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10 04:12: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1

[关键词]地图 地理教学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地形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此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应用地图让学生能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我们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必须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

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推理出这种地形地势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太平洋影响,使大河滚滚东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最后,将整节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使几页书的知识只成一张地图。

由此可见,应用地图既可使我国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使得知识以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

例如,讲授新教材初中《中国地理》的“西北地区”一节内容时,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学生会发问,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接着让学生查“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向西依次减少,这就为本地区植被的变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该地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如果再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答案就找到了。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

由此可见,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三、应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要注意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地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之中。

四、应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广大的森林和草原、无数的工厂和矿山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又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前中国交通运输地图,然后再阅读现代交通运输地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交通事业四十多年来的辉煌成绩。同时应指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距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实事求是地阐明了国情。

五、应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途,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悉、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熟悉地图,就是要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各国、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脑海中储存一幅准确地图。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 地图 初中地理 有效应用

1.引言

地图在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图像方式进行传授是今后教学的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正确认识利用地图教学的优势,并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比较好。

2.地图使用的重要性

2.1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

由于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地理知识的研究离不开地图。研究地形、地质等需要有图像解释,才能直观地看出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正是因为有了地图的形象描述,才可以了解中国各省市分布方位等。当课本中涉及气候、降水量等问题时,也是依靠地图这一重要工具中各种图形标示及区域颜色深浅变化直观反映问题。

2.2地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地理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专业术语过于抽象,当学生听过之后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老师的解释有时只会让学生感觉更混乱难懂。这时,地图的重要性就有充分体现,用图像将术语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看清楚老师的传授内容。由此学生会加强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时他们从中学到的可能会比老师讲授的还要多。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3地图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由图形和颜色相辅相成构成的地图,能够使得比较枯燥的文字很好地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会不断提高对于地图的敏感度。在对地图进行全面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对哪些知识的理解存在不足之处,都能够很直观地在地图上找到答案。因此,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3.地图教学的实施过程

3.1对地图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初中生对于地图并不陌生,但是不能说十分熟悉。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一些地理知识之后,翻看地图时也不知道从何看起。所以,在地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先给学生展示各种地图如何分类及每一类地图包含的内容。

3.2学会如何分析地图

学生拿到地图后,要得到需要的信息必须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因此,对于地图的分析就是地图教学中的第二个任务。分析地图,我们可以从标题、图例、内容、注释四个方面着手,标题是主要指明这幅地图所描述的是哪个地方,明确研究对象。对于图例和注释而言,是学生在学习看地图时帮助学生进行地图分析的很好的说明。学生需要在了解内容之前,知道地图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图例、方向及比例尺。因为这三者对于学生遇到的比例尺的大小比较问题及在此基础上的实际面积判断问题说都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之后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判断地形的方法,其中主要是等高线与分层设色这两类地形图的判断。由于地形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这些判断分析的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在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几种地形不同位置的地形图分析方法。

对于地图的分析,还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即地图是经过剪裁的部分地图。此时的分析方法就需要比之前的多一步辨别的过程。有时候一个剪裁后的地图可能的来源不止一个,这时就需要结合标题与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共同分析,然后确定地图所属。之后要注意图例的变化与注释所给的提示,之后的分析研究与上述方法一致。

3.3在实际中正确应用地图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逐渐将对学生进行技能及分析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使得学生真正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缩短学生的理解时间,以使地图给人的感受更直接,更容易理解,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易操作。并且在使用地图进行教学时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不断进行分析与探索。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对地图的实际运用,不断培养运用工具及画图的能力,使得地图成为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与分析问题的工具。

4.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当培养起学生对力图的理解能力及在地图中快速、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此外,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地图或者使用、制作地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达到可以独立绘制简单地图并以此分析问题的水平,传授给学生在地理中观察事物变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2]郭彦霞.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学周刊A版,2013(9).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3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从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入手,紧密结合地图的特点,论述了应用地图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应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就如何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做了说明。 正文: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此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 这一必要性是地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巨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布规律。专家学者在揭示这些规律时,多是经过亲身的实践,通过实地的观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论上的共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间接知识,然而,它却是我们大多数人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要。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编缩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人们某种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才能逐渐使 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否则在教学中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只能形成一种机械的记忆,这种记忆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巩固。人的思维过程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它就要联想,这种联想要有依托,而地图就是这种依托,靠着这种依托可以把一些有关的地理事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2、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实践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是各种环境的图形表达,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地图在很多领域里得以应用,在这里仅简单谈谈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⑴应用地图让学生能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我们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必须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例如,在初一《地理》第一册的《东南亚》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教学:①读《东南亚》地图,让学生说出该分区的纬度位置约为10°S~28°N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很好,成为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②读《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了解上述热带经济作物以及主要矿产的分布。③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样前后紧密联系,学生就会对东南亚丰富物产之前因后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则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便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则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便不同。这对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经济活动等都有莫大的影响。所以,使学生掌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是有重大意义的。 ⑵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诸如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的长度和类型;任何一条河流的长度和流向;任何一条山脉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首先借助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推理出这种地形地势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太平洋影响,使大河滚滚东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最后,将整节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使几页书的知识只成一张地图。由此可见,应用地图既可使我国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使得知识以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⑶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例如讲授新教材初中《中国地理》的“西北地区”一节内容时,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学生会发问,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接着让学生查“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向西依次减少,这就为本地区植被的变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该地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如果再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答案就找到了。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由此可见,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⑷应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要注意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 使用地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使用一般的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等直观教具有所不同。地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之中。例如,用中国的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文水系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有灌溉之利等结论。这里学生绝大部分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思维,如山地地势陡峻高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丰富,才获得以上认识的。这种形象思维具有不受已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的特点,容易产生直觉,即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忽然领悟的思维,也就是帕格森所谓“理智的体验”。很多事例证明,直觉在发明创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⑸应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广大的森林和草原、无数的工厂和矿山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又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前中国交通运输地图,然后再阅读现代交通运输地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交通事业四十多年来的辉煌成绩。同时应指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距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实事求是地阐明了国情。另外,教学过程中通过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图表数据中的人均占有量加以讲述,可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⑹应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乃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3、对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作用的思考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途,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悉、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熟悉地图,就是要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各国、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脑海中储存一幅准确地图。阅读地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线条、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继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运用地图,就是要掌握好与地图有关的知识,如经纬网的特点、比例尺的运算、海拔与高度的测量、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等,运用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地图为发展这种智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4

【关键词】应用;地理教学;《地理地图册》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7-02

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有言:“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而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读史要辅以历史图册,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图文结合更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的教学使用现状概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会向学生说明地理图像的重要性。从现行中学地理教材看,其中穿插了大量如示意图、统计图、地形图、景观图等各类图像,且图文信息转换题在近几年各省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从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等认知层面上考查学生的地理分析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用地理图像辅助教学。但在现今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在区域地理知识讲解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地图册的使用,而地理必修课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偏向精心研究课本中的文字、图片,却很少使用高中《地理地图册》并深入挖掘地图册中相关图像的信息,且由于近年来多媒体在学校的普遍应用,《地理地图册》更是被搁置一旁,淡出地理课堂。所以,如何运用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实施有效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师必须加强研究的课题。

二、运用高中地理必修地图册的必要性分析

1.地理必修地图册的特点与优点。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为例作探究,该地图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结构上看,大体分为:序图、图册主体内容、附录三大部分组成,整体编排规范、系统;二是从内容上看,图册内容与教材密切配合、互为补充,是课本知识的深入和延伸。图册对教材内容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和延伸,编排上也与教科书严格一致,便于学生同步使用。三是从图像上看,图册图像系统完整、类型多样,采用了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多种图像类型相互配合的形式,共同表达地理内容。四是从文字说明上看,图册针对有些图像适当做了文字说明,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读懂图像所阐明的地理要素及对图像的理解。总体上看,高中《地理地图册》设计了大量可视性强且生动形象的图片,旨在使课文深奥的知识浅显化、隐性的道理直观化、抽象的经验形象化,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程标准的呼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之一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地图册》指导学生解读图表材料,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帮助他们获取地理有效信息,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3.地理学科特点要求利用地理必修地图册。地理是一门集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的学科,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要具备比较强的思维能力。这种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如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能力的培养。而这类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图像系统进行表达说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每一课中的地理图像比较独立,缺乏课与课之间的地理图像信息内容的连贯性,直接导致很多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借助地理图像解说地理原理上没有足够重视。即使是有部分教师结合教材中地理图像或是利用其他地理图像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但缺乏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地理图片中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不能发挥地理图像在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

三、地理必修教学中运用地图册进行有效教学的应用实践及建议

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如果只靠教材的有限图片及文字材料,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掌握,而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一类教学地图,同时考虑到地理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如何对地理必修地图册合理科学使用,就需要地理教师适时、适当地结合对地图册所示的图像类型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按图索骥”,达到所设想的教学效果。

1.应用实践案例。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主,必修一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初中了解的自然地理要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探究其规律及成因的理性认识,属于高中地理较难的知识模块,必然要求地理教师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易掌握自然地理要素的规律及成因,达到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是笔者在地理必修一教学中利用地理地图册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案例。通过以下几种应用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地理分布成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中对有关季风环流的知识,教材中的图片只是对比呈现东亚地区的冬夏季盛行风向的变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季风环流对大陆东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但对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却不能形象说明,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季风气候分布上的理解,单纯靠语言引导效果不好,关键得靠地图进行形象讲解。必修地理地图册中第20页,根据此部分知识呈现的是更为完整的“世界1月海平面气压和风”“世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分布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这两幅图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领学生看地图:“亚欧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东亚季风气候为什么最为典型……”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仔细阅读地图可以很快得出结论:从气压分层设色上看,亚欧大陆上的冬季形成的冷高压和夏季形成的热低压都比其他大陆上形成的冬夏气压中心更为强劲,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从风向分析,冬季亚欧大陆西岸的盛行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对比从大陆冷高压流出的吹向海洋的风,盛行风向更为强劲。就这样,通过地图,可以深化学生对季风气候分布上的认知,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影响风力大小因素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2)提供材料情境,化地理抽象为具体。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影响中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知识。教材以景观图辅以文字来阐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如教材P8 图1.7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第三幅提供的是煤炭图片,辅以“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的文字说明。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认知,教师应该结合必修地理地图册P8中的“煤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示意图讲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沼气是怎么形成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更易消化吸收。

(3)巧用图像类型,注重地理能力培养。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需要学生把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此部分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简单的文字说明及在二分二至日光照侧视图中显示不同节气同一纬度昼长数值,以读图思考形式引导学生从数值中看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大部分教师讲解此部分知识会结合动画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课堂上结合动画讲解形象生动,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必修地图册,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地理地图册呈现太阳光照示意图,不同节气、不同形式呈现昼夜半球分布情况,利用不同光照图形判读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加强学生图形转换方面的认知、掌握一定的读图、绘图技能起到一定作用。

(4)提供活动平台,培养自主学习。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很强,图文并茂,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提供了理想手段。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容,教师可以概括说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地理地图册提供的图文情境自主学习、归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列举其他体现要素间联系的案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使学生学会了信息的处理,思想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有效利用地理地图册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图像技能,有效利用必修地图册中的各类地理图像。即教师要适当让学生接触多样图像,掌握其判读方法,指导学生在充分提取地理地图表面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概括,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的图片进行适时、适量地运用,配合地理教学。地图册内容丰富,图片类型齐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地图配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讲解,确保一堂课既连贯又不显得冗繁复杂。

第三,将地理地图册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跟读、课余复习。地图册被称为“第二教科书”,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配合使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地理地图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价值情感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薛松松.挖掘图文信息拓展教学功能――谈地图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3.

[3]杜鹃,王俊友等.我国高中地图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探讨――以人教版地图册为例[J].地理教育,2012:58-59.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5

关键词:地理图像;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应用探讨

地理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是对于自然地理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信心,严重时会降低他们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带着兴趣去学习地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地理图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直观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降低学生对地理的理解难度,能够在一种动态状况下来探索地理,让他们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技巧。

1.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要作用

地理图像教学能够将地理信息文字含义转化为图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轻松,降低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度,从而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地理课堂上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对地理图像的应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将文字知识转化为地理图像,这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做题质量,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考试要求。通过地理图像教学,教师也可以减少教学压力,帮助学生更深刻的学习和认识地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地理图像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地理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可以将不同地域的地理图像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其气候、地貌、水纹等环境,让学生掌握住地理事物的规律。而且通过该种方式教学,也可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共同学习地理,在降低地理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2.地理图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地理图像教学主要是利用地理图像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容易理解的图像,让学生在分析图像的过程中找到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图形中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然后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技巧,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地理知识理论与图像进行相互转换,从而达到高中地理教师图像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到地理解题思路。比如在讲解比较典型的地理图像时,教师首先可以将自己所分析出的地理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再结合书本中的知识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多做一些图文转化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个性。

2.2掌握科学的读图技巧

地理图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的读图技巧,这样才能够保证分析出的地理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答题正确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地理知识相对琐碎,尤其是在一些地理图像中,虽然图像相似,但是一点点的变动就会导致整个图像信息的改变,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这些准确的读图技巧,将会影响到他们学习质量,不利于地理知识的后续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读图要点和读图知识,比如看图例、比例尺、标注等内容,然后再结合自身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对图像进行分析。其次在读图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读图的完整性,分析的全面性。读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进行,对于图像上一些关键词和名称,学生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可能会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最后教师在让学生联系读图时应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视图能力,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2.3教师要科学选择图像

高中地理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有所不同,它不仅会涉及理论知识分析,同时也会有图像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进行科学的图像选择,让教学内容与图像信息充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把握教师讲解的地理知识,降低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度,为学生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帮助。教师教学时所选择的地理图像不仅要有深度,同时还要有宽度,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习和掌握更多地理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题中,找到科学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结合题型能够认识到图形重要性,在相应的思考空间中找到科学的答案,提升学生的地理图形信息处理能力。

2.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知识中既包含自然地理知识,又包含人文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理知识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视图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增强他们的图形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主要是针对自然地理部门来说的,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将会影响到他们分析图形的质量。比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时,地球公转和自传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公转导致一年四季的形成,而自传则形成昼夜的交替。但是这样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感到疑惑和迷茫,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进而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就要利用相应动态图形,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该知识的理解,在图形中了解自传与公转,加深他们的印象,然后在今后做题过程中利用想象来提升正确率。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地理图像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帮助他们找到更加科学的学习技巧,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交流,掌握地理图像教学技巧,充分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艳玲.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读与写(教育学刊),2013,04:74-77.

[2]丘永平.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16-117.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6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研究

1.引言

在我国,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主要应用于各种教育行业,以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最多。高中地理学科的内部知识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采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地理,有助于把分散复杂的地理知识点紧密地结合起来。思维导图的引导者是教师,所以,在教研教改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做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快捷高效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认识思维导图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首次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要求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各个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1]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模拟人脑神经元分布的结构,促使人们产生新的想法;大脑左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把创造力调动起来;把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外显出来,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思维交流。

3.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主要有两种,即软件制作和手工制作。其制作软件主要有:Inspiration7.5、MindMapper、ActivitypMap、Personalbrain、Brainstorm、ThinkingExpress和MindManager等,根据需要可以很方便地选用这些软件。手工制作的工具主要有:白纸、黑或蓝色笔一支、彩色笔和发散思维。文中思维导图是我用ThinkingExpress制作的,研究思维导图的主要制作步骤及注意要点如下:选取绘图工具,准备纸张;明确达到目标,放置主题;想好思维模块,画出分支;寻找逻辑理据,标明节点;修改完善草图,枝繁叶茂;冲破精神障碍,形成个人风格。

4.应用思维导图

4.1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教学

4.1.1有效地把握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全貌。

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的第一手教学指导资料,要深入挖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和效果。我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将一本书的内容融为一张图,参考时更方便快捷,如《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如图1所示。

图1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思维导图

4.1.2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与质量。

利用思维导图来做教学设计可将若干知识点相互融合,如在图2中将一节的教学内容整理在一张纸上,简洁清晰,知识间的联系紧密可见。教师可根据中心主题先设计出第一层次的主干知识,每个主干知识都会衍生第二层次的知识点,以此类推,将整节课的内容制作若干模块,再找到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在几分钟内可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高效复习。

4.1.3有利于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图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导图作为教研活动的交流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全新的教改过程。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具有非常方便和实用的优势。例如地理教师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可将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做记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再把每位教师的观点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整理总结后形成一幅综合性的思维导图,打印成册,人手一份,使大家共享教研教改的创新成果。如几位教师最终形成的人教版必修I中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4.1.4改变传统板书,减轻教师负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粉笔颜色已不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师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时大量彩色粉笔的使用,将白色粉笔占据黑板的局面彻底打破。思维导图把枯燥的文字信息变成彩色、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边讲边展示在黑板上,最终学生以知识模块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它与人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既提高板书速度,又便于学生参考、记忆和复习。传统的板书要占去课堂不少时间,因为有些无关的文字需要反复书写,而“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只需写出关键字和词,所以节省了许多时间。在实践应用中,思维导图用于创意和构思时是自由、发散和随意的,但板书体现时必须工整、美观,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要有助于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4.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的好处

4.2.1改变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

学生在传统笔记中,通常是单一线性的重叠冗长的知识记忆,一般情况下一堂课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做笔记,从而分散了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课后学生还要按照笔记内容重新复习,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由于只记关键词,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色彩绚烂、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笔记,给学生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和学习兴趣,传统笔记则无法替代。

4.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是用来激活思维而不是阻挡大脑自由思考,真正的精神自由是从混乱之中创造秩序。[3]它把零乱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若干知识思维模块。学生按每个模块关键词完成相应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按发散思维模式,将知识模块间联系起来,有利于学习思路的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思维图。特别在复习时,看到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主题,就能联想到各个知识间的联系,好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4.2.3有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在小结和复习时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和增强识记效果。思维导图是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将不同的学习内容构成知识框架图,在书本上很多页的内容构成一幅思维导图学习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2.4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整理知识要点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应用知识的相互关联,最终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可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综合评价,最终学生能养成绘制并利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如图3所示。

图3 《荒漠化》思维导图(学生作品)

5.结语

我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制作研究,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对师生的帮助:教师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改变传统板书,减轻教师负担;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做笔记,可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教师在频繁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既能凸显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又能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3]Buzan B..The Mind Map Book[M].BBC Books,1995:320,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剖析,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为地理复习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增强复习实效,为学生在高考阶段取得良好的地理成绩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思维导图教学主要以对学生实施引导和象征教育为主,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养成一定的地理素养,进而构建相应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思维导图教学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一方面,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促使信息向图表转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也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归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思维导图具有对学生大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掌握大量的学习信息。

二、高三地理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的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高三地理教学以知识点的复习为主,在初期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在后期主要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而我国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系统相对复杂,知识点众多,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理解,学习具有片面性,复习效果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增强复习实效,十分有必要将思维导图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合理把握复习重点和难点,攻克复习难关,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为学生地理成绩的强化创造条件。即是说,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教师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发挥着相应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能够极大的促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相应的提升。在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实施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能够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体系,并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学习效果的强化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用大量的内容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阐述,学生一般难以把握复习重点,复习效果相对较差。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针对这部分知识设计如下思维导图,将考点和考察角度都进行明确的标记,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本部分知识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最大限度的提升复习效果,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在学生自主复习方面的应用

高三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控制时间是保证复习效率的根本点,但是课堂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就应该加强对课后实践的重视,引导和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实践进行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内化,取得较好的复习成效。在此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复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训练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把握。

(三)思维导图在地理知识整合方面的应用

当前我国高考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面相对较为宽泛,一个考点的呈现可能与地理教材中多个教学内容相关,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强对各部分教材知识整合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思维导图设置,让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视,积极将其应用到复习教学中,促使学生地理复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成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7-98

[2]徐云.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55

[3]熊万.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54-54.55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版图版画;优点;基本功;教法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凡是具有一定空间区域分布规律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展现出来,它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教科书”。

教地理离不开地图,学地理也离不开地图。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地图教学,重视利用地图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记忆、空间想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可以使地理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具体,地理概念更简单、更深刻,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这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会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尤为重要。

我有幸在东北师大参加了国培学习,听了诸多专家和名师的讲课,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袁孝亭教授、欧炜老师等强调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在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环境下,教师的基本功“三版”即版图、版画、板书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扔,我们的教学讲求实效性。很多教师已经丢弃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仅靠一支粉笔就能让你的课堂上得非常精彩,让你的学生喜爱你的教学,并且从此喜爱这门学科,更能体现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突出。所以那么多教授名师强调:教师应该加强基本功的学习,写好粉笔字、画好版图版画,掌握好知识体系,并且加强现代化信息的学习,是教师自我价值之所在,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

虽然当前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但是地理教师最方便常用的方法还是自制的版图、版画。二者相互对比,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缺陷:(1)多媒体课件显示的时间非常有限,留给学生的刺激时间太少,学生印象不深;(2)整堂课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3)多媒体课件一次显示的版面受限制,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形成整体印象,不利于学生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容量知识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可能演变成“电灌”,分散学生注意力;(5)教师容易形成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容易忽略日常的教学基本功。

我的观点是,在地理教具缺乏的农村学校,我们的教室还没有多媒体,地理教师更应当重视地理版图版画的运用。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版图版画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一、方便,省时

简易地理教学版图版画的技法只需教师事先稍作准备,即可从容不迫,当堂边讲边画。讲到哪画到哪,显示的是一个区域或局部,使难变易,抽象的变具体,教学效果更好,学生易接受,教师作图积极性更高,版图教学意识会不断增强。运用边讲边画教法,一笔多点、多线、抓典型、抓特点、抓简化,从而把作图速度提高了几倍,乃至几十倍,节省讲课时间。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运用地理教学版图版画的基本功,便水到渠成。

二、化繁为简,加深记忆

地理版图版画图形简单,内涵丰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揭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具有突出的表现。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形》时,直接展示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形图,学生会觉得茫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中国轮廓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将全部吸引到黑板上,此时告诉学生“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而我国的山脉又被分为几种走向,然后教师再在空白图的中国轮廓图标出“东西走向”的山脉,学生对照自己的地图寻找,看自己找的是否准确。随后换另一种颜色粉笔画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学生可以仿照老师的画法,把剩余的部分补充完整,使学生加深记忆,甚至终生难忘,并有成就感。

三、感兴趣

版图版画教学更能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很快乐,让课堂气氛更加的充满意味。试想当老师侃侃而谈时,用十几秒甚至几秒的时间快速成图,学生会对老师出其不意的演示感到惊讶、佩服,继而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动机肯定高涨起来,注意力就集中,效果更好。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版图版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板图要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既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可能造成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错误印记。教师要经常练习,最好一次完成,速度要快,不能超过1~2分钟,几秒钟完成最好了,千万不要擦了画,画了擦,所以就要求教师有真功夫、真本领。教师也可以利用备课时间自制简易挂图在教学时使用,既节省时间,又可以清楚明了地表达要讲的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上一篇: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范文 下一篇:保险投资理财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