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演讲词范文

时间:2023-10-03 02:22:04

奥巴马演讲词

奥巴马演讲词篇1

这一天他正式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体育场外,天空阴云密布,但阴霾的远不止天气。就在演讲当天,美国财政部宣布,国家公共债务突破16万亿美元大关,而失业率则连续42个月维持在8%以上高位。

这不是奥巴马最伟大的演讲,甚至不是最激情的演讲。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成熟、真诚的讲话,它唱出了高音,但又没有飚到最高。

第一种武器:夫人暖场

“秀恩爱”是竞选演讲的“底牌”之一:一个家庭美满的总统更有能力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走上讲台前,奥巴马紧紧拥抱了妻子米歇尔。作为回应,米歇尔的手从奥巴马的腰部伸向肩膀,最后几乎是双手环抱着丈夫。

在身体语言解读专家科克・杜肯看来,这是米歇尔想让所有人知道,作为妻子,她愿意和丈夫一起承受重担。

无论真假,“秀恩爱”已经是竞选演讲的“底牌”之一。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一个来自美满家庭的总统,更有能力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随着选战深入,家人的支持、陪伴,往往能左右选民对候选人的好感度。

第二种武器:随时记灵感

全民政治下,不会写作的候选人不是个好总统?

最新加盟奥巴马竞选团队的演讲撰稿人劳拉・迪恩透露,大家经常花很长时间争论该如何开场,但他们发现,当奥巴马对演讲内容有自己观点的时候,就很难对他说“不”。

奥巴马习惯在深夜写作。那时,米歇尔和女儿们已经熟睡。他独自一人在黄色线装纸上奋笔疾书。很难想象,他的两本畅销书《我父亲的梦想》和《无畏的希望》都没有――一字一句都由他亲笔写下。

第三种武器:“绝命赶工”

撰写演讲稿“就像杂技表演”,要像别人“肚子里的蛔虫”。

但奥巴马团队中的撰稿人却是极为优秀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利伯曼认为,奥巴马演讲中最独特的元素是韵律,而语言学家杰夫・纳恩伯格则注意到了他演讲中大量“平行结构”的运用――而这一切,都是奥巴马的撰稿人的精心谋篇布局。

媒体公布了一张迪恩和奥巴马在总统座驾“空军一号”上的照片。照片里,奥巴马斜靠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听迪恩说话。迪恩的手指间夹着水笔,说话的神情自信、坚定。

和法夫罗一样,迪恩也很年轻,几年前刚从哈佛大学毕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女性、性别及性。据知情人士透露,迪恩在撰写演讲稿时极为注重细节,写作时只使用Times New Roman的12号字体。她曾说,撰写演讲稿“就像杂技表演”,需要找到平衡点,同时讨好国会和大众。

第四种武器:聘请演讲教练

演讲台下有一间封闭房间,奥巴马在那里接受各方面的调整训练,直到演讲开始。

除了向演讲撰稿人支付高昂的工资外,白宫还从锡恩联合公司购买了演讲训练和媒体顾问服务――不过,无论是这家公司,还是奥巴马的竞选团队都希望能对这件事保持低调。

锡恩联合的老板是迈克尔・锡恩。自1988年起,他就是历届大会的演讲教练。锡恩曾透露,在训练时,奥巴马的注意力很集中。“别人要花八小时消化的东西,他两小时就能做到。”锡恩说,“我在白宫的每分每秒都派上了用场。”

有人注意到,在聚光灯前的12年,奥巴马说话越来越慢。

2004年,他在波士顿演讲时,平均每分钟能说166个词(美国人平均讲话速度是每分钟120到150个字)――这是个不错的速度,为他的演讲增添了力量和冲劲;2008年,在丹佛的提名演讲中,他每分钟说了146个词,慢了12%;2015年的大会上,奥巴马每分钟只说了112个词。

第五种武器:前总统“隔代推荐”

克林顿对奥巴马肉麻吹捧,对罗姆尼冷酷攻击。

大会第二天,克林顿在演讲中不断将溢美之词堆砌在奥巴马身上,当然,更是对罗姆尼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攻击。

他慢跑上讲台,挥舞双臂,就像20年前自己获得提名时一样。

“我们达到目标了没有?没有。总统满意了没有?没有。相比他入主白宫前,经济直线下滑,平均每月减少75万个工作岗位,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没有?”面对全场观众,克林顿自问自答:“当然是肯定的!”

作为历史上最具个人魅力的演讲者之一,克林顿对排比和设问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极大地撩拨了观众的热烈情绪。

克林顿的演讲稿只有3200个词,而他的演讲却超过5000个词,演讲时间也几乎是原先预计的两倍。不过,台下的观众毫不在意。据统计,他的这次演讲共赢得100多次掌声、笑声,观众平均每30秒就要乐上一回。

自2000年卸任后,克林顿一刻也没耽误自己的演讲功夫,还将此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

克林顿演讲结束后,奥巴马走上台,激动地与他拥抱了很长时间。

第六种武器:神一样的提词器

提词器是一个透明的面板状仪器,能够让演讲者在镜头前做出“完全脱稿”的假象。

提词器是一个透明的面板状仪器,约一本书大小。演讲时,提词器通常支在讲台前方,和演讲者视线平行,这样就能在镜头前做出“完全脱稿”的假象。

奥巴马对提词器的依赖已经到了非同一般的程度,无论是运用之频繁,还是运用场合之多,都是历任总统之最,被人调侃为“提词器总统”。之前,还有媒体以《提词器,奥巴马不能没有你》为题撰文,认为奥巴马的演讲是“言由机器生”,甚至被认为没有提词器他就无话可说。而奥巴马的前任们则经常是脱稿发言,也只有在上述发表国情咨文这种重要演讲时,才会借助一下提词器。

第七种武器:拉上选民

主角不是我,而是你们。“他想反映的是美国价值,而不是他自身。”

与2008年“Yes,we can”时的狂热不同,奥巴马的这次讲话故意降低了大家的期望。

摩斯大学教授大卫・盖什读出了奥巴马讲话中的一丝艰难。

“我感到他在努力对付那些不抱希望的人,也在努力让公众的注意力从‘奥巴马’这个词转向‘我们’,转向‘’。”盖什说,“在演讲最后,他强调4年前的选举主角不是‘我’,而是‘你们’。是你们通过了医改法案,是你们更重视教育,是你们结束了对同性恋军人的歧视,是你们终止了对年轻移民的遣送。”――总之一句话,他想反映的是美国价值,而不是他自身。

奥巴马演讲词篇2

2011年1月25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全球收视率最高之一的演说“国情咨文”演讲。据笔者统计,这一经数月打磨的演讲共得到了雷鸣般的掌声、稀稀拉拉的掌声、笑声掌声并起的场面共约80次。

同历年的“国情咨文”演说一样的是热闹的场面,惟一与去年不同之处,是在今年的“国情咨文”演说中,奥巴马演讲的主题词从“刺激计划”过渡到了“竞争力”上。不过,观察人士对此的评价是,此次演说只能算是“脱靶”之作。

竞争力的“伪命题”

2011年“国情咨文”,奥巴马选择的经济议题所占的篇幅近乎达到演讲全文的大半,在就业、节省政府开支、税收等经济议题上仍旧不惜重墨。笔者也留意到,奥巴马2009年、2010年各类演讲中的关键词“刺激计划”(stimulus)已经从他的字典中抹掉了,因为一谈及“刺激计划”就会让选民和共和党人联想到增加预算、修路盖桥而引致批评声。

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专家告诉笔者,奥巴马执政前两年的一大败笔就是第一轮财政刺激计划“剂量”太小,美国当前仍需要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只是在当前的政治生态下可能性不大。仅仅相隔数月,奥巴马演讲、白宫新闻稿、御用经济学家的文章都开始青睐另一个不得罪任何派别、看似不用花钱的关键词“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为了提高美国的竞争力,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三大超越”的理念,并选择了中国、印度、韩国等经济增长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作为对比分析对象。短期目标是要为即将提交国会的下一财年预算案营造更佳的政治气氛,中期目标是要通过多管齐下改善美国就业市场现状,长期目标是要占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一言以蔽之,这些政策转向的终极目标自然是剑指2012年总统大选连任,所谓的“竞争力”只是虚晃一枪,

“三大超越”背后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就在专栏中指出,美国经济陷入泥沼,是因为出现金融危机,而非缺乏竞争力,也并非因为美国公司的竞争力逊于国外对手,奥巴马提出“竞争力”的主题词是一个“伪命题”。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是老生常谈,只不过今年奥巴马演讲台后面坐阵的众议长从人佩洛西换成了共和党人约翰・博纳。奥巴马智囊团做的文字游戏,强调教育和电动汽车等行业的重要性,潜台词无外乎是要提振疲软的就业市场和加速经济复苏。

“创新超越”

奥巴马提出的第一个超越是“创新超越”(out―innovate)。奥巴马把创新提升到了国家“生命线”的高度,指出创新并不只是美国人改变生活的手段,而是谋生的方式。在奥巴马看来,要保持美国的竞争力,鼓励美国民众创新至关重要。“没有人能够预计下一个巨大产业是什么,或者新的工作岗位会来自哪里。30年前,我们不知道互联网会引发一场经济革命,我们能够做的是鼓励美国人的创新和想象力”。

奥巴马模仿肯尼迪总统,引用前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的名字“斯普特尼克”(Sputnik)来激发美国人。他把当前美国这代人面临的环境称作“斯普特尼克时刻”,因为世界竞争压力巨大,美国不进则退。奥巴马表示,美国会重视在生物医疗、信息技术,特别是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因为这些投资将会增强美国的安全感,为美国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奥巴马还提出了两项具体的指标:到2035年,美国80%的电力将来自清洁能源;到2015年,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街上出现100万辆电动车的国家。

观察人士表示,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多年来一直都是全球的执牛耳者,何谈落后给谁?明眼人能看出奥巴马提出促进清洁电力和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目标才是白宫真正关切的,因为这两个朝阳产业能成为拉动美国私营部分投资、创造就业的重要引擎。奥巴马政府自然希望这两个行业能承担起创造就业重任的“接力棒”。

源自于这种“奢想”,奥巴马2月7日第一次来到“反奥巴马大本营”美国商会演讲,想要进一步营造修复与商界关系的形象。他又一次强调“三大超越”理念,并敦促美国商界增加投资、与政府一道拉动就业。不过,美国商会执行副总裁布鲁斯・乔斯滕却给白宫泼了一盆凉水:

“和政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企业首先关注的是能经营不赔钱,能付得起员工的工资,能付得起欠供应商的钱,企业能维持生意现状就已经是爱国的表现了”。

“教育超越”

奥巴马提出的第二个超越是“教育超越”(out―educate)。他指出在未来10年,几乎一半的美国工作岗位都需要从业人员拿到高中以上的文凭,而当前美国年轻人拿到大学学位的比例已经在全球落到了第九位。奥巴马在1月25日晚上提出了两项“尊师重教”方面的新目标:到2020年末,美国人拿到大学学位的比例要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为此,奥巴马提出了在未来10年要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10万名新教师的目标;并督促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对于功课和科学的兴趣。

“家庭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第一摇篮。只有父母才能确保给孩子关掉电视,让他们完成功课。我们需要教导自己的孩子,值得庆贺仿效的对象不仅有美国橄榄球‘超级碗’捧杯的冠军,也有科技展览会的赢家。”奥巴马用典型“东亚文明”的语调忠告美国人。当然,这只是悦耳的话语。

奥巴马引用了韩国人把老师尊称为“国家建筑师”的说法,来鼓励在美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也是奥巴马近来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频繁引用中国、印度、韩国等国的例子,因为“美国优越论”深入人心,通过将美国某些国情与别国相比得出的劣势来激发美国民众的斗志,从而增强演讲的可接受性并降低民众的抵触情绪。

不可否认,美国教育重视启发孩子的思维、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点,使得美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比较优势。哥伦比亚全球研究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等专家向笔者指出,倘若美国能向全球进一步开放教育等优势资源,将世界更多的消费留在美国发生,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大有裨益。

可是从政策效果来考虑,奥巴马强调“教育超越”看重的是两层含义:第一,教育同医疗、制造业一样,是美国当前为数不多、稳定的就业创造点,2020年底前培养10万名科技、工程、数学领域的老师,对于新增体面的中产阶级就业岗位意义关键。第二,让奥巴马政府伤透脑筋的“无就业复苏”背后蕴藏着结构性失业暗流,美国劳工部的最

新数据显示,学历不高的美国人当前要想找到合意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作为美国“家长”的奥巴马自然希望低学历的孩子能够“学而优则工”,不给美国就业率和白宫支持率拉后腿。

“基建超越”

奥巴马提出的第三个超越是“基建超越”(out-build)。奥巴马提出了两项具体的目标:第一,在25年之内,让80%的美国人享受到高铁的便利,使得出行时间比现在的驾车旅行减少一半,有些旅途的速度甚至比乘飞机还要快;第二,在未来5年内,要让美国的企业有条件安装新一代的高速无线网络,让这样的网络能够覆盖98%的美国民众。

“美国赢得未来的另一步是重建美国”。美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重建,包括建设高速、稳定的高速铁路和高速网络。奥巴马让美国人不要忘记,美国的基础设施曾经是世界最好的,但现在美国自己的工程师已将美国的基础设施评级定为落后的D级。

奥巴马引用了别国的例子来佐证美国基础设施的相对老化、落后。“韩国家庭的上网宽带速度比我们快;欧洲和俄罗斯在公路和铁路方面的投资比我们多;中国的火车运行速度比我们快,机场比我们新。”这其实是奥巴马近一年来老生常谈的一个观点,他经常说,中国差不多每年要把GDP的10%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欧洲人差不多每年要把GDPA的5%投入到基础设施上,美国人每年花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到GDP的2%。

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大部分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换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旦美国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极大地拉动GDP增长和改善就业。

2月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政府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S30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网。分析人士预计,其中先期的80fz美元投资将在奥巴马提出的年度预算方案中提出,剩下的资金缺口怎么弥补,白宫则没有做明确解释。即便是奥巴马的“基建超越”得以施行,美国人一定会买高铁的账吗?不得而知。不过,6年之后或是25年之后的事自然无需奥巴马内阁去烦恼了。

症结不在于座次安排

按惯例在年初进行的“国情咨文”演讲,今年因为遇到亚利桑那州女议员吉福兹遭枪击案而增添了几分悲情意味。自去年的中期选举后出现“府院分治”格局后,奥巴马一直致力于营造能弥合两党分歧的“中间派”总统形象,大力传递“本是同根生”的讯息。

今年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在聆听“国情咨文”演进时不仅胸前佩戴白色小蝴蝶结,参众两院议员打破“楚河汉界”,采取了混坐的方式,一时间成为热议的焦点。加上奥巴马演讲一向具有煽情和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当天耗时约1小时10分钟的演讲掌声、笑声不断。

但是,“煽情力”不代表“竞争力”。1月30日,CNN一档讨论国情咨文演讲的节目使用了“专家看淡、民众喜欢”的标题,体现出了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反响冷暖两重天的效果。华府知名智库卡托研究所的副总裁基恩・希利就表示,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的问题并不在于座次安排,两党议员象征性地拿出热乎劲交叉座位坐在一起,并不能掩盖暗流涌动和暗中角力。

尽管座位“混搭”,但两党立场的泾渭分明还是一目了然。华府的政治丛林向来信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理念,2011年和共和党在预算、医疗改革、放松金融监管等问题上的“掐架”才刚刚开始。

毕竟,奥巴马的提出“三大超越”的目的无非是提振国内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为2012年大选奠定基础。不过,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所说的那样,选择这个错误的主题词会产生误导性的效果。笔者向华府多家学术机构、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的专家询问他们对今年“国情咨文”演讲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美国政客都是许诺明天、敷衍今天的高手。”

《新闻周刊》总编伊万・托马斯最近在做客MSNBC电视台节目时表示,奥巴马把自己的立足点拔得很高,超过了国家,超过了整个世界,他就像神一样……要把各种不同派别凝聚到一起。“不论是人,还是共和党人,总统们做‘国情咨文’演讲都像是夸夸其谈地展示观点,许下未来的美好愿景,换回眼前的支持率,这种状况重复了一年又一年。”美国资深投资专家戴维・默克尔如此告诉笔者。

奥巴马演讲词篇3

参加辩论队摆脱口吃

锡恩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为了尽快摆脱口吃的困扰,锡恩自己暗暗下了很多功夫。每当他自己练习时,只要想到身边有听众,哪怕是假想的人,都会令锡恩感觉非常紧张,一紧张就更加结巴。

高中时,锡恩报名参加了辩论队,在辩论队教练安德鲁先生的指导下,锡恩发现,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腔调,就可以有效地掩盖口吃的毛病。比如,遇到突然卡壳时,稍微调整之后,将语速放慢,听起来有语气加重的效果,又能避免说错话”在安德鲁教练的指导下,终于,锡恩渐渐可以在公众场合开口说话了,这样的进步让他感到欣慰。

锡恩想了很多办法加强训练,很快他就发现,其实语言交流也是讲究技术的。比如问路一只要你明确地抛出问题,对方也会很快给出答案。如果你词不达意,添加很多无谓的话语时,不但很难获得答案,对方甚至还会怀疑你的真实意图。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在进行语言交流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不1又会让谈话变得愉快,你的目标也能达到。

从此,每次谈话,锡恩都抱着“目的”去进行,这令锡恩进步很大,减少了许多无谓的话语,也减少了口吃现象。

叱咤美国公关界

1979年8月的一次聚会上,此时锡恩已经能侃侃而谈,言谈中他流露出的自信引起了一个名叫科兹莫的国会议员的注意。一个月后,科兹奠主动找到锡恩,邀请他担任自己的媒体顾问。锡恩从一名“口吃”者变成了培训演讲的演讲师。

1981年,锡恩成立了自己的媒体顾问公司,很快便顾客盈门,他逐渐成为社交圈中有名的公关人物,连美国烟草公司和蒂凡尼珠宝都是他的客户。

1987年,美国高层想请锡恩参加198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幕后工作――指导参选者约瑟夫‘拜登的演讲。突如其来的邀请令锡恩措手不及,和前来邀请他的议员说话的时候,他竟然变得结巴起来!那位议员感到很意外,显然对高层发出的这种邀请感到不解。

第二天,锡恩见到了约瑟夫・拜登,训练正式开始了。锡恩从语气、神态、动作、眼神等多方面着手,严格训练约瑟夫・拜登,教他在演讲中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显露霸气、温柔、果断和智慧。后来,尽管约瑟夫・拜登在大选中败给了乔治・布什,但是锡恩对听众心理的精准把握和敬业的态度受到了高层的一致好评。

1992年,克林顿参选美国总统竞选,他每一次演讲都由锡恩进行指导。正因为有了锡恩,克林顿的演讲笼络了大批支持者,成功打败对手登上总统宝座。

帮奥巴马赢得大选

2004年,锡恩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为美国政界新星奥巴马的一个演讲进行培训。这个演讲通常由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锡恩决定倾力打造年轻的奥巴马。

奥巴马当时政界资历太浅,对于演讲,他显得十分紧张。锡恩与奥巴马经过深谈,了解到奥巴马曾经因为自己的肤色问题而自卑过。锡恩认为,这才是奥巴马胆陡的根本原因。锡恩决定将“肤色问题”转变为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奥巴马的心理障碍。

2004年7月27日,奥巴马在全美直播的演讲中慷慨激昂地说道:“今天,我站在这里,对自己身上这种特殊的血统而心怀感激……我这个名字怪怪的瘦小子相信美国这片热土上也有自己的容身之地,这就是无畏的希望……”

演讲成功了!奥巴马一夜间风靡美国,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奥巴马火了,锡恩也火了,各家媒体纷纷找到锡恩进行采访。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论锡恩:“他是史上最杰出的演讲培训师,再胆小懦弱的人经过他的训练之后,都能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

2007年奥巴马与锡恩联手成功获得总统候选人资格,与政界非常有威望的约翰・麦凯恩成为竞每对手。距大选还有半年时间时,锡恩就开始培训奥巴马,对参选总统的演讲稿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锡恩都对奥巴马进行了严格的语气训练一不同的意思相配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哪些地方语速需要放慢,哪个单词咬字要加重……最终,奥巴马击败对手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奥巴马演讲词篇4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用策略,面子理论

前言

公共演讲,尤其是政治演讲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学者已对公共演讲进行了广泛研究,如传统语法的研究、演讲内容的研究、与具体语言特征有关的三个元功能的研究,对公共演讲体裁和文本的研究,等等。然而,几乎没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演讲者技巧进行分析过,他们并没有解释演讲者是如何在演讲台上成功的达到交际目的的。

语用学没有独一无二的定义。本文作者引用凯姆普森对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一种试图发现说话者如何使用句子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的理论(Kempson,1975:84)。公共政治演讲是政治家以口头形式向聚集的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在这一交际过程中语言以及元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总统就职演说具有独特目的和显著特征,因此,本文作者以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进行分析。“演讲通常被看做是在特定时限内清楚、有趣、恰当地达到传达信息、劝说等特定效果的一种综合策略”(Wilson, 1994:5-6)。 总统演讲的目的在于让全国观众确信自己的投票是正确的,使民众信服总统能够代表他们的广大利益,并得到最大限度的拥护和支持。

作者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为了劝说听众信服毕业论文范文,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了何种语用学策略,以及这些策略产生了何种语用效果?作者发现演讲者使用了多种方式使自己与公众靠近,与公众互动,并得到公众的响应。

一 拉近距离的语用策略

在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要与全国观众缩小距离。尽管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可他们都努力让公众感受,虽然身为总统,但他也是民众的一员,是国家的公仆,是兄弟姐妹,而不是拥有至高权力却无法接近的人。他们通常使用三种策略。以奥巴马为例:

1 称呼的方式

在2009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奥巴马致意道:“My fellow citizens(我的同胞们)”。此前的总统也不例外,称呼民众“my fellow citizens, mycountrymen, or my fellow Americans(我的同胞们,我的市民们,我的美国同胞们)”。这种方式涵盖了所有美国公民,并赋予平等的地位。奥巴马总统通过表达自己希望成为公众一员的意愿,缩小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使得演讲像兄弟间谈话一样轻松和谐。

2 复数人称代词

奥巴马避免使用“I, you”等单数人称代词,而是使用复数人称代词“we, us, our, ourselves”。以下是其就职演说中复数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

 

we

us

our

ourselves

64

23

70

奥巴马演讲词篇5

但是,当时美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布朗变“名嘴”,并不是因为他的口才发生了质变,而是他雇用了一批前白宫组成的专业撰稿公司替他润色讲稿,代价是7085美元。

其实,白宫任职时为总统效力,离职后继续利用这一专长替人,并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白宫的才能并非只是文章写得好,他们还能为讲话者“量体裁衣”,能使原本平凡的讲话经过他们的加工润色而变得出彩。

据了解,布朗是这家公司的老客户。自当上财政大臣起,布朗在历次访美时都求助于白宫为其量身打造专门面向美国公众的言论,包括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联合国和美国外交学会发表的演讲,以及在《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迄今为止,布朗付给这家公司的费用已累计超过4万美元。

白宫设置专人为总统撰写讲稿始于上世纪20年代。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副主编罗伯特・施莱辛格每年都要陪父亲小阿瑟・施莱辛格――约翰・肯尼迪总统的撰稿人――参加该学会的活动,并从中了解到了白宫的许多内幕。罗伯特・施莱辛格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白宫幽灵》。这是因为,一代代白宫都是在幕后工作的,鲜为人知,但经过他们润色的一些讲稿经总统演讲后却流传后世。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文采与口才为世所公认。他的演讲,不仅气势宏大,而且富有朝气。这与他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充当“文胆”有直接联系。

奥巴马的白宫班子有十多人,但核心人物却是两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毛头小伙。其中一位是27岁的首席撰稿人乔恩・费夫洛。奥巴马在去年竞选过程中的每一次重要演讲都是由他执笔的,今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也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说撰稿人。

自2004年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费夫洛就一直追随着奥巴马。他受到重用的原因不仅是文才出众(奥巴马的经典口号“是的,我们能做到”就是他的创意),而且在于他十分用功。他不但熟记奥巴马在大会上的演说,据说连奥巴马自传《来自父亲的梦想》都随身携阅。为了琢磨奥巴马的思想和语言,他几乎不离奥巴马左右。白宫战略顾问阿克塞尔罗德说,费夫洛是奥巴马最信任的人之一。

奥巴马的另一重要是费夫洛的副手、目前白宫唯一的外交政策演讲撰稿人本・罗兹。他今年31岁,2002年从纽约大学拿到硕士文凭,专业是小说写作。

如今,白宫写作班子通常与白宫研究部门一起办公,主要任务除了为总统起草演说讲稿外,还包括起草总统致国会的邮件、总统公告、行政命令、总统致白宫访客的问候语、新闻会开幕词及其他公开声明和文件。

白宫的命运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在离开白宫后事业有成。比如,林登・约翰逊的杰克・瓦伦蒂后来成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查德・尼克松的中,威廉・沙费尔成为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帕特・布坎南成了政论家,并参加了两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卡特的当中,詹姆斯・法洛斯和亨德里・赫茨伯格后来都成了有影响力的作家。

奥巴马演讲词篇6

2008年8月28日,在马丁・路德・金演讲4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当盲人歌手史蒂夫・伍德和摇滚大姐雪儿・克罗在丹佛橄榄球场中央的舞台上演唱过后,奥巴马以提名的候选人身份对现场7.5万人发出了自己宣言,他说“8年足矣”的时候,有人觉得就像一个黑人歌手在唱Rap。

四年一次的会场里,许多倾听者穿着各式风格的服装,头戴山姆大叔的帽子甚至梳着朋克头,手持个性标语和各类涂鸦,这跟摇滚乐迷在户外音乐会上的表现无异。此前的党代会上,在RC乐团现场演奏的摇滚、蓝调、嘻哈等通俗的背景音乐里,代表们翩翩起舞,仿佛在提前庆祝奥巴马的胜利。

这种大众派对场景,跟奥巴马的“青年参政”纲领吻合,他的选票多来自于黑人、年轻人以及自由主义中产阶级,这也是他主张为普通人减税而让富豪阶层加税的民间响应。奥巴马的明星效应在现场和传媒版面上屡见不鲜,所以难怪麦凯恩把他列入布兰妮和帕里斯・希尔顿这样的“流行丑角”之流,说他是靠玩流行文化笼络人心。但作为旁观者,这又可以理解,奥巴马既不是在国家荣誉里活了50年的“越战英雄”,也不是战后婴儿潮里的高干花花公子,他是听六七十年代摇滚长大的,并在之后见证了白人小孩因为爱上Hip-Hop而恨不得把自己改造成黑人的文化能量。流行文化是软实力,这是72岁的麦凯恩难以捉摸的东西,奥巴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也是顺理成章。

其实在党内选举的时候,奥巴马就对希拉里展开了他的音乐攻势。今年2月份开始,网络上流传着一段Yes we can的MV。这首歌的歌词来自于奥巴马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演讲,由灵乐歌手John Legend、双栖女星ScarlettJ0hansson、Hip-Hop大师Common等人共同演绎成一首琅琅上口的Rap歌曲。这段MV里的主角当然是奥巴马,配角则是流行音乐各个分支领域的当红明星。这段演讲词的开头便是“Thank you to the rock of my life”,无论由奥巴马说出来还是由众位音乐人唱出来,这都是多么具有音乐气质的一句话。在极端保守的南卡罗来纳,奥巴马赢得了白人18到29岁年龄段半数的支持。你以为美国的粉丝,会比中国的“玉米”、“花生”理智多少吗?

概括来说,奥巴马的音乐攻略不外乎两种:一是声称喜欢听谁的歌,当然就制造了某种共鸣;二是通过音乐家直接为自己摇旗呐喊,以此引领乐迷的政治取向。首先,奥巴马老早就通过《滚石杂志》告诉所有人:迪伦、滚石乐队、埃尔顿・约翰、史蒂夫・伍德、拉塞尔・西蒙斯、杰伊・Z、斯普林斯廷是他深爱着的歌手。奥巴马的列举相当有水平,这些人几乎意味着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半个世纪,几乎没几个美国歌迷会不喜欢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总统候选人上《滚石》做专访,这一步走得的确好。

而随后在利用音乐人造势这点上,奥巴马简直登峰造极了。许多被奥巴马点名的歌手投桃报李,许多黑人Hip-Hop团体专门为他写歌,甚至连麦姐也在演唱会上为他造势――她公然把奥巴马比作约翰・列侬,而把麦凯恩比作希特勒。

奥巴马被媒体称为“黑色肯尼迪”,这本不是一个好兆头,一来肯尼迪死于暗杀,二来肯尼迪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越战被摇滚青年骂得狗血喷头。但奥巴马的运气很好,曾经用《答案在风中飘》来质问肯尼迪政府的鲍勃・迪伦,现在公然站在的“黑色肯尼迪”一边。迪伦当然不会喜欢越战英雄麦凯恩,而追随迪伦之后的一干摇滚明星同样也对战争这样的字眼深恶痛绝。所以哪怕大家对奥巴马当选后能在伊拉克撤军表示怀疑,麦凯恩的强势态度却更不受热衷于标榜“爱与和平”的摇滚人士的待见。最有趣的是,已经解散了十多年的老炮乐队Grateful Dead,为了给奥巴马造势,又重新站在了舞台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几个年过6旬的老头,此前从未给任何政客唱过歌,但奥巴马却居然成了例外。相比之下,麦凯恩的音乐阵营很萧条,只有一个叫约翰・里奇的乡村歌手写了一首《支持麦凯恩》来歌颂他5年越战生涯。

奥巴马演讲词篇7

领导者应该看看美国总统是如何讲话的。

大多数人的失败,是因为演讲的方式有问题。我们可以从奥巴马的演讲中吸取经验——刚好是三条。

奥巴马不使用PPT。在Google上搜索“死于PPT”,你会发现,PPT多年前就开始招人烦了。但几乎所有企业高管讲话时都会带一个U盘,里面存着几十页PPT。

PPT对听众的折磨倒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虽然这也够讨厌了:PPT的内容下面的听众一般根本看不清,它的唯一功效只不过是证明演讲者写的东西和说的东西一样枯燥无味。

演讲者需要为PPT额外操心。遥控器没出问题吧?没翻错页吧?要是我点错了、提前点开了下一张幻灯片怎么办?

只在一种情况下使用PPT,那就是你有一张特别能说明问题的幻灯片要展示时。比如一张图表,显示其他所有人的销售额都在急速下滑,而你的公司销售额却在飙升。或者一张地图,显示你的公司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市。并且,当你展示完那张幻灯片,就接着凭嘴巴说,不要再借助电子设备。

如果要展示的图片太多,即便是再老练的PPT使用者也必须盯着屏幕看,而这也是演讲者的大忌。这就要说到奥巴马的第二条经验:

看着你的听众。从总统的就职演说视频中你会注意到,奥巴马非常注意这一点:他先深深地注视右侧的听众,然后目光坚定地投向中间的听众,最后凝视左侧听众。注意,他在演讲中不断重复这样做。

所有演讲者都知道要看着听众,但在演讲时他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你在发表演讲时,往往只能模糊地看到下面的人群。你可能会觉得眼花,演讲台上或许有灯,让你能看清自己的讲稿,但却让你看不清讲台下的听众。

因为你看不到听众,你就很容易忘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能看到你。所以,在演讲中请一直看着听众。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你还得不时低头看讲稿。与总统不一样,你讲话的地方或许没有配备电子提词机。

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确保讲稿打印的字体足够大。一些人开玩笑说,打印字号应该与你的年龄相等。这是有些夸张了。其次,多练习。演讲需要花时间,需要提前准备。将演讲的大部分内容背下来。这样一来,你只用偶尔瞟一眼讲稿,而不用老盯着它看。你可以掌握演讲的节奏,这是奥巴马带给我们的第三条经验。

奥巴马不怕让听众等待。每说完一段话,他就会停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时会长得令人不可思议。大多数高管不敢这样做。他们觉得听众会走神。事实恰恰相反。安静是让听众集中注意力的法宝。如果在餐桌上出现瞬间的安静,所有人都会注意倾听打破这种安静的第一句话。演讲也是如此。

奥巴马演讲词篇8

1933年,美国经济崩溃。1300万人失业,企业开工只有50%,银行倒闭,农场破产……人民陷入深深的恐惧。当此之际,罗斯福总统发表就职演说:“在此紧要关头,我们必须说出真相,必须明确地、大胆地说出全部真相。我们伟大的国家,虽将再次历经苦难,但也必将荣获振兴和繁荣。请让我表达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这篇鼓舞人心的讲稿,只有1883词,持续约20分钟,通过广播,传遍大街小巷。一名妇女说:“危难之际,一个男人说出这样的话,值得美国人全力以赴地支持!”第二天,罗斯福召集特别会议,宣布所有银行放假四天。第五天“紧急银行法案”出台,罗斯福“百日新政”开始了。

美国总统勇于雄辩,但不敢夸夸其谈,因为四年内,记者们盯着他,政敌们盯着他,四年后,选民们决定他。

到群众中演讲

现任总统奥巴马,被评为1933年以来,美国史上第三位最雄辩的总统,名列肯尼迪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之后,里根和克林顿之前。2008年大选之前,他只是普通的联邦参议员,年仅47岁,且无行政首长履历。凭着激情万丈的演讲,一夜成名。此后如野马脱缰,势不可挡。

因为选票在群众手中,总统候选人必须让人民信服你。政治家们必须深入基层,面对群众,听取选民意见,接受群众再教育。他们一方面频频在各大电视台亮相,推销自己的政策,同时必须深入到大学的讲台,工厂的车间,环保组织的会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在群众中演讲,而不是开干部大会。总统竞选人的讲演,通常在三十分钟左右,不敢长篇大论。1863年,林肯发表的著名葛底斯堡演讲,只有272个字。1963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只有1667个字。

美国早期的选举,由于受财产、身份等限制,选民富有教养。早期的总统,如华盛顿、麦迪逊等,措词典雅,好像针对博士在发言。随着民主化的推进,选民更加普罗大众化,政治家们使用的语言,趋于低俗。一项总统竞选人使用的语言研究,揭示了几位总统发表演讲使用语言的水准: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7年级生;老布什告别演讲,8年级生;小布什入职演讲,5年级生。

政治家要击中人民的泪点,赢得选民的共鸣,不敢自说自话,照本宣科。2008年,奥巴马在新罕布什尔的竞选演讲:“我们一定行!”语言节奏,如同诗歌。著名嘻哈乐团“黑眼豆豆”,据此创作了MV《我们一定行》。斯嘉丽・约翰逊、约翰・莱杰德等明星,不遗余力倾情出演,呼唤选民站出来,改变命运。MV一放上YouTube,一周内浏览量超过370万。

崇尚宪法和祖先

美国总统多名校毕业,44任总统中,以第一学历论,哈佛5人,威廉玛丽学院4人,普林斯顿3人,耶鲁3人,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各1人。即使满腹经纶,他们演讲时也很少引经据典。他们不会说亚里士多德如何,亚当・斯密如何。如要诉诸权威,他们多诉诸本国的先贤,华盛顿、杰斐逊、林肯……而不诉诸外国的哲人。多诉诸本国宪法人人生而平等,很少诉诸国外教条。本国宪法和先贤,是政治家与美国人民共同的神,共同的根。政治家演讲,不能忘本。

2009年,奥巴马在就职演讲说:“所有观看今天入职典礼的人和政府,无论来自伟大的首都,还是来自我父亲诞生的小山村,都知道这样的事实:美国是每个追寻和平、尊严的人们的至朋好友。”这段言论,让黑人兄弟感念不已。一位黑人专栏作家评论说:“奥巴马是最伟大的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智慧,他的哈佛学历,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从不忘本。”

2012年,提名奥巴马为总统候选人时,前总统克林顿发表演说,为奥巴马助阵。这位耶鲁法学院的高材生,深入浅出地进行民主教育:“我很高兴地看到,希拉里与奥巴马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他们在向全世界传播一个信息,民主的进程,不必然要流血,不必然是充满血腥的搏杀,民主可以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提高公共福祉的事业。”

美国政治家,也会聘请。在演说中,他们几乎都脱稿,如此才能激情澎湃,飞流直下。政治家们的竞选演讲,能集合几十万人。他们风趣幽默又不失大雅,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上一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范文 下一篇:孩子和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