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2 20:18:25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1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为做好县城区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县城区农贸市场防控工作包联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市场监管所长包区、工作人员蹲点”工作机制,对县城区农贸市场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农贸市场分成六个小组,各小组要加大农贸市场专项治理力度,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分组情况如下:

二、工作内容

(一)严格落实对进入农贸市场人员的管控措施1.对进入农贸市场的经营者,业主和管理人员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和体温测量等工作,并做好记录。2.每天督促农贸市场业主开展全面消毒和做好记录。3.在各市场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要求所有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必须测量体温,体温正常者需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市场。对体温超过37.3的进入人员,进行防控与巡查劝导工作,并按照程序上报社区。

(二)做好市场环境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市场保洁员每天打扫冲洗市场,全天候保洁。每天开展全面消毒,不留死角,并做好记录。市场垃圾要及时清运,清除卫生死角。

(三)加强值守,正确引导各农贸市场严格执行专人值班制度,坚持每天早上7点钟到位,市场关闭才能离开市场,保持监管的常态,维护好市场的经营秩序。同时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要第一时间上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宣传普及科学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和防病能力。指导经营户做好自身防护。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2

多哈回合谈判停下来了,谈判战火的硝烟已经消散。我们有一个疑问:从灰烬之中世贸谈判是否会实现凤凰涅架。目前出现的僵局更多是出于综合的国际政治原因,而不是个性原因。谈判各方都把本国的政治要求带入谈判中。

各执一词

2003年的农业改革计划所允许的范围使欧洲走入局限。一些欧洲国家希望放得更开,但在这一点上却没有达成政治共识――因为当看到现实的回报时,共识肯定就无法达成了。美国在没有农业补贴改革的时候,不愿意由贸易组织为其改革设定要求。一些相对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求自己的农产品能更多地进入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市场。而其他发达水平稍低的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征收关税,保护自己的农产品市场免受“侵入”。二者都对富国扭曲的贸易补贴政策提出终结要求。

甚至在我们还未接触到同等重要的工业品关税和开放服务业的问题之前,经济增长成果的很大一块都来自这两个方面。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图景。

但是,在农业问题上,各国立场并非不能协调,这就对欧盟将平均关税削减幅度提高到接近发展中国家所要求的水平提出了要求,并使最敏感的进口产品在新市场准入方面得到保障。这自然有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努力可以做到。

欧盟已通过对处于历史高位的农业补贴进行改革,美国也应当削减数十亿导致目前贸易扭曲的补贴。再者,2006年11月,由于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尽管这在政治上有难度,但也并非不可能。

本轮谈判破裂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坚持认为,美国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市场准入方面的弹性措施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回报。这导致美国拒绝有效地削减农业补贴。

美国对农业改革所作的承诺是脆弱的。美国谈判代表说,其他国家能否向美国农业生产商广泛开放市场是能否说服国会削减农业补贴的决定性因素。但发展中国家表示,他们准备进口更多美国的农产品,而不是进口美国的农业补贴。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卡迈勒・纳特所说:“与美国农民竞争,我们并不介意。但我们不愿意和美国财政部交手。”在市场准入方面,美国如果想要得到更明确的回答,它就应该向别人表明自己愿意为此付诸什么行动。

有协定好过谈判破裂

对欧盟来说,它有义务对自己的提议究竟如何能使美国和其他出口国受益做出解释,但如果完全将出口补贴取消,将使贸易扭曲的农业补贴削减75%,以及将农产品关税削减50%,这些做法所造成的影响则很难被忽视。所有的这些数字都十分重要,因为削减补贴将致使欧盟厂商从全球出口市场大规模撤出。那种认为向“敏感商品”要求追索权的条款会使让步内容空洞其实是错误的。欧盟其实可以减少“敏感商品”的数量,甚至在这类产品上也能够向别的国家提供经过改良的市场准入条件。

在与时间赛跑上,多哈谈判已经输掉,要在2006年年底前圆满结束多哈谈判已经不再可能。这意味着,国会授予美国总统“快速审批”谈判权在最终协定获得批准前就可能已经到期。在目前的情况下,除非布什总统能够说服国会对其谈判权期限给予延长,否则,在未来许多年,圆满结束贸易谈判的前景会十分渺茫。

布什可能会选择将问题推给国会,理由有经济上的,一部分会是政治上的考虑。布什是一位自由贸易主义者。他相信,扩大贸易和开放市场,在全球经济的创造和分配财富方面是最好的途径。布什并非是信奉农业补贴的意识形态教徒,美国农业部长麦克・约翰斯也支持改革,他同样不会对补贴情有独钟。从政治层面看,布什也知道,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可能使阻止全球化进程和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实力得到增强。从而使为全球经济带来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世贸组织体系受到弱化,这也会导致使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的国家和经济体融入到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更加困难。如果失败,由此带来的.1a险将远远超过贸易国间相对较小的意见分歧。

我们必须避免“自绝栈道”的做法,应该努力找到办法,回到谈判桌前。参与国没有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事实上,欧洲在谈判回合中已经放弃了很多要求。但是,一份不够完美的协议比没有达成共识相比,价值显然要大得多。

作者:By Alexa Olesen

编译:罗岳

谈判失败,消费者埋单

杨政文

在农业补贴和关税僵局无法打破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第5任总干事帕斯卡・拉米暂停会谈,决定将谈判无限期推后的做法,对于多哈回合谈判失败来说也许没什么意义,但令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富国消费者来说损失不小。

对消费者而言,削减补贴和农业税的提议毫无疑问可以丰富他们的“口袋”,但这却被全球范围的农业议员所反对,分析家说。布里斯托商学院(Bristol Business Sch00l)访问学者Phil Evans认为,使谈判无法继续下去的国家忽视了每一位消费者的呼声。“谈判者无视他们的利益,不重视国际贸易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 Evans说,“他们将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必须转到公众,立场上来。”

多哈回合的一项宗旨是在美国和欧盟改善农业政策的条件下,减小全球贫困。对于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说,降低农业壁垒可以增加进口促进竞争,降低商品价格。根据研究,多哈回合前的乌拉圭回合就针对降低纺织品、电脑、电子产品、药品、汽车和食品等等商品的价格达成了协定。据200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平均每一位欧洲居民每年将为欧盟盟的贸易保护行为付出1000英镑。

另一份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吃、穿和其他很多必要或高档消费商品价格都受贸易政策影响。”一个名叫Trade Works的组织报告称。“自由贸易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价格更低、商品种类可选择余地更多,实际上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报告说。

多哈回合上很多谈判胶着在保持多边贸易系统的健康,以及如何使发达国家从更多的出口机会上获取更大的利益上。为使世贸谈判能引起发达国家人民的重视,Evans认为有必要使他们明白“贸易实际上和自己的钱袋有很大关系”,他说,政府和零售商应该告诉人们:“你们的衣服为什么这么便宜,是因为贸易;为什么你们能在墙上安装等离子电视,只花费800英镑而不是4000英镑,也是因为贸易;你们在负担家庭中比过去能力更强,还是因为贸易。”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贸易协定为他们的账单带来的好处。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坚持“政府领导、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加强配合、依法行政、规范治理”的原则,切实加大农贸市场整治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扎实基础。

二、时间安排

全区农贸市场集中整治工作从2011年5月26日至2011年6月16日,共计20天。

三、职责分工

(一)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单位职责:

(1)市场开办者营业执照须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悬挂。

(2)按照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或者改造市场。

(3)审查场内经营者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保证场内经营户亮照、亮证经营,亮证照率达100%(对没有营业房的经营户的证照可集中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统一公示);不得为无照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

(4)制定农贸市场管理制度和公约,并定期组织检查实施情况。

(5)负责农贸市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场内经营者遵纪守法、文明经商。

(6)督促场内上市商品划行归市,陈列有序,明码标价。

(7)设置符合计量要求、方便消费者复核的计量器具,督促场内经营者使用合格计量器具,并定期检定。

(8)严格执行“限塑令”,市场内严禁销售和使用一次性超薄塑料袋。

(9)定期在市场内展开蚊、蝇、蟑、鼠灭杀行动。

(10)保障场内食品安全。制止食品经营者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销售散装食品或自行分装食品的,应当明示食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经营肉制品、豆制品以及熟食等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11)维护市场环境整洁有序。严格落实“门前责任制”,严禁车辆入内;制止违章搭建和违规违章占道经营现象,保证场内良好卫生状况;无盯人拉客、盯人散发小广告现象;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广告牌和单位铭牌现象。

(二)各街道办事处职责

各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负有属地管理责任。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督促市场经营管理单位认真落实农贸市场整治相关职责。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辖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区商务局:负责组织力量,清除执法壁垒,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2、区住建局: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周边绿化工作。

3、区城管局:负责取缔市场周边非法占道市场、拆除乱搭乱建、规范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秩序;制止盯人拉客、散发小广告、乱张贴、乱涂写、乱设广告牌和单位铭牌现象;负责农贸市场内违规搭建行为的监管查处工作。

4、区农水局:负责加大农贸市场内野生动物销售的监管和违禁野生动物销售的查处力度,做好农贸市场上市家畜、禽及其肉食品检疫检验。

5、区卫生局:负责把好农贸市场内餐饮、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准入关,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管,确保农贸市场有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卫生环境。

6、区文明办:负责指导农贸市场开展文明经商、优质服务活动。

7、区公安分局:负责农贸市场治安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市场内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行为,确保农贸市场有一个稳定的治安环境。

8、区物价分局:负责督促农贸市场落实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制度,督促指导市场建立完善物价申诉机制。

9、区工商分局:主管区域内的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依法确认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对经营主体、商品质量、交易行为等进行监督管理;受理和处理投诉、申诉;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四、组织领导与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街道办事处要结合辖区实际,加强对农贸市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工作。

(二)建立督查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各相关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工作情况,建立督查制度,加强工作督查,确保农贸市场整治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区政府办随时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市场经营管理单位将通过新闻媒体反复曝光,直至整改落实为止。对多次整改仍不到位的,区政府办将督促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直至取消市场经营资格。

(三)加强信息沟通,反馈工作成效。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本地、本部门清理整治工作的进展、工作成效等情况报送区政府办公室。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4

一、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出口管制是美国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的一种贸易控制手段,其目的是发现和制止非法出口交易并惩处违规者,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口管制以终端用户为基础,重点评估申请出口的项目对终端用户的民用需求是否适当,以及项目转移应用的危险性。1988年美国商务部制订了《出口管理条例》,详细列出了有关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2002年12月,在泰国举行的贸易安全会议上,美国商务部提出贸易转运国出口管制计划,防止被美国视为管制的物品在转运过程中转往其它国家。这一计划旨在弥补出口管制的漏洞,堵塞全球供应链中的安全漏洞。 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随中美关系变化而变化。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将除加拿大之外的所有国家分为七组。由严格到宽松依次是:Z组、S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被列入Y组。随着中美恢复外交关系,美国放宽对华技术限制,并于1980年单独为中国建立一个P组,以示与前苏联有所区别。1983年,里根政府将中国的管制政策再次下调至V组。1989年6月之后,中美关系再次进入低潮,美国停止对放松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审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美国决策者已越来越明确意识到中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战略对手,出口管制不可避免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尽管对华限制几经调整,但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目的是不使中国的核武器、导弹、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军事项目从中获益。近期,美国相关部门正加强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转让制度,加强出口管制,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等。 美国屡屡动用技术出口控制政策,不仅严重干扰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而且给两国关系造成损害。如1996年,美国国务院指责休斯公司向中国转让敏感技术,并于1997年暂停批准中美之间的卫星委托发射合同。2003年初,美国国务院再次指责波音公司和休斯公司非法向中国提供可能用于制造洲际导弹的卫星和火箭技术,并向联邦法院起诉,两公司被罚款6000万美元。美国政府的行为不仅使中国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美技术贸易制造了许多麻烦。许多美国公司担心,美国政府这种过分限制只能迫使中国转向其他国家购买技术,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被其他国家的公司抢走,从而使美国蒙受更大的商业利益损失,必然会对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产生影响,严重地损害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农产品补贴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首位,这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分不开的。2002年5月,美国又颁布了《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即新农业法,在WTO规则框架下,不仅增加了补贴力度,而且扩大了补贴范围,决定在此后6年内将美国农产品补贴增加67%,每年向农作物和乳制品追加64亿美元的补贴,同时增加对谷物和棉花种植者的支付额。根据美国农业部估算,按1996年旧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174亿美元;按2002年;月颁布的新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208亿美元,当年新增了34亿美元,至2007年生效期内,新增农业补贴519亿美元,共达到118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补贴、贸易补贴、资源和生态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国内农业安全、教育研究和农业保险等方面。 在中美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农业补贴使美国出口农产品占尽价格优势,增强了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补贴又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竞争力。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剪刀差”,中国一直处于劣势。除此之外,中美农产品摩擦还表现在进口农产品配额与转基因产品上。为了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自2002年3月20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食品法,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农业部190号公告《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对大豆和玉米等转基因农产品进门进行了限制。而美国出口中国大部分大豆和玉米都是转基因食品,这影响到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使美国10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进 入中国市场受阻。美方据此认为中国有意设置技术壁垒,拖延向国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时间。但是美国对农产品的检验却一直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 (三)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 1.特别301条款。根据特别301条款,美国每年要对世界上的贸易伙伴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考察,并且要排队,分成不同的种类,做一个评价,如果发现了其它的贸易伙伴当中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不利于美国的情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贸易报复措施。多年来,美国先后对中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宣布使用“特别301条款”,而事先却不与这些贸易伙伴磋商。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参加了世界主要知识产权机构和组织,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十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在世界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是,美国却置若罔闻,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指责,美国每年都要发表一份年度“特别301”报告,多次把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美国在《2003年中国履行WTO承诺报告》中,再次指责中国在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中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2011年7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发表讲话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对美国企业是全面侵权,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汽车零配件到小五金制品,以及轻工、纺织、机电产品等,损害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高达240亿美元。2005年,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指出,盗版问题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以至于人们可能无法分清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和冒牌汽车。由此可见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潜在的火山。 2.“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根据人世议定书,中国将在人世15年后才能得到完全市场经济待遇,这意味着美国可将我出口产品价格视作非“正常价值”并以市场经济“替代国价格”对我进行反倾销起诉。人世前,我国就已经是美国进行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之一,加入WTO后,美国频繁应用该条款对我国进行反倾销,不断挑起两国间贸易摩擦。美国在对华反倾销中,经常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滥用中美协议中关于允许美国维持其现有的反倾销法的条款。特别是美国对华实施“替代国”政策时,经常违背WTO原则,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危害。美国对我滥用反倾销的现象主要是由“非市场经济条款”引起。2011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听证会,商务部部长埃文斯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可见,“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出口的重要政策手段,并将成为引发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摩擦的重要根源。 3.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自1980年至2011年底,美国累计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9起保障措施调查(包括5起特定产品保障措施调查和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美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依据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l条,简称“421条款”。特保条款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期保障机制的规定,有效期为12年。根据该条款,在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出口激增,对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的条件下,允许WTO成员对中国产品实行撤消减让和限制进口。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相比,对中国具有很大的不公平性。保障措施要求必须是对产业的影响认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而特保条款只要求对产业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保障措施针对所有进口国,而特保条款只针对我国,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构成了对中国的歧视,保障措施要求此措施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出口国有权采取报复措施,而特保条款要求在该措施实施2年或3年后才进行报复。特保条款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特保条款是2000年美国国会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写入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美国对特别保障条款的滥用主要表现为将本不属于《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的可以适用特别保障条款的产品,列入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范围。如将其国内生产商并不生产或制造的产品列入实施范围,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实施特别保障就是一例。由于“特别条款”启动程序简单,而且适用期长,它必将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4.“337条款”。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它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主要限于专利侵权案件。后经1974年、1979年、1988年3次修改后,目前337条款主要用于处理所谓不公平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对 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以保护国内产业对市场的占有。“337条款”将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分为一般性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337条款”的发起调查只需证明在美国有效可执行的知识产权存在,以及有关的美国产业存在或正在筹建,而无需证明被诉人的侵权行为对美国该产业造成损害,而且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提请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是不收费的,企业申请立案较为容易。入世后,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比例趋于上升,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显现,中国企业遭到的“337调查”大大增多。截止到2005年5月,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今后“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威胁也是比较大的,而且都是针对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以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应诉难度大、被诉企业及相关企业打击力度大为特点的“337调查”,正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输美的又一主要障碍。 二、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1.缓解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需要。在贸易救济中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目前在140个WTO成员中,美不承认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蒙古、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但这6个国家的年出口额甚少,对他们的反倾销调查几乎没有。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美国已经把我国作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上,忽视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事实,对我国采取某些双重标准,具有一定政治考虑;同时以“非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歧视性做法,单方面采用第三国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并沿用以往对计划经济国家的惯例,对我国出口同类产品的企业不分实际出口价格的高低一律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贸易政策有利于美国构筑贸易保护伞,遏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所占份额的日益扩大,缓解了与我国出口产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冲突。 2.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占领制高点,美国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科技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成本优势丧失。由于贸易背后经济利益驱使,美国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出一些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当这些传统领域受到威胁时,仍会毫不犹豫地采取保护措施。如在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美国卡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3年美国制造业出口下降了9.6%,占制造业贸易赤字增长的91%。而高科技产业受美国政策控制又不能迅速开辟市场,这必然增大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分工发生变化的结果。而美国过多地把逆差账算在中国头上,对华贸易政策出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设置重重技术壁垒,使中国公司难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3.美国跨国公司确保利益的反映。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适应全球生产一体化的需要占领全球市场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美国跨国公司一方面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维持美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美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及其战略市场需要决定了政府贸易政策的取向。为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出口自愿限制”和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等,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拒之门外,以确保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国企业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TO后出口增长加快,201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自然就成为美国保护自己市场的首要目标。 4.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替罪羊”。2005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2011年第四季度的经常性项目赤字冉创新高,达到1879亿美元,从而使得美国2011年经常性项目赤字比上个财年增加25%,总额达到665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3%。美国政府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贸易,据中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93年,为62.7亿美元,到2011年为802 .7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其对华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11年为1272亿美元,在2000年时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的最大的逆差国。美国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为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廉价的中国产品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实际上,中方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对美出口中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0%。中国的加工贸易是由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接受这些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它们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另外,不少美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返销美国。有数字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中美贸易增幅是由美国公司在华企业实现的,戴尔电脑、沃尔玛、摩托罗拉和加州食品等美国大公司均是对美出口的大户,美方每年贸易逆差的根源来自于国内,只有削减了财政赤字,提高国内储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把矛头指向中国只是为推动歧视性贸易政策寻找借口而已。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1.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失业现象日趋突出。在布什执政的几年内,美国流失了至少26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另据美国劳动部2005年1月6日公布的报告,根据季节性调整指数,2011年12月26日至2005年1月1日这一周美国失业人数为364000人,比前一周的失业人数321000增加43000人,当“中国制造”充溢美国市场时,美国人认为中国产品抢走了饭碗。美国产业协会和劳工联盟纷纷给政府和国会施压,美国为化解社会矛盾已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向国会提出政策建议。国会部分议员简单地把美国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挂钩,认为是中国巨大的出口抢占了美国国内市场份额,而中国产品竞争力是在违反人权基础上的。为此,对中国商品连连设限和反倾销。实际上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成本的竞争力影响很小。即使把中国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美国仍然会从印度、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巴西等其他国家进口相似的产品,美国的失业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 2.对华政治的需要。美国从国家利益考虑,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往往基于政治利益考虑,如用台湾问题、日本“人常”问题、对中国人权的指责等来牵制中国。美国国防部2005《中国军方报告》渲染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为“中国威胁论”提供舆论支持。中国的崛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注意力正逐渐由“西向”朝“东向”转移,不少国家同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增进关系和加强合作。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道路”或发展模式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量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大“块头”,不断增强的实力任何国家不容忽视,更何况野心勃勃的美国;二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在国际公认,中国同美国一道带动了近些年世界经济的振兴,有关国外人士称“今天中国经济打个喷嚏.亚洲甚至可能世界其他地方很可能就会感冒。”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其政治、安全和社会等各方面效应的发挥。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使美国不能等闲视之。再者,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最大的共产党执政国家,而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的主张背道而驰,中国自然成为美国新的战略目标。美国不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与其抗衡,国内反华势力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必然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这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如果中美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不能调和,最终不得不摊牌,那么中国就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中美对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所以美国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除了向中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之外,在贸易政策上实施歧视性待遇是实现牵制中国的有效工具。 (三)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 20世纪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或争夺、维持霸权地位。冷战期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确立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为了抗击苏联的需要,美国实现了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冷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战略态势,因苏联解体发生根本逆转。“一超独霸”的美国将其全球战略总目标调整为“防止一个能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形成威胁的大国的出现”,以维持和强化其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霸地位。中美之间社会制度、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迥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加,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六,自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首选压服目标。美国政府凭借超强军事实力,近年来打赢了三场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军事存在和势力范围。在这一举措中,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建设合作者”,但刘华的遏制、牵制成分仍然存在。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美国通过贸易政策施加政治影响。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使成员方得到非成员方得不到的好处,在建立区域经济组织过程中,向成员方推行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同时,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的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美国加紧与其他国家建立FTA,一方面是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国家要维持或增加在美国市场中的地位,并且那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也都集中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而美国用更大优惠的市场准入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如柬埔寨承诺实施劳工标准,中美洲五国承诺与毒品贸易开战、促进民主和环境保护,与摩洛哥、巴林建立FTA有利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所以,美国只有打击中国,才能确保这些国家在美国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从而实现美国的政治目标。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5

论文摘要:欧盟为了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进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口监督机制、基于产品安全目的而实施的快速预警机制、基于环境保护目的而实施的市场监督机制。参考欧盟的进口贸易预警机制,文章对完善中国的进口贸易摩擦预警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欧盟,进口贸易,预警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在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地位更为突出。为了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欧盟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进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一、进口监督机制 根据第3285/94号条例和第519/94号条例,欧盟规定了针对第三国进口产品的监督措施,包含追溯性监督、预先监督和区域预先监督三种,后两种措施要求以进口单证作为产品自由流入共同体及其区域市场的条件。两个条例在对进口产品进行监督方面的规定大都一致,但在重要条款上则存在着差别,即后者规定的监督比前者缺乏贸易中立性,更加带有贸易限制倾向。两个条例实施监督的条件也迥然不同。后者规定了两个条件,即监督应在“进口趋势构成对共同体厂商的威胁”或“共同体利益有此要求”时;而前者仅有“共同体利益有此要求”一种情况。实际上,根据第519/94号条例而实施的预先监督措施意在监督进口趋势。可见,第519/94号条例在实施监督措施的标准方面并不像第3285/94号条例那样严格。而且,当出现与保障措施适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根据“共同体利益条款”的规定,进口单证的有限期会受限,单证的发放也可能附带其他条件,此时的预先监督措施便具备了限制进口的效果。 为对这些进口单证进行管理,欧盟专门建立了SIGL系统。该系统是欧委会贸易总司专门针对纺织品和服装、鞋类、钢铁产品进口许可管理而设立的“许可证一体化管理系统(Système Intégré de Gestion de Licences简称SIGL系统)”。 (一)针对来自某些第三国特定钢铁产品的预先监督 由于美国启动钢铁“201”调查,欧盟认为这会对国际贸易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大量产品转向欧盟市场从而对共同体钢铁产业带来冲击,尤其是提及来自中国的产品进口大量增长。在分析了2001年共同体钢铁市场的产量、进出口、价格等各项指标后,欧盟于2002年1月17日了第76/2002号条例,对钢铁产品实行预先监督,以收集统计信息并快速分析进口的趋势。该条例的适用日期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之后,该条例后经第1337/2002号条例所修订,扩大了监督的范围。之后又分别被第2385/2002号条例、第469/2005号条例和第1915/2006号条例所修订。欧盟维持该监督措施的理由是,尽管自2002年实施监督措施以来的情况有所变化,但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仍然要求有一个稳定而快速的信息系统以分析共同体未来的进口趋势。 (二)针对来自某些第三国的特定纺织品进口的单一预先监督 为了适应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一体化的到来,欧盟部长理事会修订了欧盟纺织品的基础性法规第3030/93号条例,并于2011年12月13日正式对外公布了第2200/2004号条例。根据该条例,欧盟设立了专门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单一预先监督(Single Prior Surveillance)机制。 属于该监督体制范围内的纺织品,进口商要从进口国海关获取监督文本之后才能获准进口。该文本办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自动发放,一成员国海关领取即全欧盟关境内通用,有效期半年。各进口商为获取该文本,将向海关申报进口商、出口商和商品的详细信息,并附上提货单、信用证、合同或者其它明确证明进口商将实施进口的商业文书。其中产品的原产地、类别、数量和金额信息将通过SIGL系统由成员国海关在第一时间内报给欧委会。在SIGL系统内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统计有两项,一项是一个月统计一次的月实际出口量,另一项是欧盟进口商申请获得的进入欧盟市场的进口许可量。该项统计实时更新。“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定义是采取“原产地原则”,即不管纺织品货物是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港口运抵欧盟海关的,只要原产地为中国,即这些纺织品就被欧盟视为“中国进口”,置于监督体系之下。 (三)针对来自某些第三国的特定鞋类产品进口的预先监督 由于从某些第三国进口物品的通用规定的第51 9/94号补充条例所确立的鞋类产品的配额体系于2005年1月1日失效,2011年12月7日,一些成员国告知委员会有必要依照第3285/94号条例对鞋类产品采取监督措施。这是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鞋类激增的正常的反应。因为从数据上来看,2000-2003年间,来源于中国的未受到配额影响的鞋类进口产品,由于其具有相比共同体同类产品实际上较低的价格,因而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在共同体市场份额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增长。2000-2003年,进口量平均增长为59%,价格平均相差为21%。(见EC第117/2005号条例)在此背景下,欧盟预期2005年的配额取消后将在短期内导致进口的成倍增长,随之很可能发生的是共同体工业丧失市场份额和就业岗位,从而存在着对共同体生产者造成损害的威胁。因此,欧盟通过第117/2005号条例,要求对源于中国的某些鞋类进行预先的统一监督,以提供统计信息便于对进口趋势进行迅速分析。同时,为了获得鞋类进口趋势的全面整体情况,该条例要求对各种来源的进口鞋类建立一种基于海关的追溯监督体系。该体系包括需要进行预先监督的鞋类,当追溯体系得到全面充分运行时,预先监督可以结束,但至少要维持到2006年1月31日。 须进行预先监督的货物在放行供自由流通时须提交符合统一标准的监督证书,该证书经进口商简便申请后,由成员国的授权管理机构在规定期限内签署,但进口商并不由此获得任何进口权。除非进口规定发生变化,该证书在整个共同体范围内有效。进口许可证书由成员国的主管机构自动发放,不收取费用,没有任何数量限制,并在共同体进口商(无论其成立于共同体的任何地方)提出申请后五个工作日之内发放。在递交申请三个工作日后,除非确证有其它情况,则申请应认为已被成员国主管机构接受。各成员国应向委员会报送下列信息:尽可能定期或一旦有最新信息即报送,并最晚不迟于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报告所签发的监督证书涉及的货物具体数量及以欧元计的价值;每月末的六周之内,依据欧盟第1917/2000条例第32款规定报告此月的进口具体情况。 二、基于产品安全目的而实施的快速预警机制 (一)非食品消费品快速预警体系(RAPEX) 根据关于一般产品安全(GPSD)的第2001/95号指令,欧盟建立了针对危险的非食品产品的快速预警体系(RAPEX)。RAPEX完全适用于不属于部门指令之外的所有消费品,部分适用于有部门立法的消费品。目前,RAPEX涵盖的地域范围包括欧盟27国以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欧洲经济区成员国挪威、冰岛以及列支敦士登。2011年4月,欧委会通过了RAPEX指导手册,详细规定了确定严重风险的标准、RAPEX通报的内容、提交通报的最后期限及通报的传播、通报后的后续行动、欧委会对通报的审查、RAPEX下沟通信息的网络、RAPEX和其他通报机制的协调、不构成严重风险的产品的通报程序。同时,对于RAPEX下所通报的措施,如果存在其他的通报机制,也同样需要予以通报。为此,欧委会还专门公布了处理GPSD与某些部门指令之间关系的指导文件。 RAPEX能够确保来自一成员国的关于威胁产品的信息迅速地在成员国之间以及与欧委会之间的传播。当发现危险产品时,成员国相关机构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以消除风险,它可以从市场上撤销该产品,从消费者手中召回产品,或者预警。如2005年2月4日,匈牙利消费者保护检验总局通报原产于中国的婴儿奶瓶,2011年6月德国北威州消费者中心通报原产于中国的减肥药,2011年3月1日葡萄牙消费者保护研究所通报原产于中国的橡皮娃娃等等,欧委会据通报在欧盟范围内对该产品发出消费者警告。 各国的联系点会将此产品、其对消费者带来的风险以及成员国机构所采取的措施通报欧委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各国的联系点还负责检查以确保所通报的危险产品不会投放市场。之后,欧委会会将此消息散发给所有其他成员国的联系点。在情况不确定时,欧委会可以通过正式的决议,要求成员国禁止该产品投放市场,从消费者手中召回产品或从市场上撤销产品。决议的最长有限期是一年。迄今为止,欧委会已经通过了两项此类决议。 欧委会会关于危险产品的每周概览,并在网上公布所采取的消除风险的措施。同时,欧委会每年都会RAPEX体系运行状况的评估报告。欧委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统计数字显示,RAPEX通报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二)食品和饲料快 速预警机制 欧盟自1979年始在其成员国中间建立快速警报系统,各成员国有责任在消费者的健康遭受严重风险时提供信息。根据第178/2002号条例,欧盟对预警系统做了大幅调整,实施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1en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它是一个连接系统各成员国食品与饲料安全主管机构、欧委会以及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等的网络。欧委会负责管理该网络。调整后的预警范围扩大,包括了动物饲料和边境检查站网络,因为饲料的原料来源与加工等对食品安全具有潜在风险。 RASFF的建立为系统内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机构提供了有效的交流途径。RASFF的通报是借助于欧盟委员会的CIRCA(交流与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完成的。任何一个成员国主管机构发现任何与食品以及饲料安全有关的信息后都会上报欧委会,必要时欧委会将此信息传达至RASFF网络下的其他成员。各成员国有义务向欧委会通告如下信息:各国为保护人类健康而采取的限制某食品或饲料上市,或强行使其退出市场,或回收该食品或饲料,并需要紧急执行的措施;由于某食品或饲料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旨在防止、限制其上市或最终使用,或旨在对该食品或饲料的上市和最终使用附加特别条件,并需要紧急执行的专家建议或一致意见;由于涉及对人类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威胁,欧盟内边境主管机构对某食品或饲料集装箱或成批运输货物的拒收情况。但发现来自成员国或者第三方国家的食品与饲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该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风险时,欧委会将启动快速预警系统,并采取终止或限制问题食品或饲料的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成员国获取预警信息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将危害情况通知公众。预警系统是否启动取决于欧委会对具体情况的评估结果,成员国也可建议欧委会就某种危害启动预警系统。为避免被监测到的问题再度出现,RASFF还设立了第三国特殊保障机制,即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原产国。 RASFF通报主要分为两类:预警通报和信息通报。当构成危险的食品和饲料已上市,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时,首先监测到该情况并已采取措施(如召回或回收)的成员国就会发出预警通报。信息通报则是指虽然被鉴定为具有风险,但还没有到达成员国市场而不需要马上采取措施。这类信息主要包括所关注的食品或饲料在欧盟的口岸如何被检出和被抵制的信息。鉴于保护商业机密的需要,产品的商标和制造厂商的名字一般不公布。此外,还有附加信息通报和新闻通报,前者是指在通报后所追加的详细信息,包括分布细节、产品来源、附加分析结果、货物的有关文件等;后者则是指虽然与产品安全有关,但不属于预警或信息通报的范畴,然而相关机构又非常关注的信息。 在欧盟委员会的网站上,每周都会有对一周所的通报进行的总结。每年,还会详细的年度报告,对全年的情况进行分析。(见图1) (三)其他产品部门的预警和通报机制 尽管欧盟建立针对一般消费品的快速预警体系(RAPEX)及其一般规则,但同时也在的部门立法和指令中规定了通报机制,而且,原则上这些部门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则。GPSD第1条第2款规定了其与部门指令的关系,但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为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欧委会先后公布了两份处理GPSD与某些部门指令之间关系的指导文件。根据GPSD第l条第2款的规定,GPSD不适用于那些具体部门立法所涉及的具有风险或风险类型的产品。当特定部门的共同体立法规定了对特定风险或风险类型的安全要求时,由该特定立法决定相关的义务,GPSD适用于其他风险。然而对于何谓风险或风险类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但从GPSD的范围来看(GPSD第2条(b)段),它仅涵盖与人类健康和安全相关的风险和风险类型,如化学风险、机械风险、热风险、电风险、噪音和易燃性。但不包括诸如环境风险、动植物健康风险和金融风险等风险。从欧盟的立法来看,这些特定的部门立法主要包括玩具指令、关于有电压限制的设备的指令、个人保护设备指令、化妆品指令。 三、基于环境保护目的而实施的市场监督机制 欧盟还会授权成员国进行市场监督,并及时反馈和沟通相关信息,这也构成了预警机制的一部分。例如,用能产品(EuPs)在共同 体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比例。它们对环境有许多重要的影响。在EuPs的设计阶段即应采取措施,因为一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污染看来是在这一阶段决定的,产生的大部分费用也可归咎于此。因此,产品的生态设计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措施,旨在保持产品功能质量的同时,通过设计使产品环境性能最大化。为此,欧盟于2005年了月6日了第2005/32/EC号指令。各成员国应于2007年8月11日前使遵守本指令所需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生效。该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应确保有必要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各成员国应指定机构负责市场监督。他们应做出安排,使这些机构拥有并行使该指令赋予他们的权力,以采取各种适当的措施。各成员国应明确主管当局的任务、权力和组织安排,他们将被授权:组织对EuPs符合指令的情况以足够的规模进行适当的检查,并责成制造商或其授权代表依照第7条从市场上召回不符合指令的EuPs;如实施措施所规定的,要求有关各方提供所有必需的信息;对产品抽样,并使之接受符合性检查。各成员国应使委员会随时获得有关市场监督结果的信息,适当时,委员会将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成员国。各成员国应确保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有机会向主管当局提交他们对产品符合指令情况的观察。 四、中国进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完善 中国在贸易规模和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提出了扩大进口的目标。然而,扩大进口并非意味着盲目扩大进口和毫不设防的进口,中国也应对重点产品进行监控,并基于保护消费者和环境的目标而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监督和预警。参考欧盟的进口贸易预警机制,中国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进口预警体系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农产品进口预警体系 通过分析进口农产品信息,对比国内同类农产品产业指标情况,来判断国内农业受到损害或损害威胁的状况,从而发出预警,主要针对中国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国家经济影响大的进口农产品。其中进口农产品信息包括月度或季度进口农产品价格、数量及变动趋势,进口农产品的国别集中度,国外农产品生产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内同类农产品产业指标情况包括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农业生产者的利润率以及失业率等方面。预警结论可以以模型计算的警度按月或季提供信息,当警度达到一定级别后,可以发起产业损害调查并寻求相应的救济方式。该体系中由海关或商务部监控并农产品进口相关数据,农业生产者和企业建立农业协会,对国内农业生产状况追踪观察,并在必要时代表农业生产者申诉的声音,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帮助和指导农业协会分析产业和预警信息,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接受和审理贸易救济申诉。 (二)一般(非农)产品进口监测 通过一般性进口产品的进口数据月度或季度统计分析,拿出其中指标波动显著的产品做近一步产业和市场分析,并警度报告的预警体系。由海关负责提供各类进口产品的进口数据,包括价格、数量和国别集中度等,各类产品行业协会根据企业市场行为反馈重点选择观察产品,并做出国内该产品产业情况报告,如未达到警度级别,则给企业提供相关市场信息,辅助企业改变市场战略,如果达到一定的警度级别,就可以明确预警公告,协助有需要的企业进行申诉。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申诉的处理和调查工作。 (三)重点(非农)产品进口监测 对与中国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的重点产品进口信息实行专门监控,并警度报告的预警体系。重点产品是一个动态清单,不定期地有产品加入重点清单或有产品从重点清单上“毕业”,产品的选取可以是中国的主要进口产品、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主要进口产品、贸易摩擦严重的产品等,各行业协会也可根据需要选取各行业的重点监测产品。 尤其是应该建立针对能源产品进口的预警体系。通过分析世界能源产品信息和中国能源产品进口信息,判断能源产品的可获得性、能源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和能源输送线路安全性等关键趋势,为中国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提供预警和政策导向。由于影响能源产品价格等波动的因素可来自多个领域,需要跨领域研究的结合,而能源安全紧系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建议成立中国能源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中国的能源产品进口预警。 (四)基于产品质量的进口监测 基于进口产品质量和质量标准,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监测体系。进口产品的质量信息可来源于产品质量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协会调查的消费意见反馈,还要关注国外产品质 量标准升高后是否有低质量的产品涌入(如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设备)等。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是该监测系统的主导部门,综合进口产品质量和消费反馈意见后,定期公布《进口产品质量报告》,披露产品名称,厂商信息等预警。对违反技术标准政策的进口产品采取禁止进口、进口警告和消费警示等措施。 (五)基于产品安全的进口监测 指与动植物卫生、人类健康安全相关的进口产品监测体系。该体系覆盖的进口产品主要是进口的动植物、食品等,这类产品易携带有害病毒,危害很大。因此,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门及海关检验部门应严格检验进口产品的相关卫生指标是否合格,并且根据国际标准和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修改安全的卫生标准及检验检疫程序。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企业和消费者,且监督机制要持续,避免危险的进口产品卷土重来。 (六)基于环境保护的进口监测 指与进口材料安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监测体系。该体系覆盖使用或消费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进口产品,由国家环保总局主导建立,成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委员会。以进口矿石金属为例,首先在工作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通过对企业进口商品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存入数据库,如遇到不合格产品,将商品数量、进口时间和企业状况转入预警数据库。另一方面对国家环境监测、国家环保标准形成进口商品需要检验的合理指标指数进入预警数据库,当进口产品抽查质量与环保指标不符时,国家环保总局通报商务部进行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同时形成报告提交给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委员会。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6

■ 欧盟取消纺织普惠制 中国每年损失1亿美元

10月20日,欧盟普惠新政在布鲁塞尔浮出水面。在享受普惠制30年后,中国纺织行业不得不面对关税提高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纺织品和服装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这也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普惠制将因此取消。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将使中国企业每年为此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

■ 欧盟解除中国部分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禁令

10月19日,欧盟驻华代表团副团长叶森宣布,欧盟解除中国虾、养殖鱼类、蜂蜜、蜂王浆、兔肉和其他一些动物源性产品对欧盟的出口禁令。从即日起,中国将恢复上述产品对欧盟的出口。

■ 中俄签署联合声明 俄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10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声明表明,俄罗斯宣布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 俄罗斯、中国完成有关俄罗斯入世的谈判

10月14日,俄罗斯和中国就俄罗斯入世已完成所有谈判,签署了所有必要的文件。俄罗斯1993年6月首次申请加入就国际贸易制定规则的WTO,但该国在1999年普京总统掌权后才开始协同努力实现成员资格所要求的条件。

■ 澳大利亚农民要求立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尽早达成自贸协定

10月14日,澳大利亚粮农要求联邦政府立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便尽快完成澳中自贸协定谈判工作。 澳谷物理事会主席柏拉特认为澳中自由贸易协定应在2005年7月1日前签订,尽早给予澳洲农民打入世界最大市场的机会。

■ 中国纺织品出口可能将增至1000亿美元

10月13日,彭博新闻社电,相比2003年,由于今年年底纺织品贸易配额将取消以及国内生产商将加大出口,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可能将至少增加24个百分点,从而达到1000亿美元。

■ 将近50%的韩外贸企业从事对华贸易

10月13日,韩国《贸易日报》报道,韩1998年从事对华贸易的企业有14229家,到2003年末,韩共有41421家进出口贸易企业,其中有19106家从事对华贸易,占韩整个外贸企业的46.1%。

■ 中国赞赏欧美如期执行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立场

10月1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在会见陪同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的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弗朗索瓦・洛斯时表示,中国赞赏欧美关于2005年1月1日如期执行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立场。他说,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是双向的,中法两国在纺织领域具有互补性,一体化对双方的企业都是有利的。

■ 中国总理呼吁加强全球贸易联系

10月9日, 中国总理呼吁全球贸易加强合作以及形成更强有力的区域经济联系,以缩小亚洲和欧洲间的贫富差距。“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亚欧会议(ASEM)现存的对话机制,致力于开放的地方主义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验交流。”

■ 欧盟的蒙蒂敦促在WTO框架外制定国际竞争规则

10月8日,欧洲竞争专员马里奥-蒙蒂称国际竞争网络(ICN)应该承担制定发展竞争规则的任务,因为WTO谈判在此问题上停滞不前。蒙蒂称ICN优先考虑的应该同欧洲委员会优先考虑的一样,即同卡特尔做斗争并剔除政府限制。

■ 贸易谈判代表们计划于2005年最后期限前就削减农业补贴达成协议

10月8日,贸易官员们说,来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贸易谈判代表们正积极努力,力争在2005年年底前就削减农业补贴和关税问题达成特殊协议。包括巴西、中国和南非在内的20国集团也表示,它们希望能够在2005年12月前达成协议,届时世贸组织成员们将聚集香港参加一次重大会议。

■ 敦促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10月8日,商务部部长会见了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拉米。说,欧盟应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事实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他表示,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实现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平稳过渡。

■ 中国和越南互相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和越南两国政府10月8日发表联合公报,越南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承认越南经济为市场经济,支持越南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愿同越方共同努力。

■ 全球纺织服装进口配额延长提议被WTO否决

10月4日,由于延长纺织品配额的提议未能在WTO获得多数成员国的支持,因此,2005年1月1日取消纺织品及服装配额的最终期限将不会被修改。进口配额体制已经延续了40年,取消配额将给世界服装及纺织品贸易带来意义深远的变化。

■ 圭亚那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10月3日,圭亚那旅游贸工部长纳迪尔表示,圭亚那政府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希望两国加强经贸合作和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相互协调。

■ 巴巴多斯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巴巴多斯代外长西蒙兹和农业部长格利菲斯10月2日表示,巴巴多斯政府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愿与中方开展全面经贸合作。

■ 中国产山地自行车遭欧盟快速预警通报

捷克向欧盟通报,原产于中国的山地自行车(型号为DY2622,MTB26,钢焊接车架,轮胎尺寸为26x2.125,V型刹车)由于在雨天的刹车力度不够,刹车距离超长,不符合ISO和德国工业标准(DIN)的规定,存在伤害骑车人的风险。欧盟据此在第38周快速预警通报中对上述中国产山地自行车发出快速预警通报。

■ 欧盟要求进口水产品加贴可追溯标签

欧盟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水产类食品上必须贴有可追溯标签,否则拒绝进入。

■ 欧盟抬高果汁准入标准

由欧盟委员会通过的自2004年4月生效的果汁准入新标准已在欧盟各成员国施行,无须再转化为成员国的本国规定。欧盟新的标准对中国苹果汁出口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欧盟新的标准,目前,国内果汁企业100%达到欧盟要求还比较困难,预计两年之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可以达到欧盟新的标准。但专家担心这是欧盟对中国果汁设限的开始,欧盟随后可能会出台更严格的标准,限制中国高速出口的势头。

■ 塞拉利昂舆论呼吁为中国投资商创造好的投资环境

塞拉利昂《民主报》专题撰文《弗里敦的游手好闲者再次伤害了中国投资商》。文章呼吁社会职能部门搞好城市环境卫生,为中国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文中提到,中国投资者在塞建设的工贸园区和拖拉机组装厂等项目将为塞提供数以百计的工作机会,将有力地改善塞就业环境,但是,如果塞拉利昂不能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安全等因素会迫使中国投资者将投资项目迁往他国。

反倾销保障措施动态

■ 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袜子作出保障措施裁决

10月22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袜子(第332/432类和第632部分)作出保障措施裁决:中国袜子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扭曲,而且有进一步造成更深扭曲的威胁。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台湾省的聚乙烯醇作出无损害初裁

10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台湾省的聚乙烯醇作出无损害初裁。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39053000。

■ DOC公布对华汽车挡风玻璃反倾销税行政复审终裁结果

美国商务部10月21日公告,就对中国进口的汽车挡风玻璃反倾销行政复审作出最终裁定结果,福建福耀工业集团公司获得了0.13%倾销幅度从而免予征收反倾销税的良好结果,Pilkington的倾销幅度为2.88%,而其他应诉企业的倾销幅度则高达124.50%。

■ 菲律宾对进口洋葱实施保障措施

10月19日,菲律宾农业部长表示,菲律宾已经对进口洋葱实施保障措施,并已经向世贸组织通告了菲律宾的保障措施,并指出,实施保障措施是因为洋葱的触动价格高于其平均到岸价格。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智利、中国、印度和印尼的蘑菇罐头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10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智利、中国、印度和印尼的蘑菇罐头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裁定原产于智利、中国、印度和印尼的蘑菇罐头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由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均对此案作出了肯定性终裁,所以,美国将会对原产于智利、中国、印度和印尼的蘑菇罐头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 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铅笔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

10月15日,墨西哥经济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铅笔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涉案各方可在2004年10月16日起的28个工作日内到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索取调查问卷。

■ 美商务部拟修改反倾销调查程序限制中国出口

美国商务部准备修改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并欢迎各方在10月15日之前发表意见。由于中国被美国反倾销调查机构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商务部此举将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美出口大户产生重大影响。

■ 墨西哥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棉纱制品、服装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

10月14日,墨西哥经济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棉纱制品、服装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该公告自第二日起生效。

■ 秘鲁决定对进口纺织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

10月13日,秘鲁外贸旅游部公布了023-2004-MINCETUR法令,决定从2004年10月14日起对合成纤维制服装、棉制非针织服装等20个税号项下的纺织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此前,秘鲁曾对原产于中国的包括上述20个税号在内的106个税号的纺织品实施临时特保措施,经我方有力应对,秘鲁政府取消了特保措施而决定实施保障措施。

■ 欧方官员将对我化纤布反倾销应诉抽样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欧委会官员将于2004年10月13日-11月4日对我化纤布(35类)反倾销应诉的7家企业(含关联企业、子公司等共14家)进行实地核查。

■ 伊朗将采取措施以防止中国商品的倾销

10月13日,伊朗商业部部长穆哈默德・沙利亚特・马达里强调指出,伊朗为阻止中国商品的倾销,将执行下列政策:包括执行有效的进口关税、确定基础价格、严惩商品走私(包括中国商品非法进入)。以上政策将保护伊朗生产厂家不受损害。

■ 澳对我硅出口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

10月13日,由澳大利亚金属硅运营公司提起的针对3家中国企业对澳出口硅过程中涉嫌倾销行为的诉讼,澳海关日前已认定3家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目前裁定该3家企业倾销幅度分别为3.7%、5.6%和8.1%。

■ 美6家行业组织宣布对中国纺织品提出特保申请

10月12日,美国全国纺织组织协会、美国制造贸易行动联盟、美国全国缝制产品工业协会、美国全国棉花协会、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和美国一家名为“团结起来!”的劳工组织等6家组织组成的联盟正式宣布,该6家组织已经于10月8日以威胁为由提出对自中国进口的347/8类产品实施特保措施的申请。他们同时宣布,未来几天内还将提出另外9项申请。

■ 埃及延长对原产于中国的荧光灯实施的反倾销措施

10月12日,埃及反倾销局宣布,延长对原产于中国的60~100W的荧光灯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期限为6个月。自上述产品被征反倾销税以来,我国相关企业只向埃及出口200~400W荧光灯,因此无企业应诉此次复审。

■ 3家中国机械公司状告美反倾销制裁部分获胜

10月9日,3家中国机械公司状告美反倾销制裁部分获胜,极大地降低了惩罚关税。

■ 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10月8日,墨西哥经济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液压千斤顶提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公告要求涉案各方可自2004年10月8日起的28个工作日之内到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索取调查问卷。

■ 加拿大对原产于中国等7国的复合地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

10月4日,应加拿大魁北克省Uniboard Surfaces公司的申请,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法国、德国、卢森堡和波兰的复合地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原产于中国的复合地板进行反补贴调查。

■ 韩国对原产中国的二氧化钛征收临时反倾销关税

韩国从10月2日起对向韩国出口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中国5家公司分别征收4.98%至23.08%不等的临时反倾销关税。

■ “双鹿”等7家碱性电池厂家胜诉美国专利权案

10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审裁决:撤消美国劲量等电池公司对宁波“双鹿”、“豹王”、福建“南孚”等7家中国电池企业侵犯其无汞碱性电池生产技术专利权的指控。这场长达一年半之久的专利权跨国官司的胜诉,为国内碱性电池直接进入美国市场扫除了障碍。

争端动态

■ 美国不服专家组棉花争端案裁决向WTO上诉机构上诉

在10月18日举行的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美国通知争端解决机构,称其决定对专家组在巴西诉美国高原棉花补贴案的裁决提出上诉。

■ WTO裁决欧盟糖类补贴

10月15日,WTO公布了对欧盟糖类补贴案的裁决报告,认定欧盟向其食糖生产商提供补贴的行为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

■ 欧盟将就世贸公布的糖类补贴裁决提出上诉

10月1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它将就世界贸易组织当天公布的有关欧盟糖类补贴违反世贸协议的裁决提起上诉。根据欧盟今年7月提出的改革方案,从2005年7月起,将在4年内逐步减少生产配额和补贴出口的数量,降低保护价,并把农业补贴与甜菜产量脱钩。如果欧盟的上诉失败,将加快改革的进程。

■ 美国向WTO状告欧盟飞机补贴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7

该市场是 2001年由苍南县副食品仓储中心依据县政府的批复开办的,依法领取了市场登记证。该市场开办以来,服务周到,设施完备,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的农副产品市场(包括参茸产品)。当年的县政府对这个市场非常支持,依据《药品管理法》第21条“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的明确规定,于 2001年明文要求将苍南县的136家参茸经营户统一规范到苍南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继续从事参茸经营。经营户相信政府的决策,并且市场的服务设施很好,租金合理,经营户纷纷在此安营扎寨,辛勤经营,依法办理了经营证照,按时缴纳相关税费,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市场,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县人民政府又在 2001年9月书面请示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作出了浙药监市[2001]322号批复,同意了苍南县人民政府的前述安排。 2004年县政府积极引进商家,又建立了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为了兴旺该市场,县政府决定强行对市场进行调整。根据县政府会议纪要,2005年1月23日,灵溪镇人民政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等7家单位,联合了《联合告知书》,宣布农副产品综合市场5月15日关闭,经营户迁到新建的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但是由于农贸市场已经形成气候,有很强的品牌效应,经营户觉得该市场完全可以适应需要,不需要迁移。加上政府承诺在新建的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经营的优惠条件无法兑现,经营户要承受两倍于原来摊位的租金。而且新建市场没有办理中药材销售的相关手续,连市场登记证也没有。因此,该大多数经营户不愿迁移。在这种情况下,县政府于2005年5月17日作出通告,要求经营户停止经营,搬迁到新市场。167户经营者对此不服,一致将县政府告上法庭。

经营者和农贸市场的开办者由于市场开办时间只有短短几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迁移,而关闭市场将给市场开办者造成重大损失。他们想不通的是,以前开办市场的时候,政府全力支持,认为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现在领导有了新思路,就要建新市场关闭就市场,随意性太大,也根本没有考虑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的诚实守信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即便要开办市场,也应允许不同的市场自由竞争,而非强行介入,干预市场发展。

本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也一再读到类似消息。不同之处在于,案件发生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温州,而且是全国知名的市场。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本案。

《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规定依法行政应体现诚实守信原则。即“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广大经营户和市场开办者有理由相信县人民政府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基于这一判断,从事生产经营行为所产生的信赖利益应当依法受到尊重和保护。苍南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是经过苍南县人民政府批准,并领取了证明市场依法开办的法律凭证——市场登记证;经营户都是由苍南县人民政府多次明文要求,统一安排在苍南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继续从事参茸经营的;苍南县政府已经于2001年9月将参茸经营户统一安排到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继续经营一事书面呈报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文批复,同意了苍南县政府的前述安排。苍南县人民政府无视自己先前所作的行政行为,无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前作出批复,强行关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和广大经营户摊点的行为,显然违背了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已经搬迁到政府指定的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的参茸经营户,没有被通知要求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受到支持的新市场连市场开办证也没有办理,就开始营业。可见,县政府的真实目的不过是调整市场,违法与否不过是个借口。

诚信是保证社会发展的为政之道和基本的立国立民之道。中华民族具有诚信的传统。两千多年前,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者做到敬事而信,信则民任焉。对于为政者而言,只有做到诚实无欺,讲究信用,才能不失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赖。政府是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机构,是社会的管理者,是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市场经济的监督者和裁判者,应当公平、公正,充分考虑到对公众利益的保护。政府及政府官员失信,会影响并加强社会的诚信危机。诚实守信原则包含着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的核心,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因此,诚信促使人们在利益面前保持理智和必要的克制。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而且有示范作用。政府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前应当经过科学评估,并认真考虑公众的合法利益保护。

县人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发展,制造并直接干预两家农贸市场的竞争。县人民政府依据《通告》强令广大经营户停止在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的一切参茸经营活动,并要求综合市场内的广大经营户前去同为农贸市场的新的浙闽农贸市场内继续经营。此举显然是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同时也直接侵害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同时,县政府作出的《通告》也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存在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程序违法等情形。首先,县人民政府并非是药品管理监督的合法主体,无权作出相关行政行为。县人民政府作出取缔市场和责令停止经营活动的决定属于越权行为。根据《药品管理法》第88条的规定,《药品管理法》第73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应当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使,但县人民政府却自行决定取缔,这显然属于行使处罚权的主体错误,显然属于法律规定的越权行为。《药品管理法》第五条已经明确规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得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以下是垂直管理。有权作出取缔“非法中药材市场”和责令停止经营中药材的决定的主体也只能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不可能县人民政府。

其次,县政府作出《通告》在程序上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药品管理法》第73条规定取缔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属于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第(四)项即为责令停产停业。《通告》明确要求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的经营户停止经营活动,显然就是法条明文规定的责令停业。《药品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取缔”行为属于行政处罚。该法第88条规定“ 本法第七十三条至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职责分工决定”。因此,该法第88条已经将第 73条规定的“依法予以取缔”,界定为行政处罚。既然是行政处罚,在程序上就应当遵循《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32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县政府在作出责令停止经营的《通告》之前,根本没有按照《行政处罚法》的上述规定,告知经营户和市场开办者相关权利。因此,该程序违法行为实质上是直接剥夺了管理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及要求听证等各项程序权利。

综上所述,县政府没有科学评估市场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对公众信赖利益的保护,介入市场发展,超越了自己的权力界限,引发了与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的冲突。不同的市场开办主体由于县政府的干预,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条件,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农贸市场的开办者和经营者造成了利益损害。这与《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关于有限政府,诚信政府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县政府依法行使公权力,应当为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而不应当强行改变市场结构,损害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主体的利益。在具体操作中县政府所作出的《通告》,在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行政程序违法,越权行政。我们有理由怀疑,如果这个《通告》得以推行,那么就开了个不好的先例,过几年县政府领导思路一转,要再建设更大的市场,这个现在受到大力扶持的市场有可能又面临关闭的命运。这样以来,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谁还会有心认真经营呢?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篇8

省局、市局已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小菜场专项整治的文件,在贯彻落实上级局工作要求的同时,结合*实际,就全区小菜场专项整治工作提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入调查,为开展整治奠定基础

各地要根据市局拟定的调查摸底表,深入各市场进行调查,摸清各市场消防、土地、房产、举办单位、经营户证照办理等各项情况,为整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积极汇报,寻求政府支持

各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对辖区市场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出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思路,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政府进行汇报,寻求政府支持。

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各地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中,要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沟通协调,形成合力。要争取规划部门将农村小菜场列入乡镇规划;土管部门支持农村公益设施建设用地;明确城建、消防、卫生等部门对小菜场的监管责任。对市场内存在的问题涉及相关部门的,要以书面抄告的形式告知相关部门。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召集市场举办单位会议,宣传市场法律法规,与市场举办单位签定《*区市场经营管理责任书》,明确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职责。要督促市场举办单位在市场上悬挂横幅、设置市场公示栏宣传小菜场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必要性。要协同市场举办单位开展对市场经营户的宣传,由举办单位与进场经营者签定《市场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经营者是经营第一责任人。通过宣传,使广大经营者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

五、大力推行社会化监管

各地要借力于本次小菜场整治,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消费者代表组成的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在做好宣传培训的基础上,定期召集义务监督员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并向市场举办单位反馈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必要时可以抄告有关部门或向社会公布。

各地要结合整治工作,开展群众满意市场创建活动。根据湖浔工商市(*)72号《关于开展*年度*区群众满意市场创建评比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市场开展创建,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评比原则,努力扩大社会参与力度和影响力。

六、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整治工作

各地在开展整治中,要围绕以下工作目标开展工作:

(一)规范市场名称登记

1、对已经市场名称登记的小菜场,要认真对照,进行“回头看”,使之材料完备、程序规范,符合现行规定的要求。

2、对尚未办理市场名称登记的市场要按照《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市场兴协单位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根据不同类型区别处理:

(1)对目前某些方面尚不符合登记条件但已长期存在、为人民群众生活所必需的农村小菜场,各地应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处理意见和管理措施。

(2)对部分虽然不具备市场登记条件、但有固定场所和设施且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农村小菜场,由村委会出具场地证明,并经当地政府同意,工商部门可以对场内的固定经营户进行个体工商户登记,并加强监管。

(3)对以农民自产自销为主、设施简陋或基本无设施、交易时间短的临时性集市,应提请所在乡镇村加强日常管理。

(二)督促市场举办单位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各地要对市场举办者未履行经营资格审查义务、商品准入管理职责、上市商品快速定性检测、经营管理职责等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行为分别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管理的特别规定》、《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商品准入规范》、《浙江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规则》、《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发出《行政建议书》,督促市场举办者完善并履行市场经营者资格审查制度、上市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市场商品检测制度、市场商品准入制度、商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市场长效管理制度,促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市场食品安全管理

1、取缔无照经营。各地要对市场内存在的无照经营发出《责令停止经营活动通知书》,涉及前置审批的要书面抄告相关部门。对不符合办照条件的要坚持予以查处取缔。

2、强化食品安全准入工作。按照国务院《特别规定》和《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准入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对辖区小菜场的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已开展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登记的,要进一步完善;对尚未开展的,要限期督促建立,确保上市食品的可追溯性。

3、加大快速定性检测力度。充分发挥快速定性检测体系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的检测。特别是对偏远的农村小菜场,要发挥检测箱快速便捷的优势,加大检测力度,增加检测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食品。分局流动检测车也将加强对上述市场上市商品的抽检工作。

各地要督促所在地中心农贸市场建立检测室,开展快速定性检测工作。

4、建立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各地要根据农村小菜场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建立简便易行、动态长效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重点要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措施,对守信者给予公示或一定奖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直至清除出场,以促进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的提高,推进农村小菜场信用建设。

5、强化查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各地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欺行霸市、短斤缺两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病死禽畜肉及制品、过期霉变和有毒有害等不合格食品的,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确保农村市场消费安全。要结合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争取查办一批有影响的案件,特别是在运用《特别规定》查处案件上要有突破。

(四)引导农村小菜场改造提升。

各地要按照湖浔工商市(*)28号《*年度全区市场监管重点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完善市场提升改造专人联系指导制度,积极运用工商职能指导*大桥、练市、双林等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工作。

同时各地要以这次整治为契机,深入调研,主动建言,向当地政府提出农村小菜场建设和改造的方案,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用县、区政府补一点,镇乡、村拿一点,主办者出一点的办法,推进农村小菜场的改造提升,切实解决农村小菜场脏乱差问题。

(五)创建示范,引导创星

各地要积极开展“农村小菜场示范”活动,带动农村小菜场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要积极开展市场创星工作,力争在三年内达到“*中心城区市场三星级;基层工商部门所在地中心农贸市场二星级、各镇农贸市场一星级”的工作目标。

七、加强监管,明确责任

各地要明确相关中队(科)、人员的工作职责,积极落实监管巡查责任,防止因小菜场监管责任的缺位而引起的责任风险。通过加大巡查和管理力度,建立适合小菜场特点的长效监管机制。

上一篇:作文点评范文 下一篇:美食点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