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全球化范文

时间:2023-10-31 14:19:21

世界贸易全球化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1

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和全球贸易治理困境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难题,中国为G20打开了一扇门,使得G20将机制性地讨论贸易与投资议题,在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和解决全球贸易治理困境的路上迈开步子。

贸易减速之困

今年4月份,世界贸易组织(WTO)了一份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8%。同样是在该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预测2016年的世界经济增速为3.2%。这意味着世界贸易增速将低于经济增速。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世界贸易增速就没再跑赢过经济增速。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贸易增速连续几年均低于经济增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甚至可以用“罕见”来形容。仅有的例外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成为贸易保护的“带头大哥”,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世界贸易增速陷入较长一段时期的低迷。二战以后,已确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意识到贸易自由化对自身的好处,主导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并不断降低成员国的关税。此后世界贸易进入持续繁荣的周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兴起,使用传统统计方法得到的贸易增速大幅高于经济增速。全球贸易增长进入“黄金时代”。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贸易增长未经历“青铜时代”便进入“黑铁时代”。2012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已经悄然恢复到199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而全球贸易增速始终没有得到恢复。

全球贸易形势不好具有诸多不利,世界需要尽快摆脱低速增长的“陷阱”。

第一,从整个世界层面来看,贸易可以看作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贸易持续低迷背景下,各国在看待目前恢复不错的经济增长时,难免会“心虚”。只有在贸易也恢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对于单个经济体而言,对外贸易无疑是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动力不足将为本国经济增长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第三,对于参与外贸活动的企业或居民而言,贸易形势不好,将直接影响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收入水平。 中国担任G20主席国,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和全球贸易治理做了大量工作。

全球贸易治理难题

全球贸易治理主要涉及各经济体为处理贸易问题而进行的贸易合作或作出的其他安排,除能保障国家间贸易的正常运行外,还可为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保驾护航。

全球贸易治理的最优安排应当是:

第一,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最直接的途径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创造巨大的贸易量。当今世界贸易增长的潜力,无疑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发达经济体本身的关税已经很低,降关税的空间有限,对世界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有限。发展中国家通过降低货物贸易成本尤其是中间品进口成本可以促进自身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不仅为自己带来出口增长,还能拉动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

第二,构建包容和协调的全球价值链。由于生产要多次跨越国境,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放大外部需求对贸易的拉动效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区域性价值链是北美价值链、东亚价值链和欧洲价值链。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区域性价值链。整合这些区域性价值链无疑需要多边层面的合作和沟通。

第三,呼唤多边层面的国际投资治理框架。修复金融危机破坏的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投资设立外企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帮助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而且,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促进这类投资也能加深全球价值链分工。这需要建立全球层面的多边投资规则和组织,保护和促进对外投资,从而起到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可现实情况并非。目前全球贸易体系渐呈碎片化趋向:

第一,区域贸易协定(FTA)占据主导地位,多边贸易协定谈判难以推进。在需要推进多边贸易自由化之时,WTO多哈发展回合谈判却久拖未决,而且谈判前景不容乐观。FTA大量涌现,而且新世纪以来出现规模较大的巨型FTA。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类FTA,目的是在追求绝对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树立各类高标准规则,这类FTA是否能起到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尚不确定。

第二,全球价值链的排他性较为明显。普通的FTA可以通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带动区外经济体的发展,但是目前具有排他性的区域价值链与为促进贸易增长所需的包容协调的价值链并不一致。

第三,各国签署了大量的双边投资协定(BIT),尚没有多边投资规则。BIT当然也能促进对外投资,但是由于投资规则的不一致,会增加企业对外投资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迫切需要整合已有的BIT。

简言之,多边贸易治理框架既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也应该是全球贸易治理的方向。但现实情形是FTA和BIT占据主导地位,贸易治理体系日益分散化。也即全球贸易治理中出现了需求(多边)和供给(碎片化)不匹配的局面,姑且称之为全球贸易治理困境。

杭州芝麻开门

从经济学上看,多边框架能最大程度地做大蛋糕。但是,目前,并非经济学最优的区域框架暂时超越了多边框架。这再次验证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即集团成员越多,越不容易达成集体行动。此时,只有超越单一政府层面的全球性治理平台发挥作用,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纵观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也只有G20有可能承担起这一重任。

G20成员具有代表性,其集团规模相比WTO也明显缩小,更容易在多边贸易自由化方面达成一致意见。G20成员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能享受到多边贸易自由化好处的份额也会很大,这是G20成员在多边层面有所作为的动力。更为关键的是,G20成员的差异性肯定要远小于WTO众多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容易具有相容性利益。

G20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才升级为领导人峰会机制的治理平台,这几年的议题主要是短期性的,尚没有涉及贸易与投资等中长期性议题。由于经济增长的复苏,G20在危机期间“救火队”的角色渐渐褪色,此时,如果G20不能向长效机制转变,将会在迷失中失去自我。中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贸易与投资工作组机制,并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重点关注全球贸易增长和全球贸易治理这两大困境,取得丰硕成果,如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推动构建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等。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国际货币

Abstract: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tradeprotectionmagnificationispairofcontradictory.Theeconomicalglobalizationpromotedthedevelopingcountryeconomicdevelopment,butthetradeprotectionismcausedthedevelopingcountrytopaythehugeprice.Hasdiscussedtheincomewhichtheeconomicglobalizationbrings,simultaneouslyhasalsopointedoutundertheglobalizedbackgroundthenewtradeprotectioncharacteristicandoriginthe

keyword:Economicglobalization;Tradeprotection;Tradefreedom;Internationalcurrency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2)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

(2)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3)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在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的相对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在世贸组织内发达国家之间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或者快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区域性贸易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等。所谓平等只是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平等,但对集团外非成员而言却无权享此待遇。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3

一 、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主 要 表 现

( 一 ) 生 产 活 动 全 球 化 。 生 产 活 动 的 全 球 化 主 要 表 现 为 传 统 的 国 际 分 工 正 在 演 变 成 为 世 界 性 的 分 工 : 1 国 际 分 工 的 内 容 发 生 变 化 。 国 际 分 工 从 传 统 的 以 自 然 资 源 为 基 础 的 分 工 逐 步 发 展 成 为 以 现 代 工 艺 、 技 术 为 基 础 的 分 工 ; 从 产 业 各 部 门 间 的 分 工 发 展 到 各 个 产 业 部 门 内 部 的 分 工 和 以 产 品 专 业 化 为 基 础 的 分 工 ; 从 沿 着 产 品 界 限 进 行 的 分 工 发 展 到 沿 着 生 产 要 素 界 限 进 行 的 分 工 ; 从 生 产 领 域 分 工 向 服 务 部 门 分 工 发 展 。 2 国 际 分 工 的 形 成 机 制 在 变 化 。 即 由 市 场 自 发 力 量 决 定 的 分 工 , 向 由 企 业 , 主 要 是 由 跨 国 公 司 经 营 的 分 工 和 由 地 区 经 贸 集 团 成 员 内 组 织 的 分 工 发 展 , 出 现 了 协 议 性 分 工 。 3 水 平 型 分 工 成 为 国 际 分 工 的 主 要 形 式 , 其 内 容 为 产 品 型 号 的 分 工 , 产 品 零 、 部 件 的 分 工 和 产 品 工 艺 流 程 的 分 工 。 4 形 成 了 世 界 性 的 生 产 网 络 。 5 世 界 性 的 国 际 分 工 使 各 国 成 为 世 界 生 产 的 一 部 分 , 成 为 商 品 价 值 链 中 的 一 个 环 节 。 它 有 利 于 世 界 各 国 充 分 发 挥 优 势 , 节 约 社 会 劳 动 , 使 生 产 要 素 达 到 合 理 配 置 ,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 促 进 世 界 经 济 的 发 展 。

( 二 ) 世 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形 成 。 1 国 际 贸 易 对 世 界 经 济 拉 动 作 用 增 强 。 它 表 现 为 国 际 贸 易 增 长 率 大 大 高 于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率 。 如 以 1990 年 为 100 , 世 界 货 物 出 口 值 指 数 从 1985 年 的 56 , 上 升 到 1995 年 的 144 , 同 期 世 界 生 产 指 数 从 86 上 升 到 107 ; 世 界 实 际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指 数 同 期 从 85 上 升 到 106 。 1990-1995 年 间 , 世 界 贸 易 出 口 量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6 % ; 同 期 世 界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 % 。 2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迅 速 。 世 界 服 务 贸 易 额 从 1985 年 的 3809 亿 美 元 增 加 到 1995 年 的 11 , 678 亿 美 元 , 在 国 际 大 贸 易 ( 货 物 与 服 务 ) 中 的 比 重 同 期 从 16 3 % 上 升 到 18 8 % 。 3 国 际 货 物 贸 易 交 换 品 种 多 样 化 。 在 世 界 贸 易 中 , 占 世 界 出 口 1 % 以 上 的 货 物 从 1980-1981 年 的 11 种 增 加 到 1993-1994 年 的 21 种 。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货 物 中 , 80 年 代 中 期 , 制 成 品 所 占 比 重 开 始 超 过 一 半 ; 在 出 口 中 占 1 % 以 上 的 货 物 种 类 从 1980-1981 年 的 6 种 增 加 到 1993-1994 年 的 19 种 。 4 发 达 国 家 同 类 货 物 相 互 交 换 增 加 , 主 要 的 经 济 贸 易 大 国 一 般 既 是 某 类 商 品 的 主 要 出 口 国 , 也 是 该 类 商 品 的 主 要 进 口 国 。 5 国 际 贸 易 趋 同 化 。 它 表 现 为 : 电 子 化 贸 易 手 段 普 遍 使 用 , EDI( 电 子 数 据 交 换 ) 已 在 国 际 贸 易 中 广 泛 使 用 , 其 他 如 电 子 商 务 (EC) , 电 子 贸 易 撮 合 (ETM) , 电 子 资 金 转 账 (ETF) 等 已 在 许 多 国 家 开 始 使 用 ; ISO9000 系 列 成 为 国 际 贸 易 商 品 的 共 同 标 准 ; 贸 易 合 同 标 准 化 。 6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建 立 ,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正 式 确 立 。 1995 年 1 月 1 日 诞 生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标 志 着 世 界 贸 易 进 一 步 规 范 化 , 世 界 贸 易 体 制 开 始 形 成 。 作 为 世 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组 织 和 法 律 基 础 的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以 其 法 人 地 位 对 所 有 成 员 方 都 有 严 格 的 法 律 约 束 力 。 因 此 ,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 建 立 标 志 着 一 个 以 贸 易 自 由 化 为 中 心 , 囊 括 当 今 世 界 贸 易 诸 多 领 域 的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大 框 架 已 经 构 筑 起 来 。

(三) 各 国 金 融 日 益 融 合 在 一 起 。 1 金 融 国 际 化 进 程 加 快 。 90 年 代 以 来 , 西 方 国 家 的 大 银 行 根 据 《 巴 塞 尔 协 议 》 的 要 求 , 开 始 了 大 规 模 合 并 、 收 购 活 动 , 以 提 高 效 益 。 如 法 国 里 昂 信 贷 银 行 买 下 了 大 通 曼 哈 顿 银 行 在 比 利 时 和 荷 兰 的 附 属 机 构 。 德 意 志 银 行 、 巴 克 莱 银 行 和 国 民 希 敏 寺 银 行 也 吞 并 了 一 些 欧 洲 其 他 国 家 的 小 银 行 , 以 扩 大 在 欧 洲 的 网 络 。 为 了 提 高 本 国 银 行 的 竞 争 能 力 , 很 多 国 家 对 于 大 银 行 的 合 并 表 示 了 支 持 的 态 度 , 1993 年 以 来 , 世 界 排 名 在 200 名 之 内 的 大 银 行 之 间 至 少 发 生 过 25 次 合 并 。 2 地 区 性 经 贸 集 团 的 金 融 业 出 现 一 体 化 。 欧 盟 统 一 大 市 场 建 立 后 , 银 行 、 证 券 公 司 和 投 资 基 金 等 金 融 机 构 可 在 欧 盟 内 经 营 不 受 国 界 限 制 的 保 险 和 投 资 业 务 ; 美 国 和 日 本 的 银 行 则 可 通 过 收 购 、 兼 并 等 形 式 加 紧 渗 透 欧 洲 市 场 , 欧 洲 的 金 融 市 场 将 演 变 为 真 正 的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 3 金 融 市 场 迅 猛 扩 大 。 到 1995 年 , 外 汇 交 易 额 已 上 升 为 世 界 贸 易 额 的 60 倍 , 全 球 外 汇 日 交 易 额 已 超 过 1 2 万 亿 美 元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特 别 是 国 际 信 息 的 网 络 化 , 外 汇 市 场 的 资 金 交 易 正 以 " 光 的 速 度 " 从 一 个 市 场 转 移 到 另 一 个 市 场 。

( 四 ) 投 资 活 动 遍 及 全 球 , 全 球 性 投 资 规 范 框 架 开 始 形 成 。 其 主 要 特 点 如 下 :

第 一 , 投 资 成 为 经 济 发 展 和 增 长 新 支 点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额 年 均 额 与 年 均 国 际 贸 易 额 的 比 例 在 缩 小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高 于 国 际 贸 易 年 均 增 长 率 。 1990-1996 年 年 均 世 界 出 口 贸 易 额 为 41 , 145 71 亿 美 元 ; 同 期 , 世 界 各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为 2 , 565 35 亿 美 元 , 二 者 之 比 为 16 0 ∶ 1 , 差 距 进 一 步 缩 小 。 1991-1996 年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1 8 % ; 而 同 期 世 界 出 口 贸 易 额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7 % , 后 者 大 大 低 于 前 者 。

第 二 , 国 际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主 体 多 元 化 。 据 统 计 ,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已 从 1985-1990 年 年 均 1 , 555 78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1996 年 的 3 , 468 24 亿 美 元 。 同 期 , 发 达 国 家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 , 450 05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 947 32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中 的 比 重 从 93 2 % 下 降 到 84 9 % ; 发 展 中 国 家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05 54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514 69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中 的 比 重 从 6 7 % 提 高 到 14 8 % 。 同 期 , 全 球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额 从 1 , 419 30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3 , 492 27 亿 美 元 , 其 中 , 发 达 国 家 从 1 , 167 44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2 , 082 26 亿 美 元 , 在 全 球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额 中 的 比 重 从 82 2 % 下 降 到 59 6 % ; 发 展 中 国 家 从 247 36 亿 美 元 增 长 到 1 , 287 41 亿 美 元 , 所 占 比 重 从 17 4 % 上 升 到 36 9 % 。 第 叁 ,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与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并 行 ,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与 地 区 成 为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对 象 。 发 达 国 家 中 主 要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国 家 同 时 也 是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国 家 。 1995 年 , 德 国 、 法 国 、 瑞 典 、 英 国 、 加 拿 大 、 美 国 、 澳 大 利 亚 、 荷 兰 和 日 本 等 发 达 国 家 占 当 年 世 界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的 75 6 % ; 同 年 , 除 日 本 以 外 的 上 述 国 家 占 当 年 世 界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总 额 的 53 % 。 与 此 同 时 ,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成 为 吸 收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对 象 。 1985-1995 年 , 有 20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成 为 世 界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吸 收 者 。 第 四 , 国 际 借 贷 资 金 流 动 量 增 长 很 快 ,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迅 速 发 展 。 1993 年 流 动 金 额 为 8185 亿 美 元 , 1994 年 增 加 为 9534 亿 美 元 , 1995 年 增 加 为 12 , 584 亿 美 元 。 与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一 样 ,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依 然 偏 向 于 少 数 新 兴 市 场 国 家 , 1995 年 亚 洲 就 占 了 流 向 新 兴 市 场 的 外 国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净 流 量 的 53 % 。 此 外 , 外 国 证 券 股 权 投 资 的 来 源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 集 中 性 。 1992-1994 年 , 流 向 新 兴 市 场 的 这 种 投 资 35 % 以 上 来 自 美 国 , 15 % 来 自 日 本 , 11 % 来 自 英 国 。 近 几 年 来 , 香 港 特 区 和 新 加 坡 的 投 资 者 也 向 新 兴 国 家 进 行 这 种 投 资 。 第 五 , 投 资 自 由 化 成 为 各 国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政 策 的 目 标 ,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规 范 安 排 提 上 日 程 。 90 年 代 以 来 , 保 护 和 促 进 投 资 的 双 边 投 资 条 约 数 量 大 幅 度 增 加 , 截 至 1997 年 1 月 1 日 , 全 世 界 已 签 署 这 种 条 约 1330 个 , 涉 及 162 个 国 家 , 在 5 年 里 条 约 数 增 加 了 2 倍 。 1991-1996 年 , 各 国 政 府 共 对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了 约 600 次 调 整 , 其 中 95 % 是 放 松 对 外 资 管 制 的 措 施 。 1995 年 , 在 64 个 国 家 的 112 项 立 法 变 化 中 , 106 项 属 于 趋 于 自 由 化 或 促 进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的 立 法 。 国 际 社 会 为 达 成 国 际 性 的 投 资 协 议 开 始 行 动 。 关 贸 总 协 定 乌 拉 圭 回 合 多 边 贸 易 谈 判 第 一 次 将 投 资 问 题 纳 入 多 边 贸 易 的 体 系 , 并 达 成 《 与 贸 易 有 关 的 投 资 措 施 协 议 》 。 出 现 通 过 协 商 建 立 一 个 综 合 性 多 边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框 架 的 行 动 , 1996 年 联 合 国 贸 易 与 发 展 会 议 第 九 次 会 议 对 未 来 多 边 投 资 框 架 进 行 了 探 讨 , 并 已 达 成 协 议 。

( 五 ) 跨 国 公 司 作 用 进 一 步 加 强 。 90 年 代 以 来 , 跨 国 公 司 蓬 勃 发 展 。 第 一 , 跨 国 公 司 的 数 目 剧 增 。 据 统 计 , 1996 年 跨 国 公 司 已 达 到 44 , 508 家 , 在 全 球 的 附 属 企 业 已 达 到 276 , 659 家 。 发 达 国 家 的 跨 国 公 司 增 加 到 36 , 380 家 , 所 占 比 重 下 降 到 81 7 % ;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跨 国 公 司 增 加 到 7932 家 , 所 占 比 重 上 升 到 17 8 % 。 第 二 , 以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基 地 的 最 大 跨 国 公 司 日 益 全 球 化 。 按 外 国 资 产 排 列 的 100 家 最 大 的 跨 国 公 司 在 它 们 的 外 国 附 属 企 业 中 拥 有 1 7 万 亿 美 元 的 资 产 ( 控 制 了 约 1/5 的 全 球 外 国 资 产 ) 。 第 叁 , 跨 国 公 司 开 始 结 成 新 型 的 " 战 略 联 盟 " 。 面 对 竞 争 压 力 、 自 由 化 浪 潮 和 新 投 资 领 域 的 开 放 , 越 来 越 多 的 企 业 , 包 括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企 业 采 取 各 种 办 法 参 与 全 球 化 经 济 的 活 动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结 成 联 盟 。 通 过 兼 并 与 收 购 在 国 外 建 立 自 己 的 生 产 设 施 , 以 保 护 、 巩 固 和 增 强 自 己 的 竞 争 能 力 。 1988 年 到 1995 年 间 , 全 球 跨 国 兼 并 与 收 购 总 额 增 加 了 一 倍 , 达 到 2290 亿 美 元 。 1996 年 , 有 45 起 跨 国 兼 并 与 收 购 的 规 模 超 过 10 亿 美 元 。 与 此 同 时 , 一 些 跨 国 公 司 以 协 定 ( 股 份 和 非 股 份 ) 方 式 加 强 联 合 。 1995 年 缔 结 了 近 4600 项 这 样 的 协 定 , 而 1990 年 只 有 1769 项 。 1990 年 以 来 , 跨 国 公 司 之 间 在 核 心 技 术 ( 信 息 和 生 物 ) 方 面 也 加 强 了 战 略 性 研 究 与 开 发 伙 伴 关 系 。 第 四 , 跨 国 公 司 国 际 生 产 的 规 模 和 重 要 性 日 益 增 加 。 跨 国 公 司 内 部 贸 易 在 其 国 家 贸 易 中 的 比 重 提 高 , 出 现 了 无 国 界 经 济 。

( 六 ) 经 贸 文 化 、 人 才 出 现 世 界 性 。 以 全 球 化 、 高 速 化 、 个 体 化 为 特 征 的 多 媒 体 网 络 正 在 覆 盖 全 球 ; 出 现 了 经 济 生 活 和 贸 易 文 化 的 全 球 性 趋 同 现 象 ; " 国 际 人 " 开 始 走 俏 , 全 球 性 的 共 同 发 展 目 标 形 成 。 为 了 在 经 济 竞 争 中 取 胜 , " 国 际 人 " 正 在 成 为 各 个 国 家 、 各 大 公 司 的 首 选 目 标 , 培 养 " 国 际 人 " 、 寻 找 " 国 际 人 " 已 成 为 世 界 性 的 人 才 战 略 潮 流 。 日 本 公 司 率 先 提 出 " 国 际 人 " 战 略 。 他 们 认 为 , 国 际 人 应 具 备 以 下 10 个 基 本 条 件 : 积 极 肯 干 , 但 是 不 蛮 干 ; 人 际 关 系 融 洽 , 不 以 自 我 为 中 心 ; 兴 趣 广 泛 , 知 识 丰 富 ; 外 语 出 色 , 乐 意 结 交 外 国 人 ; 行 动 迅 速 , 快 食 、 快 眠 、 快 便 ; 迅 速 适 应 并 爱 上 异 国 他 乡 ; 意 志 刚 强 , 富 有 忍 耐 性 ; 深 谋 远 虑 , 但 不 优 柔 寡 断 ; 安 排 、 处 理 好 家 庭 生 活 关 系 ; 身 体 健 康 , 精 神 焕 发 。 此 外 , 绿 色 主 义 、 环 保 哲 学 , 共 同 反 黑 、 扫 黄 、 打 白 ( 毒 ) 和 反 腐 败 , 共 同 致 力 于 发 展 与 和 平 , 共 同 把 可 持 续 发 展 作 为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目 标 , 均 成 为 国 际 社 会 的 共 识 。

二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世 界 经 济 贸 易 的 影 响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世 界 各 国 的 经 济 贸 易 发 展 产 生 了 重 大 的 影 响 , 对 传 统 的 衡 量 国 家 之 间 经 济 贸 易 权 益 的 概 念 与 统 计 构 成 了 严 重 的 挑 战 。

( 一 )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各 国 经 济 相 互 依 存 与 互 动 加 强 。

1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世 界 各 国 经 济 形 成 " 你 中 有 我 、 我 中 有 你 " 的 局 面 , 相 互 依 存 进 一 步 加 强 。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深 入 发 展 , 发 达 国 家 之 间 货 物 、 服 务 、 资 金 、 技 术 和 市 场 高 度 融 合 , 而 且 发 达 国 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之 间 的 上 述 关 系 也 在 加 强 。

2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各 国 经 济 相 互 传 递 障 碍 在 减 少 , 互 动 性 加 强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加 强 下 , 对 外 贸 易 与 国 际 资 本 流 动 在 各 国 之 间 的 经 济 传 递 中 的 作 用 在 加 强 。 80 年 代 以 来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下 , 对 外 贸 易 与 投 资 逐 渐 变 成 双 向 传 递 渠 道 , 发 达 国 家 把 经 济 发 展 与 衰 退 通 过 对 外 贸 易 与 投 资 传 递 到 发 展 中 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和 金 融 波 动 也 将 影 响 到 发 达 国 家 。 1994 年 底 , 墨 西 哥 金 融 危 机 震 动 了 全 世 界 ; 1997 年 7 月 由 泰 国 引 发 的 金 融 危 机 并 未 使 发 达 国 家 幸 免 。

( 二 ) 经 济 全 球 化 迫 使 人 们 的 概 念 在 创 新 。 1 大 国 际 贸 易 概 念 出 现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一 国 对 外 经 济 交 往 合 作 中 , 不 能 只 考 虑 货 物 贸 易 , 还 要 把 货 物 贸 易 与 直 接 投 资 、 金 融 、 服 务 、 技 术 综 合 考 虑 。 因 为 , 货 物 贸 易 与 投 资 相 辅 相 成 , 互 相 促 进 , 已 成 为 各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两 个 支 点 。 2 将 大 国 际 贸 易 概 念 与 本 国 经 济 的 调 整 优 化 、 改 革 开 放 密 切 地 结 合 起 来 ; " 贸 易 立 国 " 、 " 贸 易 为 本 " 的 传 统 信 条 已 让 位 于 " 经 济 接 轨 " 和 " 市 场 融 合 " 。 3 变 被 动 接 受 经 济 全 球 化 为 主 动 参 与 经 济 全 球 化 。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认 识 到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科 技 革 命 作 用 的 结 果 , 是 大 势 所 趋 , 纷 纷 主 动 改 革 本 国 经 济 体 制 , 发 展 开 放 性 经 济 , 推 行 贸 易 、 投 资 和 金 融 自 由 化 , 为 跨 国 公 司 创 造 投 资 条 件 , 并 积 极 参 与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和 活 动 。 4 变 单 边 制 裁 为 求 得 " 双 赢 "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一 国 对 另 一 国 单 方 面 采 取 " 贸 易 保 护 " 、 " 贸 易 摩 擦 " 、 " 贸 易 制 裁 " 等 以 邻 为 壑 的 措 施 , 已 开 始 由 自 我 保 护 的 工 具 变 成 了 双 刃 剑 , 在 制 裁 别 国 的 同 时 也 会 使 自 己 受 到 伤 害 。 其 上 策 是 通 过 谈 判 , 达 成 互 惠 互 利 的 协 议 , 促 进 双 方 的 经 贸 发 展 , 取 得 " 双 赢 " 。

( 三)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国 家 主 权 受 到 冲 击 , 相 互 协 调 成 为 时 代 主 旋 律 。 面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新 形 势 , 传 统 的 国 家 主 权 内 容 发 生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改 变 。 原 本 是 一 国 独 有 的 权 利 , 日 益 成 为 国 际 社 会 共 同 拥 有 的 权 力 。 各 国 的 经 济 活 动 越 来 越 多 地 遵 循 国 际 条 约 、 协 定 、 规 范 和 惯 例 来 运 作 ; 跨 国 公 司 在 各 国 经 济 生 活 中 地 位 的 提 高 , 使 国 家 对 产 业 政 策 的 干 预 作 用 在 减 弱 。 在 国 家 存 在 的 情 况 下 , 出 现 了 主 权 让 与 , 但 它 是 以 对 等 为 原 则 的 。 当 今 世 界 各 国 都 是 拥 有 主 权 的 独 立 国 家 。 共 享 是 让 与 的 前 提 , 没 有 共 享 也 就 不 会 有 让 与 。 经 济 全 球 化 迫 使 各 国 把 二 者 结 合 起 来 , 出 现 了 相 互 协 调 , 使 它 逐 步 成 为 各 国 处 理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关 系 的 基 石 。 随 着 乌 拉 圭 回 合 谈 判 的 结 束 和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 建 立 和 运 行 , 协 调 管 理 贸 易 政 策 在 国 际 上 和 各 国 贸 易 政 策 中 开 始 成 为 主 流 。

( 四 ) 经 济 全 球 化 要 求 贸 易 理 论 与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理 论 一 体 化 。 20 年 来 , 面 对 国 际 贸 易 格 局 的 变 化 , 特 别 是 产 业 内 部 贸 易 的 增 长 , 新 贸 易 理 论 将 产 品 差 异 、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和 不 完 全 竞 争 等 工 业 组 织 理 论 引 进 传 统 的 比 较 优 势 框 架 , 为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分 析 做 出 了 贡 献 。 但 它 仍 然 假 定 企 业 只 在 某 一 个 区 位 生 产 商 品 和 服 务 , 将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排 除 在 分 析 之 外 。 同 时 ,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 跨 国 公 司 ) 理 论 成 功 地 解 释 了 不 同 类 型 跨 国 公 司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创 造 的 各 类 贸 易 流 动 , 但 仍 是 以 单 个 企 业 为 依 据 的 投 资 分 析 , 未 推 广 到 国 家 层 次 。 80 年 代 初 以 来 , 经 济 全 球 化 要 求 把 贸 易 与 投 资 理 论 结 合 在 一 起 分 析 贸 易 与 投 资 利 益 与 效 益 , 出 现 了 新 的 理 论 分 析 , 其 理 论 模 式 主 要 集 中 于 纵 向 或 横 向 一 体 化 。 在 这 些 理 论 分 析 中 , 产 品 增 值 链 活 动 的 不 同 假 定 可 以 在 不 同 地 理 位 置 上 进 行 , 在 不 同 的 国 家 可 以 进 行 完 全 相 同 的 生 产 加 工 。 在 贸 易 与 投 资 一 体 化 理 论 中 , 企 业 行 为 被 分 为 两 大 类 型 :

第 一 , 总 部 行 为 。 总 部 行 为 包 括 工 程 、 管 理 和 金 融 服 务 , 以 及 信 誉 、 商 标 等 甚 至 可 以 无 偿 转 让 给 远 方 生 产 区 位 的 服 务 , 这 类 行 为 有 时 被 简 化 概 括 为 研 究 与 开 发 。

第 二 , 实 际 生 产 行 为 。 实 际 生 产 行 为 又 可 再 分 为 上 游 生 产 ( 中 间 产 品 ) 和 下 游 生 产 ( 终 极 产 品 ) 。 所 有 这 些 行 为 都 被 假 定 为 具 有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效 应 。 由 于 总 部 服 务 的 运 输 成 本 极 低 , 企 业 可 以 将 生 产 行 为 从 总 部 分 离 出 去 , 但 为 了 获 得 规 模 经 济 效 益 , 企 业 将 某 些 生 产 行 为 集 中 在 某 一 区 位 。 在 贸 易 分 析 中 典 型 采 用 的 两 国 均 衡 框 架 , 国 外 市 场 和 国 内 市 场 之 间 不 存 在 任 何 差 异 。 企 业 在 两 个 国 家 进 行 活 动 时 , 可 以 将 总 部 行 为 安 排 在 母 国 进 行 , 但 其 实 际 生 产 或 转 移 到 东 道 国 进 行 ( 纵 向 一 体 化 ) , 或 者 既 安 排 在 国 内 , 又 安 排 在 国 外 进 行 ( 横 向 一 体 化 ) 。 因 此 , 现 在 的 企 业 不 仅 通 过 价 格 和 质 量 进 行 竞 争 , 而 且 还 通 过 生 产 的 组 织 进 行 竞 争 。 这 些 理 论 模 型 要 解 决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单 个 企 业 的 经 营 活 动 决 定 了 国 内 、 国 际 经 营 企 业 的 总 格 局 。 这 一 问 题 属 于 理 论 分 析 中 的 国 际 化 生 产 部 分 。 一 旦 国 际 化 生 产 活 动 分 布 格 局 形 成 , 国 际 贸 易 的 格 局 便 随 之 确 定 。 贸 易 与 投 资 理 论 的 一 体 化 表 明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不 能 以 单 纯 的 贸 易 行 为 来 衡 量 国 家 之 间 的 经 济 利 益 。

( 五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表 明 国 家 之 间 经 贸 权 益 的 传 统 概 念 和 统 计 方 法 提 出 了 挑 战 。 1 传 统 的 对 外 贸 易 差 额 概 念 未 能 反 映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国 家 之 间 实 际 的 贸 易 利 益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国 家 之 间 的 经 贸 利 益 出 现 了 几 种 变 化 。 第 一 , 在 产 业 内 部 和 跨 国 公 司 内 部 贸 易 大 量 增 加 下 , 按 总 贸 易 和 专 门 贸 易 划 分 的 国 家 之 间 的 进 出 口 掩 盖 了 国 家 之 间 在 产 品 价 值 上 的 实 得 ; 第 二 , 母 国 公 司 对 东 道 国 的 直 接 投 资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替 代 了 母 国 公 司 对 东 道 国 的 商 品 直 接 出 口 , 变 相 地 进 入 了 东 道 国 的 国 内 市 场 , 因 此 , 母 国 公 司 在 东 道 国 国 内 的 投 资 和 商 品 、 服 务 的 销 售 收 益 应 计 入 母 国 的 经 贸 收 益 ; 第 叁 , 在 一 国 以 加 工 贸 易 为 主 的 情 况 下 , 把 该 国 进 出 口 贸 易 额 作 为 该 国 的 贸 易 利 得 , 更 加 失 实 。 因 此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在 计 算 各 贸 易 国 的 贸 易 收 益 时 , 上 述 几 个 现 象 不 能 忽 略 。 2 以 原 产 地 规 则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滞 后 于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现 实 , 应 予 修 正 。 以 原 产 地 规 则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制 度 来 源 于 美 国 , 并 逐 渐 成 为 世 界 贸 易 各 国 的 贸 易 规 则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原 关 贸 总 协 定 和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对 之 都 有 相 应 的 条 款 和 协 定 。 在 国 际 贸 易 局 限 于 产 业 间 和 投 资 不 普 遍 的 情 况 下 , 按 原 产 地 进 行 统 计 基 本 上 可 以 反 映 贸 易 国 的 贸 易 利 益 。 但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下 , 按 原 产 地 统 计 则 会 出 现 两 种 误 差 。 第 一 , 未 能 如 实 反 映 跨 国 公 司 在 全 球 的 大 规 模 的 直 接 投 资 活 动 。 跨 国 公 司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进 行 全 球 化 经 营 , 它 们 生 产 的 零 部 件 、 产 品 的 进 出 口 , 按 价 值 链 、 资 本 所 有 , 理 应 属 于 母 国 , 但 却 计 入 东 道 国 的 贸 易 统 计 。 第 二 , 原 产 地 规 则 以 货 物 贸 易 为 主 , 未 包 括 服 务 贸 易 等 , 因 此 , 原 产 地 统 计 在 不 能 真 实 反 映 货 物 贸 易 的 同 时 , 也 不 能 全 面 如 实 地 反 映 国 与 国 之 间 的 大 贸 易 关 系 。

( 六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来 说 机 遇 与 挑 战 并 存 。 经 济 全 球 化 给 发 展 中 国 家 提 供 了 发 展 的 机 遇 。

第 一 , 有 利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利 用 外 资 和 资 本 外 投 。 1996 年 联 合 国 贸 易 与 发 展 会 议 发 布 的 《 1997 年 世 界 投 资 报 告 》 指 出 , 发 展 中 国 家 1996 年 接 受 了 1290 亿 美 元 的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 对 外 投 资 了 510 亿 美 元 , 二 者 都 创 造 了 历 史 最 高 纪 录 。 它 们 在 获 得 世 界 投 资 总 额 中 的 比 重 从 1995 年 的 30 % 上 升 到 1996 年 的 37 % 。 其 中 , 48 个 最 不 发 达 国 家 在 1996 年 的 资 本 流 入 量 也 增 加 了 56 % 。

第 二 , 促 使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优 化 。 由 于 资 本 的 流 入 、 跨 国 公 司 的 直 接 投 资 活 动 和 本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改 造 ,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有 所 改 善 , 制 成 品 在 出 口 中 的 比 重 从 1980 年 的 56 0 % 上 升 到 1990 年 的 73 3 % 和 1994 年 的 77 7 % 。

第 三 , 迫 使 发 达 国 家 把 发 展 中 国 家 面 临 的 问 题 予 以 考 虑 和 解 决 。 发 达 国 家 日 益 认 识 到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下 , 它 们 的 经 济 稳 定 和 发 展 有 赖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 在 债 务 解 决 、 地 区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联 合 国 的 改 革 等 问 题 上 不 得 不 考 虑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权 益 。

第 四 , 经 济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整 体 改 革 。

经 济 全 球 化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构 成 了 严 峻 的 挑 战 。 1 经 济 全 球 化 有 利 于 发 达 国 家 构 筑 以 其 为 中 心 的 国 际 经 贸 基 础 。 在 此 情 况 下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主 权 将 会 受 到 更 大 的 削 弱 。 2 发 展 不 平 衡 在 加 剧 。

第 一 , 发 达 国 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不 平 衡 在 加 剧 。 经 济 全 球 化 为 以 发 达 国 家 为 主 的 国 际 资 本 开 拓 了 寻 求 更 高 利 润 的 地 域 和 空 间 , 在 发 达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经 济 实 力 相 差 甚 大 的 背 景 下 , 经 济 全 球 化 , 使 发 达 国 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收 入 差 距 在 拉 大 。 1965 年 , 七 个 主 要 发 达 国 家 人 均 收 入 是 世 界 最 贫 困 国 家 的 20 倍 , 1995 年 扩 大 到 39 倍 。

第 二 , 发 展 中 国 家 内 部 不 平 衡 发 展 也 在 加 剧 。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 1980 年 初 以 来 , 最 富 有 的 20 % 人 口 的 收 入 所 占 比 重 都 有 增 加 ; 熟 练 和 不 熟 练 工 人 的 工 资 差 距 在 拉 大 ; 资 本 与 劳 工 相 比 获 利 更 大 ; 金 融 自 由 化 引 起 公 营 和 私 营 企 业 部 门 的 债 务 在 扩 大 。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整体格局下,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核心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多边贸易的谈判以及贸易争端的解决上都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恶劣,各国经济表现相对疲软,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和多种类的问题,多边贸易谈判越发困难,原定部分自由贸易区域的计划落实不理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框架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国通过自身优势和对贸易规则的利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使用不同手段逃避既定义务,保护本国利益,这严重破坏了WTO的精神和原则,导致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世界贸易组织整体框架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各国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不同国家和经济体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贸易挑战。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局势、新需求等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推动了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出现,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我国的外贸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趋势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精细化分工的结果,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交换的过程。由于各国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货币制度、物流技术、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非常复杂。但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开拓国际市场的意愿非常强。国际贸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不同国家和利益集团的角斗,形成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跨国企业占据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国际贸易交易集中度呈现上升态势,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显著。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跨国企业生产投资持续扩大,盈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体量上都在快速增长,这也使得全球生产、投资和商品的大流通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跨国公司在参与全球精细化分工中,在寻找新的定位,并在这个过程形成新的战略同盟,国际交易市场统一性增强,助推了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和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创新技术和贸易技术的绝大部分比例,这也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由于信息互联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跨国企业的经营更为便利和高效,跨国企业现阶段都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面对国际市场,尽力提高市场份额;对于内部管理,则利用新技术大幅提升运营能力。未来一段时间,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会更加凸显,话语权将会更加强大。现阶段,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力量,在贸易交易市场的占比不断稳步提高,交易活动也更加频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会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形成以及贸易集中区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跨国企业的全球性投资加大会是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

第二,经济体之间利益冲突愈演愈烈,各经济体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世界各国经济比较低迷,但是全球国际贸易仍然保持增长态势(见表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率为2.8%。2015年,全球经济依旧脆弱,国际贸易环境还是不够景气,但是,经济体间的贸易活动仍然频繁。自由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不可阻挡的趋势。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全球分工更加细化,分工形式出现新变化。世界经济和分工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而使得国际贸易表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外贸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趋势,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世界各国、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各经济体和贸易集团间的壁垒在增多,各国对贸易利益的争夺非常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抬头。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长期通过各种不公平的手段来加速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同时利用先发优势在WTO框架下制造贸易壁垒,人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中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和冲突。贸易与劳动标准、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汇率等问题都已列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对于国际贸易利益的争夺越来越明显。根据WTO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G20集团推出的贸易限制措施,有80%左右仍然在实施,对全世界约4%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形成影响。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商务部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贸易利益的分配争夺正在呈现两极化的趋势。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对于贸易市场的竞争也显得非常激烈,各种经济体间的贸易利益之争相当残酷。各国贸易保护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多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多边贸易机制表现更加灵活多样,为各国贸易构建了基本架构。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基本都不违反多边贸易的约定,反而表现出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支持。这些主要体现在:各国都是在利用多边贸易机制的游戏规则来实施贸易保护;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来保护成员国的利益,排斥非成员国。多边贸易协议是各成员国所协商签订的多边贸易规则,所以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力比较局限,更多是依靠成员国间的信用来维持正常运作。世界经济处在稳定增长时期,各成员国都能通过贸易自由化来实现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以积极维护多边贸易协议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当全球经济发展处在低迷时期,各成员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对于贸易保护必然会抬头,从而形成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挑战和冲击。现阶段,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仍然存在不确定,但是各国贸易措施还不会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毁灭性冲击,另外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将会长期挑战多边贸易体制,从而影响到国际整体贸易体系。各国、各经济体对于贸易市场的争夺已经非常白热化,而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绿色贸易异军突起,国际贸易被赋予绿色概念,绿色贸易潮流势不可逆。伴随环境日益的恶化,全世界对于保护环境的共识愈加认同,“绿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题。各国对于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重视,而各国消费者对于保护环境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绿色消费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消费趋势,绿色贸易则由此产生。经过近年的发展,绿色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环保的理念认识更加深入,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更加愿意选择资源绿色的产品,绿色消费成为绿色贸易的基础。绿色生产、绿色市场的兴起,优化了国际贸易的交易结构。从联合国数据显示,绿色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于资源消耗严重的商品贸易则出现了下降趋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为环保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保障。环保产品由于其性能和技术,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从资源密集逐步向技术、知识密集为主,而绿色商品的国际贸易日趋成为重要内容。

第四,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日趋多元化,网络贸易发展迅猛,国际贸易效益显著提高。伴随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逐步多元化,依靠网络完成的贸易正在高速崛起。网络贸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不同地区和经济体所进行的贸易和商务活动。国际贸易所需要的所有环节,包括交易的前期沟通、合同签订、商品或者资金的交割、物流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等都依靠网络平台来完成。而目前网络贸易商品还主要集中在无形产品,比如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实物贸易则主要是前期沟通咨询、合同签订以及资金的流通等环节在互联网上完成,实际的货物物流等还是需要传统渠道。网络贸易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各经济体的重视,都出台了或多或少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贸易发展的增长比率非常快速,网络贸易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益。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比如交易成本较低,摆脱了时间、空间的约束,网络贸易的应用普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场革命,对于贸易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影响。在国际贸易总体保持低速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贸易却强势增长。传统贸易交易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电子商务为方式的网络贸易能否成为争夺贸易市场的利器,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高度重视。由于网络贸易的高效性,网络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交易方式之一。第五,国际贸易尚未从危机中恢复,对个别贸易大国的依赖性加强,西方发达国家整体贸易相对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造成重创,国际贸易量急速萎缩。经过各国一系列的稳定政策,全球主要几个国家经济得到了稳定复苏,全球贸易得到恢复。《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贸易保持低速增长,然而受到欧洲经济低迷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会受到较大拖累。世界贸易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世界资源的配置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015年,美国经济恢复比较明显,失业金申领数量创下近年来的低位。而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增长都较为稳定,这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贸易将会持续向好发展,尤其是主要几个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更加明显。由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将会持续恢复。其中,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推动全球贸易迈向全新的增长时期。第六,国际贸易整体结构优化,贸易向高端化发展。国际贸易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此次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欧洲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则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和较为稳定的发展。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恢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贸易市场快速壮大的新力量,世界贸易格局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国际贸易参与者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全球化,而第三产业全球化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模式,并在影响各国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地位。第三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蓬勃时期,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保持较高速度的上升趋势。在第三产业贸易中,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商品和服务日益受到全球贸易的关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端化调整。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趋势的策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波动期,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增长,但是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我国经济结构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原料在国外,而且市场也在国外,我国是典型的贸易大国,所以我国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同样也将遇到国际贸易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近年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全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对于我国而言,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制定我国外贸战略,把握国际贸易的机遇,主动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水平和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抓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利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一)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会随着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意志而停滞不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这个大环境、大形势和大格局,主动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要求,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导优势。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我国外贸水平的提高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国更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水平,准确判断现阶段国际经济的发展走势,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以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和合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应该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进行国内资源的整合,以形成更强大的国家实力。同时,我国应该加速推动外贸机制的改革,积极按照WTO原则和规定进行落实,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此外,我国还要注意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更深层次地推动区域贸易的发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二)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经常遭遇贸易摩擦是由于自身和外部双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自身因素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优势为主,容易导致贸易摩擦;另外,我国出口贸易的比例非常高,对于贸易伙伴国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明显。在外部因素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是时下各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柱,各国都会想尽办法为贸易保驾护航。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有着巨大的危害,部分别有目的的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作为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我国应该健全反贸易保护的协调体系,提升贸易摩擦的应对水平,通过多种手段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应该全面剖析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制,熟练掌握贸易救济措施,尽力减少贸易摩擦给我国外贸造成的损失,提高我国贸易水平,保持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所衍生的效应,所以针对贸易摩擦,一方面需要积极抵制和打击,而另一方面需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只有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认可之后,我们所面对的贸易摩擦才会进入新的平衡阶段。换而言之,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将会是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新常态。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提高商品质量

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这也是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机遇,我国目前以“进口原材料,初加工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这是相对低端的国际贸易交易,我国需要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我国外贸应该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知识、技术和服务密集型商品转变。同时,进口方面,我国应该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我国外贸结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只有将贸易结构进行逐步优化,我国贸易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加强产品竞争力,形成强大的贸易风险抵抗力,确实推进外贸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推动网络贸易发展并加速电子商务普及

根据国际贸易对网络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网络贸易的重要方式,我国需要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对消费品行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国家应该扶持其他行业的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拓宽企业的推广渠道。另外,我国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我国网络贸易技术的前沿性和可靠性。由于网络贸易是国际贸易的新趋势,网络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贸易法律法规,以维持我国网络贸易的合法运作。

(五)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并实现跨国经营

国际贸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跨国公司作为载体来完成,因此跨国公司的经营发展对我国外贸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与国外企业竞争,然而我国跨国企业整体不论是体量或者竞争力都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丰厚的利润,企业的跨国经营对于提高我国的贸易质量意义非同。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贸易有效地承载了各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需要。对我国而言,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国经济实质上作为一个挑战者,正在挑战全球原有的经济利益体系,所以这个过程必然会面临诸多的阻挠和问题。伴随近几年世界经济不明确性加剧,我国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间的贸易矛盾会更加突出。我国清晰明确的贸易战略关乎自身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在贸易全球化调整中的利益分配,同时会关系到国际贸易体制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制定国际贸易战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黄日星,张涛.国际贸易绿色发展新趋势[J].中国商界,2010(2)

2.林玉洁.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3.巩胜利.全球贸易格局演变的新趋向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新金融,2013(11)

4.买梦阳.我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5.常静.中国应对世界贸易格局演变趋势的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5(7)

6.张娜.浅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本特点[J].商场现代化,2015(15)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5

1. 世界贸易发展趋势

1.1  科技 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 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 经济 正从 工业 经济 时代 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 政治 、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 影响 。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 理论 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 电子 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 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 社会 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 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 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 企业 、海关、运输、 金融 、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 目前 ,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 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

目前 ,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 科技 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 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 工业 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 企业 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 经济 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 问题 :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 影响 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 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 发展 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 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6

世界经济的增长与世界贸易的增长密不可分。二战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且自80年代后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2倍,世界经济的融合加速进行。WTO的正式启动运转、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全面实施以及各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不仅为世界贸易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世界贸易全面、持续增长。

全球货物贸易高速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摆脱了90年代最初几年的不景气状况,世界贸易在1994年强劲增长,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率达到10%,开创了7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1995年世界贸易获得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达8%。1996年受西欧和北美需求下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发展放慢的影响,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回落到5.5%。1997年在北美和拉美旺盛的需求和西欧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贸易增长又形成近20年来的第二个高峰,增长率达到10.5%。1998年受亚洲地区贸易收缩及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导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到3.5%。预计1999年世界贸易将保持或略高于上一年的增长水平。1996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额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已达5.225万亿美元。

近年来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信息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日渐提升,发展速度最快。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脑、光纤、通讯卫星等为物质基础的信息革命,克服了经济活动的时空障碍,引起了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和知识作为信息时代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已成为创造价值和取得财富的源泉。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急剧增长。据GATT/WTO的统计,作为信息技术产品代表的“办公和电讯设备”类商品自80年代至今一路领先,在各类商品中增速最快:1980年-1985年平均增长9%,1985年-1990年平均增长18%,1990年-1994年年均增长12%,其中1994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了2%和26%。目前全球每年信息技术产品的世界贸易额约为6000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2%。信息技术产品现已替代了纺织、化工,汽车、农产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主导地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日益下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信息技术协议》的达成反映了各国取消关税、降低信息产品成本的要求,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将以此为契机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二,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格局正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世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市场上环保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有关绿色产品在新开发产品中的比重从80年代中期的6.5%提高到目前的10%以上。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表现在:由环保引起的贸易纠纷正成为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的焦点;绿色壁垒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环保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热点;绿色产品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正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崛起,在决定世界贸易实绩和格调中的重要性增强。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体占1/4左右。9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在推动全球贸易持续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贸易量来看,90年代以来。亚洲及拉美的增长水年都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亚洲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中心。据WTO统计,近年在进出口两方面增长都很快的国家有:阿根廷、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崛起不仅使世界贸易格局改观,也必将影响国际格局。

世界服务贸易急速扩大

尽管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但服务贸易则有了长足发展。由于信息与电讯业的进步,加上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国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WTO统计,1990年-1992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7%,通常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货物贸易。l992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达1129o万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15%提高到目前的20%,这还是在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尚不够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成为衡量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着绝对优势。除香港进入服务贸易10大出口国(地区)之列外,世界服务贸易的10大出口国、进口国均为发达国家。1998年10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地区)、进口国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进口额的58%和57.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服务业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在加快,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加强(见表1)。

全球服务贸易内部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三大类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势,l997年二者分别为24.4%和32.8%,而其它服务增长最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已升至42.9%(见表2)。其他服务主要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其他商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广告等)及文体娱乐等。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对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生产或销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也刺激了直接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如旅游、饮食)转向知识、智力密集型(如电信、专业服务)或资金密集型(如金融、保险、不动产)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准备好对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对此,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某些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历史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1/3的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以苏联为榜样的走计划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改弦易辙,转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本文提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它是世界经济规律的体现,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二战后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也只是上世纪末的事。正如1992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宣告了“两个平行市场”时代的结束。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25%一下子骤增到90%以上,世界市场得到统一。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体制,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第二,贸易的全球化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全球性贸易是首当其冲的。二战以来,国际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5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仅为610亿美元,到1970和1990年则分别为3120亿美元和31870亿美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增长趋势更加明显。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到13263亿美元,创下了国际贸易总额为67411亿美元的新纪录。1997~2000年的4年之间,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的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3%,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又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于1996年5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发表讲话时说的“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

在贸易量迅速增大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原料,经济落后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状况正在改变。1963~1985年间,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出口占世界工业品出口比重由83.2%下降到78.8%,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出口所占份额则由4.3%上升到12.4%。此外,国际贸易的种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包括商品贸易,而且还包括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的领域在迅速发展。

第三,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广度上讲,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从深度上讲,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另外,国际分工的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有生产资源型分工,而且生产工序型和零部件生产专业化型分工日益增多。其次,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深层上的通过投资设厂,在生产领域里、在生产过程中把各国经济联系起来的方式。196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680亿美元。到1996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发展到32330亿美元。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在各项国际经济指标中是最高的。如90年代的前7年中,国际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为11.8%,而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率和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7.7%和3.7%,远不及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贸易之外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第四,企业的全球化

信奉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数量已从90年代初的3.7万家增加到1997年的5.3万家,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已从24万家增加到45万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7000多万人,其销售额已突破9.5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内部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1/3,以及国际技术转让的80%和国外直接投资的70%,均为跨国公司所拥有。跨国公司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全球化的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的浪潮成为世界经济一道突出的风景线,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兼并数量多,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企业的兼并浪潮,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第五,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的解除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使经济信息资源在全球迅速、准确地传递,这大大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世界各类资本市场的总规模达35万亿美元,跨国资金流动为7.6万亿美元,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1.5万亿美元,远高于同时期世界各国银行外汇储备的总额。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信用卡,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信息化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1997年4月美国政府公布的《浮现中的数字经济》(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报告中得到启发。报告中提到到1997年底,美国和加拿大参与在线购物人数从6个月前的47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到2002年,电子商务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这一切使全球经济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第六,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

世界贸易全球化篇8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

    1.重商主义,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是当时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2.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是同一时期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则在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3.超保护贸易政策,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催化剂。

    4.贸易自由化,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贸易自由化浪潮,但是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自由主义有所不同,并不强调全面的贸易自由,而是一种有保留的贸易自由,它并不完全排斥贸易保护政策。

    5.新贸易保护主义,关贸总协定(GATT)条件下新保护主义时期。1973年的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给发达国家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使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脱离过去自由放任的思潮,转向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全球性的保护贸易浪潮。

    二、金融危机形式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2007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恐慌与危机传染到全球各国,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严冬期”。随着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深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加强对本国产业和市场的保护,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 伴随次贷危机的深化与扩展,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言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再次出现。奥巴马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英国首相布朗“把英国的工作留给英国劳工”的言论,都表明在发达国家经济集体步入衰退之时,全球自由贸易可能面临被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所笼罩的危险。

    在经济衰退时期,各国倾向于贸易保护是历史惯例。如印度尼西亚已宣布对至少五百项产品实施进口管制,要求进口产品必须申请特别许可,并须加税。俄罗斯也要调高汽车、家禽和猪肉的关税。法国则拟设立一项国家基金,防止本国企业被外国企业并购。美国一些保守派媒体和政客提出购物要买美国货,在经济危机中首先被裁的应是在美工作的外国人,全然不顾这些外籍员工同样是纳税人,同样为美国缴纳了大量“救市所需税款”这一事实。保守势力要求,获得逾15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银行“要优先保证美国公民的工作”。

    各国“自扫门前雪”,贸易保护愈演愈烈。经济衰退是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根源。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一国经济衰退,其对本国贸易的保护必有抬头,而当前的情况正激发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提高关税、影响他国货币汇等手段来设置进口壁垒,同时也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谈判等手段,积极地推动本国的出口,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第三次保护贸易主义高潮,主要是通过非关税限制的行政法律措施和对不盈利的工农业部门给予补贴,以达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其已有市场的目的。自从这种政策兴起之后,非关税壁垒已经取代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与以关税壁垒为特征的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和可以通过谈判实行减让的关税措施相比,绿色和技术贸易壁垒很难通过外交努力或谈判来弱化和消除,而且其具体形式复杂多变,花样翻新,常以最新科技为支撑。

    目前,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形式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阻碍自由贸易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比如阻碍美国签订新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另外还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的争端,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表现为对中国的市场开放提出越来越多要求,相应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等领域的市场,以此来释放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还要注意一些隐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其他理由来设置贸易壁垒。比如美国国会中就有人试图依照碳排放标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一些人以环保的名义支持这种措施,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就成为新形式下新保护主义的三副面具,需要引起各方的警惕。

    三、金融危机催生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毒药”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发达国家经济步入衰退总是如影随形。一旦发达经济体经济显着放缓,国内就业压力就会凸显。为了取悦部分利益集团或转移国内选民的注意力,发达国家政府总是将就业问题归咎于外国商品挤占了本国市场份额,从而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进口商品成本,例如提高进口关税、实施进口配额、诉诸反倾销反补贴立法、指责外国政府操纵汇率并要求外国货币大幅升值等。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当地时间13日最终通过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项计划最终还是保留了虽有所软化但仍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历史经验和经济学常识表明,面对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出路,而恰恰有可能成为一剂加剧世界经济困境的“毒药”,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剧金融危机。

    >  1929年3月,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不久,美国表面的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的问题全面爆发。10月,纽约股市崩盘触发金融危机,美国国会将其归罪于国际贸易,胡佛总统于1930年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从而引发了全球贸易大战,国际贸易因此几近停顿。很多经济史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与美国在危机之初挑起的贸易战有直接关系。此后,国际社会又耗费数十年,才逐步拆除了这一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因此,《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不仅没有拯救美国,而且让全球经济陷入更深危机。

    从历史经验看,贸易保护主义其实什么也保护不了。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中,美国等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引发贸易战,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信奉保护主义的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四、贸易保护主义有弊无利,中国应如何应对

    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各国为消化过剩产能,拉动本国经济,或通过采取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来设置有形壁垒,或通过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构建无形障碍,但这些措施不但无易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危机,使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贸易保护法案并不是救命良药,而是一剂可怕的毒药,最可怕的是受伤的是整个世界: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因美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还令人记忆深刻,而同样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美国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了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引起了其他国家同样的贸易保护报复,结果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争。面对危机,各国以邻为壑,全球贸易额大幅缩减,加剧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很快伤及当时最大的出口国——美国自身。全球贸易总额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减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而美国的出口总额也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932年的12亿美元。这个当时在国会议员眼里可以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妙药成为后世学者认为的“最大的错误”。

    事实证明,贸易保护主义还将对一些贫穷国家造成灾难性影响,使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过去几年,全球贸易持续增长,不少贫穷国家经济逐步发展、民众生活逐步改善。但随着金融危机持续发展,不少贫穷国家再次陷入困境。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会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及消费者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各种要素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贸易壁垒的降低或取消加速了要素资源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球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的“国际化”商品。如果某国实行贸易保护,将直接或间接增加进口商成本,进口商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保护措施使非保护产业的生产者为受保护产业生产者提供了强制性补贴,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往往得不偿失,还会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

上一篇:财务部建议与意见范文 下一篇:装修工程内部承包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