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传说范文

时间:2023-10-07 11:19:35

二月二的传说篇1

“哦,是吗?”歌呗抬起头,目光从上往下直直的刺进千川的肌肤。

千川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惧:“你……你别这样看着我……”

歌呗冷笑道:“怎么?心虚了?还是……想让我请你出去?”歌呗真的很不开心,本来一个艳阳高照的天气和一个好心情,却被一个千川小真给搞花了。

千川心里突然想起……

“噗通!”一声,她突然坐在地上,两眼直勾勾的看着前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要……不要……不行……不行……”

歌呗给搞迷糊了,这又是发哪门子邪?

只见千川突然躺在地上,两眼无神,浑身颤抖着,一颗灰色的蛋飘了出来,上面只有一道弯弯的弧线……

那只蛋飞了出去。“快!追上它。”歌呗有点慌,这次好像是自己的原因,蛋突然变出个新花样。她和三只甜心追了出去。

亚梦这边也有了感觉,他们也向着那个地方跑去。

在一个人很少却美丽的公园里,它停了下来,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呵呵,跟来啦?要不要和我比试一下?”说着那个蛋裂开了,一个银装的甜心飘了出来。

依琉看着那个甜心,说了句:“好漂亮……”突然晕了过去,回到了蛋里。歌呗皱了皱眉,这到底怎么回事?

亚梦一行人也赶了过来,奇怪的事发生了,男生们都像依琉一样倒在了地上。亚梦急忙跑过去扶唯世:“唯世唯世,你怎么了?”

歌呗站在原地,一直回忆着刚才的事:千川被我吓了一跳……我不相信千川……然后……

“对了,一定是那个!”歌呗突然想起。

“复仇的心思消失吧,让一切从新来。Lock

On! Open Heart!”歌呗不知不觉的念出一句口诀。银装甜心呆了,又缩回到变成平常蛋里,飞回去了。

亚梦目瞪口呆:“歌呗,这……”

“守护者请注意,现在请到理事长办公室开紧急会议……”小广播里突然传出理事长焦急的声音,正在专心上课的老师和认真听课的学生都吓了一跳。

亚梦等人立即赶到办公室,却看到理事长在悠闲地喝着茶。

“理事长,有什么重要的事吗?”唯世问道,他很清楚,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事,理事长是不会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在上课时发广播的。

理事长放下手中的茶杯:“啊,是守护者啊,来,请坐下吧。”他坐在一个老板椅上“听说你们又遇到了新的蛋?”

亚梦点点头:“恩,不知为什么,当我们赶去的时候,男生都晕倒了……”

理事长看着唯世,唯世有点不好意思:“是这样的。”

他笑了笑:“呵呵,其实这是一种叫做‘迷’的蛋,它会使一切对她有好感的人晕掉或者……”他顿了一下:“或者听从它的一切指挥。”

“什么??”大家惊呼“那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很危险吗?”

“对,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在上课时把你们叫过来的原因。”理事长脸上的表情突然严肃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亚梦,你无法净化它们,只有能了解它出现的原因的人才能净化。”

亚梦吃了一惊,她突然想起歌呗:“理事长,那天,我看见了歌呗净化了它。”

理事长表现出少有的惊讶:“歌呗?”随即又笑了“那,你们能把她请来吗?”

亚梦想了想:“应该……可以吧。”

歌呗家……

“嗯?要我去皇家花园做客?”歌呗刚开始有点迷惑,可是聪明的她立即就想到了天河司的目的。

“喂,我说。你们是有什么目的的吧。”守护者们集体吃惊“呃……(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把事情原委说了)”

歌呗笑了:“他是想让我跟你们合作?”

守护着暗暗地抹了一把汗:“不愧是歌呗,好聪明。”歌呗昂起头:“那可不是。”

皇家花园里……

“呦,是我们的歌呗大小姐哦。快请坐吧!”天河司热情的招呼着歌呗。

歌呗笑了笑:“好吧,我可以告诉你们关于那种蛋出现的原因。

“首先,这个蛋是千川小真的。”歌呗说道。守护者们脸上出现了疑惑的表情。

她解释道“千川小真是我的家教。然后,她被我怀疑是娱乐间谍。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出现了那种蛋。”

亚梦急忙问:“那……你那天净化了它们……是怎么办到的?”

歌呗摇摇头:“关于这点,我也不清楚。当时顺口说出的。”

天河司笑:“歌呗,看来以后你又要更忙碌了。”

二月二的传说篇2

班级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活动准备:

资料搜集,做课件、歌曲《明月几时有》

1、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

(1)可选内容: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

月饼的文化(收集形式: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

有关中秋有诗词歌曲(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

(2)时间限制:三天内

(3)展示形式:图片、诗朗诵、语言汇报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制作课件。

三、活动流程预设:

1、活动一: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2)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2、活动二:月饼的文化

(1)学生汇报有关月饼的文化。

(2)汇报: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月饼,可以从种类、味道等方面去说。

(3)教师展示:

课件显示,老师师再稍作解释:

先吃咸后吃甜。

品尝月饼伴茶水。

吃月饼要适量。

要吃新鲜月饼。

3、活动三:中秋节的诗词、歌曲、歇后语

4、活动四:地方习俗大家看(教师资料袋:中秋节的地方习俗)

四、活动意义:

中秋节在中国是一个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在日益重视传统的当今时代,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何让儿童也在传统节日中尽享游娱之乐并受到有益的熏陶,让新一代的儿童感受由一种传统节日带来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一次主题班会课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班级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前准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 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故事、传说。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

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请学生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活动时间

9月至10月上旬

四、活动程序:

(一)情境导入

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从渊源上看,我国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中秋又叫“祭月节”。祭月的风俗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甚至被定为国节,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

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也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有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我们中国的习俗在“团圆节”这天,和家团聚,共度佳节。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准备展示交流。

3、搜集中秋节习俗方面的资料。

a、中秋节的起源

b、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师: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及一些民间故事?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c、习俗调查

二月二的传说篇3

如果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袁世凯总统笑了,春节经过袁总统的批准后才有的节日,直到2013年中国人刚刚过了100个春节。春节无疑是中国最凌乱的节日,各地都有自己不靠谱的传说,都有自己说不清楚的禁忌与习俗,连过春节的时间都不一致。

我老家过春节的时间最为凌乱,很多人都认为过春节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但我老家不是。老家过春节的时间每个村子都不一样,每个姓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姓也不一样。大年前面是小年,小年的时间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是十二月二十三,老家是二十四,江西的南丰县是二十五。过完小年各个村子陆续开始过自己的大年,从二十五的凌晨开始,有的在半夜,有的在凌晨,有的是早餐,有的在中午,有的在晚上,从二十五一直排到三十晚上都有不同的姓在过年,因此在老家常常可以过很多个年,上午去外婆家,下午去大姨家,明天去同学家,后天去朋友家……但是不是每个姓都好客,有的姓是不欢迎别人去过年的,他们有“赶走野鬼过年”的说法,即便是出嫁的女儿也不能在家过年。这种年俗有很多不靠谱的传说,小学时听老师说是秦始皇时期大家修完长城回到家,什么时候到家就什么时候过年。至于半夜过年的说法是他们的祖宗是要饭回来的,所以在晚上偷偷地过年,连放鞭炮都要用东西捂起来,以免声音传出去。民间的传说经不起推敲,到目前也只知道老家过年时间这么凌乱,并且只限于邻近的几个乡镇,因此也没有人去认真考据。

村里的老人叫春节为阴历年,元旦则叫阳历年。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是阳历,世界通行也称为公历,传统的日历叫阴历。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变化来纪年,月亮从圆到缺又复圆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阳历是按照太阳的变化纪年,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就是一天,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就是一年。按照月亮的变化来纪年有些不靠谱,月亮转一圈是27.3天,但是旧历一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所以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多,但是纪年却说360天,于是通过润月来解决,润来润去的算起来很复杂,有的年份还润出两个端午节来,连古人都觉得很麻烦,宋朝的沈括就建议按照太阳的变化来纪年,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元旦),大月31天,小月30天,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其实中国的纪年方式也改过很多次,我国现在还在用的日历也叫夏历,周朝的时候用的是周历,周历是以十月为岁首,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意思是七月秋凉了,九月份要备冬衣了,周历中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十到十一月,现在的人不明就里常以“七月流火”来形容公历七月份的酷暑。除了夏周其他的朝代使用的年历也有不同,历朝历代过年的时间恐怕是不一致的。民国时海外思潮涌入中国,国人看到了本国文化的粗陋,对传统文化进行大反思,大否定,过年被袁总统改成了春节。袁总统去世后,北洋政府式微,各地实际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于是各地方过各地方的春节,过春节的时间也由各地方自行决定,那时过春节的时间更加的凌乱。

还是村里的老人说得有理,所谓的春节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年,由年三十、除夕、元旦(正月初一)一系列节日组成,包括一年的结束和一年的开始。母亲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已成为一个符号,每到春节在外地的人有如候鸟般想方设法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各地方过年不管风俗怎样无论大人小孩都是快快乐乐的,在春节里以快乐庆祝一年的结束又以快乐庆祝一年的开始,传统也罢,凌乱也罢,只要大家快乐就好。

二月二的传说篇4

人人都有生日,但不是人人都过生日。即便是过生日,形式也很不相同,有的人过生日冷清低调,有的人则竭尽奢华。还有一些人物的生日,甚至可以说是人皆瞩目,普天同庆。

耶稣与圣诞节

世界上最著名的生日,恐怕要属基督耶稣的生日了。每年公历的12月25日是现在公认的基督耶稣的生日,全世界有数以十亿计的基督徒为其庆祝生日。基督教诞生之初,本没有为救世主基督耶稣庆祝生日的习俗,圣诞节大约在基督耶稣升天100多年后才出现,相传是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首先倡议进行的。

实际上,关于基督耶稣生日是哪一天,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最初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耶稣的生日定在春分前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罗马教廷将接近冬至的儒略历12月25日指定为耶稣诞生日。12月25日其实本是罗马帝国庆祝“不可征服的太阳”(太阳神)生日的日子,因为这一近冬至,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此后白昼逐渐增长,黑夜逐渐缩短,罗马人就以冬至这一天来庆祝太阳的重生或回归。基督耶稣的生日确定为这一天,有作为新国教的基督教吸收和利用罗马人固有信仰的意味。

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人对12月25日作为圣诞节提出过质疑。有人根据《圣经・新约・路加福音》关于耶稣出生时牧羊人在晚上于户外看守羊群的记载,认为按照当时的生产习俗,一年之中只可能在10月1日左右出现这种情况。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提到耶稣出生时出现的天文现象“天上的一颗大星”,推算公元前6年4月17日为基督耶稣的确切诞生日。

现今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初创于公元16世纪,后来圣诞节就按照这种格里高利历确定下来。但并不是世界各地的教会都通行格里高利历,所以即便各地教会大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在具体的操作中日期并不能统一,于是各地基督教会就把公历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各地教会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天主教和基督信教的主要派别,都将圣诞节确定为公历的12月25日。东正教会,因其没有接受格里高利历改革和修正后的儒略历,故其确定的圣诞节日期在1900年到2099年的这一段时间内为公历的1月7日。但是有些地方的东正教会,例如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遵循西欧的习惯,将公历的12月25日作为圣诞节。

中国本土圣诞节

圣诞节在我国大陆以外地区,一般都翻译为“耶诞节”。笔者以为,耶诞节这个翻译可能更贴切一些,毕竟这一日只是耶稣的生日,并非所有圣人的生日。在中国古代,某某神明“圣诞”的提法随处可见,现今我国各地民间信仰习俗,节庆庙会庆祝各路神明生日,亦到处可见“天后圣诞”、“关圣帝君圣诞”等等旗幡标语;在国学复兴的今日,许多国学传人主张将孔子的生日称为“圣诞节”。更有甚者,还有人建议将同志的生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让基督耶稣的生日“垄断”了圣诞节这一名词,已经引发了不少民族主义者的非议。但在我看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用“耶诞节”这个译法,即可平复各方的情绪了。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圣人,相比基督耶稣,孔子更加幸运,他的生日在历史上有比较明确的记载。传统的祭孔日期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据说是出自孔氏家谱。《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即儒略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这一日期至今仍被许多儒家信徒奉为孔子的圣诞日。

近代最早大规模纪念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圣诞节,是由香港的孔圣会举行的,当时鲁迅先生因对复古读经的风气不满,写杂文揶揄过香港的孔子圣诞节。1927年农历八月廿七日香港孔圣会为庆祝孔诞,于太平戏院通宵上演新剧《风流皇后》,鲁迅则戏言“《风流皇后》之名,虽欠雅驯,然‘子见南子’,《论语》不讳,惟此‘海隅之地,古风未泯’者,能知此意耳。”193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由于当时民国政府宣布废止传统的农历,故将公历8月27日作为孔诞纪念日。

不过,按照《春秋谷梁传》的记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孔子生”;《春秋公羊传》则记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这就出现了《春秋谷梁传》与《春秋公羊传》记载的孔子诞辰月份不同,然而两《传》都记载了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一年。据记载,当年还发生了特殊天象,“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根据推算,在曲阜确实可以见到一次食分达到0.77的大食分日偏食,而且出现这次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记载完全吻合,而鲁襄公二十二年则无此天象,故孔子生年以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为是。又十月朔(初一)为庚辰日,则20天后便是庚子日,则这次庚子日只能出现在十月,此后再下一个庚子日要再过60天,所以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不可能出现“庚子”日,孔子的生日只可能为鲁襄公二十一年的十月庚子,即公元前552年10月9日(格里高利历)。

最近这些年,是否参加祭孔典礼,是否过孔子生日,似乎俨然成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其实现在来看西方的圣诞节,也不全是西方宗教的内容,现今圣诞节已经变成一个十分世俗化的节日,许多非基督教的国家和地区,也将圣诞节作为法定节假日,例如有大量华人聚居的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甚至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马来西亚也将圣诞节作为了法定节假日。在中国过圣诞节,或者过孔子的生日,无妨也世俗化一些,让大家过得轻松愉快,说不定还可以像西方的圣诞节那样,给广大商家带来更多发财的机遇呢。

释迦牟尼与佛诞节

在我国香港地区,除了基督耶稣的生日耶诞节之外,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的生日佛诞节,也是法定的节假日。关于佛陀的生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牟子理惑论》已经提到佛陀农历“四月八日生”。唐代“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当时印度一般认为佛陀在吠舍怯月八日出生,而上座部说是十五日。依印度历法,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氐宿(梵文“吠舍怯”,Vaisakha)在二月出现,故称该月为“吠舍怯月”(氐宿月)。所以“吠舍怯月”即印度历二月,相当于我国的农历四月。也就是说,印度一般认为佛祖的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这一说法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可,并进一步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而印度佛教的上座部认为佛陀的生日是吠舍以率五日,则是农历的四月十五。现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南传上座部流行的国家和地区,至今沿用公历五月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为佛诞。南传佛教认为佛陀降生、出家、成道、涅(辞世),都是在四月十五,故将农历四月十五日称为“卫塞节”,庆祝佛陀降生等事迹。“卫塞”即巴利文的氐宿Vesak,相当于梵文Vaisakha。我国蒙藏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一样,都以四月初八为佛诞,而将四月十五日视为佛成道与涅日。而汉传佛教最终将佛陀降生、出家、成道、涅的日期分别确定为四月初八、二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二月十五。

圣诞卡、圣诞老人这些圣诞节的风俗,是迟至19世纪才广泛流行起来的,但佛诞日的最重要节目“浴佛”则至少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相传释迦牟尼佛降生时,有九龙吐水洗浴佛身,后逐渐演化为佛诞日浴佛的习俗。早在佛教入华之初,浴佛的观念就传入我国。传说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浩对佛像不敬,往佛像上撒尿,美其名曰“灌佛”。后患病,急忙礼佛忏悔,方愈。可见浴佛习俗之早。

唐玄宗与中秋节

在中国古人的信仰中,出现了很多神佛形象,在各地各种信仰习俗中,各路神明的圣诞数不胜数。其实“天道远、人道迩”,说过了神佛的生日,还是谈谈人间的生日吧。人间凡夫俗子的生日,最盛大的当属帝王的生日,帝王的生日常常被当做举国欢庆的日子。

很多唐代的铜镜,上面刻有“千秋”二字,被称为“千秋镜”。千秋镜得名于千秋节。那么什么又是千秋节呢?原来就是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唐玄宗根据宰相源乾曜等人的建议,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每年千秋节,唐玄宗都会向四品以上的大臣颁发这种千秋镜,他本人还作过题为《千秋节赐群臣镜》的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千秋节取千秋万代之义,我国帝王将自己生日设立为全国性节日,似当以唐玄宗为始。为了庆祝千秋节,唐玄宗特地制作千秋乐、铸千秋镜,甚至还划了千秋县,“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然而时隔不久,又有百官联合上奏,认为将皇上的生日定名为千秋节欠佳,因为“千秋万代”毕竟有限,不如把千秋节改为天长节,这样来得更加“天长地久”。唐玄宗自然龙颜大悦,旋即下诏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随之更名天长县。

可惜造化弄人,好景不长。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公元756年唐玄宗退位,成为太上皇,其子李亨登基,号为肃宗。李亨效法其父,将自己的生日农历九月三日定为天平地成节。因为太上皇唐玄宗还在世,所以天长节与肃宗的天平地成节一度并存,因为这两个节日日期比较接近,大概是出于今天人们所说的“勤俭节约”的原则,朝廷索性对八月初五天长节与九月初三天平地成节来一个“折中”,定在八月十五,统一加以庆贺。

其实早在《周礼》中就有以八月十五为“中秋”的说法,不过早期的中秋节不受重视,自从唐代将八月十五定为天长节后,情况才逐渐发生了变化。晚唐朝廷延续了八月十五过天长节的传统,而民间八月十五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郁。到了北宋,中秋节更成为与元旦(现在的春节)齐名的重要节日。南宋时,月饼开始出现,现今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各种节日元素逐渐齐全起来。可是,今天我们欢度中秋节时,谁又会想到唐玄宗的生日呢?历史老人看来是很爱跟人们开玩笑。

在现代社会里,以皇帝或国王的生日为国庆日的情况还存在。例如日本天皇的生日为天长节,是直接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在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英国,国王的生日即是英国国庆日,现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为4月21日,但由于伦敦每年4月的天气欠佳,因此英国将每年6月第2个星期六定为“女王官方诞辰日”。

二月二的传说篇5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二月二的传说篇6

1、一般来说,腊月二十六不吃年饭,但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办丧事的家庭,在当年要提前几天过大年,就是在腊月二十六日吃年饭。姑娘女婿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提前两天为灵牌买一个灵屋,将灵牌罩在灵屋中间。如果没有姑娘,就由其他后辈购置灵屋。

2、其实自古以来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作为春节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为的就是春节。

3、除夕夜吃年夜饭是最好的时间,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来源:文章屋网 )

二月二的传说篇7

然而,在当时的中却没有所谓“沿用历代正史命名之惯例称《唐书》”的“证据”,何来“不宜否定《唐书》为其原名”呢?

先来看五代时的修书诏和奏文。

天福六年二月的修书敕:“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纪传未分,书志咸阕。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若岁月浸(更)深,何由寻访。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先(光)等,修撰唐史。仍令宰臣赵莹监修。”(《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4《选任》)

请注意:修史敕说的是“修撰唐史”,不是“修撰唐书”。

同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奉敕同撰唐史,起居郎贾纬丁忧,请以……令与张昭等修唐史”。同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奏:“自李朝丧乱,迨五十年。四海沸腾,两都沦覆。……臣与张昭等(共议)所撰唐史,只叙本纪,……”(《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7《采撰三》)

同样,赵莹亦只说“撰唐史”,而没有说“撰唐书”。

不论《册府元龟》,还是《五代会要》,凡涉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者,均未用过“《唐书》”之名,何以认定“《唐书》为其原名”呢?

相反,确凿的证据倒是当时曾经对其书有过正式命名,这就是《〈旧唐书〉辨证》也未否定的《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的记录:“开运二年六月,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纪志传共二百二十卷并目录一卷,都计二十帙。”这是迄今关于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命名的最早也是最原始的记载。《册府元龟》卷554《恩奖》作“一云开运二年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卷557《采撰三》作“晋少帝开运二年史官上新修《李氏书》纪志列传共二百一十三卷并目录一卷,都计二十帙。”这是北宋依据五代实录保留下来的一手材料。这三条最早、最原始的记载说明,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进书时使用的书名是《李氏书》(或《前朝李氏书》),而非“唐书”。

《〈旧唐书〉辨证》指出,《旧五代史》卷84《晋少帝纪四》开运二年六月“监修国史刘昫、史官张昭远等以新修《唐书》纪志列传并目录二百三卷上之”。

请不要忽略《旧五代史》修成于北宋初,已融入北宋初的观念。更何况,现今所存《旧五代史》是清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已是几经转手的二手材料了。然而,就在同一卷书中,即《晋少帝纪四》中,开运二年九月庚子,也还有这样的记录:“吏部侍郎张昭远加阶爵,酬修唐史之劳也。”说的是“唐史”而不是“唐书”。

《旧五代史》中,关于赵莹监修、刘昫进上唐史事,总共有8处,除上述《晋少帝纪四》2处外,另有6处,《晋高祖纪五》2处、赵莹、吕琦、赵熙、贾纬传各1处,分别列举如下:

卷79《晋高祖纪五》天福六年二月“诏户部侍郎张昭远、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同修唐史,仍以宰臣赵莹监修。”夏四月辛丑,宰臣监修国史赵莹奏:“奉诏差张昭远等五人同修唐史,……”这与《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4《选任》记载一致,说的是“唐史”,而不是“唐书”。

二月二的传说篇8

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美的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古人言: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花开的正艳。

百花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与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十二个月份的花神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北宋诗人林浦,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终日与梅鹤为伴,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如石破天惊,成了遗响千古的梅花绝唱,以致于“疏影”、“暗香”二词还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

梅花是农历正月的代表花。其冰清玉洁一身傲骨尤其为世人钟爱。梅花的花神是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到宫里梅花林赏梅,一时困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寿阳公主醒后,宫女都觉得原本国色天香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几分美感,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妆”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有些地方流传的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枣杏之火煮食。还有的地方以四大美女之一杨玉怀为杏花花神。安禄山之乱平息后,唐献忠想移葬杨贵妃,看见马嵬坡下有一林杏花,因此,后人称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北宋杨家将之一杨延昭,他守边疆二十年,屡次大败契丹军。可能是他抵御外寇就像桃木能驱逐凶祸样,因此被封为桃花花神。

唐朝诗人崔护,因为他曾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名句而流传千古。

据说是曾写下多首牡丹诗的唐代诗仙李白。

牡丹开于农历四月,唐代人以其香浓色艳有富贵之枝,而称牡丹为“花王”,直到今日,世人仍爱其国色天香。牡丹的花神传说众多,或说丽娟,但是以李白最为知名。有一回,唐玄宗偕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一时兴起,与李白进宫写三章《清平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农历五月是榴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因此许多女子都喜欢榴花戴在云鬓上,增添娇艳。石榴花的花神传说是锺馗,五月是疾病最容易流行的季节。于是民间传说的“鬼王”锺馗,便成为人们信仰的主要对象,生前性情十分暴烈正直的锺道,死后更誓言除尽天下妖魔鬼怪。其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刚烈性情,因此大家就把能驱鬼除恶的锺馗视为石榴花的花神。

曾从西域取回石榴的张骞,人们为赞颂张骞这一功劳,所以尊他为石榴花花神。农历六月俗称荷月,荷花就是莲花,莲花生于碧波之中,以“出淤泥而不染”著称且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因此自古即深受人们喜爱。据说荷花花神为西施,她曾在苏州锦帆泾留下采莲的故迹。也有人说,西施帮助越国打败吴国后,越王把西施接回越国,但王后十分嫉妒西施的美貌,把西施抓到江边绑上巨石沉入江底。老百姓都不相信西施会死,传说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个小岛上,每年采莲节,就能在湖边采莲的女孩当中看到她。

蜀葵,植株修长而挺立,开于夏末秋初,花朵大而娇媚,颜色五彩斑斓,其中黄蜀葵又称为秋葵,在诗经中就餐曾提及“七月菱葵叔”,葵指的就是黄菱葵。秋葵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一般人说的“昨日黄花”,就是以秋葵为写照。菱葵花的花神相传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她的兄长李延年曾为他写一极其动人的歌,即:“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由于李夫人极早逝,短暂而又绚丽的生命,宛如秋葵一般,所以人们就以她为七月蜀葵的花神了。

丹桂花又名木犀,好生于岩领间,花族开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香气极浓。八月桂花香,因此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农历九月的深秋时分,正是菊花开得最艳的时候,因此又称为菊月。在菊花这个璀璨的香国里,有的端雅大方,有的龙飞风舞,有的瑰丽如彩虹有的洁白赛霜雪,相当迷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以菊为友,曾写下很多咏菊的诗句。

木芙蓉又名木莲,因花“艳如荷花”而得名,另有一种花色朝白暮红的叫做醉芙蓉。木芙蓉属落叶灌木,开在霜降之后,农历十月就可以在江水边,看到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仙姿。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

水仙别名金盏银台。水仙开于蜡梅之后、江梅之前,为冬令时花,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碧玉般的花朵冒雨而开,超尘脱俗,宛如水中仙子。由于水仙花生于水边,其姿态飘逸清雅,有如凌波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水仙花花神。

宋代的苏东坡及黄庭坚。因为他们倡议将黄梅改称为“腊梅”。

唐朝的花敬定,骁勇过人,谥成都尹崔光远的牙将,太宗年间,段子章在四川造反,花敬定率兵征讨,以寡击众,势如破竹,平定叛乱,杜甫赠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指的是花敬定。

小李广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会使一杆钢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站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受招安后,花荣被封应天府兵马统制。宋江被毒死后,花荣到楚州看视,和吴用一起缢死,后两人一起葬在宋江和李逵墓旁。

十二月令花与花神还有以下说法:

正月梅花——寿阳公主,二月杏花——杨贵妃,三月桃花一一息夫人,四月牡丹一一李白,五月石榴——钟馗,六月莲花——西施,七月蜀葵——李夫人,八月桂花——徐惠,九月菊花——陶渊明,十月木芙蓉——石曼卿,十一月山茶——白居易,十二月水仙——娥皇与女英。

一月兰花一一屈原,二月梅花一一林逋,三月桃花——皮日休,四月牡丹——欧阳修,五月芍药——苏东坡,六月石榴——江淹,七月荷花——周敦颐,八月紫薇——杨万里,九月桂花——洪适,十月芙蓉——范成大,十一月菊花——陶渊明,十二月水仙——高似孙。

花的传说故事太多太迷人,本身就是一部书,要读懂这部书真是太难太难。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首小诗:

某个春天里采一些花,把清香留在心底。

其实,风也无意,花也无意。

我仍旧在四季里,收集关于花的故事以及果实的梦幻。

风起了好多回,花开花落了好多回。

上一篇:立秋吃什么食物范文 下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