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现金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09 03:12:37

库存现金管理

库存现金管理篇1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硬币和残币堆积。农信社地域覆盖广,地理位置偏远,营业网点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经济、交通、市场、文化、观念、素质等因素导致硬币和残币市场流通难,呈现出堆积现象。一是硬币投入难度大,市场使用率低,投放少,回收多。由于硬币携带不便,真假难辨,容易丢失,在农村使用渠道单一,群众对硬币有较大的排斥现象,硬币回笼数量远远大于投放数,致使现金库存量增加,囤积现象凸显。以我社(四川省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全辖共48个营业网点,其中地处农村网点达37个,目前我社硬币的数量已达10万余元之多,存放时间长达1年以上。二是残币数量多,损坏程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气候、市场体系、居民素质、现金交易频繁等因素,致使残币屡现不止,屡缴不尽。按照人民银行残币管理规定,金融机构所兑换的残币需成捆后才能上缴,但由于币种的多样化,加之人力资源短缺,数量不够的未成捆残币就只能积压在库房内,日积月累,导致农信社现金库款量不断增加,既增加了安全隐患,也减少了收益。

(二)库存量限额难以预测。一是农村信用社面向“三农”,服务面广、对象多,业务品种繁、金额大,现金供给时间不固定,需求不稳定,无形中给管理部门对各社库存限额核定增加了难度。二是资金结算渠道欠完善。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等网络汇兑业务的开通,农信社的资金结算效率、功能较以往大大增强,但由于属于农信社自己的、具有现代化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迟迟未发,这就增加了习惯用“卡”办理跨行、跨区域业务的客户使用现金的频率。三是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未有效推广。广大群众对新的现代化支付业务了解不明白,理解不深刻,使用不信任,没有形成利用新科技结算工具的良好社会氛围,致使农村地区市场交易中现金交易仍占主流。四是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锐减,而资金需求量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库款管理压力,这些都给准确核定库存限额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库存现金申报方式安全隐患较大。现阶段信用社普遍采取电话申报、钞车押送方式解决库存现金余、缺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上升了经营风险。

1.电话申报存在隐患。一是容易泄密。一方面,信用社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进行现金申报时,柜台外难免有客户存在,申报金额、时间等信息易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科技时代,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听,进而可能诱发高科技犯罪。二是容易出错。利用电话申报,准确度有依赖电话线路的好坏,容易出现金额、时间、调入或调出等要素错误的情况。一些信用社为了不泄密,采用编译密码的方式进行申报,但密码编译的复杂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也就可能增加差错率。三是责任明确较难。电话申报时主要靠姓名询问或话筒声音判断申报人,乱报姓名的情况不能完全排除,失声情况难免出现,一旦出现误报、谎报、乱报等违规情况,责任明确及追究难度较大。

2.钞车押送风险较大。一是钞车的现金配送、调运任务繁、时间紧、责任重,且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落后,地形复杂,多山路,雾雪天气、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因素潜在着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二是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山多树茂,给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制造了条件和环境,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案件风险不容忽视。

二、对策与建议

(一)减少库存现金不合理占比。一是加强硬币使用宣传,发挥社会各界联动作用,提高广大群众对硬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形成“硬币纸币都一样,同样都是人民币”的观念认识,积极为硬币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实现农村地区纸币单一流通进一步向纸、硬币混合流通转变。二是加强硬币调剂管理,根据库款的票面结构,及时向人民银行反映征求支持,帮助把硬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都市进行输送流通。三是加强残币的整点和回笼工作,对成捆的残币及时上缴,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对未成捆的进行规范化清理和搁置,提高库款管理水平,优化库款现金结构。

(二)按季核定库存限额。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使信用社的现金收支状况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如春耕时节现金投放多,回笼少;秋收时分现金回笼多,投放少。为减少不生息资金的占比,根据现金收支的规律性特征,分析撑握规律,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改变信用社库存限额的一年一定规则,按季、按客观需要核定库存现金,减少累赘占款,降低库款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增设sc6000系统库存现金申报交易。随着全省各地sc6000综合业务系统的陆续成功上线,信用社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不日而语,但现金调送申报交易在此系统中却未有涉及。试想,如在sc6000系统具备现金申报功能,利用网络进行调送申报。如此以来,文前所述的易出错、责任追究难、信息易泄露等现金调送风险就游刃而解,人力资源也将大大节省。

(四)降低现金使用量,提倡现代化支付。农信社以农村为主要业务市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客户多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乡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传统的现金支付为主要结算手段,对现代化的汇兑业务、卡业务的了解盲然或一知半解,加之农村地区的现代代支付设备(如atm系统、pos系统等)短缺,致使在农村市场的现金交易量巨大。针对这样的情况,信用社工作人员一是要扎实、深入、到位、有效地做好现代化支付方式的宣传讲解,对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推出支付新业务、新方式,减少现金交易量,进而降低信用社的现金库存。二是现金管理规范有序化。对日常的现金交易业务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进行办理,能减少现金交易的尽量减少现金交易,能使用转账交易的尽量不使用现金交易,坚决实行大额现金提前预约制度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防制案件风险,增强现金

库存现金管理篇2

前言

银行库存现金是为满足日常客户存取周转需要,库存现金作为非盈利资产,不能为银行带来任何收益。库存现金过高,会降低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加营业成本;而库存现金不足,又会带来流动性问题,对银行信誉构成巨大风险。因此,如何在保证支付的前堤下,确定合理的库存限额、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正是大多数银行所希望的,当然农村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管理的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现金使用量难以估计

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原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成,分布于城乡各地,机构网点众多,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每天存取时间、数额不一。加上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对现金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给估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迫使网点增加了一定的库存现金。二是农商银行面向“三农”,各种业务品种繁多,如养老金、土地赔偿款及各种水电煤气等,使得网点每日需求的现金波动较大,增加了各网点估算现金需求的难度。而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的特点,又加倍放大了预估库存现金限额的难度。

2.农村市场对现金的需求量较大,且存在较大波动性

一是很多私营企业主基于避税等需求,大量使用现金支付。有的甚至是因为现金交易比转账交易价格低,致使大量提取现金,而所得现金又有一部分存入银行个人结算账户,到进货时又从银行拿出进行交易,使得现金在体外循环,得不到银行的监管。二是由于农商银行绝大部分网点位于农村及城郊结合部,一般所属客户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银行的一些转账支付方式,特别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还不能接受,在观念上还普遍存在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支付理念。三是农村缺少POS刷卡、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现代化支付环境,客观上也导致了现金需要量的增大。

3.农村商业银行对库存现金管理思想上不够重视

一方面,由于现在存款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为拉笼更多客户资源,特别是优质客户,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放弃对现金支取的要求,使大额现金的审批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不够,只重视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认为多一些库存现金对银行的经营效益影响不大,对库存现金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临柜员工“怕麻烦”的思想,也客观上增加了库存现金管理的难度。“怕麻烦”主要表现在为怕引起客户的投诉,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刻意提高库存现金以便满足潜在客户需求。同时,部分网点为了讨好对公客户,放松对客户现金监管要求,超范围支付现金。

二、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上述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对策

1.加强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与推广,减少农村地区现金需求量

一是利用各种会议、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在营业场所摆放宣传资料和LED进行滚动宣传,经常性的上街举办各种形式宣传活动,并进行现场指导与咨询。从而,逐步扭转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现金交易”传统理念。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人员、个体经营户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培训,通过介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便捷支付手段,提高农村企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支付等现代化支付渠道的比例,逐步减少农村地区现金交易量。二是利用网点柜员加强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与推广。网点柜员可充分利用农村商业银行特有的“人缘、地缘、血缘”优势,向客户多宣传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同时,对一些不会使用的客户进行现场进行指导,使广大顾客了解使用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方便实用。三是有技巧的了解客户资金的用途,对可用转账、电子渠道办理的支付结算业务,积极动员,既可以减轻柜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能节省库存现金的备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提升库存现金限额管理的精准度,缩小实际需要与预估限额的差距

一是涉及库存现金管理的各级要重视现金的管理工作。经常性的了解网点的库存限额情况,根据网点的存款规模、业务情况,重新核定库存限额,并与网点的考核挂钩。对一些由于管理不力,经常出现超库存的网点,实行一定的处罚。只有领导重视,员工才会认真对待。二是相应网点要做好现金需求的预测工作。通过大额现金支取预约登记、严格落实现金监管政策等方式,较准确预估现金使用量,提前预备现金,在客户支取时可及时进行支付。同时,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制度,现金超出网点限额规定时,要及时向金库中心缴存或申领,以确保能正常营业。三是金库中心要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现金库存,配备足够的现金,并对各券别的票面进行合理配置。

3.拓展非现金支付结算渠道,增加服务“三农”新方式

库存现金管理篇3

关键词:国库现金 有效性 管理

国库现金管理是在确保财政国库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以实现国库现金余额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国库现金有效管理就是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原则,充分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有效管理短期国库现金流和现金头寸的一系列活动。目前,我国推行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以及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直接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为开展国库现金有效管理提供了条件,研究国库现金有效管理是当前地方政府和央行的工作重点。本文结合*省省本级国库的实际,拟对地方国库现金有效管理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国库现金管理是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

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可以较为精确的测算出现金的具体需求,对财务规划进行提前的编制,同时对各个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对政府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为了便于对资金运用和筹措进行全面的思考,在对国库现金进行管理时,是建立在资金时间价值和现金机会成本的前提下的。但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在财务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问题忽略的较为严重,其次是在人民银行国库账户上沉淀了过多的现金,这不仅导致资金的闲置,还造成财政资金效益过低,甚至政府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国库库存余额持续上升,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势在必行

受国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走高趋势,各级地方财政收入也呈现增长现象,国库库存现金也日益增多,库存余额一直持续上升。以*省省本级为例,在2012年1月至12月,每月的日平均库存都处于稳定上长升的状态,自年初的174.5亿元增加到年末的432.07亿元,出现日平均库存最高状态,增长了十一点五个百分点(如上图所示)。由此可见,对省级国库现金的管理是当务之急。

(三)库底资金余额变化呈现的规律性为国库现金管理现实操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全年财政库存资金余额,在税款缴库进度和财政预算支出安排的影响下,出现的波动性较为显著。不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国库库存余额的波动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给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近年来*省省本级分月度库存日均余额的时间顺序排列可知,其库存余额波动所呈现的规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主要有三个高点和四个阶段的表现。第一阶段:自1月至3月,库存余额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第二阶段:自3月至6月,库存余额出现停止不前和稍微下降的现象;第三阶段:自6月至11月,库存余额出现较小的上升趋势,并上升至全年库存余额的最高点;第四阶段:自11月至12月,由于年底预算支出增加过多,库存余额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不会低于年初余额。

(四)国库现金流预测能力逐渐提高,给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技术条件

为了全面展现出一段时间内,国库每天收支和平衡的具体情况,在最近几年里,地方财政在提高“金财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还构建了包含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在内的国库管理操作系统。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国库现金预测能力,在各级国库部门的领导下,制定了逐级报送国库库存日报制度,进一步推广并使用收支统计分析系统。各级国库资金的集中化管理目标在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数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

(五)国库资金进入货币市场运作的空间日益扩大化,成熟的货币市场为国库现金的日常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西方国家货币市场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知,由于受到交易种类过多、参与主体较为复杂等的影响,其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管理时就会容易得多。现阶段西方国家的国库现金模式主要有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前者是通过对持有的金融工具进行卖出或者回购,以及买进或者回售等多种方式直接进入货币市场进行操作;而后者是获得利息收入,通过采取在各类大型银行中存入大量的国库现金,收取利息的方法。借鉴西方国家丰富的经验,再根据现阶段我国地方国库资金的真实情况,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化。

(六)完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有利于地方国库实行现金的有效管理

目前, 我国国库现金支出的节奏日益均衡,国库存款余额的变动也逐渐呈现稳定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推进的影响,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使得各级预算单位的资金结余出现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人民银行国库的库存余额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库现金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

(一)国库现金管理的前提条件

国库现金管理的前提是对现金流进行精确的预测、对库底资金最低安全额进一步确定,在此基础上保证财政支付的需求。

若要保持国库处于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状态,就需要事先的预测,从而在管理和操作国库现金余额时,便可以很容易达到对国库现金流的具体需求。对于现金管理工作来说,其最基本要求就是在国库收支预测方面做到全面、精确,及时的测算,这方面的工作还可以给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具有量化的操作目标。所以在分析国库资金的余额和结构数据、预测国库资金的变动方向和研究国库资金的量化时,都要从预测方面为出发点,为有效进行国库现金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为了最大化地减少财政资金管理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把国库库存资金的数量控制到均衡的状态。

在米勒·欧尔模型的随机模型中,表述了关于库底资金最低安全额的理念。如果安全额高于库底资金时,可以不考虑投资,同时准备投资回收方案。最低安全额低于库底资金时,超出的库底资金就是可投资资金。最低安全额是模型的界线,并把库底资金划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保付库底和可支配库底,用语言描述公式就是库底资金=保付库底资金+可支配库低资金。

为资金管理提供预警信息是库底资金最低安全额的重要作用之一,所以在设定它的比例额度时,要充分考虑它有没有达到财政额外支出的需求。由于财政额外支出不能通过统计公式计算其数据,所以在这方面的预测很不精确,在对财政额外支出进行预测时,评估的结果多是参照国库收支总量和历史年度临时的资金需求量这两个要素产生的。

(二)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基本原则

通常情况下,资金的投资运作是建立在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对于国库现金的投资运作来说,也具有同样的道理。受到资金的性质和来源具有较大区别的影响,在对各类资金的运作过程中,对三性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国库资金归为政府资金,所以其主要来自政府的税收和国债两个方面,再加上国库资金运用一直处于政府预算项目的范围之内,所以在对国库资金投资和管理时,就要侧重于资金的安全性,也就是对国库资金的运作的过程中,尽量远离风险,防止资金出现损失的现象。受国库资金短期性特点的影响,在国库资金的管理运作时,要确保资金流动畅通,换句话就,就是把国库资金投入到流动性较强的融资工具中,在需要资金执行预算支出任务时,按时将其变现,以避免出现资金损失的现象。资金的盈利性也需要考虑,不过仍需建立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流动畅通的基础之上。

三、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工具选择

(一)国库资金存入商业银行

国库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在现阶段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期限为一年。为了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和流动通畅,其操作方式主要是公开招标,中标商业银行的数量取决于投标金额的多少。国库资金主要在中央银行保留一定的余额,其余部分存放在商业银行。在商业银行存入资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给财政部门抵押国债或企业债券等信誉度较高的抵押品。商业银行把这部分资金当作一般性存款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这些资金。

(二)货币市场方式

为取得更多的收益,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部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货币市场上运用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央票回购等多种工具,对国库现金进行运作,以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在我国,财政部门也可以在中央银行存入一定量的库存资金后,其余资金由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进行多种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三)买回国债方式

对国库现金进行管理,也可以借助增加短期国债的品种,来满足国库资金临时闲置的需要。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制约,为了满足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各种需求,可以增加发行期限为一年内的国债,买回跨年度并余下期限不多的国债,采取注销或持有到期的方法,以优化国债的期限,降低债务成本,从而增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四)同业拆借

受国库现金流预测是否精确的约束,国库现金管理还有一种不错的选择,那就是将国库现金余额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足够未来一段时间支付需要的数量水平上,将其余的资金投入同业拆借市场上,获取短期收益。

(五)票据贴现与再贴现

从西方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成熟的货币市场上不可能缺少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两类业务。通常情况下,西方国家会利用少数资金买进级别较高的商业票据,在以后恰当的时机中,通过票据贴现来完成国库现金的流动。

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设计模式

(一)构建操作平台

地方财政与当地人行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相关规定来确定部门间的职责,建立后台预测、决策、前台操作三个部门,负责国库现金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依法进行国库现金管理。

(二)操作流程设计

当地人民银行和地方财政必须根据国库现金管理方式设立一套国库现金管理账户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必须保证足够支付需要目标的合理库存量,多余合理库存量的国库现金都及时转出、低于合理量及时转入。

(三)运作风险控制

在采取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方式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时,应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商业银行在接受定期存款后,不守信用,没有按照期限付利息;其二,商业银行在资金流动方面可能会出现困难或者遇到风险;其三,商业银行可能会倒闭,没有能力支付本金。

(四)实施国库现金管理的具体步骤

其一,对国库收支预测应进一步加强;其二,进行稳定库款的额度管理。其三,积累以上两个步骤的经验,逐渐降低库款余额。

五、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由于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与国库现金管理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时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加大了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及调控目标的实现。而随着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的存款越来越多,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从而避免经济波动和金融波动。

(二)构建制约监督机制

地方政府往往具有较强的投资冲动,受我国行政体制的制约,为了实现投资的目标,很多地方政府都以国库现金管理的名义进行投资,从而增大了财政风险,此种风险还可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构建制约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在制定制约监督机制时,要注重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资条件、期限和种类的规定,从而较为严格的对国库现金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构建国库现金管理预监测体系

由于国库现金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所以国库现金管理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根据精确的国库现金流量,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很有必要引入有关财政和金融类的专家,对国库现金预测和预警分析模型进行探究。同时,还要构建一套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动态分析模式,此模型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良好的准确性。尽快建立国库现金管理监测系统,此系统不仅要具备先进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这在预测和分析国库现金流时,只要借助现代信息收集技术,便可把它与实际现金流量进行对比。

(四)实行彻底的国库单一账户改革

库存现金管理篇4

关键词:国库现金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升地方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益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地方国库库存余额持续攀升,大量资金长期滞留于国库账户中。

(二)有利于地方商业银行资金规模的扩大

在商业银行的存放的国库定期存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增加货币市场资金供需,使宏观调控更加有力。

(三)财政国库改革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运作的资金来源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完善,构筑起财政高效运行的“直通车”,所有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付制度,为地方各级国库实施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运作的资金来源,奠定了国库资金资本化运作的基础,集中支付一方面能够使国库部门比较全面地掌握国库资金分布和使用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国库现金流量及库存现金的预测和控制。

(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借鉴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的成功经验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程》的制定,明确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方式、操作流程、风险防范措施和职责分工,不仅为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逐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目前实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就基层国库而言,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国库部门,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基本上只是有一个概念上的了解,对于具体如何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还没有清晰地认知。同时,在人员素质方面,当前国库普遍存在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有待更新,相对于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缺乏专业人才,分析、预测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基层国库人员对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特别缺乏运用相关预测模型、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预测国库库存的专业人才。基层国库库存预测工作的的科学性、准确性较差。

(三)需提升国库现金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关系

地方开始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之初,必然会形成国库资金由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净流出,产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货币政策处于必须收缩流动时,国库资金流动产生的扩张性货币效应,必然会抵消货币政策的效应。

三、加强国库现金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配套制度

由于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涉及财政、国库、银行等多个单位和部门,需要自上而下加以协调。因此,建议总行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M一步明确分工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管理架构及风险防范和控制等有关事项;省级行和财政厅联合制定操作规程,明确具体的投资原则、投资对象、招投标流程、资金汇划、收益确认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

(二)提升基层国库现金管理预测分析水平

第一全面清理预算外资金,加强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性。第二提高分析预测水平。充分运用好宏观预测、预算规划、预算执行等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对国库现金月收支流量历史数据的数量经济分析能力。第三是建立完善国库日现金流量基础数据库。

(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国库现金管理水平

一是在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中,同时部署业务人员学习掌握现金流量预测方法,并及时记录国库库存余额;二是充分利用3T系统上线运行的成果,对大额、异常资金变动情况进行登记,关注变动规律,分析变动原因,掌握现金流预测的基础数据,并编写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分析报告;三是加强横向沟通协作,如从财政部门获取财政口径的收支存数据、从税务部门获取税收进度完成情况、从商业银行获取影响国库收支的相关信息数据等,逐步提高国库现金流预测水平;四是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使员工能够有效适应各个岗位的工作,增强员工对现金管理的能力。

(四)加强国库资金运作与货币政策协调一致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政策效应不同,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国库资金动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中出现冲突,要建立财政、人民银行国库现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政策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库存现金管理篇5

[关键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Baumol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63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国库资金完整和财政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对库存闲置余额进行的余额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资金管理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一系列围绕国库改革措施的施行,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国库库存大幅攀升、常年保持高位运行,而大量闲置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库现金管理成为重要课题。自2006年开始,国务院率先开始了对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探索,2008年,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也逐步展开。2016年4月,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包括甘肃在内的十五个省(区、市)作为2016年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重点试点地区,探索实现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最佳途径。

1平凉市国库现金整体运行情况

本文收集整理了平凉市中心支库2008―2015年国库存款月度收入、支出和余额数据,深入分析其变化特点,提出进行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11国库收支存逐年增长

以平凉为例,除个别月份外,月末库存余额环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其中,2013年至2015年,月末库存余额在7亿元以上的月份有28个,2013年月均库存余额为718亿元,2014年较上年增加了2535%,2015年的增幅也达到了3456%,月均库存余额达1211亿元。大量的国库库存资金为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条件。

12国库收支时间的不同步

国库收入和支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一般而言,每年的1月、3月、8月、11月收入处于波峰位置,而支出的波谷位置处于2月、4月、7月、9月,这就在短期内形成了大量的暂时库存余额,为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条件。

13地方政府迫切的现金管理愿望

随着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结余资金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都在寻求库存现金收益最大化的方法和途径。但在各种政策、管理机制的制约下,获取的收益十分有限。从平凉市具体情况来看,虽然库存余额不断增加,但是基本都存放在商业银行的专户,资金的利用程度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前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进程。

2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实证研究

目前,Baumol模型被广泛用于测算国库现金最佳持有量。它假设: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都是均匀发生的,且稳定并可预测;在预测期内,企业不会发生现金短缺,并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融资。其基本原理就是,在现金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期得到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这个过程中,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呈现出相反的变动趋向。由于Baumol模型的部分条件过于严苛,有学者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扩展模型,即加入短缺成本,扩展后Baumol模型的具体公式为:持有成本+转换成本+机会成本。设库存现金最佳持有量为M,则M=(2YB)/Ti×Tr/(Tr+Ti)。其中,Y为本级国库年度总支出;B为参照沪、深两市国债现货、企业债现货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交易手续费,现金转换次数设为12次每年;Ti选取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中标利率年度平均值,Tr选取资金拆借市场30天拆借利率年度平均值,Ba为月均库存余额,In为月均可投资额。

下表说明,在2008年至2015年,每年都有可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其中,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库存余额较低,其他年度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库存余额稳中有进。近四年的月均可投资额数值较大,说明有大量的闲置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加强地方国库开展现金管理问题的建议

31建立国库收支预警机制,防范流动性风险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首先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国库收支。为此,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和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国库收支预测预警机制。目的即掌握国库现金流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准确预测,为地方国库开展现金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避免国库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32提升财政预算执行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国库库存余额的增减、波动直接受财政预算执行质量的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在编制现行预算时多是依据历年经验,编制过程存在严重的时滞性,导致财政的执行随意化;另一方面,当前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较多,实际执行进度与预算进度差距较大,年底突击花钱更是加剧了国库存款余额波动,增加了最佳持有量预测的难度。因此,政府部门需提升财政预算执行质量,第一,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加大部门预算改革力度,提高部门预算的时效性;第二,严格按照发展需要,提前制订专项资金计划,细化预算项目,合理规划预算执行进度,提高国库支出的可预见性和规律性;第三,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尽量避免人为干预等外来因素的影响,提高国库资金运行的平稳性。

平凉市本级国库现金最佳持有量测算表年度Y(亿元)B(亿元)Ti(%)Tr(%)M(亿元)Ba(亿元)In(亿元)20083822000443793222022760742009657200056157139469617148201066890006339725228750121420118126000746075763115762652012101530009156341537385748420131022700087413643512718206201485980009446747741892502201510886000992753296531211558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国家金库平凉市中心支库。

33促进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构建信息集中管理平台

国库负责国家各级预算资金核算工作,同时也充当着连接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桥梁。因此,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国库数据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建立符合我国国库实际的模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把人民银行的部门优势与其他相关部门联系,进一步提高国库收、支、存业务实时处理和信息共享、加工、反应能力,为政府更好制定财政预算,开展现金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课题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研究――基于上海市国库库存余额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4(11):90-93

[2]赵经涛,范崇鑫关于地方国库现金最佳持有量的实证研究――以金昌市为例[J].甘肃金融,2016(2):62-65

库存现金管理篇6

关键词:国库现金管理货币政策

国库现金,是指国库库存资金。国库现金管理,是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和财政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的运作管理,实现国库闲置现金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财政资金管理活动。国库现金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库存现金、活期存款和与现金等价的短期金融资产。通过实行国库现金管理,可以减少闲置现金与弥合资金缺口,最大限度提高国库库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创新,冲抵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健全两者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稳定的良性轨道发展。因此,在国家实施“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如何积极有效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必要性

国库库存余额是各级政府一个重要的可用财力

在以往的预算管理体制下,国库库存余额的波动幅度很大。2000年以来,随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逐步确立,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的推广采用,国库现金支出节奏日益均衡,国库库存余额的变动日趋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减少了各级预算单位的资金结余,留存在人民银行国库的库款余额出现明显增长态势。以东部沿海某省为例,1999年以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该省经济保持了生产加速、需求旺盛、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GDP增速逐年加快,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库库存也节节攀升。

促进财政政策转型的有力执行手段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压力时,若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且易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增加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2003年4月,中央政府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适时转向,将逐步淡出。为防止对宏观经济造成的震荡过大,逐年减少增发国债数量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政策措施,但单一的政策执行手段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如果能够对近年来基本维持在年末3000—5500亿元之间、月末平均约4500亿元的全国国库库存余额进行有效的国库现金管理,则不仅有助于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软着陆”,最大限度地减小财政政策转型对经济运行的震荡,且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加准确的市场信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制度,国库库存余额已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之一。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不仅是国库库存余额的变量之一,而且也是货币供应量的变量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主要通过基础货币控制、利率控制和信用控制来实现,而国库库存余额作为一种动态的货币资源沉淀中央银行,它的存在和变动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具体分析,一是从存在角度看,如果中央银行没有将其运用于再贷款或公开市场操作,就会减少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并降低金融市场的货币周转次数,影响货币流通效率;如果中央银行将其运用于再贷款或公开市场操作,就会转化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作用增加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二是从变动角度看,同一年度内国库库存余额波动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总体而言,我国国库库存波动呈现的基本态势为:每年1、2月库存较少,3月过后开始逐月上升,除6、9月因办理退库较多导致库存略有回落外,直至10月(或11月)达到全年最高点,12月则显著下降。而国库库存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会对基础货币投放或回笼产生不同程度的对冲效果,进而影响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决策。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是非常不利的,也增加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贯彻货币政策的难度,影响中央银行为金融市场提供市场信号的准确度。

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都以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的机会成本为基础,对国库现金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求实现国库现金余额的最小化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从国库现金管理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存放在中央银行、存放在商业银行和直接投入货币市场进行运作。国库现金管理无论采取何种操作模式,都将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完全经(代)理国库

在这种模式下,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入库与拨付都通过中央银行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进行。中央银行不对国库内财政资金的沉淀部分支付利息,财政部门也不用支付手续费给中央银行。这种体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早期阶段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曾存在过,是一种初级的、较为原始的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政部门没有对国库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观念,导致国库资金不能体现自己的时间价值。当国库资金余额增加时,资金回笼,直接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银行角度来说,相当于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中央银行,将使得货币供给量减少。反之,当国库资金余额减少时,相当于资金从中央银行流向商业银行,如同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

国库资金存入商业银行

在一些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国库资金仅在中央银行保留一定的余额,其余部分存放在经招标程序产生的商业银行。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商业银行需向财政部提供信誉度较高的抵押品,如国债、优质的企业债券等。商业银行可把这部分资金当作普通存款,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如发放企业贷款或进行短期投资。此种情况下的国库存款与企业存款性质相同,可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大小。

从货币政策层面看国库现金管理.(2)直接进入货币市场用于短期投资

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保留一定数额的库存资金后,其余资金可由中央银行投入货币市场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取短期投资收益。如英国财政部制订专门法律来规定国库资金的投资范围和种类,努力提高国库现金投资的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国库现金投资的安全性。因此,须从国库现金投资的渠道和方向来分析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影响。如果政府与一般企业一样在货币市场上进行投资活动,则在很大程度上可将国库现金视同企业资金对待。虽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这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向影响不大,但国库现金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所以,中央银行在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部分资金的规模和投向。

加强国库现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2000年以来,我国国库现金波动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国库现金余额高位运行,资金效益低下,闲置与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2000年以来月末国库库存余额最小为1743.9亿元,最大为6601.61亿元,月度环比最大波幅为2865.04亿元。二是国库现金来源中负债性比重不断上升,财政筹资成本增加。2003年中央债务余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约为1998年的1.14倍,是1995年的1.65倍。三是国库资金集中存放在中央银行,虽有利于监管财政收支活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但增加了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因为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资金收支状况会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量产生影响。

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在中央银行完全经理国库模式下,我国可在中央银行账户保留一定数额的国库存款并计付利息的基础上,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国库现金。这既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又能充分满足政府支出的合理需要,并可减少持有国库资金余额的净成本,从而使国库资金余额的持有成本最小化。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实行国库资金动态分析制度

一般而言,资金管理须统筹考虑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由于国库库存资金是属于政府性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税收和国债发行,运用于政府预算支出项目,所以,在运作国库库存资金时,要在充分保证资金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资金的盈利性。这就需要实行国库资金动态分析,合理搭配收入与支出的时间、金额等要素,包括对每天国库收支变动、银行体系资金流入流出状况、各类证券交易情况等的分析,总结其规律性,研究国库库存对银行体系资产负债变化的影响,为中央银行利率导向和货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科学的国库收支预测机制

全面、准确、及时的国库收支预测能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量化的操作目标,也是现金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须加强对国库资金余额与结构的数据分析和未来变动趋势的预测和量化研究,要以预测为基础,积极探索把国库库存资金数量调控到较均衡状态的手段和方式,以求降低财政资金的管理成本,促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的协调配合。在实际运作中,可以首先确定国库库存资金的最低额度(即下限)和国库库存资金数量的常规控制目标(即上限)。当国库库存低于或超过这一常规控制目标时,中央银行可通过出售或购买债券,使国库库存资金在满足正常开支的情况下趋近于常规控制目标,以达到资金存量小、管理成本低的效果,并可使国库账户上保有应付临时性或突发性支出的必要储备,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

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单一账户(TreasurySingleAccount,简称TSA)是记录国库现金收支状况和进行余额管理的账户。因此,建立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随着税费改革、项目预算滚动管理、政府集中采购等工作的稳步推进,须进一步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一收支、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有效提高预算资金的完整性和可控性,使国库资金的覆盖范围和表现形式更加符合政府资金的本来属性,使中央银行能全面掌握国库现金流情况,避免国库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直接注入金融市场而影响社会资金流量及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减缓国库现金运作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积极发展货币市场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国库现金管理,须以流动性高、安全性强的货币市场为平台,建立竞争有序、监管严格、统一高效的货币市场是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要前提。当前,需以扩大市场容量、丰富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方式为重点,以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价格发现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为依托,积极发展货币市场。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国库现金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等形式,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合理调控基础货币,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手段。

参考文献:

1.贾康,阎坤,周雪飞.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及国库现金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3

2.潘国俊.政府资金运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4

3.程丹峰,杨照南.中国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市场投资选择[J].财政研究,2004

库存现金管理篇7

关键词:国库;现金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1-0081-05

一、引言

财政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逐步将所有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机制,积极推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有利于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国库资金管理效益。目前,我国需要建立健全国库现金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能力,建立国库现金管理风险控制体系,规范有序地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高国库资金运作水平,正确处理好国库与财政、税务等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衔接。

国库现金管理是我国财政、金融领域改革的一件大事。从国际上看,各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已经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在当前大力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借鉴西方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成功经验,对比我国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二、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国库现金管理的内涵

国库现金是指一国财政在中央银行或者其他部门存放的流动性资金,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存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一致,使得国库现金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在表现形式上,国库现金包括财政部门存放于资金账户上的现金、活期存款及现金等价物。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国库现金支出需要的前提下,以实现国库闲置现金余额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是财政国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提高国库资金运用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保持国库现金流量的均衡,满足财政支付的需要。[1]

(二)国库现金管理的内容

国库现金管理主要是控制财政总支出,贯彻财政预算效率,以最小化政府借款成本和最大化资源的机会成本。因此,必须缩小交易成本,降低发债成本和提高票据投资的收益,以及避免提前支付和延迟收款。国库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国库现金流量的管理,即对国库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控制,并将国库现金余额集中于国库单一账户。这样有利于统筹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实现对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时间、数量、成本、风险等进行协调管理,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1.现金流的控制。现金流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流入。需要缩短现金收到与支出执行的时间间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现金流出。控制现金流出直接与预算执行的组织安排有关,对现金管理来说,现金流出比现金流入的管理难度更大。三是支付技术。支付方式会影响现金流出的交易成本,目前一般的支付方式包括支票、现金、电子转账、信用卡等。

2.现金余额集中和国库单一账户。为了最小化借款的成本和最大化付息存款收入,应该使账户现金余额最小。分散化的现金账户会降低国库现金效率,所以需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使现金余额集中起来,实现国库现金运用效率的提高。在实践中,单一国库账户制度下,有多种交易和现金流集中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国库单一账户和集中化的会计控制。主要由财政部门对相关部门的支出进行控制,并做出计划;二是简单的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机构直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支付,由财政部门对交易总量进行限制。

(三)国库现金管理的主要模式

国库现金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中央银行国库制,国库资金存入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并收取利息收入和国库现金直接进入货币市场获得投资收益。[2]

1.中央银行国库。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入库和自己的拨付都通过中央银行的结算系统进行,中央银行不对国库内财政资金的沉淀部分支付利息,财政部门也不支付手续费用给中央银行。这种现金管理体制在许多国家都存在过,一些国家现在仍然采用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下,中央银行仅仅只是履行政府出纳的职能,而不能对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进行及时管理,使得资金长时间游离于中央银行之外,影响了国库资金的时间价值。

2.存入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一些国家采取将国库资金部分保留在中央银行账户上作为留底资金,以应付财政日常支出的需要;另一部分闲置的资金则通过市场招标的形式存放于商业银行。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采取在商业银行开设存款账户的方式,使得闲置资金能够获得利息,以增加财政收入来源。通常,为了保证存入商业银行的财政资金的安全,财政存款商业银行需要提供信誉较高的抵押品,如国债、投资级债券等。

3.在货币市场运作。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账户上保留一定余额的留底资金后,将剩余财政资金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取短期收益。英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国家采取这种模式。这种国库现金进入货币市场操作的方式,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关于国库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模式的法规,并提高国库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

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点都是债券化、市场化的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并且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制,集中管理财政资金,并将国库现金进行市场化运作;二是科学地进行现金流动的控制和预测是国库现金管理的必要前提;三是发达成熟的货币市场是国库现金管理日常操作的有效场所;四是将国库现金管理和债务管理有机结合。

三、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

国库现金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30多年来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国库现金管理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国库现金管理的开始。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统一办理,所有财政资金的现金流量都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政府则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掌握、控制财政资金的现金流量。英国19世纪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意大利于1986年开始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此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对国库现金进行管理。通过取消财政资金收缴以及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实现商业银行在当日营业终了与国库单一账户及时清算,将闲置现金余额统一集中在国库管理,提高了预算资金运行效率,增强了财政对预算资金的控制权。

(二)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计划性

各国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普遍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计划性的管理。不少国家规定,财政收入的银行应及时将收入上缴国库单一账户,并鼓励各预算单位按期交纳大额款项,对上缴收入不及时的单位予以处罚等等。支出方面,要求预算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报送和提供比较准确的用款计划,只有实际支付时才予以支付。如澳大利亚,对预算单位实行严格的用款计划管理,改变各部门使用资金上的无序性,要求各单位按既定计划申请用款,保证库款资金流量的均衡,为现金管理打下基础。

(三)准确预测国库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预测是实施有效的现金管理的基础,包括收入预测和支出用款预测两部分。收入预测主要针对各种税收及其他收费等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支出预测主要针对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国债还本付息等各项支出。为准确预测国库资金现金流量,各国都建立了国库现金收支基础数据库,选择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按一定时段对国库现金流量进行滚动预测,不断减少预测误差,为实施国库现金管理创造条件。英国现金流量预测水平很高,财政部通过对国库资金收支变化的历史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资金波动规律,每周能较准确地向债务管理局提供最新的国库收支预测,与实际执行数误差不大,对国库现金管理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采取适当方式实施现金管理

在保留最低国库存款余额以备紧急支付前提下,各国都根据国情,采用适当方式,对闲置库款资金余额进行运作,具体方式包括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国债回购与逆回购、购买高信用等级的商业票据等。美国模式中,国库大量的现金存入中标商业银行的“税收与贷款账户”,赚取利息收入;在英国模式中,通过卖出或回购所持有的金融工具,及买入或回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直接进入货币市场进行日常操作。

(五)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国债管理实现有效配合

各国在国库现金管理过程中,都强调现金管理必须与货币政策、国债管理相配合。一方面,国库现金管理要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保持一致,不能影响货币政策。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各国都强调政府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国库现金管理不能影响市场利率。如英国债务管理局提出,要在“保持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一致”前提下,以最有效方式实施国库现金管理。另一方面,国库现金管理的开展要紧密结合国债管理。根据国库现金管理的实际需要,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滚动发行短期国债,形成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债管理的有效配合机制。

四、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库管理基本上是中央银行制。1985年7月27日,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国库。组织管理国库工作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还规定,“国家金库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在执行任务中,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发挥国库的促进和监督作用”。由此可见,国库主要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报解、支拨、结算,并向上级国库管理机构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传统的国库经营,缺少现金管理的能力,不能有效控制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政府现金流情况;不能政府制定融资政策,并有效负责国债的发行与管理。

2001年起,财政部实行了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预算资金开始大量沉淀在国库。2002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库存款计付利息管理暂行办法》,决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国库存款利息“暂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单位活期存款利息计付”,是我国对国库库存余额进行增值运作的尝试,标志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2006年5月26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执行国库现金管理。主要内容是将中央国库现金通过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市场化运作,实现国库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确定了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范围、原则和操作方式等,并界定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中的职责。2006年8月30日,财政部首次实现了买回将到期国债,启动了国库负债管理,标志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进入市场化操作阶段。

(二)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比较薄弱,缺乏科学有效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和实践经验。

1.地方政府收入不规范和预算软约束。首先,受财政体制、管理手段、地方利益、认识偏差等方面的影响,大量的财政资金依然游离于国库管理之外,扭曲了财政收支分配结构,分散了财力,无法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国库收支情况。不将以财政专户形式存在的预算内、外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现金管理,也必然会偏离国库资金保值增值的目标。其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不合理因素影响国库现金管理的前瞻性。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较多地依靠历史经验和指导性意见,预算编制时间短、不细化;预算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缺点;预算编制程序尚需改进;预算执行中调整行为随意性较大。

2.国库现金预测困难。由于国库现金收支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客观上,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加大了预测难度;在主观上,预测手段比较单一,预测效果难以保证。同时,目前的预测满足统计需要的多,注重表面数据的多,而国库现金预测还需要对当地税收情况及财政支出的项目、进度和程序熟悉,实际中存在一定的难度。[3]

3.国库现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尚不明确。从我国实际情况考虑,财政部是实施国库现金管理的职能部门。首先,从资金管理权看,财政部代表政府管理国库资金,是库款资金管理的主体。国库现金管理是财政部为提高资金效益,降低政府筹资成本,采取一定方式对沉淀在人行国库的库款资金进行的管理。实施现金管理后,财政部对库款资金的安全性负责,也对其保值增值负责。其次,从性质与职能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是财政库款的开户银行,其国库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金库条例》有关规定具体办理库款的收纳、会计账务核算业务,并依据财政部门支付指令,办理国库资金支拨业务。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不能对财政国库库款进行任何其他操作。当然,考虑财政部与央行的政策协调配合及其办理库款支拨的手续等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可参与国库现金管理,但不能作为国库现金管理的职能部门。总的来说,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含国库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当负责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4.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国债政策的协调功能尚未发挥。我国实行国库现金管理初期,采取定期存款等操作方式,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按照市场化操作后,国库现金管理应考虑不能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财政部每一笔大的财政资金收支、每一笔大的现金管理操作,应及时与央行交换信息。鉴于目前库款资金较多的实际,当务之急应将现金管理与国债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库款余缺情况,有选择地发行国债。2006年起,经人大批准同意,我国开始实施国债余额管理,改变了原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国债发生额管理的方式。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后,财政部可根据国库存款余额情况,灵活确定发行国债时间和年内各期发生额,这为顺利实施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条件。我国国债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权都在财政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有助于实现国债政策与国库现金管理间的协调配合。

五、提高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国库现金流管理

改善现金流是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地加速资金入库、延缓资金出库,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益。

在现金流入方面,国外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将纳税人付款日期提前,如将付款日期从15日提至1日;提前开出账单或付款通知,较早的付款通知可以产生较早的付款;对提早付款的激励和对延期的抑制,比如小额折扣、罚金和利息费;通过先进的方式及时收款,比如资金电子转账;通过锁箱法、简化操作程序以及分类存款来加速收入货币的处理过程,其中,锁箱法指运用另一个组织来处理付款,简化付款操作程序意味着在收入管理过程中使付款能更快地进入公共账户。

在现金流出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查找和阻拦不必要的提早支付、按照计划分配、禁止不合季节的采购等,账单应在到期时才支付,除非早付款带来的折扣收入高于所得利息;将可选择付款期向后移,延缓支出;向供应商和雇员规定付款日期或有规律的付款,减少操作成本。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改革资金支付为重点,同时也改革资金收缴,这为加强国库现金流管理提供了契机。今后应当结合国库现金管理需要,设计合理的现金流动程序,加速现金流入以及延缓现金流出,以助于增加国库现金余额,减少现金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建立全面的国库现金流预测机制

由于国库现金收支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事先预报,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将难以满足国库现金收支的实际要求。全面、完整、及时的国库收支预报能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量化的操作目标,是规范现金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而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的沟通与配合,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库现金流的准确预测。

当前我国还没有及时全面的现金流预测机制,往往是今天流入的钱明天支拨出去,常常在有效资源配置和及时提供服务上付出相当大的成本。所以今后应当大力加强对国库资金余额与结构的数据分析、历史经验总结以及未来变动趋势的预测和数量化研究,并以预测分析为基础条件,积极探索将国库资金数量调控到较均衡状态的手段和方式,包括摸索动态分析预测模型,以求降低财政资金的管理成本,并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协调配合。

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具有借鉴意义。如美国财政部设有专门办公室负责跟踪政府实际收入和支出,利用自动化的现金跟踪体系,处理来自联邦储备银行、国内税务局、公共债务办公室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的现金状况管理数据,监控现金运动,并预测未来约6个月时间的日现金流入和流出,及时根据实际现金流入和流出信息进行更新。而作为联邦政府资金的主要保管人,联邦储备银行以经济趋势分析和财政部提供的信息为基础,预测每日的现金流及国库账户余额,每天还以电话会谈的方式同财政部比较预测结果并决定国库现金账户中用于当天交易的资金数额。

(三)防范和控制国库现金管理中的风险

一般而言,资金的运作管理应综合考虑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国库库存资金本质上仍是财政资金,属于国家财政掌握调度的财力,其运作的原则应是安全性第一,流动性第二,盈利性第三。国库资金都是列入政府预算的,决不允许有任何本金的损失,所以安全性必须保证;国库存量变动频繁,要满足日常支付需要,所以要保证其流动性,易于变现;最后才是提高国库现金效益,减少成本。所以,可将国库现金投资的重点放在安全性、流动性俱佳的短期债券、短期票据等有价证券上。

(四)国库现金管理要与债务管理相结合

就目前我国的国债结构看,主要是中期国债,因此对国库现金管理和降低债务筹资成本作用不大,中央银行从2003年4月以来陆续发行和回购了多批中央银行票据,这种短期票据的增发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多余的流动性头寸的控制,也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操作对象。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使中央银行参与研究制定政府融资政策。可根据国库收支预测情况定期、均衡和滚动地发行短期债券,来平衡年度内季节性国库收支的余缺,并逐步提高短期债券余额的比重,以降低债务总体筹资成本,并逐步形成短期债券的基准收益率。

短期国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国债,是解决国库现金管理问题的一种基本工具。现金管理券是指当财政部认为国库现金余额下降过快而在短期内又急需用钱时所发行的期限非常短的国库券,实质上也是一种短期国债,与一般短期国债的区别在于现金管理券的发行方式和条件等均更为灵活,也无须提前公布发行计划。

通过发行短期国债不仅可以解决政府的短期资金需求,为财政部灵活的债务管理和库底资金管理提供高效的手段,而且合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短期国债还有利于国债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完善。在发行短期国债时,应考虑中央财政头寸管理的需要,将其发行规模与国库收支结合起来,即与国库收入逆向而与国库支出同向运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财政部国债发行采用的是“年度发行规模管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短期国债品种的发行,形成制度。解决的办法在于改革“发行规模管理”为“国债余额管理”。国债发行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够促使国债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还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国库现金管理需加强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间的协调配合

国库资金运作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协调配合的重要领域,各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往往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货币供应和市场利率,而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和出发点均与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职责分工是非常明确的,各国就此也形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一般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管理货币发行、外汇储备、汇率和维护币值稳定等;财政部则主要负责制定财政政策、管理政府资金、政府债务、国有资产和处理国外援助等项事宜。

尽管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就业率,但不同的职责又使得两者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效应。国库资金运作,在财政部门职责角度看,其主旨是在保证财政正常资金拨付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若由中央银行操作国库资金,其目的将是贯彻货币政策,调控基础货币量,那么政府资金运作活动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混淆。因此,国库资金运作应依据其具体内容和目标合理地在两大部门间形成分工协作关系,为避免与货币政策相冲突,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控部门之间应当建立密切的配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协调执行。

(六)建立健全国库现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实施国库现金管理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少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库现金管理过程中财政部、中央银行以及现金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界定、风险控制管理,还有的还对现金管理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规定。目前,我国尚没有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有效规避现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理顺各方关系,需加快研究建立国库现金管理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同时,条件成熟后,需要加快研究修订现行《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国库现金能否实现精确化的管理,国库现金管理的效能高低,还有赖于相关制度的配合。因此,应当优化预算管理模式以提高预测的精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完善交易制度以防范金融风险。[4]

参考文献:

[1]陈 颖.浅谈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思路与模式[J].海南金融,2005,(10).

[2]潘国俊.政府资金运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4,(6).

[3]覃道爱,陈梦华,陈颖.完善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机制的若干思考[J].海南金融,2008,(12).

库存现金管理篇8

【关键词】电网企业 库存物资 财务管理

随着广东电网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的深入,公司对各方面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省公司物流中心提出了“大物流、大配送”工作思路,基建部开展工程建设规范管理“登高”活动,监察部提出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工作要求,在此形势下,开展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概述

(一)库存物资定义

主要是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工程物资。

(二)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目的

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目的:以物资的价值链为主线,统筹兼顾库存物资的使用效率和成本,提高物资使用效益,实现物资价值最大化,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三)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内涵

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主要内容:选择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制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库存物资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物资对账及盘点等财务管控。

二、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现状

以广东电网公司为例,2009年初,广东电网公司提出“大物流,大配送”的方案,广东电网公司的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比较以前也作了相应的改变,管理模式由县、市、省三级管理变为市、省二级管理。市县合并为“大物流、大财务”的一体化管理。广东电网公司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实现了省、市二级管理,市、县一体化管理,物资采购由地市局物流中心统一签订合同,地市局财务部集中付款。现阶段库存物资财务管理以会计核算和物资对账、盘点方面等工作为主。2010年6月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模块在试点单位上线,财务模块和物资模块在系统实现对接,物资出入库、调拨单据从物资模块流转到财务模块,直接生成会计凭证,提高了库存物资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虽然实现了省、市二级管理,市、县一体化管理,但是财务部门没有深入参与到库存物资管理的全过程;粗放的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和分散的采购方式已不适应目前倡导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需求。如: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到物资计划需求阶段,物资采购超计划、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预算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准确预测物资付款的时间,导致省公司借入的银行贷款远远早于资金需求时间,造成财务费用或者资本性化利息增加;分散的采购模式不利于采购的规划,成本的节约;库存物资的会计核算有些处理还不够规范,物资能做到账账相符,但库存物资不能达到账实相符。

三、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构建

(一)国外电力公司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先进经验

目前,国内电网公司与国外某电力公司对库存物资管理的需求预测、物资采购的及时性、物资配送的速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某电力公司准确的需求预测管理贯穿整个采购过程,需求计划精确到月度及年度,准确率达90%以上。国外电网公司有着强大的信息系统,通过简单的采购流程和大配送管理体系将物资准时送达到需求部门。相应的物资管理方式影响着物资财务管理水平,国外某电力公司财务管理和账务稽查实行集中管理,由财务部和法律部直接负责,其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预算管理、流动资金及现金流量管理、财务战略和风险防范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集约化管理是电网企业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本取向。随着电网公司对物资的集中管理,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合理的选择。集权式管理模式最大优点是可以最有效地整合、灵活地调度有限资源,同时发挥管理协同效应,使财务资源更合理的配置,提高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选择“集中采购、统签统付”的集中型物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网企业物资管理的要求。“统签统付”是指伴随着分散的库存物资管理模式逐步向集中的库存物资管理模式过渡,物资采购按统一的范本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资金支付也从地市局过渡到省公司。集中采购,统一付款是以最大化地利用采购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集中采购,统一支付有以下优势:大批量采购一般能享有折扣优惠,从而降低交易费用,降低进货价格,节约采购成本。统签统付有助于消除下属机构层层设置仓库的现象,避免了库存的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情况,使库存更加合理化。综合进行平衡利库,减少突击采购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时间上的延误。实现更高的层面上控制企业现金流,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在更高的层面上控制企业现金流,实现物流、资金流高度统一。

(三)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遵循激励性、持续性、适应性,采用综合最优、价值最大化,集中管理,成本控制、厉行节约等原则,建立健全的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体系,集中管理库存物资,确保电网企业库存物资管理的纵向贯通,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物资价值最大化。

(四)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根据上述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原则电网企业应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基本思路是:以公司“集团化管控,一体化管理”为导向,以创造价值为目的,以精益化管理为核心,逐步建立集中采购、统签统付的集中型物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物资使用效益,实现物资价值最大化,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具体思路如下:

1.近期目标(2012—2013年)“统签不统付”模式

省公司统一实施物资合同的集中签订,地市局财务部负责物资采购合同的审核和支付。仅保留地市局层面的物资仓库,合并撤销县区局物资仓库,构建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由地市局负责信息管理和调度。相应地,地市局财务部为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撤销外派县局财务组的工程物资管理岗位,把物资采购合同支付和出入库财务管理集中到地市局财务部。省公司财务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供电局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远期目标(2014—2020年)“统签统付”模式

以省公司为单位实施物资合同的集中签订,省公司财务部负责物资采购合同的审核和省公司统一支付。省公司统一核算,全部的核算交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撤销地市局物流服务中心,由省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向地市局外派配送组;撤销地市局财务部,由省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并向地市局外派财务组,财务组与物流配送组在同一办公室办公。“一省一仓”阶段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理念将得到改变,显著提升核算效率与核算质量,加强风险监控,同时,大幅度减少财务人员数量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财务转型和变革的开端,将为财务工作重心从会计事务处理转移到以价值创造为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高绩效模型的建立提供可能。流程图见下:

四、建立健全的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库存物资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广东电网公司制定了《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办法》,办法的内容全面,许多深层次的内容能在办法中体现,对财务管理能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业务流程管理需要相互关联,实现各环节管理无缝连接。随着物资业务流程和管理精细化程度的变化,要求对管理办法重新进行修订。建立一套健全、可行的库存物资财务管理办法,是提高库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保证。从根本上,库存物资财务管理不管是从近期和远期的目标,都是最终服从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

五、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方式

在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电网企业库存物资财务管理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财务管理的重点关注内容不相同。财务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的管理方式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观念贯穿整个物资业务流程,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物资管理业务流程

(一)近期目标“统签不统付”阶段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方式

1.预算管理

在“统签不统付”阶段,首先要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的管理,通过物资价格体系,物资部门应对需求计划价格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估价,财务部通过物资部门估价与项目的资金计划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申报物资需求计划是否存在重大超支问题,避免将需求上报省公司签订合后才发现采购计划超支。其次加大年度预算与物资计划的联合,指导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库存物资的财务管理者应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制定,由此保证了年度预算和生产计划的严肃性,从而能合理规范了物资需求计划安排。另外,在年度预算的范围内,通过构建库存物资测算模型,测算出最佳订货批量、周期,细化物资需求计划并为计划的及时调整提供数据。

2.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

在“统签不统付”阶段,省公司负责筹措资金,下拨地市局的物资资金。地市供电局财务部需要合理预测资金使用时间,结合年度的经营性预算和资本性投资计划,避免省公司提前借入银行贷款资金,导致财务费用或者资本性化利息增加。财务人员应该加强资金成本的管理,尽量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争取最大时间期限支付物资款,想方设法节约资金成本。在现阶段合同签定和付款审核环节处在不同层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对合同付款的条件存在不同的理解。财务部门是物资付款的最后一个控制环节,需严把合同条款付款关,否则会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财务部门同时也应该要规避财务风险和承担其他责任。

3.成本管理

在“统签不统付”阶段,实现库存物资的账面价值为最合理的数据。为了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推广“零库存管理”是一种合理计划和安排。“零库存管理”是有效降低库存物资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通过降低库存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而且还可以从各个层次减少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

4.会计核算

(1)规范工程物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应交税金\进项税核算

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从业务模块流转到财务模块配置相应的科目对应,凭证处理比较规范。

(2)暂估入账

月末地市局物流中心提供已库存物资入库发票未到的明细,地市局财务部按照明细暂估入工程物资或原材料。由于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物资模块暂估入账的功能不够完善,财务暂估入账需要人工去操作,不同的人做法不一,因此暂估入账的流程需要固化。

(3)计提减值准备

每年年底,地市局财务部根据物流中心提供资料,判断库存物资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现象,如出现减值情况,则按照一定程序报批,得到批准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5.往来款的结算

每半年地市局财务部开展全面与往来单位核对往来款工作,分析往来款项的账龄,减少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

6.对账及盘点

在“统签不统付”阶段,地市供电局利用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工程物资和原材料的会计核算和对账的贯通,物流中心通过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办理出入库、出库、调拨、退库等业务后能自动产生相应的财务凭证,财务人员能直接在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业务进行核算,摆脱了以往因单据流转不及时所产生的物资账与财务账不一致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物资与财务对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和实物标识等技术手段,固化库存物资业务标准和业务流程,确保库存物资账物一致。至少每半年物资部门组织物资盘点,财务部派人员参与。财务部根据经批复的库存物资盘点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确保库存物资账实相符。

(二)远期目标“统签统付”阶段库存物资财务管理方式

1.预算管理

省公司财务部是物资价值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年度预算、资金使用计划、负责按照预算筹措资金;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2.资金管理

在“统签统付”阶段,电网公司进一步缩短资金管理流程,保证资金集中效率,控制和优化资金运行,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经营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结合年度的经营性预算和资本性性投资计划,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使库存物资资金的周转实现统一调度和统一平衡。

3.成本管理

在“统签统付”阶段,由于物资管理水平达到较高的水平,对物资成本管理更加趋向精细化。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从物资流转的各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在本阶段,重点关注质量成本。

4.会计核算

在“统签统付”阶段,省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职能将会分离。省公司财务部是库存物资价值管理部门,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

5.往来款的结算

每季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展全面与往来单位核对往来款工作,分析往来款项的账龄,减少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

6.对账及盘点

在“统签统付”阶段,省公司利用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工程物资和原材料的会计核算和对账的贯通。随着机构体系的完善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物资明细账与财务账的核对只需在集中在省公司层面开展。物资盘点工作可分解到下属分支机构完成,确保库存物资账实相符。

上一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笑话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