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效益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9:51:36

种植效益论文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贵阳市乌当区通过引进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年均纯利润分别为55029.24元/hm2和63697.95元/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洲菊、康乃馨是一类高投入、高产出的鲜切花花卉,种植适应气温在10~25℃,土壤稀疏肥沃、透气性强的土质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剧增,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乌当区东风镇在2001年动员5户农户种植非洲菊9个大棚,由于经济效益高,现已发展到500多大棚。2005年又引进试种康乃馨共281个标准大棚。这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基本情况

1.1种植地点东风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地处省城近郊,人均耕地只有0.04hm2左右,主要由洛湾、乌当两个四面环山的坝子组成,土地肥沃,年均气温14.6℃,平均海拔1100m,年降雨量1179mm,有南明河、鱼梁河、雨洞河等主要河流迂回交汇于两个坝子。无霜期长、气候湿润、水源齐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种植非洲菊、康乃馨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基础条件。

1.2发展情况从2001年起。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引进试种非洲菊9个大棚,经不断努力现已发展到500多个大棚。康乃馨种植从2005年2月开始筹建。由于当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有0.04hm2左右。大部分农户需租赁他人地块修建大棚,每公顷地年租金16500~18750元;每户修建1个大棚需1500元(每个大棚国家投入3900元)。4月份开始种植,8月份止。共有马斯特、达拉斯、佳农、卡曼、红芭、浅粉芭芭拉等21个品种281个康乃馨标准大棚。2005年4~5月份所种植的第1批花苗1茬花已收完,2茬修剪后正好可投产上市。2005年6~8月间所种植的第2批花苗1茬花收完时,2茬花正值花苗期。总体的鲜花销售市场较好,部分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

2年均每公顷种植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以10户农户调查为依据。国家投入不计入成本。

2.1非洲菊苗投入54000株×0.9元÷3=16200元(3年一换);翻犁田土投入744元;腐质土、农家肥、化肥投入12786元;大棚换膜折旧、套袋投入10575元;农药投入83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人3663元;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2122.5元;购种苗运杂费用6336元;建棚土地租金18000元;人工投入1632个×20元=32640元。共计投入118215元。

2.2康乃馨苗木由国家无偿提供。翻犁田土投入744元;底肥腐质土、沼液、农家肥、化肥投入12657元;大棚膜折旧、花卉套袋10350元;农药投入68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入1890元;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1842;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定植桩、网投入9900元;购种苗运杂费用2415元;租用土地投入18000元;人工投入1809个×20元=36180元。共计投入107626.5元

3经济效益

3.1非洲菊非洲菊1年12个月都产花,产花量52182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3.32元/扎,销售收入173244.24元,年均纯利润为55029.24元/hm2。

3.2康乃馨根据不同品种,种苗平均每14~16个月一换,产2茬花。年均产量68805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2.49元/扎,年销售收入171324.45元,年均纯利润为63697.95元/hm2。

4社会效益

种植非洲菊、康乃馨花卉。一是可以缓解部分农村地少而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就业实际问题,同时美化人们生活,增添节日喜庆。二是可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5结论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

福鼎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6°55′~27°26′。东经119°55′~120°43′,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8.5℃,年平均最低气温8.6℃,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作其他经济作物的农业市(县),近年来。福鼎市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该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体现了新耕作模式的种植活力,其耕作模式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实行水旱轮作,粮经搭配,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收入,而且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了地力,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耕地复种指数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三是有利于提高种植者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对新技术接受的能力,通过对季节的科学安排,对农作物精心管理,种植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这些典型耕作模式整理总结如下

1“单季稻一田蘑菇”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这种模式近年呈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前岐、秦屿、店下、硖门、山前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田蘑菇只需搭盖简易的菇棚,生产管理较方便,技术易掌握,2006年冬季全市种植面积达250万hm2。4~9月种单季稻每公顷产稻谷7500kg,产值约1.35万元,成本7200元。收入6300元。10月至次年4月种田蘑菇,每公顷种菇5.7万~6万m2,产菇0.8~1kg/m2,产值27.36万元,成本9.495万元,收入可达17.865万元。稻菇相加每公顷年收入达18.495万元。

2“单季稻-草莓”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该模式于4~9月种植单季稻,10月至次年4月种植草莓,每公顷产草莓1.2万~1.5万kg,产值12万元,成本4.5万元,收入1.5万元,加上单季稻每公顷收入5700元,合计每公顷年收入达8.07万元,是一项高效益水旱轮作模式。

3“生姜-晚稻-槟榔芋”2年3熟水旱轮作模式

桐城办事处三门里村36hm2多水田多年运用这种模式,效益最著,4~7月种植生姜,每公顷产生姜14250kg,母姜4500kg,产值6.465万元,成本2.79万元,收入3.675万元8~10月。上旬种晚稻,每公顷产7500kg,姜田肥沃,种稻用肥少,每公顷每季仅施尿素225kg,且虫害轻,每公顷成本仅3900元,收入达6750元。第2年3~11月上旬种植槟榔芋,每公顷产母芋1.875万kg、子芋7500kg,产值8.25万元,成本3.9万元,收入4.35万元。这种模式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2年仅种1季水稻。

4“西瓜-晚稻-马铃薯”1年3熟水旱轮作模式

4~7月中旬种植西瓜,每公顷产6.3万kg,产值6万元,成本2.25万元,收入3.75万元。7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种植晚稻,因前作肥料残留多,瓜叶、茎回田使耕层有机质提高,施肥相对减少,且晚季提前插植,增产明显,每公顷产7500kg,产值1.35万多元,收入6900元。11月中旬至次年3月种马铃薯,每公顷产量1.125万kg,产值1.8万元,收入1.2万元。每公顷年产值达9.15万元,收入5.64万元。

5“单季稻-脱毒马铃薯”1年2熟水旱轮作模式

该模式适合积温较少的单季稻区推广,可在5~10月种水稻,每公顷产7500~8250kg,产值1.5万元,收入7500元。12月至次年4月种“紫花851”和“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每公顷产4.8万kg,产值2.25万元,收入1.35万元,全年产值6.15万元,收入3万元,比单独种水稻收入增加3倍。

6“茭白-稻-稻”2年3熟水生作物轮作模式

当年3~10月种植茭白,次年茭白根、茎、叶间田,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第2年种双季稻,每年每公顷产1.2万kg,较稻连作田增产10%,少施化肥750kg,每年每公顷增收节支3000元。

7“甘薯一马铃薯(蚕豌豆)”旱作1年2熟耕作模式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苗木市场应对措施提高效益

论文摘要:适当调整苗木种植结构,开发特色品种,实施科学种植,提高苗木质量等措施,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林木苗木产业健康发展。

1适当调整苗木结构

近年来,长白山次生林区苗木场圃发展很快,苗木存圃超量,经济效益下降,严重挫伤了苗农的积极陛。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苗木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苗木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在加大力度建设平衡生态的今天,我区苗木需求量正在增加,尽管苗木发展迅速,常用大规模苗木仍处于基本供应充足的局面。但按照常能适应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向,着眼于苗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压缩常规小苗木生产,增苗木扩繁是当前调整苗木结构的—个主要措施。特别是城乡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等都需要大规格、树形优美苗木、高品质的绿化大苗,因此尽快培育适合城乡绿化的高质量、大规格的合格苗木仍是当前苗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2应重视苗木的品种及特色

传统的苗木种植观念跟传统农业种植观念的—个相同之处是“什么品种赚钱,我就种什么”。殊不知,这样一哄而上的结果是某些苗木品种的数量急剧增加,供大于求。高成本育出的苗木低价格售出,甚至有些地方实在没有销路,竞把苗木当作烧柴处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缺乏市场经济头脑和眼光。

多数人表现在以下n.个方面:一是,常规苗木。在我们这个地区,落叶松是一种常规苗术。由于一度需求量较大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发展起来。有的乡镇竟发展到几千亩。待到小苗长成大苗,这股风潮已经过去,许多苗农懊恼地说“转眼间就大掉价,甚至贵贱都没人要。赔了,赔了!”二是,新品种“一窝蜂”。前几年,突然出现一股杨树苗新品种的风潮,不用说业PIN:k,就连许多业内人士也摸不清头脑。一听说是新品种,就风拥而上。条材、穗材价格高得惊人。

可是,这种新品种还没等出圃,就被另—个新品种冲击,变成了“老品种”,其价格跟引进时的价格天地之差,受损的自然还是苗农。三是,品种单一无特色。几年来笔者到过许多苗圃,尽管规模有大有小,品种却很雷同。并且不分主次。同时还是各干各的,缺乏集约管理,生产模式粗放,质量也不高。这也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个重要因素。由于苗木具有生产周期长时效性却很强的牦,势必造成同一年份种植的品种出圃时间和销售时间也基本一致,结果也是供大于求。正如人们所说“种啥啥多,卖啥啥贱。”

因此重视苗木种植的品种和特色,对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保证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强科学种植,提高苗木质量

当前造成苗木生产效益低下的—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科技含量,往往管理失误,苗木质量不佳。

首先,多数苗农原本是粮农,对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一无所知,对苗木市场的需求和动向更轰岁佳以判断。只知育苗.赚钱,不知因地制宜。有些人舍不得使用好地,选择盐碱、涝洼、土质差、土壤贫乡脊的地块种植苗木,根本不瀚查应苗木生长,质量差,效益低在所难免;还有的树种选择不当,沙土地种植常绿树,起苗时带不住土佗;碱性土壤上种植酸性树种苗木,生长势不佳;耐旱性树种种植在长览教低洼的土地上用冰无法排除,造成苗木根系浸水时间过长腐烂,整株苗木死亡。诸如这些问题,在我们这个区域内屡见不鲜。

有的苗沾汉寸合理密植的尺度把握不准,只知道密植可以节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是过密种植,苗木生长空间太小,肥水管理又不及时,苗木生长比例失调,“欺苗”现象严重,致使苗木合格率低下。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约型 种植设计 生态园林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城市园林绿化也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种植设计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不盲而喻,因此,节约型种植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概念

本文所说的节约型种植设计是指以植物为主要载体的建筑外环境绿化,以期其中的种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人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3 国外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约18世纪中叶前,人们追求宏大气势而长期繁荣的极端规则式园林,之后,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式风景园诞生,解放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地位的规则式设计思想。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节约型园林开始发展的时期。

1841年出版道宁的《适宜于北美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景观应具有自然的简单和壮美。美国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钟情于简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空间。强调依靠自然,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Ⅲ。这时期园林种植形式上,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已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延斯・延森等一些美国景观设计师从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在花园设计中直接从乡间移来普通野花和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创造了“草原式景观设计”(The Prairie Style.inLandscape Architecture)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其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某些方面开始得到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l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从1929年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人们的生活开支急剧下降,园林投入也相对紧缩。针对这种状况,丘奇开始了新园林设计模式的探索,趋向于简单化的勰决办法。丘奇1995年出版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How to plan foroutdoor living》一书“一次花园之旅,捎带进行了一些评论”,讨论了花园设计应考虑的方面:精美的空间比例搭配,将绿地相对减少,增加了木板、砖块等铺装的面积;保留基地原有植物,以减少种植的投人;选用当地耐干旱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养护费用;多采用遮荫乔木,使炎热地区的户外生活变得更加适宜。之后的埃克博所做的笔记――“景观设计史”,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阔背景下审视花园,并提到了当代对于低成本维护和功能性空间的需求…。这一时期,对于节约型种植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出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渐渐产生的。

1969年美国的麦克哈格(Lan.L 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标志着生态设计理论上的奠基和成熟。此一时期的生态设计主要的英文表述是“ecology design”,包含节约。这一时期关于节约型园林的主要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Tixen)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环境“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概念,他的学生、国际生态学会会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600多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Reconstruction 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byMiyawaki):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问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二三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7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R10bcrt Ricklefs发表论著《自然经济》(The Economyof nature),考虑自然的经济性。在自然进化系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经济、合算、高效、节约的。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设计的巴黎北郊苏塞公园,设计师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景观。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进行。1985年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巴黎雪铁龙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节水型景观大量推广,美国更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国家早生园地种植委员会”。用来指导全国的旱生园地种植计划。美国园林设计师J・罗伯特・安德森(J.RboertAnderosnl便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德森的设计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园林种植几乎不需要任何灌溉。他还和美国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一起设计了一个土生植物园。在石板铺成的中心广场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在通往综合大楼的人口步道筑起了石头蓄水池,为滴灌植物储藏雨水;23个示范花园用来研究本土植物的习性等。屋顶绿化的盛行,日本1992年6月出版了《城市建筑绿化指南》,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新建筑占地面积超过1000m2时,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一时期。节约型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发展。

4 国内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中国向来就是个讲究节约的国家,明朝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专著《园冶》曰:“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高阜可培,低方宜挖”。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就避免了盲目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计成的这种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设计理念是我国最初的节约型设计理念。“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等可算的上是节地理念。到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封锁的特殊背景。为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强调绿化结合生

产,相关研究有韦金笙1965年发表《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好材料――芍药》等。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管理和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生态和园林两大领域的工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生态园林的理念。生态园林相关研究得到发展,节约型园林亦包含在生态园林中。马军山的《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系统的对近百年来园林种植设计上发生变革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2006年8月17日,建设部在新疆组织召开了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仇保兴副部长在会上作了“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正式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是节约型园林发展的里程碑。2007年8月30日,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议》。有关部门、有关地方对此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会议或转发建设部文件,予以贯彻和落实。2007与2008年中国科协年会,都涉及到关于节约型园林,相关节约型种植设计的论文包括:节约型城市绿地建设实现途径研究,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选择等。北京园林学会举办“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研讨会,相关会议论文中涉及到节约型种植设计,包括如何在居住区中建设节约型园林,节约型园林及其园林植物应用思考等文。“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学术研讨会中对建设节能型园林的思考等。硕士论文《武夷山市节约型城市园林设计研究》《城市开放式管理的公共绿地的节约性设计研究》口”等主要针对城市公共绿地的节约型设计研究。较多论文从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集中在节水型园林的探讨上,如刘宏禄,吴文勇,郝仲勇等著的《城市绿地节水技术》,硕士论文《城市住宅小区节水景观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等。关于乡土植物的研究也较多:“乡土树种应成为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应该大量应用耐旱植物。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降低绿化成本,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大胆倡导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节约水资源。”关于复层绿化,立体绿化的研究:申彩霞,王晋新的开拓绿色空间的新途径一屋顶绿化、垂直绿色、复层结构的立体绿化性等。其他还有低成本设计,限额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5 结语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5篇

>> 江南鲜花塞北开 四季鲜花香 村村是花园 开篷季 草原处处开鲜花 “梅”开四度 J联赛开季预想 如何早开奶 素质课程如何开 如何开鞋店 迟开的鲜花依然美丽 四季人生 四季之歌 四季 爱在四季 绚烂四季 倾听四季 四季花开 快乐四季 “淑女”四季 聆听四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鲜花如何四季“开” 鲜花如何四季“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人们在武汉大学里观赏樱花

春日已尽,鲜花的盛宴悄然落幕。

在中国,春季赏花历来是人们休闲旅游和文化消费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赏花经济”也渐渐成为很多地方的“新名片”。从全国知名的婺源油菜花海,到游览人数连年攀升的武大樱花,抑或是号称“天下第一梅山”的南京梅花山,都给当地的旅游服务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影响。

近年来,中国人赏花的脚步还踏出了国门。

日本观光局的数据显示,赴日赏樱的中国游客正在逐年增加。2016年樱花季,赴日赏樱的大陆游客将比2015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00万人次。

实际上,无论是去境外,还是在国内,借互联网信息传播之利,一些地方炒热了概念,尝到了甜头――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以江西婺源县为例,油菜花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年产值就能超过10亿元,除此之外,小小的油菜花还带动了写生、模特、影视业等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影视剧组先后在该县拍摄的影视剧超过400部。

婺源是发展“赏花经济”的“先行者”,不少地方正是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效益而想复制这种发展模式,引进并大规模种植某种花卉,希望以此成为景点,招揽游客。

但现实常常事难如愿,不少“赏花游”起步的地方还不具备过硬的服务能力。游客比花多,没处停车,难觅厕所,农家乐同质化严重的现实,使得“赏花经济”打了折扣,有的甚至沦为“一锤子买卖”。

“赏花经济”再繁荣,常常也不过是短暂的一季。问题的凸显需要人们对发展“花经济”有更清醒的认识,“花经济”绝不仅仅停留在“种”和“赏”两个层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包括花卉种植、配套设施、服务保障、历史文化等在内的综合产业形态。如何让“花经济”持续发力,最终形成“花产业”,是更高的发展目标。

我国是世界上花卉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27.02万公顷,具有得天独厚的“花资源”优势,而面对优势该怎样合理利用和挖掘?以牡丹为例,洛阳牡丹虽然享誉天下,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除了春季一个月的赏花旅游,数万亩的牡丹却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曾公开表示,就经济效益而言,牡丹的观赏价值与其巨大的食用价值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都该思考如何增加其产业附加值,开发其食用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放弃花作为经济作物的主要功能,而以观赏为主要收益来源,并非一种复合型可持续的模式。

对一种花卉的欣赏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方面,都需要重新认识。这当然也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其中涉及的不仅是旅游业,更是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农业、休闲娱乐、文化产品设计、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建设。

“花经济”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开发、可利用的资源非常丰富,随着长期的经济增长与人文普及,如何掘金“花经济”的潜力并变现,正成为颇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看点。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6篇

曹春田祖籍舞钢市曹集村。1979年,他从河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27年。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曹春田积极带领全办的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推进棉花简化栽培和节本增效等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减少用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自1998年以来,推广先进实用植棉新技术30余项,推广面积15.55万亩次,占全市棉田面积的90%以上,新增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农业科技工作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特点的脑力劳动,农业科技人员只有不断更新、补充、扩展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先进性,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及时解决棉花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他经常挤时间学习农业科技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专门订阅了《中国棉花》、《中国农技推广》等10种专业杂志,认真学习研究,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为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传普及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是一个农业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几年来,他积极在市电视台举办棉花技术讲座,还深入到各乡镇村举办大型培训班。有一天到枣林乡举办棉花培训班,上午10点开始,讲到下午1点多,3点刚回到机关,又碰上八台镇杨楼村村委会干部在机关等候,要他晚上到该村讲棉田套种技术,他二话没说,骑上摩托车就走,赶到杨楼,又讲到晚上10点。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到八台镇王老虎村讲课,他又连夜骑上摩托车往王老虎村赶路,杨楼距王老虎有十多里路,刚出村没多远瓢泼大雨就从天而降,走出八台下公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他满身都是泥水,脚踝也扭伤了。直到深夜12点多,他才摸到王老虎村,敲开村支书安顺德的门,当看到满身泥水像个落汤鸡,推着摩托车一拐一拐走进院子的曹春田时,安书记感动得直说:“曹主任呀,曹主任!为了帮俺种好棉花,你可真是连命都不要了。”由于半夜奔波、雨淋,第二天他发高烧39摄氏度,村里要送他到医院治病,曹春田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吃完药、打了针,就又坚持走上了讲台。去年9月份,有一次他到八台镇的下曹、沟李等5个村办麦棉间作套种培训班,当时高烧38.8摄氏度,吃着药讲着课,一天讲3次,每次2至3个小时,直讲到凌晨1点多,最后嗓子嘶哑,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副镇长张卫东感动地说:“曹主任,你可真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呀!”曹春田说:“和农民打交道,必须要诚心诚意,只有这样,农民才会信任你。”1998年以来,他先后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202期,培训技术骨干1500人次,培训棉农48000人次,印发技术材料12万份。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在学术上、技术上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在棉花生产、植物保护上有较深造诣,已成为舞钢市学科带头人。几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棉花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抗虫棉新品系新高抗5号的引进试验与推广、棉田高产高效立体种植综合示范区建设与推广应用、标杂A1杂交棉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多项棉花科研与推广项目。建立了舞钢市“以棉为主、瓜棉两熟”的棉田高产高效立体种植体系,并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几年来,全市12个优质棉示范区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亩均效益都在2000元以上,并带动了全市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在棉花“一优双高”的开发和棉花高产立体种植研究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和规程,曾荣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也写出了有独特见解、有价值的论文和技术报告。1998年以来,他先后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上20篇,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共34篇,其中《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研究》、《舞钢市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转基因抗生棉与常规棉主要害虫动态变化研究》、《加强农村植保技术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舞钢市棉田杂草种类调查》等7篇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在棉花生产技术推广上成绩突出,2003年、2004年,曹春田连续两年被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厅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006年4月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他还被中国棉花学会、中国植保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吸收为会员、2000年当选河南省昆虫学会理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曹春田正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摄影:王东炜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模式;配置原则

1 园林植物配置研究进展

1858年,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设计了以“绿草地”为主题的植物配置方案,获得了头奖,1892年,他又将波士顿公园、绿地、林荫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宝石项链”绿色锥地,他也因此获得了无限的殊荣。早期在西方,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主导着西方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其景观以规矩式居多。常常将各种植物修剪成几何体或者动物状,如紫衫尝尝被修剪成绿色的城墙型,锦熟黄杨则常常被用来做绿毯造型。而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配置方式逐渐被田园风所取代,设计家们往往根据自然,按照森林、草原、沼泽等景观来组织园林的植物配置。

而我国园林植物配置则是以自然为基础,栽种错落有致,有着一树一木一石一草成一景的美妙,以期达到与自然相和谐的程度。宋朝到清朝是我国园林发展相对成熟的时期,在对园林进行配置时对花木的选择都极为重视。尤其是在皇家园林中,常常以宫殿建筑为背景,结合古松、古柏等树木的苍劲挺拔以及桀骜不驯营造出雄伟威严的气势,而在南方的水乡园林中,往往注重清新淡雅,突出枫树的温彩流丹,垂柳的婀娜多姿,古松的峰峦叠嶂以及梨树的轻装素裹。近年来,我国已经将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列入整体规划中,并着人对各大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模式进行调查,并结合美学原理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对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改进,达到植物空间构景与建筑、道路等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2 植物园林配置的四大原则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对此问题认识的加强,很多学者已经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升了植物配置的内涵,提出了配置时应准循的主要原则,这些原则对实际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2.1 生态原则

地球是一个自然存在的物体,一切自然生态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切的景观造景以及园林植物配置都应该从自然出发,尊重环境、保护生态,因此生态原则也就是园林配伍配置时要准寻的第一原则。利用生态学原则,遵照植物固有的生态习性,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以及自然地理条件选择植物。同时应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例如,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草木、藤木等,它们有的喜阴,有的喜阳,有的耐干旱,有的爱潮湿,在对植物配置时如果不尊重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可以使得各种植物配置相得益彰,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2.2 艺术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植物的栽种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环境的改善,也往往需要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觉。只有美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对于园林植物的欣赏性以及创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传统园林配置往往都很重视艺术性,以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引起共鸣。植物是千娇百媚的,形式各种各样,在景观配置的时候,尽可能的考虑到植物的形态、色彩以及季节可能带来的变化等因素,根据美学原理,结合园林植物的形貌、色彩、质地以及线条等因素,提高造景的艺术观赏性。

2.3 季相原则

季相在植物的景观中占有重要位置,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植物对季节的一种特殊反应,不同的季节植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合理的搭配,使得四季有景。在南方,四季变化不明显,植物配置受季相约束小。而在北方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大多数植物会在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叶子变为黄色,冬季景色则相对孤单,因此,在植物配置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搭配方式,在种植开花类植物的时候,应考虑与其它常绿、落叶乔灌木的合理配置,这样便可以使四季有花,常年景色宜人,避免了冬季因气候原因引起的枯燥感。配置时上层应选择树冠稀疏的落叶性大乔木,下层为比较耐荫的花灌木,林下种植耐荫地被植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光、水、肥,又有利于形成结构稳定、层次丰富、和谐持久的景观。

2.4 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配置在考虑其美观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其经济性。对于珍贵的树木要避免滥用,多用乡土植物。因此该类植物对本地的环境适应性强,种苗易得,运输成本低,且存活率高。本地树木的大量应用还可以突出地方特色,使得各个地区景色各有千秋,避免重复。在树种的选择方面还应在不妨碍其功能与美观性的同时,选择对土壤要求低,易于养护的植物,还可以选择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植物,实现美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贵阳市乌当区通过引进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年均纯利润分别为55029.24元/hm2和63697.95元/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洲菊、康乃馨是一类高投入、高产出的鲜切花花卉,种植适应气温在10~25℃,土壤稀疏肥沃、透气性强的土质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剧增,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乌当区东风镇在2001年动员5户农户种植非洲菊9个大棚,由于经济效益高,现已发展到500多大棚。2005年又引进试种康乃馨共281个标准大棚。这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基本情况

1.1种植地点东风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地处省城近郊,人均耕地只有0.04hm2左右,主要由洛湾、乌当两个四面环山的坝子组成,土地肥沃,年均气温14.6℃,平均海拔1100m,年降雨量1179mm,有南明河、鱼梁河、雨洞河等主要河流迂回交汇于两个坝子。无霜期长、气候湿润、水源齐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种植非洲菊、康乃馨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基础条件。

1.2发展情况从2001年起。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引进试种非洲菊9个大棚,经不断努力现已发展到500多个大棚。康乃馨种植从2005年2月开始筹建。由于当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有0.04hm2左右。大部分农户需租赁他人地块修建大棚,每公顷地年租金16500~18750元;每户修建1个大棚需1500元(每个大棚国家投入3900元)。4月份开始种植,8月份止。共有马斯特、达拉斯、佳农、卡曼、红芭、浅粉芭芭拉等21个品种281个康乃馨标准大棚。2005年4~5月份所种植的第1批花苗1茬花已收完,2茬修剪后正好可投产上市。2005年6~8月间所种植的第2批花苗1茬花收完时,2茬花正值花苗期。总体的鲜花销售市场较好,部分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

2年均每公顷种植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以10户农户调查为依据。国家投入不计入成本。

2.1非洲菊苗投入54000株×0.9元÷3=16200元(3年一换);翻犁田土投入744元;腐质土、农家肥、化肥投入12786元;大棚换膜折旧、套袋投入10575元;农药投入83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人3663元;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2122.5元;购种苗运杂费用6336元;建棚土地租金18000元;人工投入1632个×20元=32640元。共计投入118215元。

2.2康乃馨苗木由国家无偿提供。翻犁田土投入744元;底肥腐质土、沼液、农家肥、化肥投入12657元;大棚膜折旧、花卉套袋10350元;农药投入68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入1890元;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1842;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定植桩、网投入9900元;购种苗运杂费用2415元;租用土地投入18000元;人工投入1809个×20元=36180元。共计投入107626.5元

3经济效益

3.1非洲菊非洲菊1年12个月都产花,产花量52182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3.32元/扎,销售收入173244.24元,年均纯利润为55029.24元/hm2。

3.2康乃馨根据不同品种,种苗平均每14~16个月一换,产2茬花。年均产量68805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2.49元/扎,年销售收入171324.45元,年均纯利润为63697.95元/hm2。

4社会效益

种植非洲菊、康乃馨花卉。一是可以缓解部分农村地少而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就业实际问题,同时美化人们生活,增添节日喜庆。二是可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5结论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苗木市场 应对措施 提高效益

论文摘要:适当调整苗木种植结构,开发特色品种,实施科学种植,提高苗木质量等措施,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林木苗木产业健康发展。

1适当调整苗木结构

近年来,长白山次生林区苗木场圃发展很快,苗木存圃超量,经济效益下降,严重挫伤了苗农的积极陛。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苗木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苗木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在加大力度建设平衡生态的今天,我区苗木需求量正在增加,尽管苗木发展迅速,常用大规模苗木仍处于基本供应充足的局面。但按照常能适应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向,着眼于苗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压缩常规小苗木生产,增苗木扩繁是当前调整苗木结构的—个主要措施。特别是城乡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等都需要大规格、树形优美苗木、高品质的绿化大苗,因此尽快培育适合城乡绿化的高质量、大规格的合格苗木仍是当前苗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2应重视苗木的品种及特色

传统的苗木种植观念跟传统农业种植观念的—个相同之处是“什么品种赚钱,我就种什么”。殊不知,这样一哄而上的结果是某些苗木品种的数量急剧增加,供大于求。高成本育出的苗木低价格售出,甚至有些地方实在没有销路,竞把苗木当作烧柴处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缺乏市场经济头脑和眼光。

多数人表现在以下n.个方面:一是,常规苗木。在我们这个地区,落叶松是一种常规苗术。由于一度需求量较大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发展起来。有的乡镇竟发展到几千亩。待到小苗长成大苗,这股风潮已经过去,许多苗农懊恼地说“转眼间就大掉价,甚至贵贱都没人要。赔了,赔了!”二是,新品种“一窝蜂”。前几年,突然出现一股杨树苗新品种的风潮,不用说业pin:k,就连许多业内人士也摸不清头脑。一听说是新品种,就风拥而上。条材、穗材价格高得惊人。

可是,这种新品种还没等出圃,就被另—个新品种冲击,变成了“老品种”,其价格跟引进时的价格天地之差,受损的自然还是苗农。三是,品种单一无特色。几年来笔者到过许多苗圃,尽管规模有大有小,品种却很雷同。并且不分主次。同时还是各干各的,缺乏集约管理,生产模式粗放,质量也不高。这也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个重要因素。由于苗木具有生产周期长时效性却很强的牦,势必造成同一年份种植的品种出圃时间和销售时间也基本一致,结果也是供大于求。正如人们所说“种啥啥多,卖啥啥贱。”

因此重视苗木种植的品种和特色,对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保证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强科学种植,提高苗木质量

当前造成苗木生产效益低下的—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科技含量,往往管理失误,苗木质量不佳。

首先,多数苗农原本是粮农,对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一无所知,对苗木市场的需求和动向更轰岁佳以判断。只知育苗.赚钱,不知因地制宜。有些人舍不得使用好地,选择盐碱、涝洼、土质差、土壤贫乡脊的地块种植苗木,根本不瀚查应苗木生长,质量差,效益低在所难免;还有的树种选择不当,沙土地种植常绿树,起苗时带不住土佗;碱性土壤上种植酸性树种苗木,生长势不佳;耐旱性树种种植在长览教低洼的土地上用冰无法排除,造成苗木根系浸水时间过长腐烂,整株苗木死亡。诸如这些问题,在我们这个区域内屡见不鲜。

有的苗沾汉寸合理密植的尺度把握不准,只知道密植可以节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是过密种植,苗木生长空间太小,肥水管理又不及时,苗木生长比例失调,“欺苗”现象严重,致使苗木合格率低下。

种植效益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江南农业;明清;经济发展;水稻;集约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李伯重先生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并著有《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等3篇论文。在对这3篇文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做出评价。

1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3篇论文均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从题目就能简略了解到李伯重先生所进行的探讨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时间为明清时期;地点为江南;对象为农业经济;着眼点为发展特点。在我国农业经济史上,探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李伯重先生认为自唐代后期以来农业生产技术是在进步的。因此,有必要尝试研究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程度。2)李伯重先生认为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唐代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的论著较多,关于江南农业、商业、市镇、赋役和社会生活的论著尤为突出,显示出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圈中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对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对江南农业进行动态考察,以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的农业状况。

2论文选用的材料

李伯重先生的三篇论文所使用的材料均以文字记录史料为主。其中,地方志使用频率最高,有《南浔镇志》《菱湖镇志》《湖州府志》和《杭州府志》等。现就论文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举例说明。《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一文中通过使用三则材料来研究、论证明清江南水稻种植中劳动投入量的估数。这三则材料分别是孙志熊《菱湖镇志》中的万历时湖州归安种稻、万历《通州志》卷2“疆域志”中的万历时通州水稻种植、包世臣《齐民四术》第一“农一”中的嘉庆时江南种水稻。另外,为更好地理解估数,更清晰地掌握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李伯重先生还参考了《沈氏农书》“运田地法”中的有关材料。《“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一文中通过使用明清史料中一些关于蚕桑业生产中劳动力价格的材料来支撑蚕业生产中的劳动投入。例如,运用《蚕经》九之“戒宜”和明万历人庄元臣所著《曼衍斋草》来解说每667m2桑园上劳动投入的情况。《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一文中,通过使用姚廷璘《历年记》所记载的自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期间上海一带的棉田667m2产量数字统计来解释在松江东部种棉的经济效益比种稻高。而后,就种稻和种桑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投入进行比较,得出种桑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稻的结论。此外,还使用张履祥和包世臣的论点来说明种植经济林木的经济效益亦颇高,进而提出明清江南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经济效益提高的观点。

3作者的主要观点

从整体上看,3篇论文共同的立论依据是:自唐宋以来,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农业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对江南经济史进行专门研究的意义非凡。李伯重先生的主要观点如下:《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一文阐述三大问题:1)明清时代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有所提高及提高的方式;2)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达到的水平;3)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提高的可能性。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江南水稻生产的集约程度仍有所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以肥料投入为中心的资本投入。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推动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一文先后讨论三个问题:1)明清时期江南蚕桑业中的劳动投入;2)明清时期江南蚕桑业中的资本投入;3)明清时期蚕桑业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与水稻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的比较。通过对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桑争稻田”在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改稻种桑引起的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比水稻生产自身集约程度的提高的余地要大,值得继续深入探讨。《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一文通过分析江南平原、宁镇丘陵和浙西山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出结论:明清时期江南人民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比之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并没有达到顶点,尚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今后江南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水平。

4作者的论证逻辑

李伯重先生这三篇论文的论证逻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经济学方法的运用。论文除使用传统的历史学方法以外,还特别注意经济学方法的运用。在分析问题时,使用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论根据和马克思主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尤其是突出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方面,论文有意识地使用定性分析,在结论归纳时采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研究手段,如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的分析、对投入—产出关系的重视等。另一方面,论文使用定量分析。以明清文献为资料基础,进行很难精密的定量分析,但对论文定量分析所得的各项结果,只能大体上做到准确。在研究农业经济发展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合理运用,能使研究更具科学性。2)注重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探讨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论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观察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为更深刻地认识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论文一方面广泛吸收农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直接运用农学原理去探讨问题。3)注重比较研究。判断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程度,需要有比较对象才能得出结论。论文在“蚕桑业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与水稻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投入量”中进行大量比较。

5论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李伯重先生对明清江南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利于对当今社会农业发展进行思索。完成这3篇论文后,李伯重先生还发表了《明清江南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四》和《“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李伯重先生也认为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尚存继续探讨的空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江南农业经营规模及收益方面的研究;二是明清江南农业结构与同时期欧美农业结构之间的比较研究。

6结语与建议

这3篇论文的论证在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说精确,但受限于史料贫乏,行文有一点粗糙。深入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史时,建议灵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同时附上相关计量单位的折算结果,使之更为明了。

作者:唐媚媚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伯重.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J].中国农史,1984(1):24-37.

[2]李伯重.“桑争稻田”与明清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二[J].中国农史,1985(1):1-11.

[3]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J].农业考古,1985(2):150-163.

[4]李伯重.明清江南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四[J].中国农史,1986(3):1-19.

[5]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商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J].中国农史,1996,15(1):1-14.

[6]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农业机械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防治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