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9 03:51:33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ICU;人性化护理;运用

在我国疾病临床治疗治疗过程当中ICU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CU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的进步人性化护理是ICU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化护理措施就行改变单纯的以医生和护理人员为主的护理模式当中,在实际的护理当中以患者为主,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15年1月~9月来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10例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2.56±1.25)岁,女性患者25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33.11±1.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0.13±1.78)岁,女性患者30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2.78±1.67)岁。所有患者都符合ICU治疗标准,患者在性别、年龄大小和疾病差异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55例患者当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组55例患者当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深入人性化服务意识 在ICU患者的实际护理过程当得知,人性化意识非常重要,它是指导ICU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操作的关键。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ICU护理人员要充分的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当中要语言和蔼温馨,操作文明,给患者贵宾一样的服务。另外在ICU患者的人性化护理过程当中,要加强护理人员人性化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实际人性化专业护理技能。

1.2.2专业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上都是非常的紧张和恐慌,对治疗没有信心。因此在实际的护理的过程当中ICU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清楚疾病的治疗病理,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护士在每次操作前,都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给患者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对患者说声:谢谢你。对于会引起疼痛的或不太成功的操作,如静脉穿刺一次后不成功,会向患者说一句对不起。

1.2.3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要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提高实际的护理效果。ICU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如果单纯的以白色的色调的治疗环境,患者一天到晚看到的是枯燥的治疗仪器,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当中,护士站挂有各种面部表情的卡通人物,时刻提醒护士要面带微笑。将病房墙壁、床单、被罩、枕皮、床头桌及护士服改为淡蓝色,两床之间以色彩淡雅的围帘隔开,淡化了ICU肃穆的感觉。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遮盖患者的隐私部位。将灯光调暗,符合昼夜节律,减轻仪器和报警的声响,这样提高实际的人性化护理水平。

2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对ICU治疗满意度为80.32%,有80.73%的ICU患者感到紧张。观察组对ICU治疗满意度为96.12%,有50.36%的ICU患者感到紧张,见表1。

3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疾病临床治疗治疗过程当中ICU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CU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于志红[1]研究指出人性化护理措施就行改变单纯的以医生和护理人员为主的护理模式当中,在实际的护理当中以患者为主,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首次见面,护士会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为了加深印象,护士会用幽默的语言提醒患者注意她的特征,每天上、下班都会打招呼,给患者老朋友般的感觉。

芦丽娟[2]和张晓燕[3]研究指出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ICU护理人员要充分的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当中要语言和蔼温馨,操作文明,给患者贵宾一样的服务。陈雪[[5]和陶雪江[6]研究指出ICU设立了一个区域,通过缓冲区的方式与病房隔离,在这里家属可以进行简单的告慰或者告别,这样即方便了管理,也更具有人性化,收到了广泛的好评。通过本次看就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对ICU治疗满意度为96.12%,有50.36%的ICU患者感到紧张。这说明在ICU治疗过程当中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ICU治疗满意度,缓解ICU患者治疗过程当中的紧张心理,提高ICU实际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志红.浅谈人性化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75-576.

[2]叶小芳,王艳.德国医院人性化护理与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3,20:12-14.

[3]芦丽娟.人性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与体现(附835例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2:146.

[4]张晓燕.内科ICU中"以人为本"护理管理理念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259-260.

[5]陈雪[,袁秀,段花.ICU患者护理中行人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246.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ICU综合征;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15-01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现ICU综合征共328例患者,针对原因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245例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出现ICU综合征的患者共328例,其中男183例,女145例,年龄16岁至86岁,平均58岁。其中呼吸衰竭109例,颅脑外伤93例,全麻术后45例,脑血管病37例,多发伤23例,各种中毒21例,监护时间1~26d,平均5.7d。

2. 结果

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中除24例危重患者因原发病的病情持续恶化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精神症状均在住院期间得到痊愈,未遗留精神方面的后遗症。

3. 讨论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内发生的意识、情感及行为等方面异常。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疾病发展变化的先兆症状,同时可导致延迟康复,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以及住院天数的延长和治疗费用的增加[1]。为预防及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故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

3.1患者因素:患者的疾病情况、性别、年龄、性格均是发生ICU综合征的因素,尤其是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患者更易发生ICU综合征。

应对措施: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向新入ICU的患者介绍ICU的责任医生和护士,告知监测和治疗情况,使患者消除陌生和恐惧感,努力建立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信任。对语言交流困难的患者要运用非语言进行交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3.2医源性因素:限制探视无家人陪伴的茫然无助,使用约束带限制活动,缺乏沟通及交流。特殊治疗及护理多,有创监测和治疗导致的痛苦。ICU内使用的复杂仪器设备和监护措施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有些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机械通气,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不适,可导致患者谵妄发生。

应对措施:适当放宽探视制度或实行弹性探视制度,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隔离感。保持的舒适,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并活动四肢,病情允许时应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医护人员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当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避免造成紧张气氛。增加治疗护理的计划性,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及时有效地镇痛,对出现幻觉和谵妄的患者,可应用镇静剂,如苯二氮卓类、丙泊酚等。

3.3环境因素;患者长时间卧床,通宵照明,使患者失去对日、夜的定向感。来自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噪声,睡眠障碍。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对自己疾病、死亡的恐惧。

应对措施:安静舒适的环境和保持昼夜日光节律光线是重症患者基本的环境要求[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房间设有窗户和钟表置于患者视野范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患者环境安静,适当设置监测和治疗设备的报警范围和报警强度,减低设备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噪声。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增加单间的设置或根据病情分室安排病人,以减少病房多种治疗抢救造成的相互干扰。

综上所述,ICU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应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减少、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以避免加重患者病情或影响其治疗,从而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罗红.术后ICU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30-31.

[2] 刘大为,邱海波.中华医学会.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6.

作者简介: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3

【摘要】 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作一综述。认为急诊ICU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工作责任重、繁忙,防护措施不力,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刺激及急诊ICU的工作环境复杂,缺乏心理培训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之减压,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 急诊ICU护士; 对策; 文献综述

1影响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 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ICU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

1.2防护措施不力急诊ICU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护士在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

1.3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急诊ICU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1.4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1.5 急诊ICU工作环境复杂,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ICU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1.6缺乏心理培训,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包括急诊ICU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1.7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ICU的特点和特殊性,与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急诊ICU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护理设施陈旧,其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差。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

2 急诊ICU护士心理现状

2.1身心疲惫急诊ICU护士经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ICU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2.2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ICU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ICU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3 对策

3.1 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ICU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3.2 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ICU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ICU设置24 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ICU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ICU;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ICU病房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由于ICU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因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尤其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2]。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预后与护理工作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我院对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ICU患者共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45-83岁,平均70.5岁。入住ICU时间:5-21天。入住ICU平均时间8.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2001年1月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均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排除标准:排除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排除转入ICU前已经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2结果

2.1下呼吸道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本组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大于60岁的患者有49例(占89.1%),小于60岁的患者仅6例(占10.9%)。

2.2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本组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2周的患者有45例(占81.8%),

2.3本组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本组55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3例(占5.5%)死亡,32例(占58.2%)加重原发病情。

2.4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本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55例患者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例(占23.6%),革兰氏阴性杆菌40例(占72.8%),真菌2例(占3.6%)。

3护理体会

3.1加强基础护理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如痰液呈黄色或绿色,或体温升高的患者,均应警惕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3]。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要经常协助其翻身,更换姿势和叩背等,以帮助患者排出痰液。翻身要到位,每次翻身时均进行拍背。对昏迷患者要定时吸痰,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吸痰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吸痰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③吸痰时应注意患者的面色、心率、呼吸、心电监护等,如患者出现面色发紫、心率增快等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氧气吸入。待患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吸痰[4]。每天两次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时特别注意清洁咽喉处的分泌物,以降低口腔内菌群的寄生和繁殖,达到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根据口腔分泌物pH值的高低为患者选择适当的口腔清洁液,保持口腔处于清洁湿润状态。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均要洗手并消毒,已达到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的目的。对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的规则。

3.2呼吸机的护理呼吸机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使用呼吸机前必须对呼吸机的各个管道进行严格的消毒,做到一人一换,以预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②护士应经常检查呼吸机有无发生漏气、各个管道有无接错,从而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运行。③对连续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护士应每日拆下呼出回路的管道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更换已经消毒的管道继续使用[5]。

3.3加强ICU病房管理护士应注意对ICU的环境加强管理,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出入,要求进入ICU必须要更换隔离衣、换鞋及戴口罩帽子等,每2天进行一次空气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空气质量。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对抵抗力低下的高度易感人群进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对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将其搬至相应的隔离区域[6]。

3.4合理应用抗生素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应尽可能的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规范使用抗生素,以避免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7]。

综上所述,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避免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秦毅.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J].2011,30(10):78.

[2]张艳莲,付秋冰.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94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65.

[3]于秋菊.浅析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护理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145.

[4]赵粉莲.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15.

[5]吴珊珊.ICU病房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4):1285.

[6]王艳敏.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4):126.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7-01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能够连续清除溶质与水,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的综合方法。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一定持续性,而且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正确、科学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我院诊治的32例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在护理方面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提升这一病患的治愈率,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诊治了32例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1.3±4.2)岁。在这32例病例中,12例患者有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患者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6例患者有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患者有产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症状,1例患者有药物中毒的症状。

1.2方法

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的时候,使用M100型血滤器与Gambro Prisma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仪;建立血管通路的时候,使用颈内静脉或者股静脉的形式将单针穿刺植入到双腔管内;在进行置换液及抗凝的时候,使用本院的配方展开无菌配置,而且是现时配置,然后将患者凝血功能作为依据,对(低分子)肝素抗凝进行选择[2]。

2 结果

在32例ICU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因为送治的时间太晚了,在治疗的过程中死亡,其余的3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部分患者情况良好,已经出院。而且,没有出院的16患者其体温、血压、心率、血糖全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 讨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又被称之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指的是所有缓慢、连续清除溶质与水分的治疗方式的总称[3]。最早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是在20世纪末,投入使用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得到更为理想的重症肾衰的治疗效果[4]。而后,随着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与运用,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已经扩展到对严重创伤、急性肾衰、多脏器衰竭、中毒、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病的救治中。在治疗ICU的患者中,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将大量的置换液进行体外输入,然后连续不断地把患者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进行快速、直接的清除,从而提升危重病患者的生存率[5]。

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一定持续性,而且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正确、科学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ICU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护理程序,还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从而减轻ICU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感受到激励与关爱。此外,因为ICU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没有较强的抵抗力,非常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护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抗感染的护理。患者病房的卫生一定要做到干净,并且尽量降低相互干扰人员的流动量,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要执行严格消毒,采用无菌操作。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对ICU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之后运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共有32例病例,只有2例患者因为送治得太晚而延误了抢救时间,在抢救的过程中治疗无效,宣布死亡。其余的30例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有些患者完全康复并出院。本组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告相符,证实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护理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过程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使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顺畅程度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向弘.32例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1,01(02):140-141.

[2] 唐志洁,刘芝兰,刘小兰,等.28例危重病人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06):980.

[3] 刘海燕.基层医院综合性ICU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01(10):59-60.

[4] 陈桂花,颜萍,王理瑛,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10(25):584-585.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护士职业压力;心外科ICU;应对措施

通常情况下,ICU病人的病情危重与复杂程度以及相关护理工作的量与难度均会大大超出普通科室,而在如此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护理人员也势必将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心外科ICU作为医院收治各类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的专科病房,具体需要面对职业压力具有哪些专科特征?其应对措施又将如何?笔者就此开展了一定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心外科ICU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调查

1.1 心外科ICU的护理工作性质

心外科ICU所接纳的患者多为接受过体外循环术等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很大部分又为低龄的先心病术后患儿或接受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龄患者,此类患者在术后多表现有较为迅速而复杂的病情变化,且往往会全身带有各种通路并连满各种仪器导线,基于其整体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工作的全程往往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有更为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当前心脏疾病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其相关监护设备与仪器的愈发先进性与更高复杂程度地发展,这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护理操作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挑战;再就当前心外科ICU的护士编制情况来看,其人员还比较缺乏,班次也相对频繁,这就进一步加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疲惫程度。

1.2 心外科ICU的护理工作环境

1.2.1 物理工作环境

首先,心外科ICU与其他ICU病房一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故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也更少,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本科室护理工作的枯燥性;其次,心外科ICU的班次尚不十分科学,再加上工作量大,时间长,如此不规律的作息制度势必将导致护士的生物钟发生紊乱,继而可能出现睡眠障碍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再次,心外科ICU由于先进仪器特别多,故其内部的环境实则是比较嘈杂的,调查发现,ICU为医院嘈杂声最强的地方,通常可达到45~80db,而一旦超过60db,其环境产生的干扰便足以让人感觉烦躁不安。

1.2.2 人文社会环境

由于心外科ICU患者病情较重,特别是体外循环术会引起患者较大的病理生理的改变,极易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脏压塞、脑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但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对疾病的治疗报有极高的期望值,加上高额的治疗费用,一旦患者出现不佳治疗效果时,部分患者家属使用过激行为干扰正常诊疗秩序,给心外科ICU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1.3 心外科ICU的特殊职业危害

心外科ICU时常需要在床边进行摄片以观察患者的肺部情况,而X射线为一种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的放射性物质,在长期过量照射的情况会容易让人产生疲劳、记忆力下降以及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将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与造血功能受损,最终可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甚至是癌变等;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囊上皮细胞对电离损伤非常敏感,长期接触放射线还容易发生辐射性白内障病变;另外,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还会对心血管造成影响,继而产生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律不齐等症状;其他方面,心外科ICU护士需经常弯腰以查看患者病情并进行各项操作,比如为麻醉后未苏醒患者翻身、按摩等,这将导致可能会出现职业性腰背痛;而且,护士在上班时间不允许坐下,但在ICU工作空间不大活动范围受限的情况下,也将导致其可能会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2 职业压力的应对措施分析

2.1 实施人性化管理

其一,需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理管理层需树立以人文本的服务性管理理念,进而为护士提供人性化管理以满足其生理与心理多方面的需求;其二,指导护理人员对心外科ICU的各种仪器进行规范化的维护与保养,以此最大程度降低不必要的噪音,进而帮助患者减轻工作中的噪音干扰;其三,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性的社会心理支持,管理者需对护士的工作压力状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其关怀与支持,以及工作与生活多方面的帮助,最大程度地有效缓解护理压力;其四,更合理地安排班次,推行弹性化的排班制度,更合理地调配护理人员,最大程度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获得更为充足的休息调整空间。

2.2 帮助护士提升自身修养

首先要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性质,继而肯定自我价值,并让其成为自己的主宰者与创造者,在此方面,一是要帮助护士树立职业光荣感并保持自身发展意识,自身生活价值和目标进行理性思考和规划,并努力克服各种有碍于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二则还要引导护士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最后在护理工作中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其次需促进护士提高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ICU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抢救流程,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讲座等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ICU护理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才能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再次,护士应提高护患沟通技能,做好个性化疾病健康教育,关心体贴患者,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防止护患纠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3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一方面可建立由护士群体所组成的同事支持体系,让护士与护士之间构筑其更为坚实的情感支持,相互培养并促进处理各种护理事件的能力,而且在面对某些压力之时,还可以更无间隙地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述,最终均能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并更好地缓解压力。

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的心理疏导,鼓励护士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掌握更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继而可确保最大程度地从容面对压力,当然必要时也可即是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里寻求帮助,达成倾述愿望,因为护士也需要感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而这样的倾述正可以帮其在心理上充分感觉到平衡而释放压力负担。

3 结论

随着当前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ICU的护理工作范畴与内容与过去比较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而由此对护理人员产所形成的职业压力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者,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进而从各方面积极寻找措施以帮助相关护理人员养成更强的抵御职业压力的能力,唯有如此,护士的生活质量方可得以改善,这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文秀.心外科ICU 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10-112.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ICU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对策

一、监测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入住ICU48小时后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病人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月底转出ICU的病人,如48小时后发生感染的,感染日期记在下一月;48小时内发生感染的,则该感染日期为转出ICU的日期,计入转出当月感染数。

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相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二、监测结果:见表1-4

表1 ICU医院日志及感染部位构成比

表2 ICU感染率监测汇总

表3 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

表4 ICU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统计

四、讨论:

监测结果表明:从2012-1-1~2012-12-31共监测551人,总住院天数4295天,留置尿管天数4232天,中心静脉置管172天,使用呼吸机天数 424天,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病率1.89‰,呼吸机感染发病率58.96‰。从医院感染构成比看以肺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感染。通过监测和病原学的分析发现在76例次医院感染中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17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大肠埃希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真菌10株。

ICU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肺部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感染 ,ICU感染病原菌以G– 菌为主, G– 菌54株,占69.23%;G+ 菌14株,占17.94%,真菌10株,占12.82%。

(一)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由于ICU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易引起误吸、咳嗽反射迟钝、口咽及气管的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人工气道的建立特别是气气管切开后,使患者呼吸道防御屏障遭到破坏,容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ICU病人98%留置尿管,留置导尿不仅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还破坏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防御从而削弱了尿道粘膜对细菌的抵抗力,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尿管患者多进行膀胱冲洗,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极易造成感染。危重患者同住于一大室内,特殊感染患者不能及时住隔离间进行隔离及分组护理,为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手卫生依从性差,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执行不严,致使手成为各种病原菌传递的媒介,引起交叉感染。探视及医务人员更衣更鞋不规范;卫生洁具不能认真做到一床一巾。

(二)预防控制措施:

第一,加强ICU病区管理,空气净化,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限制不必要的人员进出病房,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应洗手、穿戴整齐。经常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定期清洁消毒机滤网确保空气消毒效果、中央空调定期维护,防止室内空气污染而造成医院感染发生。

第二,严格手卫生制度,洗手是清除病原菌最有效的方法。手卫生包括流动水洗手、戴手套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为严防医务人员手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在ICU每张床头和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第三,加强对各类管道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呼吸机管道定期更换消毒,

由供消科统一消毒处理,确保消毒效果;及时清除呼吸机冷凝水,防止倒流;雾化罐每天更换并消毒,同时更换雾化液。

第四,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管理。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重视无菌操作和轻柔的吸痰动作。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加强口腔护理;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和清洁。

第五,护理留置尿管患者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减少膀胱冲洗。

第六,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

第七,定期考核及时反馈,按“ICU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其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监控,通过不断的监督、检查、指导,实现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目标性监测的意义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ICU质控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可及时获得准确资料,使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得以正确实施,各种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及时制定感染控制措施,这对控制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齐艳,张水娥,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579-2581

[2]吕晓玲,章艳,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647-1648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ICU;护理;医疗事故;护理风险;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做好各环节工作的风险监控,提出预防措施,对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医院综合性ICU护理中存在的或潜在性护理风险问题对ICU风险的防范做出研究和探讨。

        1  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危重病人大多是神志不清,行动不便,会发生意外坠床,特殊的外出检查时心跳、呼吸的停止;约束带固定或是被动体位形成的压疮;院内感染;多种药物的运用;大型检查与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法预料、无过错输血感染、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各种侵入性操作导致感染或误伤其他脏器或患方原因延误诊疗等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且后果难以弥补。

        1.2  非计划性拔管。ICU患者多管道护理已成为重点,造成患者非计划拔管主要因素为:患者病情影响,烦躁,无适当镇静,约束带约束不当,管道固定方式欠妥,不牢固,医疗护理操作失当带出管道,健康教育不到位等。

        1.3  护理技术因素所致风险。 由于ICU护理工作量大,基础护理繁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常常过度疲劳或紧张,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责任意识下降,而产生如下情况:一时观察病情不仔细,以致忽略重要病情变化,延误患者治疗或抢救。二是由于ICU个别新护理人员上岗时间短,不能熟练掌握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的操作,临床抢救经验欠缺,导致抢救病人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影响抢救质量。

        1.4  环境因素。 ICU是医院急、重、危等病人集中的场所,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否则极易引起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使院内感染率上升,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1.5  信任危机所致的风险。由于ICU不能有家属陪伴及患者病情因素,个别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担心医护人员的治疗水平和看护能力,个别病人和家属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想索取赔偿。

        1.6  护理记录存在的风险。.护理记录常存在以下问题:医疗记录时间不统一;内容不相符;护理记录涂改现象多,书写字迹不清晰;缺乏专科特色,重要病情变化;护理措施记录不完整,甚至无记录;护理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 ;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现象时有发生 ;存在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等

        1.7  其他方面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等都是增加护理风险的因素,不仅是发生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威胁患者的安全。ICU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也会导致风险。ICU患者因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导致的不幸状况时有发生。

        2  ICU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范文 下一篇:社交媒体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