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范文

时间:2023-10-25 21:36:54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衡阳

基金目:2016年衡阳市社科联项目:“‘互联网+’时代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编号:2016D104)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一、衡阳市城市特色

衡阳市被定位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是中南地区重要工业城市,GDP在2016年已达2,853.02亿元,是中南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是湖南省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衡阳市智慧城市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衡阳市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形式进行了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围绕城市经济发展,衡阳市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贯彻落实。按照“信息化兴企、信息化惠农、信息化便民和信息化强政”的思路,加强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城乡进一步发展,促进城市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在以上方面,衡阳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衡阳市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处于省内同级城市的前列。

(一)“数字城市”建设。衡阳市是湖南第二大城市,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数字湖南”战略,“数字衡阳”列入衡阳市“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国家社区服务城市,衡阳市想要打造一座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衡阳市有利于服务和管理娱乐、医疗、物业和安全的建设,同时还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宜人、舒适和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推动了衡阳市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并且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二)物联网技术建设。衡阳市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同创”和“三网融合”的目标就是要把所有的部门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城市”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目前,在衡阳市已经建立起了以联通、移动和电信为主并且覆盖全衡阳市的城域网络。通过建立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系统,使管理城市逐渐趋向于智能化,使城市的管理压力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提高城市形象,目前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三)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目前,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简称OA)系统和门户网站。由于电子政务能够极大地简化办公的流程,同时还有信息防火墙,防止信息的泄露,因此受到了各个政府部门的重视。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的运用得到了政府人员的一致好评,并且效果非常显著。电子政务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服务类事项、行政类项目和非行政类项目进行优化和梳理,同时能够实现政务的在线处理。

(四)网络民生工程方面。积极响应省政府推进“3+5”城市群建设、构建两型社会的要求,推进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大力实施衡阳市“十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助力民生工程,推行公共服务在线化,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咨询、申请、办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推动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进社区、入家庭、到农村。促进融合政务与商务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升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智慧南昌”、“智慧上海”和“智慧深圳”等智慧城市。这些智慧城市的建设为衡阳市建设智慧城市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在上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式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重点突破。目前,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三类:

(一)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类城市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而建设智慧城市。比如,深圳是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而建设“智慧深圳”,借助建设智慧城市这个机会,着力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务,对自身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还发展智慧产业基地,并且政府已经将深圳作为试点城市建立国家三网。

除了深圳以外,沈阳作为一个老型的重工业基地,一直寻求转型的机会,争取转型为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出现让沈阳看到了希望,沈阳政府将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同时运用智慧技术和绿色科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沈阳政府正在着力实现“生态沈阳”的目标。

(二)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上海在新推出的“云海计划”中要求着力发展云计算,因为云计算的发展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条件,同时提出了关于云计算的发展策略,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将要面临的技术问题,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杭州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提出“绿色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首次将“绿色”和“智慧”相结合,利用环境优势,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同时,着力于发展新型的环保材料,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生活品质之城”和“天堂硅谷”的发展战略。

南昌建设“智慧城市”的突破重点是打造“数字南昌”,通过建设“数字城管”、“数字城运”、市政府应急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等大型工程,使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和城市运行监督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在中国内陆地区建成最有竞争力的数字城市。

四、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一)大力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衡阳市政府要从数据框架、数据标准和流程规范入手,建立统一的资源协同平台,制定数据框架、标准和相关规范,加强教育科研、社会保障、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居民生存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知识上的支撑,将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智能城市应用体系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建立。

(二)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进一步加快交换体系建设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信息孤岛”和“资源封锁”是信息化建设的大敌。市和县(市)区要落实编制人员。建立起一套全面的信息Y源共享交换管理机构,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既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加快推进服务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服务”产业体系。以“数字衡阳”工程为基础,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传统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的创新,同时促进由传统服务模式向智慧服务模式转型。首先,要发展智慧贸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市场,拓宽贸易市场,将实体的贸易市场逐步向电子商务发展;其次,要打造一个专门用来进行智慧服务的基地,推进传统服务和管理行业还有传统的服务企业的经营创新,结合衡阳市产业实际,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发展。

(四)打造“智慧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加快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加工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同时对农业产业格局进行调整。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智慧城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改善社区生活和人文素质,推进智慧社区安居和文化娱乐建设。在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安全管理等功能,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构筑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体系,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服务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民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并以“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孝丽.浅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J].科技展望,2016.5.

[2]孟庆珂.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6.15.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2

一. 项目介绍:

   xx农贸市场位于xx区xx大道与xx路交叉口西100米路南,(xx道85号)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该项目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市民菜篮子工程。一层主营:蔬菜,水果,水产,粮油,熟食面点,禽蛋类,肉类等农副产品。二层主营服饰百货,儿童娱乐等。是提高市民高品质生活配套项目的综合性农贸市场。

二.功能提升:

1. 市场内设立环卫工净化饮水处,便民询问点,便民工具箱,医疗箱,失物招领箱。公共卫生间,免费擦鞋机等相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

2. 市场在管理方面主动配合、邀请政府职能部门并设立:市场管理处,农委检验检疫室,12315消费者维权服务站,食品安全监督岗,食品溯源系统(溯本通)让消费者买着放心,吃着绿色健康。还设立农民合作社,自产自销,平价自营,公益摊位等专区,实现产销有效对接,真正解决农民“卖菜难”和“买菜难”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3

今年,市场监管局围绕“六稳”目标、突出“六保”任务,把维护安全放在监管首位,把服务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深刻把握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大方向,着力抓改革、促创新,着力防风险、守底线,着力重法治、严规范,着力讲协同、提效能,着力聚精神、强队伍,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年工作总结

(一)“底线”思维,三大安全紧紧守牢。

食品安全持续巩固。全县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连续*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率先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实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从县级层面向乡镇一级延伸;推进基层食安办星级创建,建成四星级食安办*个,三星级食安办*个,其中鹤溪街道食安办设计的首个基层食品安全LOGO形象,融入畲族符号在全县推广使用,为食品安全宣传代言提供新元素。

*.首推食品抽检分离改革落地,开展抽检分离*批次,查处*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问题发现率*%;全域推广“浙冷链”,激活重点主体*家,重点主体目标完成率达*%,重点冷链食品溯源赋码*张,扫码*张。*.高效率完成阳光厨房智慧监管*家,完成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家小作坊“*S规范化建设”,完成任务的*%;高标准完成农村家宴厨房建设*家,完成任务的*%。

*.建立食安金融惩戒工程,将县域内的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食安金融惩戒工程实施对象,政策实施以来,采集不良信息*条,*户受限,金额达*万。药械监管严守底线。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检查,防疫物资专项整治、高风险植入类医疗器械等各类专项检查,检查涉药涉械单位*家,抽样药械化产品*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例,器械不良事件*例,化妆品不良反应*例;提前完成送药上山便民服务建设,送药单数*单,开展便民服务*次;完成*家*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建设,完成业务单数*单;建成*家化妆品百千万提升工程示范企业;组织涉药单位*余人开展学习培训,先后在大际、沙湾、大地、东坑、鸬鹚等乡镇开展药械化宣传下乡进村活动。

特种设备监察到位。先后开展节后护航复工隐患排查、大型游乐设施排查、机械停车设备排查、叉车专项整治、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安全专项检查,检查使用单位*余家次,开展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分类评价*家,推送发放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资料*多份,发现并消除隐患*个,重大隐患整改率达*%。

(二)“改革”攻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加快商事登记改革激发活力。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ZF数字化转型的牵引下,加快推进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等措施,截止*月,市场主体登记网办率*.*%,企业开办网办率*%,市场主体增速*.*%。完成企业设立*家(注册登记*小时*家),企业注销*家(简易注销*家),证照联办食品经营许可*件。免费为新办企业发放印章*套,减免费用*余万元。

二是加快培育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出台《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工作方案》,完成*家小微企业培育库入库工作,完成*户主体小微发展指数编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工作还被作为县里的最佳实践案例上报市ZF。

三是助力电商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破解电商注册登记难题,探索注册新模式,利用工位号实行集群式注册方式,梳理固化电商注册名称行业、组成形式、经营范围,为市场主体节约了空间成本同时提高审批效率,*年新注册登记*户。

四是自主研发健康证系统实现“零次跑”。

率先在全市自主开发“健康证明自动管理”系统,实现健康证办理市场监管环节“零次跑”,截至*月,在线申领电子健康证*张。

(三)“战略”驱动,创新创优成果显著。

聚焦经济发展大局,紧盯产业品质提升,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质量强县战略建设,有力助推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提升“帮扶行动”。结合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行业质量提升工作,*家企业通过“山耕”品牌认证,成功立项市级地方标准*项、*项市级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新增*项市级标准化项目,新增农产品商标*件、农产品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突破*件。

实施标准建设“领航行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规范》顺利实施,成功立项*项市级地方标准,成功立项*项市级标准化项目,融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实施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年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件,比*年增加了*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补助授权专利*件,共*.*万元。

(四)“满意”导向,民生安全保障有力。

执法力度持续加强。始终把“党WZF关心的、人民群众关注的”,作为我们监管执法的重点。先后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执法、流通领域成品油、保健食品、野生动物保护、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共结案*件,罚没款共计*.*万余元。

消费维权能效升级。开展放心消费县创建,新增放心消费单位*家,新建东坑镇放心民宿示范区,*家餐饮单位推出“阳光菜单”,*个经济商圈创成明码标价示范区,建成首个国学体验消费教育基地,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等*件,其中投诉*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农贸市场升级提档。中心菜市场和东坑镇农贸市场均已完成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任务,同时中心市场加压升级,通过“五化”建设,该项工作作为全市唯一的优秀农贸市场案例上报省市场监管局。开放食品检测实验室和畲药展示厅,为需要检验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在浙里检平台*个服务方案,通过“浙里检”为企业免费检测*批次,减免检测费用*万余元。

(五)“攻坚”克难,两手抓确保两战赢。

迅速投入服务复工复产浪潮中,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引导名特优小作坊入驻淘宝“浙”里好吃平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实现企业的曝光率和销售额翻番,推出“畲乡云厨房”为餐饮企业卖出*余单。

开展首批“两直”资金兑付,完成了全县共计*户补助对象的资金兑付,兑付金额*万元,协调落实农贸市场严格减租等复工复市政策,*家农贸市场共减免摊位费*.*万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份,抵押金额*.*亿元,是去年一整年的*.*倍,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争取“喘息”的机会;急事急办,为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企业及单位提供检定服务*次,减免检定费用*.*万元,实现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

(六)“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以“示范型”清廉机关建设为载体,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成果,强化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党建层级责任制》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党建案例,*名干部被评为全市疫情防控事迹突出党员,*名干部被评为全县疫情防控表现突出先进个人;

举办*年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干部参加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法律考试,党建科一名干部所在的小组在机关党务干部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药械科一名干部在药品检查员比武中获得二等奖,阅读小组在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中勇夺分赛区第一名,长三角第六名的佳绩,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年工作思路

一、把牢市场安全底线,坚实监管治理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是继续巩固省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考虑参照“杭嘉湖”地区智能化监管方式,通过ZF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具备相应资质和监管能力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第三方“智能协管”工作模式,在现有监管力量不足且编制有限的大背景下,有力改变当前人少事多、监管薄弱的现状;二是继续开展智能阳光厨房、农村放心家宴建设和放心餐饮创建等工作,全面提升校园及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三是继续指导和督查第二序列乡镇街道开展食安办星级创建,争取再创四星级食安办(红星街道食安办)*个,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四是继续推进第三代溯源体系建设,全面实行系统对接、宣传培训、“一户一码”推广等一系列举措,确保溯源工作真正起实效、有创新、惠民生。

药械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继续开展落实民生实事工作,如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网订店送药房建设、化妆品百千万提升工程等。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推进特种设备分类评价制度,实现企业自查与监督检查双重防控。继续开展高风险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安全、场车、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消除相关安全隐患。继续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NFC刷卡落实的巡查,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保障电梯*应联动机制有效运行。

放心消费安全建设方面。深入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行动。通过对经营主体动态培训指导,提升服务水平及处理投诉能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依据放心消费县创建实施方案,*年争取完成放心消费县创建任务。

二、深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做好企业开办一件事向企业变更一件事延伸,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印章的推广应用。二是全力做好企业年报工作,依托“全省企业信用综合监管警示系统”,建立月度年报工作名单,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强化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三是继续做好小微企业推荐入库和培育工作,开展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编制,以动态掌握企业最新需求,运用标签体系做精做细小微企业画像,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增强市场监管效能。

一是继续推进掌上执法及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抽查工作。依托统一执法平台,组织指导对年度报告和登记注册行为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和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失信主体依法惩治直至逐出市场。

二是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检查,结合本地传统食品加工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特点,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检测等工作强化食品安全治理,同时,以冷链食品物防工作为重点,加强高风险冷链食品(进口或来自国内重点疫情防控地区的使用冷链运输的畜禽肉、水产品及其制品)全链条管控,严防、严管、严控安全风险。

三是全面推行“阳光菜单”工作,将已创建的*家“餐饮业明码标价示范店”、一个示范区为基础,以点带面,在景区、农家乐、城区酒店等全面推行“阳光菜单”,助力县高等级景区城创建。

四、强化队伍建设,实现自我增值。

培育崇清尚德的市监文化,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抓廉政、千方百计促融合。持续深化智慧党建系统及党建层级责任制,深入推行党员“红黄榜”指数考评管理,升级打造“畲乡红盾先锋”党建品牌。加快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深入推进示范型“清廉机关”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做到明责、履责、尽责。让干事创业、成事成业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扛起质量大旗,提升企业发展动能。

*.突出质量优化升级。开展第五届县ZF质量奖评审工作,以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做好市ZF质量奖培育,争取实现零突破。

*.突出品牌培育提档。动态调整“品字标”品牌梯度培育清单,重点推进浩南精密电子、金山道路设施等企业申报《石墨尼龙垫片》《球墨铸铁复合树脂检查井盖》等“制造”标准,加强标准研制工作,争取新增*项市级以上标准,新增*个市级以上标准化项目

*.突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以上。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4

瑞安市代市长麻胜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瑞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静州往事

过去五年,是瑞安加快转型发展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中共瑞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战略目标,兴实业、稳增长、抓改革、优环境、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17.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783.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69.33亿元增加到98.0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8.68亿元增加到59.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7.9亿元增加到351.8亿元,限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27.2亿元增加到564.2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35082元、14401元增加到50904元和25570元,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逐步前移,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上游,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30项部级和省级荣誉。

(一)这五年,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型。大力创建省级工业强市,成功列入省级服务业强市培育试点,规上工业产值从713.7亿元增加到964.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从240.6亿元增加到422.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8∶43.2∶5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帮扶成效明显。开展驻企服务等系列行动,出台振兴实体经济等系列政策,实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企业互助增信还贷、市场主体清理退出等系列改革,盘活121家“僵尸企业”土地1368亩、资产23亿元,推动了要素依法充分流动,中国破产法论坛在瑞安召开。平台项目加快建设。塘下和阁巷产业区列入浙南产业集聚区重点区块,江南物流园区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个特色小镇列入温州首批创建名单,创成国家火炬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电商园4个、温州市级众创空间4家,投用小微园11个、入驻企业213家,完成工业供地3258亩。完成旧厂区扩容改造157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用地近1000亩。瑞明发动机缸盖技改、五洲国际商贸城一期等项目完工,工业、服务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0%和16%,省外回归到位资金从8.9亿元增加到74.6亿元。产业创新深入推进。建成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实现15个重点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75%提至2.15%。

股权交易营运中心等新型金融组织成立运营,完成个转企8162家、小升规576家、新三板挂牌7家,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4%,网络销售额达227.9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204.6亿元,四换三名、三转一市工作名列全省前茅,获评全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优秀市、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和机器换人考核一等奖。推进“一打三整治”,建成北麂一级渔港,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6个,“瑞安农产”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列入部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成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和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

(二)这五年,城市从“以地为中心”向“以人为核心”加快转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4.7%,获评全省美丽县城试点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以大TOD开发拉开城市框架。市域交通从“一高铁一高速一国道”迈向“一高铁四高速四国道”,飞云江上实现“十三桥联跨”,交通投资由24亿元增加到65亿元,带动了重点区块开发,瑞祥新区建成客运中心站、城市规划展览馆和6所学校,中润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高品质新区基本成型;滨海新区完成丁山二期围垦工程,万松东路延伸线一期通车,万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拔地而起;塘下实施21个重点项目,推进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全省小城市培育“双料试点”,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22位;江南新区集聚普洛斯物流园等8个大项目,时尚工贸新城区加速崛起。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3亿元,建成飞云段城防和500千伏温东-南雁输变电、甬台温成品油长输管线瑞安段等工程。以大团块拆改加速城市更新。完成拆违1129万平方米,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1.2万亩、三旧改造2100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乡镇(街道)11个,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实施安阳中心城区三旧地块、瑞光现代城等大团块改造,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腾出低效用地1500亩、收储土地850亩;推进滨江三期旧城改造,完成城防三期、四期和滨江大道三期工程,不仅改出了旧城新亮点,还打造了防洪圈和风景线。以大力度创建优化城市环境。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组合拳,投运电镀、印染园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收集管网380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397个村,污水日处理量由7.7万吨增加到15.5万吨,消除垃圾河、黑臭河243条,飞云江水质稳居全省水系前列,环城河成功实施引水活水,再现清水绕城美景。建成明镜公园、瑞祥公园等一批公园,创成省级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90%以上。以大统筹理念推进城乡发展。陶山入选全国重点镇,马屿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湖岭、高楼集镇功能全面提升,桐浦、林川、芳庄、曹村、平阳坑、北麂等乡镇展现新面貌。建成高楼幸福谷等一批项目,创成陈岙等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0个、精品线5条,乡村颜值越来越高,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6%。

(三)这五年,社会从“基本保障”向“多元共享”加快转型。开展“破七难惠民生”行动,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连续五年超70%。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市,投用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建成镇街文化站16个,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市。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创新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骨干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完成70个基础教育新改建工程,完成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实现“零无证”,建成全日制大学-温职院瑞安学院、瑞安城市学院,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实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组建第一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引进上海新纪元高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属学校,上海新纪元小学项目成为全省PPP示范项目。创成省级卫生强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成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市中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和17家卫生院,引进云江中医院项目。投用市游泳馆,举办竞技龙舟等大型品牌赛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事业全面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社会保障迈上新台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95家,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37万人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大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率全省之先建立低收入农户大病住院再保险保障制度、成立“救急难”公益基金会,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城镇、农村低保标准月均分别提至681元和511元,完成“消除4600”任务。民生实事办出新亮点。实现公交线路市域全覆盖,投放公共自行车3590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4家次,创成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4家。开展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43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安居工程惠及6067户低收入家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9万人,81890便民服务惠及27万人次,健康利民、人才安心等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率全省之先推行企业安全生产互助联盟制度,创新个人出租房税收委托管理办法,完善新居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刑事发案总量逐年下降,4次创成省级平安市。老干部、统计、市志、档案、国防教育、征兵、科普、社科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城市。

(四)这五年,政府从“管理型”向“治理型”加快转型。突出依法善治,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好政府改革“先手棋”。统筹实施“五单一网”、商事登记等改革,审批提速30%以上。成功争取到36项部级和省级试点,获评省级“零地”技改审批方式改革示范市。用好制度创新“金钥匙”。列入省重点项目35个,争取“戴帽”和奖励用地指标10269亩,获得补助资金70.7亿元。引入社会资本26.3亿元,获评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市。创新房票、安置留地多余房源处置等政策,破解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筑好依法行政“主基石”。连续3次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等人大代表议案,开展政府政协领导班子集体协商8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83件、政协提案1129件,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建议。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纠“”,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8.6%。开展“治三闹打三霸”行动,打掉一批阻碍发展的“拦路虎”。

2016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拉标杆,补短板,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8.6%、9%、7.01%、13.6%和5.7%。一是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出台降本减负等政策,办理应急转贷533笔、共36.7亿元,化解23家重点企业“两链”风险,减免税费13亿元,出口退免税33亿元,兑现政策奖补3亿元。实施工业和服务业“双十大”项目、世界瑞安人大会九大签约项目,华峰新材料产业园、马太新能源汽车等大项目落地,海尚关节机器人、力宝电喷节气门体等项目加快推进,联大智能球阀等项目投产。获批设立全省唯一的侨贸电商创新发展示范区,瑞安电商文创园获评温州十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综合效益评价对象扩面到年用电量10万度以上的工业企业,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81家,5个项目成为中央产业振兴和技改项目,瑞明智能车间列入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7.8亿元。二是大拆大整势如破竹。拆除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等团块违建110万平方米,全年拆违311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整村签约2174户、旧房拆除1286户。整治城镇危旧房476幢,全省单体体量最大的D级危房-沿江新村危旧房,实现半个月腾空、1个月拆除。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1.8万家,整治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民宿3.9万家。三是项目攻坚提速提效。龙丽温高速公路瑞安段、丁山三期围垦等40个重点项目开工,飞云江治理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马屿客运站、吴界山取水泵站迁建等工程主体完工,南塘大道汀田段、飞云江五桥、老56省道改建、瑞枫公路全线整修等一批项目完工,完成重点工程投资166.5亿元。四是招商引资亮点纷呈。深化瑞商回归工程,推行“招批管”协同机制,引进吾悦广场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中科光电项目试投产,四季青服装城开业,人文公园项目落地,实际利用外资3853万美元。五是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招投标评定分离等29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实行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推广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盘活国有资产11.76亿元。成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六是城乡环境加快改善。开工建设截污纳管工程30个,完成河道清淤247万立方米,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2个,打击取缔非法加工场点1110家,整治畜禽养殖场420家。新增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6个,建成绿化美化示范道路16.6公里,完成万松东路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打造了立面改造的“瑞安样板”。通过全国文明城市两次测评和国家卫生城市部级暗访,列入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市。七是重大难题破解有力。遗留多年的赵山渡库区生态搬迁高楼集聚点开工建设、升天基移民危房改造项目启动实施,群众反映强烈的滨江大道堤塘外近1公里违建带平稳拆除,利益纠缠的巾子山西涂团块20天内拆除完毕,塘下新渎130亩违建成功拆除。八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创建普惠性幼儿园7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提至95%。市人民医院蝉联全国县级医院竞争力百强首位,建成瑞祥院区,场桥医养结合项目投用,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增镇街图书分馆2家、文化礼堂20个,“掌上图书馆”投用。建成塘下全民健身中心和6个体育休闲广场,4名瑞籍运动员、教练员出征里约奥运会。十大民生实事件件落地,更新市区至北龙、北麂客渡船,开通市区至阁巷、林??公交线路,瑞安“菜篮子”批发交易市场开业。建设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平安“四率”持续提升。本届政府的圆满收官,集中展现了真抓实干、执政为民的担当和情怀,极大增强了融合发展、赶超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历程令人难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瑞安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党委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和全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瑞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瑞安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瑞安转型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转型面临着平台项目支撑不足与新旧动能接续不上的“双重压力”。产业平台能级不高,龙头大项目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两链”风险全面化解还需时日,产业发展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现象仍然存在。城市转型面临着提升能级与彰显个性的“双重任务”。半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够,城市治理精细化还不到位,山水人文资源保护利用有待加强,拥堵等“城市病”仍然存在。社会转型面临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双重挑战”。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还满足不了群众多元化需求,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薄弱环节仍然存在。政府转型面临着担当干事与廉洁建设的“双重要求”。一些工作人员不敢担当、不善担当,办事效率不高、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一任接着一任干,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新时期赋予新使命。我们要认清瑞安所处的历史方位,找准发展坐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充分利用融合发展的固有优势、潜在优势。立足“产”的优势,更加注重发挥民营经济的市场基因、四大主导产业的扎实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良传统,完全有条件跻身全省发展的第一方阵。立足“城”的优势,更加注重发挥城市化的先发条件、海涂围垦的广阔空间、综合交通体系的辐射功能,完全有条件成为温州都市区主中心的重要板块。立足“人”的优势,更加注重发挥包容并蓄的城市文化、遍布全球的瑞商网络、藏富于民的社会特质,完全有条件打造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标杆城市。要准确把握赶超跨越的转型目标、转型路径。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打赢“拆、治、归”三场大仗,强化“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三大保障,落实“三个决不带入”,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城市能级更高、生态环境更美、体制机制更优、人民生活更好。要勇于扛起富民强市的历史使命、历史担当。秉持与瑞安发展荣辱与共的情怀,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全力解决群众的痛点盼点,全力攻克转型的重点难点,全力打通改革的堵点卡点,开创“高质量、均衡性”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八八战略”总纲和温州市委建设“三个城市”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的战略目标,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城、人”融合为路径,着力建设智慧智造之城、互联互动之城、宜居宜游之城、创新创优之城、民富民享之城。

根据上述要求,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2.9亿元,年均增长7%;限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打造智慧智造之城,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全覆盖,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9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网络经济规模达500亿元;建成智慧城市、光网城市。打造互联互动之城,构建“七纵三横二环”交通网和市域“半小时交通圈”,融入温州“半小时通勤圈”,建设浙南闽北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打造宜居宜游之城,森林覆盖率超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5%,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打造创新创优之城,瑞籍高校毕业生回乡人数年均提高5%,引进“国千”“省千”“温州580”等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创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年均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成为全省审批速度最快、服务环境最优的县市之一。打造民富民享之城,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办好50件民生实事,构建20分钟文化服务圈、20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织牢社会保障网和立体平安网,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标杆城市。

各位代表,“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是今后五年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我们将致力于加快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平台集聚、企业集约发展,打造智慧智造之城;致力于加快区域相向融合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功能协调、城乡协同,打造互联互动之城;致力于加快山水人文融合发展,构建绿色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打造宜居宜游之城;致力于加快改革开放融合发展,强化改革创新、优进优出、引资引智,打造创新创优之城;致力于加快平安民生融合发展,富民为先、共享为要、和谐为基,打造民富民享之城。着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提升:

(一)聚焦动能转换,争当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坚持产业跨界融合、两化深度融合,实施工业强基“415”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515”工程和服务业提升“5+4”工程,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打造省级工业与服务业“双强市”。

开展平台整合提升行动。加快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规上工业产值达1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5%以上。打造全域产城联动大平台。围绕“一核两翼三区”优化产业布局,安阳-滨海核心区突出利用城市化基础,打造四大时尚商圈和一批特色商业带、特色街区,壮大都市经济。北翼塘下新区突出利用产业链优势,完善以汽摩配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南翼江南新区突出利用物流园区、站前商圈,发展时尚轻工产业。中部城镇经济区突出利用交通大建设机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西部生态经济区突出利用绿水青山优势,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海洋海岛经济区突出利用北龙、北麂列岛资源,培育海洋经济。打造产业集聚主平台。大力完善浙南产业集聚区塘下分区、阁巷分区的生产生活配套,加快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丁山-瓯飞垦区建设,构筑“3+2+N”产业平台体系。打造“双创”特色平台。实施“双十创业微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江南侨贸、塘下汽配智能、阁巷特色装备、马屿眼镜创意、陶山针织袜艺和仙降鞋艺等一批特色小镇,创成部级和省级特色小镇2个。

开展领军和高成长型企业倍增行动。坚持抓大扶小强创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新增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6家、10亿元以上10家、5亿元以上20家、1亿元以上100家和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总数分别达300家和1000家。切实移走要素供给“玻璃门”。推出助企成长“十大加油包”,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精简民间投资审批事项,推行弹性出让、差别化地价等供地机制。切实打破企业成长“天花板”。实施企业家“领航计划”,培育一批“创二代”。支持传统家族企业通过挂牌上市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重组等做大做强。引导小微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和配套链,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切实扭转市场竞争“逆淘汰”。坚持创新论英雄、亩产论英雄,完善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的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制度,打好市场主体清理退出、落后产能淘汰等组合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开展产业创新升级行动。推进“三强一制造”,加大“四换三名三加”力度,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单打冠军”“百年老店”,推动产业从低廉劳动力、低端产品、低价竞争转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公共创新平台,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5家。鼓励企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研发、生产、经营等全生命周期,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催生一批“互联网+”新业态,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大力培育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带动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助推传统汽摩配、机械电子向新能源汽车配件、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转型,推动以智能、信息、创意、生物、绿色、分享为特点的新兴经济业态成为增长新引擎。

(二)聚焦特色崛起,争当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模范生

坚持融合互动,实施“十大百项千亿”重点投资计划,加快城市北融东拓、云江两岸互动、中西部乡镇差异化发展。

坚持向东发展,推进区域之间相向联动。实行大TOD开发模式,融入温州都市区主中心,对接浙江“1小时交通圈”。打造城市东进新引擎。加快实施市域铁路S2线瑞安段和“三高速四国道五路东进垦区”计划,推动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和万松城市东进带开发,聚焦滨海新城核心区块,建设产城人融合的品质新区、城市门户。打造城市东进新空间。实施万亩垦造耕地计划,大力建设瓯飞一期南片围垦工程,加快实现丁山-瓯飞垦区蓝海变热土。

坚持错位发展,推进区块之间协作互动。注重规划、基础设施、环境营造和重大功能性项目先行。坚持规划引领、设施成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全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做好山水景观线、城市天际轮廓线等设计,彰显城市特色。优化公交线、打通断头路、加强“云管理”,构建交通微循环。完善防灾减灾等六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坚持做精核心、互动发展。加强区块之间的路网互通和功能互补,安阳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加快集聚高端要素,提升首位度;塘下新区加快展现宜居宜业形象,打造全省小城市培育示范区;江南新区加快南滨江旧村团块改造,增强承载力和辐射力,促进云江两岸互动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致力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与美丽城市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助推乡镇特色发展。开展“一加强一改造三整治”,实施全域景观化试点,结合产业基础、生态禀赋、人文底蕴,因地制宜打造洁净宜居、经济活跃、各具风情的特色城镇,陶山建设成城郊型现代化城镇,湖岭建设成慢生活特色生态镇,马屿建设成生态型宜居休闲小城市,高楼建设成健康养生旅游镇,着力建设桐浦“旅游地产小镇”、林川“工艺礼品小镇”、芳庄“纸乡文化小镇”、曹村“耕读文化小镇”、平阳坑“色彩小镇”、北麂“渔家风情小镇”。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农村转型发展。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新增美丽乡村示范镇4个、精品线8条、特色精品村60个,扶持一批富有家庭味、乡土味和人情味的特色民宿,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引入工商资本发展规模农业、订单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培育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聚焦品质升级,争当山水人文交相辉映的样板区

坚持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融,打好“六场全域化攻坚战”,彰显瑞安的自然肌理、人文底蕴,留住山水乡愁,提升城市气质。

以大拆大整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坚持拆改并重、连片推进,实施巾子山等百项三旧团块改造,舒展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沿江沿河沿山沿路团块拆改。完善房屋征收、安置留地建设和城中村、危旧房、旧住宅区改造政策,推广房票、地票制度,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创成基本无违建市。大力推进危旧房出租房整治。全力消除城乡住房安全隐患,强化居住出租房、民宿消防安全长效管理。大力推进旧市场旧厂区改造。加快商城、农贸城、水产城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建成区旧市场旧厂区改造。

以融山谐水打造绿色空间。突出山水相依,注重城景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三治联动”。深化河长制,统筹开展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拆违建绿、重污染行业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清淤和生态调水,实施“3+7”防洪排涝工程,圆老百姓一个“水乡梦”;深化“治霾还蓝”行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创成省级生态示范区。推进“绿富美”有机统一。系统建设“一江一河一湿地两山”亮点区块,加快四大入城口改造提升,大力开展美丽田园建设行动,构建城市森林游憩地和江河景观廊道,强化点上做精品、线上出风景、面上成景区,打响“五彩旅游”品牌。

以人文相传建设文化名城。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强市。传承城市文化基因。加强公园路、丰湖街、飞云西路等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实施利济文化、南戏文化传承工程,打响瑞安文化名人品牌,延续城市文脉,厚植城市精神。优化城市文化服务。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城市文化客厅+文化走廊+文化特色小镇”空间体系,打造以文化礼堂为重点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培育城市文化产业。推进瑞安电商文创园等平台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以智慧手段引领城市生活。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通“信息孤岛”。以科技助推城市管理精细化。完善智慧政务平台,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运用到城市交通、应急联动、防洪防汛和水质监测等领域。以科技助推城市服务高效化。引入专业团队搭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平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四)聚焦优势再造,争当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桥头堡

坚持敢为人先、开放包容,以改革创新聚红利,以开放创优促发展,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推进“四梁八柱性”改革。以放管服改革撬动“十大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五单一网”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审批后置事项“串改并”、审查验收“单改综”,形成覆盖行政许可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专委会制度,统筹行政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功能区、乡镇(街道)激励机制,推进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和临聘人员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创新征迁安置政策,完善储备做地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健康发展。深化财政国资金融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盘活工作,引入创投基金做强政府产业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实施信用瑞安“4321”工程,打造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示范区。

全面推进“招商引智”工程。大开放,招大商,引高智。坚持招引内资外资并举。围绕项目先进性、对地方发展影响力和税收贡献度,突出产业链招商,引导在外瑞商参与技术改造、增资扩股及兼并重组,推动产业、总部、资本回归。强化以民引外、以侨引外,着力招引央企国企、中国500强等龙头企业项目。坚持人才外引内育并重。推进“玉海聚才”计划和“瑞才回归”工程,联动建设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和企业招才信息库,建成浙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温职院瑞安学院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量身定制技能人才;完善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政策,让在瑞人才愿意留下来、在外人才愿意多回来。

全面推进“一区两试点”建设。创建全国侨贸电商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化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和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建设台商投资创业园。推动瑞安产品高水平走出去。打造综合性外贸服务平台,大力推广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推动瑞安企业开放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吸纳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等高端要素,实现优进优出。

(五)聚焦富民强市,争当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新标杆

坚持共建共享,实施“民富民享十惠”行动,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的安全感更高、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

构建均衡化、优质化的社会事业网。向有效投入要动力,向社会开放要活力。把办好教育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头等大事。深入实施东部基础教育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西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城乡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深化教师职称和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形成普惠升等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特色示范的普高教育、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开放互动的终身教育和延伸全纳的特殊教育,创成省级教育现代化市。把全民健康作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首要任务。推动卫生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深化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增强陶山、湖岭、马屿、高楼等片区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妇幼保健计生服务,培育健康产业,打造健康瑞安。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实施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困难家庭“零就业”、农村转移人口“难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坚持多档次、可选择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更公平、可持续。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智慧养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深化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建设综合型社会福利中心。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平安网。深化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推进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健全源头防范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实行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构建行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共治格局。

三、2017年的主要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集中开展“十大重点工作责任捆绑”攻坚行动,抓好一批既该干又能干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着力抓好十个方面:

(一)着力创成省级工业强市。主攻大平台、好项目、软环境。聚力扶优扶强。精准开展“点对点”助企服务,深入防范化解“两链”风险,健全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评价机制,推广企业互助增信还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方式,完善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和结果运用机制,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500家、小升规65家、资本市场挂牌企业6家和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3家、1亿元以上25家。聚力平台项目。丁山-瓯飞垦区启动瓯飞一期南堤工程,开工建设开发区大道延伸线工程,加快建设进港公路二期、丁山三期西片围涂工程。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加快拆违征迁和项目招引,推进“五纵五横”路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浙南产业集聚区塘下分区加快推进东区开发,阁巷分区开工建设阁巷学校,建成安心公寓。开工建设小微园1000亩,加快创建江南侨贸省级特色小镇,新增温州市级众创空间2家。实施十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华峰新材料、瑞明汽配智能制造和机械装备产业园,投运华峰热电联产、通力风力发电齿轮箱等项目,确保工业项目开工38个、竣工40个,完成工业投资220亿元。

(二)着力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推进吾悦广场等十大服务业项目和机械零部件制造机器人等十大科技项目建设,打造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双引擎”。以“一转四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环境建设,抓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十大科技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70家,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4%左右,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以“四换三名三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互联网+”“标准化+”,完善技改奖补政策,培育机器换人服务企业,新增技改项目100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深入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推动企业上云、智能化改造,做优阿里巴巴·瑞安产业带、轻工云数据平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温州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2项,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汽摩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省级电商示范市。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

(三)着力推进大拆大整行动。乘势而上,一抓到底,标本兼治。全力消除安居大隐患。全面推行出租房登记备案制;严格落实“五个一律”措施,加快推进沿江新村等危旧房改造项目,完成农村自住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D级危房治理改造。全力整出转型新空间。实施28个整村(区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安置房2500套,推进30个旧市场旧厂区改造;处置违建240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创建先进市。全力转变产业低小散。以釜底抽薪的决心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退出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

(四)着力实施有效投资带动。安排重点项目125个,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以上,确保“四个增长15%以上”。狠抓项目攻坚。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五个一”机制,做实项目前期立项一批,加快政策处理开工一批,强化过程管理竣工一批,确保重点项目开工39个、完工22个。狠抓项目保障。实行“储备做地、公私合作、国资盘活、适度举债、向上争取”五措并举,强化资金保障。实行拆改一批、盘活一批、垦造一批、争取一批,垦造耕地5000亩,完成土地出让和低效用地再开发5000亩,争取新增建设用地和清理闲置土地5000亩。

(五)着力促进招商引资扩量提质。坚持内外瑞商互动共赢,推进瑞商回归,积极对接央企、国企、外企,确保省外回归到位资金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强化平台招商、专业招商。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完善招商专员和“店小二”服务制度,以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总部大楼为主体精准开展项目推介,推动实体经济回归、企业回迁、人才回流。强化以商引商、以民引外。发挥瑞商、侨商网络优势和工商联、行业协会桥梁作用,着力招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导龙头企业运用先进理念、领先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六)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强化统筹协调、错位发展、互促共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2线瑞安段工程,加快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龙丽温高速、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瑞安段工程,力争建成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瑞安段工程。做好芳庄至湖岭段公路改建工程前期,争取开工塘下至安阳隧道、陶山中心路、瑞枫公路西延伸工程,推进G228国道南滨段、永瑞公路湖岭段工程建设,加快打通莘阳大道、瑞南大道三期等瓶颈路。推进天然气利用一期、新江南水厂、吴界山取水泵站迁建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成林川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陶山、马屿、高楼第二水厂,投运110千伏陶山、湖潮输变电工程。推动新区开发旧城更新齐头并进。瑞祥新区加快建设理享104文创园等项目,建成中润广场。滨海新区开工建设万松东路小学,加快建设万松东路延伸线二期工程、万松城市综合体。塘下新区争取开工汽车文创园、塘下客运站,加快建设中心路延伸工程,建成塘下城市综合体和中心公园。江南新区开工建设站前学校,加快建设蓝睛灵光学隐形眼镜等6大商贸项目,建成江南大厦、江南客运站主体工程。实施邮电北路等团块改造,开工建设滨江大道四期和滨江城防东延伸一期工程,推进万松东路等4条道路综合整治及“上改下、白改黑”工作。推动亮点区块早出形象。坚持团块整体运作,全面实施滨海新城核心区、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老城有机更新区、滨江都市休闲带、高速市区出口改造提升区、万松山-集云山-隆山休闲圈、塘下品质中心区、中塘河生态慢行廊道、南滨江景观带、林??湿地公园等十大亮点项目。推动乡镇特色发展。做好福泉山森林公园项目前期,推进桐溪风景区建设,陶山商贸城投运。启动奇云山生态观光农业一期项目,开工建设黄林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推进林川工艺礼品文化创意街区建设,建成湖岭农副产品加工小微园主体工程。大力支持马屿小城市培育,推进马屿康迪城市广场、眼镜光学创意园、曹村中华进士文化园建设。争取开工高楼石龙商住旅游综合区,积极谋划高楼绿道半岛旅游综合区和平阳坑木活字文化园项目。争取开工北麂旅游开发项目,彰显海岛特色。

(七)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守护绿水青山,呵护蓝天净土。联动推进五水共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劣Ⅴ类水剿灭行动,开工建设江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建成江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污水管网77公里,推进“最后一米”接户管建设,整治发黑、铸造等重污染行业,拓宽沙河、杨家桥河等河道卡口,完成河道清淤165万立方米,全面消除6个劣Ⅴ类水质断面。推进飞云江高楼-平阳坑段、金潮港陶山-湖岭段、环城河综合治理和温瑞塘河塘下段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建设赵山渡库区生态搬迁集聚项目,力争完成飞云江治理一期主体和滩脚堰坝工程。启动温瑞平原南部排涝工程,抓好西门泵闸、肖宅泵闸等强排防涝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江南集中供热项目,深入整治尾气、扬尘、烟气,完成胶鞋行业废气治理。联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完善“一把扫帚扫到底”全域保洁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工程,深化“六乱”整治,创成国家卫生城市。联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乱占道、乱开车、乱拉线和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推进塘下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创建,确保7个乡镇(街道)通过达标考核。新建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0个,大力推进清洁田园示范区建设,依托滨海十万亩农田、天井??等农业园区建设休闲农庄和农业主题公园。

(八)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深化“放”的改革。推进商事制度、中介服务市场化等改革,降低制度易成本。深化“管”的改革。组建规划统筹、旅游发展等专委会,建立基建项目审批网上全流程监管协管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健全促进放心消费机制,完成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划转。深化“服”的改革。新增“互联网+”审批事项20个;健全失信惩戒和诚信褒奖机制,加快修复信用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入创投等基金参与政府产业基金实体化运作。

(九)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发展成果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突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办民办互促互进,开工建设7所幼儿园,推进曹村中学、云周中心小学等一批改扩建项目,抓好瑞安中学附属学校和东新产城高中、东都学校迁建PPP项目,规范发展培训机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待名师名校长。推进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新增城市书房10个、乡镇图书分馆2家、文化礼堂20个。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改建工程,完善全民电子健康档案,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推进计生优质服务“三级联创”。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招引医养结合项目。争取开工市业余体校综合楼工程。深化殡改工作,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工建设人文公园项目。采取医疗救助、公益助学、时间银行公益服务等举措,全力保障“五类弱势群体”。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3万人次。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作用,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慈善和红十字工作。发展底线体现在守护群众安全上。突出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杜绝重大事故发生。推进餐桌安全三年治理计划,加快现代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推进“七五”普法,完善“云感知”等智慧安防平台,严防严打违法犯罪活动。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瑞网议事厅平台,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健全新居民服务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做好老干部、民族、侨务、外事、对台工作,加强统计、档案、市志、气象工作,深化征兵、国防后备、双拥优抚和人防工作。

(十)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坚持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人大督,聚焦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热点办好民生实事。

四、打造全面过硬的实干政府

开创“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新局面,新一届政府必须按照“瑞安铁军”的要求,铁心向党、铁志守纪、铁肩担当,重实干、去清谈,当好“操盘手”,把既定的目标落实好、把作出的承诺兑现好,决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一)干有朝气,建设敢担善谋的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甩开膀子、一往无前、勇开新局,做到与群众感情上“心连心”、工作上“面对面”、办事上“实打实”。牢固树立标杆意识,眼睛向外、脚步向下,将战略目标战术化,将工作任务项目化,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

(二)干有锐气,建设敢做善成的政府。增强争先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和团队意识,越是面对“硬骨头”和“拦路虎”,越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革故鼎新的实招,敢想敢抓,借势借力,把棘手的事干成功,把复杂的事干漂亮。建立“十大重点工作责任捆绑”督考机制,完善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全力破除“推诿扯皮、逃避执行”“本本主义、机械执行”“不推不动、被动执行”等现象,让功能区、乡镇(街道)、部门更有信心干、更有空间干、更有动力干,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经济报表”“改革报表”“平安报表”。

(三)干有正气,建设敢为善治的政府。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强化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意见建议。加强廉洁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以最透明的方式推行“六公开”,以最严格的制度破除“潜规则”,以最坚决的态度全力纠“”,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树立阳光政府、廉洁政府形象。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5

本届商洽会都有哪些亮点?本期特别策划将为您一一呈现。

商洽会圆满收官 亮点频现

国内外参展商众多 经贸合作收获颇丰

在本届展会上,共有“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通过商品展览展示、经贸洽谈和对话合作论坛等途径,进一步深化了我国与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的多边外交、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据了解,2017商洽会系列活动共有6000余位中外嘉宾参加。其中,老挝前副总理、老挝党中央顾问宋沙瓦・凌沙瓦、泰国前副总理萨哈・班迪军等来自五大洲的8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贵宾出席展会。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等国家有关部委和13个省区市领导出会。

据统计,本届展会上共有40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占比达到42%。国内21个省区市参展。2017商洽会期间,签订利用内资项目357个,签约金额4880亿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2个,签约金额107亿元。签订对外投资项目4个,签约金额35亿元。展会现场商品销售额2亿元。

会期活动中的各方来宾通过官、商、产、学、研、文等各领域的深度交流,在农业、化工、新能源、旅游、文化、互联网信息、物流、大健康和贸易等领域拓展了深度合作的新空间。

艺术文化展会形式丰富 增进国内外人文交流

此外,展会期间还以“共筑新丝路,相约彩云南”为主题,举办了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湄艺术节,开展了电影展影汇、国际摄影展、国际美术展(纸上作品)、“清迈肖像”摄影展等系列活动。

其中,2017南亚东南亚电影展影汇活动汇聚了中国及南亚、东南亚11个国家的影视传媒机构、电影管理制作发行机构方面的专家学者、演艺人员等,就电影剧本创作、中外合拍、版权交易、影院共建、互访互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进行了为期4天的中外优秀影片展映活动。

2017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摄影展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以地缘文化为背景,以“朋友情,梦之缘”为纽带,遴选了中国及南亚东南亚15个国家68位摄影家的150幅摄影作品向世界展示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域文化的魅力和人文精神。

而艺术周、艺术节活动已成为区域性、国际性的人文、艺术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各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增进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共塑商洽会新品牌 万余志愿者展示好客云南

2017商洽会新品牌的打造是多方努力的成果,据初步统计,展会期间入场观众达约50万人次。其中,专业买家6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有境内外媒体110多家1200余名记者参加本届商洽会会新闻宣传工作。其中就有来自南亚东南亚15国媒体的37名记者。而来自14所在昆高校的2508名大学生志愿者和10000名城市志愿者,为展会提供了73万小时志愿服务,用真诚的笑容向四海宾朋展示了云南的好客。

参会中外嘉宾对商洽会的持续举办寄予期待和厚望,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商洽会作为南亚东南亚区域的合作大平台,应持续发挥服务区域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平台作用,众多境外参展商表达了明年将继续参展的强烈愿望。

商洽会大数据

嘉宾

来自五大洲的8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政要、省部级官员、驻华使节、总领事等外国贵宾出席展会。

13个省区市领导出会

6000余人中外重要嘉宾参加

4000余家企业参展

入场观众达约50万人次。其中,专业买家6000人。

110多家1200余名记者参加本届商洽会会新闻宣传工作。

贸易

2017商洽会期间签订利用内资项目357个,签约金额4880亿元。

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2个,签约金额107亿元。

签订对外投资项目4个,签约金额35亿元。

展会现场商品销售额2亿元。

服务

14所在昆高校的2508名大学生志愿者和10000名城市志愿者,为展会提供服务。

商洽会各州市签约成绩单

随着商洽会圆满结束,云南各州市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本届商洽会上,曲靖签下841亿元大单 、楚雄引资超700亿元……在本届商洽会上,云南各州市竞相发力,成绩斐然。

昆明、滇中新区

签约122个项目,投资总额超2000亿

商洽指数:

本届商洽会,昆明市和滇中新区共签约122个项目,其中茸氏钅116个,协议投资合计约2664.3亿元;外资项目6个,协议投资合计约4970万美元。

此次签约的项目涵盖农业、工业、商贸、文化、旅游、生物医药、金融、交通等多个领域。从项目单体协议投资来看,10亿元以上项目44个,云南交通产业基金项目单体协议投资达600亿元。

玉溪

投资额76.5亿元

商洽指数:

本届商洽会上,玉溪交易团达成6项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额76.5亿元,签订16项贸易合同,合同成交额约10.3亿元人民币。

签约项目涉及旅游文化、制造、商贸物流三大领域,投资方主要来自广东、浙江和本省。

其中,元江县与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签订投资额36亿元的甘庄特色小镇建设框架协议。新平县与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签订投资额10亿元的戛洒花腰傣旅游小镇建设合作协议。红塔区与建水陶瓷街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投资额5亿元的凤凰门・玉溪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建设合作协议。

协议投资额突破百亿大关

商洽指数:

怒江州在本届商洽会上签约23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突破百亿大关,达100.2亿元。

签约仪式上,怒江州有13个项目参加馆内集中签约,协议投资额为36.03亿元。此次签约项目涉及农业、矿业、制造业、能源、交通、旅游文化、房地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领域。

保山

签约14个项目 总金额达201.6亿元

商洽指数:

保山共签约14个项目,签约总金额201.6亿元。此次商洽会保山市签约的14个项目涉及生物制药、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涵盖金融、房地产、科技、教育、环保、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一批实施条件好的项目成功与我市签约,将为促进保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五网”建设步伐、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隆阳区就保山华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万亩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分别与深圳华大三生园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施甸县就高核酸破壁酵母及其衍生产品生产项目、100万头生猪养殖循环农业生态园项目、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数码电池等项目集体签约。

德宏

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256.38亿元

商洽指数:

本届商洽会德宏共签约项目11个,协议总投资256.38亿元;其中,馆内签约6个,协议总投资100.78亿元,馆外签约5个,协议总投资155.6亿元。

外来名企参展成果斐然

首届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商洽会)正式面向公众开幕。作为国内知名的华为、华大基因、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康美药业、惠科集团、万物生生物科技、玛西尔电动车等8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参展,o展会添色不少,各家企业带来了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有利促进我省企业的对外合作发展。

这批企业是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力协调、热忱服务、盛情邀请来参加此次展会的。

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张灿主任介绍,驻深办始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发挥窗口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商洽会平台,以诚邀商、以亲待商,积极邀请在深知名企业入滇,力图通过优势互补,谋求共赢,努力推进云南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华为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2号馆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展区内显著位置。据介绍,华为欲通过此次展会,与政府以及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我省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展会期间华为公司与昭通市政府签署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电子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精准扶贫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昭通”。

另外,华为在展会期间还带了智慧城市“一云二网三平台”解决方案,以及打造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据了解,目前玉溪市政府已经与华为合作,进行云计算产业建设,实现该市信息化产业质的飞跃,打造国际T3+高标准大容量机房。

华大基因 推动立体农业+人类健康+临床医学

同在2号馆的华大基因,依托自身在基因工程、立w农业、人类健康、临床医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研究成果,在展会期间,与我省各州市进行了密切接洽,并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经过华大基因、保山市、隆阳区三方的共同努力,深圳华大基因成功落户隆阳,将进一步提升保山市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降低遗传病和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发生几率,实现吸毒人群的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预防、震慑各类犯罪的发生,将进一步推动保山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航工业 助力西双版纳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4号产能馆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作为部级大型综合勘察设计及建设单位,是首次参加商洽会。

据了解,中航在此次商洽会上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就通用航空建设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性协议,中航通过首届商洽会加强云南省政府与中航工业在民航、通航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合作,另外也在东南亚国家面前展示中航的实力,在促进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合作做出贡献。

惠科 打造一流电子元器件产业园

3号馆的惠科集团是研发生产视讯光电显示产品的国内领先民营企业,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策,促进西南边陲跨境经贸发展,打造一流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在商洽会举办期间,惠科集团与红河州人民政府正式签约。

该集团将投资60亿元落户蒙自,建成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各类电源、手机、小家电生产;铜材、线材、五金、注塑加工的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其中,位于红河州蒙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云南惠投科技有限公司占地约200亩,使用工业厂房约5万平方米;位于河口县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云南惠红科技有限公司暨惠红科技(云南河口)产业园将开发工业用地约550亩,建设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约40万平方米。

玛西尔 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动车

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的玛西尔电动车在滇池会展中心1号馆展示了该公司先进的电动观光车、高尔夫球车、警用巡逻车、消防巡逻车、环卫车、多功能电动车及电动工业叉车、电动清洁设备系列等100多款纯电动非公路乘用车及电动设备。

万物生 健康绿色农业的倡导者

万物生公司此次携四大领域产品和最新资讯在2号馆万物生展台精彩呈现。

据了解,该公司在云南省与多家科研机构,共同推广新型环保型生物干细胞肥,并将设立云南省的生产基地,参加展会以期乘一带一路之风,将产品推广到全国和东盟国家。

科技元素引爆商洽会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6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特色服务方式增多,物流增加值对总收入贡献突出。2017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680.4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GDP的8.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8%,物流业已经成为我肃省支柱行业。但也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物流业发展对我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区域战略,充分发挥甘肃区位优势,努力向西开放,积极融入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发展亟需提高在全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时候,我省物流企业发展面临数量少,规模小、起点低、布局散的挑战。我省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传统、被动、单一的物流服务仍然普遍。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少,行业龙头企业少,市场结构相对分散。同时,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缺乏较为稳固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等战略联盟机制,很难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企业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在工业品领域,大部分生产企业自建营销渠道或选择外包物流,缺乏专业化服务。

(二)物流体系建设亟需完善发达省份,物流设施日新月异,而我省现有的物流园、物流中心数量偏少、功能单一且布局不合理,难以形成畅通的物流流通。物流设施的建设缓慢、未成体系,难以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特别是农村流通网络还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建设简单重复,规模小、类型单一。城乡的农贸消费品市场均以日用品销售为主。有些市场缺乏产业依托。区域特色市场、专业市场不够,部分市场基础条件简陋、硬件设施差,影响了物流综合效应的发挥。省内有些物流园区存在同质化现象,需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进行明确定位。

(三)物流服务亟需提升大部分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除了少数物流企业外,基本没有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智能仓储等高端物流服务起步较晚。我省物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平台,先进物流技术、发达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极其有限,导致物流信息不畅,不对称。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较少,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四)物流配套亟需健全甘肃省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仍处于大力发展阶段。2017年底,全省公路密度路仅为31.29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全国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城乡结合部或郊区,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五)物流人才亟需增加甘肃省物流专业的学历教育以大专高职为主,物流管理本科只有2家,且师资力量不足,毕业生数量有限。社会职业培训力量相对薄弱且层次偏低,加之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我省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据甘肃物流学会调查显示,省内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仅8%左右,90%以上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物流知识培训,物流专业人员不足1%,缺乏具有实践经验、战略指挥能力、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和管理队伍。

二、加快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完善“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物流布局1.加强兰州物流组织中心建设。以兰白两市为核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发挥兰州作为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枢纽节点和全国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兰州国际陆港打造铁路物流枢纽,继续组织开行西向中欧(亚)、南亚等国际班列和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班列,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国际货运班列编组站、兰州国家铁路一级物流基地和中欧国际班列进口商品回程班列集散中心,依托兰州国际空港打造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空港物流园和兰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大力发展国际航空物流、铁路物流、多式联运、商贸物流、区域分拨配送,建设兰州重要节点城市铁路国际班列物流平台,使兰白地区成为我省国际物流、产业物流和面向全省分拨配送的物流组织中心。

2.继续构建四大物流枢纽。天水枢纽:依托天水国际陆港,发展装备制造和电子产品、特色农产品物流,打造聚集陇中、辐射陕川的商贸物流枢纽。平庆枢纽:依托银西铁路,发展能源、煤化工、绿色农产品物流,打造聚集陇东、辐射宁陕的商贸物流节点。金武枢纽:依托武威国际陆港,推动“天马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发展农产品、建材、木材、镍铜及加工品等产品物流,打造聚集河西走廊东端、辐射青海、内蒙古的商贸物流枢纽。酒嘉枢纽:依托产业优势,发展金属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物流,打造聚集河西走廊西端、辐射新疆、内蒙古、青海的商贸物流枢纽。在打造四大枢纽的同时,在省物流规划中增加甘肃(岷县)综合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3.构建五大商贸物流节点。在张掖、陇南、定西、临夏、甘南等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一批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居民生活的物流节点。为了避免同质化建设,要配合当地产业发展,选择不同特色的物流发展方向。张掖发挥绿洲经济优势,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及冷链物流,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国际物流。陇南依托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基础,重点发展药材、特色农产品物流;发挥与我国西南地区联系的新通道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定西依托农产品、中药材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特色农产品、医药、工业原材料物流。临夏依托清真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清真食品、工业原材料物流。甘南发挥农畜产业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物流,培育发展甘肃南部辐射“甘青川”三省交界的商贸物流。

4.谋划建设更多铁路。加快建设酒额铁路,远期谋划酒泉至德令哈铁路,经格尔木,向成都、拉萨方向发展。打通银川经庆阳到平凉、天水、陇南铁路,与成渝地区连通,经广西出海,扩大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力度。

5.推动枢纽全面创新。鼓励有条件的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全自动化、“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加强自动化控制、决策支持等管理技术以及场内无人驾驶智能卡车、自动导引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的应用,提升运输、仓储、搬运、分拣效率;提升枢纽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开放性,加强与腹地生产、流通、贸易等大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枢纽精准响应和感知市场能力;依托陆港枢纽,加快推进与周边区域要素禀赋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以向南开放为突破口,促进甘肃物流业发展1.推动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建设。铁路运输方式,经重庆、贵州及广西北部湾港,海运至新加坡等东盟地区的铁海联运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建设,建立我省与重庆、广西、贵州对口部门合作交流机制,加强日常沟通、联系、协调等工作,实现我省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南向国际公路班车、兰渝班列常态运行,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铁、公、空、海”等多种物流方式的无缝衔接。

2.加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实现渝桂黔陇四省区市检验检疫部门间“通报、通检、通放”。通过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实现一次申报、全口径进出境货物数据信息共享。对负面清单以外进出口货物实施“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制度。除废物原料、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大宗散装货物外,实施“进境口岸检疫、境内全程监控、出境直接核放”的监管模式,实现全流程可控化监管。

3.打造南向通道省级物流平台。市场化整合有关物流企业,组建省级物流平台公司。利用兰州、武威、天水国际陆港集散分拨、中转枢纽的功能和优势,打造“内引外联”的国际贸易平台。支持兰州国际陆港继续组织发运中新南向国际货运试验班列,增加班列发运频次,积极与重庆、广西等省区市合作,进行多品种货源测试,掌握发运规律,实现关口畅通,共同推进中新南向通道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

4.支持农林企业及基地产销对接。利用我省与东盟及我国重庆、广西、贵州等地农产品互补性强、比较优势突出的特点,构建以兰州为中心,以河西走廊为轴线,以陇东、陇南地区为支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格局。鼓励和支持我省农产品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或参加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博览会、加大对我省的苹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枸杞等特色农产品及其制品的推介宣传力度,逐步培育和扩大我省出口企业及农产品品牌的影响。

(三)加快建立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1.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以“共建丝路信息港、共享陆海大数据”为目标,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形成以甘肃为支点,面向中西亚、南亚、部分中东欧国家,服务西北的信息通信枢纽节点和特色信息服务业,打造丝绸之路信息产业生态圈。

2.规划建设全省商贸物流大数据中心。立足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商贸物流(商务)数据交换平台,打造功能齐全、智慧互联的一站式商贸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实现省内、国内、境外物流信息共享,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促进农工商结合、物商融合、商商联合发展;推动商贸物流大数据中心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系统对接,推广绿色技术,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等逆向物流发展,创新发展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增值服务。

3.推广应用商贸物流信息化技术。引导商贸物流企业与丝绸之路信息港、省商贸物流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建设末端应用平台。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加快普及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射频(RFID)、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等信息技术,促进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销售商的全流程信息共享,提高商贸物流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顺应流通全渠道变革和平台经济发展趋势,探索发展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信贷金融等产业协调联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4.深入发展电商+物流。深化与电商大平台合作,大力培育本土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电商公共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对具备电商发展基本条件的县进行电商全覆盖。依托我省苹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枸杞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建设特色农产品网货供应基地,提升快递物流整体发展水平。支持专业商贸物流企业和各类市场,借助电子商务扩展交易渠道,升级交易模式。

(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带动发展1.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和重大物流项目,提升全省物流现代化水平。落实省政府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中外运长航集团等签署的战略协议,支持中外运长航、中远海运、中铁、顺丰、申通、圆通、德邦物流、联合包裹快递(UPS)和大型航空物流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基地或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2.鼓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兼并我省物流企业。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兼并我省物流企业创造宽松环境。积极支持和引导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对我省物流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兼并、联合与合作,扶持龙头物流企业的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

3.引导建立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和各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铁路货运企业、港航企业、公路货运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综合物流服务企业、信息平台企业、多式联运装备制造企业和多式联运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联合建立南向通道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资源共享。

(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1.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鼓励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省内高等院校设立物流专业本科教育和有能力的院校设立硕博士点,培养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

2.加强物流人才培训工作。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加强与新加坡、香港、重庆等物流先进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训与交流,特别是利用新加坡在国际航运、物流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培训资源,满足甘肃现代物流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六)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物流发展规划

1.强化战略思维。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向西部纵深发展的进一步推进,物流规划要加强跨行业、跨区域的顶层设计;其次陆路丝绸之路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交通运输产业自身的时间和成本的节约,越低越有竞争力,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更好的发展跨境物流业;再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会带动我国双边贸易的增长,要超前谋划亿吨乃至10亿吨级的物流运输体系,落实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第四十二条,确定在乌鞘岭以西的武威建立铁路集疏运中心。另外,把河西走廊作为甘肃省“一带一路”物流业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兰州在全省城市化、工业化和向西战略中提供足够的空间和物流支撑。

2.全面落实《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整体引导,及时协调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把《规划》与面向“一带一路”的物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体系。

3.把兰州新区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出口工业基地。目前,中欧班列货源主要来自华东、华中、西南的电器和日用百货,兰州新区要瞄准中亚、西亚、东欧的7.5亿人口的衣食住行和石油化工装备需求,在对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强化外向型产业布局,明确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向出口的工业基地。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7

建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批复的中茶拍公司,是“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的投资和运营主体。“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及有效运作,对于提升我国茶产业发展水平,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有利于规范我国茶叶出口秩序,争取国际认同。拍卖交易是茶叶国际贸易的通行方式,国际上70%以上茶叶贸易通过拍卖成交。世界上茶叶出口最多的几大国家,如出口量第一的肯尼亚、第三的印度和第四的斯里兰卡,都采取拍卖方式。而我国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对一”交易方式,恶性竞争、压级压价、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建立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有利于推动茶叶出易方式与国际接轨,规范茶叶出口秩序,提高茶叶出口的公信度,形成广泛认同、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有利于我国茶叶出口价值提升和回归,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目前全国有近7万家茶叶出口企业,平均每家出口仅为43吨,低、小、散特征明显。由于内部恶性竞争,平均出口价格仅为2?郾58美元/公斤,比肯尼亚低20%,比印度低40%,比斯里兰卡低60%。大型茶叶出口企业由于缺少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了茶业增效、茶农增收。建立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有利于形成相对集中的出口渠道,促进出口茶叶价值的正常回归,为茶企争取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提供支持,带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促进茶叶出口转型升级。建立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可以连接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产、加、销、学、研互动机制,改变目前以原料性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引导茶叶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茶叶出口产品竞争力。

此外,在浙江建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将在浙江形成万商云集的浓厚氛围,有助于充分发挥“浙江绿茶”的品牌优势和深厚产业基础,促进浙江成为全国茶叶流通中心和世界绿茶中心,为做大做强浙江茶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

“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茶叶现货拍卖交易为核心,提供综合性茶叶交易公共服务,发现茶叶价格,引导茶叶生产,富裕广大茶农,打造一个公开公正、权威安全的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的综合性茶叶拍卖交易服务平台,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定价权和话语权。

总体目标:到2013年底,搭建茶叶拍卖交易、展销交易大会、品牌评价大会“三大平台”,其中拍卖交易要形成出口茶叶交易拍卖、名优茶现场拍卖和大众茶现场拍卖“三大功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体系主体框架基本建成。到2017年底,建成以茶叶现货拍卖交易为核心,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的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体系,发现茶叶价格、引导茶叶生产、富裕广大茶农的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全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主渠道和对国际茶叶市场交易、定价具有重要影响的交易中心。

坚持“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立足浙江,就是依托浙江深厚的茶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在科研、商贸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中心运作,推动我省成为全国茶叶流通中心和世界绿茶中心。服务全国,就是以服务茶产业发展为己任,努力打造全国性的产业服务大平台,全国同行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成果、实现发展。面向世界,就是要具备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促进茶叶国际贸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为我国茶叶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

着力“发现价格、引导生产、富裕茶农”。发现价格,就是建立健全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改变当前茶叶出口贸易压级压价、恶性竞争的局面,促进出口茶叶价格的合理回归。引导生产,就是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作用,促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生产,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富裕茶农,就是在出口茶叶价格回归的基础上,推动流通环节的价值提升向生产环节传导,真正使茶产业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民生产业。

实现“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国际化,就是以国际视野来规划,以国际标准来建设,以国际惯例来管理,以促进国际、国内市场互通来运作。现代化,就是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以先进科学的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营造先进、高效、顺畅的交易环境。智慧化,就是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

提升“竞争力、定价权、话语权”。竞争力,就是发挥中心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切实改变目前茶叶经营低、小、散的状况,实现茶叶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定价权,就是在整合资源、做强做优中,逐步提升中国茶叶产业对国际市场茶叶价格走势的影响力,成为国际市场茶叶定价的重要因素。话语权,就是通过转变茶叶出易方式,在标准制订、知识产权、投资合作等方面掌握话语权,使之与我国茶叶出口大国的地位相匹配。

“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

组织架构。作为公益性、公共性的交易服务平台,“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实行管办分离,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运作、市场调节的原则开展运作,分为服务管理机制和经营交易机制两个层面。一是服务管理机制。设立省政府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浙江茶叶拍卖服务指导中心”。主要职能:(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监督指导委员会”的决定。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内外市场信息,为政府制定茶产业政策提供依据。(2)支持“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的建设。推动茶叶流通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由传统交易方式向国际接轨的现代交易方式转变。(3)为茶叶拍卖交易提供基础,促进茶叶拍卖交易活动按照基本管理制度规范、有序运行。(4)支持茶叶行业协会、茶叶交易商发挥作用,促进茶叶行业自律,营造顺畅、可信、安全的市场交易环境,维护茶农和茶企合法权益。二是经营交易机制。以中茶拍公司为主体,按照企业化运作的原则,通过建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举办茶叶拍卖交易活动,以茶叶现货拍卖交易为核心,打造一个综合性茶叶拍卖交易服务平台。

功能架构。根据茶产业特点和服务需求,“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具备“十大功能”,分设“八个分中心”。一是具备“十大功能”。(1)茶叶现货拍卖功能。按照国际通行方式和我国茶叶流通现状,开展以出口茶叶交易拍卖、名优茶现场拍卖和大众茶现场拍卖为主要内容的茶叶拍卖交易活动。(2)茶叶展示展销功能。作为茶叶拍卖交易的有力支撑,开展品牌茶叶展示交易、精品茶叶展示交易、国际品牌茶叶展示交易。(3)茶叶市场信息交换功能。建立联结国际国内主要茶市的网上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准确迅捷的茶叶产销、价格、质量等信息,成为国际性的茶叶市场信息中心。(4)茶叶仓储与物流配送功能。与茶叶拍卖交易、展示展销等功能相配套,为茶叶交易提供常温、冷藏等仓储服务和配送服务。(5)茶叶指数形成功能。编制“中国茶叶指数”,建立健全茶叶贸易预警机制和商户信用体系,反映产销、价格、监测、预警等行业景气度。(6)茶叶电子商务功能。按照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步发展的要求,建设茶叶网上交易市场,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形成“中国生产、杭州交易、世界采购”的电子交易模式。(7)茶文化展示交流功能。展示茶叶品种、制作工艺、茶具等,进行茶道表演及品茶休憩;开展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宣传推广茶文化,成为我国茶产业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8)茶叶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功能。通过引进、合作、自建等方式,健全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信用评定、公证等功能模块,为茶叶交易提供专业化中介服务。(9)茶叶科研人才培养功能。开展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茶叶生产、加工、利用和产品的研发创新,研究制订茶叶生产标准和种植规范。培育茶叶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围绕生产、加工、商务等环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会议会展等辅助功能。借助杭州良好的会展业发展基础和环境,组织举办大型茶叶展销交易大会及国际性茶业发展高峰论坛。二是分设“八个分中心”。根据机构设置与功能统一、相近相关功能归并的原则,设八个分中心,分别承担相应职能。即茶叶拍卖交易分中心、茶叶展销交易分中心、茶文化研究推广分中心、茶叶市场信息分中心、茶叶电子商务分中心、茶叶科研创新分中心、茶叶仓储物流分中心、茶叶中介服务分中心。

“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的创新方向

“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重在机制创新。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探索“四个新机制”。

探索茶叶交易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茶叶拍卖交易为核心,展销交易和网上交易为两翼的贸易新机制。一是发展茶叶拍卖交易。参照国际通行交易方式,针对出口茶、名优茶和大众茶等不同品类,探索和培育切合我国实际的茶叶拍卖交易模式。着眼于创造品牌、创造标准、创造价值,探索促进茶叶贸易品种、贸易对象、商品结构调整优化的路径,提升茶叶出口贸易水平。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探索建立与茶叶拍卖交易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管理措施和办法。二是发展茶叶展销交易。依托浙江的商贸优势,以名优茶为重点,积极构建展销中心与展销大会互补、常年展销与大型会展结合的茶叶展销交易机制,打响具有浙江特色的大型茶叶会展品牌,促进浙江成为全国茶叶交易中心。三是发展茶叶网上交易。建设与茶叶实体交易相配套的网上交易市场,完善信用、交易、支付等支撑体系,促进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融合发展,探索茶叶交易新途径。

探索茶产业转型发展新机制。支持品牌、科技、龙头企业等要素和主体发挥作用,搭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一是推动品牌升级。围绕打造“中国茶叶”和“浙江绿茶”品牌,结合茶叶交易活动,开展系统化的品牌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引导茶叶品牌建设,探索开展茶叶品牌评价,在绿茶、青茶、红茶等不同品系内,培育壮大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茶叶品牌,推动茶叶交易由一般原料性产品向具有品牌、知识产权的高端商品转变。二是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开展与国内外茶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围绕质量安全、名茶品种开发、高效栽培和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的科技突破和推广,开展茶叶科技创新和联合攻关。探索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茶产业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发挥中心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茶叶经营龙头企业入场交易或在浙江设立分公司,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浙江茶叶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茶叶综合性经营集团,并力争上市。支持茶叶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加快“走出去”步伐,共同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

探索茶产业合作新机制。“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的定位是全国市场、全球市场,应当积极推动联合合作,以此不断增强对产业的辐射作用。一是开展国内区域合作。发挥中心独特的市场优势和现代流通的先导作用,建立联合合作机制,加强国内各主要产茶省份的市场、资源、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互补合作。促进省内主要茶市的网络化建设,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通,形成区域发展优势,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设立“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分中心”。二是开展国际业界合作。加强与国外主要茶叶拍卖交易中心、茶市的联合合作,探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探索在浙江设立我国优势茶叶品种交割仓库。三是开展行业组织合作。加强与涉茶协会、学会、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等组织的合作,支持其发挥在技术指导、市场信息、行业规范、纠纷调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探索茶叶市场信息新机制。完善的市场信息,为交易所必不可少,同时也是价格发现的“催化剂”。一是建立“中国茶叶指数”。通过指数,及时准确反映市场供求、价格等变化和趋势,成为反映行业景气度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二是建立茶叶贸易预警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交易中心、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茶叶企业“五位一体”的茶叶贸易监测预警机制,防范茶叶贸易风险,促进茶叶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三是建立商户信用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的交易商制度和商户信用监测、监督和评价体系,为交易提供充分、完整、对称的信息支持,形成安全、可信度高的交易环境。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篇8

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局承担创文工作多、任务重,局党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调整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科室,先后召开工作部署会、整改推进会,逐级逐项分解创文任务,压实创文责任,统筹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力量,上下联动,坚持问题导向,找不足、定措施,以上率下、分片包干,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各类专项整治,开展文明餐桌创建,积极营造文明、诚信经营氛围,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市场监管系统创文各项工作。

一、深入推进“文明餐桌”创建活动。“文明餐桌”是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是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为目标,以“不剩饭、不剩菜,文明用餐、节俭惜福”为主题,重点以文明规范引导为主要内容,在大中型餐饮单位持续推行“三有两戴两提示一奖励”即“厨房有明厨亮灶、就餐有分菜夹、包间有消毒柜”,服务人员“戴遮挡式口罩、戴手套”,就餐场所有“节俭惜福、剩菜打包,饮酒不酗酒、祝酒不劝酒”的温馨提示,实施剩菜打包奖励;小型餐饮单位推行“一有两戴两提示一奖励”即“有消毒柜”、“戴遮挡式口罩、戴手套”、有温馨提示和打包奖励;通过积极开展餐饮示范店和示范街打造,引领和带动周边同类行业学习、规范和提升,文明餐桌创建率100%,宝塔区城区餐饮业全部开展创建活动,并打造文明餐桌示范店118家,示范街5条。二是同市委文明办联合发起“推行公筷公勺、共创文明餐桌”行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摆放桌牌及鼓励有LED显示屏的餐饮单位滚动播放“使用公筷公勺,健康文明用餐”等内容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积极向全市广大市民和全市餐饮单位发出“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大力提高开展“公筷公勺”行动的认知度,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使用公勺公筷的良好习惯;按照重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督导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先行开展分餐制和公筷公勺行动,而后逐步向小型餐饮服务单位推广。目前,全市推行公筷公勺或分餐制的餐饮单位达9851家,推行率达67%。

二、积极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市场监管局着力改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环境面貌,认真落实农贸市场常态化监管机制,对全市范围内75个农贸市场派驻执法人员协助市场主办单位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市场开办者对照文明城市相关要求做好自查,做好亮证经营工作,各食品商铺、摊位确保食品操作规范,人员健康证齐全;对城区主要农贸市场进行检查,督促市场开办方做好管理工作,市场各经营主体做到摊位卫生四包、商品摆放整齐,无出摊经营、无占道经营;严把食用农产品准入关,采取定性快检和定量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合格食品及时进行处理,且抽检信息全部按要求公示。全面清理农贸市场内外的占道经营行为,清理占道经营户330余户,市场内拆除了乱搭乱建,统一划线定位,划行归市。在全市所有农贸市场开展“十个没有”平安市场创建和“无黑无恶”市场创建活动,每个农贸市场设置了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公布了举报电话和监管部门联络电话。

三、大力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发现食品黑窝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票否决。为彻底杜绝负面清单出现,市区联动,分成16个工作组,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为重点,凌晨5:30统一行动,在城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采取地毯式排查,实行问题即知即改即办机制。推行文明城市建设督查交办、日常监管、指导服务“三结合”,摸底调研、问题查摆、整改落实“三同时”的工作机制。对一些简单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到位。对检查发现的不能及时整改问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一对一限时整改落实。向小餐饮店、小食品店、超市、商场无证无照及脏乱差等违法或不文明行为重拳出击。检查各类食品经营单位2757家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2家、农贸市场和便民市场共78个;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43份,责令105家餐饮单位、28家食品流通单位和10家小作坊限期整改;责令49家餐饮单位、6家食品流通单位和4家小作坊停业整顿;立案19起;抽检食品12个批次。

四、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举办以“诚信经营”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市区市场监管、教育、公安、农业等部门共计参与120余人,县区同步参与1000余人,悬挂横幅80条,设立咨询台310个,宣传展板1000余块,发放各种宣传手册及资料3万多册,现场解答咨询1万余人次。开展“诚信示范店”活动,共评选出500余家诚信经营示范店。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全覆盖,落实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加强企业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去年全市共有6414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43户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录;完成3018户企业的信用修复工作,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开展信用联合惩戒,落实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法院提供的名单依法进行限制,实现了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等信息的共享。大力推进诚信平台应用,以诚信等级评定为抓手,以信息化智慧监管平台为依托,全面公开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企业信息和监管信息,加大“黑名单”及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实,诚信系统共录入企业22758家,其中A级11491家、B级4660家、C级6607家,消费者有选择、能监督,经营者有尊严、能自律,监管者有自信、受约束的行业诚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五、扎实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围绕“五项放心消费创建”目标,实施领导包抓推进创建工作,在市区由8名副县级干部各包抓一个乡镇(街道办),督促辖区内宾馆、酒店、超市、药店、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与整治,通过发现问题,找出办法,取得经验,向全市推广;各县区由13名县级干部分别包抓,认真开展调研指导,督促县区加大对建材、家居、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婴幼儿用品等重点商品的专项整治,着力净化市场环境。制作了《护航消费暖人心》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我是延安APP,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了播放,点击量达25万余次;发放调查问卷、宣传海报、笑脸花等宣传资料50000余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宣传诚信经营的正面典型,曝光违法经营的不良商家和不法行为,引导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提升依法维权的能力。采取“反馈、约谈、抽检、处罚、公示”五步工作法,对市场乱象进行整治,开展各类专项整治50余次。围绕“五个放心”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共打造15条示范街区。

上一篇:电力安全反思范文 下一篇:数据通信基本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