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范文

时间:2023-10-06 11:40:38

文章阅读

文章阅读篇1

我们可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改善学习动机出发,选准理解课文的最佳突破点,抓住关键处,抓住妙处,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的阅读模式,以点带面,设问、导读步步探究,层层扩展,启发、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章的内在天地,在积极思维中产生顿悟,在主动学习中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我在实践中认为,“阅读文章”要从以下突破点入手。

一、抓住关键词

单词是英语中最小的语言单位,关键词往往是课文的焦点所在,是牵动全文思想内容、修辞构思的关键点。以关键词为突破点,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学生理解全文。九年级上学期Lesson23课:“push thatproduct”主要讲述的是埃德温摩尔制造产品及推销产品的过程,那么让同学们抓住理解“push-pin”及“push”课文整个内容就很好理解了。

二、以语句为突破点

文章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文中的关键句就成了文章的“焦点”,思考这些语句,建立可靠的“支点”,从而带动课文。Lesson30课文开篇:think about it;If you have aproblem,What dO you dO first?COmdisabled people live a happy life?Why or why not?What dO you thinkabout Jane's attitude toward life?以此句为突破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从而理清故事发生的脉胳,高效快速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段落为突破点

以课文的第一段为突破点来带动对全篇课文的理解,也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Lesson30中其中最后段落Dcyou know who is really disabled? People who don’t know how luck、they are通过阅读思考,学生很快找到本课的主题,要珍惜生活,奋发努力,不断进取,才会过上充满幸福的生活。

四、以题目为突破点

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有题目,有不少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全文的关键。因此,把它作为摄取信息的一个特殊切入点,把它作为展开讨论的重要点,把它作为组织教学的突破点,同样能起到带动全文的效果。如Lesson32 Don't Bother us!通过在阅读前设计一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不让打扰导致的各种情况,通过阅读了解了其中的原由,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最终达到十分理想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五、以课文插图为突破点

教科书内容不仅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而且还图文并茂,色彩丰富,这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优美的视觉环境,同时也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突破点。如Lesson35课中插图展示的是我国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片水稻田间。从图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他辛勤工作,潜心研究的工作态度。

文章阅读篇2

【关键词】议论文 阅读 新课标 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议论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是: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注重个性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针对以上两段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审美和探究质疑的方法,养成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挑起两头,一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只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达到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这次集体备课的理念,我们明确: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应落实以下教学任务:

1.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弄明白作者说了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

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杂文,教学思路上可以追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

一般说来,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和过渡词语,以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阅读议论文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潜心阅读,精研细思典范文本,学过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练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应主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悟出新意,悟出感悟,领会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学会理性思考和表达见解。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拓展知识不是考查文本知识而是在理解,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把阅读体验引向理性的思考中,让学生参与作者的文思。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激发创造者的欲望,突出思维和能力水平上的层次性,并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谈出感受或看法,不要泛泛而谈。要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在创意方面的阅读下功夫。论述类文章往往有开启读者心智的功效,对读者的思想乃至行为发生影响。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随笔中,对于父母、母爱的分析。又如《人生,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作者对于“思想”的重视和强调,都能引发不同意见,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试着运用西方逻辑思维方式来表达见解。总之,语文课是读书课、是审美课,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思路,培养学生的美感,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分析、评论、探究。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文章阅读篇3

(1)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英语文体。就广义而言,叙述性文字包括小说、故事、传记、历史等,在教材上占有不小的篇幅。记叙文的要素概括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由、经过、结果。即将五个“W”(who, when,where,

what and why)。入选中学教材的外国名人故事或小说篇目,如: 提供了绝好的素材。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通过作者的重要细节描写联系故事情节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对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

( 2)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变化、特征或功能进行介绍,其目的在于对所写事物进行解释,回答“怎么样”、“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就是以说明文为主编排课文的。汉语中对说明文的要求是“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什么”、“用什么说明方法”,这一要求同样适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引用等。 说明文一般来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关系清楚,呈现为“总——分——总”的结构。说明文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以及与被说明对象有关的主题。如No Smoking, please一文中,吸烟是object,吸烟引起的危害是theme。作者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说明和介绍。该文以数字说明为主,如:In China:38% of the population smoke,89%of smokers are male; in 1989 the government received 25 billion ...说明信息分布的模式呈现一种立体格局——各个侧面(细节)之间既有系统的、有机的联系,以形成对主题的完整概念,又有各个侧面同文章中心的联系。在教这类文章时,教师可列出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数据、表格、提纲等,帮助学生寻找理解的重心,使文章脉络变得清晰。

(3)议论文阅读。议论文是作者对人或事的好坏、是非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该类文章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构成多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结构上表现为“分——总”、“总——分”或“总——分——总”。这类文章一般总是在开始时先将议论的问题和自己的立场、观点阐述清楚,往往文章的标题指明了要讨论的问题,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则体现在主题句中。另一方面,也要将对立方面的立场、观点做一分为二的交代,以便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做到既客观公正又有的放矢。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主题句一方面是段落的中心议题,另一方面也表达一个侧面,说明该段落与文章中心的关系。因此,主题句自然就是阅读的重点。

文章阅读篇4

今天,黄老师在班级开展了“雏鹰争章”的活动。我认为自己可以拿“阅读章”,我很爱看书,作文也写的好。

有一次,我在家看书,这时我急着要小便。我偷偷的夹起一本书,快速躲进厕所间,一边看书一边小便。过了许久,爸爸气愤地说:“你是不是又躲在厕所里看书?跟你说过,在厕所看书是不好的。”我回答道:“快了,快了。”但我还是没出来,爸爸终于发怒了,他像一只凶猛的狮子快步冲进厕所间,看见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想没收。我使出独门诀窍“哭”来让爸爸心软,我泪汪汪的望着爸爸,爸爸终于被我降伏了。

我这个小女孩不仅爱看书,而且作文水平也不赖哦!我已有三篇作文发表了。我们家的书都要被我读烂了,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书中,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在路上散步,我四处张望,忽然看见一家书店,我止步冲了进去,迫不及待的捧起一本书。“哇,这儿的书真多呀!”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再也不想走了。直到妈妈散步完,给我买了几本书,我才肯离开。

文章阅读篇5

从原则上来讲,相关命题始终被严格限定在《考试大纲》规定的三条具体要求范围之内,即:

一、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的重要句子。

二、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三条九点”就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依据。千变万化的题目经过分析整理,无非就是三大类的问题:

1、问“是什么”

(1)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或怎样理解?(2)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3)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4)某某段的段意是什么?或文章的主旨(中心、主题、观点)是什么?

这类题目,可分为三小类,一是词语含义“辨别”类。这类答案一般就包含在文本当中,只要根据题干的指示,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参考上下文简要概括即可;二是情感、主旨“概括”类。这类题作答一般需要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关键词句切入;三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指认”类。回答这类题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名词术语,否则就无法下笔,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双关等;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举例、白描、抑扬、渲染等。

2、问“为什么”

(1)某某句子(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2)某某句子好在哪里?(3)某某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

3、问“怎么做”

(1)是怎样表达某种情感的?(2)是怎样表现文章主旨的?(3)是怎样谋篇布局的?(4)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同一类题目,答题思路大致相同。有了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在纷繁的提问中保持清醒,迅速找到答题的路径,以求事半功倍。

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有“点”和“面”两部分组成。一是“点”,指的是具体文本内容的确认;二是“面”,指的是包含文学创作共同规律的术语。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法”。

如20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是: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总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待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答案中“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是“面”,其他则是“点”。

为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一些“面”的知识归纳如下:

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往往被涵盖在表达技巧当中,对其鉴赏一直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所以在此单列出来。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表达方式的作用

从表达方式来说,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方式。

1、叙述方式

顺叙:指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其作用是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精彩的片断,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其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2、描写方式

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表现手法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艺术表现)来说,有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赋比兴、卒章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渲染:对其他事物进行细致描写,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

2007高考山东卷14题(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汇集在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2)“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感情。

人称的运用

从人称来说,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运用第一人称,显得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运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有时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运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行文结构的作用

结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对文章结构的鉴赏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

行文结构方式主要有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言志、过渡、伏笔、承上启下、衔接、照应等。

其常测试的要点及规律是:

1、开头的作用

如果所问句段位于文章之首,那一般要回答: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④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⑤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⑥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

2、结尾的作用

如果问文章结尾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言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段中语句的作用

如果所问句段在文章的中间,那就要回答: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了表达效果。

文章题目

如果问文章题目好在哪里,一般有这样的回答: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清晰。语意双关,含义深刻。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文章阅读篇6

【关键词】应用翻译能力阅读教材体裁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HEXII40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25-02

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现有大学英语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学英语能力塑造也在经历由理解性能力培养渐向应用性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作为基本技能之一,翻译综合体现听、说、读、写多项英语技能的掌握及实际运用水平,因而关于翻译能力培养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在当下中国英语教学模式中,以阅读为主体的基础英语能力培养对翻译等实用能力的造就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阅读与翻译能力培养的关系

众所周知,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中国,学生提高英语仍主要依靠阅读。现阶段,大学尤其是理工科类大学毕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关涉一些科技、商务等方面的内容翻译,但很多学生之前对此类文字接触很少,缺乏相应翻译能力,翻译时往往曲解或误解了文献资料的原意。另一方面,一些一线技术人员虽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背景,通过联系前后文,能大致了解其意,但终究无法将其准确地翻译成文。此种状况与相应阅读量过小有着极大关系。阅读对此类翻译能力培养的助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有助于培养应用文体翻译者的逻辑性。

一般,我们可以将阅读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字面理解、推论理解和评价理解。字面理解使阅读者了解文章大意,明晰其间人物、事件和因果关系;推论理解目的在于推测词义、作者意图、文章目的;分析理解则重在分析信息的确切性、可信性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对于科技等应用性文体阅读来说,字面理解是基础条件,是应然性因素,而推论理解与评价理解是关键,是必然性因素。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所欲表述的意义,掌握其所陈述事物的发展走向及未来影响,是每个应用性文体翻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能力的具备需依靠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主要是指对语言思维逻辑判断和译文技术逻辑判断。逻辑素养并不是天生具备,在于后天通过大量的相关阅读不断培养。英语应用性题材文章的语言逻辑性往往很强,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上看都安排的错落有致,十分严谨。唯有积累了相当阅读量,译者才有可能熟识其文体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从中发现逻辑线索,抓住文章的主干,在读懂的基础上做到读通,进而对文章欲说明的事物及欲达到的目标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有助于熟悉应用性文体的语法结构。

英语文章与汉语文章在表述特点上存在很大不同,英文应用性文字其内容特点就更加突出,组织结构、遣词造句方面与汉语言使用者的阅读习惯相距更为遥远。

(三)阅读有助于译者掌握应用文体的专业语汇。

应用文体,不论其是法律文书、科技文献、商务合同、实验报告抑或使用说明,其中往往出现一些本专业领域特有的语辞,其词义一般非该专业人员往往不清楚,但这类词语的语义范围较为狭窄,意义较为明确固定,一般来说,即便译者不甚清楚也能借助专业词典确定其词义,对翻译理解尚不构成太大障碍。然而,在应用性文体中还充斥着众多准专业术语和复合词汇,对于这些词语的翻译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译者的经验,惟有多读、多见才能更大程度地掌握更加丰富准确的词义,明确词语在不同条件下所表达的意思,也才能做到不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进行翻译。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翻译,尤其是应用性文体翻译的重要意义是由此类文体本身特点决定的。诚然,应用文体所含范围亦很宽泛,且各具特点,如科技论文创新明显,说理充分,论述缜密,文字凝练,逻辑严密;产品说明则通俗易懂,朴实简明;专利文献内容往往专深具体,措辞准确周密,说明异常详细。对于不同应用文体的特点,译者总须在相应阅读中去感受,进而才能在不同种类应用文体的翻译中有的放矢,做到准确无误。总之,无阅读则难达理解之效,无阅读亦难成翻译之功。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材现状统计及分析

目前,大学教育已成为英语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阶段,更是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出于对翻译人才培养事业的关注,我们在明确阅读与翻译间关系之后,还须对高校英语阅读情况加以分析。笔者将大学英语阅读情况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授课教材进行的基础性阅读;二是由学校、教师制定计划,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于教材之外选择相应文章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性阅读;三是学生由自身兴趣爱好、求职需求等出发而从事的自发性阅读。在此三者中,第一类无疑占据最主要的位置,发挥最根本性的影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多数英语教学活动仍是围绕基础教材展开。教材不仅是英语教师授课的蓝本,也是多数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完成课程学业的最主要媒介。教材中所设置的各类文章成为学生英语阅读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教材的设计情况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成果,其中文章的遴选对学生日后的阅读也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高校使用较普遍的五套英语教材(即: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中选用的文章类别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其结果如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统合各教材文章情况后,依据“文学体裁”与“非文学体裁”对其进行了简单分类。所谓“文学体裁”,即指诗歌、小说、散文等带有叙事性、抒情性的文体;所谓“非文学体裁”则指涉及科技、商务、法律、医学、新闻、旅游、广告、金融、时政等领域的说明性、应用性文体。不可否认,此种分法尚显疏略,但据此已可对教材文章的总体构成加以审视。藉由上表可见,“文学体裁”各类文章仍在教材文章选取、分布上占据绝对优势,而“非文学体裁”类别的文章则属凤毛麟角。此种状况的成因并不难理解,前类文章通常带有普及性及趣味性,而后者则多晦涩枯燥,未能在文章遴选中得到重视,只是作为一般性了解点缀其间。应该说,大学教育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此种教材设置办法本无可厚非。然而,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知识结构发生转型,在“非文学性”也就是应用性体裁文章的选用方面,教材的现有设置已和社会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材选文的建议

毋庸置疑,大学教育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具备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材设计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的特别需求,在培养其基本能力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专业修养的增加起到辅助作用。据此,笔者对现有英语教材的修订及选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增强教材选文的实用性。

大学英语教材设计在注重学生综合技能塑造的同时,也应顾及到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教材选文应更贴近社会实际,通过文章遴选,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商务法律常识,或是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等。这些文章不必尽是应用性的说明文体,也可采用叙事性的文学语言或其他更加灵活的表述方式,关键是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增加对应用性领域知识背景的了解,为其日后从事专业性阅读、翻译做铺垫。

(二)增强教材选文的知识性。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即便是应用性翻译能力,也应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笔者认为,教材学文应更注重知识性,多选取一些能够体现文化背景的文章,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角度、习惯。应用性文体领域涉及广泛,但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却相对一致,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更可帮助学生搭建相关文化平台,使他们在从事专业应用翻译等活动时更加游刃有余。

(三)教材选用应更具针对性。

院校教师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本校、本专业的特点,从增强学生英语实用能力角度出发,选择使用那些对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确有实际帮助的教材。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对学生的就业特点,日后从事职业的各类需求进行全方位考量,选择最具针对性,与培养目标结合最为紧密的教材进行授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理工科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而在大学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择和编排原则方面应考虑将题材与体裁结合,从而增强教材选文的实用性、知识性和针对性,并最终有助于学生应用翻译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丽.科技英语翻译技巧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3).

文章阅读篇7

关键词:一般论述类文章 理解 句子 三个 步骤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17-01

在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科的考试中,学生失分最多的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三个选择题,究其根本原因,无论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义”,还是“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具体测试要求,读懂题干、选项及文中的句子都是解题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首先对当前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的现状给予分析,然后本文重点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探究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中理解句子的三个关键步骤。

1 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的现状

一般而言,小学生与初中生并未接触到论述类文章,到高中时期将论述文章作为重要的内容给予安排。自新课改以后,高中语文教材篇目主要分为论述类课文、实用类及文学类三大类,与新课改前的课文相比,更加突出经实用类及论述类的课文。如:《拿来主义》、《宇宙的未来、《宇宙的边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等,主要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前沿消息,并号召人们应积极探索奥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文章作品中都体现出较为先进的时代气息,反应出新教改更加注重阅读作品内容的时代性。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论述类文章的忽视,使得学生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出现几大误区:

首先,不愿读也害怕读。正是由于在日常学习中养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使得学生在考试时遇到论述类文章就直接做题,或一边做题一边阅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看到论述类文章无从下手,抱着反正读不懂,就碰碰运气来选择的心态,导致学生在此方面失分严重。其次,若遇到喜欢的论述内容,就愿意在上面花费时间,导致在做三个选择题时浪费过多时间,没有多余时间做其他题型。最后。在做题过程中往往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喜欢用自己的观点代替原文观点,以致于失分严重。

2 论述类文章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论述类文章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对文章中心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概括能力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鉴于当前高考中,多数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失分严重。下面笔者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为例,谈谈如何“又好又快”的解答论述类文章。

2.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入手理解句子

句子中的关键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相关的范围词、时间词、指代词、是非词等;另一类则是题目选项与相关答题区间出现的表示文中重要概念的词语,需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题B选项:

【考题选项】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原文信息】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营业。

要找出选项与原文的差别,就需要准确理解“行会”这一重要概念,由原文“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可知,行会不是宋代政府设立的政府机构,从而可判断该选项错误。

2.2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理解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语法意识,准确划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语法结构,才能准确区分句子的陈述对象,读懂陈述的内容,准确理解句子。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题B选项:

【考题选项】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办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原文信息】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要读懂选项,需要对选项进行语法分析,选项最后一句话“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主语是“宋代政府”,而原文“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的主语是“行会”,从而可判断该选项错误。再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题C选项中“《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中“追究”的定语为“主使官员责任”,而原文“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中“处罚”的宾语为“当事人及相关官员”,由此可判断该项错误。

2.3从句间关系入手理解句子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有语境意识,从句间关系入手理解,才能真正读懂句子。分析句间关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先从选项与题干的关系判断是否答非所问,再结合句子上下文的语句理解句子。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题D选项:

【考题选项】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原文信息】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要找出选项与原文的差别,需要由近及远扩大语境,从句间关系入手,找到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根本原因为“表现冲突与毁灭”、“抗争与拼搏”,而选项未谈及,可判断该选项错误。

文章阅读篇8

同年,中国有一个很不争气的女明星穿着日本的军旗做的袍子拍照被谴责,可能她不知道,甚至很多人还站在她那边觉得是小题大做。我后来怎么看她的嘴脸,怎么觉得越发恶心。同年8月份,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着日本老兵穿着二战的衣服,心里又想起了那个日本人和我说过得很多话。

同年冬天,第一次看到王选的事迹。从心底支持这个"英雄",在我眼里,他就是女英雄。日本人曾经对中国做过什么,当时日语系办了一个日本文化周,我当时真的百感交集,他们的宣传材料上全是说日本这么好那么好,举办活动加强什么交流,还要征文,那几天小泉刚刚参拜过靖国神社,日本导弹威胁中国也是那时候刚发生的事情,他们就不知道为这个来征文吗?想起有些学日语的学生给饭卡加钱的时候,写名字都用日文来写,心里更恼火,难道有些人学日语是为了媚日吗?我当着很多人的面把学校所有的宣传材料都撕掉了——你可以麻木,但是你不可以教唆别人!!!

2002年夏天,我去了沈阳,参观了9·18纪念馆。当我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心哭了。我真想把他拿出来烧掉,看着他,想着几十年前,穿这身衣服的人亲手做过些什么??我简直无法忍受!!!!

出馆的时候,我留了很多留言,足足有两页。但是我觉得,写在多都不够表达我的心情,那是一种真正的痛!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捐钱给9·18纪念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去看看,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又是一年"九·一八",在这天,在我的家乡。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所有的汽车都会在二十二点鸣一分钟喇叭,东北境内的所有火车也会鸣笛。听到笛声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那更像是一种嗥叫!向过去一切不平的嗥叫!——此时我落泪了!!!——-是一种无名的热泪!!!

这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助和愤恨。很多人仍然麻木。可能有人会说,这管你P事啊?其实这关每个人的事。

我还是说那句话:你可以麻木,但是你不能教唆别人。但是很多人一直在教唆别人。

他们有的只是一个想当然的想法和一张不负责任的嘴。在国人越来越欢迎外来事物的时候,谁知道告诉他们一声:有很多东西你应该更加注意,有多少人希望你能做那样的人呐?

再次谢谢大家了。这几天看到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的回复。心里很是安慰,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和我一起的。

当一个朋友说:"日本有他们的靖国神社,我们的靖国神社在哪?"的时候,我怔住了。是啊,我们的"靖国神社"在哪?哪里有我们吊唁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人看到文章后对我说:"不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我没有这么想;但是,如果中国没有韩国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永远都是一团散沙。难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找一种力量来团结自己吗?这样没有错吧。

有人告诉我:"我又没有穿马路,我又没有随地吐痰,这些与我无关。",但是当你在地铁上看到外国人对这抢座的中国年轻人摇头的时候,你能欣然自得吗?不是的吧?你一定不是!

所有的中国人:在日本人预谋下一个无耻计划的时候,就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同胞们!如果您是个爱国者,请转交10个以上您的朋友、同事……。敬请各位把这篇文章贴到你所知道的任何地方,被日本人杀死的4000万同胞将感谢你!

无赖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认侵略过中国!

无知的年轻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侵略过中国!

上一篇:无师自通范文 下一篇:就这样被你征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