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12 03:58:57

文章故事

文章故事篇1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文章内容 英语故事

小学生大都8岁~12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认识新鲜事物。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只会让他们反感,对单词的死记硬背早已不适合他们。然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仍局限于课堂,无法改变,单一的英语课堂教学难免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多动脑筋,使课堂教学生动精彩,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记得牢。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将课文内容与英语故事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利用实物教学巧编故事

(一)教师可以利用色彩丰富、生动的图片教学

鲜艳的色彩对于学生的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在一些课文中,教师可能会讲到某些生活中的英语单词。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道具教学,让学生自己编小故事。

例如当讲到某些动物类的单词时,如tiger,lion,giraffe,panda等,由于这些动物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早有定位,当学生看到这类生动的图片时会加强记忆,延伸记忆。这样使得图案与单词联系,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能参与。接着教师让学生用几个单词造出简短的句子,将句子连在一起便成了一片小短文。学生在讲述时可以手持着卡片讲故事,如此形象生动的图片教学比传统的朗读和听写更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学生逐渐学会造句子。

(二)教师可以随手利用手边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比起书本上的图片,实物教学更易让小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手利用手边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如教rubber,ruler,chair,pencil等实物类单词时,教师便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实物教学,可以一边拿起学生的文具,一边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身边的实物编成英语小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一同拿起自己手中的实物跟着老师一起,这样生动真实的教学往往可以较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为学生在主观方面会主动进入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注入新鲜的血液,学生的好奇心被快速调动,学生兴趣自然就提高。另外,当学生看到身边的事物时,便会联想到所学过的单词,可能会脱口而出。

(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深入课堂。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小便爱看动画片,喜欢模仿卡通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动画人物,在课堂上播放简短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卡通人物上台表演,期间有害羞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多多鼓励这类学生,多让他们表演,相信这样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创设英语情境

要学好英语,不仅需要扩充大量单词,口语也至关重要。口语和单词两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只注重句子语法的解读,忽略了正确的口语发音利于记住单词,口语发音和单词一样重要这个事实,练好口语是积累单词的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创设英语口语教学情境,给学生设定虚拟的角色,让学生扮演并用英语交流。例如当学到小学英语课文“halloween”时,教师可以提前让每一位学生自制面具,并布置教室营造万圣节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在万圣节的环境下学习有关节日的单词,学完后让学生几人一组自己编排英语小节目。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很好地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学生乐于参加。在平时的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编排英语小节目。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既将课堂内容融入有趣的活动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做到一举两得。

英语情境的创设,一直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方式,使得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成新鲜、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在无形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其实不仅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创设英语情境,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说多用英语,在同学、师生之间多习练英语口语,使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三、用编歌曲法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能唱出很多儿歌,并且这些儿歌即使我们老去,也不会忘记。例如当你看到“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会不自觉地唱出,因为在潜意识中人在脑海中已经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区域,使得那些简单欢快且容易记忆的事物记住。我常常会自编一些儿歌来教授学生单词,儿歌的曲调也会选用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例如“tiger tiger tiger,lion lion lion,they can run fast,jump jump jump”,这些儿歌押韵且朗朗上口,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让学生记得牢,我甚至边唱边表演,也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表演。学生的兴致都很高,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这使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配上有趣的模仿动作,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爱上英语这门课。

四、结语

小学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学生脑海里总有层出不穷的幻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把所学的文章内容与英语故事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文章故事篇2

三岁那年,代母离异,母亲把我送到得克萨斯州郊外的牧场.在那里,我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了十五年.在儿时的记忆里,外婆是一位性格外向、活泼、优雅而富有内涵的老妇人,她会给我念各童话经典故事,教我唱美国乡村民谣。而外公则是一们严肃寡言的老人,他很少说话,也很少面露笑容。夕阳下,我时常看到从农场里干活儿回来的外公黝黑的额头上闪着汗珠,这是外公给我最深的印象。我一直以为,外婆稼给外公是一个错误。她是那么的高雅温柔,像一位公主,而他却平凡木讷得像一块岩石。

三年前,七十六岁的外婆撒的人寰。从那时起,形单影只的外公身体每况愈下,住进了老疗养院。每个周末,我都会去看望外公。外公依然是那么少寡语,可每次见到我,他都很开心。每次,我聊起和外婆一起度过的岁月,他都听得特别专注。偶尔,他也会补充一两个细节,这时亿的眼睛总有些湿润。

外公走得很快,像一盏在风中摇的烛灯,刹那间灭去。一天,当我得到通知急急忙忙赶到疗养院的时候,外公的心跳已经停止,握着外公冰冷的手,我号啕大哭:“我爱您外公,谢谢您一直陪伴着我,陪伴我走过生命中重要的一程。”肯泪在脸肆意滑过。静静地,我凝望着外公慈祥的面容。

二、

绵延不尽的回忆马我带回到那已逝的岁月:从星期一到星期六,那个里面穿着蓝色衬衫、外面置着白色大围兜的家夫耐心地饲养着一群赫里福种食用年……炎热的夏天,他从货车上卸下大捆大捆的干草,在土地上辛苦地劳作,播下玉米和大豆;金黄色的秋天,他在黝黑的土地上收获着累累的果实,脸上带着微笑和满足……就这样,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把岁月的年轮踩在脚下。

外波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走路,每天她只能坐在轮椅里。她从小喜欢读书、拉小提琴。祖父曾用轮椅把她推到圣安东尼奥市参加得克萨斯州举行的音乐节,她荣获了三等奖。外婆天生责质而又富有才华,可是甜蜜的爱情却总是与她失之产臂。因为残疾,那些慕名而来求爱的小秋子纷纷却步,直到外公出现为止。

文章故事篇3

一、故事类阅读理解技巧点拨

1.选材特点

高考记叙文阅读,以短篇故事类居多。这类文章一般描述的是某一件具体事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故事一般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事件,通过故事来赞美或谴责等等抒发某种情感。

2.故事类文章的命题特点

此类文章的命题往往从故事的情节、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故事前因后果的推测以及故事的主旨大意等方面着手,推理判读能力。

3.故事类文章的解题技巧

(1)理清文脉与主要信息

阅读故事类文章,理清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有的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有的以一句富有寓意的话为主线。只有抓住了主线索,才不会在解题时偏离正轨。

故事类阅读理解所涉及的题目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几个小题的正确选项结合在一起基本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脉络或文章的提纲。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考生如果能关注文章的主要细节,就能一气呵成,保证做题的准确性。

(2)注意作者的议论和抒情

高考英语故事类文章常伴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因此,议论和抒情往往夹杂其中。这些体现作者观点或思想的语句在阅读时可以画线,它们往往体现文章中心或者写作意图,属于必考点,要仔细体会。

二、科普类阅读理解技巧点拨

1.科普说明文特点

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1)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2)句子结构复杂,长难句较多,考生对其望而生畏,不知如何下手解题。

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其了解近几年内容越简单的文章,题目的思维含量更高,难度越大,如故事类。相反,内容庞杂、生词术语较多的文章,在事实性更强的情况下,阅读理解的题目却相对会简单,如科普类说明文,这也是命题者调控试卷难度的手段。

高考试题中科普说明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最为常见,即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阐述说明对象,从而使读者有深入的理解,最后对说明对象做总结,或做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

2.科普说明文解题技巧

(1)运用Skimming(略读法)和Scanning(查读法)阅读技巧,巧妙解答细节

①采用略读法,快速阅读短文,考生不需要逐字去读,而是要重点留意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首句和段尾句,把握主题思想与段落大意。

②摸清文章结构后,读阅读问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到短文中圈定大致的答题范围。

(2)精读首尾两段或段落首尾句,准确解答主旨大意和结构题

科普类说明文通常有主旨大意判断题,以考查考生对通篇文意或某一段落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结合这类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考虑。首段与结尾往往提出或归纳了文章的某一要点或中心思想,因此正确理解文章首尾两段是解答全文主旨题的关键。

三、新闻类阅读理解技巧点拨

1.选材特点

新闻类阅读材料的内容多数是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国内外有影响的事件和最新的科技发明、科技进步等等。根据报道的内容兼具记叙文或说明文体裁的特点。

2.切入点

文章故事篇4

一、典雅优美的修辞效果

罗积勇《用典研究》中说:“典故典故,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是典正,典雅之故事。故典雅性效果历来被看作用典的主要修辞效果。”他认为,用典的典雅性修辞效果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士大夫文化人这一特殊阶层有关。下面就通过骈文这种文人雅士经常使用的文学形式,对典故典雅优美的修辞效果进行具体的分类阐释:

1. 运用名士文人的故事。众所周知,骈文作为一种文人附庸风雅最突出的文体,在这一方面是尤其突出的。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段描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些典故中句句都使用名人文士故事,而这些故事之所以为雅,是因为有一种“沿袭”的力量。前人觉得它用得典雅,后代也就以雅视之。

2. 运用古代的经典著作。文史名著中常使用的语言单位如被用作典故,往往也能带来典雅的效果。如下面这个骈文实例:“仰瞻帷幄,俯察几筵,物不毁故,而人不存。痛莫酷斯,彼苍者天!”(曹植《卞太后诔》)“彼苍者天”引自《诗经》(《秦风?黄鸟》)中“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在诔这种庄重的文体中,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使文章带上了典雅的特质。

3.运用平常的事物。那些本来看似平常的事物,经过前代文人巧用修辞、点化渲染而作为典故使用时,便带上了典雅性。如庾信的《小园赋》“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对句用《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之所以活用典事,是用鸟来比喻北魏、北周强要留自己在北方为仕,而自己本无意于禄仕之途,这样委婉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二、委婉含蓄的修辞效果

使用典故可以使文章委婉含蓄,而在骈文中的体现往往更为突出,古人多是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在骈文这种极其讲究文人雅士情怀的文章中,他们要表达与别人的不同意见时,为了缓和气氛,给对方台阶下,就使用典故提供理由或作出解释。如《新世说?俭啬》:“(朱石君)清贫若寒素,某岁新年,值大雪,往贺裘文达公曰修,裘见其所衣为棉袍褂,乃曰:‘范叔何一寒至此。’”本典故出自《史记?范雎传》,裘文达公修对清贫穷寒、身着棉袍褂的朱某说“范叔何一寒至此”,称其为“范叔”,既言其贫,又没有让对方失去面子,因为范叔乃先贫后富,贵至相国之人。

2.古文中,作者往往为了表达自己的窘迫或有求于人时,出于文人相轻等方面考虑,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使用典故。如庾信《谢赵王赍犀带等启》中说:“花开四照,惟见其荣,鳌戴三山,深知其重。”典出《列子?汤问》。庾信感到自己受到赵王的赏赐,只觉得光荣,深知其恩之深重。这段夸张性的感恩的话,如果直说,就是古人也会觉得肉麻。现在用双关典故语说出,则缓和许多,文意的表达却丝毫不受影响。

三、言简意赅的修辞效果

典故语,或者是一个故事的概括,或者是一段有影的话语的代表,当它被引用,从而与说写者叙述的事情相互映发时,便能产生出许多附加的意思,而这对特定文体和会话场合的语言表达十分有用。尤其是骈文这种极其讲究形式美的文体,意思要表达得相当丰富和微妙,但又有字数的限制,这时用典,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如《南史?檀道济传》:“湛之、孝嗣,临机不决,既以败国,且以殒身,反受其乱,斯其效也;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困大名,以至颠覆;诏、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上例中檀祗是檀道济的哥哥,他立过一些功,但又没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可见他有点才能,但才能不大,处在才与不才之间,这层意思是难以具体说的,所以作者用“木雁之间”这个典故来说明,言简意赅。

虽然使用典故可以使骈文典雅含蓄,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加节制,往往使文章晦涩难懂,影响文章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典故的使用也不是毫无章法的,必须斟酌使用。

文章故事篇5

一、我国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概况

我国的重大责任事故具有事故频发率高、死亡人数高、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法律是预防和惩治犯罪的最好武器。然而,1997年《刑法》第134条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已然落后,无法调整现今的重大责任事故。众多学者呼吁完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

2006年6月《刑法修正案(六)》的出台,修改了《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刑法修正案(六)》比起1997年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观行为上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修正了该罪的量刑幅度,加大了打击的力度。

虽然《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进行了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为故意还是过失,这给司法实践审理重大责任事故罪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我国学术界对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方面的研究和外国立法的借鉴,得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罪过形式为故意还是过失,从而指导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要件分析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

对于本罪的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着一定的意见分歧。概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该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重大责任事故中主体的主观方面为过失,但在严重的重大责任事故中,可能包括间接故意。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既有过失也有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即复合罪过形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限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一罪过形式,不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注意义务既然是从违反生产、作业安全的规章制度开始,故行为人对自己违章的认识就不可能没有预见;本罪的客观表现明知故犯指对安全管理的规定、规章制度的明知,表明行为人不可能对安全管理的规定、规章制度有疏忽的余地。

第四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这种过失针对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重大事故后果的心理态度,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至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则可能是明知故犯。

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首先,本罪的主观方面不存在间接故意。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对规章制度的明知故犯或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所以该罪的行为人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从实践中看,即便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往往也是持一种反对、排斥、根本不愿其发生的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态度。就是说,行为人的意志因素又表现为不希望危害社会结果发生,即行为人在行为上积极追求经济利益而违反规章制度,但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却是不追求或极力避免,所以在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应该认定为间接故意。

虽然,也有学者指出,不少重大责任事故中,责任人在行为上积极追求经济利益而违反规章制度,同时对于明知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却是放任其发生,主观上已构成间接故意。对此,理论上说的通,实际中也存在。在某些企业中频繁发生断指、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事故,企业主明知设备陈旧、劳动培训不够将发生事故,但为缩减成本宁愿支付职工赔偿费也不愿改善劳动环境。企业主的这些做法其主观上以构成间接故意,而不能认定为过失,因为企业主对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与否是碰运气,而没有其他客观条件显示能够避免事故。那么,这种情况能否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方面存在间接故意的例外呢?笔者认为,不是,因为该情况下企业主并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是其他罪。

根据世界各国刑法分则的立法惯例,一种犯罪的罪过形式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一般不存在同一犯罪既可是故意又可是过失的情况。我国《刑法》现今除了第398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第432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也遵循这样的立法惯例,而且这两款罪名的规定一直受到学者的批判。因此,对于重大责任事故,应该将其主观要件限制为过失为宜。至于上面提到的企业主行为,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对此可以借鉴三鹿奶粉事件中法院认定往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的行为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这一案例。所以,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的观点并不正确。

其次,本罪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复合罪过形式认为,在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认识因素表现为行为人已认识或预见到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意志因素表现为不希望、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又没有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保障危害结果不发生,这种犯罪心理态度介于过于自信过失和间接故意之间。复合罪过形式是某些学者为了解决某些犯罪主观方面问题而从英美法系中引入的新概念,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我国刑法目前并没有接受复合罪过形式这一概念,笔者认为仅为解决少数几个罪名的主观罪过问题就引入新概念,为时尚早,况且只有少部分的重大责任事故罪中存在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难以区分的情况。一方面,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在很多情况下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不同的犯罪心理状态用同一个罪名概括,将违背罪名法定原则。另一方面,主观故意的恶劣程度明显重于主观过失,一个罪名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的法定刑相同,也违背了罪刑责相适应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根据疑罪从轻、疑罪从无的原则,当出现无法判定主观罪过到底为何时,一般都倾向于推定当事人的主观罪过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再次,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仅限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一罪过形式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但是这个观点确有可取之处,因为笔者认为,《刑法》第134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缺少了疏忽大意过失这一过失形式的规定,也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补充规定。所以,从我国当前刑法条文来看,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刑法修正案(六)》中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由特殊主体修改为一般主体,扩大到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一切人员。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对规章制度应该是明知的,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是应当预见到的,所以不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而生产作业人员没经过培训,没经过技术交底,没受过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了解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人不负法律责任,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和经营户有直接责任的负责人负法律责任。所以,这种情况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不存在。

但是,这个观点是从我国刑法条文中得出来的,由于我国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法上存在缺陷,笔者认为着眼于立法的不断完善,应当增加疏忽大意过失触犯本罪的立法,所以这个观点并不科学。首先,应增加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这不仅有外国立法作为依据,也是处理我国不少重大责任事故的需要。增加了单位犯罪,则其主观方面为过失,而不仅仅限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其次,由于存在间接关系的监督管理者的监督管理失职而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需要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监督管理者的责任,该种情况下大多数的监督管理者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的监督过失。

(二)国外立法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的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我国立足国情特地写入刑法的罪名,但立法活动可以适当借鉴外国立法的先进经验。国外立法很少有重大责任事故罪这一专门的罪名,往往由几个罪名一起反映重大责任事故罪,一般视这几个罪名为业务犯罪,并且规定业务犯罪为过失犯罪。所以,借鉴外国立法,我国刑法也应当明确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

在日本刑法总则中,没有犯罪过失概念的一般规定,对过失犯罪的构造的解析通常是由刑法理论来完成的。日本刑法第117条规定的业务上失火罪、业务上爆炸罪和第211条的业务上过失致死罪,类似于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内容,这些罪名在刑法分则条文中,都明确被定义为过失犯罪,且为业务上的过失犯罪。

英美法系各国刑法典中也没有单独的刑法条文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这类业务过失犯罪,是通过非自愿的非预谋杀人罪、伤害罪和毁损财产犯罪的相关规定分别完成的。如果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结果的,可以适用非自愿的非预谋杀人罪;如果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致人重伤的,可以适用伤害罪;如果造成财产损失的,则可以构成普通的毁损财产的犯罪或严重毁损财产罪;如果同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后果,根据英美法系刑法的归罪原则,应当以非自愿的非预谋杀人罪或伤害罪与毁损财产罪数罪并罚。 英美法系关于非预谋包括了我国刑法中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英美法系类似于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在涉及人身伤亡方面主要是过失构成,在涉及财产毁损方面的罪过形式也主要由过失构成。

文章故事篇6

汽车此一交通工具,已为现代生活中所不可或缺,虽然其为经济生活带来极高便利性,惟因汽车交通事故所造成人身伤亡及财物毁损之问题,实不容轻忽。故对于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补偿制度是否健全,亦可视为一国对于汽车交通问题及人生尊严之重视程度。就此,我国为使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为获得保障,分别对于汽车交事故损害赔偿体系及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有进一步之革新,企图建构完整之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保障机制。虽其用意甚佳,惟在相关立法之建置上,或因未顾及法律体系之配合,或立法一时之疏漏,加上实务运作面相关配套措施无法紧密连结,致使其原意无法充分展现,仍然遗留诸多问题待解决。准此,本文乃着眼于现行汽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及采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之下,于立法论及实务运用论上所衍生问题之探讨,说明相关问题之所在,并企图提出相关建议,使“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保障机制无论于立法或实务运作皆能更加一贯与圆滑,而真正发挥其功能。本文架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

阐述本文之研究动机、目的、方法及范围。

第二章“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补偿机制之现况与未来课题

对于汽车交通事故之特性加以说明,亦可了解汽车交通事故引发之问题所在。而同样面临此问题之各国曾先后发展不同措施加以因应,且相关制度亦为发展较为落后之我国所采撷,故乃择美、英、德、日诸国有关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补偿机制加以介绍,提供“我国”在制度设计值得借镜及省思之基础。其后说明“我国”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补偿机制之现况,并提出相关机制之困境及未来应面对之课题。

第三章“我国”汽车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论

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权利之保障,首先即在对于加害人是否得主张损害赔偿以求损害之填补,而此又维系于汽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之建置。本章介绍现行“我国”汽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分别以责任论、赔偿论及损害赔偿之权利义务主体三部份,分层探讨个该范围内于立法论及解释论上之问题,并提出本文之观点。

第四章“我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保障论

现行“我国”有关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保障机制,主要系于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赔偿体系之外,辅以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之实施逐步建构而成。故除探究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赔偿体系之完整外,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内容是否得与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赔偿体系配合,实属重要。又“我国”现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乃分别撷取美、英、德、日等国相关立法例而制定,由于相关国家有其既有之法律体系,且制度之设计各有其背景,若不明就里即分别加以移植、拼凑,必定造成立法之矛盾及解释运用上之困难。故本章乃逐一说明“我国”现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之内容及其产生疑义之处,尤其与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损害赔偿体系搭配下,所衍生之问题更是论述之重心。

第五章“我国”汽车交通事故纷争处理机制展望论

对于汽车交通事故受害人之保障,除于实体法面上建构完整之损害补偿机制外,于程序面上,仍须有待相关配套措施之配合方能确实。即汽车交通事故发生后,相关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关系仍有待事后之调查及认定方得以确定,故汽车交通事故纷争处理机制之优劣将左右汽车交通事故各关系人权利义务之划分是否客观公平。本章乃分别说明现行“我国”汽车交通事故纷争处理之情形及各相关问题之所在,并以邻国日本有关汽车交通事故纷争处理机制之发展情况,作为“我国”将来改革汽车交通事故纷争处理机制之借镜。

第六章结论

文章故事篇7

数一数,详略需搭配

师:请数一数,写“讲故事”的第四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大概有13行。

师:再数一数,“写板书”的第五自然段有几行?

生:7行。

师:再数一数,“放风筝”的第八自然段大概几行?

生:11行。

师:再数一数,“追风筝”大概有几行?

生:7行。

师:你看,“课上”的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课余”的两个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这是巧合吗?还是有意?

生:有意的。

师: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是写刘老师外貌的。如果不算,写“讲故事”的也是11行。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一个字、一个标点地作了统计:“讲故事”11行,218字;“写板书”7行,137字;“放风筝”11行,217字;“追风筝”7行,135字。现在你还认为是巧合吗?同学们,写作文段落的长短是有讲究的,是要先想好了的。不是有话就多写,没话就少写。写作文的挑战之一就在于:明知道这儿要写长一些,可就是写不长;明知道那儿要写短一些,可却又有那么多的话。

平时学生在写作时只知道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知道哪些事例能表现人物这一特点;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怎么写,哪些事例详写,哪些事例略写,怎样做到详略得当。他们写文章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熟悉的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不知道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必须有详写做补充,这样繁简适当,文章重点才会突出。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行数、数字数的方法,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写文章应该做到详略结合,长短有致,在“课上”和“课下”两个侧面选材,各选一个重点,一个非重点,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错落有致。引导学生写文章要构思好“段”的长短,所写内容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定要注意主次安排得体,取舍安排得当。这样的引导不枝不蔓,学生亲历了“数”的过程,对今后作文怎样选材是受益匪浅的。

想一想,选材要扣主题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可是,刘老师“上课”的故事有很多,作者为什么选“讲故事”“写板书”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关心同学”,比如同学受凉了,老师脱下衣服给同学披上,换成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呢?(生深思)

师:请你们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想一想,“放风筝”“追风筝”里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乐观、顽强的人。

师:如果上课的故事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博学多才”,与“放风筝”“追风筝”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

师:猜一猜,上课的故事应该写出刘老师什么特点,才能与后面的“放风筝”“追风筝”特别“搭”?

生:也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现在,请你默读“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是不是也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略)

师:四个故事为什么能放一起――它们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用故事来写人,要注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点头)

师:你认为“我”记住的只是风筝吗?

生:不是,还记住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啊,刘老师,你的乐观、顽强永远留在我心里!

生:这样太直白了。

师:对。作文要有含蓄的美,追求意犹未尽,追求留有余地,让读的人自己去品味、发现。

中心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材料怎么选,学生普遍不知道。文章中心要单一、具体,要紧扣文章中心构思选材,切忌横枝蔓叶。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从容易的入手,让学生说说“放风筝”“追风筝”都是表现刘老师乐观、顽强这一品质,但为什么作者又选择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呢?为什么不选择“送衣服”和“博学多才”呢?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最后明白:写人的文章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褒扬人物的一两个主要特点。如果面面俱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就得不到高效呈现。文章是以刘老师“乐观、顽强”来组织材料的,所以,只能写“讲故事”和“写板书”,“送衣服”和“博学多才”与乐观、顽强这一主题不搭配。这种构思关键点让学生酝酿沉思习得的,是明智的,也是有效的。如此长期训练,对学生今后作文如何谋段成篇是有益的。这种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段感”和“篇感”,达到文本奥秘、文体共性与学生写作实情、写作素养的协调共进。(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仁和中心小学)

文章故事篇8

2、春节里,元宵日,短信祝福必连天。晚风醉月欢声庆,爆竹轰鸣烟花灿。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就在咫尺中。甜甜年糕年年高,圆圆汤贺团团圆。xx敬上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3、赏花灯,闹元宵,好运问候来得早,一声快乐最美好,快快乐乐人生高,吃汤圆,看月圆,吉祥如意来陪伴,一句幸福乐心田,和和美美好梦圆。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4、带上诚挚的祝福,愿元宵的彩灯带给你五彩缤纷的世界,愿元宵的汤圆带给你滚烫的明天,愿元宵的短信带给你吉祥的鸡年,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5、亲人是太阳,朋友是月亮,晒晒太阳生活安康,看看月亮心情舒畅。亲情给太阳,友情给月亮。在阳光的温暖下,带着好心情渡过元宵的团圆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6、元宵滋味多,每口甜心头:芝麻陷,祝你芝麻开花节节高;红豆馅,祝你红红火火日子好;白糖馅,祝你百尺竿头好运道!祝你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7、元宵节,祝你好运“元元”不断,幸福“元元”不绝,快乐“元元”流长,生活“元元”满满,与开心有“元”,和甜蜜结“元”,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8、元宵节来啦,我要亲手给你做碗汤圆,用“快乐”活面,“开心”做馅,在“健康”的水里煮熟,用“幸福”的小碗盛到你面前,希望您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9、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大灯笼,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过一生!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上一篇: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重阳节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