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著作范文

时间:2023-09-25 04:10:23

庄子的著作

庄子的著作篇1

秋日的雨水按照季节来临,大大小小的许多河流中的水都汇总流入了黄河。(黄河)直通无阻,水流很大,两岸之间,河中的小洲之上,(隔着河水),辨别不出牛和马的模样。于是,河伯欣然自得.认为天下之美都汇总到了自己身上。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进,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蓊不到水的边际。在这种情况下,河倍转过脸来,抬头仰视海神若叹息道:“俗话所说的‘懂得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呀!再说,我曾听过(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不广不多.伯夷的道德品质不值得看重这种情况。开始我还不相信(有这种事)。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的望不到边(的气势)。我如果不是亲自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长久地被见识广博的人所嘲笑。”

北海若说:“井底之蛙不可能跟它淡论大海,因为它受到居住地点的限制;只生长…个夏季的小虫不可以跟它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限制;孤陋寡闻之人不可以跟它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如今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问走出来,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所以我呵以跟你谈论大的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大的,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永远装不满;尾间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大海并没有被排空。它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大海它超过江河的流量,不可用数字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骄自傲,(原因)在于我认为自己的形体得之于天地,气息来源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问,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存在在高山之上,正感到自己见闻很少,又怎么会自傲自夸?我想,四海在天地这个大空间里,不正好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大泽之中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正像米粒存在于大粮仓之中吗?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大体上九州之地,粮食所生长的地方,舟船车马所通达的地方,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拿人和万物相比,不正像一根细小的毛存在于马的身体之上吗?五帝所延续的(业绩),三五所争夺的(天下),仁人志士所忧虑的(事情),任劳任怨者所为之劳苦的(目标),只不过是这小小的九州。伯夷拒绝武王所封,以成就了他的仁义之名;仲尼谈论世间道理。人们以为他学问渊博。这种情况,也是他们自以为名声高,学问大。不也正像你原来因河水上涨而自夸自傲一样吗?

一、选择题

1.《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2.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3.本文阐述的观点是()

A.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无限的

B.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C.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在有限和无限之间

D.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渺小可怜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庄子》共33篇,“内篇”8,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4和“杂篇”11,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B.《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3和“杂篇”12,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C.《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5和“杂篇”11,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D.《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6和“杂篇”10,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二、填空题

1.《庄子》亦称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2.庄子,名____________,后世将他与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

3.庄子的主张是“____________”。

4.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与__________对话的寓言故事。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们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不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这段话实写了哪两种自然界景物?虚构了哪两个神话人物?

2.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庄子文章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这段话说明庄子文章说理时常用什么方法?

4.写出由这段文字概括出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原来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

1.A

2.C

3.B

4.C

二、

1.《南华经》;道

2.周;老子;老庄

3.无为

4.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5.河伯、北海若

三、

1.黄河和北海(今渤海)。河伯和北海若(河神若)。

2.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3.对比方法。

庄子的著作篇2

江苏周庄的导游词(一)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周庄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

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

周庄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

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古镇,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

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镇区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楼。四根坚固挺拔的浅褐色花岗石方形柱子,支撑起重檐翘脊的盖顶;浑然粗犷的木质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筑的风采。整座牌楼气势轩昂,形态翼然,恰如水乡周庄古镇的一道庄重古朴的门扉。

江南名镇周庄是崛起在中国东南沿海,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型小城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周庄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周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谓摇城;北宋元?v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为寺渐成集镇,故称周庄,已有900多年建镇历史,具“小桥、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古镇周庄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改革开放以来,周庄成功走出了一条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翼发展的新路子,卓有成效地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和“传感器产业基地”两个著名品牌。2002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5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1亿元,吸引日本、香港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累计3亿美元,以中国昆山高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为建设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自1996年以来周庄已成功举办七届国际旅游艺术节、二届中国传感器基地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会,2001年6月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又在周庄成功召开。

近年来,周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诚信服务,致力于营造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不断地构建独特的竞争新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富有远见的海内外投资者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享受着丰厚回报。

江苏周庄的导游词(二)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周庄,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这座魅力古城,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著名画家罗冠中曾这样评价过周庄: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将我们周庄同黄山相媲美,足以见周庄魅力之大了。现在我将带领大家切身体会一遭周庄的美。

首先由我来简单的向各位介绍一下周庄。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环境幽雅,建筑古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之中,古称摇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摇君的封地,又名贞丰里。北宋元祜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春佛教,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庙产。后人为纪念周迪功郎,遂将贞丰里改名为周庄。周庄还有位商业天才沈万三,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待会儿,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沈厅,领略下这位商业天才的辉煌人生。周庄四面环水,南北市河、后巷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构成了水乡的神韵。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桥多,是其特色之一。这里有富安桥、贞丰桥、福洪桥、蚬园桥、永安桥、世德桥等等。特别有名的是永安桥和世德桥,又称双桥,这些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

整个周庄就是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周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是初沈万三得天时地利,成为江南巨富;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曾聚会迷楼饮酒吟诗;当代名人到周庄采风者更不胜枚举,像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画了油画《双桥》后和"双桥"一样驰名世界,像著名古画家吴冠中赞誉"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等等,他们对周庄情由独钟,可见周庄的魅力何其无穷!

江苏周庄的导游词(三)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送大家来周庄旅行。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形扼要先容一下。

周庄地处姑苏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著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须要十多少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遥远的传统,浑厚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斥传奇颜色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引诱力的游览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度的一个宝。”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留着如斯众多的明清建筑而惊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格式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沉醉,感到周庄是无奈重造的漂亮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接壤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有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仰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庶民感其恩惠,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处环水的处所。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途径”,下联是“安居乐业朝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咱们周庄国民在改造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坎坷不平,生涯越来越富饶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首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余存”。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良的民族文明、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暮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题名呢!大家可以细心识别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屋宇,以及高巍峨破的古塔,形成了一个古修建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向导〕前面呢,有一座醒目标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留念古镇九百周年而树立的。它艺术地勾画出了周庄长久的历史。仰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跟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范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穿插造成“井”字型将古镇宰割,构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给周庄增加了风度。镇上大局部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露出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学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当初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动听的江熏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能够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重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由于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必走出店门,就可以相互握手或递货色表现友谊,所以又称友情街。上面还有一线天,旁边是过街楼、这种修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应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韵味,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纪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闻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划子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认为本人好像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落款为《家乡的回想》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惊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1985年,这幅画又经由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结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喜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眼。经消息媒体宣扬,周庄古镇申明鹊起。陈逸飞的画使大名鼎鼎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赛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来往的友谊之门。

〔过双桥〕各位游客,大家看,我们对面的一角,有小桥、流水、人家,这种风景,是我们周庄建造内涵最丰盛的一角。所以啊,不论是雨雪霏霏,仍是赤日炎炎,爱好画画的人都会在这里铺开画板,刻画着对岸的一景一物。我国的很多片子导演和演员,都把周庄作为最佳的外景地,先后在这里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却》、《聊斋志异》、《杨乃武与小白菜》、《济公纪行》、《江南巨富沈万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著名导演张艺谋说:“在周庄拍电影,很令人满足。”

江苏周庄的导游词(四)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庄子的著作篇3

[关键词]中国艺术精神 庄子 道家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现代美学及艺术理论发展史上,明确标举“中国艺术精神”并以专著力度去展开深入学理论证的。徐复观(1903-1982)是第一人。他的《中国艺术精神》在学界影响颇大。在重新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及中华美学精神的今天回头去读,颇有些感慨。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对道家美学的独尊豪情。

徐复观专门研究“中国艺术精神”的专著,明显地出版于宗白华、方东美和唐君毅等同时代人之后,但该书却全然不加引述,好像这些研究成果对自己根本没任何影响。这不符合通常的学术惯例。为什么?从他的《自叙》,可知其一二。这位后半生才毅然弃政从文的名人,之所以潜心研究“中国艺术精神”,主要来自他个人的学术“发现”。他在买到一部《美术丛书》后,才对中国画及画论发生了兴趣,并逐渐形成如下独特的追踪轨迹:画史与画论宋元诗文集现代中日著作画册魏晋玄学庄子。一旦到庄子,他的整个学术发现的链条形成。并导向一次全新的学术顿悟:“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历史中的大画家、大画论家,他们所达到、所把握到的精神境界,常不期然而然的都是庄学、玄学的境界。宋以后所谓禅对画的影响,如实地说,乃是庄学、玄学的影响。我自己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美学系统,但探索下来,自自然然地形成为中国的美学系统。”从这里可以见出,他个人的这次学术发现轨迹具有某种个人体悟性。

从三大文化支柱看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的基本观点与宗白华等人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他的基本假定在于,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中国文化除了科学不发达外,在道德和艺术两大领域皆成就卓著。他此前出版的著作《中国人论史・先秦篇》重点阐述道德支柱,而撰写《中国艺术精神》的目的就是重点阐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支柱。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判断与他之前的宗白华、方东美和唐君毅等几位都不相同,他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由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由孔子所显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万古的标程;但在实现中,乃旷千载而一遇。……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此一精神,自然也会伸入到其他艺术部门。”这就是说,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在儒家创始人孔子那里能呈现出来,纯属“旷千载而一遇”,近乎偶然因素,而且“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

在他看来,正是在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那里,中国艺术精神才有了最纯粹而又集中凝练的表达:庄子的气质堪称“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他将庄子与孔子作了比较,认为庄子与孔子一样,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两人却开辟出两种人生,故在为人生而艺术上,也表现为两种形态。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常须在仁义道德根源之地,有某种意味的转换。没有此种转换,便可以忽视艺术。由道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则是直上直下的。因此,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故全书只给儒家留了一章,其它篇幅几乎都集中于被他提炼得几乎纯而又纯的庄子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也就是庄子所开拓的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路线。

独尊道家的中国艺术精神思路

徐复观这样做,显然已既不同于宗白华的融合儒道禅的宽厚路线,也不同于方东美的道德与艺术并通路线,还不同于唐君毅的统合儒与道的路线,而是单独标举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路线。这样的狭窄而又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道路选择,到底图的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追问的一个问题。在他当时,确是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或现实干预意图的:“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失,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人类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还是需要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的山水画,对于由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由此可见其张扬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的现实针对:促使现代人通过中国山水画所寄寓的中国艺术精神,得以超越现实的专制政治、利欲熏心及精神病患等境遇而获得个体精神自由。而这种个体精神自由特别表现为“精神的自由”及“精神的纯洁”等,其最高表率就是庄子及其精神自由的思想。

顺着这个窄而纯的中国艺术精神思路,徐复观的研究实现了如下突破:第一,以一部专著及其醒目标题这一超级分量,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学术价值;第二,独出心裁地和力排众议地彰显庄子在中国艺术精神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和最高的“典型”意义;第三,通过细致的论证、考证及论辩等学术功夫,把庄子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一直沉落到中国画及中国画论史的完整链条上。形成了一个近乎完整有序的中国艺术精神美学系统。

如何看待窄而纯的中国艺术精神

假如上面对徐复观的理解有其合理,那么,需要问的是,这样的窄化和纯化的中国艺术精神,也就是窄而纯的中国艺术精神。还是完整而又确切的中国艺术精神吗?

与宗白华倾心于以时导空的境界、方东美标举德艺互通、唐君毅主张文化的本性在艺术以及各门艺术相通相契不同,徐复观明确标举崇庄抑儒的观念,确实毫不掩饰他对道家的特殊喜好立场。这是一条明显的排除儒家而独尊道家的中国艺术精神探索路线。崇尚道家而非儒家,固有其利,即从中国文化中提炼出一种净而纯的艺术精神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标本,这同时也可以找到一些有力的回音,如朱自清就曾指出:“比起儒家,道家对于我们的文学和艺术的影响的确广大些。那‘神’的意念和通过了《庄子》影响的那‘妙’的意念,比起‘温柔敦厚’那教条来,应用的地方也许还要多些吧?”不过,单就这里的中国艺术精神把握而言,徐复观的主张所存在的弊端或漏洞是明显的。且不论排除了儒家后中国艺术精神是否还真正完整不论,单说把魏晋玄学仅仅归结为庄子的影响的产物,本身就是过度简单化了,是难以站住脚的。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哲学思潮。其实,不仅玄学本身已多少包含道家与儒家思想的“调和”因素,而且玄学同佛学之间也早已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可以说,魏晋玄学其实是从道家角度融合儒家、佛家、名家等诸家的产物。

庄子的著作篇4

至此,大河酒庄已有三位庄主死于直升机事故。

同样的身份,同样的死亡方式,这使得大河酒庄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而关于“大河酒庄的诅咒”的相关传闻也不胫而走。

对动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欧洲葡萄酒庄而言,其历史就是一部贵族生活史,里面充满着无数的奇谭怪录。

大河酒庄的“诅咒”

大河酒庄是法国波尔多地区一个著名的酒庄和景点。与众多酒庄一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百年前,其酒窖的规模在波尔多地区数一数二。

据法新社报道:大河酒庄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知名波尔多葡萄酒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盛产梅洛红酒及长相思白酒等。酒庄的建立与当时法兰西王国君主查理大帝有一定的关联。

郝琳是中国内地著名商人,是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他与妻子刘湘云从云南起家,于1995年成立柏联集团,两人分别担任该集团的总裁和董事长,最初经营茶庄生意,随后扩大到旅游和房地产业务。后全家定居香港,开始投资酒店、百货及温泉项目。

2013年12月19日,郝琳花费3000万欧元买下大河酒庄,并于第二天举行盛大的媒体招待会以示庆祝。

晚餐后,格雷古瓦尔一时兴起,亲自驾驶直升机,带上郝琳等人一起从空中巡视占地65公顷的庄园。

一行人原定在酒庄上空短暂游览,但飞机起飞20分钟后仍未返航,酒庄职员遂报警。当局随后根据目击者报告,确认直升机坠入吕贡镇旁的多尔多涅河,并开展搜救。法国媒体报道称,事发前,作为飞行员的格雷古瓦尔执行了例行的起飞前检查。

格雷古瓦尔于2003年买下大河酒庄。但在他买下酒庄的前一年,酒庄前任庄主杰恩・勒普伦斯也是在刚完成酒庄转让后,因直升机失事而去世。

悲情寡妇的极致香槟

香槟是让人欢愉的酒,往往以“砰”一声的方式“开启”了诸多庆典。然而,不少传奇香槟酒厂的历史却和并不太幸福的寡妇有关。

翻开近代香槟发展史,你会发现,几位著名的香槟酒厂庄主都是寡妇,其中包括:著名的凯歌香槟的彭莎登夫人、罗兰百悦香槟的百悦夫人和德诺兰库尔夫人、波马利香槟的露易丝・波马利夫人、法兰西首席香槟的莉莉・伯那吉夫人、路易王妃香槟的卡米耶・奥尔利・侯德尔夫人,以及杜洛儿香槟的卡洛夫人等。

《知味葡萄酒》主编朱思佳认为,坚强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在近代香槟两百多年的发展史中孤独行走。

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作为香槟行业最古老最有名的家族之一,兰颂酒庄庄主、寡妇玛丽・露易丝・德诺南库尔极有魄力地离开了娘家兰颂,开始自立门户。

德诺南库尔夫人的想法非常独立。按照当时法国的继承法,兰颂酒庄会被她和十几个兄弟姐妹们平分,这对她本人和兰颂的前途均无好处。于是,她倾其所有买下了濒临倒闭,仅剩下1000箱被抵押香槟的罗兰百悦酒庄(没有存酒,意味着酒庄难以为继),希望能成为自己和孩子们的自有家业。

据《葡萄酒与战争》记载,那个年代的罗兰百悦,在共100家香槟酒庄里排名倒数第三。

坚强的德诺南库尔夫人在二战期间艰难地维持着酒庄的运营,并在两个儿子赴前线作战的时候,把10万瓶香槟藏在了墙后,为战后酒庄的复兴做准备。

死亡的消息传来,她的长子摩里斯・德诺南库尔被俘,最终死于德国的奥拉尼恩堡集中营。

次子贝尔纳・德诺南库尔从战场上平安归来,在兰颂和德拉莫特这样的名家接受4年严格学徒训练,于1948年接管了罗兰百悦。

自那以后的50多年时间里,在贝尔纳的管理下,罗兰百悦摇身一变,发展成现在排名第三的香槟巨人,产量翻了100多倍。

在二战结束前夕,曾经亲历二战的贝尔纳炸开了希特勒在“鹰巢”附近的私人酒窖的铁门。冲入酒窖的他惊讶地发现,里面堆满了好几百箱上等的“沙龙1928年份香槟”。

沙龙香槟酒厂生产的“白中白”香槟产量十分有限,是世界上最好的香槟之一。40多年后,贝尔纳领导的罗兰百悦收购了沙龙香槟酒厂。

在执掌了罗兰百悦近60年后,贝尔纳于2005年宣布退休,2010年在兰斯去世。他的两个女儿成为了酒庄现在的主人。

巧合的是,创立罗兰百悦品牌的百悦夫人也是位寡妇。

成立于1812年的罗兰百悦是兰斯地区众多大型香槟酒厂的其中之一。1887年,当马蒂尔德・艾米丽・百悦的丈夫欧仁・罗兰去世后,她把自己的姓氏加到丈夫姓氏的后面,改品牌为“罗兰百悦寡妇香槟”,开始专心经营酒庄。

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罗兰百悦成为香槟区的领军酒庄,产量达到了当时创纪录的5万箱。

但不幸的是,在一战期间,罗兰百悦家像许许多多的法国家庭一样受到重创。1925年百悦夫人去世,女儿欧仁妮・罗兰继承了酒庄,面对一战后的满目疮痍和经济萧条,她带领酒庄一直苦苦支撑到二战前夕。

酒庄里的意大利英雄

近代战争始终穿插于酒庄荣衰中。一战和二战中留下的故事里,有不少温馨动人的场面。如,芭拉特酒庄那一出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直以来,作为意大利东北部地区葡萄酒的佼佼者,芭拉特庄园是意大利顶级好酒的代名词。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作为同盟国的意大利卷入了这场长达几年的战争中。在大战期间,生活在小镇桑・罗兰索的意大利青年斯考拉斯・乔万尼和出生于葡萄酿酒世家的姑娘芭拉特・艾丽莎结婚了。

乔万尼还没来得及和漂亮的妻子好好享受新婚的甜蜜,就被征兵去前线参加战争。陪伴艾丽莎的,除了家里年迈的父母以外,就是肚子里的孩子。时间流逝,艾丽莎一边独自抚养小孩,一边提心吊胆地等着丈夫归来。然而,她最终等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丈夫阵亡了。

悲痛欲绝的艾丽莎,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日渐荒芜的葡萄园,不得不振作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她首先做的事情是酿酒。在她的勤奋和刻苦学习下,仅用了两年时间,她已经学会了葡萄酒的全部酿造过程。同时,为了取得别人对酒庄酿造的葡萄酒的认可,她经常组织一些品酒会,邀请当地有威望的人和镇上经销商客户来酒庄品尝自家庄园的酒。

慢慢地,艾丽莎打开了当地葡萄酒市场,酒庄也在当地有了较好的知名度。

好消息接踵而至。丈夫乔万尼原来并未阵亡,战乱使得军方误报了他的消息。战争结束后,身心疲惫的乔万尼回到家乡。当他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妻子。

在久别重逢的大团圆结局后,乔万尼决定要把这些年对妻子的亏欠加倍地补偿回来,他接过酒庄所有的事业,让妻子专心地陪伴儿子。

凭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过人的胆略,乔万尼低价收购了小镇上大部分葡萄种植区,最多时,他拥有75公顷葡萄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联军攻入意大利。某一天,乔万尼在自己的葡萄园内,用枪打死了两名正在残杀意大利平民的英国士兵。

当地报纸对他的报道和采访铺天盖地,甚至惊动了正在东北部地区视察的意大利陆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总司令亲自登门拜访乔万尼,并对其酿造的葡萄酒赞不绝口,当天竟喝醉。醒来后,他对乔万尼说:“昨晚我没把您庄园的葡萄酒喝完吧?我还能带几箱回去吗?”

此后,乔万尼酿造的葡萄酒知名度不断上升,销售渠道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东北地区。

1964年是乔万尼和妻子结婚4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个日子,乔万尼创建了一个新品牌,命名为芭拉特庄园。当天,他邀请了小镇上所有的人到庄园共饮美酒:此时的“芭拉特”已不是一个人名,更确切地说,它成为美酒的代名词。

血脉相连的五大酒庄

法国最高等级的五大酒庄分别是:拉菲、拉图、木桐、玛歌和奥比安,这其中至少三家有血脉相连的关系。

确切地说,拉图曾经叫拉菲“老公”,木桐应该叫拉菲“表哥”。

拉菲葡萄园在17世纪之前已经存在,而葡萄种植和酿酒的真正发展却是从17世纪开始的西格尔家族时代。从西格尔家族开始,拉菲成为酿造上等好酒的品牌。

1695年,拉图酒庄庄主的女儿玛丽・特里萨・德・克劳泽尔,嫁给了西格尔家族的亚历山大侯爵,即尼古拉・亚历山大。拉图酒庄作为嫁妆,被移交给西格尔家族管理。亚历山大侯爵由此继承了两大著名的酒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钦封他为“葡萄酒王子”。

尼古拉・亚历山大膝下无子,他去世后,女儿们的继承使得酒庄“劳燕分飞”。到第三代,继承人无力维持酒庄,被迫出卖祖上资产。此后,拉菲拉图酒庄多次易主。

1853年,纳撒尼尔・德・罗斯柴尔德男爵买下木桐酒庄,在两年后的波尔多分级中,木桐酒庄被列为二级葡萄园庄头名。后来,经过纳撒尼尔的孙子菲利普男爵的不懈努力,木桐终于在1973年被升级为一级酒庄,并且是当年唯一获得升级的酒庄。

1868年,同样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詹姆斯・德・罗斯柴尔德男爵在拍卖中以高价竞得拉菲酒庄。詹姆斯高价购买拉菲的目的,有几种说法:一是炫耀财富;其次是家族之间的比较,另一房纳撒尼尔已经购得木桐,身为长房岂能服气;另外的说法是,詹姆斯的银行正好坐落在巴黎市拉菲大道上。

遗憾的是,詹姆斯标得拉菲3个月后,还未踏入酒庄就与世长辞。

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是德国法兰克福著名的银行世家。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他和他的5个儿子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

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鼎盛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几乎都曾向这个家族贷款。

到了20世纪初,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全球主要的黄金市场,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

庄子的著作篇5

庄子曾经讲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其寓意非常深刻。庖丁是一位宰牛的屠夫,其宰杀菜牛的技艺十分高超。一般屠夫宰牛,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即使是技术高明一点的屠夫,也得一年换一把刀。庖丁宰牛19年,竟然从来没有换过刀,而屠刀仍然像刚刚磨过的一样。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原来一般屠夫用刀乱斫乱砍,刀上很快就出现缺口,技术好一点的屠夫亦不能避免损伤刀具。唯有庖丁进刀时能避开大骨节和筋脉结聚之处,专找筋肉肌骨之间的缝隙进刀,从不乱斫乱砍,因而避免了刀具的损伤。这个故事蕴含了深刻的摄生道理。《庄子》中写道:“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身焉。”

庄子很重视人的思想情志,认为情志安定,无惊忧恐惧情绪,自然不易生病。即使遇到摔跌坠落等意外事故,也不易受重伤或发生生命危险。庄子曾以醉汉撞车而不死为例,说明保持情志安定的必要性。醉汉昏昏沉沉,即使从车上坠落下来,也毫无惊怖恐惧情绪,所以伤势并不重。与此相反,如果怀着惊恐急躁情绪往下坠落,伤势就会严重得多,甚至有生命危险。这是由于前者“神全”而后者神躁不安之故。

笔者有一友人曾遇车祸,从汽车上抛落下来。同时抛落者多人,有的摔死,有的重伤,而他却仅受轻伤而已。原来他当时正在打瞌睡,直到抛落在地上才醒过来,根本没有别人那种惊恐慌乱的情绪。由此可知,保持镇定自若的情绪,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庄子能以十分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的生死问题,他对人体生命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解释。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庄子却蹲在那里鼓盆而歌。惠子责备说,同你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结发妻子死了,你不哭也罢,为何鼓盆而歌呢?岂不违背常人情理!庄子回答说,开始我也很悲痛,后来仔细一想人是怎样来到这世上,又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呢?原来人是由“气”即自然界的生命物质变化而来,气聚成形,气散则死。现在人的形体已死,又将变成非生命的物质了,故以鼓盆而歌欢送和庆贺我的妻子重新回归大自然。如果嚎哭痛泣,反而显得不通生命的道理,所以不哭。

庄子的著作篇6

艾米莉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传统而平静的叙述手法,而是采用了顺叙和倒叙,故事在谈话和回忆中展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著作《呼啸山庄》读书心得及感想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著作《呼啸山庄》读书心得及感想1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呼啸山庄》,原着版本的。因为我以前读过简写版本的。所以对《呼啸山庄》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本书是由英国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写的。

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的文学经典名着,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倍受称赞。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本书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与收养他的呼啸山庄的主人的女儿相爱,却因为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在一起。过了两三年,希刺克厉夫重新会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报复虽然成功了,但是他却并不快乐。最后在痛苦中悲惨死去,留下了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读到这里,我想问一声为什么?

恨,可以把白变成黑,可以把兔子变成狮子,把圣徒变成魔鬼。

为什么希刺克厉夫要报仇呢?因为恨吗?那恨到最后要悲惨的死去又有什么价值……

收起自己的恨,也就是写《呼啸山庄》的目的。

著作《呼啸山庄》读书心得及感想2“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则像树下而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是必需的,永久的。”当我读艾米莉·勃朗行的《呼啸山庄》后,深深地被这段话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猛烈的情感,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激荡着的感情

小说描写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主要是围绕弃儿希刺克厉夫报复展开的,而作者是用激越的诗情,独辟蹊径的构思来处理这爱情和复仇的题材的。

巨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对不平等的强烈的报复,没有谁是谁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泪,黑暗和火焰。

希刺克厉夫是书中的主人公,是倍受谴责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也有人把他斥为恶魔。在我看来,他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非疯狂报复的恶魔,他是海底深处最坚硬的礁石,忍耐得越久就反抗得越厉害。

勿庸置疑,希刺克厉夫所处的那个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冷酷无情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这种不平等就像我们所必需的空气一样,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时时刻刻地存在着,纵观希刺克厉夫的一生,他的爱和恨,复仇和死亡,无不渗透出斑斑血泪,无不犁刻着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印迹。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文明”社会的受害者,又是自己疯狂复仇结果的受害者。在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后,希刺克厉夫却并未感到满足,反而觉得空虚寂寞。从哈里顿身上,希刺克厉夫望见自己昔日的影子;从哈里顿和小凯蒂的眼神中,他联想到了凯瑟琳鬼魂的呼唤,这使他终日不得安宁。终于,他离开了人世,去寻找与凯瑟琳鬼魂重逢的欢愉。

《呼啸山庄》中另一个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就是凯瑟琳。她既是希刺克厉夫受欺负的非人生活的见证人,也是资本主义虚假文明的受害者。她把粗犷、阴沉的呼啸山庄和幽美、安谧的画眉山庄,把自己一代和下一代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凯瑟琳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她没有在暴力面前低头,却经不起金钱、门第的引诱,背叛了自己为之骄傲的爱情。她的反抗、背叛、悔恨和死亡,集中地提示出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文明道德的残酷性和虚伪性。

而书中的老恩萧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营造一种平等。他想把自己的爱多给予那些可怜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对于一个捡来的孩子如此关怀,甚至甚于他自己的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希刺克厉夫,不想让他受到一点点伤害,倡他又能保护他多久呢?他明明知道希刺克厉夫在他死后会受到伤害,可是,他又能怎样呢?对于这一切的一切,他都无能为力。

《呼啸山庄》——这其中猛烈的爱和憎似狂风呼啸,扑面而来,辛酸、泪水……无不蕴藏于其中。读罢之余,我不禁要思考,我们该拿什么去拯救他们,拯救凯瑟琳,拯救希刺克厉夫,拯救那黑暗中的泪?

著作《呼啸山庄》读书心得及感想3埃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借用一位陌生人洛克玛德先生的观察作为切入点,用倒叙的方法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主人公西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精华所在。

西斯克里夫这个饱尝人间炎凉的弃儿在残酷的生活中养成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对他的折磨使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于是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因为虚荣和无知背叛了西斯克里夫,嫁给了自己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

这一切不仅葬送了她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深爱她的西斯克里夫甚至使悲剧差一点延续到了下一代。

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是凯瑟琳的背叛。它使西斯克里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而凯瑟琳一死,这满腔的仇恨便像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西斯克里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占了他们的家业,还让他们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复仇,看似不合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性格对不公的命运所做的激烈的反抗。

《呼啸山庄》中西斯克里夫与凯瑟琳之间的那份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操纵的旧时代的一种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得到了升华。

小说是以西斯克里夫追随爱人凯瑟琳的脚步绝食死去而告结束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但这种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然而,最终人性的善战胜了狭隘的恨,他在深深的悔悟中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才使他变得暴虐无情。

著作《呼啸山庄》读书心得及感想4整部《呼啸山庄》都是以爱情为主线的。爱情支配着两代人的大脑,发生了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荒.唐事。也正是这狂热的爱情使两代人遭受了不幸和痛苦。所以说狂热的爱情是魔鬼。

希刺克厉夫是恩萧抚养的孤儿,他与小姐凯瑟琳恩萧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友谊。辛德雷不喜欢希刺克厉夫,从小就欺负他。在辛德雷上完大学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后,他实行了欺压打骂希刺克厉夫。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共同反抗辛德雷的政策,他们俩也有了深刻的爱情,并相互约定好。可是凯瑟琳为了虚荣,嫁给了有地位、有钱财的埃德加林顿,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却自私地认为这样做是想凭借埃德加林顿的钱势帮助希刺克厉夫。他的做法使他彻底被报复占据了头脑,但他仍然爱着她,只是更疯狂了。希刺克厉夫在凯瑟琳生病时不顾丁耐莉的劝告,只想到爱,冲动地去见她,使她情绪激动,神经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最终生下七个月的女婴而死。如果当时希刺克厉夫不去和凯瑟琳见面,凯瑟琳就会心静痊愈,不必凄惨离开人世了。这正是狂热的爱所造成的。

伊莎贝拉是书中值得同情的女性,她被一时的爱冲昏了头,成了希刺克厉夫的报复工具,饱受灾难和痛苦,逃到伦敦肚子抚养儿子,最终孤独痛苦死去。如果当时伊莎贝拉听从丁耐莉和凯瑟琳的劝告,理智地分析一下,就不会和希刺克厉夫私奔而抱憾终生了。这是狂热的爱所造成的悲剧。

希刺克厉夫骗走了埃德加的妹妹,夺得他的财产并气死了他。希刺克厉夫变法地害死了辛德雷并野蛮地对待辛德雷之子哈里顿。但这些并没有使他满足,使他停止报复的脚步。他的儿子也成了他的报复工具,他利用小凯蒂对表弟林顿的喜爱,总是鼓动他们见面,并让凯蒂陷入爱情中。希刺克厉夫在埃德加病重时骗走了凯蒂,逼迫她与快死的儿子结婚,夺得她的财产。当然希刺克厉夫是可恶的。但是小凯蒂也是被狂热的爱情冲昏了头脑的,使她不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她不顾寒冷与与劳累天天与表弟约会,她被爱情牵得不知方向了,才使希刺克厉夫有机可趁,造成了一段时间的痛苦。

著作《呼啸山庄》读书心得及感想5《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写的一本世界名著,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而我个人认为它想表达的是爱大于恨。

《呼啸山庄》所叙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叫希斯克利夫。他爱上了恩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他们两个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但后来,凯瑟琳因受外界影响,嫁给了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复仇计划得逞了,但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引起人们的震撼呢?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本性: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至于书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显得更阴森恐怖了。可是,是谁剥夺了他的爱?是谁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正因如此,具有强烈反叛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起而抗争,把自己的正义、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愤怒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之中。

更何况,希斯克利夫的爱毕竟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在茫茫荒原上不吃不喝,最终死去。这样一个饱受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真是一生追求,死而无悔。尽管复仇手段显得残忍,但读来还是让人感到苍凉和悲壮。

艾米莉这样呕心沥血地写出这部环环相连,丝丝入扣的小说,为的只是让读者们懂得爱大于恨。

庄子的著作篇7

阿Q“恋爱的悲剧”中注入的爱彩。原著中的阿Q身体健康,发育健全,已至而立之年仍孤身一人,作为一个性机能成熟的人,他天然地具有人的欲望。于是地位相似,由于做工的关系接触较多,勤劳能干、模样周正、亲切和善(是未庄少有的肯和阿Q这样的穷光蛋攀谈的人)的吴妈就成了阿Q最中意的欲望对象。于是有一天,“阿Q在赵太爷家里舂了一天米,吃过晚饭”,坐在厨房里吸旱烟。吴妈“洗完了碗碟,也就在长凳上坐下了”,而且和阿Q谈起了赵家少奶奶要生孩子以及赵太爷要买小,太太愤而绝食的家事。这是一幅很温馨的画面:黄昏、厨房、灶火、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拉家常。估计这应是阿Q磨难重重的人生中难得的温暖了。根据阿Q关于男女的经验,肯定是“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于是男女之念蜂拥而至――他规规矩矩地向吴妈跪下,发表了自己的爱情宣言:“我和你困觉!”。虽然他天真老实的求爱并没有得到吴妈的接纳,还为此遭到了赵太爷、地保残酷的暴力惩处和彻底的经济制裁,但他对吴妈的感情并没有消失:在阿Q宣布造反的当晚,在土谷祠所做的那个关于革命和女人的梦中,他将未庄的女人逐一进行了比较和挑选,令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在绑赴刑场的路上,阿Q竟能从路旁多如蝼蚁的人丛中发现吴妈,可见阿Q对吴妈一直没能忘情,并在临刑前再次进发出对这位女人的满腔柔情。由此阿Q竟生出羞愧――这是精神胜利法所不能解释的――为了在这位自己曾经依恋的女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胆气和魄力,阿Q竟英雄般的喊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口号。之后,他在车子不住的前行中努力地“轮转眼睛去看吴妈”,想从吴妈那里得到些许对自己男性孔武阳刚一面的认同。可惜吴妈却对阿Q拼死做的最后演出默然视之、不予观赏――她“只是出神地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阿Q连冤死前的最后一点心理慰藉也没有得到。由是观之,阿Q对吴妈应该是有感情的,他的恋爱悲剧直到生命的结束才真正地走到尽头。这是我们从原著中能够读出的内容,也是影片中给我们展示的内容,但是不同的是,影片中多了吴妈对阿Q的感情:数次相见的巧笑嫣然以及阿Q绑赴刑场时的掩面而泣。这是否尊重当时的现实和原著的精神呢?

一般认为阿Q与吴妈的社会地位相近,一个打短工,一个做女佣,应该是门当户对。其实两人差别甚大:第一,吴妈有姓而阿Q无姓,尽管吴姓在未庄不是什么大姓,但那也表明了她的血统和家族关系――在传统社会里,一个人的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姓名甚至“可能成为一份很有价值的财产或者商标”。这从未庄最有势力的赵太爷对待姓氏的态度就可见一斑:当阿Q想和赵太爷攀亲,当众宣布自己姓赵,并且比秀才还要长三辈时,赵太爷恼羞成怒,因为他认为阿Q不配姓赵,也不敢姓赵!他以经济和武力的双重制裁,迫使阿Q不再姓赵;而当城里和赵太爷“素不相能”的举人老爷和他排转折亲时,赵太爷却能不计前嫌欣然接受。赵太爷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赵氏血统的高贵和纯洁性――而阿Q失去了姓氏,就表明了他的社会弃儿的身份,在未庄的地位是等而下之的,难怪寡妇吴妈对他嗤之以鼻;第二,阿Q无亲无故、无家无业的家世和瘦弱无力、相貌丑陋的外形,使吴妈宁可上吊也不肯和阿Q这样的流氓无产者有牵扯。从未庄的女人们一看见阿Q便个个躲起来的现实来看,阿Q在未庄妇女的眼里,是没有婚配的资格的。因为“一个有效的婚姻市场总是有完全相称的婚配,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低质量的男子和低质量的女子成亲。”“当存在完全相称的婚配时,两性中过剩的质量最低的成员保持独身。”――阿Q找不到相应的女子结婚,他只有独身。所以在未庄,阿Q喜欢吴妈是真,吴妈不喜欢阿Q也不假。而影片中每次吴妈见到阿Q时都是笑脸相向,作为一个寡妇,在那个时代是有失分寸的,后来在城里见到阿Q“大团圆”时的掩面偷泣就更显得不合情理。

土谷祠老庙祝戏份的增加。原著中阿Q无处栖身,只好住进土谷祠,而管理土谷祠的老头子待阿Q是非常冷漠和没有人情味儿的。原作中这个管理土谷祠的老头儿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阿Q因为吴妈事件在未庄名声扫地如过街之鼠,老头子不仅没有安慰,反而“说些废话让他走”;第二次是阿Q宣布革命后,在未庄的地位得到迅速提高,“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地和气,请他喝茶”。而影片中,这个老者却频繁出现有七次之多,并且每次不是保护阿Q就是警醒阿Q,还时时为阿Q担忧不已。如阿Q对吴妈求爱失败后,地保去土谷祠教训兼勒索阿Q,老头儿就一面劝地保“别生气”一面劝阿Q“你就认了吧!”――以免他遭到更大的惩罚;当阿Q欲把自己的行李抵押给地保当酒钱时,老头儿买下阿Q的行李,付钱给地保,待地保走后,他又把行李还给阿Q;当地保问醉醺醺的阿Q卖给未庄女人们的东西的来路时,老头儿冲阿Q频频摆手,示意他不要告诉地保,当阿Q即将对地保说出事实时,老头儿还为保护阿Q做了最后的努力:“阿Q,你要不要给你一碗水喝?”――想给阿Q一个缓冲和思考以及醒酒的时间。但在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阿Q仍将所作所为向地保和盘托出后,老头儿仍努力地为阿Q向地保开托:“地保老爷,他不过是个小角色,您就……”地保走后,老头儿还提醒阿Q:“你这是怎么了?干了那种事儿,你跟我说说不要紧哪!怎么能跟他说呢?往后,这未庄你还能待下去吗?哎,你呀!”阿Q这才幡然醒悟:“我成了小偷了?”老头儿给人的感觉像一个慈父,这和原著的感情基调相差太远。

阿Q的革命及土谷祠的革命狂想曲。原著中,阿Q革命成功之后要杀的人有:小D、赵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王胡……推而广之,就是“未庄的一伙鸟男女”均不能轻饶。阿Q革命的“滥杀”显示了他的敌我不分,纯粹是个人向社会的复仇和发泄。阿Q式的革命虽然恐怖,但是有其特定的心理依据:阿Q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欺压,精神上受虐待,几乎被整个未庄社会所抛弃,所以一旦时机成熟,郁积在心头的满腔愤恨肯定会尽情地发泄。但影片把革命对象更改为赵太爷、赵秀才、白举人、假洋鬼子,而没有了小D和王胡等人,是不合情理的,且把革命成功后的杀头改为打屁股,这有点失之滑稽。另外,原著中的不准革命包括了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和阿Q不准小D革命,前者显示革命成果被假洋鬼子之流篡夺,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后者则显示了阿Q的欺软怕硬。但是影片中却缺失了阿Q不准小D革命的情节,这对阿Q性格的刻画不全面。并且影片中阿Q革命成功之后选择的女人是小尼姑,而没有像原著那样贯穿阿Q对吴妈的思念之情,反而在阿Q最后游街示众之时增加了吴妈拭泪的情节,这些情节的增删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此外,阿Q的土谷祠革命之梦时间过长。

其他。原著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阿Q与王胡比赛捉虱子,阿Q见王胡的虱子比自己多,咬得比自己响,便勃然而怒。仗着当时人们对他是赵太爷本家的误解,加上自认为王胡软弱易欺,便双手叉腰跟王胡相骂以至动手打起来。不料王胡居然动手,并且打败了他。阿Q想“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便小觑了他么?”足见阿Q心中把与赵太爷攀本家看得有多重要,且用得有多实在。比谁身上的虱子多本来就是件美丑不分、荒诞不经的无聊事件,为的是显示阿Q思想上的苍白、贫弱以及妄图仗赵家之势欺人的投机心理。而影片却变成了阿Q追打取笑他的人,差点被坐在地上的王胡绊倒,便踢了王胡一脚,见王没反应又踢一脚,结果导致自己被王胡撞头的命运,这就削弱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关于阿Q从城里带回未庄来卖的那些东西,在原著中首先感觉它们来路不正的是赵太爷,但他要秀才以后多注意门窗,且不要声张,以免得罪人,这显示了赵太爷的见多识广和老奸巨猾;而影片中却是邹七嫂安慰赵太太“他那些东西便宜是便宜,可就是来路有些不正”。另外原著中的小D应该是一个比阿Q还要瘦弱的形象,所以在阿Q的恋爱悲剧发生后,人们才开始舍阿Q而雇小D,但影片中的小D却是一个红润敦实的年轻小伙子,不符合实际。在影片中,当阿Q在认罪文书上签字时,我们看到上面写的名字是“阿桂”,且阿Q死后掌柜的在白粉板上擦去的阿Q的名字也是“阿桂”而不是阿Q,这和原著不符――原著中阿Q的名字从头到尾都是阿Q。

庄子的著作篇8

梁家满门才俊绝不是偶然。那么,一个成功的父亲如何成功养育子女的呢?看过本文,你一定会发自内心地慨叹:“为父当如梁启超”。

家书数百封,给每个孩子特殊关注

梁启超一生给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总计百余万字,占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与《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并称三大家教典范。这些家书有的只寥寥十几字,报平安或叙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论时事或谈心得,内容从政局艰难到个人烦忧,从吃了美味到买了好书,无不备述。

梁启超在家书中反复提到一点:“你们须知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事实也确是如此。梁启超常在信中称呼长女思顺“大宝贝”“宝贝思顺”,即使当时这位长女已经三十几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小名老Baby,梁启超常在信中叫他“老白鼻”。他还给三女思懿起外号“司马懿”。

在给次女思庄的信中,梁启超这样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狠,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姐姐(长女思顺)呢,她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忿呢,万一用起杜工部那‘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手段来却糟了,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父爱。要知道,思庄排行第五,按理说,夹在中间的孩子最不受宠,但梁启超非但没有忽略她,反而让思庄感觉自己在父亲心中极为特殊。

事实上,梁启超对所有子女都关注、欣赏,让他们感觉自己特殊。他曾给当时身在国外将要结婚的长子梁思成写信说:“你们若在教堂行礼,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国习惯叫作“思成・梁启超”,表示你以长子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

这样的父爱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孩子的生命,必然滋养出自信的花朵。而自信,正是孩子一切成就和幸福的基础。

为子女成才倾尽所有,金钱、时间、精力,均不计成本

梁启超宁肯别的地方节省,也绝不让孩子在教育上有所亏欠。他为子女成材,可谓用心良苦。

思顺作为长女,曾随父母在日本生活。当时神户没有适合华侨子弟的学校,于是,梁启超就亲自在家教女读书,并专门请了家教教“数理化”,还在家里建了一座实验室。

1912年,一回北京,他就为远在加拿大的大女儿思顺买《东坡集》、《韩柳合集》等。为使二儿子思永在考古学上有所进益,梁启超亲自为他联系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的考古发掘,还和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联系,让梁思永自费参加他的考古活动。

为了帮助梁思成了解西洋美术及建筑,梁启超专门筹集了五千美金,让毕业新婚的梁思成、林徽因取道欧洲回国,兼度蜜月和考察,并写信对他们的行程提出了很详细的建议。要知道,这番张罗是在梁启超去世前仅一年,当时他身患肾病,时常便血,极为痛苦,且家境已不富裕,长女思顺甚至写信来说要负担他全部生活费用。

1924年以后,几个大孩子出国留学,梁启超忙于政事,自觉对身边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教诲不多。于是决定让思达、思懿、思宁休学一年,专门聘请了谢国桢做家教,给他们补习国学、史学。

自求真理,尊重子女,不在孩子身上寄托梦想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

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表明意见。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同年,在美学习军事的思忠急欲回国参与革命,一向热心国事的梁启超却不同意。他认可儿子“改造环境,吃苦冒险”的精神,却又耐心述说国内令人失望的复杂政局,希望儿子不要误会老父苦心,继续深造。

以同理心推己及子,关注孩子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

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

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

梁思成好学不倦,梁启超尤其担心他的身体,每次写信都要询问。还对思成说:“你生来体气不如弟妹们强壮,自己便当格外撙节补救,若用力过猛,把将来一身健康的幸福削减去,这是何等不上算的事呀。”

在梁启超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

上一篇: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范文 下一篇:步步惊心配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