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31 12:42:28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1

结束了一轮的大循环之后,今年,我又回到了一年级教学。面对新的学生、新的起点,我打算这样教语文:

一、 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

有一次,和上届一位学生家长聊天,他跟我骄傲地说起孩子上初中后的一段经历:“有一天,女儿一放学就打电话给我,让我猜老师是怎么评价她的试卷的。还没等我说话,女儿就兴奋地说起来:‘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把赵诗濡的试卷请上讲台!让你们看看什么叫认真,什么叫工整,什么叫漂亮!’张老师,真的太感谢你了!感谢你在小学时期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扎实训练……”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看来写好字,其意义真的远远大于写字本身啊!

我偶然看到了教育部2013年2月7日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是基础教育的理性回归!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天经地义。今后教语文,我打算在写字、书法教学上狠下工夫。从起始年级开始,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汉字在习字格(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把握汉字的笔画,书写时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每一个学生工工整整写字,踏踏实实做人。

二、 用故事点亮童年语文

故事,是母语启蒙的金钥匙!用故事点亮语文,或许是语文教育的黄金通道。让学生听故事,读故事,编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不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么?充满故事的语文教育,学生还会不喜欢么?一个会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富有故事的学生,语文还能学不好么?

对,从故事开始,让语文教育生动起来、敞亮起来!

于是,一有时间,我就拿起一本书朗读故事,还配合着故事情节展现夸张的表情。教室里,几十双眼睛都紧盯着我,随着故事情节或哈哈大笑,或神情紧张……教室里,没有了吵闹声,没有窃窃私语声,没有吱吱呀呀摇凳子的声音,真的是安静极了。他们最最希望的奖励,就是听老师讲故事了,他们最最期待的就是听一整节课的故事,那是我和同学们共同的美好时光。

一学期下来,同学们享受着故事带来的乐趣,故事也浸润着每一个学生。渐渐地,不少学生经常冒出一些让人惊喜的话来,朗读也很有情感。

接下来,我要坚持讲故事给学生听;还要让学生自己学习读故事书;还要组织讲故事、编故事、写故事等语文活动。对,我打算就这么干下去!

三、 51个孩子51本书

学语文,归根结底在“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原点,也是归宿点!

上一轮循环,我在引导学生读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颇有些收获。我渐渐觉得,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紧紧围绕“读书”这个核心展开。

执教新的一年级已经一个学期了。本学期我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教完汉语拼音以后,我就想,汉语拼音是识字读书的拐杖,得充分利用!读带拼音的读物,既巩固汉语拼音,又帮助认字,一举两得!于是,我主动和家长们沟通了我的想法――搞“图书漂流”。给每个孩子买一本书,每个学生先自己阅读,读完之后在书上签名。然后和其他同学交换,每读完一本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我想,一年下来,每个学生只花一本书的钱,却读了51本书。等全部读完,每个孩子都拥有全班同学的签名,那该多有意思啊!

第一批51本书在家长的全力配合下,图书在班级里漂流起来啦!每天一早,就有学生提醒我,他的书读完了,要我安排时间给他们交换书。每天午餐结束后,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赶紧换书、读书。家长也说,孩子每天都会主动看书,有的书没有拼音,就让爸爸妈妈念,常常一家人围坐一起,共同阅读,其乐融融!

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沐浴着故事成长,让每个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成为读书人。――我的语文教学思想竟然可以如此清晰!我不禁得意并兴奋起来!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2

如何让每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学生的学习中大放异彩呢?首先得从作为教材的故事的特点谈起。综观低段教材中的故事类课文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多个生字,教材就是通过故事的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新词的。其二,故事中一般都藏着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这些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能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吸收语言、内化语言。其三,故事中的人物和所呈现的生活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其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生活,带入大自然,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一、“以练导学”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操作模式

低段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归纳了故事类文本以游戏、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识―炼―练―荐”“以练导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具体操作模式如下图:

1.识――游戏巧认字。

我们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同时融合进识字的环节,始终围绕故事描写的情境来识字,通过理解内容、语言实践来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并且把识字学词的过程和读文感知紧密联系。

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时,我出示了词语卡片,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我做你猜”的小游戏。首先由我来做动作,让学生根据我的动作来猜一猜是哪个词语。学生在猜出以后,我顺势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在这个猜词语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识记了词中的生字,水到渠成地对文本的信息进行了反馈,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除了做动作猜词,我们还可以进行图片贴词、生字归类、猜字谜、读儿歌学字等识字活动,这些游戏活动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使得识字和读文的过程相互融合。

2.炼――活动促感知。

这里的“炼”是指提炼故事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读全文以后会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但是无法完整地表达,特别是低段学生对提炼故事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整个过程也显得枯燥。因此,我们设计和故事内容相关的活动,把学生感知内容、提炼故事信息的环节变得贴近学生,从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口水井,出示“青蛙”和“小鸟”两个词语卡片,让学生上来贴一贴。学生一边贴,一边介绍:“青蛙在井里,小鸟在天上。”我顺势提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呢?”学生脱口而出:“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在这里,我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景,实际上就是把文本的语言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使学生易于提炼相关信息和内容,更好地进行感知和表达。

3.练――情境导读写。

(1)在情境中练读。低段教材中的故事情节生动,语句简短,很适合学生练习正确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很好地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潜移默化地掌握故事中有特色的语言。如,在教学《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戴上燕子、青蛙、七星瓢虫等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互动的对话中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感情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微型课本剧的情境性朗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其语感。

(2)在情境中练说。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在情境中对话的机会。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对话情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生成新的语言。

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如下对话情境:

师:雄日会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怎样告诉国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我演国王,你们就是――

生:雄日。

师:雄日,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是你不用心吗?

生:我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师:你是怎么用心的?

生:我天天给花种浇水、施肥。

师:你可真有耐心啊!

生:我每天给花种晒太阳。

师: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生:我还每天跟花种说“你快快发芽”,可是花种就是不发芽。

师:你难道就没有想过去换一盆鲜花吗?

生:您不是教育我要做诚实的孩子吗?

师:好!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直接揭示雄日是个诚实的孩子,而是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进入角色,使学生在对话中讲述培育花种的经过,把文本的语言经过内化加工,变成新的语言。

(3)情境中练写。每一个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练笔材料。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练笔放到具体的情境中,那么学生的练笔就始终不会脱离课文的意境,学生也不会觉得练笔是一种负担,反而愿意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特色,实现对文本最好的拓展。

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我牢牢把握文中对三个孩子的动作描写,创设与课文内容类似的情境,让学生用上文本中的句式写一写。

有一天,三个妈妈在河边洗衣服,三个孩子会怎么做?一个

,一个 ,另一个 。

类似这样的练笔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的同时,习得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同一语境里进行模仿,让写变成了读的延伸和拓展,把课文中有价值的地方进行了深度开发。除了对文本进行拓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图片配文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等手段,让学生进行练笔。

4.荐――群文广阅读。

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名人故事、科普小故事,很多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片段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学生阅读整个故事的兴趣。有的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我们也可以尝试推荐类似的故事给学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单元专题,给学生推荐与课文同一主题的其他故事,体现阅读的开放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二、故事类文本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练导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使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活动中阅读,在情境中对话,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活动化的过程中加强阅读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1.寓教于乐,相映成趣。

枯燥的学习过程容易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过高的学习要求也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情境,拓展语境,让整个过程情趣盎然,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2.深入浅出,相辅相成。

要促使学生深入感悟故事类文本,我们就要深入浅出,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进而在不断的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所有对话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在情境中练读,积累和内化语言;在情境中练说,深化和拓宽文本;在情境中练写,运用学到的言语形式,加深阅读体验。

3.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低段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最终能够阅读课外的其他故事。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我们把课内故事教学和课外群文阅读结合起来,让课外填充课内,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创设的低段故事性文本的教学策略,就是要打破过去常规的、平面的教学环节,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如歌似画一般美妙迷人。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实践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词汇、短句的记忆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受小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的词汇、短句教学很难依托大篇幅的英语文章开展,没有语境的支撑,英语教学就显得枯燥、乏味,而故事教学法既能创设英语语境,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小学英语中的故事教学法

1.利用故事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重,爱听故事,我们应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引导,使其成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比如,在课前讲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寓言,让小学生感受到这些故事的魅力和趣味,让听的愉悦指引他们去主动学习。根据小学生的词汇量选择故事,选择的故事应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十万个为什么》《小王子》等。比如,在向学生讲解《小王子》的故事中,要以书中的玫瑰花rose、大象elephant、狐狸fox等学生比较熟悉或易于掌握的英语单词为例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能好好学习就可以读到更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应保证多样性,保持新鲜感,确保课前故事有足够的吸引力,确保小学生有足够的兴趣主动去学习。小学生听课前故事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老师用语言描述故事场景和情景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自动脑补有关的画面和片段,并转化为其能理解和认知的信息,甚至能根据故事整体的语境来猜测带入其中的英语句子和词汇,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2.利用故事开展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故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图画语言,从色彩、构图、内容上都能吸引学生,使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片段式、碎片化,无论词义还是句意都相对比较孤立,故事没有来龙去脉,小学生在理解上抓不住关键,不利于英语语言思维的发展。反观故事教学,每一个词汇或句子的学习都有整个故事的支撑,对小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启蒙锻炼非常有益。比如,我们可将要学习的“What’s in it?”和“How long it is!”引入故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猜测它们的意思,甚至用英语来描绘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故事教学法让学生把故事和学习内容衔接在一起,使得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

3.利用故事提升学习广度

与教材内容相比,故事牵扯甚广,可据此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广度。对此,老师应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些交流活动,让他们交流学习心得,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实现学习广度的提升。每天利用读书活动时间在班级开展讲故事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至少运用十个不同的英语单词,每晚一个学生讲,这样一周五个故事,到周五评选出本周讲得最棒的小学生为“故事大王”。例如,让学生利用jumping,flying,walking编一个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故事大王,这既能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好这些词的用法。这样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窗口,让小学生在掌声中收获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为他们继续扩展学习广度提供动力。实践证明,小学生通过讲故事有了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甚至能在讲故事中用到没学过的句子和词汇。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认可中逐渐把英语学习内化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学习广度的提高。

此外,应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快速识词训练。训练可在课堂上开展,老师把引入词汇带入要讲的故事中,让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词汇的词义。词汇选择以及时间的控制是关键,词汇要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小学生能看懂;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小学生查字典,锻炼小学生猜词分析句子的能力。

4.利用故事创设话题型语境

与一个话题相比,短语或单个句子的信息含量并不高,语境也不丰富,所包含的词汇也是有限的。对此,我们可以利用故事创设一个话题型语境。利用该语境把多个词汇串联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在更加丰富形象的语境中学习本来毫无联系的多个词汇。比如,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pull和push,可利用故事创设的话题性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把pull放在“the horse pulls a car”,把push放在“He opened the door with one push”,再把两个句子放在一个故事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pull是动词,词义是拉、扯、拉过来,力的方向向内;push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词义是推动、推、对……施加压力,力的方向向外。值得注意的是,创设话题型语境的关键是所引入的词汇应能自然而然地串联在一起,避免生搬硬套,破坏语境的完整性、合理性,只有这样学生对语境中的词汇的联想和记忆才能更加高效。

5.利用故事营造文化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子都是语言性语境,但非语言性语境,即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不可以忽视的,要在教学中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儿童版读物,特别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文儿童著作,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小儿书籍,让学生在了解英语世界原汁原味文化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词汇或复习原有的词汇。总之,文化语境虽然针对性不强,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见效持久,对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词汇信息意义重大。

二、故事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本文以“A little,green man”为例,综合运用了多种故事教学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先报告如下:“A little,green man”是一则句型以动词的过去式为主的英语故事,以此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实现阅读能力和质疑能力的提升,确保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学的难点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重点是故事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难点的阻碍,掌握学习的重点是故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以多媒体课件为核心,通过声、色、形来构建英语学习的语境环境和活动空间,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逐步引导诱发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并最终实现英语知识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输入。

案例实录:

1.结合学生特点,引入话题

在开始阶段,为了引入话题,我问学生: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学生对运动兴趣较高,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体育课,他们的发言有:

S1: I like basketball,I am a Lakers fan.

S2: I think I like football,because I like watching football game.

学生发言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我让学生猜测我最喜欢的运动,这就完成了话题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发言欲望和思考热情,还拉近了学生与我的关系,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融洽,他们的回答发言有:

S1: You like running.

S2: You like teaching(笑……)

学生的猜测结束后,我告诉他们说:Yes,I like teaching,because I love you.说这句话的时候,应注意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上述话题的讨论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是想借助于话题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认识交流、情感交流和心理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答、猜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故事要素的引入创造条件。

Spaceship是“A little,green man”的主要要素,学生对太空船的兴趣也非常高,对此,我提出以下问题:

What’s spaceship do you think?

学生的回答有:

S1:Flying house.

S2:A plane named UFO.

我并没有料到学生对太空船会有这么深的认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英语教学不应该强调学生知识面窄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还是能理解一些陌生事物。

为了对故事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又问学生:

Who did see the UFO?

What colour was it?

What can we do in it?

Do you welcome the UFO?

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a war between Earthman and ET?

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学生会根据这些问题展开想象。认为见过飞船的人,会对飞船介绍一番,没有见过飞船的,会把自己认为的飞船的样子描述出来。无论何种答案,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前面的问题相比,最后一个问题的发散性更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以下是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S1:No,I will invite ET to my home,we are friends.

S2:Yes,I don’t lik it,it was ugly.

S3:I don’t know,if the war breaks out,I will begged him for mercy.

S4:I will run away,I’m young.

对最后一题,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甚至已背离了问题的核心,除了进行适当的引导外,我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以免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确保学生保持一定的思维活力,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正是话题讨论的魅力所在,这正是故事教学法的核心内容,这使得我们的教学立足于教材,又存有超于教材的可能。在实施故事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话题,营造英语学习的语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索兴趣,实现学生能动性的提升。

2.层层设梯,逐步解决难点和掌握重点

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我把“A little,green man”分为三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然后再据此设定教学策略、训练内容。从难易程度上看,难度逐渐增加。

在第一部分,我根据该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并出示故事的开头画面,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的提问:

S1:What’s her name?

S2:Where does she come from?

S3:What colour is her skin?

S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通过多媒体我把学生给出的各个答案展示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确定故事第一部分的具体内容,为第二部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个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直接利用视频、图片或文字展示故事的经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由于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具有较高的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热情。通过一问一答,班级开始进入讨论的高潮,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模仿老师问问题的句型,继而实现英语知识的传输。

在第二部分,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有其他学生进行解答。我能做的就是,把学生好的问题以及好的答案通过多媒体记录下来。讨论热烈有序,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潜力,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又使他们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收尾阶段,在该阶段,我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概括,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并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确保学生能准确掌握知识点。

本次的故事教学法的心得是:在信息时代,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储备,我们在教学中过度轻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故事教学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但需要加强学习方面的引导。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灵活运用故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方向、深度、广度进行引导,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语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启志.浅谈小学英语中的情感激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2]林映虹.英语词汇单元化教学法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3]唐德海,周西安,韦莉娜.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7(08).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4

关键词:寓言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应用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虽然教材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寓言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丝毫不见改动。由此可知,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充分利用寓言故事的趣味性

我们都知道,寓言故事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这是寓言吸引小学生的主要关键点。寓言故事所讲的内容都比较具有趣味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爱玩之心,提起小学生学习寓言的积极性,只有当小学生对寓言故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踏实的走进寓言故事的学习中。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寓言故事的趣味性。

二、讲解寓言故事的深层意义

小学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趣味性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寓言作品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不断掌握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例如:学习《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在给学生讲解寓言故事后,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突出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想法。提醒学生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想有回报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调动学生表演寓言故事情节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表演寓言故事情节的积极性也是寓言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点,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寓言故事的重要内涵,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掩耳盗铃》这篇寓言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角色表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训练学生续写寓言故事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训练学生续写寓言故事的能力也非常关键。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续写,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的方法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5

当前国内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普遍认为英语文学故事阅读仅仅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范畴,不可能广泛铺开,因为外国文学选段往往比较难,难以理解,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毫无关联。因此,在进行下文之前,笔者需要明确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外国文学故事并不局限于外国文学巨匠的大部头,它可以是经典选段,可以是外国儿童文学读物,也可以是英语国家学龄前儿童漫画故事读物,选择范围可易可难,选择结果则完全取决于教师及学生所处的语言教与学的阶段。将这一误区明晰之后,我们通过与普通的英语教科书的特点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外国文学故事所独具的优点。那么,为什么说外国文学故事是进行二语课堂教学的最佳补给资料呢?我们先从外国文学故事所特有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地道英语词汇的丰富性

外国文学篇章并非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而设定的。相反,外国文学谈论的是当作者写下这一故事是他所关注的事物。因此,对比教科书中的生硬而略显死板的语言例句,外国文学故事的语言使用则更为丰富和广泛。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一些词汇、短语、短句;这样的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在无意识的阅读中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分类。同时,学生也将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外国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及语言的变化性,这一点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企及的。

(二)文学背景中的外国文化多样性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作为语言精品的外国文学故事充当着帮助读者走进另一文化的“任意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外国文学故事选读,在阅读与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感知另一文化背景下文字的力量,不同的生活方式将造就不同的人类价值观。通过故事阅读,学生将具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或者文化事件更为开阔的见地,通过外国文学故事阅读,学习者潜意识中进行的文化对比,也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自身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认知性。

(三)个人的参与性

外国文学故事的选择是宽泛的,与学生第二外语水平吻合及与其个人经历相关的外国文学故事比比皆是。而且不同于大部分语言知识点单向输入性的教科书,外国文学故事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并提升读者对于社会的现实感知。学生很容易就能在故事中找到与自身体会相同的观点或事件,这样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学生阅读的愉快性。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想像力,提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及激化他们的情感感知度。当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在故事阅读中进行故事描述并表达出代表着自己情绪的观点时,他们的阅读流畅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将从侧面影响到他们写作水平的进步。需要强调的是,这同样是任何普通第二外语教科书所无法实现的学习参与性。综上,我们可以得知外国文学故事在二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外国文学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愉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简的语言使用及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其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加深自我意识。正如Lazarus所言,外国文学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能整体的教育一个人。

二、课前准备

既然外国文学故事在二语教学课堂中有如此丰富的补给作用,那么如何在ESL课堂中导入外国文学故事呢?在将故事阅读导入ESL课堂前,教师必须非常明确阅读这一故事的目的所在,进而设计出可以帮助学生导出故事内容利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步骤。在故事阅读之后配套有相关的回顾及复习,学生将能够在这一故事阅读中获得语言掌握的最大化。笔者将按照故事阅读的三个阶段解析这一问题。

(一)故事阅读前

无论故事本身,或者教师本身多么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在将故事导入课堂之前的故事选择都是必须谨慎对待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确保故事的选择有利于班上所有学生的语言学习。一个有效的辨析步骤就是,教师在阅读故事时设想这个故事中涉及到多少个不同的角色,包含有多少不同的观点,可能走向多少种不同的故事结局,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教学步骤。Olenka Bilash博士在其著名的BSLIM理论中提到,学生要在二语学习中掌握外语,他们首先需要时间去学习或者感知这门外语,通过使用获得实际的语言能力,进而在有限的准备时间内根据语境证明他们的使用是恰当的。当教师决定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教学时,故事本身就是需要输入的语言内容,而愉悦感则是学生的输出表现。学生的这一输出表现可以通过笑配合英语进行评论或总结,之后回顾故事中他们记住的部分及让他们发笑的内容则是这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评估。这一切的教学准备、发展及教学效果预期都必须由教师在将故事导入课堂前明确于心。

(二)故事阅读中

当故事导入课堂之后,教师必须确保在每一页的故事阅读中设定相关的导读问题,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导读问题看作是语言的输入。通过教师设置的导读问题,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并逐渐地获得故事的梗概。此时,学生的语言输出表现为可以通过故事中出现的词汇组成例句进行回答教师设置的导读问题。随着故事的深入,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对故事理解的不同,将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回答。通过导读引入情境获得故事梗概,进而通过词汇回答导读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越来越有效的进行二语表述。当然,除了导读之外,教师同样也可以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邀请学生大胆地进行下一情境猜想。学习者将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和文字的表达上。而教师的邀请这一语言输入,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去获得或者说更好的理解故事梗概的有效教学策略。如果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出现的词汇进行有效的情境猜想,他就能更容易地重述一个“自己的”故事。

(三)故事阅读后

在通过导读问题获得故事梗概及尝试情境猜想之后,部分学生已经获得了他自己的“新的”故事。这个新的故事是学生输出能力的有力证据。它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及使用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重塑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几乎都会对故事文本进行多次的重复,但是由于加入了情境猜想,这样的多次重复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反而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故事阅读兴趣。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课堂短剧的形式来进行语言输出的教学效果检查。

三、课堂实践

把握住了以上外国文学故事在ESL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基本教学流程,接下来笔者将选取一个教学对象为在校大二学生的教学实例浅析以上教学准备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一)故事引入课堂前

教师首先需要对将引入课堂的故事谙熟于心,同时故事名字必须足够吸引人。故事作者在文坛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ESL课堂中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花时间学习文学巨匠的故事选段而不是儿童读物或网络小说。因此第一次课,笔者选用的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可以吃的女人》。选择这部作品的选段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由于作品名字本身就很吸引人,让人想了解个究竟,可以吃的?怎么吃?在上课前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是文学故事课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是由于在教师进行作家介绍时可以用到:这是加拿大最多产的女作家,同时这名女作家所有作品的主角均为女性。女性作家写女性故事,在故事引入课堂前,教师就可以成功地通过作家介绍和作品名字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行了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

(二)故事引入课堂中

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5]。而文学故事课程有序进行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导读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的引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我们选择进行课堂教学的文学选段来自于作品的开篇。教师的导读问题设计可以如下进行:

1.玛丽安是怎么样的女人?简单描述她的性格。

2.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她有一份好工作吗?

4.她的未婚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她内心的渴望是什么?

6.她内心的渴望对她的身体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7.她可以顺利进食吗?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循序渐进地明白了这一选段的主旨及大概内容,也明白也许故事的情节与他们一开始根据书名进行猜想的情节不同。这时可以要求学生对根据导读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一开始自己根据书名猜想的故事情节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尝试使用故事中的原词和原句进行表述。这不仅利于学生记背单词,同时也加深了对选段中主要句型的理解及运用。

(三)故事引入课堂后

在故事选段课堂学习结束之后,故事还远远没有读完。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大胆猜想,如: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如果你是作者本身的话,你会如何安排故事的走向?你会给玛丽安怎么样的命运?她最后和她的未婚夫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吗?她内心的渴望实现了吗?你的内心渴望是什么?你要如何实现你的内心渴望呢?学生在进行大胆猜想之后,好奇心也被大大的激发了,这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供动力阅读完整本外国文学作品。而促使文学故事被完整分享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故事的选择及故事分享过程中的导读问题由浅入深的设置。由此可见,外国文学故事是丰富ESL课堂教学的最佳的教材补充,缘于外国文学故事有着教科书本身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如发展的多样性、结局的模糊性、主角命运的波折性、学生兴趣的激发性等等。虽然将故事导入课堂之后的实际教学手段百花齐放,但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在进行故事选择时,不管是小故事、小说还是诗歌首先都应该保证是原汁原味的英文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不仅是可以引发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的,也应该是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的感知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学习者对生活的认知、人文意识及社会意识等多方面的提升。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手段;讲故事

一.引言

笔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没有什么趣味可言,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考四、六级,为了考研、找工作。这种纯粹的功利心使他们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觉得学习英语很痛苦。笔者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化素养教育(教育部高教司:2004),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到这些,学生将在课下无限的时间里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学英语当成一种。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习方法、进行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笔者认为,讲故事是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每个人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故事,故事因其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使人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些故事令人铭记一生,在合适的时机还讲与他人分享,口口传诵。而听、讲故事对我们熟练掌握母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讲故事同样受到学生的青睐。恰当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增强说英语的主动性。从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的经验来看,不少大学英语教学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讲故事这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英语水平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故事内容和不同的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外语教学。(闫素萍:2005)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故事的注意事项

从来源上,故事包括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现代生活故事等,从教学目的上,故事可分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启迪人生等类型。对于如何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故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精选故事内容:故事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在教学的某一环节自然引出故事内容,不宜突兀,或离题甚远。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程度,教师可以简化所选故事的情节,适当增删内容。

2.使用语言:讲故事一般应使用英语,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灵活地适当运用母语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某故事里生词较多,或反映中外的一些风俗习惯,用全英讲则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听懂,等教师费劲地再用英语反复解释,故事的趣味性也就荡然无存,这时要恰当运用母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恰当使用多媒体:有的故事语言、情节简单,适合单一口述,加上简单的肢体语言即可,不需要使用多媒体,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有的故事深刻复杂,则要配上图片或文字、数字的说明才更直观、更有震撼和感染力,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PPT,使之恰到好处地展现给学生。

4.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紧跟着故事的情节听下去。另外,学生的回答有时会有特殊的效果,比如有时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但故事的发展却出乎他们的预料,这时就会引起全班的开心大笑或是惊奇的感叹,继而引发思考。

5.发挥学生讲故事的主动性:教师所选的材料一般是学生不熟悉的,但如果偶然遇到有的学生熟知该故事,不妨征得该生同意,邀请其为大家讲述,一方面可锻炼该生的勇气和口语,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热烈,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之后教师可对学生的讲述进行鼓励评价并适当加以补充。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故事的实例与分析

故事一:学英语的意外收获。我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有一位男生(南阳籍),他酷爱英语,渴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于是经英语系学生的介绍,他认识了一名年轻的女外教,从此经常找外教练口语。外教热情帮助又不收学费,他非常过意不去,作为答谢,他主动提出教外教练太极拳。一年后外教的合同期满飞回英国伦敦,但是两人仍然保持通讯联系。在男孩毕业两年后,年轻的女外教从英国再次来到中国南阳,这次不是教书,而是与男孩成婚。两人的故事在南阳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他们穿着大红的中国传统新婚服装的照片被刊登在了《南阳日报·社会早刊》上。

在大一学生的第一节课上,通常要解释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高中阶段学习观念与方法的不同,强调学生应注意各种学习策略的应用与调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这时引用上述故事就恰到好处。在故事的结尾,笔者总故意幽默到:“哎呀,真想不到,原来学英语还会有这样的收获啊!”学生听后都发出会心的笑声。

故事二: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成才之路。现在90后的学生们都对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有所耳闻,但极少有学生了解李阳学生时代的故事。李阳曾经是患有严重自闭症、英语考试屡次不及格的逃课大王,但是在大学二年级的上学期,他决心从灰色的生活中突围出来,从英文突破自我。经过勤奋忘我的学习,他逐渐成为著名的英语播音员、中英文双语主持人,被人们称为“万能翻译机”和“英语播种机”,缔造了世界著名的教育品牌———“疯狂英语”。李阳以口语起家,总结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如: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口语突破单词、口语突破听力、口语突破考试等。李阳所喜欢的“I enjoy losing face”、“Pain past is pleasure”和“前面即使是万丈深渊,也要纵身跳下去,在降落的过程中长出翅膀”等句子成为曾经是很多学生学英语的动力。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7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故事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单词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语言方面的困难可以随之迎刃而解。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故事教学的现状常常是这样的:

现状一,传统的故事讲授法;教师在教学故事前先带领学生学习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新句型,反复操练后只把故事作为一种复习巩固的手段,听一听,读一读即可。

现状二,故事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注重教师的讲述,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没有充分利用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现状三,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掌握远不及汉语的水平,要求他们在故事教学中进行语言综合运用和逻辑记忆有一定难度。他们在故事表演中脉络不清晰的占多数,即便是能完整表演故事的也大多靠死记硬背。故事教学的难度还体现在词汇与句型的教授上,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涉及若干词法、句法和时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一些语法现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从而影响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程度。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教学前,重视文本解读:突出题材本身,弱化句型结构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之所以能让学生喜欢,它的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爱听故事。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故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故事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其中又穿插重要句型结构,教师需要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和重要句型。笔者从一次市级优质课的六位优秀教师“同课异构”的过程发现:教师采取以故事题材为主线进行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因此,一线教师需要突出故事本身,弱化句型结构。

1.呈现故事,显示句型

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落实故事的情境呈现、情境模仿、情境训练、情境运用等重要环节。在呈现故事的时候,可以为句型教学铺路。

2.讲述故事,重复句型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英语课堂教学还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操练,以解决复用和语用的功能。在故事教学时,教师需要避免对句型进行脱离故事的多次重复机械操练,笔者建议可以将句型的重复操练放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让学生有兴趣地去“重复”。显然,全部舍弃句型处理,不进行操练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一线教师需要在故事背景下,巧妙地让学生感知这句话运用的必要性。

3.拓展故事,运用句型

要想巩固、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以课本内容为主题拓展学习面,扩大词汇量、句型等,以提高听说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故事部分的学习效果是关键。

(二)教学中,悦纳故事情节:重视整体呈现,结合分段解读

一线教师对故事文本的处理有两种明显的分歧:有些教师是先将故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处理,然后呈现整个文本,故事文本通过听、带着问题读、表演等方式来巩固;有些教师是将故事分成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情节,随着故事的发展,一段一段地解读文本,处理知识点,让学生从始至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多次听课感到:故事教学中,还是应突出整体故事的呈现,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操练需要适时分段解读。

1.听力与欣赏先开道

学生只有在大致理解了故事情节,发现了某些“兴奋点”后才会有欲望学下去,所以一线教师在尝试教学故事内容时,可以采用先整体感知、然后细化分解的方法来进行,即“听说领先”,让学生先听。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耳朵”,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胃口”。

2.提问与表演来深化

无论是整体呈现还是分段解读,教师都要注意在处理过程中关注细节。我们不得不承认故事是不能被分割的,因此,笔者认为,故事教学需要从课堂开始就一直让学生处于故事情境中,在整体感知故事前通过warm up 或free talking 对一些新词新句进行针对性的或者是润物无声式的渗透,然后呈现整个故事,通过整体感知、一个比一个深入的提问。逐渐递进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强化的故事情境下,理解内容,深化情感。

(三)教学后,细琢最佳反馈:活化角色扮演,淡化文本阅读

拿到一个故事文本,教师会主要思考我最终需要学生如何语言输出,是让学生复述故事,还是读故事,亦或是表演,或是改编、续编,应该偏重于哪个?笔者认为,表演故事是帮助学生内化产生新内容的过程。中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与表现欲望,他们会在教师的带动下,发挥自己的语言技能,展示自己的能力。

1.丰富与重复的取舍

许多故事文本不是很滑稽,就是很有趣,学生最终呈现的语言应该是饱含他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的,是有情感的,可以有笑声,可以有为难的语气,可以是断断续续,也可以是高声呐喊,但绝不是平铺直叙,淡如清茶。

2.控制与开放相结合

故事教学后的语言输出或是中间片断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特别是像在三四年级,学生很活泼,很有表现欲,教师就要满足他们,哪怕让他们表演着说一两句话,学生都会在不断的表演中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从而真正发自内心地阅读。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可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为自发和主动参与,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策略,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篇8

【摘要】: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对于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与故事的教学的先后存有异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故事中进行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更加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先教授词汇和语法,然后进行故事教学;有人则主张先进行故事教学,然后重点学习故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根据我个人这几年的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先进行故事教学,然后重点学习故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是很好的教学词汇和语法的方法。

第一,先进行故事教学,在故事中教学词汇和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一种新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相对而言比较艰涩和枯燥。如果直接进行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英语这门语言很难学,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他们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通过故事教学去接触词汇和语法既能体现故事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先进行故事教学,在故事中教学词汇和语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规律。我们一般都认为将单词放在句子中去掌握,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去学习。所以,我们先通过学习全篇文章去掌握其中含有语法的句子,再通过重点句子去学习重点单词就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规律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词汇和语法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第三。先进行故事教学,在故事中教学词汇和语法更能发扬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目前,大多数地区对英语的教学还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而高效的课堂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总结无疑是提高其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在故事中去学习词汇和语法更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句子或者语境中去自主探究重点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语法的构成和注意事项。由学生自主完成记忆,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和总结的作用。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第四,先进行故事教学,在故事中教学词汇和语法更能使学生在相对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所以通过故事去学习词汇和语法不会本末倒置,学生也能体验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总之,我个人认为先进行故事教学,在故事中教学词汇和语法,不会使学生感觉到如果一段文字中有新单词或着新语法就不敢学习或者不会学习它,可以使学生长期保持对应于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猜猜她是谁作文范文 下一篇:让路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