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15 04:35:37

学风建设的思考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1

(一)通过领导开班动员,开展入学教育、集中学习等形式,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员树立“三风”:刻苦的学风、团结的班风、严谨的作风;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做到“六个自觉”:自觉参加党支部的活动、自觉参加学员论坛等;并严格执行“七个不准”:不准用公款相互宴请、互赠礼品等要求。促进学员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发挥班委会、组长的带头作用,使其发挥“鲶鱼效应”,推动整个团队树立良好班风。第三是把握好“法、理、情”三个维度,做到严之有法、严之有理、严之有情。严之有法,就是健全制度,有法可依,实施规范化管理。严之有理,就是要按照中央对干部培训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严之有情,就是实施人本管理,注重自律与他律结合、刚性管理的柔性表达结合,在与学员“三同”:同听课、同交流、同调研中交心,为学员服好务,用情聚力。

(二)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树学风。良好学风的核心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点在哪里?就是要解决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开班前要求每位参训学员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希望深化理解的思想理论问题;一个是最能反映本行业或本单位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我们把学员带来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提出解决途径。有些问题通过设计相关课程进行讲解,答疑解惑;有些问题安排小组专题研讨,全班交流,开拓思路;有些问题组织学员通过论坛方式,辩论交锋,碰撞思想火花;有些问题组织学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调研,向基层干部、向农民群众寻找答案。同时,在培训中,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员,突出学员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培训环节,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知行统一、学用结合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了学员以敏锐眼光和宽广视野观察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问题、以辩证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推动和促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了综合素养,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量化考核促学风。近两年来,处级干部任职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有关要求,强化对学员的考核。理论单元学完后,实行百分制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精髓和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力单元学完后,借鉴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试的方法,以半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考核,划分优、良、合格三个等次,重点考察学员对所学相关内容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运用思路,让学员在实战训练中提升能力。“三农”单元学完后,聘请部系统3名专家对每位学员深入基层锻炼撰写的调研报告进行盲审,也划分优、良、合格三个等次,重点考核学员对所学理论的应用,对“三农”情况的了解和对问题分析研究情况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的参考价值。通过构建多维量化考核机制,把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软任务”量化为可供考核的“硬指标”,强化学习效果,解决干部培训中存在的“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使学员产生压力感、紧迫感,形成勤学善思、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们在学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风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一是学员认识需进一步深化。一些学员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学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当成任务、当成负担,装装门面、摆摆样子,不是自觉地学习,而是被动地学习;有的信奉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更管用,对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以为然;有的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二是学员学习兴趣需进一步激发。一些表面现象看来是学员没兴趣,不爱学,其深层次问题在于培训方式方法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虽然某些培训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在主体班次经过实践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说,许多培训方式方法还出与尝试阶段,未能广泛推广。一些班次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时间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满堂灌、一刀切”仍然存在。三是教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学院教员教研能力不强。当前部系统党员干部整体学历层次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社会阅历等有了明显提高,这对学院教育质量提出挑战,为培训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学院教员受行政工作羁绊,知识更新相对缓慢。而且培训班次大多要求中央党校等高水平师资,平台的缺乏导致年青教师上讲台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学院还未能形成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良性互动局面。四是教员师德、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员直接面对学员,既是培训管理流程执行者,又是学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者,教员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是学风建设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在培训过程中,教员经常会遇到某些学员在部里担任领导职务,拥有一定权力,如果教员不敢管理、不愿管理,就会影响培训的严肃性,进而影响培训的成效。其深层次问题还是教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品德,其职业道德、工作作风需要改进。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需要进一步发扬。学院培训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空对空”、“两张皮”现象。一些外聘教员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进行授课;一些学院教员不研究现实问题,找不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引导;一些学员知行不一,不深入理论核心要义,更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六是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学院在培训班次教学管理流程方面建立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程序,但还未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把学员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并将各项制度有机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制度体系。七是干部培训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学院在对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考核内容笼统一刀切,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全面反映党员干部培训真实情况;如存在一些培训班次将培训评估过程当做培训执行后的例行程序,缺乏有效的评估策略,有时甚至只是在培训后使用问卷简单调查下学员的反映,缺乏培训事中评估难以对培训进程进行修正;缺乏培训事后调研,没有跟踪掌握学员的培训效果。

三、加强学风建设制度化的思考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总体要求,我们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常抓不懈。

(一)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引导学员把对学风建设的政治认同与心理认同相结合,把学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的外在约束与注重触动和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相结合,让学员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在学习中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汲取精神滋养。

(二)在把握党校教学规律上下功夫。根据党校班教学目标要求和学员学习特点,深入研究如何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员从马克思主义中寻到“根”,从思想中学到“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把到“脉”,形成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

(三)在制度形成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要把学风好坏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学风建设的考核机制,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2

Abstract: The rise of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is the necessa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Hefei University, this paper clearly sees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It 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of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思考

Key words: newly-built university;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59-02

0 引言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是质量的第一体现。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作为高校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它不仅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从此步入了大众化时代,为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提供了生存环境,这些新建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教育理念和清晰的发展定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如学科专业建设硬件的不足,高水准的师资队伍的缺乏以及科研实力欠缺等方面,要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紧抓学风建设这一块,它综合体现了学校的治学态度以及师生的精神面貌等,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本建设,是学校处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全校师生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以合肥学院为例,结合当前学风建设的相关背景,设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奋斗目标、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从校园的学习风气入手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3份,有效回收率达91.5%。为了体现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现,被调查者中39%为中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占21%,其余均为共青团员。

1.1 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功利性较强 当前高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绝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中,51%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知识,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方面的知识,17%的学生用于运动。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大学中最佳的学习场所莫过于图书馆,调查发现有74%的学生愿意邀请好友一起去图书馆学习。总体来说,学生学习的目标比较明确,但是整体存在功利化倾向。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急于求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于专业知识只停留在课堂上老师所传授内容的层面上,不愿意深入钻研,有选择性地听课,考试及格即可。特别在毕业班学生中体现更明显。

1.2 学生自身和校园文化氛围是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 在对学风好与坏的决定因素的调查中,有4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氛围,41%的学生认为学生自身因素,认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风是决定因素占4%。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变得活跃起来,才能够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自我提升的动力。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以及对事物的新鲜看法,通过辩证的观点来看,正确的思想引导正确的实践活动,相反错误的思想则会带来反面效应。所以只有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基石,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最优的生存环境,为良好的学风环境创造条件。

1.3 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是大学生的行为典范,在对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能否起到带头作用的调查中,21.4%的学生认为很好,55.7%认为较好,其余认为其起到一般的作用。由此可见,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党员的作用,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对学院“学风建设六大工程”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学生党员也会出现以下的问题:①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②没有学习、学术气氛;③迷恋上网游戏;④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⑤浮躁不踏实,考试突击;⑥抄袭作业;⑦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⑧创新性不强,缺实践能力;⑨其他。调查显示,其中20%的党员存在浮躁不踏实,问题突出;18%的党员存在创造性不高,缺实践能力。这两种现象表现得很突出,也是学生党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4 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大学如同一个小社会,科技活动,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也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在对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兴趣的调查中,53%的大学生认为感兴趣就参加,44%的学生表示能积极参加,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科技理念正在逐渐形成。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

1.5 创建优良学风班、文明寝室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班级和寝室是学生在校园内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的最主要场所。调查显示:56%认为有较大影响,30%的认为有很大影响。说明班级和寝室是是校风、学风的具体表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应继续加大班级和寝室的管理和创建。

1.6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求较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当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吸引人时,80%学生的态度是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老师思路保持一致,说明学生认识到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是很难失去的。然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的途径。有时麻木的接受,会影响其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是必要的。只有将教风和学风相结合,以教风促学风,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学风建设的策略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从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对学风认识的基本状况和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针对以上的不良现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加强:①对学生开展学术性活动和开设讲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道德素质。只有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意识到个人修养能够促进学风的建设。②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学生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使其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③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开展学生党员促进学风建设座谈会,使他们敢于做建设先头兵,从而带动他人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党员应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④教师应该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出项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可以开展争当师德标兵的活动,带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样以教风促学风,综合提高学院的校风。⑤创建优良学风班、文明寝室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保障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透过学风这个窗口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更要合理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内涵,真正体现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磊,王璐,孙旭卓,赵乾.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及举措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3.

[2]董卓宁,马田,王雷华.高校新校区学风建设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7.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3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哲学思考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这是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总体还比较薄弱。笔者在对“三只眼睛看学风”的问题解读中,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学风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并以“学习动力”的发动为“契机”和“支点”来展开工作。在认清“学习动力”不足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建议领导和相关部门以班级和学校为平台,更新建设理念,在整合和利用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同时,改进学风建设方法,从过去那种依靠纪律约束、时间延长为主的“被动型”学习方式转变为依靠动力激发、效率提高为主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上来,这不仅关系到学习“风向标”的转换与走向,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乃至校风建设的进程。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假借“三只眼睛”的智慧,在深入调查课堂内外学风真正样态以及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和维度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在座谈交流或访谈中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谈了自己对学风的认识,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和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力不足,存在厌学情绪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都是本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更为严重:等闲视之,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习态度缺乏正见,学习动机多样化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实用价值则学,无明显的实用价值的则排斥。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也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素质、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享乐的天堂,终于可以脱离了苦海,尽情的享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学生也难免幸逃,尤其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态度决定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搁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关于人文修养、人伦道德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处于“疲软”、效果不够明显的状态,科学专业文化知识和人文道德知识,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还没有足够的关于“成人”和“成才”的理论知识和自觉意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盲点: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概念很难突破“小”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树立“大”学习的概念。

4.对学会学习的观念认知不足

“学会学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诸多能力中的核心,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该观念认知不足,尚不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离学会学习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学习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很多大学生依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上,一切悉听尊便,自己学习,学习方式没有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而自觉的转型和改变,而对于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假借“他山之石”思考甚少,对于“合作学习”更是陌生,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同学抱着应付作业,混文凭的心态,更谈不上思考学习方式的问题了。俨然没有大学应具有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力不足”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所在,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让“善知乐学”,成人成才、提升素质、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念与财富,成为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生命成长的本然渴求。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必须重视外因的延缓或促进作用,在提升和优化校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注重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着眼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通观全局,以动力的培育、激发、内化与外化为根本,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制度优化为保证,实施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齐心协力,方可保持优良学风的持久与畅通,惟其如此,才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推向另一种高度。

1.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根本

在学风建设中,动力激发是重点中的难点,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庞大的“隐性”工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教育、培养和内化。为此,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在认知体验中“内化和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思想的自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培养出“学会学习”的技能,塑造出善于“学习”的心态,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还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

2.班风建设是基础

学风的落实和体现最终主要通过班级工作来完成,所以,一个有着优良学风的班级和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思想交流、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个体教育中。首先,定期召开“优化学风”为主题的各种交流会,乃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一种向内寻找动力的方式,通过客观认知剖析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思想中困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认真查找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症结所在,反思学习方法欠佳的原因,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要达成共识,对“善知乐学”、“学会学习”、“成人成才”的学习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让“素质高、能力强”成为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彼此的优点,在相互监督中改正和提高。

3.教风带动是关键

教风是学风的风向标和关键,任课老师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信其道,听其师。”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和左右。促教风,带学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参考文献

[1]王立,陈正行.浅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26-28.

[2]李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2-164 .

[3]王德平,刘继勇.学风调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9-82.

[4]朱春霞.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作用[J].科技资讯,2007,1:63.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4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影响因素 优化对策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是独立学院的灵魂和旗帜,它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也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它既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1.1学风建设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优良学风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它有助于独立学院办学品位的提升,是独立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学风的形成是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综合的结果。学风建设既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又是独立学院发展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和一个永恒主题。它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其人才培养的能力。总之,学风好,校风才好,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才会更美好。

1.2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学风能动、积极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毅力和严谨的求学态度,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学术品格等。优良的学风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迎接挑战并实现自我价值。

2.影响当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体而言,独立学院学风良好,但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学生方面。

某些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对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涯的科学、合理规划,理想信念迷茫,精神迷失,贪图享受,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某些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观不正确,对学习无所谓,逃课、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热衷于看武侠、看感情剧、玩扑克,打游戏、兼职等,学习精力分散,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内容并拓宽知识面,把考前突击作为通过考试的主要途径;某些学生在学习上非常被动,不具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有待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片面化、表面化;某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自制力弱,对成功的理解较偏颇,虽然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但思想贫乏,社会责任心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没有恒心和毅力,一旦遇到压力,就很容易自暴自弃。

2.2学校教学和管理层面。

独立学院发展起步晚,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受母体学校影响颇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简陋,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学风激励机制不健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下某些教师忙于科研和行政事务,教书但不育人,投入教学和管理的精力有限,治学不严谨,职业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的到课情况不关心,没有狠抓考试纪律,疏于对学生的学风管理,等等。

2.3社会层面。

学风建设既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更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独立学院的学风。不良社会思潮会导致大学生心浮气躁,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当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表现明显。虽然网络给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冲击,某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热衷于打游戏和网上娱乐等,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给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4家庭方面。

独立学院的某些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家长对子女期望值不高,只要获得文凭即可,子女毕业后也不用为找工作的事发愁,导致他们个性突出,优越感较强,功利性明显,自恃清高,学习动力不足。

3.优化独立学院学风的对策

针对影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主要不良因素,作者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等方面提出优化学风的对策建议。

3.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独立学院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始终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作为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和成才观,发掘其内在潜能,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新使命,同时引导学生确立诚信理念和公平竞争意识,发挥网络在学习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3.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教风带动学风。

教师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教风建设促进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高校要完善教师的考核与聘用制度,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狠抓教学纪律,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3.3深化教学改革,健全管理机制。

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很大。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效果和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实习实践的内容,改革考试制度,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管理体制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学风激励、评价、监督机制等需要完善,高校要严肃考风考纪,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

3.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也发挥基础和先导作用。校园文化可以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先进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费文晓.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224-227.

[2]张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44-45.

[3]宋明江,李德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8):80-82.

[4]王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法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08-11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SK201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5

关键词:学风现状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很快实现了规模的扩张,量的扩张却带来了质的下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纪律性差,迟到旷课时常发生,考试违规违纪,甚至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找人替考;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能够正常毕业、拿不到毕业证书。针对现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教育质量管理年”、“学风建设年”的口号,很多高职院校提出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强学风建设。本人在抓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有如下地一些思考与体会:

1、当前学生学风状况的原因分析

1.1学生角度

(1)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高等教育从原先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2011年我省高考录取率约85.3%,第三批次生源质量与第一二批次差距相当大,属于第三批次录取地高职学生相比较而言,学习的主动性弱、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2)学习态度不端正:江浙一带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大多数私营业主都是靠着勤劳实干起家,并无高学历;而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后首岗收入也就一两千元,学历和知识在市场上显得廉价,未发挥应有价值。部分学生就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读书只是为了“混日子”,来“渡渡金”;部分学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突出,热衷于在外兼职,搞副业,打工赚钱,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些不正之风冲击着院校,从而引发了一部分大学生无明确地学习目的,造成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导致学风的衰退。

(3)对专业与学院的不认同。不少学生进人院校后,特别是专业调剂来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少部分学生对专业甚至学校不认同,在转专业口径不通的情况,消极情绪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其他学生,如我院高考录取时调剂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数是男生,英语基础本来就差又缺乏兴趣,成为了“破罐子破甩”,整个班级出现了到课率低,期末考试通过率低等不良状况。

(4)学习纪律松懈。本人从多年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甚至部分大三大二学生干脆期末考试不准备,就等待下学期初补考,他们认为那样监考比较松,在补考中通过远比期末考试来得容易,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平时期末考试通不过没什么大不了,在毕业前补考都能够通过拿到毕业证书的谣传,对大一的学风建设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也让思政管理者心力憔悴。

1.2社会与家长因素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浙一带,社会上各类思潮对在校生影响较大,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导致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所受高等教育不认同。在这些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也确实遇到部分家长自身对学生管理不严格,要求不高,也仅仅要求拿个文凭,体验下大学校园生活;我们在与家长沟通反馈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时,希望家长配合学院对子女进行督促,但有些家长就直言,自己生意上比较忙,对子女没太多期望,毕业后就是回家帮忙打理生理,大学三年就是让其有个地方待,让学院帮着管理,不出安全问题就行;甚至说自己子女若平时行为习惯较好,也不会来读高职,而是本科院校;让我们较受打击;家长没有和学院起到良性互动,给学风建设起负面影响。

1.3学院管理与教师、思政人员层面

(1)从新生始业教育来看。部分系部或教研室对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目标没有明确剖析;教研室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始业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本专业特色、市场发展前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有效讲解;新生始业教育未达到有效效果,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的方向,对专业学习有消极情绪。

(2)从教师方面来看:学风建设与教师的师德有很大关系。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部分专职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外校或社会上兼职过多,教学态度敷衍,责任心不强,在课堂管理上不作为,上课期间对学生睡觉、迟到、旷课、玩手机视而不见,甚至在期末考试监考过程中不严格要求;有些教师更多关注自身地学历提升、、职称评审,而对教学投入精力不足;有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只讲理论照本宣科,不结合实际案例,选用本科教材套用高职教育,未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特点,课堂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外部招聘来地兼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甚至专业知识不扎实,部分外聘教师也仅仅抱着赚外块的心态给学生上课;同时教师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是思政管理者的责任,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少数教师也不愿意承担课堂纪律管理的责任,这些都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3)从学院方面来看。有关学风建设的校规校纪的执行贯彻力度不够,尤其学生留级、退学等的规定执行不力,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单一,无政府财政拨款,主要依靠学费收入来维持办学,学生就成学院的衣食父母,开除学生往往意味着办学经费的减少,学院通常不太愿意开除学生,学生认为学院舍不得开除,毕业前总是能够拿到毕业文凭,由此对一些“顽固分子”未能够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学院对教职工进行教学质量考核过程中,学生评教占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比重较大,部分课堂严格管理的教师所得分值较低,影响年度考核,导致教师管理课堂纪律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教师不敢严格管理课堂。学院要在制度贯彻落实上作教职工在学风建设上的强大保障和坚强后盾。

(4)思政工作人员来看:有些思政人员不善于分析学风状况不好的复杂因素,有些学生不来上课、厌学、纪律不好等现象出现,不是简单因为专业不喜欢、对教师上课不认同等因素,有些则是因为个人情感纠纷、同学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等因素引起,而思政人员却简单地抓学风而抓学风,往往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而有些思政工作人员在班级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等方面的不公正,打击了部分学习成绩优秀者的积极性,给学风建设带来了破坏作用。

2、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院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多种举措的落实。

2.1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是学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关键因素之一,是学院内涵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树立教师课堂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课堂管理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审挂钩。同时各部门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教学、思政、公寓等都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进步服务。

2.2严格执行制度、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学生

教学、思政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升、留级、退学、肄业、毕业的规定,要完善评先、评优、推优人党、担任学生干部、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制度,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严格执行考教分离的制度;对监考教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制定严密科学的考试制度,杜绝的现象;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对违反纪律者,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一律按纪律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思政人员要发挥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社会知名人士的作用,通过形势政策报告会、座谈会、个别交流思想、学生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以成功的实例来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为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学会对自己、父母和母校负责。

2.3深化教改、课改、强调师德师风

首先,要深化教改与课改。教师要对专业设置有清晰的认识、了解专业的市场需要特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和选择合适高职教学的教材,加快推进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同时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实训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如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去西湖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去浙江大酒店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要加强师德建设。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强调奉献精神,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教师处理好校内教学与企业挂职、社会兼职、个人学历提升、职称评审之间的关系。

2.4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抓好学风建设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网、系部网站、论坛、宣传栏地传播作用;发挥各级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地自我管理、自我引导作用;让学院各职能处室、教学单位、后勤服务部门都了解并知晓学风建设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浓厚地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我院如同其他在杭高职院校做了些有益的尝试。首先,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体育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校园休闲吧等建筑、中心湖、凉亭等园林各类实物打造文化校园品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邀请知名校友、社会知名企业家、行业资深专家来院做报告和交流,同时组织师生和企业合作定期开展各种竞赛如邀请中信金通证券资深人员来指导模拟证券大赛、邀请阿里巴巴技术人员来指导校园电子商务大赛、和杭州华诺财务公司开展财会技术大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杭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各类藏馆多的优势,与浙江省革命纪念馆、马寅初纪念馆、岳飞庙、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单位开展合作,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开展爱国主义与理想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如娃哈哈、阿里巴巴、淘宝网总部等知名企业参观交流实习,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实践表明,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学院地理位置优势、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作用,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思想认识和情操的熏陶作用,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2.6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教学、管理、服务部门的联动与齐抓共管,更需要教师、干部、职工的通力合作。将学风建设纳人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学风的优化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与服务各部门都要共同致力于学风建设,互相配合,协调统一,以保证学风建设有条不紊,规范有序地进行。

学风建设是学院永恒的主题,需要标本兼治与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只有良好学风,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明江,李德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 年第八期.

[2]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7期.

[3]赵大鹏,高娜.关于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六期.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6

[关键词]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引导;管理;主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47-03

一 引言

学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好的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大学新生这一群体,正处在从中学学习生活向大学学习生活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处于人生定位和理想追求的始发时期,对大学及其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尚未深刻,思想和心智尚未成熟,独立管理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尚未扎实,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若此时不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科学管理,有的很可能会把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一塌糊涂,甚至容易在学业上走入误区。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因此,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新生的学风建设极其重要。

二 当前大学新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模糊,适应力不强

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除了身份角色的转变外,还可能面临着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而面对着大学教育的开放性、独立性、多元性,一些新生很容易会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环境感到不适,逐渐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定位变得模糊,对“我是谁” “我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做好”“我将来到哪里去”等系列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从而变得“糊糊涂涂混日子”。在学习方面,有的一直是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习惯了过去“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缺乏主动学习、创新思考的能力,一下子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容易出现厌学情绪,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迷失方向;有的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去深入了解,也不深入思考自身学习方向、未来走向,只是随波逐流地接受大众式教育。在生活方面,有的在高中时只专注学习,生活都是由父母照料,一来到大学的集体宿舍生活,由于其独立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不会处理大学生活上的一些节和问题,诸如人际交往、宿舍生活等,逐渐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二)学习目标模糊,内动力欠缺

进入大学后,面对着多样化、自由化的学习氛围,面对着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人会为其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明确的规划行动,学习也没有像高考时候的压力那么大,使得一些自我要求稍微放松的新生对学习变得不再是那么的热衷和关注,容易出现学习怠慢、虚度光阴等问题。有的缺乏对大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好”的思考,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知识能力要到什么水平也没有清楚的认知,满足于“一知半解”“60分万岁”;有的学习目标不端正,功利性较强,不求真才实学,只求取得毕业、学位证书,取得一份工作,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缺乏对学问的深学、慎思、审问;另外,新生也比较容易受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读书无用论”等来自校内外的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学习内动力缺乏,引发学业问题。同时,还有一些新生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又不会主动去寻求和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出现对学习感到迷茫的现象。

(三)思想状态不稳,自控力较弱

大学生是思维比较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能力强、对于信息的切换速度快,但同时也伴有对新事物的鉴别能力低,对自我定位不准确、表达方式偏激,容易受负面和极端信息影响,甚至被不良分子利用。另外,由于新生普遍存在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对称的问题,心智并不成熟,容易出现思想情绪波动,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所不足。有的刚步入大学,面对着一些学习、人际关系、宿舍生活、家庭等方面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容易出现逃避、钻牛角尖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有的则表现在挫败感上,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候可能是班里的“学霸”,但来到这人才济济的大学后,只变成班里普通的一员,没有了优越性,容易产生怠学、厌学等情绪和行为;有的因为没有了家长的管制,经常沉迷于网络,出现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甚至考试挂科等现象。

三 加强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引导――抓好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

1 开展适应性教育,点亮“导向灯”,引导学生及时转变角色

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始,应及时开展适应性教育,为新生开启大学学习生活提供指引明灯。可通过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开展拓展培训、召开新生班会等形式进行,应坚持集中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体验学习相结合等原则,侧重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一是开展好环境、学习、心理调适教育,及时缓解“新生不适感”;二是开展好专业引导教育,为新生指明大学四年的阶段性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四年学习的侧重点;三是开展好能力提升教育,立足全面发展,教育引导新生积极提高学习、专业、创新、创业等四种能力,增强竞争、社会责任、法纪、团结协作、安全与健康等五种意识,以及正确处理立志与行动,读书与做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一专与多能,学业与恋爱,成才的内因与外因等六种关系。

2 开展规范性教育,把稳“方向盘”,引导学生树立规矩意识

在开展适应性教育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性专项教育,强化一年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规矩意识。一要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帮助新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新生加强对大学学习、职业规划、人生定位等的思考。二要开展好校纪校规教育,积极引导新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以各项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可通过向学生阐述学校各项奖励制度与国家的助学帮扶政策,点亮求学之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提供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

3 开展经验交流,提供“引路标”,引导学生扫除心中迷茫

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里,要注重发挥朋辈的力量,邀请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新生班会或召开新老生见面会,及时让高年级学生为新生讲解当初是怎么度过大学适应期,积极分享学习经验、干部经验和入党体会等,让新老学生能充分进行交流,让一年级学生从师兄师姐们的经验中及时扫除心中的迷茫、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缩短探索期。

(二)管理――抓好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 强化考勤管理,开启“增压器”,营造学生勤学好学氛围

高校针对学生设置考勤制度,不仅是教育、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托[3]。对于考勤,一是可以实行“每周通报”制度,强化“常态化”管理,由级委对每周课堂的迟到、旷课情况进行统计,利用年级QQ群、微信群等媒介,实行“每周通报”,让老师和学生更快捷、直观的了解各班考勤情况,通过班级内部和班与班之间的舆论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二是可以实行“缺勤约谈”制度,化“被动”为“主动”,学生纪检部门每周对各班的考勤情况进行反馈,列出各班的考勤“黑名单”,辅导员根据旷课的累计情况进行“缺勤约谈”,并通过级委将“约谈”的信函直接送到学生手上,信函写明约谈的原因、学生缺勤的详细情况、约谈的期限等等,基于这种平等、尊重的约谈方式,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并主动与辅导员联系、预约谈话时间。

2 强化思想教育,定好“压舱石”,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质量。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较早、接触较多的群体,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规范化管理等任务。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正处于青春期,人格、心智和思想尚未成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此时更需要对其加强正确引导。辅导员在平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其的谈心谈话和关心关注,平时善于抓住每个与同学谈心的机会,聊学习话家常,及时引导其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充分借助朋辈辅导的作用,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对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耐心、认真去帮其及时明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走出心理阴霾、专注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班委例会、各班心理委员反馈的心理动态报告,深入班级、宿舍,走进学生课堂,与任课老师沟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等多种方式结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及时引导帮助,使一些问题在萌芽中得到解决,避免了大量矛盾的激化。

3 强化校园管理,用好“助推器”,培养学生遵纪守规习惯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校安全稳定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安全无小事,应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请假方面,在学生请假离校时,应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保持联系;在学生返校时,按规定做好销假登记;可以实行每周日晚的学生回校统计,要求各班做好到校学生统计,及时了解学生返校情况。在宿舍建设方面,要一开始就引导新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可以推行“规定时间熄灯”制度,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如发现有违规者可通报批评并要求同学书面检讨;同时,还应积极提倡安全使用宿舍设施与资源,定时清查学生宿舍违规电器以杜绝宿舍安全[患,积极推行“文明宿舍”评比、建设“党员示范宿舍”等举措,充分发挥模范宿舍、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带动作用,以将积极先进的思想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营造温馨、舒适、团结、文明、安全、和谐的宿舍文化,以良好的舍风促良好的学风。除此,还应不断强化图书馆建设,加强其管理工作,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引进新书、好书,并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阅读活动,引导大学新生多读书、读好书,逐步形成好学、勤学氛围。

(三)主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风建设实效

1 巧用主题班会,增强“向心力”,凝聚班级集体思想共识

良好的班风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在新生的第一学期初,班会可立足“相识”等主题开展,让各班学生更加深入认识和了解本班的同学,在活动中增加彼此间的互动与交流,共建和谐融洽的班集体;在学期末,可围绕“快乐”主题开展,因为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与相处,各班都会有属于本班美好和感动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对一学期的快乐时光进行回顾,能使各班的集体观念与班级凝聚力持续增强。在第二学期开始,可以立足“优秀”主题,要求各班对第一学期的成绩进行分析,表扬先进,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查摆不足,提出下学期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在学期中,可立足“班级梦想”主题,引导学生对班级目标和集体奋斗的思考,并通过特色主题活动逐步丰富、完善各班特色的班级文化,进一步强化集体观念和学习氛围。

2 注重干部培养,增强“辅助力”,发挥骨干辐射带动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师生情感、传递师生信心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较强的表率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学风的重要体现,也是优良学风的重要抓手[4]。大学四年的学生干部虽然是一年一届,但大一选的班委、级委对刚入学不久的新生的能力培养,对各班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一新生,可积极鼓励其多参加学生社团组织,如团委、学生会、级委、班委。对于新生干部的培训,第一学期可以侧重于普及性的业务培养,根据职务的不同,对学生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批培训,帮助其了解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学期可以侧重核心学生干部的培养,团委学生会干部的培养主要通过让其在组织、策划和实施相关活动中培养其团结协作、组织协调能力,级委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让其举办大型的年级活动来锻炼,班委的培养则可通过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以及各项班级评优等方面去进行,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建设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提供保障。

3 创新学习载体,增强“牵引力”,强化学生学习主导动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要培养好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然而创新的学习方式,能较大地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可积极探索微课、翻转课堂、MOOC课等形式,让学生从学习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同时,系列的学习活动、社团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要结合新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类学习或课外活动,诸如专业技能大赛、团组织生活、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英语口语话剧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调研等,及时将学生的关注力引向学习,并要注重在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新生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础,也是整个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关键。这不仅需要学校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主客体两者能动地无缝切换。以入学教育的抓手,引导新生做好角色转变,树立规矩意识;强化学校管理,培养新生惜时勤学、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严丽纯.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之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3):8-9.

[2].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3]宋洋. 提高大学生考勤管理实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219-220.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7

摘要:学分制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也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心理意识、精神面貌、思想品格与行为表现的总和。学分制下的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约束力,能够在学生中形成很强的凝聚力,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学校稳定发展。探索学分制背景下的学风建设工作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关键词 :管理类专业;学风建设;研究

管理类专业是我校唯一的文科专业,截止目前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学分制改革。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管理类专业的学风建设引起了广泛重视。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 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学分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也是目前大学生中较为欠缺的。管理类专业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期间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自制能力差而失去学习目标,影响整个专业的学风建设。积极探索管理类专业的学风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也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一、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是学校整体风貌的体现,关系到人才培养,甚至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优良的学风可以在学生中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和习惯,慢慢地使得优秀变为习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优良的学风可以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展示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和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还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二、管理类专业的学风建设现状及形成原因

1.学习动机较纯正,专业思想不稳固

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对就业局势的粗略感知,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纯正,但因学生所学专业多有其父母选择,并非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学生入校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够稳固。虽然学院在学生入学后就开始积极进行专业教育,但专业思想稳固不是一蹴而就,所以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习目的模糊迷茫,这些大学生学习风气较为涣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风建设。

2.学习目标较明确,学业规划不系统

大学是专业教育,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必经的职业教育。虽然文科专业学生就业时专业限制较少,但总体来说,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短期目标一般为通过努力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长期目标则为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取计算机、健康管理师等相关等级证书。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年轻有朝气,但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学业规划和职业理想脱节,自我发展计划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符等现象。虽然学校开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学生不够重视,认为职业规划与他们在校生相距甚远,在学业规划上多存在随波逐流的现象。

3.学习态度较端正,自我约束能力差

经过调研和座谈发现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但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习惯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约束下的被动学习,进入大学突然面对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时间显得无所适从、漫无目的,进而表现为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足和能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差。如因惰性等因素干扰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够多,只学自己认为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科,上网、参加活动等占据大多数课余时间,上课时个别学生有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的现象,更有甚者因过度追求玩乐而无法完成学业。

4.学习主动性较强,学习方法不灵活

在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总体能够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被监管的学习模式,在相对宽松自主的大学生活里,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更容易放松自己,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意识,在考试的压力下能够积极复习,但平时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与考试课相比,学生则较为轻视考查课,而不能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真学习考查课内容。

三、加强管理类专业学风建设工作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育,稳固学生专业思想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必要手段。专业思想稳固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培养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经常组织专家、教授、名师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使学生把握社会生活对专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热爱所学专业,同时提高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自律性、自制力等方面的培养。稳定的专业思想以使学生在学分制背景下的自由度受到相对限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职业相关教育,使学生注重学业规划

大学的专业教育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用人单位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关注毕业生的整体能力素质,尤其注重学生的可迁移技能。但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满足于教材和课堂知识,忽视动手能力和其它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籍和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业生涯规划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为自己做好学业规划,协助学校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实现大学生从半强迫性质的“要我学”到自觉自愿的“我要学”的转变,由“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转变,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成为自己人生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3.加强榜样引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合理的导学模式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够使学分制发挥更好的人才培养作用。传统的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双重导学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遇到对自身发展规划迷茫等问题时,除了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外,同样也愿意接受优秀学生行为和事迹的榜样引领,因此优秀学生可以作为教学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在学风建设上的纽带,用自己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其它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承担起相应的导学任务,协助学校创建优良学风,从而使导学体系更加完整化。

基金项目:

本文系辽宁医学院2014年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公卫学院学分制背景下学风建设工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迪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三风”建设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张可.浅议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7).

[3]代国林.完全学分制下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J].思想战线2011(37).

学风建设的思考篇8

大学经历了以壮大规模为标志的外延式快速发展过后,正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办学思路和发展轨道上来,即内涵式发展。大学的内涵式发展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在大学整体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新机遇下,也对内涵发展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风建设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良好的学风可以影响和带动全体同学养成奋发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思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好习惯,从而胜任时展和选择的弄潮儿;良好的学风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品质,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熟、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学风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学风可以建立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及温馨、乐教的教学环境,为课堂内外创建系统学习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二、内涵发展学风建设的实施途径

学风是一所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辈又一辈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科学管理与一代又一代学习者的不断传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形成起来的。因此说,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化工程,决不可急于求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才会见到成效。

(一)全员认识,高度重视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只有思想统一,行动才能一致。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位管理者和教师在思想上一刻不能放松,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时间上一刻不能松懈,必须发条紧绷;行动上步调一致,必须果断行事。只有这样,才能把前辈打下的良好学风继续传承下去,才能在前辈打下良好学风基础上,进一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学风建设实施途径。

(二)建章立制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处于家长和老师的密切管教之下,并且学习目的很明确,易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进入大学校门,虽然他们已是成人,但介于刚刚成熟的年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还有些差,加之家长和老师都不在身边看管,仅靠自觉与身边人的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因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施以制度建设作为保证。制定一系列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是有效保障学风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

1.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各种学术观点的存在。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是持各类学术观点的专家、学者聚集的地方。它为师生自由汲取知识的土壤提供和创造了有效载体,没有撞击就不会有新物质的产生,知识亦是如此。没有博奕,就不会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的诞生。学生身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辨别、选择与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提高个人的辨别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2.树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宣传报道,把在学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宣传开来,既起到积极正面的宣传引导作用,又可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3.充分利用和挖掘第二课堂,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

如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活动,深化学风建设。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既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彼此之间团结协作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品质,丰富学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4.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工作形式、改变工作方法

上一篇:风险概率评价范文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