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4 18:31:45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1

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他们对旅行社的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满足于目前旅行社所提供的沿着指定的路线参观特定景点的“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产品,而是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除了观光之外,还能够有更多的差异化、个性化因素的体现,对定制旅游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包括观看旅游目的地举办的重要体育赛事或是亲自参与体育运动等相关活动,感受体育和运动带来的欢乐气氛,满足他们追求“畅爽”(flow)体验的需求。

1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

11高端定制旅游的概述

定制的思想最早源于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他认为定制是以顾客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方式,打破了一直以来企业经营中所遵循的大批量生产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定律,曾被美国著名的营销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喻为21世纪市场营销当中最新的领域之一。而针对高端定制旅游方面,随着1972年Gunn提出了旅游系统的概念之后,Mill和Morrison等认为让旅客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当中,即定制旅游产品的实现,才能够实现旅游消费的总效用最大的目标。

12体育旅游的概述

体育旅游是伴随着旅游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受到进一步的关注。Heather Gibson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以休闲为基础的旅游,个人暂时离开他们的家庭所在地,去参加或者观看体育活动或者去观看与这些体育活动相关联的吸引物[1]。TDHinch认为体育旅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的、离开家的、以体育为基础的旅游[2]。国内的学者张强、柳伯利的观点是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是通过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补互利,把体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方式[3]。赵金岭则指出高端体育旅游是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体育旅游而言的、社会上许多中上层认识所热衷的、以高端体育活动为旅游吸引物、能够为参与者带来“畅爽”体验的一种“小众”旅游活动[4]。

综上所述,高端定制体育旅游,即将定制旅游和体育旅游结合起来,是旅行社为体育爱好者所专门开发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根据旅游者的体育旅游需求,定制路线,安排旅游行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要素,并且在路线中强调让旅游者参与到特定的体育项目中,或是通过被动参与,如现场观看比赛,感受气氛,或是通过主动参与,如与球员一起踢球,球队的体能教练指导旅游者训练等,不仅让游客亲自参与到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还让游客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以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个性化追求,最终实现旅游价值的一种旅游方式。

2中小旅行社在发展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21产品的游客需求分析

愿意参与到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者,一般都不是普通工薪阶层人士,而是社会的中产阶级或者富裕阶层人士,或是有一定的知名度,或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或是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价格敏感度较低,但对旅游产品的品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型旅行社在发展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的消费群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特征和盈利模式,这样才能够在旅行社竞争的“红海”中找到利润增长点,有效规避同行竞争,在微利时代下探索一条适合中小型旅行社未来发展的路径。

根据调查,高端定制体育旅游的消费者有以下的共同需求。

211凸显品质的要求

传统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式的常规旅游路线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这种批量式生产、同质化销售的旅游产品,已遭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诟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或者节假日期间,处处景点人挤人,还要不停地赶行程,游玩一圈下来比正常上班都还要更累,回来还一肚子抱怨,游客并没有从旅游中获得任何美好感受,旅游的品质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愿意选择高端定制旅游产品的游客来说,既然付出了高额的价格,自然期望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因此,无论是从路线的规划,游览的方式,还是游览景点的时间,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避开旅游高峰,错时游览,推出以人为本、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为目标游客创造更高的旅游价值,从而创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212人无我有的体验

与常规旅游团不同,定制旅游产品会根据游客的时间、兴趣、爱好和特殊需求进行专门的设计,在线路的安排上并不是由旅行社一手掌控,游客有充分的自由,既可以在线路中体现个性化因素,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行前规划与票务落实的时间和精力。旅游的产品不一定是奢侈的,但一定要有主题风格特色,能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感受到旅游目的地不一般的风情。

22中小旅行社的优势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小型旅行社因为受到了资源、品牌、人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相对于大型旅行社而言,中小旅行社受到客源范围窄,知名度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在采购上游旅游产品时,与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不足,不能取得与大型旅行社同等的低价,因此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各大旅行社都在打低价牌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时,中小型旅行社并不占优势。

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旅行社不受太多制度的约束,不受机构臃肿的“大企业病”之苦,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发展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而存在的,强调了旅游者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的参与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与旅游者有大量的沟通。由于大型旅行社往往忙于招徕和接待由散客组成的常规旅行团,对于定制旅游产品虽然也有投入,但投入的积极性不强,对这一部分的市场开发也并不热衷,这也给了中小型旅行社生存的空间。

综上所述,在研究了消费者的需求后,结合中小旅行社自身的优势,开发利润空间大、服务优质的高端定制旅游产品能够成为旅行社未来经营的方向,它不仅给中小旅行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了新的利润空间,而且还能够帮助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有效规避同行竞争。那么,对于中小旅行社而言,具体如何进行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呢?

3中小旅行社开发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具体实施方法

31准确定位目标客群

根据相关的统计,我国高端定制体育旅游的消费人群具有以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从性别上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看,目前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群体还是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小;从教育背景上看,学历高的人群比学历低的人群更愿意选择该类旅游产品;从职业上看,以公司、企业白领为代表的高收入者为主的中产阶级成为我国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主体;从收入状况上看,收入与消费意愿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月收入或年收入越高的,参与到高端定制体育旅游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当收入超过一定程度后,随着替代品的增加,人们消费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意愿就会出现微弱的降低;从居住城市上看,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旅游者比其他中、小城市的旅游者更多地参与到高端定制体育旅游的活动当中[4]。

32开发和设计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设计是按照一定的规制,配置旅游资源和餐饮、住宿等服务,把旅游服务加入其中,并以一定的主题、内容、形式和价格标示出来的过程[5]。在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一对一营销”的优势,充分了解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后,分别设计不同的旅游景点的组合。

同时,可以采用产品模块化的方式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所谓产品模块化,即定制并不是无限的选择,太多的选择会让游客无所适从,也会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通过提供适当数量的标准件,进行多种不同的搭配,形成能够体现游客个性风格的特殊旅游产品,既可以给游客提供选择的空间,又可以将复杂的过程尽可能简化,对于旅行社而言,还可以有效减少供货商的数量,合理控制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33与游客达成意向

在旅行社设计产品时,与游客进行充分的沟通是必需的,这也是区分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与常规旅游产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尤其是对旅游细节的把握,如参观哪个足球俱乐部,与哪位球星共同训练等,甚至是球场在哪个位置,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供选择,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是影响旅游体验核心。旅行社在此过程中应从游客的需求出发,经过反复多次修改后,最终形成旅游方案。

34反馈游客体验

在游客行程结束后,及时对游客本次的旅游体验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游后反馈工作,对行程中安排得恰当,给游客带来难忘体验的项目加以宣传,对游客所提出的改进意见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后给出处理方案并告知游客,维持与顾客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客户管理系统为顾客关系营销的实施打好基础。

4结论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2

体育旅游;概念;特点;效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人们追求更丰富多彩的旅游方式,单纯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旅游需求,特殊性、趣味性、刺激性和有益健康的旅游消费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消费的一种趋势。这样的背景下,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体育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备受全世界旅游者的青睐。本文从辨析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开始,对体育旅游特征、价值、开发体育旅游等问题的进行研究。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

体育旅游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体育旅游作为学术概念还没有统一的、 权威的界定,对它的科学界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体育旅游”概念中包含着“体育”和“旅游”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在社会实践中涉及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所以国内国外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旅游学界的研究,一是体育学界的研究。旅游学界倾向于把体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亚类,从体育旅游的功能、活动目的、内容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加以界定的。而在体育界,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始终是一种边缘化和平民化的研究,缺乏正规化和专家化的研究,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其概念的确定也是众说纷纭。国外使用较多的概念有以下几种:

1.体育旅游是人们在特定的休闲时间里,利用有吸引力的自然环境和人工体育设施、身体娱乐设施进行活动。2、体育旅游是非商业原因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参加或观赏体育活动的旅游活动。3、体育旅游是一种参加者或观赏者涉及体育活动的度假活动。4、体育旅游是个人暂时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参加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活动或者观赏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吸引物的、以休闲为基础的旅游活动。5、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基础,离开常住地环境外出旅游一段时间的社会活动。这里指的体育具有特定的规则、与身体机能相关的竞争性以及玩乐性。

在借鉴利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做了大量的尝试。韩鲁安等人认为:广义上的体育旅游,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的体育旅游,指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从而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笔者认为,从交叉学科的命名经验上说,把“体育旅游”作为一个学科时它更接近于旅游学,从这个角度看来,体育旅游接近于一种旅游。从实践上看,对体育的分类有很多种类,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康乐体育、休闲体育等等,却少有人提及“旅游体育”。所以,笔者倾向于这样的定义:人们出于体育目的而进行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参加体育相关活动而产生的兼有体育与旅游属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的统称。

二、体育旅游的特点

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完美融合,与其他的旅游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旅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强。进行体育旅游一般需要较强的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例如为观赏体育比赛而进行的体育旅游,游客必须了解该项目的比赛规则和特点,参赛双方的技术风格和实力等相关知识。再者,从事体育经营的企业和教练,从设施装备到指导,都需要极强专业性。

2.进行体育旅游需要较高的成本费用。体育旅游的专业性强,属于高端消费。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专用工具、设备成本费用高。其二,门票费用高。无论是轻松愉悦的赛事旅游、惊险刺激的探险旅游还是从容洒脱的高尔夫运动健身游,都需要较大的开支购买门票。其三,专向服务费高。游客在从事体育旅游之前,往往还需要专门的训练或者私人教练指导,有时还需要雇用有经验的向导或医生顾问。

3.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时效性。一般来说,健身类体育活动安全性较高;观摩欣赏型体育旅游次之;挑战极限类风险性最高。体育旅游具有风险性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旅游的各种因素可控性差。体育旅游包含着向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挑战,大自然的变化有时瞬息万变神秘难测。体育旅游特别是涉及到大型赛事的旅游,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再加上赛事竞争的激烈刺激,人们往往难以控制情绪,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体育旅游大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观摩型的体育旅游,人们从事旅游,进行消费活动都发生在赛事期间。其他体育旅游如冰雪类体育活动、水上类活动、登山活动等都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

4.体育旅游具有很大的社会效应。体育旅游是往往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新闻媒体。特别是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旅游,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市,对赛事举办城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三、体育旅游的效益

1.增长智力的效益。体育旅游能加强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了解,增加对体育的理解,获得丰富的知识,促进了人类智力资源的开发进程。

2.健身保健效益。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游客通过亲自参与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质、健美强身。所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可以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

3.经济功能效益。发展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四、我国体育旅游迅猛发展的原因

1.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环境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构成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环境。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充分的发展探险等体育旅游的天然场所,即使多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景区,也大多具备开发如攀岩、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的条件。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异常丰富,例如壮族的抛绣球、苗族的划龙舟、侗族的抢花炮、瑶族的跳盘王、上刀山,还有各地的舞龙、舞狮、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使之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供游客观赏、参与,可以使游客了解到全国各地的神奇的风土人情以及我国特有的地域文化。

2.经济条件的改善,为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也日益增加,这些为游客的旅行提供了保障。一来人们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为国人的旅游消费提供了保证。 二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保障了体育旅游消费人口的增加提供,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来人们的休闲休假时间的延长,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时间的保证。

3.各地举办的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对美的追求,体育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既达到健身保健、塑造形体的目的,又可以恢复疲劳缓解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恢复。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在群众体育工作中发动的群众健身宣传,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健身竞赛和技能展示等活动,极大调动并促进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丰富了群众体育的健身活动。越来越多的游客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作为旅游的首要目的。

4.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带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们日益感觉生存空间的挤压。加上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的压力、被污染的环境、喧嚣浮华的都市,生活似乎变得单调、刻板与缺少生机,充满各种烦恼和忧虑甚至绝望。回归自然回归自身成为都市人的希望和梦想。户外运动作为沟通人类和自然的桥梁,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钟爱,它不仅可以减缓或宣泄社会压力,还能起到增长智力、强身健体等功效。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带动了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旅游作为一种以体育为商品的特殊旅游形式,具备其他旅游产业所不具有的特征和效益,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可以广泛采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形式,彰显出造福人类身心健康的价值取向。我们具备发展体育旅游的有利条件,应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事业。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3

>> 旅行社相亲旅游产品的开发 谈旅行社的新兴旅游产品开发 分析旅游者选择旅行社的因素及对策 基于长尾理论的旅行社农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试析海南旅行社线路产品开发中的旅游资源利用问题 浅析散客旅游市场下我国旅行社产品的开发策略 基于情境管理理论视角浅析旅行社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论旅行社旅游线路的设计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的创新研究 基于AHP的旅行社产品设计研究 成都市旅行社开发完善退休老年人旅游产品的思考 基于网络平台出游的旅游者行为研究 长尾理论与旅行社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基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 旅行社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中小旅行社发展高端定制体育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散客化趋势影响下的旅行社创新型旅游产品发展研究 关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管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研究 旅游者行为、感知意向与文化旅游开发:以广州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7]

[8]/travel/system/2009/10/21/010661484_01.shtml

[9]/social/daqian/2009/09/02/6823209_1.shtml

[10]/social/daqian/2009/09/02/6823209_2.shtml

[11]/social/daqian/2009/09/02/6823209_3.shtml

[12]/social/daqian/2009/09/02/6823209.shtml

[13]王华,曹学文. 婚庆旅游市场存在的四个问题.中国旅游报.2007 年4月11日第 013 版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4

【关键词】旅游业;业态创新;途径;价值

目前,中国旅游业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是现阶段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任务。

一、我国旅游产业变革与业态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功能作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必将面临深刻变革。在产业功能上,旅游业的生产将日益凸显,服务进一步深化;在产业特征上,旅游产业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产业内部分化和产业外部融合趋势加强;在产业结构上,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复合结构转化,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在动力机制上,由内生性发展转向内生性和外生性并举,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双力并展;在发展模式上,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迈进,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在我国旅游市场体系日趋成熟、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运营机制更为完善的同时,中国旅游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加强,新兴旅游类型或旅游新业态也开始大量涌现,它们在原来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经过产业问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进而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二、业态与旅游业态创新

1.业态。业态的概念最早应用于零售业。业态一词来源于日本,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将业态一词的英语翻译为“Type of Operation”,将业态视作经营方式的另一种说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起来,业态一词开始用来分析中国商业。按照2004年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新标准(GWI/18106-2004)的定义,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2.旅游业态。旅游业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同样没有比较权威和统一的界定,但在旅游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旅游新业态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简单地说,旅游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出某种的形态,也就是旅游业态。根据零售业态的概念以及旅游业的特殊性,可以简单的归纳为:旅游业态是指旅游行(企)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的结合。

3.旅游业态创新。从旅游业态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旅游业态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旅游业态创新是指通过围绕着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上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的创新。最近,国家旅游局提出全面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所以,旅游业态创新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业态的多样化是经济活跃、社会繁荣、科技进步和时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众多特色各异的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不仅是当今旅游业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同时也必将在广度与深度上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旅游业态创新的一般规律

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如会展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会展旅游业、工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工农观光业、信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电子商务业,文化休闲业和旅游业融合而成的文化休闲旅游业,等等。这些新兴业态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成为投资商的热宠。

总结旅游新业态产生和发展一般规律是:旅游新业态特征,先是表现在旅游各行业内部的发展和整合,然后扩展到旅游行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如和航空业、酒店业的融合),继而开始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如与会展、金融、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经济的融合)等行业的紧密关联;同时,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国家大力推行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教育等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动。所以,在具体范围上,旅游新业态产生的领域是不断扩展与拓宽的,经历了行业内到行业问再到产业问融合的过程;在具体层面和创新重心上,旅游业态创新围绕的重心也是不断转移的:第一层面,旅游各行业内部的发展和整合,业态创新围绕的重心是产品,是对旅游产品品种、类型、价值的创新;第二层面,旅游行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业态创新围绕的重心是业务,是对企业不同业务进行有机关联和有序整合;第三层面,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各个行业的紧密关联,业态创新围绕的重心是资本和技术,是对资本运转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最后,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教育等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动,在这一层面,业态创新的重点是市场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可见,旅游业态创新的过程是:从产品层面的创新转移到业务层面创新,再到围绕资本和技术层面的创新,最后发展和落脚到战略层面的统筹兼顾,即价值实现方式的创新。

总体来看,旅游业态的发展是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不断交错的发展过程。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同时递进、并行发展;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不断延伸、逐步扩展。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并不完全取代原有业态,而是对原有业态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整个旅游产业的提升。这无疑对于当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产业转型有着重大意义。

四、业态创新的主要路径

旅游业态虽然是旅游产业的表现形式,反映在旅游业各个行业层面,但旅游企业才是业态创新的真正主体,所以应从旅游企业本身来研究业态创新机制问题。笔者认为,它应包括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组织创新、供应流通渠道创新、制度创新六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领域。

1.市场创新。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市场包括需求、供给两大部分和要素及产品两个市场。当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出境旅游方兴未艾、入境旅游持续升温,反映出我国目前旅游需求的旺盛势头。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旅游需求将会快速增加,这使得现代旅游业对高智力人才、高信息科技、高知识资本等要素市场的需求也将明显增长。毫无疑问,巨大的旅游需求潜力必将为市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产品市场创新方面,新型和专项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产品市场的创新活动,如商务会展旅游、水上旅游、森林旅游、红色旅游、演艺影视旅游、购物旅游、科技旅游、都 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等。确切地说,旅游产品创新不但是旅游市场创新的主要方面,也是进行旅游业态创新的核心环节。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的出现往往会引发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某种意义上高端旅游供给甚至会引发更深层次的市场需求。总之,市场创新是旅游业态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产品创新是核心内容。

2.技术创新。现代经济理论已经证明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其成长速度将大大超过一般的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既包括新技术的发明创造,也包括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其中,信息技术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巨大。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盛,对传统旅游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在资源整合、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电子交易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引发了旅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产业格局的变革,带来了产业体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并从产业供给链和过程形态上改变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本身不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素、新资源,而且催生了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和旅游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即旅游新业态的出现。诸如新型旅游中间商的产生、大型旅游集成商的形成、数字虚拟旅游的出现、分时度假业的发展、在线预定业务的剧增、移动电子商务的盛行,等等。所以,技术创新是旅游业态创新的关键环节。

3.经营方式创新。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大型跨国旅游集团的迅速发展,特许经营、合同管理、战略联盟等经营方式使企业获得了大规模的网络化扩张: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旅游企业的虚拟化经营成为可能。所谓虚拟经营,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多个具有独立市场利益的企业集团通过资本纽带媒介生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或者临时性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协作关系。另一方面,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分工的逐步细化,致使经营方式的专业化越来越普遍,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服务外包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在旅游行业即是旅游专业服务公司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生产职能外包催生了大量的生产服务需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者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是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途径。

4.组织管理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赖以运转的基础,而管理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组织创新包括组织机构形式的创新、组织过程的创新和组织体系的创新。纵观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历程,从直线制、直线一职能制、事业部制再到矩阵制结构,这种组织机构形式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而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同时也是组织过程创新和组织体系创新的核心,这些企业内在的变化必然会在企业的外在形态上反映出来,对旅游企业来说往往昭示着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如经济型酒店这一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就和经营的连锁化和网络化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密不可分。在管理层面,管理的创新往往意味着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即“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这包括了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当今企业要获得新生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组织管理等方面创新,而创新的真正关键不在于能够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是否能够运用自身组织管理的能力协调、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此外,从宏观上来讲,我国旅游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管理与服务转变,也为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组织管理的创新是业态创新的重要支撑。

5.流通渠道创新。流通业态的概念是从零售业态发端的,是流通领域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流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现代流通理论即是基于广义流通的概念,指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流转活动,除了商业之外还包括厂家自营的流通、服务等内部业务。这和旅游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根据业态的基本理论,业态的产生主要在流通领域,但是由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即生产和消费的具有同时性和即时性,其流通环节被大大缩减。因此,旅游业态产生的领域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供给领域即生产和供应这一环节中来,而仅非流通领域,这就为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包括诸如在线旅游服务商、中央预订系统提供商、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旅游商务情报提供商等多重渠道。所以,供应流通渠道的创新是旅游业态创新的纽带。

6.制度创新。制度是企业顺利运转的产权规范,“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以及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关系的重要规范与准则”。制度创新虽然不能够直接产生业态创新,但却是推动和保障业态创新的重要条件,是业态创新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体制创新三方面的内容。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推动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组织体系合理化、产权权责明确化以及积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赖于宽松、完善、规范的经济制度,旅游业态的创新更是需要一个有利于自由发挥潜力展现自身活力的制度规范。制度创新是旅游业态创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五、旅游业态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旅游业事实上是一个由若干不同性质的行业松散组合起来的集合体。所以基于旅游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有学者认为,“业态不仅包括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基本描述,而且包括对产业组织形式和经济效益的基本认识,旅游业态的内涵不仅指旅游行(企)业经营方式本身,而且包括了旅游产业的构成、生存状态及其发展历程。”这一观点较好地阐述了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问的关系。从概念分析来看,旅游产业、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是纵向上的一系列概念,而旅游业态是这三个概念横向上的内容。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旅游业态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又远远高于企业本身,它对整个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首先,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旅游行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业态创新意味着对原有旅游各行业进行内部调整与重新整合,意味着把原来的单一业态转变重组为复合业态。其次,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实现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旅游业态创新的过程就是把低端业态变为高端业态的过程。第三,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提高中国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业态创新有利于强化旅游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联系,对提升中国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最后,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构建大旅游业体系。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升级和活力,同时也为旅游业进一步统摄和渗透其它产业创造重要机遇。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5

近年来,我国旅游酒店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相关行业急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因此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目前形势不容乐观,重要原因是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入职以后无法直接上岗,使得企业宁可找社会劳动力来解企业发展一时之困。导致“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怪诞状况,供求双方未能顺利衔接,本专业学生所学非所用的现状占据高额比例。

本文就旅游酒店管理专业1000余名应届毕业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有意愿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占32.8%,没有意愿的占35.6%,无所谓的占31.6%。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家人朋友的态度。约68%的学生认为对自身择业有影响。家人希望自己毕业后找到一份薪酬福利好、又不大辛苦的工作。对于饭店或旅行社的工作持否定态度,认为社会地位低,是青春饭,还要看人脸色。

第二:实习经历的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普遍认为旅游企业对专业技能和知识要求过高。目前大学生的外语只限于应试,口语能力差。国际饭店品牌介入,外国客人增多,对员工外语能力的要求提高。服务性的旅游行业,有一套严格的服务规程。对于追求个性化的大学生来说,很多实习为其留下较差印象,从而选择放弃。

由此可见,学生如能在毕业前充分认识行业的优劣势,调整好心态,充足知识储备,才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酒店员工做好基础。那么,“游学”新概念体系的实施是否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在进入企业前的各种不稳定心态,满足学生知识上的欠缺,引导其正确认识旅游酒店行业呢?

二、“游学”新概念体系简述

“游学”精神源于孔子,其周游列国的治学精神是现代意义上游学的始源。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一种国际性的跨文化体验式的教育模式,“游学”的内容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

1.将“游学”引入旅游酒店高职教育中。2008年以来90后学生陆续走进高校,带着自身的特点审视专业及相关行业。旅游酒店行业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绅士”、“淑女”、“光鲜”、“高端”等。但同时所需的“刻苦”、“忍耐”、“博学”也都考验着90后的大学生。90后的学生拥有大量的信息来源渠道,独立的思维,功利性的价值观注定了学生会频繁和其他专业进行比较,会用不全面的眼光看待实习就业企业,扩散不完全印象。由此对本专业的持续性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将“游学”新概念贯穿于旅游酒店高职教育中是以流动学习的方案,将“学”游到不同学期地域,结合90后学生特点,在校期间能给予其机会,全方位认知了解专业及企业,学以致用。

2.各国高职教育对‘游学’15系的启示:“游学”体系吸收了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经验。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其教育核心在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即为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符合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规律。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则以校为店,学校为真实的企业环境下的载体,采用真实训练的培训,使得学生入学即入门,养成旅游酒店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各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游学”体系具体实施方案

“游学”体系由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从校内真实训练的培训,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以及到海外游学锻炼,为学生走出校门就能为成为一名旅游酒店职业经理人奠定了基础。

1.首先在游学的形式上,由短期的“校内实训、校外课堂、海外课堂”和长期的企业“顶岗实习”组成。

短期游学由校内实训、校外课堂、海外课堂组成。校内实训为企业的“顶岗实习’做前期的准备,使学生可以应对在企业中各项人际关系,进行一定实践操作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应对各项突发事件。

长期“游学”,指的是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有短期游学打下的良好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顶岗实习,并能做出相应的成绩,为返校学习管理战略类课程赢得宝贵的经验。

2.其次在游学的内容上,采取“四双”的流动学习方案。所谓“四双”是指“双导师、双教学、双课堂、双评估”。

学院专职理论课程教师和企业实战型培训导师相结合,学生既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学习,又深入到企业实践中进行学习,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给予评估及鉴定,并共同颁发相应的证书来作为完成游学的标准。

四、结语

试行和完善“游学”体系,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关键的是在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的良好沟通配合。要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类型和年级来选择相应方案进行游学。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储备要求做好完善的教学计划,引进和培养优秀师资,创造店校一体、贴切真实的实训环境。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6

随着中国的旅游业蓬勃的发展,旅游行业不仅需要能获取知识的实用性人才,而且更需要能创造知识的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旅游学概论》教学应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如何在《旅游学概论》专业课程教学中,避免传统说教式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积极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尝试和探讨的课题。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目前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进一步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国际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鉴于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大部分高职高专开展了《旅游学概论》专业。但《旅游学概论》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导致学生毕业出来进入工作岗位后,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要求相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学概论》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

旅游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灵活性强、综合性强的产业。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旅游学概论》专业的课程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能快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难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在《旅游学概论》中景区演艺活动管理课程的教学,由于受课程设施限制,实践课实施相对困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此课以后,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在毕业之后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旅游景区管理岗位的实习上。

(二)《旅游学概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特别是应用很强的课,实际操作的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很大的。但是我国《旅游学概论》专业的老师自始至终都是书不离手,眼不离书,因此教学活动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即使老师讲一些课外知识也难以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不能领悟其中深含知识,一遇到实际问题,脑子便不灵活。

(三)《旅游学概论》专业学生缺乏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旅游学概论》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基础,因而实践方面的活动是《旅游学概论》专业教学重要环节。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受各个方面的限制,只是挑出几门重要的课作为实践课,剩余的课程就是上课讲习,实践知识的缺乏导致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在校学生毕业后到旅游单位就职时,一遇到实际的问题就手忙脚乱,思维混乱,进而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探讨

(一)课程设计

专业教学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要求下, 结合《旅游学概论》课程特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任务相融合、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采取以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的职业性特点,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有关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对旅游业的各个服务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能力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整个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 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为导向,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指向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

2、重视课程实践性的要求, 构建“学用合一”教学模式。《旅游学概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关注课程的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理念,将课堂与工作岗位合一,教学与运营合一,教师与管理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流程合一,以“五合一”为抓手,以学院和旅游业为基础平台,以校外实训基地为拓展平台,逐渐形成了“教学实际合一”的教学模式。

3、突出课程的开放性,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渠道。该课程的应用性与开放性同生同存,突破学问化教学的框框,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渠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应不断的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此外,改革考试制度、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实施双证书制度、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进校园等等一系列措施,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4、嵌入双语教学,增加现代服务的重要元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学生个体和学院整体两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增加职业英语课时,在专业教学中嵌入双语教学,通过语言学习,使学生了解他国文化的特征以及同我国本土文化的差异,体会多元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为课程的再建设打好基础, 打造课程的前瞻性的特色。

总之,欲使《旅游学概论》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教材中按知识逻辑序化的方式,从工作流程出发,从流程环节中提取学习要素,将其要素按工作流程前后顺序确定出各个教学模块。同时,以项目为引导,按岗位工作任务提炼出各个教学项目,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7

关键词:智能解说系统;智慧旅游;客户端;移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5-00-02

0 引 言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服务不应仅仅局限于向游客提供传统的旅游服务,还应当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旅游营销模式和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出游方式。而旅游解说系统是实现保护旅游资源教育并服务于大众的有效手段,解说服务App可帮助游客实现低成本与更便捷的出游。将智慧旅游的体验式服务与旅游解说系统结合,用手机App作为载体实现现代化的智慧旅游方式,可有效提升旅游移动信息化服务,促进现代旅游业转型升级。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1]。国家旅游局2011年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争取用10年时间初步实现 “智慧旅游”[2]。尽管我国许多地方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旅游的建设,但相关智慧旅游的概念却没有统一、标准、科学的定义,缺乏理论支撑[3]。关于旅游解说系统,国外旅游解说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对解说实践认知、解说媒介探寻、解说管理效用认同等几个阶段后于21世纪进入了成熟时期。国外旅游研究涉及景区保护与旅游开发、旅游影响、区域竞争与合作、管理等多个方面,更注重结合理论数理模型、定量分析法等进行研究,并且有较长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深入。国内旅游解说始于1999年吴必虎的《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和《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之后关于旅游解说的研究论文开始涌现,呈曲折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高峰[4]。随着游客旅游经历的丰富,走马观花的团队游正逐步向移步换景的深度游过渡,旅游景区也迫切需要利用新技术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景区服务能力,丰富游客旅游体验[5]。国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应用明显比国内更趋于系统化、成熟化,在国内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讨,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方面做得明显不够。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国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规划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国内对于智慧旅游和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很多研究都只是通过一些不同的数据来探究我国解说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如何构建解说系统,或是单一研究智慧旅游与解说系统的构建。

将智慧旅游与解说系统相结合,基于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可携带的移动终端作为载体,构建兼具导游解说、功能集全、面向现代智慧旅游的智能解说系统,在旅游行业中结合实际应用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1 智能旅游解说系统

解说系统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务的性质和特点,并实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6]。景区的解说与亲身经历相结合,重点向游客介绍、阐明并指导他们的户外活动,而不像博物馆那样将解说的焦点集中于其他事物上[7]。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以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2]。解说系统能够通过现场资料等将特定的旅游信息传递给游客,以此实现教育与服务功能,而智慧旅游系统则更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智慧旅游解说系统将智慧旅游和解说系统的优点结合起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借助App应用软件为游客提供语音解说、旅游资讯、电子商务以及其他各种服务。系统首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软件向游客宣传旅游信息,然后以App的形式向游客提供景点信息,旅游规划,景点解说和电子商务等服务,构建景点解说和其他功能兼具的智慧型解说系y,打破了传统的解说模式。

高速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的结合成为自助旅游者的重要支撑,游客手中的3G智能手机成为自助旅游不可或缺的助手,它借助电子地图、GPS 定位等软件系统以及专业旅游网站提供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信息服务,使一个陌生的自助游客可以在旅游目的地自由活动。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将会影响甚至改变未来旅游出行方式。旅游业要做到更好的转型发展,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 系统构建

2.1 系统结构

智能旅游解说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三大部分组成,再由服务器分成公共服务系统、旅游解说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查询系统,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客户端针对用户不同的需要分为攻略模块、解说模块、导购模块和查询模块。智能旅游解说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软件设计

智能旅游解说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三大部分组成,系统软件架构如图2所示。三部分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2.2.1 数据库

数据库中存储景区景点相关信息、用户信息、景区周边“食、住、行、游、购、娱”等信息,主要负责存储与管理系统运行的数据信息,当收到服务器的指令时,将有关信息筛选出来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递。

2.2.2 服务器

服务器包括公共服务系统、旅游解说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查询系统四大模块。服务器作为中间媒介,与客户端和数据库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后进行分析处理,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公共服务系统由智能推荐系统、GPS系统、旅游信息系统和景区景点信息展示系统组成;旅游讲解系统由多媒体讲解系统与景点图片展示系统组成;电子商务系统由购票系统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组成;查询系统包括在线咨询系统、在线信息查询系统、交通信息查询系统、天气查询系统。客户端在不同的功能区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相对应的不同模块当中,不同的模块分工处理不同的数据,以提高工作效率。

2.2.3 客户端

客户端是安装于Android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当用户使用时只需在客户端界面输入相关信息,客户端就会把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处理后会将结果反馈至客户端。

客户端相对于不同的服务系统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主要包括攻略模块,对应公共服务系统;导游功能模块,对应旅游讲解系统;导购功能模块,对应电子商务系统;查询功能模块,对应查询系统。

2.3 系统功能与内容

系统功能与内容架构如图3所示。

2.3.1 攻略功能

攻略功能主要分为旅游攻略、景区信息、旅游行程规划、定位导航、旅游日志、交友互动和景区全景图等部分。它汇集旅行中各种旅游信息,为旅游爱好者提供精美实用的出行指南,包括详细的交通、住宿、美食、景点、行程、实用信息、贴士及网友提供的独特感受,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攻略,让旅行更轻松。景区全景图呈现景区所有景点,可一手掌握附近好玩又有趣的去处,同时根据GPS定位信息推]最佳路线,帮助游客选择最近、最省时省力、最冒险的抵达方式。在景区地图上输入要查找的信息后,即可精确显示所在位置,同时显示具体的行走路线,引导游客到达目的地,让旅游资源跟着行程走,让导游时时伴你行,为游客提供全面、实时、贴身的导航服务。

2.3.2 解说功能

解说功能分为景点讲解和景区导游两部分。景区导游能综合手机定位实时获取游客的位置,及时向游客推送所在景点的语音解说,让游客了解山水、历史建筑、神话故事等知识。景点讲解主要针对景区内某一景点进行解说。两种解说模式由用户自由选择,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2.3.3 导购功能

导购功能分为景区门票预定、酒店预订、机票火车票预定。景区、酒店、机票、车票、团购快捷预定,随心享受自由自在的旅行。

2.3.4 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包括交通工具查询、酒店、餐饮、商家优惠查询、周边资讯查询和天气查询等。根据用户的位置,系统主动推送附近商家的优惠服务和各种活动信息,让游客在旅行途中也能享受优惠。

3 结 语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基于可移动通讯设备与互联网的旅游应用程序打破了传统的旅游模式,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而将智慧旅游与解说系统相结合,构建一个将现代社交系统平台融入其中且解说与导游功能齐全的智能旅游系统,既支持了国家旅游政策,也顺应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27(5):66-73.

[2]刘军林.智慧旅游的技术图谱、构成体系与实现图景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11):36-40.

[3]陆晓龙.智慧旅游搞不好就纸上谈兵[N].中国旅游报,2011-07-01.

[4]王婧,钟林生,陈田.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1):33-39.

[5]魏洁.基于智能手机的旅游景区导览系统的设计[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65-68.

[6]周可华,罗明春,蒋玲俐.旅游景区电子解说系统发展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06,25(6): 120-122.

[7]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篇8

引文: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分布着约45000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至今。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已经达到3亿,占全国出游总量约三分之一,旅游收入达到400多亿元。全国拥有的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家,黄金周等旅游旺季期间全国城市出游居民约70%选择乡村旅游,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直接带动接近2000万人的就业。十八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让乡村旅游更加成为了乡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熟问题也日益明显。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和传统的营销卖点,探究新阶段乡村旅游的核心,让乡村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成为乡村旅游营销的核心问题。

一、概念阐释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人们为了躲避蓬勃发展的工业为城市带来的污染和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并依托现代交通带来的乡村可到达性的提升,在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山区乡村出现了最早期的乡村旅游。现在国际上乡村旅游在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中东地区的以色列等过都走上了规划发展的轨道。

中国最早的乡村旅游产业一般被认为以1987年四川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等为代表。随着生态旅游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等观念的引入,以都市近郊乡镇为主的乡村旅游近二十年发展迅速,现在我国拥有2万多个旅游景区(点)其中一半分布于乡村。

乡村旅游的概念在笔者查阅的文献中众说纷纭。国外较为较典型的定义是英国Gannon和Bramwell &Lane分别做出的。前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农民或乡村居民出于经济目的,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而提供的广泛的活动、服务和令人愉快事物的统称。后二者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加以诠释。何景明比较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rurali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林刚基于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得出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域,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休闲、观光、游览及度假活动。

(二)幸福和幸福产业

幸福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在哲学对幸福的解释中,中西方哲学大家大致分为三派:个人快乐、精神快乐、集体快乐。笔者认为幸福是个人在不同的背景、不同时间下,拥有不同定义的非常主观的概念,应该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时对其是否幸福分开讨论。此外,各学科的科学家都对幸福进行了定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幸福的主观因素太大笔者认为也很难有有效的方法实现。笔者仅从旅游业中的幸福出发,认为旅游幸福包含了旅游者对旅游行为的幸福感和目的地居民的幸福感,由此与幸福导向产业的概念不谋而合。

由于传统追求物质财富最大化的产业带来的三大危机: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人与自身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广东省第一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全国首次提出的: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

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成是多元化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它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意义,以产业转型摆脱传统汗水经济为物质基础,逐步满足人从物质基本到精神生活各层面的需求。幸福导向产业包涵内容广泛,如生命健康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时尚创意产业、智慧化社会管理云服务、智慧文化产业等。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旅游业的发展做了两个战略定位,一是深刻阐述了旅游的经济功能,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强调了旅游的社会功能,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更让旅游业成为幸福导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验营销

当今最著名的社会思想家之一阿勒夫.托夫勒在他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预言到:“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自1982年两位美国学者Holbrook与Hirschman在其开创性的经典论文中将体验概念引入消费及营销研究领域开始,这一概念逐渐成为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核心概念。

体验是一个包含了多重含义的词,指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施密特博士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围绕着顾客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笔者认为,休闲游憩活动的核心一直就是体验,在旅游营销中,体验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指消费者体验旅游产品这一过程,也只消费者留存于记忆中的体验这一经历。体验营销让商家除了看重商品的经济利益使用价值之外,更加看重了商品的内涵,不以传统观念将顾客看作完全理性的人而是感性与理性兼顾既权衡利弊也会有感情上的冲动的决策者来看待。

施密特将体验营销分为:(1)知觉体验(2)思维体验(3)行为体验(4)情感体验(5)相关体验五个方面。此外国内学者也对体验营销的概念做出过自己的诠释。体验营销包涵个性、情感、文化、环境、服务五个方面--以个性体验作为体验营销的基石,以情感体验作为体验营销的主线,以文化体验作为体验营销的载体,以环境体验作为体验营销的纽带,以体验服务作为体验营销的关键。

二、乡村旅游营销问题

乡村旅游在中国发展至今虽然逐步成熟但是由于传统产业结构单纯以经济为导向的弊病导致在科学与可持续的营销规划方面也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缺乏创新和定位准确的卖点

乡村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团队和营销团队的系统规划策划往往存在调研不够深入细致,从而营销空洞抄袭现象严重。导致乡村旅游定位趋同严重,以同一个大中型城市为客源地中心城市的一定范围内的乡村旅游产品,往往都不具备能让顾客产生强烈品牌感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精品产品”。

旅游产品的独特性是吸引游客做出旅游决策的重要原因,由于乡村旅游定位不当而导致的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较低的回头率。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是“有盈利的满足需求”所以旅游作为一个产品,确定其准确的独特的核心卖点,是将这个产品从产业链最始端开始打造的方向,到产业链最终端将其推向市场的宣传点都起到指导性作用并且需要始终坚持的产品的灵魂。一个旅游产品拥有合适的,独特的,面向市场需求的灵魂和方向从非投机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来看都是其在产品整个营销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并且加以锻造的第一要点。

(二)乡村旅游城市化现象严重

国内外学者虽然在乡村旅游的概念定义方面有诸多争议,但是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一致被认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核心。乡村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满足了游客对乡村的向往与好奇。

首先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义务责无旁贷。但开发者是基于对乡村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的了解不足,国内很多乡村将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用以极力打造城市般繁华现代的“新农村”,而导致“乡土气息”的丧失。

其次摆脱都市的生活压力、嘈杂、污染,让自己的身心能够在儿时记忆中美好的大自然中得以舒展正是当代大部分人对于乡村旅游及其热衷的出发点,也是乡村旅游不被很多当地百姓甚至当地领导所认识和了解到的一个非常之重要的核心卖点。

此外,乡村旅游经济导致的当地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城市化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发展本来是利大于弊,但带来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外来思想对当地淳朴思想的入侵也使乡村的淳朴民风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最后,乡村大量进行城市化设施的营建也导致了乡村旅游成本的飙升,而乡村旅游的廉价性也是很多旅客选择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原因之一。

(三)环境与法律意识薄弱

乡村旅游所依靠的资源就是乡村相对于大都市的拥挤与喧嚣而言干净未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纯天然的新鲜农作物,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历史遗迹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乡村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模式的特色产品是非常脆弱并且难遇再生的。

法规管制力度的不当,旅游规划营销的不科学,对于客源市场的无节制的开发等都可能导致乡村原本脆弱的生态文化平衡的环境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并且对于当地人发展旅游周边产业的管理不规范法规不严明也会导致乡村旅游场所出现乱搭乱建,秩序混乱,胡乱要价,恶性旅游促销拉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降低了乡村的形象。

(四)乡村旅游对内对外交流不够(调研不全面深刻)

乡村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设计旅游产品期间往往出现与外界交流不足的问题。交流是两方面的,很多乡村因为埋头发展自己满意的乡村旅游而忽略了对于周边主要城市为首的客源市场需求的调研,单一的发展自己的产品导向经济,认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能吸引到顾客,忽略了营销的基本原理,从而由于交流的不够丧失了把握住真正客源市场的机会。

除了对外交流的不够对内交流也是乡村旅游产品打造需要注意的一个要点,因为不对乡村本地的旅游资源潜力和当地人民对旅游开发的意见进行深度理解才能发掘出地方的特色和发展的路线。很多乡村一味的效仿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而忽视了本地的地情从而导致当地的旅游发展远远达不到预先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预期。

(五)其它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四条为现今乡村旅游营销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说乡村旅游只存在上述问题。专业人才匮乏;领导本位利益意识严重;旅游与当地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矛盾;偏远交通基础设施不便的乡村开发旅游问题等都是现今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但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此处就不加全面细致讨论。

三、乡村旅游发展以幸福为卖点的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一)传统营销转变为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现在中国乡村旅游高速发展了二十余年,部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就高达三百五十多个,是一个乡村旅游产品过剩的时代。特别是当今的信息化和市场化程度如此之高,同类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旅游者是旅游产业的主题,谁赢得了客人谁就赢得了市场。要想赢得游客就要先使游客满意更好的满足需求,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更受重情感因素的影响,改变传统的营销思路更加注重游客在景点的旅游体验就变的尤为重要。

1.旅游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产品

旅游对于人来说不是生活必须的要求而是更高层次的情感的满足。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情感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顾客消费的不是具体的产品或者资源,而是付出了自己的时间、情感、行动通过旅游而获得的真实的体验。

所以单纯的产品满足顾客的观念忽视了顾客旅游的初衷是想得到或身心放松或寻找回忆或体验刺激等对于经历的渴望的需求。体验营销迎合了当代游客的心理诉求。

2.旅游产品个性化明显

上一篇:电气工程规范范文 下一篇:公共管理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