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创新能力范文

时间:2023-09-25 01:09:28

高技术创新能力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1

关键词:能力成熟度;CMM;创新能力

地方高新技术企业是地方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的特点是集高智、高创、高效、高成长以及高群聚为一体。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效果,关系到地方产业转型的质量。芜湖市作为安徽省的第二大城市,是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拟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本文运用软件能力评估和改进的方法,即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对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成熟度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结论。

1能力成熟度模型

1987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了一种开发模型,它可以用在软件开发过程当中,同时也是评价及改进软件开发能力的一种方法,称之为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英文缩写为CMM)。随着研究的深入,CMM模型可适用于其他领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CMM模型定义了5个不同等级的“成熟度”。任何组织均可遵照一系列的微小改进步骤逐步以增量递进的方式从低成熟度往高成熟度方向发展,可以有效改进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从低到高排序,5个不同等级即从一级到五级。一级为最低级,即初始级,对软件企业而言管理过程混乱无序,预算控制、功能开发、质量和过程管理方面的进度无法把控和预测;二级为可重复级,指的是企业的管理过程适当有序,工作有制度、有章程可依据,流程可重复;三级为已定义级,即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的细分和标准化,所有的流程和过程均按照标准过程进行操作;四级为已管理级,即在三级的基础上,更实现了过程的定量化管理;五级是最高级,称之为可优化级,在此级别的企业可在过程管理遵循量化标准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能自主改进。当前,我国企业能够进入到最高级的为数不多。

2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成熟度级别界定

CMM模型的五层分级为研究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标准增量、阶梯进化的框架。适应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使用需要,对应CMM中的五级分类,我们将企业创新能力的成熟度也对应划分为五个等级,并据此将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企业、特色企业、优势企业。如图1所示:2.1初始级对应CMM模型中的一级。此阶段下,企业的创新活动管理过程混乱,企业没有相应的创新研发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规范、制度、创新活动,其结果也是随机的、不可控的。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建立相关创新项目的计划;建立规范的创新管理过程;设立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2.2规范级对应CMM模型中的二级。此阶段下,企业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在创新管理的制度保障方面相对健全,创新活动管理相对可控,对基本的项目计划、问题管理进行了一定的合理组织。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具体的经验归纳为企业的标准创新过程;建立创新能力评估部门;积累数据。2.3战略级对应CMM模型中的三级。此阶段下,企业具有明确的创新战略规划,创新意识和渗透度强,能够对创新所需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管控,建立了过程标准化管理,能够对创新效果进行有效估算和合理控制。此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进行技术创新过程的定量分析;通过质量管理的手段达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目标。2.4可预测级对应CMM模型中的四级。此阶段下,企业创新能力趋向成熟,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企业自身能够对创新结果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进行评价,能够有效降低过程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提升创新的投入产出转换率。此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处理竞争危机;进行创新改革;进行过程变革管理。2.5持续优化级。对应CMM模型中的五级。此阶段下,企业能够系统全面地总结相关创新知识与经验,自动发现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动完善,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3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较为复杂。为了能够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综合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创新自主能力的核心指标体系。从创新资源运作、创新要素投入、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建立了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成熟度模型是由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组成,是基于能力提高的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渐提升的过程。我们将上表中的创新资源运作(B1)和创新环境(B4)定义为成熟度模型外部结构的影响因素,将创新要素投入(B2)和创新产出能力(B3)定义为成熟度模型内部结构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成熟度内部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市、全行业和代表企业的视角出发,借鉴从过程角度划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思想,将其与成熟度模型过程改进的思想相融合。

4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过程及其结论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成熟度内部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对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阶段所做的工作,明确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成熟度水平。4.1设定等级评价列矩阵。为有效评价,我们首先设定等级评价矩阵。对应创新要素投入(B2)和创新产出能力(B3)这两个内部一级指标所辖的所有二级指标均有对应的等级,根据上文中相应的定义和解释,对初始级至持续优化级分别进行1至5的分数赋值并用集合表示,我们将得到等级评价矩阵为H=(初始级,规范级,战略级,可预测级,持续优化级)=(1,2,3,4,5)T。4.2确定各关键要素的评判矩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将创新要素投入(B2)和创新产出能力(B3)的所有二级指标制作成调查问卷并对企业进行调查。根据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答案,按照五分制进行评定:企业情况完全符合问卷描述指标的记5分;企业情况基本符合问卷描述指标的记4分;企业情况较为符合问卷描述指标的记3分;企业情况仅有一点符合问卷描述指标的记2分;完全不符合的记1分。综合调查结果的分数,从而可以确定各要素的评判矩阵。其判断矩阵如式4.1所示:每一个子能力都对应一个Ri,本文中创新能力的内部评价指标共有8个方面,即创新能力具有8个方面的子能力。其中Rim=(rim1,rim2,rim3,…rim8)表示子能力Ai的第m个关键指标Aim的单因素评价,所以rimj表示Ai的第m个关键指标得分。4.3单项评价运用模糊矩阵乘积运算对W和某一子能力的评判矩阵R进行合成,即:iiiRWZ4.2Zi表示的是某一子能力Ai位于某一成熟度等级的概率向量,进而可以计算出子能力Ai的成熟度等级MDi(MaturityDegree):HZMDii。4.4综合评价。根据步骤3计算出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各个子能力对于某一成熟度级别的概率向量,将其与权重综合即可得到技术创新能力的成熟度概率向量,如式4.3所示。(4.3)基于式(4.3)可以计算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MD。依据《2012-2015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并运用上述成熟度模型对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成熟度等级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2012—2015年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成熟度分别为:0.226、0.228、0.384、0.771。由此可以判断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上升,其创新等级由规范级上升到可预测级别,同时由一般企业步入特色企业行列之中。

参考文献:

[1]汤永林,阎立,冯俊文.R&D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J].江苏论坛,2005,8(08).

[2]刘海涛,孙明贵.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J].经济管理与研究,2009,7(07).

[3]魏江,郭斌,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高科技企业评价,1999,5(05).

[4]胡淑礼.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2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

1、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耗能高、浪费大的企业。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全国中小企业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单位产品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低20%。

2、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3、我国科技竞争力下降。自1979年起,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要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能够表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是技术指数。

已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7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5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8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5位。以上是近三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还比较弱,并且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巴西和印度。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1、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不健全的融资制度使技术创新资金不足。20__年由中国企业家系统进行的中国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对企业创新的调查显示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和银行贷款,其次是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针对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42.5%的经营者认为“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是妨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关键因素,该因素排在第二位。可见我国的融资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贷款歧视”,如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较弱,程序繁琐的审批制度也不利于推进创新;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限制了创新资金来源;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制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诸因素共同作用使创新资金源渠道单一,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很快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3、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据调查,缺乏信息或技术和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造成企业在信息调查、收集、处理、预测、决策、反馈等方面的滞后。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而陷入“被动创新”,即“不创新死,创新找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既不知创新进展,也不知竞争对手的创新谋略,而处于盲目创新状态。

4、技术创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或某类资源缺乏。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

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设备落后等使市场中介组织不能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桥梁”、“助手”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三、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1、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

2、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国家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市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成果的全国共享与转化,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待完善。在美国,政府就建立了小企业管理署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系列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我们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条件。

3、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行为,形成政府或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需求,或者运用“购买行为”来影响技术创新。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和出口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政府部门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大市场,通过政府购买自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问世。美国硅谷的许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都依赖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加强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实践表明,高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

3、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三)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有所长,不可替代。科研机构与高校偏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涉及技术原理方面的创新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更多科技发展动态信息,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企业擅长工程制造、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四)加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的建设

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增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使得企业知道进行哪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竞争对手的创新策略,不至于处于盲目的创新状态。中小企业要面向市场,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

(五)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员

我国从事r&&d的人员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许多,而且我国科技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科学家健康状况不佳等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因此要加快培养我国的技术创新人才。

(六)要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要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一是加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大金融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贷款,建立资金投入风险机制。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3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1)

摘 要:本文从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学研形式,建立全面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提升高新技术创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42-01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学研形式,建立全面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企业是生产的主体,直接满足社会需求,也最了解社会需求。因此,产学研结合也必须以企业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作用。并且要建立起纵向上要兼顾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全面合作,横向上实现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全面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从而使产学研合作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不同的阶段、层面、地区、企业对科技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而决定了产学研合作也是多种形式、多种方位和多种层次的特点。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模式,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构筑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努力在产学研合作的数量、规模、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政府需要建立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一加大资金投入。科研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科研成果的应用是长期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不能单一的应用投入产出来衡量。政府既要看成果的重要性,又要看远期效果。要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支持;通过税收等激励政策,特别是增加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投入。二是激励机制。对在科技成果推广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重奖,改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职称、工资提升制度,尤其让人们有公平感,建立公平的奖励激励机制,使之有利于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鼓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三是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成果指标体系必须反映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前景的总体面貌,要以创新成果的可应用性和商业化程度为标准给予鼓励。

三、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

首先,要通过三个协同构建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通过建立企业自己的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将自主开发协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协同技术改造、研究开发协同市场开发,构建企业主导型的技术开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其次,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保护和宣传,形成合理的知识产权利益机制,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平台,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最后,构建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和保障系统,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功能。

四、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风险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从而使企业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投资。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风险大,风险投资机构的主体主要由银行、财政部、科研部门等构成,与主要依靠政府资金兴办的风险投资公司相比,民间资本进行的风险投资相对很小,这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通过国内外借鉴某些地区较为成功的发展经验,一方面,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扶植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同时进行鼓励与引导其他投资渠道,从而突出了政府在企业研发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创新,没有人才的引进、留住、培养、激励,创新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各级决策部门应迅速深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才能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有效地缓解结构性失业,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增长。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也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更是需要重视人才。栽培,吸引和留任人才是企业在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需要,也是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瑞明.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志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十大特行[M].海天出版社,

2002

[3]李春林.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工业出版社,2005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4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定义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晚,最早可追溯到建国时期,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我国主要从事军事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真正启动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后,由1985年7月成立的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拉开序幕,1986年制定了“863计划”,确定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6个高新技术领域用来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随后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先后建立了一批又一批部级和省市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从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龙头,以培育和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实施建设“科技北京”为重点的创新化、高效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经济发展体系,使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相对的、难以量化的模糊概念,世界各国尚无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但对高新技术产业有几个共同的认识:①知识、技术密集度高;②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发展速度快;③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④投资多、风险大。较公认的是OECD经合组织根据产业研究开发密集度做出的定义:1994年经合组织对其10个成员国的22个产业部门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的比例做了研究,凡超过7.1%的产业部门归为高新技术产业。

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是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此套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选择的评价指标要尽可能与国内或国际上使用的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评价指标一致,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2)实用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要少而精,能够科学地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满足不同需求者的要求。

(3)可比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与国内或国际的惯例相一致,可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资料易得、方法科学直观、计算简便等特点,简化需求者对指标体系的应用。

2、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上述原则,参考相关资料,把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2个层次共14项。一级指标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促进;二级指标包括: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中级职称级以上人员的比重(%)、R&D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微电子控制设备占固定资产原值比重(%)、申请专利数、专利授权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收入占总销售额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利税额、高新技术产品技术综合水平、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R&D活动内部支出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高新技术总产值的比重(%)。(表1)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将采用因子分析法,它能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对2008年北京地区的443家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的13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行KMO样本测度,KMO接近1,就越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对13项指标的测算,KMO样本测度为0.735,适合作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分析确定3个因子,具体包括投入、产出效益和创新因子;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评价结果。(表2)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以上结果可看出,北京地区区外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与信息一枝独秀,综合得分最高,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随着网络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大批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形成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已经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据相关部门统计,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已成为国内第一大产业,位居世界同业第三。其次为光机电一体化,主要是由光学、信息、机械及其他相关技术交叉融合而构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综合值较低,从以上指标说明,其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形成整体规模,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其余领域,如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这四个技术领域综合值均为负数,虽然克隆技术、纳米材料、半导体、太阳能技术等相关产业势必带动部分领域的发展,但区外高新技术产业在此几项领域中发展缓慢,从评价结果上看,在投入因子、产出效益因子、创新因子三方面得分均较低,实际情况上也是如此,涉及到以上领域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新成立的,尚处起步阶段。

四、区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

1、北京地区区外高新技术产业中各领域的研发能力比较欠缺,创新因子中四项指标的综合得分都为负数,尤其电子与信息,得分最低,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领域中企业多以服务为主,不注重研发的投入,造成了创新因子得分低的情况。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如不重视在此方面的投入,对其今后的生存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从综合值中看出,电子与信息得分高,而其他领域比较低。区外高新技术企业从整体规模上来说,发展不平衡,其他领域发展相对滞后,这不符合多学科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规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多学科的合作越来越多。而区外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与信息异军突起,其他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将不利于多领域的交流、整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3、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中,其投入因子得分最低。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并且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或有关部门要加强区外高新产业中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政府部分也应及时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企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中,我国发展迅速,但就北京地区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研究开发投入太少,应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增加生物医药技术投入。

(作者单位:北京科学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1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01.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5

【关键词】技术创新保安全

金温铁路是一条山区铁路,设计标准低,全长252公里,却有97座隧道、101座桥梁,曲线半径小,没有正规的无线列调设备,盲区占50%以上,难以实现场强100%覆盖,安全防护压力很大;光电缆沿铁路路间、水沟线直埋,由于径路复杂,光电缆线路埋深先天不足,光电缆中断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全线通信中断,影响列车运行安全。随着运量的增加,金温铁路专用通信已经制约了金温铁路的发展。如何在投入少量资金的情况下,提高金温铁路通信安全保障能力,是摆在我们通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针对安全隐患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安全现实问题

金温线开通之后,通信设备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出来:通信光缆埋深不足,防护不良、山头落石随时可砸断光缆,造成大通道及调度电路中断;管内连续道口电话是普通磁石电话,通话声音小,铃声小、故障多,曾多次发生道口险情。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公司和工电部领导的支持下,经全体通信人员多年的努力,在公司投入少量资金的情况下,完成了“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道口电话技术改造”、“道口报警器”和“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等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有线通信保障无力、无线通信场强全覆盖、各道口通信电话不畅的难题。

1、建立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提高通信安全保障能力

由于金温铁路通信原设计标准低,要想保证金温铁路有线通信不间断运用,必须建设备用通道,而备用通道又不能与原径路并行,只能另辟其它路径,这样施工占地费、建设费用很高,难以实现。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把目光转向金温铁路以外,从铁路通信封闭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寻找有利于我们的新出路。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它通信运营商的富余通信资源、经营理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认为其它通信运营商的富余通信资源是我们可以长期利用的可靠的廉价资源。经可行性技术论证,我们认为:要想迅速提高金温铁路通信保障能力,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路外廉价通信资源,建立一个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不间断运用的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该通信网要以金温铁路现有的通信设备为主体,利用多家通信运营商富余的传输通道,为我们服务。分别与多家通信公司联网,在任何两个通信网同时中断的情况下,保证金温铁路通信网的不间断运用。移动公司通信网不仅要提供有线通信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场强全覆盖的无线通信网。在实施联网过程中,我们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分别与各通信运营商谈判,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协议条款中写明非排他性,引用竞争机制,利用各通信运营商间的商业竞争,来提高对金温公司的服务质量,利用其它通运营商的通信资源来完善我们的通信网。通过建设多条有线通信通道,保证了金温铁路有线通信不间断运用,但金温铁路无线通信由于地型限制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无线大三角通信问题,我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采用侧向思维方式,避开投资大建设周期限长的无线列设调场强全覆盖的传统做法,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与移动公司合作,利用移动公司现有的场强覆盖设施,有计划地在金温铁路97个隧道内加装移动漏泄天线。隧道内场强覆盖设备由移动公司无偿提供,金温铁路负责隧道内设备的安装、配合和施工安全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管内铁路隧道实现了移动信号全覆盖。为了实现金温铁路电话与移动通信网的互通,由移动公司投资建设了移动通信公司至金温铁路通信站间的光传输通道,由金温铁路负责联网工作,为下步利用移动电话网为铁路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解决机车无线列调盲区和大三角通信问题,我们经过技术论证,将移动无线公用电话机,经技术改进,在轨道车和机车上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受到司机的好评。无线公用自动电话是一种具有手机功能的公用自动电话机,是专为移动公司公用电话亭设计使用的。我们采取了移植的方法,将该电话机安装到轨道车、机车上,将其加入到已建成的金温铁路6000虚拟网,就可实现机车与行车调度员、机车与沿线各车站、机车与机车调度员、机车与机车检修人员的直接免费通话,而且没有盲区。同时机车也可以当作被叫,随时接受行车调度员、机车调度员的指挥以及机车检修人员的抢修指导。对保证机车、轨道车的运行安全将起到很大作用。现在已将此移动电话机命名为“机车移动电话”,已经在9466机车上试用多年,并在轨道车上正式使用,效果良好并受到司机的好评。

经过努力攻关,管内铁路施工防护、铁路应急通信、铁路安全防护、铁路道口防护、铁路巡守点等岗位已经安装了无线固话,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别是“铁路应急无线固话”在“10.8”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经技术论证,金温铁路所有车站运转室、行车调室、机车调度室安装此“无线固定电话”的方案已经确定,可保证在光缆中断时,调度电话不中断。

2、铁路道口电话改造升级,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原有道口电话存在声音小、铃声小的致命缺陷。加之道口环境嘈杂,道口员经常听不清对方通知内容,有时还听不到电话铃声,给道口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为了增大电话机音量,在原有电话的基础上,加装了音频放大电路。为了增大铃声,在电话机上加装了整流电路和继电器,在室外安装了交流电铃,该电铃的电源由手动开关和继电器控制,当对方振铃时,本方接收到交流振铃信号后,通过整流电路使继电器动作,其接点组接通电铃电源使电铃鸣响。道口员和过往行人和司机均可听到,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查找安全隐患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安全潜在问题

“查隐患、提建议、搞革新、保安全、比贡献”活动,是我们坚持多年的消除安全隐患的成功做法。在开展活动中,我们主动征求行车用户意见,对现有设备进行缺点和希望点例举,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并相应采取了具体措施。

1、研制“道口来车报警器”,实现人机双保险

当我们了解到监护道口只靠一台电话联系还不够可靠,万一人员一时疏忽,会造成道口事故,于是我们于2000年研制出了‘监护道口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在距道口800米两侧钢轨侧加装电磁感应器,通过电缆将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感应信号传到设在道口房的声光报警器主机上,使主机发出闪光和音频声音,提醒道口员和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从而达到保证道口安全的目的。

2、研制“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减少路外伤亡

我们专业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于2010年研制出了“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并在龙湾、温西站外、温客站内、石帆工区附近安装使用,效果良好。该装置是由电磁感应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控制器、音频放大器、音量自动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等组成。该装置可安装在临时道口、隧道口、小半径曲线附近。一旦列车接近,可发出声光报警,提醒行人下道,同时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安装使用。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6

(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以农村经济为主,经济基础、知识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的县域经济中,技术创新更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体制一元化的重要生产力,它通过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县域经济产生影响。然而,县域中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面临着种种问题,缺乏财政资金和外来资金支持,缺乏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区域间的企业合作,此时政府应当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为企业找资金、招人才、促合作,把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企业应当从自身出发改变发展理念,改变管理模式,提高要素效率;通过政企合作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壮大了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县域经济;对策与建议;互动

作者简介:闫峰(1985—),男,山东平邑人,助理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统计与数理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从事科技统计分析工作。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以经济转型促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对自主创新能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位于县域中的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区域位置,特殊的经济背景,在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难点。对企业自身来说,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各部门互相协作的过程,要从管理层到基层产生浓厚的自主创新研究氛围,拨出专用科研资金鼓励企业内部各种创新项目的研究;要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各种科研技术讨论会议,有重点地开展创新工作;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必须理顺各种关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激发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发挥创造精神的良好环境。

1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

“创新”一词古来有之,古人云:“创,始造之也”,“新,修旧曰新”。通俗地讲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东西或者“新”的方法。“新”是在“旧”的基础上或者直接性的对“旧”的否定过程。“创新”一词作为学术用语最早是由熊彼特提出来的。[1]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也即将某种原先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创新外延理解也大相径庭,有学者认为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又把技术创新分为广义技术创新和狭义技术创新;有的学者认为,创新应当从要素投入类型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还有的学者从社会发展更为宏观的角度将创新分为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通常所讲的创新主要是指经济意义上的创新,即技术创新,且更多地指广义上的技术创新。[2]

所谓技术创新, 不仅是一个关于“技术”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关于“经济”的概念[3]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影响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格局中,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聚焦点,技术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将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作为区域经济基本单位的县域,作为国家微观经济单元的企业,理所当然将要具体的承接起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重担。

2.1企业创新技术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讲,一个县域里面如果没有拥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每个企业如果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这个县域将会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这些企业也将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其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优化了县域内企业的要素效率。如果一个县域内的龙头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该企业将会在行业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使得其他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方式,前来购买学习其新的生产技术,从而带动了该行业整体要素效率的提高。最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县域间协作效率的催化剂。在市场经济中,县域内的企业主要表现为竞争的关系,而跨县域的企业之间多表现为协作的关系,这种协作的关系同时又加剧了县域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县域间企业的协作首先需要一个基础条件,就是这两个处在不同县域内的企业拥有相当技术含量的创新水平。

2.2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创新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给县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将给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各种有利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会使得大量的廉价资源补充到企业。县域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力[4],通过加强对农村的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随之而来是的自然资源的区域性转移,人力资源的区域性转移,由于有丰富资源的地区不一定发达、富强,相反,严重缺乏资源的区域不一定落后、贫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将会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利于缓解县域内的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压力。

第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将吸引大批人才补充到企业技术创新的队伍。自从步入新世纪以来,企业之间最直接的竞争都反映为人才的争夺。不管是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县域来说,相对于大城市,其经济基础和知识基础都比较薄弱,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到企业里。而“壮大县域经济”宏伟目标的提出,将会推动县域内城市化水平、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县市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其美好的发展前景亦将日益展露在众多人才面前,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会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改善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水平,从而使得四面八方的人才慕名而至,同铸起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丰碑。

3提高县域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明确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路线,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必要处理好县域内企业、县级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各种关系。

3.1县级政府要建立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搞好县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首先要摸清其范围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间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相互学习,有利于表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表现突出的企业,有利于支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的企业。为此,政府要通过跟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起适合区域特有情况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来讲,在各种评价方法当中,综合(下转第392页)(上接第380页)评价法是简便易行而又为专家学者们所广泛接受的科学方法。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把握,按照系统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等指标选取原则,选取相应的指标,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能力以及企业开发能生产新产品的工艺的能力进行评价。

3.2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区域经济主体有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作为区域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在之意识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虽然给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却增强了县级政府对于本地企业的扶持力度,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突破。应当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为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来自县域以外的投资,不但要拉取国外资金的投入,同时也要从其它发展较好的县域获得资金,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资金保障;同时通过政策优惠、经济补助等手段为企业大量招揽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还应当加强跟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通过政策表扬、资金补助等手段,不断的鼓励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主动同企业合作进行重大技术课题攻关,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3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理应尽自己的一切能力搞好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首先树立正确的意识, 应把技术创新的过程理解为技术经济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技术是切入点, 企业其他方面的参与、保障、支撑是体现技术经济活动的载体。[5]

其次, 要明确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市场的实现程度, 目标的市场利益化提示我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技术经济的过程, 更要重视企业各方面的参与程度。笔者认为,作为县域中的企业,在认识到县域经济局限性的同时,要打破这一局限性,打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响应国家号召,搞好技术创新,方能使企业立于行业或者区域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及其相关概念的跟踪观察[J].中国软科学,2002(12).

[2]朱孔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创新与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高万龙.技术创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8(1).

[5]樊文彬.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互动影响分析[J].区域创新体系,2007(4).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安排;跨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6-0088-05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产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局面。但是,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已成为当前产业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对外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现在被人们普遍视为国际成功竞争力的关键。大量事实也表明,我国产业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自主创新推动发展的历史阶段。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

在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由于中观层面上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技术研发、生产实现、市场销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宏观层面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激励机制以及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率,客观上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需求。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需求的宏观机理具体表现在:(1)需要制度安排保障创新资源最优配置。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尽管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由于创新活动需要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技术人才,因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只靠企业技术进步,也不能仅靠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它是科技进步和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学研的互动合作,涉及到财税、金融、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它是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2)需要制度安排持续创新动力。不同的制度安排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以持续创新动力。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地接近社会收益率”。因此,明晰的产权制度、公平的分配制度、科学的人才制度、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等对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制度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新技术产业成员持续的创新积极性和热情。(3)需要制度安排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率。在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中观层面上产业自主创新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自然的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了交易风险,降低了交易效率,使人们没有动力去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也就无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增长率。外生于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但机会主义行为的不确定性却可以通过制度安排,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优化交易行为,能有效地促进自主创新的产出和增长。

制度需求的宏观机理告诉我们:高效的制度供给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调控、保障、激励作用。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据制度需求,构建和完善其制度,推动和保障其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跨国的经验

1.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特点比较。以美国和以韩国为代表,其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可以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缺陷,为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特点比较见表1。

2.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安排的跨国经验。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科技制度、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人才制度、产业文化制度等。以美国和韩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安排的经验主要表现如表2~4。

三、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

(一)完善科技制度

各国经验表明,凡是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始终把科技制度创新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主体,通过科技制度法律引导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结合,建立专门促进机构支持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扶持和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我国完善科技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科技财税、法律制度。(1)建立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的责任机制,积极推进智力资本化运作,使产业剩余控制者拥有相应剩余索取权,真正调动产业创业者、管理者、创新者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2)对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3)设立创新基金、发展风险投资等对产业创新给予金融支持;(4)在政府采购方面对创新型产业进行政策倾斜。

2.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制度。美、日、韩等国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确保新技术知识的生产者可以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和激发其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国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强化政府导向作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战略逐步纳入到产业科技发展战略,营造一个能够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商业化的制度环境;(2)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积极应对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挑战,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法规建设,不断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环境;(3)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促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质量;(4)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和司法力度,形成打击和惩处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行为的产业体系;(5)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保障产、学、研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技术转移的市场化水平,加快专利成果产业化进程,使技术创新尽快实现从研发向市场实现的转变。

3.创新科技指导和评估制度。(1)政府明确导向,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牵涉到多方面,如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各方关系的协调等等,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

条件,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才能使技术、知识、制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保证,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2)通过科技指导,强化官产学研互动合作。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要求高、投入强度大,必须由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为此,一要尽快颁布关于官产学研结合的专门性指导文件;二要建立以“产”字当头,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三是组建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战略联盟;四是通过网络中心计划将官产学研联合起来,组成高水平合作研究网络,聚焦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从而逐步实现从模仿创新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向自主创新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成功跨越。

(二)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

美日德韩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的科技投入对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导向、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如韩国每引进1美元的技术就要拿出8美元的配套资金来消化,从而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就了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是高技术企业也只占0.6%。而按国际经验,这一比例若低于3%就意味着该企业没有竞争力。因此,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应着重下列工作:(1)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决策权集中行使,集中精力于规划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监督。(2)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有目标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法规,鼓励政府、企业、金融系统、第三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之上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宏观体系;(3)建立高效、灵活的投入机制,保障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科技投入主体多元化体系的良性运行和效率;(4)建立政府与企业共担产业研发活动R&D投资风险机制,加大对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资助。

(三)优化人才制度

1.优化人才队伍支撑体系。以高端人才、产业人才、企业家为主的人才队伍支撑体系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的产业竞争,就是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培养和引进更多顶尖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要根据产业发展战略,积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资本。

高技术创新能力篇8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高中生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科目,它独特的社会地位使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们更应该考虑对高中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开发高中生的创造潜力,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高中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夸大创新能力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与广泛应用的今天,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培养高中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科目,它独特的社会地位使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们更应该考虑对高中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开发高中生的创造潜力,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高中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

1激情引趣是培养和进步创新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熟悉就快,假如毫无爱好,熟悉就慢,或者不予接受。信息技术课是高中生最新奇、最受同学们喜爱的课程,应该说高中生对其是感兴趣的,但老师应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对其进行教学是摆在老师眼前的重要课题,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往做:

1.1出色的课堂“引进”,进一步激发爱好: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既可以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爱好,又可以唤起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这一点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改变一般计算机教材中的一个方面一个方面讲解的套路,选用一些图文并茂的教材,使每一节课既有基本知识的讲解,又有实战操纵的练习,还有“小窍门”、“小游戏”等栏目。从而进一步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爱好。

1.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我们知道,爱好是学习的巨大动力。事实也说明高中生对计算机课和内容有浓厚的爱好,他们学习起来会心情愉快,从而他们的留意力会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劲头十足,这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如在高中生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内容单一乏味,假如不优化教学内容,高中生很轻易失往爱好,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选用“金山打字通”等让高中生练习,用其程序中的一些游戏进行字母单词的练习,在“龟兔赛跑”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高中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了争强好胜的心理。

2进步形象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题目,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领导下,高中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开释创新激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续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如它可方便易用、新奇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绘画深受高中生的喜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进步高中生的审美能力,且对发展高中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假如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进步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高中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纵将这些表象外化,为高中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高中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的线条,并让高中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

高中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身动手操纵,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要想到教学过程中进步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能动的驾驭课堂,给予高中生恰当的点拨与适时的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进步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高中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高中生的动手能力,使高中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过期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造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对高中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高中生怎么思考,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后,一种自得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往探索新的技巧和操纵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高中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高中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

总之,要培养高中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的理论创新、治理创新、实践创新到位,才能促进高中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课程目标,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彤.信息技术研训部文章.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J].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上一篇:成人教育伦理范文 下一篇:个人教学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