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13 12:17:35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1

1 分析我国新形势下的乡镇农机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我国农机管理企业故障维修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机管理企业对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国家政策及农机企业年度计划的原因,必须要加强农机管理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对于我国农机管理企业在故障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水平不高,设备维修管理与审核人员专业水平不足,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改良设备维修管理手段,加强我国农机管理企业故障维修管理的有效性,为我国整体行业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 分析我国乡镇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2.1 我国农机管理企业的故障维修管理有效性低下。我国农机管理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属于故障维修管理的范畴,提高设备维修管理的手段需要落实到故障维修管理,通过发展设备维修管理的整体水平,来带动农机管理企业发展的有效性与公正性,但是现如今我国农机管理企业故障维修管理有效性低下,主要表现为对单位所有的故障维修不能充分掌握,对我国农机管理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源自于农机管理企业对设备故障维修管理的认识不足,对设备维修管理的具体实施不够全面,导致我国农机管理企业故障维修管理手段不足,管理有效性低。

2.2 我国农机管理企业对故障维修管理的认识不足。在我国农机管理企业中,通过对故障维修的了解与掌握,能够对农机管理企业的整体工作进行监督控制,但是由于维修人员对故障维修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对故障维修的管理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农机管理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对故障维修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帮助农机管理企业对自身情况做到充分的掌握,然而不足的故障维修管理导致对自身情况估计失误,造成对农机管理企业的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对故障维修管理的控制是农机管理企业发展工作的必要手段,需要得到农机管理企业的管理层及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视。

3 探究加强我国新形势下乡镇农机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3.1 建立农机设备保养的制度。通常由农机企业的管理部门制定维修制度,对保养农机设备的年限以及规格进行规定,对维修队伍的建设有监督性的作用,对维修设备的标准也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了农机设备保养的有效性。并且在进行农机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制度是监督农机设备维护有效性的最有力措施。

3.2 加大对我国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维修保养管理的力度。在我国农机保养管理企业实施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施财务监督的手段,最大程度加强维修保养管理的有效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的手段,对于这类监督体系,必须要保证由专业性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来进行,加强对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维修保养的控制,保证了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有效发展,还可以通过完善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年度资产审核,来保证维修保养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当然加强维修保养管理的最基本手段还是加强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聘用,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是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重要人员组成部分,完善招聘体系是加强维修保养管理的重要方式,需要得到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与关注。

3.3 完善农机保养管理企业对于维修保养管理的规章与制度。在进行具体的维修保养管理改革工作前,要注意对管理手段的制度建立与规章控制,才能从基础上实际加强设备维修管理的效果,因此对于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而言,在进行实际手段完善之前,要加强对制度与规章的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完善维修保养管理的手段。在进行制度管理时,可以加强对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控制,说明对于工作人员工作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进行管理,从基层完善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完善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经济结构,改革维修保养管理的手段,全面带动我国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改革的进程。

3.4 要明确农机保养管理企业对维修保养管理的目标与宗旨,全面发展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经济。我国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改革工作过程中也要着重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也就是将以人为本带入到我国的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对于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可以规定员工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质量,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并且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要通过维修保养管理对整体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行预测与监控,保证维修保养管理的效果,而且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充分了解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的年度财务工作目标,加强对我国农机保养管理企业财务发展的控制,最终达到对农机保养管理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4 结束语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2

一、维修保养工作的现状、特点与使用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各类矿产资源需求大大增加,但因浅层资源被不断开采和挖掘,地表资源已呈现出逐渐枯竭现象,为适应国家战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深部找矿已成为地勘部门当前的首要任务。由于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不仅给地质工程及探矿、找矿等施工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深部找矿机械设备提供了施展功能的平台,如超深钻探机械的高效能、低能耗、耐用质优等特点,不但在施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也是进行深部地热找水、找矿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为此,进一步加强地质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在施T过程中充分发挥效能,既是设备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又是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必须长期抓好和抓实。

1.地质工程机械的运行特点

由于地质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一直受施工特点和施工季节的影响比较大,一般都带有突击性,例如,在突击性的施工生产中,常因设备运行时间过长或负荷量过大等,不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维修与保养,还因作业对象多为泥沙或岩粉等材质,造成设备或部件磨损严重和使用周期减少。在野外施T作业时,因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不仅使工程机械运行不稳定,也经常出现效果差、使用效率下降和功率损失增大等问题。

2.加强维修与保养工作的内容

加强地质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丁作,并不是简单的更换零部件或加注油等,而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性能稳定保持在理想的工作状态。由于地质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已在深部找矿工程机械设备中得到普遍应用,不仅使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也给企业的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地质超深部找矿施工中,因地层结构复杂多变,又多在偏远山区或沙漠,野外作业环境及运行条件都非常差,不但给维修与保养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发生设备故障的几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和配备专职保养人员,还需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机制,既要保证备件、油的合理储备,又要在保养及生产时间协调上进行合理的组识与安排。

3.明确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多年以来,企业已习惯于把维修与保养看成是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制约了该项工作开展,也不能适应地质勘探超深化施工生产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地质超深部找矿时,钻具要钻至地下5000m以上的深度,有时还要达到l万米以上,如果设备在钻进过程中发生故障,因钻具不能尽快拔出,不仅会发生埋钻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具大经济损失和贻误工期。因此,设备管理人员既要做好协调工作,又要监督操作及维修人员的工作行为。要把故障控制当成首要工作来抓,要通过强有力的组识形式、严格的技术规范和先进的维修保养方法等,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与可靠,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的目标。

二、建立科学的维修与保养制度

由于企业一直执行的是原地矿部制定的计划性维修与保养制度,它采取的是按规定时间进行有计划的维修与保养,虽然对保证设备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企业现代化及科技化的生产进程中,此模式已远不能适应设备维修保养的需要,应建立科学的维修与保养制度.才能保证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与可靠。即,在设备使用寿命周期内,用较少的投入资金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在加强和搞好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前提下,既能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技术效能,又可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1.建立合理的维修与保养制度

企业里一直存在着重用轻养、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认识不足、设备带病作业或零部件超限磨损,以及忽视必要的维修与保养工作等问题,其结果不仅造成设备故障和维修成本明显增加,也极大增加了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因为重修轻改,造成设备精度降低。例如,对技术已经落后的设备只是一味的反复修理,而不采取必要的技术改造措施,不仅使维修成本无谓增加,也降低了设备精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虽然进口及新型国产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但因维修力量相对薄弱,而造成设备效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例如,由于企业的故障检测技术比较落后,维修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还停留在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基础上,不仅准确率较低,而且会经常无谓地增加维修时间。为此,必须建立合理的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既要制定出科学与合理的维修方案,又要通过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提高维修技能水平。

2.建立合理的员工培训制度

通过对有关人员进行合理及有步骤的技术技能培训,让参与维修保养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地质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的需求。由于近年来广泛采用“预防为主”的维修保养思路,以及通过采取预防性检测技术来科学地制定维修与保养周期等,既解决了“计划维修保养制”中出现的僵化的强制性修理问题,免了一直困扰地质勘探工程施工中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实施难的问题。将“计划保养制”与“预防检测制”进行互补后,根据生产进度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及寻找出设备磨损规律,以确保修理周期能够按时进行。企业依据上述情况编制出切合实际和便于操作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培训计划,使学员能够准确地掌握所需维修与保养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台时、维修周期、修理时间等知识,保证地质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建立合理的培训及组织形式,不但要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定,还应达到首先是为一线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

三、实施维修保养应与经济、安全及节能环保并重

公司在开展地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时,不仅采取强制性维修与保养管理,还建立了加强经济管理的理念。因为,在地质机械设备有效寿命周期内,用最少的投入资金进行维修与保养,既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亟叠.篮篷标。例如,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购进的1台设备,虽然利用率较高,但由于保养工作到位和管理得当,设备运行状况仍然很好。实践证明,只有将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及节能性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设备经济管理最优化的目标。

1.实现安全及高效生产

地质工程机械受施工作业地点及运行条件影响,一般都具有其特殊性,例如,多为野外露天作业,受施工季节、地理与气候条件、施工突击性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而给维修与保养_丁作带来不便。如果因客观原因造成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甚至发生设备故障及安全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某企业在进行桥桩施工时,为了赶任务,而使设备长时间得不到及时维修与保养,又因负荷过大和施工时间过长,造成连杆螺丝脱落、连杆击破注浆泵泵壳,不仅发生了设备损坏事故,员工身体也受到了严重伤害,给企业造成了几十万元经济损失。

2.应不断提高节能效果

提高地质设备的科技化水平,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竞争能力,还应解决好能耗问题。例如,2004年,地质队购置了1套国内某煤机厂生产的SPS一3000型地热水井钻机,其电机功率是180kW,为了节约施工用电,经与厂家协商,将动力装置改由2台90kW电机组成。钻进时只使用1台电机,提升钻具时再同时使用2台电机,一个工程下来可节约电费3~4万元。该地热水井钻机已使用7年多,既给企业节省了大量电费,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废气排放。

3.应重视经济管理工作

地质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原则,应从制度制定及技术要求上加以限制,以进一步彰显进行经济管理的优势。既要按规定的维修与保养原则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又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在较短时间内消除隐患。制定地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原则,要建立在着重考虑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这不仅有利于地质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的开展,也是进行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多年以来,因为在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开展方面,忽视了经济效益的管理,已给企业造成大量及不必要的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公司编制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管理及考核办法》,经过实践已收到良好效果。

四、结语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3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问题;措施

1.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生产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方面不够完善。一般生产企业比较重视生产效益,而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往往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比较注重机械设备的运作性能,而没有对机械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故障做好日常的检查维护保养,一旦机械设备生产中出现故障,停止机械设备运行进行维修将会影响生产企业的生产进度,故障严重情况下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进行维修,可能会停产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就部分生产企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而言偏低,在操作生产过程中不能对机械设备的异常运转问题及时发现,进而通知有关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第一时间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找出机械设备异常运转原因,进而采取相关技术措施避排除故障。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但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中部分的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在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比较欠缺,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特点、机械设备原理及操作流程不够了解,使得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无从下手。更不要谈及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2.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具体措施

2.1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2.1.1正确对机械设备选型,并合理调配

不同的机械设备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性和结构特点,相应地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和维修保养措施。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需求正确对机械设备选型,避免因机械设备同生产工艺不符,比如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问题,容易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所以为了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除了正确对机械选型外,还要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使各种型号的机械设备都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这样可以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

2.1.2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一般指的是操作危险性大,容易发生爆炸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设备,比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等等。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要比普通的设备的操作危险性高,一旦特种设备出现故障,如果没及时的对故障进行维修排除,很可能会随着故障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恶性安全事故。对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生产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以及维修保养人员除了最好普通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外,更应重视特种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将其作为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的重点。

2.1.3加强对操作人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

生产企业应做好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作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作业人员培训方面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来讲,不管是从事任何工种的作业人员在上岗前比较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够认识到安全生产作业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本工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流程。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因作业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机械设备故障,应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考核,考核合格获得上岗证后才能参加生产活动,如果机械设备操作考核不合格严禁上岗作业。

2.2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2.2.1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认识水平

生产企业应通过组织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明白这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硬性规定。只有让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机械设备保养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2.2.2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制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周期,保养制度、检查制度结合定班保养、巡回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并要求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为了能够使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可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来约束,将他们工作表现同薪资挂钩,可有效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2.3强化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

强化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是保证机械设备可靠性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率的有效途径。生产企业应对现有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针对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都要求维修保养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机械设备在发生故障时候能快速地对机械设备故障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排除故障。只有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提高,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规范开展工作才能保证机械设备尽可能少地发生故障。

3.结语

总之,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到位与否,对企业的生产效益有着直接性影响。因此,生产企业应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避免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生产进度,进而使生产经济效益受损。 [科]

【参考文献】

[1]孙书鑫.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曲杰.新形势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的探索[J].水利水电施工,2007.

[3]谢永.淡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4

【关键词】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管理

1 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位置

设备是决定生产进度,生产质量,交货日期,提高效益,节约成本重要因素,合理使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行三定制度:定机,定员,定岗位。操作者必须通过合格的培训才能上机操作。禁止无证上岗盲目操作。

2 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

它能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证精度要求,降低故障发生,保障机器安全和人身安全。

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性能检测。

(1)日常维护是设备维护基础工作,要做到设备整齐,清洁,安全,,消除不安全因素。为提高操作者维护保养意识水平必须进行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规范化使维护内容统一,工艺化根据不同设备制定各项维护工艺准则,按规程进行维护。制度化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工作环境规定不同维护周期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

(2)定期维护是保持设备能正常运行生产,由管理者作出计划设备维修人员实施,操作工辅助在某个时间段停机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它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通过定期保养消除设备隐患,排除故障,使设备能正常运行有效手段。

(3)性能检测检查设备开机是否正常,有没有异响、异味,设备运行温度是否过高,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

3 设备三级保养机制

设备三级保养机制是机械设备主要保养制度是设备维护管理重点重心由维修向保养转变,以预防为主维修辅助的管理方法。

三级保养机制内容包括设备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以保为主,维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以操作,维护人员共同做好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故障排除等工作。是依靠调动和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全员参与对设备维护和保养具体工作,和管理相结合共同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共同爱护好保养好机器设备。

4 区域维护

根据生产设备分布情况和生产需要采用的管理办法,维修人员承担一定生产区域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和操作人员共同配合做好设备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管区内设备完好,运行正常,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它主要任务有以下三方面:

(1)负责本区域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2)认真执行设备定期点检和区域巡回检查制度,指导督促操作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和自检工作。

(3)在设备管理人员指导下参加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等工作。

它的好处是有维修机动性,应急性,及时性,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避免出现大的故障导致设备瘫痪和消除事故隐患。能缩短维修和保养停机时间,为生产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所以区域维护是服务于生产,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行,减少机器停机维修保养时间,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和操作人员主动关心机器设备参与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管理方法。

5 总结经验,端正设备保养工作态度

设备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要克服重生产轻维护保养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保养为主,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率,提高预防保养可靠性,厉行节约减少维修费用。通过培训和实践和相互交流提高维修人员素质让维修人员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看,听,闻,嗅,摸,触碰感知温度等来对设备工作状况作出准确判断,预测机器及其零部件技术工作状态,早期发现故障隐患,减少错误拆卸,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教育员工爱护设备端正他们对设备保养工作态度,为生产效益创造条件。

6 机器零部件,易耗件的采购和库存

为保障设备维护正常进行工厂必须要有足够备件储备,但也要防止过量采购,要求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机器运行使用情况,和设备维修人员沟通,了解易损件的消耗和备件库存信息,做好备件出入库信息管理。采购供应链要质量第一货比三家,节约成本,为工厂采购价廉物美经济耐用产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保证零备件需要时能及时供货,减低备件库存和积压,减少资金占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利益。

7降低设备受损延长使用寿命

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摩擦,震动,疲劳导致相对运动的零件实体发生磨损,使零件尺寸,几何形状发生改变,零件之间公差配合产生误差导致设备精度性能下降,对于这种使用磨损预防除了及时对相对运动部件充分加油还要及时对运动配合部件进行间隙调整。设备还受到本身质量,负荷程度,工作环境,操作员技术水平和维修等因素影响。为降低影响要采取应对措施,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环境,气候条件要有详细了解,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对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化技术化。加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维修设备要按规定操作程序和工艺步骤进行,不能强拆强装,拆下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安装时零件要清洁干净,,克服马夫大意,减少出错。

8 良好的设备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是企业生产能力的保障,它决定生产能力进度和产品质量,维护好使设备能正常运行才能给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设备正常运行离不开员工精心维护保养,加强员工保养意识是管理工作重要环节,使员工意识到参与设备保养管理才能使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才能按时生产出合格产品,为企业创造效益。

9 结束语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5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

中图分类号:TU6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 已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质量.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生产的深度和广度。

一、建筑机械维修的特点

建筑机械维修属于机械维修范畴,与机床等固定式的机械的维修有共性,但由于建筑机械是流动施工。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多变,所以建筑机械维修又有如下特点:

首先,维修条件差。由于是流动施工,现场维修站的厂房条件、装备水平、人员配备都较差,增大了维修难度,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修竣工时间。

其次,维修工作量大。由于建筑机械在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作业对象多变,所以机械故障多,碰撞.断裂,翻车等突发事故多,造成现场维修工作量大。

再次,备件贮备量少。由于施工的流动性大,工地临时性的备件仓库都较小,所以备件贮备量(品种和数量)都少,加上部分进口建筑机械的配件供应周期长,价格高等原因,使得修理的难度大。

最后,维修队伍专业程度化不够。近年来,国内外建筑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都在增加,技术含量非常高,使得对维修人员的基本功要求高了一阶。而目前建筑机械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大部门维修人员不能完全掌握电气液压系统检修的方法。

二、建筑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维修市场混乱与其它维修行业相比,起步较晚。维修设备、修复工艺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厂家与地方维修企业信息不对等,新产品、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增大了维修难度。各维修企业维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控制,缺少专门的企业维修水平评估、检查和监督机制。

(二)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不善

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3、重使用,轻管理。有些企业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设备带病作业,零件超限磨损,尤其是忽视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其结果是设备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工程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4、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建筑机械维修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由于概率分析法确定的维护周期不能保证其单位总费用最小,应采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确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必须控制超出最佳维护保养周期的概率,保证尽可能地使实际维护保养周期接近最佳保养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二)合理规划大修

机械设备在大修理后其性能恢复程度一次不如一次,大修周期越来越短,经济上越来越不合算。须停下来进行保养,直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每班保养.定期保养,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工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延长了大修期,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采用适用的维修新技术

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四)建立专业的维修队伍

通过建筑机械生产厂家的技术支持,在大中型企业或市场中建立专业的固定和流动维修队伍。通过引进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和定期的厂家维修技能培训,建立全国性的专业维修队伍,提升各地区的平均维修能力。

四、结语

对于现代建筑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还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建筑机械的维修是提高效率的保障,企业要积极完善维修的制度,并要采用先进的维修体制和手段,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确定维修的周期,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的费用达到最低,租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则要求养修与施工协调,及时保养维修,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施工机械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工具,在施工企业资产中占很大比例,搞好施工机械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谢崇高.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2008(7).

[2]杨来顺.关于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几点思考明[J].山西建筑.2008.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各行各业中机械化水平逐渐的提高。设备机械的有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设备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这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证设备机械能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1 设备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备管理中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进行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过度的追求眼前的利益,看重政绩、利益,但是对于机械设备的资金投入却很少。有些机械设备在安装前就是不合格产品,如果后期管理没有检查出问题,就会给机械设备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另外,老化问题在机械设备中普遍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由于资金的制约,没有及时的更换或维修,这样在使用这些陈旧的机械设备过程中就会增大事故发生的概率。

1.2机械设备安装以及维护人员变动影响管理工作

企业的机械设备一般都是由临时的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对于机械的检修也都是有企业的一般工作人员进行,由于这些人员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安装以及维修技术,对于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不能熟练的掌握。另外,一些企业对于设备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工作不够重视,所以对于机械的检修预计保养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1.3缺乏完善的设备机械维护保养制度

有的企业在设备机械管理中,由于没有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导致保养工作落不到实处,降低了设备的完好率。一方面,设备的使用人员只注重设备的使用,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有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后才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在设备的日常维护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一些技术人员存在应付心理,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导致设备故障扩大,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由于没有明确责任制度,导致在设备故障发生后,相互推卸责任,对工程的进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很严重的影响。

2.加强设备机械保养与维护的有效措施

2.1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方法

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以及保养包括强保养以及零等候。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及保养工作中,要以强保养为主,零等候为辅进行。对于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强保养制度,包括不同机械设备修订、操作以及保养的相关规定,还包括对机械设备维护以及保养相关条例的确定。零等候制度就是指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对于维修工具、机械、人员、维修资料等的等候时间为零。这两种制度结合使用,才能确保机械设备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基础上,短时间产生较大的利益。

2.2不断的完善设备机械保养维护制度

不断的完善设备机械的保养维护制度,明确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细则,并建立设备机械保养责任制度,将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只有在健全的制度指导与监督下,设备机械的保养维护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对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3提高设备机械操作、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以及保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所以管理工作必须使用专业素养过硬的人员。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招聘时,严格的把关,必须要求其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并要求有机械设备相关的资格证; (2)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培训,不单单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还要培养其工作的责任心,增强其职业素养; (3)管理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才能对机械进行使用。

2.4转化设备机械管理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首先,加强对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意识,不能因为为了利用机械谋取利益,忽视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其次,企业相关领导要重视对机械的保养工作,并积极的开展机械设备管理教育工作,增强管理人员对机械维护保养的观念;另外,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同等重要,都是为了防止机械使用中发生事故,所以要制定相关的机械维护保养制度,定期的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

3.总结

设备机械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现代化生产模式中关键的环节。所以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设备机械的使用者、管理者、保养着等共同的努力,企业的领导层要对设备机械的保养维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完善的设备机械保养维护制度,明确保养维护技术与责任,培养设备机械操作者以及管理者的保养观念,居安思危,以预防为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保证设备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的状态,为企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国森.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J].才智.2011,24(13):145 146

[2]高原,刘涛.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浅析[J].建筑施工.2012,17(2):171 172

[3]庄晓.论工程设备机械管理[J].工程管理.2013,27(15):425 426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89-2

科技的进步以及诊疗方法的改进派生出一大批新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往往都是各学科高精尖技术融合的结晶,它们在现代化医院诊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医院质量评估的核心部分,然而这些设备的复杂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越来越高,对维修人员素质、维修手段和维修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医疗设备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由于对时间性要求高,故障排除往往需要维修人员随叫随到,笔者作为一名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方面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和思考,对如何实现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1目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制度及规范滞后

虽然医院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制度却一直是个死角,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医院编制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及规范也都比较宽泛笼统,一般都没规定相应机构的人员组成、学历要求、准入资质等。一些中小医院甚至没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及规范,人员配备也不齐整,分工亦不明确,他们样样都修,但是都不能精修。这样的组织机构及队伍可能导致医疗器械经常损坏,运行率低,准确度低,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疗和科研的水平[4]。

1.2维修器材及方式落后

尽管国内很多医疗器械在快速更新,但是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条件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维修人员的检测手段及维修工具依然是落后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拿七八十年代的工具来修高精尖的新设备,很难保证维修质量。究其原因便是医院不愿意对维修部门的设备(设施)有大手笔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1.3设备缺乏定期维护与管理

医疗器械的定期维护是设备日常维护的基础,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在维护的同时应做好记录。如果缺乏定期保养和有效地维修,将大大降低它们的使用寿命。同时日常使用医疗器械的人员一旦发现设备有异常发生应尽快通知维修人员,而不能因为任务繁忙而对问题有所忽视,以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2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对策

2.1制定科学详尽的医疗器械维修制度及规范

要改良医疗器械维修的状态,首先:要完善人事制度,建立健全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医疗设备快速更新的趋势。其次:明确维修人员的分工,特定的员工维修特定类别的设备,走专业化的道路,保证维修质量。第三:学习和参考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多出去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的制度及规范。

2.2改善维修手段

维修手段的现代化也是医疗器械维修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良好有效的维修手段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性,而且快速有效的维修手段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及管理成本,更加可以缩短机器发生故障所耽搁的时间。各个设备科室只定规范的维修保养制度:实行三级保养制:①日常保养,进行日常的维修和外观的清洁,做到认真细致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②一级保养:与日常保养不同的是,一级保养要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和内部清洁,并进行局部的调节和校准。③二级保养:三级保养是在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得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预防性保养,要求保养人员和维护人员共同协商对器械内部组件进行有计划的检查、清洁、更换和校准,二级保养也要做好保养记录。④特殊设备的维修,由于一些贵重仪器或者有保密性质的仪器检修难度大,有检修能力的人员少,因此可以安排专职检修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做好保养,并且可以省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改善维修手段方面,还可以制定评比制度,设定良好的奖惩制度可以更好的监督维修工作,医院应该定期检查,设定相关具体指标进行评估,如修复率、平均修复时间等。在评估完可以根据评估人员的成绩进行相关的奖惩,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3实行管理的电子化及科学化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对每台设备作详细的分类登记,全寿命记录每台仪器的故障时间、故障原因、维修人员、解决措施、经费使用等,这样就建立了详细的技术档案,即对医疗设备做了跟踪记录,也为下次快速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些工作都不能仅靠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医院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让该系统联入网内,扩大信息来源,及时获得仪器使用者的反馈,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性。

2.4健全维修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现代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水平也日新月异,因此医疗器械在不断的更新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工程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应该做好维修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在对待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应该尽一切努力提供充足的再教育经费保障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多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现代医院中医疗设备的高效、可靠、平稳地运行便是医院正常运转的保证,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为医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首先要注重制度的完善以及对维修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引起全员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维修任务的难度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平时注意搜集维修经验,便于以后的维修工作,这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很难保证维修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跃武,宋岩,武百春.对医院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05).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篇8

[关键词]机械设备;诊断;维修

一、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措施

(1)检查。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首先要判断故障出现的具置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目测故障板,仔细检查有无由于电流过大造成的保险丝熔断,元器件的烧焦烟熏,有无杂物断路现象,造成板子的过流、过压、短路。以此可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故障,缩小检修范围,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2)系统自诊断。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用发光二级管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这是维修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兴起了新的接口诊断技术,JTAG边界扫描,该规范提供了有效地检测引线间隔致密的电路板上零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自我诊断能力。(3)功能程序测试法。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常用 功能和特殊功能用手工编程或自动变成的方法,编制成一个功能测试程序,送人数控系统,然后让数控系统运行这个测试程序,借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定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4)接口信号检查。通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线检查机床控制系统的接回信号,并与接口手册正确信号相对比,也可以查出相应的故障点。(5)诊断备件替换法。在没有诊断备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相同或相容的模块对故障模块进行替换检查,对于现代数控的维修,越来越多的情况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诊断,然后用备件替换损坏模块,使系统正常工作,尽最大可能缩短故障停机时间。

二、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1)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2)合理选择维修方式。从故障的发展过程看,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即磨损程度与时间有关。还有偶发型的随机故障,即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时间无关。这两种故障中,均包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的两种故障,规律性并有发展期的故障,因其有规律,故障发展过程有征兆,可以预测、观察和记录,故宜采用状态维修;规律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如疲劳断裂、电气元件损坏等,当出现在重点零部件上时,最好按其使用寿命期,采用定期更换或修理的方式。如果出现在不重要的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维修较经济;偶发性有发展期的故障,较典型的如轴承,虽然某个轴承出现故障是随机的,但它是有发展期的,可检测出其故障征兆及时维修或更换。(3)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4)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5)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最后,将技术保养上作制度化、规范化。各类型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和保养手册”中都有明确的保养规定,在实际上作中对此要强制企业相关人员重视起来。

总之,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邱先念.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3(1)

上一篇:关爱的力量作文范文 下一篇:分数除法课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