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7 21:25:20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急救与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临床研究显示有3-4%的儿童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发生惊厥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对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弱刺激即可导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1]。一旦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医生应及时给予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采取急救处理,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我院选取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体温升高、口吐白沫、四肢肌群呈强直性以及呼吸节律不整等症状。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7)岁,惊厥时间为0-5min,平均为(2.4±0.7)min,发病原因:46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34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急救措施

惊厥发病比较急骤,进行抢救时需要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解开患儿的衣领,保持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在患儿牙齿中放入压舌板,以免发生唇舌咬破和窒息。若患儿的脸色发绀明显,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治疗。使用温水或35%-45%乙醇擦浴进行降温,或者采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或者冰敷降温,应放置冰袋在患儿的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进行降温。治疗时首选安定针以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0.3-0.5mg/kg地西泮静脉注射治疗,或者采用肌内注射10-15mg/kg苯巴比妥,若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治疗。

1.3 临床护理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取得其信任,缓解其焦虑烦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注意对患儿皮肤的护理,温度上升时由于全身皮肤紫绀,四肢冰冷,因此需要注意保暖。温度下降时通常患儿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着凉。注意保持病房内安静,以免导致患儿烦躁。及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饮食护理时需要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机体的能力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体温。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体温仍处于高热状态。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3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较长时间的惊厥或者不正常的处理均可加重患儿脑损伤,引发脑缺氧和脑水肿等症状,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重,甚至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3]。因此一旦患儿惊厥发作,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确保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吸氧,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降温,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以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和症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叮嘱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高热量和高营养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物,以引起患儿的食欲,使其尽快补充能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治疗过程中多鼓励和安慰患儿,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其信任,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高热惊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便于家长及早确定患儿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经过急救与护理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与文献报道[5]情况相符,由此可见,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 168 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95( 6) : 89-90.

[2] 邢晓晴.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74(3):78-79.

[3] 干军花,钱伟红.3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90(16): 94-95.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16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各有10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57例,女51例,年龄0.5~6岁,平均(3.3±0.6)岁,发病时间8~50s,平均(27.2±1.5)s;观察组中男女均为54例,年龄0.5~6岁,平均(3.2±0.7)岁,发病时间在6~49s之间,平均(26.9±1.8)s。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0.6~6岁这一范围;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惊厥者;③沟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退热处理,积极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防抽搐针;同时需保护脑细胞,改善缺氧缺血情况。在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2.1物资集束化管理: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即送入抢救室。我院将抢救室设在急诊候诊区与留观区之间,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室内设专属儿科抢救床,护理人员能做到及时抢救与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抢救室拥有抢救车,在床旁摆放便捷急救箱,箱内存放高热惊厥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所有物品摆放合理有序,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性。1.2.2急救箱制作:急救箱应由半透明硬塑材质、耐磨损、封闭性长方体容器制成,为上开盖时,箱盖附有提手,便于携带。为及时准确地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以减少患者脑功能受到损伤,科室人员应根据物品体积对急救所需用品进行总结。遵循存放安全、取用方便的原则,合理放置急救用品;不同类型的急救用品应分类放置。1.2.3急救技能培训:科室负责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熟练程度;由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患者进行案例分享,总结归纳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症状识别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参照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由患者家属作答,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内容包括态度(25分)、技巧(25分)、安全(25分)和水平(25分)四项内容,分数越高,表明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两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置入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研究数据,满意程度和急诊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0.7±1.9)分,与对照组的(75.2±2.4)分相比,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急救情况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常见且多发的危急症病变,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可导致患者大脑和其他脏器出现不可逆性损伤,阻碍患儿健康成长,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解痉、降温,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急诊工作中争分夺秒,确定发病原因,予以对症治疗措施,以降低缺氧性脑损伤等后遗症发生风险[4-5]。鉴于高热惊厥严重损伤患儿大脑,为此临床需充分意识到对患者予以科学规范急救护理的重要性。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首次提出的护理理念,其目的是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它是一种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治疗措施,对临床难治疾患进行处理解决。集束化护理的每一项措施中每个元素经临床实践后均可改善患者结局,与单独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相比,共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更能提高患者结局。每个措施中的各个元素都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且被广泛认同的,各项干预措施均具有明显的目标性、时间性和连续性。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使护理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可使抢救流程得到优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消耗,促进急诊抢救效果的提升[6-7]。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证明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提高家属对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存在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明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可提高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促进家属满意程度和急诊护理效果的提升,推广应用价值高。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33-02

肾综合症出血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导致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程度高[1]。出血、发热、肾脏损害为其主要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病情发展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保障作用[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探讨全面护理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发热、腰痛、头痛等症状,经辅助检查,显示患者伴有HR损害,血小板数量减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5±6.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8±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行全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及针对性护理。

1.2.2.1一般?o理 ①心理护理:当患者病情发作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患者心理压力通常较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解,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饮食护理: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饮食以热量和维生素含量高,盐分含量低,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当病情发展为多尿期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③消毒隔离:应该病症具一定传染性,因此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病情传染给其他人员。病房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1.2.2.2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包括:①发热期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做好体温监测工作,体温测定间隔2~4 h开展1次。为防止休克或休克加重,禁止采用药物降温,应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积极预防感冒。②低血压休克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跳、血压、脉搏)加强监测,为防不时之需,可将抗休克药物以及器材放置于患者床边,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对患者进行随意搬动。③少尿期护理:做好尿量监测工作,以及患者进液量(包括饮用水,静脉输注液体等),避免输液过量,导致肺水肿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工作,如患者出现球结膜充血症状,可采用经生理盐水打湿的纱布,对患者眼部进行敷贴。④多尿期护理:饮食上多食高热量食物,同时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如患者尿量每天多于3000 ml,可视情况补充适量钾盐、蛋白质。⑤恢复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量运动,避免劳累过度,如感不适,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显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全部消失;有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得以改善;无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护理总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病情发展快,且会伴发多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治疗时,通常处于发病初期,针对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除了采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也具有重大意义[4]。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根据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情发展不同时期,为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面的干预措施对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提示根据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手术后;烫伤;原因;预防

烫伤是指由热液或蒸汽引起组织的损伤。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手术常见并发之一,大约50%的手术病人麻醉手术中中心体温低于36℃[1]。加之手术室保温差,暴露手术野,失血、失液,输入大量低温液体,而至手术后患者取暖不当发生烫伤。手术后患者发生烫伤是危及患者健康的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所以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安全。杜绝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病例,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岁。骨科3例、妇科1例、产科1例、普外科2例、神经外科1例。

1.2发生部位 1例双下肢,8例一侧下肢

1.3发生时间 手术后6小时内。

1.3烫伤深度 浅Ⅱ度―深Ⅱ度。

1.4烫伤面积 1例达2%,8例1%以内。

2 烫伤原因

2.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年轻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未及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

2.2护理管理因素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工作流程有不畅情况,新进护理人员未进行严格的规范培训。护理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

2.3环境因素 病房无取暖设施,手术后患者家属私自使用水温过高的热水袋取暖,而护理人员又未进行正确指导,而导至患者烫伤。

2.4患方因素 手术后患者及家属遵医性不高,未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使用个高水温的热水袋取暖发生烫伤。

3 预防措施

3.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学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加。

3.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的防范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

3.3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制定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质控标准,在手术后患者床旁悬挂预防烫伤预警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对该类病人加强管理,认真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预防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

3.4切实有效的执行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若须使用热水袋保暖须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调配水温至安全温度。两岁以上儿童和成年人的安全水温度为66―70℃;两岁以下的小儿和老年人的安全温度为48―50℃。[2]

3.5做好基础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正确评估,准备好病床单元,增加被子、取暖器提升病室温度,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取暖。

3.6护理管理部门加强质量控制 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护理风险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检查,有效的防范了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

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认真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护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求为患者提供零缺陷,完美服务。[3]因此,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与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通过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杜绝了手术后烫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书娥,尹灵朔,赵莉.围手术期低温及护理.中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2.

[2]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56.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微创术后  并发症  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术后并发症多[1],治疗难度大,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仅不足半数患者可生活自理[2]。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科学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5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存在的潜在并发症,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516例患者中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其中年龄39-85岁。男360例,女156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为呼吸道感染40例,死亡2例;消化道出血48例,死亡2例;再次出血36例,死亡1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死亡2例;心率失常30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亡2例;颅内感染8例,死亡4例。

        2  术后主要并发症分析护理

        2.1  术后再出血的护理  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6]。多发生于术后24-48h,短期内形成脑疝并导致死亡,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多能挽救患者生命。有报道再出血的患者发生率为10%[6],本组再出血36例,发生率7.0%。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改变,尤其是术后48h内严密注意血压的动态变化,在脑出血的最初3h内控制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平均血压在100-120mmHg可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而血压下降20%并不会相应的减少脑血流量[7];血压稳定的患者可抬高头部15°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颅内静脉淤血及脑水肿的发生;避免过度躁动等使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在YL-I性引流管注入液化酶后夹闭2-4h期间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的前兆症状,如出现及时通知医生放开引流管,以防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②注意观察YL-I性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24h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术后引流液呈淡红色是正常,如新鲜血液应考虑再次出血的可能;引流液混浊应注意考虑颅内感染的可能;严格掌握引流袋的高度,脑室外引流的高度距侧脑室平面的10-20cm为宜;③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④稳定患者情绪,告诉患者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续激动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再出血。     

        2.2  肺部感染的护理  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因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体质虚弱、咳嗽无力,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易误吸入呼吸道;各种侵入性操作后呼吸道防御功能低下,细菌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文献报道院内肺部感染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室发生率为10%~25%[3],本组肺部感染40例,发生率为7.8%。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应每2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对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其咳痰,对咳痰无力及昏迷患者要及时吸痰,并行口腔护理2次/d,选持合适的漱口液,防止病原体下移引起呼吸道感染。②如已合并肺部感染者尽早气管切开可减少插管中多种病原菌繁殖,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4]。气管切开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③雾化吸入药物一般用注射用水20ml加入庆大霉素2万u,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2.5mg,合并使用抗生素3-6d即可。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1] [2] [3] 

   

        .  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脑出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高热可导致机体代谢增高,增加脑的耗氧量造成乳酸堆积,加重脑水肿,发热的主要原因有种:①常见的术后脑水肿其一般高热-d,体温℃-℃;②原出血部位不同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升高;③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发热;④感染。 

护理措施:()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丘脑下部及中脑病变引起,发热时不伴有寒战,没有感染体征,躯干温度高,四肢温度不高,一般药物降温效果差,物理降温效果好。()吸收热发生在术后两周内,体温不会太高,波动在.℃上下,可不予以处理。()感染性高热有感染体征,如清醒患者忽然精神萎痱,表情淡漠,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烦燥患者忽然安静,体温上升到.℃以上,全身皮肤热,引流液呈混浊,应考虑颅内感染。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予以物理降温:在大血管位置放置冰袋、头戴冰帽、温水擦浴、电冰毯。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d内,多由于脑出血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急性损伤、出血、糜烂进而导致应激性溃疡所致,其中以脑干,丘脑下部出血者消化道出血率高。有报道发生率.%,本组消化道出血例,发生率.%。护理措施:①患者术后均早期留置胃管,注意观察并记录胃内容物:如胃内容物呈咖啡色,提示消化道出血,根据医嘱积极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凝血酶等止血药溶于冰水注入胃内,-次/d,重者每h交替使用上述药注入胃内,合并给予有效的止血剂;②当胃内容物<ml,胃液颜色正常,可鼻饲流质,并控制好鼻饲液的温度浓度、输注速度;③病性稳定,未禁食患者给予,少量多餐,,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禁用有刺激性、粗纤维的饮食,避免酸、辣、硬、生冷食物,最好一次量不能超过ml。

  . 高血糖的护理 脑损伤期间高血糖反应可加重脑继发性损伤,影响中枢神经的恢复,故血糖可作为重型脑出血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患者在重度脑出血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血糖增高持续时间越长继发性脑损伤加重越明显。所以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护理措施: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和高渗性昏迷的发生。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心慌出汗、呼吸浅快、血糖下降、脉搏细数,提示有低血糖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纠正低血糖;出现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意识障碍加重同时伴有舌干唇裂、皮肤弹性减低、眼球凹陷、震颤、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样抽搐等脱水及神经系统症状应高度警惕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有循环系统病史。本组有例患者有心律失常,并发心肌梗死而死亡例。护理措施:①如循环系统病例病史、重症昏迷等均行多功能心电监护-d;②定时记录心电图,分析心电变化。

           体会     

        实践证明,对脑出血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

参 考 文 献

Buhk JH,Cepek L,Knauth M.Hyper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ng car otid stenting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AJNR Am J Neuroradiol,,():-. 

Zurasky JA,Aiyagari V,Zazulia AR,et al.Early mortality following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Neurology,,:-. 

Hilker R,Poetter C,Findeisen N,et al.Noso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中枢性高热;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45-02

脑血管意外并发中枢性高热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波及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一种持续高热状态。患者往往在发病48h内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1]。中枢性高热是脑血管意外的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如处理不当将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运用不同护理降温处理措施对58例患者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及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1岁,平均63.5岁。均由CT确诊。Glasgow评分:12分3例。出血量为5~80mL。

1.2 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物理降温护理组和药物降温护理组各29例,物理降温护理组应用物理降温护理,药物降温护理组应用药物降温护理,两组热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取降温措施3~15d,平均7d,使用降温措施前体温均>39℃。4h内体温降至37.5℃以下为有效,并观察处理7d后的效果。

1.3 降温护理措施

1.3.1 物理降温护理 (1)头部冰帽降温护理:将冰帽戴在患者头部,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降低脑部温度,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护理时注意将碎冰和冰水装入冰帽内,去除棱角,用薄毛巾垫于冰帽内层以防其他部位冻伤,耳廓用干毛巾保护,并用脱脂棉花塞住外耳道,以防水流入耳内。(2)全身冰袋降温护理:全身冰袋降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0min左右。将除去棱角的碎冰块和冰水装入冰袋,用干燥毛巾包好置于体表大血管处,如双颈部、双腋窝、双窝及腹股沟等处。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待冰块融化后及时更换以保证降温效果,勿长时间放置于同一部位。(3)温水或酒精擦浴护理:可用32~36℃的温水或30%~50%的酒精擦浴,可反复进行,以更有效地达到散热目的[2]。在体表大血管部位停留片刻,擦至皮肤潮红为止。注意保护胸前区、腹部、后项等部位,同时头部放置冰袋,足部放置热水袋,以防不良反应发生。(4)输液降温护理:将500~1500mL冷藏于4~10℃的冰箱中的液体,以(40~60)滴/min的速度输入到患者体内,注意输注速度和降温程度,以防心衰、寒颤、虚脱等,并注意体温监测。

1.3.2 药物降温护理 冬眠药物可抑制患者活动,减少热量的产生。在应用某些药物时如已有呼吸循环衰竭征象,则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半小时观测患者血压、脉搏、神智、瞳孔、呼吸并作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药物降温组降温4h后体温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疾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发病率较高,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给予患者降温处理的同时,可以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缺氧,减少脑水肿,改善预后。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营养支持,昏迷患者给予鼻饲;保持良好室内环境,注意通风,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通过良好的降温护理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增加患者生存率。物理降温对治疗高热、控制体温非常有效,其起效快且效果持久,具有药物降温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采取有效及时的降温措施,严密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稳定和控制血压,配合降颅压及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可促使患者脱离危险期进入恢复期。本文物理降温护理组4h后

[参考文献]

[1] 吴王平. 中枢性发热[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50.

[2] 牛淑香,孙爱芹,郭娜. 重型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循证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8):590-591.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重症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35至78岁间,平均年龄为(48.7±5.3)岁;病程在16d至6个月,平均病程为(98.7±5.3)d,疾病类型,5例为Ⅱ型肺结核,38例为Ⅲ型肺结核,2例为Ⅳ型肺结核,3例为Ⅲ型合并Ⅳ型肺结核。痰液试验:38例呈阳性,10例呈阴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病情观察通过对患者呼吸状况、脉搏及体温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观察是否存在结核扩散症状。对于并发有咯血症状观察,应看其是否存在窒息征兆,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皮肤温度、湿度进行观察,看皮肤黏膜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发绀症状[1]。发热性结核病患者午后时间段容易出现低热或者高热症状,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心理干预重症结核病患者由于对临床疾病及其治疗等知识了解甚少,同时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这时要求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工作。

1.2.3药物干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结核病药物,同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并叮嘱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2]。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抗结核病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和医生。

1.2.4咯血干预若患者咳血量较少,可卧床休息,然后进食些温热的流质性食物,多喝水;若患者咳血量较大,需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叮嘱患者不可进食,并鼓励患者将血有效咳出,并在咳血后清洁口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适量的止血剂,并准备好各项急救用品[3]。

1.2.5呼吸干预为了使重症结核病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要及时将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有效清除,给予吸氧治疗,避免呼吸道处的黏膜受到损害,同时将痰液有效排出。再者,在气道湿化时,应对其吸入温度应控制在36至37℃,保持呼吸道清洁,避免感染症状发生。

1.2.6饮食干预重症结核病患者容易出现高热、咳血、盗汗等症状,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同时在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下,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对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干预方案,指导患者多进食些维生素丰富、高蛋白、高含钙量等食物,以达到增强体质,补充影响,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主要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由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X2验证,护理前后对比则用t验证,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8例重症结核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35例显效,11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由表1可知,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程度不断提高,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病情危重患者,病情急促,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将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结核病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症结核病患者,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8例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给予病情观察、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咳血干预、呼吸干预及饮食干预等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5.8%。同时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患者的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通过病情观察,能够及时掌握重症结核病患者病情,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药物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率;咳血干预,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呼吸干预,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症;饮食干预,能够增强体质,补充营养,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总之,给予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疾病治愈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引起惊厥。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疾病,临床医生应当给予患儿准确的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并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出现此种疾病的患儿,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急救处理,然后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帮助较大1。现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对其采用急救基础上加入全方位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女性33例,年龄在9个月—4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高热惊厥,其均出现了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等小儿高热惊厥典型症状,需要进行急救处理。对所有患儿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将7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儿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如下。

1.2 急救

1.2.1 呼吸道通畅 惊厥的发病较为急骤,需要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要及时将患儿的衣领解开,并保持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边,及时将口鼻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同时要将压舌板放入患儿的牙齿中,以防出现唇舌咬破的现象,同时还要防止患儿出现窒息2。

1.2.2 吸氧治疗 患儿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会出现缺氧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如果患儿的脸色发绀明显时,要及时给予患儿面罩吸氧治疗。

1.2.3 降温处理 可采用温水或浓度为30%—50%的乙醇进行擦浴降温。也可采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或冰敷降温,冰敷时冰袋应放置在患儿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此外,遵医嘱予药物降温3。

1.2.4 药物治疗 首选安定针控制患儿症状,或遵医嘱进行相关对因治疗。给予患儿地西泮治疗,0.3—0.5mg/kg,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也可以采用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苯巴比妥,10—15mg/kg,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医生要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患儿对症治疗。

1.3 护理 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下述所有护理内容。

1.3.1 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如温度上升期,患儿全身皮肤有紫绀,四肢冰冷,需保暖,加快血液循环等;温度下降期,一般患儿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再次着凉。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临床医生要进行及时对症处理,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1.3.2 安全护理 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防止强光照射而引起患儿不适。在进行诊疗及护理时,应防止动作过于粗暴,防止所有无谓的刺激或按压而导致的骨折。病床应装护栏,避免患儿坠床。另应加强临床观察,防止患儿舌咬伤。

1.3.3 生命体征监护 在对患儿进行急救之后,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护,对于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症状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此外,对于患儿的心率、体温、呼吸、面色、血压等身体指标,医护人员也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以检查患儿身体指标的改善情况。如果患儿出现身体指标不稳定,或偏离正常值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5。

1.3.4 饮食护理 患儿出现高热症状时,机体的消耗量增加,而胃肠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患儿消瘦,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应当指导家属为患儿提供一些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均衡饮食,以及时补充能量,提高机体免疫力。

1.3.5 心理护理 患儿在发生高热惊厥疾病时,会出现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烦躁、哭闹等情绪,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当保持护理的有序进行,不能够过于强硬,以免误伤患儿,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当安慰和鼓励患儿,并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性,以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从而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更好的对患儿进行有效护理4。

1.3.6 健康教育 患儿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家属关于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并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使得家长能够在患儿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时给予必要的急救处理。

1.4 疗效标准 对患儿在用药及护理24个小时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体温下降,但仍旧处于正常体温之上,各项身体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体温没有下降,仍旧处于高热状态,各项身体指标没有恢复。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8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5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

3 讨 论

高热惊厥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能力较差,弱的刺激就会导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出现释放异常现象,从而引起惊厥。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紫绀等,对于患儿的正常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儿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并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高热惊厥对于患儿的影响较大,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在对患儿实行急救处理后,对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在对患儿实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以确保患儿可以吸收充分的氧气,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稳定。然后给予患儿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生命体征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可以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以实现后续治疗的有效性。生命体征监护,对于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症状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对于患儿出现身体指标不稳定,或偏离正常值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饮食护理,临床医生应当知道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一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并将食物合理搭配,以引起患儿的食欲,从而使其能够补充充足的影响,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更好的抵御疾病。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当安慰和鼓励患儿,并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性,以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从而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以确保患儿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要向其家长做好关于高热惊厥疾病的宣传工作,告知家长相关的医学知识,以使家长可以及早确定患儿病情,并给予其急救措施,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邢晓晴.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74(03):78—79.

[2] 蔡素芳.对5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52(03):63—64.

[3] 贾新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92(23):96—97.

[4]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168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95(06):89—90.

上一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股票投资决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