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1 22:08:16

种植培训

种植培训篇1

*省是中药资源富集大省,中药资源具有物种繁多,种质资源丰富,野生、地道药材优势突出的特点。*、四川、广西、云南被列为中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省委、省政府确定把中药材产业和生态畜牧养殖业、茶叶产业、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经果林花卉等产业一起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来培育,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加快增收步伐。*县中药资源虽有品种优势,但没有量的优势,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小且分散,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种通过GAP论证,规范化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今天,县科技局在这里举行*县中药材发展及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通过对有关乡镇分管领导、科技干部及全县药材经济人、中药材种植户等进行培训,进一步使各乡镇提高对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而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下面,我就发展中药材产业讲五点意见。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县科技工作全面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到2010年把*县建设成为中国煤电化大县、*畜牧大县、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知识产权战略决策,大力实施科教兴*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环境,狠抓落实,切实把科技兴*战略作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抓。始终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普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科技工作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等,使*县的科技工作整体水平逐年再上新台阶,有效地推进了*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十五”期间,全县建成1个市级科技示范园(核心园区600亩、总面积1400亩),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7个,村级科技种植基地100多个,养殖示范基地100多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0多个,猪、牛、羊新品种20多个;建有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1个、马铃薯脱毒中心1个、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所,形成了以农业技术、畜牧技术、蔬菜水产技术推广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成立了*县裕龙种业公司,逐步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的格局,育成并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有“*玉2号”、“*玉3号”、“*玉4号”、“*玉5号”4个玉米品种,年生产经营量上百万斤;有“*雪1号”等水果品种;现有茶园14000多亩,为加快*县茶叶产业发展,*县建有剑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生产能力150吨/年,已生产出高品质茶“碧云剑”、“碧云毛尖”、优质苦丁茶“清山绿水”和优质大宗茶“碧云春”等多种茶产品,产品在国内外、国际名优茶评比中多次获奖;另外,信友核桃乳、火腿油辣椒畅销国内市场。20*年,*县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大县。20*年,我县通过省考核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县。

二、充分认识*县优厚的环境资源为中药材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县地处云南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部位,为珠江水系,南、北*江支流的分水岭,是个高原山区,山地特点突出。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江支流的强烈切割,形成了山峦叠障、谷岭相间、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景观。整个地势西北高,北部牛棚梁子最高海拔2861米,中南部隆起,山峰海拔一般在2000—2300米,东部和南部地势较低,东北部格所河谷最低海拔735米。最大相对高差2126米。全境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各类次级地貌散布在高原之中。山地(包括山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88.35%,丘陵(中山溶丘)占9.22%,坝地(百亩以上洼地、盆谷、槽谷、沟谷)占2.43%。山地面积大,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植物生长、繁育的多样性。

一是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种植提供良好条件。*县属于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区。由于高海拔低纬度和季风的影响,具有热量比较丰富,植物生长季长;降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夏多洪涝;雨天较多,秋频绵雨等主要特点。

*县处在低纬度、高海拔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因而全年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比较充裕,光照时间长。境内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1750米左右),高度超过冬半年北方冷空气到达境内上空时的厚度,迫使冷空气减弱变薄,形成冬半年降水量偏少。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每年12月初至次年2月中旬,北方来的逐渐减弱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最衰期的旺湿空气,常在境内上空交汇,形成静止锋。

二是土壤资源为中药材种植创造条件。境内土壤多层次分布,主体特征明显;旱作土多,水稻土少,土壤热化度低,粗骨性瘦瘠土壤多;坡地土壤多,土壤侵蚀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理化性状不稳定,变化大,差异明显。

三是生物气候和植被条件优越为中药材种植创造条件。境内地形起伏大、高低悬殊,生物气候和植被带谱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利于中药材品种多样性的形成。

*县因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地道药材品质优,有效成分含量高,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为实行人工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评价和掌握全县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努力创造条件,使劣势向优势转化,让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尽量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物、气候资源形成我县丰富、品种繁多的药材资源。据药材普查,全县已知药用植物497种,其中主要品种有杜仲、天麻、三七、厚朴、伏苓、黔党参、黄柏、半夏、续断、桔梗、木瓜、银花、牛夕、五倍子、柴胡、白花前胡、薏苡仁、车前草、丹参、柴苏、何首乌、女真子、百合、苍耳子、批杷叶、龙胆草、重楼、干姜、桃仁、头花蓼、鱼腥草、大通草、乌芋等132个品种。大量收购的品种有头花蓼、半夏、续断、天麻、前胡等。

三、正确分析*县中药材种植现状,不断探索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县特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10万亩杜仲、10万亩银杏等。九十年代初至今,*江镇、滑石乡、两河乡等种植鱼腥草面积达10000亩,年产量15000吨以上。地下部分主要用于食用。地上部分晒干后有商贩收购入中草药。*江镇已争取鱼腥草为无公害食品,今后将鱼腥草进行保鲜加工,产品进入大城市销售,提高附加值。1994年~1998年,马场乡、忠义乡种植金银花近1000亩。由于管理不善,经济收入不明显。1990年~20*年,马场乡人工种植天麻成功。后受市场价格制约,出现滑坡。2006年后市场价格上涨,又调动了种植积极性。20*年,天麻基地种植2000平方米,农户种植3000平方米。一等品每公斤售价300元左右。近两年来,水塘镇种植了山药、板兰根、红花等品种,但因尚处于试种阶段,规模较小。

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经验和教训。一是野生药材的过量采集与收购,野生资源不断减少,目前许多品种都是仿野生进行人工种植。二是行政措施种植,缺乏经济实体经营。如在*江镇、刘官镇、忠义乡等种植的几万亩杜仲、黄柏、银杏等,因没有专业实体经营管理,目前农户低价将产品卖给中间药商,经济效益不太明显。三是*县有些品种有市场,农户也想种植,但苦于没有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势头小。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2006年—20*年,在*县政府重视和县科技局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乌蒙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与贵阳中医学院合作,进行药材种植业研究,争取2010年有关药材通过论证。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是特别可行的,科技局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应该予以推广。同时,我希望各级及各界人士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在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我们将在有关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

“十五”期间,经过科技、农业等部门和各乡镇的努力,已发展7万亩中药材种植业,为今后*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明确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明确中药产业的思路。*县要结合*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要求,立足当地野生中药品种资源,依托省内、省外中成药加工原料需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同时加强同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选择5-10个地方特色优势品种,重点扶持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争取3-6个品种通过GAP研究;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制定和完善种植技术标准和采收初加工技术标准,提高种植产量和产品质量,提高药材品种的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中药材种植发展途径,实现规模化、基地化种植,使*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形成夯实基础、市场带动、增加科技含量、发挥优势、公司化经营和政府扶持的良性发展格局,以谋求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农村发展。

二是进一步思考*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实现“三个转变”。我认为要抓好“三个转变”,也就是从抓传统农业向推进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从抓单一的农业产业向抓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转变;从提高农民素质向新型农民转变。这样才能够加快*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

第一,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重点扶持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中药材种植企业。如*乌蒙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是目前*县唯一一家种植续断的企业,种植基地2100亩。20*年可采收1000亩,经初加工后每亩产值3000元,可实现产值3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科技经费给予扶持,先期给予输血,公司发展壮大后断奶。*县每年计划安排科技经费100万元,用于全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真正体现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意义。

第二,内引外联,加强协作。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中药加工企业。不断建立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夯实中药材发展基础。对内加强宣传、培训、选育、推介,对外加强交流、合作、引荐、推广,联合科研院所和院校,指导和扶持*县中药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生产企业+药材基地+种植农户”或“科研院所专家+药材基地+种植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县药材业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第三,积极鼓励,全力支持。科技局要尽快提出农业科技特别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好的建议,县政府将及时研究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政策措施。*县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千余人,但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的专业科技人员很少。中医学院毕业生主要从事医疗工作,民间祖传的中医有一定中医知识,但局限地域的影响无法全面的发展。有的中医看病治人所需的中草药可能会在医药公司或市场上购买后加工炮制使用。为“扩大、巩固、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或中草药科技骨干从事中草药产业研究,形成*县中草药产业特色品牌,带动其它产业向前发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提供信息,搞好服务。县科技、农业部门要为*县科技兴*提供平台,加强联系。要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种植企业和种植农户提品市场信息服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将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各品种的市场行情进行通报,将有关中药材知识进行宣传,让广大老百姓掌握市场行情和市场动态。

第五,认真调研,积极申报。科技、农业等部门要积极调研,认真组织编写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省、市科技部门。将中药材种植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的《富民强县计划工程》、省科技厅的《星火计划项目》、以及市科技局的农业攻关项目、星火计划项目等,争取上级科技经费的投入,加快*县中药产业的发展。

第六,加强指导,科学引导。县科技局和农业局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产业研讨活动,取长补短,共促发展。要认真组织中药材种植企业、农业科技人员、种植基地负责人等参加全省全国中药材、中成药产品交易会,了解外界的市场需求信息,开拓视野,坚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七,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认真研究中药产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予以支持,加快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持和帮助,引导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战略是全县各族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中药材产业是健康产业,是生命科学产业。各部门、各乡镇及社会各界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中药材发展的广阔前景,把中药材作为农民增收、生态发展、农业产业化调整来抓。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各乡镇领导及科技骨干,还有药材经济人、中药材种植户真正掌握中药材种植知识,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有所用、全面推广的目的,为*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广大农民幸福美好的明天作出应有的贡献。

种植培训篇2

    1.1样本来源

    1.1.1调查方法。对安徽省巢湖市两个农业大县(和县、含山)的47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42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了89.8%。

    1.1.2样本概况。在被调查者中,男性322人,占68.6%;女性99人,占31.4%。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50~60岁,50岁以上的278人,占66%;其他年龄结构的143人,占34%。被调查者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家庭收入是务农与务工并兼,其中务农的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不识字的农民占72.4%,初中程度的占20.7%,高中程度的占5.0%,大专及以上的占1.9%,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1年。农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被调查者中,84.2%的农民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只有15.8%的农民没有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在被调查的421位农民中,78.3%的人乐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只有21.7%的人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1.2研究方法

    1.2.1模型选择。由于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是一个二元因素选择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设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是P,其中P的取值范围是[0,1],则1-P为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对P进行Logit转换,即定义logitP=ln[P/(1-P)],易知logitP的取值范围为(-∞,+∞)。以logit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logitP=α+βiXi,可得下列公式[2]:P=1/{1+EXP[-(α+βiXi)]}式中,P表示农民选择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β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i表示影响因素编号;X是自变量,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α是常数,表示回归截距。

    1.2.2变量设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对和县和含山县农民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可能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因素,具体包括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家庭收入、农民培训与需求的一致性、家庭种植面积、种植年数。在此基础上设定变量,各变量及其含义为:①是否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是=1,否=0;②年龄,20岁以下=1,21~30岁=2,31~40岁=3,41~50岁=4,50岁以上=5;③性别,男=1,女=0;④受教育程度,5年以下=1,6~9年=2,10~12年=3,13年以上=4;⑤家庭收入,5000元以下=1,5001~10000元=2,10001~20000元=3,20001~30000元=4,30000元以上=5;⑥种植面积,0.20hm2及以下=1,0.27~0.40hm2=2,0.47~0.67hm2=3,0.67hm2以上=4;⑦种植年数,5年以下=1,6~10年=2,11~15年=3,16~20年=4,21年以上=5;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是=1,否=0;⑨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是=1,否=0。

    1.2.3模型假设。假设一: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自身特征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假设二:农民种植年数、种植面积、个人总收入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假设三:农民个人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以及农民培训是否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等其他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需求。在以上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解释变量中,预期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接受教育培训模式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年龄、种植时间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负向影响。

    1.2.4数据分析。采用E-Views3.1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设置选定变量标准水平为α=0.05。

    2结果与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McFaddenR-squared的值达到了0.889637,说明数据对BinaryLogistic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LRstatistic(8df)的值达到了393.2925,Probability(LRstat)的概率为0,说明模型建立有效。根据logistic函数的意义,用比数比(OddsRatio)解释模型中变量即Exp(B),它表示其他因素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所引起的比数比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在该模型中,比数比表示的是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概率与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之比。变量性别、年龄、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非常显着,而变量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年数、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较显着。同时还可以看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的系数都为正,说明这几个变量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是正影响,这和初期的估计一致。性别这一变量的系数为2.199755,其概率为0.0824,对因变量在0.0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影响,即男性较好,这是因为男性在接受现代技术方面的心理比较开放,更加愿意并且也更加容易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1.706778,概率值为0.3967,对因变量在0.1水平上有较显着影响,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多样化,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提高,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能够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作用,相对来说也更加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变量农民家庭收入的系数为0.381884,其概率为0.6831,在0.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影响,说明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民支付能力越强,他们会比较乐意拿出收入中的一小部分来支付培训费用,通过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变量种植面积的系数为0.855012,其概率为0.3022,在0.05水平上影响显着,种植面积越多的家庭越倾向于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因为种植面积越多的农民,农业生产越是高产农民收入越是乐观,所以培训的效果对种植面积多的农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变量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的系数为7.472032,其概率为0,在0.01水平上影响显着,农民培训若是符合农民需求的,能够给他们带来实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因为这直接和他们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这一变量的系数为0.318436,其概率为0.0320,在0.05水平上影响较为显着,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越高,他们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越高,因为认知度越高的农民其对新技术比较关注,了解颇多,能够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高产、高效作用,所以这个群体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农民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民具体的行为。由表1还可以看出,变量年龄、农业种植年数的系数都为负,说明农民的年龄越大,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抵抗情绪,认为自己的种植经验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帮助,他们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愿望很低甚至会有抵触情绪;相反,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关注程度比较高,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农业种植年数越久的农民越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长久积累的种植经验足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3结语

种植培训篇3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17

杂交水稻在配套建设之后,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分显著成果,水稻育秧作为水稻种植伟大成果,现阶段已经发展了1800a的时间。我国水稻育秧技术主要由4种,分别为旱育秧、两段育秧、薄膜湿润育秧与工厂化育秧。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3种育秧方法逐渐被旱育秧所替代。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法

1.1 推广对象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作为主要推广对象,农民需要具有容易接受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相应知识水平,通过少数农民带动多数农民的方式,逐渐让全部农民都能接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1.2 科技培训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先构建示范村,对村民进行统一农业科技培训,对技术资料进行广泛普及,在部门农户田地时间进行示范种植,这样农民能够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实际重视效果进行了解,了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每个种植环节。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之后发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水稻旱育在秋季情况下抗病性能及耐寒性能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水稻种植时间,水稻秧苗素质良好,整体结构良好,产量大幅度提高。正常情况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产量与传统湿润育秧栽培技术相比较产量大约提高15%左右,经济效益增长150元/667m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推广技术人员。推广技术人员对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地点及对象具有选择权,如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案制定不够合理,整个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都将受到影响,推广工作也就相当于白做。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还需要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技巧十分了解,才能够保证在进行试验示范之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要求较低,老人、小孩都能够直接操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 推广速度缓慢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农村地区青壮年很多都选择外出务工,这样就造成农村地区内主要留守人员为老人与小孩。该类人群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低,造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即便在这些地区内推广之后,操作也不规范,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即便应用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取得的增产效果也不显著。

3.2 培训力度不够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受到投入成本有限,造成农民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栽培面积较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人员指导工作难度较高。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意见

4.1 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完善水稻旱育秧作为核心,通过科学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对水稻栽培种植每个环节十分了解,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效果总结。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

4.2 提高科研培训,推广示范点

科研培训并不仅仅是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有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到水稻种植现场进行指导。推广人员还应该积极鼓励农民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示范田,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每一个时期所能够出现的情况进行讲解,亲手进行示范。

5 结论

伴S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种植产量显著提高,农村收入增加,正式由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鹏,刘燕丽,时允昌,等.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困境的话语分析――以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四川省Y村的推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种植培训篇4

关键词:植物园;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1-0036-03



1引言

植物园是一个以收集、栽培多样化的植物为基本特征,同时具有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和旅游等功能的综合体.1,它是园林体系中的一个特化的分支。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统计, 全世界现有2500 多个植物园, 每年接受近2亿人次参观.2。为促进郑州植物园科普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景观的艺术性和吸引力,需要对从事科普服务工作的管理干部和职工开展培训活动。

2郑州植物园概况

郑州植物园于200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7.45hm.2,其中绿化面积50.15万m.2,投资近2.1亿元,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园内拥有“花海迎宾”、“象湖揽壁”、“天香咏华”、“予山飞霞”、“松畔溪照”、“花漫如歌”、“竹影石韵”、“山水灵秀”等8个景区共30余个景点。园内东区以植物品种的收集和展示为主,有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月季园、木樨丁香园、棕榈凤兰园、百合园、金缕梅园等十五个专类园;西区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有儿童探索园、百果园、岩石园、生态养生园、盆景园、家庭园艺园等10个专题园。园内建有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热带植物展览温室,采用玻璃幕墙的方式展示热带植物景观。温室分为亚热带植物展示区、热带雨林植物展示区和沙生植物展示区,共展示6000余株植物。

郑州植物园目前在职人员175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24人,工作人员139人。郑州植物园的管理机构分为机关办公室、科普宣教科、园容园林科、后勤基建科、展览温室、计划财务科六个科室,除了机关办公室下设的保卫组、后勤基建科下设的水电维修组、电工管理组等后勤保障性质的班组以外,包括展览温室、园容园林科、科普宣教科、计划财务科在内,从事科普服务工作的管理干部和职工共109 人。

3植物园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植物园每年会举办3~4场大型的花事活动,同时接待社会团体参观考察以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等活动,每一次活动对植物园的管理就是一次考验。经过近三年的调查,发现从事科普服务工作的管理干部和职工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植物园的科普活动成效。

3.1对栽植的植物不够熟悉

植物园不同于公园,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奇花异木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是植物园吸引公众的最基本的条件,园内通常拥有按科学规则收集、保存、记载和标明的众多植物.3。郑州市植物园也不例外,共引进植物种类1500余种,数十万株。郑州市植物园是在苗圃的基础上改建起来,工人大部分为原苗圃职工,主要从事育苗、绿化、花卉、植保等工作,对郑州地区或者北方常见的园林植物比较熟悉,但改建成植物园后,栽植植物种类增多。因此部分工人对引进的新物种并不熟悉,当游客询问植物相关知识时回答不上来。

3.2专类园管护不够精细

植物园建立起来后,新建了热带雨林温室,引进热带、亚热带以及沙生植物300余种,增加了盆景园、牡丹芍药园、竹园、水生植物观赏池、月季园、草药园等,种植上百种地被植物及冷暖季型草坪,绿化管理工作更加精细,检查标准更高。部分工作人员对自己管护的地块上的植物不够了解,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所管护的植物进行科学而精细化的管理,对乔灌木以及地被的施肥、修剪、易染病虫害等相关知识不能有效掌握,因此工作达不到绿化管理标准的要求。另外,温室种植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对于养护人员来说更是全新的领域,因此完全把握不住植物的生长特性,养护难度比较大,精细化程度不高。

3.3服务质量不高

植物园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开放的单位,每年接待市内和外来游客众多,是展现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单位。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人流如织,职工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素质,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但存在个别职工不注意生活细节,出现不讲普通话、随手丢弃垃圾、不使用文明用语、出现错误手势,甚至与游客发生口角等不文明现象,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3.4园艺水平有待提高

植物园虽然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市区,植物种类丰富,但技术人员对其管护地块的耐修剪植物的修剪缺乏艺术性,美感不足,使得全园景观缺少亮点,导致园内景观的吸引力有限,游客游园后对植物园较难留下深刻印象,致使“重游率”和“推荐度”较低。

3.5科普教育服务水平有限

植物园最初只是实用性或观赏性的, 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向人们开放,慢慢开始开展科普教育。大多数的植物园都被授予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环保教育基地的称号,但实际上在普及生态学、城市园林绿化知识以及提高民众绿色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4。但目前只能给植物挂上标志牌,介绍植物的学名、科别、产地和主要用途,或者只是通过制作宣传板的方式进行园林相关知识的展示,而对于走进植物园观光旅游的不同人群想获得什么知识以及游客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科学知识等方面不够清楚,科普教育工作不够丰富,效果不佳。

4增加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了使职工在掌握园内植物日常管理技术的同时,对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促进植物园园林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植物园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植物园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开展相关培训。

4.1植物基本知识培训

为了使职工对所管护的植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开展园林植物基本知识的培训。针对园内现有的植物,对它们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方面对职工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采取在园内实地实物讲解的方式,边走边讲,看到一种学习一种,以提高职工认识、理解以及消化吸收的能力。

4.2精细化管理培训

为了使职工更加科学的养护管理所辖区域内的植物,需要开展精细化管理培训,包括科学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等方面,以专类园为基础,根据不同专类园栽植的不同植物以及其生长特性有重点的展开。对于牡丹芍药园、玫瑰月季园、百合园中以观花为主的花灌木,有针对性的培训其花前管理、花期管理及花后管理;对于木兰园、蔷薇园、彩叶园、丁香园、百果园中观花观果观叶乔木,培训活动应以其观赏价值为中心,从园林景观角度出发,重点包括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科学的修剪整形等知识;对于热带雨林温室,由于其种植的植物以热带植物为主,因此需要开展关于热带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展览温室的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园内其它乔灌木和冷暖季型草坪,以保持景观效果为主,开展科学的常规养护管理培训。

4.3服务礼仪培训

为了给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需要开展服务礼仪方面的培训活动。建议采用观看电教片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向职工讲述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普通话的普及、礼仪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法、沟通的重要性、言谈举止、个人形象等诸多方面,同时可以纠正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小细节等,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单位整体形象。

4.4园容园艺培训

目前许多植物园都注重使景观园艺化,对植物园的园容进行改造,利用丰富的植物科普资源,从季相、色彩、质地等造景要素上全面提升植物园的观赏性。除了原种的植物收集展示,也补充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品种作为配景,营造出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优美园景和舒适的环境,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达到寓教于游憩休闲的目的.3。需要开展园艺方面的培训,开阔职工视野,提高职工对园林的理解力,激发创造力,从而改善园区面貌,提升园内景观层次。

4.5科普教育服务培训

种植培训篇5

    为此学校提出农机普及技术进村组、农机实用技术进镇村、农机知识更新培训到市校、继续教育到省市的培训思路。(1)因地制宜,普及农机知识。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种植随意性大,把种田当副业搞,对新技术、新知识认识度不高的现状,学校加大信息宣传力度,送教进村组,让农民了解农机主推技术,合理使用农机。(2)突出重点,培训农机技术。对有初中文化、年龄50岁以下的农机手、种田大户、农机合作社成员,让他们参加阳光工程、获证奖补等培训班,学习农机集成技术。近三年全市共有2320人经过培训取得初、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成为新型职业农机手。让持有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到省里参加培训学习,近三年共有39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农机人才。(3)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农机技能竞赛结果代表本地区技能培训质量,也反映职业农机手的水平。在省、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1名选手荣获“江苏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扬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在扬州市2012年“全球通杯”农机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4名技能选手取得“全能第三,3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2存在的不足

    高邮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种植模式多,近三年,在本地区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参加培训的农民多,自愿参加技能鉴定的农民少;从事单一农业生产的农民多,从事规模种植的农民少;掌握简单农机技术的农民多,掌握复杂农机技术的农民少。培育职业农机手的道路还很长。原因如下:(1)农民学历不高。农民实用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是收获、耕作、栽插、植保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大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不是年龄偏大,就是学历不高,又不长期坚持参加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收入不稳定。(2)种植效益不高。受田块、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种植效益不高,导致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不愿种田,老人和妇女成为种田的主体,先进的农机技术推广成效不明显。(3)培训机制不灵活。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机手缺乏长期学习热情,技能操作考试还可以,遇到理论考试就“头痛”。所以,参加培训的农民多,成为职业农机手的不多。

    3建议

种植培训篇6

结合现代农业的特点,依据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岗位群对人才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的需求,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根据园区规划设计、预算、施工、植物生产、养护、果蔬贮加的工作过程,充分利用生长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地实施实践实训课程计划,工学交替,创新形成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特征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园区规划设计、预算、施工、园艺植物的种苗、园艺产品的生产、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的采收与采后处理、都市农业观光等行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活动与园区规划设计、预算、施工以及园艺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步进行,结合设计、预算、施工等主要工作过程以及园艺植物生长周期中的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座果期、成熟期、休眠期等主要物侯期,基于园区规划设计、预算、施工、园艺岗位育苗、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等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与之相对应的设计识图、预算、施工、种子处理、整形修剪、花期控制、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该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和生产脱节的现象,学生直接参与园林、园区规划设计、施工、园艺植物生产和养护,能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习过程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2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以育苗、植株调整、花果调控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种子处理、苗木繁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人工授粉、花期控制、施肥、灌水、园区设计、识图、施工养护等关键技能为主线,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在学习《英语》《计算机》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建成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由《植物识别与应用》、《园艺植物生长与环境》、《园艺植物肥水管理》、《园艺设施与机械》组成,使学生能够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思想;专业核心课程由《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园艺植物植株调整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区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施工与养护技术》组成,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专业拓展课程由《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植物组织培养》、《园艺产品市场营销》、《园艺植物造型艺术》组成,满足行业对学生拓展能力的需求。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评价方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强化形成性考核。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因此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既是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载体,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托和“双师素质”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还要求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同步现场教学,同时要求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因此,根据新的教学过程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把原有校内实训室和基地进行整合为生产、科研、培训、推广、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四大中心,即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中心、园艺作物育种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为载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周边农业园区,与校外基地建立了“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基地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协商基地接纳学生的实践与规模,如:包头市万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头市共青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包头市园林研究所、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包头市果树研究所,这些校外基地可以批量的接收学生实训实习,基本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采用企业挂职、企业科研合作、科技服务,参加省级和国家大赛等多种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教育能力,聘用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5%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形成“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5教学质量保障

突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树立全新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监控评价上,从注重理论教学的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监控评价,充分体现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特色。

6社会服务能力建

种植培训篇7

洮北区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自2005年开始就不断地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为农民培训,为农民送科技,送致富门路。阳光工程培训在洮北区农民心中已深深扎根。

早在2009年洮北区农广校到平台镇红塔村进行阳光工程宣传活动,村书记听说阳光工程是党的惠农项目,而且洮北区农广校是根据“一村一品”免费地为农民培训科学技术,立刻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和支持。洮北区农广校为切实地办好阳光工程培训,使乡亲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同时也为方便当地农民,把发展无公害蔬菜雪寒韭菜种植阳光工程课堂搬进了村小学,并选聘有名的蔬菜专家为农民讲解雪寒韭菜的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的农业科技知识。雪寒韭菜对环境、光照、水分、营养有着特殊的要求,保护地位置选择、保护地设施走向、规格品种选择与处理;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的品种选育;整地、施肥、苗期管理、生产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讲解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培训学员。

当年红塔村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学员83人。通过培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些学员开始建大棚、种韭菜,2010年培训初见成效。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农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不再单一地种植玉米和绿豆,而是向多产业发展,让农民充分利用农闲时段,打好时间差,大力地发展雪寒韭菜这一产业。

应村民的要求,2010年洮北区农广校再次来到红塔村进行两期阳光工程培训,共培训113人。培训在讲解的基础上把学习中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到具体实际操作中去,并要求学员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操作。培训的学员种植雪寒韭菜产量高、品质好,很受菜农和消费者欢迎。如今该村的雪寒韭菜生产已形成规模。截止到2011年末,全村雪寒韭菜种植户数已经发展到222户、666栋,总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年产雪寒韭菜620万斤,按平均价3.00元/公斤计算,销售金额在940万元左右,每家农户均收42342.00元。红塔村雪寒韭菜的种植不仅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充实了市区居民的菜篮子。

如今红塔村的雪寒韭菜正蓬勃发展,这都得益于阳光工程培训,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普及,村民们也都相信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致富。

种植培训篇8

1限制因素

当前,在本区发展燕麦产业,在具有上述自然条件优势和产业技术优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限制因素,这是近几年燕麦种植面积徘徊不前、深加工产业无法建立的主要原因,要突破发展瓶颈需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首先,由于燕麦在本区种植历史较短,栽培技术还不能为种植者所熟知,农民、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次,由于上述原因,农民对燕麦的传统食用方法(像河北、内蒙等民间做法)还没能掌握,只能单纯依赖收购和集中加工,传统加工方式的缺位限制了普通百姓种植燕麦的积极性。第三,燕麦虽然比较效益较高,但绝对效益(公顷纯收入)较低。同时农民没有财力和人力在退化土地上进行规模化种植,因此,对于相对陌生的作物进行较大的投入使很多农民望而却步。上述不利因素固然是人们对燕麦认识不足造成的,也有我们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因此,要变劣势为优势,加强宣传和培训,同时在惠农政策上适当倾斜,并加大招商力度,以加工业和养殖业带动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

2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2.2.1加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形式宣传燕麦的特点,让城乡居民了解燕麦的优点、种植条件及传统食用方法。

2.2.2加强技术培训(1)在每年年末,结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利用冬闲时节进行燕麦栽培技术培训,必要时,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分别培训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盐碱地栽培技术和两季燕麦栽培技术;(2)在6月初组织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参观示范基地,现场培训和答疑,加强农民对燕麦及燕麦栽培技术的直观认识。

2.2.3培养种植大户利用模范的带头作用,选择部分村屯,重点指导种田能手进行样板田的规范种植,在农民身边示范,使农民全面掌握燕麦的种植过程,了解燕麦的特点,培养种植信心。

2.2.4政策支持对于在中低产田和退化耕地进行燕麦种植,建议政府在国家惠农政策上适当倾斜,因为从长远看,中低产田开发有利于土地治理与恢复,有利于增加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种植燕麦可缓解农牧矛盾并减少水土流失,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因前期投入较大,很多农民无力完成,当地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补贴上加大支持力度,将会极大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燕麦产业发展和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在本区进行燕麦种植,栽培技术是否得当是影响其产量和推广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并选择适宜的栽培技术,提高燕麦单产,增强农民种植信心,对本地燕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土地及气象条件,依靠地区政策,以技术为依托,做好技术培训与示范,是本区发展燕麦产业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现代企业薪酬设计范文 下一篇:南丁格尔的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