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2 19:12:17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指导、部门协作、三级联创、分级管理、规范行为、全程监管、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努力探索药品科学监管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假劣药品行为,把保障药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

以构建扎实的药品监管体系和供应保障体系为中心,以电子监管为支撑,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为关键,以提高执法队伍、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素质为基础,以药品稽查和市场规范为保障,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通过两年努力,积极配合做好我市药品质量安全化、体系建设完善化、部门协助常规化、宣传教育常态化、企业监管动态化、“两网”建设标准化、不良监测制度化的药品安全示范县。

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建立“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活动纳入我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成立大湖镇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助做好辖区内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药品“两网”建设等工作。

(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通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打假力度,彻查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等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规范管理工作;会同卫生部门做好药械不良反应检测工作;组织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网络建设;依法组织对药品重大事故的查处工作。

(三)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药品安全监管网和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镇有协管员、负责协助管理药品安全。村有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馈药品安全信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实行既分工又合作又统一,达到统一指挥。实现药品监督网覆盖100%行政村、药品供应网覆盖100%行政村、药品抽样检验合格率达96%、群众对农村药品秩序满意度达95%以上。

(四)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创新药品监管手段,全面实施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镇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应实行计算机管理,积极开发应用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并与监管部门实现数据对接,电子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努力实现对药品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配送、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切实做到药品流向清楚、可追溯。

(五)推进药品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药品安全行业自律。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企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药品诚信档案,制定和落实信用信息征集、分类、评价、披露等制度,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的药品进行暴光。

(六)健全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预防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应急能力。健全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提高应急能力。健全药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完善事故处理机制。

(六)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强化激励,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公众药品安全的维权意识。开展药品安全责任意识,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三进(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农村药品安全的宣传月”等多种宣传活动,提高药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药品安全素质,确保公众对药品安全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七)定期对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个体)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建立进货记录,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加强农村集贸市场药品销售行为的监管,并开展整治工作,实行定点销售,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12315和各村药品安全信息员的作用,确保质量高效。

(八)坚决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无证生产经营药品、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和有毒有害药品的违法行为。对学校、食堂药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信誉度评定达100%。

实施步骤

今年我镇药品安全工作包括安排部署、组织实施、验收总结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1年4月—2011年4月底)

各村、镇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认真总结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方案标准,结合本镇区药品产业特点,制定目标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有力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

召开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全面实施2011年药品安全工作及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初—2012年6月)

各村委会、镇直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组织实施,逐一分解落实任务。到2012年9月,全镇各村药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社会监督网覆盖率、药品现代流通网覆盖率达到100%。

镇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将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活动,年终对照年度建设目标进行全面考核,并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查缺补漏,以推动药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各村委会和镇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对药品安全工作要全面总结、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认真总结工作特点及工作经验,并及时将工作总结上报镇药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迎评迎检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做好市里迎评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切实加强药品安全建设的协调,督促检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思想认识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市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实现药品安全工作“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五到位,挂牌现场办公。确保示范工作一举成功。

(三)落实责任

为把全镇示范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彻底做到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实事求是、落实到位的原则,强化思想素质意识,对因为行为不力或者行政不作为等造成药品安全事故的,严追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从快从严处理。

(四)组织配合

全镇药品安全示范建设工作任务重,涉面广,要与各部门组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按职责分工加强环节监管和市场整治,有效地推进药品安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严格考核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2

1 科学监管理念是具有思想基础的理念

科学监管理念的思想基础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认真调研国内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运行机制,分析各个监管环节存在的不适合、不适应问题,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对食品药品监管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监管理念。科学监管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监管理念;是以人为本,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监管理念;是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监管理念。科学监管理念的实施,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树立科学的态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以人为本,切实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结合起来;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又要以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监管方法,推动科学监管理念根本目标的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科学监管理念是以专业学识水平为基础的理念

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基本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依靠技术支撑,实现队伍保障;根本目标是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这样一个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监管理念,一个紧迫的问题是要解决专业学识水平的问题。科学监管理念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而升华和发展的过程,没有专业学识水平就难以提高认识水平。“齐二药”假药事件、克磷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劣药事件充分表明,除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专业技术培训不够重视外,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检查企业的生产记录、质量检测数据时难以发现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解决专业学识水平问题。要充实专业人员,改善队伍结构。目前,基层药监机构药学人员比例较低,对监督管理中的专业知识了解掌握不够,仅凭对法条的字面理解,容易造成认识不到位、能力不到位、力度不到位,难以有效履行监管的职责。国家、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行政管理、廉政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做的不多,特别是基层非药学专业的监管人员对药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药械市场的监管“照猫画虎”、机械模仿,甚至错误运用法律、法规,监管效率低、水平不高的事实普遍存在。因此,加强药学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是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的基础。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基层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药学专业素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领导干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的“带头人”,食品药品监管既需要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也需要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更需要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复合人才,更需要既懂行政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领导干部。否则,科学监管的理念与国家局、省局形成较大的“落差”,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的目标将大打折扣。

3 科学监管理念是付诸具体行动的理念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3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案例选择或撰写、指导分析案例)、课堂讨论、点评总结和评定成绩四个步骤。1.案例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个方面。(1)教师的准备。一是选择或撰写案例,并对案例有充分的了解。要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完善的案例库是重要保障。教师应当结合授课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或制定案例,同时列出要点和问题,以便在课堂讨论时供学生探讨。二是教学者的自我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教学者的角色与传统讲授法不同。案例教学是在师生不断问答、响应与引导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充分把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案例分析解读能力。三是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例如在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时,着重分析磺胺酏剂事件、沙利度胺事件等案例中药品不良反应危害的同时,指导学生分析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等案例中药品不良反应与假药、劣药之间的关系。如此,既让学生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并非说明就是假药、劣药,又理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了科学、客观的辨别意识,(2)学生的准备。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了解案例涉及的问题和要素,查阅指定的学材,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为案例讨论做准备。2.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解案例、运用知识能力的检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理清事实,找出争议点,从而寻求恰当的解决思路。例如:笔者在与学生讨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既然国家政策规定在零售药店销售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那为何现在药店不凭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现象随处可见,是国家政策失误还是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针对实际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并使交流和讨论紧紧围绕核心主题。由此,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也能不断“引入活水”,实现教学相长。3.案例点评与总结由于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认识高度等方面的局限,许多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案例问题时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客观,这时,就需要教师以“引导”的姿态,作出点评和总结。在案例教学法中,尤其是初始阶段,简单而完整的案例点评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教学的深入,案例点评与总结,可以由教师分析转变为学生自行分析。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4.评定成绩成绩评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刺激学生积极性。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考核学生时不能按“标准答案”生搬硬套,而应将评判标准过程化,如从学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论点的可行性、思考推断的逻辑性等方面来评定其成绩。笔者建议把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真正掌握理论要点。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区别于举例说明和课堂讨论目前,国内真正运用案例教学的学科或课程并不多见,更多的应该属于举例说明(实例教学),即通过实例对所要传授知识进行讲解的一种方法,是介于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之间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相比,它仍然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研讨为辅的教学方法,并未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案例法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尤其是要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觉自发参与案例探讨。同时,案例教学也要区别于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所探讨的问题一般具有综合性,答案的开放度比较高。而课堂讨论往往是就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展开争论或辩论,最终统一于一致的结果。2.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应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案例。(1)真实性。教学案例必须是药事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真实事例,不能胡编乱造;否则,不仅对教学无益,反而会误导学生。(2)新颖性。教学案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必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鲜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新颖性。例如,在讲假药时,应把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作为讲解的重点案例。这一事件是近年来我国由于药事管理中的疏漏造成的严重药害事件,也是国家药监部门及时果断处理的典型事件。事件发生后,药监部门禁止齐二药的所有药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最大限度地减少假药事件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避免了更多的人受到伤害。这个案例对于学生理解和判断新形势下制售假药的违法行为很有帮助。(3)代表性。案例要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应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药事管理事例的浓缩,案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如,讲药品不良反应时,“反应停”事件和PPA事件就很有典型性。20世纪60年代,“反应停”导致先天畸形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震惊事件。而美国能够在这场灾难中幸免,正是由于凯尔西博士坚持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反应停药品注册申请进行审查。(4)关注学生道德目标的培养。例如发生在宁波市传染病医院药品“回扣”案,卫生部要求对此类事件处理要查实一起,严处一起,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开单提成问题。通过该案例的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药品管理法》,明确药品销购中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在药学社会实践中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结语

实践证明,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富有趣味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发挥案例教学优势、找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探索其教学规律,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4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药事法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药事法规”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岗位所必需的药事法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是“药事法规”第二章第二节“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药品标准及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制定药事法规的重要性,坚定学生依法从业的信念。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本部分的知识目标是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熟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制度;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的意义。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用药安全的意识,以完成情感目标的培养。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只有正确认识了药品不良反应及类别,学生才能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本节课的难点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制度,此内容是枯燥的法规条文,学生不易理解接受。

二、学情分析

“药事法规”是药剂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第三学期学过药物化学,本学期正在学习药理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具备了有关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用途及质量检验分析等药学专业知识。在本书第一章中学习了药品质量及药品标准。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理念

面对枯燥的药事法规知识,应多引用案例,使生涩的法律条文通俗易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讲练结合,巩固知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教学以讲授为主,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与特定事例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运用问题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讨论法,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法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用关键词记忆法教会学生记忆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

通过“链霉素引起耳聋”“苯甲醇引起臀肌挛缩”“反应停致畸事件”提出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公众用药安全问题,然后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2.分块教学

(1)以有害反应、合格、正常用法用量及与用药目的无关四个关键词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良反应的概念,以欣氟事件为例,说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合格药品,而假劣药引起的机体损害叫不良(反应)事件。

(2)从主管部门、监测范围、报告主体三个方面介绍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制度,并以图示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不良反应报告程序。根据监测结果的分析国家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召回等措施,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3)主要运用药品不良反应实例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意义。通过“齐二假药事件”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通过“特非那丁事件”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可以促进新药研制;通过“头孢曲松钠事件”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可以促进合理用药。

3.教学小结

通过教学小结,提示着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前边所学的零散知识进行汇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4.达标测评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是本节重点学习内容,以填空题和执业药师考试题型B型题(配伍选择题)的形式检测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蕾.药事法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5

这次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是继全县“两会”之后召开的一次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刚才,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韦开强同志全面总结了20xx年的工作,提出了20xx年的工作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重点突出,真抓实干,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已经过年的20xx年,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694元。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共谋发展的结果。在这些成绩里,同时也凝集着全县食品药品监管战线上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和付出。回顾和总结20xx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可以概括为九个字:力度大、工作实、成效好。

力度大:年初,县人民政府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分管副县长任主任,县政府办、食药监、卫生局负责人任副主任,县质监、农业、工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州上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后,立即组织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大会,在会上与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定期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联合行动,形成整治合力。据统计,20xx年投入食品药品工作经费10余万元,开展专项整治5次,出动人员251人(次)、车辆89辆(次),张贴标语157条,发放宣传资料21920余份,全县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工作实:一年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根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扎实开展。食药监部门认真履行“三项职能”,抓好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发挥食品药品安全抓手作用,全面整治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药械违法行为,加强许可证管理,确保了全县药品生产和药品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全部持证生产和经营;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狠抓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定期开展蔬菜和水果农残例行检测,蔬菜、水果质量安全有了明显提高;质监部门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按照《**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实施28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工商部门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制定 “六项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使全县乡镇以上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全面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卫生部门强化食品卫生监督,严把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入口关,从源头上堵截安全事故的发生;畜牧、商务部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清理整顿县城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组织打击私屠滥宰和注水、病害肉等上市销售的违法行为,杜绝了注水、病害肉食品上市。扎实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构建农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教育部门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制度,严把学校食品采购销售关,坚持实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了学校学生饮食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聘请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加大食品安全宣传、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成效好: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通过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大力开展专项整治,从去年9月份到年底,集中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基本完成了8大任务20个工作目标,特别是较好地完成了12个100%量化工作目标,初步建立了食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机制,促进监管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注民生,特别重视解决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动植物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和安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要求,而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各乡镇和各部门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要从发展的高度、稳定的大局来认识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当前,我县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虽然总体趋好,但隐患并未根除,局部区域甚至显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经营条件差,进货渠道混乱;三是部分食品经营者见利忘义,销售假冒伪劣、过期食品甚至变质食品;四是中小餐饮店和街头食品摊点数量多、分布广、流动大,卫生条件差,监管难度大;五是各类集体食堂经营成分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宴席管理极不规范,极易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六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监管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与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上来,从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从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角度,进一步增强干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措施办法,切实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认认真真履行好职责,尽最大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三、明确目标,扎实工作,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争取完成1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以上。要圆满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密切配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为中心,以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途径,转变理念,完善体系,强化措施,努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

(一)突出源头治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深入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要坚决打击无证非法生产(加工)经营食品药品行为。要依法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小作坊、流动食品摊点,严厉查处非法批发、超范围经营、以赠药为名非法销售药品、用保健品冒充药品、非法虚假广告等坑害群众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种植养殖环节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违禁药物滥用的整治,不断加强对滥用食品添加剂、添加违禁药物、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的监管,有效打击在食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要切实加大对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的监管,严格落实餐具消毒管理制度,有效改善食品卫生状况,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抓住重点环节,切实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农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消除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盲区和死角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效途径。要以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监督、流通 “三网”建设为重点,实施“镇镇连锁超市”、“村村放心店”,加快改造和规范农村食品药品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引导和鼓励诚信度高的食品药品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设食品药品质量有保障、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食品药品流通网络。要在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建立完善食品药品案件移送机制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预防并科学处置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加快建立农村食品药品群众监督网络建设,努力健全纵到底、横到边、无缝隙覆盖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要把农村食品“三网”和药品“两网”建设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构建起体系完善、运转协调、科学有效的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三)严格履行职责,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着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执法主体职责,实行经常性、主动性、动态性的日常监管和现场监管,切实做到对本辖区、本职能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心中有数。属职责范围的,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查处的依法查处,该规范的彻底规范,确保每一个监管环节的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要高度重视,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对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工作滞后,影响全县整体工作的乡镇或单位,以及对食品药品监管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引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将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食药监、技监、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坚持“实际、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拓宽渠道,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管理执法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大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改进检验检测设备和手段,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及时总结食品药品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最大程度地发挥监管执法效能,推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

(四)积极引导帮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以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标准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信用征集制度、评价制度和信息制度,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和部门监管档案。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树立信誉、保障安全”的原则,选择一批基础好、群众认可的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店、副食品店、超市等进行改造提升。既要制定标准,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又要改造门面,提升档次,培植一批诚信度高、经营规范、群众信得过的守信典型,并建档立卡,授牌经营,带动全县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上档次和水平。同时,要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促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行业领域广,经营范围宽,工作任务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规和科学合理饮食用药常识的普及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四进”活动,大力普及科学饮食用药习惯,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切实加强正面引导,在曝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大力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先进典型,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广泛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乡镇政府要与各村委会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工作,要引导企业负责人树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质量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和自纠自律意识,扎实把好食品药品安全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任务逐项分解,逐条细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确保不出问题。

(三)要完善机制,快速反应。要建立健全《**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申诉举报机制,落实好节日值班制度,公布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投诉电话,及时掌握食品药品市场质量状况动态信息。一旦发现市场上出现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行为,以及存在可能危及消费者人身健康的隐患事件,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食品药品安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要求各部门独立依法履行职责,又要求相关部门配套联动,齐抓共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牵头查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职责;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财政、监察、公安、广电等部门要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管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行联合执法,特别是在打击制假售假、查处重大安全案件等方面,要实行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决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推诿扯皮。

(五)要加大督查,确保效果。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要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决心、铁的措施抓好此项工作。要严格落实督查督办制度,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督办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出了问题或者因此引发事故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追究责任,构成刑事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重点案件,要追根溯源,紧抓不放,彻查严办。要通过督查督办,督促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收到实效。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6

《中医药法》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律,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医药法》是中医药领域的根本大法,是开展中医药工作的基本遵循和依据。《中医药法》秉承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期盼和要求。《中医药法》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提出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保障力度。同时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加大对中医药的监管力度,保障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质量安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医疗健康领域显示出越来越独特的优势,在我国及我省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法》的制定,将进一步放大中医药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中医药法》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提高中医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刘延东副总理将中医药上升总结为“五种资源”,为中医药事业全面持续深入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进一步表明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展中医药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指明了方向。2016年11月,总理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指出,应加大对传统医学的推介力度,更好发挥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突显了中医药在中国卫生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将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云南有着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振兴发展中医药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切实按照中央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全省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省人民政府在实施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后又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对“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做了谋划布局。省级建立了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6年全省105所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实际开放病床261万张,年门诊1344万人次、出院病人763万人次,业务收入5975亿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1205%、373%、1228%和2167%;医院病床使用率由2010年的62.3%提高到86.02%;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由2%上升至11%。中医药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取得积极进展,探索创造了“腾冲经验”、“南华经验”、“绥江经验”等。

虽然站在新的历史地标,全省中医药人推动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中医药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各地对中医药的投入倾斜政策、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医保支付等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到位。二是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中医药管理职能分散,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在管理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普遍落后于西医。三是中医药特色不鲜明,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不高。云南中医药的最大特色就是民族医药,中医药民族医药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四是中医参与医改的亮点经验不多,在如何放大中医在医改中的作用等方面,创新探索精神不够。五是中医药继承创新工作滞后,师承教育范围较小,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科研水平能力不足,学术氛围不浓,省级与基层、中医与民族医等方面的学术发展不平衡。科学研究存在重药轻医,重自然轻人文等。

由此,云南省将牢牢把握《中医药法》颁布实施的重大契机,深刻领会《中医药法》保护、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精神实质,结合云南实际,把认真贯彻落实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中医药法》作为工作的总纲领,正确认识《中医药法》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的基础关键作用,《中医药法》的宣传学习与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发展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全省中医药系统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切实推进全省中医药事业依法、快速发展。[HJ3.3mm]

一是以完善中医药发展机制为着力点,推进中医药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继续加大《中医药法》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中医药干部职工熟悉掌握政策、用好用活政策,不断提高中医药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好省级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力争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支持、部门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配备与中医药管理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工作人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国家和我省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能够落地并取得实效。

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着力点,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我省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扶持现有民族医医院建设发展,积极争取省级民族医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抓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培育。组织做好部级、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加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康复科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和康复养生优势作用,重点培育一批中医“治未病”中心和中医药康复保健中心。积极筹备,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力量,力争建成1~2个区域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进全省中西医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协作。积极主动参与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灾害事故等卫生应急工作。

三是以不断扩大医改惠民效果为着力点,切实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推动各级中医医院同步融入深化医改大局,确保中医药工作不缺位、有特色。推进中医药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鼓励、支持和推动公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更多形式的联合体,引导中医优质资源下沉,积极探索中医分级诊疗服务管理模式。组织做好三级、二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推动落实差别化的中医药政策措施。加大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极参与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符合中t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推动落实好基本医保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倾斜政策。全面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四是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活力。开展以“兰茂医学”为代表的云南地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创新机制、丰富形式,促进和带动我省中医药学术发展。鼓励支持挖掘、整理、研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扶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研究。积极争取部级、省级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部级、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依托云南省彝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迪庆州藏医院,积极争取建立以彝医药、傣医药、藏医药为主的临床研究基地。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7

一、本年度工作总结:

2.工作制度执行:与药械有关的制度如"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处方点评管理、医学专用药品管理制度"等,执行都的都较表浅,为适应新形式都应提升。

3.工作差错:差错包括"计划差错、发药差错、记录差错"等,虽然差错记录本未记录任何差错,但我相信肯定不是真的就没有差错。滞销药品未及时发现处理、滞销药品不能处理未及时上报、处方药品A错发成B、处方不合理未及时干预、处方未按要求分类装订、中药饮片未按规范养护等等。

4.药械供应:药剂科作为二级科室,同样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于临床科室,基本保障了科室需要;但基于各种因素,未主动给临床推荐新的品种(患者需求临时购进除外)。总的来说,我科未良好的履行职责和义务。

5.供应商管理:2014年供应商药品类:浙江英特药业、华东医药新特药、浙江上药新欣医药、浙江华通医药、九州通杭州医药公司、浙江福临门医药、浙江豪德雷医药为主;中药饮片有萧山医药中药分公司、杭州本草中药(新增单位);器械耗材类有上海宏昌生物生技、江西迈腾实业(单位名称更换,经营者不变)、河南亚都、河南省人立(经营者为顿俊堂,原河南亚都停止供应)、杭州乐通、宜春大德贸易(新增,经营三类高危器械未提供资质证明)。上述供方中上海宏昌生物超范围经营(无资质经营药品类试剂);江西迈腾、河南省人立均为兼职经营;杭州乐通、宜春大德贸易各方手续应及时和规范(重点监督对象)。

6.科室外声音:主要反馈的问题是"又缺货了!"、"厂家或规格又换了!"、"某药品价格(售价)比别的地方贵多少".

二、新实施药械主要法规:

三、来年工作计划与目标

在今年下半年我参加过几次药监局组织的培训,总结起来主要内容就是"供方资质的审核、药械的验收注意事项、药械不良反应或事件监测与上报、抗菌药物管理".可以看出主管部门2015年的管理重点,因此,我们也必须将这些列入计划重点管理。具体如下:

1.重新审核各供应商资质,以经营药品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供应商为重点审核对象;对风险供应商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给出评价与处理意见。

2.加强、医学专用药品管理: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全院精麻药品购进、保管、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道德、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3.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根据浙江省药物监测结果、抗菌药物目录、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时调整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及时通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加强处方点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规范每月抽取门诊西药、中药处方各100份进行点评,对点评结果进行通报。

5.加强科室成员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沟通,避免工作分歧影响整体团体而影响工作。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配合《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健全农药管理法制体系、监管体系和残留标准体系,以规范农药生产经营主体为抓手,以禁限用高毒农药监管和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净化农药市场,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农药产品质量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围绕部中心工作,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深入普法,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督,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和蔬菜、水果、茶叶用药专项整治,农药产品质量、标签市场监测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开展农药经营单位调查,加强农药经营人员培训,在全国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全面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加快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完成1500多项农药残留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确保不发生因农药残留超标而引发的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因农药使用事故引发的。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条例出台,完善配套规章。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工作,推进条例修订进程。认真清理现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抓紧组织起草《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和《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配套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确保条例规定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指导地方农药管理立法工作,做好与新《农药管理条例》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源头管理,服务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展蔬菜用药调查,组织已登记产品扩大使用范围的联合试验,推动蔬菜用药登记,确保蔬菜用药安全。开展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组织开展《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培训,组建药害事故鉴定专家库,指导地方做好农药药害事故鉴定,妥善处理药害纠纷。

(三)强化市场监管,整顿经营秩序。加强农药经营管理,开展农药经营单位状况调查,检查农药经营资质,规范经营行为;指导地方做好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工作,合理安排限制农药经营网点布局,积极探索高毒农药可溯源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抽查,实施检打联动,采取随机抽查与指定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近几年抽检不合格企业的产品抽检力度,重点检测非法添加未经登记有效成分,特别是高毒农药成分。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治理行动,深入高毒农药和其他社会高度关注农药的生产企业,检查落实1586号公告等规定情况,检查地方农业部门农药案件查处情况。

(四)加强农药残留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1500项残留限量标准,清理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农药残留监测,抽检140个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的1700个样品。

(五)落实补贴政策,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继续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在10个省(市)11个市(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制定试点方案,总结实施成效,做好示范引导,完善补贴模式,拟定《低毒低残留农药名录》。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试点。

(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法治水平。大力宣传《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农药科普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农药经营培训、考核,提高经营人员素质。以“科学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题,以蔬菜等鲜食农产品农民合作社安全用药技术指导为重点,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培训农民识假辨劣、科学选购、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四、重点活动安排

(一)做好《农药管理条例》的宣传和实施工作。抓紧起草《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及时完成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工作,确保与《农药管理条例》同步实施。5月召开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对贯彻《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管理工作做出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农药管理条例》知识竞赛,解读《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宣传农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药管理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

(二)组织开展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培训。落实《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6月份农业部和各省(区、市)完成鉴定专家库的组建,8月份农业部组织开展一期应急培训,各省(区、市)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培训。10月份完成《农作物药害事故鉴定办法》的起草,指导地方做好农作物药害事故鉴定,妥善处理药害纠纷。

(三)组织开展农药监督抽查。4月份,印发《关于开展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在农药销售旺季,组织各地对市场上流通的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进行抽查;将在农药生产高峰季节,农业部派人对近几年涉嫌违规生产假劣农药重点企业库存产品进行质量抽检。

(四)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整治。4月份召开高毒农药可溯源管理研讨会。5-6月组织交叉检查,核查已撤销登记的高毒农药企业停产及设备转化处置情况;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市场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农药批发市场、乡村农药零售店。适时开展涉嫌非法添加高毒农药产品的监督抽查。

(五)查处大案要案及时公布监管结果。根据各地举报和有关方面掌握的线索,组织联合执法,开展大要案督办、查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不定期地将监督抽查、专项检查和执法交叉检查的结果向社会通报;对生产假劣农药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农药登记证。

(六)开展蔬菜用药调查及登记使用衔接。继续开展蔬菜用药调查工作,重点抓好菜药组合的筛选和联合试验的管理,着手开展小宗作物登记管理政策收集整理和作物分类及病虫草害群组化研究,9月份召开农药登记政策研讨会。

(七)实施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助。4月份召开《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座谈会,完善示范补贴模式,拟定《低毒低残留农药名录》。4-10月份指导地方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11月份总结各地先进经验,拟定《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推广补助管理办法》。

(八)开展农药经营情况调查。7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药经营情况调查,摸清经营底数,包括数量、人员素质、资质等,为制定《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做好准备。

(九)园艺作物标准园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4月份,印发《2013年园艺作物标准园农药残留监测方案》,对140个蔬菜、水果和茶叶标准园进行产品抽查,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十)安全用药指导培训。2-4月份,编印、发送《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农药识假辩劣与维权手册》和《农药经营读本》等手册和挂图。4-10月份,组织对农药经销商、农民进行培训,积极推行技物结合,强化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提高农药使用者识别假劣农药的能力和用药水平,向农民推荐放心农药。我部负责对省级农业部门培训,省级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对地、市、县农业部门及农药生产企业培训,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对农民、经营者培训。

(十一)总结。12月,全面总结“2013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的经验及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的牵头单位、具体办事机构并固定专人负责,保证工作连续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地、县,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要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请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于4月30日前将本省(区、市)实施方案报送我部种植业管理司。

(三)保障监管经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多方争取支持,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药质量抽查、农药执法监督、培训等经费支出,确保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及时上报信息。各省(区、市)农业部门从2013年4月份开始,每月底前,通过“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并以纸质文件,向我部种植业管理司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有综述、抽检、查处等方面的情况,以数据和典型事例为依据。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各地要认真组织填报农药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附表见农业部网站)。

上一篇:财务部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 下一篇:儿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