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0 19:57:03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1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206万元,占年计划23.1,同比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7178万元,占年计划28.5,同比增长3.2;镇村工业销售收入完成33185万元,占年计划30.8,同比增长14.4;镇村工业利润完成1559万元,占年计划31.2,同比增长23.2;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140万元,占年计划30.6,同比减少2.9;吸引外地投资到位额660万元,占年计划22,同比减少58.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08元,占年计划25,同比增长7.1。

二.以春耕生产和小区建设为重点,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季度,我镇农业围绕科技兴民、养殖富民、产粮安民、调整强民的指导思想,以优化推广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一是搞好种植业调整。在蒙辛庄、丰富村、东草场等村新发展种植油豆800亩,投资80万元。在李四前、李四辛、小芦庄等村完成优质水稻育秧1200亩,投资60万元。在蓟县地区独家引进耐贮运、保鲜性高的扁叶葱新品种,已经在东太河村完成1亩种植试验,今年10月份召开现场会,计划推广种植20__亩,投资200万元。亩可获利润1300元以上。二是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新建东草场生猪养殖小区,采用棚室养殖,计划投资120万元,已完成投资20万元,工程进半正在施工中。李四前生猪养殖基地,计划投资11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5万元,存栏生猪400头。三是绿证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举办了由中国植棉协会霸州分会会长刘乃芳老师主讲的棉花栽培技术,参训人员153人;举办了由天津农学院王学玲教授主讲的生猪养殖培训班,参训人员248人;举办了由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贺学主讲的“六寸红”金玉都辣椒栽培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75人。圆满完成了476个绿证的培训任务。

三.围绕技改扩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企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一季度,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围绕技改扩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185万元,实现利润1559万元。较大的项目:一是新建天津市兴盛精米加工厂,完成投资200万元,新建精米加工车间1600平米,购置精米加工生产线1条,现已完成投资44,预计投产后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利税320万元。二是下仓制砖厂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万元,现已完成120万元,改造车间600平米,更新制砖设备3台套,改造完成后可新产值180万元,利税20万元。三是天津华新渔业用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60万元,现已完成160万元,新建车间1200平米,购置先进制带设备3台套。四是新建天津远征工艺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万元已全部完成,新建厂房1800平米,购置各种打帘和包装设备40台套,二季度可正式投产。年可创产值300万元,利税25万元。五是天津宏茂工艺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已全部完成,扩建厂房、库房1500平米,购置各种打帘设备20台套,年可新增产值150万元,利税18万元。。

四.围绕搞活商贸流通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壮大

以“小城镇、大战略”为指导思想,通过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搞活商贸流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20__年我镇小城镇建设的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开发两条公路,完善三个小区,繁荣九个农贸市场。一季度突出了津围公路北石庄段平房改造重点。该项目计划改造25户,每户投资22万元改造后为315平米三层商住楼。通过多方协商、研究方案、制定措施,对现有平房户逐一做工作,讲政策、讲方法、讲效益,经过广泛宣传动员,现有10户达成改造意向,4户提出改造申请,相关建筑手续、图纸等正在办理中。津围公路下仓高中宿舍楼及2栋个体商贸楼正在施工中,已完成投资180万元,建筑面积20__平米。东草场商贸小区已有4户破土动工,2户完成基础工程。大杨家庄工贸小区已有2户提出申请,建筑手续正在申报。大仇中小教学楼正在施工中,总投资120万元,工程已经近半。加快乡村公路大修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投资50万元,抓好仓永路下仓村至津围公路这一段2500米的乡路大修工程,目前施工人员已经进入场地,5月份可完工通车。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2

一、基本原则

按照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第一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商务、工商、农水、城管、卫生、物价、质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实行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工作职责

为做好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特成立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职责

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第一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落实。

(一)区商务局是农贸市场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制定市级资金补助预算方案,拟定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的年度计划,并指导和督促实施;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

(二)区工商局是农贸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宣传贯彻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指导市场开办者制定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审查确认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交易秩序;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区城管局负责整治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取缔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对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四)区农水局负责严格依法实行农产品质量准出制度,对农贸市场内的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五)区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农贸市场明码标价和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六)区质监分局负责依照计量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农贸市场的计量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七)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开展除“四害”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并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四、工作要求

(一)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加强农贸市场常态化管理,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对所辖农贸市场进行自纠自查,自行整改。同时,建立相关机制和考核办法,于2012年3月29日前将所建立的相关机制和考核办法报送区商务局市场科。

(二)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进行备案管理,要紧紧依靠市场管理方,借助、整合工商、农水、卫生、物价、城管、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有序监管。同时,针对辖区内的每一个农贸市场,各相关部门要分别指派专人负责。

(三)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及市农贸市场攻坚办《关于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工作的有关通知》等文件要求,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小组每个季度对责任单位进行一次总体考核,日常考核采取随机暗访的方式,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检查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对我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进行暗访,每季度后一个月开始对我区农贸市场进行季度考核。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要充分做好迎市、区检查的各项准备。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CAFTA;贸易;农产品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

2002年末,东盟与中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意味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惠及11个国家和超过世界1/4的人口。经过东盟与中国双方的大力推动,2004年实施的“早期收获”计划使得农产品自由贸易提前实现了。而随后的《货物贸易协议》,更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深度和范围。到2010年初,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的“早期收获”计划下农产品和《货物贸易协议》下正常农产品的降税进程基本上都己经完成了,在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间的大部分农产品贸易实现了贸易零关税。

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在中国与东盟双方农产品贸易中,东盟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地位,并且随着贸易量的增长,顺差越来越大,这对于双边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其中贸易顺差由2003年的约1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0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了近90亿美元。并且,东盟农产品进口年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2005年之后的进口增长率一直高于出口增长率(2009年除外,2009年双方贸易量整体是下降的)。2005、2006、2007三年的平均进、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37%和23%,相差近小半。

由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上非常靠近,与各方面的历史渊源相近,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消费非常相似,这就需要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特色和优势,合理的进行生产消费。然而随着CAFTA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越来越大,但是贸易逆差也越来越大,因此分析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的原因对合理规划各国利益有很大帮助,而印尼作为东盟十国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了解印尼的农业政策对于我国面对农产品贸易预测和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发现在贸易产品方面都呈现出了较明显的互补性:印尼出口产品主要为热带蔬菜、水果、橡胶和植物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为水果、温带蔬菜、鱼类和其他加工产品。

中国加入CAFTA后,由于税率的降低,中印农产品贸易量不断增加,但是中国出口至印尼的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印尼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增长速度。并且中国出口至印尼的产品由于相关税率降低的时间偏慢,导致中国的贸易增加额相对落后。因此,改变双方的贸易格局和增强中国自身竞争力对于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应该根据东盟农产品市场需求,首先要加强温带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是引进适合的优质蔬菜品种,培育特色农产品;再次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规模化生产,建立品牌效应。从而在保持与东盟优势互补的条件下,扭转我国贸易逆差地位。

二、印尼政府对农业发展所实施的政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改革,印尼农业取得极大的成果。特别是上世界七十到九十年代,印尼的农业年均增长超过4%,超过其他东南亚国家,1985年印尼从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成为水稻生产自给自足的国家。被一些农业经济专家赞称为“奇迹”。然而,印尼国内人口的分布积极不均衡,比如爪哇岛只占印尼土地面积的7%,却居住了近60%的人口,土地垦殖率70%,岛上几乎没有能继续开垦的土地,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该地区的人均种植面积越来越细化,农业难以形成集聚优势和产业规模,将近37%的人没有土地,农村的收入分配趋于恶化。为了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城乡差别,印尼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

1.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引进国外资金

由于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尼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不得不重新进口粮食,为了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粮食储备,印尼政府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对农业的投资在2004年是1.9万亿盾,2005年的4.3万亿盾,2006年的6.7万亿盾,2007年则进一步增至8.7万亿盾。此外还对农民进行了无抵押贷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进外资发展农业也是印尼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应对粮食危机,沙特和韩国对印尼进行了大量投资,为印尼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积极推动移民开荒,缓解人口结构的不合理

目前为止,印尼拥有几千万公顷的荒地适合开荒种植作物。在从1905-1985年期间从爪哇岛迁移出去的人口大约365万人,而1985-2005年通过移民计划和其他途径迁移出爪哇岛的人口估计也是接近370万人。这项移民开荒政策,不仅把很大一部分的荒地建成了粮食生产基地,还缓和了印尼人口密度的不协调,这为印尼农业的发展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印尼政府还计划在几个地区建立玉米种植基地,增强其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3.引进先进水稻良种与技术,提高单产

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很早以前印尼政府就设立了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单位,研究具体的农业方面的问题。在1974年,印尼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业研究开发厅”,来领导和协调管理全国的农业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印尼农业科研人员培育出水稻高产新品种“西格迪斯”和“皮泰”,并将其推广种植,使稻谷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在二十年期间提高到原来的2.6倍之多,是印尼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保障。印尼还引进了许多先进和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业机械,显著地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印尼还从国外引进了杂交水稻等良种,并取得了丰收。在推广高产良种的同时,印尼政府还大力推广拖拉机、水泵、农药和化肥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运用,并提供相应的贷补、贴款等优惠政策,显著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规定粮食价格供需机制,实现农民与消费者的利益双赢

印尼成立的国家粮食后勤总署(BULOG),负责管理粮食价格和储备。由于印尼市场上的大米生产具有季节性,导致其销售价格在稻谷收获季节价格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而到了缺粮季节有增长的很高的水平,大米价格存在严重的季节性波动,这种起伏不断的价格波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消费者构成损害。因此,BULOG建立了粮食价格供需机制,在大米收获季节从市场上收购大米,并规定大米最低售价,保证大米价格不至于降低,以此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缺粮季节则从市场上出售大米,并规定大米最高售价,保证大米价格不至于过高,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套价格供需机制的实行不仅平衡淡旺季粮食价格的起伏波动,而且保护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5.通过非关税壁垒,施行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保护其农业生产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而印尼国土基本上属于热带地区,所以在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品种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我国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东盟国家农业生产,为应对这一现象,印尼等东盟国家通过实行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农产品提出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保护其正常的农业生产。

三、CAFTA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1.根据自身特色,鼓励优势产业种植

改变双方的贸易格局和增强中国自身竞争力,对于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应该根据东盟农产品市场需求,首先要加强温带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是引进适合的优质蔬菜品种,培育特色农产品;再次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规模化生产,建立品牌效应。从而在保持与东盟优势互补的条件下,扭转我国贸易逆差地位。

2.建立统一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

中国与东盟双方应该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不仅能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加快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通的速度,减少在途农产品运输储存费用,减少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下降,降低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腐烂变质风险,提高产品新鲜度,实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因此,中国和东盟要协商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进出口检验体系,降低非关税壁垒风险,保障农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3.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总所周知,深加工过农产品,其价值提高到数倍到几十倍不止。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牧产品的深加工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深加工率从70%到90%不等,而中国仅在30%左右,所以我国需要提高农牧产品的深加工率。首先,要规范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对农产品的资金投入,提供优惠政策。其次尽量消除或者改善农产品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水平。

4.加强信息沟通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进出口印尼农产品和市场价格信息,并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而根据信息汇总,预测未来年份印尼各类产品的需求,据此适度地指导农产品生产。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2]陈凌英.《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意义和未来》[J].东南亚纵横,2002,(8)

[3]陈人欢.《“早期收获”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东南亚,2005,(3)

[4]霍伟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t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4

(一)外贸出口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完成进出口30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外贸出口2219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0%,同比增长3.7%,预计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9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2.3%,其中,出口30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0.3%。

(二)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完成合同外资65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9.8%,同比增长77.2%。目前。全县在建项目4个,待批项目2个,在谈项目2个。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亿元,增长35.6%。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3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55亿元,下降12.7%。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17亿元,增长47.5%;乡村实现零售额2.41亿元,增长7.5%。

二、主要措施

(一)努力培育外贸出口主体,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以来,为破解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研究出台了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奖励办法,根据出口额度和增幅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扶持,同时制定外贸出口振兴计划,在抓好原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扶持新的龙头企业,同时,推进有权无绩效的企业实现出口。二是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及市商务局组织的各种推介会,引导企业主动出击国外市场,并通过强化服务,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外贸出口由规模速度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三是积极做好外经贸发展引导资金促进工作,加大宣传与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做好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得到相关补贴。

(二)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一是出台《县2013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要点》、《县关于加强农药市场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县农药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全年工作特别是农药市场管理的依据。二是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3月份起对全县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摸底统计,4月12日至24日,对全县12个乡镇(办)政府驻地和合并前的原政府驻地的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查看有无营业执照、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农药登记备案、有无农药经营台帐、非法销售禁用高毒农药等事项。对不按规定标准经营的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正的将依法查处取缔,确保实现源头无隐患。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18台(次),出动检查人员90人(次),检查农药或农资门市160家。三是推进监管追溯平台规范运行。安排技术人员对部分基点的追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确保县级网络监管追溯平台及全县50个追溯站点达到规范运转;制定年度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计划,动态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地、园区、批发市场等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乡镇(办)搞好本区域内农产品抽检。四是加强培训管理。农药市场专项检查后,配合安监局、农业局,积极组织对检查中缺少危化品许可证的农药经营店的安全培训,促使其完善证件,规范经营;6月份对全县50个基点的操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监管追溯水平。五是积极推广示范区创建经验。4月15日,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张海波副市长带领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济阳、章丘等6个县(市)区商务、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莅临参观指导;另外,平阴、济阳、历城等县区先后到我县学习示范区创建经验。4月17日日报头版以《源头无隐患,管理无盲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为题刊登文章,全面介绍了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政务信息》以《县构建七大体系打造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题发特刊,推广了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经验。

(三)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面对利用外资的严峻形势,我们创新举措,开拓思路,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一是夯实基础工作。结合我县的实际和产业规划,先后编制了温泉旅游、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奶牛养殖、百威啤酒和格瓦斯饮料等项目的承接方案,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客户来我县考察、咨询。如现代牧业的2万头奶牛养殖项目正在论证,200万吨百威啤酒项目和秋林集团的格瓦斯饮料项目正在积极沟通中。二是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找客户。利用省商务厅和市商务局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客户信息,赴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拜访客户,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三是派出优秀人员到市局挂职,加强信息的搜集。今年4月份,安排一名年轻的优秀人员到市局亚美大处帮助工作,加强与有关处室的沟通,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四是加强与企业协会、招商资深人员的联系,扩大招商渠道。主动拜访了中华经济交流协会、省商务厅退休处长等有多年招商经验的人员,初步达成了聘请为招商或经济顾问的意向。五是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到宏业集团、法瑞纳、四季丰、展逸、华凯尔、泛洋等企业调研,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经营中的困难。七是深化全程代办制度。不断延长代办服务链,努力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全程代办效率,打造外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近日,中外合资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从审批到领到汇款路径只用了5个工作日。

(四)多措并举,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为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我们紧紧抓住节假日市场有利时机,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围绕品牌推介、换季清仓、特色商品等主题,积极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及时掌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对各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对高档餐饮、高档烟酒、礼品影响较大,营业额下降明显,对中低档餐饮影响不大,家具、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通过与统计、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了全县限上法人单位和限上个体的详细资料,完成了2013年度限上企业导入、限上企业社零额指标分解工作。到部分乡镇(街道)开展调研,及时确定今年新开业企业的性质及纳入范围。做好新开业企业纳新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掌握限上法人单位和限上个体详细资料。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2012年,我县被省商务厅确定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试点县。我们积极推进玉皇庙、孙集等两个乡镇商贸中心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孙集乡镇商贸中心正式建成并开业运营,目前正在进行市商务局验收前资料收集和玉皇庙镇乡镇商贸中心选址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设工作,对承办企业进行摸底调研,督促和指导企业做好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选点布局,制定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设计划。

(六)强化措施,稳步推进重点商贸市场项目。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组织乡镇和农产品市场负责人等赴外地学习考察先进市场建设和管理经验,并对全县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了现有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用以指导富东农贸、商南农贸、展旺蔬菜、白桥大蒜等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的建设方向,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二是加快推进《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加强与中商商业规划研究院联系,积极做好前期规划、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组织专家调研组到重点乡镇、重点商业网点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协调配合专家组到县住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并组织召开全县商业网点修编工作动员会议、第二阶段企业座谈会议等,统筹推进商业网点修编工作。三是做好特色商业街和乡镇重点项目工作,对我县的特色商业街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汇总,提出全县特色商业街建设改造方案。四是加快推进泰商国际商城等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协调泰商国际商城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直供基地签约直供协议,目前,泰商国际商城8万平方米商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

(七)不断规范市场运行监测工作,提高市场运行监测水平。按照市商务局要求,积极选取两家生活必需品企业作为商务部监测样本企业,目前正在与企业进行洽谈选取中。我们通过不断增加样本企业数量,扩大市场监测范围,加强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提高对市场的预测预警能力。同时,认真做好商务部“百县农村市场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商务预报”网站的信息与维护工作,形成了多功能市场监测服务网络。1-5月份,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报告7篇,被商务部网站采用信息4条,为领导决策、行业发展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供了参考。

(八)加强管理,不断加强商务执法与行业监管工作。一是做好部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县工作,去年,我县被确定为部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根据商务部对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以商务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健全完善执法制度,整理商务执法档案,并落实好制度上墙,做好商务执法试点设备采购,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并严格落实了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制度,切实加强了对企业和市场现场监督检查工作。1-5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检查屠宰厂16次,市场稽查79次,依法严厉打击了商务领域发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督促企业落实四项台账等管理制度,完成了两个屠宰厂的追溯体系节点建设和县级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工作,采取突击检查与日常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市场肉品跟踪监控,确保出厂生猪产品的质量。1-5月份,共屠宰生猪22.97万头,其中机械化屠宰量约22.92万头,机械化屠宰率达到99%,检出病害猪727头,无害化处理率100%。三是依法加强了对成品油、酒类流通等市场管理工作。强化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完成了全县21家社会加油站经营企业的年检资格审核工作,并积极开展酒类管理和酒类备案工作,累计备案酒类流通企业总数44家。

三、2013年下半年工作措施

(一)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一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高度重视等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帮助解决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培植四季丰食品、金斯利等出口大户升级为龙头企业,壮大出口队伍。二是加强对有出口权但无出口实绩企业的调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专业人员紧缺、产品不对路等问题,力争实现出口。三是邀请市海关、商检、商务、税务等部门到我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增强企业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政策能力。四是推进银企合作,组织全县外贸进出口企业与市民生银行签订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农资市场清理整顿与监管。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队伍和检查组,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抽查,防止出现反弹现象,抽查结果全县通报;每季度定期召开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情况通报会,随时调度农安站规范运行及农药市场清理整顿情况。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干部群众知晓度。分别由农业部门和安监部门牵头,乡镇配合对农安站工作人员、基地检测人员、农药经营者等相关业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其熟练掌握追溯系统操作流程和相关业务,使全县各个网点达到规范运转;充分利用宣传周、乡镇集会、专题讲座等途径,以标语、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合理使用市拨付专项资金及县财政的配套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用于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

(三)突出抓好利用外资。一是在建项目抓进度。重点抓好金斯利钢铁贸易、润珩天然气、克鲁格清洁用品、云顶旅游开发和丰慧环保材料等在建项目,促其资金按时到位,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待批项目积极跟进服务。加强与机织地毯项目和华凯尔并购项目合作方的沟通,加快手续准备速度,实行全程代办服务,确保项目尽快审批,资金尽早到位。三是在谈项目抓升级。紧盯奶牛养殖和负极材料项目,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探索和创新谈判技巧,确保尽快签约。积极跟进百威啤酒和格瓦斯饮料项目,主动拜访客户,争取客户到考察。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力度。精心策划外出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五是以与商贸物流中心产业项目对接和商、旅、文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借力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强统筹协调,适度超前规划、开发,引进市场、物流和商业综合体项目,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载体,拓展发展空间。六是推进现场会签约项目,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争取项目早日投产。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5

(征求意见稿)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攻坚二季度 实现双过半”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2021〕69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攻坚二季度 实现双过半”实施方案的通知》(来政办电〔2021〕 号)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在一季度“起步就提速”的基础上,以“咬定目标实干,鼓足干劲争先”的姿态全力奋战二季度,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确保上半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落细中央和全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自治区党委“十六字”工作方针和市委“聚力壮大产业,全面加速提质,有效巩固衔接,守住风险底线”工作思路,以“进档加油再提速,你追我赶勇争先”的奋斗姿态,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继续加力打好工业增产增效、项目投资、消费三产提质提速、农业稳产增收、开放引领扩外贸、强化要素保障、保就业保民生“七场硬仗”,确保实现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双过半”,推动我县2021年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为“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打牢基础。

(二)奋战目标。通过加倍努力奋战,力争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以上、23%以上、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

二、攻坚二季度继续加力打好“七场硬仗”

(一)继续加力打好工业增产增效硬仗

1.深入贯彻全区工业振兴大会精神,落实落细自治区和来宾市的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和推进工业振兴若干措施,尽快制定出我县推动工业振兴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各类奖补政策措施落地兑现。强化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实现特派员联系服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支持重点企业增产扩能。加强重点行业运行调度,深入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协调重点企业原材料供应、供电等要素保障。(县经贸局牵头,县工业园区管委、县供电局配合)

2.推进“双百双新”“千企技改”项目建设。二季度计划新开工广西集美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6万吨新型多功能纳米粉体材料项目,竣工投产芳泰纸业年产值8000万元生活用纸生产基地项目。大力解决拟在二季度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能耗指标、排放指标、原材料采购等问题,力争上半年“双百双新”“千企技改”等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县经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配合)

3.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争取自治区产业园区专项债券、标准厂房补助、先进制造业专项等项目资金支持。统筹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工业项目竣工、工业企业上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业企业产值贡献奖励和考核奖励。梳理工业园区能源、信息、物流、地下管网、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包装象州工业园马坪片区供水管网、象州工业园马坪片区污水管网、来宾三江口森林工业城配套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二期)、象州县城北片一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等四个项目,完善前期工作,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并纳入“五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统筹推进。(县工业园区管委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经贸局、县政务和大数据发展局配合)

4.推进工业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配合自治区做好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工作,力争第二季度获得专项债券资金0.6亿元,用于我县工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县发改局、县工业园区管委牵头)

5.助力工业企业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贯彻落实自治区千企科技创新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围绕制糖、汽配、茧丝绸、新材料(碳酸钙)等领域,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组织食品、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企业工业产品申报列入广西工业名优产品推荐名录;组织企业参与线上线下展销推介,扩大企业销售范围,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影响力。(县经贸局(科技局)牵头)

(二)继续加力打好项目投资硬仗

6.加快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制定出台象州县工业振兴投资、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资、新型城镇化投资、农业农村投资、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民生投资等五大行动方案。策划包装71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政务和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大项目融资力度,积极争取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力争已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6月底前全部开工。加快象州县城北片一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象州县朝阳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二)配套道路工程等两个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度。根据自治区下达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2021年实施计划,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及时分配下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级补助资金。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民间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工业振兴、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领域,持续扩大民间投资,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稳投资中的关键作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牵头,县住建局配合)

8.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落实好广西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二季度新开工象州县民族中学扩建工程、广西集美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多功能纳米粉体材料新型产品开发项目、金悦飞镖靶生产项目等3个、竣工象州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1个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持续开展“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力争二季度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继续实行市领导和指挥长联系推进项目机制、重点骨干项目专班工作机制等,研究制定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代办制试点、招商引资“种子”项目培育入库等政策。(县发改局牵头)

9.大力推进“交通网”建设,加快贺州至巴马、寺村至百丈二级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争二季度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县交通运输局牵头)

10.配合市局抓紧推进下六甲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协同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库区水利设施复改建,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中型水库、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的投资计划执行,力争二季度全市水利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县水利局牵头)

11.完成象州诗画田园五星级乡村旅游区,象州古榕农庄五星级农家乐的申报工作。(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

12.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宜居水平,力争二季度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投资135万元、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2700万元。深入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管网排查和治理,着力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新建或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提高收集处理能力。配合市级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实行绿化许可、占掘路许可、建设物料堆放许可等环节并联审批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牵头)

13.掀起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热潮,组织开展“三企入桂”项目服务月活动,集中协调解决一批签约项目在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持续提高项目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四率”增量,力争二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7亿元以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县投促局牵头,县工业园区管委、县市场监管局配合)

14.深入开展“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加大区市县联动招商力度,主动对接自治区投资促进局、来宾市投资促进局以及自治区、来宾市专项招商行动组组织参与自治区开展的重大招商活动。深挖行企协会目录,对接一批行企协会,开展上门拜访工作,推进全县各级各产业专班积极主动“走出去”。完成收集梳理重点“行企”1家,对接行企4家,拟对接拜访4家。(县投促局牵头,县工业园区管委、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三)继续加力打好消费三产提质提速硬仗

15.举办党旗领航幸福乡村,2021象州县“壮族三月三·直播电商节”活动,联动城乡商贸企业及便利店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销,促进消费快速增长。力争全县上半年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或营业额分别增长4%、20%、45%、30%。(县经贸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财政局配合)

16.加大重点商品促销力度,充分利用我县便捷的三级物流体系,组织农产品进城和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组织药品零售企业在全县药品零售店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拉动重点商品销售量。(县经贸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17.推动文化旅游业复苏回升。(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

18.持续推进挖存量育增量工作,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劳务用工、公务车辆检修等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向规上或“种子”服务业企业归集;贯彻落实来宾市印发实施促进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力争二季度实现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2%以上。谋划推进碳酸钙和木材产业“两业”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分离发展物流运输、采购贸易等业务。(县发改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及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经贸局配合)

19.加快交通运输行业恢复性增长,鼓励道路普通货运企业发展壮大,增加我县道路货运运力。进一步优化和延伸我县城乡公交线路,打造“旅游+公交”的模式,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和旅游产品有效衔接,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更好的满足群众公交出行需求。聚焦航运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助力航运企业提高运输效益。力争全县上半年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25%、20%。(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局配合)

20.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全市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加强与企业服务对接,充分发挥融资服务专员作用,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强化各行业的金融创新和融资指导。积极做好配套融资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加大贷款投放进度,力争二季度推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1亿元,促进全县上半年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2.45%,其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县财政局牵头)

21.深入挖掘保费收入增长点,稳步提升主要农业险种覆盖率,推进农业生产成本保险、指数保险等新型保险品种试点工作。推动辖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农业险的创新、推广力度,拓宽农业保险需求,力争保费收入增长。(县财政局(金融办)牵头、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四)继续加力打好农业稳产增收硬仗

22.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强落实生产功能区监管,加快推进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争取上半年形象进度达到45%,同时积极推进2021年3万亩建设任务前期工作。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春旱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加强技术指导和灾害应急,适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春种作物正常生长。分批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抗旱保春插工作,确保完成全县19.77万亩早稻、2.93万亩春玉米的顺利栽种。(县农业农村局牵头)

23.扩大水果和蔬菜产能,加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督促种植户做好剪枝、控梢、环割、施肥等保花保果措施,提高坐果率。应对复杂天气,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控指导,实现二季度水果产量0.99万吨,同比持平,无增长。持续开展“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力争二季度蔬菜产量达6.39万吨以上。巩固抓好大乐六回、石龙新大陆蔬菜基地建设,确保商品蔬菜产量稳步上升。(县农业农村局牵头)

24.促进畜禽稳产增产。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同步建设种猪规模繁育场,确保我县生猪的稳产保供。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力争二季度生猪出栏 2.91万头以上,实现二季度牛出栏0.29万头,羊出栏0.18万只。抓住蚕茧利好的市场形势,加强新品种推广和技术服务,力争全县蚕茧产量0.57万吨,同比持平,无增长。(县农业农村局牵头)

25.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积极推进设施渔业养殖,发展陆基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养殖,积极推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力争二季度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89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0.30万吨以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

26.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展销会,推动农产品深度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协调推进电商平台与农业生产基地对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开展农产品促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牵头)

27.加快推进春季造林,抓紧开展造林备耕、定植工作。(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牵头)

(五)继续加力打好开发引领扩外贸硬仗

28.组织重点企业参与自治区“千企开拓”活动,鼓励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扩大锰矿进口。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指导服务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开展进出口业务,组织企业参加上级组织的境内外展销活动及各类外贸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进出口总量。(县经贸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管委配合)

29.完善外商服务“直通车”协商机制,推动“外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建立重点外资项目进展情况清单和问题清单,促进已落地有存量外资企业及2021年新设外资企业加快进资,力争完成市级下达我县二季度的实际利用外资目标任务。(县经贸局、县投促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配合)

30.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跟踪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贺州至巴马高速(象州段)等项目建设进展,积极对接自治区发改委,加快推动项目进程。推进全市各级各产业专班积极主动“走出去”,组织市领导赴长三角、大湾区开展走访企业工作,完善建议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协调市县两级协同开展各项投资促进工作。(县发改局、县投促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配合)

(六)继续加力打好强化要素保障硬仗

31.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拓展“银税互动”产品,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缴税贷”业务,加大“银税互动”宣传,在办税服务厅设立“银税互动”专区,持续推动“银税互动”贷款规模升级。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并将制造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县税务局牵头)

32.改革完善工业能耗双控工作机制,实施有保有压的差异化保障,确保重点企业和项目能耗指标需求。继续组织企业参加自治区增量电力市场化交易,落实自治区峰谷分时电价制度。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进年度实际用气量1000万m³以上用气大户与上游气源直接交易、中间各级管网代输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试点。配合市级加快长输管线敷设至象州县的建设进度,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县发改局、县经贸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县住建局、县供电局配合)

33.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大宣传自治区对行经区内高速公路合法装载的货车实施通行费折扣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水运行业各相关业主单位,引导企业采取“公转水”、“江海联运”等方式,落实取消港口建设费政策。(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34.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加大“桂惠贷”投放力度,力争二季度投放“桂惠贷”2.5亿元以上,惠及各类市场主体80家以上。强化来宾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奖励办法作用,提高金融机构投放积极性。(县财政局牵头)

35.开展国有企业增产、扩销、提质、创新、降本“五场增效持久战”。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提高资产周转率,强化全面预算刚性约束,力争二季度全县财政局监管的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县财政局牵头)

36.落实“增存挂钩”机制要求,着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依托广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平台,开展“批而未供土地大清查”工作,建立存量土地台账。(县自然资源局牵头)

(七)继续加力打好保就业保民生硬仗

37.加强就业服务保障,强化就业形势监测、分析、研判和预警,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结合“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组织开展就业援助、送工到企业等活动,继续做好企业招聘工作指导,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积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引导劳动者自主就业。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组织我县农民工积极报名参加第二届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县人社局牵头,县教育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配合)

38.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2年4月30日,将失业保险费率从2%降至1%,将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下调50%。采用“政策找人、补贴找企业”的服务模式,使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税务局牵头)

39.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做好中央第二巡视组专项巡视广西脱贫攻坚反馈意见和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对未拆除旧房进行全面排查,对可不拆除的保护性住房、连体房完善移交手续,对实际入住满两年的搬迁户独自建设的旧房拆除完成98%以上。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继续巩固搬迁到城镇安置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的目标。加强排查,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县整改办、县移民局牵头,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配合)

40.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臭氧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推进炉窑整治。抓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疑似污染地块排查力度,及时更新信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直(垂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41.着力加强市场保供稳价,密切监测粮油肉禽菜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生产、供求、价格变化情况,对粮油、鸡蛋、肉类、蔬菜、天然气等重要生活物资的市场价格情况采取周三报、旬报监测工作机制。抓好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加大住宿、餐饮、旅游等重点领域市场价格秩序维护力度。(县市场监管局牵头)

42.深入细致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县卫健局、县应急管理局牵头)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乡镇、县工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过问;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对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县级督办的请求事项以及县级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做到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

(二)紧盯目标落实,明确责任时限。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工作方案,梳理完成目标的支撑条件(支撑条件要包含项目支撑、指标支撑、措施支撑、行业支撑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和时限。本方案于5月中旬前报市、县督效办备案,来宾市和县政府将根据实施细则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三)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落实。继续实施县政府领导联系指导各级各部门稳增长工作责任制,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奋战一季度 加力开新局”工作方案各项措施的总结回顾,建立政策落实定期调度和评估机制,扎实推进自治区、来宾市和我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细落实。

(四)加强跟踪衔接,争取上级支持。结合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来宾发展的一批重大事项,梳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请求自治区、来宾市支持事项,建立台账进行清单化管理,积极加强与自治区、来宾市相关厅局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事项获得支持和落实。

(五)加强监测分析,严格依法统计。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态势,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做到应统尽统,严禁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附件:1.全县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表

      2.各县(市、区)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表

 

 

 

 

 

 

 

 

 

 

 

 

 

 

 

 

附件1

全县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表

指标名称

2021年

2020年

上半年预期增长目标(%)

一季度

增长(%)

全年

增长(%)

前三季度

增长(%)

上半年

增长(%)

一季度

增长(%)

地区生产总产值

12.0

13.3

4.6 

0.4 

0.4

-2.9

  第一产业增加值

7.0

8.2

5.8 

2.0

 

1.6

1.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8

8.1

5.77

0.5

1.7

1.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3.0

20.5

11.1

7.3

 

-2.0

-11.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5.0

47.7

-0.4

-2.9

 

-17.5

-18.7

   建筑业总产值

27.0

-9.5

17.9

14.9

0.3

1.9

   建安投资

50.0

50.4

35

37.4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11.0

12.5

6.3

5.5

0.7

-0.8

   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

35.0

73.8

0.6

-3.7

-10.9

-2.22

   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

20.0

25.3

19.26

13.1

8.57

-19.4

   邮政业务总量

40.0

49.7

35.6 

37

32.5

54.5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

4.0

2.2 

-21.9 

-29.8

-26.96

3.3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30.0

43.8

-5.32

-4.8

-9.5

-26

   住宿业营业额

85.0

135.0

-26.2

-44.0

-43.3

-57.5

   餐饮业营业额

50.0

69.2

-15.0

-28.5

-41.6

-54.3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13.0

13.1 

12.5

11.8

7.4

4.6

   人民币贷款余额

18.0

16.4

16.6

17.46

16.6

14.34

   证券交易额

16.2

14.5

34.3

34.3

14.21

46.4

   保费收入

5.0

-6.6

18.9

14

5.89

29.73

   商品房销售面积

3.0 

8.0

21.3

16.7

86.8

8.4

   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10.0

5.8

-2.2

-2.2

-7.2

-0.5

   电信业务总量

35.0

29.9

30

33.5

35.6

45.5

   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50.0

69.6

3

2.5

2.5

7.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

29.5

29.5

?

?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

21.0

21.0

3.1

3.1

4.4

3.1

   教育工资总额

22.0

27.8

12.1

12.1

16.3

15.3

   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

15.0

12.7

3.9

3.9

8.7

14.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速

17.0

16.9

11.9

11.9

-2.2

14.7

  需求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30.0

46.8

31.1

33.4

 

16.6

6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0

29.9

-4.1

 

-13.1

 

-15.4

-29.0

   外贸进出口总额

8

?

?

?

?

?

(麻烦县统计局,把“?”所缺的数据填报完整,感谢!)

附件2

 

 

 

 

 

 

各县(市、区)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表

序号

地区

地区生产

总值

一产

二产

三产

规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

产投资

建筑业

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入

1

兴宾区

12.0%

7.0%

17.0%

13.0%

16.0%

(区属)

30.0%

(区属)

70.0%

30.0%

9.0%

(区属)

2

象州县

12.0%

7.0%

23.0%

11.0%

35.0%

30.0%

27.0%

25.0%

43.0%

3

武宣县

12.0%

7.5%

25.0%

11.5%

25.0%

30.0%

70.0%

25.0%

3.0%

4

忻城县

10.0%

7.0%

15.0%

11.0%

10.0%

22.0%

80.0%

25.0%

20.0%

5

合山市

13.0%

7.1%

35.0%

11.5%

35.0%

15.0%

80.0%

25.0%

15.0%

6

金秀县

13.0%

4.5%

25.0%

10.5%

20.5%

70.1%

16.0%

25.0%

40.0%

7

市工业

园区

13.0%

10.0%

5.0%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中级法院,县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县工商联,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6

一、2020年一季度重点工作

(一)发挥调控功能,保证市场供应。2020年肺炎突如起来,市商务局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为保障全市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对全市大型商超、农贸批发市场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库存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建立起日报制度,每天上报数据变化情况,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积极协调交通管理组,对生活必需品运输货车放行,为生活物资货源入梅开通绿色通道,保证本地生活必需品货源的及时补充。防疫保供期间,累计协调生活或必需品运输车辆500余台次,为全市人民送上一颗“定心丸。通过实时调控成品油供应保障,确保疫情期间成品油市场稳定。疫情期间我市加油站持续营业,保障全市疫情防控车辆燃油供应,为确保成品油供应保障,商务局先后5次对全市加油站进行督导,严把加油站的油品进货渠道关口,严格查看企业进货发票及进货企业营业资质,重点督导检查疫情期间各加油站是否认真执行各种安全制度,保障各站安全平稳运行,维持成品油市场稳定,加强企业疫情期间安全宣传教育,保证居民必需品供应。调度全市重点大米企业库存大米成品数量,密切掌握我市大米企业的大米库存量,随时关注接收我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物资调拨命令,协调调度相关大米企业供应市场大米物资的保障,为我市2户大米企业及时发出大米外援物资证明文件。组织我市2户大米企业为湖北疫情防控一线捐献爱心资金1万元和近1万元的医疗物资,大米2万吨。

(二)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诉求。一是在市政府规定时限内,完成了局属53户大集体企业认定工作,3月末前完成了1650名大集体职工身份认定工作,迄今,共接待集体访5件,个体访55件,已经处理解决事项25件。二是梳理劳务人员在外务工情况。我市现存外派在外劳务人员454人,其中:新加坡450人,日本4人。一季度受理劳务纠纷3起,正在积极、妥善解决。

(三)突出重点项目,服务外贸企业。一是梳理“双带”重点项目16个上报省商务厅,做为全省市州绩效评比指标,做好项目跟踪服务,按季度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上报“十个围绕”和新基建“761”重点项目两个。二是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商务局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3月15日包保项目购物中心二期(扩建)正式复工;跟进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包保项目3个,确保我市项目建设稳步开展,如期完成预期目标。三是争取外贸专项201万元并发放。2020年向省厅申报新专项资金项目7个,初审申请金额856.3万元。四是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全省跨境电商线上沙龙系列活动。我市企业参加20多户次,组织5户参加“数字外贸出海”活动。

(四)助推品牌建设,保障安全生产。一是实施“中国好粮油”计划,坚定大米品牌推广信心。召开了项目建设座谈会,指导“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4户示范企业按照《“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年实施方案》推进实施。指导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实施办法要求做好复工建设前各项准备工作及竣工验收材料准备工作;指导红梅镇粮库、义民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工作。二是组织全市相关重点大米企业人员及相关水稻产业从业人士近30人,在市电商产业园区,举办了市高端大米水稻科学技术讲座,进一步激发了相关企业和人员对我市推进高端大米产品生产和销售工作积极性,学习到了关于优质米水稻的宝贵知识,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三是深化安全管理监督,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年初以来,我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组织业务科室对网格化所包保的大型商贸场所和二手车、报废车拆解共26户企业进行了“两节”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检查,与全市重点商贸场所、加油站、粮食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的目标责任进行了逐级分解。四是秋粮收购期间,组织55人次深入重要产粮村屯现场查看农户粮食储存情况,发放《农户庭院安全储粮》知识手册300余份,督促和指导农户做好安全储粮工作,结合冬春安全整治大会战工作、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排查、春季火灾防控工作等活动,一季度共检查企业65户次,派出检查人员83人次,共检查各类隐患25处,一季度未发生安全储粮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春节期间出动检查人员45人次开展食盐市场安全大检查行动,为确保我市居民节日期间食用盐安全做出了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粮、油、盐》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我市粮油监测点及价格监测,采取国有、民营加市场、加农户的价格监测体系,准确反应市场的价格走势,全方位确保粮食安全。

二、2020年一季度亮点工作

(一)社零额名列前茅。2020年第一季度累计完成限上社零额3.21亿元,增速排名位列全省第二位。一季度全口径社零额预计完成17.74亿元,同比增长0.6%。

(二)进出口指标大幅度增涨。第一季度进出口额实现2.35亿元,同比增长148.6%,增长幅度排名第2位,迎来首季开门红。今年进出口任务指标是增长3%,达到6.8亿元,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的34.56%。

(三)创新搭建网络招商平台。为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减少疫情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积极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搭建永不落幕的项目对接平台,使合作双方在网上实现一对一在线洽谈,不断提高项目洽谈几率和成功率,推动一批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一是通过市政府网络平台,对外推介市经济合作重点项目66个。二是与广州产权交易所开展合作,开辟独家招商专栏,宣传介绍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合作项目等方面信息。三是通过网络视频洽谈会议和电话洽谈等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分别与北京四环制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等企业对接洽谈,推进项目建设。四是通过网络宣传和视频电话洽谈,成功签订了与广东省大健康产业协会和北京天衡医药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四)整合方便食品行业资源。通过对28家方便食品企业的走访,全面了解我市方便食品行业现状,形成调研报告并指导方便食品行业协会的申报工作,起草了《市方便食品行业协会章程(草案)》,注册成立了市方便食品行业协会,并召开了市方便食品行业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3月18日,景俊海省长莅梅调研时,针对于方便食品企业即将入驻的电商产业园孵化中心项目作出了重要指示。

三、复工复产多措并举,项目建设全面开展

(一)精心部署,实现商贸场所复工复产

1.成立了复工领导小组,确定干部包保企业机制。包保领导和包保人每天深入企业指导复工,联合应急局、卫健局、消防大队成立了验收组,到复工企业帮扶300余人次,逐项验收帮扶,合格一户复工一户,并为复工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解决消毒液200桶、口罩7000只等防疫物资。

2.根据省商务厅和卫健委联合下发的《零售企业在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等政策及指导性文件,制定《市大型商贸场所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实施方案》,为了使方案通俗易懂,利于商贸场所掌握,特制定了精简的《大型商贸企业复工“五步法”》,指导帮助企业复工。

3.加大宣传力度,时刻保持严谨的防疫态度。已复工企业每天在营业场所里循环播放防疫音频,有电子屏的循环播放防疫短片,悬挂防疫宣传条幅。复工小组采取明察暗访、定期不定期“回头看”,确保复工企业严格执行防疫期间的各项要求。

4.利用现代化通讯设施实时报备。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微信群和钉钉软件每日监管企业报送的测温、消杀等相关防疫工作信息,通过“小帮手”、“吉祥码”等小程序重点关注复工企业人员身体健康情况。随着近期“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疫要求,加强了大型商贸企业进店顾客扫“吉祥码”的力度,26名中级扫码员和95名普通扫码员为进店顾客扫健康码或登记,日均扫码2000余人。

(二)创新思路,迅速恢复商贸活力

1.制定了2020年商贸企业促销方案。抓住全年节庆假日的消费节点,通过促销活动,提振企业复工复产的意向,增强梅城市民对政府恢复经济能力的信心,活跃和繁荣市场同时,也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为我市2020年各项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添加一份助力。

2.开展了及各类促销活动。2月29日、3月1日、3月6日-8日,市政府联合购物中心开展为期5天的“暖春战疫·商贸惠民”促销活动,市政府投投促销专项资金50万元,共向市民发放代金券10000张。5天促销活动完成销售额473.23万元,占复工后累计销售额46.5%;促销期间日均销售额94.6万元,较复工后日均销售额增加44.6万元,增长89.2%;促销期间交易笔数24460笔,日均销售笔数4892笔,较复工后日均笔数增加2452笔,增长100.5%;促销期间客流量24296人,日均客流量4892人,较复工后日均客流量增加2174人,增长80%。自2月29日期至3月31日,全市共举办促销活动20余场,参与企业15家,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同比增长1.2%,较疫情期间销售额环比增长84%,客流量累计达到7万人次。

3.依托平台全面掌握网商复工复产情况。据天玑大数据平台显示,一季度,我市总网商数量7014户(其中美团、饿了餐饮配送也包含在内),实物型电商共5190户,服务型电商共1824户,目前实物型电商复工4931户,复工率95%,服务型电商复工1733户,复工率达95%。包保的大型商贸场所18户在均已全部100%实现复工复产,一季度复工人员5760人,复工率91%。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7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呈现出“运行平稳、质量趋好、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1.8亿元,同比增长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5亿元,增长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5亿元,增长27.8%。

(一)经济运行平稳。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看,*到*年,分别增长14.5%、15.6%、15.6%、15.7%、15.7%,今年一季度增长14.6%,增速虽在高位上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从产业发展情况看,一是农业形势较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7亿元,下降1.2%。全市小麦播种面积311.5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苗情好于去年,夏粮可望再获丰收。一季度,全市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累计达到215家。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生猪扶持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去冬今春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工程2540项,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修复水毁工程900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二是工业增势平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8.9亿元,增长12.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2.1亿元,增长26%。重点调度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同比增长的有18种,占60%。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8.1亿元,增长1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2亿元,增长22.2%。商贸、金融等重点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其中金融业增长20.9%,住宿餐饮业增长28.5%。

(二)发展质量趋好。一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81.4%,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7.5%,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地税28.8亿元,占全部地方财政收入的59.4%。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重点减排项目开工率达到70%。其中,北郊热电厂烟气脱硫等3个接转项目运行正常,金鸡岭热源厂、济钢集团烟气脱硫和章丘、济钢污水处理厂建设等4个项目投入试运行。

(三)经济结构趋优。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4:43.7:5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产提高0.2个百分点,二产下降0.9个百分点,三产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0亿元,增长3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7%,比年初提高1.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8.8亿元,增长15%,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43.6%,同比提高0.6百分点。

(四)金融形势稳定。自去年1月15日至今,央行已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贷款余额增量同比出现下降,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21.2亿元,比年初增加258.9亿元,同比多增159.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7.1亿元,比年初增加80.5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711.8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同比少增147.6亿元。

(五)外经外贸增势良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27.6%。其中:进口7.9亿美元,增长24.5%;出口9.6亿美元,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出口平均增幅8.9和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7.7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80.3%;加工贸易出口1.15亿美元,占12%。重点企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其中省农资公司、重汽、玫德和中电山东公司四家企业出口2.56亿美元,同比增加1.08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6.7%。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市合同外资额9.4亿美元,增长14.8倍。实际使用外资1.71亿美元,增长1.3倍。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9.5%、11.5%和35.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3.2:28.1:68.7,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产持平,二产降低4个百分点,三产提高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引进市外项目342个,完成投资10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9亿元,增长8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4.2个和10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750.8万平方米,下降6.5%;新开工面积88万平方米,下降53.4%;竣工面积22.9万平方米,下降54.7%;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4.7%;空置面积28.7万平方米,下降27.8%。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3919元/平方米,增长5%。

(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一季度,完成城市建设投资约8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2%。迎全运会8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90个重点整治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预计完成投资35亿元。全运会场馆建设,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比赛场馆23处,计划总投资43.5亿元,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奥体中心“一场三馆”、马术赛马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正按计划加快推进。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大明湖综合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87亿元,约占全年投资计划的30%。护城河通航项目正进行施工前期准备。西客站片区建设,目前安置房、市政道路、腊山河整治工程已完成立项,军用机场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拆迁摸底测算工作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2%。腊山分洪工程玉符河试验段已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市区8条河道整治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5条。

(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年初市政府承诺的为民12件实事已全面启动,其中提高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补助困难职工医保、补贴高龄老人、免费开放公厕等5件实事已全部落实,其它7件实事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3月底,全市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2.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52%;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次。全市企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年初增加3万人、1万人、1.7万人和2.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3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7.5%,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6.8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50元,增长15.2%。根据总体安排,我市棚户区改造目标为三年改造38个棚户片区。其中,*年已经启动12个片区,有5个片区完成拆迁,发祥巷、明湖八片区项目正在建设。*年计划启动20个片区,目前经一纬九、裕兴里、汽车厂东路南、解放阁舜井街等4个片区已启动。截至3月底,16个已启动片区完成投资6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完成1.8亿元。今年计划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约1万套、7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约20万平方米;计划筹建廉租住房500套,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实施配租,目前已筹集房源200余套;计划安排3600万元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目前已向313户家庭发放补贴约9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较多。由于受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制约,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及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

1、工业经济增幅下滑。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年到*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22.6%、17.5%,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与全省平均增速相比,分别低3.2、1和3.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又比去年同期下滑7.1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9和6.7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拉大。分析原因: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与同类城市相比,我市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支柱产业趋于分散,主导、带动作用不强。六大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虽高达80%,但每个产业占全市的比重平均为13.5%,最大的冶金钢铁、机械装备分别占22.4%和18.5%,而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石化化纤分别占10.5%、11.5%和11.8%,电子信息产业仅占5.4%。二是增量不足。在全市经济发展历程中,纺织、轻工、造纸、家电等曾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优势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但由于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市场竞争力差等原因,部分产业已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尚未形成对传统产业规模的有效替代。加之受城市发展规划、土地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新引进和落地的大项目较少。钢铁、建材等现有优势产业也由于受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规模膨胀遇到一定困难。从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看,目前有1820户,比上年末减少51户,增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内部结构不合理。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83.2亿元,轻工业45.7亿元,轻重工业比为20:80。从重工业内部看,多数仍为高耗能产业,对资源、环境形成的压力相对较大。从产品结构看,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和最终产品的比重偏低。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看,一季度虽然达到36.7%,但重汽、浪潮两家企业就占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0%以上。

2、工业效益不理想。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6亿元,增长6.4%,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回落21.5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33.4亿元,同比下降6.8%。企业亏损额9.6亿元,同比上升1.4倍。分析原因: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3月份,我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7%,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差为6.5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5.6和2.5个百分点。原油、煤炭、进口铁矿石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据测算,产品提价与原材料涨价相抵后,今年一季度,济钢月减利润3000万元;中石化*分公司同比增亏5.9亿元;黄台电厂、章丘电厂等8家电力和供热企业同比增亏1.9亿元。二是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去年,国家6次提高贷款利率,企业财务成本增加,初步测算,全市企业仅利息支出每年增加约6亿元。另一方面,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劳工权益,但企业用工成本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同时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土地费用进一步增加。三是运输费用大幅上升。运力紧张的状况有所加剧,导致运输价格明显上升,特别是煤炭运输费用、进口铁矿石船运费用大幅增加。当前,我市工业发展已进入高成本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成本上升的各种因素,将难以保持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3、工业投入持续下滑。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入51.5亿元,增长10.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计划425亿元的12%。分析原因,一是新开工项目少。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仅有4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3个。总投资53.4亿元,完成投资9.3亿元,仅占全部工业投资的18%。二是招商引资不理想。目前,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度相对较慢。一季度引进投资中,工业投资仅占22.3%,比去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部分引进的大项目进展也比较缓慢,吉利、青年、中车三个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吉利3.4亿元,青年和中车分别为3795万元和10万元。三是受部分大企业投资周期影响。济钢、烟厂、济柴等一批本地大企业阶段性投资高峰已经过去,投资增势趋缓。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

多年来,我市投资总量与全国、全省同类城市相比一直偏低。“十五”初期,我市的投资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全省17城市中,分别居第9位和居第2位,到*年分别下降到第13位和第4位,其中总量比青岛少484亿元,比烟台少455亿元。今年一季度,在全省17城市中,总量排在烟台、青岛、潍坊之后仍列第4位,投资总量偏低和后劲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分析原因:一是大项目偏少。据初步调度,全市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53个,占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的6.1%。新开工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仅占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1.4%。二是招商引资规模小。全市招商引资的342个项目中,新建项目87个,引进投资35.3亿元,占全市的25.4%和34.7%,比年初分别下降8.4和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项目占引进投资比重为35.4%。一季度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增长1.3倍,但主要依靠少数大项目支撑,总量依然不足。三是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上调到16%,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一季度,全市到位建设资金中,银行贷款占16.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工业贷款仅增长1.2%。据不完全汇总,我市218项重点项目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需求约为180亿元,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约60亿元。四是园区载体作用较弱。目前我市园区数量不算少,但除高新区、明水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济北开发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外,多数规模偏小,且产业聚集度低,功能特色不突出,整体实力较弱。一季度,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8亿元,占全市的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亿元,占30.8%,实际利用外资0.23亿美元,占17.5%。与南京、杭州等同类城市60%以上的比重相比差距较大。五是投资后劲不足。今明两年是我市迎全运会建设的投入高峰期,在相关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因素拉动下,全市投资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后续项目储备不足,新引进的大项目少特别是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项目少,再加上土地、资金供应等因素制约,投资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三)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9%,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前三个月分别上涨6.3%、6.9%和7.4%,其中3月份当月高出全省0.1个百分点。从影响价格上涨因素看,食品类上涨仍然是主要因素,一季度食品类价格上涨20.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一是去年翘尾因素影响。去年价格的整体走势是前低后高,对今年的价格上涨仍有滞后影响。据测算,去年涨价的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影响价格上涨4.3个和2.6个百分点。二是国际市场涨价的传导影响。近几年,国际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对拉动国内价格上涨有较强的传导作用。三是成本推动的影响。受市场需求等因素的拉动,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7%,为近年来的最高涨幅。

三、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总体看,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压力明显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美元贬值的趋势还在发展,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国际通货膨胀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受此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出现放缓的迹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年美国经济增长0.5%,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国内看,今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比去年底提高3.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继续把“双防”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策取向没有变,调控力度没有减,加上近几年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进一步释放,对我市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对我市扩大外贸出口形成的压力较大。*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3.8%。人民币加速升值,削弱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企业不敢承接长期订单。去年7月,国家调整了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出口商品平均退税率由12.5%降到10.1%,去年同期我市相关企业赶在政策出台前集中出口,政策滞后效应在今年开始显现。再加上去年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禁止钢铁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原材料、运输等成本费用的大幅增加,一季度,济钢出口1.26亿美元,同比减少5200万美元,下降28.9%。从下一步价格走势看,随着各项调控政策和保障市场供应措施的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加快攀升的势头会有所减弱,预计全年价格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全年价格总水平仍在较高位运行,完成全年3.6%的预期调控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在看到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整体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和经济过热的同时,着力调整结构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启动内需、扩大需求的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将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二是“三大需求”拉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从投资需求看,据初步调度,目前全市在建的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有789个,总投资262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9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27个,总投资726亿元,计划投资205亿元。特别是迎全运会建设已进入投资高峰期,8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90个重点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796亿元,一大批项目将陆续建设完工,会有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同时,力诺太阳能产业基地、吉利汽车、浪潮软件园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也将陆续进入投资高峰期,工业投入下降的状况将会逐步改善。服务业投资目前增势较好,随着“三大载体”建设的加快,100个在建项目推进和100个策划项目的陆续启动,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投资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消费需求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2%,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市场增长17.3%,这是近几年少有的。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鼓励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实,消费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升级;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将逐步向农村扩散,农村消费市场将继续稳中趋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从出口需求看,虽然国家调控政策对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但由于世界贸易量持续扩大,随着我市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贸易摩擦能力的提高,钢铁、汽车等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综合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经济运行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于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市九届三次会议和市人代会都做了全面部署。为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我们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目前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难点也在产业结构。要按照“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

1、突破发展服务业。认真贯彻全市服务业会议精神,加快落实《*市*-2010年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载体培育、增加投入、政策引导和绩效考核等四个关键环节。以加快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和企业发展为契机,促进“三大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双百”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一是金融业。进一步强化其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普利门金融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启动规划建设东部金融商务区,力争外资银行及国内新的金融机构引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壮大齐鲁软件园、历下软件园等6大园区。加快动漫基地、数字创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旅游、会展业。突出抓好泉城中心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办好文博会、信博会、汽车配件交易会等一批重点展会,拉动全市会展经济发展。四是商贸、餐饮业。抓好现有商业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新建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汇泉地王广场、恒隆广场、佳世客超市及一批星级饭店项目建设。五是现代物流业。继续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九州、佳怡、博远等重点物流项目进程,实现物流业发展新突破。力争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50%,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做大做强工业。高度重视当前工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快扭转生产效益下滑的局面,促进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抓规划,优化发展布局。争取6月份编制完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初稿,经过专家论证和争取有关部门意见后,提请市政府研究,并尽快组织实施。二是抓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对上半年预计能够竣工的浪潮工业园、重汽桥箱、蓝孚生物GMP基地等项目,要加强调度,跟踪服务,确保投产见效;对济钢、重汽、青年、同欣电子等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努力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规划、土地、资金等有关方面的具体问题,力争三季度和年底前多竣工一批项目;按照“招大商、大招商”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搞好项目储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抓载体,形成集聚优势。进一步强化现有园区载体功能,搞好产业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基地优势,着力自主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继续集全市之力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抓好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服务外包、软件出口三个部级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加快重汽工业园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地方配套能力;积极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和半导体照明等新光源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抓县域,拓展发展空间。要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园区,加快县域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着力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商河县的决策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以“十大行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今年以来,我市降水比常年减少6%,同比减少49%,随着气温回升,抗旱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抗旱保收工作力度。要切实搞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保证春耕春播需要。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落实好生猪、奶牛生产等各项扶持政策,支持规模化养殖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工程,搞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道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抗御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二)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加快推进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建设,引导资金投向“三农”、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后续保证。一是加快推进大项目进度。对在建的千万元以上大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浆水泉热源厂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力争多开工、早开工。二是搞好项目策划储备。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适时进行滚动调整。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争取尽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网络,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职责。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实行月调度、季通报,按照惯例,今年继续组织两次由市领导带队的现场观摩活动,根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奖惩。四是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进招商引资办法,组织开展一批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继续发挥银行贷款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取项目推介等形式,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力争更多的企业早日在境内或境外上市。同时,积极争取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全市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改革方案,力争尽快启动实施。继续推进和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落实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深化投资、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二是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认真落实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密切关注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取向,跟踪分析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各种影响,完善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应对机制。大力优化出口结构,扶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软件产品扩大出口,提升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档次。加大出口主体扶持力度,在努力促进济钢、重汽、中电等现有大户增加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一批新的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三是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外资项目进入。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今年计划确定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3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62%的目标任务十分繁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确定的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坚决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产业政策关口和土地、信贷闸门,有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重点监控的用能大户和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考核,确保年初确定的各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8

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各地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广大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强竞争力,千方百计稳住老客户、开拓新市场。从总体来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557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9%。其中,出口8467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为4289亿美元、5179亿美元和610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9%、22.1%和16.7%;其中出口分别为2456亿美元、2761亿美元和3250亿美元,下降19.8%、23.5%和20.5‰进口分别为1833亿美元、2418亿美元和2859亿美元,下降30.9%、20.4%和11.8%。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稳外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和国际市场需求趋稳,出口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9月份达到1159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出口新高,同比降幅也收到15.2‰在国内需求扩大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口达到1030亿美元,是今年以来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下降3.5%,降幅首次缩小至个位数。前三季度外贸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下降26%。

(二)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跌。价格下降对外贸影响明显

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竞争更加激烈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出口价格累计下降6.1%,进口价格下降17.5%。剔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实际下降16.2%和3.5%。主要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降幅均超过两位数,前三季度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下降48.6%,铁矿石下降45.5%,初级形状的塑料下降29.5%,大豆下降28.6%。

(三)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降幅缩小

去年前三季度,大宗能源资源商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量增长35.7%,原油增长8.2%,初级形状的塑料增长30.6%,大豆增长12.8%,但7月份以来大豆进口过快增长势头出现逆转,9月当月进口量下降33.5%。受扩大内需带动和加工贸易下降趋缓影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初大幅下降后,二季度以来趋于好转,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3459亿美元,下降16.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174亿美元,下降18,1%,降幅均已低于进口总体降幅。(见表1)

(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程度较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势趋缓

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去年前三季度,服装出口785亿美元,下降10.2%5纺织品出口431亿美元,下降13.7%;鞋类出口209亿美元,下降5.6%;家具出口177亿美元,下降8.5%箱包出口92亿美元,下降9.7%;玩具出口56亿美元,下降11.3%。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初下降幅度较大,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稳,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等支持力度加大,降幅逐步收窄。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4964亿美元,下降1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58亿美元,下降17.7%。其中三季度分别下降16.9%和11.5%。(见表2)

(五)加工贸易降幅逐步缩小,一般贸易出口降幅有所扩大

由于加工贸易以IT等机电产品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在危机爆发初期所受冲击较大,2009年前五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6月以来,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政策逐步见效,订单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同比降幅已经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408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2243亿美元,下降23.9%,其中9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1.4%,进口下降6.9%。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3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降幅呈现扩大态势,主要原因是2008年一般贸易保持持陕增长导致基数相对较高,进口3812亿美元,下降16.4%,其中9月份增长1.7%,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六)民营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下滑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机制灵活,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上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2390亿美元,下降15.5%,进口1225亿美元,下降2.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02亿美元,下降21.1%,进口3842亿美元,下降20.6%;国有企业出口1375亿美元,下降30.2%,进口2045亿美元,下降28%。

(七)对美日出口降幅缩小,对部分新兴市场出口降幅较大

去年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对美国、日本等国出口降幅持续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对美国出口1573亿美元,下降16.9%,对日本出口698亿美元,下降18.8%。对香港地区、东盟的出口降幅近几个月也明显收窄,已经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对香港地区出口下降20.6%,对东盟下降16,1%。但对欧盟以及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口下降幅度仍然较大,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4.1%、48.9%和37.3%。同时,自欧盟和美国进口分别下降9.2%和12.4%,均明显低于进口总体降幅。由于资源和能源产品国内需求回暖,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降幅已大幅收窄,分别仅下降4.0%和10.9%。(见表4)

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中国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降幅收窄,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关于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出台的各项措施是及时有效的。

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从国外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结束一季度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态势,衰退趋势减缓并走向复苏,主要先行指标不断改善。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5%,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日本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4.5,

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9个月上升。欧元区9月份总体经济信心指数达到82.8,创一年来新高。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二季度分别增长6.1%和6.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由-1.4%上调至-1.1%。这些都将有利于国际市场需求低位企稳。从秋季广交会情况来看,国际市场需求也出现一些暖意。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主要经济体失业率继续攀升,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1983年以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8月份失业率5.5%,也处于十年来高位。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美国等国家居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居民扩大消费。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显著回升的难度很大。贸易保护不断加剧,摩擦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出口恢复的阻力。

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稳定和逐步恢复外贸进出口。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到20%以内。(见表5)

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1%。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程度的LIBOR/OIS利差和TED利差已经大幅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筹集大规模资金,专门为外贸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困扰国际贸易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利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美国2009年财政赤字达到1.4万亿美元,是2008年的3.1倍,赤字率高达10%,创二战以来新高。德、法等国财政赤字率均超过3%的控制目标,日本财政赤字率达到9.4%,各国基准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就业形势好转一般滞后于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7%,低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在超低利率水平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投机炒作和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中国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成本。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

同时,也要看到,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竞争力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工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生产效率高。出口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弹性小,受危机冲击相对较轻。加上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部分原来购买高档产品的外国消费者可能转而购买中国产品,反而会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进出口企业先后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考验,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偏小,发展空间大。长期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但在贸易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不高,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贸易往来日趋便利化,中国发展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大有可为。

――“走出去”方兴未艾,带动出口效应明显。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国内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发展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同时也带动国内产品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外国公司为摆脱经营困境,国际合作意愿增强,一些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政策相对宽松,并为刺激经济大量投资基础设

施,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将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也将成为带动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

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也面对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大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基本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深入落实,以及超低利率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消费和投资开始缓慢恢复,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逐步走稳。其中,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明显放缓,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经济恢复增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对世界经济的预期改善,纷纷上调经济预测数据。OECD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发达国家经济在2009年第三季度恢复成长。其中,美国、德国、日本和欧元区2009年第三季度经济均将呈现正增长,第四季度除日本可能出现反复外,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将继续增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更大贡献。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降幅低于之前的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1%。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另据各国海关数据,2009年上半年,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欧盟、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0.4%、24.7%、37.3%和33.4%;进口额分别下降34.2%、32.5%、32.3%和28.9%。虽然国际贸易形势自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好转,降幅收窄,但仍然高达两位数。WTO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下降14%,发展中国家下降7%。IMF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1.9%,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恢复增长。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规模为1.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4%。2009年一季度,全球FDI流入量同比下降44%。其中20国集团流入量同比下降36%,流出下降42%。全球并购活动继续呈现萎缩态势,据国际并购咨询公司MergeMarket的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全球并购总量和总额均为6年来最低,其中全球并购量同比下降47%,并购额下降43.3%。联合国预计,2009年全球FDI降至1.2万亿美元,下降30~40%,2010年将回升至1.4万亿美元,2011年升至1.8万亿美元,但仍未达到2007年的水平。(见表1)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1.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

目前世界经济已停止下滑势头,开始出现企稳复苏迹象,主要是各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足,复苏的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政策调控的侧重点不同,各国对未来政策退出存在明显分歧。IMF警告,虽然现在退出为时过早,但各国必须着手限制非传统刺激政策的蔓延,有效降低央行的资产负债,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政府介入过深、退出过晚,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政府退出过早、步调不一致,又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防止通货膨胀方而取得平衡,确保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将是一个严峻考验。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消费扩大。由于缺乏新的赢利机会,加上目前产能普遍严重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回升。因此,全球经济即使实现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恶化。美国去年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以来新高;欧元区去年8月份失业率升至9.6%,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去年9月份失业率5.3%,也处于十年来高位;发展中国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联合国预计,2009年至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球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至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都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分别降至0~0.25%、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还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带动原汕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火幅反弹,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3.国际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阴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预计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重大威胁。WTO报告显示,去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

美国2009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下降6.4%,为近30年来最大降幅。二季度下降0.7%,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5.7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3.5%,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

的首次增长。美国经济复苏状况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美国一系列的刺激经济计划,以及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干预措施。但由于消费者支出依然疲弱,未来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一是需求疲软将继续拖累产出增长。二是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但就业市场依然疲软。预计美国失业牢将在2010年一季度触及10%,2010年底缓慢降至9.5%。IMF预计,2009年美国失业率为9.3%,2010年为10.1%。另外大幅增加的联邦赤字也成为未来经济加快复苏的障碍。IMF预计,美国经济在2009年收缩2.7%后,2010年将增长1.5%。

欧元区欧元区经济在2008年三季度陷入衰退,2009年一季度继续下滑2.5%。得益于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包括“旧车换购新车”计划,欧元区经济下滑速度在去年二季度明显放缓。制造业订单、采购经理人指数、出口等经济指标都呈现向好势头。欧元区的经济支柱德国和法国在去年二季度重新实现经济增长。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整体可于三季度出现增长,从而正式走出衰退。但由于金融业依然脆弱,危机对劳动力市场和政府财政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部分成员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恐难平坦。另外,欧元区国家在退出战略方面存在的分歧也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若德国率先实施退出计划,而法国等国继续坚持刺激经济计划,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而临挫折风险。而在引领低碳经济方面,如果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欧洲大陆的投资和税收刺激计划,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则有利于促进欧元区经济加快复苏。IMF预计,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3%。

日本出口和投资是过去几年日本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自2008年四季度至20094年一季度极度恶化,分别下滑13.1%和11.7%。在政府财政刺激方案带动下,2009年二季度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开始增长,工业生产也走出低谷,带动经济增长3.7%,为五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其中,外需对当季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个百分点,也是5个季度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但日本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掣肘,一旦外部环境再度趋紧,日本经济必将出现反复。与此同时,就业恶化、设备过剩仍将是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的主要障碍。IMF预计,2009年日本GDP将下降5.4%,在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从较长时期看,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主张鼓励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减少政府管制,提倡培育尖端技术,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区域经济联盟和合作,有望为未来日l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对新兴市场和发展-辛经济体产生明显冲击,特别是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冲击更严重。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停止下滑并走向复苏,初级产品价格反弹以及政府刺激政策逐步见效,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已率先复苏。2009年二季度,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7.9%、6.1%和6%;俄罗斯经济在二季度创纪录萎缩10.9%之后,去年8月份制造业出现止跌回升迹象。IMF预计,200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1.7%,2010年将达到5.1%。

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考验,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旦复苏遇到挫折,将对外向型发展中国家带来冲击。二是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步调不一致,各国间的利差扩大,将刺激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动,引发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改革能否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将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从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

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呈逐季加快增长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获得丰收。全国去年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3327万Ⅱ屯,比上年增产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继续获得丰收。肉类产量稳定增长,去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生猪出栏4.6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2.2%。

2.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趋缓。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民8.7%,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品销售率为97.4%。去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但降幅比1-15月份收窄12.2个百分点。

3.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去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一氧。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63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去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0%,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0.1%,居住价格下降4.4%,其余商品跌多涨少。从月度看,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去年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去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 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在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4,8%、26.9%、38.1%,一、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分别增长28.1%、38.3%、38.9%,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

5.进出口降幅收窄,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出口总值8467亿美元,下降21.3%;进口总值7112亿美元,下降20.4%;贸易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下降2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84L美元,同比下降14.3%,但去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6.货币信贷大幅增长,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去年9月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为3.7万亿元,增长16%,加快3.3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同比增长 34.2%,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比上年末增加3266亿美元,同比少增507亿美元。

从总体来看,去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各利t困难的考验,发展态势好于预期,企稳回升势头口趋明显。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针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巩固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全面落实和不断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2010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2D09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表现

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渐止跌企稳,国际商品市场需求回暖。以油价为风向标的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在去年一季度稳定后,自二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显示,2009年9月底的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综合指数比上年末上涨28.0%,各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均有10%以上的涨幅,其中食品饮料类上涨11,2%,工业用农业原材料上涨14.3%,金属上涨30.4%,能源上涨35.6%,但仍大幅低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位。另有少数产品的价格接近甚至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其中黄金价格已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创历史新高。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呈现涨势,反映了市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及增长潜力的良好预期。一年来,为刺激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基础设施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保持了远好于发达国家的产出和贸易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急剧下滑、恢复市场景气的重要力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尽管经济规模在全球总量中尚不足1/3,但对石油、金属等资源商品的需求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以上。此外,各国大幅降低利率水平和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加上美元等货币汇率大幅贬值,也助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见表1)

二、近期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因素

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的程度和速度、各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等,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商品市场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美元走势、主要商品的供需状况也将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总体看,2009年后几个月至2010年,国际商品价格将在目前水平上继续上行,但涨幅相对有限,且短期会有较大波动。

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未来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的支撑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和强度,而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其重要。目前,以石油、铜为代表的商品期货价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2009年后几个月及20lO年世界经济的良好预期。考虑到目前多种商品的库存水平仍较高、富余产能较大,若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波动、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则商品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震荡。

2.各国采取的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宽松的货币供应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商品市场,成为推动2009年以来商品价格大幅回升的原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部分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收紧倾向。未来各国经济政策存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的转换,将对进入商品市场的资金流向和流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3.美元走势对商品市场价格影响明显。近年来,黄金、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因美元持续疲软而具有了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成为重要的保值避险工具,价格抬升,波动加剧。目前美元地位虽有削弱,但仍是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计价货币,同时美元走软使商品套期保值的作用增大,商品价格与美元汇率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负相关。鉴于美国财政赤字庞大,低利率近期将维持不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延续一段时间,中短期内美元弱势格局预计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商品价格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4.产能过剩和贸易保护主义抑制价格水平过快上涨。经济衰退造成市场萎缩,全球贸易规模大幅缩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保护对象已由生产资料扩散至生活资料,出口国通过外部市场消化其庞大生产能力的难度加大。产能严重过剩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相叠加,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从大宗商品、资本货物到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见表2)

三、主要商品市场发展前景

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经历2008年下半年大幅下滑后,2009年上半年低位运行,二季度开始总体呈现温和上行,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编制的食品价格指数FFPI显示,2009年1~9月综合指数上涨7.1%,其中粮谷由于饲料需求及包括生物能源在内的工业需求增长趋缓,主要作物因良好的天气和耕种面积扩大而保持高产,供需矛盾缓和,价格下跌9,5%,奶、油、糖则分别上涨1.4%、18.4%和

95.3%。但综合指数仍比上年同期下跌17.2%,除糖外,符分

类指数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至去年9月末,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分别比年初下跌了26.4%、19.0%、4.5%和8.4%。

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世界粮食价格一上涨总体上将受到一定抑制。小麦主产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均丰产在望,2008/09年度产量估计为6.67亿吨,仅略低于上年的创记录水平,2009/10年度产量仍可达较高水平的6.64亿吨,全球小麦供应充足,连续两年产大于需,库存增加,市场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相对弱市。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08/09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和用量分别为7.89亿吨和7.75亿吨,2009/10年度将达到7.94亿吨和7.99亿吨,供需形势又现紧张,价格将受到支撑。随着泰国、越南等主产区主季稻收获在即,全球大米市场供应改善,大米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态势,尽管泰国和越南通过制定政府收购价、增加仓储空间等措施以保护米价和稻农利益,但近期大米价格继续回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中长期看,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将保持上涨态势。人口增长、收入及生活水平提高,使全球对粮食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呈相对刚性增长,供需将呈偏紧平衡状态。原价等能源价格上涨,推高燃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能源价格上涨将刺激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增加对种植能源作物的土地需求,影响粮食扩大生产和供应,也将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原油总体而言,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处于偏紧的供需平衡状态。尽管世界经济衰退,石油需求显著下降,国际汕价从2008年的147.27美元/桶高点暴跌,于2009年2月12日达到33,98美元/桶的低点,但很快因经济企稳而强劲反弹,2009年二季度涨幅达41%,为1990年以来最大的季度涨幅。在需求方面,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09年四季度全球口均原油需求量将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长0.3%,增量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全年日均原油需求为8367/桶,较上年下降2%,2010年有望增长1.1%。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09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比上年减少1.2%,但先后3次调高了对2010年的需求预测数字。供应方面,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由于需求疲弱和价格大幅下挫,OPEC累计削减280万桶/日的生产配额,非OPEC产油国也收缩生产。近期油价迅速反弹,非OPEC产油国的生产有所恢复,OPEC也存在增产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好转、市场需求复苏,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将再度激烈,地缘政治、产油国的投资政策、美元汇率等都将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预知未来一段时期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在60~90美元/桶的水平。

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价格在2009年二季度的迅速攀升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n向。供应方而,2008年下半年的价格暴跌导致一批生产成本较高的矿山和冶炼厂关闭或停产,至2009年一季度,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均显著下降,铝、锌、锡的降幅均达到10%以上。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报告显示,2009年1~6月全球铜矿山产能利用率79.7%,冶炼产能利用率更低至76,9%,分别比上年同期低1个和4.3个百分点。需求方面,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停止大幅下滑并逐步企稳,工业生产和投资也开始回暖,带动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受此影响,去年前三季度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比年初上涨了近一倍,涨幅达94.3%,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部分停工或关闭的产能正重新恢复,市场供应将明显回升。随着有色金属供求关系的变化,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铜等有色金属价格将震荡上行,但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纺织纤维及成品2009年全球纤维及纺织服装市场受到经济衰退严重冲击,市场收缩严重。随着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纺织服装市场将逐步走出低迷状态,并带动棉花市场率先改善。国际市场棉花价格2009年二季度开始大幅反弹,7月份以来Cotlook指数一直在60美分/磅以上水平波动,预计2009/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287万吨,消费量将达2455万吨,虽未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但受供给不足影响,棉花库存将继续下降,棉价有望保持坚挺。2009年合成纤维各品种产量将普遍下降,但随着市场环境好转,企业开工率上升,2010年产量将有较大增长。预计2009年占全球人造纤维市场近一半份额的涤纶短纤和长丝产量将分别下降3%和1%,2010年则双双增长10%。其他如聚酰胺、丙烯酸、纤维素等人造纤维产量也将在2009年不同幅度下降后于2010年有较大增长。但由于纺织原料成本上升,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的利润空间将继续受压。

化工及医药产品随着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全球化学工业亦步入复苏。目前由于石化下游产业开始恢复生产并重建库存,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较年初明显回升,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塑料树脂已有回暖迹象,但价格、企业盈利、开工率等指标仍在较低水平,石化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的低谷。预计2009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下降5.9%,2010年将恢复增长,增速为3.5%。中东地区在未来全球石化市场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今后5年全球新建乙烯装置将集中在中东地区投产。2009至2010年,中东地区新增乙烯产能645万吨/年,2011至2013年新增乙烯产能960万吨/年,分别占全球新增产能的41%和51%。随着今后几年产能的集中释放,石化产品价格将承受较大压力。

钢材金融危机对房地产、汽车等主要用钢行业造成巨人冲击,钢铁行业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萎缩的需求,全球钢厂和矿山纷纷减产裁员、削减投资。2009年二季度以来,受益干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在基设殴施建设领域进行的大规模投资,钢铁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去年二季度全球粗钢产量环比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同比降幅放缓,6月份全球日均粗钢产量创近9个月来的新高。去年9月来CRU钢材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跌35.7%,其中北美、欧洲、亚洲分别比上年同期下跌36.2%、33.4%和36.5%,但全球综合指数比上月上涨了2.9%,品种以长材涨势幅最大,地区则以北美和欧洲涨幅领先,反映了美欧经济的复苏迹象。去年下半年钢铁需求进一步走稳,2010年市场将逐步复苏。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9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将比上年萎缩8,6%至11亿吨,2010年增长9.2%至12亿吨。由于前几年扩产形成了巨大产能,国际钢材市场整体上仍然供大于求。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钢材国际贸易屡屡受阻,也对钢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机电产品制造业的衰退导致机床产销在传统制造业强国和新兴市场均出现明显下降。德国机床胁会预计本年度德国机床产量将下降40%,在连续5年创纪录的高峰期之后,2009年德国机床产值预计将回落到1999年的水平。2009年上半年,美国机床累计销售额为7,5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70.1%。

据日本机床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7月日本机床订单同比下滑72.2%,其中国内订单下降72.7%,国外订单下降71.9%。据意大利机床、机器人与自动化制造商协会统计,2009年上半年意大利机床订单同比降幅达到56.3%。新兴市场同样面临需求萎缩的窘境,印度、俄罗斯、一些东欧国家均出现开工不足、进口下降的现象。

全球半导体市场继上年四季度环比下降26%后,2009年一季度再降14%,但二季度开始企稳向好,销售额环比大幅上扬16%。根据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Oartner的最新展望报告,2009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有望达到2120亿美元,同比下降17.1%,好于年初下降22.4%的预期。预计20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收入将达到2330亿美元,但仍低于2008年水平。因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减少,封装设备、自动测试设备等半导体设备生产亦受到不利影响。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行业协会(SEMI)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订单为29.5亿美元,虽比一季度大幅增长83%,但较上年同期下滑58%。下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有显著改善,但全年仍将下滑47.9%至229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增长34.3%至307亿美元,设备订单的回升将刺激半导体产业的复苏。

由于企业支出和个人消费疲软,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不振。调研公司IDC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PC出货量同比下滑2.4%,营业收入下滑19.1%。其中,台式机出货量下滑17%,笔记本和上网本出货量同比增长44%。由于上网本价格低廉,其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导致PC市场整体营业收入下滑。2009年全年的PC出货量可能出现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乐观估计与上年持平或微幅增长。2010年PC出货量和销售额均有望反弹,其式机出货量与2009年持平,笔记本和上网本出货量将增长16.5%。液晶面板受供应限制及季节因素影响,去年三季度以来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显示器和电视面板的供应压力减轻,部分尺寸的产品价格在四季度及2010年上半年可能出现下滑。

金融危机以来严重萎缩的全球汽车市场近期出现好转迹象。受美国政府“旧车换现金”计划的拉动,2009年8月份美国新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出现20个月以来首次同比上升,但补贴政策结束后的9月份即大幅下滑。预训2009年全年美国汽车销量将在1050万至1i00万辆之间,2010年销量将实现10%以上的增长,约为1250万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竹的数字显示,欧洲汽车市场8月新注册的轿车数量较2008年同期增长3.0%,主要汽车市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分别增长28.4%、8.5%、7%和6%。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统计,9月份,包括轿车、卡车和客车在内的日本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上升3.5%,为连续第二个月上升。本次经济衰退将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深刻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环保概念将成为未来几年汽车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至2020年,节能环保型汽车有望占到发达市场汽车销量的1/3,占新兴市场城市汽车销量的1/5。

高油价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核电、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技术与设备市场迅速发展,产能扩张速度空前。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将较上年增长56%,达到170亿千瓦,但由于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需求下降17%,太阳能电池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价格快速下滑,产业整合不可避免。预计到2011年产业前景才会随着需求的复苏而好转。

经济衰退导致运输业需求疲软,世界集装箱市场、干散货市场和油轮市场形势严峻。船舶融资环境恶化,船市清淡,船东普遍延期接船,航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09年8月份新船交付比例创年内新低,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的新船交付分别比7月下降53%、52%和57%。截至2009年8月底,全球新船手持订单共1.647亿总吨、5.247亿载重吨,为2007年6月以来最低点。展望今后两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造船市场亦将回暧,特别是中东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多个油轮公司已经公布建造新一代绿色环保油轮的长期发展计划,油轮、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建造市场有望较快增长。劳氏船级社预知,今后5年油轮载重吨将以年均5.7%的速度增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一、中国服务贸易基本情况

200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呈下降态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5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4%。其中,出口545亿美元,下降24.1‰进口712.4亿美元,下降5%。服务贸易逆差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倍。

1.进出口总体规模缩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上年同期的增长28.6%转为下降14.4%,为1999年以来首次缩减。

2.出口和进口呈现“双降”。服务贸易出口锐减,比上年同期下降24.1%,主要源于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等行业出口的明显下降。进口略有下降,降幅为5%。

3.贸易逆差显著增加。服务贸易出口的大幅下降导致服务贸易逆差的显著增加。逆差额为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倍。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逆差额分别为91.5亿美元、44.4亿美元、42.5亿美元、28.5亿美元和13亿美元。

二、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特点

2009年上半年,尽管运输和旅游两个传统行业仍占据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主导地位,但出口开始出现下降。而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以及广告宣传为代表的高附加值行业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有所提升。

1.运输出口和进口均呈下降态势,逆差大幅增加。运输出口10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6%;进口197.8亿美元,下降21%。逆差91.5亿美元,增长56.1%,仍为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2.旅游出口下降,差额由顺转逆。旅游出口18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8%2进口210.9亿美元,增长19.6%。进出口差额由上年同期的顺差26亿美元转为逆差28.5亿美元。

3.通讯服务进口降幅高于出口,出现小额顺差。通服务出口和进口均呈现下降。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5,5亿美元和4.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5.7%和38.8%。顺差由上年同期的逆差0.5亿美元转为顺差0.6亿美元。

4.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逆差减少。保险服务出口 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进口48.5亿美元,下降23.5%;逆差42.5亿美元,同比减少15.5亿美元。金融服务吃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7%;进口1.9亿美元,下降34%;逆差0.3亿美元,同比减少1.2亿美元。

5.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放缓,进口由升转降。计算

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增帆1回落38.2个百分点;进口l 3亿美元,由上年同期的增长33.4%转为下降0.5%;顺差1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美元。

6,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下降,进口微幅增长。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进口46.2亿美元,增长1.4%;逆差4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略有扩大,为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7.咨询进口下降,顺差有所扩大。咨询出口8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5.3%;进口59.6亿美元,下降3.4%;顺差22.9亿美元,为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行业。

8,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大幅下降,首现逆差。其他商业服务出口81.9亿美元,降幅达42.6%;进口94.9亿美元,下降4.9%。由于出口降幅明显高于进口,该行业由常年的人额顺差转为逆差,逆差额为13亿美元。

三、影响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一)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1.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

回顾2008年,中国作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基础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不但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国内传统服务行业仍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拓展国际市场和应对外来竞争的能力较弱;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经验的阶段。

2.中国服务贸易企业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相对落后。中国国际客运服务企业规模较小,国际航线较少、业务起步较晚;货物运输企业也在运输成本、定价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国际知名货运企业存在差距。国际旅游企业需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加大相关宣传推广力度。近年来,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不强。

(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1.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3000美元。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25633亿美元,在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服务贸易机会。

2.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加入WTO以来,切实履行人世承诺,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对外贸易法》(修订)、《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民用航空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中国已经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包含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与挪威等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就建立自贸区问题进行磋商。此外,中国大陆与港澳地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和深化,在法律、公用事业、电信、视听、银行、证券、旅游等领域,采取了具有较大开放力度的措施。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

3.政府高度重视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成了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初步建立了我国服务贸易统一体系;出台了《服务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建立了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认定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举办了中国服务贸易大会、大连软件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活动,组建成立了服务贸易协会。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有力推动了服务贸易发展。

四、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仍处于下降态势,旅游和运输等传统领域服务出口继续下滑,其它行业服务进出口有升有降,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少数行业的出口则逆势上扬。

上一篇:培训机构市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装修市场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