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14 23:46:36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1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1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2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3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4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图片5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内容: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是一种享受,当你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时,你才能知道读书的快乐和轻松!是啊!书籍无时不刻的陪伴我们,带领我们遨游这“知识的海洋”!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漫不经心的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在我心中,我觉得读书就和我不吃饭是一样的!

而上学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读书时,仿佛走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清香”迎面扑来。我享受着读书的快乐!走书的海洋,我第一个接触地是《格林童话》。故事中善良的小姑娘,没主见的小马,美丽的白雪公主``````童趣生动的主人公使我知道了:要做善良的人,要学会自己独立,不捉弄别人``````我开始爱上读书啦!

读书后,我的作文有很大进步,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如:《美德花园》介绍了:在遥不可及的森林深处,繁华随四季变换流转,花朵在风中摇拽,他们是林中的精灵,是大地的宠儿。勇敢的旅人微笑着摘下一朵朵惊喜!世界上的人有的善良、勇敢、纯洁也有人自私、贪婪。这都和仙子有关!这里有十个仙子的故事,他们住在美德花园的花朵里,每一朵花都代表一种高尚的力量!我们应该做到:善良、勇敢、无私``````

"人离开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不能生活。”让我们畅饮这“知识源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做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吧!

小学四年级读书节手抄报的资料:好书和我的成长

人生就像一本书,它记载着我童年快乐的时光,少年奋发的精神。蓦然回首,书本已经伴我走进了小学毕业阶段。

儿时,翻开那五颜六色的童话书,就令人想起美人鱼的善良,坏皇后的恶毒,唐老鸭的幽默……

小学,我踏进校门,就喜欢上了《西游记》,书中尽情的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的菩萨心肠、猪八戒的悠闲懒惰、沙僧的忠厚老实,无一不表达的淋漓尽致。慢慢的,我又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大将领在战场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兄弟之情真的使人叹为观止。《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在梁山上那种豪放的心情也一样感染者我。后来,我又读了《红楼梦》,正因为书中的语句优美绝伦,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才让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故事中。看来,曹雪芹这部著作不愧为“文学之最”,它不仅编写了深启后世的经典,也为我纺织了一个文学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手不释卷,才有了“纬编三绝”的故事,中国才有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有了中华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从读书中,我明白了,要像读好书,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热情,希望好书伴我一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小学四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大全

2.四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设计大全

3.四年级读书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

4.简单漂亮的小学四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大全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2

《人民军队三字经》读本,是中国人民在建国前夕编写出版的教材,内容涉及党史、军史、政治、地理、战术、军纪等,读者对象为当时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文盲的人民战士,该读本在部队基层的普及率相当高。虽然时过境迁,该读本的某些内容、文句与词语已经过时,但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人民的军史档案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关背景信息

关于《人民军队三字经》读本的作者与出版情况,通过google搜索网页检索,可以查阅到数篇相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一:

“另一件事是编印出版《人民军队三字经》。《前卫报》分发下去,有的战士自己能读,有的战士只能由别人给他念。针对他们不同的需要,耀邦和我商量编写一本启蒙读本,把识字和政治教育结合,要求内容充实而语言生动活泼、通俗顺口。课本编写了两次,第一稿不满意,没有通过,第二稿就交给和谷岩编写。和谷岩当时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耀邦鼓励他放开胆子下笔,结果就是这本《人民军队三字经》:“天荒荒,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从人民翻身讲到共产党、和,从大革命讲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中国讲到美国和苏联,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到奋勇杀敌、立功受奖、优待俘虏。《三字经》起初在《前卫报》连载,全部完成之后,耀邦和我修订了两遍,又让部队画家郑拓配上插图,然后印刷出版,全体指战员人手一册。《三字经》深受欢迎,一章章一段段许多战士都能背诵出来,被当顺口溜演唱。《三字经》被不少战士随身携带,在伤员血染的衣袋和烈士遗物中都曾发现。” (李昌《我与耀邦共事》)

材料二:

“1947年春,和谷岩仿照在家读过的“平民课本”写了一首“三字歌谣”,发表在纵队的小报上:天荒荒/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当时任纵队政委的同志看了,找到他说:部队现在的成分大部分是翻身农民,文盲太多,不适应全国解放后现代化国防军的要求,要想办法提高我们战士的文化素质,由你负责来搞一本“三字经”,配上插图,看图识字,发到连队,作综合教材。和谷岩受领任务后,用三个多月时间写出了总共有57章的《人民军队三字经》(郑拓绘图,全文写出后曾请从延安来的作家陈明看过),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发部队每班一册。这本集党史、军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常识于一体的教材,以其口语化的语言,实用性的知识,很快在部队流传开来。战士们一有空就争相阅读、传抄,在伤员鲜血浸透的衣袋里,在烈士俭朴的遗物中,都曾发现过这本《人民军队三字经》。新中国成立后,这部“三字经”被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并展出。”(武将:《战士的责任重:编辑手记》,载《报》2000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令我感到特别惊喜的是,1948年秋,军区下发了一本《人民军队三字经》的小册子,有文字,有图画,内容十分丰富,讲我军性质、历史和光荣传统,介绍各解放区情况和高级将领,用今天的话说,称得上是有关我军的小“百科全书” 。战士行军念,住下来读,用它学政治、学文化,爱不释手。记得介绍‘晋冀鲁豫边区’那一节,最后几句是‘人口多,三千万,过黄河,下中原,常胜军,能征战,灭奸贼,破困难,,司令员’。但几十年来,对影响如此之大的优秀作品,竟不知它的作者是谁。当笔者写这篇短文时,曾任报社副社长的和谷岩同志,以其三卷本的文集签名相赠。接到后我立即拜读,读到第二卷,意外地发现,这篇教育激励过无数战士的‘三字经’的作者,竟是本人拜访过的和谷岩同志。这部‘三字经’在建国后,被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和展出。” (魏艾民:《战士两件宝:枪和枪杆诗》,载《报》2001年2月5日)

材料四:

“淮海战役结束后,野政宣传部便提出随军分店出版部队读物问题。原则上规定:随军分店出版图书,应由野政宣传部负责编审,出书的经费和发行工作则由随军书店负责。决定先出版淮海战役战斗通讯集和《人民军队三字经》。战斗通讯集由杨子涛负责编辑,《三字经》约请部队作者李燕荪编写。经过他们二位的努力,两本书稿在南京解放前后完成。随军书店在上海也参加了一部分工作,没收到50令新闻纸,由军事管制委员会新闻出版处出版室负责人决定,拨给了随军书店,随军书店就以此为资本印书。……《人民军队三字经》是帮助文盲识字用的读物,64开本,便于战士携带。因为当时部队正在开展文化学习,而部队识字课本又未编出来,该书就被选为临时课本,印数达25万册。”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新华书店》,载“山东图书信息”网页)

上述四份材料提供了许多有关《人民军队三字经》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但也有需要进一步证实的信息,如就其作者而言,据上述前三份材料分析,《人民军队三字经》的编撰设计者为,初稿作者为李昌,二稿作者为和谷岩,最后定稿为李昌与。但据材料四的叙述,作者是李燕荪。由于没有原本对照,尚无法判断。

民间抄本概况

笔者于2002年10月在丽江大研镇老街一家古玩店内寻访古籍时,从一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线装书中,偶然发现此民间抄本《人民军队三字经》一册,随即购下。

该抄本为毛边纸本,长26.5公分,宽14公分。正文共53页,每页八行、竖排,每行满格为6句18字。文字字体为小楷,每字约1公分见方。

抄本课文为三字一句,每课最短8句24字、最长40句120字,但以20句60字、22句66字和24句72字的课文居多。课文标题共593字,正文1835句共5505字,抄本标题、后识和姓名共47字。字数总计6145字。

抄本全文80课,与前述材料二的“57章”之说有较大差异,但抄本第一课的前八句“天荒荒,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一致。此外,抄本“第拾玖课”与材料三所述略有差异,抄本标题“晋冀鲁豫”及正文“人口多,五千万”,而材料三为“晋冀鲁豫边区”与“人口多,三千万”。

抄本的标题有三:封面标题为《解放人民三字经本》,正文标题为《人民军队三字经》,正文末尾书写为《中国人民军队三字经》。

抄本未注作者姓名。从字迹分析,抄本的抄录者至少在三位以上,但署名仅两位:题首有“苏子彬”加戳“苏子彬印”(正楷,1.1公分见方),笔迹较嫩;正文末有“公元一九五一年农历五月十七日(1951年6月21日)中江区第八行政村苏泽万录”加盖“苏泽万印” (正楷,1.1公分见方)。此外,封面还有钢笔字笔迹:“公元壹九五1年”、“学生苏子彬计()”加印章(“苏子彬印”)。

调查抄者经过

由于笔者对抄本中两位署名抄录者的情况一无所知,故自发现和获得该抄本以来,一直未予以披露。

2005年7月下旬,笔者特意赴云南调查《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抄者,辗转周折,终于在云南省大理市鹤庆县六合乡禾乐村(位于金沙江畔海拔2600多米的四阱山顶,即抄本中所述1951年时的中江区第八行政村)的一处独居破旧农舍中,寻访到了《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署名抄录者之一苏子彬先生。经问询后得知,苏泽万为苏子彬养父,苏子彬于12岁从邻乡过继给苏泽万,曾在六合乡上学,“读到六年级”。苏子彬“属猪”,当于1935年出生。苏泽万“属龙,64岁过世”,其生卒年当为1892―1956年。在当时当地,苏氏父子属有文化之人。因此,《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两位署名抄者的关系为父子。

当笔者给苏子彬出示抄本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复印件时,面对半个世纪前他和他父亲曾经抄录的《人民军队三字经》,他已经不记得往事,但肯定“苏子彬”是他自己、“苏泽万”是他的父亲,并十分肯定地确认所盖的两枚印章是他们父子俩的。笔者问及章印是否还在,答曰无存。问及此抄本的确切来源,苏子彬更无从回忆。

笔者分析:苏子彬遗忘自己笔迹以及无法回忆抄本来源的原因有二:一是笔者所出示的仅为抄录本封面、首页和末页的复印件,而非原件,致使苏子彬无法触及深层记忆;二是封闭崎岖的高山环境,居住在这高耸入云的山顶村落,可以长期不接触笔墨、不书写文字,从而使苏子彬忘却了自己早年的笔迹。

为了判断笔者分析的可能性,笔者请苏子彬写下了“苏子彬”以及“人民军队三字经”等字,看他写字时的运腕姿势,表明他曾有过习字的经历,审视其当场所写的字体,与抄本的正文标题及署名神似。因此,笔者逻辑地判断:抄本中相对稚嫩的几种文字之一,由苏子彬“”,而相对老练的文字,则由苏子彬的养父苏泽万“录”。其余文字的抄录者,暂且不知其人。

民间抄本意义

笔者认为,民间抄本《人民军队三字经》有多层意义。首先,《人民军队三字经》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革命历史文物性质,其印刷出版本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物,(材料二与材料三均提到,《人民军队三字经》“被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和展出”,但笔者曾多方询问,均未果。)而民间抄本的发现,无疑为这份军事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内容。

其次,在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三字经》不仅成为当时战士中的文化普及读本或教材,而且还影响到民间,成为民间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读物之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民大众对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的爱戴和拥护。

第三,自明代以来,云南省丽江和大理地区,越来越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以及《幼学琼林》等汉籍基础读物,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基本文化教材。而《人民军队三字经》作为教材传入民间,对于当地的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四,较之目前有记录的《人民军队三字经》版本,此次发现的民间抄本,在篇幅上有较大差异,在文字上亦有出入。正是这些差异与出入,对于中国人民军史档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发现民间抄本《人民军队三字经》,纯属偶然,但寻访其抄录者,并非易事。当时笔者到云南后,住在鹤庆县中江乡政府所在地,这是一处位于金沙江边的狭长小镇,而禾乐村虽距中江乡为20公里,但垂直高差2000米。租小面包车在崎岖陡的碎石山路单程行驶了一个小时,才寻访到苏子彬先生,这时太阳已经下山。询访时间大约在一小时左右,然后在晚霞余晖中下山,抵宿中江乡时夜幕已经降临。虽然在曲折的访寻过程以及与抄录者短暂的交谈中,笔者获得了不少有关信息。但笔者在庆幸之余,仍感到遗憾,因为时间的长河冲刷了抄录者头脑中的大部分记忆,许多线索因此中断,有待今后进一步查询。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3

而二百多年来的人事变迁和战火洗礼,已让劫后余生的《四库全书》承载了丰厚的历史内涵,所以透过尘封往事追寻史迹及探讨它的学术和商业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5年底,国家图书馆馆员李晓明长吁了一口气,由她负责保管的文津阁《四库全书》终于结束了2年多的拍照工作,3000多种书籍完好无损地放回了书库,排版印刷工作全面展开。

自2002年国家图书馆与商务印书馆策划影印出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拍照工作开始,李晓明就一直悬着心,全面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在大陆尚属首次,拍摄过程中的任何不慎,都会给这件国宝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在2006年年初结束的图书订货会上,尚未印刷完毕的《四库全书》的大幅海报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亮点。事实上,在卷帙浩瀚的古代典籍中,多达8亿字的《四库全书》规模最为宏大,经历也最为曲折。

二百多年前,由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并抄录的七部《四库全书》,如今只剩下了三部半。一部从北京去了台湾;一部由承德进了北京;一部从沈阳去了兰州;还有半部留在杭州,但也离开了原址。

二百多年的人事变迁和战火洗礼,让劫后余生的《四库全书》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两个世纪的内府秘藏增添了《四库全书》的神秘色彩;而搜罗广泛的书籍内容,则奠定了《四库全书》在学术界毋庸置疑的研究价值。从它诞生之日开始,窥探《四库全书》成为很多人的愿望和梦想。这期间,不乏学者文人的呼号奔走,不乏志士仁人的慷慨解囊。然而,影印出版之梦,一做就是上百年。

抄写十四年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自从登基以来便下旨开始向全国征书。乾隆37年,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叛乱之后的弘历,把精力转移到修订图书上来。那一年,他借着征书的机会,在全国各地设立编书馆,准备把当时能够见到的所有图书编就成一部超越前代的大型图书集成。没想到编纂抄写的工作从乾隆38年开始,直到52年才完成,持续了整整14年。由于工程浩大,《四库全书》完全采用手抄,并没有付梓。

最早完成的一部《四库全书》于1782年被藏入故宫文渊阁。已过古稀的乾隆帝经常到这里看书,并派专人管理,每年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后来国事多变,管理逐渐松懈,文渊阁蛛网尘封,藏书无人过问。但这部书所幸保管完好,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四库全书》完成后,乾隆帝指定藏于盛京文溯阁,盛京即今天的沈阳。清代皇帝把盛京视为自己繁荣的发源地,为了慎终追远,定名文溯。民国初年,这部书曾运到北京,藏于辽宁图书馆。1965年,由于战备需要,转移到甘肃兰州,所见之人寥寥无几。

第三部抄完的是圆明园的文源阁本。基本上已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但有史料记载,当时曾有人以一元一本的贱价出售灰烬中幸存的四库,其下落至今仍令人牵肠挂肚。

第四部抄录完的就是目前正在影印出版过程中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当时藏于承德避暑山庄。事实上,1775年文津阁便已建成,可是直到10年后的1785年,《四库全书》才得以入藏。其间,乾隆为空阁着急,曾写了很多诗文表达这种心情。到了溥仪登基后,朝廷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决定把文津阁四库划拨京师图书馆,以供公众阅读。

北方的四部《四库全书》统称为北四库。与北四库相比,南三阁的《四库全书》显得惨不忍睹。编纂《四库全书》之初,乾隆帝只想抄录四部,但考虑到江浙献书最多,便下令为江南增抄三部,并修建了南三阁。为了笼络江南士子,乾隆帝还特别下令,不让地方官员过于爱惜,尽量鼓励江南士子进阁阅读。

在南三阁中,镇江文宗阁和扬州文汇阁的藏书,全部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杭州的文澜阁也遭遇了战乱的损毁。

当时太平军攻打杭州,文澜阁在炮火中轰然坍塌,《四库全书》散落在废墟中。上等的纸张、美丽的字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小商贩随手捡拾,把书页撕下来,包装瓜子、花生。有两个同为读书人的兄弟丁丙、丁申在杭州避难,他们到集市上买东西充饥,看到了《四库全书》的书页,大吃一惊。立即冒着炮火去废墟中翻看,当时拣到了80本。随后,兄弟二人又出高价收购散页、册、函。到了战后,清点出8000多册。但已不足原来的四分之一。

光绪年间,当地重建文澜阁,经过众人的补抄,终于补全,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半部《四库全书》。

参与者不计其数

世界上因为一部书,需要建一个专用大书库的,恐怕只有《四库全书》了。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说,据上世纪20年代陈垣先生清点的结果是,藏书3503种,6144函,3万多册,229万多页,8亿多字。按照这样计算,一个人从出生每天读10个小时,每小时读3000字文言,到八十岁也未必读完。

面对如此浩瀚的书籍,从2003年7月开始,商务印书馆便开始派专人到国图进行拍摄工作。最多的时候,每天8台拍摄机同时工作。即便这样,也持续了2年多。然而与拍摄过程相比,这部巨帙丛书的抄录工作更为艰巨。

为了编纂四库,朝廷在北京设立了四库全书馆,以纪晓岚为首的四百多名全国知名学者集聚在此。如果说负责编写者还有据可考,那么负责抄写工作的誊录者就不计其数了,据说最多时有两三千人。

据人民大学黄爱平教授介绍,抄录之初,《四库全书》的誊录者采用保举制度,由各地官员向国家推荐,国家不给誊录者发放薪水,但工作满五年后,誊录者便有了做官资格。

然而,由于《四库全书》工程浩大,需要的誊录者众多,于是,出现了五年后无官可做的现象。而且很多人把誊录《四库全书》视为做官的捷径,行贿受贿之风盛行。乾隆帝只好下令,改成以考试的方法选拔誊录者。

这样,从乾隆38年到52年,各地学者、读书人云集四库馆,以至于近代学者梁启超感叹:“四库馆就是汉学家的大本营。”

两个世纪的出版工作

二百年来的内府保存增添了《四库全书》的神秘色彩,也激发了很多读者的好奇心。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先生感慨道:“《四库》事层层难关,真如唐三藏之取经。”张老先生清楚地预见了出版《四库全书》的困难,然而他却没有预见到出版工作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后来折射出来的民族团结的影子。

《四库全书》最早的印刷本出现在清代。南三阁四库入藏后,来看书的南方士子络绎不绝,一些士子经常边看边抄,并把抄好的书籍印刷出版,成为《四库全书》最早的印刷本,后人将其称为阁本。阁本数量很少,没有广泛流通,读者也有限。

1917年,张元济先生就开始提议影印《四库全书》,随后,商务印书馆4次擘画,细致调研了影印需要的纸张、油墨、费用,并多方联系,几近成功。然而当时北洋政府入不敷出,无力支持。内务部长甚至传出话来,要印《四库全书》,先拿五万两银子。以气节著称的张元济无法接受行贿、受贿的行为,表示既然如此,宁可不印。

1933年,为躲避战火,藏于故宫的《四库全书》从北京运抵上海。张元济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从中选出232种,1960册,编成《四库全书珍本集》,影印了1500部。这即是《四库全书》第一次正式影印出版。虽然这次影印的内容不及原书的十分之一,但大受读者欢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上世纪40年代,故宫文澜阁《四库全书》被运到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开始了出版部分《四库全书》的工作。到了80年代,人们阅读《四库全书》的呼声越来越高,1986年,台湾印书馆痛下决心,做出宁可赔钱也要全套影印的决定,开始了向全世界征订。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次影印出版不仅获得了巨大利润,还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四库热”。

黄爱平教授告诉记者,当时大陆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十分需要《四库全书》,但由于征订手续繁杂,且台湾影印的《四库全书》很快被世界各国抢购一空,大陆仅仅买到了十几套,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

这时候,上海古籍出版社抓住机会,于上世纪80年代末翻印台湾影印的《四库全书》,结果翻印的几百套全部卖光。

尽管台湾出版的《四库全书》在出版界产生了轰动,但是大陆始终没有自己影印出版过《四库全书》。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兴奋地迎来了台湾影印的《四库全书》,很多人都以为《四库全书》的影印工作也许到此结束了,但是,国图研究员杨讷先生惊奇地发现,台湾的文澜阁与国图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存在很多差异,由于两个版本的《四库全书》成书时间跨度较大,造成了内容的不一致,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扰。这成为再次影印出版《四库全书》的引子。

2002年夏,在有关社会人士的筹划倡议下,提请国家图书馆允许印行文津阁《四库全书》并由商务印书馆承担出版,国家图书馆和商务印书馆欣然接受。至此,经过二百多年的曲折经历,《四库全书》终于有望在大陆出版印刷。

(2月27日《财经时报》,作者为该报见习记者)

相关链接

神秘的第八部《四库全书》

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都提到过“《四库全书》加上底本共有八部”,那么第八部《四库全书》何在?难道除了历史记载的七部外,还有一部不为人知的底本吗?

这其中的原因就要从征书的过程说起。

乾隆下达征书令之初,很多嗜书如命的藏书家不愿意把珍本善本献给朝廷。为了鼓励献书,乾隆规定献500种书以上者奖励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并专门做出承诺:书抄录完毕后一定发回本人,不影响个人收藏。乾隆甚至表示,献书量大的收藏家,可以在书上加注御批,然后发还本人。这些措施果然有效,一时间,藏书家纷纷献书。

然而,令藏书家始料未及的是,乾隆皇帝自食其言,直到《四库全书》成书后,献出的书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一部书回到藏书家手中。

原来,《四库全书》从乾隆38年开馆编纂到乾隆52年完成,3000多种底本经历了14年的流转,经过了无数编纂者和誊录者的翻阅,已经破损严重,有的甚至丢失;而且在征书过程中,乾隆帝还做出了禁书的决策,把不利于统治的书籍毁掉。这样,从民间征集到的书籍根本无法完璧归还。

乾隆52年,乾隆皇帝考虑到北四阁《四库全书》都藏在皇家园林,不方便北方士子阅读,打算再抄一部供北方士子阅读。可是十多年的人事变迁,乾隆皇帝的统治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国库已经无力支持四库馆再抄写一部《四库全书》。这时,有人上书乾隆,建议不如把从民间征集到的3000多种原本收拾整齐,按照四库的编排送进翰林院,供北方士子阅览。进退两难的乾隆皇帝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这3000多种残破的底本也就是俗称的第八部《四库全书》。

底本送至翰林院之初,管理极为严格。可是到了清代末期,管理逐渐松懈。于是,一些翰林院官员监守自盗,陆陆续续偷走了很多珍贵的底本。

到了1900年,《四库全书》的底本遭到了灭顶之灾。当时,与翰林院一墙之隔的英国使馆藏匿了很多欧洲使馆人员,成为义和团的攻打对象。战乱中,有人向翰林院扔了一支火把,顿时火光冲天。人们在火光中乱成一团,《四库全书》的底本散落在地,任人践踏。有些人看见了这些装帧华丽的书籍,抱之而奔。天亮后,翰林院一片废墟,底本毁之殆尽。

如今,《四库全书》底本仅存400多册,散落在世界各地。由爱新觉罗家族珍藏了一百多年的《四库全书》底本,终于在内忧外患的兵荒马乱中毁之殆尽。(金天)

旁白:《四库全书》的符号意义

盛世修书,可谓中国的文化传统。历代官修书不仅是当时文化水平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水平。《四库全书》也不例外,它不仅成为乾隆炫耀其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经济发达的产物。

据史料记载,在编纂抄录中,乾隆皇帝事必躬亲。如发现出现违禁书目,一律严惩。有人做过统计,《四库全书》著录书籍3461种,被禁毁的书籍达3100种。禁书的时间比征书的时间还要长。

可是,无论乾隆帝当时对文字的控制多么苛刻,其编订丛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四库全书》荟萃了乾隆中期以前的历代主要典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现在,我们可以从《四库全书》中窥探到祖先们的思想和生活痕迹,也可以从《四库全书》中汲取传承文化和崇拜典籍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最高统治者倡导文化典籍的编撰,往往影响整个社会重视文化、珍视典籍的风气。清朝一代,涌现出学者无数,著名的乾嘉学派即诞生在乾隆后期,这与乾隆帝重视文化不无关系。

甚至后代学者张之洞、鲁迅、余嘉锡等人都认为,年轻人要学做学问,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遍就知道了。在很多学者的眼中,《四库全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当然,作为一部多达八亿字的《四库全书》,即便影印出版,恐怕也没有人能够通读。但是,如果说盛世修书,反映的是封建王朝的文治武功,那么如今在经济发展后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则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投入巨资出版正是把《四库全书》的出版成为一种文化概念,通过这种文化概念向大众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4

关键词:寓教于“趣”;寓教于“法”;寓教于“活动”;读好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5-01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

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

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学生兴趣盎然。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读好书

帮助孩子确定要阅读的好书。让孩子独立阅读的书难度要适中,尽量选择那些配有一些有趣插图或图片的图书。当前适合小学生阅读中国名著有:少儿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外国名著有:少儿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呼啸山庄》、《悲惨世界》、《老人与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等;三要遵循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读《镜泊湖奇观》、《迷人的张家界》;学习了《早》,可推荐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莫泊桑拜师》,可推荐《项链》或《羊脂球》;学习了《丑小鸭》,可推荐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品德课《文化巨人孔子》,可推荐读《论语》;学习了自然课《探索宇宙》,可推荐读《时代科技速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文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5

一、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教师收集一周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8~10条),在每周最后一节课进行新闻播报。新闻播报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听/读新闻,学词汇

听/读新闻,可以是学生听新闻音频,也可以是学生读书面的新闻材料。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新闻摘抄本,在听/读新闻的时候用于摘抄单词和短语以及个别实用的句式,以便课后复习巩固之用。要求摘抄的词句有已学过的但还比较生疏的,也有还没学到但考纲作要求的,并定期听写摘抄的,以此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笔者有时还要求学生摘抄与某个单词有关的短语。如在听了VOA Special English “Words and Stories”中介绍与heart有关的短语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摘录关于heart的短语,并根据文中的英文解释写出所摘录短语的中文意思。这一形式不仅使学生明白听/读新闻的目的,也让他们学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

2. 读新闻,做填空

在课前,教师对新闻进行适当处理,截去原文中的一些词汇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填空。这样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新闻的同时,掌握一些常用词汇的常见用法。例如,在关于事故的报道中总会有对伤亡情况的介绍,常用的词有death toll,设计时可以拿掉toll供学生填空,也可以把文中重点固定短语的易混淆部分设计成填空题。以下是笔者对一则新闻的简单设计:

CHONGQING — The death ___ rose to 12 Monday in a chemical storage facility collapse after the last body was recovered in southwest China’s Chongqing Municipality.

The accident occurred around 4 pm at a Jianfeng Chemical Co., Ltd. building which was ______ construction when the ceiling collapsed, said Tang Zongwei, government head of the Fuling District.

“There was no chemical leakage as the facility under construction has not been put _____ use,” Tang said.

An investigation ____ the accident was continuing.

(答案:toll; under; into; into)

3. 听/读新闻,给标题

随着学生与英语新闻的接触增多,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新闻的写作特点,如新闻标题简洁的语言既能吸引读者眼球,又能概括新闻的内容,因此,可以结合阅读理解题中选标题的考查,让学生听/读新闻后给出标题。题型设计有选择、填空等。

4. 看图片,说新闻

在学生熟悉了新闻的一些特点后,笔者将每次新闻播报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置成“新闻DIY”。笔者先展示新闻图片和新闻标题,并给出三个“key words”,请学生进行一两句话的新闻播报,之后给出新闻的原文让学生比较,接着作必要的指导。当然,做这类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可在学生接触大量同类新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尝试。

二、对教材内容的扩充和升华

教材中的话题都较规范实用,但有些材料过于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英语新闻因其时效性强等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正好可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英语新闻作为教学素材,对教材中的教学任务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引用英语新闻介绍异域文化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学习也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与对文化的了解可以相互促进。如NSEFC Book 3 Unit 1的话题是节日,Using Language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的七夕节。上这个单元时刚好是西方情人节,笔者便选用BBC的“Take Away English”中关于情人节的介绍,把文字材料设计成听力填空练习,让学生听音频材料做填空练习。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还对中西方的情人节有了更深的认识。

2. 借助英语新闻贯彻教材思想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67—01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康,读书使人贤达。”余秋雨先生认为,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日读古今中外优秀诗篇,体验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期望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爱上读书。

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语言在于积累,读书在于坚持。小学生最难做到的是不能坚持读书,为此,我提倡让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从而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我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同读一本书活动中,并对学生提出要求,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和父母一起读书至少20分钟,不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读完一本书后,学生要填写一张读书卡,教师收到学生的读书卡,检查合格,就进行鼓励并发放奖品。通过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家长和学生互相促进,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例如,一位男生和妈妈一起读《走近钱学森》,当他读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时,就提出了很多问题:“钱学森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美国还放他回国呢?美国有钱,钱学森留在美国不是发展得更好吗?……”通过和妈妈交流,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对这本书的兴趣更浓厚了,读书自然成了他的自觉行为。

举办优秀诗文朗诵会

学语文,学什么?就是学习应用语言文字。怎么学?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范文。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朗读的内容体裁不限,课内外的文章均可。表现形式也灵活多样,一人单独朗诵或几个人合作朗诵都可以。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又消除了个别学生因为胆小而不敢参与的顾虑,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班上有一位女孩,生性胆小,不善言谈,她就与另外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课文《触摸春天》。虽然她单独只朗诵了课文较短的第五自然段,但她读得那样认真,那样投入。比赛完毕,教师组织学生互评比赛结果,颁发奖品。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开展主题书评活动

学期结束时,学生都读了不少课外书,很有成就感。在这些书中肯定有一本是他们最喜欢的书。因为喜欢,所以读得认真,记住的内容就多。此时,我以“我喜欢的书”为主题,举办读书交流会,让他们把自己读书的感受讲给其他同学听,也可以把书推荐给大家看。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激发思维的66个科学益智故事》这本书真好!它让我光荣地得到了‘小博士’的美称,我要继续读课外书,长大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博士,为祖国效力!”有的说:“《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描写逼真,人物性格鲜明。脾气暴躁的天才鱼叉手内德兰德,精明强干的尼摩船长,善良正直的教授,胆小怕事的孔塞依……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从哪个角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举办手抄报比赛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7

一、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统一管理

健全的领导班子为有效地开展寒假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统一管理是扎实落实各项活动的基石,学校成立以滕校长为组长的暑假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年级组长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深化素质教育

为了抓好落实,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XX年暑假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制定出长期(3-5年)的读书计划,利用暑假期间读两本书籍,其中《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必读,另一本自选,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

2.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构思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开学后,各年级教师进行展示。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

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

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

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 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

(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 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 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

(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

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

(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

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

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

(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

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

(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见附件见ftp:教导处: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文件夹中),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

7至8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

9月3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9月1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9月2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9月3日前发至xxxx@kt250.com。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4)表彰奖励

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

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放假前要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签定《安全公约》,教育学生要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不搞突击。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假期不自己到河里、水库、游泳池游泳,不进网吧、游戏厅,做到防火、防电、防坏人、防雷电,遵纪守法。假期内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2、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以便妥善解决。各中队组织集体活动必须报学校假期活动领导小组批准。

对于暑假期间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各班主任要给予高度重视,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全体队员也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亲身体验活动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学后学校要对寒假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优秀活动中队”和“优秀队员”。

xxx小学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篇8

一、“趣”为先导

在读书活动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首先,指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书籍。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在读书中得到快乐。如,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喜欢带图片的书籍,教师可推荐一些注音读物,阅读指导上突出“直观、趣味、具体”;中高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历史故事等读物,在阅读指导上突出“巧安排、勤指导、促提高”的特点。

二、“读”是关键

在读书过程中,读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关键要学生明确读书目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去读,读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指导上,我总把一些读书方法渗透给学生。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不同题材的文章要达到不同的要求。

三、搞好“三个结合”

1.读书活动与写读书笔记相结合

每周开辟两节专项阅读课,学生准备统一读书笔记本,通过读书把所思所感所获写成读书笔记。笔记项目包括:(1)故事梗概。(2)摘写精彩段落。(3)妙词佳句。(4)心得体会。低年级学生可采用“图画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画一幅回忆画或想象画,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读书的点滴体会。

2.读书活动与办手抄报相结合

通过读书,学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最容易激发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展现出来。为此,我校要求3~6年级学生每月办一张专题手抄报,从选材、组材到设计,整个操作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版面要新颖,内容要丰富,书写要清楚工整,创意性强,这样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欲望。

3.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净化心灵,但更重要的是,还需提供更多的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我校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

古语说得好:“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读书机会,将使孩子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为了祖国的“花朵”更加璀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搞好这项活动吧!

上一篇:马克吐温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