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4 13:37:26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1

资金使用制约监督机制是指经办机构定期与财政部门、银行核对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账务,对基金的存储、余额、计息、保值增值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四种机制的联动,形成了失业保险费由地税征收后直接进入财政失业保险基金专户,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当月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审批、拨付,通过银行发放资金的专户封闭运行体系。

一、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环节

地税征缴环节。地税征缴环节就是企业按月在区地税局报盘缴费,区地税局汇总地税电子票据并上传到市地税局社保处之后发给沈阳市失业保险财务部门,统一导入业务系统的过程。这一环节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企业缴费票据缺失的问题;编码错误信息重叠的问题;企业缴费但未参保登记的问题。财政审批拨付环节。财政审批拨付环节就是每月中下旬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向财政局提交失业保险金拨付申请,财政局进行审核后,月末通过盛京银行将失业保险金打入失业职工的个人账户。目前,沈阳市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分为本市在领失业人员按月申领和外市转入失业人员一次性发放两种。

这一环节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一是转异地失业人员的账户信息错误,导致此失业保险金无法正常转移问题;二是失业保险金转移过程中,因两地发放标准不同,导致失业保险金待遇出现差异问题;三是外市转入失业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办理手续,导致失业金发放延迟。转入人员的隐形就业、本人无法领取等问题。银行发放环节。银行发放环节就是财政局社保部门在盛京银行开立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每月财政按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报送的拨付申请,将失业保险金从基金财政专户提出打入银行内部开立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户,银行再把钱转账到失业职工的账户。银行发放环节需要关注的的问题是:社保卡未激活,导致当月的失业保险金无法进账的问题;非本人银行卡,造成户名不符无法进账的问题;因本人银行卡丢失,导致失业保险金无法进账变成冻结户的问题;本人使用老版银行卡,导致失业保险金无法进账的问题。

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管理运行环节出现的问题,本着失业保险制度广覆盖、高水平、多层次的原则,笔者提出完善基金管理的改进措施:就业和失业部门的互动。失业保险管理与劳动就业管理相结合,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失业与就业互动的管理机制,对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动态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经办机构在及时掌握失业人员就业情况的同时,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对领取失业金人员应实行“就业优先”原则,鼓励弹性就业,以缓解基金的供需矛盾。

部门间的促就业和预防失业的联动。发挥财政、劳动、税务和工商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堵塞隐性就业漏洞,减少不合理支出,杜绝挪、挤、占、漏等现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合作,以工商、税务登记为依据,以身份证号码为线索,对隐性就业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就业管理,协调尽快制订非正规就业的各项制度,使非正规就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失业和地税部门的信息传动共享。地税电子票据中存在企业社保编码错误的,每月需要地税修改的错误数据统计出来,集中传给市地税社保处,以便其统一处理,避免下月再发生错误。

失业人员转入转出的信息融合。对于外市转入失业人员并入到沈阳市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发放中统一发放,避免隐形就业。在失业保险异地转移上,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提供接收函,其中账号信息需要经办机构认定无误,避免因为账号信息错误失业保险金转移失败。经办机构的告知责任。区县应在办理业务环节及时告知报到的失业人员核对银行卡信息,以及激活社保卡,避免失业保险金不能及时入账。此外,还应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下,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在加大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资金调控适时、适度向失业保险倾斜。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2

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 摘要:失业保险是我国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其实施必然要有失业保险基金这个物质基础,如何对失业保险基金进行管理是关系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基金的筹集、运用和支出等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 1.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社会救济行为,而是促进市场竞争顺利进行,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失业保险同样要坚持这一原则.失业保险的受益者,在享受权利的前提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和缴纳保险费.因而,失业保险的各个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失业保险的主体有国家、集体和个人.就企业而言,有了失业保险,职工失业时能获得物质帮助,后顾之忧解除了,更能发挥其生产和创造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企业从失业保险中获得了收益,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向失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费用.就政府而言,政府对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者在失业时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于是再生产劳动力的投资,为他们的生活、再就业作出贡献,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就个人而言,他们失业时,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与补偿,从社会保障中得到了好处,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向社会保障缴纳一定的费用.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的财政补贴与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少数从劳动者(尤其是职工)个人身上筹措的.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处于明亏和潜亏状态,只能以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或职工工资的30%左右发放救济金,职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可能再拿出一笔钱来缴纳失业保险费.但效益好的企业往往又不愿参加失业保险.这就造成企业失业保险金的收缴困难.就政府而言,对失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无论是按国际惯例,还是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看都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国家财政积累有限,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和开展,这往往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还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资金用于失业保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个人收入也逐步增加,个人缴纳一定的失业保险费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个人缴纳一定的失业保险费,具有下列好处:首先,能开辟失业保险费的征集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备和承受能力,适当减轻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其次,有利于打破失业保险金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旧观念,增强职工参与失业保险的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从根本上改变职工因国家、企业包得过多、统得过死而形成的依赖思想;第三,能引导职工关心失业保险事业,促进更广泛地实行失业保险的群众监督机制;第四,有利于增加职工的就业危机感,更加珍惜就业机会,增强其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失业保障意识,借故各种理由拒交失业保险金,增加了资金筹措的难度.为了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可以从法律角度考虑建立一个新税种:失业保险税,通过税收方式对失业保险金进行筹集.与我国现行的统筹缴费模式相比,失业保险税模式的优势在于:(1)更符合效率原则.税务部门负责失业保险税的征收,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失业保险预算,失业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失业保险金的日常发放,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这样,机构精简,权现分明,任务明确,便于操作和节约征管费用,提高工作效率.(2)具有更强的约束机制.失业保险税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3)更能体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失业保险的纳税主体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劳动者,他们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税,其税收收入由国家专设机构安排使用,并且国家有责任对失业保险提供最后保证.这样,使得三方共同负担原则落在实处.同时,失业保险税还可通过起征点、税率等的科学设计,均衡不同纳税主体的经济负担,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 失业保险基金的运用 市场经济存在通货膨胀,这就使失业保险基金存在贬值的危险,如果这部分资金不进行自我增值,单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或提高储畜率,不仅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抵消不了通货膨胀给资金造成贬值的负作用,而且国家的补贴也是很有限的.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3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我部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规定,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收入要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为做好财政部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工作,现就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目前仍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为加强管理,两项基金要统一缴入当地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不要多头开户。鉴于这两项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资金,应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中单独设列户头,由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对其实行专项管理,不要与其他预算外资金混同,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社会保障基金要单独编制预决算,其预决算及其他统计数字均包括在预算外资金的总数中。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后,基金的收支核拨、预决算编制由各级财政社会保障处(科)具体负责管理;各级财政综合处(科)主要起财政专户管理中的总会计作用,及时办理审核拨款事宜。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后,按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专项基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保证基金专款专用。基金结余应当按规定购买国家债券,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基金在境内外进行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也不得用基金平衡财政预算。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失业保险基金调剂功能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和《省失业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收支挂钩的原则,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基金征缴、统一待遇支付、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业务流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本级失业保险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工商等相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征收

第四条全市失业保险年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目标任务由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省下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实际和预决算情况提出年度征收计划,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作为年度目标任务下执行,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工作单项目标考核。

第五条参保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失业保险参保登记,按月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数额,按月或按季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失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按照《省失业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失业保险缴费实行实名制管理,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每月10日前应将所辖地参保单位和个人增减信息上报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对数据及时审核。

第七条对实施市级统筹前中断、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参保单位,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其签订补缴协议,制订清欠计划,限期缴清欠费及利息,并将清欠计划报市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第三章失业保险基金支付

第八条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基金支出预算。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每月应支付的基金,由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5日前编制月支出计划,经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定,由市财政局于每月10日前将应支付的基金划拨市本级、各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户。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及时组织发放,以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九条全市失业保险待遇执行统一标准。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享受原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补助金。

第十条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的支付,由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申报并提供相关资料,经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确认,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复核后,从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基金中列支。

第十一条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上缴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

第十二条建立失业保险基金支付预警制度。全市失业保险基金不足以支付6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应当及时报告市政府,并申请省级调剂。

第四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三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全市的失业保险工作。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辖区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第十四条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全市失业保险各项业务工作,具体承办市本级失业保险各项业务工作。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辖区内失业保险的各项业务工作。

第十五条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上年度全市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年度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失业保险政策和失业保险工作计划等因素,编制全市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后联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应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的基金预算报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第十六条实行统收统支后,失业保险基金由市、县(市、区)两级核算和管理改为市统一核算和管理。统收统支前,各县(市、区)积累的失业保险基金作为市级统筹基金,经审计部门审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确认后,暂留存县(市、区)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需要使用时,由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十七条实行市级统筹后,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取得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失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转移收入、其他收入等)分别存入同级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每月末收入过渡户余额由开户银行自动划转到市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收入过渡户月末无余额。中央、省、市、县级财政补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直接划入市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市级统筹基金的核拨与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任务的完成情况挂钩。各县(市、区)完成当期目标任务后产生的收支缺口,由市级统筹基金支付。没有完成当期基金征收任务而产生的收支缺口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安排20%的资金解决,其余80%从其留存的积累基金中支付,留存积累基金不足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资金弥补。

第十九条市本级、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足额保障。

第二十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接受监督。

第二十一条市、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会计法》、《基金财务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十二条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挪用、侵占。凡违反规定,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5

[关键词]新疆;失业保险制度;对策

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自身潜力也不断释放,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新疆地区的整体经济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因此, 当前全面系统地认识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仔细分析当前新疆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与功能

失业保险是民生的重要支柱,是当前以及我区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生活保障功能是失业保险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反失业功能的强化则是全球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是促进就业的必要措施。失业保险要给失业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为失业者提供培训,为他们的再就业创造条件。不管是给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还是为失业者提供培训都能促进失业者实现再就业。有了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保障,才有可能去学习新的劳动技术技能,去重新寻找新工作。因为失业保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失业保险的实施主体和最后责任者应该是政府。政府在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应该起重要的作用。失业保险有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等特点。1986年我区失业保险开始启动实施。到2008年4月底,我区失业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已达155.5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待遇也将有所提高,乌鲁木齐最多上涨了87.5元。新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按不同期限,领取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失业保险金期限第1个月至第12个月,每人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领取;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每人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5%领取。得益于新疆近日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也进行调整。

(二)新疆存在失业的原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失业问题变成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些失业问题的存在除了市场经济的一般作用以外,还有我区具体情况等特殊原因的影响。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较慢,人口多,人口基数很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劳动力需求,这样供过于求的情况形成了总量上的失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这种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协调造成一种结构性失业,有一部分劳动者为了寻求更为满意的,报酬更高的职业,主动放弃目前从事的工作,在未找到新工作之前,便处于一种失业状态。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另一方面新疆地区的大部分劳动者由于南疆和北疆的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区别,他们不愿意去较为落后的南疆部分,部分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自己家乡的愿望较强,这些也是存在失业的原因。

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过窄

我区的失业保险只是保失业者中的一部分人,即城镇失业保险,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城镇劳动者,并没扩大到乡镇企业职工和城市农民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部分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大。而且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并不包括政府公务员和城镇隐性失业者,可见这种情况不利于实现新疆地区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以及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目标。1999 年1月22 日, 国务院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为城镇企业的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于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企业保险基金的利息、财政补贴以及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它资金。近几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加,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实际参保率逐渐提高,但随着就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人员比例下降,非国有企业就业比重提升,因此,提高这类企业的实际参保率,是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失业保险资金不足

我国失业保险金的供应是很紧张的,目前在有的地方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而且已进入失业保险的单位,收缴率也只有50 %左右。目前失业保险金收缴困难的客观因素除了一些无法控制的国有企业不景气、地方财政状况不好、个人经济实力有限等等之外,主要的原因是在失业保险制度设计时没有充分认识和重视失业保险的特点,没有针对失业保险的特点来进行制度的设计。失业保险费是失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以保证基金的支付能力,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所需资金支出。《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这个标准理论上应能保障失业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但实际上各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比较低,定位于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失业保险金低于这个标准就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也就失去了社会保障的意义。

(三)失业保险管理体制不合理,资金筹集筹措渠道单一

在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方面应按照政事分开、分工协作、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来进行制度创新。财政部门负责失业保险资金的管理、监督和平衡。劳动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行政事务的实施。尤其是为了加强失业保险征缴的力度,有必要开征失业保险税,失业保险税的纳税范围应包括所有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劳动者,还有个体工商户。税务部门负责依法征收,财政部门负责划转和监督,劳动部门负责支付。我区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和企业,是失业保险资金筹措渠道中的绝大部分,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部分从劳动者方面筹集。这种主要由国家和企业承担的资金负担,劳动者个人不缴纳或缴纳少量的失业保险费的方式,其结果会使得企业和国家不堪重负,造成失业保险的发展缓慢。保险金筹集困难也会影响到失业保险体系的正常运作。现实中,失业保险金存在着严重的欠费问题,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欠费严重。

三、完善我区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

能够大面积覆盖工薪劳动者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显然,我区的失业保险覆盖面偏低。当前需要加大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力度。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体。尽管目前的制度规定已经将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了覆盖范围,但实际参保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应加大落实工作力度,尽快将尚未参保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纳入覆盖范围。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业人员同样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因此,应突破二元经济结构束缚,统筹城乡失业保险管理,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这样,能够有效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也利于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把完成职业培训或学业、服完义务兵役的青年求职者纳入覆盖范围。当前,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我国促进就业的重点。

(二)增加失业保险资金及扩大资金来源

要强化基金征缴手段,确保基金征缴到位。基金征缴是失业保险工作的基础,基金征缴能否到位,不仅关系到当前失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而且关系到下岗职工能否顺利地从企业走向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颁布,为基金征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条例规定,与有关部门依法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足额、及时收缴。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进一步巩固扩面征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单位及其职工的参保缴费工作。加快推动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总结各地推进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工作情况,进一步规范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基金省级统筹。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加大省级调剂力度,解决区域内基金收支和结余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效益。

(三)不断改善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由现有的县(市)一级逐步扩大到省(市)一级失业保险统一管理体制。其次, 失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及营运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做到公开、透明、安全。再次, 要搞好失业保险基金投资运作水平, 进行专业化运营, 使其保值、增值。最后应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范透明的失业保险信息网络, 将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管加强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要提高失业金标准,一方面要考虑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缴费能力。在我国必须按照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筹资失业保险金,实行个人缴费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可以增强职工个人的保险意识,同时也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对失业保险金发放的最低标准不能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家庭困难的失业人员,应提高失业保险发放标准,以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全胜,赵刚.当前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探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9.

[2]关于印发《2012年失业保险工作要点》的通知.2012-08-26 17:52.来源:人保部网站.

[3]新疆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2012年07月11日09:01.来源:天山网.作者:史传芝.

[4]刘燕斌.构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中国人事报,2010,11.

[5]宋佳佳.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战略.2011,3.

[6]曹莉.完善新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6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沿革问题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建立30周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产生、变革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解决社会闲置待业人员的上岗就业、保障待业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提供了保障和便利,使其得到规范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社会发展中社会关系的快速变革和复杂性,以及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滞后性,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分析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迫在眉睫。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失业保险制度主要是指针对劳动者可能存在的失业风险而设立的保险,是由国家有立法权的机关根据法制程序订立并强制执行的,是保障非自身原因而失去工作的劳动者,在缺少必要的维持生活收入时,由国家规定的相关机关和社会组织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并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促进就业的制度。

(一)待业保险阶段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初创于1986年,具体规定在国务院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中,主要是对国营企业中的职工实行职工待业保险,保障生产等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适应发展变革的需要,对劳动者的关于工作的保险的范围和保障也在进一步地扩展和提高,失业保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失业保险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漫长的阶段

一开始产生于国有企业改革中,为其保障劳动者的附属措施而存在,发展到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而存在,其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发展历程。在1999年1月我国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中,国家对失业保险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严格规定了保险基金的构成,制定失业保险缴费人员的方式和数额以及投保失业保险的条件和范围等事项内容。该条例的颁发弥补完善了我国在保险范围和方式方面的规定,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条例的颁布,一是扩大了劳动者可以得到失业保险的范围,将一些企事业单位纳入到失业保险规则中。二是完善了失业保险的程序,明确了其中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力地促使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三是规范了失业保险待遇制度。并于当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以及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事业单位参加事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将事业单位纳入事业保险的范畴。按照条例,所有事业单位不分隶属关系不分经费来源,不分职工身份,均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将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列入本单位支出预算,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交失业保险费。

(三)失业保险制度由行政法规上升到立法层次阶段。

2011年7月1日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将我国多年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了事业保险适用范围,取消了失业保险的最高标准限制,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明确了失业保险相关基金使用的细则和程序,减少非自身直接原因而无法领取失业保险补贴的情况。国家立法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通过相关程序,用规范化、权威化、明确化的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的发展,减少了失业保险中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有力保障失业保险的落实,以点带面地覆盖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保障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2014年7月1日,我国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新条例对事业单位做出具体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按照法律和相关条文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特别是参加失业保险。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存问题

(一)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有关失业保险的基金的筹集和发放由各直辖市和设区的市根据地方上的具体情况,制定条例实施,其他地区则由上一级的人民政府在负责实施,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已经提高到直辖市和地级市。这仅仅是针对单个城市的失业人群有保障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距,其中经济是制约地域发展主要的因素,发达地区中失业人数相对而言占其工作总人数比例小,但是其保障失业保险的基金却非常多,而落后地区失业人数多,上缴基金少,这种县级市的统筹限制了很多需要保障的人。根据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则,如果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越大,那么有关失业保险的配套措施则呈现出正比的趋势,也跟随着一起增大,其抵御大规模失业风险的能力越强,所以应提高保障层次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二)失业保险基金来源单调,征缴、支付的方式缺乏力度和科学性

失业保险基金是事业保险制度的关键,当中资金来源又是第一个问题。同时我国出现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缺险、基金收缴缺乏法律刚性。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三三制”的方式,即政府、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三方来按照一定的方法原则来收缴,而在这三方中政府是失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主要存在着有些单位和个人欠缴、漏缴的现象,其对我国失业保险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会使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会加大不和谐因素的滋生。产生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经济发展良好的单位为减少支出,编造不真实情况进行申报,而其他发展欠佳的企事业单位则根本无力缴纳或者采取拖延的方式拒绝缴纳。

(三)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和征缴标准不合理。

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是指在平时参加保险一旦需要基本保障时所获得救助的支持和补偿。然而目前,我国关于失业保险的支付因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所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行政中的纰漏等原因无法使得各地给付水平达到社会整体水平,无法做到统一调度。一些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仅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无法再提供其他方面的救援,更别说再安排就业了。除此之外,在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中,往往直接忽视了失业劳动者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征缴,往往会加大其生活压力,以至于根本无法缴纳,从而导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期限不确定。

我国目前对于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支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各区域的标准也因此各不相同,这可能会影响失业保险的全面覆盖和监督实施,会影响失业劳动者获得救济的程度和再就业。在领取失业保险基金方面,我国的期限比国外领取的期限长,达到了24个月,而且其中审批的手续相对而言也比较繁琐。长期的审查程序一方面会影响失业保险相关支付工作的开展,加大其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失业劳动者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寻找工作方面缺少积极性,不利于鼓励失业人员积极再就业。

(四)管理机构混乱,监督落后

因为失业保险本身具有的特殊社会关系,所以导致其管理监督也存在着复杂性。目前由于我国关于失业保险的立法不完善,使得失业保险基金的整体运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没有高效率、严规范、明规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束缚,无法得到保障和推进。在社会失业保险管理方面,行政执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管制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有的甚至权责不分,使得事业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处处受到管制和约束。对事业保险的基金管理不完善,没有明确法定的用金制度,存在着违规超用的现象,导致基金不正常的流失。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一)实现“省级统筹”模式,改行业统筹为社会统筹

我国目前关于失业保险的统筹模式是“省级统筹,中央调剂”。具体是指由各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自行向中央缴纳基金,再由中央进行统一分配调度的模式。我们应该根据统筹要求,继续扩大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充分吸收各类劳动者。政府部门应规范清晰的权责,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并主导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要承担相应的财政补贴,从根本上保证城乡劳动者享有同等的权益。在条件成熟时,将目前的行业统筹变革为社会统筹。

(二)确定合理的给付标准,实行浮动性的失业保险费率

在确定失业保险金时,要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同时在确立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到保障失业者本人的基本生活,而且还要考虑到失业者家属的最低生活保障。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薪资比例制,这样不仅排除了收入水平的偶然性,而且更加准确地反映了个人失业前收入的平均水平,同时还能防止导致失业保险金高低悬殊过大,出现与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制度设计目标不符的情况,从而实行浮动性的失业保险费率。

(三)确定合理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和方式,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就业

由于我国商业保险基金的期限过长,容易导致失业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赋予各省市根据当地的劳动力供求情况及失业率等具体因素,自主调整失业保险给付期限。对于失业率较轻,劳动力市场比较活跃的地区,可以相应地缩短失业金给付期限,激励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对于失业率较高的地区,可相应延长失业金给付期限,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同时对失业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给付期限。除了这些,还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加大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四)规范失业保险金发放,建立失业保险个人账户

对于不稳定就业的人群要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建立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实现所有缴纳的费用全部信息透明化,要明确失业劳动者在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规程,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加大监督管理,建立方便快捷的失业保险关系接续体制。可以采取个人储蓄账户加上失业保险基金的方式,建立个人失业保险储蓄账户,按劳动者工资的固定比例存入其个人账户,但不允许自由支取,只有符合失业保险金给付条件时方可分期支取。

(五)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的管制和监督机制

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其关系到失业劳动者的利益。所以,我国应制定和修改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的公开化、制度化和透明化,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将失业保险基金投资的主体、方式及管理支出等方面的规定纳入监管机制。应放宽对失业保险基金投资的管制,应允许保险基金更大规模地参与资本市场运营,放宽投资比例,扩大投资品种。建立专门的包括失业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机构,或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增强基金运营的竞争力和透明度,促使其在经营过程中降低运营成本。合理配置投资方向,对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进行细化,以实现基金投资收益最大化。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沅均.我国事业单位各项社保沿革及现状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4(9):30-32

[2]饶凯丽.关于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初探[J].社会试点,2015(11)

[3]冉向东.建立和完善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J].现代法学,2013(4)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7

一、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都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以上用人单位的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各地要在今年7月底前将上述用人单位及其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原人事部门已经开展失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地区,要保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工作的连续性,并积极做好向当地劳动部门清理移交等有关工作。各地要督促事业单位及时缴纳失业保险费,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落实所需资金。

二、规范失业保险费征缴程序

失业保险费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执行。缴费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缴费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由单位代扣代缴。缴费工资基数无法核定的,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各级劳动部门要及时告知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按月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要从统一征缴的社会保险费中,按照失业保险费应缴额的份额,及时划入失业保险基金专户。对于企业过去欠缴的失业保险费,要制定追缴计划,加大清欠力度,今年力争收回欠费总额的50%以上。

三、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

失业保险基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市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所属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失业保险基金的报帐单位。截止今年7月31日,县(市、区)失业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情况,由市负责清理,并将基金累积结余数额作为县(市、区)的失业保险周转金;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全部解交统筹地区,并向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周转金支出;县(市、区)留用的失业保险周转金,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开支项目和标准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省级调剂金按照统筹地区当年依法应当征缴的失业保险费的2%为计算基数,由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季向省上缴;省级调剂金的支出项目按照《条例》规定执行;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在参保率和征缴率均达到90%的情况下,可申请省级调剂金,省级调剂金的最高调剂数额不超过统筹地区上缴数额的200%。省级调剂后仍不敷使用的,由统筹地区财政补贴。

四、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

失业保险基金首先要保证失业人员有关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同时,管好用好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免费享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其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支出,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按照省物价、财政、劳动部门一起核定的收费标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按规定支付给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历年结余的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管理使用,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地要严格执行《条例》规定,不得再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

五、严格执行失业保险待遇的计发标准

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从次月起逐月发给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的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按其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分段计算,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每满1年领取3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每满1年增领1个半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每满1年增领1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按规定享受医疗补助金待遇。即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和国家、省规定的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含个人应缴部分)。其医疗保险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向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比照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和领 取失业保险金标准的50%计算,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再发给失业人员证明,不享受再就业服务优惠政策。

六、认真做好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和再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应自终止或者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将失业人员的名单、档案和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等有关手续报送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告知失业人员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失业人员应自接到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之日起30日内(有要求劳动争议仲裁的,凭仲裁决定书可延长到仲裁决定之日),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人员证明,凭证享受有关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人员无故逾期不办理失业登记的,视为自动放弃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后,应凭身份证和失业人员证明随时到当地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以上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工作的,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篇8

一、当前失业保险基金征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在减少,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减少。审计调查显示,在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构成中,原有的城镇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占有较大比例。现在,由于受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推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部分中小企业改制、解体、破产、关闭,从而导致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不断在减少,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相应也在减少。

(二)有些单位未如实申报缴费基数和人数,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没有足额征收到位。审计调查发现,有些单位和个人把失业保险的缴纳作为一项额外负担看待,但在法律规定又不得不缴纳的情况下,就采取少申报缴费工资基数和人员数的方法,达到变相少缴应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目的。

(三)失业保险基金征缴还存在“盲区”。审计调查发现导致“盲区”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应参保单位未参保。一方面是失业保险金征管机构征管系统不完善,扩面工作开展不及时,甚至征管机构只是按年度的计划完成,只要能够完成计划任务,在征管中存在应参保单位未参保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是征管机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不能促使应参保而又不参保的单位参保。二是部分人员参保认识不到位。有些是单位领导、非公有经济业主认识不到位,主观上不愿参加,不愿花“冤枉钱”;也有些是就业的农民工缺乏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心里存在失业时失业保险金能否及时足额领到和政策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三是部分职工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都对参保意愿有一定影响。在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地区,职工有相对稳定的就业环境时,就自感不错了,对失业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缴纳失业保险金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失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四是一些地方宣传不到位。有些职工对失业保险基金制度不了解,如何缴费、如何申领、如何获得转业培训等职工心里不明确,造成参保意愿可保可不保。五是部分区域职工劳动纠纷解决渠道不够通畅。有些单位不给职工参保,就业人员申诉无门,往往就近地缺乏投诉及仲裁机制,远在县城或市区的投诉部门,职工望不可及,劳动纠纷解决渠道不够通畅,也影响了职工参保的积极性。

(四)欠交失业保险金的单位较多金额较大。笔者从参与的某县2008年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显示,至2008年底该县各单位应缴欠交的失业保险费就达700.46万元,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缴纳资金来源和渠道造成应缴未缴。目前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的收缴除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财政代扣代缴外,仍有80%~90%的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部分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济相对较弱,往往经费困难,除保正常的工作外,应开支的项目也很多。为此,这些单位领导想的是保工资、保稳定、保工作的正常运行,在失业保险费的缴纳问题上缺乏开支来源和渠道,造成单位无经济能力支付失业保险费,致使这类事业单位有的未进行失业保险登记,有的虽然进行了失业保险登记,但仍以种种理由拒缴失业保险费。二是部分效益好的企业对劳动保险也存在畸重畸轻。劳动保险畸重畸轻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认为参加养老保险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对稳定职工队伍有益处;参加医疗保险,职工病了有人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惟独失业保险好处看不见,甚至有的企业法人认为,自己任职期间,没有失业职工,缴失业保险金只是作贡献。其二,单位效益好的职工也往往认为,收入高缴费标准也高,企业不倒闭自己未必失业,即使4%一5%的人失业,要全员陪着负担不划算。因此劳动保险畸重畸轻的观点造成少缴、欠缴、逃避不缴。三是特困企业急着缴而无力缴。进入低谷的亏损企业,尽管此时的企业法人和职工对失业保险都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在工资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缴纳失业保险显然力不能及,补缴尚欠的失业保险金更是空话。四是个体私营及乡镇等非正规就业单位无意缴纳失业保险。因企业性质等原因,劳动力流动性大,雇主不愿意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认为如此一来会加大成本;雇工也不愿意缴纳失业保险,认为在临时性工作本来就是失业状态下的“打短工”,缴纳失业保险还不如有钱买商业保险,为此往往产生少缴、欠缴、逃避不缴、甚至抗缴现象时有发生。

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征管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失业保险基金的宣传、发动,促使参保单位和个人尽可能地应保尽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征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涉及面广、人多。因此,在征收失业保险基金的过程中,正确引导职工自愿参保,对失业保险条例主要内容的进行宣传报道,使之家喻户晓,通过宣传、发动,使应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和个人正确理解和掌握失业保险的有关规定,明确权利和义务,转变单纯受益的观念,促使参保单位和个人主动缴纳失业保险不追求眼前利益,而应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单位和职工自愿出资参保,使失业保险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职工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保,对在征收失业保险基金过程中自觉主动缴清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那些缴纳失业保险费态度不好,认识较差的单位,可以采取在电视、报纸、简报等各种宣传媒体上予以公开曝光的形式,促使其转变认识和态度,自觉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加强失业人员流动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都能及时足额领到失业保险金,加强失业保险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失业保险工作效率,有效实行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放宽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的条件限制,使较多的失业人员能在失业后,享受到失业保险金,促使单位和个人有缴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发挥失业保险的“造血功能”,将就业信息、职业培训、技术鉴定、职业介绍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培训需求,选择适应失业人员特点的专业,通过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建立稳定征缴机制,加强失业保险费征缴清欠工作。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lT作人员和各单位的失业保险专管员进行严格培训,全面提高其政策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征缴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使整个征缴作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针对部分参保单位重养老、医疗、轻失业保险的行为,督促缴纳,征管机关与有关部门联手协作采用捆绑式征收,实现同步足额征收,加大失业保险费征缴清欠工作,对不履行缴费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加快立法进程。将失业保险基金和社会养老统筹、医保基金等社会保障范筹的各种基金统一起来,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增强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管理的刚性,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社会财富再分配职能,改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结构,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庇护下,得到觅职有所介绍、转业有所培训、失业有所扶济。同时,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账户,使个人缴费的那部分保险费,缴费人能有权利享受,形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管机构、参保缴费单位、缴费个人三方制约机制,增加失业保险基金运作的透明度,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运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上一篇: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