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范文

时间:2023-11-13 04:12:36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1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技能训练,教学生掌握听、唱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力。音乐活动课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创作曲子,然后进行比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还可锻炼、考查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欣赏音乐,让学生想象并说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听音乐,自编舞蹈等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连音乐教师都缺少这些意识,那么教学和活动的美育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二、美育缺位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件的发生绝非出自个别的、偶然的,而是由诸多原因共同交织、叠加产生的。1.片面追求升学率。高考本意是选材,但教育绝非是用同一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例如上清华、北大这一标准。相反教育规律要求面向每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甚至少数尖子学生)。让这种背离教育规律的风气漫延下去,必然会从中学向下传递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使学生演绎成考生。这会偏离到单纯追求升分数,过度竞争;还会让学生、家长、社会只关心数学、语文等“主课”,而轻视音体美等副课,更不要说重视“美育在音乐中的作用”了。2.缺少培训。之所以出现上文所述音乐教师对“外在形象,对音乐课程认和对音乐作品中的美育分析”等问题,是因为对音乐教师的认识问题。怎么才能解决认识问题?两个字:培训。培训音乐教师什么问题?一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与学生同生长的意识;二是校方要制定出培训方案和考评方案。否则培训缺位必定会演绎、加固美育缺位,且成为老大难问题。3.没有具体措施。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4]。如果缺少应对机制,那必然会出现这种发现;也必然会没有具体的应对办法。对解决美育缺位问题也一样,也需要具体的解决措施。否则,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是升学率问题,还是培训问题,还是拿出具体措施问题,都不是个别的、偶然的引发的,而是由诸种原因共同引致的。

三、加强美育在音乐教育的建议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具有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通过美的形象,可唤起孩子情感的共鸣,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美的熏陶,获得知识,形成良好品德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建议通过转变认识,构建机制和若干具体操作方案来达到目的。1.转变思想认识。建议通过培训,每个音乐教师都要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要树立这样的观点:美育是以音乐教育为重要途径,没有这一途径,美育是不健全的,美育的开展也失去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音乐教育与美育密不可分,二者互为依存的。因此,对音乐作品中的美育分析就显而易见。否则就不能分析出音乐材料、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美;不会通过音乐活动课培养学生创造美。2.构建必要机制。机制指的是对问题应对的成熟办法,是随机应对系列措施。设想一下,如果不知道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及音乐作品的欣赏等形式来实施美育;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美学教育”这些原则;如果音乐教师觉得这是多余的,那么他们还会拿出什么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吗?这样,没有必要的应对机制作保障,能妥善解决美育缺位的问题吗?3.具体操作。之所以建议综合运用下述六项制度重构,是因为这六项制度是综合的,缺一不可的。(1)市、区教研室对音乐教师的培训,纳入议事日程。(2)教导处重审备课制,听、评课制,以解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美育缺位问题。(3)校方和教师对音乐课堂、活动作出专项研究。重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制,班级考评制,班主任责任制等,以确保全校相关活动的顺利展开。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美学教育。(4)校方重审对教师考核内容,以查看在制度上是否有缺位。(5)校方重审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确保它不缺位。(6)办好家长学校,使家长明白美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美学教育。

综上所述,转变思想是制度保障和具体措施的前提。首先,因为行为从思想来,不能转变认识则不能改变行为,从而也不可能改变现状;其次,遵循必要机制,也是美育的必要保障,没有保障,也就不会有具体操作方案的可靠运行;最后,操作既是对强化美育在音乐中作为的必不可少的具体措施,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立足之本,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2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健美操 开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宿州学院健美操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宿州学院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校内图书馆等,获得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问卷调查表,发放250份问卷,回收232份,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91.2%

(3)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所需的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宿州学院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对健美操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分别占18%和37%,持中立态度的有23%,而对健美操不太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分别占12%和10%,有55%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占22%。从这些数据看出,宿州学院的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2.2宿州学院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健身价值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43.7%的学生认为健美操对身体很有好处,14%的学生认为健美操对身体无影响,还有12.3%的学生认为健美操对身体没太大好处和没好处。说明有12.3%的学生,还没有体会到健美操的健身价值,我们应该积极的宣传引导她们。

2.3 宿州学院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依重要程度排序排在前五位的动机依次是:锻炼身体(50%);改善体形、减肥(47%);结交朋友(38%);兴趣爱好(37%);提高自身修养(32.5%)。

2.4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频度和时间投入

从调查结果显示,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频度不是很高。1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健美操运动,22%的每周参加一次,25%的每周参加两次,18.4%的每周参加三次,10%的每周参加四次,只有7.5%的学生每周参加五次及以上。从参与健美操的时间看,参与健美操的时间少于30min的占33%,30~60min有47%,在60%以上更少。

2.5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场所的选择

在场所的选择上大部分是在篮球场,在室内场所的很少。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的器材设施不够,场地不足,健美操主要以练习为主,对肢体动作要求很规范,在室内的正规场所里有正规的器材,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如果少了这些器材,动作得不到改善,效率也不高,这就制约了健美操运动的发展。

2.6 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健美操活动选择形式

由调查可知,宿州学院女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占45%;然后是参加社团,占32%;自学自练的只占9.2%;其他占14%。

最近几年,各高校成立了各种健美操社团,目前社团还处在尝试实验阶段,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场地器材设施,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等等,但是这些社团触发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表明了高校健美操社团的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7 影响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看出,目前宿州学院健美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场地设施问题,师资力量问题也是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因素,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健美操活动的投资较少,致使学生活动的场地不足,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健美操的发展。另外,师资力量也应得到重视。随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学生对健美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余健美操活动中,缺乏组织和指导,另外,在校期间,因为学习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等都影响了健美操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她们参加健美操活动主要是缺乏运动场场地和缺乏教师指导,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场地师资力量的投入。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宿州学院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健美操的健身价值。大学生参与健美操的时间和频度都不是很高。学校投资较少,场地设施不是很充分,制约健美操的发展。校内的健美操活动、比赛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宿州学院女大学生健美操活动大部分都是自发组织的,缺乏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活动具有局限性。

3.2 建议

体育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健美操活动。建立健全领导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提高健美操教育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开展各种协会、健身俱乐部的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个体差异,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成立高校健美操社团,加强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3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那什么是美?我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美是指人长得漂亮?学是景色美?现在我终于懂得什么是美了。父亲一句鼓励的话语,母亲一声抚慰,同伴们的笑容,老师的夸奖……这,不都是美吗?

在我觉得,心灵美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每个人都不能缺少它。不过,我觉得现代社会最缺少的就是心灵美。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见到了真正的美。那是一个寒假的中午。我去学校买东西,发现在学校大门口,围了许多的人,我上去一问才知道:有一个初三的学生,学习很好,可是在路上被汽车撞断了腿,由于家里穷,只的在学校举行一个募捐活动。谁知,天底下的好人还真多,一下就来了许多许多的人来募捐。他们很感谢这些募捐的人。这时,我也忍不住捐了一些。

其实,美无处不在。公共汽车上,能看到青年人、小学生给老人让座;当拉板车的老大伯遇到陡坡正焦急的时候,会有一双有力的手帮助他解燃眉之急。人们的爱心,是一种美;

我努力地默念着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擦亮眼睛,真的惊奇而喜悦地发现美就在我身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4

1.生活化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现。⑴.情感生活的缺失。这一缺失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感性生命被漠视:教育者很少追求学生的情感品格,学生作为一种具有情感性的“存在物”已不存在,他们所存在的只是情的伤感和意识的漠然;他们不再进行心灵的感受和生命的体验,教育者以一副严厉的冷面孔对待学生所换来的是学生木讷的表情,教育者以绝对权威的态度去宣示客观真理所带来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对立和排斥,整个课堂活动是一种机械性的刺激与反应。⑵.审美生活的缺失。这一缺失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审美特性被泯灭:教育者很少开发学生的审美智慧,很少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者所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式的灌输方式,所营造的是沉闷的、死水般的课堂气氛;学生对审美事物的追求受到阻隔,对审美活动的参与受到抑制。⑶.人化生活的缺失。这一缺失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人化本性被践踏:教育者很少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已不再是具有鲜活生命的现实的“人”,他们已经脱离了“自我”,而成为“非我”;他们的自主精神气质和追求道德性的理想不见了;学生在“美德袋”中过的不是真正“人化”的生活,而是一种“物化”的生活;学生被当作统一的“标准件”来造就,于是他们被训化成了“工具人”、“机器人”、“单面人”,即“物化性”的人,而非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具有完整意义的人。

2.生活化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⑴.“规训”行为存在。远离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规训化”的教育,它在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规训:教育者按照统一的“标准件”来培养学生,在这种培养中,学生多样的理想、丰富的情感、多姿的个性、多彩的生活就都被“标准化”和“统一”掉了;教育者按照“成人化”的准则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思想境界都要达到成人一样的先进与突出,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生存状态的“超标”或“超越”。⑵.知性德育盛行。目前,我国学校受知识主义观的支配,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道德教育的规范和标准的知识体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意识,也割裂了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盲目地以为学生掌握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以致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出现了只为考试而学的知识,与生活毫无联系,这种应试教育、升学教育,只是以知识传知识的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了一批批的“高分低能”、“考试机器”,而丧失了人格,丧失了追求完美,和谐人生的动力。⑶.师生主体错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的道德教育不可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和生活之中。然而,反观我们的道德教育,教育者常常是以德育知识的驾驭者和统摄者的身份出现,而把学生看成了只是接收道德知识的容器,看成了只是背诵道德知识符号的记忆者,压制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意识,使学生缺少自身的体验,情感价值的提升,与自己的生活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二、探析:生活化道德教育的实现

1.实现德育目标指向生活。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然后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真谛,让自己融入生活,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该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

2.实现德育内容孕育生活。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也应该关注人的精神需要、生活需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学习道德文化知识,更应该在实践中让学生运用这些道德知识。中国的教育就是太注重书本知识,和生活没有关系。

3.实现德育过程体验生活。德育过程中存在许多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我们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存在矛盾。矛盾的关键是我们如何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去安排道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4.现德育形式呈现生活。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道德教育的方法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无论从方法论意义上还是从具体的运用道德教育方法,我们都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方法使其体验生活,让学生完成某种具体的道德任务来培养其道德意识,提高其道德水平和情感。

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为核心,引导学生走出校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可以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开展教育,实现学生道德教育方式和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关心、爱和责任等道德意识。总之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知性德育及超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丛书》第一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5

今年的课堂主题就是“美就在你身边”,其实生活中是处处充满美的,罗丹就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既然我们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那就让我们在这人生课堂寻找这一双神奇的眼睛吧。

我们不能不问一个问题:美,到底是什么?有人说,美就是物体外表的漂亮;有人说,美是事间万物的和谐;也有的人说,美是一种精神,而在这堂课,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美分大美和小美两种。而这两种美有什么区别么?

小美有什么?小美就是人美、景美,总而言这这些都是外表美。

那什么是大美呢?大美就不局限于外表了,它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美也是道德美,信念美。比如我们今年出现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些精神美、道德美的化身,而这些种种的“最美”,就是我们所传诵的大美。

而这些美的精神是需要传递的,就是因为开头有了一个“最美妈妈”所以,在这种美的感染下,就有了“最美女孩”、“最美考生”。而同可以传递的美的正能量相比,也有一种与相反的丑恶负能量,社会其实就像一个赛跑场,而里面的运动员只有两个:美与丑。

和谐的美,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人们不仅要娶发现与传递美好事物,而且要去尽可能的创造美,如果没有人来创造美,那就更不用说传递美和发现美了。所以只要人人创造美,使这个社会的正能量越来越多,那么“乌托邦”和“桃花源”便可以很快的实现了。

只要人人心中都有美的精神,美的意识,人人都来创造美、发现美、传递美,打造和谐美,那么,生活就会处处充满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6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老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近日,又观看了朱红梅、马晓璐等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更加深了对“写作源于生活”这句话的理解。的确,要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就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积累,增强生活体验。这才是写作教学成功的真谛。现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说真话、诉真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体验生活之趣

日常,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单调乏味,作文时下笔无言。其实,生活并不总是单调的,更多的时候它是充满趣味的。单从“趣味”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其实很多事物都是充满了“趣”味的。只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发现生活之“趣”的眼睛。比如,在作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司空见惯的粉笔,能否赋予它“美”和“趣”的形象呢?不妨这样去引导学生:“你看它腰板儿笔直,一脸的纯洁,浑身充满正气;它在黑板上写下的可不仅仅是字词、符号和数字,它写下的更多是真理……”又如观察书本,可以这样提示:“莫要被它花哨的‘面容’迷了眼,多研究它的‘慧心’吧,它的‘五脏六腑’均可以被复制、粘贴甚至刻录到你的脑海中,你将终生受益无穷……”其他像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海、风、水等等,都可以像这样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之“趣”、发现自然之“趣”。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这一“石”投出去,顿时引来学生“浪花飞溅”般的应和。你说,生活单调吗?不会观察吗?只不过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亦可能为师者缺乏诱导罢了。我们如能这样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之“趣”,学生的作文还能干瘪乏味、缺少文采、没有真情实感吗?

二.发现生活之美

学生大多时间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中,对外界接触不多。但我们依旧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其实无处不在。这方面也需要老师正确引导。比如体育课的运动之美、老师上课的奉献之美、课堂学习的思考之美、徜徉知识海洋的探索美、清扫卫生的劳动美、助人为乐的心灵美、家庭和睦的和谐美、父母照顾子女的关爱美……如有条件,可利用假期游览风景名胜,体验山河之美、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历史之美等等。在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缤纷自然中孕育着如此众多的“美”,学生作文时如能诉诸笔端,那么,其所描画的美好事物、抒发的真性情,定能够跃然纸上。学生对生活有了观察和认识,增强了生活体验,拓宽了写作素材积累的广度,作文时怎能不文思泉涌?如此,学生笔下的作文自然会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又何愁文章不千古?

下面就一起分享一下有位学生描写家乡美的部分文字:

傍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院子里放上一张方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其乐融融。有的人干脆端着饭碗,走出院外,一边吃饭,一边和邻居们畅谈着一天的劳动收获,展望着今年的美好年景。乡村人晚上出来散步,借着朦胧的月色,欣赏着眼前长势旺盛的庄稼,月光便成了他们忠实的伴侣。

伴随夜深,那轮明月带着沁人的无名野花香,已高高地爬到了树梢上。月光在树林里静静地流淌,寂静得只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响。夜,深深的睡了,柔美的月光轻抚着树叶,落下细碎的婆娑的身影,朦胧如同仙境般。这月色轻柔,像湖水;隐约,像烟雾,笼罩在高高矮矮的房舍上,也笼罩在睡梦中的农人的心田上。

这就是家乡的月,这就是备受月光青睐的温馨的家乡的夜。(摘录自《家乡的月》)

这是一位善于走进生活的初一学生的练笔之作。我惊讶于学生独特的写作视角。应该说,表现家乡美这个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铺开,什么山美、水美、人情美等等;这也是更多学生喜欢的角度。而小作者却从“家乡的月”这个角度切入,不能不说有个性,观察细致,感情细腻,体验独特。我想,这就是走进生活、走进阅读、走进写作的必然结果吧?“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就该源于生活吧?

三.体验生活之理

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有大有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平凡有的稀奇……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情,思考并体验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让它稍纵即逝。比如大街上,看到流动商贩披严寒、冒酷暑做生意,且风雨不误,你想到了什么?为了生计?或为了积累财富?在学校,有的同学刻苦努力,专心向学,其前进的动力是什么?有部分同学游手好闲、厌恶学习,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两种同学的表现是否跟家庭或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联?再如,看到闹市中各色车辆川流不息、道路两旁高楼林立,你又作何感想?如此等等。我们若能适时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身边这些事情,用心体验生活,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教师、亲人等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体验生活之理,还要告诉学生,要学会运用想象、联想、质疑、分析、概括、提炼的方法,因为这样得来的认识才是深刻的。同时,要提倡学生多看、多思、多读、多写,提醒他们在平时多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语言素养,这样才能正确地感受生活之理、体验生活之理;才能全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才会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理、真情呈现,使主题有一定的深度。我们知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是思想,更是情感。体会越深的情理,往往越容易表达,越容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让学生知道,文章中的生活之理只不过是作者借助文中的某一形象传递给读者的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感悟或启发性的精神暗示。它在语言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抒情或说理;在内容上可以是作者对某种事物或人生现象的顿悟,或是在特定思想状态下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之理的某种理解;在写作技巧上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侧面烘托,或直抒胸臆,等等,可因文需要,灵活运用。

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并倾注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认为写作神秘莫测了。作文时自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自我展现的愿望就强烈,说真话、诉真情就变得容易多了,写出的文章岂能没有感染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7

中职美术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陈旧单一,并且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很多中职院校的美术老师在教学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得本该丰富多彩的美术课死气沉沉,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一概而论,过于强调共性,忽视中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无的放矢,降低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分拘泥于既有的课本教材,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3)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流程都是先常识、后技能,再欣赏,很少院校会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有关的活动,如参观美术馆、看画展等。教育内容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缺乏。中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静态知识和动态知识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静态知识)以外,还必须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动态知识),为学生创造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美术欣赏,进行美术交流的机会。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

二、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教课的方式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但是美术教学在中职院校的地位趋边缘化,学校在美术教学设备和实训环节上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都存在不足。对此,中职院校根据其办学目的,面向社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宗旨,创建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促进中职美术教学的发展。学校应加大对美术教学设备和实训平台的投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能应用水平,促进教学与生产、就业的有机结合。

三、缺少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美术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的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改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了解授课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的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价系统存在严重不足,美术考试的范围只局限于卷面的考试,学生只需要把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即可,或画一张画即可。美术教师对实验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上完课就完成了任务,对学生的引导不足。部分中职院校甚至取消美术考试,只是重点培养部分有天分的学生,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教学对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和美术水平。美术考试应综合来自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公开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指出作品的亮点和不足,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考试成绩应取消评分制,教师对学生作品要给予鼓励,提出修改意见,并在综合考虑后给予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结语:中职院校应该提升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推行美术教学改革,保证美术教学能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服务。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篇8

愿生命静好

益阳市立达学校 吴 静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其实,我们几乎时时都在与美接触。(开篇表述平常,若能以相关名言带出,语言自然有光彩。)

我和一群朋友,特别喜欢逛书店。虽然经常在书店里穿行,可感觉并不是特别好。举目望去,言情与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那些摆在显眼位置的,都是所谓的时尚杂志与画报;而名著与经典,都被搁置在角落里,甚至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偶然一天,我忽然看到一个女孩儿竟然捧着《孟子》,躲在角落里读得出神,那画面堪称静美。每每想起,心底总会涌起温暖与感动。(女孩儿读《孟子》是这段文字的亮点,可仅一笔带过,缺少细节刻画。若能引入一两句相关诗词,会显得更有文化底蕴。)

学校旁有一条小街,音像店莫名其妙地多。走近,魔音入耳,狂轰滥炸,有调的没调的,有词的没词的都来了,让人疑心华夏五千年的礼乐传承去哪儿了。一天,我突然听到了一阵美妙的琵琶声,不由自主地顺着声音轻轻地走过去,原来是一位中年男子正自得其乐地在柜台里练习。那画面,宁静而美好。那情景虽然过去很久了,可那美妙的旋律似乎依然响在耳畔。(琵琶声,能不能用形象的比喻来引出呢?中年男子的形象,能不能进行细致雕琢呢?)

每次坐公交车,心情总不大好,拥挤的乘客,嘈杂的车厢,还有不耐烦的司机。公交车,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早已失去曾经的优雅与闲适了吧。改变我想法的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第一次遇见她,是一个盛夏的午后,我顶着太阳等了很久,上车时心情很不爽,可见到驾驶座上的她却不由眼前一亮。是啊,她是那么漂亮,尤其是那美丽的笑容,让我顿时有了春暖花开的美好感觉。(女司机是本段的亮点,对人物形象缺少逼真的描写。)我想,要是所有司机都像她一样,生活自然会无限美好。

希望生活中,有更多人像他们一样,静静地走近名著,静静地享受传统艺术,静静地给他人快乐。那样,我们的生命自然也会多出几分宁静与美好。

【问 诊】

本文以“愿生命静好”为行文线索,选择与书店、音像店及公交车相关的细节展开,取材巧妙,结构颇为清晰。但通读全文,难以说出文章有什么鲜明的亮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记叙手法单一,缺少巧妙而丰富的表现手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缺少描写,如文章出现的三位人物,对他们的外貌、神态等缺少细节描写;校园边的那条小街静美而富有诗意,可因为缺少景物描写,这种静美与诗意自然难以得到展示。二是缺少引用,如首尾能不能引用与美相关的名言呢?讲述女孩儿捧读《孟子》的时候,能不能用一两句诗词进行描绘呢?以上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通存在的问题。

【升格指导】

修改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美化语言。

1.强化人物描写。如写书店女孩儿读书的情景,不妨用“一个红色的身影”之类的衣着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可以用“嘴角含着娴静的笑容”之类的神态描写来展示人物陶醉的神情。这样人物形象才会跃然纸上。

2.增加景物描写。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展示语言的美感,还能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在引出音像店的故事之前,可以加入对周边树木的描写,以反映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如加入“行走在绿荫如盖的小路上,我觉得仿佛进入了远离城市的绿色世界”之类的句子。

3.运用修辞手法。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往往离不开修辞。就本文而言,开篇可引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点明主旨;描写琵琶之音时,可以将它比喻为“一支误入尘世的白莲”。如此,文章自会升格。

【升格佳作】

愿生命静好

益阳市立达学校 吴 静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题 记

曾于假日携三两好友去书店选书。举目望去,言情与穿越小说大行其道。我四下寻找,终淘得一本布满尘埃的《在轮下》,拿着滞销的书我心下怅然,文明古国的印象似在尘埃中渐趋淡薄。突然,在客流稀少的角落,一个红色的身影吸引了我——身材修长的红衣女孩儿,嘴角挂着娴静的笑容,静静翻阅着《孟子》。看到她,我不禁想起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句子。一瞬间,心情大好。

我愿生命静好,于无人角落嘴角带笑,翻阅经典。

校园边有一条小街,两边各有一排参天古树。行走在绿荫如盖的小路上,我觉得仿佛进入了远离城市的绿色世界。只是这里音像店出奇地多,走近,魔音入耳,狂轰滥炸,有调的没调的,有词的没词的都来了,让人疑心华夏五千年的礼乐传承去哪儿了。忽于通俗歌曲中觅得一曲琵琶音,像一支白莲误入尘世。我循声走去,小小的音像店,独处一隅。一个清瘦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自得其乐地在柜台里练习,竟没察觉我的到来。我怡然自得,驻足听完一曲琵琶,微笑。

我愿生命静好,于古乐中独处一隅,怡然自乐。

每次坐公交车,心情总不大好,拥挤的乘客,嘈杂的车厢,还有不耐烦的司机。公交车,新时代的产物,早已失去曾经的优雅与闲适了吧。改变我想法的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第一次遇见她,是盛夏的午后,我顶着太阳等了很久,上车时心情很不爽,可见到驾驶座上的她不由眼前一亮。她穿着质地不错的长裙,简单的白布鞋,头发整整齐齐束在脑后。最令人怦然心动的是,她的嘴角始终浮着浅浅的笑,那份自在与闲适,让人怀疑她不是在工作,在酷暑中开公交车,而是在游览观赏,泛舟湖上。

我愿生命静好,于朝九晚五中,现世安稳,明媚动人。

我梦是桃源,愿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更多人欢喜读书,更多人闲适赏月,更多人素衣长裙,生命静好。

【简 评】

上一篇:五一活动宣传语范文 下一篇:贵族校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