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19:46:10

种植教案

种植教案范文第1篇

一、成立扫除文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曾斌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王以华镇党委副书记

鲁仕旭镇长助理、中心学校校长

班永兵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成员:姜泽新中学校长

鲁飞中心校成职教专干

华靖中心校教科室主任

杨忠祥中心校总务主任

班永兵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林培胜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杨光明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赵海林业站站长

紫映军司法所所长

李晓明镇计生办主任

王建廷兽医站站长

张有伟烟叶站站长

各村党总支书记、镇属中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鲁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人为本、科教兴镇、特色富民、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到4月,使全镇扫盲工作全面展开,扫盲工作效益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符合终身学习要求的扫盲工作体系,使镇扫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在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控制新文盲产生的同时,要对全镇所有脱盲学员进行全面测试(试卷由教育局制),测试不合格的继续开展扫盲教育,实现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以上,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3%以内,15周岁人口中的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积极创建无文盲乡镇。

三、具体措施

1.以各村委会为单位,在4月底以前,开展扫盲测试工作。各村委会、各学校认真排查辖区内的所有脱盲人员并组织测试,经测试合格的由县教育局免费发放统一编号的《脱盲证书》,变更其户籍中的文化程度。

2.继续开展扫盲工作。对测试不合格的脱盲人员,上报《测试不合格人员花名册》,根据人数多少确定办班规模和办班地点,在5—6月内完成扫盲工作,上报《脱盲证书发放花名册》。

3.做好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各村委会、各学校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要重视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严格控制复盲率,确保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以上,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3%以内。

4.积极创建无文盲乡镇。镇人民政府将加强督查,加强对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创建无文盲乡镇。

四、授课人员及 教案

1.各村党总支书记是扫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好职责,负责动员辖区内所有脱盲人员参加测试,测试不合格人员继续参加扫盲教育,协助学校做好扫盲工作。

2.各学校必须确定1—2名教师作为扫盲兼职教师。

3.授课以《成人初等教育教材》语文、数学为主要内容。

(1)数学:

①简单加减乘除计算(教案6个)。

②简单记帐(教案2个)。

③简单有规则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案4个)。

(2)语文:

①国情、省情、州情、县情、镇情介绍(基本情况、人文景观、重大节日等)(3个教案)

②文明礼貌日常用语等(1个教案)。

③查字典(教案2个)。

④常用标点符号。(教案1个)

⑤常用汉字(基本笔顺笔画及规则、偏旁部首、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教案8个)

⑥便条:请假条、留言条。(教案1个)

⑦单据:领条、收条、借条、欠条、发票等。(教案1个)

⑧启示: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搬迁启事。(教案1个)

⑨书信、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履历表等。(教案2个)

4.镇农科站、兽医站、烟叶站:讲授四个内容(教案4个)。

①养殖、种植基本知识及技能。

②烤烟栽培及烘烤技术。

③种子、农药、化肥的识别与应用基本知识。

④家禽疾病预防、农作物病虫防治等基本知识。

5.中心卫生院:讲授两个内容(教案2个)。

①卫生、生活、保健常识。

②急救常识。

6.派出所: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教案1个)。

7.司法所:法律常识宣传教育(教案1个)。

8.计生办:计划生育政策、婚育知识教育(教案1个)。

9.林业站:林业知识、森林防火知识、经济林果种植知识培训(教案1个)。

10.授课计划、工作总结、验收请示、迎检资料收集整理等其他相关事项由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负责完成。

五、培训场所:

根据各村委会测试不合格脱盲人员情况决定办班规模和培训地点。

六、培训日程:

4月25日——5月20日,集中四周左右时间统一授课。

七、培训方式:

种植教案范文第2篇

1.1 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一般的教案以“师本设计”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中职课程强调每个学生会学、会用,因此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调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者的技能和态度需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实际操作,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参与,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于是,教师设计方案时必须从社会的角度,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最后形成准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1.2 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一般性设计”,是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有教师的教学过程,但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 设计形式

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但过分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沫教案泛滥,走向了教案设计的反面。因此,教学设计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不拘一格,效用至上”,提倡显隐并存、详简得当。

2.1 显性教案、隐性教案共存,提倡隐性教案。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思路,人们一般主张采用显性教案形式,因为手写和打印出来的纸质教案,是看得见的存在,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而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的隐性教案,蕴涵着教师的思想与感情积淀,具有灵动性和创造性,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但能将这些教案要素融会贯通于心中的可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富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采用显性教案更加合适。

2.2 详案、简案共存,提倡简案。详案,是将教案的每一个条目和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均进行详细的思考研究并编写出计划,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的计划均包括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多媒体使用、教与学的统一方式以及时间分配,规范详细,但写详案的背后隐含的课堂理念就是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可预设的,上课只要把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即可,而这恰是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而简案一般只需规划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不需将细节设计描述出来。其实,课堂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其间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2.3 纸质、电子共存,提倡电子教案。传统教案以纸质手写为主,实用参考价值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电脑、网络的电子教案产生。这种电子教案便于资源的查找和整合,便于修改和保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更为主要的是将课件引入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可以预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教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

3 设计过程

新的课堂呼唤教案撰写过程的创新,即一份有价值的教案不仅仅是在课前完成,而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即课中的随时调整和课后的即时反思,提倡二次备课和“一课多案”,给教案撰写注入活性因子,变“死案”为“活案”,以适应动态生成型的课堂要求。

3.1 课前――理思路。作为中职教师,对每一个单元必须有一个目的要求(知识、能力、德育)、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关键、教学方法、手段、导言、内容、课堂练习、作业、课后小节、板书设计等的基本构思,在上课前出设计好这些相关框架外,必须理清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教学过程的“四点”――职业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社会衔接点,设计好实现这些基本点的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和“三化”(活动化、生活化、职业化、特色化)的落实情况,从学科课程的角度帮助学生实现“三我”(发现自我、找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完成“会学习、会创造、会创造”的三会目标。

3.2 课中――灵活调整。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备课,并设计编制好教案,然后带着教案走向学生,展开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规范,但往往使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过分地依赖教案,不善发挥。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教案只能是一个预计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即时的课堂样态调整教学流程。

3.3 课后――细整理。一篇完整的教案不只包括课前的预设,还包括课中的调整和课后的反思,且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因此,提倡教师在课后结合课前预设的教案和真实的课堂情境以及课后的反思,重新备课,并进行二次教案设计,显然,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意义非凡。

3.4 尝试设计一课多案。一课多案,就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理解并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方案。同一个单元内容,专业不同,侧重点不一,学生基本情况不一样,根据专业和班级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针对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一课多案的设计,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视点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多维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总之,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水平往往是从钻研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开始的,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教学设计开始。

种植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种植专业 必要性 存在问题 提高方法

一、种植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深化种植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种植专业教学改革应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实践人才。现如今,国家对学生的培养力度逐渐加大,十分缺少具有种植知识的专业性技术类人才。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因此,大力提高种植专业课堂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实现知识与农业生产的无缝对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巴班斯基说:“教学优化可以说是从解释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进行方案。”种植专业集农学、果树、蔬菜、食用菌等多门类技术为一体,内容多,覆盖面广,只有对教学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种植类专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农村种植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该专业的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达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要求。这些问题影响到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种植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二、种植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力不从心。

由于早期国家不重视,很多教师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不但要担任教学工作,还要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由于缺少培训与实践,教学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很多种植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会自动屏蔽教师工作,缺乏教学活力,这种情况年复一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创新意识。

现如今在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即教师惰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很多教师自身对教材了如指掌,但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学到东西,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下。

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和生活,这种心态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这点,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小说、小声唠嗑甚至干脆旷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也会影响教师的授课热情,因此学校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就是教师和学生“各自为政,互不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就是一个问题。

三、提高专业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因此,要想上好课,让学生爱听课,备好课是前提。教师首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巧妙组织内容,保持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其次要认真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合理确定教学难度,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再次要仔细备教法,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才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全面准备教具,教师课前要搜集和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挂图、教学软件、实物等,在做好“四备“的基础上,认真写出高标准的教案。

2.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种植这门学科有许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生活实践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实用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实例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把知识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生疏感。

3.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力不从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可视化。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及生动形象的幻灯和投影等,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迅速掌握知识。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农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等优点,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丰富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得具体,大大增加教学容量,并把教学工作化难为易、删繁为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种植专业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必须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变自己的主宰地位为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种植专业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并且枯燥无趣,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需要一些创新的形式,以便达到教育目的。

种植教案范文第4篇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搞好专业课教学,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在种植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把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作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首先,教师要具有奉献职教事业的思想,职教事业需要教师持续提高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职业教育能力不仅体现在学历层次、学术水平上,更体现在生产实践中的水平上。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当前,年轻教师更加重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教师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再次,教师要有忧患意识。世界经济的复苏需要产业经济的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工,无论从自身职业发展角度考虑还是从育人方面考虑,教师都要有紧迫感。

二、精心设计好教案

精心设计好教案是搞好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因此,要想上好课,让学生爱听课,备好课是前提。教师首先要备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巧妙组织内容,保持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其次要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条件,合理确定教学难度,保证教学有的放矢。第三要备教法,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才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备教具,教师课前要搜集和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挂图、教学软件、实物等,在做好“四备”的基础上,认真写出高标准的教案。

三、重学法、活教法

重学法、活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以学为主,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方法是: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采用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而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复杂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很容易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例如:《植物生产与环境》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

专业课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且难于理解,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一些实物、挂图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将问题化繁为简,由感性到理性。例如,在学习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时,可通过联想“筛沙”这一场景,将土壤比作筛网,网眼即为土壤孔隙,比网眼孔径大的物体会被筛网截留下来,所以浑浊的水通过土壤会变清。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对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3.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课堂往往形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既讲累了教师又听烦了学生。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变死记为活学,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求索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合理运用分类指导法

对于中职学生生源复杂,对知识的接纳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宜调整成效标准。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给以更多关心;对有天赋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能力。总之,要因人施教,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或大或小的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自然会对学习充满信心。

四、重视教学实践

重视教学实践是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 ,中专种植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离不开教师,而大多数教师由于长期忙于校内教学,客观上没有多少时间到社会生产一线学习,造成教师对社会生产实用技术了解得不够深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提出要提高教师生产实践技能。

针对技校生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叶的形态”这一节内容时,可采取室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多种植物的叶形,教师则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积极引导。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形态术语描述叶形,还明晰了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对复叶类型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种植教案范文第5篇

按照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な榕嘌倒ぷ鞯耐骋话才藕筒渴穑苹SPAN lang=EN-US>2004年在全乡范围内培训300名农民绿证学员,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 培训目的:

在全乡范围选拔一批优秀农民参加此次培训。提高学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通过学员的带动,使全乡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2004年度计划在全乡培训农民绿证学员300人(具体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市下达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乡农业开发项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我乡确定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两个专业,对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培训。

四、保证措施及要求

1、要保证培训的任务落实。本年度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属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科技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培训的学员均具有代表性,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培训质量。按计划下达的培训人数和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培训重点选拔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参加培训,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保证规定的学时数量。培训教材统一编、订、发放。培训结束后,按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3、规范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案、学员点名册和记分册。学员登记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及各项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实验,实习场所,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4、加强教学班管理。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绿色证书培训任务,特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表2),按专业成立了6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和班委会。制定学员守责、教师职责、考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班委会、教师名单并塑封张贴上墙。

附件:

1、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任务表。

2、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3、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班班主任及班委会名单。

4、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制度。

XX乡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な榕嘌倒ぷ鞯耐骋话才藕筒渴穑苹SPAN lang=EN-US>2004年在全乡范围内培训300名农民绿证学员,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 培训目的:

在全乡范围选拔一批优秀农民参加此次培训。提高学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通过学员的带动,使全乡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2004年度计划在全乡培训农民绿证学员300人(具体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市下达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乡农业开发项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我乡确定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两个专业,对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培训。

四、保证措施及要求

1、要保证培训的任务落实。本年度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属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科技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培训的学员均具有代表性,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培训质量。按计划下达的培训人数和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培训重点选拔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参加培训,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保证规定的学时数量。培训教材统一编、订、发放。培训结束后,按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3、规范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案、学员点名册和记分册。学员登记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及各项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实验,实习场所,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4、加强教学班管理。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绿色证书培训任务,特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表2),按专业成立了6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和班委会。制定学员守责、教师职责、考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班委会、教师名单并塑封张贴上墙。

附件:

1、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任务表。

2、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3、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班班主任及班委会名单。

4、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制度。

XX乡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な榕嘌倒ぷ鞯耐骋话才藕筒渴穑苹SPAN lang=EN-US>2004年在全乡范围内培训300名农民绿证学员,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 培训目的:

在全乡范围选拔一批优秀农民参加此次培训。提高学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通过学员的带动,使全乡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2004年度计划在全乡培训农民绿证学员300人(具体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市下达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乡农业开发项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我乡确定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两个专业,对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培训。

四、保证措施及要求

1、要保证培训的任务落实。本年度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属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科技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培训的学员均具有代表性,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培训质量。按计划下达的培训人数和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培训重点选拔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参加培训,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保证规定的学时数量。培训教材统一编、订、发放。培训结束后,按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3、规范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案、学员点名册和记分册。学员登记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及各项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实验,实习场所,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4、加强教学班管理。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绿色证书培训任务,特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表2),按专业成立了6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和班委会。制定学员守责、教师职责、考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班委会、教师名单并塑封张贴上墙。

附件:

1、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任务表。

2、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3、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班班主任及班委会名单。

种植教案范文第6篇

一、教案理念创新

1.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指示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2.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过去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材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都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版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也即前文所说的“无我教案”。

教参是教师设计教案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论思考。主要指新课改理念,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二是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需要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预想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三是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处于课堂教学动态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此外,设计教学流程时还应对某些教学环节作必要的学情预设和设计说明,以便营造与学生对话的亲和环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资源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除教材教参外,还有哪些可供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五是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适宜,“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3.基本建构: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所谓“一般性设计”,是指过去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精神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套路,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从事的一般性简单重复劳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案形式创新

过分追求形式是传统教案的主要诟病之一。每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备课笔记本,教师必须按要求将教案写在指定的地方,这种大一统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评价,而其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沫教案泛滥,走向了教案设计的反面。这样倒也不是说教案就不要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既有显性存在,也允许隐性存在,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一体,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不拘一格,效用至上”。在突破传统教案要求纸质、手写、详案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倡导。

1.显性教案、隐性教案共存,提倡隐性教案

所谓显性教案,是指纸质教案,包括手写和打印,是看得见的存在,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所谓隐性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显然,较之显性教案,隐性教案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问题是能将这些教案要素融会贯通于心中的可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富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采用显性教案更加合适。

2.详案、简案共存,提倡简案

所谓详案,是指将教案的每一个条目和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均进行详细的思考研究并编写出计划,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的计划均包括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多媒体使用、教与学的统一方式以及时间分配。所谓简案,一般只需规划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不需将细节设计描述出来。传统教案评价鼓励写详案,越详越好,似乎只有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好了,教学才会走向高效和成功。写详案的背后隐含的课堂理念就是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可预设的,上课只要把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即可,而这恰是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其实,课堂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其间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也正因此,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教案过于详细,课堂是往往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只是教案剧的呆板上演。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的老师来说,更提倡写简案,而将更多的部分隐含在头脑中,根据课堂即时情境灵活调整。当然,对那些对教学内容不熟的新老师来说,写详案还是很有必要。

3.纸质、电子共存,提倡电子教案

较长时期以来,教案都是以纸质手写为主,而基于电脑、网络的电子教案,则是近年来大力将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领域的产物。这种全新的教案形式一经采用,就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资源的查找和整合,便于修改和保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更为主要的是将课件引入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教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教案退出历史舞台,较长时期内它仍然是教案的主要形式;而且怎样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电子教案,也是一个须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三、撰写过程创新

新的课堂呼唤教案撰写过程的创新,即一份有价值的教案不仅仅是在课前完成,而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即课中的随时调整和课后的即时反思,提倡二次备课和“一课多案”,给教案撰写注入活性因子,变“死案”为“活案”,以适应动态生成型的课堂要求。

1.教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完成

一般说来,教师总是在上课之前进行备课,并设计编制好教案,然后带着教案走向学生,展开教学,也正因如此,致使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过分地依赖教案,上课成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案剧”的过程,这正是传统教案主要诟病之一。实际上,老师即使备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计课堂上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事件,真实的课堂生活是动态生成的,有太多的不能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教案只能是一个预计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即时的课堂样态调整教学流程,包括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新的教学方法、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原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并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2.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事

按照传统的观点,教案主要是课前编织,课中使用,而课后则很少过问了。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强调课后的反思,也就是说一篇完整的教案不只包括课前的预设,还包括课中的调整和课后的反思,并且要求教师以教后记的形式书面记录下来。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记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记下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记下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下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火花等。

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因此,提倡教师在课后结合课前预设的教案和真实的课堂情境以及课后的反思,重新备课,并进行二次教案设计,显然,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意义非凡。

3.一课多案的设计是创新教案的有效尝试

教案,从本质上应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一课多案,就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理解并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方案。一课多案的设计,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始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专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一课多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试点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表现出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师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教师要感悟诸如活动式、学长式、训练为主式、自学辅导式等有影响的教学试验与教学风格并进行实践与探索。教师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设计手法。教师应在不同的教学方案的对比施教中体味最优的设计角度和最好的课堂活动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形式的发展,努力创新自已的教学设计。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出几种详案,也并不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进行“一课多案”的设计。我们应当从教学科研的角度,从数学艺术的角度,从提升教学修养角度来进行尝试。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等等。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不同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等等。

四、教案评价创新

怎样的教案设计才是科学的、优秀的,在新课程背景下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科学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就是指“课标”理念。教案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贯彻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理念:一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要突出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概括地说,一份好的教案设计应该体现上述基本理念。具体说来,教案中应渗透着如下十方面的理念:一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二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三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四要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五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八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熏陶、感染和体验,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九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十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只有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教案设计,才能回答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才是一份科学合理的立意高远的教案。

2.深刻性:在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就是要进行深思熟虑,设计者对教案设计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从优质高效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备课。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指的是从设计本身表现出来的思考深度。理性思考深刻的课,其课型是创新的,其教学思路是严密而又灵巧的,其教学内容经过有角度的选取、提炼且用得恰到好处,其教学活动经过精心的安排且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表达作用,其教学细节优美得当且经过认真的琢磨,甚至连教师的课堂言语也经过筛选。

因此可以说,一节阅读课的优劣高下之分,首先决定于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比较优秀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起承转合、层层推进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和细腻之美。

概括地说,如果一份教案设计表现出如下方面的特点:课型新颖、思路明晰、层次细腻、手法生动、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教案设计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理性思考的特征。

3.个性化:在改革旧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自我个性

前文已充分论述传统语文教案的积弊,所谓改革旧习惯,就是在革除传统积弊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养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教案设计习惯。在教案设计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设计出发点,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

种植教案范文第7篇

1.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指示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2.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过去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材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都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版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也即前文所说的“无我教案”。

教参是教师设计教案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论思考。主要指新课改理念,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二是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需要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预想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三是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处于课堂教学动态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此外,设计教学流程时还应对某些教学环节作必要的学情预设和设计说明,以便营造与学生对话的亲和环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资源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除教材教参外,还有哪些可供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五是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适宜,“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3.基本建构: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所谓“一般性设计”,是指过去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精神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套路,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从事的一般性简单重复劳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案形式创新

过分追求形式是传统教案的主要诟病之一。每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备课笔记本,教师必须按要求将教案写在指定的地方,这种大一统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评价,而其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沫教案泛滥,走向了教案设计的反面。这样倒也不是说教案就不要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既有显性存在,也允许隐性存在,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一体,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不拘一格,效用至上”。在突破传统教案要求纸质、手写、详案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倡导。

1.显性教案、隐性教案共存,提倡隐性教案

所谓显性教案,是指纸质教案,包括手写和打印,是看得见的存在,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所谓隐性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显然,较之显性教案,隐性教案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问题是能将这些教案要素融会贯通于心中的可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富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采用显性教案更加合适。

2.详案、简案共存,提倡简案

所谓详案,是指将教案的每一个条目和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均进行详细的思考研究并编写出计划,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的计划均包括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多媒体使用、教与学的统一方式以及时间分配。所谓简案,一般只需规划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不需将细节设计描述出来。传统教案评价鼓励写详案,越详越好,似乎只有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好了,教学才会走向高效和成功。写详案的背后隐含的课堂理念就是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可预设的,上课只要把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即可,而这恰是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其实,课堂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其间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也正因此,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教案过于详细,课堂是往往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只是教案剧的呆板上演。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的老师来说,更提倡写简案,而将更多的部分隐含在头脑中,根据课堂即时情境灵活调整。当然,对那些对教学内容不熟的新老师来说,写详案还是很有必要。

3.纸质、电子共存,提倡电子教案

较长时期以来,教案都是以纸质手写为主,而基于电脑、网络的电子教案,则是近年来大力将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领域的产物。这种全新的教案形式一经采用,就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资源的查找和整合,便于修改和保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更为主要的是将课件引入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教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教案退出历史舞台,较长时期内它仍然是教案的主要形式;而且怎样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电子教案,也是一个须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三、撰写过程创新

新的课堂呼唤教案撰写过程的创新,即一份有价值的教案不仅仅是在课前完成,而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即课中的随时调整和课后的即时反思,提倡二次备课和“一课多案”,给教案撰写注入活性因子,变“死案”为“活案”,以适应动态生成型的课堂要求。

1.教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完成

一般说来,教师总是在上课之前进行备课,并设计编制好教案,然后带着教案走向学生,展开教学,也正因如此,致使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过分地依赖教案,上课成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案剧”的过程,这正是传统教案主要诟病之一。实际上,老师即使备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计课堂上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事件,真实的课堂生活是动态生成的,有太多的不能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教案只能是一个预计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即时的课堂样态调整教学流程,包括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新的教学方法、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原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并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2.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事

按照传统的观点,教案主要是课前编织,课中使用,而课后则很少过问了。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强调课后的反思,也就是说一篇完整的教案不只包括课前的预设,还包括课中的调整和课后的反思,并且要求教师以教后记的形式书面记录下来。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记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记下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记下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下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火花等。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因此,提倡教师在课后结合课前预设的教案和真实的课堂情境以及课后的反思,重新备课,并进行二次教案设计,显然,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意义非凡。

3.一课多案的设计是创新教案的有效尝试

教案,从本质上应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一课多案,就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理解并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方案。一课多案的设计,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始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专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一课多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试点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表现出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师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教师要感悟诸如活动式、学长式、训练为主式、自学辅导式等有影响的教学试验与教学风格并进行实践与探索。教师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设计手法。教师应在不同的教学方案的对比施教中体味最优的设计角度和最好的课堂活动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形式的发展,努力创新自已的教学设计。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出几种详案,也并不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进行“一课多案”的设计。我们应当从教学科研的角度,从数学艺术的角度,从提升教学修养角度来进行尝试。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等等。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不同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等等。

四、教案评价创新

怎样的教案设计才是科学的、优秀的,在新课程背景下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科学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就是指“课标”理念。教案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贯彻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理念:一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要突出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概括地说,一份好的教案设计应该体现上述基本理念。具体说来,教案中应渗透着如下十方面的理念:一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二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三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四要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五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八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熏陶、感染和体验,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九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十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只有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教案设计,才能回答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才是一份科学合理的立意高远的教案。

2.深刻性:在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就是要进行深思熟虑,设计者对教案设计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从优质高效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备课。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指的是从设计本身表现出来的思考深度。理性思考深刻的课,其课型是创新的,其教学思路是严密而又灵巧的,其教学内容经过有角度的选取、提炼且用得恰到好处,其教学活动经过精心的安排且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表达作用,其教学细节优美得当且经过认真的琢磨,甚至连教师的课堂言语也经过筛选。

因此可以说,一节阅读课的优劣高下之分,首先决定于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比较优秀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起承转合、层层推进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和细腻之美。

概括地说,如果一份教案设计表现出如下方面的特点:课型新颖、思路明晰、层次细腻、手法生动、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教案设计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理性思考的特征。

3.个性化:在改革旧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自我个性

前文已充分论述传统语文教案的积弊,所谓改革旧习惯,就是在革除传统积弊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养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教案设计习惯。在教案设计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设计出发点,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

种植教案范文第8篇

一、活动主题

植一棵树 绿一方土

二、活动时间

3月11日—3月14日

三、活动原则

1、参与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具体设计要力求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活动组织过程要实现最广泛的参与度。

2、教育性原则。要让学生在植树主题教育活动中有体验、会感悟、能内化、有提高,使活动达到基本的教育目标。

四、活动内容

1、上好一堂认识植物的活动课。

①活动课组织对象:幼儿园、小学中低年级儿童、学生

②活动课组织要求:围绕“植一棵树、绿一方土”的教育主题上好活动课,要求教者精心备好活动课教案。

③活动课课例形式:活动课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组织班内儿童开展“种植”活动,让儿童通过亲自动手尝试种植实践,学会写观察日记或做实验报告,然后在班内开展种植成果展示。可以开展班级“植物生长我知道”的知识交流会,由孩子们课前精心准备、搜集各种植物生长知识,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等,然后在班上交流、宣传,增长学生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培养热爱植物、热爱环境的良好情操。教师更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学生特点,上好一堂有益于儿童认知发展、素质提高的其他形式的、以“认识植物”为主题的活动课。

2、组织一次植树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实践活动参与对象:小学高年级、初中及高中阶段学生

②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植一棵树,写一篇植树活动的社会实践日记或报告。

③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集中组织,以团支部或中队为单位集中组织植树活动,二是分散组织,以学生家庭为单位,由学生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自主植树。有条件的学校(如一中、立达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等)可以利用学校的植物园、种植基地等开展“走进植物世界”的现场教学或教育活动。

3、开展一次“植树造林,爱我家园”的集中教育活动

①活动对象:全体中小学生

②活动要求:全面制订好教育活动工作计划或方案,活动做到:活动前全面动员,活动中组织到位,活动后认真总结。

③活动形式:可以开展以“携绿色同行,与和谐相伴”为中心内容的环保主题演讲赛,也可以组织“植树造林,爱我家园”的现场作文竞赛。同时,各中小学校可以结合当前合格学校建设、校园清洁工程等创造性的开展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如“美化、绿化教室从现在做起”、“给学校增添新绿在行动”等。

4、出一期“植一棵树,绿一方土”的主题宣传专刊

各校要围绕“植一棵树,绿一方土”活动主题出一期宣传专刊。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广泛宣传教育,有校园网站的学校要积极组织“3.12”植树节的网络教育活动。

五、活动要求

各校团委(团总支)、少先大队要周密制定好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力争使活动组织在形式上新颖别致,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效果上追求影响;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使爱护绿色成为习惯。一是各校应当及时学校相关教育活动上传《南县教育信息网》进行报道和宣传。二是以中心学校、县属学校为单位于3月15日将活动方案(计划)、活动总结以及相关活动图片(资料)用电子稿件发送到邮箱:XXXXX

XX教育局

种植教案范文第9篇

1.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过去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材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都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版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也即前文所说的“无我教案”。

教参是教师设计教案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论思考。主要指新课改理念,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二是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需要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预想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三是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处于课堂教学动态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此外,设计教学流程时还应对某些教学环节作必要的学情预设和设计说明,以便营造与学生对话的亲和环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资源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除教材教参外,还有哪些可供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五是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适宜,“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2.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指示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3.基本建构: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所谓“一般性设计”,是指过去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精神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套路,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从事的一般性简单重复劳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案形式创新

过分追求形式是传统教案的主要诟病之一。每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备课笔记本,教师必须按要求将教案写在指定的地方,这种大一统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评价,而其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沫教案泛滥,走向了教案设计的反面。这样倒也不是说教案就不要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既有显性存在,也允许隐性存在,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一体,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不拘一格,效用至上”。在突破传统教案要求纸质、手写、详案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倡导。

1.显性教案、隐性教案共存,提倡隐性教案

所谓显性教案,是指纸质教案,包括手写和打印,是看得见的存在,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所谓隐性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显然,较之显性教案,隐性教案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问题是能将这些教案要素融会贯通于心中的可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富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采用显性教案更加合适。

2.详案、简案共存,提倡简案

所谓详案,是指将教案的每一个条目和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均进行详细的思考研究并编写出计划,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的计划均包括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多媒体使用、教与学的统一方式以及时间分配。所谓简案,一般只需规划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不需将细节设计描述出来。传统教案评价鼓励写详案,越详越好,似乎只有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好了,教学才会走向高效和成功。写详案的背后隐含的课堂理念就是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可预设的,上课只要把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即可,而这恰是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其实,课堂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其间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也正因此,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教案过于详细,课堂是往往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只是教案剧的呆板上演。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的老师来说,更提倡写简案,而将更多的部分隐含在头脑中,根据课堂即时情境灵活调整。当然,对那些对教学内容不熟的新老师来说,写详案还是很有必要。

3.纸质、电子共存,提倡电子教案

较长时期以来,教案都是以纸质手写为主,而基于电脑、网络的电子教案,则是近年来大力将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领域的产物。这种全新的教案形式一经采用,就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资源的查找和整合,便于修改和保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更为主要的是将课件引入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教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教案退出历史舞台,较长时期内它仍然是教案的主要形式;而且怎样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电子教案,也是一个须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三、撰写过程创新

新的课堂呼唤教案撰写过程的创新,即一份有价值的教案不仅仅是在课前完成,而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即课中的随时调整和课后的即时反思,提倡二次备课和“一课多案”,给教案撰写注入活性因子,变“死案”为“活案”,以适应动态生成型的课堂要求。

1.教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完成

一般说来,教师总是在上课之前进行备课,并设计编制好教案,然后带着教案走向学生,展开教学,也正因如此,致使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过分地依赖教案,上课成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案剧”的过程,这正是传统教案主要诟病之一。实际上,老师即使备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计课堂上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事件,真实的课堂生活是动态生成的,有太多的不能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教案只能是一个预计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即时的课堂样态调整教学流程,包括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新的教学方法、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原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并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2.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事

按照传统的观点,教案主要是课前编织,课中使用,而课后则很少过问了。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强调课后的反思,也就是说一篇完整的教案不只包括课前的预设,还包括课中的调整和课后的反思,并且要求教师以教后记的形式书面记录下来。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记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记下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记下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下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火花等。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因此,提倡教师在课后结合课前预设的教案和真实的课堂情境以及课后的反思,重新备课,并进行二次教案设计,显然,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意义非凡。

3.一课多案的设计是创新教案的有效尝试

教案,从本质上应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一课多案,就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理解并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方案。一课多案的设计,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始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专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一课多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试点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表现出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师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教师要感悟诸如活动式、学长式、训练为主式、自学辅导式等有影响的教学试验与教学风格并进行实践与探索。教师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设计手法。教师应在不同的教学方案的对比施教中体味最优的设计角度和最好的课堂活动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形式的发展,努力创新自已的教学设计。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出几种详案,也并不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进行“一课多案”的设计。我们应当从教学科研的角度,从数学艺术的角度,从提升教学修养角度来进行尝试。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等等。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不同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等等。

四、教案评价创新

怎样的教案设计才是科学的、优秀的,在新课程背景下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科学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就是指“课标”理念。教案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贯彻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理念:一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要突出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概括地说,一份好的教案设计应该体现上述基本理念。具体说来,教案中应渗透着如下十方面的理念:一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二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三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四要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五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八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熏陶、感染和体验,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九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十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只有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教案设计,才能回答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才是一份科学合理的立意高远的教案。

2.深刻性:在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进行教案设计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就是要进行深思熟虑,设计者对教案设计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思考,从优质高效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备课。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指的是从设计本身表现出来的思考深度。理性思考深刻的课,其课型是创新的,其教学思路是严密而又灵巧的,其教学内容经过有角度的选取、提炼且用得恰到好处,其教学活动经过精心的安排且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表达作用,其教学细节优美得当且经过认真的琢磨,甚至连教师的课堂言语也经过筛选。

因此可以说,一节阅读课的优劣高下之分,首先决定于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比较优秀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起承转合、层层推进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和细腻之美。

概括地说,如果一份教案设计表现出如下方面的特点:课型新颖、思路明晰、层次细腻、手法生动、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教案设计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理性思考的特征。

3.个性化:在改革旧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自我个性

前文已充分论述传统语文教案的积弊,所谓改革旧习惯,就是在革除传统积弊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养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教案设计习惯。在教案设计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设计出发点,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

种植教案范文第10篇

地点: 四川省叙永一中

实习目的:了解相关的英语应用和教学技能,锻炼自己的沟通以及学习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实习内容:针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教材以及授课方式进行随堂听课,亲身授课和课后收集学生反应的方法,寻求最有效且学生最为接受的课堂方法。实践主要是听中学老师讲课,做笔记,接下来为自己实践讲课和收集信息的阶段,最后十天分析资料结合实际,得出结论。

实习心得:

实习老师,是个很特别的存在.还记得第一次被班级里学生叫老师好的时候的那种错愕,渐渐适应, 然后自如反应,点头示意.开始的一个礼拜,日渐习惯起学校的生活,仿佛重回高中时代一般, 只是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了,这种感觉挺奇妙的,以往觉得 “高高在上”的老师,突然间成了身边的“同事”,作为实习老师,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高中的学生?

身份的转变,是实习阶段第一个要跨越的坎吧,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带教老师的学生,高中学生的老师.

担任实习班主任工作的班级是高一(7)班,高一年级两个文科班之一,与我那时的文科班大为不同,现在文科班的学生不像我们那时那么沉闷,就像班主任唐老师所说,对于老师来说是喜忧参半吧, 毕竟调皮的学生太多,比较不容易控制.一进教室就看到教室后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看的出来这个班级在学校里也是相当活跃的,学校里评选的各个之星,几乎7班也每个都有份.班上同学的性格很活泼, 几天相处下来,就建立起了不错的关系,谈谈班级同学,日常琐事,甚至也有同学会来找我解答问题, 谈谈理想,也让自己渐渐有了的确是个老师了的觉悟.

听课.实习的必经阶段,听课不仅能够学习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能熟悉自己将要教学的班级.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与大学里大不相同,尽管自己以前高中时也上过牛津的教材,现在的教学要求又有新的变化,也因老师的不同,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带教的王老师教态相当严谨,备课很充分, 听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觉得整节课规划的很好,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完成的内容,就算有突发状况的发生, 也能自行控制好时间等等.学校规定的听课是10节左右,自己基本上能去听的课都去了, 为的是想了解整个章节上课的完整过程,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上课手段和形式,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大学里所学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提及不少教学方法,光纸上谈兵当然不行,真正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感觉很不一样,教学的内容就算一样,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种,可以老师自己授课,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 可以结合练习加深印象,对于学生的回答鼓励,如: ‘do you think there is something else?”, “i appreciate your answer”,

“i think you must have a lot to say.”还要注意是否自己会漏掉一些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 适当地抽他们回答问题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板书的排布也不能天马行空,而是要让学生一看就明僚… 这些都是书本上很难学到的东西.一周的听课下来,我们几个实习生进行了小小的交流,感触都很深,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光是 “sit down, please.”这一句,一个老师一节课就要说上几十遍, 教学的内容固然重要,学生与老师间基本的尊重,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集体备课.实习前就听辅导员说,一中的英语教研组有项很好的传统,就是集体备课.参加高一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之前,高二的老师已经开始给高二的实习生集体备课了,说是备课,更多的是讨论授课的方式, 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控制好学生的发言等等.高一教研组的备课是每周四,第一周就布置了我们将要教学的部分,第三单元的两个部分,以及一张试卷的讲解,可以说是各种形式的课程都体会一下;接下来的几周集体备课,都是备带教老师或者我们要上的内容,一位男老师负责第三单元的备课,先前要精心准备该单元的词汇表,不仅是课文中要求的单词和词组,一些容易混淆,或者有固定搭配的词汇也要系统地整理进去,还要整理一些与该单词相关的翻译练习…他带着我们梳理了整篇文章,其中需要讲解的地方,讲解的方式,都一一进行解释,其他老师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补充,可以说是收获颇丰,本来对课时没有什么概念的我,通过集体备课,顿时立体了起来,当老师真不容易,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上课时是否会枯燥等等的问题.

教案.教案也是教学前的重头戏.王老师先让我们参考高一唐老师的教案,一个章节关是简单的教案就有12页,看得我们都有点傻眼,而且写的时候我们要把上课时会加的连接词全都写到教案里去,就怕到时候忘词.几乎每个同学为了第一节课的教案都奋斗了几个晚上,算不上精益求精,至少要准备充足.

试教.正式上课前,几乎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小组的试教,虽然不是英语师范专业,大在大学期间也曾经在一些机构讲过课,试教的时候明显自信了许多,准备充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基本上都多准备了很多内容,还有同学准备用ppt教学,提高学生对该章节学习的兴趣.一位同学试教的时候,其余同学就当回同学配合教学,试教的过程中有问题及时记下,完毕后再进行讨论,这样的试教对我们正式上讲台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我想要”热身”一下.王老师就想到让我讲学生些的报纸读后感,10分钟的时间虽短,对我来说,紧张感丝毫不减.没有一下子面对过40多个学生的我,要多大的声音才够,什么样的姿势,板书该怎么写,都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前一天把学生评论比较多的文章通读了一遍,自己也写了简单的summary,导入的话也一字不差的写在了纸上…正式讲之前还拉同学简单试讲了一下,结果漏洞百出,很多话都接不上,准备好的稿子都忘了精光,消除紧张感是最重要的吧.好在正式讲的时候发挥的不错,可能是跟同学们熟悉了的关系吧.正式上课已经是到一中的第四周了,之前准备教案时没睡过几个安稳觉,第一节课用的是ppt, 讲的是关于植物的养护相关的内容,为了准备ppt的内容,特地到学校的各个角落采风,拍了学校里各种植物,目的除了上课时能生动些,也是想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如此多种多样的植物.可能是ppt教学的原因,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这样反而使我的心态平和了下来,非常顺利的完成了第一堂课.接下来的几堂课,算是驾轻就熟了吧,通常讲过一遍的教案到第二个班再讲会容易很多,上课的速度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相适应,也是需要“实战”一下才能掌握的技巧.

六周不到的教育实习,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六周间,学到的东西却可以说是终生受用,不仅是带教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自己上课时得到的一些教训和启发,担任实习班主任时学到的管理班级的方式,更多是作为一名老师,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待教学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也会铭记这段实习的日子,将它当作人生宝贵的一次体验.

上一篇:袋鼠教案范文 下一篇:梅花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