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爱情范文

时间:2023-10-25 06:58:31

网络的爱情

网络的爱情篇1

那一夜,他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

2001年12月3日晚,冬天的杭州夜雨纷纷,北风剌骨。在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内的一座公话亭内,入校不到半年的2001级财务会计专业学生阳一正在给远在英国出差的父亲打电话。

阳一进入大学开始接触网络,他很快成了网络歌唱的“发烧友”。想自己创办一间音乐工作室,正在向做国际贸易的父亲要钱帮助。好话说尽了,父亲就是一毛不拔,父亲认为阳一在学校最大的任务是把学习搞好,将来子承父业,打理公司,唱歌是走旁门左道,不务正业。

最后,阳一骂父亲:“你比葛朗台还吝啬!”说完一摔电话,来到校外,打的去了位于莫干桑大道的一家酒吧喝闷酒。

几杯啤酒下去后,阳一的脸色绯红,一丝醉意袭来。这时,阳一忽然听到一间包厢里传来女孩的哭泣声。阳一走了过去,推开门看见一个男人边抽一个女孩的耳光边呵斥道:“不就是让你陪客人喝几杯酒吗?这点都做不到,老子不会放过你的。” 阳一一把抓住那男子的手:“做男人,怎么可以随便打女人呢?”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那男子大怒,挣脱手向阳一反击,被阳一一拳打倒在地。

包厢里的响声惊动了整个酒吧,很快就有四五个男人向包厢涌来。阳一一看情势不妙,拉起女孩就跑,穿过酒吧时,阳一感觉有一截敲碎了的啤酒瓶向自己左脸插来。阳一不顾伤痛,一手拉着女孩,一手捂着鲜血直流的脸,冲出酒吧,冲进了杭州冬天的夜雨中。

一路狂奔20分钟后,阳一和女孩停了下来,发现后面没有人追来。看到阳一脸上的鲜血,女孩大哭起来,赶紧打的将阳一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

由于伤势较重,阳一听医嘱住院接受治疗,女孩天天在医院服侍他。外科医生检查后告诉阳一,由于创口太大,又经冷雨浸泡,伤口愈合后,要留下一道疤痕。

听完医生的话,女孩扑在阳一身上哭道:“都是因为我,让你破相了……”

阳一安慰她说:“没事儿,说不定是我命里注定要破相,这次不破,下次也是要破的。”

听着阳一诙谐的话,女孩破涕为笑,这一笑让阳一看呆了:这个女孩竟然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就在这一瞬间,阳一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

苏堤上,那一个旷世的激情拥抱

这个险些误入风尘的女孩叫卓玛。1984年3月16日卓玛出生在中国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瓷厂。卓玛的童年是在瓷都蒙蒙的烟雾中度过的,瓷器彩绘那色彩斑斓的原料,涂鸦在她红扑扑的小脸蛋、小手上,也孕育了她美术的天分。在读初中时,她的油画作品就曾经在北京和日本东京展览,俨然是中国走红的“小画星”。

17岁那年,在景德镇某中学读高二的卓玛,不顾父母与老师的劝阻,突然宣布退学,然后怀揣青春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西安、敦煌、成都、北京、开封、郑州、上海、南京一路走来,卓玛沉浸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

2001年8月,卓玛来到浙江杭州。为了生活,她进了杭州一家职介所,发现有一家广告公司准备招聘美术设计师职位后,她交了200元钱,按照职介所提供的地址来到莫干桑大道。然而,这里没有广告公司,倒是酒吧的牌子非常醒目。她以为自己找错了,正要离开,里面有人走出来,告诉她这里就是广告公司招聘的场所。当她走进酒吧,酒吧的门却“咣”地关住了,卓玛就这样栽进了这家黑酒吧。这天晚上,就在酒吧老板逼她给顾客提供时,阳一从天而降,带她逃离了魔窟。

阳一出院后,为了筹建音乐工作室,在离学校不远的杭州电脑城里的一家电脑公司兼职做技术员,维修电脑,也做一些销售工作。忙碌中,再没有与卓玛联系过。

2002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六,阳一受公司指派来到一家广告公司联系业务。当他走进设计室时,他的眼睛蓦然一亮,正坐在电脑前绘制广告图案的清秀女孩不就是卓玛吗?卓玛抬起头,她也认出了阳一,两人会心地笑了。

那天中午,卓玛请阳一吃饭。席间,阳一向她谈起了他的家庭,他的音乐,他的追求,他未来的音乐工作室。阳一对音乐的执著,深深地感染了卓玛。她发现,眼前这个帅气的大男孩竟然是如此可爱,她的心就在阳一的讲述中千回百转,绽放出万般柔情。而一向性格内向、忧郁的阳一,也很惊讶自己怎么就讲了这么多话,难道自己爱上了卓玛吗?

那次午餐后,阳一与卓玛开始了频繁的电话联络。周末,他们也偶尔相约来到西子湖畔,在美丽的山光水色中漫步。只是因为羞涩,彼此都迟迟没有表白。

那层纸最终被捅破是在2003年春天,这天,卓玛将阳一约到苏堤。在绿荫下的草地上坐下后,卓玛从包里拿出两万元钱,对阳一说:“这是我在杭州工作一年攒下的钱,现在给你买录音设备吧。”

两万元!这对一个月收入不过3千元钱的女孩意味着什么?阳一心头一热,紧紧地将卓玛抱在怀里,他知道,这是一个甘愿为他付出一切的女孩,也是值得他用心呵护一生一世的女孩。

失恋后,崛起一个网络情歌王子

2002年底,在杭州著名音乐人陆琦的大力支持下,阳一在杭州庆春路和杭州大学城租了两处房子,将编曲和录音分开,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杭州乐人堂。

卓玛也经常出入工作室,悉心地照料阳一的生活,让阳一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音乐中去。每次卓玛心痛地摸着阳一左脸上那道疤痕,阳一都会幽默地说:“这是我们爱情的印记,它每天在告诉我,永远不能将你忘记。”

然而,甜蜜的生活只是昙花一现。阳一很快就尝到了爱情的苦涩。

那天,卓玛正在家里收拾东西,突然,腹部一阵剧痛袭来,她当时就晕倒了。醒来后,她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阳一是在卓玛住院5天后才知道消息的。知晓后的阳一心急如焚,直奔进卓玛的病房。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他看到一个理着平头的小伙子正坐在病床前,殷勤地喂卓玛吃东西。看到阳一,卓玛有点儿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她告诉阳一,自己没什么大病,只是患了病毒性感冒,在医院住几天就好了。“那他是谁?”松了一口气的阳一转向小伙子,语气生硬地问。

“这是我表哥,叫刘迪,专门从江西赶来照顾我的,所以这段时间你就不用来医院了,安心做你的音乐吧。”卓玛说。

原来是这样,阳一没再说什么,陪卓玛聊了会儿天就走了。可是回到家里,他的心却又不安地躁动起来,总像有什么事在那里悬着。

几天后,阳一再次去医院看望卓玛,这一次,他看到了令自己心碎的一幕:卓玛正躺在刘迪的怀里,刘迪的手抚摸着卓玛的头发,两个人温柔地喁喁细语着。阳一再也忍不住了,他一个箭步上前,将卓玛从刘迪怀里拉起来,厉声责问她:“他到底是你什么人?”

有那么一刻,病房里安静极了,只有3个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碰撞。像是沉默了一个世纪,卓玛终于开口了:“阳一,刘迪其实是我高中时的初恋,我们前些日子在杭州相遇,发现彼此并没有互相忘记,阳一,你还是忘了我吧。”

阳一勃然大怒,他真想给卓玛一个耳光,但举起的手最终却无力地垂了下来。“我祝福你们。”阳一说完,摔门冲出病房,走在长长的医院走廊里,他的眼泪终于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也许正像别人所说,失恋是音乐灵感的触角。在失去卓玛之后,阳一演唱了工作室创作的《别离开我》,在深情而喑哑的演唱中,他希望用歌声寄托失去卓玛那种彻骨的痛。

歌如泣,千言万语唤不回逝去的爱

2004年4月16日,阳一刚走出教室,就有个小伙子拦住了阳一。阳一定睛一看:这不是刘迪吗?阳一扭头想走,刘迪跟着阳一说:“我们好好谈谈,好吗?”“是不是卓玛将你也甩了?”阳一有些刻薄地问。刘迪半晌没有作声,脸上却淌下泪来:“她走了,永远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校园的一角,刘迪对阳一说出了实情:“我是卓玛广告公司的同事,也一直很喜欢她。可是在我向她表白时,她告诉了我你和她的关系。那以后,我们就一直以好朋友的身份相处。可是有一天,卓玛突然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做她的临时情人。我再三盘问才知道,她患上了晚期肝癌,而你又正在音乐创作的关键期,为了让你彻底地忘记她,她……你走以后,卓玛就回江西老家了。今天早上,我接到了她家里的电话,卓玛……上个星期去世了……”

听了刘迪的话,阳一疯了一样冲出校园,来到杭州车站,踏上了开往江西的列车。一路上,他的眼前全是卓玛的身影,她在酒吧里被人欺负时的楚楚可怜,她塞给他两万元钱时的万般柔情,她在他怀里时的幸福颤抖,他说祝福你们之后她脸上的瞬间苍白……

4月17日早上,阳一来到了景德镇,在卓玛家人的陪同下,在市郊的一座墓园里,在铺着七彩瓷的卓玛坟前,阳一长跪不起。回到杭州后,阳一制作并演唱了《回来我的爱》,他在歌中唱道:

思念的滋味 /就像这杯苦咖啡/虽然可以加点糖 /依然叫人心憔悴/

老天 /请给我机会/ 补偿心上人些许安慰/如果/ 生命可以轮回 /我宁愿时光倒退/但愿 /我心你能体会/ 原谅我所做所为/回来 /回来/ 回来 /我的爱……

这首歌在电吉它与木管的伴奏下,将阳一对卓玛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歌曲上网后,立即在网络上火了起来,网络间到处是阳一爱的呼唤。

《回来我的爱》推出后,“华纳”和“大国文化”等近10家海内外著名的唱片公司争先向阳一伸出了橄榄枝,甚至有唱片公司表示要出重金100万元收购这首歌曲。

网络的爱情篇2

爱上了女友的丈夫

苏小青正在看一份稿件时接到了方菲菲的电话,她忍不住叫出声来:“是你?!”方菲菲含笑道:“是我,宝贝。”

方菲菲是苏小青大学时的舍友,新闻系的系花,毕业时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与高考落榜后做小生意的男友“私奔”到东北了。

“下了班过来,我在金凤凰饭店等你。”

苏小青匆匆赶到,十年不见,方菲菲浑身上下透出一种成熟女性的柔媚。方菲菲亦看苏小青,着一套休闲装,薄施脂粉,头发如清汤挂面般,头发上夹两只水晶发夹,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儿。两人相视而笑。

两人慢慢地吃着,一会儿工夫,两人基本上弄清了对方的情况。方菲菲的丈夫在东北发展顺利,现在到南方来开拓他的第三个分店,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全职太太。苏小青也结了婚,丈夫宁志远是本市知名的外科医生。经过十年的磨砺,她现在是风靡网络的情感故事写手。

将近十点时,方菲菲的手机响了。“老公,我和苏小青在喝茶,我想晚点回去。”

苏小青不知道方菲菲的老公在说些什么,方菲菲一个劲地点头。

“你当心身体,不要太累着……不用了,我自己回家,睡觉前别忘了吃药哦。”良久,方菲菲要挂电话了,“老公,我爱你。”

苏小青问方菲菲她丈夫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早点回去。方菲菲解释说她老公因为工作压力大,养成了一个习惯,睡觉前一般都要吃两颗安定丸,否则无法入睡。

苏小青微笑着打趣说:“你比那些年轻人还会煽情。”

方菲菲认真地说:“别以为我煽情,我真的爱他,丈夫和孩子,是我生活的全部,没有他们,我的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

苏小青不说话。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老公待会儿过来。他说了,这十年,我老提你,他想看看你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

苏小青也笑了:“我也要看看,他是何方神圣,能够让我们的系花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事业。”

11点时方菲菲的老公粉墨登场了。高个儿,健壮的身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乍一见,苏小青暗暗吃惊:这张脸似曾相识,在哪里见过?在梦里?在她的笔下?

“程远鹏。”男人伸过手来,紧紧地握住了苏小青的手,有力,温暖。

“我喜欢看你写的文章,文字充满了灵气,让人漂泊的心灵找到了归宿,灵魂得到净化。”

苏小青由衷地说:“谢谢。”

随着谈话的深入,苏小青暗暗吃惊,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的生意人,对生活、对文学竟有着如此深刻和独到的见解,难怪方菲菲会为了他而心甘情愿放弃了自我。

时间在程远鹏的谈笑风生中一晃而过,午夜分手时,方菲菲执意要程远鹏送苏小青回家,尽管苏小青一再推辞。

路上,程远鹏告诉苏小青,他看完了她发给方菲菲的所有文章,说起苏小青的作品,他如数家珍:“方菲菲告诉了我你的‘月上柳梢工作室’网址后,我每周都要抽时间上去看看,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在我心里,你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

苏小青很感动。有一种遇故知的感觉。宁志远从来不看她写的东西,结婚7年来,夫妇俩客客气气,就像两个熟悉的陌生人,永远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

苏小青回到家,宁志远已经睡了。黑暗中她满脑子里都是程远鹏,她反复咀嚼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她的心里一阵惶恐,她预感到他们之间会有故事发生。

两天后,程远鹏夫妇请苏小青吃饭,几天后苏小青回请他们夫妇。开始是三个人,慢慢地就成了两个人,经常是苏小青下班后刚走出报社大门,程远鹏的车子就“碰巧”停在了她的面前。

尽管身处闹市,苏小青的内心却是孤独的,她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赏识,现在她终于等到了她生命中要等的人。程远鹏的出现,就像是上帝不忍心她的孤独而赐予她的。

苏小青知道,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但她无法拒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步步地陷进去。

备受煎熬:

无法承受夺人之爱的沉重

“远鹏,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苏小青把头深深地埋在程远鹏的怀里,“每次见到方菲菲,她含笑谈起你的那种幸福感,让我恨不得掴自己几个耳光。”

“最后一次了,我是个背叛丈夫、背叛朋友的女人,我受不了这种时时折磨我的愧疚感。”

程远鹏激动地说:“小青,爱是没有罪过可言的。你瞧,这么多年里,方菲菲都干了些什么?她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健身、购物、化妆上,要么就是琢磨我的心思。我一回家她总告诉我街上新流行什么化妆品,如何能保持体形,哪家餐馆有什么好菜……我希望她能多学点东西,而不是只会花钱。”

“爱是相互欣赏的。”程远鹏紧紧地把苏小青搂在怀里,“宁志远给过你爱的感觉吗?他永远不懂得欣赏他身边的女人。我们都离婚吧,这样就不用有负罪感了。我要告诉方菲菲,我要和她离婚,我可以分给她一半甚至更多一些的财产。”

“不!不要!远鹏,你不要让我负疚一辈子。”苏小青从程远鹏的怀里挣扎出来。

“你放心,我会处理好这些事情。”程远鹏又把苏小青揽入怀中,摩挲着她的一头秀发,他轻轻地摘下苏小青头发上的水晶发夹,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这是你的信物儿,我留着做个纪念。”

方菲菲约苏小青去打保龄球时,苏小青总感到她的眼神盯入她的骨髓。

苏小青心不在焉,保龄球打得一塌糊涂。

整整两个星期,她坚持不见程远鹏。

程远鹏给她发了手机短信:“小青,请耐心等待,我把这些事情处理好了就去找你。”

苏小青删掉了。程远鹏发来的E-mail,她连看也不看就删掉了。她决定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苏小青,你来,我……我要死了。”

苏小青一惊:“发生了什么事?”

“我要离婚了,我要离婚了。”方菲菲重复了这句话后就放下了话筒。

事情还是发生了。

苏小青敲开方菲菲的门,方菲菲头发凌乱,双目无神,手里拿着剪刀,正在绞程远鹏的一件西服,遍地是碎布。

“小青,你来了?”方菲菲惨淡的笑容让苏小青心里发悚。

“十年了,没想到他居然背着我在外面养女人。我最受不了别人对我的背叛,尤其是亲密朋友和爱人的背叛!”

苏小青脸上一阵发烧:“菲菲,别胡思乱想,或许事情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程远鹏不是那样的人,你是了解他的。”

方菲菲打开电视柜里的一个小抽屉,拿出一叠相片摔在苏小青面前。相片上的程远鹏柔情蜜意地搂着一个风情万种的年轻女人的小蛮腰。

苏小青一阵眩晕,感到喘不过气来。程远鹏的形象在她的眼里支离破碎。她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中,她感到自己快要支持不住了。

“他说他工作压力大,在外面只是玩玩而已。他说他不会离开我和孩子,他求我原谅。我怎么可能原谅他?我要和他离婚。”

“照片是怎么得来的?”苏小青有气无力地问。

“我请人跟踪偷拍的。”

苏小青打了个寒战,不敢多说什么。

“我向他提出离婚,他死活不肯,说离了婚孩子就得全部归他,他知道我爱孩子。我不允许他碰过其他女人的身子再碰我,我要和他离婚。”

“我希望他死!”方菲菲漂亮的脸被扭曲了,变得狰狞可怕。

从方菲菲家里逃也似地出来,苏小青的头脑里一片空白。那几张照片让她恶心得想吐,她后悔当初招惹了程远鹏,程远鹏和方菲菲十年的夫妻他都可以背叛她,在外面有女人那不是正常的吗?自己只是他其中的一个性伴侣而已。

略感欣慰的是,方菲菲似乎对她和程远鹏的事还不知情,但愿她永远都不知道这件事!

精心设计:

情人暴毙的栽赃阴谋

“小青,程远鹏出差了,我自己一个人挺孤独的,今晚你过来陪陪我,一起喝茶吧。”

苏小青不敢不去。两个人在阳台上,听音乐,慢慢地喝着茶。

苏小青低垂着眼睛,说:“对不起,菲菲。”

方菲菲看着苏小青没有说话。苏小青赶紧说:“你遇到了那么多的麻烦事,我却不能帮你,我真的对不起,如果你需要我帮忙,尽管说。”

方菲菲微笑着点点头。

看着方菲菲的微笑,苏小青安心了些。至于程远鹏,她希望永远都不要再看见他。

可第二天苏小青还是见到了程远鹏。只是,他再也不能开口说话了。他死了。原来他并没有出差,而是住在本市的一家宾馆里。苏小青陪着方菲菲去看程远鹏的时候,他正安详地躺在床上,死亡原因是中毒。

苏小青看着哭得双肩乱颤的方菲菲,心里想,毕竟是夫妻,方菲菲所说的要离婚的话都是气话而已。又想起和程远鹏在一起的日子,难过的眼泪始终不敢流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苏小青与方菲菲没完没了地接受警察的盘问。苏小青用最简单的话交代了自己与方菲菲的好朋友关系,绝口不提与程远鹏在一起过的事。

但三天后苏小青作为杀死程远鹏的嫌疑人被警方关起来了。

原来,方菲菲告诉警察,她知道程远鹏在外面有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苏小青。程远鹏曾把这件事告诉她,说很后悔在一次酒后和苏小青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苏小青就一直纠缠他,要他离婚。但程远鹏为了自己和家庭的声誉,回绝了苏小青。出差前,程远鹏向她保证,再也不同苏小青来往,要和苏小青彻底了断。

“那你为何还和苏小青在一起?”警察面无表情地问。

“我不想失去好朋友,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只是一时为情所困才做出这样的事,我相信她会慢慢醒悟。我们是十多年的好朋友,再说了,程远鹏已经很真诚地向我道歉,很真诚地向我许诺,他一定会尽快与苏小青摊牌,不会再让我伤心。”

“程远鹏去出差的事,苏小青知道吗?”警察若有所思。

“我不知道。这段时间,我觉得我应该调整心态,重新面对他们。所以最近我与苏小青没有联系过。”

“哦。那早上你们怎么同时出现了?”

“我知道苏小青是爱程远鹏的,他死了,我不该让她也来看一下吗?”方菲菲揉揉红肿的眼睛,泪水又流了下来。

“在这之前,你们是什么时候见过面的?”

“大概是十天前。程远鹏告诉我关于他与苏小青的事,我觉得无法面对苏小青,就一直没与她联系。”

警察在程远鹏的遗物中发现了两只精致的水晶发夹,拿给方菲菲辨认,方菲菲说:“很像是苏小青的。”

警察又把发夹拿给苏小青的丈夫宁志远辨认,宁志远仔细地看了后肯定地说:“是我出差时买给我妻子苏小青的。”

警察又问宁志远三天前的晚上8点到11点这段时间他是否和苏小青在一起时,宁志远认真思索了一会儿,告诉警察,那天晚上他在医院值班,妻子去了好朋友方菲菲家。

而方菲菲却绝口否认苏小青来过,苏小青因找不出旁人证明自己没有作案时间被警方拘留了。

苏小青承认了与程远鹏的关系,但不承认自己杀死了程远鹏。

羞愧难当:

败笔落幕时毁了两个家庭

当警察告诉外科医生宁志远事情的大致经过时,宁志远震惊得张大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匆匆来到看守所,见到了苏小青。

苏小青脸色苍白,低垂着头:“对不起,志远,对不起。”泪水无声地落下来,除此再无一句话。

宁志远痛心疾首:“苏小青,你好糊涂!”

沉默良久,他狠狠地掴了苏小青一个巴掌,狂怒过后,宁志远冷静下来,他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会是杀人犯。他请了市里最有名的律师为苏小青辩护。

为了帮苏小青洗脱罪名,寻找真凶,宁志远辞了职。

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杀死程远鹏的人竟是方菲菲。

程远鹏死后,养尊处优的方菲菲不得不接过程远鹏的生意,在程远鹏生前好友、助手的帮助下,学习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家里又请了一个佣人,一日,佣人在清理房间时发现墙角落居然安装了摄像机,她的第一个反应是:主人装此设备是用来监视自己劳动的。这样一想,心里就很不舒服。

宁志远来方菲菲家想找她了解一些情况,而方菲菲又不在家,他与佣人闲聊时,佣人无意中发了几句牢骚,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把摄像带卸下,带回去看,一看就发现了一个疑点。他如获至宝,马上拿着摄像机来到公安机关,把新发现的情况告诉了警察。

原来,程远鹏因为工作压力大的缘故,每晚临睡前都要吃上两颗安定丸。程远鹏向方菲菲提出离婚,就搬出去住了。当哀求、眼泪和谩骂都无法使程远鹏回心转意后,方菲菲采取了极端的做法。但她在把安定换成毒药时,忘了天窗有眼。她装摄像机本来是为了监视程远鹏是否趁自己不在家时带女人回来,没想到摄下了自己。

方菲菲被判了二十年。

押往监狱前,方菲菲提出要见一见苏小青。

“小青,你恨我吗?你原谅我好吗?”方菲菲流着泪问。

苏小青摇摇头:“是我对不起你。”

“我走了后,请你常去看看我的两个孩子好吗?”苏小青哭着答应了。

“你能原谅我吗?我们还是好朋友吗?”方菲菲说,“你瘦多了。过来,让我摸摸你的脸。”

苏小青流着泪,感受着方菲菲的手在她脸上蠕动的感觉。

“啪!”方菲菲一巴掌狠狠地掴在苏小青的脸上。

苏小青愣住了,她一时反应不过来。

“别以为一句对不起我就会原谅你,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我要你永远背负着罪恶感!那天晚上喝茶的时候我本来已经准备好了毒药,准备放进你的茶杯的,但是我改变了主意,我要让你生不如死!你把程远鹏逼上了绝路,你毁了他,毁了我,毁了我们家!你告诉我,你曾经当我是好朋友吗?你有家有丈夫,你为什么还要勾引程远鹏?好朋友就是这样子的吗?”

方菲菲被警察押下去的时候满脸的嘲讽:“当你看到程远鹏和别的女人亲热时你难受极了是吧?现在我可以告诉你,那些照片是我通过电脑合成的。我就是要你难受!现在,你可以走了,你到阴间去和程远鹏相会吧!哈哈哈!”笑声让人毛骨悚然。

从探视室出来,阳光照得苏小青睁不开眼睛,她眯缝着双眼,短短几个月时间,一切恍如隔世。

回到家,看见宁志远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烟,地上满是烟头。

网络的爱情篇3

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象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钱的丝飞舞着。很多人在选择以钱为生命指标的时候,看到的是钱所带来的便利和荣耀的光环。钱是单纯的,但攫取钱的手段却不单纯。把一样物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它的危险,不在于这桩物品的本身,而在于你是怎样获取它并消费它。

钱是温柔绚丽的,也是漂浮迷茫的,钱的乱丝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覆盖着视线。

记得我学习医科的时候,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请把氧气瓶的流量开得大些。

出于对人的悲悯,加上自身特有的胆大,她就在不曾请示医生的情况下,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气体通过湿化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顿感舒服,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护士就放心地离开了。那夜,不巧来了其他的重病人。

当护士忙完之后,捋着一头的汗水再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那位衰竭的病人,已然死亡。究其原因,关键的杀手竟是——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在安然的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地逝去……丧失节制,就是如此恐怖的魔杖。它令优美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

这当中的奥秘,需每一个人细细揣摩练习。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或松或紧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中难以自拔。逢到这种时候,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奈很无助,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常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是不想改,可就是改不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

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出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却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

茧破裂的时候,是痛苦的。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茧的空间虽是狭窄的,也是相对安全的。甚至一些不良的嗜好,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习惯成自然的熟络。打破了茧的蚕,被鲜冷的空气,闪亮的阳光,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

网络的爱情篇4

一、“国货回潮”:以网络传媒

为助推力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

“国货回潮”最明显的特征是以“支持国货”为标志,其中隐含着人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不纯粹是理念,它的培育与巩固依赖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人们以爱国的感情和名义去从事社会活动时,这种社会活动就具有物化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经典国货的回潮过程中,这种爱国主义情感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货品牌的推崇和认可。爱国主义为“国货回潮”提供了精神动力。任何一种规模化社会文化形态背后都有支撑其发展和促进其延伸的精神动因。爱国主义为国货打上了文化风格和情感烙印,并分别起到了建立国货品牌和凝聚国货支持者们的作用。总的看来,“国货回潮”的原因有二。一是近两年中国整体地位在国际上的提升,吸引了国际潮流文化对“中国风”的关注。这种品牌效应为“国货回潮”带来了商业机遇,促进了“国货回潮”的产生。二是近两年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汶川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等感染和牵动着全体国人。这种由重大事件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近两年得到了空前高涨,促进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尤其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这一命题为“国货回潮”提供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情感基础。“国货回潮”主要形成于网络传媒之中,通过网站、论坛、博客等各种形式在民间迅速传播。近两年网络上关于国货的内容急速增长,成为商业文化中的热门话题,也成为网络上的重要话题之一。网络对“国货回潮”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以网络交互性为基础所形成的具有共同消费文化倾向的社会亚群体推动了“国货回潮”。网络传媒的交互性指的是网络信息与浏览者之间的互动,在“国货回潮”现象中,网络交互性主要体现在浏览者对国货的兴趣以及浏览者对国货信息的即时反馈。正是这种信息接受者居于完全自由、主动地位的信息传播方式促进了对国货这一消费符号感兴趣的群体的集合。这一群体可能包括时尚人士、从事国货商业活动的人、偏爱使用国货的人、追求国货所蕴含的本土情结的人,等等。总之,他们通过网络得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中表达自己对国货的态度、兴趣和观点。这种以群体文化为依托的“国货风”体现了人们对国货这一标签符号的认同。按照符号消费的理论,国货不仅仅指产品的质量、外表、功能、性能等评价指标,而且还指代着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属性。当人们提到国货时,往往带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如民族情感、爱国情感、乡土情感等等。这种情感附加在国货上往往形成“国货实惠”“性价比高”等认知倾向。这种认知刺激了人们对国货产品本身的支持,同时也体现了对国货所代表的价值、内涵、意义进行的消费和支持。在网络营销中,非常多的商品都打上了国货的标签,无论是在知名消费论坛55BBS,还是在天涯网、淘宝网等各大论坛上,各种关于国货的话题都应运而生。为了日益发展的“国货热”,2008年淘宝网还专门开设了“国货专区”,每天都有大量的卖家和买家在其中流连。

其次,网络传媒本身具有的传播力和渲染力推动了“国货回潮”。网络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货回潮”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传播学界大师丹尼尔•贝尔认为,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同时也造成对变化和新奇的渴望,促进了对轰动的追求。当“过时的国货”被贴上流行标签时,大众传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颠覆性的信息,并夸张地宣扬了国货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这种社会属性更多地表现出个体作为社会人(国家人)的身份,而文化价值则包含着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朴素的乡土气息和地域情结。这种宣扬试图改变人们对国货的看法,影响大众的消费观,进而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结。正如贝尔所说,大众传媒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此外,网络传媒还具有极大的渲染力。网络传媒是以互动为基本特征的结合印刷文化和视觉文化的综合性文化样式。网络传媒把自己的速度强加给观众,没等观众来得及思考就一闪而过,它强调的是形象性内容和情感的震惊,导致的是观众反应的情绪化、戏剧化。在关注受众反应的网络传媒中,信息往往附属着某种能激起群体共同情绪反应的价值或情感。这种情绪在“国货回潮”中表征为国货与国家、民族、地域的连接。

二、“国货回潮”映射出的

网络时代爱国主义的几大隐忧

“国货回潮”作为近两年经济或消费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更多地体现出商业化和市场运作的内容。“国货回潮”之所以被赋予爱国主义标签,更多的是依靠人们对“国货回潮”的爱国主义解读。所谓爱国主义解读指的是人们在诠释某一社会现象时过多地或有意识将其与爱国主义连接起来,并深化和扩大了这种爱国主义价值标签。对“国货回潮”进行爱国主义解读借助了网络传媒的力量,并通过利用网络传媒的特点固化了“国货回潮”与“爱国主义”的连接。然而在二者接轨的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狭隘的爱国主义是一种基于极端爱国情绪而存在的非理性的爱国思想和行为,是过度强调自己国家而忽视或排斥其他国家的情绪。这些人往往是有满腔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但是他们可能将某些社会事务非理性地上升到爱国主义,有着对国家主义的极度敏感性。

我们需要冷静对待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所存在的几大隐忧。

(一)网络的“信息麻醉”扩大了爱国主义的表象而隐退了爱国主义的本质

“信息麻醉”指的是一个人在过量的信息面前陷入一种麻痹状态,他可能产生对任何一种信息都冷漠、无动于衷和消极应付的心态。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在以海量信息为基本特点的网络传媒中,这种“信息麻醉”更加普遍和广泛。人们在获取网络信息时,一般采取快速浏览、搜索关键词、寻找信息爆破点的步骤,以最快的时间获得最有用的信息,这种功利化的感官式信息消费造成了人们很少花时间去斟酌、理解、反思一种信息,而往往依据情绪、态度、感受来评价信息。普遍使用多媒体环境虽然全方位地调动了人的感官,但它使人脑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简单化了。文字阅读的削减,可能带来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最终因失去思维的深度而使之简单化和平面化。“国货回潮”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越来越极端的爱国主义倾向最重要的原因要归结于网络的信息泛滥所造成的人们对信息处理的表面化和肤浅化。人们逐渐淡化了爱国主义的本质――一种高尚的、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情感,它出于每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持久感情,而不是基于支持国货的行为或标榜为“国货族”才得以彰显。网络传媒的“信息麻醉”使得一部分人在没有深刻分析理解“国货回潮”的内外动因和商业本质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国货冠以了“爱国情结”,并诱导一批对网络信息没有反思力的受众,从而形成了一段时间内一部分人盲目支持国货,抵制外来产品的风潮。激进的“国货族”们错误地将一种具体行为强制性当国主义的表达,用非理性的方式刻意维护所谓的“爱国主义”。

(二)网络传媒“把关人”缺失扩展了“国货回潮”中极端爱国主义倾向

“把关”与“把关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在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中,把关人身份是具体的、确定的,他(们)的把关行为是严格的、明确的、有效的。然而在网络传媒中,信息的公开化和普及化消解了把关人的身份,也消解了信息把关的过程。所有信息几乎是在没有经过筛选和控制的情况下流入了网络系统中,信息完全暴露在媒介之中,信息制造者、传播者、接受者都参与了信息传播。鉴于网络的“信息麻醉”,很多人并没有完成独立的信息解构和完整深度的信息批判,而往往是随着信息源流自然地接受信息本身或他人对信息的解释。更多人起到的只是重复或夸大主流的价值判断。这种诠释起源于网络的“意见领袖”,即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这些人形成了关于某事件的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贯穿并型塑着信息的传播过程。在“国货回潮”的网络传播过程中,这种“爱国”和“时尚”因子成为“意见领袖”们诠释“国货回潮”的核心词,这一思想核心在传播中不断被复制和扩大。由于缺乏把关人和把关过程,在极端狭隘爱国主义情感发生的时候以及部分“热血青年”以支持国货为理由恶意打击其他非国货产品时,网络传媒没有足够的自检和筛选能力,而只能任由这种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网络上蔓延。由于商业部门的利益驱动引发的恶意“热血”也加剧了非理国主义的蔓延。

(三)由网络互动产生的群体激化了“国货回潮”中的狭隘爱国主义情感

在网络传播中,个体会依据自己的兴趣偏好而有意识地关注、搜索、收集和接受某些信息,从而形成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或价值属性的一类群体,如“哈韩族”“火星族”“网游工会”等等。这种群体通过群体间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得以巩固和同化群体意志。这种群体意志规约着群体成员对所属群体核心价值和行动方式的认同。群内个体将有意识地趋同,迎合群体意志。当个人形成群体之后往往造成理性的缺乏,整体素质相对每个人独立时有所下降而不是提升,无意识人格代替了有意识人格。加入群体的个人出现文明上的倒退,变得如同动物般受本能而非理智支配行动。以“国货回潮”为理由的极端爱国主义者在思想和行动上屈从于其所属的群体,他们非理性地认定国货与爱国之间的联系,以购买国货作为宣扬爱国主义的标尺,并以自己对国货的忠诚程度来比较和批判爱国的程度。这种个体对群体核心价值的完全顺从违背了人本身的个体独立性和理性判断力。由网络互动形成的“国货族”,利用群体内部“国货―爱国”的核心价值观统整并滋长了群体内部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国货回潮”对网络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网络时代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命题,即要在充分考虑网络传媒特性的情况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认为,网络传媒对爱国主义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归根到底是非理国主义情感的存在,故网络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树立理智爱国的基本思想。

(一)厘清爱国主义的本质和表象

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是较为稳定的个体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是内在的、理性的、深沉的。就国货而言,其本身与爱国之间存有一定的价值共通,爱国主义确实成为“国货回潮”过程中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网络传媒推进的“国货回潮”中,国货只是借助于网络传媒和商业运作与爱国主义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是表象的、作化的。支持国货并不能理所应当被称为爱国主义的表现,同样不支持国货也不能成为不爱国的表现。我们需要把握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明晰真正的爱国行为――是一种由内在爱国主义情感所引发的理智的爱国行为,要超越那些表象上所谓的爱国主义的行为。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本质,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某一事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价值,又要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思想内涵……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才是爱国主义的本质和核心。

(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得益彰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受教育者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其核心是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解读和使用大众传媒。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疏导自己激昂的爱国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爱国情感需要有节制、有约束、有内涵,要引导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理性用以判断网络传媒中的是非善恶,能够明辨信息。应当说网络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面对社会事件时的情绪化反映,这种情感一方面为发掘“国货回潮”中爱国主义情感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会为狭隘的爱国主义埋下伏笔。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一时一刻的情绪化反映,它需要情与理的结合,需要理性的指导。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人的理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受教育的人群不断扩大,因而对现代人的思想教育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上的理性成分,即加强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建构一套具有说服力的、能让人信服的理论体系,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方式上的时代视角转换,才能被文化素质已经得到不断提高的现代国人所认同。我们需要拨开网络的迷雾把握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同时也要利用好网络途径开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的爱情篇5

爱国主义 网络 大学生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新环境下,作为思想政治领域主旋律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当其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不可否认,我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网络进入我们广大学生生活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的凸显。为此,本文就从网络角度,探讨如何应对当前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网络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近年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而这些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的把我们推向新的文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的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信息交互的重要纽带。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及时性、快捷性等其他通信媒体所不具有的特征,可以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连接成为一体,为我们生活的便捷提供服务,深受现代市民的青睐,当然包括大学生。根据201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学生网民占据全国网民的15.2%,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达到98.6%,这些数据显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大学生的一个重要营地,他成为休闲娱乐、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媒介。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我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让现代技术为我们所用,为爱国主义教育所用,继而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渠道,把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由传统、枯燥的讲授式向虚拟空间延伸,真正地构成一个虚实结合全方位的立体教育体系。

三、网络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我们知道,大学生群体是最单纯的群体,他们涉世为甚,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力不足,性格直接耿直,这些特点虽然不是很大的缺点,但是却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作出危害国家、危害民族、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作为一个包罗万千世界的网络来说,其内容更是鱼龙混杂,有些信息内容失实、不健康,污损国家尊严、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遍布网络,大学生作为一群判断力较差的群体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蛊惑,成为这些不法分子的工具,从事破坏国家安全,损害民族尊严的事情。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再打开一个网页或者登陆QQ的时候经常会弹出一些窗口,出现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大都是一些失实的、反政府内容,而这些内容的背后往往有大量的追随者,其中不乏我们的大学生。因此,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注重信息的甄选,应对给我们的挑战,防止有害信息侵蚀我们的大学生思想。

四、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注意点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给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为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网络的劣势,又要认识到网络的优势,并且要争取化劣势为优势。

1.增加教师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教师是推动教育的根本动力,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例外,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作用,我们教师必须要对网络有一个充分而又全面的认识。同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拓展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但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估量”。作为,一个老师,更应该认识到网络教育的正确认识,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要精心备课,全面地搜集资料,精心地提炼内容,做到重内容的基础上讲究策略,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我们既可以开设相关的网络课堂,也可以建立网络爱国主义交流社区等等。(1)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课堂教育,占领网上阵地,建立爱国教育专题网站和爱国主义教育数据库,上传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重要著作和资料、报纸社论以及鲜活的事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教育专题网页制作。引导学生上网主动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树立大局观念,了解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有所成,报效祖国。(2)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开设空中交流讨论平台,建立电子信箱,利用网络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与学生就国家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并及时进行指正和引导,要引导他们把爱国行为控制在法律与道德的范围之内。

3.注重网络爱国教育的内容

首先,做到点与面的结合。在校园网上开设德育网站虽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但这只是利用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几个重要的“点”。由于并非每个学生都会访问高校德育网站,因此,这些“点”并不能代替校园网的其它众多网站以及数以万计的网页。因此,我们要建立对校园网的信息内容进行管理的机制,使其它网站和网页也都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 BBS、E-mail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其次,要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网站的生命力在内容、在于特色,在于充分的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而不能简单的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移植到网上。”如果不能结合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就没有吸引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突出以下几点:(1)确保正确的理论导向。(2)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的敏感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的思潮敢于批评。(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讨论等活动,集趣味、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活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有冲击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网上庆祝祖国的 60周年、哀悼“5・12”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等等。

4.充分发挥网络的巨大宣传功能

网络具有联系性,而且这种联系范围是空前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覆盖全球的联系,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网络的这种联系性实际上就是开放性,正因为其开放性所以具有巨大的传播宣传作用,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情况,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对比,作为正反各面的教材资源。

五、总结

网络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弥补网络的劣势,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网络能够充分的服务于我们,服务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网络在爱国主义教育阵营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杨寿堪.以理性指导我们的行为[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2]章洪丽.关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科教论坛.

网络的爱情篇6

【关键词】网络文学 女大学生 婚恋观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因素。

1. 网络文学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1.1网络文学与女大学生婚姻观

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网络文学创造了超真实的世界,塑造出具有似真似幻、非真非幻性质的网络文化特征。网络发展这几年来女大学生一直是一个饱受非议的名词,这个群体既被吹捧,也被批评。女大学生风华正茂,按说在毕业之后是比较具有求职竞争力的群体,但是,现在的大多数女大学生似乎都在想着不劳而获,希望通过非常规途径来获取人生的第一桶金。许多女大学生利用网络文学的虚拟性,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想象中的自我角色,她们过分相信虚拟人物的完美,致使把恋爱、婚姻想象得更完美,这就造成女大学生婚恋理想与现实相脱离。

“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单车上笑。”这是女嘉宾马诺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曾说过的一句话,一夜间在网络中成为了“经典语句”。近几年电视相亲节目大热,其中不乏一些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错误的择偶观念及恋爱方式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正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逐步地腐蚀着女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究其根底或许火的不是一句话,而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现象――一种情感越来越淡薄、物质越来越重要的婚姻关系。只不过恰恰这一句话一叶知秋,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情况,也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罢了。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晚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恋爱的需要,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甚至性的尝试成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恋爱和婚姻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21世纪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揭示中国社会变化对个体发展的长期潜在影响。不能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还没有经历过正式婚姻就无视大学生婚恋观的存在以及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国社会转型进程中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研究是目前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以寻找适当方法以引导她们正确面对网络文学,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婚恋观。大学女生中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相信有长久的爱情和婚姻的,对于爱情和婚姻有信心。数据显示61%的女大学生是基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而谈恋爱的,她们在择偶问题上已加入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并不是一时冲动。虽然婚姻可能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她们更多认为没有婚姻,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处。如今流行这样一句话:“婚姻也是一种事业,好的婚姻就是最好的事业。”那么在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好婚姻究竟是怎样的呢?

2网络文学影响下女大学生婚恋观

2.1恋爱流行化

有人这么形容大学女生:大一时找男朋友是因为削尖脑袋忙高考刚解放要彻底放纵一下;大二时找男朋友是因为发现了大学生活实在是空虚寂寞、无聊透顶;大三时找男朋友常常是因为觉得没面子,因为身边的女生都差不多有男朋友了;大四时还急着找男朋友的纯粹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靠山。大学四年各怀心机,各有目的,不能说,只能说这是现代社会的生存之道,现实所逼而已!研究调查表明85%的女大学生赞同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且有45%的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近几年来,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已从原来的明令禁止、反对转向默许,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是“不提倡、也不反对”,这样一种较为宽松和宽容的政策,使得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更加普遍、开放;由于学校对大学生恋爱的放松,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很普遍的行为。29%的女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女大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再加上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压力难免产生孤独和空虚之感,因此“寻找精神寄托”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了。但希望通过恋爱来排解空虚或寻求安慰是缺乏理智并对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别人有,自己也要找一个”、“旨在证明自己的魅力”和“为了满足生理需求”等不健康择偶关念也在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中占一席之地,而学校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缺乏,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恋爱过程中出现了不好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身心的伤害。大学相对于中学来说,学习较为轻松,课余时间较多,谈恋爱就成了许多大学生的追求,从而就缺少了对恋爱的忠诚和专一。

2.2择偶功利化

许多网络文学中的主角都富可敌国,正是因为拥有别人所无法比拟的财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一呼万拥,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和追捧。这其中表现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价值观念的盛行导致近些年社会上“权利至上、金钱万能”以及“男靠家,女靠嫁”等不良思想冲击校园文化,这种金钱爱情无疑牛去了爱情的纯洁性。“高富帅”这一词悄然流行,在许多网络文学中高频率出现,它形容男人在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而在“高”“富”“帅”中,大学女生对于另一半的财产大多有要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一句市井俚语简单而直接地阐述了婚姻双方的利益关系。甚至部分女大学生为了追求生活富足,通过与社会上的大款或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交往,以获得物质满足。浏览各大网站的论坛和博客,关于女大学生的帖子此起彼伏,什么“周末二奶”、“周末情人”、“包养协议”、有网友甚至“义正词严”的发出了这样的质问:“谁给了女大学生被包养的权利?”似乎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出了大问题,不是周末二奶,就是被包养了。

女人在体力上属于弱势群体,但在以身体换钱方面却有着比男人大得多的优势。很多长得漂亮的女生往往比那些相貌平平的女生高傲,就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有资本,当下很多漂亮的女生往往都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长相就是资本”的心里话。无风不起浪,应该承认上面的这些有关女大学生的负面消息是存在的。置身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作为成人的女大学生,存在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但决没有那么耸人听闻,真有那么多女大学生被保养了吗?未必。网络媒体的渲染,甚至是误导性渲染,要为此负起责任。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夸大宣传、肆意宣传,甚至制造新闻。这样的炒作总能吸引眼球,总能得到点击率,所以这样的帖子和日志,无论有无事实根据,总能得到论坛或博客网的推荐和置顶。这样的网络文学小说,无论多么无聊,总能引起人们注意,女大学生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相信有很多腰缠万贯的富豪或者官人都在觊觎她们的身体。结果三人成虎,处于信息被动接受方的受众被误导了,女大学生这个群体被伤害了。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趋于正统型,半数女大学生的择偶首要标准是“能力和才华”,39%的女大学生选择了“人品”。男性的后置性条件在大多数女大学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男性的现付性条件――外貌气质和家境的考虑则占据绝少部分。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都是自尊、自爱的,都在为自己的学习和前途而努力。那种将个别人身上发生的负面事情扣到女大学生整个群体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非常不公平、非常不道德的,是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妖魔化。当然,熟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在谴责那些好色之徒时,其实也必须批评这些被人包养的女大学生扭曲的价值观。

2.3轻率化

受网络文学中无所禁忌的“性自由、性解放”观念的影响,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性观念的抛弃,产生一种性开放的观念,使许多大学生不能真正认识;网络媒体越来越多的有关性的报道、广告和黄色网络文化,给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引导。他们缺乏感官刺激,缺乏对后果和责任的认识。提起婚前,女大学生中反对者占少数宽容者居多,对于“您对婚前的看法”持反对态度的女大学生占62%,说明传统的观仍对女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束缚,但持“赞成”和“视情况而定”看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当代大学生处于特殊的阶段,青春期的激情浪漫与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并且他们对未来的婚姻与家庭有了初步的设想,并有机会尝试性生活的体验。被访的在校女大学生表示,大学生婚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纯属个人隐私。在校女大学生的年龄一半在18~22岁左右,她们认为如果两人感情确实很好,那么即使发生了也无可厚非。但是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想法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在单调乏味的大学生活中充实精神生活加入恋爱行列或是看到身边同学谈恋爱了就从众随大流的同学不在少数。部分学生缺乏大志对自己的期望值过低,不爱学习,导致生活空虚,恋爱变成了排解空虚和寂寞的主要手段,由此也会带来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2.4婚姻失去情感性

不同于五六十年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念,而是以金钱能力和结婚对象作为捆绑条件,在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中婚姻失去情感性,陷入物欲的尴尬境地。网络文学中宣扬的大多是一种快餐式爱情,其中主人公多数对爱情是极其不认真和不负责的。很少表现出对爱情作出严肃地思考,也很少将爱情与责任 联系在一起。女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爱情的态度容易受到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影响,因而频频曝出女大学生“包养”事件、“富太太”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一系列的问题也许将告诉我们,“嫁富”理念的流行恰是中国传统婚姻观和被误读的价值理念的迷魂阵。嫁富豪已不再是一个童话梦,而是正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逐渐趋同。曾经有人总结了“嫁富”四个理由:可以增加至少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经济利益;追求稳定轻松和坐享其成;依靠富豪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了富太到哪里都有面子。现在年轻人对“富”的概念理解得太过于单薄,简单追求物质上的富裕并不一定快乐。

3.反思及对策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然而,我们在欣喜网络文学蒸蒸日上的同时,也应正视和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对策使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文学标新立异、突破道德禁忌。商业化了的网络文学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吸引读者来达到创收目的,而不管会对青年学生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如何创造一个健康、无污染的网络社会环境以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呢?

3.1强化网络把关人的责任与义务

网络文学网站应该严格把关,拒绝暴力、色情等低俗网络小说在网站上发表,或者给一些过于暴力和色情的网络小说贴标签以防止学生们没有经过提醒而误入网站进行阅读。同时应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清理,避免网络媒体为炒作而产生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妖魔化。必须对网络文学进行恰当地管理引导,控制其过度的“自由性”,让它在规范的框架内发展, 才能提高网络文学创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对于网络们来说,艺术的作用在于承载和表达感情,文学创作这是一种表露和宣泄,网络文学属于“半私人化”作品。他们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多传递正能量,多创作健康向上的小说。对网络应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和荣誉,让其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和保障,保证网络写作群体的稳定,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夯实基础。

3.2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

女大学生们不要刻意模仿或从众地追求爱情,对于网络文学小说应有选择地阅读,不应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过多阅读不良网络文学小说不仅影响学习,还不利于男女同学之间的健康交往。女大学生个体,确实需要自我反省,除了极少数情况,没有几个女大学生是非被包养才能生存的。正如陶渊明写下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社会的发展,应该鼓励每一个公民借助自己的合法劳动,能健康、快乐的生存和发展。实事求是,既要反思个别女大学生的行为,也要反思网络媒体对舆论的滥用,不要忘了所有一切的目的应该是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合理的社会大环境。

3.3对女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家庭、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网络文学良莠不齐的时代,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及监督体系使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已经迫不及待。家庭是学生学习的另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中国的现状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婚恋问题避而不谈,尤其是对女孩子。所以这些学生对婚恋问题的了解甚少,大多都是从书籍、网络等了解到关于婚恋的知识,导致对婚恋问题产生了片面认识,缺乏对恋爱和婚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我们应该要树立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认识。加强女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使她们能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处理好自己的恋爱问题。家长不要再回避对女孩的婚姻和恋爱的教育,而不是让她们自己去通过网络去认识和了解婚姻,从小就应该对她们进行健康的观念建设,增强她们的责任意识,并使她们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素养。对于沉溺阅读网络文学的学生们应及早地给予关注和劝解,引导她们形成正确、健康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 刘立咸、龙凤、钱燕妮,对当前女大学生价值取向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1995(增刊)[2]MartinPD,SpecterG,MartinD,&MartinM.Expressedat2

Titudesofadolescentstowardmarriageandfamilylife[J].Adolescence,2003,38(150):359-368

[3]罗晴,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苑文英、张克呈、刘秀华,大学生的人性教育与性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8期

[5]马先锋;、汤仁虹,中西文化碰撞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安徽x高校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袁永飞,近三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赖敏,网络文学的社会文化价值[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8] 陈远,论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衡云云、衡艳芳,网络文学:魂归何处?――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思考[J]写作,2011年Z1期

网络的爱情篇7

一、电视情景喜剧的高峰与尴尬

1.《我爱我家》:早熟而孤独的高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英达为中国引入了情景喜剧这一艺术样式。尽管完全是舶来品,英达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却取得巨大成功,这背后既有能被复制的原因也有难被复制的原因。前者使《我爱我家》深刻影响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后者则让《我爱我家》成为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史上早熟却孤独的高峰。

《我爱我家》将美国由街头歌舞表演发端的情景喜剧形式与中国自身的相声和小品艺术结合,开创了情景喜剧的中国本土化模式,这也是《我爱我家》诸多成功原因中一直被后来者复制的根本一条。《我爱我家》的核心创作团队中有梁左和王朔两人。梁左是难得的语言大师,贡献了许多优秀的相声作品,其创作一贯将荒诞情形或巧合奇遇与生活场景巧妙结合,形成新颖的喜剧情景,相声《虎口遐想》《电梯奇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情景喜剧更长的叙事篇幅无疑给了梁左更大和更自由的施展空间,《我爱我家》中《电视采访》一集就是相声《虎口遐想》的放大。从误落虎前的青年到误被当作救人英雄的贾志新,两者都发挥了一段极为相似的自我想象: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脑海中刷刷刷刷刷刷闪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带比划)我想起了董存瑞炸碉堡,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电视采访》)

老虎一瞪我,我脑子里噌地一下,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 我一想咱们不能给青年人丢脸!过去你们看戏,《武松打虎》好不好?(《虎口遐想》)

梁左还成功地将相声艺术中损和贫的语言特点移植到了情景喜剧中,不少作品中都有类似相声捧哏与逗哏间的语言交锋痕迹,因此与美国情景喜剧相比,中国情景喜剧语言的密度、长度和对于对话的倚赖程度明显更高。可以说,中国的情景喜剧是可以完全靠听的艺术。

另一方面,《我爱我家》的孤独在于其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机遇很难被复制。首先是人和,《我爱我家》作为梁左厚积薄发的情景喜剧处女秀没有办法复制,甚至梁左本人也难自我超越。其次是天时与地利,《我爱我家》第一次将意识形态话语、大众文化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杂交起来。由于之前革命话语、文革话语、政治话语等意识形态话语已经构筑了稳定和深厚的集体无意识,突然与异质的大众文化话语及日常生活话语结合,自然引发喜剧感受前所未有的共振。

2.主流化和主旋律化的成功实践

进入21世纪,中国情景喜剧很快收获了两部重要作品《炊事班的故事》和《家有儿女》。它们之所以成为老少皆宜的作品,根本原因在于将情景喜剧的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引向深处。这两部作品致敬了礼乐诗教传统,在创作思路上都采用了由乱而治的方式,即从问题和矛盾开始,以矛盾完美解决结束,正确的价值观赢得了共识。喜剧性一般是主体本身使自己的动作发生矛盾,自己又把这矛盾解决掉,从而感到安慰,建立了自信心。翻阅我国艺术发展史,能够跻身主流且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艺术形式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载道和言志。

《炊事班的故事》展现了某炊事班里发生的故事,将严肃的军队题材引入情景喜剧,不仅丰富了情景喜剧的表现范围,更重要的是让情景喜剧能够真正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思考发言,从而大大提升了情景喜剧的价值和地位。《家有儿女》表现一个再婚家庭里父母与三个儿女的故事,延用了《我爱我家》之后情景喜剧惯用的家庭题材,但是《家有儿女》的特别之处在于贯穿了事关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教育问题,社会价值和社会广延度均拔高一筹。此外,《家有儿女》重申了温暖家庭的核心价值,这在以往家庭题材作品中或多或少被忽略。《家有儿女》中的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与以往作品中下岗工人、小职员及待业青年的市井群像大为不同,不是依靠人物种种可爱的缺点诸如虚荣、抠门、圆滑、外强中干来制造笑果,而是在父母与儿女的巧妙过招中,孩子的活泼独立、父母的机智开明让受众真正体会到其乐融融的家庭和谐文化精髓。

3.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困境及其原因

尽管有《我爱我家》高峰在前,同时不乏《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等优秀后来者,但是与美国情景喜剧相比,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创作题材和创作人员一直非常匮乏,整体影响力非常有限。这其中有三点原因:一是国人的性格和喜剧意识。中国人相对含蓄的民族性格直接影响对喜剧的接受程度和价值判断。对普通观众而言,与其接受以喜剧作为根本动机的情景喜剧,不如接受带有喜剧色彩的传统电视剧。同时,受温柔敦厚的儒家诗风主导,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精英文化尤为贬抑喜剧,士大夫仅将喜剧作为唱和助兴、逸情遣怀的末技,具有明显的私人性,中国喜剧精神只在民间相对活跃。二是喜剧模式限制了情景喜剧发展的多样性。相声传统让中国情景喜剧严重依赖对话长度和密度,与美国情景喜剧往往小故事、多线索的灵活叙事模式不同,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绝大部分采用电视喜剧小品的故事模式全阵容贯线叙事,即所有角色共同演绎一个完整故事。三是喜剧接受的地域问题。喜剧的发生离不开文化默契,一个地域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只有浸染其中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并发出会心一笑,因此电视情景喜剧南北水土不服的现象极为普遍。《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北热南冷,《外地媳妇本地郎》及《老娘舅》主要受广东和上海本地观众追捧。

二、电视情景喜剧的突围与过渡

1.电视情景喜剧的艰难突围

不少情景喜剧的研究者都发现,2006年的《武林外传》与之前的电视情景喜剧有了根本的不同,如果以跨媒介视野,结合《武林外传》和之后的《爱情公寓》来共同审视,不难发现这两部既在电视又在网络上播出的作品是中国情景喜剧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的重要过渡,在受众群、喜剧手段、文化内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以往情景喜剧的受众年龄分布相对平均不同,《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的受众群主要在30岁以下,两部作品的编剧当时都不到30岁,因此这两部情景喜剧传播者和受众群高度一致,是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具有强烈的代际闭合性。

《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的喜剧手段正是迎合了这个受众群的独特代际特征。从题材上看,《武林外传》将情景喜剧发展到古装范畴,角色穿着古装演绎现代生活,这恰是为年轻受众群熟悉和热衷的戏仿混搭审美。《爱情公寓》打破了传统情景喜剧25分钟的时长限制,尝试将青春偶像剧与情景喜剧结合,与受众群有强烈的题材共鸣。在故事方式上,《武林外传》具有显著的拼贴标签,和电视情景喜剧往往看重情节线精心设计不同,《武林外传》最能吸引受众的是将各种流行文化元素硬植入古装的情境,复活了受众对无厘头文化的记忆。《爱情公寓》以喜剧的方式展现青年人群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放弃了血缘家庭的框架设定,转而塑造以同居好友为对象的类家庭叙事,与年轻受众群有着强烈的价值共鸣。《爱情公寓》还彻底放弃了情景喜剧一直使用的全阵容贯线叙事,直接模仿美国情景喜剧,采用小故事多线索模式。

在语言方式上,《武林外传》和网络流行的语言方式同步,即热衷于文字游戏本身。如将古文与白话文混搭成子曾经曰过,将方言书面化成额滴个神,将语言按文气而非逻辑重新串联等。

与受众群及喜剧方式变化三位一体的是《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所征用的文化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话西游》引发青少年语言和思维革命以后,解构经典和戏仿拼贴成为青少年认同的文化方式,电子游戏、日本动漫及《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引发青少年某种文化消费习惯的形成。进入21世纪,互联网逐渐在中国普及,青少年不仅是首批触网的人群之一,更是最活跃的人群之一,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文化具有高度共生关系,具有强烈代际闭合效应的《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恰恰对网络文化的依赖性很高。

2.电视喜剧栏目的群体造势

情景喜剧的研究者往往囿于领域的限定,忽略对一个影响情景喜剧发展的重要交叉领域的关注,即电视栏目喜剧。2006年,辽宁卫视制作了电视喜剧栏目《刘老根大舞台》,2009年黑龙江卫视制作了《本山快乐营》,2014年电视喜剧栏目迎来井喷,接连出现《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喜乐街》《跨界喜剧王》等。电视喜剧栏目以群体姿态亮相对情景喜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电视喜剧栏目彰显了中国喜剧形式的集体力量,扩大了受众对喜剧本身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刘老根大舞台》《本山快乐营》以栏目系列剧的形式衍生自电视剧《刘老根》和《乡村爱情》,以《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为代表的栏目则以真人秀为基础,是电视小品、相声、情景短剧的综合展示和竞赛平台。

其次,电视喜剧栏目群的出现促成喜剧创作与表演常态化,孕育了新一代喜剧人和喜剧受众。围绕电视喜剧栏目群,出现了崔志佳、宋小宝、修睿、肖旭、乔杉、贾玲、岳云鹏等为代表的众多喜剧人,他们与成长于剧场喜剧舞台的开心麻花等团队会师,成为广受年轻受众喜爱的新一代喜剧人。他们具有强烈的跨媒介生存性,同时活跃在剧场、电视、电影和网络之上,为情景喜剧的发展积累了人才和受众资源。

再次,综观电视喜剧栏目的兴起和发展,地方卫视是绝对主力。其更容易找到媒介突破的动力和方位感,从而进行媒介超越的尝试。因此,与传统电视小品和电视情景喜剧相比,这些栏目在主题选择、内容组织、价值传达、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更自由和丰富,也更贴近年轻受众的审美场域,为情景喜剧的发展积累了创作经验。

三、网络情景喜剧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的热播和电视喜剧栏目的突围和过渡,网络情景喜剧随着《万万没想到》等拉开了序幕。传统情景喜剧中最常见的血缘家庭故事消失了,而以个人或同居好友为表现主体的时装或古装剧成为主要类型,全阵容贯线叙事也被抛弃。电视情景喜剧过渡期所形成的传播者(创作者和表演者)与受众的代际统一在网络情景喜剧中得到了更大的强化。

1.网络情景喜剧的核心特征

网络情景喜剧以一种自信与自嘲复杂统一的审美观为核心特征,是心理预期与社会现实高落差在价值心态上的直接投射,在青年受众中广泛流行,正所谓我们用笑自卫,缓和自卑或危险的痛苦感。在网络情景喜剧中主要表现为前倨后怂的情节设定以及揭私的癖好。在传统电视情景喜剧中,情节走向大多由乱而治,而网络情景喜剧则相反,往往以光鲜的伪饰(高富帅、白富美)开场,以囧态结尾。正是如此断崖式下滑成为网络情景喜剧的审美势能。与此对应,网络情景喜剧嗜好揭私,津津乐道于暴露自己和他人难言的暧昧之处。

网络情景喜剧在形式上具有片段化和拼贴化特点。电视情景喜剧,即使如《爱情公寓》等已经打破全阵容贯线叙事的作品,也依然维持每个子故事的完整以及爱情(价值观)的合理性,但是以《万万没想到》《爆笑先森》等为代表的网络情景喜剧完全由独立的几个小片段拼贴而成,小片段内部往往只有单个场景里两三个情节回合。故事设计模糊价值观,淡化情感写入,前一秒还一见钟情的两人下一秒就可以大打出手。即使情节连贯、主角统一的《废柴兄弟》也会在每集开头加上一小段与剧情无关的前戏。

网络情景喜剧对网络文化有更深的路径依赖。网络段子和笑话频频出现在网络情景喜剧中,隔壁老王尼古拉赵四儿这世界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网络情景喜剧本身也自觉充当网络段子的产出地。与网络文化一样,网络情景喜剧热衷戏仿各种文艺样式,电影《寻龙诀》的对白、热门游戏密室逃脱的场景可以在《爆笑先森》里找到。

2.网络情景喜剧的优势

网络的媒介属性使喜剧回归民间传统。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媒介仅为少数传播者主导,而网络媒介却是能被大众拥有和使用的媒介,具有强烈的民间性,因此网络情景喜剧拥有接续中国民间喜剧传统的媒介优势。具体而言,喜剧之所以能够在民间相对活跃,与民间参与面广、参与性高的特性密不可分。与电视媒介相比,网络媒介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关系更平等和统一,网络受众不仅能对传播者的场域有更多的话语权,自身往往兼具传播者的身份,具有自述性。在网络情景喜剧中,编创者放弃代言姿态,不时以本名出演,体现出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

网络文化基因凸显情景喜剧代际效应。进入20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网络文化建构加速。依托网络文化,网络情景喜剧的编创者、表演者与受众保持高度一致的文化归属和认同,是文化同龄人间的代际社交。新一代喜剧人已经全面接班,他们与年轻受众用网络行话交流。《废柴兄弟》张晓蛟劝慰商标被抢注的许之一就使用了这样的比方:你练了一个号,练了两年了,满英雄满皮肤,结果呢,QQ号被人盗了。网络情景喜剧的受众较之传统电视情景喜剧受众还能更好地克服阻碍喜剧接受的地域性限制,网络情景喜剧受众成长于大众传播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之下,培育出跨地域的文化通感。此外,依托网络文化,网络情景喜剧与网络剧的相似度明显高于电视情景喜剧与传统电视剧的相似度。网络情景喜剧就能更好地共享其他网络剧的受众,扩大了网络情景喜剧的受众面。

结语

网络的爱情篇8

网络文学受众的大众化表现为读者的大众化、平台的大众化和交流的大众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网络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大众化,网络文学面向普罗大众,不分等级,不分年龄;网络文学的平台大众化,在QQ空间、博客、文学网站等平台上,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同时,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也变得大众化,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一)读者的大众化

跟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更贴近读者,更大众化和年轻化。内容上它更容易走进读者生活,走进读者的心里;网络文学读者的范围扩大了,不再限于某个群体,有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学生,也有文化程度不高的社会基层人员;作者也不再单纯是高素养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而有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文学爱好者。传统精英文学的读者主要是学生群体、老师以及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阶层,普通百姓大多无法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手机和电脑走进大众读者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网络文学。阅读网络文学的读者大多数是学生,还有其他社会青年读者。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最主要体裁,根据2014年CNNT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网络小说的读者大多是青年学生,18.63%在16岁以下,73.53%的读者在16-20岁之间,5.88%的读者在21-2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1]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家庭条件有了提高,有空闲时间阅读网络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学教育的普及,广大民众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很大,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网络小说则可以满足读者的这种精神上的需求,给人们以心灵的慰籍,获得快餐式的文化享受。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网络使图书真正全面走向民间,书籍从一种精英文化产品走向大众商品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作为文化商品,就具有商品面对特定消费者的特点。在运作时可以像普通商品营销一样,经过市场分析,定位明确后再进行。”[2]网络文学的读者在可见的将来还会不断的增长并继续表现出年轻化的特征。

(二)平台的大众化

传统文学的传播是在作者创作完成后,经过修改、编辑、审核、印刷,发表在各报刊杂志,或交付出版社最后印刷成册在市场上出售。相比之下,网络文学的传播更为方便快捷,其平台更加大众化、生活化。网络作品可以以连载的形式上传到网络上。作者在自己QQ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或与一些文学网站签约,在相关网站发表作品。以小说的创作发表为例,当某部小说的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就会上架并根据会员制收费。如起点中文网、17K小说网、起点女生网、红袖添香等小说网站,它们的超人气小说还会被出版发行,以纸质版本面向社会公开出售。读者在电脑和手机上都会看到这些小说网站,而很多网站是要登录付费才能看到小说。为了吸引读者,文学网站往往采取营销手段吸引读者,随之而来的便是费用的收取,在网络时代读者阅读小说的方式自由而便捷,可在线观看,可下载阅读。而不管是免费小说还是收费小说,只要有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既方便又省时省钱,比买一部实体小说划算多了。以《11处特工皇妃》这部作品来说,纸质版3册的价格是52.90元,而在网上下载电子版只需2.41MB的流量,约需花费0.8元。

(三)交流的大众化

在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机会很少,仅有的交流主要通过书信和报纸进行。网络文学则大有不同,两者可以通过网络论坛随时地交流。作者可以在评论区域畅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促进与读者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情况,及时更改作品内容以满足读者需求。还可以在Q群、博客等网络平台中讲述作者写作意图、写作心得,以各种方式贴近读者,让读者感受作者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得到其赞赏和认同。网络文学与读者的交流广泛,方式多样。读者可以在网络首页看到文学网页,也可以在搜索区域搜索文学网站,进入文学网站就会看到网站推荐的作品,有新书榜,畅销榜。还有读者阅读感言,读者在“意见反馈”区域发表自己对网站的意见,或对网络的意见,或自己喜欢阅读的小说类型,作者和管理员通过意见反馈进行创作,创作出读者喜爱的作品。读者还可以在文学网站首页对作品进行评价,发表阅读感言,给作者提意见,也可以购买网站的“鲜花、钻石”等打赏作者以鼓励更新。

二、网络文学内容的平面化

网络文学受众的大众化,推动了网络文学内容的平面化。网络文学的主题常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题材贴近生活实际,常带有娱乐消遣的性质,其思想浅显明白,语言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一)主题的生活化

网络文学的内容具有通俗化的特点,其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口味。以网络小说为例,其内容大都来源于大众生活,经过作者的加工创作,赋予作品以艺术色彩。而不管是穿越小说、都市言情小说,还是网游小说,都离不开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此类小说的读者大多处于爱情萌发时期,对爱情既好奇又期待,希望有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如现实得不到满足,读者会更渴望。网络小说能相当程度地满足这种心理需求。被改编为这部电视剧的网络小说《步步惊心》近几年大受读者喜爱。这部小说以若曦与八爷、四爷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讲述现代白领张晓穿越后变成清朝八旗子女马尔代•若曦。若曦在进宫后成为康熙帝的女官,见证康熙时代“九龙夺嫡”事件。全文用第一人称讲述若曦穿越到清朝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读者展现气势恢宏的场景和温婉细腻的爱情纠葛。由于情感真实,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令无数读者感同身受。

(二)题材的娱乐化

网络文学多以娱乐为目的,满足读者的审美心理需求。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获得情感体验、宣泄,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此相应,网络小说的题材集中表现为几个类型:爱情题材、英雄传记、神话传说、网游小说等。这些网络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因而大多缺少艺术价值。网络小说内容较丰富,有现代言情、古代言情、穿越时空、青春校园、重生宅斗、惊悚解密、武侠、仙侠、玄幻、军事、网游、体育、灵异、科幻、推理、竞技等等。有资料显示,网络文学读者中男士占70.59%,女士占29.41%,有61.76%的读者喜欢都市言情小说,有58.82%人喜欢玄幻魔法小说,有56.86%喜欢武侠修真小说,有47.06%喜欢网游类小说,有45.1%喜欢穿越重生小说,有27.45%喜欢恐怖小说,有18.63%喜欢异大陆小说,还有14.71%喜欢其他类型的小说。[1]以《不负如来不如卿》为例,这部小说女主人公艾晴是一名历史系研究生,通过有目的的穿越,到达公元385年的后秦,地点是鸠摩罗什所处的佛教圣地。她与鸠摩罗什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经历了3次穿越,第1次是与鸠摩罗什相识,第2次是只为他而来,却因穿越后遗症不得不回到现代,期间两人分开十几年,第3次是回来看鸠摩罗什解决事件,最后他们的孩子穿越到古代把鸠摩罗什带到现代,一家团聚。两人的爱情苦涩而甜蜜,没有过多的缠绵悱恻,有的只是心灵的契合,暖暖的温情,确实感人肺腑。这部小说带领读者观赏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浩瀚的沙漠,就算没有亲身体验,通过作者的描绘读者也能想象出美轮美奂的壁画,了解奇异瑰丽的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女主人公与仓央嘉措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坚贞执着,女主人公为鸠摩罗什的理想默默支持他,鸠摩罗什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勇敢地和女主人公在一起,既成为有名的佛学大师,又收获爱情,虽然两人相守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懂得在相守的时候用心去爱,分离时思念彼此、默默等待,这样的爱情世间难求,因而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阅读这部小说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娱乐的享受。

(三)语言的通俗化

网络小说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通,口语化特征明显。只有在有特殊需要的时候才用华丽的语言,多数都是朴素的语言,所以读者没有太多阅读障碍。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语言俏皮可爱而没有华丽的辞藻,平实的语言里,还夹杂一些网络用语,如“小白”“废柴”“败家”“正太”“小强”等,这些网络用语既常见又好理解,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容易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当然,由于创作时间短、更新快,难免有疏漏,导致很多错别字的产生。

三、网络文学运营的商业化

受市场法则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学有明显的商业化色彩。文学网站通过多种营销策略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和消费,从而获取最大化利润。

(一)网络文学创作的商业化

对网络来说,创作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创作和更新是为了获得收益,没有收益作者基本上会停止作品的更新。网络文学再也不是单纯的文学,为了提高作品的价格,作者在更新作品过程中会透露将要发展的情节,解释某情节对将要发生的情节的有怎样的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获利作者会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过一系列途径获知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读者的兴趣创作。形式上,网络文学作品封面往往具有漫画风格,设计得美轮美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网络文学经营的商业化

成本因素反映的是读者获得网络文学阅读权的花费。目前,各网站比较通行的作法是按作品的字数收费,每千字费用在2分至5分之间。如起点中文网将读者分为5类:第1类为高级VIP读者,能够享受每千字2分的阅读价格;第2类为初级VIP读者,阅读价格为每千字3分;第3类为高级会员,阅读价格为每千字4分;第4类为一般会员,阅读价格为每千字5分;第5类为普通用户,阅读价格为每千字8分。[3]这是文学网站为了盈利而实行的营销措施,实行会员制,根据等级收费。为了收益,文学网站推出多种销售策略。小说网站会把好的作品、点击率高的作品推荐在网站首页,有强推荐、周推荐、月推荐几种方式。为了获得阅读量、点击率,网站尽可能包装作品,如《不负如来不负卿》《11处特工皇妃》等穿越类小说广受好评,文学网站便强力推荐,在网站推出漫画版的宣传。网上发表的作品,如果达到一定阅读量,便可以与出版社合作,最终出版发行并在市场上销售,供喜爱该作品的读者购买收藏。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部分作者与综艺节目合作,借助节目录制、互动过程中推荐作品,还有读者呼吁作品能拍成电视剧。影视行业则与超人气的小说的作者合作,购买小说版权,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比如说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美人心计》等就是经由网络小说改编的。为了吸引读者,网站从读者健康的角度出发,特别设计作品的排版,手机版和电脑版的排版不一样,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选择整章阅读或分页阅读,还设计护眼模式,读者根据阅读需要设置适合自己的颜色,根据白天、黑夜选择不同的护眼模式。很多网络游戏从小说演化而来,它们的身份、事件和场景有些类似,但网游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角色尽情的玩,可能会颠覆作品的主旨、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形象等,有些恶趣味的事件,人物形象随游戏爱好者喜好而定。例如2015超人气玄幻网游《九星天辰诀》、穿越网游《黑暗之光》,都来自网络小说。

(三)网络文学消费的商业化

对读者来说,阅读文学主要以娱乐为目的。有关数据表明:有59.8%的人阅读小说的目的是消遣娱乐的方式,打发时间,舒缓压力;有57.84%的人享受小说中高于现实的美好,寻求慰藉;有56.86%的人受周围亲朋好友影响,进入小说圈;有45.1%的人长年看小说已有情感,已成习惯;有15.69%的人网络小说较于纸质书籍更便宜方便;还有8.82%的人有其他目的。[1]读者为了刺激作者加快作品的更新。会采取打赏或投月票给作者的激励手段,网络小说作为商品,达成了交易。读者消费小说的支付手段有很多,如支付宝支付、网上银行交易、手机话费充值、银行汇款等。以起点小说网站为例,它通过读者按章节付费的形式实现网络小说的消费。网站为了促进读者消费,开设会员制,VIP会员可以获得消费价格上的优惠。会员又分不同等级,等级越高,享受的优惠越多。随着文学网站数量的增加,网络与日俱增,作品数量也不断增加,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及盈利,文学网站的销售策略不断推陈出新,读者的消费及阅读方式也日趋多样。总之,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网络小说具有大众文学的通俗性、娱乐性、快餐性等特点。在商品经济和以营利为目运作的背景之下,网络小说的受众变得大众化,内容趋于平面化,运行则越来越商业化,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紧密联系,共同促进了网络小说的繁荣发展。网络文学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学生产、传播、消费的面貌,也改变了读者的审美心理和评价的标准,丰富了文学的语言形态、表现手段、审美元素。网络文学在积极改变民众精神生活,多层次多角度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些文学网站为了单纯的营利,不惜在网站刊载含有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作品,妨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误导其产生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无疑是我们应该批判的地方。

上一篇:消防工程师前景范文 下一篇:荞麦的营养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