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二月二”

时间:2022-08-11 08:35:20

“二月二,龙抬头”,在胶东民俗的原始含义里,“龙”是蛇的尊称,“龙抬头”意味着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蛇要出洞了。

蛇这种动物,在胶东民间具有图腾意味,处于被神化和半神化之间。它是天上的龙王在地上的代表,形象与想象中的龙非常接近,所以又称“小龙”;是传说中的“圣虫”,能够劫富济贫,让穷人家的粮囤里永远有“剩余”;同时,它又是百虫之中最大的虫,胶东称之为“大虫”,人皆敬而远之。

概括说来,在胶东,蛇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圣物。进入农历二月,天气转暖,万物复苏,百虫出洞,这同样是一个令人向往又令人惧怕的节气。民间医学认为,百虫出来活动的季节,也正是人最容易生病的时候,所以要提前做好规避与消解工作。现代医学也证明,春季正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高发季节,印证了民间民俗并非杞人忧天。

谁说过了正月十五就算过完了年?其实在胶东,年节要延续到农历二月二。二月二要吃过年余下的大枣饽饽和发糕,吃正月十五留下的“灯儿”和“属儿”,尤其要把小龙属相灯儿留下,留待二月二来吃。吃了过年的饽饽和十五的“灯儿”,就可以护佑一家人安然度过焦躁的春天,百虫不侵,百病不沾。

过年的鞭炮爆竹也要留一些等到二月二来放,不过放鞭炮的目的变成了“崩虫儿”。家常还要炒些豆子玉米花生来吃,统称“炒爆儿”,豆子玉米花生在被高温炒制的过程中,有的会爆裂,发出砰砰咔咔的声音,人们希冀这爆裂声会令正待出洞的虫蛇们闻风丧胆,重新蜗居躲藏起来,让人安居乐业。

面对春天可能发生的百虫危害,家养的各种动物和小孩儿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弱势群体。“串娘娘”和“戴娘娘”是胶东二月二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用平时做衣服积攒下的各色花布条,剪出很多铜钱那么大的圆片片,再把高粱结穗的那一段光滑秸秆剪成1厘米长的段儿。然后,选一根结实的红线,用针穿一个布片,夹一段秸秆,再穿一个布片,再夹一段秸秆……串成一个花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准备给孩子戴的娘娘,第一个布片要用笔画上人形图案,这大概就是“娘娘”名称的由来,可能是人们想象当中的能够妙手回春的圣母。

提前串好的娘娘,二月二这天给家里的每个孩子戴在脖子上,以期能避邪气保安康。同样的原因,家养的小狗、小猫也要戴上娘娘,甚至马牛羊猪鸡鸭鹅都要戴上主人精心串制的娘娘。这样,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安享春天带来的美丽和希望了。

上一篇: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新课标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