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大范文

时间:2023-10-25 22:46:17

一村一大篇1

“把缺失的‘孝’和‘德’找回来”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对亲情形成冲击,孝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逐渐淡漠了。

孝道被忽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宗村村支书宗成乐认为,极“左”思潮的冲击和对“孔学”的批判使孝道的思想基础受到冲击,不少农村的老支书把当今儿女不孝的原因异口同声归罪为“”和“批孔”;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青年农民急切地盼望发家致富,财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年迈而又需赡养的父母是他们眼中的负担。另外,在教育、文艺宣传、出版物及影视作品中,对孝道的宣传和不孝的鞭挞少得可怜,孝道似乎成了一个古老而丝毫引不起今人兴趣的话题,没有“卖点”和“看点”。

早期的大宗村也曾孝道中落。30多年前,大宗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村,特别是村风不好,打架斗殴、不孝爹娘、手足无情的人和事居多。

198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着力从抓婆媳关系人手,举办评选好媳妇活动。评上的不但要对其隆重表彰,上报纸,还敲锣打鼓到娘家送喜报;评不上的不但本人无光,婆家无光,连娘家也觉羞人。每逢九月九重阳节,村里让儿女把家中的老人恭恭敬敬请到广场上,村里为各家老人买来新衣服,置办酒席,搭合唱戏,大力表彰孝子孝媳。这一活动很好地形成了敬老爱老之风气,涌现了许许多多孝敬公婆的感人事迹。好的社会风气往往能带来一系列好的连锁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宗村不但家家关系融洽,而且村风纯朴,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我个人始终认为,现代新农村的新农民不仅要种粮和搞企业,还要有一份重要的社会责任,面对当今社会的人,特别是部分青少年道德缺失、犯罪率上升现象,我在大宗村率先推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缺失的‘孝’和‘德’找回来。”宗成乐说。

为了提升村民的德行,大宗村村委会还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学习分享活动,有专人辅导,村民自发分享学习后的进步变化;还把一些名言警句写在墙上,让村民举目可望,随见随颂。如鼓励村民勤奋学习,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鼓励村民团结互助,有“凡是人,皆须爱,泛爱众,而亲仁”等等。

在分享会上,有的女青年在台上说,回家给父母洗脚搓背按摩时抚摸着双亲长满老茧的双手双脚,体会了父母经日劳作的艰辛和对我们养育的不易,台下的村民感同身受一片抽泣,大家都明白了自己只有在村里和企业里好好工作,好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才是对父母真正的行孝。

大宗村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体现在“孝道”上,平时的一言一行,他们时刻遵循《弟子规》的引导,从日行一善做起,真正将《弟子规》融入到生活点滴当中。慢慢地,大宗村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平和,许多邻近村庄的人也被大宗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言行深深感染,主动力行孝道。

“尽孝道要结合实际情况”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因素,譬如“三纲五常”里蕴含的愚民性,还有等级观念中上对下、卑对尊的单向性服从,扼杀了平等的价值观念。大宗村在弘扬孝道过程中,是如何摈除这些糟粕的部分呢?

宗成乐说:“这涉及‘孝’和‘顺’的概念之分,孝敬和孝顺是两码事。保障老人的衣食住行,是当子女的应该做的。但这只是养,而不是孝,孝必须得敬,这就是孔子说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如果没有恭敬之心,仅仅能解决好吃饭问题,还不是孝的含义。孟子说:‘不顺乎,不可以为子。’教诫我们不但为父母提供物质供养,还要存心孝敬和恭顺。”

宗成乐同时表示,在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顺”不是盲目的顺。老人说得对,绝对执行;说得不对,你别反驳,也别抬杠,你心里有数就行了,怎么做还怎么做。

“以我为例,我要是全部顺着我父母的话,就没有大宗村的今天。这不是说我父母不好,而是他的用人观很狭隘。跟他吵过架的,人家再有能力他不叫我用;他看着谁不好的,你用了,他就骂我,我要不听,就说我不孝顺。农村的老人都这样,我把这个分得很清。别人有这个能力给我管这个企业,而且比别人都管得好,我就得用他。”“在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村民大会上,我经常讲,虽说父命不能违,但老人对了我们听,他错了就不应该听,耐心地去解释,别闹得太僵。要全部都听,那‘父叫子死子不得不亡’,还能按照这个来吗?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是好,尽孝道,人性善,但不能照搬硬套,要结合实际情况。”

“孝道有助于从源头上制约腐败”

有人问宗成乐:“你曾经说,大力弘扬孝道有助于反腐败,不失为反贪的一个良策。反腐有制度、法律,弘扬孝道力量难道比法律还大?”

一村一大篇2

从福州出发,经闽浙的霞浦、周宁、屏南、政和、寿宁、庆元、闽清七县,我们驾车走旧省道、乡际公路,穿山林,过深谷,沐浴着新年第一天的阳光徒步盐茶古道,做客淳朴农家,尽享脐橙丰收的甘甜,和乡人一道在廊桥里装香为新年祈福……崇山峻岭间,四十多座古老廊桥的巧夺天工和溪谷山林的静美壮阔令我们惊艳,那些偏远村落的人文气息和暖暖人情更令我们回味和动情。

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闽东北政和县杨源乡宾馆50元一间还有暖气和热水的房间醒来,窗外小河上横着一座与文昌阁融为一体的翘角飞檐的二层廊桥,流水哗哗。天是通透明澈的蓝。积在车窗的雪花开始融化,小镇清晨温暖光线里煮早餐的妇女、晒太阳的老人,都镀着一层金色,愈发显得平凡小日子如此生动可爱。或修于村庄的水头水尾、或跨在古道必经溪涧的廊桥,在这一带迤逦散落,从屏南县一路过来,过政和县的杨源、镇前、澄源等乡往寿宁县的尤溪,不足百公里路程,遇见了二十多座古代或新修的廊桥,有的小巧古旧,有的气势磅礴,桥廊内或桥头寺庙中还都设有讲究的神龛,供奉真武大帝、五显灵官、临水夫人陈靖姑、马氏真仙、观音娘娘或吕洞宾、齐天大圣、黄山公等等。廊桥除沟通天堑外,镇风水、祭祀、为村人提供聚会祈福场所的功能,彰显了它们在乡土文化和传统审美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这些建筑遗存得以保留传存的原因。

最美的发现总在曲径通幽处。那些愈是古老险峻造型多变的廊桥,愈是不在主道上。几日来让我们颠簸周折,一路探寻。大梨溪村是一个完全惊艳的邂逅。本来打算过尤溪后直奔寿宁去的我们,因天气奇好,心情愉悦,眼看要离开澄源这个名字好听的乡了,有点不舍。带着本《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书,随手打开,看到《闽浙木拱桥一览表》120多座古廊桥目录里,有大梨溪村的交龙桥。开窗问路,村人手指眼前一条柏油岔路:大梨溪村就是这里进去不远。那么巧!既然来了就别错过吧,于是调转车头沿一侧山壁、一侧溪流的小路缓缓前行,晶莹剔透的冰瀑布悬在山崖,可以想见夏季这水源丰沛的山谷该多么生机盎然。沿哗哗溪流漫行十几公里,一座拱立于溪上的优美黑瓦木拱古廊桥,衬着炊烟飘升的乡村背景,令人绝倒地冲现在眼前。村妇在清溪里浣洗,古树、凤尾竹依着鸳瓦马头墙黄泥垒的老屋,农人挑着担子缓步田埂,公鸡追逐着母鸡……俨然一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图画!

交龙桥是一座典型的全木构拱桥,桥身拱若蜈蚣,乌瓦覆顶的桥屋上还有一层屋檐翼角飞挑的小楼阁,线条丰富灵动。桥长27.8米,拱跨14.5米,有桥屋开间13间,廊内地面以粗木铺成棱形,两列一溜的滚木廊柱古朴沧桑。桥顶是典型的清代编木经纬构建,一看便知与我们一路所建多数廊桥不同——这里原汁原味未经现代翻修。果然,廊顶梁柱上以黑墨记录着主墨木匠林士光、林士炳的名字,造于清道光十五年。廊内祭祀着观音娘娘,紧贴古桥另一侧是陈靖姑庙。从桥头往村子深处走,还有文昌阁、祠堂、土地庙,虽然规模较小,但代表这个村子宗族文化的建筑遗存都保存完好,翠绿的山林如屏障般环抱着小小村舍,村巷只闻鸡鸣却少行人,古意悠悠又干净整洁。

我正想找个高点俯拍村子,村道上遇到个大哥,也不问我们从何而来,只亲热地问:“吃午饭了没有?”一看表,正是饭点哪,在车上吃零食多未觉饿也没注意时间。听我们答没吃,他赶紧指着果树下的大屋:“到我家吃吧,有饭有菜,不要饿倒了。”并把我们带到上山道上。本以为人家只是客气招呼一下,并不以为意,没想等我们在山上盘桓、拍照赏景下来,他还等在路旁,热情将我们带到了家里。

这户陈姓人家亲戚朋友正相聚一堂,准备请巫师搞个祭祀为生病的老人驱邪祈福。堂屋里祭台上摆满松柏叶、蔬果、糖点、酒水还有米饭团捏成的热腾腾的贡粿,刚杀好煮熟的公鸡以筷子支撑保持着鸡冠雄赳赳的样子端居正中。看上去他们阖家刚吃过午饭,女主人在灶间忙着为热饭热菜,抱歉说要忙祭祀的东西没时间给我们专门做菜。自家种的青菜熬白菜汤、小葱清炒白萝卜、酸菜腊肉、红糙米饭,香得我连扒两碗饭还舍不得停下来,那白萝卜丝的脆甜和扑鼻清香,加上饭后主人奉上自家种的清芬绿茶,舒坦得很。

酒足饭饱,他们很好奇摄影旅行的会到他们这样没什么风景的地方来,只是听说临近的屏南县开发双溪古镇和白水洋旅游,游客很多,他们这儿从未见过。我感慨谁说村子没有风景,人文就是最珍贵的风景!一位穿着似干部摸样的陈大梨大哥对这话十分认同,开始热情向我们介绍起村子的情况。全村有110多户人家、600来人,陈姓为主,祖先五百多年前从福州南台迁居于此,主要以粮食、茶叶、桐油、种植脐橙和养菇类为生,农业加上经济作物收成足够生活,自古以来心态安然,出的读书人也不少,现在年轻人多去福州厦门一带打工,主要也是想多些见识。古时村子正处在是政和通往寿宁的古道上,大梨溪上的廊桥村人被骄傲地称为“蛟龙宝殿桥”,是古道必经之路,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村人和过往客商集资兴造,至今未翻修过。陈大哥并不是村干部,只是普通农民,但颇有见地,他感慨地说,听说临近的屏南、寿宁县十分重视古建筑遗迹,将廊桥列入世界遗产申报清单并由政府拨款和发动民间力量维修保护,维修古廊桥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专业技术,村子虽已自给自足,但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廊桥在世代乡人眼中是村子宗族精神之象征,是无比神圣的,逢年过节合村村民都要在桥上桥头虔诚祭祀,但历经近两百年岁月,桥身多处亟待维修了,否则桥垮掉,就对不起祖宗,村子风水也破坏了。

而后三日,我们又深入山涧找到了二十来座古廊桥,一路回福州,经过的各个乡镇建筑格局都是拥挤类同,毫无个性与美感,在相对富裕的闽清县好容易找到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颇有地位的始建于北宋的合龙桥,却是一座被现代的水泥电缆红漆粗糙包装过的呆物,没有细节,心下黯然……这些年我走山涉水找寻文化被残酷割裂后苟且残喘的一点古建遗迹,它们在崇山峻岭间留下万千仪态给我们欣赏与感动,但是,我们拿什么留给下一代?我们建设的城镇和新农村不乏投入了经济财力,也应重视的是审美、文化和可以代代传承的乡土气息……对坚持美感的文化建筑工作者,过去的梁思成、林徽因,以及今天致力于传统建筑保护的人们,更加尊重。看着电脑里的大梨溪村的图片,这样原生态的恬然村落令我眷恋,心里默默祝福,愿村子永远宁和平安,恬静美丽,愿心性平和的你们幸福安康,蛟龙桥屹立岿然。

1 当地特产香菇种类繁多。

2 虔诚的村民在交龙桥廊内挂满祭祀祈福心愿。

3 村人在灶间炒饭团做祭祀用的米粿。

4 俯瞰村里的文昌阁和祠堂。

5 通往大梨溪村路上的冰瀑布。

6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7 桥屋翼翼楚楚的交龙桥,连接着古时政和往寿宁的古道。

TIPS

交通:大梨溪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北政和县东的澄源乡,村庄距澄源乡约20公里,其中从通往寿宁的S202省道小岔路进村14公里。若非自驾车,可乘政和县——寿宁县的班车,在澄源乡通往村子的岔口下,再搭过路农用车或摩托进村。

特产:澄源乡地处闽浙两省四县结合部,山高林密,数千亩原始森林中古老的红豆杉、柳杉参天,有闽中佛教名山南荡山和一些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盛产冬笋、茶叶、烟叶、香菇、锥栗、魔芋。当地村民善种植香菇,朵朵香菇上屉清蒸,似打开的暗色花朵,清香扑鼻。

住宿:大梨溪村是四面环山的原生态村庄,只能下榻村民家,或住澄源乡以及30公里外的寿宁县平溪乡。但202省道从澄源-平溪的十来公里路非常烂。

我们此行自驾的廊桥古村游览线路:福建屏南县长桥镇98.2米的中国最长古廊桥——漈头古村——金造桥——棠口古镇千乘桥、闽中最早西学女校和医院——双溪古镇——政和县杨源乡大花桥(最多祭祀神龛的古廊桥)——澄源乡大梨溪村——寿宁县尤溪村多座古廊桥——下党乡鸾峰桥——芹洋乡长濑溪桥——寿宁县城四座古桥——浙江庆元县举水乡月山古村和廊桥——庆元县城咏归桥、袅桥。

一村一大篇3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深入调查,积极推荐

我镇对培养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高度重视,特别是一村一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觉得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我们广泛宣传此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党员基层干部、积极向上的青年参加报名,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相关的文件,把这项工作纳入对村(社区)年度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召开调查摸底会、宣传发动会,通过宣传发动,大家要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现我镇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的学员是我县报名最多的乡镇。

二、加大资金的配套支持,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我镇参与学习的村干部学习期间费用采取镇、村、个人三级负担,镇村为主的办法,镇每年补助3万余元,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参学的积极性。

我镇是目前全县唯一建立了“一村一大”学员学习室的乡镇,学习室设我镇中华岭村部,镇政府和××村村支两委对“学习室”的建立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配合,投入资金5万余元,建设高标准的学习室。原创:目前,学习室设备运行正常,较好地发挥了其功能,该村8个村干部全部报名学习,2005年4月省级评估组专家专程到学习室观摩,给予充分肯定和较好评价。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学习室作用,组织全镇村干部和学员参加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三、高标准,严要求,督促学员积极参学

我们为保证学员的学习效果的质量,对学员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到课率在100%,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需向老师请假,先请假后补课。我们还经常与电大老师联系,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督促学员自觉学习,认真学习。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学员参加的座谈慰问等活动,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对优秀学员进行表扬和鼓励。

四、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我镇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的学员大部分都是青年村干部,都在村级担负一定量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学员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增强,村干部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明显提高,村支两委干部更加团结,工作中底气更足,也更加务实。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学员们发挥所学知识专长,学以致用,如××、××等同志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驾驭全村工作的能力增强;××、××等能充分发挥所学电脑知识,在远程教育工作中能熟练操作,做到得心应手。

一村一大篇4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1、专科层次: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中50岁以下的;村级后备干部中45岁以下的;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种养植户、应届高中毕业生等有志青年;乡镇机关、站所、企事业单位中45岁以下,未获大专毕业文凭的;其他45岁以下的社会有志青年。

2、本科层次: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45岁以下,未获得本科毕业文凭的;“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已毕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45岁以下,已获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的;其他45岁以下,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的社会有志青年。

二、招生专业及名额

2013年全市计划招收学员700人,我县分配名额为110人。开设行政管理(本科)和农村行政管理(专科)两个专业。

三、学费及解决办法

根据省物价局价服〔2002〕95号规定,学员从入学到毕业,学费总额:本科为6390元(按学分收取,71学分,90元/学分),专科为5320元(按学分收取,76学分,70元/学分),书籍资料费另收。从2013年秋季开始,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学费及书籍资料费标准为:本科6990元(其中书籍资料费为600元),分两年收取,每年3495元;专科5720元(其中书籍资料费为400元),分两年收取,每年2860元。“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的意见》(组发[2013]12号)和有关文件精神享受学费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对获得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农村学员,由县财政补助1100元;镇(乡)财政每年补助600元,共补助两年;每年可从所在村的村级转移支付中补助1000元,共补助两年。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并获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学员,可按有关规定由所在单位报销三分之二的学费,其学习期间差旅费、书籍费均由本人自理。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

1.入学注册。报名时间为2013年8月1日至9月1日,由各乡镇统一组织报名,须经村党讨论呈报、乡镇党委会审议、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三个程序。市电大负责注册入学,入学注册学员信息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2.学制学历。实行学分制,学习期限两年半,学籍8年内有效。学员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合格、符合毕业要求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网上可查询)。

3.教学方式。市电大及其分校在各县市设立教学点,学员就地上学,主要采用集中面授、远程教育、个别辅导、实践实习、专家讲座等方式相结合开展教学,尤其要注重加强学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培养。每学期集中面授时间不少于8天,实践学习活动不少于2天,专家讲座不少于2次。

五、报名办法

1、学员报名。学员分乡镇到组织委员处报名。报名时,学员须填写《“一村一名大学生”报名登记表》,上交高中(中专、中技)毕业证复印件1张、身份证复印件1张,彩照2张,并贴到登记表上。同时,缴纳第一年学费、书籍费及录取费(大专层次收取第一年学费2660元、书籍费200元,代收录取费40元,合计2900元;本科层次收取第一年第一年学费3195元、书籍费300元,代收录取费40元,合计3535元)。

2、乡镇汇总上报。各乡镇填写好《报表汇总表》,并发送到县远教公共邮箱,并在9月1日前,将学员《报名登记表》、照片、学费交到县委组织部远教中心(县委组织部403室)。县远教中心开具市电大正式收费发票。

3、入学备案注册。县远教中心将全县学员报名表汇总,处理好学员照片,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和市电大注册。同时,向市电大移交学员《报名登记表》和学员学费。

六、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完成任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教育,是保持农村基层稳定的需要,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需要,各乡镇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认真做好2013年的招生工作,确保完成任务。各乡镇要特别注意动员年轻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退伍军人、种养加及农机大户、应届高中毕业生等特定人员入学。经县委相关领导同意,对未完成招生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取消其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2.加强协调,落实激励措施。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县委组织部将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协调,各乡镇党委要加强对学员所在村的领导与协调,确保每一名农村学员学费补助落实到位,确保学员培养使用到位。

一村一大篇5

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教育工作

XX年年春天,我接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两年来,我对这项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爱,走过了一条既艰难又幸福的路。我与学院全体职工一起,群策群力,尽职尽责,为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而进行着不懈努力。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接手这项工作以来,深感责任重大,感觉工作千头万绪。于是,我静心从学习抓起。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尤其是认真研读了其中关于“三农”问题的内容,明确了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其次,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有关要求,认真领会中央电大、省市电大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高素质、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事业、立志农村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干部后备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率先垂范,以身作责,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最前列

作为这项工作的带头人,我努力做到事事走在前面,力争处处做表率,时时当楷模。

一是率先学习。既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也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工作流程、课程设置、教学情况。并建立了学习笔记。

二是率先招生。在招生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三个“带头”:带头搞好生源调查,带头完成招生指标,带头执行奖惩制度。在我的带动下,学院的招生数量一季一个台阶。XX年年春季11人,秋季285人;2010年春季230人,秋季291人,在籍学员总数已达807人,学员分布覆盖全县七百多个村庄。

三是率先深入农村第一线。带领专业教师深入农村调查调研,已成为我的一门必修课。在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搜集农民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然后,再带着问题与专业教师一起探讨解决。

四是率先搞好服务。这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力争做到最先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耐心解答学员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解决学员的每一个难题;不但关心学员的学习,还关心学员的生活;不但搞好面授,还及时做好回访。细致、热情的服务工作,赢得了学员们的普遍好评。

三、建章立制,民主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优秀团队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如何打造一支优秀团队,也是我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工作中,我充分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放权工作,以民主聚人心,以制度促规范,全院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出台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中,我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注重积累和借鉴,确保出台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具有群众基础,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然后经教代工讨论通过。这样,我院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充分发扬民主,遇事实行民主决策。没有民主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实施人文管理、民主管理。在两年的工作中,我们已形成了民主议事制,即遇事民主决策,讨论解决,坚决杜绝“一言堂”,做到了校务公开化,操作阳光化。

赏罚分明,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在招生、教学上,我们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机制,有效避免了“大碗饭”现象。工作面前,人人平等;考核机制面前,不讲私情。以工作论英难,以成绩排座次。学院内部风清气顺,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方良好的平台。

一村一大篇6

这次会议是按照省委组织部的部署,经市委领导同意召开的。会前,市委常委会议专门对“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进行了研究讨论,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意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部署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实施的有关工作,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支持。

刚才,维杰同志宣读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项目和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方案》精神,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和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进行大专学历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和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进行大专学历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省委、省政府今年重点实施的人才项目,也是我市落实人才兴市战略,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建设首批8个重点项目之一。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去年10月份,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项目需求调研工作。先后调查走访了264个行政村,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奠定了基础。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对于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我市是农业大市,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全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县乡财政仍然很困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不足,影响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004年,前郭县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773万元;乾安县增速较快,达到了25900万元;扶余县和长岭县分别是9613万元和6011万元,远远未能摆脱财政穷县的帽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由“快走”变“快跑”,农村经济是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三农”问题不仅是我市的问题,也是全省的大问题。为此,这次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省直下派到我市的就有16名干部,全省共选派2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省、市、县共同出资选拔优秀农村青年到高校进行大专学历教育,合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把中央和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落到实处,帮助农村推广实用技术、开拓商品市场、转移剩余劳动力、培养实用人才,从而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随着松原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农民收入增长虽然得到加快,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额仍然低于城镇居民,200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11.3%,城乡居民收入拉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而农民收入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进行学历教育,就是要为农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农村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只要农村的人才资源丰富了,人才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那么农村经济发展就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3、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致富奔小康目标,不仅需要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还需要有一大批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去带领。在对全市农村需求情况调查中发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对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接收慢,对市场反映迟钝。二是人才匮乏。懂技术、会管理、长于营销的实用人才不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型、专业协会型、经营公司型等各种类型的经营组织带头人匮乏。三是人才潜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有文化、有发展经济致富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技术和项目,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为此,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突破口,立足于为农村提供人才服务,为农村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只有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导、影响和带动,把信息、技术及现代农业急需的先进管理经验输送到农村,才能彻底扭转农村人才匮乏的局面,加快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步伐。

二、明确任务,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工作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任务是,从全市、县(区)、乡(镇)党政机关和单位选派260名(市直85名,县乡175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到农村,组建人才服务团,围绕发展产业、开拓市场、传播技术、转移劳动力、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开展人才和智力服务。通过2年的努力,使农村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为实施好这一项目,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严把选派人员关。选派干部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项目的实施效果。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我们能否把优秀的干部选派到农村去服务,既是我们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态度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好选派人员关,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把政治素质好、组织观念强、作风扎实、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比较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和领导经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年轻干部派下去。特别要优先考虑抽调县(处)级、科(局)级后备干部及有发展前途的机关年轻科(股)级干部,使优秀干部成长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

2、要充分发挥团队效应。这次选派干部到农村服务,主要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乡镇为服务单位,全市共组建47个团队,每个团队5至6人。团队负责人由省、市选派的干部担任。组成的人才服务团要以省、市部门牵头,县、乡配合,结合不同机关部门、不同层次人员的专业优势和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扶持和带动作用。

3、要明确选派干部所在部门的责任。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服务,离不开派出部门的支持。为了强化各派出部门的责任,省委要求,这次选派干部挂职的乡镇或村确定为选派干部所在部门服务农村的联系点。选派干部所在部门要把联系点的各项工作,与“四个一”为主体的经济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一起抓好。承担下派干部任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定期听取下派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定期深入下派干部所在的乡村调查研究,帮助研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严格标准,确保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取得实效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重在为农村培养不走的优秀人才。为此,市里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农村选拔优秀青年进行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实行定向培养,今年全省培养2000名,我市培养228名,5年后达到全市每个行政村都拥有1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为了把优秀的农村青年选拔上来进行培养,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要严把学员推荐关。把优秀的农村青年选拔上来参加学习,是这个项目取得实效的关键。选拔上来的农村青年必须具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志向,思想品德好,有群众基础的优秀青年;必须是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有培养前途的知识青年。选拔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学历教育,省、市、县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无论是对农村青年个人,还是对农村经济发展,各地、各部门党委组织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2、要严格选拔程序。这次学员的选拔主要是四个环节:公开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呈报、考试筛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每一步都要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防止“走后门”和弄虚作假。在公开报名环节,要对“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有关精神进行广泛宣传,传达到村,凡分到招生名额的村,要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布招生的有关事宜,并列为村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群众推荐环节,要对报名人员的有关情况向村民代表会议通报,超过两个以上报名的,要经过村民代表投票产生。推荐人产生后,要在本村公示,公示期内没有问题的,方可上报乡镇党委。在组织呈报环节,乡镇党委要与每个被推荐人员签订《返乡服务协议书》,并且经县(区)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后,才能报市委组织部。在考试筛选环节,确定到吉林农业大学学习的人员需参加10月份全国统一成人高考入学考试,考试合格者成为正式学员;确定到吉林电大学习的人员,入学时需参加水平测试,测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国家承认的入学资格。

3、承办学校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市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着我市学员的教学管理任务。现在看,按照4月中旬开学的教学计划,时间比较紧张,要抓紧做好教学及后勤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根据农村发展需要,结合农村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确保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四、加强领导,狠抓“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落实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要落实责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在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载体。各级干部要站在事关松原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常抓不懈。市、县(区)组织部的人才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组织指导、协调调度、督促检查工作,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责任部门要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市直、县(区)选派干部的部门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主体,要做选派干部的工作后盾,要做好联系点的帮扶工作。派驻服务团队的乡镇要配合工作,积极借助服务团队的力量发展乡镇经济。总之,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形成合力,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加强协调,务求实效。

2、要明确政策,加强管理。近期,市人才办将根据省里的要求,制定出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项目、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的相关政策和考核管理办法。选派干部的相关政策将明确:下派干部在下派期间保留原单位职务(职级),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按原单位同类人员标准发放。下派期间,下派干部原所在单位撤并的由原单位的主管部门在所属同类单位中按不低于原级别待遇安排相应工作;下派干部原所在的部门撤并的,由新组建或成立的部门按不低于原级别待遇安排相应工作。下派干部由选派部门和派驻乡镇共同管理,考核由市、县(区)组织部负责。采取定期考核与跟踪考核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考核,也可视情况组织抽查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临时档案并向派出单位及时反馈,并认真总结好的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使每一位到农村服务的干部都能真正扑下身子、创造业绩、做出贡献。

3、要保证资金支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资金支持很重要。各级财政部门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工作要给予积极支持。对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项目、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省里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市、县也都承担一定数量的资金。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及时把资金拨付到位。

一村一大篇7

(1)心理适应问题。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生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基层。学生年龄跨度大,而且文化基础偏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要达到教学规定的任务难度较大。大部分一村一大学生从离开学校到再次学习的间隔比普通高考入学生长很多,再次进入课堂后,其学习主动性较低,而且在心理上不能够把自己等同于其他的同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阶段。(2)学习观念的转变问题。在入学前无论做多少工作,一些学生平时仍然不能主动看书学习,使其能够主动学习的难度很大。课堂上等待老师讲授,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完全寄希望于老师讲授一些和生产实践相关的内容,或者讲解具体题目帮助其通过课程考试。(3)自律性问题。自律学习,也称为自我调控学习,是学习者在认知、情意与行为等不同层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其焦点在于个人如何建立、改变及持续学习,以及学习迁移。一村一大学生在自律性学习方面明显不如其他学生,其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自我约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教育中最突出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过程中尤为显得重要。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在对于兴趣越来越广泛、思维方式越来越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学生选择的空间显得有些狭小,内容也不够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讲解与示范法等常规方法上,课程教学时数较普通学生相当,但其基础较弱,学时数难于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教学形式变化而相应措施滞后。一村一大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课时数相比理论教学课时数大幅度提升,教学形式相比普通高校学生发生较大变化。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只能根据学校安排,甚至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进行理论上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在自己专业上的提高,而且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培养。(3)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一村一大学生教学,忽略了与社会的衔接。尽管在制订目标时考虑了能力培养,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通过毕业生反馈信息发现,由于在教学中没有完全落实教学目标的内容,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没有从事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项目,专业水平也下降的很快,不利于学生在自己专业上的提高,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违背。

三、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现状的建议

(1)开展心理疏导课程。学生在入学后,学校应当针对其对重新学习的不适应性开展学前动员大会,在学期中不定期开展心理座谈会,使其能够迅速的调整心态,转变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自己的心里认同感,调整自身学习能动性,充分提高自身学习兴趣。(2)转变观念。我们强调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学生还难以适应学习模式的改变。一些学生还是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课堂面授上,总希望教师多讲一些,觉得这样才有收获,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部分学生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框框里。学习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才能去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3)突破传统理论框架。传统的理论是经历岁月的积累而沉淀下来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科互相交叉,仅仅依靠传统理论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程,处理好传统理论和其他交叉学科的精华内容的比重,才能真正丰富课堂,使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4)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束缚。根据教学内容而采用电脑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钻研学导式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改变现今“赶鸭子上架”的教学现状,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一村一名大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世纪的今天,教育将表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等趋势,鉴于此,“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应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来指导和规范各环节的改革。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意识,从各方面引导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和农业致富的带头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金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与实践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王志强,柯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学员自律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1)

一村一大篇8

【关键词】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农村人才;基层电大

2004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的农村大学生培养项目,旨在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使这些大学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广东省湛江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湛江市电大系统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施“一村一”项目,招收学员共计2400人。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为农村干部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改善了农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推动了该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实施“一村一”项目工作概况

1、组织和实施情况

2012年8月份,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与相关单位联合签发《关于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湛组通〔2012〕84号)和《关于印发《湛江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湛组通〔2012〕85号),阐述实施“一村一”项目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财政局、广播电视大学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一村一”项目,还就项目的组织领导、招生宣传、办学条件和经费分担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措施。2012年秋季学期,包括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全市电大系统6所电大同时启动第一期“一村一”招生,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之后每半年招收一期次,至2015年秋季学期止,完成招生计划,招收农村学员共计2400人,其中2012年秋、2013年春和2013年秋前三届988名“一村一”学员中99%的学员(979名)已如期毕业。

2、招生对象与学员的基本情况

“一村一”的招收对象主要是湛江市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村委会成员以及村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年龄要求在48周岁以下,同时需具有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的学历水平。学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多数学员离校时间较长,学习基础薄弱;二是学员多担任村(社区)干部,工作多、压力大,学习和工作两兼顾较难;三是学员居住分散,回校上课交通不便,面授课出勤难度较大;四是学员学习目的集中在“提升学历层次”、“致富”和“拓展人际圈”等方面。

3、开设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情况

针对湛江市农村生产与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湛江电大系统为“一村一”学员开设的是专科层次的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突出知识性和实用性,开设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环境保护、乡村社会学、种植业和养殖业基础、农村经济活动分析、农业生态基础和观光农业概论等10多门课程;另外还开设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双证课程5门――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财政与金融、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农村政策法规和乡镇行政管理,涵盖了“国家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证书”三、四级的全部内容;实践课程突出实操性,综合训练课、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引导学员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划以农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学员注册入学,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八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可颁发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历文凭。

4、教学模式、质量监控及评价情况

湛江电大系统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凭借办学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出对农村大学生进行面授辅导的“1334”教学模式,即“一线、三点、三形式、四服务”。“一线、三点”是以课程知识理论为主线,围绕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辅导;“三形式”指将传统精讲、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教学形式科学融合;“四服务”是指教师通过电话、QQ群、微信和电大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服务。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满足了农村学习者的需要,受到学员们的欢迎;为保障优质教学,“一村一”教学过程中始终有教学组织机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估,对教学点的监控与评估主要采用年报年检、督导组检查和考试抽查等形式进行;对教师的监控与评估,主要通过校领导轮流值班检查、教学督导小组随机听课、学员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监控与评估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进行。

二、项目实施成效

1、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能,促进了学员的事业发展

在各级电大的学习过程中,广大“一村一”学员能够主动克服工学矛盾,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成绩,先后有12名学员获得“湛江电大优秀班干部”荣誉称号、24名学员获得“湛江电大优秀学员”荣誉称号,5名学员荣获“中央电大奖学金”。学员们结识了高校教师和专家、学到了专业知识,开阔了思维和眼界,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对做好各自的工作大有裨益。有些优秀学员在个人事业上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有的学员入学前任社区党支部书记,获得专科学历后,晋升为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有学员化知识为行动,带领村民致富,获得群众的拥戴,被提拔为副镇长;还有部分学员毕业获得高校专科文凭后考入公务员系统。

2、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水平

湛江市有84个乡镇,37个街道,1500个行政村,297个社区,该计划为每个村培养了1-2名大学生。学员学历的提升,确保了每村可以增加至少一名大学生“村官”,此举优化了农村干部配置,保障了农村干部集体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范了村级的有效治理,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

3、保障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深入贯彻落实,彰显了惠农政策在农村的影响力

农村基层干部是国家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落实者。通过开设高校思想教育类课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系列讲话精神等重要思想武装基层干部头脑,使他们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广大“一村一”学员能够在实践中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在国家于今年起在全国推广的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中,湛江市“一村一”学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4、助推了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了湛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村一”学员基于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村级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推动了湛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学员积极探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全村户户奔小康;有学员担任本村村委会主任,根据授课专家的建议,引进适合本村土壤特质的红橙品种,把发展优质红橙作为本村重要经济作物、发展红橙产业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目前该村红橙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村民收入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

三、“一村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一”项目实施以来,较好地解决了湛江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增产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别县(市)政府财政拨款不够及时

根据湛江市委组织部、湛江市财政局和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联合签发的《湛江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精神,学员学费按分担比例收取,涉及市管党费、市财政、县(市、区)财政、市或县电大和个人等五个分担主体,多头分担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划拨经费手续较多导致学费收取过程中工作人员任务繁杂、工作量大以及部分电大不能按时收齐学杂费,影响了教材征订和教学进度的开展。

2、各级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软硬件环境有待提升,“一村一”师资配备有待改善

从学员角度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电脑和互联网在村镇一级家庭中的普及率并不高无法保证在家进行远程学习;在基层电大层面,因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和人力资源不足,存在着硬件环境陈旧落后、“一村一”网上教学资源实用性不强、资源落后和网上教学答疑不够及时等问题;在教学师资配置方面,湛江电大系统选派较高职称的教职人员担任授课教师,这些教师理论水平高,但与农村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农业推广和农村实践工作经验,与生产技术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距离,与学员的期望值有所落差。此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聘请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专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理想。同时,相对简陋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无法满足“一村一”项目向纵深可持续发展推进的需求。

3、“一村一”学员年龄普遍偏大,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困难较大

学员在年龄、个体差异和家庭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员年龄普遍高于普通高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其中一些学员在入学时已步入中年,有些学员入学前已是村干部,还有些学员本身就是农业技术骨干,有自己的产业,在参与“一村一”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在文化基础方面,虽然大多具有高中及其相当水平,但也存在差距:年龄较大的学员在入学后学习明显吃力,不太适应网上资源的学习或集中面授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村一”学员不及格率最高的课程即为佐证之一。另外,学员的学习动机有所不同:有学员希望加强在基层组织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学员希望提升财商、壮大事业,年轻后备干部学员意在谋求学业上、技术上或政治上的发展,动机不同,则学习态度和行为各异,这给“一村一”的教学与组织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推进农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的意见和建议

为使基层“一村一”项目为主题的农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实现纵深、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下三点意见和建议。

1、政府要积极参与“一村一”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后续扶持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从招生宣传工作、公平推荐就读学员、保障财政投入和为毕业学员提供发展平台等多个维度加大对项目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深入乡(镇)、村各级部门,把招生办法、入学条件、培养方式、教学形式、学习专业及课程等各项政策讲清楚,调动基层参加项目的积极性;在推荐各村学员候选人时应以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确定项目人选;各级财政部门将需分担的学杂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每学期中段按时向办学单位划拨对应款项,保障经费落实;各级政府应搭建学员创业、发展的平台,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关注、政策帮扶和条件支持,在业务技能培训、项目补贴、税费减免和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2、基层办学单位要加强教学针对性,优化师资配置

办学单位应加大资金投入,配置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应设备实施;引进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加大对学员的计算机和农村应用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学员网络资源利用率,确实发挥电大系统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优化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精心选配职称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既保障教学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3、学员自身应端正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学员应铭记“一村一”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而不是培养仅仅追求个人利益、虚度宝贵的高校学习光阴的人。在利用远程教学活动中,学员应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定时定点定量学习相关课程,成为习惯并予坚持;对于教师面授课,应提前做好工作安排,保证较高的出勤率。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办学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参训学员应予以珍惜,力求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作出实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钟志贤,沈建华.面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1).

[2] 厉显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对策再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

[3] 梁静,张凯,阿地力.新疆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

[4] 赵满玲,张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策略――北京电大大兴分校“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情况调查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治安联防队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手指游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