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19 20:19:25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技术支持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学生掌握有用且必备的地理知识;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讨;在课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掌握阅读、使用、分析地图、地理数据的技能;根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有效且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需重视创设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情境。

二、区域地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需求

1.区域地理的特点。对于区域地理教学而言,自然环境是教学的重点,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不同于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从知识教学的层面上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强调的是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第二,强调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第三,强调紧密联系区域外的自然环境;第四,强调与区域内的人文要素紧密联系。

2.区域地理中教学存在的困难。根据上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自然环境教学有一些问题:(1)知识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所展示的图表等,多缺乏灵动。各种图件自身的比例尺、空间位置关系,图形和属性数据表格之间的关联不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内容的认识,对其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等的认知的获得,比较困难。(2)过程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限于教学时间,往往只讲一些基本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容易造成学生缺少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容易提高。(3)情感目标的实现有困难。对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的教学,一般地理教学,教师运用图表、文字描述讲解自然环境内容,学生对于二维图形、图像,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区域地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地理信息技术具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但并非所有的功能都适合应用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教学。地理信息技术选择依据包括以下几点。(1)在地理课堂中,可以较好地展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2)在地理课堂中,实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量小。(3)充分考虑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关键地理信息技术举例

1.数据管理。在地理信息技术中,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备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浏览和数据查询等。其中,数据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挖掘出地图中所隐含的区域中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使得隐含地理信息可见。

2.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空间分析功能,其包括叠合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等。叠合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几个图层的叠加,得出新图层。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叠合后的新图层,可以查看原有图层中地理要素间的关联。

3.三维可视化。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立体显示和动画飞行。其中,立体显示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立体显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留下深刻印象。动画飞行功能,可以根据师生需要,将静止的地表自然要素转化为运动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类知识。

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教学的实现方式

本文探究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1.提高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多媒体平台。

2.加强备课,按课程标准,提前搜集准备好课程相关的地理信息素材,以备上课灵活运用。

3.加强上课环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可和保持上课的整体感。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实施者,能够熟练驾驭该技术。

参考文献:

[1]郭荣朝.GIS在区域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2]金志琳.GIS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并不高,要深入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要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笔者选择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较大意义。

1重视讲与练的结合,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讲解与练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无论是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地理理论知识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教师利用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有了了解,再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体会地理信息技术操作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将讲解与练习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对这种传统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给予重视,使得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正面价值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讲解与练习的灵活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关注度更高,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针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遥感技术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利用遥感技术对自然界的水循环问题进行观察与了解。在相对真实的高中地理学习情境中,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2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学习任务的提出,会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讲,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运用到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提出,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理解并其完成,对任务进行有效的评价,总结学习经验。任务驱动方法的应用,使得传统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被冲破,更能够帮助学生减小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压力。

例如,在教授《海水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任务进行完成。针对高中地理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学习任务:熟悉中国几大洋的海水运动情况,分析海水运动的规律与趋势。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任务进行理解,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这一学习任务中加以应用的意义所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让每一个小组中都具有一个地理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较高的学生,使其带动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地理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进行提高。在这样的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培养。

3利用地理主题教学,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主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使学生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对一个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让主题出现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主题确定时,要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解,使其确定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具有较大的匹配程度。主题的确立要服务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信息采集与整理能力在主题学习中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高中地理学习内容,设置“城市化”这一地理信息技术学习主题,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教师将选择地理信息技术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使学生选择他们认为对其学习最有帮助的地理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与加工,加强数据的整理,更好地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存在的重要意义。主题式教学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笔者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对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当代高中地理教师加强对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林培英.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7):58-62.

[2]孙汉群.高中地理新课标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1-115.

[3]李淑梅.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20):115.

[4]潘立新,黄成林.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8(2):90-93.

[5]隋艳.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5):145-147.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3

最新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较之以前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区别,同时由于之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没有接触,学生对此是陌生的,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地理信息技术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值得探讨,尤其是作为一门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的学问,它能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及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上学校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配合教学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配备专业的设备设施,强调师生都重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这一举措,更好地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为更好地透彻地了解地理知识及将来从事相关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三者虽然相互独立,但是通常在应用过程当中又互相之间有联系,需要同时派上用场,一般情况下GP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者信息进行采集,GIS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现阶段,3S技术应用在我国交通、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当中,并且作出巨大贡献,它对测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工作中解决许多难题,取得极大的成就,在全球都得到极高的重视及关注,是现如今的一个炙手可热的一门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球、实时及全能的特点,完全不受天气的干扰,能连续不断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测速及定位等,目前应用于全球的各个范畴。RS(遥感技术),能通过传感器将在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处理成可供人类适用的图像或者其他计算机信息,具有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大的特点,目前被广泛推崇和关注。GIS(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呈现出为人类所用的状态。

三、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RS(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到土壤土质、土地利用现状、河流情况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使学生更细致透彻地领悟到在土地农作物生长环节的变化,如果配合遥感图像,学习也会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天气预报正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得到的,通过监测感应天气变化信息及数据,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将其转化为可以读取的图像和信息;同时它还能监测出自然灾害的变化,时刻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通过RS技术的应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原理,更形象化地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

2.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相对RS及GIS,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一点,因为它较多应用在生活当中最多的应该各种地图导航及应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智能导航等,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应用GPS的相关原理进行模拟教学。例如,从世界地图的一点到另外一点,通过GPS技术让其自行导航多条路线路线、直线、最合适的路线、最省时的路线等,然后通过遥感技术将整个路途中的环境及天气变化监测出来并通过图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3.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可能没有很明确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其引导到那上面。例如,在地理教材上会出现一些立体的或者三维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告诉学生这些图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处理而产生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产生认知,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些图像是如何形成的,并且是如何转化而来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各个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四、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就现阶段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探讨地理问题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大势所趋。

1.提高教学质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要求自身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结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活跃。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并且将计算机上级实验操作运用到其中,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同时创新教学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单一无聊教师口传,有利于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使学生更细致全面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及地理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利用探索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有趣的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并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并且通过知识掌握体验到成就感。

五、结语

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地理教学水平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4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传统的静态的高中地理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地理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不是静的,而是动的。如果教师用静态的方法解释运动的物质,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以季风运动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季风运动的特点。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将季风的运动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看便知。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对于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也是当前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只能通过语言的描述、画图辅助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如时区变化、地球自转等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时差的计算,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疼不已。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时区”的教学为例,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有关时区的概念可谓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抽象,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一些视频、音频资料的播放,促进学生对不同时区所存的差异的理解,从而高效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展的主题。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显然已经和时代的发展严重不符。而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地理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懂得用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自己想要的资料,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策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而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火山、地震等知识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场景,也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火山或者是地震发生的过程,这种三维动画的形式,更加微观和直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火山、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火山地震带有哪些特点?这样的教学,远比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显得更加有趣,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获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二)结合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由此可见,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都是描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的共享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很容易实现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广泛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等形式,将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用现代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并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总而言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革新,进而获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隋燕.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5):23.

[2]洪家兴.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37-38.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5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什么是学科教学整合?在学科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结构进行整体构建,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和方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学科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主要内容:①教育观念的整合。②教学内容整合。③教学模式的整合。④教学形式的整合。⑤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1.形势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重要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带动着我们的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新课改要求指出:“要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视点。

2.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各种媒体于一身的计算机技术,它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贮容量大,运算速度快等特点,而且具有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制成的多媒体地理课件具有如下特色。

(1)动画特色。如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它不仅动态地展示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具有动画特色,还可以动态地体现地球表面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反映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同时还能进行实时动态地进行分析。

(2)仿真特色。在上面的地球公转课件中,地球运动的规律具有仿真特色,如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公转周期以及公转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都与实际情况大致相符。这样学生有了直观印象,记忆就相对容易了.

(3)可控特色。这个课件还有很强的可控特色,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随时可以暂停,让画面定格,也可以随时继续运行。这一切只要按一下画面上的按钮就可完成。

(4)变化特色。这个课件还有一个变化特色,地球运动过程中,随着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不同,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不一样,当把地球拖到不同地点时,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随之变化。

多媒体地理课件的特色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具有如下功能:演示功能、模拟功能、再现功能、交互功能、分析功能和探索功能。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灌输式”教学很多的地理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使用,在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简单地替代了板书,停留在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整合的层次上。例如,上课时通过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知识结构,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加了教学容量。也有很多地理教师利用多媒体地理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起到强化教学重点或帮助学生突破一些教学难点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整个教学过程还是“灌输式”的,只是由“人灌”变成了“电灌”。

三、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6

必要性;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66―01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要求制订、学习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展示千姿百态的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标准》要求地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励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巨大渴求;运用网络技术采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并经过精心地整合,最后运用于课堂教学,定会使地理教学焕发出新的容颜。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优势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多媒体教学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4.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地理学科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的特点,地理教师搜集资料的难度很大。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互联网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既是教师教的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如何利用?利用效果如何?成为目前的学科教学热点问题,这一过程无疑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整合的前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万事万物只有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流、碰撞中,在不断地追求与创新中才能永葆活力。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开放的网络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的“调控”和诱导,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这必将促进教师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2.正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要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此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生盯着电子屏幕,教师则在学生教室后面或机房里充当播音员和解说的角色,课堂气氛活不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切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一味地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观念,但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手段,以辅代主,会造成教师、学生被机器所束缚,成了课堂的“仆人”。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25-02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动中去。”“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与重视以学定教,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光靠书本、黑板、教师灌输是绝对不行的,要努力探索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下面就“巴西”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1 信息技术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有利于导入新课

在上“巴西”一课前,找好一些有关巴西概况的视频在课上播放,其中有巴西掠影,包含休格洛夫山脉和瓜那巴拉湾(巴西里约热内卢)、亚瓦拉皮提的印第安人(兴谷河国家公园)、亚瓦拉皮提的孩子从树上跳入位于兴谷国家公园的兴谷河中、伊瓜苏大瀑布景色、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巴西的国家图书馆、军用喷气式飞机飞越立交桥(印地车圣保罗的300汽车大赛)、满是弹孔的汽车(巴西Paulinia总部的杜邦实验室)、里约热内卢伊帕沙滩、航拍的房屋被淹没于满溢的Rio Negro河流(马瑙斯)、丰特新星体育场的视图(为了筹备2014年世界杯而建造)、化装舞会的狂欢者(庆祝“狂欢节的多姿多彩”)、巴西北部贝伦市夜晚一景、圣保罗Brasilandia贫民区的一条小巷等。通过这些图片或视频的播放一下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很顺利地引入到“巴西”一课的教学中。

2 信息技术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视频、投影的播放,可以变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很容易把学生引领到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巴西”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通过投影、视频马上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也会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巴西的有关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接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协作,每组分配一到二个问题去探究,并给予探究充分、完成较好的组一定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如设计活动: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活动过程通过电脑显示在大屏幕上。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 信息技术与获取、整合地理信息过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巴西”一课的教学中,有关人种、种族融合对文化的影响的教学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各人种的有关地理信息,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所收集的信息。学生通过相关地理信息的收集,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在整合信息过程中,学生团结互助,顺利完成任务,有利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要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地图的使用。有了地图,就要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就能理解、记忆地理知识,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建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可以图文并茂,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地图,提高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将地理事物从地图上读出,也可以很容易地将地理事物形象地加入地图,并把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插入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能借图生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巴西”一课有关知识问答一项中,在提问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地图,如:

1)出示金砖四国和另外一些国家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属于金砖国家的是哪几个,当然也包含中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在世界地图中确定金砖国家的位置,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反映;

3)出示巴西的地理位置图,请学生读图归纳巴西地理位置的特点(巴西位于 洲的东部和中部,东临 洋;巴西位于 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 和 线之间,属 带);

4)出示巴西地形图,读图指认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巴西的三分之一是 平原,三分之二是 高原);

5)出示巴西的气候类型图,读图描述巴西的气候类型;

6)出示巴西的人口分布图,读图描述巴西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

通过不同类型的地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5 信息技术与网络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因而新教材中增加的大量“活动内容”,旨在为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供保证。在地理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材中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探索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信息化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积极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而面对当今教育需要转变观念,以素质教育为归宿等要求,信息技术至关重要,从文中具体论述。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高中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难以用板画形式表达,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这样难以做到把地图叠加或拆分,这种地图展示法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如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难以达到地理空间分析的要求。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辅教手段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但值得指出的是,CAI仅仅是“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而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因为以我们现有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考查中均还不允许淡化教材,相反,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来强化教材,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表示法不是计算机或其他媒体可完全取代的。因此,我们所开展的探索属于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来促进地理教学的教改模式,而不是寻求一种替代教材的全新“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扩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扩展教学资源的来源;二是扩展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三是扩展教学资源的内涵。扩展教学资源的来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诸如计算机、网络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查询、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往的教学常常依赖于印刷型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可以来自于多种渠道。比如,可以来源于电视节目,可以来源于互联网络的学术论文、教学视频、网络讨论、虚拟实验信息等等。

扩展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教学资源的表征与呈现可以突破传统常用的文字方式,而是以动画、音视频、图片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加以表现,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呈现时机与方式(比如以非线性方式来呈现,更加符合学生的非线性思维)更好地呈现教学资源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扩展教学资源的内涵是指可以通过动画或虚拟实验等方式有效地表现原理性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原理性知识更为系统地加以呈现与拓展,让学生不仅可以感知学习内容,也可以体会内容中蕴含的原理。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常常借助课后习题以及试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环节的引入可以变革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与方式,更为客观、全面、系统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学档等方式来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材料,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从总结性评价为主转向兼顾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以便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评价信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制作试卷的工具软件制作试卷,可以制作在线试卷,可以通过电子评阅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判,通过 Excel等工具记录、分析学生的成绩。

3.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要如何创设适当的情景,以便导入新课的内容。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比如,我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为了成功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飓风的录像,只见狂风席卷着乌云呼啸而来,巨浪排山倒海地冲向陆地,高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摧毁,地面的物体随着凄厉的呼啸声在空中飞舞……或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看完这样的画面以后,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导入新课:“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我的这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一下子兴奋了,不知不觉的一节课就过去了。调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靠粉笔、黑板,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新课的导入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学生提不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影响教学质量。倘若在新课导入中合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则教师能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下一篇:现行的教育方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