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微信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19 08:19:36

我与微信的故事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1

做好前端分析,明确微课学习内容

微课之所以称之“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微课的时间为5~10分钟,与普通35分钟的课相比,时间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微课的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精简的,应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微课在设计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前端分析,再以这些分析结果为依据,来明确微课的学习内容。前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于是,在微课《地图搜索》设计之初,我就开展了相应的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网络信息搜索》第6章《按图索骥》中的内容。从教材呈现的内容来看,学习内容主要有百度地图的地点搜索、公交搜索与驾车搜索,对于时长只有5~10分钟的微课而言,学习内容明显过多,因此对于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还需要进行合理划分。依据教材内容,将本部分的学习划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百度地图,使用百度地图进行地图搜索并进行公交方案查询。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巩固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掌握公交线路查询、浏览地图专题图以及驾车搜索。本节课是百度地图搜索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之后的公交线路查询、浏览地图专题图等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信息科技的相关课程,学生通过之前比较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Windows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认识了百度搜索引擎,能够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文字与图片信息;尝试过视频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但是对于百度地图搜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对于“百度地图”79.4%的学生表示曾经听说过,但是真正使用过的学生只占12.8%,而使用百度地图进行公交方案查询的学生只有5.1%。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过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微课的情境导入的设计上还需要进行充分考虑。

根据以上情况,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文字与图片信息的搜索,因此对于百度的地图搜索学生应该能很容易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但是对于公交方案查询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喜好,在情境设计上应该富有童趣,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撰写故事脚本,细化微课呈现内容

通过前端分析,梳理出微课的学习内容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学习内容来撰写故事脚本。故事脚本中所需要呈现的内容是微课作品有多少场景,每个场景需要哪些画面,每个画面需要哪些文字或配音的搭配。撰写故事脚本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通过故事脚本具体展现微课的场景设计,使整个微课的内容形象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故事脚本具体落实需要录制的对话或旁白,方便之后的制作。

根据微课《地图搜索》的前端分析,因此把微课的故事情景设计为微信好友小E与小S的对话,通过微信对话引出学习内容。

场景一:故事发生的背景。

小E:大家好,我叫小E,我来自上海。今天,我的妹妹小Q从南京来看我。我想带她去上海的东方明珠去玩玩。但是东方明珠的具置在哪里,我不太清楚,怎么办呢?对了,发微信问问小S吧!

场景二:微信聊天场景。

小E:小S,你知道到东方明珠怎么走吗?

小S:一时间我也说不清楚,我帮你查一下吧。

场景三:百度搜索东方明珠示范操作(地点搜索――普通搜索)。

旁白:进入百度主页后,点击右上方的地图,进入百度地图。在搜索栏中输入东方明珠,单击“百度一下”按钮,页面的左侧显示搜索结构,就会出现目的地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而页面右侧的地图,则会显示搜索结果所在的地理位置。

……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标准化微课呈现语言

在故事脚本的撰写过程中,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微课中所呈现的语言标准化。这里的语言标准化,一方面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微课语言的呈现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是指从信息科技课的角度出发,讲解部分的用语凡是涉及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或操作,这部分语言应该是规范的,不能有本体性知识错误。

在进行微课《地图搜索》的语言设计时,我考虑到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微信好友小E与小S的对话时,尽量模仿孩子的口吻,并且用上了学生喜欢的一些网络表情,如笑脸等。此外,讲解部分的语言在设计时,使用规范用语:单击、双击、指向……避免使用“点这里、点那里”这些不规范的用语。

遵循“1+X”原则,优化微课呈现效果

完成了前端分析与故事脚本的撰写之后,就可以开始微课的制作了。对于信息科技课而言,制作微课还需遵循“1+X”原则。其中“1”代表一款屏幕录制软件,这款录制软件除了能录制屏幕外,还能同时录制声音。而“X”代表还需要一款根据故事脚本制作场景的软件,这款软件可以根据场景设计的需要进行选择,可以是PowerPoint,也可以是Flash……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就可以了。通过“1+X”,可以使微课的呈现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微课《地图搜索》中,对于屏幕录制软件,我选择Camtasia Studio,因为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屏幕录制并同时录制声音,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不仅如此,录制的视频再导出也非常方便。

而“X”软件的选择,考虑到根据场景设计,需要模拟微信聊天的场景,制作的软件我选择了PowerPoint,因为对于我而言,PowerPoint是自己比较擅长的软件,还原微信聊天场景没有什么难度,如下图所示。

完成了屏幕录制和场景制作后,就需要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导出微课视频,在这里我选择了软件PowerPoint将内容整合导出。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2

微博成为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信息者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社会公众既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扮演着信息者的角色,尤其在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中,现场公众利用微博往往可以成为第一时间的信息者。

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逍遥Radio”于4月14日5:50通过手机于新浪微博上:“早晨5:40,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震感明显,震级不详——好可怕——我从梦中被震醒——心情很压抑。”[3]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报道玉树地震的消息,距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地震发生时间仅仅相隔11分钟。

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也就是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4分钟后,车厢内的乘客“袁小芫”发出第一条消息:“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保佑没事!!现在太恐怖了!!”[4]微博成为最早的信源。

突发事件现场的受众因为亲身感知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等终端微博,这在速度上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尽管其的信息不够专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够准确,但却能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哪儿发生了什么,给受众带来无比真实的现场感。

微博与传统媒体共同构建立体信息网

纵向按事件发展持续现场信息。微博的信息具有实时性,将若干按时间纵向记录事件发展过程的微博信息碎片连接起来,就可以直播事件经过和救援情况。玉树地震中,“从2010年4月14日8时46分第一条内容为‘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青海玉树县今晨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可能出现人员伤亡’的微博到4月15日10时45分的近26个小时内,中国国际救援队了上百篇微博,常常每隔十多分钟就更新一次,高峰时每隔一分钟更新一次”[5]。由于交通等问题,地震后很多记者不能立刻深入灾区,所以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微博的现场救灾报道备受关注,一度成为多家媒体报道时引用的救援素材。正是这些纵向按时间顺序持续现场信息的微博,将灾难现场的图片、受灾群众的切实感受、救援的每一步进展交织在一起,让公众了解灾难现场的真实情况。

横向与主流媒体互为补充,提高信息的全面性。现阶段微博已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即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媒体的相对滞后性。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比重约占22%。

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往往只能站在全局的角度为受众提供信息,而一些鲜为人知的具体细节则是通过一个个微博传递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媒体的信息盲点。玉树地震后就有微博网友消息:“青海玉树灾区靠西的100公里有个叫隆宝镇的地方受灾严重,目前尚无救援队伍抵达,请大家转发给相关部门知晓。”[5]主流媒体的大局报道加上微博的细微关注构建了立体全方位的信息网。

微博充当突发事件中救助与动员的有效平台

微博的实时性与互动性使其在突发事件的救助与动员中具有其他主流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事故现场的公众利用微博能及时发出求救信息,通过网友的转发迅速扩大范围,引起广泛关注,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照片现场受灾的具体情况,为救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011年7月23日20时47分,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13分钟后,网友‘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4]这是事故发生后由乘客发出的最早的一条求助微博,该微博被网友们大量转发,两小时后该网友被顺利救出。事故发生两小时后,新浪微博上首先献血的动员和号召,1700多名市民自发赶到医院献血。“据新浪微博统计显示,从事故发生到24日凌晨2点,新浪微博网友共发出了100万条与事故相关的微博;事故发生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寻人的转发量超过50万条。”[6]可以说在这次事件中,微博充当了救助与动员的有效平台,在有的主流媒体对此事尚不清楚时,微博已经进行了全面的信息传播,并在事件救援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微博成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发散地与曝光台

微博传播缺少了把关人的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突发事件中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敏感状态,在对一些信息无法确定真假时,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3·11”日本地震后的“抢盐风潮”就反映了微博对虚假信息的快速扩散和民众心理的脆弱和恐慌。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微博在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它既是发散地也是曝光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谣言的曝光,每个网友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核实者和曝光者。在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曝光方面,政府机构、新闻媒体等要充分发挥官方微博的力量。正是基于对微博等新媒体影响的判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突发事件应对的“黄金4小时”法则,将以传统平面媒体报道事件处置的“黄金24小时”的每一时间,缩短至新媒体环境下的4小时。这就要求政府机构、新闻媒体等加强舆论应对工作,第一时间识别微博危机信息和苗头性问题,尽快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利用微博权威信息,澄清和驳斥不实信息。

新浪微博作为微博发展的代表,一直注重对信息进行实时核实,专门开辟了“新浪微博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和官方微博“微博辟谣”账号,及时辟谣信息。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微博传播中,面对诈骗分子诈骗医疗费的行为,微博的“温州动车追尾坠桥”话题页面在醒目位置贴出了“防骗提醒”:“寻亲家属注意:温州各医院目前对事故伤者提供绿色通道,一律先进行抢救,由医院垫付医疗费用。请大家不要轻信要求汇款电话。现已发现有一诈骗团伙利用家属焦急心理行骗。”在辟谣的同时,面对突发事件,政府部门更要积极利用微博进行有效的疏导,实现微博、新闻网站、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权威评论等方式营造主流舆论强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news.xinhuanet.com/legal/2007-08/30/content_6637105.htm,2007-08-30.

[2]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cnnic.net.cn/,2011-07-19.

[3]逍遥Radio的新浪微博[EB/OL].t.sina.com.cn/cooldj.

[4]“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 媒体称微博成动车事故最早信息源改变传播方式[N].中国青年报,2011-07-25.

[5]徐建太,杨欣.微博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新作为[J].新闻爱好者,2011(1).

[6]李淼,廖小珊.“7·23”甬温线特大事故中的微博力量[EB/OL].cnpubg.com/zx/newsdetail.cfm?iCntno=209727/,2011-07-28.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3

2012年初,百度网站评选出百度新闻2011年热搜榜十大假新闻,它们包括了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限港台艺人参与内地电视节目和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不得超http://过35人等数十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大部分假新闻发源地就是网络交流互动平台,比如论坛、社区、还有微博,其中的一些虚假新闻,如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的虚假新闻,甚至蒙骗过关,以税务总局名义对外发文公布信息,而许多传统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也对此信以为真,在媒体上公布虚假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2011年47号文件)”并作出解读,严重误导了纳税人,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虚假新闻的造假者,是隐藏在众多网友中不被人注意的普通网民或媒体从业人员,而虚假新闻的传播者,则是广大不明真相,通过网络了解信息的人民大众,随着web2.0时代的不断发展并逐渐步入web3.0时代,广大网民和传播新闻的水平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公民新闻传播引起重视,本文将针对公民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现象进行探析。

一、何谓公民新闻

目前的新闻学界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通过个人的记录和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通过特定的传播平台(如微博、手机短信、网络社区、网络论坛、聊天工具等)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二、公民新闻中的虚假新闻现象

公民新闻中的虚假新闻有几大特点:微博推动、蓄意造假、随意推断。

(一)微博推动

互联网从web1.0时展到逐渐进入到web3.0时代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web1.0时代,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信息的方式雷同,只是单纯的由网络工作者运用网络平台信息,信息采取“推”的方式,受众也只是单纯的接受网络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1.0时代迅速被web2.0时代取代,web2.0时代中,受众不再是简单的接受互联网信息,他们参与到互联网的创造当中,特别是对内容的创造,这个时候,网民们开始通过论坛、社区创造和信息,受众对信息的创造和有了更深的体验,但论坛和社区都有管理者,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网民们的创造和传播活动是受限制的;随着博客的兴起,web3.0时代到来,网络由虚拟逐渐走向现实,与现实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在网络传播模式上必然得在用户体验上继续创新,既要形式丰富,又要低廉便捷,而且更要有效,在注重受众个人差异化的同时还能促成大规模的定制。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2010年,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更是迅猛。最近刚评选出的“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微博”一词赫然榜上有名。微博“集合了即时通讯工具、短信、社交网站的优势,这种天然的杂交优势使其使用人数激增。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这些内容已为公民新闻提供了庞大的新闻源。”[1]

(二)蓄意造假

蓄意造假指的是网络媒体或个人出于政治、商业或个人目的蓄意制造内容虚假或内容失实的新闻。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网络上许多的虚假新闻被。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一开始,很多事故信息通过网络特别是微博开始,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正面善意的信息,很多网友求助信息,一时间,了解到情况的百姓自发的赶来并加入抢救队伍,各地人民群众开始献血、捐款、捐物,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自发反应机制得到突出的表现。事故发生之后的抢救工作和事故原因是当时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一时间,一些个人或网络媒体,为了提高媒体的关注度和点击率,或满足自我的臆断和猜想,开始对事故信息进行蓄意造假,如名列百度新闻热搜榜十大假新闻第三位的“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上限为35人,否则领导撤职”虚假信息,就是网友在微博上出来的,而后的一些信息如“列车事故后当场掩埋活人”、“遗体未经家属同意被集体火化”、“高铁司机培训只有10天时间”、“坚持救人特警支队长被处分”、“铁道调度系统拘留两无证程序员”、“港人举旗上街哀悼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吊下动车车厢时有遇难者遗体掉出”等,都是有网友错误推断和臆测出来的,而一些网络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履行好新闻“把关者”的职责,对虚假新闻不加核实,只关注新闻的独特性,只要是能吸引网民眼球的新闻信息就,这进一步扩大的虚假新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

(三)随意推断

俗话有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在一些爆炸性的虚假信息面前,我们的部分人民群众和网络媒体不愿做“智者”,而选择相信这些虚假信息,并对这些虚假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推断,推动的虚假信息的传播。毕竟,广大网民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他们不会像专业的编辑记者那样,尽量公正、客观的再现新闻事实,并再三核实信息源,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他们一般只会按照自己的心理需要,把虚假信息当做真实信息和他们希望的信息,对不真实的新闻信息进行随意推断和扩散。

三、公民新闻传播中假新闻的预防与应对策略探索

在杜绝虚假新闻方面,网民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纠错能力,温州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微博上流传着“列车事故后当场掩埋活人”,经过网友自发查证对比,谣言不攻自破。但识清谣言,杜绝虚假新闻,单靠网络的自我纠错能力是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转贴于 http://

(一)政府的响应机制和信息制度

“非典”事件发生之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得以运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新闻发言的时效性还需要加强,的信息还需更加详http://细。政府机关在新闻事件,特别是负面的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应迅速介入并官方信息,学者卡普费雷有个经典观点:“当公众对一切都无法相信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会相信一切”,信息公开得越快越透明,人们越相信政府诚意,对官方信息真实性的认可度就越强。实践证明,让人们及时了解事实真相,是消除虚假新闻的最好“良药”。

同时,微博、论坛等这些广大网友活跃的平台是对外的、是公开的,不仅普通民众能在上面发出声音,我们的政府机关同样也可以加入,政府需要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进入这些公共空间,参与到其中进行交流、争论,也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引导,直至达成共识。如“限港台艺人参与内地电视节目”这条名列百度新闻2011年热搜榜十大假新闻第二位的虚假新闻被之后,广电总局迅速介入,不仅立刻召开新闻会公布信息,而且通过官方微博真实信息,在一些讨论热烈的论坛上,也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信息、参与讨论。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了真相,此条虚假新闻没有进一步扩散和造成更坏的影响。

(二)主流媒体的把关者角色与社会责任

媒介融合是现在媒体运营和发展的趋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正在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媒介融合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信息的交互利用,特别是传统媒体,往往把网络信息作为自己的信息渠道之一,各个网络媒体之间也在互相转载网络信息。但众所周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分,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做好新闻“把关者”的工作,要多方面多角度核实信息,不片面的相信单方信息,在筛选信息的时候,最好能找到两个以上的信息源进行对比,重要的新闻细节要亲自向相关部门了解。有的主流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点击率、关注度等商业指标,为了经济利益,在进行新闻编辑和策划的时候,不着眼于关注受害者,甚至为了追求眼球而把关弱化,这是主流媒体的失职之处。

(三)运营者的纠错与监控责任

这里所说的运营者主要是指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提供者,比如微博、论坛、博客、社区等,网络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新闻信息无论真假都能够在这些新闻平台上得到广泛扩散,特别是目前最火爆最具影响力的微博。微博是目前最容易发生虚假新闻的沃土,一是微博内容的容量。140个字的容量根本没有办法客观、真实、详细的事件真相,大多数微博者的只是局部和片面的信息;二是微博字数少,容易传播和扩散,而且微博不需要实名认证,多数虚假新闻都是有微博匿名者发出;三是微博的影响力巨大。微博被称为“一个人的媒体”, “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如果有1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海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家杂志;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地方性报纸;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全国人民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是李开复在其新书《微博改变一切》中的被众人广泛引用热门观点。

这个时候,微博运营商就必须对微博里面虚假的内容,采取必要的审核限制。第一,运营者可以尝试建立官方微博,吸引民众注意,当出现虚假信息或者是谣言的时候,以官方的身份在微博上辟谣;第二,运营者可以尝试策划和组织一些活动或比赛,以倡导网络文明,杜绝虚假新闻为主题,倡导网友们加强自律精神和责任感;第三,出台一些惩罚措施,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博主限制权限、封锁账号、公布信息,情节严重的,报送公安机关;第四微博系统可以尝试随时监测关键字在新微博中出现情况,在监测到传播内容包含相关关键字的时候,运营者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回复/跟随发博等方式主动提醒用户。

如何制止微博虚假信息传播呢?新浪微博相关人员在接受《重庆商报》采访时表示,“他们专门开设了一个官方微博账号,对已经认定的虚假信息进行辟谣。另外,还采取举报机制,发动网友来曝光虚假信息。因为微博信息太多,不可能做到对每条微博都逐一进行核实,只能采取官方辟谣和民间举报相结合的机制。”[2]

(四)信息个人的素质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4

[关键词] 微电影;《泡芙小姐》;叙事;传播

一、《泡芙小姐》的故事结构

(一)主题表达:小人物的小故事

1.小人物小故事的微电影

微电影,重点就在于一个“微”字,表示电影的故事结构简单,关系圈小,讲述小人物的小故事。[1]《泡芙小姐》没有过多的人物角色安排,主体为泡芙小姐,场景较为固定,人物关系简单明了,比如剧集《泡芙小姐的丝带》,简单讲述了一个泡芙小姐与法国摄影师在上海邂逅的故事,在他们相交那短短的时间里,泡芙用小小一根丝带帮助法国摄影师感受到这个城市另一种浪漫、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中式浪漫,非常简单的故事架构,却映射了小人物在自己世界里的满足于欢乐。《泡芙小姐》就是运用很多个这样的小故事来反应小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现实生活的照写,比如在《泡芙小姐的底片》这一剧集里,从泡芙在旧书里发现一张神秘的底片开始,到后来超级玛丽的私人隐秘视频被大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再到十三妖的手机不慎丢失,而储存在手机里面的艳照也面临着外泄的危机;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关系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仿佛一切隐私都将被暴晒在阳光下,这是对于人类好奇心理的反应,贴近我们的社会生活。再比如在《泡芙小姐的泡芙》中,讲述了有关强迫症的故事,在现代这个社会里,强迫症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疾病,主人公泡芙和身边的好朋友也深受此病困扰,其中好友小若就是强迫症的“重病患者”,她平时的过度焦躁、神经敏感、易恐慌影响了身边所有的人,最后,泡芙小姐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她摆脱这一困扰。《泡芙小姐》就是采用小故事的形式,以少量的人物关系和单一的情节把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和小细节串联起来,反映我们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满足观众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2.小人物的故事中折射出真实的生活

《泡芙小姐》是以小人物为主体,生活小事为视角,讲述一个个生活中的小事情。泡芙小姐是被塑造的如同我们一般人物一样,有着灵魂和肉体,渴求真善美,寻求一份真爱,故事情节平实,没有大波折,还原了我们现实的生活,只是,通过科技手段将我们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微电影的形式在荧幕上展现,供大家品玩。这也是微电影最独特的地方,以小故事反射现实生活,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又超越生活,让观众以一种轻松的姿态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这也表现出微电影的弊端:内容太过于平淡单一,就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叙事节奏:微节奏的大叙事

微电影不仅有自己的特色,还继承了传统电影的精华,在不断寻求理念和技术上的突破。

1.微节奏的叙事符合当代的大众

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什么都是快节奏的,过重的生活压力逼得人们只能压缩休闲时间,《泡芙小姐》这个微电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因为它的特点在于在十一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符合现代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的。观众可以在上下班途中,等人过程中,或者在其他零碎时间观看,这样可以做到劳逸结合,在不影响其他事情的情况下放松精神。但这也不是说微电影就是十全十美的,我们看一般电影时往往在结束时还会有回味的余地,但是微电影由于时间短在结尾时必然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或戛然而止的感觉。

2.微节奏叙事的戏剧性

《泡芙小姐》做成了微电影的系列剧,叙事时间短,节奏快,戏剧冲突集中,这样的特点使得它兼具了电影与电视剧的优势,每一集既有电影的独立性,又有电视剧的连续性。由于每集时间短,因此戏剧的冲突必须在短时间内展现,可以在每集内看到戏剧的发展与高潮。比如《泡芙小姐的》的第一集,《泡芙小姐的沙漏》,这集讲述的是泡芙小姐在一杯沙漏的时间内与多个人相亲的故事。导演之所以选取沙漏作为本集的线索,是因为沙漏的速度较快,符合微电影的要求。在这短短几分钟之内,导演要交代清楚发生的事情,并完整展现它的情节,吸引观众的眼睛,这应该是微电影最为值得称道之处。传统电影虽然也是在短时间内展现故事情节,但节奏之快不如微电影,给人更多的是视觉冲击和回味,而纵观《泡芙小姐》的叙事,都体现了微电影的节奏快的特点,这不得不说是电影上的一种大创新。

二、《泡芙小姐》的传播模式

电影的主要传播对象是观众,最终给予回应和反馈的还是观众,因此,传播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贴近日常生活。[2]《泡芙小姐》这一微剧集就是以网友为受众群体,因为网友大多数是年轻人,且职业、性格、喜好各异,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因此优酷自制《泡芙小姐》剧集就是跟随信息时代的潮流,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制作微电影,以生活为主题,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占领市场。

(一)成熟团队打造网络精品

信息的传播者即负责搜集主题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将信息进行加工、润色,最后制作成影视作品,将主题内容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传达主题思想。[3]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制作者就是通过制作视频刺激受众的感官,引起大众兴趣,吸引大众注意力,让观众接受自己的作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原央视《快乐驿站》节目的总导演皮三为我国原创动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原创动画代表作《哐哐哐系列》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堪称经典之作。优酷网就是与皮三导演进行合作,通过北京互相动画公司出品了自制微剧集《泡芙小姐》,完美地结合了网络视频与动画,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动画产业道路。在创作《泡芙小姐》的过程中,传播者主要是采用了实拍场景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将故事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又能抓住观众眼球,以时尚都市女性泡芙的生活和情感为电影的主要素材,进行原始创作,《泡芙小姐》整个创作团队的专业水准较高,技术成熟,在制作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独特的创新。

《泡芙小姐》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社会效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借鉴了美剧的风格,场景的拍摄、动画的制作、视频的推广和市场营销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创作团队每周一会,进行剧本的探讨、提出见解和意见,整合反馈信息,进行剧情的完善,创作独具特色的原始品牌。

(二)故事内容源于日常生活

《泡芙小姐》之所以备受瞩目,很大程度上和它的故事内容密不可分。媒体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各种文字、图像或声音的信息本身,只有信息的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媒体才能发展,可见创造出有新意的节目内容才是制胜之道。

《泡芙小姐》塑造的是一个前卫、独立、时尚并带有一点精怪的都市女性,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缩影,从人物塑造上符合了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当然故事的发展肯定不会只是单一的一个人物,随着剧情的延续,其他人物如十三妖、超级玛丽、小若以及各种男士都逐渐上场。《泡芙小姐》以繁华的都市为整体背景,每一集以一个物件为线索展开剧情,比如沙漏、口红、墨镜等。导演选取的这些线索不仅仅是从泡芙的日常用品这个意义出发,更是以它的引申意义来作为每集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得每个故事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理念,比如口红代表对爱情的追逐,墨镜是隐藏爱的意思,打火机则是分享美丽的火焰。

影片虽说是虚拟的故事情节,但故事仍然根源于生活,可以在其中看出许多现在的热点话题,如堵车、房价、买车摇号等,甚至把话题聚焦在愚人节,展现出现代人不敢或不愿说真心话的奇怪现状,愚人节的意义不再是愚弄他人,而变成了等待说谎者的真心话。影片里的泡芙虽说有着各种烦恼,但是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自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广大网友,更给大多数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三)多种渠道构筑作品优势

影片得以传播给大众,首先要有媒介,否则再好的作品也只能束之高阁。互联网相比于报纸传播速度快,相比于电视互动性强,相比于电台资源更丰富,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因此互联网对影片的传播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优酷网是互联网的第一视频网站,由中国电影集团、优酷网联合出品,雪佛兰科鲁兹全程支持的《泡芙小姐》在该网站上独家播出。为扩大影响,观众可以把资源分享到人人网、开心网、新浪网等,网友间可以相互传播。为观众选择流畅的观看渠道是作品传播的第一关,而更重要的是让网友可以就观后感畅所欲言,并为此提供多种方式,比如微博、社区等,通过互动进一步推销产品。泡芙的影响力在这种营销下日渐增大,许多其他品牌也加入《泡芙小姐》,既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又为其做了宣传,可谓双赢。

(四)受众需求引导剧情方向

受众是电影作品的消费者,电影作品素材来源于生活,其实与其说来源于生活,不如说来源于观众,只有受众需求的作品才会畅销,久而久之,受众就会成为检验作品的标准,因此,必须时刻关注受众的反应。[4]《泡芙小姐》如果仅关注于泡芙的物质生活,而没有精神追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那它很难成为这么一个受人喜爱的系列微电影。观众可以在网上通过微博、在线评论表达各自的意见,这些意见被反馈到电影创作中,这样就实现了观众与创作者的互动。《泡芙小姐》不仅在内容上契合了观众的口味,更在表现形式上贴近观众。影视作品首先展现的应该是给人震撼感的视觉冲击,这个系列的微电影在视觉上将实景和三维动画糅合,虚幻故事与真实现场配合;其次是内容展现中的熟悉感,优酷中受欢迎的交流平台和交友网站、各种知名品牌的介入让观众找到了熟悉感,而人们往往更愿意接触带有熟悉元素的新事物。这些都是影片发行者站在受众角度所做的努力,所以《泡芙小姐》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了。

三、结 语

在这个影视作品更换如此频繁的时代,微电影以其特有的优势抓住了新传媒的方向,是对旧电影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不过在看到微电影未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只有在这种短时间的叙事结构下对每个情节加以仔细推敲才能避免结尾时欲言未止的缺陷,微电影也才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曹露浩.《泡芙小姐》:微电影故事结构探微[J].大众文艺,2012(21).

[2] 刘爱红,许晓菁.《泡芙小姐》与新媒体时代动漫发展散论[J].铜陵学院学报,2012(04).

[3] 陶建华,黄丽丽.新媒体电影《泡芙小姐》的受众策略[J].青年记者,2012(05).

[4] 陶建华,黄丽丽.解析网络剧《泡芙小姐》[J].新闻世界,2012(02).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5

关键词:微博 新闻传播 电视媒体

玩微博,已成为当今不少年轻人娱乐、获取资讯和社交沟通的主要途径。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透露,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突破6300万个,2011年中突破1亿,2012年6月猛增至2.74亿,使用率增长近300%,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微博在经历短短一两年的发展,就成为公民新闻报道的重要平台。

一、微博传播的特点分析

1、平民化传播:门槛低

新闻传播可以概括为议程设置、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三个环节。微博传播在这三个环节均体现出人人可参与的平民化特点。微博使得人们即使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都能就同一话题发表意见,构成了虚拟的公共意见平台,依赖于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形成意见气候。议程设置不再由大众媒体独立完成,公众对现实的认知、思考、评论更大程度地决定了媒体的议程设置,公众正在成为议程设置者,越来越多的私人话题正在演变成社会公共话题。

2、裂变式传播:速度快

时效性是新闻传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众多媒体争夺的焦点。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事,才使得微博传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在媒体竞争中异军突起。微博用“转发”功能实现信息流、意见流,评论功能则使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评论,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几何级的聚变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微博迅速成为一张不断扩张的关系网络,使低门槛的个体信息和意见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

3、交互式传播:参与面广

在微博用户中,博友不再单纯扮演电视媒体中的“受众”,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中的主体、客体不再有清晰的区分,这让微博传播成为一种新型的交互式传播。社交与自我的实现,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被认为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而微博恰好能使这种社交和自我实现得淋漓尽致的体现。

4、微博传播中“把关人”意识淡化

“把关人”是传统媒介传播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有效杜绝了虚假新闻的产生。而微博用户数量庞大、信息量巨大,在激发网民自由表达个人想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少数缺乏自律、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二、微博,不可小觑的传播力量

1、“7·23”事件中的微博传播

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两列满载乘客的动车在温州境内发生剧烈追尾。还没等传统新闻媒体开始关注报道这一危急事件,网络上、微博中,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早已开始编织起事件的传播网,身体力行地为事故的传播和救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血液和热情。微博中,博友们将“7·23”事故中的微博力量,称之为“危机大义”。

事故发生前4分钟,车厢内的乘客@袁小芫通过微博发出第一条消息,称动车紧急停车并停电,有两次强烈的撞击;事故发生13分钟后,另一名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说明事故地点在温州南站不远处的双岙村,数千村民自发赶到现场砸车窗救人;从事故发生2小时后,微博上出现了献血号召帖和志愿者招募帖,至8月2日的十天中间,“温州动车追尾”引来不计其数的转发和评论,寻亲信息不断在微博上接力,大量地转发公布了乘客名单和各家医院救治的伤员名单,以便家人及时赶往医院。一幕幕事故现场的景象,一幅幅感人的救援画面,一条条扣人心弦的微博,让事故情况在世人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2、电视媒体的现场还原

当晚21时41分,浙江六套《1818黄金眼》在电视界最早开始现场直播温州动车追尾的最新消息。随后,央视、浙江卫视、地方台陆续开始插播来自事故救援一线的现场报道。直到7月24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才开始对动车追尾的事故进行比较全面和

逐步深入的报道。

相比于微博传播,电视媒体在常规新闻中,应用高科技电视手段,模拟再现动车追尾时的场景,并通过大量的现场采访展现事故现场的救援情况,在深度报道中,全景式地追踪事故发生的前前后后,分析造成事故的各方面原因,在访谈节目中,邀请交通、电力、救援等方面的专家,评析事故发生后的救援与类似的事故处理应急机制,在新闻评论中,突出了主流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优势话语权,站在观众的角度,关注事故救援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传媒在灾难事件中的舆论监督作用,在资讯新闻中,通过信息链接的方式,集中介绍事故处理的救援常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群体性恐慌情绪。

3、微博vs电视:双媒体的成功合作

每一次重大的公众事件,都势必与有效的大众传播相关联,大众传播媒介也会因为经历了大事件而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7·23”事件无疑就是这样一次国内新闻传播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微博以其无可匹敌的平民传播角色登上了大众传播舞台,电视媒体也是首次在传播速度上,被人抢了先,首次在传播过程中反复引用微博传播的“原始素材”。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新闻传播媒介和监督利器,微博就这样悄悄地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三、电视媒体与微博的共存发展

微博的出现,确实对电视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互动方式,也给传统媒体的创新带来了启发。事实上,传统媒体正在尝试融入微博这种新媒体形式,开始纷纷在微博上“安营扎寨”。在新浪微博的“名人堂”里,不仅有众多的电视主播、电台dj、记者、总编辑、传媒专家,还可以找到众多杂志、报纸、电视广播机构,如《羊城晚报》、《新周刊》、《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之声……  1、获取新闻素材的新平台,更“接地气”

由于微博的用户大都是城市中的个人,即通过微博这个个人终端,及时地反馈传达着对城市的需求和感受。而“接地气”是城市电视台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及时有效地关注与城市相关的热点内容,跟踪、反馈、设置话题、扩大影响、塑造城市忠实观众群,都可以通过微博的这个新平台得以实现。

以我台《民生关注》栏目官方微博为例,主要以本地的一些热点焦点社会新闻、百姓关注的话题与事件,让大家通过微博第一时间了解到本地的许多信息,接地气,吸引了众多本地网友的关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栏目官方微博已经成为韶关地区最热门的官方微博之一,同时也为栏目提供了许多新闻素材,如突发事件、百姓诉求、爱心活动等等。栏目组利用“微博报料——记者介入——网络热炒——新闻追踪”的方式,使一些市民关注的热点事件不断发酵,增加了节目的丰度与深度。

2、借力自我宣传,增强公信力

电视媒体可以把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利用微博这种快速的新闻传播渠道,通过媒体作品的内容提要、重要新闻链接以及活动预告,及时对自己的新闻内容进行推广,广大的微博用户就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获取媒体的信息、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收视,提升影响力。

同样以《民生关注》栏目官方微博为例,在成立至今,栏目组结合六一、中秋、圣诞、春节等节日举办了不少同城活动,吸引了不少本地网民的关注与参与,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栏目微博的影响力,也借力微博宣传了栏目。如今年六一举办的可爱宝贝评选与可爱宝贝才艺大赛,共吸引了数百位小朋友参加,同时栏目组把活动搬到户外,通过活动来反哺节目,在活动期间,不断有观众来电咨询,而期间节目的收视率也大幅提升。

3、增强互动交流的新渠道

微博的发挥空间仅限于140个字以内,隐藏在高评论、高转发带来的高效传播背后,除了微博特有的传播方式,还与微博传播言简意赅的语言、一目了然的标题,直奔主题的编辑方式,甚至是搭配的图片、视频链接有关。微博与电视媒体的融合,能使媒体与公众间形成互动。如《民生关注》栏目官方微博,就安排了专人负责打理,把每天的节目热点发上微博展开讨论,与观众、博友实现深层次的互动,使大家通过微博参与新闻事件的进程,行使百姓的话

权。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6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力量

“7.23”甬温铁路动车相撞脱轨事故为我们研究“自媒体”时代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经典案例。事故发生13分钟后,网友“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发出了第一条求助微博,该微博被网友转载突破10万次。新华社对外部值班编辑当日正是通过对微博的监控才获悉这一事故发生,得到有关部门证实后立刻抢发英文快讯。随后,在各传统媒体记者尚未抵达新闻现场的情况下,我们临时成立的英文报道小组通宵达旦,一边监控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的官方、一边接收前方记者发来的最新情况,并同时组织对铁路运营专家的远程电话采访,连续滚动发稿还原新闻现场,及时播发事故伤亡和紧急救援的最新进展以及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发生24小时内,我们的对外英文稿件成为外媒对这起事故报道的重要来源,被外通社连续转载,并被多家海外主流媒体大篇幅采用。可以想象,如果当晚值班编辑没有对微博进行及时跟踪和利用,我们的英文报道不仅在时效上会落后,在各传统媒体记者无法抵达现场的情况下,后续滚动报道也很难及时跟进,“少米之炊”的尴尬将不可避免。

在借力“公民报道”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微博的出现大大加速了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时效和深度的双重竞争。就时效而言,传统媒体不仅需要让自己的新闻触角伸的更广,而且反应要更加迅速,只有占有先机才能在报道中获得优势。在这次报道中,不仅第一条文字消息来源于微博用户,第一张现场图片报道也源于“公民报道”,它是温州市民兼滑翔伞迷陈斌在空中的航拍视频,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采用。就深度而言,由于舆情民意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事故发生后国内受众的主要关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只要境外媒体记者监测到这起事故,能够读懂中文并拥有微博账号,他们就和国内外宣媒体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由于境外媒体拥有丰富的海外报道资源,他们可以很方便地采访海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的分析,在第一时间对发生在中国的突发事件进行“国际观察”,这些“国际观察”又会反过来影响国内民众的态度、关切和诉求。在甬温铁路动车事故报道中,日本媒体对高铁事故现场处置、事故原因调查的点评以及英国媒体基于多年前伦敦火车出轨事故赔偿的分析都受到国内网民的关注。可以预见,在未来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国内舆论与海外舆论之间的互动给予更多的重视,它不仅关系到舆情研判的及时准确,更直接影响对外报道的深度。

此外,微博也对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对外日常报道重在针对海外关切,内向性的话题可以予以忽略。但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外报道必须将海外关切和国内民众关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会吸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集中关注,在这段集中关注期内,海外舆论不仅关注中国的突发事件对国际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同时关注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借此来挖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必须处理好针对一起突发事件的多元关切。如果对受众的关切毫不知情,对外报道肯定会跑靶,但如果受众的关切太多,就需要能够找准国内国外关切的契合点,抓住主要矛盾,及时进行于我有利的议题设置。比如事故发生次日,在救援部门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后,“小依依”获救的消息立刻成为民众不满的宣泄口,对外报道从大局出发,围绕人们对小依依的发现、救治、社会各界的关爱以及紧急救援中的群众诉求与官民互动进行了连续报道,稿件被美联、路透、法新、德新与共同等外通社转载。我们还围绕微博在事发24小时内在信息、献血、寻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紧急救援和官民互动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编发了英文深度报道,英国BBC在全文转载时更换了标题,以突出新华社对微博积极作用的认可,并借此分析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眼里,微博并非只是洪水猛兽。总理到现场视察并召开记者会当天,我们以温总理在事故现场承诺“让群众得到真相”为主线播发了英文报道,穿插网民和受害者家属对总理表态的反应,突出了海内外对中国高铁安全的关切,对这起事故带来的教训进行了反思,亦被外通社转载。

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陷阱

微博为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舆论环境,传统媒体在受益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首先是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甬温铁路动车事故发生后,互联网上的言论情绪纷繁复杂,比如既有网民感叹D301动车司机在撞车那一刻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否则伤亡会是目前的十倍”,亦有网民指责该司机疲劳驾驶,但不久,就有自称知情者对后者进行反驳,指责他对司机造谣中伤。7月30日,网民自发组成的“辟谣联盟”披露腾讯微博认证用户郭瑶涉嫌诈骗,说自己100天的孩子王沂轩在“7・23”中遇难,但其小孩名字并不在遇难者名单之列,腾讯微博已取消其认证。应该说这两个存在争议的信息都是影响事态发展的重要信息,前者涉及事故原因,后者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如果未经证实直接在稿件中援引,那么传统媒体势必会被错误和虚假的信息所绑架,对还原新闻现场和厘清事件真相不利,因此在处理微博言论时必须引入对信息真实性的核校机制,这种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在政府相关部门对信息及时披露和对民众关切及时回应的基础上。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特别强调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

其次是网络民意的代表性和情绪化问题。我们在报道中应避免把个别网民的言论放大为一个群体甚至是中国民众的言论,更不能将网络环境等同于现实的中国环境。传统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必须对网络言论的理性化和代表性加以鉴别,由于“公民报道”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社交网络来实现的,所以它在舆论塑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群体烙印,反映利益群体的诉求,如果认为网民言论可以信手拈来,并通过多方观点的平衡以达到客观的效果而忽视传统的一线采访,那么微博不仅会造成滋生“新闻懒汉”的危险,也会妨碍人们对新闻真相的了解。面对面地接受采访与匿名发表言论,发言者的态度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公民报道”只能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传统媒体的新闻人员必须在网络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中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加强实地采访和调研。

第三是微博信息的碎片化现象。由于“公民报道”的自发性、信息采集的临时性和随机性,短短只有百字的几条微博信息难以反映事件的全貌。即便我们相信信息的充分传播能使网络对虚假传闻进行自我净化,但这种自净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真实完整信息的传播效率对突发事件的走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突发事件表明,片面、偏颇甚至错误的信息还未来得及被净化就已导致事态恶化的可能性很大。为了避免碎片化的信息造成对受众的误导,传统媒体必须秉承对受众负责的态度,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和梳理,努力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以便受众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独立的判断。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7

关键词: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回路改造方案

1中央事故信号存在的问题

动力厂电气车间主控室目前使用的中央事故信号回路是1997年岳阳电业局设计并安装的。接线方式采用的是广泛用于变电站的可重复动作的开关事故跳闸音响监视回路。见附图1。

其动作情况如下:按下试验按钮1YA,或运行中的断路器发生事故跳闸后,小母线-XM和SYM之间经过一个电阻突然接通,1XMJ动作,其常闭接点闭合,使1ZJ励磁。1ZJ一对接点闭合接通电笛DD发声回路,另一对接点启动时间继电器1SJ,经一定延时后,将-XM负电源引至1XMJ的②,使1XMJ返回,使1ZJ断开,从而自动解除电笛发声。

该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回路必须能重复动作。第一台断路器事故跳闸后,运行人员在处理事故过程中,断路器控制开关KK一直维持在合闸后位置,从而保留绿灯闪光,以利于事故处理。此时-XM和SYM之间一直经一电阻相连,使1XMJ一次线圈有一个稳定的电流通过,稳定电流不会在脉冲变压器副边产生互感电势,故1XMJ不会动作。若再一台断路器事故跳闸,-XM和SYM之间再并联一个电阻,1XMJ一次线圈电流发生突变,1XMJ将再次动作,发出音响信号,这就是所谓的重复动作。

然而,自1997年我厂的电力系统采用南自院的ISA-1H型变电站微机保护成套装置以来,该微机保护中的中央信号开出与原有的中央事故信号回路相互之间不兼容,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ISA-1H微机保护装置中的中央信号开出如图1所示(以为电抗器例):由此可见,所有中央信号开出均为有源接点,共用一个信号正电源。而且无论是在外部端子还是从内部端子上,均无法分开。这与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回路需要无源接点将-XM与SYM母线接通的要求不相符合。

2曾经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曾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中央事故音响回路进行了一定的改动。

(1)用保护回路开出的TXJ接点直接启动中央事故信号回路的1ZJ,从而接通电笛发声回路。但是该方案不久就充分暴露出它的缺陷:

a.甩开了冲击继电器,无法实现可重复动作报警。

b.中央事故信号屏上的复归按钮无法复归音响。因为TWJ经保护开出后,其常开接点一直闭合,必须按保护屏上的保护复归按钮才能复归事故音响。

c.开关偷跳或人为在现场误打跳开关,不启动保护,故无法发出事故音响报警。

这种方案很快便被取消。

(2)采用控制回路开出的跳位继电器的常开接点TWJ直接启动1ZJ,这种方案虽然解决了开关偷跳或人为打跳开关时事故音响不报警的问题,但仍然甩开了冲击继电器,无法实现可重复动作。而且还引入一个新问题,就是当断路器正常断开时,事故音响也会报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TWJ常开接点后串一块压板,强制规定运行人员在断路器合闸操作完成后才能投入,而在断路器断开之前必须退出压板。这样无形当中给运行人员增加了无谓的操作风险。目前我厂所有6KV馈线的事故音响回路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案。

(3)考虑到我厂的厂用电抗器与厂用变压器的断路器比较重要,而且数量不多,可以采用引入断路器本身的无源辅助开关常开接点串电阻的方式并在SYM(708)和-XM(702)之间。靠启动冲击继电器来启动电笛发声回路。这样就可以满足可重复动作的要求。但这样仍然存在必须增加压板进行投退操作的缺陷。

3改造方案

目前我厂整个电力系统的保护基本上采用的均是南瑞(以前的南自院)的设备,特别是南瑞继保的RCS微机监控系统投运后,为了通信的方便,以后的保护均需优先采用南瑞的保护。所以必须针对南瑞保护装置的特点,对我厂的中央事故音响回路进行改造。

具体的改造方案如下:

(1)110KV所有开关和主6KV几个电源开关因为现有的操作把手不取消,故仍然采用把手接点串电阻和断路器常闭辅助接点相配合,并在702和708之间的方式。

(2)对于厂抗与厂变的断路器,采用合后继电器常开接点HHJ与跳位继电器常开接点TWJ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知道,HHJ是一个磁保持继电器,(双位置继电器),只有在操作人员正常操作时才能启动或复归,它能有效的区分断路器是否是正常分合。我们查看了所有ISA-1H的保护装置接线图,恰好每个断路器的保护控制回路中均有我们所需的接点。即使是明年我们即将改造的6KV馈线RCS-9611B微机保护测控综合装置中也有。如图1,我们可以将D33公共端不接线,D34和D35看成首尾,正好是HHJ与TWJ的常开接点串联。

改造图纸如下(图2、图3):

由于每个断路器控制装置中只有一对HHJ和TWJ常开接点的组合,所以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ZJ,安装在断路器保护控制屏内。为了节省空间,便于安装,采用江阴市新长江继电有限公司的GZ-L002型端子式中间继电器(含2个常开接点)。

将中央事故信号中的两个冲击继电器进行分工。1XMJ及其SYM(708)小母线接线方式不变,用于采用控制把手的断路器的监视。2XMJ及其3SYM(808)小母线原本是遥信用,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正好可以经过改造后,用于南瑞保护控制装置的事故音响回路。

在3SYM(808)前串入一个时间继电器SJ的延时闭合常开接点。该实际继电器由安装在各断路器保护控制装置内的ZJi来启动。引入时间继电器SJ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断路器正常合闸时,由于断路器存在的固有机械传动时间和电气传动时间,HHJ必然先早于TWJ动作,导致事故音响误动作。所以SJ的时间整定必须长于断路器的合闸时间。为了便于整定,可将其整定为1S。

时间继电器SJ安装在中央信号屏内,图3虚线内的均安装各断路器的保护控制屏内。这需要将事故音响小母线3SYM(808)和新加设的事故音响辅助小母线SYFM从中央信号屏引自各保护控制屏的屏顶。

这种接线方式不仅可以重复报警,还免去了不必要的音响压板。在断路器偷跳或检修人员检修时不慎将断路器误打跳,主控室均会来事故音响报警。

(3)我厂的馈线保护控制部分明年将更新,采用南瑞继保的RCS-9611B型保护测控综合装置,并且在老主6KV保护室集中组屏。但我们可以先将其事故信号部分的改造方案提前做好。改造方案有两种:

a.方案一与厂抗厂变的相同,将事故音响小母线3SYM(808)和新加设的事故音响辅助小母线SYFM引到主6KV老保护室,每个断路器增加一个ZJ,将-XM的负电源引自3SYM(808),来启动冲击继电器。

b.方案二:见附图1,中央事故信号回路中有两个事故信号中间继电器1SXJ、2SXJ,用于就地控制的断路器的事故音响回路。目前没有接线。我们可以将这两个中间继电器改为两个时间继电器,时间整定为1S。主6KVI段的馈线采用HHJ和TWJ的常开接点串接后接在+XM(701)和2SYMI上,6KVII段的馈线采用HHJ和TWJ的常开接点串接后接在+XM(701)和2SYMII上。这种接线方式需要将+XM(701)、2SYMI和2SYMII引到主6KV老保护室。

我与微信的故事篇8

【关键词】 微博;突发事件;作用力;社会效应

一、微博的定义

众所周知,微博是一种互动性强、且传播性较快的工具,在现代传播中,有时微博的传播速度甚至比媒体还要快。那么对微博到底该如何定义呢?其实所谓的“微型博客(micro-bloging)”,就是一种迷你型博客,是一种可以即时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不久之前,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先生在国内著名论著中率先给出了微博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二、7?23动车事故始末及微博此事件中的影响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0人遇难,200多人受伤。在事故发生的同时,微博客现场直播事故发展情况,而后媒体以及社会各界迅速作出反应。“张泉灵三问铁道部:信号设计缺陷导致了7.23重大事故吗?那么我想问,其一,设计院是否有同类产品?用在哪里?有类似缺陷吗?是否需要专业机构检查?其二,这个缺陷是恢复通车前还是后知道的?通车前改造完了吗?是否有专业第三方机构确认缺陷被弥补?其三,如果缺陷是通车前知道的,为什么不公布?若是通车后,为什么可以通车?”随即,政府立即表态要求相关职责部门查明真相,从快从重处罚。

由此看出,网络时代的微博问政特色被凸显出来,全民微博让铁道部的每一个出场人员、任何动作和回应都暴露在世人面前,这对全部事件的过程、当事人和相关制度在无形中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三、突发性事件的定义以及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影响

经由此次动车事故,我们清楚地看到微博直播俨然在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首先,社会突发性事件的范围定义是什么?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那么微博这一媒介对事件的传播,会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从负面效应来看。如果说对微博中的信息传播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造成社会恐慌,据资料显示,在7?23动车事故中,有个别人利用事故,利用微博传播虚假信息,而后经媒体报道,部分罹难者的家属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开始问责政府,大规模的上访闹事。由此可见,由于微博信息处理不当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是深刻的,广泛的,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和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经过客观地分析发现,微博在报道社会突发性事件中的正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我们看到的,由于微博及时地讯息,我们的民众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到事故进展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微博的即时信息传播,也为我们搭建了社会的沟通平台,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消除部分社会恐慌,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系社会的稳定,监督各方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事件的解决。

四、如何促进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正面效应

面对社会突发性事件,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出一些干预性措施,或者说良好的协调,来弱化微博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以及促进微博传播带来的社会积极效应呢?我们应从政府、微博运营商、新闻媒体以及人民大众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

首先是政府。7?23动车事故之后,由于政府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某些缺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人数次公开发表不良言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据资料显示,事故发生后,中国各大门户和社交网站的微博变成了“测试版”,同时据外国媒体报导称,中国政府将对微博进行整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信号,预示着政府已经开始对微博监管加以重视,据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6家单位,在联合制定的《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中,表示微博管理是互联网管理方案中的的重中之重,因此方案中强调,要根据微博的传播特点,细化《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条款,使各部门都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形成监管合力。在此方案下,各家运营商便可以依法管理,有本为章,这不仅能够加强政府与网络运营商在管理上的良性互动,也可以达到比较科学“双重保险”的管理效果,由此微博使用者首先可以树立起比较明确的网络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规则,再者微博运营商配合政府依法管理,这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微博上的种种违法行为。

其次是微博运营商。从这个角度我们联想到实行微博实名制的问题,有学者曾提出实行有限实名制,即“后台实名、前台匿名”,这样既保护了客户隐私,又通过运营商的审查制度规范了微博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促进微博用户自律及其问责的比较有效办法。那么在这一套审查程序之下,运营商一旦发现微博中有不适合发表的内容,例如7?23动车事故中的一些虚假信息、反动言论等,可以立即转入后台并及时通知微博主人予以删除。目前已经有一些微博运营商在这方面加强了管理。根据网民建议,除了强化内容管理之外,微博网站还要改善服务,认真并妥善处理投诉,切实接受公众社会监督,这也是一个比较良好的促进微博正面传播的办法。

最后,是新闻媒体、广大网民、微博客,也需要从自身做起。据一项“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的报告显示:47.7%的记者“经常使用”微博,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成选题报道。在7?23事故中,部分报社利用假微博信息胡乱杜撰,为自己谋取利益,这让我们看到了媒体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值得欣慰的是,事故发生后,部分媒体如凤凰卫视在“微博直报”栏目中关于对整件事前后的报道是这样的,“ 事故发生地的旁边,是一个村子,当时很多村民都在乘凉,在看到两辆动车相撞并坠落后,在附近鞋业加工厂工作的阮长霄第一反映就冲了上去,很快,数千村民从四面八方涌上现场,分散到各个车厢救人。当时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救人!”由此,我们看到的是感动的每个瞬间,看到的是媒体的自律意识,看到的是部分媒体并没有以爆炸性的,虚假的微博信息为摇钱树,而是实话实说,真实的在传递每个感动的瞬间。在事故中,在灾难中,将我们的心连在一起,这就是媒体该做的。再说到微博客,如果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文明上网”,以理性、客观的姿态在微博上交流和讨论社会事件或者观点,那我们就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微博环境,就可以防止某些居心不良的社会动乱分子利用事故,再生事故。最后,我们更应该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为微博的文明健康环境而努力,为微博能够对社会做正面传播而努力,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一起迎接绿色微博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王璐.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 韦红亮.微博的传播初探.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

上一篇:给老师的新年祝福短信范文 下一篇:离幸福有多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