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登记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09:50:22

合同登记管理

合同登记管理篇1

交接清单编号:_________

登记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

│船名:

│起运港│

│到达港│

│ 到达日期 │ 收货单位│

│航次:

│ (港印) │ (签章)│

├─┬────┴┬──┼─┬┴───┴┬──┤

│发│全

称│

│收│全

称 │

│货├─────┼──┤货├─────┼──┤

│单│地址、电话│

│单│地址、电话│

│位├─────┼──┤位├─────┼──┼──────┴─────┤

│ │银行、帐号│

│ │银行、帐号│

├─┴┬─┬─┬┴┬─┴─┴┬────┼──┴─┬──┬─┬─┬───┤

│发货│货│件│包│体

积│发货单位│水运部门│计费│等│费│金额 │

│符号│名│数│装│(长宽 │确定重量│确定重量│重量│级│率│(元)│

│ │ │ │ 高) │(公斤)│(公斤)│

│ │ │

├──┼─┼─┼─┼────┼────┼────┼──┼─┼─┼───┤

│合计│ │ │ │

│ │ │

├──┼─┴─┼─┴──┬─┴──┬─┴────┴─┬┴─┴─┴───┤

│发记│

│发 货 │费用项目│ 起 运 港

│ 到 达 港

│货载│

│单 位 ├────┼──┬─────┼──┬─────┤

│单事│

│(公章)│

│费率│金额(元)│费率│金额(元)│

│位项│

│ 月 日│装 卸,├──┼─────┼──┼─────┤

│包干费 │

├────┼──┼─────┼──┼─────┤

│港务费 │

├──┴───┼────┼────┼──┼─────┼──┼─────┤

│水记

│承 运 │

│运载

│日 期 │总 计 │

│部事

├────┴──┴─────┴──┴─────┤

│门项

│(港印)│金额(大写)

├──────────────────────┤

│核算员:

复核员:

合同登记管理篇2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功能

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記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2015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制定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交换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标准统一、内容全面、分布合理、数据关联、更新及时、互通共享的不动产登记数据体系,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的网上运行和监管,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审批、交易信息网上实时互通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互联互通,实现与各级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依法信息查询服务和社会化服务。

鉴于以上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接入上报、查询统计、权籍管理、登记发证、监管分析、数据共享、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等功能模块。

1.接入上报系统

接入上报系统的接入对象为各级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登记业务系统在登簿环节生成的业务报文数据,通过接入上报系统内置的数据校核模块完成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检查后,将数据上报到上级部门。

(1)数据上报模块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产生的业务报文数据应在线实时上报给上级部门。上报方式一般采用逐级上报模式,即旗县产生的业务报文数据上报盟市、盟市上报省厅、省厅上报国土资源部。也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采用市级集中上报或旗县分散接入上报等其他方式。

(2)数据校核模块

提供数据校核功能,登记业务系统在登簿环节生成业务报文数据,并实时上报到上级部门,上级部门通过数据校核模块,对业务报文数据依照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业务报文数据质检标准进行检查。通过校核的业务报文数据,则存储到不动产空间信息数据库,同时再进行上报;未通过校核的业务报文数据,则生成错误响应报文,反馈给对应的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同时删除该业务报文数据,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根据响应报文中的提示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重新生成业务报文数据进行上报,再次依照上述校验流程进行流转,直到业务报文数据达到质检要求为止。

2.查询统计系统

查询统计是对各地区上报数据的综合查询、分类统计功能。综合查询中可按照不动产单元号、权利人名称、坐落等条件查询对应的不动产登记情况,分类统计主要是统计多种权利类型、登记类型的发证量,也可按照行政区统计抵押金额、抵押面积等。

3.权籍管理系统

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档案信息等各类数据管理,支持不动产单元编码自动生成、不动产单元图形处理、测绘成果导入、项目信息审核等功能,为不动产登记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系统包括不动产基础信息调查、信息补录等功能。

4.登记业务系统

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包括窗口收件、代办箱、已办箱、登记簿补录等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归档全流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生成相应的符合电子报件要求的电子报件资料;实现报件的质量检查,形成规范化电子登簿数据。

5.监管分析系统

不动产登记监管分析系统为构建“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综合分析”的立体监管分析模式提供辅助支持。不动产登记监管分析系统可以分为信息监管和综合分析两个主要模块。不动产登记信息监管模块利用不动产空间信息数据库的资源,以业务监管、证书监管、登记簿核查等为手段,重点辅助解决登记业务办理中审批逻辑规则、登簿成果完整性等不动产登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强化政府综合监管职能,同时实现对地方各节点的网络与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的集中统一监管。

不动产登记信息综合分析模块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的清洗、融合和挖掘,建立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提供数据抽取、转换与加载(ETL)、数据综合查询、基础数据报表分析、自定义报表分析、指标提取与评价、模型预测、分析报告制作与输出等功能,对不动产登记数据开展综合应用分析,构建不动产相关的指数体系,通过指数的周期变化反映不动产发展的趋势,对指数的运行区间进行监控,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6.数据共享系统

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系统主要实现土地、房屋、林地等审批、交易信息与登记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数据协同,实现业务联动;对统一登记窗口受理的新增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各类登记事项,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对部门间共享信息的需求,满足相关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查验的需求。

系统包括:一是面向不动产审批和交易主管部门的协同共享服务;二是面向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服务。

(1)不动产登记信息协同系统

根据住建、农业、林业和海洋等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将需要共享的数据同步到协同数据库或者存放到前置机中,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与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间的数据协同共享;同时,接收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推送至本级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审批和交易等数据。

(2)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共享服务数据库,面向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检察院、法院和纪检监察等部门,提供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服务,满足上述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对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查验需求。同时,向上述部门提出数据共享请求,满足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对部门间共享数据的需求。

7.数据管理系统

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标准构建的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规范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统一。该系统以数据库和GIS平台软件为基础,对不动产登记信息相关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片等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检查、转换、编辑、查询检索、数据分发、专题制作、更新维护等要求。

8.平台管理系统

不动产登记平台管理系统是信息平台的管理中枢,负责各类资源的统一配置、调度、监管和调控,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权限管理、流程管理、图形配置管理、统计分析配置管理及数据共享服务管理,用户及安全认证管理等内容。

结论:

由于国土资源部没有建设全国统一的不动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各地均在建设本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明确,给软件研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将实际工作与国内主要不动产软件开发公司的经验、做法相结合,粗略论述了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需求,希望能够对各地的平台建设工作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合同登记管理篇3

关键词:房屋交易 不动产登记 衔接

1.房屋交易管理与不动产(房屋)登记的关系

房屋交易管理指房屋交易管理和房屋产权管理

1.1房屋交易管理

房屋交易是指房屋的转让、抵押和租赁。交易管理是对上述行为合法性的审查、确认和备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商品房的预售、现售,存量房的转让,政策性住房销售和上市,企业破产兼并和征收安置过程中的房屋转让、房屋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房屋租赁等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以及为其配套服务的合同备案、楼盘表的建立、资金监管、房屋面积预测绘、实际测绘、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利用等。

1.2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登记中的房屋登记,是指将房屋的自然状况、权利状况以及其他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核发权属证书或权利证明的行为。

1.3房屋交易管理与房屋登记是房屋产权管理链条中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

交易管理和登记互为基础,互相支撑,密不可分。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全国范围的总登记历程来看,是先有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后有房屋权属登记制度,由于当时交易机构和登记机构分设,申请人要跑两个部门,递交两份申请,“办证难”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原建设部于2000年推行产权交易一体化并于2005年在全国推行房屋交易登记规范化管理,要求房屋交易和登记机构一体化,经过10年不懈努力,全国基本实现了房屋交易与登记的业务整合,很多地方实现了办公系统合并,档案合并,一套资料申请,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发证,转移登记代行交易审核职能,方便快捷。

2.加强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管理

2.1直管公房、落实政策

公有房屋是指国有房屋和集体所有的房屋,包括住房和非住房。按照权利(管理)主体,可分为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国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投资兴建、自行管理的房屋,称自管公房;房地产管理部门所有的或直接经营管理的房屋,称直管房屋。按照原《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公有房屋实行所有权登记制度,公有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是《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原《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的公房由登记机关直接代为登记。但该办法第二十一条同时规定:依法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代管的房屋,由登记机关依法直接代为登记,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因此,直管公房中,存在着部分登记发证、部分登记不发证的情形。在“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的年代,尽管很难理解,却不得不面对很多直(代)管公房未曾登记发证的状况。

当这些房屋因为公有住房出售、落实私房政策发还以后,必然出现未经初始(首次)登记而申请转移登记的情形。此类登记如果直接办理,则违反了连续登记原则。所谓连续登记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动产未办理所有权初始登记的,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不得办理其他权利登记;其二,因处分不动产而申请相应的处分登记的,被处分的不动产权利应当已经登记。对此,宜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拟定相关操作方案,作为转移登记的特殊情形去对待,以保证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2.2以委托受理方式实现“一口受理”

由于房屋交易管理与不动产登记、相应的税务申报、房产查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彼此往往是互为基础,互相支撑,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当前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背景下,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委托受理的方式来设置受理窗口。具体思路为:由当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委托房屋交易管理机构代为受理,将房产交易受理窗口增挂“不动产登记窗口”,同时将税务窗口及房产查档窗口也纳入其中,实现一个窗口受理。申请人可向窗口一次性提请房屋交易审批、确权、房屋查档、纳税和不动产登记申请,并在申请事项中同意在完成房屋交易审批、房屋确权后自动转为不动产登记申请,从而实现“一口受理”,避免群众在多个部门中来回跑。

第一,通过委托受理方式实现“一口受理”,将极大地方便群众办证,更容易获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方便群众,进一步保护群众的个人权利。如果在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反而给群众增加了麻烦,明显违反了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初衷。而受理窗口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窗口上实行“一口受理”,才能让群众在交纳不动产登记材料时少跑弯路,才能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让不动产统一登记能更好地获得群众的支持。

第二,由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目前还属于新生事物,若重新专门设置受理窗口,其花费的人力、物力及精力将会非常大,而原房产管理部门已经受理房屋登记多年,在窗口的建设上具有积累优势。因此,在充分利用原房屋交易与登记受理窗口的基础上,增挂“不动产登记窗口”,并将相关业务窗口也纳入其中,将更有利于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势整合,促进登记工作地快速与平稳开展。

第三,通过委托受理方式实现“一口受理”,不但可以保证群众能在一个窗纳材料,同时也有利于房屋交易、产权管理部门与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工作衔接。因为,无论是相关资料在不动产部门间的传递,还是不同部门间工作的联系“,一口受理”的方式更容易实现衔接,从而确保房屋交易、确权与登记工作之间地顺畅,这无论是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平稳开展,还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办结时限上地提速都有积极的意义。

2.3房屋已经竣工的材料

《物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通常讲合法,包括程序合法及结果合法。对建造房屋这一事实而言,程序合法即建造过程合法,如领有施工许可证等;结果合法即通过规划、国土等部门验收合格。虽然说建造的程序和建造的结果都应该合法,并不因为其过程有瑕疵而影响建筑物的合法性,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未办理施工许可或竣工验收备案而导致建筑物成为违法建筑,但相关主体应该受到行政机关的处罚。由此可见,建设主体并不因是否办理竣工验收备案而影响其物权。

结束语:

本文就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有序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常鹏翱.预告登记制度的死亡与再生[J].法学家,2016,03:125-135+179.

[2]曹利华.不动产登记机构与住建部门衔接的几个问题[J].中国房地产,2016,31:39-42.

[3]马艳.房屋借名登记行为中的物权归属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合同登记管理篇4

一、准确领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同时,也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行业管理和不动产交易监管职责继续由相关部门承担。这表明,职责调整的仅是登记职责,而不是将与登记相关的管理职责甚至房地产等行业管理一并调整。二是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这既重申了交易和登记可以不在一个部门,也强调了交易和登记的信息一定要共享,要消除“信息孤岛”。三是要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这是开展职责整合的根本目的,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和体现。同时,会议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职责整合工作的指导。各部门为此也专门召开了相关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保证这项工作有序平稳推进提出了要求。

二、落实中央编办职责调整的要求

中央编办《方案》已经明确,房屋交易、房屋产权管理是住建部的职责,房屋登记是住建部协同国土资源部指导,这就对业界十分关心的房屋交易、产权管理和房屋登记三者的边界有了明确的划分。

1.关于房屋交易管理

根据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房屋交易包括转让、抵押、租赁以及中介行业管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进行监管。包括建设单位是否具备开发建设资格、购房人是否具备购房资格,房屋是否符合法定交易条件等。涉及交易监管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目前已经开展的商品房预售许可、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购房资格核验、交易资金监管、房地产抵押管理以及其他的相关管理工作。

2.关于房屋产权管理

产权是衡量房屋能否进入流通环节的重要依据,产权管理是指利用必要的政策手段对产权实施的有限制性的管理,是从产权形成到产权注销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房产面积测绘管理、产权归属管理、房产档案管理等,在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前,房屋登记也是其中的一项管理内容。实施房屋产权管理是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购买经济适用房受政策因素,对销售对象、销售价格进行限制,购买后五年才能入市交易,这都是产权管理的典型内容。

3.关于房屋登记行为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房屋登记是指房屋登记机构依法将房屋权利和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行为。登记机构主要是查验申请人资料、就有关事项询问申请人、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等。登记本身并无不动产行业管理和交易监管的职能,以前我们在进行行业管理时,登记常常成为抓手,被赋予更多职能。这次整合应回归其根本属性,即登记只是记载物权和公示。

三、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整合原则

根据中央编办《方案》要求,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国家层面由国务院有关部局组成,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处理。而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关键问题在地方,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地方要将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但没有明确具体到哪个部门,而是强调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国务院和地方是两个不同的整合层面,工作压力在地方,与群众利益最为直接。因此,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保障交易安全,方便群众办事

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的根本目的是要方便群众办事,保障交易安全。不能因整合反而不便于群众办事,更不能因为职责整合,部门间信息不共享而产生交易安全等问题。对群众办理房屋交易和登记,还要实现一个服务窗口受理,在办件流转环节,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应清晰,做到权责明确,不因整合而给群众带来麻烦。

2.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究整合模式

不动产统一登记比较理想的是推进部门体制改革,将涉及老百姓最为直接的切身利益的登记主管部门整合到一个部门。如果房管、国土行政管理部门仍然分设、仅是对登记职责进行调整,不外乎有三种调整模式:一是整合到房管部门,二是整合到国土部门,三是设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的部门,这些模式各有利弊,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多部门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分析职责整合对相关工作的影响,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整合模式建议。

3.要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反映行业特点

民生三件大事吃、住、行,住是重点,房管工作与群众利益密不可分。近些年来房屋登记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建国以来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一旦登记职责与房管分离将会给相关工作带来影响。要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向政府主管和主要领导汇报,切实反映房屋登记不但有其资源优势而且具有房管行业的特点,是做好其他房管工作的核心。

4.要保证整合工作,依法有序平稳推进

不动产登记的整合重在有法制体系作保障,《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前,一定要保持业务正常开展,保持队伍的稳定性,按照现有的管理体制、制度开展工作。整合推进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应该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及时沟通,分步实施、逐步到位,避免朝令夕改,积极推广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使整合工作依法有序平稳推进。

四、不动产登记职责实现方式

当前比较理想且可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设置模式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将登记机构职责与其派生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登记机构只负责纯粹的登记工作,依据统一的登记办法、登记信息平台和登记簿册等实施登记业务。各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保留在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对登记机构的登记业务进行行业指导。二是独立的登记机构隶属于政府,受相应行业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又相对独立地履行登记职责,不受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有利于行政行为独立地开展。

1.职责整合思路建议

按照这一思路,建议考虑以下两种方案。

一是单独组建隶属政府直接管理。以房屋登记系统为基础,整合土地、林地、滩涂、海域等其他不动产登记职责,快速、稳妥地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议将现有的房屋、土地、林地、滩涂、海域等不动产登记职能从行政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加以合并,单独组建隶属于政府直接管理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如名称为市不动产登记局),由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具体实施各类不动产登记,实现机构、职责整合零成本,社会效益与办事效率将大大提高。

二是外延协调统一内涵归口管理。在中央的指导监督下,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国土部门牵头组织,以房屋登记系统为基础,协调房管、农林、海域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合协调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部门,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进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评估考核,将考核结果反馈至各部门。对外形成一个统一的登记部门,由一个窗口受理收件,不重复收件,将收件后的材料进行内部传递、根据统一的登记依据进行审核、记载不动产登记簿、制证、一个窗口发证、归档,实现登记信息统一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查询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央的(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的信息平台)“四统一”要求,另一方面原部门隶属关系、人员关系、劳资关系三不变,不但没有造成多部门人员的流动,还加快了不动产统一登记整合速度,实现机构改革零成本,极大地提高改革效力。

2.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主要理由

一是房屋登记问题多、压力大。房屋登记相对于其他不动产登记其家庭关系问题多,法律关系复杂,因此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一平方米房屋多则几万元,少则几千元,一幢房屋可能达上亿元,如此大的价值量,不能有一点点工作疏忽,一旦发生错登记其经济赔偿是巨大的。而且依据最高院 《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房屋登记信息查询也是一个可诉的行为,再加上群众的维权意识普遍较高,所以房屋登记是行政诉讼的高发部门,对登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胜任度要求极高。

二是落实物权的所有权制度。不动产登记的本质属性是物权公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其目的是要更好地落实 《物权法》的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最完全的物权,任何他物权都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才能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所有权。不动产交易的重要部分是房地产交易,房地产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核心内容,解决了房地产的统一登记问题也就解决了不动产登记的核心问题。多年来,房屋登记机构积累了丰富翔实的所有权登记的实务和理论知识。

三是尊重自然和历史的选择。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我国停止了土地登记,但房屋仍然是所有权制,所以保留了房屋登记,由房屋登记部门办理。直到1986年才重新确立土地登记制度,进入不动产分别登记时期。因此,房屋登记先于土地登记建立且一直实施从未间断,房屋登记部门保存了大量的房屋历史档案和原始记录,以南京房屋登记机构为例,其历史档案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有数百份之多,这些房屋登记档案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继续由房屋登记部门主导不动产登记工作是尊重自然历史延续,有利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统一快速建立且没有负面影响。

四是社会稳定和现实的需要。房屋登记业务远比土地登记业务量多且复杂,房屋登记从预告登记、初始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到最高额抵押权登记、地役权登记等等,记录房屋的动态变化过程,涉及交易、继承、赠予、抵押贷款等多种重要的民事活动,而土地登记记录的是相对静止状态,涉及到老百姓的仅是土地使用权登记,且是无形、虚拟的,如住宅小区中一幢30层高的住宅,其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屋,按照土地登记规定,其土地登记只有3平方米左右。因此,不动产登记机构基于房屋登记机构进行扩展延伸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选择。

五是整合需要全面扎实基础。根据《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目前,我国大部城市在房屋登记业务中已经将土地信息纳入了其中,登记簿信息已经涵盖房地产登记的信息,房屋登记机构的登记档案已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电子档案,对档案的利用和登记信息的查询已经全部采用网络化和电子化。如不以房屋登记业务系统为基础进行整合,一个城市数千万条(无锡6198万条)的房屋登记信息数据迁移至新系统,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去组织迁移,势必影响登记业务的正常开展。另外,房屋登记与土地登记关联性大,各地房屋登记机构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队伍,已经建立了房屋登记官制度,从事房屋登记受理、审核岗位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获得登记官证书才具有从业资格,这些登记官熟悉房屋与土地登记特点,具备一定的业务基础。

六是群众利益安全有保证。各市、县房屋登记部门具有现成的服务大厅、从业人员最多、基础工作最为扎实等资源优势,而且其房屋登记业务量大,如江苏省2012年的各类房屋登记发证量达348.3万起。以无锡市为例,2012年全市各类房屋登记发证457884起,面积16859.94万平方米。而土地出让登记仅有214宗,面积837.37万平米。因此,不动产的交易对于老百姓来讲更多关注的是房屋,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其交易性质、权利归属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十分复杂,且品种繁多。现阶段房产不仅是多数公众最大的财富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交易物品和衡量指标。只有明确房屋的归属,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才能受到保护,群众利益其安全性才能有保证,市场交易秩序和效率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才有保障。

五、健全不动产登记相关配套制度

1.制定完善不动产登记标准规范

在明确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基本制度和 《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后,应尽快制定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收件标准、业务办理规程,促进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有序地开展登记工作,确保新旧登记制度的顺利过渡。

2.落实不动产登记机构行政保障

不动产登记工作本身并非行政管理行为或行政管理措施,通过此次整合,应更好地淡化以至消除行政管理色彩而保持职能相对的独立,增强登记机构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体现不动产登记的公示与公信原则。因此,不动产登记机构规格应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规格持平。另外,由于不动产登记机构难免发生无责过错,且不动产价值量巨大,一旦发生无责错登记其赔偿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赔偿保障机制,以确保正常的不动产登记秩序。

3.统一登记簿册信息化管理平台

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利用既要满足对外使用的要求,也要符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需要。因此,应实行统一的房地产登记簿册,基于房地产登记信息系统,扩展其他不动产类型的登记管理功能,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以图管理不动产信息,按照登记信息数据标准,摸清社会总资产与私产的状况,区分不动产登记公众信息与私密信息的界限,理顺房地产市场信息总量与存量关系,推进开征房产税收工作,科学把握、改善调控政策。

4.整合测绘登记和档案管理职能

房地产登记与房地产测绘、档案管理密切相关,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测绘是不动产登记的基础和前期工作,不动产登记档案是不动产登记的核心成果,在建立不动产登记机构同时,应当把与登记密切相关的测绘、档案和信息等职能纳入不动产登记机构。

5.实行从业人员登记官资格制度

合同登记管理篇5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包括市辖县、市)的车辆抵押登记。

    第三条  杭州市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负责办理除各县(市)摩托车、农用车以外的车辆抵押登记。

    各县(市)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摩托车、农用车的车辆抵押登记。

    第四条  申请办理抵押登记的车辆,必须是所有权明确、无争议,并经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的车辆。

    已被依法查封、扣押以及其他按规定不能过户的车辆,不得申请办理抵押登记。

    第五条  车辆抵押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签订车辆抵押合同之日起7日内,到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车辆抵押登记手续。

    第六条  申请办理车辆抵押登记手续时,抵押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向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提交《车辆抵押登记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二)抵押车辆的行驶证;

    (三)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文件(一方或双方委托代理人的,应提供代理人的身份和权限证明);

    (四)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七条  车辆抵押登记应包括以下内容:抵押人,抵押权人,抵押合同,抵押车辆的名称、数量和价值,抵押担保的范围,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车辆抵押期限应与抵押合同有效期相一致,但不得超过车辆的使用年限。

    第八条  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受理车辆抵押登记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7日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下列内容:

    (一)应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备、准确;

    (二)用作抵押的车辆是否重复登记;

    (三)抵押期限是否在抵押车辆的权属期限或可交易年限内。

    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经审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发给《车辆抵押登记证》,并在车辆抵押合同上签注《车辆抵押登记证》的编号、日期,加盖登记专用章;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登记。

    车辆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  车辆抵押合同双方当事人变更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或者担保范围、期限的,应当自达成变更车辆抵押合同的协议之日起7日内,持变更车辆抵押合同的协议、原《车辆抵押登记证》及有关证明文件,向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变更后的车辆抵押合同无效。

    第十条  车辆抵押合同双方当事人提前解除抵押合同的,应当自达成解除抵押合同协议之日起7日内,持解除抵押合同的协议、原《车辆抵押登记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向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主合同履行完毕或者抵押车辆损毁、灭失后,抵押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自合同履行完毕或抵押车辆损毁、灭失之日起7日内,持原车辆抵押合同或灭失、损毁凭证和原《车辆抵押登记证》,向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应建立车辆抵押登记档案,有关单位和个人可向车辆号牌登记管理部门查询有关抵押车辆的情况。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合同登记管理篇6

(一)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的效力

自1995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以来,从国家到各个地方,相关的规定层出不穷。1995年施行、2007年进行修正《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确立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除此之外,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1994年建设部颁布并于2004年修订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中,都有关于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条款,规定了预售方进行合同备案登记的义务、时间及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行政机关。但是对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效力,上述国家及部门立法并没有具体说明。

仅从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相关规定的文字表述上看,法条采用的是“登记备案”一词。但是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备案制度有不同的性质和效力,学界对此也有争议。豍因此,这些规定并不能明确该登记备案对合同效力的影响,能否对抗第三人等问题。由此也导致了对其效力及性质的争议。

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由此表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对未经登记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只要符合法律的生效要件,同样可以认定为有效。但对于经过登记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是否能够对抗第三人,仍存在的争议。

直至2011年《全国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6条规定:“数份房屋买卖合同均为合法有效且各买受人均要求履行合同的,应按照已经办理房屋所有权移转登记、合法占有房屋及买卖合同成立先后等顺序确定权利保护顺位。确定买卖合同成立时间,应综合考虑合同在主管机关备案的时间、合同载明的签订时间以及其他证据证明的合同签订时间等。”这一会议纪要明确了司法部门对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效力的态度,即其不具有物权性质,不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经过登记的合同效力甚至不及对房屋的合法占有。

(二)商品发预售合同备案登记制度设立的意义

从法律规定看,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立法目的并不明确。但根据法条规定中采用的“备案登记”一词,可以推断进行预售合同登记的是要便于主管部门将预售合同记录在案从而掌握情况。尽管上位立法并未明确该制度的立法目的,但在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中有所提及,例如《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实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和备案确认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明确了进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确认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维护商品房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商品房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关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效力,我们可以看出,对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备案的制度设立目的主要是出于行政机关对商品房交易的管理监督的需要。通过设立该制度,让政府了解掌握商品房预售的相关情况。

综合分析关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些地方的立法、政策,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预售方一房二卖,保护买受方的合同权益。例如海口市的相关政策要求,“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房屋,要凭已经备案确认的《海口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办理预告登记、房屋抵押权登记、房屋权属登记等业务”。同时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注销变更工作的通知》也要求,“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的预售合同载明的买受人不一致的,房屋登记机构不得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保护签约人的利益。根据这些政策,如果预售方将房屋卖给备案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将无法办理房屋权属登记,从而无法真正取得房屋的产权。

合同登记管理篇7

为做好城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各类城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除外)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应当依法到民政部门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现将登记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登记对象

1.社会捐资兴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2.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3.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对社会开放的,且其总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占三分之二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4.国有或集体资产与医疗机构职工集资合办的,且其总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占三分之二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5.自然人举办的合伙或个体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二、登记程序和方法

(一)在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参加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具体步骤是:

1.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向原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复查登记申请,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

2.复查登记须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自查报告;

(2)章程草案;

(3)已填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关登记表格;

(4)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3.复查登记须向民政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自查报告;

(2)章程草案;

(3)已填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关登记表格;

(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复印件;

(5)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登记的文件;

(6)其他材料。

4.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发证

登记管理机关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依法核准登记,分别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对经审查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或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复查登记手续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并将申请材料移交卫生行政部门,同时通知当地银行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注销其基本帐户和组织机构代码。

(二)新成立城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须首先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再到同级民政部门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1.城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须向民政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登记申请书;

(2)章程草案;

(3)已填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关登记表格;

(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复印件;

(5)其他材料。

2.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发证

登记管理机关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依法核准登记,分别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

合同登记管理篇8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现状

什么是不动产?不动产一般是指土地及其附属物,包括定着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林、木、草等孳生物、种植物等。通俗地说,不动产包括土地和房屋。

目前在我国不动产登记存在着“多头执政”的局面,而且其依据法律也不同,例如房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主管和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登记,林地由林业部门进行管理和登记,承包经营的耕地和草地是由农业部门进行登记。另外还有一些不动产或者权利由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和登记,如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由渔业部门进行管理和登记,滩涂由国家海洋部门进行登记。除此之外,不动产抵押权的登记,有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有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有的甚至由工商部门负责,等等。由此可见我国涉及不动产登记的部门和机构繁多。

之所以各个部门都对不动产进行登记,主要是这些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作为依据,如林业部门对林地登记有《森林法》作为支撑;农业部门对草原进行登记有《草原法》作为依据,对农村承包土地进行登记有《农村土地承包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房屋进行登记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渔业部门对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进行登记有《渔业法》;海洋部门对海域滩涂进行登记有《海域使用管理法》;工商部门对不动产抵押权进行登记有《担保法》;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进行登记则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并且此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还明确规定“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分散登记的现状。”

目前,各个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登记机构、人员和技术方法等,有的还出台了具体的部门规章,用以规范登记程序,登记不同的内容,发放不同的证书等。

综上所述,我国不动产登记有下面的一些问题,这些不动产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不统一,登记程序不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不统一,不动产登记权属证书不统一等问题。

二、我国不动产分散登记的弊端

我国不动产分散登记的局面是由于历史等问题造成的。这种分散登记的做法,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加强行政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对产权制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做法产生的弊端越来越多,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由于不同部门进行管理和登记,导致农林用地、农牧用地以及林牧用地之间的权属界线不清,权利归属不明,引发众多矛盾和纠纷。这是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簿不统一,适用法律不统一造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造成了大量登记错误。由于各部门的登记方法、登记程序等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土地权利的重登、漏登。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土地权利面积重叠或者重复登记严重。给了地方保护主义伸展的舞台,导致重复登记情况更加严重,给不法分子串通一气搞诈骗提供了方便。

三是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我国将登记机构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而不同的部门又制定了不同的登记规则,这对不动产交易当事人而言,造成时间金钱精力的浪费。例如:在农村,农民仅就其财产就要分别到4个不同部门办理4个不同证件:住房要到建设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要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承包的土地要到农业部门办理《耕地承包证》,栽种的树木要到林业部门办理《集体林权证》。各种证书满天飞,不仅增加了人民群众办证的不便,而且增加了其时间、资金成本。

四是影响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目前由于房、地分别登记,导致房屋和土地分离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房地产抵押时,不仅要到建设部门办理房屋抵押登记,而且要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抵押登记。实践中,还有的人利用此漏洞,将房屋和土地分别抵押,或多次抵押,骗取银行贷款,此类案例经常发生,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例如:某地一宗房地产开发时,在初级土地开发阶段,开发商向银行贷款使用的是土地使用权抵押,按照我国担保法和房地产管理法,该抵押在土地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随后该开发商在建造厂房、安装设备时,又向另一家银行提出贷款,而这一次向银行提出贷款,开发商使用的是“房地产”抵押担保,同样按照按照我国担保法和房地产管理法,只能在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后来由于经济原因,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开发商携款外逃,两家银行均向法院依据抵押权偿还债权的请求。然而两家银行的抵押权登记在不同的登记簿上,而在不动产登记簿上均是第一顺位的抵押权,他们的效力和支配范围完全一致,这样两个“第一”顺位的抵押权均无法实现。登记机关不统一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的稳定。

五是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降低了行政效率,影响政府的形象。登记机关分散林立,不利于发挥登记的公示功能,进而影响当事人查阅登记,交易人无法判断登记信息可靠性,影响到不动产登记的有效进行,降低了公示的可信力,损害了登记公示功能,同时不同部门都办理不动产登记,各个部门都要配备一套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设施设备等,国家不仅为此相应的地多支付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好处来临争权夺利或者麻烦来临扯皮推诿,降低了行政办事效率,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

三、我国不动产应该统一登记机关的原因

不动产登记机关不统一,造成不动产登记簿不统一;而不动产登记簿不统一,意味着不动产物权的法律基础不统一。这是中国不动产市场发展最大而且后果最严重的障碍。

不动产统一登记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国家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均意识到了这一点。如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统一是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不动产的自然属性上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符合不动产的自然属性。因为房屋、林木、草原等其他不动产均依附于土地而存在,无法分割。所有不动产均依附于土地,人为地将之与土地分开管理,不仅违背了自然属性,而且不能适应当今时展。

第二,从国际上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符合国际通常做法。有关国家和地区不动产登记的主管机关虽然不同,有的在司法行政部门,有的在地方政府部门,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登记主管机关只有一个,登记机关是统一的,不动产没有分散登记。这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共同点。

第三,从历史上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符合我国的传统。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传统。民国初期,我国便建立了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现在台湾地区实行的仍然是统一登记。我国大陆,从1956年起,土地权利退出财产权范畴,土地登记本身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改革开放后,房产、林木等比土地更早进人财产权的范畴,房屋、林木的登记也先于土地登记而建立。因此才造成目前房屋、林木与土地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和登记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改变,登记制度也应随之改变,作出实质的改变,而不是出台法律只作形式的改变。

第四,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便民,顺应民心和民意。因为统一登记不仅可以方便权利人的申请登记,方便交易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查询登记资料,减少当事人的交易成本,活跃市场交易,而且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风险。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正义,保证公平,当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时,才能进一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风险。

第五,从登记机构的角度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仅可以提高登记效率,降低登记成本,节省国家登记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可以克服分别登记所造成的弊端,如避免重复抵押、减少因权属不清而造成的各种纠纷等。

四、解决办法

我国应该建立以土地为核心、以国土资源部门为登记机关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目前,应根据不动产的自然属性、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以土地为基础、以土地主管部门为登记机构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理由如下。

首先,从自然属性来看,土地是万物之本,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不动产。一是土地具有基础性。任何其他不动产,如房屋、林木等,都不得不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离开了土地这些不动产就不复存在。土地是主物,其他不动产是从物,实践中,其他不动产进行登记时,也不得不记录该不动产的坐落位置等有关土地的信息。以土地为基础进行登记,可以包容其他不动产物权的登记,而其他不动产的登记则无法包容无地上附着物的土地的登记。二是土地具有永续性。除土地外的不动产,存续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土地无论是水淹火烧还是人力损害等,都改变不了土地的存在。以土地为基础统一进行不动产登记有利于保持登记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其次,从国际上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符合国际通常做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将地上建筑物、林木等作为土地的组成部分,土地登记就包括地上附着物的登记。大陆法系国家是直接在法律中将地上房屋、林木等规定为土地的一部分。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很少有关于土地的成文法,但是在其关于财产法的书籍中将地上房屋、林木作为土地的一部分,土地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地球的表面,但是在法律上,土地是由地表、地表上空以及地表下部所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以及在其中生长或永久附着的任何东西。它包括地上空间,地下泥土,生长在土地的植物,建在地上的建筑物、固定设施,土地附属物及土地的权益等。 再者从国际惯例上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都是由土地主管部门负责登记。

再次,从历史上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土地主管部门登记的传统。我国自夏朝以来,收取税赋的最重要依据便是土地登记资料。各朝都有土地登记。民国初期,我国便设立地政局负责不动产的统一登记。统治时期曾有一段时间由法院登记,后来还是改为地政部门登记。我国台湾地区现在仍由地政部门负责登记。从台湾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市县依法在辖区内分设登记机关,即地政事务所,这又大大简化了土地登记作业的流程,便利人民申请登记,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中国台湾的地政部门负责土地登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像对人群的管理离不开对人的身份进行登记那样,离开了土地登记,严格土地管理将无法实现;二是土地登记资料是税收管理的依据。在税收管理方面,土地登记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大陆现在不收农业税,但是农业补贴仍离不开土地的登记。三是土地登记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强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协调社会对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土地登记最开始的目的就是税收,在这方面有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对大陆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四,从管理上来说,由土地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从登记手段来说,我国实行的产权登记制度,采取的是实质审查主义,需要对权属现状进行实地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运用测绘、测量等专业技术手段来确定土地的权属界限、界址位置、面积等,形成相应的完整、系统的文件资料和图件资料。这是目前土地主管部门外的其他部门难以做到的。

土地登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土地登记作为物权公示的方式,不仅与其他不动产登记一样在定争止纷、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私人合法财产权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其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登记是严格土地管理的基础。土地权属是土地管理的核心,而土地登记是土地权属管理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土地登记,确定土地权属的界限、界址位置、面积等,可以为土地的用途、规划管理、用地审批、征地补偿、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的局,我国土地登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为实现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土地主管部门在长期的登记工作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健全了各级登记机构,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测绘、登记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登记经验和大量的登记资料,实现了土地登记资料的公开查询。土地主管部门现有的机构、人员和条件,完全可以胜任全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由土地主管部门登记,不仅可以保证登记政策的延续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节约大量社会成本。

所以,在不动产登记制度上,我们可以充分学习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并结合大陆实际,不动产登记应以原土地登记部门为基础,在土地管理部门内另设机构,成立统一规范符合实际的不动产登记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节约社会成本,便于实践操作。此外,不动产登记机关实行垂直领导制,规定严密的登记程序,以加强管理的力度,防止不动产登记机关利用自己的服务进行牟利。同时尊崇了土地自然属性,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国情,而且可以更加有利地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是实现我国不动产的统一登记的基础。建立以以土地登记为核心、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是人民和国家的期望,早日实现真正的不动产统一登记。

上一篇: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安全教育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