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约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11-20 03:44:16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1

1、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工作,合同管理一般意义上就是合同管理的机构组织和合同管理的专门工作人员对合同进行的从合同的拟定、修改、转让、实际履行、解除等各环节不同的管理。

2、合同的履行:指的是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任何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都是合同的履行行为;相应地,凡是不执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都是合同的不履行。因此,合同的履行,表现为当事人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当合同义务执行完毕时,合同也就履行完毕。

二、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适当履行原则

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依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由适当主体在适当的期限、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二)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合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仅是债务人一方的事情,债务人实施给付,需要债权人积极配合受领给付,才能达到合同目的。

(三)经济合理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效益。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交易主体都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因此,如何以最少的履约成本完成交易过程,一直都是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目标。

(四)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是指合同成立后出现的不可预见的情况,即“影响及于社会全体或局部之情势,并不考虑原来法律行为成立时,‘为其基础或环境之情势’”。所谓变更,是指“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异常变动。”

三、合同管理的合同履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经营有道主要原因是现代的企业采用了合同制,合同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把合同的作用很好的发挥出来就必须对合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合同的管理由合同的建立生效到合同终止这个过程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无处不在,好的合同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形象对于任何一个现代的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提高了企业的形象也就等于合同在无形之中就可以为企业谋取很大的利益。合同的履行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履行的合同是无效的合同。

(一)遵守合约日期的意义

合同的有效的起止日期要明确规定,在履行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约双方的最大利益。例如,您的朋友11月1日过生日.而今天是10月16日.您在蛋糕店定做一个蛋糕,约定10月31日蛋糕店应当向你交货.这样,从10月16日合同成立并生效直到10月31日合同因履行而失效,这个期间为合同有效期间.而10月31日这天为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间,10月31日这天无论是上午履行还是下午履行,都不算违约.这样按照合约去履行工作项目进行的才会更加顺利。

(二)按合约履行当事人各自的义务意义

党合同拟定好之后,双方都必须啊找合约内容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与义务。只有双方都按合同履行职责才能促进合同内容如期进行。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按照合同来履行职责,那么这个合同就必定会给另一方当事人或是双方都带来经济损失。例如合同规定甲方给乙方一百万启动资金而甲方只给了乙方五十万的话,那么就会造成工期不能按时完成,乙方不能按时交货,而甲方也不能得到经济收益等等。

(三)遵循合同规定的地点的意义

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合同规定的地点进行交易,这对合同拟定双方都极具意义。合同当事人双方都有责任遵循约定地,不能随意变更,如要变更必须与合同签署的另一方磋商。例如甲方与乙方拟定合同时规定在甲的分部A签收订单,而乙却把订单让靠近乙的甲的分部B签收订单,没有特殊规定下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履行中的行为。一定按照合同规定的地点进行履行合同,这样才能够的提高合同的履行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合同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且合同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想要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在管理上完善工作。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合同管理可以让我们的企业在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实际管理成效上都获得成效,得到长足发展,合同的管理其实可以说是一种现代企业的投资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可以有效避免的,那就是科学管理合同。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2

合同风险无处不在,贯穿于合同签订的前期,签订中、履行中及履行后,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备良好法律知识储备及运用能力,能够准确遇见合同管理中存在风险,并具备良好的管理和执行能力,通过管理手段,将风险化解、规避。事前风险预估及防范。合同签订前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对合同相对人履约能力、资信状况了解不明所带来的履约不能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可通过指定严格的资质审查条件。对于可能存在的缔约过失责任造成的合同风险,合同管理人员应充分提示承办单位,对于合同所需资金、履行时间等重点内容进行可行性评估和确定,在制定了明确方案后,再进行合同磋商。事中风险评估及防范。合同签订过程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明确约定,是利益最为集中的环节,合同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合同主要条款,包括双方权利义务、履约内容、履行地点、期限、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尽量签订对我方有力的合同条款。事后风险评估及防范。事后风险主要是在履行过程中,因双方履行不能活履行下次所带来的风险。合同管理人员应提示合同执行人员及时履行义务,行使权力。

二、完善合同管理建章建制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涉及部门繁杂,环节颇多,为了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环节推进,应通过制定明确专项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于岗位、职责、等重要核心内容进行明确。

(一)设立专业合同综合管理岗位

设立合同综合管理岗位,具体负责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参与重大项目的法律论证、谈判、合同文本起草;负责合同审查审批流程的管理、设定;负责对机关部门承办的合同进行综合审查和管理;负责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合同进行综合审查;负责合同履行综合管理;负责合同信息统计分析与应用;负责合同系统的应用管理和运行维护;负责合同专用章的设计、审批和备案管理;负责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与使用管理;负责合同签约授权管理;其它属于合同管理的事项。

(二)明确合同承办人员职责

合同承办部门是指负责合同事项启动和推进合同签订的主责部门。其应负责按相关规定以招投标、谈判的方式选择合同相对人,并组织合同谈判和起草工作。因此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合同签订的前期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

(三)设定合同执行专人专责制度

执行合同的部门或单位是合同履行的责任主体。合同执行单位包括负责合同履行的合同承办部门、合同签订后实际承接合同履行工作的其他部门或单位。合同执行单位全面负责合同履行工作,其主要职责为: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催促合同相对人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接受或出具合同履行相关资料;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合同履行验收;实时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向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报告合同履行异常情况,收集相关证据,按规定程序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提出合同变更、结算、解除申请;建立合同履行台帐及档案。合同执行单位应对每份合同指定履行负责人,负责具体合同的履行工作,确定其权限,需要其签署合同履行相关文件的,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三、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在装备制造企业中的作用

一是,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机制建设中,设立总法律顾问,对企业整体的法律事务进行方向性把关和设计,重点针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调整。二是,建立合同岗位法律顾问资格上岗制度。合同综合管理岗位要对合同条款等涉及双方权利义务的实质内容进行综合把关的重要一环,因此对于管理方式的熟知、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具有很总要作用。因此应该对于该岗位的人员胜任条件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特殊能力要求,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原则上应当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合同综合管理业务。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3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4

合同管理从大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不同的阶段存在不同的风险点,其相应也要有不同的管理控制措施。

一、合同调查

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进行合同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对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或与无权人、无处分权人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在合同签订前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给出不当评价,导致合同对方当事人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原件,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第二,获取调查对象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其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资信变化,建立并及时更新合同对方的商业信用档案。第三,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等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其合同履约能力。第四,与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客户、开户银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等沟通,了解其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二、合同谈判

初步确定拟签约对象后企业内部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与对方进行合同谈判,按照自愿、公平原则,磋商合同内容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略合同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作出不恰当让步;谈判经验不足,缺乏技术、法律和财务知识的支撑,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泄露本企业谈判策略,导致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收集谈判对手资料,充分熟悉谈判对手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产业政策、同类产品或服务价格等与谈判内容相关的信息,正确制定本企业谈判策略。第二,关注合同核心内容、条款和关键细节。具体包括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或技术标准,合同价格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方法,合同变更或解除条件等。第三,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及时总结谈判过程中的得失,研究确定下一步谈判策略。第四,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并充分了解外部专家的专业资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第五,加强保密工作,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第六,对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作为避免合同舞弊的重要手段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三、合同文本拟定

企业在合同谈判后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选择不恰当的合同形式;合同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或特定业务经营目标发生冲突;合同内容和条款不完整、表述不严谨、不准确,或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有意拆分合同、规避合同管理规定等;对于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未履行相应程序。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第二,严格审核合同需求与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关系,保证其协调一致;考察合同是否以生产经营计划、项目立项书等为依据,确保其完成具体业务经营目标。第三,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但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各部门应当各司其职,保证合同内容和条款的完整准确。第四,通过统一归口管理和授权审批制度严格合同管理,防止通过化整为零等方式故意规避招标的做法和越权行为。第五,由签约对方起草的合同,企业应当认真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准确反映企业诉求和谈判达成的一致意见,特别留意“其他约定事项”等需要补充填写的栏目,如不存在其他约定事项时注明“此处空白”或“无其他约定”,防止合同后续被篡改。第六,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四、合同审核

合同文本拟定完成后企业应进行严格审核。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审核人员因专业素质或工作态度等原因,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审核人员虽然通过审核发现问题但未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合同起草人员没有根据审核人员的改进意见修改合同,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核人员应当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和严密性进行重点审核,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第二,建立会审制度,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组织财会部门、内部审计部、法律部、业务关联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各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第三,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审核意见,对审核意见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必要时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并再次提交审核。

五、合同签署

企业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应当与对方当事人正式签署并加盖企业合同专用章。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因手续不全导致合同无效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对外正式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第二,严格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用印后保管人应当立即收回,并按要求妥善保管,以防止他人滥用。第三,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使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等。第四,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之后方可生效的合同,企业应当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六、合同履行

合同订立后企业应当与合同对方当事人共同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本企业或合同对方当事人没有恰当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导致企业遭受外部处罚、诉讼失败,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全面适当执行本企业义务,敦促对方积极执行合同,确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第二,对合同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一旦发现有违约可能或违约行为,应当及时提示风险,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第三,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变更甚至解除合同。一是对于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内容,通过双方协商一致对原有合同进行补充;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二是对于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存在欺诈行为的合同,以及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合同,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宣;三是对方当事人提出中止、转让、解除合同的,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向对方当事人书面提出索赔。第四,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合同纠纷经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七、合同结算

合同结算是合同执行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执行的监督,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违反合同条款,未按合同规定期限、金额或方式付款;疏于管理,未能及时催收到期合同款项;在没有合同依据的情况下盲目付款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财会部门应当在审核合同条款后办理结算业务,按照合同规定付款,及时催收到期欠款。第二,未按合同条款履约或应签订书面合同而未签订的,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向企业有关负责人报告。

八、合同登记

合同登记管理制度体现合同的全过程封闭管理,合同的签署、履行、结算、补充或变更、解除等都需要进行合同登记。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档案不全、合同泄密、合同滥用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合同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合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结等情况,合同终结应及时办理销号和归档手续,以实行合同的全过程封闭管理。第二,建立合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制度,以防止或及早发现合同文本的遗失。第三,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或商业秘密。第四,规范合同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合同流转、借阅和归还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有关要求。

企蠕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5

关键词:企业 合同管理 重要性

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说到底是契约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买卖都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企业经营成败与合同及管理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合同主体不合格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合同主体不合格主要表现为:一种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一种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一些不法商人利用这种规则,故意制造合同主体不合格,进行欺骗,给当事人造成法律风险。

2、合同文字不严谨

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合同用词要准确,讲究咬文嚼字,特别应注意多音字的使用,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

3、合同条款不完善

合同条款是规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文。主要表现为:一是条款定性,不定量;二是责任条款不具体,过于笼统;三是漏掉违约处罚或处罚不明确;四是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

4、无效合同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些企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签定的合同,其实质是无效合同。《合同法》规定,无效合同自始至终不受法律保护。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

合同在履约中,根据情形的变化,可依法进行变更。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因此对应当变更的合同一定要及时准确变更。

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出

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也是履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3、应鉴证确认的没有办理鉴证确认

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

4、不重视合同诉讼时效

如关于借贷的相关合同,法律规定主张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有的企业合同管理责任不明,对一些拖欠没有及时诉诸法律,直到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

5、不重视应当行使权利

《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在再现规定情形下可以行使抗辩权,但一些企业对合同管理不规范,对这一规定不知或者不会行使,不能主动避免客观上可能给自身企业造成的损失,且发生问题也更难解决。

6、不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

证据(资料)是企业合同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法律文件,,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是有效的证据。

总之,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无法用法律手段维权,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解决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设立合同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模式

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规范界限,而是一种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因此,企业应当有专门的法律管理机构,聘用专职企业法律顾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程序很多,一个合同的订立和执行可能会牵涉到多个部门,这样的情形决定了,企业的合同管理应采取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

(二)建立合同管理新模式

1、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等为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2、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有利于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并持续提高其合同法律意识。

3、重大合同审查管理

企业重大合同主要有:企业购并合同、联营合同,独家协议、重大技术改进或技术引进合同、涉及担保的合同等。把这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合同挑出来,做为合同的重点管理对象,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的全过程,都必须有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参与,严格管理和控制,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4、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

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

5、违约纠纷的及时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行政市场规范管理司编,《合同法与合同管理》,工商出版社,1999年3月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全书》,中国法律出版社, 2005年3月

[3]赵旭东,《合同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李显东,《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6

关键词:国际石油 保函 风险 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石化企业“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国际一流” 战略目标的确立,近年来我国石化工程建设队伍承包的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保函业务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对我国石化工程建设队伍而言,保函风险管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项目风险管理中新兴的一个课题。如何加强保函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减少开具保函中的风险和损失,是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保函业务概述

保函是银行保函的简称,是银行应承包商要求向业主开具的独立的书面付款保证文件,是由银行为业主提供的书面承诺形式的一种货币经济担保,其主要内容包括担保人、被担保人、受益人、担保原因、担保金额、担保货币、担保责任、索偿兑现的条件、有效日期、保函编号等。保函独立于基础合同,一经开出在其有效期内承包商不能撤销,银行根据保函本身的规定承担绝对付款责任。保函既是一份独立的法律文件,又是工程投标和工程承包合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受招标文件中有关保函条款的制约。

业主为保证工程如期签约、履行和避免因承包商违约而蒙受损失,通常要求承包商提供各种经济担保如母公司担保函、银行保函等。在各种经济担保的角逐下,银行保函因其信用最高、收费合理的优势,成为易被业主接受的最常见的经济担保形式。在国际石油工程承包中常见的保函主要有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等。

由于国际石油工程项下保函受益人和承包商不属同一国家或地区、保函有效期长、保函种类多和保函金额大等特点,因此国际石油工程项下保函的风险远大于其它任何商业行为中经济担保的风险。

二、项目投标阶段保函风险管理

投标保函(Bid Bond/Guarantee)即投标保证书,它保证投标人在开标签约前不撤销其投标书,中标后在约定的时间内与业主签约和签约后及时提交履约保函。投标保函随同投标书一起递交招标方,投标保函金额通常会在招标文件中做出规定,投标保函有效期一般为三个月(90天),最长的120天~180天,在此期间投标人不得撤标。投标人一旦中标,必须在收到中标通知后一定时间内(如7天、15天或30天)和业主签订合同,签约时或签约后多少天内(如15天、20天或30天)提交履约保函或母公司担保函。对于以上责任如果投标人没有履行,业主有权沉没其投标保函,向银行索赔其担保金额;如果投标人没有违背上述任何一条或者没有中标,则业主应退回原投标保函,投标人相应解除担保责任。投标保函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

1.投标前全面掌握项目背景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一般采用承发包方式,如果承包商要参加投标就意味着接受业主招标文件的规定,故承包商在购买招标文件前,必须分析该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掌握业主的资信情况、项目资金来源及可靠程度等。

2.仔细研究保函条款

承包商购买招标文件后,应对招标文件中各类保函的要求和保函格式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关注担保金额是否过高、有效期是否过长、条款有无严重不合理之处、是否属于“首次索偿即付保函”等,尽量避免开出风险较大的保函。

3.抓住风险规避关键环节

如果业主资信情况一般且在招标文件中又严格规定承包商必须出具“无条件首次索偿即付保函”,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应慎重考虑是否参加投标。对于政府出资的石油工程项目,要考查该国政治、经济稳定性及工程资金来源可靠性,对要求带资承包或延期付款的项目,即使是政府项目也应坚持得到银行的付款保函或延期支付信用证。

4.采取积极灵活应对策略

如果由于业主方面的原因(如评标时间延长)要求承包商延长投标保函有效期,承包商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1)拒绝延长投标保函有效期,收回该投标保函,放弃投标该项目;(2)同意延长投标保函有效期,办理延期手续;(3)同意延长投标保函有效期并办理了延期手续,但同时致函业主保留调整投标报价的权利。通常情况下,如无望得标取其一,有望得标取其二,原报价偏低但招标文件中又有调价规定可以取其三。

三、项目执行阶段保函风险管理

项目执行阶段主要涉及的保函包括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

履约保函(Performance Bond/Guarantee)是承包商通过银行(业主指定或认可的银行)向业主出具保证承包商正常履约的书面付款保证,承诺当承包商违约时向业主支付保函中所列的担保款项。履约保函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作用是保证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如果承包商发生违约行为,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业主有权凭该保函向银行索偿其担保金额。履约保函金额一般在合同中会有规定,通常为合同总金额的10%,也有的是一个固定的金额。履约保函有效期长短取决于合同工期的长短,一般略长于合同工期。

预付款保函(Advance Payment Guarantee)又称定金保函、还款保函,是承包商通过银行向业主出具的保证按照合同规定偿还业主预付款的书面付款保证。有些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招标时,规定在中标签约后业主向中标的承包商支付一定比例(按合同总金额的百分比)的预付款,但需要承包商出具预付款保函。预付款保函的担保金额一般与业主所付的预付款金额相等,通常为合同总金额5%~15%。如果由于承包商的责任(如中途毁约、中止工程等)而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从工程款中扣还全部预付款,则业主有权凭预付款保函向银行索取其担保金额作为补偿。

履约保函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为同一个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开出的各类保函中,因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本身所固有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履约保函项下的风险最大,最易遭业主索赔,因此履约保函的风险控制是保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承包商在和业主商谈合同时一是争取履约保函的担保金额不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二是争取履约保函的失效期定在业主签发竣工合格证书之日。为避免业主无限期推迟签发竣工合格证书,也可根据合同推算出竣工日期加一段时间的宽限期(建议不超过一个月为宜)确定一个具体的失效日期,同时避免履约保函与质量保函有效期发生重叠, 否则会增大承包商的风险;如无法确定竣工日期的(如总承包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以开工令为准),建议履约保函有效期约定为“自业主发出开工令之日起至第某某日历天止”。如果项目确实出现延期,承包商应当及时与业主协商并通知银行将履约保函有效期延长,以防业主因有效期到期而借故索偿。

预付款保函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一是及时退回。预付款保函的生效日通常从承包商收到预付款日起计算,有效期明确规定为某年某月某日失效或预付款扣完为止,并以两者中先实现的日期为准。当业主扣完全部预付款后,承包商应及时催促业主退回预付款保函,以便及时合理地消除保函风险。二是及时办理减额。由于预付款将逐月或逐季从工程进度款中扣还,故预付款的担保金额也应随扣还后的余额而减少,因此预付款保函是一种责任递减保函。承包商在通过银行开出预付款保函时,应当在保函条款中注明在施工期间按月或按季度从业主那里取得同意此保函减额的通知送银行确认。鉴于上述情况,预付款保函的跟踪管理尤为重要,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为控制预付款保函的担保风险,同时减少保函手续费从而降低项目财务费用,承包商应按月或按季度将“预付款保函减额通知”定期发给业主,取得业主签字确认后再正式通知银行办理相关手续,银行将据此核减相应保函金额,并将核减后的预付款保函金额通知业主。

承包商在出具预付款保函前应和业主商讨减额规则、减额时间、递减比例及递减程序,以便逐步降低预付款保函金额和释放银行授信额度(保函额度),确保银行授信额度充分合理利用。在预付款保函同时担保承包商履约的情况下,尤其要避免预付款保函与履约保函并行有效直至竣工验收合格,如果对预付款保函的有效期作如此规定, 则无异于将预付款保函变成了第二个履约保函。这就要求承包商的市场商务部门、合同部门、财务部门在合同签订前要全面了解石油工程所在国的经济政策及相关税收制度并及时沟通,力争签订出公平、对等的国际石油工程总承包合同。

四、项目收尾阶段保函风险管理

质量保函 (Maintenance Guarantee)亦称工程维修保函,其主要作用是担保承包商对完工后的工程缺陷进行维修,担保金额通常为合同总金额的5%,有效期限与维修期相同(通常为一年)。维修期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开始计算,在维修期内承包商完成维修任务或该工程没有发现任何需要维修的缺陷,业主应及时签发维修合格证书,并将质量保函退还承包商。

质量保函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有的合同规定在维修期满并获得维修合格证书后才退还履约保函,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一般会要求业主同意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用质量保函代替履约保函,注意避免履约保函与质量保函有效期发生重叠。质量保函金额远低于履约保函金额,这样对合同双方而言公平合理。

五、建立全过程的保函动态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承包不断增多,保函业务无论数量还是金额都有了质的飞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有效控制和防范保函风险,要加强保函内部审批、开具、跟踪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保函动态管理台帐,及时办理保函减额、延期、撤销手续。尤其需要重点防范预付款保函与履约保函在同一项目上的担保范围重复和有效期重叠可能造成的风险倍增问题 ,在不影响项目进度收款的情况下,预付款保函的失效时间越早越好, 尽量缩短与履约保函有效期限重叠的情形。

综上所述,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要重视保函风险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办理保函的申请、开具、减额、延期、收费和撤销事宜,把项目的进程管理和保函的动态管理紧密联系起来,防范和减少保函风险。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7

1.合同决策、审批风险

合同决策、审批风险主要表现为未按照决策权限和决策程序的规定订立,没有经过联签、报审等手续。在对于合同决策与审批上,要保证决策与审批过程的合理性,如果难以保证决策与审查的有效,就会造成一系列合同决策与审批风险。合同决策与审批过程主要指合同制定者根据自身的计划、目标,对于合同标的及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进行决策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合同进行审查与立意。合同决策与审批的过程,属于前合同事务,对于合同的继续修改与起草有着关键的意义。相关合同责任部门在进行决策与审批的过程中,要对于合同的缔约目的风险、变更风险进行高度的重视。合同缔约目的是合同制定的重要目标,也是合同的灵魂,如果合同不具有缔约目的,就不会存在相应的合同。在对于缔约目的表面理解上,缔约目的是合同起草的重要目的与任务,如果缔约目的不能保证有效性与正确性,合同后续的权利与义务的设定就不存在任何意义,再高质量的操作流程与规范也毫无用处,合同不具备应有的意义。

在对于缔约目的的思考上,要对于相关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并且深入的分析合同标的以及相关政策、环境的因素,保证合同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进而保证合同内容紧密的围绕缔约目的来开展,避免由于合同缔约目的的不合理,造成合同出现缺陷,造成一系列的合同风险。对于合同审批的过程中,如果合同审批工作难以保证有效性,就会造成合同出现后续的变更,进而造成一系列的变更风险的出现。在合同订立之后,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合同会存在一定的变更。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各部门的层层审批,保证相关责任得到明确的分配,进而提高合同抵御变更风险的能力。在进行合同的起草与审批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合同制定的详尽与周密,才可以降低合同纠纷的发生机率,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

2.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

合同履约风险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在合同的履行中,对合同为落实管理,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违反实际、全面履行合同的原则,对对方出现履行瑕疵时或有违约情况发生是反应不及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进行控制和解决。在合同的履行阶段,主要存在着应发书函未发、签认确认没有及时办理、应有权力未行使以及相关资料的法律效力未得到足够重视几个主要风险。在进行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必要的书函及时发出,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也是对于合同进行履约的一个方法,是企业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一旦在合同发生纠纷时,如果企业没有及时的发出应发书函,就会使得企业由于无法举证而造成败诉情况的发生。在合同履约的过程中,相关现场管理人员对于签认不够重视,使得日后发生纠纷时由于签认存在问题,难以保证企业取得足够的证据。合同法对于相关合同主体的权力进行了规定,双方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自身的权利,就会造成对方在履约的过程中,出现难以理清的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合同的顺利执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相关资料的法律效力,就会造成相关文书的缺失,各种法律文件不健全,对于日后合同纠纷处理的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管理风险意识

合同风险防控,观念转变是主要,对法律意识和风险的认识。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1聘请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对每一份拟签合同的合法性进行法律审查,以保证签订的所有合同的合法性。1.2严格规范合同签订审批管理流程,所有拟签合同在签订前,都要认真审查对方资信情况及确认合同将发生的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公司及上级单位批准的预算规定;认真起草合同,确保合同基本要素的完整;确保每份合同在签订前都履行完联签、审批程序,对没有经过评审的合同,不得随意签订。

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中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障风险控制的关键所在。制定出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按照规范落实风险管理策略,对合同签订的流程、审批、登记等,建立完善的制度。针对制定的合约,应加强监督力度,采取动态监督模式,对合约纠纷问题,严格把关。对合同管理不断强化,从而将其做到明确部门、个人职责,并层次分明,程序规范化。使得合同的履行、签订、纠纷等都处于控制范围内,从避免合约纠纷事件的发生。

3.合同管理动态监控

合同管理过程可实施动态监控方式,防止合同管理风险,要不断加强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在合同签订前,必须要对对方的资信状况、人权限、合约履行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合约履行中所存在的违约情况,履行瑕疵等情况,收集相关证据,并做出相关权利主张。合同终止履行后,可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对方对商业秘密保护,并履行通知、协助义务,对相关的资料、档案保持。以动态监控方法,使得合同管理规范化,从而营造良好环境。

4.合约纠纷应急管理

合约纠纷中的应急管理,是在风险已经出现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在合同风险管理已经足够完善的情况下,所对合同复杂性和偶然性进行管理,而这是合同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当合同产生纠纷知识,可选择优化比较方法,从中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制定解决方案,准备材料,对解决纠纷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许多对纠纷问题进行总结,吸取纠纷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三、结束语

合同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针对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与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提出有效的内部防范措施,提高企业合同风险抵御能力,保证企业的自身效益。

合同履约管理规定篇8

合同是单位从事经济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可能会产生经济纠纷。合同管理已成为目前现代公司法律管理制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我们不仅要重视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生效履约期间出现情况变化及时对合同的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的管理活动。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现化公司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合同管理的现状;规范合同法;强化法律意识

一、煤炭行业从合同签订到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的标的、价款等重要因素不够清晰

一些合同的条款过于简单,合同条款约定的意思不明确、不具体。合同法规定了在合同发生争议时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四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在合同条款中应尽量明确是采取那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同时更要明确当事人对于违约责任约定的定金罚则、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另外,有的合同签订地点不详细很不明确。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纠纷可以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同时《合同法》又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因此,合同当事人应明确、具体地约定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否则是无效约定。

合同文字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

(二)对合同的主体资格认知不够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的分支机构需由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才可以享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同时作为法人职能内部科室是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现实中一些公司的什么分部、办事处、销售科等职能科室或分支机构经常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更有一些公司的销售员工直接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很难明确。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也是合同主体不当。

(三)主从合同和无效合同的问题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公司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四)合同的生效与履行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采用书面合同形式订立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有些合同约定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但是合同上面仅有签字或盖章,而有的到底是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人来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都不是很清楚。另外一些合同无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这就很容易给合同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履约过程中发生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公司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实现。

《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应当行使的权利没有行使,但大多数公司不会行使。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而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五)对合同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单位普遍认为合同签订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不注重对合同原件的保管致使合同原件丢失或毁损。以至于合同产生变更、分包,中止、以及因不可抗力产生合同终止时等一系列问题纠纷时,无从维权。

二、对规范煤炭行业合同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在合作中相互学习

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坚持每年选送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合同业务培训和法律事务培训,加强合同管理部门对公司合同经办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学习《合同法》和公司有关合同管理办法、规定,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文字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对每份合同的实际草拟、签订、修改,以例施教,提高合同经办人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了合同的签订质量,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从法律角度对合同管理的风险点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

建议单位内部设立法务部门或者合同管理岗位,对单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包括对格式化合同文本的订立,合同条款的检查,违约责任的合理设定,其他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等。法务部门或者合同管理岗位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开始,监督、检查并指导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等合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减少合同纠纷中公司的损失,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加强合同管理档案和合同专用章管理,构建合同业务库与专人管理

合同档案应由单位设专人管理,或由合同章管理人员监管,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核、登记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凡经公司加盖了合同专用章的合同或其他文书都必须在公司备案或登记,绝不能再出现找不到合同等其他漏洞的出现。

(四)抓好履约检查环节与违约纠纷处理

上一篇:干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