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22 15:00:35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组织;农民;增收

苏北地区地少人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各农户家庭所能耕种到的土地量减少,决定了农户不具备实现机械化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从而导致农户不可能成为实现机械化的基本经营载体。农户的价值取向使得即使具备了农业投资能力的农业大户,也不肯把资金放到回收率极低的农业机械上,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如何协调当前存在的矛盾,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组建农机跨区作业协会,引导农民结伴作业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资源出现结构性的相对过剩,加之农机大户急需有一个机构能引导他们有组织地实施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增收。针对这一新情况,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农机系统的优势,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协会,以协会这种民间组织的形式,将机手组织起来,通过详实迅速的信息服务将农机作业引向市场。切实加强作业市场调研,一方面组织农机人员实地了解全市作业量及联合收割机需要,逐镇建立台帐,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另一个方面积极开拓作业市场,组织若干个考察组,分赴安徽,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实地考察,签定作业合同,并将各地汇总的作业信息定期向广大机手公布,免费发放《跨区作业信息手册》。农忙期间开通两部热线电话,公布服务承诺,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维修配件等后期保障。

二、搞好管理与服务,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

1.强化跨区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近几年跨区作业的实践使广大机手认识到,谁最先掌握跨区作业信息,谁就赢得跨区作业工作的主动。因此,应积极适应发展形势需要,加强市,县两级跨区作业信息网络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镇设立分会,牵头组织跨区作业,吸引机手参加,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邳州市碾庄镇农机跨区作业协会还自办网站,通过网络了解作业市场,定期作业信息,深得机手喜爱。

2.强化跨区作业规范化管理

随着跨区作业的不断推进,对组织管理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形势,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在提高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经常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促进跨区作业有序开展。按照部、省、市要求,制定严格的发证制度,做到“四不”,即:车辆牌证不齐全,技术状况不好的不发证;不参加培训,不参加检审的不发证;不参加跨区作业队的不发证;不属于辖区范围的不发证。强化镇级农机人员责任,要求对跨区作业的机手,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安排调度,统一维修保养,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欲参加本地跨区作业的机手必须首先到镇农技服务中心报到登记,由各镇按作业区域、种类,组织编组,联合作业。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免费发放作业证,对跨区作业服务中介机构收费的,严格执行“谁服务谁收费”政策,严禁只收费不服务以及乱收费。在收割机跨区作业高潮期,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在各镇各主要交通要道、路段展开检查,发现未参加年检年审、未领取跨区作业证者,除批评教育,责令限期参加检审和领证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个体作业的机手一律就地整编,编入当地跨区作业队参与作业,着力打击“无证”或“散机”等扰乱跨区作业程序的行为,促进跨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通过协会的组织和信息服务,强化农机监理的发牌、发证和保管保养。根据农机管理的要求,外出跨区的联合收割机必须“三证齐全”,即驾驶证、行驶证和跨区作业证。以往机手对领取三证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农机转制后,部分机手既怕麻烦,又怕花钱,给农机监理带来难度。现在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每年召开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代表会议,既传达省、市跨区作业会议精神,又部署全年的农机跨区作业的工作。同时,严格把好《跨取作业证》的发放关,建立申请、登记、发放管理制度,对无牌证、无驾驶证和未经年度检审的机主,一律不予核发《跨区作业证》。这样既能强化管理,又可促进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机安全监理与农机手跨区作业的双赢。

三、拓宽农机服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1.在确保农机总量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资源配置

以发展带动调整,以调整促进优化,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依靠农业机械不断向农村各个领域扩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积极用活现有的农机资产,提高机具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全方位提升农机化水平。要以跨区作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农机资源,扩大作业区域,提高跨区作业规模和整体效益,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农村农机运输和物流业

目前,农村80%以上的运输量靠农机来承担,农机在农村物流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要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加速发展农机运销龙头组织。使农机运输和物流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4.扩大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

培植农业机械化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全年农机销售总额和维修服务收入新的增长。同时,要努力研究和发展农机作业、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较快的今天,就必须要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农机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机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学报.2010(6)

[2]王瑜才.农业机械化助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装备.2011(9)

[3]郭燕.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民增收.浙江农村机电.2011(7)

[4]谈永明.赵占兴.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青海农技推广.2010(5)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对策

1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从2004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渐进过程,特别是近两年来,形成了雨后春笋般的强劲发展态势,目前正处在政府倡导下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1发展速度快。到2013年5月止,新平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96个,注册资金2507.73万元,其中:到农经部门备案的合作社47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7个;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2个;从2004年开始,获财政扶持的合作社15个,共收到扶持资金124万元,其中:农业部扶持项目4个50万元,省财政扶持项目8个51万元,市级扶持项目6个12万元,县级3个1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设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全县96个专业合作社有社员4278户,带动农户12640户。据2012年统计,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19635万元,其中统一销售农产品80%以上的有8个,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1032万元;农业部门等组织培训合作社成员10217人次;

1.2行业集中。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种养业且以产销为主。按行业分,种植业76个占79.2%、养殖业11个占11.5%、林业3个占3.1%、服务业4个占4.2%,其它2个占2%;按经营服务内容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有35个占36.5%,以生产服务为主的54个占56.3%,以运销服务为主的3个占3.1%,以仓储服务为主的1个占1.1%,其它服务为主的3个占3.1%;

1.3抗风险能力差。玉溪市合作社全年实现可分配盈余549万元,比上年增加了77万元,增16.3%,其中,按交易量返还386万元占70.3%,按股分红78万元占14.2%。新平县也如此,大部分合作社盈余都很少,基本没有积累,抗风险能力还很差,发展壮大的实力不强。

1.4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前提下,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集中起来,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组织对外销售,在一定范围内,使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优化配置,既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费用,又拓展了销路,提高了价格,从而推动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繁荣了农村经济,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统一为社员提供农资、加工、销售、技术信息指导等服务,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销售环节,较好地解决了单家独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例如:新平戛洒竹园竹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组织销售金丝笋30.5吨,竹子610吨,实现收入156.8万元,利润18.7万元,利润返还给社员16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

2制约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发展的原因和问题

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增收的愿望和先进地区情况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1合作组织内部社员民主控制的决策机制尚未形成。合作组织内部缺少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管理章程,内部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从资金来源看,目前农民资金非常缺乏,农民合作组织的成立及运转主要依靠外来力量投资:龙头企业、农村能人、种养大户、政府所属的农技或供销部门是主要投入者;普通会员在全部股金中占有比例很低。这种产权结构的集中化必然表现为决策权的集中化,一股独大的领头人无论是龙头企业主、农村能人还是政府部门或村委会领导人在合作组织中都拥有绝对的领导权,普通农户由于投入资金少,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差,在组织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发言权有限,其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现有合作社产权制度模糊,导致普通社员的积极性不高。普通社员参与合作社治理的动力与能力不足。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社员一方面要求自己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而另一方面,对于共同积累的财产,社员自身却无法得到收益,这种不清晰的产权使得社员付出的劳动得不到有效的回报,自然也就无法调动社员参与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

2.2利益联结机制脆弱。目前新平县大多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关系属于松散型,合作组织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技术、信息和市场销售服务,而真正利益紧密型的合作组织不多,这种松散的合作机制实质上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或者合作互助关系,合作双方并未以产权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缺少稳定性,难以抗拒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因而很难有效积极地带动广大农户、服务农民、扩大自身规模。即便是建立了股份联结机制的合作组织,也只是半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特别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合作组织,企业主很难与参股份额很小的农户会员具有一致的利益目标。

2.3合作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和辐射功能较弱。目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范围多集中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真正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农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还少有涉足。通过合作组织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对市场影响度相当有限,直接制约着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合作组织的利润。客观上讲,农户入不入社与收入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入社比不入社还要减收,农民当然就没有积极性了。此外,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对于全县农民来说,数量还太少。

全县合作社都存在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合作社只是向农民提供有限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购销上,涉及农产品加工的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涉及到农产品精加工的更少,仍然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上,农产品的附加值得不到提升,效益也就很难体现。无法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减弱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而拥有自主品牌的合作社极少,农产品销售难成为普遍难题,凝聚力、吸引力不强。

2.4资金不足,制约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化经营的能力。资金问题成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合作社起步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股金、社员自筹和内部积累等内源性融资,合作社资金薄弱,难以解决为社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对成员服务能力弱,又影响内部资金筹集。因合作社信贷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至使融资渠道狭窄、单一。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

2.5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新平县专业合作社按牵头人身份分,身份为农民的有92人(其中:村组干部兼任的10人),牵头人身份为其它的有4人(供销社、企业下岗人员)。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的结构和素质。农民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主要管理者也基本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由于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致使合作社缺少技术、财务等方面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不规范、凝聚力差,带动能力弱,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

2.6政府“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对合作社地位认识不到位。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群众兴办热情高涨,但合作社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问题,没有形成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中,出现了政府不规范的管理行为,政出多门,重建不重管。条件好的合作社争着挂牌,争着管;条件差的合作社,需要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持的合作社则无人问津。财政、工商、税务、农业、林业、民政、供销等部门,在指导、扶持和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各部门之间由于界限分明,职能不同,在政策的落实和管理上往往不够统一与协调,存在信息不能共享、管理合力不强等问题。合作社注册登记简单,不需要前置审查,大部分合作社注册成立后没有开展工作,给人造成合作社办与不办一个样。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一项政策性、知识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县、乡镇农经部门结合自己的优势,依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乡镇机构改革后,我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已经撤并,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配置弱化,工作手段和条件差,导致指导与服务断层,影响了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的开展和示范社规范化建设的进行。几年来,县乡农经部门工作经费和培训经费没有列入正常预算,特别是乡镇农经部门无法组织社员培训,无力指导合作社开展工作。

政府对建立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清,不少乡镇领导干部不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具体内容。乡镇、村组干部普遍缺乏规范合作社的基本知识。

2.7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新平县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统一的协调联动机制,致使扶持、优惠政策落实不力,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委托合作社承担农业生产项目等措施,促进合作社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府对落实扶持政策提出明确要求,但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落实措施依然滞后。首先是财政支持乏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力度小;其次是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缺少有效的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只有少部分的农民社员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获得贷款担保;其三是在税收、用地、用电、用人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3促进新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合理配置决策权, 提高普通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使用者控制”的经济组织,强调使用者掌握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决策权。社员的决策权主要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一是直接决策,社员在社员大会上直接对合作社的事务进行表决;二是间接决策,社员选举产生合作社的理事会,把决策权委托给理事会社员。目前,新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由理事长主持日常经营。因此,专业合作社合理配置决策权的关键就是要明确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理事长等主体的决策权配置。

根据合作社的功能与目的,必须坚持社员大会的最高决策权,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中的“社员大会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中一切事务的最高决策权都赋予社员大会。要明确理事会是在社员大会授权下履行职责的,理事长与理事会是委托关系,他们的决策权大小是根据授权获得,要合理划分社员大会、理事会、理事长的权力界限,明确他们的授权关系。其权益主要通过合约来加以明确,在合约中应体现社员利益优先原则、注重专业合作社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利益原则,合理评价理事长的经营活动。真正形成社员大会――重大事情决策,理事会――日常工作决策,理事长――具体运作的决策机制。

提高普通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同质性。努力改善合作社普通社员和核心社员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差距,是改善社员异质性的关键。要从增强普通社员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本、经营能力和管理合作社的能力等方面入手,缩小普通社员与核心社员的差距。社员对专业合作社事务的参与,在目前,需要重视的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社员的民主习惯和参与意识很重要。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初期,“能人”在决策中的权重较大,普通社员的权重较小,普通社员对核心社员的制约作用相对有限。这在由企业家、大户发起成立的合作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从长期看,合作社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其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新农村中的促进作用,这种不利于普通社员的状况迟早要加以改变。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特点是由形式到实体,通过形式化民主训练社员,培养社员民主习惯,为民主创造内在的条件,逐步实现由形式化民主到实体性民主的转化。只要社员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形式化民主训练下的社员最终会学会行使法律与章程赋予的实体性民主。要通过制度的保障和民主意识的训练,增加普通社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并由此提高决策的能力。加强社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权益意识,是规范“能人”治社行为、规范“能人”权威运作机制的关键。

3.2以产权为基础,采取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权分红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

首先,坚持按交易额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在农户社员之间进行赢余分配。“资本”是股份制度的核心,而“交易额”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交易额不仅是社员入社的必要条件,亦是合作社赖以存续的衡量指标。具体形式有:(1)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优惠让利。合作社统一为会员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以低于市场价提供给会员,降低会员生产成本。(2)保护价收购,收购让利。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使会员的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3)统一营销,结算返利。统一收购运销会员农产品,将增殖部分扣除销售费用和公积金后按照收购量对会员结算返利。(4)产加结合,二次返利。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在收购会员农产品后,可按照盈利情况向会员让渡部分在加工销售领域产生的利润。其次,建立合理的按股分红原则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1)土地入股,按股分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引导会员以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按照股份根据组织盈利情况给会员分红。(2)资金入股,保息分红。入社会员可凭股金取得分红,同时还可获得由合作组织按照惠顾额进行的利润返还。投资股成员按股份参与分红。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不同按股分红所占的比例不同,在合作社和协会两种形式中,按股分红居次要地位,而在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中按股分红则处于支配地位,至于具体所占比例的多少则有社员大会决定。

3.3多方努力,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是加强合作社建设,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健全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合理科学的资金积累,鼓励成员投入合作社的发展。建立科学的盈余分配机制,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结合,学习先进合作社融资的成功经验,成立资金互助部,参与信用担保,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的融资途径等。二是政府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品牌,进行农产品加工、整理、储存、保鲜,提高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的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引导担保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探索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三是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各农村金融机构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并与当地农业(农经)部门共同对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逐一建立信用档案。鼓励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合作社成员授信结合起来,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建立农业贷款绿色通道。

3.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正确处理发展和规范的关系,提升专业合作社发展潜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机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是直接领办合作社或插手干预内部事务,而是重点抓好政策扶持、制度规范、经营培训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就玉溪目前政出多门的状况,应该规范政府行为,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部门,履行好管理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必需的条件。其他政府部门在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加大对新成立合作社的财政、信贷扶持力度,降低其组织运行成本。其次,政府部门的财政扶持政策应该具有期限性和针对性。一旦农民合作社经过扶持能够实现自我良性发展,财政扶持就应该有计划地退出,转而扶持那些刚起步的合作社,形成一种有序退出、循环扶持的机制。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联合的关系。

不能单纯追求合作社数量的发展,也不能放松注册登记审核的质量,任其盲目发展。应根据法规制度,在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处理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合作社,可以“先发展后规范”,要求先建章立制,健全机构,鼓励其根据自身特点,探索适合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争取不断壮大、形成特色。对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作社,要加强分类指导,使其“边发展边规范”。对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合作社,要及时制定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带动,“以规范促发展”,使发展与规范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开展示范社建设。

具体实施上,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与规范。农经部门要以示范社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每个乡镇根据当地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每年培育一定数量的县、市、省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引导各类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和发展后劲。

3.5引进人才与加强队伍建设并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竞争力。

一是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建设。建议每个乡镇从事农经工作的人员编制增加到四至五个,招聘农经专业人才从事农经工作。

二是加强培训力度。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政府部门应组织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社员的培训教育。加快建立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体系,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广泛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种养能人,以农经干部为主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及农产品现代流通人才,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培训,提高合作意识。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建议出台政策,建立奖励机制,对合作社成效显著的合作社带头人给予资金奖励,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鼓励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发展工作。

四是对发挥作用,运行较好的示范合作社,定期组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促进民主办社,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补助。

3.6盘活现有资源,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一是积极探索土地、资金、资产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加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力度,在有产业基础的乡镇,建立以产业为纽带,以资金为导向,以合作社为笼头的合作社、集体经济、村民共同发展的经营体制,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二是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从新平县现阶段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现实选择,有的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小,合作社班子会组织生产,但不会搞经营,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就是在现有合作社的基础上,从横向、纵向之间,从合作社产品销售上进一步探索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合作,以带动全县合作社组织生产和销售农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开华,张清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和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7(5).

[2]尹成杰.对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思考[J].农业经济,1998,(6).

[3]赫小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机制与治理结构分析[J].理论导刊,2005,(4).

[4]周琳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障碍和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4,(7).

[5]蔡立湘.彭新德,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3,(2).

[6]张广智.黎志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改革与理论,2003,(4)

[7]孙浩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成与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高伟. 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模式选择[J].南方经济,2002,(8).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3

(一)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对农业,在思想上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须切实加强而不可有半点放松,在投入上必须不断增加而不可有丝毫减少。当前,顺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要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继续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和粮棉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利于粮棉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定和加强农业。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气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这两个突出问题。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三)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会议要求,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会议还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四)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还提出,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一步扩大退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继续抓好水利、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多搞一些小型基础设施。今年出台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对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粮棉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农村教育和基层政权运转的必要开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六)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国债资金使用要向农村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要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必须坚持“四个始终重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八)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4

根据鲁政办督字[20__]2号通知要求,现将济宁市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1月15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参加会议的领导召集济宁全体与会人员对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认真研究,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1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1月2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村形势、谋划安排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对会议精神进行贯彻落实。1月中下旬,市直农口各部门分别陆续召开党委(党组)会议、局长(主任)办公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系统县市区局长(主任)专业会议等进行传达贯彻,并结合总结20__年度工作,对20__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截至2月20日,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召开专题或综合会议对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近期,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由市委农工办牵头组织农口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会议拟于3月上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部署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整个会议筹备情况近期向市委常委会进行汇报。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

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二是构建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要求的长效机制。真正把中央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位,从领导干部配备使用、领导责任分工、领导精力分配、强农惠农政策完善、资金投入增加以及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落实,并逐步形成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5

为了迅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督促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深入开展,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切实抓好政风行风整改落实和检查评议等各项工作,确保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经局党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督促工作会议。受程局长委托,下面,结合省厅的督促工作会议精神,我讲四点意见:

一、前一阶段行评工作简要回顾

全市农业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展两个多月来,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和《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到位”上。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全市农业系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采取召开动员大会、座谈会、办简(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内容、步骤、方法与目标,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人参加学习、人人提高认识、人人参与评议”的民评工作良好氛围。

二是意见征求到位。各县(市、区)农业系统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开设征求意见箱和电子信箱、深入基层、主动上门和现场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全市各县(市、区)农业局通过各种渠道共收集了意见和建议92条,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建议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实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更好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二是建议加强农业执法,稳定执法队伍;三是建议加大信息报送,扩大农业宣传,提高农业工作知名度;四是建议加强惠农政策的检查督促,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五是建议加大对产业化扶持,做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是自查自纠到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对照评议内容,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全市农业部门共自查自纠出来的问题53条,主要涉及机关作风建设、为农服务、农业执法、农民培训等方面。对自查自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查找原因。从自查自纠的情况看,应该说各县(市、区)农业系统自查自纠的态度是诚恳的,查找出来的问题大多都是契合实际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剖析原因,一针见血。这些都为下一步整改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农业系统的民评工作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不同,进展不平衡、取得效果不一样等方面,如有的地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大张旗鼓,编发简报10多期,营造了很好舆论氛围,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编简报;有的地方为民评而民评;有的地方把民主与工作紧密结合,以行评为契机,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夺丰收,评出了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等等。希望工作进展偏慢的地方,要高度重视,迎头赶上。

二、切实抓好整改工作

整改工作是行评工作第三阶段的重点内容,是当前行评工作的主要任务,整改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行评工作能否达到后期目的。评议是手段,整改是目的。因此,全市农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通过评议,促进整改,推动工作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的重大意义。为了切实做好整改工作,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点:

1、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反馈意见

我局行评办通过深入督查,对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反馈了39条意见。这些反馈的意见是群众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反馈的意见,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逐条进行疏理,切实加以整改。

2、深刻剖析,查找根源

只要找准问题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有效办法。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对反馈的意见和自查自纠出的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开展深入讨论、深刻剖析,查找问题的真正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3、务求实效,切实整改

要本着“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见效”整改原则,突出整改重点内容,整改重点部位,整改重点措施,逐条进行疏理、围绕长效,规范程序,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有关责任人,确定整改时限,细化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扎实推进整改工作。当前要重点在7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为农民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业技术到田到户,提高农民种养能力;二是及时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保证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和维护农民权利;三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是否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要求推进,畜牧管理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是否落实到位;四是对国家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到位,是否存在“虚、漏、瞒”报的行为,五是项目管理是否有力,是否存在占用、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六是对动物免疫工作和病虫害防疫是否到位;七是对“沼气工程、阳光培训”项目实施进度较慢进行即时整改。

对加强农业执法、加大对产业化扶持等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对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积极争取,加强协调,力争早日促成问题解决。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对整改情况进行归类汇总,及时写出整改总结报市行评办,市行评办,将从整改的意见和建议随机抽取3条。通过查阅整改落实汇报情况、电话回访群众、找有关人员了解以及查看其他资料等方式逐一核实整改落实情况。我局对省农业厅行评办督查组反馈给我市农业系统的三条意见和自查自纠出来的五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查找根源,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了整改落实情况。

4、立足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反馈意见和自查自纠的问题,要立足长远,结合实际,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政风,改进行风,树立农业部门勤政为民良好形象,从根本上推动工作发展。尤其要建立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惠农政策督查落实、加强农业执法等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三、精心准备,迎接省、市组织的民主评议检查

按照省、市农业系统民评议政风行风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即将转入民主评议检查阶段。检查评议是民评的实质操作工作,直接关系到行评工作的排名。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工作做得怎么样,通过检查评议,就会有高低,见分晓。省农业厅将于9月上旬对我市农业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检查评议打分。这是对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工作的全面检阅,我市的农业系统民评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现在就取决于这次的检查评议。省厅评议组,既要对市局的民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又要对县(市、区)农业部门的民评工作进行抽查。市局行评办也将于近日对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的民评工作进行检查评议打分。因此,全市农业系统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1、突出评议重点。检查评议包括四块内容,分值30%,其中自查自纠情况和其他评议内容占9%,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占14%,厅(市)领导意见占4%,厅(市)局处室意见占3%。从分值构成来看,自查自纠情况和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占23%,也就是说分值的大头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能不能得高分,关键是看我们的有关材料准备是否充分,质量是否比较高。

2、准备各项材料。检查评议,市局印发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评什么、怎样评作了明确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从严要求,精心准备各有关材料,迎接检查评议组检查。

3、加强上下勾通。检查评议工作内容很多,涉及面广,跨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全市农业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这次检查评议工作,加强与检查评议组的联系,在不折不扣做好检查评议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局面,确保要确保省(市)检查评议工作不出差错,少出差错,取得好成绩。

四、扎实做好下步有关工作

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各项目标,我们下步工作任务很重,我们要以政风行风评议整改落实和检查评议为契机,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概括来讲,就是要作到“八个不放松”。

1、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放松。加强督促检查,把“四项补贴”、“最低收购价”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调动好、保护好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不放松。切实搞好中晚稻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粮农搞好防治与田间管理,努力夺取丰收,实现粮食总产52亿斤力争54亿斤的目标。

3、努力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不放松。抓紧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抓好能繁母猪扶持保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生猪标准化养殖等项目申报工作,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加快生猪补栏,促进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推进规模饲养,扩大生猪出栏,确保生猪有效供给。

4、组织实施好“三个一”服务不放松。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扑下身子,切实为龙头企业提供最优服务、为标准化示范基地提供最佳指导,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一村一品村示范点提供最大帮助,确保“三个一”的服务取得新成效,开创为农服务新局面。

5、着力抓好“十件实事”不放松。通过加强调度,加大督查,加大落实等措施,把沼气池建设、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民土地经营权发放等实事做实办好。

6、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放松。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办好我市首届农产品展销会,积极搞好中国首届博览交易会和省第三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大绿标、有机食品等农业品牌整合和扶持力度,扩大农产品营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我市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7、抓好冬季农业生产不放松。要抓住农产品价格看好的机遇,及早谋划,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拿出过硬措施,扎实做好动物秋防秋繁和秋冬种工作。

8、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放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待遇、社保、医保和退休保障等问题,防止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年龄结构老化等,影响农业发展。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6

我受*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县十一届人大一、二次会议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切实履行法定职权,先后举行了11次常委会议、28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30项,提出审议意见12件,作出决议决定8个,为小康*、和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局之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突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

(一)推动经济平稳运行。针对冰冻灾害、物价波动、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常委会深入厂矿企业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全县经济发展态势,加大经济工作审议力度,督促政府解决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发展。一是调研和审议抗冰救灾工作,促进恢复生产。在特大冰灾面前,常委会及时到重点企业和重灾区进行调查,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救灾专项工作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突出重建重点、迅速抓好水、电、路的维修,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二是调研和视察中小企业及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和执法检查情况及工业发展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政府认真办理1号议案,落实环境治理、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增强园区服务功能等措施,使我县中小企业在外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稳步增长。三是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财税增长。听取和审议“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报告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和审议年度财政预算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年度预算调整、矿产资源税费征管等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同级财政审计工作报告,批准了20*年财政决算;督促政府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财政监管职能,减少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预算顺利执行。

(二)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一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视察和审议,督促政府进一步做好土地延包发证和办点示范等工作,全县涌现出了福田白云片、开云龙泉、店门白泥、新桥永济、江东成伦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得到了省、市的一致肯定。二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对《农民专业合作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审议,建议政府落实扶持措施、提高专业合作组织水平。听取和审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尽快更新检验检测设备,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三是促进畜牧水产业发展。视察湘黄鸡良种孵化场建设,听取和审议畜牧水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建议政府加快品改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抓好服务体系建设,使畜牧水产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三)推动社会事业进步。一是重视县城建设与管理。就县城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调查、视察和审议;听取和审议县城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督促县政府强化规划管理,严禁随意变更规划行为。二是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听取和审议《环保法》实施情况报告,开展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调查,督促政府完善环保工作制度,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继续牵头组织“*环保世纪行”活动,推进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和节能减排工作。三是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对全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强化章程制定和合同管理、落实自治保障制度等意见和建议。同时,听取和审议紫金山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修通沿山公路,加大植树造林和公园管理力度。视察并审议乡村公路建设情况,督促县政府抓好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强化质量监管,健全乡村公路管护机制。此外,还对农村文化工作、群众体育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四)切实维护民生民利。一是注重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对武广客运专线(*段)、潭衡西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毁损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设施及拆迁安置等代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开展调研、视察和审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密切关注冰灾后的物价波动,督促县政府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二是注重弱势群体困有所济。开展城乡低保工作调研,督促县人民政府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审议优抚工作,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注重农民群众医有所保。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政府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开展门诊统筹,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注重农村妇女儿童健康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牵头组织“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促进了农村妇科病普查普治、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出生缺陷干预活动的开展,组委会被市人大评为先进单位。牵头组织“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督促县政府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为确保粮食安全,审议了建立县级储备粮制度的议案,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二、突出增强监督实效,规范和改进监督工作

促进依法行政。一是组织执法检查和调研。对中小企业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森林法、体育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在《民办教育促进法》执法检查中,督促政府全面落实激励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的优惠措施,强化民办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扩大民办教育的份额。在《体育法》执法检查中,督促政府加大投入,解决体育馆和游泳池的修复问题。二是实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出台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开展了报备工作,已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32件,发现问题文件2件。三是强化经济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工商、技监、药监、农村信用社等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审议意见。支持和督促政府深化财政改革,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加大农业、教育、卫生、公检法和重点项目建设及乡镇运转保障力度,完善预备费支出报告制度。支持和督促审计部门依法开展同级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一系列审计活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年底,常委会和政府召开联系会,交办的审议意见大都得到落实。

促进司法为民。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基层司法所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加强法制宣传、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综合治理、加大对基层司法工作的投入、改革司法所管理体制的审议意见,促使政府及时加强和改进。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社会认识不足、侦察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5次组织代表临案听审,现场监督法院审判工作。

促进问题解决。常委会建立了领导接访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全年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140件,近300人次。重点交办17件,办结16件;督办63件,督促解决矛盾问题41起。如为调处江东王某一土地产权纠纷,常委会领导亲自督办,得到了妥善处理;彭某反映一单位利用权力搞创收,经督办款项悉数退回。

三、突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

(一)严格依法办事,改进和规范人事任免工作。坚持严格依法任免干部,先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陪审员63人次,其中任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名、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10名;政府组成单位负责人25名;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13名;人民陪审员6名;接受辞职6人次,撤职1人次。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有机统一,注重任前调查、法律知识考试、离任审计、供职表态等程序,召开了颁发干部任命书大会。坚持加强任后监督,要求“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向县人大常委会书面述职,增强“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的人大意识。

(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一是抓好代表培训。相继组织省、市、县人大代表初任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密切同代表的联系。完善驻会委员分片走访联系代表制度,分乡镇召开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代表对县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在节日期间致信代表,以示感谢和慰问。三是定期通报情况,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坚持为代表订阅人大工作刊物,及时寄送常委会有关资料,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激发代表行权履职热情。四是开展代表活动。组织部分省、市、县代表对重点工程建设、民营企业、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和视察,提出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建议。发动代表献爱心,为抗冰救灾、四川地震灾区及特困人员捐款捐物共计100余万元。五是开辟代表风采专栏,报道代表先进事迹。对唐正魁、康诗林、谭春发等12位代表典型事迹进行报道,展现代表风采。

(三)加强督办,确保议案和建议意见得到处理。一是突出议案督办。将督办《强化企业发展环境治理,确保工业强县目标实现》的议案作为重要工作,通过现场督办、会议督办、跟踪督办等形式,督促政府成立专门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办理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破获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23起,查处敲诈团伙1个、阻工团伙3个、盗窃团伙2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议案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强化代表批评意见建议督办。通过会议交办、对口督办、重点督办、上门督办、联合督办等方式,加大办理力度。目前,代表所提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进行答复。其中,问题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91件,占63.6%,逐步解决的45件,占31.5%,因受客观条件制约,需作出说明的7件,占4.9%。如在办理赵自然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后山片群众收看*电视难”的建议中,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20万元,对白果、东湖两座转播台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后山片大都能收看*电视节目。又如为办理曾清华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新场市街道缺水问题”的建议,共筹集资金67万元,启动了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可解决700户居民的饮水难题。县交通局在承办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将建议办理同交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逐件制定办理方案并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办理工作,相继对梅竹公路、江东桥等一大批农村交通设施实施了硬化和改造,得到了代表和群众的肯定。

四、突出提高履职水平,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学习和作风建设。组织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进行政策、理论、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实现角色转换,提高业务能力。开展“解放思想促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深化认识,激发工作活力。开展机关作风整顿,营造和谐共事、勤奋务实的环境,提高机关服务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规章制度和监督办法汇编》,对常委会议事规则、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人事任免办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一府两院”进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代表工作、接待制度等进行了规范。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积极参与省、市人大理论研讨活动,组织了20余次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一年来,各级报刊杂志报道*人大工作的稿件近百篇,扩大了*人大工作的影响。

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乡镇依法召开代表大会和补选工作;加强对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履职水平;坚持邀请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依法指导乡镇人大工作,促进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抓好乡镇人大工作考核,评选永和、开云、长江、白果、马迹5个乡镇为先进单位,评选赵桂香、李礼顺、汪珂、胡冬芽、杨春泉、杨文斌、胡明辉7人为先进个人。

积极参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注重监督和支持相结合,积极支持县委工作,配合政府工作,参与各项重要活动,参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联系点解决电力、水利、交通等方面的矛盾和难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献策出力。

各位代表:一年来,常委会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和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重大经济决策,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创新人大工作,努力增强工作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这一要求,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理念,想发展、谋发展、议发展,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扣县委的工作主题,充分把握我县的各项优越条件及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有利契机,就关系我县全局和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审议,适时作出决议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坚持依法治县,强化监督工作

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实施监督。通过强化监督,支持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今年,在深入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听取和审议年度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等常规性报告的基础上,重点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公安队伍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国土整理开发、移民后期扶持、教师法贯彻执行情况及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等专项工作报告。同时,制定专项工作评议办法,适时开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测评等活动。

三、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抓好代表工作的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拓宽代表知政、参政、议政和督政渠道,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及执法检查、视察和专项工作评议活动;组织代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代表的素质;认真督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认真抓好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为各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供一个活动平台。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重点是实现“四个提高、两个改变”。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精准选取议题,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提出中肯适度的审议意见。提高审议意见的落实效果。不断健全和完善抓审议意见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并进行测评,推行审议意见及落实情况的对外公开制度。提高人大活动实效。根据县委中心工作,结合人大职能,精心组织人大活动,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大调研、视察、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实效。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与指导,督促各乡镇人大规范监督工作、规范代表工作、规范代表阵地建设和文书档案管理,不断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改善机关办公条件,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思想、作风、组织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良好形象。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7

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农村发展的四个“点”: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而在这四个“点”中,最大的亮点当然是把城镇化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着眼点,也就是说自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开户籍限制,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战略之后,这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过去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单条腿战略,正式变成了“双轮”驱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并且强调城乡改革联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提出农业农村工作的四个“点”,并且提出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发展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会议指出,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会议强调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部署五项重点任务

2010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会议对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2010年农村工作五项重点。

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民生新福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时提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促使农民生产生活再上新台阶。

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开启了农民就业新天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0年将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财政部透露,2009年年底,该部门已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各地预拨了2010年就业转向资金232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做好就业工作。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表示,2010年将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建材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推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这些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就业形势不断好转,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将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是农村社保网的新突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2010年,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继续扩大,并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工作力度。同时,还将推动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重点在农民工集中的商贸、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服务业领域启动农民工参保工作。

同时,随着2010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农民工跨省转移养老保险通道的打通,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此外,备受关注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自2009年启动以来正在各地有序推进。

种种迹象显示,2010年新农保将在更大范围内扎实推进,广大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距离实现“养老不犯愁”又迈进一步。

中职教育农村困难家庭免学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中央财政于不久前下拨了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24亿元,专项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免学费补助和三年级顶岗实习困难专业补助。中职教育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免学费,是继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2009年末,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宣布,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这意味着2010年新学期开学,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望实现免费上学。

大力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将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表示,2010年国家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包括加大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表示,2010年,国家电网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科学规划农网改造方案,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农村居民用电水平。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链接: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亮点解读

发改委:农民工收入稳定有望转户口

会议精神: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发改委主任张平: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财政部:增加涉农补贴扩大农村消费

会议精神: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谢旭人表示,财政部2010年将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还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更好满足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农业部:稳定粮食产量在万亿斤以上

会议精神: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但由于气候变化、比较效益下降等原因,2010年粮食稳定发展仍有不利因素。

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10年,国家将全面启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相关规划,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土部: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

会议精神: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自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各级国土部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依规纳入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王世元强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应当有利于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权益的最佳形式;应当有利于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应当有利于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应当有利于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商务部: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水平

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2010年商务部将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引导生产经营,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增强市场信息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完善农产品调控体系,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加大对市场应急调控的政策支持,完善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充分运用重要商品储备、跨区调运和进出口调节等措施,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

人社部:增强农民工就业培训针对性

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篇8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地方人大应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依法行使职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1、围绕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搞好审议决策。

决策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人大做出决议决定要立足于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因此,地方人大行使决策权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

一是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常委会可以通过专题调查、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农业发展的各种优势和特色,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和愿望,了解中央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以便科学地进行审议决策。

二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从宏观上增强农业投入实效。首先,应该从财政投入上对于农业发展给与一定的保障。在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听取政府对上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意见的报告时,应当把对农业的投入问题列为审议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义务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其次,要合理利用农业投入资金,保证对农业投入的资金有效地用在刀刃上。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对于农业的实际经济投入与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农业投入资金,提高农业投入效益。近几年来,澧县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农业发展基金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年度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时,对于农业发展基金的审议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开支,有效地保证了农业投入的效益。

三是围绕农业发展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通过行使审议决策权,促进当地政府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业,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积极探索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澧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县政府关于“五个百万亩”工程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情况汇报,要求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发亩产万元的葡萄、双孢蘑菇等特色农业产业,切实让农民享受到农业发展的实惠,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通过依法行使监督权,把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关。

一是把好农业政策落实关,确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和措施,特别是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问题》的一号文件。地方人大应该充分认识中央关于“三农”问题一系列文件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关心农民的大事来抓。为了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2004年澧县人大常委会适时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工作的情况汇报,督促县人民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实减轻农民负担。当年全县减轻农民负担4100万元,人均63.92元。

二是把好农业法律法规实施关,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地方人大应该注重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特别是围绕农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执法检查,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如农民土地纠纷问题是中央实施农业发展战略后出现的热点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地方人大开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就很有必要。通过检查,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遏制滥占农民耕地、基本农田和少批多占、未批先占、以地招商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对征用农民土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做到合法合理,较好地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很有好处。近几年,澧县人大先后开展了《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防洪法》、《劳动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收费逐渐规范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农村水源污染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总而言之,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得到了维护。

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地方人大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调动代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要善于引导农业第一线的代表做优化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带头人,做科技致富的典范,带领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成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二、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推进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推进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宪法第9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本法的实施,保障村民自治权利。”

上一篇: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风险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