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8 22:28:14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1

    舞台艺术的创新工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代和大环境的进步紧密结合,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首先,我们应当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了解,更具市场的需求来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接地气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的被市场接受。艺术作品在发展的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相应的受众,因而在创作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舞台表演应当也根据政府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创新,政府的要求也应当作为舞台艺术创新发展的要求之一。而对于政府来说,就需要对舞台艺术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得舞台艺术表演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能高效的运行,除此之外,在创新方面,政府也要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大环境的变化,为舞台艺术的创新工作提出相应的指导,并且在相关的制度方面为舞台艺术的创新打好现实基础。并且在实践中,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一方面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环境的支持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舞台艺术更好的走进人民群众,将舞台艺术更好地在基层进行了推广和宣传。

    2、舞台艺术的创新方式分析

    想要做好舞台艺术的创新,舞台艺术表演要积极的不断地与其他表演形式进行互相融合,从而发展出更具有时代特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舞台艺术。其次,我们应当认识到,在经济与科技都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与科技手段的进步分不开的,而舞台艺术的发展也正是如此,现代的科技手段为舞台艺术的表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也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表演效果和表演形式,在传统的舞台表演中,舞台效果是较为单一的,对白沿着的要求很高,并且各种灯光、音响等设备都是较为落后的,这就影响了舞台艺术表演的最终效果,而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够很好的得到解决,新型的设备能够更好地对舞台进行布置和渲染,良好的音响设备也能够使观众有更好地观看体验。因此,在吴涛艺术的创新发展中,我们要积极地利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创新,发展出更好的作品。当然,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创新发展都是在原本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创新就像一棵大树上新长出的枝桠,没有良好的根基也是难以存活的,并且,创新是一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因此,我们要在寻求新发展的同时,要很好的继承传统舞台表演的精华所在,要将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扬下去,在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优秀艺术文化用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稳定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舞台艺术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以及独立的创新思想,舞台表演应当具备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做到百花齐放,共同发展,因而在创作舞台艺术作品的时候要注重原创性,不能够盲目的更随大流,要有自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意识。而原创就是一种很好的穿新手段,它能够最大程度的给予艺术家展示艺术特色的空间,能够让艺术家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舞台综艺节目;主持;特点;技巧

中图分类号:J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55-3近几年,随着大众文化娱乐事业的蓬勃发展,舞台综艺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舞台综艺节目具有不同于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活动的特点,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舞台综艺节目由于是现场面对观众,演出效果常靠现场观众的参与与及时反馈,成功与否往往建立在主持人现场和观众沟通、互动的基础上,舞台综艺节目的现场性造就了它的同步性,观众的参与、主持人的沟通和表演者的精湛演出三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一档节目能否获得成功,主持人是关键。作为节目的核心成员,如何才能被称之为“合格、优秀”,才能将节目做好,被大家所认可和喜爱呢?本文将以此为题,将从舞台综艺节目的特点,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和舞台综艺节目的主持技巧三大方面加以探讨和深入剖析。

一、 舞台综艺节目的特点

想要做好舞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就必须首先了解舞台综艺节目的特点。舞台综艺节目,顾名思义就是综合多种艺术类别于一体的节目表现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规模庞大、时间跨度长,在内容方面除了吸取各家艺术之长,还融合了很多亚艺术类形式,如游戏、杂技、魔术等等,既保持了原有歌舞类节目、曲艺类节目、音乐、戏曲类节目的艺术审美价值,又增加了欣赏性、娱乐性、通俗性、可视性、参与性、互动性等多种风格,而且这种不同门类、不同派别的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又会给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的感觉,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

(一) 节目的时尚性

舞台综艺节目时尚感要求其必须符合当下的流行风格,传递新鲜的生活理念。此类节目可以将某些新事物、观念、语言、行为方式等在大众中进行推广,当然其内容和基调必须是正面的和健康积极的。正是舞台综艺节目的时尚性,令观众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

(二) 内容的多样性

舞台综艺节目具有多样性,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艺形式,如音乐、歌曲、朗诵、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综艺节目实际是多种文艺样式的“大杂烩”“大什锦”形态,观众多、口味杂、要求高。综艺节目除传统的文艺演出形式外,还穿插了小品、游戏、猜谜;新闻人物、社会名流、大企业家等的出现,给观众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内容,丰富了形式,真正做到了百花吐艳、绚丽多姿、妙趣横生。正是这种多样性的综艺样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情趣,满足了其多方面的审美要求。

(三) 现场的同步互动性

舞台综艺节目多是文艺演出,都是现场现演,主持、表演者和观众都是亲临现场。文艺演出由于是现场面对观众,演出效果常靠现场观众的参与与及时反馈,成功与否往往建立在主持人现场和观众沟通与互动的基础上的。舞台综艺节目的现场性造成了它的同步性,观众的参与和评判、主持人的沟通和表演者的精湛演出三者为一体,使得舞台综艺节目非常吸引观众的眼球。

(四) 节目的趣味性

舞台综艺节目趣味性包括节目富有知识性,幽默感和艺术价值。知识含量丰富的节目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舞台综艺节目并不是简单的“找乐子”,必须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所谓幽默感,是一种机智的快乐,是生活的调味品。幽默能给人们带来轻松的笑声和欢乐、消减矛盾和冲突。舞台综艺节目,要在幽默与微笑之间凸显大义,内容令人愉快,缤纷多彩、乐观向上、健康积极,才能真正有趣味。同样舞台综艺节目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性,是有价值的艺术载体。

(五) 现场观众的参与性

由于舞台综艺节目的演出是直接面对广大观众,使得舞台上的主持人、演员和舞台下的观众有了共时性的情感体验,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参与感,从而获得了类似于剧场看剧的审美效果。观众这种真切的体验,真实的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变得极为强烈。人们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人们在想象着、体会着演出现场的气氛,并把这种气氛加以内化。审美深层体验的“占有”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 舞台综艺节目对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具备做主持人的最基本素质。

(一) 深厚的知识底蕴

综艺节目主持人除了能让观众得到轻松娱乐的享受,信息的传播也是节目主持的基本功能和满足观众了解更多知识的重要手段。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有内涵有底蕴,具备扎实的知识结构。主持人的深厚知识底蕴是其专业素养的基础,没有知识和眼界,主持便会流于肤浅。

(二) 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感情和传输知识的最好工具,是综艺节目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渲染气氛和调动观众控制活动节奏的关键。主持人音色富有美感,口齿伶俐,表达清楚,语言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工作再忙碌,主持人也应该勤于锻炼自己的语言语流的基本功。其次,主持人要有清晰地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力,把节目中所要与听众说的话清楚明确、轻松自然、丰富饱满的传达出去。在整个过程中也要避免看似滔滔不绝,实则空洞无物。语言富有感染力,才能打动听众。当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分寸和节奏。

(三) 良好的敬业精神

首先,综艺节目主持人要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主持人应尽早地参与到综艺节目的前期准备环节中,以主创人员的主人翁姿态主动、专注地投入工作。而不是拿别人现成写好的台本照本宣科。

(四) 深厚的专业功底

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除了形象、气质、语言素质等方面外,还包括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综艺节目主持人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和一定的文艺知识积累,熟悉各类艺术形式,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感悟力和鉴赏力。另外,综艺节目主持人应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舞台经验。

(五) 过硬的心理素质

综艺节目主持人要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综艺节目由于其形式的特点决定了综艺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的未知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主持人练就处事镇定、反应敏捷、随机应变的本领,以保证在技术故障、表演失误、主持人忘词、节目时间不够或超长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时,能够通过主持人的灵活应变而使节目得以完美顺畅地进行。

(六) 良好的现场控场能力

节目主持人与节目是一个整体,能否很好的驾驭节目,将主题、基调、意义表达到位,与节目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主持人作为节目核心,节目进行的快慢节奏、直播中气氛的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主持人手中。由于广播节目多为直播,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而主持人能否机敏冷静的处理,便能体现出其对节目的掌控能力,正所谓随机应变,灵活自如。可以说,主持人对节目的掌控能力,决定着节目的精彩程度。

(七) 富有个人魅力。

综艺节目轻松愉悦、时尚新鲜,内容丰富多彩,想要成功驾驭这类节目,必须要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没有魅力的主持人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无法做“活”节目,做“好”节目。而所谓主持人的魅力核心就是“个性”个性属于心理活动系统,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而对于主持人来说,个性魅力包含了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智商与创造力、美的感受与表现等方面。

三、 舞台综艺节目的主持技巧

一个合格的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之外,掌握综艺节目的主持技艺成为整档综艺节目是否完美成功的关键。

(一) 找准“角色定位”

首先要清楚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作用,主持人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节目的串联人,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一个节目制作群体的中心人物。”

(二) 紧扣节目中心主题

综艺节目同样有组织有构思有一定深度,主持人需要将多方创意结合起来,归纳提炼,在节目进行中完美表达。主持人通过对节目的中心思想的掌握,对节目氛围和节奏的掌控,达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不论是与观众互动还是向观众传达信息,节目的主脉络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而做到对节目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灵活驾驭。一档真正贴近人心、能激发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必须是主持人与观友“打成一片”,要做到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带领观众,投入到节目的娱乐氛围中,主持人自己就是参与节目的一份子,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感情与观从分享。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便能带“活”整个节目。

(三) 做好与现场观众的良好互动

在本篇中已经提到综艺节目的“互动性”,这些都要求其节目主持人具备与观众“互动、沟通”的能力,在塑造一名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过程中,掌握巧妙精湛的“互动技巧”尤为重要。主持人想要做到与观众的良好互动,首先要依托综艺节目的特性和功能,很好的把节目资源传递给大家,把更多的欢笑和“正能量”与观从分享。并且要牢记,做一个平易近人,乐观热情、根植于观众当中的主持人。要善于利用综艺节目所特有的舞台资源,恰当地与观众进行良好互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从而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四) 随机应变,意外出彩

在综艺节目的行进过程中,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时常会出现主持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主持人在第一时间结合现场气氛迅速作出反应,立即组织语言临场发挥。许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时常妙语连珠,使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台下相互融合。当然,综艺节目临场即兴发挥的机会很多,碰到“意外事件”,更是对主持人的一大考验,要做到应对自如,关键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观众。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就应该努力地多看、多听、多写、多问,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博闻强记,才能厚积而薄发。

(五) 与搭档的默契配合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3

所谓实践,是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实现主观目的的一种对象化活动。而舞蹈艺术实践,通俗的说,就是舞蹈者利用自己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其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着多方面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公开表演是舞蹈艺术的根本属性,舞蹈专业的学生理应具备这种素质和能力。但是从实际来看,多数学生都在课下的练习中表现得较为熟练和从容,但是一到了真正演出时,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比如由紧张导致的动作变形,甚至遗忘等,都对表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看,他们今后大多都会从事和舞蹈密切相关的职业,如舞蹈演员、舞蹈教师等等,无论是在表演还是教学中,都需要以扎实、娴熟的舞蹈能力作为基础,如果一个舞蹈者仅是理论知识十分丰富,或者在台下表演的十分完美,但是一到了台上,却连正常的表演都难以保证,显然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所以说,完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舞蹈本质的艺术特征使然,更是当代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对完善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思考和建议

(一)学校方面

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实践对舞蹈学习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各类实践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开展好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是需要以一定的场地和设施作为基础的。比如舞蹈教师、音乐厅等等。对此学校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对各类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保障其能够长久、正常的运行,以充分满足各类实践的需要。其次是积极开辟校外的实践基地。每一所高校的所在地,都有各种各样的文艺团体,而人才的匮乏则是这类艺术团体最大的短板。所以应该由学校出面,和这些单位建立积极的联系。一方面,能够将其发展为一个实践基地,避免学生自己实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则有效解决了这些文艺团体人员短缺的问题,从客观上推动了地方舞蹈文化的发展,可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最后,则是校园各类舞蹈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学校应该牵头团委、舞蹈院系和公共艺术中心等多个部门,以各类舞蹈社团为依托,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各类舞蹈实践活动。对此可以效仿当前备受大学生推崇的选秀节目,从海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直至评出最后的总冠军。每当重要比赛时,学校领导应该亲临现场,以显示出对活动的充分重视,而且还要对获奖者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多种媒体,营造出一个热烈的氛围,并使之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三个方面,能够为各类舞蹈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对于艺术实践的认识和行为,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门多次要求,要对一些实践性较强专业的教师,进行双“师型”的师资建设。即教师本身不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着充足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来说是尤为必要的。

首先是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理念,即对舞蹈教学本质目标的正确认识。之所以进行舞蹈教学,表面上看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某些舞蹈动作和知识。而从本质上看,能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艺术实践则是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唯一渠道。在树立起这种观念之后,就要在教学中予以彻底的贯彻和实施,使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前文中提到,学校可以积极扩展校外的实践基地,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好校内现有的各种资源。比如每一个舞蹈教师都带多名学生,对此完全可以开展相关的表演或比赛活动。可以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从舞蹈编排到演出准备,从舞台表演到表演后的总结,都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对于真正的舞蹈实践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多数舞蹈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并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充分满足的教学的需要。但是从实践能力的角度而言,却存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是教师在求学期间,和他们面前的学生一样,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能力上本身就存有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受到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难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表演,无论是观念还是技能,都和当下的舞蹈表演需要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不足,主动参加到舞蹈实践中来,一方面使自己的实践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则给学生以表率和示范,获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所以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多数学校的舞蹈专业中的实践课程,都被放在了最后一年。其本意是不难理解的,意思是说,学生在经过了两年到三年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后,具备了实践的基础,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本意虽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往往都是学生们最为忙碌的一年,或者忙着考研,或者忙着找工作,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进行舞蹈实践,而且实践类成绩在整个考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不会给学生以压力,所以整个舞台实践就流于了形式。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变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将舞蹈实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在学生们尚不具备舞台表演能力的初级阶段,可以开设一些理论类课程,如表演学、舞美基础知识等等,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表演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将实践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学会了某一个动作或动作组合之后,教师就可以找出相应的舞蹈片段,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动作的运用,并进行模仿,将动作还原到作品中,这也是实践的一种有效形式。最后是定期开展实践,可以以时间或教学内容为标准,定期开展舞台实践,并将实践表现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多种类型的实践类课程,在数量和要求程度上和理论类课程相一致的时,学生自然就会形成对其的充分重视。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舞台表演 课堂教学 艺术表现

在艺术表演界,精髓部分就是舞台表演,该形式既能构建艺术形象,也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展现出来。所谓的舞台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指将某些想要表现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创造某种意境和人物来传达现实生活和情感。在舞台上,合格的表演者是否成功,关键因素不仅要求表演者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和技能,还要求表演者在舞台上能够将表演艺术所要展现的意境和情感都展现出来,不仅如此,还要对作品具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表演中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眼睛、表情等给观众传达正确的、完美的意境。

一、舞台表演实践与课堂教学的不同

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成功与否关系到他的学习能力和情况。对于舞台表演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情感生活以及学生日常学习的积累都与表演者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形式紧密相连。因为舞台表演就是将真实生活体验加工后,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表演者的表演要恰到好处,并借助舞台场景和音乐实现完美的融合,创造出舞台表演应有的意境。而课堂在编舞者的眼中,它就是学习伴舞的地方和学习一些专业技能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编导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而舞台表演实践是对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弥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所以两个是相互补充的。

二、群文编舞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特点与比较

群文舞蹈其创作的目的就是为民众服务。因该舞蹈是以群众为基础,主要目的就是将舞蹈文化传播给群众,根据民众的需求和适用性来增加群众对舞蹈文化的了解,实现民众在舞蹈文化生活中的要求,这也就是群文舞蹈拥有的群众性。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并使用业余的时间参与自娱自乐等文化活动,所以说,创作群文舞蹈的源泉就来自实际生活,继而舞蹈中包含浓厚的生活气息,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由于其应该具有群众性,因此相比于专业的舞蹈,其取材和表现手法应该更加通俗易懂,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群众所能接受的和喜爱的是这样,因此这样是唯一的出路,对不同欣赏程度群众,都等得到满足,大家也能从中获得快乐,从而完成群文舞蹈的使命。而这种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的相结合就需要群舞编舞者既具有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又熟悉舞台表演的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群舞的编舞。

在课堂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舞蹈艺术技巧都是通过群文舞蹈教学来锻炼的,该过程是一个具有阶梯性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学习借助舞蹈创作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够在特定的感性认知上,学会一些舞蹈创作知识。学习的内容包含几个部分:舞蹈形式、特征、表现技巧,在舞蹈中怎样将动作进行整合,并使用什么样的手势或行为来展现音乐包含的情感和内容。结合舞蹈欣赏与具体节目分别讲述舞蹈构思、主题动作的确立、舞蹈中高潮的处理、开头结尾的构思与安排等,从而使群舞编舞的学生们能够对编舞的构思和程序有一个较完整的理解。学生借助自己的编导基础,并根据自己的艺术审美来进行舞蹈创作,这就是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仅是不全面的和随意性的基础水平和艺术能力,所以说真正重要的还是实践。

不管是哪种文艺创作,要想确保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不仅仅与作品中想要展现的客观事物有关,还密切联系着作者的主观意识和其具有的艺术造诣。如果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能够具有发现生活的思想敏锐性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能力,就能更好地实现作品的艺术性。然而,群文舞蹈不仅包含广大的社会适应性,还包含足够的群众基础,并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满足群众对舞蹈表演的审美需求,因此进行群文舞蹈创作中不仅仅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要综合进行考虑,掌握作品具有的特性,并实时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调整,使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包含艺术性、思想性,还应包含大众化和适应性。总的来说,要想创作出成功的群文舞蹈,重点要深入了解真实的生活,吸取生活中的精华,并融合群众的审美艺术来展现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编导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三、结语

成为成功群文舞蹈编导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伴随着群文舞蹈的发展,创作人员要始终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且要充分了解群文舞蹈的自身特点,以及为民众服务的群众性特点等,并以自己群文意识为前提,时刻关注所创作的环境、使用器具、操作对象。通过这些来真心实意地进行艺术探索,将自己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逐渐形成一个与群文舞蹈发展相符合的创作历程。

综上所述,群文舞蹈编导成功的关键就是以自我为主,加强对舞蹈编导有关专业知识的和技能的学习,并结合实际表演来积累经验,不仅能满足现代观众对群文舞蹈的审美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艺术视野,因此要在编导的历程中勇敢创新、解放思想。在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下,只有坚持自己的创作之路,知道群文舞蹈创作的价值,并以面向民众为前提,创作出符合民众需求的舞台表演,推动群文舞蹈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袁朝晖.改造课堂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85,(01).

[2]王秀彦.对实习生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思考[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8,(04).

[3]胡灵敏.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05).

[4]牟永红.提高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03).

[5]李介,梁旭东.略论课堂教学的空间格局[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02).

[6]黄爱东,何峰.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西北医学教育,2002,(02).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5

一、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结构

教师应该将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工作贯穿于高校舞蹈技能训练的始终,使学生逐步进入到舞台表现力的培训活动当中,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深化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结构,灵活地采用递进式舞蹈教学法,随着学生舞蹈基础以及学习阶段的提高增大舞台培养训练的力度和强度,这样更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消化舞蹈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避免将高强度但舞台表现力训练任务强加在基础薄弱或者零基础的学生身上,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师在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之后,随之需要对高校舞蹈教学的评价机制进行创新改革。在改革高校舞蹈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作为重要因素,将其融入到考核和评价体系当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舞台表现力培养的重视。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舞蹈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耐心观察,从而形成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一方面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进行侧面掌握。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典型的舞蹈片段,要求学生对演绎该作品的舞者的舞台表现力进行评价,从学生的见解中侧面获知学生对舞台表现力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二、培养学生扎实舞蹈功底

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保证舞蹈动作的标准性和肢体的协调性是进行舞蹈表演的前提条件,而舞台表现力的提高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和升华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因此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为舞台表现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高校舞蹈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规范学生的每一个舞蹈动作,加强对学生协调性和柔韧性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舞蹈技巧的应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舞蹈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呈现是借助学生的肢体动作演绎出来的,只有确保身体的灵动性才能够展现出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意识到大腿伸展高度、腰肢摆动幅度、手臂曲伸程度、眼神、表情等都会影响到舞蹈的展现,那么也会影响到舞台表现力的呈现。教师在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进行训练或者模拟演练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对肢体语言的应用细节进行观察,及时指出表演不到位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示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演绎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要融入自身的情感,从而赋予舞蹈作品生命和活力,有效表达舞蹈艺术的内涵,进一步增强舞台表现力以及艺术感染力。

三、舞蹈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舞蹈表演不能局限在固定的表现方式中,完整的舞蹈作品演绎可以根据自身舞蹈技巧以及情感对整个舞蹈的形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使舞蹈表演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蹈的创作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同时也在创作中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为舞台表现力的提高提供动力。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想象力之后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会更富热情和激情,舞台表现力以及感染力也自然会得到很大提升。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该将课程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更大的想象力空间,为学生的舞蹈创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舞蹈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以生活作为创作源泉和素材是不二选择。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杨丽萍的孔雀舞为例,指出杨丽萍对孔雀舞的创作来源于在生活中对孔雀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耐心观察,并用这一实际例子激励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想象力,以生活作为创作基础,将真实情感融入到舞蹈演绎中,极大的丰富舞台表现力。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6

运用舞台灯光中的照明灯具、幻灯、电脑灯、声控灯、激光灯等设备和技术手段,以光色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以此来创造舞台空间感与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同时,提供必要的诸如风、雨、闪电、云、水等效果。

舞台灯光艺术创造需要有熟练的技术,技术是基础和保证。

因为灯光艺术涉及到电学、几何学、机械学、光源、灯具、调光控制、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不精通这些技术,就无法胜任灯光工作。

由于舞台艺术是门综合艺术,是包括编、导、演、音、美等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灯光是这些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它既有独立的艺术规则,又要服从于整个舞台艺术系统的要求。

因此,各个系统的配合,以及对各个系统各个环节的了解,对完成整个灯光工作,完成整体理想的舞台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舞台灯光设备不断地被研制出来。它为舞台效果带来了新的春天,在丰富和完善舞台效果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就我在舞台灯光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舞台灯光是创造戏剧气氛的重要手段。舞台灯光的任务不仅仅是照明,更重要的是以此来增强演员表演力和感染力。它在表现时间、季节、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不管舞台设计多完美、服装设计多合适、演员表演多出色,一旦灯光不符合剧情,不符合环境,不符合人物性格,舞台效果就会因此成为败笔,演出效果也因此让人大跌眼镜。

这就要求我们舞台灯光工作者,要在工作中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舞台灯光师要懂戏剧文学。

首先要熟悉剧本,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深层含义,理解导演的创作思维和手法,把握剧本的基调,再进行艺术创作。

在完成整台节目的灯光工作时,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变化,随着演员的表演,随着演员的情绪、内心变化以及语言等,来调节舞台灯光的操作程序和效果变化。

2.舞台灯光师要懂绘画。

画家用色彩表达和抒感,用光线和图像表现物象的形体和神韵,再现生活。而舞台灯光就是以光色来抒情写意的,没有绘画基础和相关知识,没有运用色彩的智能,就不能掌握各种色彩的性能和组合效果,也就不能恰当地运用灯光创作。

3.舞台灯光工作者要懂音乐。

音乐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灯光工作者要能听懂音乐语言,理解音乐作品,才能随着音乐的变化配以恰当的光色,随着作品的情绪的变化变换灯光的浓淡、明暗、强弱、方向等。从而使观众在不知不觉的灯光变化中更进一步地领会音乐规定的情景,于融合一体的声、光、色的旋律中获得真切的艺术感受。

4.还要虚心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学习、更新舞台灯光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学会应用,在使用实践中提高舞台效果。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舞蹈表演;能力提高;训练手段

舞蹈,是一种动态艺术,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基础表达工具的一门表演性艺术。舞者自身所具备的肌肉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动作的表现能力是从事舞蹈表演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训练及掌握一个由舞者自我控制的,并可任舞者随心所欲去施展动作的身体,就成了包括专业表演人员在内的所有舞蹈学习者所首先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还是现代舞的基训,都能为舞者的肢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肢体协调性,为学习和掌握高、难技术技巧作铺垫,是通往舞蹈艺术殿堂的第一步台阶。而正是在这一阶段,我们将面临著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学习者进入“放松”状态,则凸显其中。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以舞蹈动作为主袋表现手段,来表现人们内在深胺的精神世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那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训练呢?

一、舞蹈表演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如下:

(一)舞蹈表演中内心情感的激发。内心情感的激发就是内部心理技术方面的训练,这部分与戏剧基本相同。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通过各种元素的小品练习,如规定情境、想象、真实感、交流、情绪记忆等等,达到对内部心理技术的掌握,从体验中学会创造角色的方法。戏曲把情感归纳为喜、怒、哀、乐、惊、恨、愁、痴、傻呆等几个字,从各种人物出发,练习这几个方面情绪的激发与表达,对于打开一个演员的戏路是很有好处的。而舞蹈的表演训练要有一个吸收与创造的过程,对话剧的几种元素要有所侧重于选择,小品的内容也需按舞蹈的表现特点来组织,采用的形式也需采用情绪舞蹈组合的小品来练习情感与舞蹈动作及音乐的结合。这样的练习于今后的舞台实践相近,也比较切实可行。

(二)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的训练。人的形体各部位正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粗略的通关一下各部位的表现力,可看出人体的上半身擅长于细微深情的感情表露,而人体的下半部位,主要在于舞姿线条的构成和各种心情的舞步及技巧功能。因而,重点训练的是善于发挥各部位的内在感情的表达,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体,呈现在形体多姿的舞蹈之中。是动作充满内在的感情而又包含着韵律。

(三)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训练。戏曲的面部表情集中并扩大了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具有民族特色,有助于情感的传达与性格的造型,这对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表演来说,是继承与吸收,尤其是在塑造古代人物形象时更是如此。话剧的面部表情比较接近生活,真实而细腻,塑造当代人物性格是很有必要向其学习的。而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更强调一双眼睛的运用,由于舞蹈不说话,对眼睛的表现力要求得格外准确而明快。

(四)舞蹈表演中感情与动作的音乐性训练为达到人物情感、舞蹈动作、音乐密切吻合,使人物的动作充满音乐性,人物的感情富予音乐性。这样四个方面,有内心体验与外部的体现,有舞台表演艺术的共性,又有舞蹈艺术表演的个性,构成舞蹈表演技术训练的一个整体。

(五)强调表演的重要性 加强舞蹈表演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舞蹈表演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对舞蹈表演的认识和表演基本功的系统训练,形成了某些片面的认识比较突出的就是重技轻艺的现象,认为只有舞姿、 动作、 技巧才是正经活,研究表演是不务正业, 反映在艺术教学上,则重运动素质的提高 ,轻艺术素质的培养, 这种观念在艺术教育与舞台实践之间循环又加深了 重技轻艺的思想,使得一些演员成为身体技术的巨人舞蹈艺术的矮子。

(六)提高对舞蹈表演的认识 营造舞蹈表演的浓厚氛围

加强舞蹈表演培养,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基础理论方面的培养 ,让他们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舞蹈, 什么是舞蹈表演, 舞蹈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明确舞蹈表演在舞蹈中的作用,影响和意义,让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舞蹈表演观念和舞蹈表演意识。

二、如果想在舞蹈表演方面得到更高的提升更大的进步还需要做到哪些呢?

(一) 要让身体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这也就是说要具有完成基本的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体素质――身体各部分要灵活、柔软,又要有韧性和力度;要具有跳跃、旋转、翻滚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时,要使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统一,既符合舞蹈动律的节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

(二)要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舞蹈艺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手舞足蹈,更是一种文化,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

(三)要不断加强文学和其他各种艺术的修养。舞蹈和音乐、美术、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没有一定的音乐和文学的素养,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大受影响,舞蹈也是不可能跳好的。

在所有的这些训练中,应当抓住的主要是解决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要培养演员从广阔的生活中提取艺术创造的素材,使艺术充满生机与血肉,永远处在新鲜活泼的创造状态中。舞蹈表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脱离生活是造成舞蹈表演中,“千人一面”、“恰当微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深入生活的自觉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使他们的表演更加真实可信,对观众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

另外,作为舞蹈演员,文化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艺术道路的成败得失,没有文化的舞者,充其量是舞蹈的“机器 ”、舞蹈的 “匠人” 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很难达到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应重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以此来促进提高舞蹈表演者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演员自身也应该多读一些文学经典作品,并通过文化指导老师对名著的剖析、讲解,在促进演员吸取文化精髓的同时使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艺术品位的提高与心理智慧的发展。 总之,舞蹈与舞蹈表演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重视舞蹈表演的培养,提高舞者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力 舞蹈本身才有意义,其生命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等.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 舞台表演实践 平衡

一、引言

声乐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声乐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声乐教学应包含课堂教学和舞台艺术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因此,中学声乐教学水平的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与舞台表演实践息息相关。关于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平衡的研究,对于目前中学声乐课堂教学极具现实意义。

二、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1.声乐课堂教学的性质。声乐课堂教学过程是指声乐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分析作品、演唱作品的能力,并依据所学技能技巧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提高演唱及理论水平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歌唱的认识过程。

2.中学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与特点。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多少年来,在中学声乐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能技巧。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相比较,中学声乐课堂教学过程其特点表现在:(1)具有开拓性、创作性,因为歌唱过程是艺术再创作过程;(2)具有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要在实践中得到反馈;(3)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特点,教学教师具有主导作用。

3.舞台表演实践概述。舞台表演实践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括歌唱者的歌唱、表演、台风、服装、化妆和辅助歌唱的音响、舞美以及欣赏者,等等。它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是对歌唱者自身基本功训练成果的检验,又是对个人才能和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核、鉴定。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关系

1.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基础。舞台表演实践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要有良好的台风,从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就要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课堂教学则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2.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结果检验。舞台表演实践是检验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声乐课堂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舞台表演实践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宝贵财富,两者相辅相成。

3.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平衡的意义。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可以让声乐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它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平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声乐艺术实践能力。经常进行舞台声乐艺术实践,则可以让学生熟悉舞台的环境设施和设备位置,熟悉出台、与观众和伴奏的交流、谢幕、下场等舞台艺术环节,把握演唱时的眼神、表情、形体、手势等台风的正确体现等知识,使学生逐渐适应演出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和积累舞台实践经验,最终让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逐步走向完善。

四、中学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现状

演唱艺术实际上可分为表演艺术与歌唱艺术两个独立又统一的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后者是基础却又是最重要的部分,技术掌握程度的深浅将直接影响到前者的效果。

然而,在大部分中学学生的专业考试或演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舞台经验不足和表演术的贫乏,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与多见。学生中应该说有不少人的音乐感觉和技术还不错,但在舞台上总给人一种演唱不成熟的感觉,更谈不上艺术性。学生上台后表情呆板、动作僵硬,一副六神无主的神态。他们不像在为听众表演音乐而更像在受煎熬,毫无艺术性可言,自然观众也不可能通过他们的演唱而获得应有的愉悦与享受。这点充分显示了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不平衡的现状,因此,舞台经验及表演艺术应引起中学声乐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五、实现中学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平衡的途径

1.丰富中学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现在很多中学的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即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本文认为,中学音乐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而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注重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中学的学校领导要重视表演实践,注重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中学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作为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论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学音乐声乐教学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演出实践,感受在舞台上演唱的气氛。通过舞台实践,使学生们找到乐趣。通过舞台实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中学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娜玮.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3):56-59.

[2]王欣欣,刘希里.对声乐教学评价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23-25.

上一篇:大学生劳动教育活动范文 下一篇:中医美容基础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