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金范文

时间:2023-02-23 17:51:41

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1篇

第一条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7天内,将失业人员名单和单位裁员、破产、关闭、歇业批准报告送至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并按《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发[]15号)和《关于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和在失业人员中开展再就业培训的通知》(劳[]第36号)要求,办理职工失业登记手续。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书面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并告知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二条失业登记应由本人履行。失业人员持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到户口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进行失业登记,并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指导教育培训。用人单位自失业人员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将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全部档案送至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办理失业保险金审批手续。逾期办理的,相应抵冲应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

第三条符合条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就业登记证》、养老保险手册、一寸照片、原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决定,到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办理档案托管手续,并在户口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领取失业保险金银行存折卡。

第二章 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

第四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以上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己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终止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根据《劳动法》第32条第2、3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五条因辞职、自动离职等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章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核定

第六条经办机构在核定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时,应根据失业人员档案,审核原所在单位及其本人的缴费年限,由失业人员原所在单位填写《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表》,由经办机构复核后,将失业保险金发放期限记载在《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内。审核合格的,从其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

第七条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应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期限确定。缴费满一年不满二年的,享受2个月;以后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领取期限增加2个月,依次类推,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24个月。

第八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重新就业而暂停领取时,剩余的领取期限予以保留;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且缴费满一年(指重新就业期间),核定新的领取期限时可以与前次保留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缴费不满一年的,不能核定新的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但可以继续申领其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第九条在实行失业保险制度前,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与《失业保险条例》后的缴费时间合并计算。

第十条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失业人员原所在单位对失业人员个人缴费清单粘贴在个人《就业登记证》内,对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单位(或个人缴纳无记载),应补缴欠费后再办理核定失业保险金手续。

第四章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核定

第十一条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按工资总额3%缴纳(其中:单位2%,个人1%)失业保险费。缴费年限满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在年1月1日后进行失业登记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最高不得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暂按每人每月260元发放,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包干费暂按每人每月为30元。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在年12月31日前,单位缴纳2%失业保险费,个人未缴纳1%失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将按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同档标准的三分之二,按原所在单位为其足额缴费年限,每满一年享受1个月为174元,最长不超过12个月,一次性发给其生活补助费。调整缴费比例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实行分段计算,合并享受最长期限不超过24个月。

第五章失业保险金的申领

第十三条失业保险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应于每月的10日到指定银行领取。

第十四条经核定的失业保险金发放审核表、银行卡由经办机构交户籍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委托发放。

第十五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按规定接受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指导,如实填写《失业职工调查表》。

第六章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

(一)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领取人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及《就业登记证》,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失业人员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由其家属一并领取。

(二)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参照在职职工规定确定。

(三)失业人员因参与打架斗殴等违法活动死亡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第七章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规定

第十七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从事个体经营,可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填写《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申领表》,由经办机构审核后,将其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包干费一次性发给本人。

第十八条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后,相应期限内如有新的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调整,本人不再享受。

第八章失业保险金的暂停领取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失业人员暂停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暂停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应征服兵役;进入全日制中等以上学校学习;被劳教、判刑收监执行;无正当理由三次拒绝职业介绍、指导和技能培训。

具有上述情形的失业人员或家人应主动到经办机构办理暂停手续,从次月起暂停领取失业保险金,剩余末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期限予以结转。

第二十条失业保险金暂停领取原因消失后,失业人员应先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再申领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如失业人员既不办理暂停手续又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即视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第九章失业保险金的停止领取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二)移居境外并己注销本市户籍;

(三)死亡;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2篇

一、失业保险金征收范畴

征缴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事业单位(含部、省属企事业单位和城镇民营企业)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实施公务员法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除外)、党政机关的工勤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下统称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金征收标准和计算方法

按照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第六条,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第五条及镇市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第五条规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各单位接本通知后,在7月30日前,应主动到市劳动就业局核定工资总额。无法核定基数的,可按当年医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基数。对历年欠缴的,上述各单位要及时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交纳计划,分年逐步补缴;对不签订协议的单位,将由财政逐年按比例强制实施代扣,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三、财政代扣具体收缴程序

(1)由市劳动就业局开具“同城特约委托收缴”凭证(一式五联)定期交送市财政会计委派中心进行划拨,代扣后直接转入市财政在银行设立的失业保险基金专户。

(2)失业保险金按月实行征收。对一般人数较多单位每年分二次进行(即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对人数较少、金额又较小的单位采取一年一次扣清的简便方式。

四、上述单位交纳失业保险金后,自然列入失业保险范畴,出现失业人员后,可按条例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五、管理和监督

1、各单位接通知后应于8月15日前缴清年上半年失业保险金,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单位,从本办法下达之日三个月内必须全额补缴,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按日加收2‰滞纳金。

2、对长期拖欠失业保险费的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评先、评优,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罚。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3篇

一、北京市失业保险金的支出情况及分析

北京市的失业保险制度创立于1986年,是随着国有企业和用工制度的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1999年9月,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第38号令)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失业保险的申缴、失业保险金的发放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2007年6月施行的新的《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第190号令)在原有的就业服务支出项目上,增添了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北京市2001年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一0.263亿元,到2005年为5.823亿元,之后直线上升至2008年的21.265亿元。失业保险金支出由2001年的10.373亿元到2008年的13.482亿元,平均支出11.468亿元,长期处于平稳状态。但在就业促进上的支出比重由2001年的45.15%下降到2003年的25.88%,随后逐年上升至2008年的69.29%。从2003年后失业保险金在就业促进上的支出,平均增长率为32.49%。在就业促进的各支出项目中,职业介绍补贴由2003年的0.481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0.191亿元,随后上升至2008年的0.372亿元。而就业培训补贴由2001年的0.505亿元逐年下降到2008年的0.189亿元。社会保险补贴上的支出则由2001年的2.597亿元上升到7.680亿元,随后下降,2006年再次上升至4.745亿元。2003年之所以在就业促进总支出和就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上出现低谷,是由于1998—2003年两期的“三年千万”政策,已经使很多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学者统计培训人数累计达到283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都在60%以上,而北京市实施的“三年百万”政策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2002年为响应国家政策,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文件的通知》(京发[2002]18号)对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就业补助等做出了规定。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对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严格规定与限制了享有优惠政策的对象范围。而2006年出现的就业促进支出水平,尤其是社会保险补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由于北京市在这一年先后出台了第45号、第160号文件,对灵活就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失业保险的缴纳和支出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看到,失业保险金在就业促进上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但失业保险金总支出额却没有太多的改观。累计结余过多的现象也证实了支出渠道过窄、就业促进力度仍然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从就业促进的各项支出上看,对于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方面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保险补贴支出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失业保险金在公共就业服务上支出效果的评价

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在不同的国家,其目标、任务及组织管理不尽相同,但就其基本职能而言主要分为四种:职业中介、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开发、劳动力市场调整计划的管理和失业补贴的管理。而本文就是基于公共就业服务的各项职能,来分析失业保险金在此的支出效果,从而分析失业保险在就业促进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本文通过失业人员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来衡量支出效果。在满意度测评中,采用李克特的五点量表法,把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量级,并依次量化为从“5”到“1”。数值越高,代表被调查者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满意程度越高。

1.职业指导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工作是围绕企业和劳动者而开展的。目前,我国享受过职业指导服务的人员已从1999年的794.9万人到2009年的3111.6万人,十年间增加了2316.7万人。但增长率呈波浪式递减,从2000年的26.41%递减到2009年的3.04%。在登记失业人数还在逐年平稳性上升,失业登记率多年来平稳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职业指导人员总量在增加而增长率在递减的现象说明,目前的公共机构职业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失业人员在就业促进方面的帮助是令人质疑的。职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均值为3.23(N=1660),说明失业人员对该项的评价较为一般。为了更好地分析该项不足的原因,我们将其分解成为内容、方式、流程三个方面分别又做了满意度评价。其结果依次为3.13(N=1660)、3.20(N=1666)、3.19(N=1667),说明职业指导服务在内容上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在职业指导服务工作方面应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关怀,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就业能力,为该群体树立就业信心,让他们充分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为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而这些具体的帮助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失业保险金作为该项目最有力的资金来源是十分合适的。但目前,该项目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并未十分明确地被纳入到失业保险金支出的项目中。这也再次验证了,失业保险金支出项目,尤其是在就业促进上的支出项目过窄,使得失业保险金大量结余。

2.职业介绍服务

职业介绍为劳动力市场中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相匹配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它是就业服务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职业介绍机构数量已由1999年的30242个,增长到2009年的37123个。而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人员也从1999年的8.5万人,增长到2009的12.6万人。但职业介绍机构的平均服务人员数目却未发生较大变化,由2.8人增长到2009年的3.4人。北京由6.9人增长到8.6人,说明十年间职业介绍机构的人员设置并未发生过多的变化。在本次调研中,职业介绍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为3.12(N=1667)。分别从内容、方式、供求信息的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评价,其结果为3.13(N=1662)、3.11(N=1663)、3.10(N=1666)。供求信息的提供是职业介绍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而从调研的结果来看,信息的质量并不高。职业介绍虽然已在失业保险金支出项目之中,但目前的支出比重和水平仍有待较大的提高和重视。

3.就业培训服务

我国现有的再就业培训机构分为三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就业中心、技工学校。就业培训政策及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在促进就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这与政府制定并大力实施的为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的“三年千万”的政策有关。1998—2000年,一期再就业培训人数达到了1300万人,培训JIj就业率为65%。2001—2003年,二期再就业培iJl1人数达到了153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为63%。就业培训的补贴政策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但调查统计可知,失业人员对就业培训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均值为3.21(N=1654),对其再就业帮助程度的评价为2.98(N=1657),内容和方式的评价结果分别为3.09(N:1657)3.14(N=1651)。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就业培训对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效果很一般,辉煌的成绩已成为过去,现在北京市就业培训的补贴额度也在逐年下降。就业培训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转折点,是应该受到足够重视与关注的。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并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支出效果。

4.社会保险补贴

通过对社保所的工作人员和失业人员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社会保险作为民生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失业人员再就业与企业招用该类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目前失业保险金支出的最主要项目。目前我国实行的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主要是针对“4050”人员及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中、重度残疾人。而其他失业人员只有在进行求职登记,申请办理《求职证》这个前提条件下,一年后才可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如果求职登记政策宣传不到位,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一部分青年人从事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而目前的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也同样存在着享受对象范围过窄的问题。只有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除外)招用非“4050”人员,在规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内方能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而各类用人单位只要招用“4050”人员及规定就业困难群体就能给予补贴。而“4050”人员本身存在着年龄大、学历低、技术欠缺的种种劣势,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该群体的需求量都不大。虽然“4050”人员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应当受到特殊对待和保护,但目前的政策倾向和做法,既没能增加该群体在各类用人单位稳定就业的人数,也同时给青年失业人员去用人单位寻求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失业保险金促进再就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再就业培训政策,加大失业金的支出力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业培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美国的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可使100万左右的失业者得到培训,其中70%的失业者在接受再就业培训后找到了工作。就业培训在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就业培训政策应以促进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为出发点,将就业目标与培训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套适合该群体的培训方式,以及简约、合理的培训流程。政府应加大失业保险金在就业培训补贴上的支出,提高就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及质量。使失业保险金对失业人员就业的促进作用是正向的、积极的,使失业人员在灵活就业的岗位上得到最大的发挥,切实提高他们自身就业的竞争力,在工作的选择上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2.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拓宽失业金的支出项目有学者认为,无论是发展型创业还是生存型创业,都能够带动就业并产生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而要想打开失业人员创业的渠道,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失业人员的小额贷款项目纳入到失业保险金的支出范围内。还应适当地提高额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大力发展非银行机构融资渠道。为创业人员提供专门的投资项目信息,不断拓宽项目来源。对于失业人员的自主创业,更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使其切实提升创业能力,发挥优势,提高创业的有效收益。对于自主创业政策应该扩宽申办对象范围,尤其应减少对“2030”人员的限制。因为该群体与“4050”人员相比,无论在学历、技能还是竞争意识上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他们更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和个人价值,喜欢风险投资。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保证失业人员及时获得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人员失业后(以下统称失业人员),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适用本办法;按照规定应参加而尚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申请,审核确认领取资格,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及标准,负责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返回

第二章失业保险金申领

第四条失业人员符合《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五条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并按要求提供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参加失业保险及缴费情况证明等有关材料。

第六条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

第七条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表》,并出示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身份证明;

(二)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三)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

(四)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应由本人按月到经办机构领取,同时应向经办机构如实说明求职和接受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情况。

第九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的,可以按照规定向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

第十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领取人身份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经办机构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失业人员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由其家属一并领龋

第十一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积极求职,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求职时,可以按规定享受就业服务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期满后,符合享受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十三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发生《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不得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和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返回

第三章失业保险金发放

第十四条经办机构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并将结果及有关事项告知本人。经审核合格者,从其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

第十五条经办机构根据失业人员累计缴费时间核定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失业人员累计缴费时间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实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工龄视同缴费时间,与《条例》后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合并计算。

(二)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不满一年再次失业的,可以继续申领其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金以及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抚恤金、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失业保险待遇的标准按照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失业保险金应按月发放,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第十八条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即将届满的失业人员,经办机构应提前一个月告知本人。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发生《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办机构有权即行停止其失业保险金发放,并同时停止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经办机构应当通过准备书面资料、开设服务窗口、设立咨询电话等方式,为失业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服务。

第二十条经办机构应按规定负责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统计工作。

返回

第四章失业保险关系转迁

第二十一条对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与本人户籍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其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提供由两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协商,明确具体办法。协商未能取得一致的,由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二条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跨盛自治区、直辖市转迁的,失业保险费用应随失业保险关系相应划转。需划转的失业保险费用包括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其中,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按失业人员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总额的一半计算。

第二十三条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在盛自治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转迁,失业保险费用的处理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四条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转移的,凭失业保险关系迁出地经办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到迁入地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

返回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经办机构发现不符合条件,或以涂改、伪造有关材料等非法手段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应责令其退还;对情节严重的,经办机构可以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经办机构或主管该经办机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失业人员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二十七条失业人员因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与经办机构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主管该经办机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例》规定的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按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失业保险金申领表》的样式,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5篇

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待遇,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一)由其失业前所在的单位为其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可分为两种情形:

1、终止劳动合同。即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已到期或者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合同终止履行,单位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造成失业。

2、解除劳动合同。即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条件:一是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可以在下列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5)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为全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者负伤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出现时解除劳动关系的,其行为无效,劳动者应当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规定,除失业人员在主动辞职的情况下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外,因上述其他原因造成失业的,均可申领失业保险待遇。另外,失业人员因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而主动解除劳动关系的,也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为失业人员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证明应当注明失业人员的姓名、年龄等基本情况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时间、原因等内容,并告知失业人员是否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经办机构提出申领申请等。

(二)用人单位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在7日内报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三)职工失业后,可以选择是否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愿意申领的,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明、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等材料,及时到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领登记手续。

(四)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申领申请进行审核,内容包括: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申请人参加失业保险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情况、是否进行过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等。对不符合领取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书面告知其理由,并告知申请人有异议时可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一个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复议申请。经审核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为失业人员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关手续。

(五) 领取失业保险金。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后,失业人员按月到同一个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或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到指定的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金 给付制度

一、引言

在我国,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个人共同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由政府负责管理失业保险基金,对非本人意愿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工资性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从失业保险制度产生的基本逻辑来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二:一是给予失业人员一定金额的生活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给予失业者就业帮助(比如,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等)以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强调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位一体功能协同发挥的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是目前西方国家失业保险制度主流形式。借鉴他国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近年来我国失业保险功能在实践中经历过三次扩展性尝试,一是2006年1月由国务院批准发起、东部7省(市)开展的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试点一致延续至今;二是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出台了多个稳定就业的政策,其中涉及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的措施;三是近几年针对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富余人员,政府出台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系列政策性文件,以帮助企业解决涉及职工再就业与安置问题。

可以肯定,顺应失业保险制度发展演变规律,借鉴西方国家经验以及总结试点省市经验,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构建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位一体”功能的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要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中直接用于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比例增大,而且,用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失业保险金给付制度的设计(包括:失业保险金标准、计发基数、计发比例、给付期、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条件等)也应体现就业激励的导向。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基于失业保险的就业导向,在对现行失业保险金给付制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本研究结论将对正在修订中的失业保险条例相关条款的设计,尤其是对河北省失业保险条例或办法的相关条款设计提供借鉴。

二、失业保险金制度对劳动者就业积极性的影响

失业保险金制度的主要功能即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进而使得失业者能够比较从容地去接受再就业的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以及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所以,失业保险金制度保障生活功能的发挥,除了对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稳定社会有积极作用外,也有助于促进失业者高质量地再就业、防止失业者再就业后再失业。但是,失业保险金制度还可能对劳动者就业积极性带来负向影响。上述情形可以通过劳动经济学的工作闲暇模型得到合理解释。

对于效用最大化主体的失业者而言,不工作即闲暇给失业者带来直接效用,失业期间领取失业保险金即非劳动收入带来间接效用。首先,失业保险金的获得,因其纯收入效用,失业者会延长闲暇时间而减少工作时间,即对失业者的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影响;第二,在既定的工时制度下,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过高(包括每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数额即失业保险金标准太高、失业保险金领取时间即给付期太长),会抬高失业者再就业的保留工资,导致失业者再就业的动力不足,形成对失业保险金的依赖,产生“养懒汉”现象。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美国在1976年停止实行失业保险福利计划,失业者当年的失业时间从4.3个月下降到2.8个月,而失业保险金对工资的替代率(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失业前原工资的比值)每上升10个百分点,失业时间会增加一周左右。

如果失业保险金水平过高,一方面,因使得一定时期有限的失业保险基金用于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比例相对减少,弱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预防失业功能;另一方面,因“养懒汉”问题的出现,使得失业群体规模和失业率指标难以降低,从而加大了再就业工作难度,失业保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然而,过分强调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劳动积极性可能带来的负向作用,过分压低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支出,违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也违背保险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忘记了已尽缴费义务的失业者的失业保险金与以合法公民但贫困为享受资格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区别。所以,失业保险金月标准额不应该等于,更不应该小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国《社会保险法》第47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理论上讲,恰当的失业保险金水平、给付方式和严格的领取资格条件,并与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多项举措相结合,可以在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同时,防止失业者对失业保险金的依赖并激励失业者积极主动地谋求再就业,还可以预防在业者失业,实现保障生活功能对促进就业、预防失业功能发挥的积极推动。据美国学界研究,在美国,失业保险金按周计发,当工资替代率为65%时,失业保险金领取人寻找工作的积极性最高;如果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有限,最佳替代率的值应在60%以上;如果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无限延长,最佳替代率的值可以仅为24%。对于该问题,国内学界所做的实证研究还很不足。

三、基于就业导向对现行失业保险金给付制度评价

一个失业者的失业保险金水平包括月失业保险金标准(有的国家是按周领取失业金)和可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总量两个方面。前者决定于计发基数与计发比例;后者决定于月计发标准与给付期。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7篇

我是一家公司的职工。半年前,因为孩子生病在家无人照料,而我又担心因为请假被扣除全勤奖,遂连续5天于上班期间悄悄跑回家中,时间1~2小时不等。岂料,第5次时,由于机器出现故障而我没有在场当即处理,导致整个生产线严重损毁,造成损失达11万余元。虽经我多次求情,公司仍以我擅自多次脱岗属严重违纪,且造成了重大损失为由将我开除。事后,鉴于公司和我已经缴纳两年的失业保险费,且我已办理失业保险登记,加之求职受阻,我曾多次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给予失业保险待遇,但却被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一再拒绝,理由为我系由于严重违纪而被开除导致失业,因而不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之列。请问:该做法合理吗?

冯童童

冯童童: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即你照样有权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也指出:“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从中可以看出,在公司和你已经缴纳两年失业保险金,且你已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求职受阻的情况下,只要你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就必须根据你的申请,向你发放失业保险金。而《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四条规定:“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一)终止劳动合同的;(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即虽然开除是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最高处分,但这并不等于劳动者便据此无权获取失业保险金。与之对应,你虽系严重违纪且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而被开除,但你多次求情的行为表明,这并非你所希望的结果,中断就业不是源于你自身的意愿,即仍然在第(三)项所定情形之列。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8篇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已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这是最主要的条件。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是指失业人员原来在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非新生劳动力,如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参加失业保险,必须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即按规定的缴费基数、费率和缴费时间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一般来讲,中断就业的原因分为两种:非自愿中断就业,即失业人员不愿意中断就业,但因本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迫中断就业;自愿中断就业,即失业人员因自愿离职而导致失业。国际通行做法是将自愿中断就业的人员排除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范围之外。《失业保险条例》借鉴国际经验,将自愿离职而失业的人员排除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范围之外。

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办理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经程序,目的是为了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确认其资格,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进入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程序的重要标志。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还须有求职要求。这是考虑到失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发展和完善就业服务事业,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求失业人员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设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就业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一个前提,也是失业人员应尽的义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业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就业应由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失业人员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享有同样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失业人员有选择就业或不就业的自由。要求申领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积极寻找工作,可以使其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服务,争取尽快实现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在认定失业人员是否有求职要求时,应以其是否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求职,并参加再就业活动为衡量的标准。

失业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拒绝其申请,并告知其拒绝的理由。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9篇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其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档次:①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②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③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条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社会保险法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它具有三个特性,即公开性、稳定性和强制性,其中强制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失业保险法律是社会保险法律的一个分支,当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失业保险法律、法规规范范围内的所有主体都应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按规定的费率缴纳失业保险费,以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互济性。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挂钩,既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也体现了参保人员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的对等原则。正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失业保险条例》才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长短与之失业前的累计缴费年限挂钩。

《失业保险条例》将失业人员失业前的累计缴费时间作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目的是为了保护阶段性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如劳动者可以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从事个体经营和通过非全日制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劳动者就业期限不满一年就失业,也可能出现劳动者多次就业期限很短就失业的情况。例如,一个劳动者工作六个月后失业了,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就业,如果就业六个月后又再次失业,假如这一劳动者在就业期间用人单位和他本人都按照规定履行了缴费义务,这种情况,按照新的《失业保险条例》失业前累计缴费时间的规定,就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能够领到失业保险金;但如果把失业前的连续缴费时间作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上述失业人员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领不到失业保险金。条例将累计缴费时间的长短作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不仅保护了这部分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实践中将起到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尽快实现再就业,减轻就业压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失业后都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领取失业保险金,只有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并且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劳动者失业后,才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本文由屋檐人家-文章资源站 收集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

失业保险金范文第10篇

答:按照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对您作系统答复如下:

一、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二、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三、停止领取失业保险情形。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四、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与享受期间的其他待遇。

(一)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遗属的补助。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五、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程序。

(一)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二)失业人员的义务。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

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起始时间。

上一篇:安邦保险范文 下一篇:车保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