等同于“非国营”,是一种利用民间资本进行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民营企业是指非国有国营的企业。

1.3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政府或具有市场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交易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行为。

2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从监管主体上看,监督主体不明确导致职责不明、互相撕皮的问题。在监督体系方面,自上而下的监督强化,平行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薄弱,造成监督不力。从监管方式上看,存在监管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较大,单一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新常态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新常态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后,企业的数量确实有大幅增长,但是有许多的企业是有名无实,这些企业对政府市场监管加大了难度。从监管过程来看,存在事前认识不足,事后监管不严的问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行政许可没那么重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绝不是完全开放。监管不严将直接导致市场体系的混乱,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

1)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十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新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政府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些地区监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的现象。2)监管体制不健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的的形势,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但是政府在市场监管的某些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常态,有些原定政策已经不适用于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3)前期培训不足。在改革的新阶段,不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需要对新常态下的改革充分的认识,进行前期培训。企业年鉴制度的取消,使得许多的企业对于年报并不重视,而往往出现漏报情况。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政府人员的前期培训,增强企业和监管人员的管理意识。

4措施

4.1完善监管部门岗位设置。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一岗多人的现象。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全套的监管措施,并将不同的职责分配于不同的岗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4.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就是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严管,快速地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并且要有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对于一些民营企业的规范合理的市场交易行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舞其他企业向它们看齐。4.3加大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培训力度。政府应对民营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并且对不同地域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培训,这样既可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也能让企业更快地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另外,政府部门内部也应加强政策学习,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市场监管效率。

5结束语

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这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市场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有些地区仍然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方式单一、监管不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理的整套流程;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做到惩罚分明;加大企业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监管意识,才能实现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于志婷 李新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76.

[2]张亚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

[3]王云,黄鹏章.政府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4(17):75-77.

经营管理常识篇2

物业管理经营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物业管理经营活动的展开,离不开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物业管理中各个主体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也包括现实中与之相配合的外在条件、系统等客观因素。物业管理经营之所以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并快速发展,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往往容易看到企业内在因素对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忽略外在社会环境与认识能力对经营活动的限制与制约。就主体认识能力而言,业主们普遍认为,物业服务企业如果将精力放在扩大经营上,势必增加业主负担,干扰正常的物业管理工作,目的就是利用业主的资源,巧立名目乱收费,“骗取”业主的财富,是本末倒置的,背离了物业服务的宗旨与目的,在这种认识误区下,保本微利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了避免与业主之间的矛盾,面对亏损,只能囿于合同,因循守旧,而这种经营上的保守只会不利于物业服务品质与种类提高,长期以往,反而引发与业主之间更大的矛盾;此外,物业管理上游的房地产业普遍认为物业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配合房地产的销售,物业管理经营无足轻重,没有看到物业管理经营中所蕴含的巨大财富资源,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业管理经营的发展。物业管理经营离不开外在客观环境的配合,人们往往看不到良好的制度、规范、系统、资源、网络等现实因素对物业管理经营的促进作用,无法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与因素。制度缺乏、权责不清、系统混乱、竞争无序等都限制了经营者的财富冲动与投资灵感。

随着国外物业服务企业大量抢滩登陆,国内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及百姓对服务种类及品质要求的提高,经营越来越被提到物业服务企业的日程上来,物业服务企业要想快速发展,经营将是一条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物业服务企业多数处于一种“保本微利”的状态之中,甚至多数从业人员都有了一种心理定势———物业管理无利可图,没必要经营。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不少从业人员局限了自己的经营思路,狭隘的将物业管理经营等同于物业的常规项目经营,也就是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为业主提供保洁、绿化、保安、保养与维护等常规的服务项目上,进而对常规经营之外的物业管理经营活动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只是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维持企业的运行,丧失了物业管理经营的主动性,弱化了经营意识。由于经营意识薄弱,不少物业服务企业长期依赖于固定收取的物业服务费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贴,缺乏经营能动性。在相关规则与制度的制定上也多采用经验性的常规做法,缺乏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来看待物业管理工作,看不到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的价值,看不到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富饶,更不懂得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自我财富的增值。更多地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利益,这种短视的行为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载体,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则是公司壮大的保证,可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目前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工资待遇不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晋升机制,导致行业无法吸引足够多得优秀人才,特别是懂经营、善营销、会管理的人才在行业内更是屈指可数。一方面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转制、转岗、转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物业管理岗位培训,无论在专业技能、应急能力、还是相关法律知识等都难以适应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开阔眼界、创新能力和经营敏锐性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大量经营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多来源于原房管所改制职工和其他行业的管理人员,这类经营管理人员要么“等靠要”思想严重,不具备积极的市场观念;要么不熟悉物业管理的行业特点,缺乏系统的物业管理经营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经营者,不但要具备独特的经营“角度”和良好的经营意识“敏感度”,还要具备深挖经营项目潜能“深度”与扩展经营范围“广度”的能力。从目前来看,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虽然物业管理行业利润不高,但是风险很小,只要扩大规模,集约化经营,必然稳赚不赔。于是,一些企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急功近利盲目扩张,过度经营,毫不顾忌背后所蕴含的巨大隐性风险。这些风险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如人力资源管理中骨干离职和员工不满所带来的风险、物业资本经营中结果偏离预期的风险、品质服务跟不上经营要求的风险等等;也包括市场环境风险:如法规、制度不健全等所引起的市场秩序混乱,和由于产业及税收政策变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等等。世界上没有只赚不赔的行业,风险是多变的,物业管理经营者只有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不断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灵活应对和化解各种经营风险。否则,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缺乏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物业管理经营者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文化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是指导企业经营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潜在的生产力。它包括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行为规范等等,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会对公司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是,目前多数物业服务公司的企业文化停滞于表面文章建设,有“口号化”的倾向。虽然统一了公司制服,总结了企业精神,规范了企业标识,但是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是否真正融入到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中去,却很少有人关心了。多数物业服务公司只重视一些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其危害就是难以使企业由内至外的精神扭成一团在经营中无往不胜,难以使自己的员工在物业工作中下完成“主人翁”精神的回归。这种情况下只会导致员工与企业间“貌合神离”,进而导致物业管理经营乏善可陈,鲜有活力而言。更有甚者,将物业服务公司企业文化庸俗化,变成了“关系”文化、“潜规则”文化,拉帮结派,价值观扭曲,而这对物业管理经营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物业管理经营的新进路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物业服务公司要想快速发展,经营将是一条必由之路。基于这些实践中的困境,要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局,除了强化经营意识、吸引优秀人才、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企业文化等措施外,我们更应当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物业管理的经营之道,传统物业管理的利润虽然是有限的,但其掌控的资源却是无限的。物业服务企业只要用心,就有可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在物业管理的整个经营过程中,物业管理常规经营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石,在没有做好常规经营的前提下去谈其他经营都会显得不牢靠,是舍本逐末的行为,甚至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可以说,物业管理经营的其他内容都是从常规经营中派生出来的。常规经营不但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渠道,而且可以带来更多忠诚的客户和社会资源。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做好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这是业主的要求,也是行业的要求,更是整个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业主,才能保证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使企业的经营获取更大的收益。如何做好物业管理的常规经营,最重要的就是在服务品质上下功夫。物业管理经营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弥补开支、获取利润而擅自降低服务标准,以减少管理开支,这种既“损人”又不“利己”的做法,不但导致与业主纠纷增加,更不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当然服务品质的提升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项目的需求差别,根据这种差别制订不同的服务标准,否则服务标准一样的话,会导致一部分项目服务资源浪费严重,而另一部分项目的业主容易滋生享受超值服务占便宜的心理。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服务品质的提升也离不开对服务项目“深度”上的挖掘,注重服务产品细分,挖掘新的财富机会,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物业服务企业间的联合,优势互补,反过来还能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来提升原有的服务品质。因此,注重服务品质、搞好常规经营,既可赢得客户,更能赢得财富。#p#分页标题#e#

作为业主的聚居地,每一个物业项目都是一个天然的聚宝盆,是一个需求非常集中的天然市场,可是却众多物业公司面对业主资源却不知如何开发,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经营视角,盘活业主的资源。改变以往围绕“小区物业”转的传统做法,改为围绕“人”转的做法。在物业管理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往往关注与物业本身,而忽略了身边的业主。业主不仅是物业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也是物业管理经营中的对象。同时,他们在物业管理经营中,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要想经营好物业服务公司,必须要走业主资源经营这条路。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业主资源的经营几乎一片空白。充分利用业主资源,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剧,社区功能的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品质的逐步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必然越来越集中于社区。这就为物业服务公司开展业主资源经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供经营的业主资源包括业主需求资源,既着眼于业主的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实现项目经营,如:为小区内业主提供一个二手物品交易的平台,扩大经营范围、实现经营收入多元化;或者与相关经营实体联合,为业主提供诸如:团购电影票、健身卡、驾校代报名等服务,业主既得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也能从中获取一笔不小的收益。此外,作为物业管理经营者更应当敏锐地看到,业主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资源———既业主的无形资产,诸如业主的社会关系、业主的知识技能等等,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却也往往是物业管理经营者容易忽略的。如果运用得当,有效组织业主社会关系和技能,会为物业管理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效益。

利用现有物业设备设施进行经营是很多物业服务公司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极易侵犯业主的权益,不但没能使物业资源的效能合理发挥,反而浪费了现有的资源,引发了各种矛盾,进而影响了物业管理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科学有效的利用现有物业资源,不仅有利于物业的保值增值,造福业主,还能拓宽经营渠道,增加物业服务公司的收益。在物业资源经营时,物业服务企业需征得业主大会的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开展经营活动,此外在经营的实践中,避免侵犯所有权人的权益,避免干扰业主的正常生活。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物业资源经营活动才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经营物业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强化停车场的经营,停车场的经营在很多小区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开展停车服务以外,还可以对停车场进行合理改造,开展相关配套服务,如洗车保养、汽车代驾、汽车装饰等。(2)社区广告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物业资源经营方式,包括:电梯广告、路灯广告、厅堂广告、停车场广告、宣传栏广告等等,美观、大方、赏心悦目的广告不但不会引起业主的反感,反而更有利于提升小区整体的氛围。(3)利用现有资源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建立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既为院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场所,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最新的理论与年轻人的朝气,关键是能为企业带来一部分实习收益。除此之外,物业服务企业还可以根据挖掘其他物业资源进行经营。但是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不违背物业管理主业的发展,有效区别不同物业类型及业主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发展、规避风险,创造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经营管理常识篇3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缓解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建立往往不够完善,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承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大多中小企业通常在管理中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因而一旦税务风险触及税收法律,必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原因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分析,并为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1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相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更为隐蔽。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兼顾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和机会成本的管理过程。许鲁才,张晓试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09(5):126-127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持?m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现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为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税务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既有税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税收相关政策多变、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税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纳税专业水平不够等内部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造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根源分为如下三项。

21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税务风险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能够意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但相较于税务管理专家,甚至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对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低估企业所存在的重大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主张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税务风险暴露时再通过关系人脉来解决,消极守法意识严重。因而中小企业管理层通常没有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更无法在经营中对涉税事项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缺乏主动研究国家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动机和积极性。管理层对待税务风险的这种态度在管理中表现为对企业税务风险相对比较忽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重视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税务常识的普及,更不会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觉间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形成了。

22税务相关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企业税款是在财务部门核算时产生的,那么税务风险必然就来自财务部门,而忽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税务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而非产生于财务部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营管理都对企业纳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生质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则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而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甚至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惜以提高企业税负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如在企业签订各类合同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有意识聘请法律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但很少有企业有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请税务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税务风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同内容涉及的合同性质、交易价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会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增大企业税务风险。还有在企业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绩效考核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费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对销售部门大多只考核销售量,那么销售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只考虑这一行为对销售业绩的影响,而不关注该行为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不当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必然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各经营管理环节中如果忽视了税务风险,必然直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

23中小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财税不分家的问题。由于对税务管理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组织设计中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只是以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素质较低、工作繁忙,认识不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评估生产、采购、销售和筹资等环节税务风险的大小,更谈不到分析、评价和管理。而事实上,税务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士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识别、预测、评估、分析税务风险,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下级和平级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确保重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和政策难以落实,税务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包含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企业老板)重视企业税务风险,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危害性,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而在调查中也发现,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较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税务问题上“吃过亏”,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已经通过经营实践认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层真正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气氛,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企业日常经济管理中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对涉税事项的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要实现这样的税务管理目标,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传达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现该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与涉税事项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其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同时在管理中要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从制度上激励其在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32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各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就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赋予对应的权限和职责,负责整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落实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涉税事宜,尤其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生产营销过程、筹资投资过程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要特别注意防范税务风险。对于小型企业和新办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企业涉税相关事宜较少,没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更适宜外聘税务人员担任企业税务顾问,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项的税务风险评估并随时提供税务咨询帮助。

33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为顺利开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各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经营中建立起迅捷高效的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

首先,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制度,对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内容、方式、负责部门及人员、沟通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并依规定认真落实执行。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信息反馈系统,各部门凡是在日常工作中涉及与购进、耗用、损失、销售及库存的有关日常生产经营情况,都要定时进行信息反馈,尤其与企业资产负债、重大计划和决策等相关的税务风险信息要按规定进行反馈。同时设立外部信息获取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在开展业务时,要经常与客户、供应商、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及?r获取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并按规定反馈。通过对内外涉税信息的及时收集掌握,才能使企业在分析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及时发现并应对税务风险,并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

经营管理常识篇4

【关键词】电力营销;营销稽查;风险管理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是指在电能产品销售、供电服务等环节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防范营销管理中风险的发生。营销稽查作为营销管理的日常监督机制,目的是强化营销及服务管理的可控、在控能力,增强防错和纠偏功能,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1.风险管理

1.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面临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的过程。

1.1.1服务风险识别

电力服务风险的关键点在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1)规范化服务。各类业务是否按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十项承诺及十个不准的行为,是否有违反有关法律规章的行为。(2)服务质量。是否建立服务质量分析制度,是否有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等。(3)客户安全服务。合同中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对客户端安全检查评价的措施、是否建立客户安全防范措施等。

1.1.2经营风险识别

电力营销经营风险的关键点在量、价、费、损等基本环节,这也是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1)电费回收。是否制定有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是否按期编制电力产品销售明细表,电费应收、实收、未收统计表准确性有无监控措施,营销部门是否随时掌握未收电费情况,对欠费情况是否定期统计并制定合理催缴措施,电费回收是否进入专用帐户,电费延期缴纳、违约用电等是否按规定加收电费及违约金,电费发票管理是否建立制度、合同中对电费缴纳是否约定明确等。(2)电价管理。是否按核准的电价收费,电价执行有无监督和考核办法,电价检查是否按期开展,对违价行为是否有处罚措施、电价业务队伍素质是否满足要求等。(3)电量和线损管理。线损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电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抄核收管理结构和职责是否科学,定期抄表及抄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各供电关口、线路、台变、用户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窃电查处是否有效开展等。

1.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对电力营销工作而言,风险估测的步骤可依照上述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按程度排列优先队列。估测的方法可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自评和外部评估、对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情况进行常态检查等方法实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衡量风险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及处理程序,对需处理的问题采取提示、预警、限期整改等措施。可以对一个周期内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如缴费难问题,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评估导致事件发生的内控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1.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解决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消除预知风险。随着营销模式的确立,电力营销工作专业化分工日益加强,营销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营销各专业部门风险处理结果的检查、考核、反馈力度,以点评、排序、专项报告、整改意见书等形式及时告知,解决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行为上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1.险管理效果评价

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实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定期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可以保证风险管理技术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的需要,使风险管理效益最佳。通过不断的评价修正,使风险管理处于循环上升的状态,从而促进风险管理的效果。

2.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实现营销业务和供电服务工作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成立营销稽查处,将营销稽查明确为继审计、监察、安全之后的第四种监督,定位在对营销服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从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中可以看得很清晰,它与营销风险管理的内容与过程是一一对应的。

2.1营销稽查的风险识别功能

风险识别最重要的途径是对客观资料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整理。通过营销稽查,使管理人员识别其中的风险。

2.2营销稽查的风险估测功能

基于常态营销稽查记录的整理分析,下一步是对每个周期内发现的各类预知风险作进一步调研,对异常现象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等统计分析排序。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月度分析、季度分析、专项分析等。

2.3营销稽查的风险处理功能

营销稽查的目的就是为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水平,增强纠错和防控功能。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标准规范,通过文件下达相关部门,将稽查中发现问题及其整改情况作为各部门经济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稽查情况还应以简报、分析等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

3.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开展好常态稽查

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营销稽查的内部监控职能得到加强,也就相当程度上防范了各类营销风险的发生。一般来说,稽查的方法有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两类,但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看,常态稽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1常态稽查的必要性

这是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特点所决定的,旧的风险消除,新的风险产生,风险管理的几个步骤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3.2常态稽查的重要性,掌握常态稽查的方法

常态稽查是对营销中风险的过程控制,开展得好,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常态稽查本身也要注重过程管理,即首先要有“量”作保证,要完成相应的稽查采样量,分析是否准确就是以常态稽查中大量的调研资料为基础的;其次要对资料、记录进行及时的整理、筛选,找出引起评估指标变化的关键原因,找到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为选择科学的风险处理技术提供依据。

3.3要着眼于促进管理上的完善

风险不可能降为零,电力营销管理涉及面广,工作繁杂且具有重复性,营销稽查不可能期望发现所有的具体问题,处理所有的风险。风险管理是要最大程度预防风险的发生,减少损害的程度,营销稽查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的完善,而不是发现、处理具体问题。

3.4对管理效果及时评价修正

风险管理的步骤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对采取的管理技术是否有效要及时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其效果循环上升。营销稽查要注重评价分析,要善于对稽查成效进行定期总结,如采用季度综合分析等形式,及时修正,使管理更有成效。

4.结束语

营销风险管理的涵盖面比营销稽查更广,但营销稽查是强化营销风险管理的一项有效举措。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开展好营销稽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防范、处理营销风险,促进营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现代电力企业营销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10.08.

[2]乔新国.电力市场营销基本知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08

经营管理常识篇5

现代经济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企业管理领域的新模式、新业务不断出现。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其中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很多方面。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为生存,单纯追求生产与销售,管理思想僵化落后,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会计人员通过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这些信息很肤浅、不全面,难以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层次问题。在大数据条件下,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大数据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红利分配决策等等,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导致企业管理者在财务管理方面意识淡薄,观念陈旧。企业经营决策资料主要来源财务报表整理加工取得,经营决策主要依靠主要领导主观意识判断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简单化形式化,财务管理制度成为摆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没有足够的现代管理意识,忽视对时间价值、边际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财务管理具体方法的认识,没有企业经营数据的系统化的加工处理,财务管理工具不能发挥作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容易造成筹资投资失误,增加经营风险。

(二)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大数据时代,借助互联网,各个经营实体将组成数据大家庭,数据的生成、传播和利用

具有快捷性和广泛性,财务管理工作业已成为开放式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内外互通,给信息安全带来隐患,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都在威胁财务管理数据的安全。由于信息交流手段多种多样,传感器、社交网络、电子邮件、文档记录,其中不乏经营管理数据、客户信息、会计记录细节、预测决策信息,如果遭到泄露,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财务数据的安全管理,不仅是企业平稳发展的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财务控制能力偏弱,风险意识差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以确保财务计划的实现。企业不能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条件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导致财务控制能力偏弱,风险意识差,财务分析工作不够全面。多数企业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盲目性,缺少计划安排。经营状况良好时,闲置大量资金不能充分利用;缺少营运资金时,不顾成本、不惜代价进行借贷。不重视各种资金形态的合理配置,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因为没有足够的货币资金用以偿还债务,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无力偿还,影响企业信用。投资活动存在盲目性,风险意识差。没有充分的论证过程,很少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变化,常常凭借主观认识进行投资决策,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资金链断裂。

(四)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财务管理是深层次的会计工作,大数据条件下,不仅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处理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在岗财会人员都是一些入职时间短的年轻人,并且流动性大,缺少会计工作经验和财务管理工作经历。会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日常会计核算,进行凭证的填制审核、登记账簿和填报报表工作,财务管理根本无暇顾及。普遍存在的企业会计工作稳定性较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不足,导致会计工作的应有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企业资金管理混乱、财务决策盲目,造成经营风险加大。

二、解决大数据下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竞争,更多的是依靠知识和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管理者具备现代管理知识,树立财务管理理念。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知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度,发扬民主,预测决策有依有据。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工具的作用。经营活动中认真研究市场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分析企业各类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能力,作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决策。同时,经营管理者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掌握企业经营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防范财务管理信息安全隐患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信息存储交换,数据处理分析,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没有安全的网络环境,就不会有健康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要提高网络安全的技术水平,不断开发新的防范措施。企业应当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管财务管理信息安全隐患。建立用户身份安全印证和访问控制机制,防止对数据系统的恶意攻击;开发以政府为主导、各服务商参与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会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保证大数据采集的安全和完整。

(三)加强财务控制能力,提高风险意识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存在各种经营风险。企业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进行市场分析。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加强财务控制能力,化解风险,保持稳定发展。开发新产品,要充分调研市场状况,理性分析,避免盲目上马。注意财务评价指标的动向,关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进行投资活动,要有充分的论证过程,在认真分析市场状况、投资风险、投资回报、资金成本基础上进行决策。企业经营要有长远意识,不能存在走一步看一步情况。

(四)注重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经营管理常识篇6

知识管理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中要随着市场的转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对新知识充分利用的同时还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创新,进而使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营能力得到强化。将知识管理落实到房地产企业中,就是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根据国家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形势来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并针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存储、创新,进而通过知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来强化部门间的合作交流,使房地产企业日常的生产运营变得更加有序化。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要想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就必须明确知识管理在企业日常生产运营汇总的重要性。这要求房地产企业能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在提高企业知识管理专业性的同时协助企业其他各部门进行知识管理的完善。不仅对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有着非常有效的帮助,同时还能有效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竞争趋势变得越发激烈,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就房地产企业的生产运营来看,从生产规划到最终产品落实期间的各工作环节都设计广泛的知识信息,且这些知识信息在房地产企业中不仅是维持生产运用的重要资源,同时还是维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应重视对知识信息的管理。就房地产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来看,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及时有效的将知识信息传递至企业生产运用的相关部门中。这一工作能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与知识信息之间形成充分的衔接,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信息进行创新创造,这对强化房地产企业内部员工的创新能力也有极为有效的促进作用。由于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繁杂,因此在实际的知识管理中就必须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这不仅能使房地产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对激发企业的潜能促进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升也有着巨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加强房地产企业的知识管理无论是对提高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对转变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管理运营模式都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能有效促进房地产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1.科学有效知识管理策略的制定。知识管理作为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工作内容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经有了多年的实施经验,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要向通过相关策略的制定来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对这些经验加以借鉴,并更具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设计一套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符合的知识管理策略以作为企业中各部门知识管理的重要依据。而在此基础上,房地产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也可以以自己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再次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这一方式的运用往往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使企业的生产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2.良好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一个良好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能切实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质量的提升。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尤其是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知识管理内容非常繁杂,且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知识信息进行综合运用,因此,在实际的知识管理中往往需要对各类知识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中,能充分有效的对网络技术的广泛性、时效性、互动性充分利用,在提高企业知识管理质量的同时便捷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3.专业化知识管理部门的构建。一个专业化的知识管理部门通常需要有以下的内容所组成:首先,部门管理者。部门管理者自身要具备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且在工作中要能合理的对工作进行安排,协调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既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又要能理性的对工作及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其次,技术专家。技术专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管理经验能力,要求能对知识管理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保证能对工作的实施提出由建设性的建议;最后,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在工作中做好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4.重视企业内部文化氛围建设。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从最初开发规划的落实到最终成品售后的实施,中间的各个环节都涉及非常繁杂的知识信息,要确保知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并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通过企业内部文化的构建来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精神保障。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领导要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构建,要求其在工作通过引导的形式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入到各员工的思想中;另一方面,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需以企业最终的盈利为目的构建相应的物质文化,强调优质产品及服务在生产运营中的重要地位。5.针对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构建良好支撑体系。房地产企业要确保其知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往往需要对以下的三项工作进行完善来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保障。首先,紧抓土地开发权。这要求房地产企业对国家相关的政策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并对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与调研;其次,做好人事管理工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知识管理的实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也应重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最后,完善企业融资。完善企业内部的融资工作能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

四、结语

在知识资源高度集中的当今社会,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及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对企业中的知识管理进行创新,以促进自身在激烈市场运营中竞争实力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要想发挥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构建专业化的知识管理部门、设计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从而是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姚芬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林.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商.2015(49).

经营管理常识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风险;营销稽查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电力营销环节具体的工作方向是在提供电力服务的时候对用电安全风险的存在进行风险评估,其工作内容为对用电风险的预测、检查、维修、预防、以及对风险处理结果的记录和对数据的总结归纳。一般在我国电力营销检测上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总体风险评估检测;第二类为特定部分专项检测。本文针对与这类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介绍,重点讨论这项工作的目的性和意义。

一、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相关概念的简述

电力营销风险是指在电能产品销售、供电服务等环节所面临或潜在存在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风险逐年增加。如何防范并降低营销风险成为当前电力销售部门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之一。

1.风险识别。(1)服务风险识别。对电力各类业务的服务进行整理和评估,确保服务规范,无用电违规操作,无乱收费、用电管理混乱等服务规范问题;确保服务质量达标,服务质量是需要双方保证,对双方用电端的检测和日常维护工作要及时到位。

(2)经营风险识别。经营类风险主要从用电费用回收、用电费单位用电电价、用电单位用电量以及线路损耗问题进行考虑。要求相关的用电单位企业部门及时上交用电费用不进行拖欠,要求电费抄表员进行准确规范的抄表核实工作;要求相关单位用电价格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出现徇私现象;并且对于企业用电量进行明确的核实工作,对线路的检查需要严格认真。

2.风险估测。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对电力营销工作而言,风险估测的步骤可依照上述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按程度排列优先队列。估测的方法可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自评和外部评估、对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情况进行常态检查等方法实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衡量风险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及处理程序,对需处理的问题采取提示、预警、限期整改等措施。可以对一个周期内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如缴费难问题,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评估导致事件发生的内控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3.风险处理。在风险评估检测工作结束后要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处理,并且针对于一些潜在的隐患也要及时作出应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和整理对其今后可能发生的电力风险进行专项的、重点的排查检修工作,此外在检测中发现的长期性问题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严格执行。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就分析整理所得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总体收效对比管理之前得出相应成绩数据,总结归纳管理过程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优点,并且评估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和欠缺。对管理效果进行客观的概述和评价,争取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更加深入彻底,提升管理水平和收效。

二、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中营销稽查的功能

实现营销业务和供电服务工作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成立营销稽查处,将营销稽查明确为继审计、监察、安全之后的第四种监督,定位在对营销服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督。从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中可以看得很清晰,它与营销风险管理的内容与过程是一一对应的。

1.营销稽查的风险识别功能。风险识别最重要的途径是对客观资料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整理。通过营销稽查,使管理人员识别其中的风险。

2.营销稽查的风险估测功能。基于常态营销稽查记录的整理分析,下一步是对每个周期内发现的各类预知风险作进一步调研,对异常现象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等统计分析排序。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月度分析、季度分析、专项分析等。

3.营销稽查的风险处理功能。营销稽查的目的就是为促进营销和服务管理水平,增强纠错和防控功能。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标准规范,通过文件下达相关部门,将稽查中发现问题及其整改情况作为各部门经济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稽查情况还应以简报、分析等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

三、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中营销稽查的具体实施措施

营销稽查是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营销稽查的内部监控职能得到加强,也就相当程度上防范了各类营销风险的发生。一般来说,稽查的方法有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两类,但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看,常态稽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常态稽查的必要性。这是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特点所决定的,旧的风险消除,新的风险产生,风险管理的几个步骤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2.常态稽查的重要性。常态稽查是对营销中风险的过程控制,开展得好,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常态稽查本身也要注重过程管理,即首先要有“量”作保证,要完成相应的稽查采样量,分析是否准确就是以常态稽查中大量的调研资料为基础的;其次要对资料、记录进行及时的整理、筛选,找出引起评估指标变化的关键原因,找到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为选择科学的风险处理技术提供依据。

3.要着眼于促进管理上的完善。用电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相关的工作也是逐渐的进行的,稽查工作的意义也不是为了找到日常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更多的时候应该致力于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使其具备相关应变风险的能力,当然这种完善是需要逐步进行的。

4.对管理效果及时评价修正。正如上文所说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时间去完善的,因此及时的管理工作评价和管理方案方向的修正就是需要不断进行的,对阶段性工作的效果要进行客观地评估,并且针对于相应的管理问题及时作出修正,完善管理工作。

四、结语

电力风险管理属于长期项目,因此在长期的完善过程中要一直坚持长期性、经常性、全面性的风险稽查工作,并且阶段性的进行评估,以提升我国电力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为我国电力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孙江.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前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0:132.

经营管理常识篇8

1.相关管理人员财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因为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相对贫乏,因此常常导致民营企业通常对内部管理不够重视,而只重视生产销售。尤其是在经济景气较好的时候,民营企业因为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市场机会,对财务管理更加没有重视。而且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建立起风险价值、边际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都会在财务管理目标上进行反映,指的就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控制思想,因此导致许多不科学的做法产生。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具有企业领导者集权状况严重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而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式也没用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导致职责不清,导致进行财务管理有很高难度,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监控不严等情况。

2.会计核算机构不健全

多数民营企业因其生产规模、组织成本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简单,就出现了内部控制和专业性都很薄弱的情况。多数民营企业中的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能力较差。在一些规模较小企业中,甚至没有记账机构,也没有会计机构,而有的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却没产生应有的作用。多数都是直系亲人来掌控财政,或者只聘用一个记账员进行记账,导致出现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机构。除了一些国有企业或是大型企业转型的民营企业之外,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健全。

3.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只是进行营运资金管理。而在现代化的企业中,生产管理已经被财务管理所替代,而多数民营企业的观念还未跟上,没有进行转变。面对现在这种情况,民营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刻认识,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制定经营目标,在大局上对企业经营进行管控。企业要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层次进行及时提升,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在如今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将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4.投资盲目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大多都是由小变大逐渐形成的,民营企业老板对人际交际和市场营销还是比较擅长的,但是对内部管理擅长的却没有多少。换而言之,多数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处于一个公关和营销员的角色,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特别是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违背经济规律的状况。还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状况即多数民营企业往往都会使用多元化经营,常常只知道多元化经营虽然可以使风险分散,还能扩大企业规模,却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内部管理是否协调。若没有对行业甚至跨国经营所必须的客观必要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可能就会使风险分散的策略失败,甚至还可能因财务分散导致风险增加。总而言之,盲目投资会导致对起步行业的未来发展受很大影响。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财务管理认识

必须从整体策略上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并设置相关的财务提升计划,就要求民营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拿目前的一些民营企业来说,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也仅仅只是在算账、记账和报账这方面,不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的操作。若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求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进行配合。

2.专业化财务管理

在如今新形势的企业财务管理下,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专业化,民营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充分认识,并采用合适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会影响到企业认真执行财务管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果。虽然,各类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还因为企业规模不同会对财务管理要求不同,因此,不一定要采取最新的财务管理,而采取最适合的企业财务管理才是最好的,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相关的科学决策程序。

3.采用精益思想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1)成本管理精益化

成本管理精益化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要使成本控制效果得到保障,必须要先完善成本控制机制,在各个方面切实完成成本控制工作。并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决策来使民营企业的行政费用和生产成本等得到有效降低,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2)预算管理精益化

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影响到民营企业经营决策,预算管理精益化是采用相关的有效措施来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首先要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步骤,确立预算管理工作范围,从而增强预算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马上实施预算分析,并编辑报告,保障可以顺利执行企业经营决策,从而减少财务风险。

(3)财务流程精益化

财务流程精益化可以增强财务系统运行效率,并重新设计一个新的财务流程。首先需要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深刻分析,对当前的财务流程实施科学优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程序规范化,从而增强工作效率。

三、结论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就更加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对财务管理进行充分认识和得到相应的重视,才可以帮助民营企业更容易进行内部管理,同时,也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在新形势下得到。

上一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